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

时间:2019-05-12 04:04: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

第一篇: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一课教学有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如何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当今人类普遍关注和重视的主题之一。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中关于公共生活的道德规范的教育要点明确指出:要让学生知道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赖环境,要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因此,如何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激励学生争做一个合格的“环保小卫士”,是思品课教学中值得重视、应该认真探讨的问题,也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想就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下册第三课《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一课的教学,谈谈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

一、了解环境状况,明白环保道理。

一个正确认识的形成,总是要从获取大量感性认识开始,现在要让孩子们明白环境保护的道理,就必须引导他们去了解现在的环境是怎样的了。只有了解了环境的现状,他们才能知道怎样去保护环境。

基于上述认识,教师首先通过讲故事,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让他们明白环境保护的道理。教师课前便要求学生广泛地收集“保护环境和破坏环境”方面的故事,鼓励他们准备在课堂上讲环保故事。课时伊始,教师的一个《日本的富山事件》的故事,把学生迅速地带到了特定的情境中,初步感受到了破坏环境的可怕后果。当讲到环境破坏的内容时,孩子们大胆地走上了讲台,滔滔不绝地讲述了《英国的大气中毒事件》、《日本的废水鱼中毒事件》、《美国的“黑风暴”》、《长江特大洪灾》以及《撒哈拉的过去》等等骇人听闻但又通俗易懂的故事情节深深震撼了学生的心。学生从故事中懂得了: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人为地破坏环境,必然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灾难,人类也必然会受到自然环境无情地报复和惩罚;只有自觉地保护环境,才能让自然环境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其次,尽管孩子们从故事中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但毕竟是中学生,受知识和阅历的限制,它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仍不够深刻。此时,最好办法就是借助多媒体。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环保知识的理解,向学生播放了有关环境破坏(水资源破坏、土地资源破坏、森林资源破坏、大气资源破坏、生物资源破坏)和环境保护的实例片段和文字资料。课件集图画,文字、解说于一体,既阐述了以上几种资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揭示了它们遭受破坏的原因及种种恶果。真实形象的画面和触目惊心的数据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孩子们时而感叹、赞美;时而惊讶、痛恨„„他们看到了从没有看过的情景,了解到了从没有了解过的事实,真切地感受到:环境破坏,后患无穷,必须马上制止;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必须立即实施。这样,通过教师、学生、多媒体三方紧密结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说”中明白道理,同时也为导行环节做了铺垫

二、提出问题,深入讨论。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得到了发展。”

明理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一场质疑、解疑的讨论,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去寻求问题的正确解答,使明理过程得到进一步深化。这不仅对学生弄懂问题,而且对他们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基于这种认识,在讲故事、看实例片和文字资料之后,教师启发学生对环境状况提出问题。孩子们争相发问。发问之后,授课者

按照问题的逻辑联系,由浅入深地加以梳理,即:日本的富山事件说明了什么?环境指什么?环境和人有什么关系?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问题提出来了,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发言解答问题,关键处教师加以点拨,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教师又将“为什么要保护环境”一题分解为以下四问:破坏环境的行为有哪些?产生哪些恶果?保护环境的行为有哪些?有什么好处?然后启发学生思考、讨论。真是打破沙锅问到底!穷追不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最精彩的是当讨论到环境破坏有哪些方面时,有一位同学竟然一口气谈了如下内容: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噪声污染、滥砍滥伐森林、草原过度放牧、乱捕乱杀野生动物、人口剧增等等。联系课外知识,讲得生动具体,同学们热烈鼓起掌来。而在分析“恶果“时,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孩子们各抒己见,甚至进行着激烈地争论。有的说:“全球性气候变化(暖)”;有的说:“酸雨污染,直接危害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有的说:“生物多样性减少,部分珍稀动物频临灭绝”;还有的说:“土地荒漠化严重,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更有一位同学说:“生态灾难越来越多,人类只有死路一条”„„实际上,对问题的议论越透彻,孩子们对环境保护的理性认识也就会更深刻。

三、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思想品德课一定要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美好思想,这也是环保教育的主旨所在。

在最后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这一问题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答,有的说:“要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加植树种草,美化环境。”有的说:“要向别人宣传环保知识,还要主动制止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还有的说:“要保护有益,珍稀的动物”;还有一个学生说:“我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进行环保”„„

