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教育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03:12: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少年心理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少年心理教育》。

第一篇:青少年心理教育

青春期少年的偏激行为,表面上是突如其来的,有时连学校和家庭都意想不到的,但实际上都是有先兆的,他们总有一些反常的言语和表现。孩子出现逆反、对抗甚至离家出走,是长期以来,各种矛盾积累的结果。学校和家庭要注意对孩子出走的早期预防。应该全面检讨对孩子的教育,要想改变也不是那么简单,以为可以通过

一、两种办法就能够解决问题,而要根本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这包括:

首先,给孩子平等的地位,人格上尊重孩子。当父母与孩子交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耐心倾听。无论孩子讲什么,家长一定要耐心倾听,了解孩子,才能对症下药。(2)不随意指责或草率评论。家长应克制自己的情绪冲动。(3)作出积极反应。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要从积极的一面思考。当孩子充分表达意见后,家长应作出积极的姿态:“你这个想法不错,要是再加一点或再改一点就更完善。”要使他们对自己的事情和家庭的事情有参与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做父母的不仅要在生活上关心子女,而且更应从情感上亲近自己的孩子。随着少年的成长,家长应理解他们,改变过去对儿童的教育方法,不是经常作片面的禁止,而是与子女一起商量、讨论、适当地给他们有益的具体建议和指导。这其实涉及到我们如何跟孩子沟通的大问题,本网站有专门的版块来说明如何与孩子进行正确的沟通。

其次,用真实的体验来让孩子认识这个世界,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逆反心理反映在对命令和说教的反感。父母惟恐对孩子考虑不周,总是急于把自己的经验教训传授给子女。虽然某些经验经过实践检验的是处世良药,但却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孩子既然想独立,就应该满足其独立的愿望,引导他自己照顾自己。让孩子自己经历生活的艰辛,经历各种失败和考验,这同样也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这种学习方式比说教更有意义。家长之所以担心,有两个原因:一是过去长期以来都是事事关心指导,一下子要改变这种习惯,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不习惯,甚至根本就没有这个打算。二是担心让孩子独立,孩子还不具备这种能力会吃亏、走弯路。总之,就是我们家长不认为,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确实没有独立的能力,但独立的愿望和独立的能力相冲突时,就形成了反抗和叛逆的行为。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傍晚,父亲与儿子散步时,儿子看到西瓜摊卖西瓜就非要买。父亲说:“离家太远,抱回去太累人,不买。”儿子不高兴了:“我要买西瓜你不买,你要我学习,我为什么要好好学?”父亲思量一下后,对儿子说:“买西瓜可以,但你一定要自己拿回家。”儿子答应了,可不一会儿,就累得满头大汗,一路歇了几次,父亲就是不帮忙。在这个过程中,父亲和孩子都达到了目的。这一部分实际涉及的是我们缺失的教育,我们没有把培养孩子独立、成熟和责任作为对孩子的教育任务。本网站也有专门的版块。事实上,发达国家都是这样在教育孩子的。培养孩子独立能力是子女教育的当务之急。如果要让孩子的自我决策又不要偏离正确的轨道,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尽早把生活的压力直接传递给孩子。然而,最糟糕的情况就是,我们一方面在为孩子的结果在负责,另一方面又无法控制孩子的行为。使得孩子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做他认为该做的事情,就有可能越来越偏离正确的轨道。孩子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就是这种情况。那些沉迷于网络的孩子要吃有吃,要穿有穿,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从来都是无条件,他自然不会思考自己的前途。

中国家长常犯的错误就是不能进行这样的转变。家长可能会认为,如果把压力直接传递给孩子,孩子还不具有生存能力,还没有学到生存的本领,就可能把孩

子压垮了。其实,我们对孩子教育的转变也不是突然的,当我们把压力直接传递给孩子的时候,孩子还不具备生存能力,于是,他就要主动地学习,这时候,我们在孩子需要知道如何生存的时候被动地帮助孩子,就是对孩子成熟最好的帮助。这种被动的帮助,逐渐要从输血式的,转变为造血式的。有一种假象需要特别引起注意,有的家长让孩子独立思考,但并没有把生活的压力传递给他们,他在学校的学习成绩表现优异,但并没有获得生存的本领,他们表现的某些方面,仍然不会让家长满意,表现出反抗心态,造成走入社会的不适应。在西方发达国家,这方面做得很好,到了上大学的时候,选择怎样的专业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需要在上学的时候打工,以便赚到自己生活所需要的费用,这就会让孩子在大学毕业后,很快适应社会。中国家长不让孩子这样做的理由是能够让孩子安心地学习,但家长们并没有意识到,适应社会才是最重要的学习。

第三,要用同理心来看到孩子。亲子之间换位思考是沟通的前提,所谓“存在就是合理”,很多事情无论结果多么荒谬,但其中也必然有其合理的一面,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方面,才能更加理解孩子,孩子也会为这份理解而感动。举例来说,孩子有网瘾,从合理的一面,那是因为孩子有想赢的意识,这种意识是积极的。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利用这种意识,把这种意识用在有用的事情上,就会化失败的教育为成功的教育。又比如,孩子早恋,那时生理需求的驱动,只要是一个正常人,都会有这种需求。因此,即使孩子做出了某些出轨的事情,也不要有天塌下来的感觉,不要把孩子学习成绩下降和孩子做出某些出轨的事情强行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把坏的影响降低到最低。

我们不可否认,由于孩子受思维发展水平、社会经验的局限,其观念具有幼稚性,表现出主观、偏激、绝对性。但面对孩子的问题,不能再用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对于孩子确实存在的问题,我们也要采取恰当的态度应对。本网站有“面对的缺点和错误”的版块,就是专门负责解决如何纠正孩子的缺点和错误的。第四,要调整我们的策略。当施加压力出了问题,并不是说我们不应该给孩子施加压力,而是要给孩子施加适当的压力,当出现了离家出走这样的逆反情绪时,表明我们的压力过了头,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施加压力的方式就完全错误的,而是要调整我们的压力强度。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家长,平时对孩子严格要求,孩子不得不承受压力,这个时候,会出现孩子成绩上升或者比较听话的暂时现象,家长以为政策成功,就施加更大的压力。终于有一天,孩子承受不了压力,作出极端出格的事情,没有思想准备的家长,不知所措,不得不向孩子屈服,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对孩子完全放松,孩子又处于失控状态,更加有恃无恐。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做出出格的事情后,可以进行某些冷处理,但事情过后,调整对孩子的压力。对于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施加压力手段也要调整。从过去的直接处罚或责骂转变到把生活的压力直接传递给孩子。孩子要独立可以,但需要自己对自己负责,不能既要独立,又要家长为他做一切。

第五,要加强对孩子抗挫折能力的教育,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年龄主动让他们到社会去闯,不要帮助孩子所遇到的各种困难。虽然可能让孩子做错事很多,但家长尽量让孩子自己总结,让孩子吃一些苦。家里较难的家务,孩子能做得到的,应让孩子去做。这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抗压能力、对困难和失败的承受能力。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勇气、自信心、责任感。此外,孩子犯了错误,该批评就批评,该处罚就处罚,只是不要走到另外一个极端就是了。

