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育儿的孩童教育经验给予父母的建议
对6岁以下儿童为群体的教育中,幼儿园无疑是积累了相当经验之地方,从这里,父母能学习到什么东西,长期幼儿园育儿经营表明,家庭教诲不仅靠言教,更靠言教。家庭教诲的最大特点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在一样往常生活中每每在人不知;鬼不觉地影响着孩子。幼儿模拟性极强,模拟是他们学习做人的重要途径,而在家庭中,家长就成为他们模拟的重要目标。家长的举动习惯、是非尺度、待人办事的态度、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都在影响着孩子。
幼儿园育儿的经验告诉我们,出现分离焦虑症的孩子,一般表现为与亲人分离多久会焦虑多久,可能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手脚冰凉、浑身发抖、哭闹、脾气大、进食受影响。这样的孩子主要是担心一直以来的照管者一去不返,或者是担心照管者发生危险。
如果是不到3岁的孩子,家长不要急于将其送到幼儿园。因为3岁之前是孩子与父母之间建立安全性依恋关系的关键时期,如果安全性依恋关系确立,孩子拥有安全感,父母与子女之间建立充分的信任,能经营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在未来也会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而如果非安全性关系一旦确立,除了会影响亲子关系外,最重要的是会影响其成人后的社会适应性以及对世界和他人的信任感。
幼儿园育儿除了要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之外,还要保证孩子的健康,让它快乐成长,首先就是如何面让孩子安然度过疾病的难关。
长期幼儿园育儿的经验提醒许多孩子在感冒伤风之后,随着去的就是支气管炎,经常咳的喘不外气来,有的孩子甚至咳了二三个月还不睹佳,主要的起因就是 家长们在孩子始咳时没添注意,随意购点药吃,成果越吃越坏,咳得更凶。由此可见,孩子感冒伤风时要防备支气管炎之中并领症,,不吃风,不吃生冷的东东,在家静养 ,多在外面外跑,要不然孩子的咳嗽不容易赖,如果晚上再受凉,或取病人接触,就容易发生肺炎,危及生命。
幼儿园育儿最重要的还是帮助孩子早期的智力开发和教育,为以后的教育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过这个过程并不是容易的。
幼儿园育儿十分认同构建正确的教诲观念。家长必须尊重幼儿的特点,科学施教,增进孩子德、智、体、美诸方面协调成长。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现在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家庭教诲方式不当,以致教诲效果欠好,致使构成了令人酸心的笑剧。为了教诲好孩子,家长要多学一些幼儿心理、心理及教诲方面的知识,放肆科学育儿的准绳与方式,不断退步家教程度。要退步本身本质。
因而,从幼儿园育儿经验中建议要成为好家长,必须加强涵养,退步本身本质,作孩子的好楷模。放肆重要准绳与方式。教诲有以下几个重要准绳:鼓舞为主。年龄小的孩子通常是以成人的评估来相熟本人的,孩子有了差错,家长应颠末讲故事、讲道理等方式,指导孩子学习别人的长处。应此,我要利用孩子的模仿的特性,给他设定一个良好的模仿对象,可能取得不错的结果。
第二篇:育儿经验幼儿园发言稿
W老师,L老师,各位家长,晚上好:
早些天接到W老师的电话,说是要我在今天的家长会上讨论一下我在教育小孩学习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大家分享。说实话,我还不是称职的家长,我待在家里的时间是比较短的,每天早出晚归,培养孩子学习的时间仅限于晚上有限的几个小时和周末。但是有些家长与小孩相处的时间更短,甚至晚上回家,小孩都睡了,这种情况要解决,不然教育小孩就无从谈起了。就算是每天短短的一点时间,我们也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对孩子的培养。怎么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对孩子做更多的引导,我从以下两个方面阐述一下我们的体会。
一、放低身段与小孩做朋友
我们家是这样分工的,我和他爷爷负责孩子的学习知识,身体锻炼,他妈妈和奶奶负责孩子的吃穿住。爷爷奶奶由于对孙子比较宠爱,很多时候都是顺从孩子的意愿,尽量满足他的有理无理的要求;而我和老婆就是扮演比较严厉的角色。估计大多数家庭都是这种情况。这样的结果,经常遇到的就是孩子与父母形成隔阂,而跟爷爷奶奶却是比较融洽。久而久之,小孩都不愿意接近我们,我们家是怎样来处理这个问题的呢?
