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习惯与独立精神[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2 03:3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习惯与独立精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习惯与独立精神》。

第一篇: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习惯与独立精神

帮助孩子用自己的脚站在世界上——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习惯与独立精神

论文作者 陆震

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几千年来一直存在着一个比较明显的缺点,做父母的尤其是做母亲的,舐犊情深,总对孩子管得太多,包得太多,竭尽全力按自己的意愿去安排孩子的一切;孩子只要听话,唯父母之命是从,接受父母的安排就是了,用不着想别的东西,也不允许想别的东西。于是孩子不可避免地依赖、依附于父母,而无法正常、健康地成长。家庭教育中的这一缺点,越往近代、现代,在社会大背景上越凸现得明显。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具有独立精神、能自主自立的一代新人,但我们的家庭教育却提供不出这样的新人,甚至还根本没有把培养这样的新人作为家庭教育的目标。

到了本世纪70年代初开始的独生子女时代,问题更严重了。由于国家实行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的大多数家庭已是独生子女家庭。如果说在多子女家庭时代,由于时间、精力、财力等方面的原因,父母尤其是母亲还不可能对每一个孩子都管得那么多、那么死的话,那么,在独生子女的情况下,情形就大为不同了。对于唯一的一个孩子来说,父母差不多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他(她)身上,因此,即使工作再忙,家庭经济条件再差,也要尽量给孩子创造较好的生活条件、学习条件。父母们宁可自己吃苦受累,也要让孩子吃得好一点,穿得好一点,甚至还要玩得好一点。读书要选好的学校,学费贵也咬牙忍着,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而一切的一切,目的就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不少家长特别是当母亲的明确对孩子说:“你只管读书,别的都由爸爸妈妈来做。”只要把成绩搞上去,别的什么都可以不做,也不用去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就行了。这种情况大大促进强化了孩子的依赖性和依附性。于是高分低能的现象出现了,10多岁的孩子不会穿衣服、扣扣子的事情出现了;一个大学生因同学间发生了几句口角,就导致心理障碍而不得不退学的事情出现了,孩子的成长受到严重影响。连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都不具备,谈何成龙成凤?

不能说父母们把眼睛盯在孩子的读书、成绩上都是错的,毕竟书读得怎样,成绩好不好,对未来孩子的升学、就业、工作、生活、成家立业以至孩子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了一头而看不到另一头。孩子读书时,我们做父母的就算能把孩子的一切统统大包大揽下来,但孩子将来离开学校去工作后,孩子成家立业后,再想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下来,就无论如何也做不到了。那时,就得靠孩子自己去面对生活、面对这个世界了,就得靠孩子用自己的双脚站在这个世界上,而不能再把父母当拐杖用了。退一步说,即使还能继续依靠父母一阵子,但父母总不会陪孩子一辈子,孩子早晚得在没有父母的情况下独立生活。所以,如果父母总把孩子抱着捧着,只重视读书、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生活能力和独立精神的培养,孩子就会患软脚病,该自己站起来的时候站立不起来,这就害了孩子。这方面的教训和例子,我们每个人差不多都听过、见过,只是轮到自己身上,往往把握不住。