很多孩子仅仅是为了反对而反对,面对逆反心理的孩子,如果能够反其道而行之,完全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逃课的孩子,我们采取听之任之的方式,告诉他,你可以完全不需要学习,当你知道要学习的时候再来找家长。这时候,真正慌张的是孩子,他知道,如果不学习,第一个后果就是留级,留级生总是被人嘲笑,他比家长还明白。我们就对孩子说:“不学习没有关系,一样可以成才,如果你不想学习,我们就走没有文凭成才的道路。”这时候孩子反而会说,通过学习好,获得文凭的道路更加保险。

当孩子为此感到恐慌的时候,我们再施以援手,从旁指导,为孩子提供好的指导,确保我们对孩子的指导可以导致孩子成绩的大幅度提高,孩子才愿意接受我们的指导。

孩子之所以敢离家出走,很多情况下是因为他从小没有受到过处罚,不知道失去是什么滋味。如果孩子已经离家出走了,我们不妨冷处理,不要着急上火地去找到,那样孩子是最想看到的。让孩子过一下流浪的生活,相信是对他最好的教育,让他真正懂得家的温暖。

孩子的反抗代表着要自立,要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这本来是好事,家长为此应该高兴才对。家长之所以和孩子会发生激烈的冲突,主要原因有这样一些:首先,作为家长,对孩子成长的规律缺乏足够的认识,而没有思想准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和教育过程中经历了五个阶段:喂养期、教养期、鞭养期、圈养期和放养期(详见《成长过程与我们的教育手段》),在这五个阶段中有着不同的教育目的、要求和考核标准。这个孩子的年龄处在圈养期,是从高压的鞭养期向放任的放养期的过度时期。这意味着我们的教育手段要从事事关心、事事干预、事事指导要转变到让孩子独立,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的方向发展。当家长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遇事反反复复唠叨个没完。在鞭养期,家长一会儿让孩子注意这,一会儿又让孩子注意那,这个要这么做,那个要那么做。出于对家长的依赖和恐惧,这些关怀备至的做法,曾经对孩子的教育行之有效。然而,这些教育方法和孩子日益增长的独立意识就会形成激烈的冲突,这就形成了所谓第二反抗期。

为了很好地解决反抗期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在第二反抗期当中的特点:

一是对现有社会地位不满。由于孩子“成人感”的形成,他们要求具有和大人相当的社会地位和决策权力,反抗在家里的从属地位,更反对家长权威式的干涉。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依然信奉“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倘若孩子做错了事或者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就开始大发雷霆,动辄打骂、罚跪、罚站甚至逐之门外等高压手段,就会引起孩子极大的不满和反抗。或者把孩子完全当成一个小比比,根本对孩子不信任,事事都要孩子汇报,做什么都要给孩子知道,让孩子缺乏成人感。

二是与大人在观念上的碰撞。由于孩子知识容纳量迅速膨胀,而且他们所了解的世界和成人不同,孩子开始对自然世界、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等问题进行思考,并且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往往和大人的想法格格不入,当家长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财力,但却没有真正考虑孩子的实际兴趣和爱好,强加给他们不同的观念时,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事实上,在这场冲突中,家长未必是正确的。比如,家长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其它什么也不要管。这种起源于科举文化的要求,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当前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工资甚至不如农民工,就是这种错误思想所导致的。

三是对孩子缺乏必要的信任和认识。大人对孩子能力、态度和表现缺乏信任或者给予过低的评价或者对孩子行为懂动机产生怀疑导致孩子反感而产生的逆反心理。有的时候,大人在不适宜的情境中进行教育行为时产生的逆反行为。情境是指个人意识到的对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小环境。

四是不能自控的情绪波动。由于孩子生理加速发展而造成的对身心发展现状的不适应和不平衡,他们在缺乏准备的条件下,面对许多矛盾和困惑,这些不断出现的“麻烦”,常常让他处在焦虑的情绪背景中,遇到不满和不平之事,容易出现突发式的情绪失控。这本来有一套应对的办法,但由于缺乏思想准备,感觉到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就会和孩子产生激烈的冲突。

其次,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会导致孩子的逆反和对抗情绪。

家长以为只有对孩子百依百顺,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仍然对孩子过分迁就,孩子自然就不会不满。然而,家长没有意识到,对孩子过分迁就,反而让孩子的需求无限膨胀,对别人的批评和指责更加敏感。孩子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家长就应该满足他的要求,宽容他的错误。

当孩子的错误所造成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越来越大,终于有一天,他所犯的错误实在太大,家长无法接受而严厉批评他是,不习惯受到指责的孩子,就会产生激烈的对抗情绪。与此同时,父母无法满足他日益膨胀的要求时,也会产生逆反行为。深圳就有这样一个女孩,从小就是祖父母和父母宠爱的对象,上中学时,因为同学家不少住在豪宅,为了能够在家长的家访中感到有面子,就要求家长务必在家长到自己家里前买豪宅,结果,家长没有能够满足她买豪宅的要求使得她离家出走。

第三,学校和家庭提出过高要求,孩子难以达到。

学生感到在校学习负担过重,困难太多,或者家长对孩子的批评、唠叨太多,特别是一些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成绩跟不上去,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觉得抬不起头来。每个孩子的天分、发育水平、年龄和基础等因素各不相同,盲目地对孩子提出一些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比如,要求孩子参加过多的课程,舞蹈、钢琴、绘画、外语、书法……,硬性地规定孩子的考试成绩,这些强人所难、拔苗助长式的要求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此以往,让孩子心力交瘁、再也无法承受这些压力时,他们就会奋起反抗。

据浙江省某市对415名中学生调查,有31%的学生反映学习生活紧张、单调,表示出厌学情绪。由厌学发展到逃学,是最常见的情况。同时,师生关系的对立,有些差生抱着升学无望的消极心理。事实上,暂时的落后并不等于永久的落后,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让孩子达到某个成绩,而是尽可能地发挥潜能。第四,人际关系恶劣,环境不适应。

长期以来,不是孩子和周围关系处于十分紧张的关系,就是周围的环境本身十分恶劣。比如,如与父母关系不好。有的时候是因为某件突发事件,让孩子难以承受,比如遭受冤枉、体罚、嘲讽等。此外,我们也不可否认,传媒的负面影响,一些传媒给孩子带来许多不良信息,如少年离家,赞美流浪生活等,令学生去模仿。也存在外力胁迫,如有的孩子受不良青少年教唆。

一项调查对出走少年和一般少年的调查显示,对于“家庭是什么地方”这个问题的回答,出走少年和一般少年都认为家庭具有“求得全家人团圆和舒适的作用”,出走少年是30.6%,不到总数的1/3,而一般少年达到63.7%。这种差别是值得注意的。赞成家庭“只是吃饭睡觉的地方”的想法,出走少年是25.3%,一般少年只有6.7%。赞成家庭“是被父母养育的地方”的想法,出走少年是19.3%,一般少年只有5.9%。这两项的差别,也可以反映出出走少年的特征。

