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综合监管与专门管理的关系

时间:2019-05-12 04:5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正确处理综合监管与专门管理的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正确处理综合监管与专门管理的关系》。

第一篇:正确处理综合监管与专门管理的关系

正确处理综合监管与专业监管的关系

《安全生产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泰安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组织、指导、协调、监督下一级政府和同级行业管理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及监管范围内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按照法律规定,安监部门对辖区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代表政府对消防、道路交通、建筑、煤炭、特种设备、水利渔业、林业、农机、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行业系统实施综合监管。安监部门成立时间比较晚,面对发改、经信、公安、消防、交通运输、建设等综合部门,这些部门成立时间早,基础雄厚,影响大,加之法律虽赋予了安监部门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权,但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怎样进行综合监管。因此,安监部门怎样处理综合监管与专业监管的关系,如何进行综合监管,需要我们认真探讨和研究。本文就正确处理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专业监管的关系,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必须明确政府相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各级政府部门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坚持“属地管理”、“谁投资、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加强对本行业、本系统、本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做好分管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主要有12项职责:

1、加强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检查。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综合督查、专项检查、执法监察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建立信息管理台账跟踪监管;要根据其级别,通过责令立即整改、下达限期整改指令书、挂牌督办、派驻工作组、领导包保等有效措施,切实抓好整改落实。对未按规定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发现隐患不采取有效措施的生产经营单位,主管、监管部门、当地政府依法依纪严肃处理。特别是对重大事故隐患实行整改指令督办制度。

2、深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采取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措施,突出抓好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和水上交通、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特种设备、冶金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各牵头部门针对各行业领域特点和实际,制定并落实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同时,电力、通信、建材、轻工、机械、人防、供电、供气、供暖等行业领域要针对事故易发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明确各自的整治重点和整治措施。

3、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依法做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评估和监控工作,建立完善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和应急预案,实行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切实做好重点企业、重点场所、重点部位、重点设备设施的安全监管和动态监控,制定落实严密的防范措施,确保重大危险源可控在控。

4、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制定和完善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产业政策、技术标准和规划布局,从严控制高危行业和高危项目市场准入,淘汰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和技术装备,制定限制剧毒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生产等高危企业的措施。负有安全生产行政许可职能的部门,必须严格依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规程标准进行

审查、审批,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日常监管,一旦发现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应立即暂扣、吊销、撤销相关证照或审批手续。

5、严格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把安全生产条件作为建设项目设立的重要条件,建立由发展改革部门牵头、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建设项目联席会审制度。要求所有高危行业企业必须通过安全评价和 “三同时”审查。凡不符合产业政策、技术标准和安全规划布局的,发展改革、住建、规划、安全监管、卫生、消防、质监等部门联席会审时,一律不得立项、施工和生产。对未按规定进行安全设施“三同时”的,一经发现,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无法整改的建设项目,坚决予以取缔。

6、扎实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负有行业管理职责的部门和单位,要指导所属企业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所有高危行业企业全部达到安全标准化最低等级标准。加快各类高新区“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创建试点活动,努力创建区域性安全生产监管新模式。同时,鼓励引导基础较好的企业认真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减少职工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7、加快“科技兴安”战略步伐。支持和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安全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通过安装集散控制和紧急自动联锁停车系统,提高生产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利用信息化技术对重点企业、重要设施、重点岗位进行安全监控,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和安全装备水平。

8、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健全完善执法体制,积极创新执法机制,按照各自职责,依法监督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搞好安全生产,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建设、非法生产、非法经营等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对政府决定关闭取缔的生产经营单位,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依法吊销其所有证照。对抗拒执法的,要从重从快予以打击。

9、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将安全生产纳入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统一部署,协调推进,充分利用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各新闻单位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普及安全知识,广泛宣传安全生产工作的先进典型和经验。新闻部门要会同安全监管部门建立突发事故灾难新闻发布机制,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文化活动,提高广大职工安全意识。将安全生产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每年至少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一次安全培训。安监、质监、煤炭、公安消防、交通运输、住建等部门每年都要利用各种形式举办培训班,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经过相关监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安全合格证后,方可任职和上岗。相关部门要强化对安全培训中介机构的监管,认真抓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考核,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安全培训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保证培训考核质量。对没有开展安全培训、没有经过严格考核、没有做到持证上岗的,要依法查处,责令其限期改正。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监督各级各类学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情况,全面加强全社会安全教育,提高全民安全素质。

10、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气象、水利渔业等部门要及时将灾害性天气通报给经信、安全监管、煤炭、住建、公安、交通运输、国土资源、林业、质监、供电、通信等有关部门、单位和新闻媒体,各部门单位要立即向本系统、本行业、本领域发出预警指令并提