实际上,对孩子成长来说,孩子未来的工作、生活乃至孩子的一生来说,自主自立能力比读书、成绩更重要。自主自立能力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基础因素,它包括自理能力和独立精神。自理能力是指一个人能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交往,能自己妥善处理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独立精神是指一个人说话办事、立身处世,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与主张,讲真话,守原则,服从道理,不人云亦云地跟风随大流。显然,这些东西要比读书、成绩、职业等重要得多,它们是人最基本的素质,是人生的基础,是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能在世界上立脚的基础。人要有了这个基础,读书、工作等什么东西都能搞上去,相反,要是缺了这个基础,为人没有独立的精神与品性,生活没有自理能力,则迟早什么东西都会垮下去。所以,对父母来说,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自理习惯和独立精神,实在是重中之重,在我们目前所处的独生子女时代尤其是这样。著名作家、思想家茨威格说过:“世界上最辉煌最宏伟的事业就是使个人站起来。”我们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孩子用自己的双脚在这个世界上站起来,这既是家庭的需要,也是社会和民族的需要。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精神呢?最重要的是要放手让孩子去实践,给孩子积累经验的机会。经验长见识,实践出能力,良好的自理习惯、自理能力只有在不断的、长期的实践锻炼中才能逐步培养起来。所以,对孩子一定要从小开始就实行自理教育、自理养成,做父母的尤其是充满了母爱的母亲,不要怕孩子吃苦,也不要怕孩子做不好,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一条原则:凡是应该由孩子自己去做而且也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做。父母可以引导、帮助,但不能代替,更不可大包大揽。比如,从小开始,孩子自己生活的小空间,所使用的各种东西(如玩具、文具)应由孩子自己整理。孩子不会整理,父母可以教。上学了,在必须接送的时候,父母应接送,但只要孩子可以自己上学了,就不要再接送。至于孩子的课本、作业簿、文具等,一定要叫孩子自己去整理。所有的作业,除了必须由父母配合才能完成的以外,都应由孩子独立完成,父母既不应代劳,也不用在孩子做功课时坐在旁边陪着。孩子自己房间或床铺的整理与卫生,应由孩子自己负责,还必须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并应尽可能在条件许可时,早一点教孩子做饭、洗衣服。孩子在学校里的各种事情,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去妥善解决,父母可以指导,但不要代替孩子,无论是同学之间,还是孩子与老师之间的事,都要鼓励孩子去与人交流,学会表达、商量、道歉和原谅。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意外、变故,做父母的可以全力帮助,但这种帮助应有分寸,得有助于孩子自理能力的提高和独立精神的成长。举个例子来说,一个读初中的孩子,意外地淋了一场大雨,全身湿透,回到家里后,有的父母会手忙脚乱地围着孩子团团转,有的父母则告诉孩子快去洗个澡,换掉湿衣服,然后吃一粒防止感冒的药片,一切都由孩子自己去做。这两种做法的区别是很大的,时间长了,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这就说到了培养孩子的自理习惯和独立精神中最核心的一点,那就是父母一定要通过生活实践中的一件件小事,一次次经历,一个个感受,使孩子真正从心里明白,这个世界上谁也不比谁特殊,谁也不应该靠在别人身上过日子,也不可能靠在别人身上过日子,只要孩子有了这样的认识,有了这一个“根”,孩子身上的“机器”就有了源源不绝的动力,就会自己转动起来,其他的事情就好办了。所以,为了在孩子的心里栽下这个“根”,父母一方面要给孩子实践锻炼的机会,一方面还要经常同孩子讲这方面的道理,一次不用说很多,但必须不断地说,像春雨入土那样让自理、独立的道理渗透到孩子的心灵中去。

与自理能力相比,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困难要多一些,它最核心的东西是要让孩子对那些应该关心的事情,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态度、自己的主张,凡是自己认为是对的,就应该坚持,该说、该做而又能说、能做的时候,就说、就做,而不管别人是怎么看的、怎么说的和怎么做的。为了养成这样一种品性和习惯,凡是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和需要孩子关心、知道的事情,父母都应该认真地、平等地和孩子讨论,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见尤其是孩子的不同意见,让孩子逐步学会思考和明辨是非。对于孩子正确的看法要支持,不正确的看法通过讲道理去说服、纠正。对于孩子因为坚持正确的看法、做法而取得的进步与成功,要热情鼓励;对于孩子因坚持不正确的看法、做法而出的问题,要热情地和孩子一起去解决,而不要埋怨、指责甚至惩罚。我们都不是常胜将军,更不是圣人,培养人的独立精神是要付代价的,只要坚持对的,改正错的就可以了;对于孩子因坚持正确的看法、做法而遭到的误解、挫折,父母要热情地和孩子一起承担,小心保护好孩子身上的独立精神之火,而不管外界怎么说。就是说,做父母的首先自己要有独立精神,应该说,这个要求是相当高的,父母自己要下决心一辈子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否则是做不到上面所说的这些要求的,也没法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的。正由于这么难,所以一旦做到了就是茨威格所说的“最光辉最宏伟”的事情,因为它从根本上“使个人站起来”了。

第二篇:怎样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习惯

尊敬长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这种美德在一些独生子女的身上很少表现,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凡此种种,值得优虑。

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对父母的关系,其实质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的忠诚。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培养孩子尊敬长者,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呢?

