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种家庭关系种类与子女心理疾病的关系

时间:2019-05-12 03:0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0种家庭关系种类与子女心理疾病的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0种家庭关系种类与子女心理疾病的关系》。

第一篇:10种家庭关系种类与子女心理疾病的关系

10种家庭关系种类与子女心理疾病的关系

10种家庭关系种类与子女心理疾病的关系

观察1:强弱

一个喜欢抱怨先生是软骨头的太太不知道,她恰好是他骨头越来越软的原因。

在孩子早年的心理发展中,母亲的作用远大于父亲。想想孩子是从母亲的身体和怀抱中逐步的分离出来,你就相信这样的观点没有错。与母亲的关系几乎决定了每个 人内心是否具有足够的安全感、亲密感、快乐感与成长动力。而父亲却是他最初的成长和自我认同中重要的伴侣和领路人。

在面对患有神经症性冲突(恐惧、抑郁、焦虑等)和行为紊乱的成人和孩子时,需要对早年母子或母女关系做细致分析,我们往往能找到一个很严厉很正确 很负责任的母亲或者有类似严母般仔细的父亲。和这样的家庭打交道,要说服母亲给予孩子犯错误说“假话”干“坏事”的自由有时比登天还难。因为这样的母亲肯 定是一个很讲道理的人,做事总在理上,做人做得勤勤恳恳,当母亲当太太也当得很认真。和她们说话,你常常感觉有点气短,有点理亏。

早在五十年代,从事家庭治疗的精神科医生就提出“婚姻倾斜”的心理学概念,认为家庭中父母的一方有采用破坏性方式来支配家庭的倾向,而另一方却显得依赖和 柔弱,对其逆来顺受。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将这种倾斜关系视为正常,失去成为平等关系的能力,要么依赖,要么强权。

观察2:倾斜

你们怕什么?

平衡是家庭关系的第一原则,倾斜是另一种平衡。

在临床治疗中常常观察到母亲的角色感太强,使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被弱化,甚至被迫游离于家庭的亲密关系与教养关系之外。由于不平衡,孩子与母亲的 互动中,没有因父亲的插入产生的心理缓冲空间,也失去了在双亲行为中作适应性选择的权利,孩子与母亲的行为应答方式被简单化到服从和不服从。久而久之,成 长的动力被压抑,变化与对抗的欲望被耗竭,导致孩子的心性发展延迟。正如漫画中表现的,母亲的咄咄逼人和父亲孩子的怯懦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

由此,处理时会不自主的想压制母亲,迫使母亲退后一点,再扶父亲一把,以此让孩子在居中的位置上比较好过。实际上,家庭治疗师并不会匆忙的否认画面上的情景,“倾斜关系”常常隐含着一种内在补偿和和谐。换一句话来说,没有一个怯懦的父亲,也不会冒出了一个强悍的母亲,两者谁是因谁是果很难分清。

家庭治疗师把倾斜看成是家庭的一种存在方式,分析孩子的问题是非是在维持或者破坏这种关系。如果家庭希望孩子的问题消失,可以问家庭是否愿意先改变倾斜关系,看看在均衡的关系下孩子的问题会怎样变化,这是家庭的选择。

是非观念强的心理咨询师会无意识充当家庭的评判人,批评那个看起来很强,实际上内心很苦很累的母亲,使治疗产生很大的阻抗,甚至引起家庭对治疗师的厌恶。聪明的则会与母亲结盟来寻求母亲的大力协助。

最糟糕事莫过于咨询师试图帮助母亲“镇压”孩子,挫败孩子潜意识里的“反抗”,以为错都在孩子。其实,大多数孩子的行为紊乱最初都是指向家庭的,尤其是指向最亲密的人——母亲。要孩子有变化,父母要率先有变化。

观察3:平衡

你总不能不顾孩子。

母亲与孩子死死纠结在一起,有时不是为了要挟丈夫,而是为了自保!