出预防措施,督促企业、单位迅速采取防范措施,做到信息共享、反应迅速、协调有序、科学处置,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事故发生。加快安全预警信息直通系统建设,安全生产主管部门、高危行业企业、大中型企业、位于水库下游、河堤旁的企事业单位要安装安全预警信息接收设备,确保第一时间接受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每年汛期,要把防范强降雨引发事故灾难作为工作重点,对预报有大风、暴雨天气时,矿山企业要严格执行“逢大雨必须停产撤人”规定,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跟踪监督落实到位,严防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

11、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政府授权开展工作,发挥专业特长和行业组织优势,参与安全检查和督查工作,当好参谋助手。

12、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信访问题,保护信访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掌握实施综合监管的手段和方法

安监部门在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中,要从实际出发,运用好以下手段和方法。

(一)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近几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呈现出持续稳定好转的趋势,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层层落实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安监部门要牢牢抓住“责任制”这个总抓手,完善机制,严格考核,奖惩兑现。一是签订责任书要做到全覆盖。要以政府主要负责人的名义与下级政府一把手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责任书要一级管一级,层层签订,做到横到边、纵到底。二是责任书内容要具体。控制指标是多少,工作指标是什么,什么时间完成任务,都要写的明明白白,不能含糊。三是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不同的部门、单位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能千篇一律,一个方子吃药。四是加强责任目标管理,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半年小结、年终考核,奖励先进,鞭策后进。

(二)实行“一票否决”。“一票否决”是政府在全面考核部门和下级政府时针对安全生产工作完成情况而实行的一项制度,虽然整体工作各项指标完成的很好,但是安全生产工作没有做好,就会被取消评先树优资格。当前,各级各部门经济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社会稳定也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招商引资、民生工程、财政收入、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结果因发生了生产安全事故而被“一票否决”,这是领导和同志们都不愿看到的。安监部门实施综合监管就是要利用好“一票否决”这把利剑,时刻高悬,警示在先。要把工作做在前头,向政府、部门的领导宣传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宣传“一票否决”的严肃性、残酷性,提醒政府、部门、领导时刻不忘安全生产。要督促各级各部门把“一票否决”贯穿到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去,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扎实推进,以月促季、以季促年,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做好全年的安全生产,免得年终算总帐,被“一票否决”。同时,安监部门要敢于亮剑,行使“一票否决”权,对于那些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突破控制指标,或者不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完不成工作指标的,要坚决给予“一票否决”。

(三)严格责任追究。安监部门根据政府的授权,组织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要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秉公处理,既对生产经营单位的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也对政府、部门领导、主管人员提出处理意见。要针对生产安全事故暴露出来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企业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现场管理和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消除事故隐患,堵塞安全漏洞,通过处理一起事故,规范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四)搞好年终考核。安监部门负责组织对下级政府和同级政府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年终考核,向政府提出表彰奖励建议。一是严格考核标准,对目标管理责任书完成情况进行逐项对照,对工作中的亮点、特色,要认真加以总结推广,对工作中的问题要毫不客气地指出,并在考核项目中扣分。二是奖惩兑现,通过考核实事求是地评价政府、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报告,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对安全生产工作做出突出成绩的部门提请政府进行表彰奖励,做到奖罚分明,奖惩兑现。

(五)建立完善会议机制。一是开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通过会议,总结工作、表彰先进、部署任务。安监部门要高度重视会议的筹备工作,会前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安全生产形势,查找事故隐患和制约安全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政府领导提供有分析、有要求、有针对性的讲话稿,通过领导讲话把安全生产的任务部署下去。二是开好专题会议。专题会议既就安排某项工作、具体事项召开的会议,要通过专题会议,调动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和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对需要多个部门完成的工作,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六)建立完善协调机制。协调是统一认识、沟通情况、研究办法、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协调工作很重要,协调工作做得好,事情就会顺利,反之,工作就推不动。安监部门要学会做协调工作。要阐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分析问题的利害关系,引起部门的高度重视。要帮助部门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找出问题的症结,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兼顾各方的利益,实现多赢。

(七)利用通报促进工作。一是及时通报工作情况,对于政府部署的任务,各部门完成执行情况,有什么进展、遇到了什么问题,要及时进行通报。情况通报既是对部门工作情况的交流,也是督促。二是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要及时发现和总结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在更广的范围内推广。三是及时通报生产安全事故,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汲取事故教训,制定防范措施,规范一个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

(八)不断创新监管机制。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也是这样。随着形势的发展,安全生产工作遇到了很多新情况、新矛盾,安监部门必须用创新的精神研究安全生产问题。要解放思想,摈弃陈旧的传统观念,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全生产工作,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凡是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事情要大胆地去办,凡是有利于安全发展的事情要快速办。要在体制机制上创新,积极探索部门联合执法、专项整治、灾害预警、应急救援等方式,打造安全生产的联合体、共同体,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三、正确处理综合监管与专业监管的关系