第一,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这里所说的“合理的长幼有别”,与封建家长制、一言堂是不同的。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子女)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一定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按他们合理的意愿办事。同时,家庭又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指导家庭全体成员的生活。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产经验,自然应当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尤其是未年人)应当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现在,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家长却变成围着孩子转的月亮、侍从,这就为孩子形成以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谈不上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颠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强胡闹。

第二,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好,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第三,要从小事入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虎,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护,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

第四,要以身作则,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有一个故事是值得借鉴的。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教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现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们的财物,这给自己孩子的影响更不好了。因此,我们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 1 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第三篇:怎样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

“书香家庭”申报材料

由于自己从事教育工作,深知对孩子的教育应从小抓起,尤其明白书籍对孩子的影响。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买洪恩宝宝看世界、天线宝宝等光碟让孩子看、听,每天睡前都给他讲故事(用手指点读),等孩子会看画报时给孩子订阅《幼儿画报》、《娃娃画报》,还有各种颜色鲜艳的书籍,让孩子从小对书感兴趣,对阅读感兴趣,培养孩子的读书能力。

通过每天晚上用手指点读讲故事,4岁时识字量达500左右,常用字已基本认识,能够独立读书了。所以在幼儿园放学后,除了户外活动,读书就成了主要的休闲活动。每天睡前仍然进行30分的陪读,适时的加了一些交流,让孩子说一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从中感受做人的道理。

上小学以后,要非常感谢王红老师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她要求孩子们每天早上阅读30分钟,并要求家长签字。这一行为使我的孩子受益匪浅,因为阅读的习惯的养成靠得是平时点滴的积累。

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很重要。为了影响并培养孩子坚持读书的习惯,我和爱人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每天和孩子一起读书。午睡前看十分钟,然后入睡。晚上泡脚的时候是我们一家最幸福的时候,三个人同时坐在沙发上,每人一本书,边泡脚边读书,睡觉之前再互相询问一下,你看了什么,我看了什么,哪部分给了你什么启发等等。

专门为孩子订阅适合儿子读的书有《语文报》、《中国儿童报》、《少年科学报》、《小星星》、《小猕猴》等,还经常带孩子去书店看书,买书。现在家庭藏书已达200多册。

一、硬件

(1)给孩子专门设计书房、书桌、书柜,让孩子有个好的读书环境。

(2)适合孩子读的各种各类家庭藏书已达200多册。

(3)配置电脑并上宽带,增加孩子的阅读量。

(4)藏书:儿子的藏书丰富,从自选的卡通书到家长、老师、学校推荐的各类读物。如《少儿百科全书》、《青少年科学探索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天空》、《中国地理图鉴》、《八十天环游地球》、《绿野仙踪》、《柳林风声》、《四大名著》、《铁道游击队》、《城南旧事》、《影响孩子一生的101个故事系列》、《小故事大道理全集》、《淘气包马小跳》、《好玩心理学》、《小学生最喜欢的实验》,以及迪士尼精选系列丛书等等。绘画和故事相结合,童话和百科相呼应,游记和小说相碰撞。儿子在故事中感悟做人的道理,在小说中体验快乐、在童话中领悟真、善、美、假、恶、丑,在名著感受文学的魅力。当然作为一个男孩子,还有数不清的有关汽车、枪、炮类的百科书籍。

二、软件

亲子阅读:

如果读书是一个人事情,那我想也只有当孩子足够大,有足够字认识的基础后。对于小孩子来说,没有一定的自制力,更多需要的是家长的陪伴阅读。由于自己工作和教育有关,所以工作之余也经常可以和同事一起探讨孩子阅读的问题,通过交流,相互学习,起到事半功倍。比如阅读的时间,大家觉得安排在睡前20分钟比较合适,阅读后也可以和孩子开展一些有意义的交流提问,加深孩子对文章的理解,当然父母要适时的引导。慢慢地,孩子就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我想这才是我们父母最想看到的。