“母子同盟”是心理医生对家庭关系的另一种描述,它几乎是“婚姻倾斜”的反转。在一些家庭里,我们常常看到一个很权威的父亲,斥责母亲过度的娇惯和纵容孩子,而不争气的孩子一心一意的粘着母亲。

“母子结盟”常常是经久绵长,无坚不催。这样的母子关系可能会是男人心中无穷的烦恼。你和太太红脸的时候,就能从孩子的眼中读到恐惧或是愤怒,你叫他“宝宝”的时候,他会扭头不理你,甚至不再管你叫爹。如果你有心要给孩子一些苦头,找孩子的一些别扭,你立即会发现自己陷入一种困境,因为任何对孩子的不满都 自然的归因于太太,本是一腔的好意转眼就成了驴肝肺。

“母子同盟”的另一个心理学描述是父亲在家庭情感关系或权利系统中缺席,比如长期的出门在外,个性松散自由,放任不羁,没有责任感等。母子依恋成为家庭情感维系的中心,母亲和孩子构成一种补偿性“婚姻关系”。这样的家庭关系中,孩子是父亲腿上的一个“袢马绳”,母亲会主动的给丈夫呈现甚至夸大孩子的问题,以此来向丈夫“索取”应该得到的关心。在旁人看来,这样的母亲有两个孩子,一个是永远长不成熟的丈夫,一个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第三类“母子同盟”的心理学描述是指那些人格不完整,内心缺少安全感,缺乏自我认同和对亲密关系不信任的母亲,通过下意识的对孩子的深层依恋来获取内在的 稳定。一般来说,母子热恋是孩子从出生到两岁之间的一种母子不可分离的相互依存的状态,个性依赖的母亲会被这种深度亲密带来的愉悦感所迷醉,以至于对孩子 “成瘾”。在这样的家庭关系中,母亲要和孩子一起睡到孩子很大的时候,父亲却常常是过厅或小房子里的睡客。有时侯,个性弱的父亲可能成为一个家庭情感的边缘人或流浪者,他不得不靠讨好母子来维持他在家庭中的位置。

观察4:恋母

儿不嫌母„„!

当丈夫还没有长大时,母子的结盟有时也是为了家庭功能的补偿。

根据家庭病理学说,“母子同盟”让孩子成为夫妻个性冲突的一个投射‘容器’,夫妻无意识的把婚姻的问题转嫁给孩子,孩子活得像一个替婚姻受罪的‘道具’。由于母亲性格,情绪对结盟中的孩子有很强的认同与内化作用,孩子的自我发展被压抑,这种压抑会延续到青春期并被猛烈的释放出来。同样,母亲的过度亲密使男 孩性别认同与性意识发展延迟,不少的男孩内心印刻着无论如何也摆不脱的“俄的浦斯情结”(恋母)。

对母子同盟关系的认识与临床心理治疗可能是两回事,心理咨询师并不会拘泥于以上简单的逻辑关系来看待“母子同盟”。

一般我们首先接受这种同盟是家庭关系的一种补偿状态,在新的平衡关系没有确立以前,“母子同盟”可能是家庭内部平衡的有效机制。带着这种观念走进家庭,心理咨询师更能保持位置的中立和更广阔的观察角度。我们会狡猾的绕过家庭成员给予我们的是非因果,也不去充当家庭的教育者或关系的调解人。我们对家庭呈现给我 们的东西保持高度的尊重和认同,并协同家庭找到今后发展的多种变化的可能,以此来降低家庭内部的焦虑。我们不讨论家庭为什么会这样,或者孩子为什么会出现 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相反,我们乐于承认我们对问题的成因一无所知(装傻)。我们只愿意与家庭讨论这种“母子同盟”是怎样被维持下来的,如果家庭选择不改变 现状,每个成员需要怎样做才能使“结盟”看起来并没有