(一)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要找准位置。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定位很重要,需要安监部门认真把握,位置定偏了,就会走弯路,在实际工作中就会费力不讨好。在定位问题上要注意三点:首先,安监部门不是政府,虽然具有综合监管安全生产的职责,但它毕竟是政府的一个部门,并且是一个新组建的部门。要注意不能以政府的口气、居高临下的姿态命令各部门干这干那。其次,政府其他部门是安全生产依靠的重要力量。安监部门是安全生产监管的中坚力量,但不是唯一力量,安监部门要善于团结各部门这支监管力量,相信他们、支持他们、依靠他们,与他们共同战斗,形成合力。第三,在涉及安全生产重大问题上要通过政

府安排部署,山东省以党委文件明确了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各级人民政府明确了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安监部门要善于用好这些“尚方宝剑”,抓好落实,促进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开展。

(二)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安监部门在综合监管中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注意灵活性。对于行政许可、三同时审查、隐患治理、事故调查、责任追究等重大问题上一定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严格程序,严格执法。对于一些细枝末节问题不要上纲上线,揪住不放。

(三)处理好综合监管与服务的关系。安监部门要将综合监管寓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加强综合监管,既要加强监督检查,又要为部门服好务。对于政府的一个部门来说再强势、机关再大、资格再老也有自身解决不了的难题,安监部门要发挥综合监管的优势,帮助部门协调解决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难题。对一些社会关注、影响大的建设项目、安全事故,要帮助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安全技术论证,实事求是地作出结论。要为部门安全管理人员撑腰壮胆,理直气壮地支持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保护安监干部,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第二篇:正确处理银行业监管的五大关系

正确处理银行业监管的五

大关系

论文关键词:银行业监管;创新改革;金融创新;银行经营

论文摘要:本文认真研究银行业监管工作实践,指出银行业监管机构在执法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监管与审慎经营支持改革鼓励创新提高效益及服务之间的关系,指出处理上述五大关系应采取的措施

一监管与审慎经营的关系

监管与审慎经营是相辅相成的从监管者角度来看,对银行业的监管是全方位的外在的监管,其目的是维护银行业正常运行秩序,防止出现系统性或区域性金融风险,而这一

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金融机构实施审慎经营来实现从被监管者来看,通过加强内部管理自我约束,谨慎经营,保护自身的整体利益,其目的是实现稳健经营,有效规避各种风险,这也是金融监管的目标和监管重点所在为此,我们认为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首先要树立审慎监管理念,将其作为持续性监管的一项内容加以高度重视;其次,切实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审慎经营规则方面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要依据有关规定做出采取责令暂停部分业务停止批准开办新业务限制分配红利限制资产转让责令控股股东转让股权或者限制有关股东的权利责令调整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限制其权利停止批准增设分支机构等措施,以确保这些审慎经营规则得到认真落实;三是对现有银监会制订“审慎经营”规则执行情况进行动态跟踪评价和改进机制,定期对监管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价,并根据银行业的发展需求对需要完善的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四是要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履行“审慎经营”规则情况进行考核,对未严格履行职责的做出严肃处理

二监管与支持改革的关系

当前我国银行业主要面临三大风险,即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对这些风险的化解,最关键的是要改善银行的公司治理,提高银行的内部控制能力,而做到这些,要靠进一步深化改革才能解决支持银行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是银行业监管当局监管职责所在但是,支持改革,必须在国家经济金融政策允许范围之内,金融机构不能打着改革的旗号搞违规违法经营活动监管不是阻挠改革,而是推动改革监管部门要在银行业改革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经济金融政策,认真履行监管职责,不能无原则的支持改革一是监管不能缺位,要密切关注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及时进行风险提示,保持金融稳定;二是监管不能越位,要根据其改革进程和风险管理状况适时调整监管思路和政策;三是监管要强化指导,重点督促其建立功能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科学务实的内部控制机制和灵敏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从而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四是监管要适应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为改革顺利进行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和发展环境

三监管与鼓励创新的关系

监管与创新是现代银行业发展的两大永恒主题,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银行监管刺激创新,银行创新在提高效率时所带来的风险又不得不要求有效的监管如果单纯地强调创新而放弃监管,就会产生新的风险甚至导致危机;如果单纯地强调监管而放弃创新,就会抹杀金融的活力甚至遏制金融发展只有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掌握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平衡点,在监管中创新,在创新中监管,才能实现“监管—创新—再监管—再创新”的良性循环发展的路子