第五,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和艰苦奋斗的教育。

现在很多家长的教育方式非常有问题,只要有任何一点点危险,决不让孩子去做,凡是不会做的事情,一定要等孩子学会怎样做后,才会让孩子去做。孩子做出了某些出格的事情,也从来不会批评甚至处罚孩子。这种所谓“文明”的教育不仅和孩子未来所处的社会格格不入,也大大提高了孩子对周围恶劣环境的敏感度,一点点小事承受不了就会离家出走。这些都表现出现在的学生耐挫力太差,逃避就是一种表现。

当家庭长期让孩子自由散漫,到了初中阶段,需要中考,给孩子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这时候,孩子就会感到厌烦或想逃避。比如有些中学生,在做功课或复习时,被同学叫去玩了,或被电视机、游戏机吸引过去了,实际上就是一种逃避的表现。因此,逃学是学习上被动性的反映。

第六,对社会缺乏必要的了解。

我们的教育把学校的学习放在了之高的地位,使得孩子对社会的认知达到了可笑的程度。我就曾看到,一个出走的孩子,在外面张贴征求父母的小广告。期望能够找一对能够关心他、照顾他的父母。离家出走的许多青少年在走上街头后发现,没有经济地位,缺乏社会经验,增加了其他危险性,使他们常常成为犯罪的受害者,被抢劫、殴打等,或者参与一些非法活动。

在一项对出走少年和一般少年的调查显示,对“出走有什么好处”的回答,出走少年认为“干什么都不受束缚,自由自在”,占48.3%,认为“能高兴地游玩就好”的,占33.0%,认为“能同厌恶的过去诀别”的,占18.5%,可见出走少年多数是为了轻松地游玩。出走少年认为出走能得到“新的体验”的,是30.1%,认为能“考验自己的力量”的,是24.0%,从这两项回答较多的情况可以看出出走少年的心理特征,应当承认这是走向成熟的一种反映。一般少年认为出走能得到“新的体验”的,是44.8%,认为能“考验自己的力量”的,是37.3%,共计数要高于出走少年。

第七,孩子个人性格问题。

有些孩子对被禁止的东西特别感到好奇,从而想违反禁令去尝试的行为。这类逆反行为,主要是由于青少年由强烈的好奇心和自尊心等社会心理的感染。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孩子有一种喜欢出走、游荡的心理癖好,是出于对玩乐和无拘束的渴望,大胆冒险,又缺乏家庭意识和家庭亲密感等,出走是他们性格的表现。需要注意的是,在反复出走的学生中,可能有极个别是患有精神疾病的,他们是出于幻觉或妄想而出走的,对这种人更需要社会有关部门的帮助和寻找。找回来后必须请精神医生对他予以专门治疗和指导。

不同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孩子面对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无法解脱,于是选择一走了之

第二篇:46.浅谈青少年社区心理教育

浅谈青少年社区心理教育

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区观前街道

成长的愉悦往往伴随着成长的愤怒。近几年来,我们不难发现:斗殴、偷窃、杀人、自杀等一桩桩青少年暴力事件常常出现在媒体上,在这个迅速变化着的社会里,青春有时候让人觉得残酷异常。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全国公安部门的抽样调查也表明:在整个青少年犯罪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达80%以上。一组组的数据,一个个的镜头,让我们触目惊心。我们不禁要问:青少年怎么了?他们有什么样的人格基础和心理特征?这些行为的背后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关注的问题,更是社区教育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青少年心理情况调查

为了解辖区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及对外界事件的应对方式,观前街道青少年成长之家的“阳光姐姐”对街道辖区里10—15岁的青少年进行了一次抽样心理调查。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420份,收回420份,调查主要针对青少年开心和烦恼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调查结果如下:

(一)调查青少年开心时的情况

1.对开心的体验

在接受调查的青少年中,61%最近遇到了开心的事情,26%没有遇到,13%说不清。这一情况反映了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大部分能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能体会开心的感觉,对于26%选择最近没有遇到的这部分青少年说明他们最近的情绪相对有些低落,如果不加以调整将对学习生活造成影响。

2.对开心的分享

有了开心的事情,我们的孩子愿意与谁来分享呢?位居前三名的分别是——父母(66%)、同伴(48%)和老师(33%),说明这些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比较亲密,他们很乐意将自己愉快、开心的这种正面情绪与父母进行分享,而同伴和老师也是他们乐意选择的分享对象,两者没有显著差别。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有9%的青少年愿意与别人分享但没有合适的人选,这部分学生有一些性格较为内向,需要鼓励他们主动与人交流,从而为自己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还有5%的学生不愿意与人分享,这是一些更需要引起关注的孩子。

3.对开心的肯定

在遇到开心的事时,43%的青少年最希望与别人一起分享,如别人问他:“你为什么这么开心呀?”,然后他们可以将自己引以为傲的成就说给别人听;40%的青少年最希望得到别人的称赞,如:“你真是一个快乐的人呀!”“你真棒!”;13%的青少年希望得到别人的鼓励,如:“我希望你一直这么开心!”,另有4%的青少年没有写出。从这一项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到: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在开心的时候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这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有一定的启发,“欲抑先扬”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

(二)调查青少年烦恼时的情况

1、对烦恼的体验

在调查中,这些青少年遇到烦恼的事时,有227人选择会找人诉说,占到调查总人数的54%,而选择不找人诉说的为192人,占到了46%,从这一调查结果来看,找人诉说和不找人诉说自己烦恼的青少年几乎各占一半,这与上面遇到开心事的反应有了很大的对比,不愿意与人分享烦恼的青少年大大增多,可以看出青少年们更想让大家看到的是他出色的一面,1

而把他认为不好的一面隐藏起来。

2、对烦恼的应对

在找人诉说烦恼的青少年中,有47%会选择父母作为诉说对象,有43%选择了同学或者是朋友,只有10%选择了老师,这也与以上遇到开心的事时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与老师分享的比例明显下降了。可以看出老师在青少年的心目中处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他们将开心的事与老师分享,期望得到称赞和鼓励,而遇到烦恼的事则不太愿意告诉老师。在选择不找人诉说的青少年中,有55%选择了闷在心里自己想,有24%选择了看书或者上网找答案,另外21%选择了其他的发泄方式,如哭、吃东西、发脾气等。这些方式中,闷在心里自己想使人产生一定的担心,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问题的堆积,使得小问题累积成大问题。

3、对烦恼的消减

而在问到他们运用的这些方法是否能够真正消除烦恼时,有64%的青少年选择了有时能,有25%选择了能,还有11%选择了不能。可以看出,目前受调查的这些青少年中大部分人没有找到一种很好的解决烦恼的方法,不能完全解决自己的烦恼。老师和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可以有意的加强一点对这方面的关心。特别是选择不能的11%的青少年,烦恼一直存在中心中,不能解决的话,对他们的心理将造成不良的影响。