1,放下做家长的架子
如何做到放下架子,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小孩做了一件自认为了不起的事情,然后他会问,爸爸你会做吗?我偶尔会回答“不会,你太厉害了”。这样给他留下的印象是“爸爸你也跟我差不多,甚至比我还差,还需要进步”的感觉,无形中减低了“家长高高在上,什么都是家长的对”的这种权威,让他感觉到父母也与他在同一起跑线上。然后,这样小孩就愿意和我们做朋友。
形式上也要注意放下架子,感觉小孩受到委屈,或者有心里话要跟你说,我们可以蹲下来和他交流,还可以跪下来和他沟通,这是专家们说的,专家说因为我们跪下来的高度刚好与小孩差不多高,他会在心理上减轻压力,这样就会把我们当朋友一样的把心里话抖出来,然后我们才会了解孩子心里真正惧怕的,真正受到的委屈,真正想要和我们分享的信息。然后正面的赞扬一番,或者针对性的解释给他听。我觉得专家也有道理,孩子其实对下跪并没有概念,并不会降低我们的身份。
还有就是要经常把“谢谢,对不起,不客气”等礼貌用语挂在嘴边。不管是小孩做了一件他本应该做的事情,我们也要说谢谢,我们做了一件对不起他的事情,也要说对不起。平等相对,他才会认为大人没有特权,让他真切的感受到平等与尊重。
2,重引导(奖励),轻处罚,注重培养孩子的积极性
孩子在某些方面做错了,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孩子为什么会做错,然后告诉他什么样才是对的,我们也许会认为已经告诉过他多次了,怎么就是不记在心里?既然我们已经告诉过他,他还是错了,说明我们告诉得不够,或者告诉的方式不科学。有些家长首先想到的是怎么警告他不要再犯错,恐吓加棍棒,让孩子受皮肉之苦后来加强他的记忆。这种处理方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增加了他对我们家长的畏惧感,不敢接近;其次就是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造成警告越来越无效。
以前小孩喝水经常洒出来,我之前也想到的是骂他一顿,然后看他以后是不是记得住,结果还是经常洒出来。后来我仔细观察,发现他喝水时并不是拿不稳杯子,而是心不在焉的在喝水,喝一口水,眼睛又看到其他地方去了,后来我要求他喝水的时候眼睛始终看着杯子里的水,这样,他全身心去喝水,就再也没有洒过了。
而在与小孩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要注重“适当的输给他”。赛跑的时候装跑不动,让他先跑到终点;踢球的时候故意踢偏,一来他为了去接球增加了锻炼的运动量,二来他也会觉得你们大人也会踢偏,让他觉得他稍微努力就会赶上你,给他增加追赶你的积极性。
我们从他小时候就限制他吃糖,据说是对牙齿不好。他吃糖的机会是我们奖励他的时候,这样一方面是限制了他吃糖的数量,另一方面,奖励比处罚来得有效果,奖励是主动的,正面的引导,而处罚是被动的,是反面的教训,人在愉快的心情下容易学东西。有些小孩每天都吃一大堆糖,这样不好,对牙齿不好,也降低了他对这种奖励的兴趣程度。
3,扮演严父(母)和朋友的双重角色
孩子是多变的,刚才还为了某件事情哭的死去活来,由于某件好笑的事情,孩子可以很快的投入到这件笑料中笑起来。我们家长也可以学学他们。虽然刚才由于某件事情处罚了孩子,对他红脸了,但是很快就过去了,不要一直沉浸在刚才那种严肃的气氛中。我们也要是善变的,红脸也可以变白脸,家长要立即从这种气氛中抽身,转移话题,或者转而跟孩子朋友相待,就着刚才为什么处罚他的话题引导他如何走正确的道路。孩子是不记仇的,我们大人也应该要有这种不记仇的心态,才能很好的抓住孩子的天性,做成真正的朋友。
二、如何培养识字能力
在识字这方面YY是做得比较突出的,所以我也拿来跟大家探讨一下。