四监管与提高效益的关系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通常是从资产的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方面来加以检验直接的经济利益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最关心的问题,也是监管效果的体现方式之一银行业金融机构追求经济效益的前提是必须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依法经营,规范管理,不能单纯为了盈利而违反规定,甚至触犯法纪监管部门通过持续有效的监管,使银行业金融机构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和经管方式,各种统计数据更加真实,贷款分类更加准确,经营管理更加扎实,从而使经济效益得以提高在监管原则上,监管部门必须按照“准确分类——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的监管思路,运用银监法赋予的行政审批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强制纠正和处罚追责等权力的职责,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程序和控制方法合理严密的风险控制机制和灵活多样的绩效考核制度,确保银行业机构在审慎经管的基础上,寻求绩效经管的最佳利润增长点和创新发展点在具体监管操作上,一要督促各级国有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投放,真正建立起以效益为中心的运营机制;二要督促商业银行积极配合货币信贷政策产业政策的贯彻实施,实现银行经营效益和货币政策产业政策贯彻实施的双赢目标;三要督促加强增量贷款管理,切实提高贷款效益;四要督促商业银行建立健全各种内部控制制度,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监督其落实制度,提高工作效率;五要督促商业银行加强负债成本核算,优化负债结构,改变总量比例和期限对称比例不合理的状况,积极发展多元化负债,提高稳定性负债和低成本负债的比例,实现业务发展由粗放型松散型管理向内涵型集约型管理的转化;六要督促商业银行下大力气压缩费用开支,强化压缩措施,努力降低非生息资产占用数

量或使之转化为盈利性资产,提高整体经营效益

五监管与服务的关系

监管与服务,实质上是统一的所谓监管服务,就是要通过依法行政对银行业的规范管理营造健康有序的金融环境,来实现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目标统一的有效方法离开服务单纯地搞监管,监管就失去了目的和方向,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监管去谈服务,服务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应正确理解二者的辩证关系,牢记监管的宗旨与目的,寓服务于监管之中

首先,要从监管入手要树立“严格监管就是最好服务”的观点,依法履行监管职责,使银行业金融机构清楚的认识到,监管约束不是鞭子,而是缰绳要按照“管帮促”的原则,对发现的问题,帮助被监管单位查找原因,说明危害,提出完善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其提高管理水平

其次,要将落脚点放在服务上一是努力营造和谐的

金融环境,促进金融机构之间公平竞争二是确保市场信息公开化,按照金融监管制度设定了金融机构信息路的各项规定和要求,进行合法有效的信息披露,使广大存款人全面了解金融机构的资本状况资产运用内部控制及管理能力三是从政策和机制上引导各金融机构面向世界面向社会,找准自身市场定位,调整发展思路,转变经营战略,促进自身发展壮大

第三,要做到监管和服务“双到位”要正确处理严格把关和热情服务的关系;要努力解决提高监管人员的整体素质问题;要大力加强队伍的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要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多方位多层次地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积极推行监管标准监管程序监管结果公开透明,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三篇:正确处理好领导与管理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领导与管理的关系

领导与管理是两个概念,但其原因并不是大多数人所想的那样。当领导并不神秘。它与“领袖魅力”或其他一些怪异的性格特征无关。它也不是被选为领导的那几个人的事。领导并不一定比管理更好,或者可以取而代之。事实上,领导和管理是两套各司其职而又相辅相成的行为。他们各自有各自的职能和活动,在一个日益复杂

和变化多端的商业环境中,好的领导和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基础。

今天,大多数的公司都处在管理过度,而领导不足的状态中。他们需要加强行使领导职权的能力。成功的企业并非坐等领导的诞生,他们积极寻找具有领导潜力的人并把他们放在一个能开发他们这种潜力的位子上进行锻炼。实际上,经过仔细的挑选、培养和激励,有很多人能在一个企业中扮演重要领导人的角色。

领导补充管理,但不能取代管理。公司在提高领导能力的同时,不应忘记即使有强有力的领导,但管理薄弱的话,效果也不会更好,有时候甚至比管理得当而领导不力更糟。真正的挑战是把强有力的领导和强有力的管理结合起来,并且相互制约。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同时做到既善于领导又善于管理的。有些人具有成为优秀管理者而不是优秀领导人的能力,而有些人又正好相反。精明的公司珍惜这两种人,并努力使他们成为自己中的一员。但在培养高级行政人员的时候,个人不能既管理又领导这一点恰恰被很多公司忽略掉了。他们试图培养一种兼领导与管理于一身的人。一旦了解了领导与管理的根本区别后,各公司方可以开始培养其高层人员同时向两方面发展。

管理是有关处理复杂事物的概念。它的实行及工作程序很大程度上是二十世纪一个最重要的发展:大公司的出现。没有妥善的管理,千头万绪的企业很容易弄得一片混乱,威胁企业的生存。而得当的管理则给企业带来秩序和连贯性。

而领导,比较而言,是有关处理变化的概念。领导在最近几年变得如此重要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商业世界变得更具竞争性,更加变幻莫测。技术更新加快,国际竞争愈演愈烈,市场开放,资金密集型企业生产能力过大,石油卡特尔的不稳定,不良债券的袭击以及劳动队伍人口统计上的变化等等都是导致这种变迁的原因。其结果就是:走过去的老路子,或者在此基础上前进一小步,都已不再是成功的准则。在新的环境中企业要生存和有效竞争,越来越需要作重大调整。变化越大住住就要求更加强有力的领导。