家庭氛围:我和爱人都明白让孩子多读书的重要性,除了鼓励孩子多读书外,还给儿子创设读书氛围,营造好的环境让孩子读书,我和爱人喜欢睡觉前阅读,儿子受我们的影响也晚上阅读,中午阅读,为了让儿子能坚持天天读书,特设计表格挂在眼前,提醒孩子坚持阅读,直到养成习惯为止。

订阅书刊:每年都要给孩子订阅一些适合儿子的看的书,从《幼儿画报》到《中国儿童报》再到《小星星》、《小猕猴》,这些期刊杂志陪同儿子从幼儿园一直到现在。每当有新书来,儿子总是兴奋地拿起就看,这也是我和爱人感到欣喜的地方。

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为扩宽学习渠道,让孩子通过网络欣赏描写细腻、富有韵味的美文,学习一些常用的歇后语和谚语;适时通过有趣味性的网游以开发智力;通过电视点播《百家讲坛》、《走近科学》、《今日说法》等富有知识性、启发性、教育性的栏目,大人

小孩一起观赏、讨论,既开阔了学习的视野,也提高了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

总之,读书给我们这个家庭增添了无尽的快乐和趣味,也让我们在学习中共同成长与进步。孩子的书籍让我们回味美好的童年,保持一颗不老的童心;我们的书籍也在预备孩子日后的颂读,引导他走好人生之路。我们相信,我们家庭的书香一定会越来越浓!

第四篇: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一个坏习惯可以毁掉一个人,一个好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曾经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才情通达,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开卷有益”,毫无疑问,爱好读书是一个能让孩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时间过得真快,我的儿子已经要上高中了,和同事聊起儿子,还是意犹未尽的感觉,同事家的女儿写作文一直不好,问我孩子的作文怎么样才能写好,我想应该是多读书的原因吧,我儿子的作文一直被老师称作是一类文,源于小时候经常读书,他说在写作文的时候如果不要求字数,会收不住笔,这些都源于积累,有些孩子是怕读书,对读书没有兴趣,怎么样让孩子喜欢读书,具体有以下几个方法:

一、让孩子阅读,从听开始

刚开始的时候,小孩子不会读书,不认识字,家长可以先给孩子念,给孩子读书,他们也许听不懂,慢慢的开发孩子的语言和理解能力,等到孩子自己能够看的时候,让孩子给父母读,体会里面的乐趣,形成自己阅读的习惯,潜移默化的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二、以身作则,让孩子爱好读书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的一言一行,无不折射父母的影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爱好读书,但是如果我们的父母只知道吃穿,打扮,连书都不

沾,遇到孩子有问题时候,总是很不耐烦的说:“去去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指望父母。”长此下去,孩子丧失了对读书的兴趣。所以,家长在要求孩子的时候,一定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爱看书,爱读书,经常和孩子一起聊聊书中的内容和体会,慢慢的孩子就会开始喜欢读书,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喜欢读书的最好的方法,看过和孩子比比看谁知道的内容多,激发和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三、创造读书的环境,诱导孩子读书兴趣

常言道:“人是环境之子”。父母经常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体验读书的乐趣,看到那里的环境,体验那里的读书氛围。在众多的人群里,有站着的、座着的,他们或看,或者拿着本在抄写优美的语句,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怎么能不受感染呢?看到孩子喜欢的书买回去,和孩子一起分享,在孩子的潜意识里,认为读书是最光荣的,慢慢的孩子就把看书当做一种习惯,也就离不开读书这个习惯了。

四、恰当引导,让孩子在读书中获益

好书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力量,让人终身受益,坏书可以说是毒药。现在书的品种繁多,坏书不仅浪费孩子的时间和精力,还有可能使孩子步入歧途。家长要适当的引导孩子看书。给孩子选择健康向上的书,根据孩子年龄段不同,选择不同年龄的书,我记得我儿子小学的时候选择的是一些《中华励志故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鲁滨逊漂流记》等;到了中学以后老师介绍读四大名著,还有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人与海》、鲁迅的《朝花夕

拾》等;老师还鼓励孩子们看完以后写读书心得,熟记里面的优美词句,抄写佳句。这样既积累了知识,还增加了兴趣。

书,永远是我们学习上的好帮手,是我们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是所有知识的源泉。书中教会孩子怎样穿戴,怎么样和别人对话,怎么样对待朋友,亲人。他们从书中体验实践,慢慢的开始改变自己,就像毕淑敏老师说的那样《读书使人优美》,让读书成为我们习惯吧!

