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传统文化有感
学习传统文化有感
7月21号参加了为期四天的幸福人生讲座学习。
上台分享的有养子对继父的感恩、有媳妇对婆婆的三鞠躬礼、有外甥对姨妈的三叩头礼、有碍于朋友面子来学习受益后上台分享的、有四十岁油田子弟向父母磕头认错的…….都是围绕着一个话题—百善孝为先。
亲子互助活动更是让孩子自己深刻认识到那颗错误的心,他们向父母鞠躬认错,磕头认错,父母泪流满面的拥抱着孩子.在回家的路上,一个学友深有感慨的说,也要把让她的妈妈和弟弟学习传统文化、学习弟子规。象这样的文化教育基地在郑州、荥阳都有。
通过这次学习我真正的认识到什么叫孝顺,“兄弟睦,孝在中”,也是孝。以前教育孩子都是找孩子的缺点,说孩子不听话。现在认识到育人先教己。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缺少爱的孩子,把孩子不听话、不好管教换成另外一个说法,是孩子在时时刻刻给我们出考题,看我们做家长的如何答题。把“教”字分成为两个部分,就是孝的文化。百善孝为先。
今年4月份发下去的光盘不知大家都看了没,看看吧,了解一下,重新认识一下传统文化。现在社会上、家庭中存在的问题都出在哪?(弟子规)是一面很好的镜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作为参考对照一下我们是如何做的,我们该如何做。
最后一天的课程是教我们如何吃出健康。如今垃圾食品泛滥。我们做父母的疼爱孩子在饮食上有极大的误区。听完后我们就会深刻的感受到我们都给孩子吃错了,有条件上网的家长可在中华经典网上搜索,各个地方的论坛里都有。
以上是我这次学习的真实感受,文化水平有限,说的语无伦次。愿意和大家分享这次的感受。
第二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有感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有感
5月24日至5月26日三天,我参加了连云港首届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讲堂,之前以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论坛,可是听完了以后,我非常感谢公司给了我这次机会,让我在这个充满浮华与虚空的时代,盛饮了一次精神大餐,灵魂也得到洗涤与抚慰。
不可否认,我们生活的时代变了,不仅因为我们的天空没有那么蓝了,我们的河流也不再清澈,更因为我们的人心变黑了。在这个物欲横飞急功近利的大环境下,我也一度变的迷茫。我曾经立志要做一个好人,不管周围的人变成什么样,我也要坚持自己的内心不变,可是渐渐地在社会中摸爬滚打,我变得困惑,做一个好人在今天这样的环境下是不是显得很可笑?当你抱着吃亏是福的心态别人却变本加厉,当你四处找工作却因为没有关系而难以糊口,当你的妻子在医院生孩子你不给红包医生就给判难产,当你的孩子因为你不送礼而被老师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排„„你还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做一个对这个世界不卑不亢的好人吗?
在这里,我要着重讲一下胡斌老师的演讲。胡斌老师说他曾经是被13所学校开除的坏学生,他加入黑社会,和人砍群架,经常浑身是血的回到家,他说他那时候从没有想过他的母亲回到家,看到儿子昏倒在家门口躺在血泊里心里是什么样的感觉。那时候他的朋友,不是被抓了坐牢,就是刚被放出来,不是在街上砍人,就是躺进了医院,还有的甚至已经被判了死刑枪决了。他认为以他的情况,想要有钱想要幸福就只能走歪道,可是当他真的有了不义之财,挥金如土夜半笙歌,他却发现自己并不快乐甚至感觉不到一点幸福。一次他回了老家为刚出狱的朋友接风,挥霍完了身上的钱,才想起来自己的母亲。于是他向母亲讨要路费,母亲说,钱可以给你,但是你必须看完这张光盘,也正是这张宣扬《弟子规》传统文化的光盘救了胡斌。胡斌说他当时是抱着应付的心情看这张光盘的,可是当听到一句:你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吗?胡斌怔住了,他问母亲自己的命运还可以改变吗?母亲说可以,你想要的东西《弟子规》都可以给你。于是胡斌为了证明母亲是错的赌气似的开始学习《弟子规》,到敬老院做义工。可是当胡斌为敬老院的老人们干活,被老人们像自己的亲孙子一样疼爱时,胡斌再一次震撼了,他说:我原以为像我以前一样走在路上别人避之不及就是对我的尊重,可是当老人们将从家里带来的瓜子花生塞到我手里的时候,我才知道被人喜爱被人尊重是什么感觉,我以前以为挥金如土想干嘛就干嘛是快乐,可是我今天不要一分钱的做义工才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快乐,什么叫幸福。从此,胡斌就踏上了学习传统文化的道路,做义工甚至让许多好工作找上了门,他开始在全国各地的论坛上汇报演讲自己的心路历程,拯救了许多向他一样误入歧途的青少年,《弟子规》真的改变了他的命运。胡斌老师说,想要改变命运,造字的古人早已暗藏玄机:命运的“命”字,是由“人”、“一”和“叩”组成,意思就是一个人只要愿意低头愿意一叩首,他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们每一个人都想要追寻快乐和幸福,想要得到真正的幸福关键在于我们选择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胡斌老师以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做好人,行好事,可以让幸福找到我们。厚德载物,只有我们努力修炼自己的德行,才能承载得起福气与安康。这个世界也许不够美好,我愿做这片黑暗中的莹莹之光,即使照亮不了整个世界,也要让自己身处光明,寻求内心的踏实与宁静。即使前路崎岖,我也还是要,做一个好人。
赵玉洁
第三篇:传统文化与中医学习有感
传统文化与中医学习有感
感谢武老师一个学期的教学与细致的解答为我构建了中医的一个大概框架,从生活小事到疑难杂症无处不见中医的智慧,从养生健体到修炼修身处处体现中医的奇妙。