那么糟。如果家庭选择变化又要怎样来建立新关系和怎么样维持变化的可持续性。

在治疗中,家庭治疗师很愿意和家庭坐同一个板凳,如果习惯坐在家庭的对面,让家庭把麻烦恼怒一股脑儿的抛过来,那才是吃不了,兜着走。

观察5:束缚

看来横竖都不行。

不做事的人,永远也不会做错事!做事的人,总是从犯错开始的。

“双重束缚”是家庭治疗大师贝特森对家庭动力学中一种矛盾情景的经典描述,他认为:“双重束缚是这样一种情景,即父母之间或父母与子女之间交流时在关系水平与内容水平之间有明显的矛盾,使家庭交流发展出一种矛盾的不确定性,家庭成员不知道对方是关心自己还是抱怨自己”。正如父亲说:“我这样做是为了爱 你!”,而孩子却知道接下来可能是大祸临头。贝特森认为这种矛盾情景是儿童产生精神分裂或情绪障碍的决定因素。在中国的文化中,父母喜欢把对孩子的愤怒,包藏在一种对孩子的貌似关心中,越是与子女关系不好的父母,越易于通过“教育”来发泄对子女的不满。结果,孩子 长期处在一种内容水平被关心,关系水平被伤害的悖论情景,而且还不能评述或反抗这些矛盾信息。慢慢地孩子会借助矛盾的信息来逃避惩罚,以扭曲的行为方式来 应付所有的关系,失去了发展正确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出现人格分化延迟。

漫画中母亲生气的对女儿说:“瞧你都15岁了,还不愿替母亲分担一点家务,你真是太懒了!”即表达一种对子女的成长期望,又表达一种对女儿的失望与抱怨。女儿要平衡母亲的情绪,觉得该做点什么。女儿对母亲说:“好吧,我来拖拖地”。表达的是一种服从,甚至是一种刻意的讨好,但内心隐藏着一种防御,害怕与母 亲继续交流。女儿在拖地的时候,如果得到母亲夸奖,则应答成功,内心得到满足,拖地行为就转为成长的动力。但母亲却大声叫到:“瞧你拖的地!还不如不拖。养你这么大,连拖地都不会!”女儿被迫处在一种应答无措、左右为难的位置,无论如何都是输,变与不变都毫无出路。不拖地,要继续忍受母亲的指责和埋怨;去 拖地也要忍受母亲新的指责和埋怨,横竖都是不快乐。由于来自母亲的信息矛盾,反倒使子女成长的动力被减弱。孩子心中的感觉是:“无论如何我都不能摆脱母亲 对我的不满。”

观察6:矛盾

你们刺我不着!

许多孩子都是在“战争”中成长的!

应对这样的“亲密交流”使孩子们变得圆滑而成熟,最终胜利的还是孩子。如果在父母都是社会精英,孩子可能就不会那么幸运地蒙混过关,父母与孩子不交谈则罢,一交谈就要触及孩子的“灵魂”,直到把孩子的心灵挫伤得百孔千疮。

心理学专家塞奥多尔·利兹研究精英家庭的孩子在成长中的适应不良,发现家庭地位越高,孩子的心理问题越多,解决症结也更麻烦。从遗传学的角度,由于孩子智商很高,他们在与父母的“交锋”中易于找到或创造一种情绪或行为障碍来有效地应答困境,并从中获益。心理咨询师看到许多孩子的问题是被不当的教育孕育出来的,企图用教育父母的方式达成一种家庭内部交流的平衡,这样的想法可能是好的,但效果难以预测。有些家长听信心理咨询师的建议在教育孩子中变得束手束脚,无规无矩,让孩子的心理发展处在更大的危险中。聪明的治疗师不去为难父母。相反,在孩子的面前表示出对父母足够的尊敬与肯定。我们会和家庭一起重新来描述家庭的“情景”,并改变家庭呈现给我 们的“故事脚本”,让家庭得到一种新视觉和新感觉。我们要给孩子的“症状”或家庭的冲突一个意料之外的赋义,使这些引发矛盾的信息产生积极互动的作用。我 们还要改译孩子内心对父母教育的感觉,让

他看到教育中包藏着的那颗无私慈爱的心。我们会利用孩子的问题,给了父母一个展现自我的广阔天地,让父母变得更像 是个好父母,孩子更像是个好孩子。这样做的目的是要给出我们的暗示:“家庭必须在爱与教育的冲突中找寻隐藏着的和谐,让动荡的心趋于安宁。” 观察7:分裂

孩子,还是我对你好!

如果孩儿成为三头六臂的哪咤,也许能够满足双亲多重的需要!

