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柳州市关于贯彻《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
柳州市关于贯彻《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责任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
柳政办„2010‟12号
为认真贯彻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监督管理责任暂行办法》(桂政办发„2008‟206 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落实《暂行办法》的各项规定,进一步推进我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现就贯彻落实《暂行办法》提出以下意见,请结合《暂行办法》一并贯彻执行。
一、认真做好《暂行办法》的贯彻落实工作
《暂行办法》是规范全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的文件,《暂行办法》公布实施,标志着全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体系建设迈上了法制化轨道,对进一步促进全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推动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习,把贯彻落实《暂行办法》各项规定作为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要尽快落实《暂行办法》规定事项,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认真履行职责。
二、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
《暂行办法》明确了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根据《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作如下补充规定:
(一)我市各级政府设立的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均由本级政府正职领导担任,副职领导任副主任,相关部门、单位的主要 1
负责人(或经批准的其他负责人)为成员。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安全生产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一般设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正职领导和副职领导分别担任主任和副主任,必要时可以增加公安交警和消防部门的负责人担任副主任。
(二)街道办事处履行辖区内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办事处主要负责人对本辖区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和分管其他行业(领域)的负责人,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 履行对应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三)市政府每年与各县区政府、市级开发区管委会、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和部分重点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并按照《柳州市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奖惩办法》(柳政发„2008‟14号)进行年度考核。各县区政府、市级开发区管委会每年应与下属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
(四)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按照事故的级别,市政府领导、事故发生地的县(区)政府或市级开发区管委会、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领导分别按以下规定及时到现场组织应急救援工作。
1.发生一次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生产安全事故,事故发生地县区政府或市级开发区管委会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和对应行业(领域)的分管领导到现场组织救援工作。
2.发生一次死亡2人以上,或者重伤6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5人以上的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火灾、农机安全事故;以及发生重大涉险事故或社会影响重大的事故,事
故发生地县区政府或市级开发区管委会主要领导到现场组织救援工作。
3.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7人以下,或者重伤9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的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的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火灾、农机安全事故;以及发生重大涉险事故或社会影响重大的事故,市政府对应行业(领域)的分管领导到现场组织救援工作。
4.发生一次死亡7人以上,或者重伤1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以及发生重大涉险事故或社会影响重大的事故,市政府主要领导到现场组织救援工作。
(五)由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履行市属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安全管理职能和驻柳中央、自治区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安全管理职能。由交通运输局履行城市公共交通、出租车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由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履行燃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由市供销联社负责履行烟花爆竹经营环节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政府各控股公司、代建公司按照“谁管辖、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履行其监管或者下属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
(六)实行安全生产约见警示制度。30日内连续发生2起以上较大事故,或者发生5起一次死亡1-2人事故,或者发生1起一次重伤2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的事故,或者生产安全事故超过控制指标30%以上,或者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没有及时发现、整改的,由市安委会及其办公室对该辖区政府、管委会分管领导以及负有监管或者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约见警示。
(七)凡县区、市级开发区辖区年内发生1起道路交通或者水上交通重大事故,或者其他行业(领域)较大事故,或者30
日内连续发生5起以上一次死亡1-2人或者重伤3-9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事故的,县区政府、市级开发区管委会正职领导需向市人民政府作出书面检查。
(八)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
1.年度考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否决县区人民政府、市级开发区管委会、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当年及下一年度评选全市综合性荣誉称号。
(1)县区、开发区各类事故死亡人数总和超过年度控制指标20%及其以上;
(2)发生1起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
(3)发生1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大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或2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或者2起一次死亡6至9人的较大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或3起一次死亡6至9人的较大道路交通事故;或者3起一次死亡3至5人的较大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或4起一次死亡3至5人的较大道路交通事故。
2.年度考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同时否决其正职领导人和对应的其他领导人评先授奖、晋职晋级资格:
(1)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超过年度控制指标20%以上;
(2)发生1起以上负有责任的特别重大事故;
(3)发生2起以上负有责任的重大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火灾、农机)事故,或者3起负有责任的较大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火灾、农机)事故;
(4)工矿商贸或者其他行业(领域)发生1起以上负有责任的重大事故,或者3起负有责任的较大事故;
(5)发生社会影响恶劣的事故。
三、其他事项
(一)各级政府、市级开发区管委会、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和本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促进各级政府、各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的进一步落实。
(二)加强督促检查。各级人民政府及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应当在本《实施意见》下发一个月内,建立健全本辖区、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的要求,明确各岗位安全生产职责,并报市安委会备案,同时把学习和修改完善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的情况书面报送市安委办(设在市安监局),由市安委办汇总上报市政府。市政府督查室、市监察局、市安委办要组织检查各单位学习贯彻情况,并将检查情况一并报市政府。
(三)本《实施意见》下发之日起执行,《柳州市安全生产职责暂行规定》(柳政发„2002‟136号)同时停止执行。
第二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暂行办法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责任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应当承担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以下简称政府责任),适用本办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部门、直属机构和有关单位、中央驻桂机构(以下统称有关部门)及其负责人应当承担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以下简称部门责任),依照本办法执行。
本办法所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以下简称安全生产责任),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有关部门及其负责人应当承担的安全生产工作责任。
第三条本自治区的安全生产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生产经营单位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监督管理体制。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督促辖区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管辖、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四)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五)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六)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各有关部门及其负责人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按照下列原则界定:
(一)各级人民政府按照“谁管辖,谁负责”的原则,对本地区的安全生产工作履行统一领导职责;
(二)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人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其分管的部门、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履行领导职责;
(三)负责和依法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以下统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安全生产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责;