想想在军队中的一个简单例子吧。和平时期的部队只要最高级将领领导有方,再加上各级行政管理得当,住住就能生存下去,然而战争时期的部队却需要从上到下各级有力的领导。还没有一个人指出过怎样管理士兵进行战斗,必须领导他们战斗。

管理与领导的不同功能——处理复杂事物和处理变化。这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活动。两套行为系统都包括决定该做什么,建立能完成日程安排的人员及关系网,然后再保证那些人确实在做事。同样的事,但管理和领导却有不同的行事方式。

公司首先是通过计划和预算来管理复杂事物的——为将来(一般是下个月或明年)制定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确定具体步骤。然后调动人力物力去实现这些计划。而领导一个企业进行有意义的变革开始于确定一个方向——提出一个未来设想。

第四篇:正确处理好工商监管与执法工作中的几个关系

正确处理好监管与执法工作中的几个关系

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是国家赋予工商行政管理的两个重要职能,也是对工商行政管理在宏观调控体系中的地位和权益的明确界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改进监管执法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监管质量和执法艺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监管执法工作,实现执法与监管“双赢”,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科学分析新情况,深入研究新问题,积极提出新对策。当前,在监管与执法工作中尤其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治标与治本的关系

加强监管执法工作,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这是工商行政管理根本目的现实需要。治标与治本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体,治标是治本的前提和基础,治本是治标的深化和发展,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我们必须科学统筹,把治标与治本内在地统一起来,贯穿到监管执法具体工作的各个环节。监管与执法的实践再次表明,治标只能暂时遏制问题的发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些年市场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之所以禁而不止、查而不绝、打而不死,往往与重视治标、忽视治本有直接关系,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常有不满的反映。因此,在注重治标的同时,应当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治本上。在提高执法队伍素质方面,既要加大各种培训力度,切实提高监管执法能力和素质,又要针对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要求创新执法理念,坚决摒弃一些简单、粗暴、不文明的执法行为;既要使具体工商行政行为法治化、透明化、文明化,又要彻底改掉以往个别执法人员执法时的“霸气”、“吃拿卡要”的匪气以及拿腔拿调的“习气”。在抓源头方面,既要从产生问题的关键环节抓,把好市场准入关,又要健全各项制度和规范,堵住源头,清除隐患,让违法者无空子可钻。在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方面,既要加大查处力度,又要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使违法者在受罚时不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而是在既受罚又受教育过程中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既要使其知法、懂法,知晓由违法产生的严重后果及应负的法律责任,又要使违法者在心悦诚服地接受处理过程中切实感受工商部门雪中送炭的温暖,从根本上帮助受罚者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畏具心理的阴影中摆脱出来,变“冤家”为“亲家”,引导广大经营者加强自律,守法经营,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总而言之,要通过标本兼治,真正让合法规范的经营活动在市场中如鱼得水,让违法违规的经营活动在市场中寸步难行。

二、正确处理好重点查处大案要案与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关系

重点查处大案要案与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各有侧重,但目标一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们必须把重点查处大案要案与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统一于监管执法的全过程。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时期,诱发制假售假的诸多因素依然存在,违法案件仍会出现阶段性高发的趋势。因此,要继续保持监管执法和从严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强劲势头,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一批大案要案,依纪依法从重从快打击违法分子。要通过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让群众有安全感;要通过案件查处,遏制假冒伪劣商品蔓延的势头,积极促进损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解决。人民群众非常赞成和支持我们工商部门重点查处大案要案,同时也迫切希望解决好他们身边的、损害他们切身利益的合法权益问题。我们一定要站在“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政治高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群众反映强列的难点、热点问题,如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电信强制性服务、就医收费过高、食品卫生脏乱差、欺诈消费问题突出、售后服务难以保证、“三包”责任难以落实、马路市场和流动摊点清理难、防火安全有隐患、劣质化肥农药和装饰装璜材料充斥市场等问题重点加以解决。要通过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让人民群众感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实际成效,从而充分调动人民群众与工商部门携手共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积极性,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投诉和举报的热情,为监管执法和大案要案查处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正确处理好监管执法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