漫画中的情景是心理学对家庭关系的另一类描述——“婚姻分裂”,由五十年代的心理学大师塞奥多尔·利兹提出。利兹研究儿童精神病(躁抑症)时认为:家庭内部没有形成良好的结构和角色分化,夫妻间过分独立,缺少必要的情感交流和亲密依赖。甚至是夫妻同床异梦,彼此疏远,满怀敌意的竞争,拼命试图从孩子那儿得 到忠诚与亲近,导致孩子无力适应。孩子会强烈的感觉到家庭内部的不稳定和团结一致的重要性,迅速发展起一种自我控制,来应付或摇摆在家庭对立观念或非此即 彼的关系模式中,用自我“分裂”补偿性地满足父母对家庭关系的需求,以维持家庭分离中的统一,冲突中的和谐。在这样的家庭关系中,平衡是靠孩子勇于“自我 牺牲”来实现的,孩子的问题实际上是家庭维持的一种要件。但补偿总会有个极限,一旦缓冲失败,孩子可能陷入大麻烦,要么过度控制自己——抑郁,要么就是发 泄性失控——躁狂,并持续摇摆在这两种情绪状态中。过度控制的孩子可能会把这种家庭冲突潜抑在内心深层,成为成年神经症或心身疾病的心理根源。失控的孩子 却像是反叛“家庭现实”,逼迫父母改变态度,调控家人,这种失控被医学称为儿童神经症或儿童精神病。

观察8:无奈

不做是你笨,做不好更是你笨。

在大人看来是天使的东西,小孩子心中是魔鬼!

双重束缚中的孩子,内心冲突持续存在,积攒着很大的焦虑。心理咨询师走进这样的家庭,易于同情孩子。如果一厢情愿的试图通过教导父母来消除家庭内部的矛盾信 息,及易引起有强烈自尊需求的家长的不满。结果,孩子在诊室里担惊受怕,有时不得不通过表达对心理咨询师的不喜欢来与父母“结盟”,让治疗陷入困境。对逆反或者有攻击性欲望的孩子,这样的教导又鼓励了孩子对父母的对抗与责难,让家长在医生面前处境尴尬,尊严尽失。许多渴望权威感的心理咨询师,热衷于给家庭灌输心理学思想,培训当事人,以为如此这般就可天下太平。对有知识有悟性的家长尚可这样做,对悟性不高或矛盾纠结很深的家庭,心理学知识是双刃剑,帮助的同时伤害更深,会让家庭失去自我判断力和自我更新力,把家庭推向更大的危机与困境。

当然,不少的家庭也乐于把一切麻烦都推给治疗师,让孩子大事小事都来找心理咨询师拿主意,使治疗师在表面的辉煌下内心苦不堪言。

聪明的家庭治疗师会绕过对家庭交流模式的价值判断,通过家庭塑型(一种在诊室中的家庭心理剧)让父母与子女体验到彼此在关系水平中的亲疏近远,引发他们的内在联想。并创造新的交流模式,引发新的情感体验,来促进家庭对未来的期待。在与家庭的交谈中,需要灵活的避免发表对家庭事务对与错的看法,代之以引入一 种有效或无效的判断。

心理咨询师把许多看起来很好的家庭教育方法与亲子关系理论束之高阁,找到非常个别化的东西,来解开家庭的症结。当传递某种信息会给家庭带来价值判断或引发新的冲突时,治疗师乐于扮演一种模糊角色,并通过呈现多种交流来处理家庭中的矛盾信息,悄声无息地对家庭作修改。当家庭完全更新后,家庭会发现所有有益的决 定都出自他们自己。观察9:示弱

天啊!他的骨头到那儿去了?

孩子直不起腰来,难道是父母的基因遗传?

另一类更为困难的双重束缚,发生在个性分化不良或情感分裂的家庭,孩子无论依从母亲还是依从父亲都会遭到另一方的责难,无论做任何事都不能得到双亲肯定或者否定的观点。有时候双亲为了回避自身冲突,观点含含混混,要么就各行其是,互不干涉。孩子既不能在家庭找到规则,也形成不了有效的交流,凡事得先看父母的脸色,猜测父母的心思,难以适从。