从学生的讨论中看出它们是受到了教育。可是,在生活中他们能否做到言行一致呢?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为了更好地实现导行的目标,教师针对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组织他们在课堂上进行了更深入地自查互查活动。要求它们以小组的形式查一查自己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并考虑今后该怎样做?孩子们踊跃参与,在活动中,他们发现:随地吐痰,乱涂乱画,乱丢垃圾;大声喧哗,制造噪音;使用一次性泡沫快餐盒,经常使用塑料袋,过量使用清洁剂;浪费用水,偷摘花朵;攀折树枝,这些平时微不足道的小事竟然也属于环境破坏的范畴。孩子们恍然大悟:哦,原来自己在生活中还有这么多破坏环境的行为。看来,环境保护不能空喊口号,而是需要我们实实在在地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呀。所以,他们在课时的最后一个环节——设计环保口号的活动中,把自己深刻的认识和坚定的决心设计为了一个个言简意赅的环保口号:“乱丢垃圾,行为可鄙;攀折树枝,行为可耻”、“环保环保,从小做好”、“环保卫士,从我做起”、“保护环境人人夸,破坏环境人人抓”、“环境搞得好,生活更美好”、“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等等口号,这是他们不良思想和行为得到纠正的最好证明。

四、延伸活动,进行实践。

就思想品德课而言,其最终目的在于明理导行,知行统一。法国大教育家卢梭说得好:“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我们的学生仅仅掌握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正确的理论只有和实践联系起来,才能产生正确的行为,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机会来了,刚刚上完这一课,学校正开展创办市级“绿色学校”的活动,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孩子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环保活动,既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也作为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检验。

这一天,天气很热,同学们以“学雷锋,服务社区”为口号,在老师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出校为家乡清扫街道。孩子们一扫平日的娇生惯养:不怕脏,不怕累,干得个热火朝天,把整条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体现了良好的环保意识

和劳动能力。

在净化校园和美化班级的活动中,孩子们更是体现了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校园里,干干净净;教室里,整齐清洁。孩子们主动把自己亲手栽种的小盆栽带回学校,美化校园,并在班级中建立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小小绿世界”,每天精心的照顾,让朵朵花儿越开越灿烂„„

利用节假日,教师还组织了一次“家乡环保状况”的社会调查活动。他们在活动中认真了解家乡环境保护和破坏的现状,还带回了许多纪实的照片,也认识到保护环境,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可喜的是,在班级环保知识竞赛中,班级有85%以上的同学能掌握较为全面的环保知识,几乎100%的同学能保持良好的环保行为和习惯。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不断地探索和优化教学方法,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明白道理,规范行为,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行为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书目:《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

《地球在哭泣》

《环境保护势在必行》

第二篇: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余庆县沙堆小学:万从云

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伴随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产生的教育新模式。在基础学科教学中应努力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诞生的小学科学课程是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领域。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挖掘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素材,并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各种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全球人的共同呼声。绿色奥运,就是将环境保护作为奥运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

一、小学生环境意识现状

(1)、小学生的环境意识尚处于低层。环保界对环保意识划分为:关注环境卫生、绿化等身边的具体事,关注环境污染、噪音污染等恶化环境因素的解决和侧重于关注难以逆转的生态环境,包括水资源问题、土地荒漠化问题和生物多样性等三个层次。目前大多数的小学生环境知识较少,他们只是对日常生活型环境问题有所认识,而对环境污染的原因、生态环境的恶化等问题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这表明,他们的环境意识尚处于低层,这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改变现状。

(2)、部分小学生自觉遵守环境道德的主动性不强,环境意识淡薄。他们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正确的环境认识和积极的环境态度,采取与群体一致的行为,这些行为多数体现在破坏生态与污染环境上。

由于学生长期生活在群体环境中,周围人群的言行对个体的影响很大,比如在校园里,看见地面上痰迹斑斑,明明知道不应该随地吐痰,但是为了图方便,趁人不注意,随地吐痰;在脏乱不堪的教室,你会把自己的垃圾自觉送到垃圾桶里吗?大多数人是不会的„„这样的例子很多,他们知道这样做不对,他们还是这样做了,他们不愿意让别人视为异类,他们也不愿意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别人,最后,使我们的社会环境受到了污染。人们对经济利益急功近利的追求,对环境污染没有切实的感受,使得大多数学生对环境问题缺乏深层次的理解,致使学生对身边的环境问题关注较少,很少主动地保护环境,思考环境污染问题。