在他很小的时候,大概不到两岁,我们无意中在书店买了本《学前必备800字》,当时也没怎么在意,他爷爷没事的时候,喜欢拿来一个人念,一旁的他对新鲜事物都是很感兴趣的,和在一旁看,不料一段时间之后,前面几页的汉字他也能读出几个,不过全是家乡方言,当时还有点担心是否难以纠正过来,后来的事实证明小孩子学习的能力是强大的。但是再后来我发现培养小孩阅读的兴趣才是真正的目的,识字才是阅读的副产物。后来我买来一些图文并茂的儿童书如《不一样的卡梅拉》,《弗洛格的成长故事》,《小熊维尼》,《小兔汤姆》,《忙忙碌碌镇》,《轱辘轱辘转》等等。阅读的兴趣培养很重要,小孩喜欢看图画书,刚开始的时候要买图多字少的书。而且光买还不行,要读给他听,开始时我在读字,他在看图,后来,一篇故事书读了很多遍,我有时跳了某些字,他立即帮我纠正了,这时我才发现原来他也在看字了,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他自然的认识了很多字。
而对于有些有声书籍,如CD,我认为效果不及家长自己亲自读,可能是清晰度,现场感染力等因素产生的区别,有一次我买了一套《红果果绿泡泡》的讲故事CD,放给她听,虽然CD里面女声的普通话比我标准,故事也讲得比我抑扬顿挫,可是他不愿意听,还是要选择小孩子喜欢的图画书和我们在一旁的读书声音刺激入手来培养他们的与阅读兴趣。
看电视的坏处有很多,影响视力;占用孩子思考的时间;对阅读不感兴趣;某些电视内容不健康。所以我们很少给他看电视,几乎是不看。可以适当让孩子玩电脑,我现在限时限网站的给他玩《悟空识字》游戏,玩画图小软件,玩扑克牌游戏。
小孩认错字,不嘲笑他,也不立即纠正他。这样培养的是他敢于念出来的习惯。有时他看到相似的字,往往念错,这时你最好别急于纠正他,等他念完告一段落,我再一个一个跟他纠正,这样可以增强他的记忆,如果还没等他念完就立即纠正他,他当时也跟着念对了,但记忆是短暂的,因为他接下来他还要念完剩下的句子,没有用心去记刚才的错字了,这样记忆就没有效果。而事后再来纠正,说你刚才哪个字念错了,应该是怎么念,他也照着你年几遍,这样充分给他记忆的时间,记忆就有效果。至于嘲笑他认错字就更是要不得,这样直接打击他的自信心,以后他都不想读出来了。
虽然他在以上方面比较突出,但不足的方面还有很多,我也还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引导他。因为感受到与家长玩的乐趣,又疏于培养他与同龄小朋友玩,结果就是他难以融入到一群小朋友一起玩的角色中去。有时候看见邻居家的小朋友一个一个蹦蹦跳跳的脱离大人地玩去了,而我们家的总是黏在大人身边,感到很困惑。另一方面,由于他喜欢看书做作业,总担心他缺少身体锻炼,因为他一有空闲就首先想到看书,写写画画。所以我很希望幼儿园能重点培养这几方面的能力,也希望各位家长能分享一下你们的经验。
第三篇:育儿经验--幼儿园生活
如何探听孩子的幼儿园生活
(孩子大部分的幼儿园生活都是封闭的,我们看不到的,大人总会担心,总想知道他在幼儿园里的生活。昨天刚好有妈妈跟我说,她孩子从不说幼儿园的一切,她又特想知道。鉴于我曾经也有特想知道的心态,所以写个经验贴啦。
1、妈妈的心态
能理解每个想探究幼儿园心态的妈妈。在11刚上幼儿园,回来什么都不肯说的时候,我也恨不得能在他身上装个摄像头。不是不放心,是实在很好奇,不知道从未离开过父母的孩子会怎么生活。但我越想知道,11就越不肯说。对于幼儿园,她最初肯定是戒备不爽的,如果你也表现的特别无知,特别不清楚,特别渴望知道,她内心的不安就会扩大,所以妈妈最要紧的还是淡定二字,先淡定,再论其他。
2、不要让她知道你的目的,尽可能的做游戏来打探
作为一个淡定的娘,在孩子跟前不会因为不清楚情况而焦虑,也不会再三追着她问一二三的。
11,你在幼儿园老师对你好吗?吃了什么?和小朋友打架了吗?拉尿尿到裤子上了吗?……这些话题,她非常不喜欢。没法喜欢。这简直就暴露了你对他的焦虑,无知,不信任,不放心。
所以如果你确实想知道,需要搞点小心机掩盖下你赤裸裸不信任她,不放心的终极目的。你要若无其事,举重若轻,旁敲侧击,从其他话题来引到你想要知道的话题,而且一击不中就转换话题,掩盖你的目的。
举例说,如果你特想知道他在幼儿园和其他孩子相处的情况,先不要问她。找个借口做游戏,比如玩点到游戏。先从动画片的角色开始。
我:米妮
11举手:有
我:高飞!
11举手:有。
或者我:琪琪。
11:有
我拍手:琪琪今天很有精神嘛
……
然后让她喊名字,你应答。
两个轮回下来,我改叫:小米。(11的同学)
11:有!
我:小米,你很有精神嘛。
再轮到11喊我,这个时候她喊的百分百是平时熟悉的孩子名字,你假借其他孩子的口吻和11对答,很容易就能看出这个孩子和11平时的关系。
再比如,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担心老师对孩子好不好,问孩子,老师好不好,孩子肯定不知道从哪里回答