有个男性咨询客已经28岁了,什么事也不能做,什么人也不能接触,被精神医生诊断为分裂样精神障碍。观察他的家庭关系,发现他的父母之间根本没有像样的交流,母亲说话父亲就闭嘴,父亲说话母亲也装听不见。当事人与父亲如同陌人,父亲也很少回这个家。我还发现当事人与母亲的交流也很少,不到万不得一不开口,开口也是一些略带含混的语音,但行为上到是很默契。母亲跟他很亲近,他想要什么母亲都猜得到,是否要把话说清楚似乎并不那么重要。这个家庭的父亲的个性分化比较低,内向,不善言辞,夫妻之间情感淡漠,家庭中没有成形的交流,或者可以引起成员间循环互动的东西。

我的努力就是要重建家庭的交流模式,减少母亲的替代与母子间的情感纠结,以促进当事人的心理发展。

在治疗中,必须认清这个现实,母子纠结是家庭继续存在的情感核心,在没有新的平衡诞生前,你只能保持对它的尊敬。我对母亲说:“你十年来,一直无怨无悔的 照顾这个患病的孩子,你真是一个伟大的母亲”。我对孩子说:“你十年来,放弃你的自由,心甘情愿的陪伴你的母亲,你也是个很乖的孩子。”当家庭在治疗师面前感觉到安全时,我建议母亲“退化”到儿子的年代,儿子“进化”到母亲的年代,父亲来扮演仲裁者,对游戏叫“暂停”。

扮演新角色时,儿子的脸变得明朗,语言也见清晰。

当一个家庭父亲的功能很弱的时候,为了家庭的稳定,母子纠结很容易形成,心理咨询师建议母亲可以多依赖社会的缓冲机制,逐渐让孩子的情感需要从母亲转向社会。如鼓励孩子与同龄孩子,同学,邻居,老师交往,尊重友谊,热爱生命和自然等。很多个性发展不良的孩子在这样的鼓励下,会慢慢寻找到自己的心理领路人,心身发展得到补偿。观察10:关爱

漫画呢?

都是为你好!

许多对孩子的无力要求都被包装在美丽的语言中。

家庭的治疗师走进一个家庭,喜欢关注这个家庭可能存在的一些内部禁忌。我们会问孩子,家庭里有什么东西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我们常常发现几乎所有家庭在交流内容方面或多或少有些限制,这些限制代表着家庭的文化意识,权利等级与家庭的“游戏规则”,从中也可考量家庭成员间的亲密距离。

来看看这样的一种情景:

孩子快乐的回到家,兴奋的说:“爸!妈!我今天的物理考试拿了95分。”妈妈认真的说:“先别高兴,告诉我你班上的最好成绩是多少”?

爸爸接着说:“想想那5分为什么要丢”。

待孩子收藏笑脸,快乐尽失,躲进了自己的小屋,父母脸上才有了笑容,说道:“我们的孩子还真不错”。

担心孩子骄傲而不敢公开的分享孩子的快乐,使家庭内部的交流变得无趣,孩子想得到父母认同的热情也被挫败了。也许是文化的原因,中国的父母习惯替孩子做决 定,小到穿衣吃饭,大到读书就业,仿佛不仔细管就是父母的失职。大多数喜欢韩国音乐的孩子不会和

喜欢看韩国电视剧的父母交谈对韩国文化的感觉,如果这样做 一定是自讨不愉快。喜好争强好胜的孩子不敢与同样好胜的父亲讨论人际关系,即便讨论也会是一些虚假之词。许多孩子被明令禁止讨论父母的对错,或参与父母间 的情感活动。

父母本意是为孩子好,为孩子创造理想的生存空间,结果却是忽略孩子成长过程中自然生动的,多样化得的特点,恰巧让孩子失去了在家庭舞台大显身手的机会,减弱了成长的动力。

抱怨子女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的父母,常常是对孩子任何独立思想与行为大加压制的人,形成“恶性循环”,家庭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种家庭教育中的矛盾情 景,被心理学描述为家庭中的“假性互惠”。假性互惠中的家庭看起来一家子和和睦睦,父母替孩子着想,孩子替父母亲分忧,实际上,人人都受压抑与限制,个个心情都不舒畅。