二、小学生环保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的原因

学校所教与社会现实所表现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例如,老师教学生要集中处理或带到垃圾堆再扔垃圾,而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给学生的示范却是随地可扔、随手可扔,并不会受到社会谴责或处罚。由此可见,全民环境意识不强,直接影响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进一步削弱了本来就很薄弱、不系统的学校环境教育。

(二)学校教育的原因

缺乏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正确认识,一些职能部门和有关领导、教师认识不到位。小学的环境教育还没有制度化,没有统一的环境教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缺乏对环境教育应有的重视,甚至有的学校目前还没有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小学环境教育缺乏专职教师,大多数教师在环保知识、环境技能和环保法规方面未接受系统的培训,环境教育的师资培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机制,师资的缺乏已经影响到了环境教育工作的大范围开展。小学的环保教育与学科教学未能很好结合起来。

(三)家庭原因

家长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子女,正确的言传身教会起到榜样作用。如果父母做的与学校所教的不一样,则会削弱学校环境教育的效果,甚至还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例如学生在学校接受环保意识教育,而回到家看到的是家长对水、电的浪费,为方便使用一次性用品等。

三、培养小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措施

(一)强烈的环保意识是建立在理性认识基础之上,充分挖掘科学教材中能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

1、从学科的内容和特点来讲,小学科学课与环保教育有着更多的共性,其内容丰富、知识面广。

(1)道德教育内容。

教材告诉我们,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必将受

到社会的谴责,从而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立 “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

(2)行为教育内容。

要求学生成为大自然的优秀管理员,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收集废纸废铁,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投身于环保事业。

因此,结合小学科学课教学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比其它学科有着更为有利的条件。

2、充分挖掘其中的环境保护的内容,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科学教材中,反映了环境和环保问题的方方面面,在教学这些内容时,要求教师对知识讲深讲透,同时还要注意适当延伸拓展,达到重点教育的目的。

(1)把科学知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分析冷热、刮风、下雨等现象,特别是经常影响本地的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使学生们知道这些主要是由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人类只有认识自然规律,趋利避害,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堂上巧妙穿插环保知识渗透环保意识。

科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师不给出固定格式的结论,而是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搜集、阅读文字资料,实地调查问题现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自己得出恰当的结论。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各种各样,也可能是比较一致的,教师要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讨论所得结论的合理性,但不必统一到教师事先准备的结论上。因为环境问题本来就有多种解答方法,学生在课余到图书馆、阅览室、信息部门去搜集信息、查找资料、调查研究等。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是对学生进行如何利用信息资源来学习和探索的过程。

科学课毕竟不是环保课,教师在教学中切忌一味地单纯宣传环保。教师只能在围绕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的前提下,巧妙的渗透环保内容,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去领悟、体会,自觉地成为环保的宣传者和参与者。

(3)结合实践操作,增加感性知识,深化环保知识的学习。

科学教材安排了大量的与环境教育有关的内容。可以说几乎每个单元都能挖掘出关于环境教育的内容,但这些环境教育的内容,多是以潜在的形式蕴含在科学知识之中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具体内容选准知识点,灵活机动地进行渗透。通过环保内容的渗透,让学生懂得每种动植物都需要一定的生态环境,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和大自然的规律性。让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永远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清新。使祖国大地生机盎然、繁荣富强。

(二)积极利用目前社会上空前高涨的环保气氛,大力宣传环保的意义。

1、结合环保热点问题激发小学生“学环保、讲环保”的动机。

结合2007年9月,科技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宣部、中国科协、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联合制定的《节能减排全民科技行动方案》。对此类身边深有感受的一些事例,学生既能思考又能理解,不但理解了政府政策导向,而且对有关水文、气候、工农业生产等知识有了较深理解,有效地接受了环境教育。

2、结合有关环境的纪念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每年有关环境保护的纪念日有不少,如2月2日世界湿地日;3月9日中国保护母亲河日;3月12日植树节3月22日世界水日等等。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纪念日,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如3月 12日植树节,带领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学生实现了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在劳动中提高了环保意识,也深化了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6月5日世界环境日,开展保护环境热爱家园等主题的演讲活动,对身边环境问题的调查、研讨认证,得出一些合理的改进措施和方法,再进行广泛宣传,培养他们的全球观念,使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投身于环保事业。