“腰背委中求,肚腹三里留,面口合谷收,头颈寻列缺”,看不到摸不着的脉络如神奇的星海云图遍布身体联系着气血起伏,而针灸这种奇特的国学医术在穴位上下针调动人体自身的能量来治疗疾病的过程相比西医的繁复简直如艺术一般。
龟甲,龟板,穿山甲,熊胆,陈皮,丹道医学炼化自然万物,土石虫豸草木血肉毛皮甚至露水四时之气皆可入药,取自然之精华克病邪养气血,人与自然有机互补。以至于古代大贤炼丹食丹不避寒暑者比比皆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在于它从哲学、科学的角度上揭示宇宙、社会、人生的本质和意义的,既是充分说理的,又可以让人进行实证,这些内容不是一般宗教能随便解释得了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一、中医蕴涵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1]
1、中医折射出优秀的传统哲学思想。
中医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前赴后继不断实践、领悟、总结出来的精华,其中充满了中国优秀的传统哲学思想:用人文科学的理念构建起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这种医哲交融现象是任何学科都不具备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道、释三种流派思想长期融合而来的,三位一体,不可分割,其中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儒学中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中庸等思想;道家的祸福相倚,对立统一,沉静无为等思想;佛教中的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等思想,均对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强调人与自然界协调统一的“天人合一”观,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直接缔造了中医学的基本框架,为中医学的起步与发展找到了出发点与归宿。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五行相贯的藏象学说,阴阳互根的治疗原则无不打上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烙印。
2、传统语言文字是中医的坚固外壳
中医文化深刻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可以说,中医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从语言文字来看,古人造“药”字,《说文解字》曰:“治病之草,从草,乐音。”揭示了药为治病之物,且中医治病以草类居多。古人发明酿酒技术后,始造“医”字,《说文解字》曰:“醫治病工也„„从酉”。“醫,病声,酒所以治病也。”造字之后,便有了语法、句读、修辞、训诂等等更为复杂的语言文化体系的零部件。中医就是借助这些零部件来组装其理论、体现其思维、传承其经验的。于是,便有了“医古文”。以医古文为代表的传统语言文字可以说是中医独特的、带有浓郁文学色彩的坚固外壳。
3、中国古代医家的行为闪现着道德光芒 中医集中体现的就是“中和”、“仁”、“义”、“爱心”等。这些都深刻融入了儒家、佛教、道教的思想。在儒释道的影响下,成就了一批又一批著名医家,为中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些医家身上无不闪现着仁爱、自强和孝道。
仁爱:东汉末年,政治黑暗,社会动荡,战乱频繁,加上天灾,连年瘟疫。不到十年,张仲景的宗族200多人死于疫病者达到三分之二。这激发了他勤求古训、学医救人,为中医辨证论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在《伤寒杂病论》中序言道“医虽小道,能救殃疴。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
自强:药王孙思邈小时候体弱多病,要经常请医生诊治,“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周围贫苦百姓也因为患病弄得穷困不堪,有的因得不到治疗而死去,这使他感到:“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千金要方》自序)。因此,他十八岁开始“志于学医”,并下苦功,所谓“青衿(古学子所穿的衣,后称入学的生员)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千金要方》自序)。因自己多病虚弱而立志习医者还有《针灸甲乙经》的作者、针灸学之祖皇甫谧以及《外科十法》的作者程国彭等人。
孝道:明代医家汪机因母病而潜心学医,研读诸医家书,著作十分丰富。像他这样因亲人患病而发愤习医者有“滋阴派”创始人朱丹溪等人。
二、中医药与周易
1、周易起源[2] 《周易》原本是一部卜筮书籍,那自然都是主管卜筮事务的官员所创造和撰著。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者将《周易》演化为一部哲学书籍,用来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易传》。春秋战国,孔子及其弟子们熟读《周易古经》,创作《周易大传》,把蕴藏在占筮之中的哲理提升上来,并且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周易》成为一本关于宇宙和人类的充满伟大哲理的书,标志着哲学从神学中脱胎而出的人类新觉醒。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周易》一跃而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之首,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代表作。