第五篇:如何培养孩子习惯

父母必学:孩子的学习好习惯靠你来养成如果孩子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没有兴趣和信心,基础不好,那么在一段时间之内下功夫辅导孩子是很有必要的。即使孩子基础不错,初步形成了习惯,兴趣和信心还好,如果父母善于辅导,那么适时地帮助也可以锦上添花。所以,学会辅导孩子还是家长需要掌握的一门基本功。

一、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如果孩子总是面对严厉的、呵斥他的父母,他也不会感受到你那发自内心的爱,他对你所说的和所要求的都会感到厌倦。大部分人,不仅仅是孩子,面对呵斥自己的人总会有一种天生的反感。他的反感情绪也许会因为害怕而有所克制,但这种情绪却不利于他接受任何知识。当孩子被训斥之后,紧张沮丧,头脑可能一篇空白,反而更加不灵光了。相反,如果孩子能处于一种友好、亲昵、鼓励的气氛中去学习,他不但会对父母有很强的信任感,学习的效果也会好得多。

其实想想我们自己也是这样,比如我们工作中出现了失误,或者进度很慢,这也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此时一个领导以严厉的态度来指责我们:“你怎么这么慢?你为什么出错了?!面对这样的指责,我相信大多数人首先感到反感,然后是厌恶,甚至是憎恨。相反,如果领导给予鼓励,哪怕只是笑一笑,我们恐怕就会做得更好。

孩子的心理也是这样。尽管父母都有爱,但是要将爱和有目的的教育结合起来,还是需要一定耐心和方法。

辅导不是给孩子施压,不是一直盯着,而是适时地来帮助孩子。让孩子感觉你是来帮他,而不是监督他,不是来逼着他。因为一直盯着,会让孩子觉得不舒服,反而形成干扰。我还记得上学时,做作业时,如果老师在旁边看,我会觉得不自在,思维也受到干扰而迟钝了。

辅导孩子,是来帮孩子,和孩子一起来体验做题的一些乐趣,并用你轻松愉快的心情影响孩子,有了好心情,孩子做作业,会更好。

二、讲解题目不是“讲”而是探讨

很多家长给孩子讲题,真的是在“讲”,能让孩子听得瞌睡了。这是因为缺乏孩子的参与互动,不是启发式的辅导,只是那么讲下来,孩子自然听得乏味。在分析一道题目的时候,把题目分成很多步骤,每一步骤先引导他去想怎么做,他不会做的时候,就引导提醒一下,最好由他自己想到这一步骤如何解决。遇到理解不清晰的知识点,再回头看书、探讨,力争把它搞清楚、透彻。最终解题步骤,如果孩子自己不能做出来,也要引导到只剩一层窗户纸,而且一定要由孩子亲自捅破,这样他会有成就感,增加兴趣和信心。其实每一道步骤,最好都是由孩子亲自捅破这层窗户纸。传说中的循循善诱,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这样的互动,孩子会觉得有趣味;这样的方式,会让孩子有成就感。兴趣,通过每一道题的讲解,会逐渐激发出来。

三、错了也要鼓励

辅导孩子,最忌讳的是面对孩子做错了的题目火冒三丈,怒其不争。

辅导题目的时候,善于发现孩子好的方面经常鼓励他,而不是发现孩子的问题时刻批评、打击他。两种不同的方式对孩子的信心和兴趣的影响大不相同。

另外,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毫不客气地表扬、鼓励更是需要的。信心,有的时候通过父母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优点,并真诚鼓励来逐步增强的。

四、引导孩子体会题目的妙处

很多家长痛恨目前教育的弊端,但教育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也不是一无是处的,现在的很多题目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仔细分析还是颇有趣味的。当孩子抱怨作业多的时候,尽管也可以赞同,但是与其抱怨,不如静下心来,和孩子一起体味做题的乐趣。

作业就在那里,是抱怨还是尝试去体味做题的乐趣,一个认知的改变,心情大不一样。说到底,这些题目相当于智力游戏。

放暑假了,孩子要做暑假作业,此时不要把它当成任务,而是找到探索的乐趣。遇到孩子不会做的题目,促使她自己想出来,当她明白了思路,自己能做出来的,感觉很高兴,这其实和玩游戏中的闯关是一样的。

很多父母总说作业是不得不做的事情,而不去引导孩子体会做题的乐趣,真是南辕北辙啊!