(四)有关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其管理或者指导的行业(领域)、下属或者监管的生产经营单位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确定岗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并组织实施。
第二章政府责任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是本地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机关,对本地区的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履行下列安全生产责任:
(一)领导本地区的安全生产工作,支持、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二)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保证安全生产基础投入,并确保实施;
(三)制定各个时期的安全生产目标,并采取考核奖惩措施确保落实;
(四)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督促排查治理本地区重大安全隐患;
(五)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社会成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六)建立健全本地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制定本地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
(七)领导本地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及时如实上报生产安全事故情况,并按照权限组织或者配合调查处理生产安全事故。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正职领导人对本地区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履行下列安全生产责任:
(一)主持或者委托分管领导人组织召开本级人民政府季度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工作会议,分析、布置、督促、检查本地区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工作;
(二)定期或者不定期召开政府常务会议或者专题会议,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安全生产 1
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三)支持、督促本级人民政府其他领导人履行分管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领导职责,发现疑难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四)审定本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重要文件和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并批准下达执行;
(五)建立健全本地区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制定成员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并督促落实;
(六)组织考核本级有关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履行安全生产责任情况,并按照规定给予奖励或者惩罚;
(七)按照规定指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依法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人,兼任本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负责组织、协调本地区的安全生产工作,履行下列安全生产责任:
(一)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部署安排本地区的安全生产工作;
(二)组织召开本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协调解决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问题;
(三)领导和支持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安监部门)履行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责;
(四)督促检查上级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工作决定、决议和工作部署的落实情况,及时处理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五)按照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负责领导分管部门、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
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其他领导人直接领导分管部门、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履行下列安全生产责任:
(一)将上级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决议和工作部署贯彻到分管部门、行业(领域),并组织实施;
(二)领导分管部门、行业(领域)的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工作,督促分管部门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采取措施确保分管部门、行业(领域)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三)监督检查分管部门、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发现安全隐患或者违法问题,督促责任单位及时排除或者纠正;
(四)分管部门、行业(领域)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按照事故性质和等级赶赴事故现场,负责组织事故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理,并督促分管部门及时如实上报事故情况。
第三章部门责任
第十一条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一)安监部门对本地区的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监督管理,依法履行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责;
(二)中央驻桂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履行煤矿安全监察和行政执法职责;
(三)公安部门负责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公共安全监管,履行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购买、道路运输公共安全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责;
(四)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行政执法职责;
(五)环境保护部门履行危险化学品和放射性物品污染事故调查、应急监测、废弃物处置安全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责;
(六)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履行民用爆炸物品生产、经营环节的安全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责;
(七)渔政渔港监管机构履行渔业安全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责;
(八)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履行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责;(九)港口管理部门履行港口、码头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职责;
(十)海事管理机构履行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责;
(十一)农机管理部门履行农业机械安全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责;
(十二)铁路安全监督机构履行铁路交通安全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责;
(十三)民用航空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履行民用航空安全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责;
(十四)建设部门履行建设工程安全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责;交通、水利、铁路等有关部门分别履行职责范围内专业建设工程安全监管职责;
(十五)公安消防机构履行消防安全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责;林业部门履行森林防火安全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责;
(十六)电力监督管理机构履行电力行业安全监管职责;
(十七)工业经济管理部门履行无人看守铁路道口安全监管职责;
(十八)教育部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分别对其管理的学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履行安全监管职责。
第十二条负责行业(领域)管理的有关部门、有下属生产经营单位的有关部门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按照下列规定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一)交通部门履行公路和水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二)铁路部门履行铁路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三)城市公共交通、燃气、出租车行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履行相应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四)建设部门履行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五)矿产资源管理部门履行矿山勘查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六)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履行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容器生产环节的产品质量管理职责;
(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按照出资人职责,负责督促、检查其监管的生产经营单位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工作;
(八)科技、文化、卫生、商务、民政、广电、新闻出版、信息、体育、旅游、气象、地震、金融、保险、邮政、监狱、劳教、农业、农垦、水利、林业、粮食、食品药品、烟草、水产畜牧兽医等有关部门,分别对其指导、管理的行业(领域)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九)工业经济管理部门履行煤炭、石化(含石油、天然气管道)、轻工、冶金、有色、建材、纺织、机械、电力、船舶、军工、民用爆炸物品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十)有下属生产经营单位的有关部门,履行下属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第十三条负责经济和社会事务综合管理的有关部门(以下简称综合管理部门),对本部门业务涉及的安全生产事项履行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第十四条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承担下列安全生产责任:
(一)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本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工作决定、决议和工作部署贯彻到负责监管的行业(领域),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根据上级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监管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依法对监管行业(领域)实施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纠正和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四)调查研究监管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广,制定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政策措施,并监督落实;