3、联系生活实际,强化环保意识。

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破坏环境的事例,如向大海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甚至随地小便,想必我们的学生不可能没见过这些不文明现象,教师都可以把这些插入到课堂中,并展示实地拍摄照片,交流这些现象对人类自身造成的危害,并让他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因此,在科学课中利用教材,有机地将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全员参与与重点辅导相结合,让学生多参与、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从自我做起,成为环保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能力。综上所述,环境保护教育,只有上下一致,通力合作,从小抓起,从我做起,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劳动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第三篇: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卫生习惯是人成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但有利于保持校园良好的卫生,而且还体现了小学生的文明气质,影响着将来的整体素质。因此,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显得特别重要。要怎样在班级内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组织活动,树立意识。

在全校学生中,树立“以讲卫生为荣、不讲卫生为耻”的新风尚。我每天督促学生打扫教室和公共场地,并有专人检查教室内外的卫生和公共场地的卫生。还有每天早上由校值周生检查每个学生的个人卫生,教育学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好四勤:勤洗手、勤洗脸、勤饮水、勤通气。加强检查、督促,每天卫生检查员进行检查登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充分发挥实验主体——小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坚持做一样事,强迫和命令往往是不能长久。最重要的还是让他们明白要求他们这样做的原因,等他们从心里接受了这样的事,他们才会愿意并持续地做好它。对此,我是通过问卷调查活动,讲解这方面的知识和要求,使他们了解自己的坏习惯所带来的不良问题和影响,渗透良好习惯的行为。

二、制定制度,培养习惯。

在两操中,反复强调不要乱扔纸屑、不要随地吐痰,要讲卫生爱清洁,要保护环境的卫生,要学会整理好自己的课桌椅。可是,仍然有一些学生就是改不了。这是由于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娇生惯养,学生个人卫生里有一条:“勤洗手、剪手甲。”在这方面,平时不但要求学生做好,教师自己首先做到勤洗手、剪指甲。我们将通过检查及经常性的卫生宣传教育,强化了学生的卫生观念和卫生意识,逐步培养学生自觉养成习惯。

三、树立榜样,带动整体。

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孩子习惯的典范,对孩子有说服力、感染力。而小学生具有明显的模仿性。凡是使他们感到有趣的事,向往的活动或是周围人们赞许的行为及他们羡慕敬佩的人物,都易于引起他们的模仿和学习。

首先教师要在学生中起表率作用。

教师为人师表,教师的形象及言谈举止都直接影响到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我经常带着学生扫地、拖地,我总说:“我喜欢地面光亮亮的,我在家里还爱用布来抹地呢!”我手把手地教会学生拖地的方法,坚持每星期拖两次。现在同学

们把教室地面总是拖得干干净净的呢。

其次树立学生榜样,带动班级整体。

小孩一定要及时的表扬。一句话: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一个班级来说,一个好的典型确实可是带动一大片。我对卫生好的班级大力表扬,让同学们向她们学习。有上进心的在这榜样的带动下,都开始注意起了自己的行为。

第四篇: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力,是一种能量。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又确实存在,确实在起着作用。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英国哲学家绋郎西斯·培根在《随笔集》中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能够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就应透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

我国现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教育名著“爱弥儿”一书中指出:“在儿童时期没有养成思想的习惯,将使他从此以后一生都没有思想的潜力。”

可见,习惯对于一个人性格的构成、潜力的发展等都具有个性的作用。学习,为什么?回答是:学惯了,不学习觉得难受。而坏习惯使孩子不知不觉地去拖拉,去懒散,去干扰人。他为什么那样做?回答是:不为什么,就是拖拉惯了,懒散惯了,干扰惯了,不这样做觉得难受。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好的学习习惯总和成绩优秀的同学相伴,而存在“小霸王”,“小懒虫”、“小馋猫”、“小犟牛”、“小磨蹭”、“小马虎”现象的学生成绩总在中下游徘徊。可见,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之大。小学阶段是儿童构成各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可塑性大,向师性强,容易构成各种良好的习惯,也容易沾染各种不良习惯。因此,从小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矫治他们的不良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就应培养学生的哪些学习习惯,又怎样培养呢?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来和各位作一个交流。

一、课堂中的学习习惯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习习惯的主战场,课堂中如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掌握知识就会较为简单,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升。首先,在课堂中我们要培养好学生课前准备的好习惯。课前准备包括了知识准备和物质准备。知识准备就是要做好预习,这个环节,我们经常想做而做不好,尤其在小学美术中,我们有时布置了预习任务,搜集资料,有的学生回家根本不找,有的家长还说美术课要什么预习呀,上课学就行了。所以,我们改变策略,我们能够利用精彩两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展示和这节课有关的资料,让其他学生也能了解一些知识;或者利用上课后的1-2分钟,让学生浏览本节课资料,使学生心中有数,利用学生明白的展开交流,做好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