你可以用家里的玩偶模拟幼儿园可能发生的状况,比如2个孩子抢东西,比如一个孩子摔跤了,比如一个孩子不肯分享,比如一个孩子大哭,比如想要上厕所不敢说,结果尿裤子了,比如怎么和老师说话,老师怎么回答……让孩子做老师的角色扮演。这时他的处理手段肯定是模拟平时看到的老师言行的,基本就能看出老师的素质和处理的思路。甚至能看出老师对她如何
再比如你想知道幼儿园里吃什么,你可以跟他玩食物宝宝有营养的游戏,然后无意的让她说出今天午饭食物宝宝的名字。
在我看来,这些旁敲侧击下,11特别容易回答,一来问题有针对性,很具体,她不会因为问题太抽象没法回答,二来,边玩边回答容易降低她的抵触性和警惕性。
万一,她情绪不高,或者有缘故而抵触这些活动,就立刻收手,换个其他的完全不相干的活动引开她注意力,不要勉强。来日方长,慢慢搞,早晚会把握第一手的资料
3、不要给她的话下结论,或者急于改正她的问题
既然你要隐藏你的终极目的,那么就不要在好不容易问到答案的时候表现出你对这个答案的在乎。
比如,你终于问出来,原来孩子今天玩游戏的时候死活不肯跟其他孩子分享玩具啊。你别急于说这样不对的,应该怎么怎么做。
不管听到什么,都一笑而过,最多说:是吗?这是真的吗?哦,原来这样。表示你听过了,别追加对错的判断。
我自己特别有感受,当我在童年时期,经常因为说的多而被处罚,心里会冒出:早知道我不说了的念头。
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从不因为11说了什么,暴露出什么问题而去给她定性或者纠正。
如果是好事,比如得到了五角星,也不要太激动,相信她比你还要骄傲这个五角星,简单的抱抱她表示下鼓励和高兴就可以。如果是坏事,也别说什么。
来日方长啊,来日方长啊。作为一个成年人,要有信心能PK的过一个小孩子的啊。你了解到她的问题了,后面的日子里有的是时间慢慢滴水纠正,别让她以为是因为自己说出来得到了处罚或者教育
比如听到她不肯跟其他孩子分享,你在日后每次分享后告诉他分享后的快乐,让她去尝试领会这个快乐,慢慢的她能做好的。这比简单的说不肯分享是错的要好的多
如果听到她说在幼儿园自己玩,不跟其他人玩也别急,别劝她你要跟小朋友玩啊你们要干嘛干嘛啊。在讲故事的时候描述友情,怎么获得友情,友情多么重要,就可以了
你从她的描述中发现问题,这就是达到你的目的了。不可能一下就纠正过来的。日后有重点的,和风细雨的去改变她。
4、不要根据只言片语下结论
小朋友的话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一来是因为他们的能力不够说的完整全面,二来他们有时会故意说反话看看能否触怒你
我还没遇到11投诉说在幼儿园委屈的时候,但据说有孩子回家说被其他孩子咬了或者打了,家长揪心着急。结果搞半天,孩子先打了其他BB还算理亏的那方,人家家长也在揪心着急心疼等等。
11到目前为止跟我说的都是没跟其他孩子打架或者起冲突,这也可能,11老一个人玩,装清高。我还在春风细雨的滋润她,拿着青蛙和蟾蜍的友情去勾搭她,她好容易被感化,主动告诉我她决定和XX做好朋友。虽然这个XX和她各玩各的,几乎没交集,但11坚持认为他们的内心是连成一片的,是有纯洁的友情的,我也只好静观其变了。
好吧,我心里既然存了一个XX,我只好在我的间谍计划里把XX纳入了计划,好奇的想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像一对正常的朋友,而不是内心世界的朋友。结果11告诉我:老师比较疼XX,抱着她出去玩,却把她留在了屋子里。所以她和XX只能继续进行假想中的友情
作为一个淡定冷静的娘,事实上对于11认为老师偏爱XX的话我没当真,但我没表露出来。旁敲侧击的说:是吗,那这个时候豆丁在干嘛呢?小米在干嘛呢? 11不会说完整的故事,但是我们可以用问题把事情尽可能的具体化。尽可能的把一个问题拆开成几个小问题。比如如果问其他孩子在干什么?她就很难回答,因为她会搞不清楚,其他包括了哪些人。她就会说,我也不知道。尽可能的别让她觉得问题无从回答。
最后貌似大部分的孩子都留在屋子里。那么XX是咋地回事呢?搞半天是XX哭了。虽然我还是不清楚前因后果,但问出这些,大致也知道,因为XX哭了,老师可能把他抱出去安慰了,11因为自己特别爱出去玩,但当时老师让其他孩子留在屋子里玩,肯定内心是很眼馋和纠结的。