五、别在孩子面前做权威,鼓励孩子的探索

从知识的角度来看,父母也许是孩子的权威。但是,即使是权威,也最好蹲下来,不做权威,鼓励孩子不迷信,这样会增强信心。

只有把自己放低,孩子才能站起来。

六、着眼兴趣而不是作业的数量和质量

不同阶段适用不同的方法。开始孩子学习比较困难的时候,要多辅助,使之觉得简单。当孩子能力基本具备的时候,要多鼓励他自己完成,稍作点拨就可以了。

辅导的目的也是为了以后不辅导,帮助孩子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兴趣、信心、方法,所以,重在方法,重在启迪,知识往往不是最重要的。这样孩子需要的辅助越来越少。

七、帮助分析深层次的原因

孩子粗心做错了题目,不要只是简单告诫他不要粗心,而是寻找粗心的原因。深入分析会发现,有时不是粗心,而是掌握得不透彻的原因。

八、帮助孩子学习变得轻松

如果孩子能力可以,就让他去挑战困难;如果能力不足,就帮助孩子让学习变得容易轻松些。这就是传说中的“因材施教”吧。为孩子选择优秀的学习资料,比如特级教师主编的《新华学习报纸书》,内容丰富,生动有趣,让孩子在新鲜、轻松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

有一个孩子的基础较差,学习又困难,习惯兴趣都没有培养好。有一次数学有三道题是自已不会做,爸爸首先让他自已思考怎么做,过了好长时间,他自已也不得法,爸爸再给他讲解,直到晚十点整,才做完。我认为目前爸爸的要求稍微高了一些,导致作业时间过长,此时可以直接给孩子讲解。而如果让他自己做,可能觉得困难,加重了对作业的畏难情绪,不利于兴趣、信心、习惯的培养。讲解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思考,最后的窗户纸由他捅破,这样他有成就感和兴趣。在学习困难的时候以辅助孩子作业完成得好为主要目标,这样老师表扬他有进步,他会有信心,兴趣也会大。早些做完,孩子也可以好好玩,体会到早做完的好处。独立自主的问题可以后期逐渐培养。

下载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习惯与独立精神[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习惯与独立精神[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位同事的女儿从重点中学又考入了重点大学,而且学习一直名列前茅。问她有什么诀窍,同事却说:“孩子特省心,就是从小学习习惯好呗!”可是,我的儿子已......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定稿)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位同事的女儿从重点中学又考入了重点大学,而且学习一直名列前茅。问她有什么诀窍,同事却说:“孩子特省心,就是从小学习习惯好呗!”可是,我的儿子已......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1-05-20 07:23:01) 标签: 杂谈 “好习惯使人享用一辈子”。一位同事的女儿从重点中学又考入了重点大学,而且学习一直名列前茅。问她有什么诀......

    在家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在家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让孩子喜欢并爱上读书的唯一办法(有且只有一种)就是兴趣!培养读书......

    五一劳动节怎样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五一“劳动节怎样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相信自己 每年的五一劳动节都放假,可是我们做家长的却没有抓住这个时机为孩子们安排劳动任务,孩子放假就是宅在家中上网、看电视度过......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习惯品德教育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靠家长的自身影响。不妨先说个例子。有一个初中生偷偷地学抽烟,他的父亲当然大发其火。但当他指着孩子批评的时候......

    怎样培养孩子

    一、父母应该怎样影响孩子长大?• 12岁之前在饭桌上跟孩子谈话内容决定孩子未来! • 洞悉孩子说“不”的背后,提高家长对孩子的觉察力! • 有哪些“词汇”永远不要在孩子面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