所谓物质准备生理准备,就是上课前,要求学生把上课用的东西,如彩笔、胶棒、剪刀学具等放在课桌必须的位置,上课铃声一响,快步走进教室,静坐教室,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等待老师来上课。尽管我每次都提醒同学们带什么工具,但是到上课时还是是否有带工具的学生,低年级的学生我会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让他们明白不带工具找别人借很尴尬,还有就是让同学们学会交流,让学生学会帮忙别人。对几个个性调皮的,每次都不带工具的学生,会安排“小老师”利用下课时间督促他们准备下堂课的用品,并趴在桌上好好静息。半年坚持下来,效果显著,孩子们职责心加强,自由散漫的现象明显不见了,每个孩子都学会了听铃声,做准备。那几个调皮的学生也个性喜欢上美术课,早早的就在教室等着我了。

第二、养成敢于质疑的习惯。师生关系要能真正做到和蔼、平等,学生才不会“怕”老师。学生才敢于质疑,学生会提问,一方面说明学生对于学习的资料有着清楚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不会日积月累,越积越多。教师要注意发现和把握学生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并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或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大力表扬。记得去年周老师来校园听课,二年级的学生唐天瑞就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在后面听课的老师有二十几位,学生胆量个性大,学的个性投入,在课上,就主动给我说:“老师,我还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他敢于向老师挑战,我当时就表扬了他,他很聪明,思路总是和别人不一样,他总能很全面的看问题。课下,周老师就说,那个学生不错,他敢于向老师挑战,当时我们下面听课的老师一下子就别他吸引了,还替你捏一把汗呢,但是,学生说的那个方法确实不错。学生既要学,还要敢问,既要学,又要问。这样我们的课才会精彩。

第三、在课堂中要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课堂中,我们肯定会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可有的学生课堂中就是不认真听讲,这和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持久有关系,受年龄特征制约,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所以,要想学生认真倾听,还得从我们老师自身做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①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③注意调动和持续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不讲刺激学生的语言,教态和蔼可亲。在我的美术课上,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讲课时大部分同学都能听得很认真,但是,在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上,就不行了,好多学生开始讨论了,他根本不听别人是怎样回答的,和自己的是不是一样?对于这种状况,我经常采用复述的形式,让孩子说说刚才听到的发言,也能够复述教师的语言,这样能够沟通同学之间的信息,取长补短,学会尊重他人。

二、作业时学习习惯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常有这样的现象,一节课或者两节课作业还没画好,下死命令下课务必交。下课交上来的作业一塌糊涂。这时我们就疑惑了:是要质量还是要速度?对于作业的要求,我们能够用“干净整齐、突出主题”、“认真”、“金点子”三个层次来进行衡量。“干净整齐、突出主题”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把主题突出了,作业干净整齐,总是给人很舒服的感觉。“认真画”,有的学生确实在造型方面有一些欠缺,但是他认真画了,他达不到那些好学生的水平,但是他很认真的对待每一堂课,我觉得他做的很好,我也是以为他是好学生,我会在课下教他一些技法,让他能画出更好的作品。“金点子”是对作业目的的更高层次的要求。这样的学生总是跟人们眼前一亮的感觉,他们的想法个性好,总是能画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不会提太多的要求,我怕限制他的想象力,我会鼓励他按自己的想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学习习惯的培养就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构成的过程。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状况,结合潜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

第一、习惯训练持之以恒。“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一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这个比喻十分形象、智慧。它把习惯比喻为一根绳索,每次行为的重复,就相当于又为它缠上了一股绳索。很显然,每一天缠,不断缠,缆绳会越来越粗,最后有一天,会粗到牢不可破。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我想这只是一个平均数,养成的习惯不一样,每个人的认真程度不一样、刻苦程度不一样,所用时间肯定不一样。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老师们要反复抓、抓反复,对不断出现的坏习惯,不要气馁,而要耐心训导,直至彻底改掉。