甚至以我对11的了解看,她一定起了自己也哭哭,得到老师的特别关照的念头,至于实施与否我还不知道。因为就这个问题,我问的多了,所以及时撒手转换掉了,免得让11腻烦,而且也不想让她以为这是多大的事情。这当然是小事,我只是好奇啊好奇。
但是对11来说是大事,所以我问他哦,那个时候11在干嘛
11扁着嘴巴,没好气的说:我在屋子里,我什么也没干,我觉得什么都没意思 我问:没玩积木吗
11:没有
我:没看书吗
11:没有
我:没有玩手工吗
11:没有,我什么都没干
我:是吗?好吧,来吧,让我们看看这是什么?……漂亮的花花啊,像不像美宝的花园里面的花呢?这些花真漂亮
11:就像宝石一样漂亮
我:好吧,我们来做一张鲜花贺卡吧
这段话其实我也不大相信,以我对他的了解,但凡出现没有,没有,没有,什么都没有的排比句时,并不是真的什么都没有,要么是她倦怠不想跟我继续这个话题了,要么就是她对这个事情情绪不好,所以要转移她的情绪,重新调动情绪。
她有时会很拙劣的想尝试激怒你。比如告诉你吃饭的时候不吃饭啊,把玩具丢掉,不要咋地咋地。或者说就是应该不听老师的话,就是应该不要跟其他人玩,就是应该不要排队……
这些话都不用当真,她不是不懂得道理。她或者是发现你在刺探她或者故意激怒你看你的反应或者纯粹就是她困了,想睡觉了,所以本能的跟你唱反调。抱抱她一笑而过换其他东西玩就可以了。不用当真。
做爹妈的要淡定啊
不过我都会说一句:11自己知道到底什么是对的。
11:对,就是不要听老师的话才是对的我搂紧她,不说对也不说错,就是说,你自己知道什么是对的,不用跟我说。她在我怀里会放松下来,收起刺。也可能就这么耍赖,但到了他正常的时候她当然知道什么才是对的。
————————————————————————
再插一句,昨日做的鲜花贺卡上,11写了自己的名字:一一
看,取这个名字,学自己名字也很快啊
贺卡送给我的,哈哈。
事实上,最初11是用卡纸做了贺卡,再贴上现成买的纸片鲜花,递给我说妈妈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我说是吗,这是什么
人说这是贺卡
我说:哦,贺卡上都要写上是谁送的啊。
人默默的去写了一一。笑死了
至于这两个字貌似是爷爷带11挖沙的时候写给11看的,因为上次我带她去挖沙的时候她跟我说的,说爷爷每次都在沙子里写她的名字
估计时间久了,就学会了
哎,看来可以教二二了
第四篇:如何向名人父母学习育儿经验
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一无所知的,但是长大后有人成功了,有人失败了。这跟父母的育儿方法有很大的关系,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名人父母的育儿经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
美国著名行为心理学家斯金纳说,婴儿出生时如一张白纸。父母不同的教育理念能在这张纸上绘出完全不同的图画。本期,《生命时报》特邀多位儿童心理专家,从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经历中发现,他们的父母在培养孩子时的优秀品质和习惯。
成功商人李嘉诚
父母陪读完善人格
连续十几年蝉联华人首富的李嘉诚在商海打拼了大半辈子,爱读书是他的成功法宝之一。小时候的一天,父亲领他来到李家的小书库,语重心长地说:“这是咱家几代人的书库,我和你伯父、叔叔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希望你能理解父亲带你来这里的意义。”自此,读书成了李嘉诚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更令他难忘的是,父亲总陪他灯下夜读,随时答疑,这更加激发了李嘉诚读书的热情。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弗尔纳尔德博士研究证实,父母在家多跟孩子说说话,睡前常给孩子读读书,能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更有助孩子成年后找到好工作,获得幸福婚姻等。美国科学促进学会对此指出,由于书本语言素材丰富多彩,因而读书有助激发想象力。