4、对烦恼的关注

在遇到烦恼时,有47%的青少年希望有人来帮助他们解决,有37%想得到别人的安慰和理解,有12%选择了放松,另有1%选择了自己独立解决。这次调查的对象为10—15岁的青少年,处在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更多的还是希望能够有人来帮助他们,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注意到自己的内心感受,即使不能消除现实的烦恼,也希望能在心理上得到一定的调节,同时可以看到,有小部分青少年已经表现出了独立性,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针对他们的情况,给予帮助和指导,对青少年表现出的独立性要给予肯定,并适时的使其增强。

通过这次调查,可以看到在10—15岁的青少年中有一部分不懂得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和烦恼,特别是遇到烦恼时,即不与人分享有不懂得排解,长时间如此就有可能造成心理问题的产生。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体制都是以应试为根本,从上学开始学生们便要面对竞争,升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的竞争、高考的竞争、考研的竞争……一个孩子,从他踏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开始身经百“考”,而且他个人的前途、喜乐、家庭的情绪、学校老师的褒贬都围绕着这个“考”字而变化着,考好皆大欢喜,考差被万夫所指。这种一刀切的单一教育模式最容易激化矛盾从而产生心理障碍。

二、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活动

面对可能产生的心理障碍,如果我们的教育体系中有一个专门处理青少年行为心理的机构的话,那么青少年因发泄而产生行为偏差的事件将会有所下降。遗憾的是,至今为止,这种处理学生行为心理的专门的辅导机构并没有纳入我们的教育体系。单凭传统的说教、批评甚至行政手段来解决心理问题无疑是一种妄想。心病还需心药治,面对青少年种种“怪异”、“叛逆”的行为,我们的社区教育应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通过社区贴近家庭这个社会细胞的优势,在对青少年的心理教育上做出贡献。

(一)组织丰富活动,让青少年深入浅出地认识什么是“心理健康”。

要让青少年心理健康,首先要让青少年懂得什么是“心理健康”。对于这个概念,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解释。比如,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做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精神病学者灵格认为:“心理健康是人们与环境相互之间具有最高效率即快乐的适应情况。”社会学家波孟认为:“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平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未成年人本身带来快乐。”这些有心理健康的定义各有道理,但又都比较抽象,较难理解。

要使青少年真正弄懂什么是心理健康,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通过组织讲故事比赛、寻找身边不文明行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青少年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受到启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做好的,不能一蹴而就,必须从小抓起。据调查了解,许多青少年都很喜欢一些有意思的活动,例如听故事,尤其是一些童话故事,如《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等等。这些故事既生动又有趣,十分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的特点。更很重要的是这些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育人道理。社区可以组织讲故事比赛,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同时,以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人和事来对他们进行教育也很有效。心理不健康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自暴自弃、嫉妒、自卑、说谎、孤僻、忧郁等等,要让青少年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社区可以及时利用他们身边的人和事对青少年进行教育。例如可以在社区里组织青少年开展寻找不文明行为的活动,让他们在寻找中不知不觉受到教育。

(二)开办家长学校,为青少年创立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家庭文化氛围、家庭心理氛围与家庭道德教育密切相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与否,与家庭心理氛围是否和谐健康有着直接的联系。有道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心理健康对青少年子女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往往是培养子女健康心理的前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心理上的负担要比过去更重,有些人受不良影响,人际关系变和淡漠与疏远,给许多家长带来诸多的困惑和孤寂。社会上的一些不公平和腐败现象,又常使人觉得心理失衡。这一切都说明由于社会变革和经济的发展,心理疾病也在悄然增多。家长心理的不健康因素将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甚至给家庭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据调查表明:家庭注重民主、知识、家庭和睦对子女成长提供了现实的规范导向功能;放任、溺爱、家庭经常发生冲突,则是导致子女误入歧途,甚至犯罪的直接原因。因此,社区可以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利用专家讲座、相互交流等方式让家长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父母重视自身的心理卫生,保持健康的理状态,正确处理与他人、社会的关系,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成功和失败,形成良好的心境,使心理上有轻松感和快乐感,减少心理冲突,避免各种心理疾患,对于塑造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三)通过正确引导,促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发展。

1、成立街道社区心理教育站,邀请教育专家定期到社区开展心理教育和实践活动。观前街道在2004年成立的青少年成长之家里就设立了青少年聊天室,为辖区的青少年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心理交流平台。通过交流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他们学会从生活中挖掘积极因素,保持旺盛斗志、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保持心理平衡。

2、建立青少年社区报到制度,利用寒暑假安排学生到所在社区报到,组织青少年开展公益性服务活动,由社区填写意见表将青少年的表现反馈给学校,作为学校评价学生校外活动的重要依据。

3、开办社区“假日学校”,邀请志愿者围绕诚信、公民道德、文明行为规范等内容为社区青少年授课,开展知识竞赛、漫画、动漫等评比活动,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素质。让他们学会做情绪的主人。情绪好坏直接影响心理健康。青少年情绪波动很大,要让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大喜大悲,要反应适度。

4、成立社区青少年帮教中心,组织对社区失业、失学、失足青少年开展心理疏导和帮教活动,鼓励他们重拾自信,回归社会。对他们要多鼓励,在他们失败时给予帮助,因为反复失败会使他们失去信心。允许他们犯过错误,但要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明辨是非。

显然,目前我们青少年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还较低,我们要积极吸收国外有益的经验和做法,但是,也要认识到各国国情的不同。青少年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积累,急于求成也是不可取的;重要的是加强社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充实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模式,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相信通过努力,我们的社区心理教育一定能帮助青少年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三篇:青少年挫折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本站推荐)

青少年挫折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摘要]:青少年是人生是新时代的先锋,是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挫折是一种普通存在的社会现象,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对青少年来说,挫折是他成长的必修课。针对我国青少年遭受挫折的一些现象,分析青少年受挫折的原因,来探讨青少年受挫折后的教育对策,培养青少年的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挫折;挫折心理;青少年挫折表现;青少年挫折教育对策

导言

统计显示:我国至少有3000万的青少年处于亚健康状态,抵抗挫折或焦虑能力极差的学生。【1】相关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检出率已达15%,青少年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日益增多。心理问题以危害青少年健康发展。【2】所以,本文力图从青少年挫折心理的表现分析,让社会、家庭、学校、及青少年自己有个了解,该如何去做才能减少挫折带来的危害。

一 青少年挫折心理的表现

挫折是只个体从事有目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道一时遇到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的以致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县级的情绪。【3】

青少年怀抱着许许多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做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地不能满足时,就产生了挫折。如果这种挫折的障碍和压力持续时间久、范围广,使其处于一种不离身心发展的地位,则称身处逆境,挫折、失败、逆境会给青少年带来失望、压抑、沮丧、忧郁等紧张心理和情绪反映,心理学上称之为挫折心理。

挫折青少年心理的具体表现

容忍立也不同,受挫折由于每个人的适应能力与期望水准不同,对挫折的后的反映也不相同。处于身心发展时期的青少年学生,大多是在非常顺利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抗搓能力普遍低,面对挫折后,一般外部行为有以下几种具体表现:

1自卑心理:是指自我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己,并伴有自怨、自哀、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如:当青少年多次失败体验之后,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这种失败耿耿于怀而难以自拔,失去信心,把这种失败归咎于自己的无能。