第二篇:家庭关系与育儿

家庭关系与育儿

关键词: 婚姻 家庭关系 育儿

这是一个星期六,有点茫然,无助,只好任时光流走的星期六。

昨晚到了快三点才勉强上床,体会一个叫做睡觉的感觉。

昨天和群里一个人聊了下,有些体会。

结婚后和婚前的不同,在哪里呢?有很多的方面。我们却不明白,不明白是因为很多原因,一方面是我们自己还不够成熟,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教育不够全面,教育又分为两方面,学校教育中许多方面忽视,比如没有培养别人真正地爱别人的课程,加上家庭教育如果的缺失--大部分的中国家庭是缺失的,那么就会很麻烦。这位显示来自海口的网友,孩子七岁了,上一年级,显然是由于家庭关系的不和谐,才导致了教育的冲突,孩子也在大人的争斗中犹豫不决,大人在孩子的犹豫中痛苦不堪。

孩子有了,并不证明有了一切。

关系出现了不合,其实好多事情早已注定,人际互动的过程时刻在进行,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或者换句话说,我们以前我们没有足够的智慧和适当的机会去发现。出现问题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却是我们成长的过程。

在一个三代人家庭中,必须要注意这几种关系,一是上两代的亲子关系,爷爷奶奶和当爸爸的关系,姥姥姥爷和当妈妈的关系;二是夫妻关系;三是下一代亲子关系,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当然还有其他的关系,孩子之间的关系,家庭与学校的关系,父母创更为广泛的社会关系,这些都是辅助的。以上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我们必须给予充分的关注,用积极的方法去平衡,用足够的智慧和技巧去协调,才会处好,才能够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关系和成长环境。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这话用在幼儿教育上,很经典,尤其是中国式的家庭,中国式的家庭教育,中国式的父母和亲子关系。

老人们,爱孩子,这本身没有错。可是我们却看不惯,我们却要建立另外一套标准,一套严格的、结合中西方教育的严格的标准,有的年轻的父母甚至把孩子一天的活动按照钟点写下来,保姆可以做到,可老人们不可能。这是一对矛盾。这也是自然的矛盾。所以,我赞成,跟老人们分开过,自己的孩子自己抱,可以让老人看,但最好不要全委托给他们,这并非不信任,他们体力、精力有限,知识也有限,在一些个环节可以让他们帮你下,如做饭、接孩子等,当然,如果老人愿意,还是让他们做一些初步的教育,如看着孩子做个算术题、写个字什么的,也无伤大碍,教育孩子不能有太多的洁癖,否则,这也不能,那也不能,又进入了另外一个死胡同了。

要么,你自己带带试试,除非你是专职妈妈,否则,把你撕成八瓣。

有的过早地把孩子送到试验班,条件好,一年钱不少,那也看情况,我认为两岁半正合适,太早了也不好,而且不要全托,一天要能够接的。小孩子,还是应该有爷爷奶奶,有姥姥姥爷,有个隔辈人领着,买个一块钱的东西都是无价之宝,因为这种感觉不可多得。等到孩子大了,那对于孩子来讲,每一件小的有趣的事情,都是一个遥远的童话,能够激励他一辈子。

先摆正关系,把心态调整好,再去教育孩子;先谈怎么带孩子,然后再谈教育,教育不是每个家长能够随随便便做的,是一门科学,家庭教育更是一门综合的学问,如果不经过学习,任何人也不要轻易地说就懂得了教育孩子的的真谛,家长也是要经过学习和训练的;先把孩子的身体搞好了,然后再谈其他成长,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成长的基础,小时候的身体素质和营养简直重要到可以影响到孩子的智力!

累了,不想写了。

如果能有一个星期的假,该多好,如果一星期只上4天班,做梦去了。。。

第三篇:家庭关系与责任

家庭关系与责任

常州技师学院 巢燕

今天,我所要说的课题“家庭关系与责任”是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德育》第五课第一节的有关内容。下面,我就本课题的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教学构思。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这个框题主要讲的是家庭关系的基本内容、家庭财产的继承和家庭生活中的责任这三个问题,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夫妻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2)父母与子女之间权利义务的产生;(3)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和保护义务(也就是未成年子女的权利);(4)成年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和扶助义务(也就是老年父母的权利);(5)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本框题所涉及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着现实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价值标准和是非观念,它是第五课的重点,也是本课德育教育的归宿。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CAI课件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学生的特点,素质教育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德育教育三者统一的要求,教学目标定为应使学生掌握的以下几个方面知识:

(1)家庭的含义及作用;(2)夫妻双方的权利与义务;(3)父母与子女关系产生的两种情况;