工商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工商监管执法这种特殊的行政手段来为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监管执法与优质高效服务不是简单的“白脸”、“红脸”、“笑脸”,它们两者之间是辩证的统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没有监管执法就会缺少优质高效服务的贴近度,因为优质高效服务是监管执法本质的体现,而没有优质高效服务,就会出现监管执法的盲目性,因为监管执法是优质高效服务内容的延伸。只有通过严格执法监管与优质高效服务才能维护规范有序的市场运行机制,才能为发展营造出良好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讲优质高效服务,但绝不能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由,对当地的经济违法行为大开绿灯,对地方保护主义熟视无堵。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从维护法律尊严、维护统一的市场经济秩序的角度,严格监管执法,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强力推进地方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坚持执法与服务同步,监管与规范并举,树立大服务理念和大服务意识,确立规则导向型、市场导向型的“服务型工商”新理念,真正把监管执法过程变成为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为企业排忧解难的过程,寓监管执法于高效服务之中。当前在监管执法上,要尽快实现“五个转变”:即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监管执法理念向现代监管执法理念转变;由监管集贸市场向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转变;由监管单一经济主体向监管多元主体转变;由着重微观管理向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宏观管理转变,由运用现行的法律法规监管向遵循国际通用法则转变。该管严的一定不能放松,不该放的要坚决堵住,始终以忠于职守的职业风范、清正廉洁的高大形象、勇于负责的可贵精神、执法如山的坚强威力,为企业公平竞争托举一枚红色盾牌;以责无旁贷的无私奉献精神,为经济振兴保驾护航;以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感,为经济繁荣竭尽全力;以丹心昭明的博大胸襟,为服务经济发展撑起一片万里晴空。

四、正确处理好坚持基本经验与开拓创新的关系

坚持与创新,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是发展的基础,创新是发展的动力。监管执法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永恒主题,但在不同的历史时间,又面临不同的情况、条件和要求,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只有坚持基本经验,才能保持监管执法工作的连续性;只有坚持开拓创新,才能保持监管执法工作活力,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近年来,工商系统从上到下积极研究探索监管关口前移、执法中心下移、规范执法行为,推行市场予警制等等,监管执法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积累了重要经验,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现阶段监管执法工作的路子。我们必须坚持这些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监管执法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监管执法工作在坚持基本经验基础上,必须根据形势、任务、要求以及市场主体的变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广泛学习借鉴全国工商系统监管执法的好经验、好做法,并结合实际加以运用和完善,不断丰富监管执法的途径和手段。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新形势下监管执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监管执法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实现理论上的新突破、实践上的新发展。要紧密结合本辖区本单位经济社会发展和监管执法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开展监管执法工作,敢于创新监管执法工作思路,真正做到在发展中有新变化,在变化中有新发展。要从运用法律、规范、政策多角度审时度势,从提升政府、企业、群众满意度多层面思考,不断开创监管执法工作新格局。

第五篇:联系工作实际解放思想 正确处理监管与服务的关系

联系工作实际解放思想 正确处理监管与服务的关系

省委八届八次全会和市委九届九次全会决定,集中两个多月时间,在全省、全市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以此掀起新一轮思想解放的热潮,以思想的大解放实现改革大深化、开放大带动、创新大弘扬、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进步。刚刚结束的全省工商系统“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大会对全系统开展这一活动进行了部署。在安排部署大讨论活动中,省委市委和省局都把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务求实效作为一项重要原则。对于我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来讲,联系工作实际解放思想,就是要在正确认识监管与服务关系的基础上,在工作中切实把握好、处理好监管与服务的关系,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把工商行政管理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一、正确认识监管与服务的关系

监管与服务,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统一于工商行政管理的全过程。二者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在性质上,监管是国家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定位,是法律法规赋予的神圣职责,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基本职能。而服务则是政府的“人民”性的具体体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由管理行政向服务行政转变的必然要求。在本质上,监管是通过“看得见的手”来克服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自由放任的局限性和市场失灵的弊端,为市场经济的运行提供公平公正的环境和保障。服务则是通过观念的更新、职能的转变为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提供条件。在手段上,监管主要通过执行法律法规,来规制监管对象的行为,维护法的尊严和权威。服务则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主要通过市场准入的放宽、工作流程的改进、管理方法的创新等,来为市场主体的发展服务。

同时,监管与服务又是统一的。表现在:一方面,服务离不开监管,不能脱离监管这一基本职能来单纯搞服务,服务是在监管过程中来体现和实现的,监管的性质决定服务的内容。另一方面,监管也离不开服务,监管寓于服务之中,离开服务这一宗旨和导向,监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基础和意义。从总体来看,工商行政管理监管的过程,就是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消费者和经营者的过程。监管也好,服务也好,都是手段,都是载体,都是抓手,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围绕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本职,服务大局,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共同指向同一个目的,统一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进行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全过程。任何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认识和观念,都是错误的、有害的。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正确认识监管和服务的关系,在服务中依法加强监管,在监管中体现良好服务,绝不能把监管和服务对立起来。在处理二者的关系上,要注意克服两种思想倾向:一是一讲服务,就削弱监管,放任自流,有法不依。二是一讲监管,就放弃服务,以管理者自居。

二、工作实践中切实处理好监管与服务的关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践是理论的目的和归宿。只有在思想认识上廓清监管和服务的关系,才能在实践中处理好监管与服务的关系。进而言之,在思想认识上廓清监管和服务的关系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工商行政管理的实践。工作实践中切实处理好监管与服务的关系,就是要在服务中依法加强监管,在监管中体现良好服务。