(五)建立健全监管行业(领域)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管理档案,督促责任单位制定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措施,并监督落实;
(六)建立健全本系统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并对行政执法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七)根据法定的权限、条件和程序实施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并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八)建立监管行业(领域)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
(九)组织监管行业(领域)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及时如实上报事故情况,并依法配合调查处理事故。
第十五条行业(领域)管理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履行安全生产责任:
(一)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安全生产工作决定、决议和工作部署传达贯彻到本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二)组织制定本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根据本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依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对策措施,并督促落实;
(四)根据本级人民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目标,分解落实到本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并采取考核奖惩措施确保达标;
(五)组织开展本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督促责任单位排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六)制定本行业(领域)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
(七)组织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及时上报事故情况,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第十六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有下属生产经营单位的有关部门,负责督促、检查其监管或者下属的生产经营单位落实本级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行业(领域)管理部门有关安全生产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负责对其监管或者下属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考核和奖惩。
第十七条综合管理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责任:
(一)贯彻上级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有关安全生产工作决定、决议和要求,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本部门涉及工作范围的长远发展规划和计划,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并组织和监督落实;
(二)利用经济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手段,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充实安全生产执法人员,保障安全生产投入,促进安全生产事业发展;
(三)利用经济社会宏观调控手段,控制存在重大危险因素和职业危害项目的发展,大力推广先进的安全生产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成果;
(四)利用行政许可和审核机制,促进生产经营单位完善安全生产条件,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生产设
备,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
第十八条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安全生产责任与第十四条规定的安全生产责任有重叠的,由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按照第十四条的规定承担。
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安全生产责任与第十五条规定的安全生产责任有重叠的,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有下属生产经营单位的有关部门按照第十六条的规定承担。
第十九条有关部门的正职负责人对本部门管辖的行业(领域)、下属或者监管的生产经营单位,或者业务涉及的安全生产管理事项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负责人对其分管业务范围涉及的安全生产管理事项负直接领导责任。
第四章重点行业(领域)及其环节部门责任
第二十条涉及非煤矿山管理的有关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履行职责并承担相应环节的安全生产责任:
(一)矿产资源管理部门履行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管职责,负责矿界勘定、矿产资源利用方案审批,行使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行政许可权,对行政许可过错造成矿界交叉、矿权重叠导致的安全生产问题负责;
(二)安监部门履行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责,行使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行政许可权,负责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条件把关和安全监督检查,查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负责非煤矿山立项审批的部门,履行非煤矿山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职责,负责督促非煤矿山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完善安全生产条件,落实事故防范责任;
(三)公安部门行使矿山爆破单位、爆破人员从业资质和民用爆破器材购买、运输环节的行政许可权,负责相应环节的安全监管,依法查处相应环节的违法行为;
(四)对未经依法许可擅自采矿或者以采代探、越界开采行为的,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由矿产资源管理部门牵头,公安、安监、煤监、环保、工商、电监等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执法队实施打击和取缔非法采矿活动,捣毁非法采矿点,并由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第二十一条涉及煤矿管理的有关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履行职责并承担相应环节的安全生产责任:
(一)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履行煤矿安全监察和行政执法职责,行使煤矿安全生产行政许可权,负责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把关;对煤矿安全实施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和定期监察,对煤矿安全违法行为依法作出现场处理或者实施行政处罚;负责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组织煤矿事故调查处理;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二)工业经济管理部门履行煤矿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职责,行使煤矿生产许可权、矿长资格认定权、生产能力核定权和瓦斯等级鉴定权,负责煤矿技术改造、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工作,查处煤矿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的违法行为;
(三)安监部门履行煤矿安全地方监管职责,代表本级人民政府研究提出煤矿安全生产措施,并督促检查实施;对本地区煤矿安全进行日常性的监督检查;对煤矿违法行为依法作出现场处理或者实施行政处罚;依法组织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下达煤矿行业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并督促煤矿生产经营单位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参与煤矿事故的调查处理,并督促事故查处的落实情况;指导协调或者参与煤矿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对煤矿职工培训、为煤矿服务的其他煤矿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四)矿产资源管理部门按照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一)项、第(五)项的规定,公安部门按照本办法第二十条第(四)项、第(五)项的规定履行煤矿安全管理职责并承担相应环节的煤矿安全生产责任。
(五)对煤矿颁发证照的有关部门,负责对取得证照煤矿的日常监督管理,促使煤矿持续符合取得证照应当具备的条件。
第二十二条涉及烟花爆竹管理的有关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履行职责并承担相应环节的安全生产责任:
(一)安监部门履行烟花爆竹生产、经营环节的安全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责,行使生产、经营环节的安全生产行政许可权,负责生产、经营环节的安全生产条件把关、安全监督检查,依法查处生产、经营环节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二)公安部门行使烟花爆竹道路运输和举办焰火晚会以及其他大型焰火燃放活动的行政许可权,负责相应环节的安全监管和行政执法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依法查处相应环节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三)负责轻工行业管理的部门,履行烟花爆竹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职责,负责督促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排查治理安全隐患,落实生产安全事故防范责任;
(四)行使烟花爆竹安全行政许可权的安监部门、公安部门,分别履行相应环节储存活动的安全监管职责;对专门从事储存活动的经营单位,由安监部门履行安全监管职责;
(五)对未经依法许可擅自从事烟花爆竹生产、经营、运输、举办焰火晚会或者大型焰火燃放活动的,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公安部门会同安监、工商、质监、轻工等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按照法定职责予以打击和取缔,并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第二十三条涉及危险化学品、危险货物管理的有关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履行职责并承担相应环节的安全生产责任:
(一)安监部门履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环节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责,行使安全生产行政许可权和行政执法权,负责生产、经营环节安全生产条件把关、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与协调、危险化学品登记及其相应环节的安全监督检查,依法查处相应环节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行使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容器生产行政许可权,负责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容器生产环节的产品质量监督;
(三)公安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的公共安全管理,负责发放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和准购证,负责审查核发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实施监督,并负责相应环节的监督检查和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
(四)交通部门履行危险化学品道路和水路运输资质安全条件把关和资质管理;海事管理机构履行船舶载运危险货物的安全监管,负责查处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安全违法行为;铁路、民航部门分别履行危险化学品铁路、航空运输单位及其运输工具的安全管理和运输、装卸环节的安全监管职责;