英国国家文学联合会报告显示,孩子上学后,父母仍应坚持给他们读书、讲故事,对孩子的发展大有好处。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与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教授李君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喜爱读书的孩子更爱思考,将来学习能力更强,情绪更稳定,更能自我约束。可以说,坚持陪孩子读书是父母能给孩子的最好礼物之一,还能为整个家庭制造和睦融洽的气氛,促进亲子交流。李君说,父母要与孩子一起读他们喜欢的书,共同探讨书中细节或评价主人公。这样才能让孩子爱上读书,而不是当成学习任务。
物理学奠基人牛顿
耐心答疑锻炼思维
牛顿是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小时候的牛顿喜欢提千百奇怪的问题,母亲总不厌其烦地回答。后来,有人请教育儿经,母亲说:“孩子层出不穷的问题蕴藏着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做父母的只能做助燃剂,不能当水龙头。对孩子的问题,一要耐心回答,二要力求正确回答。”
现代父母很劳累,对孩子的问题,往往敷衍了事。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指出,孩子的提问行为与思维发展联系紧密。家长耐心解答问题,不但可以促进孩子注意力、思维和言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还有助于学习动机、社会交往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促进孩子的长远发展。
李君建议,首先,即使上了一天班,回到家已经很累了,父母还是要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不敷衍、不斥责。其次,孩子喜欢问很多问题、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可能转眼就忘了问过什么,父母要及时回答。再次,遇到不懂的问题,不要怕丢面子,要跟孩子一起看书或上网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都能得到锻炼。最后,回答问题时不妨用一两句简洁而概括的回答,加上肢体语言。比如孩子问“风是什么”,父母可以拿出一本书,吹口气,告诉孩子让书页翻动的就是风,启发孩子进一步思考。
著名漫画家蔡志忠
宽松引导激发创新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15岁就走上了漫画之路,动力则是父亲的宽容。四五岁时,蔡志忠有一次趁父亲不在,溜进书房,拿起毛笔,在墙上画了个小人儿。不久后,父亲给他买了块小黑板。从这一刻起,小黑板成了蔡志忠抒发情感的小世界。正是父亲宽容而客观的态度给了嫩“芽”出土见“阳光”的机会。
中国家长爱干预、控制孩子的思维和生活。而美国密苏里大学研究发现,爱发号施令的母亲容易限制孩子的创造性。中国儿童中心去年发布的《中国儿童创造力培养调查报告》也显示,没有家长陪伴组的儿童绘画创造力更高。另有一项针对1.1万名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创造能力强的孩子大多出自气氛民主自由的家庭。
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张玉娟说,家长的宽容对激发孩子创造力意义很大。张玉娟建议,父母不妨为孩子开辟一面“创作墙”,让孩子信笔涂鸦,远比一个整洁的家更重要。除了绘画,面对孩子某些看似古怪的做法,父母要先问清缘由,不要无端指责。美国创造性思维研究专家托伦斯发现,3~5岁是孩子创造力高速发展的时期,家长要把握好,看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并提供条件,保持他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