所谓在服务中依法加强监管,要求我们在坚持服务发展、服务大局、服务改革开放、服务社会和谐、服务小康社会建设这一基本指导思想的前提下,立足本职,依法行政,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加强监管,防止顾此失彼,防止单纯强调服务而忽视监管的单打一,防止“缺位”和失职。要做到这一点,结合实际,关键是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优化环境与加强监管的关系。近年来,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各地党委政府纷

纷开展了优化环境活动。就其本质而言,优化环境与监管执法不是相悖的关系,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和执法人员片面地理解二者的关系,只讲优化不讲执法,或以优化环境为由放松了监管执法。在注册登记方面,一味地强调招商引资,把关不严,随意开口,留下隐患。在执法方面,放松监管,对违法违章行为处理不到位,打击不力,失职渎职。当然,这与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对优化环境的认识误区也有关系,一些地方甚至明文规定某某月为“执法休克月”。这样做的后果不仅不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反而会使发展环境恶化,最终阻碍经济的发展。处理好优化环境与加强监管的关系,就是要借助优化环境这个大气候,转变观念,尽心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此基础上,牢记职责,不辱使命,尽职尽责加强监管,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二是正确处理行风评议与加强监管的关系。行风评议的着眼点,是通过民意监督,发现问题和缺陷,进而采取措施进行纠错,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机关工作作风的改进,其目标取向是职能部门各负其职,各尽其责,维护公平正义,造福人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过迎接行风评议,广泛征求企业商户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能够密切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改善与监管对象的关系,发现在队伍作风、履行职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这为改进作风、规范执法提供了前提。评议是手段,转变作风、规范执法、促进职能到位是目的。规范执法不等于削弱执法,更不等于不执法。不能为评议而评议,而要以评议为契机,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履行职能,强化监管执法。否则,因迎接行风评议而忽视监管,不但使评议失去了意义,而且会因监管不到位导致市场混乱,从而失去民意,最终影响行风评议的成绩。三是正确处理强化服务理念与树立法治理念的关系。社会契约论认为,政府是由公民让渡自己的权利,通过订立契约而成立的。政府应代表公意,为公民提供保护和服务。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更是由人民产生的,受人民控制,政府为人民服务,政府对人民负责,政府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奋斗目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政府职能部门,是国家行政机关,必须树立服务理念,把服务贯穿于工商行政管理的全过程,实现由管理行政向服务行政的转变。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从“人治”社会走向“法治”社会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法治意味着秩序,意味着法律至上,要求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一切管理行为,都要以服从法律为最高原则,做到依法治政,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基本准则,政府机关能否做到依法行政和依法行政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民民主权利的保护,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正确处理强化服务理念与树立法治理念的关系,要求我们在牢固树立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人民这一根本理念的前提下,切实增强法治观念,在服务中依法加强监管,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和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甚至徇私枉法,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所谓在监管中体现良好服务,就是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文明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在立足本职的基础上,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把握发展规律、丰富发展内涵、开拓发展思路,着眼于以人为本,创新服务措施,拓宽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层次,完善服务机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始终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努力为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服务。

一是在履行市场主体注册登记、把好准入关职能作用的过程中体现良好服务。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进工作流程,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方便群众办事。充分利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掌握的企业基本信息和资料,加强综合分析,既为政府宏观决策和制定产业政策提供参考,又积极引导企业及时调整投资方向和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体到我市来说,我们要以市委、市政府确定的500家重点企业,汽车生产、铝工业、食品工业、煤化工、能源工业、装备制造业等我市优势主导产业,以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电机一体化、新材料等我市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等三大方面为重点,创新措施、完善制度、加强指导,推进企业调整重组,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对市里确定的重点培育的拟上市企业,要重点帮扶,帮助企业改组改制,完善手续,尽快上市。围绕我市商贸城建设的目标,大力支持物流、会展、金融、文化旅游、中介、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打造“郑州服务”品牌。实行注册登记方面的国民待遇,促进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推进我市招商引资力度和步伐。按照市委九届九次全会关于“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重点培育新闻出版、广告会展、文化创意、影视动漫等文化产业,着力培育一批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使文化产业真正成为郑州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支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