2敌对心理:是指个体遭受存在引起的强烈不满时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敌视与对抗。不相容的消极情绪状态。有抗对的中学生常对人有不友好态度,甚至把别人对他的称赞也看成是冷嘲热讽;老师与同学对他的提议,他会认为是挖苦,甚至是走出报复,在家顶撞父母,不愿听他们的话。

3忧郁心理:是指忧愁郁闷的消极心境。如青少年受到压力够大,成绩不好、失恋、收到不公平待遇等挫折后,会感到悲伤、苦恼、没有活力,也会伴随对生活感到无趣,觉得没有价值。

4攻击心理:是指个体受到之后引起愤怒的情绪,对构成其挫折对象的人后物体进行指责、驳斥后反击。如竞选班干部是以落选,而产生挫折时,可能会以报复心理对待已选上的人。

5:冷心理漠:指在受到挫折表现对挫折漠不关心、无动于衷的行为反映。通常受到欺骗、暗算或受到漠视、轻视甚至歧视等心灵创伤,所致受到挫折,随之产生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得态度。是指个体在到挫折后内心感到空虚心灰意冷。

6消沉心理:有的青少年受到挫折后,感到事事不顺心、精神萎靡、缺乏斗志,因此对生活失去信心与希望,产生轻生的念头。

7逃避心理:是指个体遇到挫折后,不敢面对挫折,从而构成挫折的情景中退却、逃避到幻想和现实中的安全环境地带,尽量避免同挫折有关的人或物体接触。如青少年在受到挫折闭门不出、喝酒、沉迷于网络等。

8心多疑理:是指对刺激物过于敏感与提防,过于自我保护心理,因而产生的消极心理特点。在父母教育不当,在学校遇到不适应的环境,人际交流受到挫折,个体处于不知所措的境地就会产生多疑惑无端的烦恼。

在人生成长阶段,青少年会遇到种种挫折,从而产生种种挫折心理反应。

二 青少年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

1家庭的影响

(1)家长的溺爱

市残联康复部主任的一位负责人分析说:由于目前20岁左右的青年人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溺爱往往使他们承受挫折和困难的心理素质不高。而学业、就业压力大,许多人因无力面对这样的反差,而产生心理问题———挫折就是其中的一种。现代青少年在优于的环境中成长,封衣足食、享受着上一代更多的关怀和照顾。遇到困难与问题常常由他人帮助解决,骤渐养成遇到问题就退宿或求助于家人的坏习惯。不会调节自己与他人与环境、集体和坏境。家长抄办代替孩子自主完成的事情,孩子会养成对父母依赖,于是缺乏主见。当家长不在身边时,遇到挫折孩子不会处理自己的感情,从而产生挫折心理。

(2)对孩期望值子过高

对孩子期望很高,这是很多家长多会犯的错误。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风,将来飞红腾达,这样想无可厚非——悲剧。“99分啊!你怎么不打一

百分!”“你怎们不拿一等奖?’’ 现代家长必须记住陶行知的一句话:培养教育人才和种花一样。首先要认真是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培养。进行因材施教,否则着会适得其反。

(3)贫家庭困

双亲不和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过分的管束或放任不管,导致孩子经常表现出内向、孤僻的性格。很少与人交流‘不喜欢表露自己的情感也我能够以产生挫折心理。

2学校的影响

学校环境的影响对青少年产生挫折心里有直接的影响

(1)学校在管理上和教学内容上给与学生很大的压力,提出过高的期望以及应试教育片面的升学率,重点班的测验,作业,学业等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不敢面对失败。

(2)挫折的产生于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有很大的影响,学习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学习的困难与问题经常成为他们挫折的根源。青少年学习负担过重,如打个80分,对有的同学可能很满足,但有的没有发挥自己水平的同学来说,这可能也会使他们产生挫折感。由于每个人的基础知识,学习习惯与方法不同而造成学习成绩也不同,但有的同学则认为成绩差是失败而产生挫折感。更多的情况是不能及时正确认识自己,学习挫折,不能正确分析自己,在成学习中连续受挫折形成恶性循环。

3社会的影响

包括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环境因素,是非人力所及的客观因素,如自然灾害、台风、事故等都可能导致青少年的挫折感。二是社会环境因素,如今的高科技人才市场,大学生毕业面临的是更为激烈的职业竞争,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增加了他们的心里挫折。

4个人原因

个人原因是指由于个体的心里以及知识能力等因素的发展与不足,是人的愿望不能实现从而产生了挫折。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增强,许多青少年难以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而产生的种种心理挫折。

从心理方面来看青少年在理智、情感、道德、社交方面都还没到达成熟指标,还正处于人格化的过程。道德、社交意识之间发展不平衡,是他们不能正确处理好一些事情而导致挫折感。

自身的因素包括两方面:一是处于先天性的疾病,相貌,身材,肤色都可以导致挫折感。如身体矮小,而不能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竞争,一些女生常为自己身材不好而感到苦恼。二是正处于青春期,这时候的他们在思维上敏锐但片面性达,偏激易走极端,勇敢但片草率对社会对他人与自我的关系上常常感到困难对家长老师表现出普通的叛逆心理与行为,生理上的变化带来强烈的情绪反应,失恋等。三是受挫折能力差,青少年产生挫折与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性格严重内向或抑郁者,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易受到事情消极面的影响从而产生挫折心里。性格执拗,一旦受到挫折变易产生轻生的念头。

影响青少年挫折的心里是多方面的。针对这些现象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三青少年挫折心里采取的教育对策

1、对青少年进行耐挫折教育

如今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眼里是个宝,在生活方面有求必应,在错误面前轻描淡写,只注重孩子分数与特长教育是不行的,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社会、家庭必须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1)给学生适度的挫折情境。适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他可以使 人奋进。英国哲学家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在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A学校可以建立学习型的组织机构,创办体系开放,选择多样,机制灵活的学习环境。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打工,在活动中培养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B家长则应改变溺爱的教育方式,主动地让学生参与活动实践,在实现目标的活动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学会吸取别人的教训与经验,这样才能逐渐提高青少年受挫折能力,战胜困难的能力。在进行挫折教育时应当注意的是,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要善于引导他们进行适当的宣泄,让他们尽情倾泻,将自己的问题全部倒出来,而父母、老师在此刻要注意安慰的办法,切勿一味的责骂或进行刻板教育。

(2)在提高挫折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挫折观,让他们积极的面对。如可以开展有关挫折的班会,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挫折,挫折心里,它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它等。首先让学生看到挫折不不可怕,生活是个多面体,成功与失败,幸福与痛苦都蕴藏其中。挫折具有两面性,他可以使人失望、忧郁、痛苦,也可以使人聪明、坚强、成熟问题是你能从中学到什么。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其次,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挫折,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崇高的奋斗目标,产生强大的精神面貌,反之目光短浅,只会让他们遇到挫折,难免要被压倒。再次教育学生要有不畏挫折的气概,讲述一些面对挫折事儿没有被打败的为人事迹,培养他们的将强度,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控制自己的意识。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教师队伍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副院长司富春说:长久以来我们的学校只重于认识教育,却忽视了情感意志的教育,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