包容理解鼓励探索
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从小调皮捣蛋,整天在外面撒野,要么跑到森林深处的池塘里抓蝌蚪,要么坐在小河边望着钓鱼的人发呆。父亲起初很恼火,但后来听从朋友的意见,试着用心去接近孩子,并与他一同去野外。在随后的岁月里,父亲一直用爱与尊重、理解,包容达尔文的一切。
有些孩子喜欢拆东西,有的喜欢东跑西蹿,还有的顶嘴时振振有词。这些孩子常被家长扣上“不听话”的帽子。但哥斯达黎加儿童心理学家加夫列拉·马德里斯研究指出,2~5岁的孩子中,爱玩的孩子大脑比不爱玩的大30%。在玩耍中,孩子要完成掌握平衡、协调心理、处理问题等数十种与大脑活动有关的动作。但面对调皮的“熊孩子”,许多父母还是忍不住要说几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用试验证实,当批评减少而鼓励和夸奖增多时,人所做的好事会增加,不好的事会减少。
张玉娟建议,在孩子犯错误或调皮时,家长一定要以教育为主,可选择适当时机讲道理。若忍不住冲孩子发脾气了,要在事后道歉,以身作则。另外,为培养孩子的好奇心,父母要经常带孩子走近大自然。国际儿童游戏权力协会曾发表研究报告称,现代儿童正在遗弃的那些简单的娱乐活动,如爬树、建沙堆城堡等,正是孩子们成长不可或缺的。因此,家长可以在阳台弄片小沙滩、小盆景,都是孩子亲近大自然的机会。
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
敢于放手培养勇气
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被称为“能撬起地球的人”。一天,父亲带着阿基米德来到海边,指着远方说:“地中海的对岸是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那里有很多著名的学者。你愿意到那里去学习吗?”阿基米德很向往。父亲又说:“你将离家很远,不想爸妈吗?”“当然想。我学习完了,就回家来看你们。”父亲看到阿基米德的决心和勇气,决定放手,送他去求学,最终成就了一位伟大的哲学家。
很多父母不敢放手,对孩子成长中的一点一滴都严格“把关”,帮孩子做主,不少孩子因此失去独立性格。这类父母被心理学家称为“直升机父母”。美国心理学家内尔·蒙哥马利研究发现,由“直升机父母”教育出的孩子,远比其他孩子更焦虑、自我中心、难接受新事物、缺乏冒险精神。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追踪观察了200名2~5岁儿童,直至青年期。结果发现,独立意识强的孩子更有主见,善于独立分析、做出决定。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原副所长、儿童研究室原主任王玉凤建议,聪明的父母要主动放手,促进孩子人格成长。想帮孩子顺利“心理断奶”,家长首先要相信和肯定孩子的能力。比如上幼儿园前,有意识地和他们玩捉迷藏游戏,让孩子适应大人消失的感觉,培养独立能力。参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训练孩子吃饭、穿衣等生活技能。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更要改变认识,接受孩子长大总会“飞”走的现实,给他们创造足够的发展空间。尤其当孩子觉得被管得太多时,家长要改变而不是抱怨“不被理解”。张玉娟提醒,放手教育不是让孩子放任自流、不闻不问,需要父母同时抓好孩子的生活教育,约束一言一行,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必需的宽容、理解和忍让。
第五篇:个人建议父母育儿必读书单
个人建议父母育儿必读书单
------------------
孩子已经四岁多了,我常常惊诧于孩子成长的迅速,虽然我自己也在不断地学习如何做个合格的家长,但常常感觉跟不上孩子成长的脚步。0-6岁孩子的成长几乎决定了孩子以后的后半生,虽然历史上早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但我们是否能有孟母的育儿意识,有孟母为了孩子的绝然,还真是不好说,以下是我从读过的一些育儿书中挑选了一些,个人感觉颠覆了我以前许多观点,建议为人父母者都应该看看。就本人的感觉,这些书最好不要看电子版,电子版可以作为是否购买的依据,但这些书真的是需要反复看好多次,每次都有深一步的理解。