二是在履行保护消费者利益职能作用的过程中体现良好服务。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面对世界经济疲软、外贸出口困难等因素,我国政府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发展经济的一个基本方针。党的十七大把此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予以进一步明确。内需由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组成,消费需求的主体是广大的消费者。在市场交易中,和生产、经营者相比,由于交易信息的不对称性,使消费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消费者利益受到侵害现象普遍存在。因此,要创新维权制度,在履行保护消费者利益职能作用的过程中为消费者服务。关键是建立市场信息包括市场主体信息和市场商品信息披露制度,确保消费者知情权的落实。结合经济户口管理制度的建立,对生产、经营者的信誉情况特别是在生产、经营中有无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虚假广告宣传等情况进行定期公示,使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提供者的情况能够充分了解,做出理性选择。综合商品质量抽检、打假治劣、受理投诉等情况,及时公示市场上商品质量状况,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慎重选择商品。三是在履行商标、广告职能作用的过程中体现良好服务。帮助企业增强商标、广告意识,利用商标、广告战略开拓市场。认真落实《郑州市商标发展战略实施纲要》,建立商标创新帮扶机制,大力宣传商标法律法规和商标知识,帮助企业实施商标战略,加大品牌创新力度,争创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提高企业运用商标增强核心竞争力的能力,提升我市企业的商誉品牌价值和整体竞争力、影响力。

四是在履行公平竞争执法、打击传销、查处取缔无照经营等职能作用的过程中体现良好服务。以查处无照经营为例,不能一概取缔了之。要分清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对危害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社会危害严重、屡教不改的无照经营行为,要作为执法重点,严厉打击。同时,对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无生活来源人员、残疾人员等弱势群体从事的不涉及安全、危险的服务行业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要督促并协助其办理好相关手续,合法经营。对其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积极给予人文关怀和帮扶,多为其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在监管中体现良好服务,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树立人性化监管执法的新理念,核心是强化人本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文明执法、和谐执法,根本途径是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提高效能,提高素质。树立人性化监管执法的新理念,就是要转变传统的以管理者自居、高高在上、生冷硬横等思想观念和管理方式,强化人本意识,承认管理相对人的主体地位,尊重其人格,维护其合法权益,提高执法亲和力,营造和谐的执法环境。要通过监管制度的创新和职能、作风的转变以及队伍素质的提高,将人性化监管执法的新理念体现到监管执法的过程中。近年来,在人性化监管执法方面,我们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部分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的关系,跳出部门利益的“小圈子”,不以罚款为主要手段和主要目的,针对企业因不懂法而无意违法的实际,推行了首次不罚制和预警提醒告知制,发放提醒告知书30多万份,对企业进行事前预警提醒告知,避免和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对无主观恶意的17种一般违法违章行为,以教育为主,限期改正不予罚款。已有2000多家企业被免予处罚。推行了查办案件告知制,执法人员查办案件必须向当事人发放载有当

事人权利、义务的《行政执法告知书》,使当事人了解自己的知情权、监督投诉权、复议诉讼权等权利义务,以有效约束和规范执法人员的行为,减少当事人的对立情绪,接受当事人的监督,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对于被处罚过的企业,实行案件回访制,组织办案人员定期到企业进行回访,教育引导企业增强守法诚信经营意识,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健康良性发展。还推行了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进行关系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前,组织社会有关方面进行听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对行政决策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论证。建立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部门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完善制度,深入开展“两转两提”活动,以此为契机,牢固树立人性化监管执法的新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到文明执法、和谐执法。

解放思想是开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新局面的强大动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掀起新一轮更深层次的思想大解放,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迎接新挑战,继续开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新局面的迫切需要。正确认识、切实把握和处理好监管与服务的关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内容,是落实总局“四个统一”要求和省局“立足工商抓工商,跳出工商抓工商”工作理念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开展这次大讨论活动的重大意义,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处理好监管与服务的关系,努力做到在服务中依法加强监管,在监管中体现良好服务,努力把工商行政管理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下载正确处理综合监管与专门管理的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正确处理综合监管与专门管理的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正确处理同学关系(最终定稿)

    导入:学生时代,是人生最宝贵的时代;同学关系,是人生最宝贵的人际关系。因为同学间的交际具有平等性和非功利性等特点,所以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同学关系,同学友谊是最纯洁,最稳定......

    正确处理四种关系

    + (一)正确处理宏观领导与亲力亲为的关系。现在在政法委书记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认识,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是政法机关惹的事,交给他们去解决就行了,党委政法委尤其是政法委书记方方......

    正确处理五个关系

    加大执法打假力度,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王振亚 (2009年4月20日) 质监部门的执法打假工作,担负着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

    正确处理安全监督与安全管理的关系__1

    正确处理安全监督与管理的关系实施有效的安全监督申报系列:工程申报专业:安全工作岗位:安全管理姓名:单位:维修公司仪表三车间单位领导审核签字:正确处理安全监督与管理的关系实施......

    浅谈如何正确处理好从严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关系

    浅谈如何正确处理好从严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关系 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规定和准则。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制度,所谓“没有规矩,不成......

    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大全

    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摘要】社会在不断发展,在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不仅能提高人民大众的......

    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重点是什么”“如何提高市民素质,让人民群众成为美丽天津建设的主体”„„昨天(1日),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的分组......

    正确处理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

    正确处理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 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问题,是农村基层政治体制和管理体制中的重大问题,也是推进村民自治的首要问题之一。《村委会组织法(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