(1)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以校长、教导总辅导员、班主任、科任老师、校外辅导员、家委会构成的全方位,立体化、多方面展开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把心理健康教育参透的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的常规管理中。

(2)开发校本课程和开设心理健康课,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心理素质优化和心里潜能开发,以心理知识传授、心理问题辅导为内容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里实际需要,介绍与心理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常识,自我进行训练与自我心里保健的知识。将有关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技术转化为学生自我教育的理论和自我心理训练的可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自己的心里,更自觉地维护和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

(3)开展心理健康网站,加快心理档案的建立。通过观察和一系列地心里测试,记录同学的心理问题,建立心理档案,同时开展心理咨询,为学生提供一个化解心里疑惑和解决心理问题的场所。据F相关ET青少年心理健康网进行的一项调查,当在学习、工作中遇到困境挫折以及心理问题时,只有10个人愿意寻找心理医生的帮助。我建议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网站,鼓励大家积极进行心理咨询与开展讨论,集思广益,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针对师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开展讲座与个人心理博客。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也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3改善网络环境。

据统计2009年年底,我国未成年网民超过1亿王晓委员表示青少年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但自我控制能力差,使用不正常的网络会身心等受到伤害。青少年上网因而也会造成缺少人际交往能力。经互联网信息中统计网民达384亿人青少年站61%。对此,我建议:国家、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共同关注网络环境

(1)净化网络信息,把一些不适于青少年发展的信息给过滤掉。

(2)积极组织优秀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上网。

(3)适应网络时代特点,安装网络心理健康防火墙。

(4)开展网上与心理咨询。

3进行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对孩子多加鼓励,使之产生求知欲望和情感,并取得求知的成功。其实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中,赏识教育都是很好的教育方式,教师与家长无意之中运用赏识教育这一现代教育理念,这对培养孩子健康人格和人生理念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1)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人的需要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当低要求满足时才能去实现新的需要,而且认得动机也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当孩子被肯定、被赏识、被鼓励时,他们受尊重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他们因此相信自己的力量与价值,于是产生了自信,这样更能激发孩子的潜能。有时,老师常抱怨一些留守孩子上课不专心听讲,捣乱课堂纪律,其实老师可以通过赏识教育来填补他们缺失的爱,从而降低一写而不必要的挫折。

(2)归因理论与赏识教育。韦纳的归因理论把成就的原因分为内部与与外部。家长与教师要善于用归因理论与赏识教育结合起来,当孩子考试没有考好时,不要一次成败论英雄,应该开导孩子,利用归因理论帮助孩子找出原因,鼓励孩子,使孩子充满自信与活力。

4青少年提高自身的心理耐挫折力

(1)学会求得心理平衡。一旦受到挫折,可以改变策略,或降低目标,或从新选择方式,可以暂时放弃目标,从别的成功方面获得成功来给与补偿,也可以采取妥协、折中的办法找理由进行自我安慰,甚至不妨尝试“酸葡萄心理”和“阿Q心里”,去悦纳自我,悦纳现。

(2)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生老病死是每个人应面对的,青少年也不要回避了解死亡对于自己的对于亲人的意味着什么,这样就不会走极端了。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在交往中产生的,在交往的过程的当中要树立自我尊重和保护他人自尊,热情,宽容,谅解,真诚,不要形成自我意识与依赖他人。

(4)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总之,学生受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受挫折是并不可怕的,只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自己要有信心,有意志,就不会被挫折吓倒,停步不前,而要能正确认识,承受挫折,才能有希望达到胜利的终点,才能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

第四篇:青少年叛逆心理

青少年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叛逆心理

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有这样的机会和你们在一起交流!有时候我非常羡慕你们,青春、叛逆、冲动、单纯„„是你们的代名词,你们的世界是那么的辽阔,那么的无忧无虑;有时候,我又很同情你们,世界的博大,交往的信息化,使得你们往往又会陷入本不该属于你们的无奈与忧愁!从小学升入初中以后,多数同学都会感到不适应,由于自身生理、心理上的明显变化,由于客观环境的改变,由于自己不适应环境,接踵而来的问题往往会令你们困惑不解,应接不暇。在适应这个环境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谁不希望既有健康的身体,又有健康的心理呢? 提到心理健康,大家一定很想说,我们的心理没有问题,给我们讲心理健康干什么。其实,这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误解,心理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健康包括三方面: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无疑表明,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要珍视心理健康。

我们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会遇到快乐和各种烦恼,但有的人对烦恼的事情能处理得很好,有些人就处理不好,甚至一直闷在心理,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有的一时想不开,甚至去做一些傻事。

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马加爵连杀四位同学,其事件起因很小,就是因为四位同学爱拿他来戏耍,开他玩笑,让他在很多时候下不了台,所以,他怀恨在心,在2004年2月10日因打牌发生争执,他随即凶残杀死了四位同学,其中还有一位与自己平时关系很不错的同学。

我们认为,马加爵有心理缺陷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没有能够处理好身边的烦恼。如果他的心理能够得到及时的疏导,我想,这些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可见,只有排除自己的烦恼才能真正获得心理健康,使自己生活得更加愉快。

中学阶段是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发育最为剧烈的时期,他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度时期,也是对人生、社会和未来充满幻想与好奇的“多梦季节”。伴随着成长的欣喜、生活的苦恼、学习的压力、情感的吸引等等,这时候很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那么当老师问你们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你自身有哪些变化的时候、你烘箱又答不上来,下面老师来说说在你们身上比较常见的几种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

也就是咱们说的不自信,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无药可救、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冷、萎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不管有什么活动都不敢参加,总是怕自己会表现不好等等。

2.唯我独尊心理

因为现在独生子女家庭比较多,大家在家里什么事都是由着你家来,来到学校这个集体里还是想什么事都听你的,遇到稍不顺心的事就会大发雷霆、在处事中,只有别人关心他,他却从不去关心别人。(比如说发间食的时候,总是自己抢大的苹果)。

3.逆反心理

这个逆反心理的表现比较多,长辈越不让做什么,他就越去做。4.迷恋网络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弊端,有的中学生自制能力很差他们走进网络就走不出来了,就会迷恋上网络,有一个学生读初中一年级的时候迷恋上了网络,呆在网吧里几天几夜都不出来,学校找不到他就通知了家里,后来在一个很隐蔽的网吧里找到了他,他就跟疯了似的,总往网吧跑,最后只好辍学在家。网络固然是个好的东西,那要看你是怎么样去利用它。

8.考试焦虑

现在考试焦虑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表现为: 一听说要考试就紧张起来,考前睡不好觉,考试时出现情绪紧张,心慌意乱,记忆卡壳等现象,某些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一到考试就慌了手脚, 无法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据调查,在中学生中,对考试具有明显的焦虑症状约占11.18 %。严重的考试焦虑不仅对学习具有极大的危害,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也造成潜在威胁。

以上是老师简单的总结的几种心理问题,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于这些心理现象在日常中的具体表现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大家可以对照这些现象在你自己的身上存在哪些?。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说一说在我们青少年身上体现最明显,最普遍的逆反心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叛逆。

叛逆心理是你们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你们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如果不及时加以疏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下面我们来看看几个生活中的实例: 杭州有个9岁的孩子,王某上小学三年级,学习优秀,班长,兼少先队中队长。有一天上午,他被全票通过评为“三好学生”。当天中午,姐姐把茶话会上的4块糖果带回家,分给王某两块,留给妈妈两块,可这个小朋友不干,坚持全要,并大发脾气,踢姐姐几脚之后,跑到楼上,反锁在屋内,并用红领巾将自己吊死在窗框上。

还有四川大学的一名女大学生,在小学和中学一直都是班上的尖子,考入大学后,发现自己很难再拔尖,无法面对现实,痛苦万分,留下了遗书,匆匆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些事例虽然属于特例,是极个别现象,但心理疾病在目前的社会中却是极为普遍的。

那么这种叛逆的心理是怎么产生的呢?