2、《周易》“天人相应”与中医“四气调神”[3] “天人相应”是《周易》哲学思想的精髓,被誉为“最古老的宇宙哲学”。《丰卦·彖传》即蕴涵这一奥义:“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人与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是人类生命赖以生存的外在环境,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及其组成部分,定当受自然的支配与制约,因而人类只有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才能与天地日月共存,达到颐养天年的最终目的。
中医养生完全吸收了《周易》这一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四气调神”的养生观点.《内经》认为:春三月为万物发陈的季节,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三月为万物番秀的季节,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其气容平,应“早卧早起,与鸡具兴,使志安宁”;冬三月,其气闭藏,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志若伏若匿。”经中还告诫人们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至此我们看到:《内经》的作者是根据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规律,提出了“四气调神”的具体措施,而“四气调神”的目的又在于保持阳气的充沛,人体阳气充沛,则生机活泼,精神焕发,就能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的目的。上古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类养生家便是实践了“智者之养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的诺言,故能“提携天地,把握阴阳”“处天地之和”而不危。他们之所以不反向运动,是深知逆四时的严重后果:“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阳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的经验,揭示了一条永恒:的真理“阴阳曲时者,万物之终使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3、《周易》“反身修德”与中医“德全不危” “反身修德”是《周易》哲学思想的又一精华。《周易》注重道德修养。重视自身的完善,强调自强、自立、自省、自谦。《周易》书中关于德性修养的警句比比皆是,如《易传》在释《蹇卦》、《乾卦》、《晋卦》时分别提出了“君子以反身修德”、“君子自强不息”、“君子自昭明德”、“君子以厚德载物”等等。何为德?《正韵》归纳得好:“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纯懿之称也。”德性的修养是人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也是趋吉避凶的法宝。《益卦》与《大传》揭示得深刻“有孚惠心,勿问,元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中医养生承袭了《周易》重德的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德全不危”的养生观。《内经》曰:“上古之人„„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故“大德者必得其寿。”所以“淳德全道”是“任我逍遥过百春”的先决条件。俗话说得好:“心底无私天地宽”。道德高尚的人虚怀若谷,宽宏大量,心地善良,为人正派。故能心安不惧,心广体舒。鲁哀公曾向孔子请教,智者寿乎?仁者寿乎?孔子回答道:“智者仁者皆可以致寿。观世人凡气质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貌之重厚者寿,言之简点者寿。盖温和也,慈良也,宽宏也,重厚也,简点也,皆仁之一端。其寿之长,决非猛厉、残忍、偏狭、轻薄、浅燥者之所能及。”孔子的精湛回答揭示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养德养性无二术”。纵观我们看到:孔子不但提倡“仁者寿”,而且以崇高的德行履行自己的诺言,晚年“读《易》,韦编三绝。”七十高龄后仍坚持著书立说,诲人不倦,造福于子孙后代。唐代名医孙思邈寿高德劭,被后人传为佳话。他不但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而且注重德性的修养,“心诚意正”、“顺理修身”是他的至理名言。百岁后仍登山采药,出诊行医,攻读《易经》,撰写医籍。孔孙两氏的辉煌人生向人们展示了“大德必得其寿”的必然结果,当为后人养生的楷模。
注释:[1]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南京大学 [2]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上海交通大学 [3] 周易与中医学论文,武汉大学
第四篇:在徐州沛县学习传统文化有感
在徐州沛县学习传统文化有感
(十)2013-1-1感恩于祈盼
让我们以至诚的心:
感恩祖先的福荫,国家的护佑;
感恩父母的哺育,老师的教诲;
感恩社会的支持,大众的帮助!