(五)环境保护部门行使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行政许可权,负责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条件把关、调查重大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有毒化学品事故现场的应急监测和进口危险化学品的登记及其相应环节的安全监督检查;
(六)邮政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邮寄环节安全监管职责;
(七)工商部门负责查处和取缔危险化学品无照经营活动,查封、扣押无照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工具、设备、产品,查封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无照经营场所;
(八)对未经依法许可擅自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等相关活动的,由行使相应环节行政许可权的部门牵头组织联合执法队予以查处、打击和取缔,并由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第二十四条交通部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分别履行道路运输管理和道路交通安全执法职责,按照下列规定承担相应环节的安全生产责任:
(一)交通部门履行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职责,行使道路运输行政许可权,负责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及相应环节的安全生产检查,依法查处道路运输违法行为;
(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履行道路交通安全行政执法职责,行使道路交通安全行政许可权,负责通报道路交通事故频发及危险路段相关信息、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处理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依法查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
(三)对未经依法取得批准从事道路运输活动的,由交通部门牵头组织查处和依法取缔,并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第二十五条涉及水上交通管理的有关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履行职责并承担相应环节、管辖区域的安全生产责任:
(一)交通部门负责航道维护、水运行政许可条件把关、船舶技术检验和航道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相应环节的安全监管;港口管理部门负责港口、码头运营审批和港口、码头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相应环节的安全监管;
(二)海事管理机构履行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职责,行使船员从业资格行政许可权,负责通报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相关信息,维护水上交通秩序,调查处理水上交通事故,组织和协调水上应急搜救工作,依法查处水上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船舶污染事件;
(三)江河、大坝、水库、湖泊、水渠、山溪、山塘等水域,按照“谁管辖,谁负责”的原则,由管辖的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负责把握在其管辖的水域上从事航运、体育和旅游活动或者设置码头、渡口的准入关,履行相应水域或者区域的安全管理职责,承担管辖水域或者区域事故防范、安全监控、事故报告与抢救责任;
(四)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本行政区域渡口设置行政许可、渡口和渡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职责,指定有关部门负责对渡口、渡船、渡运安全实施监督检查;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渡船、船员、旅客定额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和渡口、渡船、渡运事故防范职责;县级人民政府指定的渡口、渡船管理部门履行渡口工作人员从业资格行政许可和渡口、渡船、渡运安全监管及行政执法职责;
(五)对未经许可非法设置渡口、非法渡运、使用非法拼装船、在非通航水域(含江河、水库、湖泊等)从事非法营运、体育或者旅游活动的,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县级人民政府指定的有关部门牵头,公安、安监、水利、园林、旅游、质监等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组成联合执法队打击和取缔,并由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第二十六条铁路部门履行本部门管辖铁路道口的安全监管职责,地方铁路道口由工业经济管理部门履行安全监管职责,铁路专线道口由其所有权人或者运营人履行安全管理和安全监控职责。
对未经依法许可非法设置铁路道口的,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工业经济管理部门牵头,公安、交通、铁路等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执法队打击和取缔,并由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实施行政处罚。第二十七条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道路和水上交通、铁路道口以外行业(领域)存在非法生产经营行为的,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履行该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或者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牵头,其他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执法队打击和取缔其非法活动。
第五章考核与奖惩
第二十八条自治区人民政府与本级安监部门、建设部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公安消防机构、农机管理部门和铁路安全监督机构、海事管理机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统称重点部门)以及下一级人民政府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规定安全生产目标和要求。
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与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部门由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自行确定。第二十九条实行安全生产约见警示制度。发生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或者生产安全事故严重超过进度控制指标,或者存在其他严重安全生产问题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委托本级安全生产委员会依照有关规定紧急约见下一级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人以及负有安全监管或者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警示,并在本行政区域内通报。
第三十条建立安全生产履职报告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12月3 1日前将本地区当年安全生产目标落实情况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凡年内发生1起以上道路交通或者水上交通特别重大事故或者其他行业(领域)重大事故,或者30日内连续发生5起以上较大事故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正职领导人需向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出书面检查。凡年内发生1起以上道路交通或者水上交通重大事故,或者其他行业(领域)较大事故的,或者30日内连续发生5起以上一般事故的,县级人民政府正职领导人需向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作出书面检查。第三十一条实行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制度。上一级人民政府对本级重点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的安全生产目标落实情况每半年考核一次,年末对安全生产目标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考核。
对考核获得优良的本级重点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由考核机关授予奖牌,并按照有关规定对本级重点部门的负责人和下一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人给予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由考核机关给予通报批评,本级重点部门正职负责人和下一级人民政府正职领导人向考核机关作出书面检查。
第三十二条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考核结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否决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当年及下一评选综合性荣誉称号,同时否决其正职领导人和对应的其他领导人评先受奖、晋职晋级资格:
(一)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超过控制指标20%以上;
(二)发生1起以上负有责任的特别重大事故;
(三)道路交通发生3起以上负有责任的重大事故;
(四)工矿商贸或者其他行业(领域)发生1起以上负有责任的重大事故;
(五)发生社会影响恶劣的事故。
县级、乡(镇)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实行“一票否决”制度的标准,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第三十三条实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对经考核确认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工作失职的人民政府领导人及有关部门负责人,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的规定处理;凡工作失职导致重特大事故发生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所称“一岗双责”,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有关部门及其负责人,除履行职能范围的工作职责外,必须同时履行本办法规定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并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
第三十五条有关部门其他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由本部门自行规定。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所称“以上”,包括本数。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执行期间,有关部门的职能发生变动的,由新的职能部门履行原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并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08年12月31目印发
第三篇:四川省高速公路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实施意见
四川省高速公路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实施意见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四川省高速公路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结合四川省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特点制定本实施意见。
第二条 本实施意见中所称高速公路工程,是指四川省行政区域内的在建高速公路工程。
本实施意见所称省管高速公路工程,是指以省为建设责任主体的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本实施意见所称市(州)管高速公路,是指以市(州)为建设责任主体的高速公路项目。
本实施意见所称从业单位,是指从事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检验检测、安全评价等工作的单位。
第三条 高速公路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第四条 根据建设责任主体的不同,高速公路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上级监督”的原则。