小时候,我们对父母依附、崇拜。进入青春期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独立行事,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而在父母眼里,我们总是长不大的孩子,没有生活经验,没有丰富的阅历,却有自己的主意。父母责怪我们越来越不服管教,越来越不懂事,父母对我们的关爱之心没有变,只是更加严格,免不了多叮嘱几句,在我们听不进的时候,就觉得他们唠叨、啰嗦。于是,我们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矛盾。父母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父母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父母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甚至与父母发生冲突,以强硬的态度顶撞,粗暴的举止反抗,或者厌恶父母,对他们不理不睬、冷眼相对。其实这样是分不出谁输谁赢的,结果只是我们拿了父母和自己的错误对自己进行惩罚,对父母进行伤害,让自己和父母都很伤心。

叛逆心理是青春期每个孩子都存在的,这种心理根据严重程度不同其表现的形式也并不是相同的。所以这种看似不起眼的,有些同学可能都没在乎的一种心理现象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危害。

“逆反期”的心理和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从而走向极端。

处于“逆反期”的青少年通常有明显的“反控制”、“对抗”心理。老师、父母越恼火,他们越反感,以至于将叛逆性格发展至极端。社会上多发的青少年“逆反期”杀亲案、出走现象、自杀事件等无不说明,如果在这一特定时期疏导失当,将会发生多么惨痛的后果。下面我们来说说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案例

如徐力杀母案。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悲剧。2000年1月17日,浙江金华。上高中二年级、17岁的少年徐力,因忍受不了母亲要他“学习、学习”的唠叨,竟残忍地用锤子把母亲活活打死!

4月29日,金华市中级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徐力有期徒刑15年,后改判12年。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里他把重重的铁锤砸向自己的母亲的呢?我向当事就是逆反心理在作怪,他当时完全没有意识到他打得是自己的母亲,事后他一定会非常的后悔,可是已经晚了。

2013年2月20日,某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小鸣在家里玩游戏,母亲看那么晚了就批评了他几句,结果他一气之下就走了。父母苦苦寻找了很多天都没找到。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像这种离家出走啊,和父母怄气不吃饭啊,还有就是因为家里是两个孩子的同学,又是因为父母可能有些偏爱弟弟妹妹啊,从而造成了某些同学更加强烈的叛逆心理。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心理的状态,其产生是有着时间长度限制的,所以在此过程之中着急是不解决问题的,而认为逆反心理不是问题,这才是最大的问题。不要让其影响自己的心理状态,同时也需要及早发现,及早去寻求帮助,进而解决心理的困惑。下面介绍几种:

(1)要相互理解。学着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长辈的行为,大多数时候长辈的啰嗦和批评都是善意的,都是出于对你的关心。老师、父母也是凡人,也会认识、犯错误、误解人,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可以减少因为逆反心理产生的冲动。

(2)要学会合理的沟通方法。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是金子总会发光,不能得理不让人,过分逞强,盲目对抗,这只能使事情变的越来越难处理。合理的沟通方式是有助于带来交往的双赢。

(3)克服偏见的不良影响。先入为主的印象一旦产生,方方面面都要受到暗示和影响。如果发现自己经常性有无名火气,就要冷静下来想想看,是否偏见在作怪,不要无端变成偏见的牺牲品。

(4)要学会宽容和适应。在改变环境和改变自己中,选择后者往往更容易完成。所以要经常提醒自己,遇事要尽力克制自己,突显自己的个性并非是通过与他人的对抗来实现的。

青春期不良心理品质不仅会让自己生活无乐趣,还会阻碍自己健康成长。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呢?有一为智者说过这样四句话:

一是把自己当成别人。比如,有些同学善于欺侮别人,话一定要在别人的话上面,你试着想一下,如果别人这样对待你,你是什么感觉。

还有一些同学喜欢抽烟,总认为自己抽烟的样子一定很酷,到底是不是很酷呢,这里我不做评价,你只要看一看哪一个小学生或者幼儿园的小朋友抽烟的摸样是不是很酷你就知道了。也就是说,只要你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自己就会明智许多,许多问题也就想开了。

智者的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成自己。也就是说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一下,要同情别人的不幸,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富有善心的人才是心灵的富裕者

智者的第三句话是,把别人当成别人。就是说要充分尊重他人的独立性,不要侵犯他人的权利,不要侵吞他人的财物。

智者的最后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也就是说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创造的幸福才是最大的幸福。

最后,祝愿全体同学都能够成为心理健康,心灵充实,生活幸福的人。

第五篇:青少年叛逆-青少年叛逆心理

一、青春期的特点

通常把十一二至十三四岁称为少年期,十四五至十七八岁称为青年初期,少年期和青年初期合称为青春期,即初中和高中阶段。

青春期的到来,对于中学生所产生的影响,以下几种最为普遍:

渴望孤独

早在婴儿期,婴儿就希望与别人在一起,个体的这种欲望在小学阶段的“伙伴年龄”达到了顶峰。到了青春期,情况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青春期的学生不再和同伴玩,而从群体中退缩出来,离群退出时,常会发生与朋友争吵,以及友谊破裂的事。他们常单独地在房间里打发时间,有时候会突然的很不想参加家庭的活动,这种情况常发生在十一二岁。

反抗心理

青春期与父母冲突最厉害的时期在十二三岁。

第一反抗期,三岁左右,什么事情都需要自己做,别人帮忙就生气,这是自主性发展的缘故。

第二反抗期,常与父母发生争吵、冲突,这种冲突有时候会导致纠纷而使中学生情绪不好,心情黯淡,甚至引发离家出走的念头。学生反抗父母的情绪有时会表现得非常强烈,他们的口头禅是“啰嗦”、“少管闲事”或用力关门,致使父母担心或生气。

独立自主

青春期代表着自主性的独立发展,也称为“自我觉醒的时期”。自主性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行动,由于这时是自我的萌芽时期,处于青春期的个人思想还未成熟,无法顾及到对方,所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www.xiexiebang.com

以表现出来不考虑别人的想法与心情的特点。

年龄小的孩子看不到父母就不安,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从心理上开始脱离父母亲,这叫做“精神上的断乳”,任何人在此时,都会逐渐脱离家庭而独立,去寻求自己的生活。