让我们共同祈盼:
父母、亲人及所有的人
消灾免难,四季吉祥!
学习圣贤文化的同仁们
德日进,过日少;身心安乐!
普愿天下所有的人都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和未来!
第五篇:传统文化参观有感
弘扬瑰宝 再倡和谐
——《传统文化与行政管理》有感
哪个父母不希望有孝顺的孩子? 哪个单位不渴求忠信的员工? 哪个政府的运作不需求清廉之风? 哪个国家不需要知礼行义的好公民? 而这些,恰恰归根于我们伟大民族的传统文化——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12月20日,鑫华新锅炉公司的贾总用他那算不上丰富的词汇,但有着异常说服力的语言再一次将这八个字提到了我们这些教育者的面前,无不让在场的所有人百感交集。
如今的社会,虽然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但却俗化了精神领域。但在鑫华新,我们却看到了与众不同的一幕:公司内文化氛围极浓,十四孝图矗立在醒目位置,各个方位角落都能看到警句名言;从办公区到工厂区,我们一路走来,却看不到任何的垃圾,本以为生产锅炉的应该是脏兮兮的,可是就连车间里都是那么整洁;更让人为之动容的是职工那神采奕奕的精神面貌与他们那有条不紊的工作秩序。
从某种意义上说,贾总管理公司和我们做教育的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他用自己的思想、行动改变了公司的环境建设、净化了职工的心灵,让原本属于这个社会的浮躁在这里消失,塑造了一位位重诚信、讲孝义的华新人,打造了一个真正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公司!
近年来,在市教育局的大力倡导下,中小学幼儿园都开设了校本课程——诵读课。应该说这一教育特色带来了一连串的正面效应。在回归传统文化的教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的年代,这无疑是一股适时得力的春风。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利用展板的形式突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讲孝道,重仁义,讲诚信,重礼仪等等,更为突出的是我们历代文人墨客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唐诗、宋词、元曲。诵读课的开展,为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民族精神搭建了一个有力的平台,每一位学生都能“振振有词”。尽管他们理解有深有浅,为学校的德育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是传承文化的主渠道,更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主渠道。如果我们将弘扬传统文化与文化教育契合,那么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也会是真正有血有肉有灵魂!
一、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首先我们要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是下一代传授知识与文明,传播科学与真理、传承道德与精神的场所,而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是这个学校的血脉。所以优化师师关系、师生关系都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家善于沟通心灵,用真情温暖人心,用坦诚交换人心,用人格魅力臣服人心。其次,我们要构建和谐的教育体系。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健身。然后是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除了自然环境之外,更加注重的是校风的建设,好的校风如同春风化雨,我们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及课堂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塑造学生的人格与人生观。
二、以诵读课为主平台,让传统文化渗透入课堂
各学科教师已将传统文化教育适时适地的融入到我们的课堂,加强学生对的传统文化教育。我校要求诵读教师将诵读课上好、上精,如果能够将诵读课本上的内容恰当的给予学生以解释说明,我想我们教育的效果应该是更为突出的。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利用各种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继续利用好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通过广播、班报、手抄报、宣传栏等形式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
四、提高家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对过去作为孩子启蒙的传统文化教育,被许多家庭放置到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落里,由于家庭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缺位,对于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学校可以通过各途径提高家长对此的认识。
贾总因为牢牢的抓住了职工的心,所以他收获的是巨大的精神物质财富。而我们的教育,一旦把学生的精神层面提升到了一个高度,那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