第五条 从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深化安全生产“一岗双责”,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本实施意见,保证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安全,各从业单位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高速公路工程的安全生产负责,依法承担安全生产责任。
第二章 交通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第六条 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省管高速公路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督导下属职能单位落实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指导各市(州)交通主管部门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协调省级有关部门共同推进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安全生产工作。
四川省交通厅委托厅公路水运质量监督站负责省管高速公路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并指导市(州)管高速公路工程安全生产监督工作。
各市(州)交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市(州)管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各市(州)政府或交通主管部门可参照上级交通主管部门,委托或指定相应的安全生产监督机构负责市(州)管高速公路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第七条 受省交通主管部门委托的监督机构具体负责高速公路工程安全生产实施监督检查。主要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家、交通运输部及四川省有关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
(二)对省政府为建设责任主体的高速公路工程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重点对其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运行情况等实施监督检查。
(三)负责全省一级资质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负责二级及以下资质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考核发证工作。
(四)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参与调查处理高速公路工程的生产安全事故;及时向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报送高速公路项目工程安全生产动态信息。
(五)对市(州)管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监督工作进行指导;对市州项目的重点分项工程、重点部位及关键工序实行重点监督。
省级质监机构根据项目监督计划和项目督导计划,组织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安全检查,并配合省级交通主管部门组织的综合监督检查工作。
第八条 市(州)政府指定的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对市(州)管高速公路工程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管理。
市(州)政府指定的安全生产监督机构的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人民政府和上级交通主管部门关于高速公路建设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
(二)具体负责市(州)政府作为政府监督责任主体的高速公路工程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工程施工安全生产中违法、违规行为。
(三)按照相关法律和法规组织调查处理市(州)政府作为政府监督责任主体的高速公路工程生产安全事故,负责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事故信息;发布工程安全生产动态信息。
(四)建立高速公路工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制,制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九条 高速公路工程政府监督管理单位在职责范围内履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和资料;
(二)进入被检查单位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三)纠正施工中违反安全生产要求的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第十条 高速公路工程政府监督管理单位对从业单位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有:
(一)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条件的符合情况;
(二)施工单位安全生产三类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具备上岗资格情况;
(三)从业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
(四)从业单位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度和各项应急预案的建立和落实情况;
(五)从业单位事故隐患排查处治情况;
(六)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设臵和履行职责情况;
(七)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八)其他应当监督检查的情况。
第十一条 高速公路工程政府监督管理单位应当对高速公路工程下列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一)现场驻地;
(二)施工作业点(面)重点为桥梁、隧道、高边坡等;
(三)危险品存放地;
(四)预制厂、半成品加工厂;
(五)非标施工设备组装厂。
高速公路工程政府监督管理单位对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危险工程及施工作业环节应当进行重点监督检查。
第三章 建设项目法人施工安全管理
第十二条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法人应当加强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全面协调、组织、监督和管理参建单位的安全工作。
第十三条 建设项目法人在编制工程文件时,应当确定高速公路项目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的安全生产费用,安全生产费用应为工程合同额的1%以上,此项费用不得作为竞争性条件。
建设项目法人单位与施工企业应当在施工合同中明确安全生产费用的费率、数额、支付计划、使用要求、调整方式等条款。安全生产费用由建设单位根据监理工程师对工程安全生产情况的签字确认进行支付。
建设项目法人按照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的规定,在开工前拨付交通建设工程安全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设施费用。有特殊安全防护要求的工程,项目法人应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在合同中另行约定其安全防护费用。
第十四条 项目法人应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从业单位。
建设项目法人在高速公路项目施工招标文件中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信用情况、安全生产的保障措施等提出明确要求,施工单位以往的安全生产业绩应作为其资格预审能否通过的重要条件和评标时衡量其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施工单位中标后,建设项目法人应与其签订安全生产合同和安全责任书,明确安全生产职责。第十五条 建设项目法人对投标人是否具有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对拟投入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否具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合格证进行核实,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通过资格审查。
第十六条 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查手续。
第十七条 项目法人应根据项目的特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并设臵专职安全管理部门,督促工程项目从业单位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定期进行检查。
第十八条 建设项目法人应牵头组织本项目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从安全制度和措施的制定、落实以及风险性较大工程事故隐患的防范入手,把安全生产隐患划分为四个等级(一般隐患、较大隐患、重大隐患、特别重大隐患),并将排查治理工作细分为排查登记、公示公告、防范治理、检查计划、验收销号五个步骤实施全过程监控。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初期:项目法人应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保障措施及应急预案严格审查;针对特大型桥隧和大型构造物的专项施工方案,必要时,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咨询机构进行安全评价并制定出安全应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法人除需完成建设初期内容外,还需及时完成本项目特别重大事故隐患危险因素汇总,建立健全高速公路项目隐患排查台帐,并挂牌处治。
第十九条 涉及结构主体安全和构造物承重结构变更的工程,项目法人应当在施工前委托原设计单位或有相应资质条件的设计单位提供变更设计图纸。按照有关规定需要报批的,应当办理审批手续。
在工程所在区域地质灾害严重或工程建设活动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时,项目法人应当组织勘察、设计单位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按有关规定报相关部门备案。
第四章 勘察、设计、监理单位安全生产管理 第二十条 勘察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加强对现场踏勘、勘察纲要编制、原始资料收集和成果资料审核等环节的管理,重视地质环境对安全的影响,提交的勘察文件应当真实、准确,满足高速公路项目安全生产的需要。在工程所在区域地质灾害严重或工程建设活动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时,勘察单位应当对有可能引发高速公路项目安全隐患的地质灾害提出防治建议。勘察单位及勘察人员对勘察结论负责。
勘察单位在勘察作业时,应当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采取措施保证各类管线、设施和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
第二十一条 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防止因设计不合理导致安全生产隐患或者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设计单位应当考虑施工安全操作和防护的需要,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并对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提出指导意见。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对复杂地质构造、不利的自然环境等对工程安全施工可能构成影响的因素应予充分考虑。
(二)对结构、工艺、工序、材料可能危及施工生产安全的安全和从业者职业健康的应提出专项措施。
(三)对工程需要必须进行的危险工艺,应在设计文件中加以警示。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工程和特殊结构的工程,设计单位应当在设计文件中提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措施建议。在工程所在区域地质灾害严重或工程建设活动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时,设计单位应按项目法人的要求、勘察单位的建议,详细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应当对其设计负责。
第二十二条 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咨询或设计单位要对工程实施过程和投入运营后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若项目具有较大安全风险,应对项目的安全生产条件及安全设施进行专门论证,提出相应的安全应对方案;若项目安全风险较小,则应在对项目的安全生产条件及安全设施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安全专篇。
第二十三条 设计单位应当就审查通过的设计文件向建设、施工、工程监理单位做出详细说明。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发现工程设计不能满足施工作业安全条件的,应当及时向项目法人提出,项目法人应当按照程序向设计单位提出,设计单位对工程设计应当及时予以修改,并出具修改方案或变更设计图纸。