首先推荐看红宝书级别的几本书,首先转变我们一些错误、陈旧的观念,观念变了,才能理解孩子,理解了孩子才有真正的爱,没有父母不爱孩子,可究竟怎样才是真正爱孩子?再看那些具体的操作级手册,才可以系统理解。
以下是书单:
红宝书级别:《爱和自由》,《童年的秘密》,《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说明:培养、修正正确的育儿观念,在理解儿童的基础上,再看具体操作方法
操作级手册:1。《捕捉儿童敏感期》,《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倾听孩子》
2。小巫的书:《和孩子划清界线》
《给孩子自由》
《让孩子做主》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3。成人童话《小王子》
提高父母修养:《少有人走的路》
人生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痛苦在于各种选择,人性的弱点让人们逃避痛苦的选择,正视自己的弱点,而不是回避弱点,让自己坚强起来。1
以上图书需要反复看,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收获。教育孩子读书学习不可少,相互交流不可少,反思不可少.以下是一些书评,部分摘自:李跃儿网(http://bbs.liyueer.com/)
《爱和自由》
孙瑞雪老师结合儿童之家的情况概括性的介绍了蒙特梭利的学说。如果嫌蒙氏几本书太多内容的话,不妨从此处入手。引入了心理胚胎、吸收力的心灵等概念,最重要的是将爱和自由这个教育方法展现给读者。阅读完之后,你会希望进一步了解蒙特梭利。我读完之后,为了孩子对成人的爱,而心酸几度落泪,从来以为自己是爱臭臭最多的,孰料,真正被爱的人其实是我自己。
本人特别推荐《爱和自由》,若同事有怀孕的,要我推荐书的,我一般都推荐这本书,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正确的观念,建议为人父母者必读。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与《给孩子自由》
可以算是入门书籍。如果一个家长不愿改变自己的观念,或是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往后的一切就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了。尤其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展示给我们,孩子的幸福究竟在那里,一个教育工作者是怎样转变自己的观念,带给孩子幸福的。每一个文字都会敲打我们的心,直至我们清楚地知道孩子的幸福在何方。这就是引发教育观念转变的引子。
《童年的秘密》
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孩子的本质和特性,提出了敏感期的观念,揭示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的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孩子的那些的行为背后包含着如此重大的意义。我们因理解开始自省,而理解是真爱的基础。
《发现孩子》前半部分将《童年的秘密》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概括,后半部分则从意志培养、智力发展、想象力的培养方面着重介绍了培养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我个人认为“爱的导师”这一节真的能够唤醒我们沉睡的心灵,在培养孩子的同时,我们也受着孩子的引导而成长。做父母(一辈子的职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