(4)父母子女之间在家庭中所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5)父母或子女不履行家庭关系中法定义务要受到的道德谴责和法律制裁;(6)家庭财产继承的两种类型;(7)继承人的哪些违法行为应依法丧失继承权。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一个重点: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和扶助义务。依据:这一内容是第五课德育目标的总要求。从道德伦理上讲,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但照顾扶养老人的社会保障不高,特别是在乡、镇等农村地区。而且,现在社会中存在的另类“老有所养”,即父母养子辈长大,老了还在养孙辈成人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青少年学生的认识。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独生子女问题,大多数独生子女从小享受家庭照顾太多,形成“人人为我”的思想,很少想到或甚至不会照顾别人。因此,更有必要对他们加强法律知识的教育和传统美德的教育,加强依法赡养老人的意识。

(2)一个难点:法律拟制父母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产生。依据:对于继父母子女、养父母子女在家庭中的权利义务问题,学生们平时较少接触,很少有甚至没有生活体验,而且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要理解这些问题就具有了一定的难度。

二、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和学法是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特点来制定的。我的教育对象是技校一年级学生,从他们的心理、生理和知识掌握上来分析。首先,他们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限,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一般都建立在已有经验和具体直观的事例上。再者,现在的政治课实行了开卷考试,必然导致学生不重视政治课平时的学习,甚至在将临考试时,也不把政治课放在心上,认为“翻一一抄”,一切ok,因而增加了教学难度;但另外一方面,学生爱听故事,也喜欢讨论分析教师所举的案例,这是教学中的有利因素。

根据上面的这些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我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导,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读、看、问、议、讲”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以下四种教学方法:①自学阅读法;②启发教学法;③案例分析法;④讨论学习法。

三、教学过程

根据本框题的内容结构及教学目标,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三个主要部分。

1、导入(事先让学生在课前准备自家的全家福照片或简单地画出自家的全家福图片)

看 让学生欣赏图片“幸福的一家子”及学生自带的“全家福”照片,使他们体验幸福家庭的生活。

听 给学生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接着给学生讲“老夫妻怒告亲儿”的事例,通过前后对比,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家庭和睦与家庭不和睦的不同结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2、探究(对教材内容的探究学习过程)

⑴读、探、议 让学生带着下面问题阅读课文:夫妻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及我国婚姻法的有关规定;父母与子女关系产生的情况,除了因子女的出生外,还有哪些情况?法律对此有何规定?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子女各享有什么权利和各应承担哪些义务?如果父母或子女不履行法定义务,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家庭幸福的关键是什么?家庭财产的继承分哪两种情况?哪类继承权优先?

⑵讲 让学生看《家庭血缘关系图》,教师根据此图片直观的讲解家庭的含义,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及正确处理家庭关系的法律依据,再运用孟子语录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家庭民主和睦对社会稳定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家庭的认识。

关于“公民在婚姻家庭中的权利与义务”,教师列举案例,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婚姻自由,结婚必须符合的法定条件和程序,哪几种情况禁止结婚等。教师结合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问题。

关于“父母与子女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产生”这一内容,让学生议论、分析小玲玲收养纠纷案,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点拨、突破难点。通过案例使学生了解收养的基本条件,掌握收养有什么法律特征,明确血缘的和法定的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否相同。

对于“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和保护义务”这一内容,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并让学生观看漫画,议论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分别理解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三项义务。理解“抚养”义务的问题是:你们的学费由谁支付,你们现在由谁抚养和照料?父母离了婚,就可以不抚养子女了吗(结合案例)?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法律有何规定?如果你的父母拒绝抚养未成年的你,你怎么办?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中认知“抚养”义务。理解“教育”义务的内容,教师列举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中,父母教育子女的故事: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使学生掌握家庭教育的作用和家庭教育的方法。理解“保护”义务的议题是图片:“刘思影的遭遇”,讨论:刘思影的妈妈尽到了自己的义务吗?为什么?你能对痴迷于“法轮功”的妈妈们说些什么?由此归纳出父母对子女保护义务的主要内容。