第二十四条 监理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监理,对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应当编制安全生产监理计划,明确监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监理内容和方法等。
高速公路项目监理工程师应当按有关规定经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生产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第二十五条 监理单位应当在高速公路分项工程开工前,审查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人员组织、设备配臵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必要时,可下达施工暂停指令并向项目法人和有关部门报告。
施工安全监理应与工程的质量、工期和投资控制同步实施。
第二十六条 监理单位应编制安全生产监理巡查计划,并在安全监理台帐、监理日志和监理月报中形成安全生产监理(包括事故)记录。规模较大或危险性大的工程应配备专职负责施工安全生产监理工程师。
第二十七条 监理单位应当对施工企业在施工现场隐患排查处治情况进行监理。
监理单位应督促施工企业开展隐患排查处治工作,对施工企业排查的事故隐患应进行审查,并建立事故隐患档案;重大及特别重大事故隐患应上报业主;应拟定安全检查计划对事故隐患进行检查,并督促施工企业处治,并验收销号。发现施工企业在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未落实安全生产费用的,要求其改正,情节严重的需挂牌处治,必要时依法责令其暂停施工。同时,监理单位还应加强对所有隐患的防范整改的监理复查工作,对施工单位的整改情况加以书面确认。
第五章 施工单位施工安全管理
第二十八条 施工单位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安全生产等条件,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在其资质等级、安全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承揽工程。第二十九条 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法定代表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受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委托,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项目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
第三十条 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设臵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与施工规模相适应、专业齐全的安全管理专职技术人员,并向各施工现场派驻安全生产专职管理人员。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投入,对所承担的建设工程进行定期和专项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
第三十一条 施工单位在项目开工前应根据有关规定做好保障安全生产的准备工作,并按项目法人的要求将本项目安全生产的有关材料上报项目法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资料建立档案,并确定专人管理;安全技术资料应当真实、完整、齐全。
第三十二条 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加强对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巡查,并对违反施工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行为及时制止或者纠正;对发现的安全事故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一)排查登记。施工单位应对排查出的各种危险源进行分析、分类,并对可能引发的事故隐患进行分级,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档案。
(二)公示公告。施工单位应落实事故隐患治理责任人,并将排查出的事故进行公示和公告,有效设臵事故隐患标志牌和警示牌。
(三)防范治理。根据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施工单位应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并将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形成安全技术交底,分项开工前组织施工一线人员培训学习。
(四)检查计划。施工单位应根据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制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检查计划,计划中应对事故隐患排查建档、公告公示和防范治理等情况进行重点检查。
(五)验收销号。事故隐患责任人应及时建立事故隐患治理档案,跟踪治理、逐项销号。第三十三条 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持证上岗。
施工单位应当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情况应当记入个人业绩档案,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或者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作业。
第三十四条 施工单位的垂直运输机械作业人员、施工船舶作业人员、爆破作业人员、安装拆卸工、起重信号工、电工、焊工等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三十五条 施工单位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特种设施设备投入使用前必须经具有专业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检测,并要求其出具检验检测合格证书。未经检测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三十六条 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和项目安全生产费用核算制度,建立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计划、台帐,明确安全生产费用使用、管理的程序、职责及权限。
第三十七条 施工单位应当自觉接受项目法人、监理单位及交通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对于检查单位下达的整改意见通知,施工单位要立即予以整改。
第三十八条 施工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项目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及设备,并定期进行演练。
第六章 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
第三十九条 省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省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实际,制定本省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四十条 参与本省高速公路建设的项目法人、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第四十一条 施工单位应当根据所承担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施工的特点、范围,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制定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统一组织编制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工程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按照应急救援预案,各自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四十二条 施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伤亡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规定,及时、如实地向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报告;特种设备发生事故的,还应当同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如实上报。
第四十三条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施工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需要移动现场物品时,应当做出标记和书面记录,妥善保管有关证物。
第四十四条 高速公路工程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罚与处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四篇:《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实施意见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
(桂政办发[2005]28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区直各委、办、厅、局: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五年三月十八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实施意见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桂政发[2004]23号)精神,为加快我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制定经济适用住房实施方案,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一)明确房改部门管理经济适用住房的职能。各市、县人民政府要按照桂政发[2004]23号文的规定,明确市、县住房制度改革委员会负责当地经济适用住房发展的指导、协调职能;明确住房制度改革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拟订本市、县经济适用住房发展规划、建设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并对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建设进行具体组织、管理和监督。
(二)制定经济适用住房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编制办法。各市、县住房制度改革委员会要与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建设(规划、房产)等部门协调,根据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通过科学的市场调查,制定出可行的经济适用住房中长期规划和计划的编制办法,科学地编制经济适用住房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做好经济适用住房中长期发展规划与当地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协调。
(三)规范单位利用自有土地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的管理。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军队利用自用土地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实行属地化管理,经主管部门批准后,纳入当地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投资计划,并按有关规定实行统一管理。
(四)制定经济适用住房土地供应办法。各市、县住房制度改革委员会办公室要与国土资源部门按规定制定相应的土地供应办法,编制好中长期用地规划和用地计划,落实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每年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不少于当年本地商品住房建设用地供地总量的20%。
(五)建立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开发建设招投标制度。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开发建设实行项目法人招标。新开工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必须按规定实行招投标,未经招投标的一律不得开工建设。
(六)制定经济适用住房出租办法。经济适用住房应以出售为主。各级住房制度改革委
员会也可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经济适用住房出租办法。当地价格主管部门要会同房改办对经济适用住房的租赁价格进行核定,向社会公布后,向符合条件的家庭出租。
(七)制定经济适用住房定价办法和行政事业性收费负担卡制度。各市、县价格主管部门要会同房改办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制定经济适用住房的定价办法,建立行政事业性收费负担卡制度。做到合理定价、合理收费,切实降低经济适用住房的成本。