友谊交往

逐渐克服团伙的交往方式;朋友关系在中学生活中日益重要;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二、逆反心理

它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青少年正处在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阶段,在认识事物和看问题时常常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因而易与家长的意向不同。当意向不一致时,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就会与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其实质是突出主体(自我)的某种需要或尊严,突出自我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相反,表现出对他人的不遵从。其实,逆反心理并非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于父辈与子辈之间价值观的不一致而产生的正常的心理过程。

三、叛逆心理的成因

1主观方面:

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www.xiexiebang.com

心理受挫

学生具有强烈的自尊性,总希望教师、同学重视、赏识。长期得不到这种满足,心理受挫,就可能发牢骚、闹情绪,甚至而用“非常” 方式需求关注。

好奇性驱使

学生对未知事物有好奇性,总想解开他们的“神秘面纱”。探个究竟,看个明白,亲身体验一下,往往事情越有阻挡,对学生就越有诱惑力。

性格因素

部分学生性格孤僻、任性,常以自我为中心,爱耍小脾气,听不进不同意见,拒绝有意帮助、自控能力较差。

2客观方面

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对子女性格、行为习惯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认为,父母对于子女过分溺爱或过于专制,可能使孩子产生任性、反抗和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教师态度

教师教学缺乏民主意识,对学生缺乏爱心、耐心,教学方法简单、粗暴、甚至挖苦、讽刺、体罚学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性,易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

班风不良

有叛逆心理的学生相互感染,进取目标受挫。

四、叛逆心理的表现

1、否定性 对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学校制度,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和无端否定。

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www.xiexiebang.com

2、评判性 评判学校和老师,评判老师的教学和行为。由于对学校部分老师的不认同和抵制,对老师所教的学科与相关科目学习出现滑坡现象;评判社会对社会负面现象不接受和不理解。

3、对抗性 对父母十分冷淡,关系距离加大。认为父母的管教不符合自己的现实生活标准,实施消极抵制、明显对抗;不接受倾向明显,甚至公开敌对;要求他们做的事情偏偏不作,或者反其道而行之。

4、冷漠性 对抗造成与父母关系恶化,对父母对自己的不尊重行为产生厌恶和反感产生关系情感的冷漠现象和行为上的违拗性。面对父母伤心的眼泪不能使他们动情。

5、阶段性 青少年的叛逆体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主要体现在心理认知能力和生物性适应能力增加阶段;心理认知能力上升,评判能力和世界观开始形成。他们不在盲从权威,对权威的代表,教师、家长开始置疑,叛逆行为表现开始;世界观的初步形成表现为对自我评判结果的维护,维护判断就是维护自我,就是我们所说的自尊心的表现。叛逆常常在青少年世界观的初步形成阶段出现。

五、叛逆心理的教育对策

心理疏导法

疏导的关键就是与学生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 创设一种情境, 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受压抑乃至反抗的情感原因, 把不满情绪全部发泄出来, 以达到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和内心平衡。使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 一要抓住逆反的“症结”所在,在“疙瘩”处设法使招, 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www.xiexiebang.com

使学生想得通并愿意接受教育;二要切中学生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的“脉搏”, 给予科学合理的疏导,使学生认识到教师了解自己、关心自己、重视自己。唯有此, 他们才能改进自己的不足, 与教师默契配合。

心态契机法

学生心态是指在外部刺激和主客体作用下, 学生对外部刺激和自身状况所表现出的心理反映状态。它明显表现为某种情绪和心理倾向, 反应出一个人的思想认识、情感、态度、气质、性格及其心理变化的态势。教育者要清楚地了解学生心态变化, 特别是对消极心态要把握诱因, 在掌握实情的基础上利用适当时机, 即在学生希望进步、愿意解决矛盾情况下晓之以理, 促其感悟, 使消极心态转化为积极心态, 将逆反心理消除在萌芽状态。

改变氛围法

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 使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感受到气氛的和谐、师生关系的融洽、集体的温暖, 进而自觉融入和谐的氛围中。教学中, 若因为教师教学方法死、课堂气氛沉闷而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程序, 改变教学方法, 机智地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 重新鼓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 逐渐淡化和消除逆反心理, 从而有效地学习。

分类指导法

即要根据学生不同知识能力水平、心理素质、个性特征及需求给予不同对待, 使教育教学有针对性和区别性。对于不同原因导致的不同类型的逆反心理, 教师要对症下药, 区别对待, 这样学生逆反心理的消除才能落到实处。

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www.xiexiebang.com

身教法

人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因为受教育者时时刻刻对教师、对长者进行观察乃至模仿。他们听了你课堂上的说教之后, 往往要同你日常生活中的言论、行动相比较。我们知道, 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成熟性和判断力, 他们也逐渐学会“听其言”、“观其行”。如果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说得头头是道, 而自己的行为表现却十分落后, 那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会逐渐降低。今后, 他说得再娓娓动听, 学生也会不屑一顾, 望而生厌。

青少年逆反心理既是正常心理,又是问题心理;既有消极性一面,也有积极性一面。在青少年成长道路上逆反心理是必然存在的。青少年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思变的特点,具有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积极的逆反心理是一面明镜,如果能加以正确地利用和引导,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逆反心理也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需要很好解决。

文章来源:中国网瘾心理研究中心(免费咨询青少年问题,就上心理100)

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www.xiexiebang.com

下载青少年心理教育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少年心理教育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论文(大全五篇)

    浅谈中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正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就简单地说,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教育者的主要职责就是管理和教育学生,说白了就是引导他们养成......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三讲

    一、概念解释 1.最近发展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等形式,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种儿童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

    德心教育.德心青少年心理科学研究院

    德心青少年心理科学研究院是由民政和工商部门批准成立的集心理健康研究、青少年不良行为转化、青少年成长教育、亲子关系培训为一体的专业教育辅导机构。我们秉承“孩子、家......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课程论文

    中学生早恋问题的心理透视及疏导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由于生理发育接近或已经成熟,对异性的好奇与好感日益增强,中学生谈恋爱现象引起了学校、社会的广泛关注。到了谈“早恋”......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讲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讲 练习题 134343慕明媛一、概念解释 1.青春期:青春期(puberty)主要是一个生物学术语,反映的是个体在青少年时期生理的变化。主要指从个体第二性征......

    青少年心理节目策划案

    《青春AB剧》电视栏目策划一、 栏目名称:拟题目《青春问问问》、《AB校园》、《青春氧吧》、《青春守望者》、《校园部落格》、《青春行动》、《青春LOFT(阁楼)》、《青春日记......

    青少年叛逆心理分析

    让他往东他往西,让他打狗他撵鸡 —关于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解析 胡振汉 菏泽学院 教育科学系 摘要:论文全面分析了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年龄段在其心理发展中产生的关于逆反心理......

    解读青少年吸烟心理

    解读青少年吸烟心理 教学目标1.认识吸烟的种种危害,懂得不能与香烟交朋友。2.感受青少年吸烟对身心造成的巨大危害,学会克服不良心理,拒绝香烟的诱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