本框题的一个重点内容是“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义务”。首先结合俗语“鸟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从家庭伦理和人道主义方面来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成年子女应赡养扶助老年父母;再结合案例“张老汉告儿”和例子“刘氏的苦”,突出被遗弃老人的悲惨遭遇和遗弃父母的法律后果,以此打动学生的心灵,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其次,针对社会上存在另类“老有所养”现象,让学生分析、议论漫画“榜样在先”的本意及“养与不养”画中的意思,使学生理解为什么成年子女有赡养抚助父母的义务?子女应怎样做?若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由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子女最起码的家庭道德责任,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认识。另外,屏幕打出《常回家看看》的部分歌词,引导学生认识对父母的赡养抚助,除物质帮助外,还表现在精神上给予父母慰藉。运用生活当中的事例来加深学生对“应给予老人精神慰藉”的认识。比如:你每天都按照爸妈的吩咐送饭给卧病在床的奶奶,但你从不向她嘘寒问暖过半句话,也从不理会饭菜是否合她的胃口,请问,你是否已经尽了赡养义务?(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本框题的最后一个内容是要讲清楚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这两种继承方式,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部分,说说遗产继承的顺序是什么?教师结合案例讲解说明遗嘱继承优于法定继承,继承人的一些违法行为将依法丧失继承权。

3、小结

小结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

4、行为作业

回家为爸爸或妈妈洗一次脚,并写一篇作文。可以描写爸妈的脚是怎样的,可写写当时的感受或父母的反应等。

5、教学意图

学起于思,思自于疑。通过以上各个环节,设计一连串的问题、情景以及巧妙的过渡,有目的地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去探究,做到“读、看、听、想、议、说、记”。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以致用、学能致用。重视教学过程中学习主体的参与性、探究性,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体验到学习思政的乐趣。

第四篇:子女关系证明信

子女关系证明信

(存根)

字号

兹证明学生(性别年月日出生民族)为我行政区域内市民的子女。

街道办 事 处(公章)乡镇人民政府

年月日 子女关系证明信

兹证明学生(性别

民族)为我行政区域内市民

号年月日 出生的子女。街道办 事 处(公章)乡镇人民政府年月日

第五篇:子女关系证明信范本

(存根)字 号

兹证明学生(性别 年 月 日出生 民族)为我行政区域内市民 的子女。街道办 事 处(公章)乡镇人民政府 年 月 日

下载10种家庭关系种类与子女心理疾病的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10种家庭关系种类与子女心理疾病的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村委会证明父母与子女关系

    证明 兹有我村居民XXX,男,身份证号码XXXXXXXX,经查,其与XXX,女,身份证号码XXXXXXXX,是父女关系;XXX,女,身份证号码XXXXXXXX,其与XXX,是母女关系。 特此证明。 2015年1月28日 XXXXXX村......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大全5篇)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点击数:164更新时间:2008-12-10 10:10:00 如何理解法律上的亲子关系?法律上的亲子关系即父母子女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包括父母......

    与“家庭关系”相关的英语词汇

    家庭关系类词汇: generation gap 代沟 show filial obedience 孝顺 family virtue 家庭美德 maltreat虐待 harmonious 和谐的 affectionate 亲切的 shift the blame onto oth......

    婚姻与家庭关系 全部

    判断题:5道,每道5分,总分25 1.婚姻家庭生活中出现冲突意味着家庭危机开始出现 (错误) 2.“父慈子孝”的境界可以用家庭交换理论解释 (正确) 3.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

    父母子女关系证明范本

    证明现有本所辖区居民张三,男,身份证号码***789,经查,其与xxx,男,身份证号码***321,是父子关系;与xxx,女,身份证号码***456,是母子关系。 特此证......

    子女关系证明信(5篇材料)

    (存根) 字 号 兹证明学生 (性别 年 月 日出生 民族 )为我行政区域内市民 的子女。 街道办 事 处(公章) 乡镇人民政府 年 月 日子女关系证明信 字 号兹证明学生 (性别 年 月 日 出生......

    在家庭关系中最基础和核心的关系是[定稿]

    2004级《法律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共80题,每题1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宪法对( ) A.我国......

    我国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子女关系(合集5篇)

    我国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子女关系 教育学院 教育技术学 08级 42号 劳贤明 摘要:我们常说教育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树立正确的各种观念是这棵树的根部。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