(八)制定经济适用住房超标面积差价款管理办法。经济适用住房要严格控制为中小套型。各市、县、柳铁、区直单位住房制度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按规定收取的经济适用住房超标面积差价款,实行收支两条线,分级统一管理,经本级住房制度改革委员会批准后,专项用于经济适用住房征地的周转金、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有关的管理费用支出。
(九)建立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审批和公示制度。各级住房制度改革委员会要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建立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审批和公示制度,防止非中低收人家庭套购经济适用住房。
(十)明确外来务工人员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面积标准。外来务工人员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参照自治区及当地的相关规定,按其已获取的职务职称等级确定其购房面积标准。
二、规范集资、合作建设住房管理
(十一)集资、合作建房是经济适用住房的组成部分,各市、县要规范集资、合作建设住房的管理,其建设标准、优惠政策、上市条件、供应对象审核等均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二)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前提下,经市、县房改办批准,单位可利用自用土地进行集资、合作建房。参加集资建房的对象,必须限定为本单位无房的职工家庭。
(十三)凡已按房改政策购买公有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或参加了集资、合作建房的职工,不得再次参加集资、合作建房。严禁任何单位借集资、合作建房名义,变相搞实物分配或商品房开发。
三、加强领导,统一协调,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十四)加强领导。加快住房建设,改善中低收人家庭的住房条件,关系到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督促当地有关部门落实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相关配套政策,消除影响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各种障碍,切实加快住房建设步伐,改善职工住房条件。
(十五)统一协调。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地发展改革、财政、建设(房产、规划)、国土资源、审计等部门要各司其职,积极配合房改部门制定并落实相关配套政策,为加快推进我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服务。
(十六)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传达贯彻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并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为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五篇: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第21号
《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67次委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 李荣融
二00八年八月十八日
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督促中央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中央企业职工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52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央企业,是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第三条 中央企业应当依法接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所在地省(区、市)、市(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及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国资委按照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责,对中央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指导督促中央企业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
(二)督促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落实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对企业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业绩考核;
(三)依照有关规定,参与或者组织开展中央企业安全生产检查、督查,督促企业落实各项安全防范和隐患治理措施;
(四)参与企业特别重大事故的调查,负责落实事故责任追究的有关规定;
(五)督促企业做好统筹规划,把安全生产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保障职工健康与安全,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第四条 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实行分类监督管理。中央企业依据国资委核定的主营业务和安全生产的风险程度分为三类(见附件1):
第一类:主业从事煤炭及非煤矿山开采、建筑施工、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交通运输的企业;
第二类:主业从事冶金、机械、电子、电力、建材、医药、纺织、仓储、旅游、通信的企业;
第三类:除上述第一、二类企业以外的企业。
企业分类实行动态管理,可以根据主营业务内容的变化进行调整。
第二章 安全生产工作责任
第五条 中央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必须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按照“统一领导、落实责任、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全员参与”的原则,逐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覆盖本企业全体职工和岗位、全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
第六条 中央企业应当按照以下规定建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核心的安全生产领导负责制。
(一)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应当全面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的以下职责:
1.建立健全本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本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二)中央企业主管生产的负责人统筹组织生产过程中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重要领导责任。
(三)中央企业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协助主要负责人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综合管理领导责任。
(四)中央企业其他负责人应当按照分工抓好主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对主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领导责任。
第七条 中央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组织机构,包括:
(一)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机构——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负责统一领导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研究决策企业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安委会主任应当由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担任。安委会应当建立工作制度和例会制度。
(二)与企业生产经营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
第一类企业应当设置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独立职能部门。
第二类企业应当在有关职能部门中设置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内部专业机构;安全生产任务较重的企业应当设置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独立职能部门。
第三类企业应当明确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安全生产任务较重的企业应当在有关职能部门中设置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内部专业机构。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部门或者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对其他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行综合协调和监督。
第八条 中央企业应当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具体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各职能部门应当将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具体分解到相应岗位。
第九条 中央企业专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和配备数量,应当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国家和行业没有明确规定的,中央企业应当根据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内容和性质、管理范围、管理跨度等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
中央企业应当加强安全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应当逐步达到以注册安全工程师为主体。
第十条 中央企业工会依法对本企业安全生产与劳动防护进行民主监督,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有权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提出意见。
第十一条 中央企业应当对其独资及控股子企业(包括境外子企业)的安全生产认真履行以下监督管理责任:
(一)监督管理独资及控股子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具备情况;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情况;安全生产投入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情况;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第一类中央企业可以向其列为安全生产重点的独资及控股子企业委派专职安全生产总监,加强对子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
(二)将独资及控股子企业纳入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对其项目建设、收购、并购、转让、运行、停产等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事项实行报批制度,严格安全生产的检查、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
对控股但不负责管理的子企业,中央企业应当与管理方商定管理模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通过经营合同、公司章程、协议书等明确安全生产管理责任、目标和要求等。
对参股并负有管理职责的企业,中央企业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与参股企业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书,明确安全生产管理责任。
中央企业各级子企业应当按照以上规定逐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逐级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三章 安全生产工作基本要求