第二、整体发展,互相促进。除了学习习惯外,还要养成的良好习惯有很多,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它们都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它们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如一个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就为他构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创造了条件,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粗心大意,要在学习中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是很难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单枪匹马,孤军作战,不仅仅要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结合起来,还要与校园、家庭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第三、杜绝“5+2=0”现象。5天校园的教育成果和养成的习惯还来不及巩固,就可能在周末的两天中因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而不见殆尽。调查发现,存在“5+2=0”现象的孩子占相当比例,尤其在农村,这种现象更为普遍,这当中既有成绩差的学生,也有成绩好的学生,因此,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杜绝这种现象,一要不断的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二要寻求家长和社会的帮忙。对于这一点,我想作为家长来谈,因为我的孩子上二年级,平时在校园表现的都不错,但是到了周末,一切规律都打乱了,他完全放松了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降低了,在这点上,我做的还是不够,我一般是让她到了周五晚上就将进入状态,重新收拾自己的思路,把该记得、改写的都整理一遍,防止周一时什么也不会了。所以,家长必须要配合老师,在校园好不容易改掉的坏毛病,不要让他轻易的丢掉。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进而“会学习”、“会求知”、“会探索”、“会思考”、“会辨别”,在不知不觉中,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纠正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使学生各方面习惯都得到有效培养,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每位老师就应承担的职责。只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对每一位学生“不抛弃、不放弃”,相信我们每位学生都会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篇: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朋友您好,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所以好的习惯一定要从小培养,越早越好,在这里给您几点建议:

1、养成定时专心学习的习惯。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成绩。培养孩子专心学习,还得培养他做什么事情都紧张、敏捷、绝不慢慢悠悠的好习惯,做事认真做,做完了就痛痛快快地玩。要让孩子知道,边玩边做作业,并不能减少作业,也不会玩得更多,而且作业没完成,玩也玩得不痛快。只有尽快认真地完成作业,才有可能痛痛快快地玩,玩的时间才能多一点。

2、养成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做一个好学生必须有学习责任感,而按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定学习责任感的具体表现.一个好学生到了该学习的时候就应该放下一切主动地去学习,应该自己完成的作业决不让别人代替。但是,由于孩子刚入学,自制力差,还没养成习惯,一时难以做到,这就要求父母给以督促和指导。不管孩子提出什么理由和借口,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决不允许拖到第二天。

3、养成以正确的姿势进行书写的习惯。字是人的门面。小时候就练得一笔好字,会使人受益终生。如今,不少成人甚至文化水平很高的大学生字写得不成样子,让人觉得跟他的身份很不相称。主要是因为在小学刚学写字时没有受到严格的训练,从握笔到书写都不正确,还养成了胡乱涂抹的坏习惯,想改也难改了。

4、养成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的习惯。

5、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6、家长也要经常适时夸奖孩子来提高孩子的兴趣和自信心。

希望以上能对您的孩子有所帮助。

下载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样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意识

    怎样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意识? 1、在规定的时间内叫他们自己解决,叫他们多动脑筋,不许求助,不许探讨,不许抄袭,叫他们自己找问题的最佳答案,看看谁的方案最好 2、教学生学会思考......

    探索环保教育新路子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探索环保教育新路子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深圳市龙岗区同乐主力学校 李应周 518116 环境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而来的是环境被加速破......

    怎样培养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怎样矫正中学生不良好行为习惯永登县第八中学仲生芬良好的习惯不是与生是来的,而是后天培养的。良好习惯将使每一位学生受益终生,不良习惯也会导致某些学生走上歧途,那么怎样才......

    怎样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怎样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怎样培养阅读兴趣 1.什么是兴趣。 翻开《语文课程标准》可以看到,第一学段无论是哪个版块的教学目标,第一条都是关于兴趣培养的。小......

    浅议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浅议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摘要: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播种习惯,收获人生。习惯决定人生的命运,这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这正说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养成良......

    《怎样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读后感(5篇模版)

    《怎样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读后感任素娟李老师这样的写道:我们这里所说的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主要是说人与人之间人格的平等,努力使学生既尊重自己,同时又尊重他人。在日常生活......

    树立环保意识 培养良好习惯

    树立环保意识 培养良好习惯 ――巩义市民环境保护意识调查报告为把珠海建设成为最适宜居住的生态城市,今年6月,珠海市政府提出了创建“建设生态珠海,营造绿色家园”,提升珠海生......

    有效培养小学生环保意识

    有效培养农村小学生环保意识浅谈 济南市历城区仲宫镇穆家小学:吴春旺 【内容提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当前生态环境日趋恶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