第十二条 中央企业应当制定中长期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实现安全生产与企业发展的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第十三条 中央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积极推行和应用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体系等,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
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应当包括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责任体系、风险控制体系、教育体系、监督保证体系等。
中央企业应当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运行控制,强化岗位培训、过程督查、总结反馈、持续改进等管理过程,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
第十四条 中央企业应当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消除或者减少职工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保障职工职业健康。
第十五条 中央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包括预案体系、组织体系、运行机制、支持保障体系等。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培训、演练和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工作,落实应急物资与装备,提高企业有效应对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能力。
第十六条 中央企业应当加强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和评估工作,制定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和管理方案,确保重大危险源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第十七条 中央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制度,规范各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的频次、控制管理原则、分级管理模式、分级管理内容等。对排查出的隐患要落实专项治理经费和专职负责人,按时完成整改。
第十八条 中央企业应当严格遵守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有关规定。
第十九条 中央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国家和行业没有明确规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比例的中央企业,应当根据企业实际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提取足够的安全生产费用。安全生产费用应当专户核算并编制使用计划,明确费用投入的项目内容、额度、完成期限、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等,确保安全生产费用投入的落实,并将落实情况随业绩考核总结分析报告同时报送国资委。
第二十条 中央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制度,严格落实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制度和培训考核制度;严格落实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第二十一条 中央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考核和奖惩机制。严格安全生产业绩考核,加大安全生产奖励力度,严肃查处每起责任事故,严格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二条 中央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新闻发布制度和媒体应对工作机制,及时、主动、准确、客观地向新闻媒体公布事故的有关情况。
第二十三条 企业制定和执行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标准等应当不低于国家和行业要求。
第四章 安全生产工作报告制度
第二十四条 中央企业应当于每年1月底前将上一的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和本的工作安排报送国资委。
第二十五条 中央企业应当按季度、对本企业(包括独资及控股并负责管理的企业)所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并填制报表(见附件
2、附件3),于次季度首月15日前和次1月底前报国资委。中央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实行零报告制度。
第二十六条 中央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者因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突发事件后,应当按以下要求报告国资委:
(一)境内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中央企业应当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快报(见附件4),按本办法规定的报告流程(见附件5)迅速报告。事故现场负责人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上一级单位负责人报告;以后逐级报告至国资委,且每级时间间隔不得超过2小时。
(二)境内由于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的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央企业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国资委报告。
(三)境外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中央企业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国资委报告。
(四)在中央企业管理的区域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中央企业作为业主、总承包商或者分包商应当按本条第(一)款规定报告。
第二十七条 中央企业应当将政府有关部门对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的事故调查报告及批复及时报国资委备案,并将责任追究落实情况报告国资委。
第二十八条 中央企业应当将安全生产工作领导机构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名称、组成人员、职责、工作制度及联系方式报国资委备案,并及时报送变动情况。
第二十九条 中央企业应当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报国资委备案,并及时报送修订情况。
第三十条 中央企业应当将安全生产方面的重要活动、重要会议、重大举措和成果、重大问题等重要信息和重要事项,及时报告国资委。
第五章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与奖惩
第三十一条 国资委参与中央企业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并根据事故调查报告及国务院批复负责落实或者监督对事故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理。
第三十二条 国资委组织开展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督查,督促中央企业落实安全生产有关规定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中央企业违反本办法有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的,国资委根据情节轻重要求其改正或者予以通报批评。
中央企业半年内连续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国资委除依据有关规定落实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理外,对中央企业予以通报批评,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
第三十三条 国资委配合有关部门对中央企业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举报进行调查,或者责成有关单位进行调查,依照干部管理权限对有关责任人予以处理。
第三十四条 国资委根据中央企业考核期内发生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认定情况,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进行下列降级或者降分处理(见附件6):
(一)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期内发生特别重大责任事故并负主要责任的或者发生瞒报事故的,对该中央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予以降级处理。
(二)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期内发生较大责任事故或者重大责任事故起数达到降级起数的,对该中央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予以降级处理。
(三)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期内发生较大责任事故和重大责任事故但不够降级标准的,对该中央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予以降分处理。
(四)中央企业负责人任期经营业绩考核期内连续发生瞒报事故或者发生两起以上特别重大责任事故,对该中央企业负责人的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予以降级处理。
本办法所称责任事故,是指依据事故调查报告及批复对事故性质的认定,中央企业或者中央企业独资及控股子企业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生产安全事故。
第三十五条 对未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有关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的中央企业,国资委从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业绩利润中予以扣减,并予以降分处理。
第三十六条 授权董事会对经理层人员进行经营业绩考核的中央企业,董事会应当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经理层人员经营业绩考核,与绩效薪金挂钩,并比照本办法的安全生产业绩考核规定执行。
董事会对经理层的安全生产业绩考核情况纳入国资委对董事会的考核评价内容。对董事会未有效履行监督、考核安全生产职能,企业发生特别重大责任事故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国资委对董事会予以调整,对有关董事予以解聘。
第三十七条 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因安全生产问题受到降级处理的,取消其参加该考核国资委组织或者参与组织的评优、评先活动资格。
第三十八条 国资委对安全生产相对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最好水平或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央企业予以表彰。
第三十九条 国资委对认真贯彻执行本办法,安全生产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和集体予以表彰奖励。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条 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划分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第三条的规定执行。国务院对特殊行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突发公共事件等级划分按《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2005]11号)附件《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试行)》中安全事故类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 境外中央企业除执行本办法外,还应严格遵守所在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国资委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附件:
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分类表
中央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季报表
中央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报表
中央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快报
中央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流程图
中央企业生产安全责任事故降分降级处理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