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抚宁一中赴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四中教育考察报告
境由心造事在人为
——抚宁一中赴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四中教育考察报告
在教育系统大力推进新课改和促进教育面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山东潍坊市安丘四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高考本科录取率连续8年在安丘市排名第一,特别是2007年,全校906人参加高考,考入重点分数段197人,本科段632人,并有1人考入清华,高考本科录取率列潍坊市78所高中第三名,把许多一流生源的中学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成为享誉全国的农村名校,创造了农村高中的教改神话。
人们震惊于安丘四中的横空出世,纷至沓来的人,怀着“朝圣”的心,从四面八方会聚到安丘四中,破译、解密、探访、考察,甚至怀疑„„我们揣着同样的想法,寻找所期待的答案。从安丘四中的大门口,从校园的操场、教室、宿舍、甚至是厕所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耳听目染,寻找、发现、探究,不同的人得出同样的结论——奇迹。因为:
其一,安丘四中办学条件差。安丘四中地处潍坊市,安丘市(县级市)南40里的凌河镇,属于农村。校园并不漂亮,大多数学生还在平房上课、住宿,教室没有电化设备,基础设施简陋,听课时看到学生作业,还有用蜡纸刻写印制的,老师们的办公室连一台电脑也没看到。学生宿舍也狭窄、拥挤,并不整洁。办学硬件设施远不如我们,比之城区一些重点中学、贵族学校可谓天壤之别。
其二,师资水平不高。原来师范类大学本科生基本没有,只是近年来学校自己从师大招聘了20多名大学生。通过听课,我们的同感是教师大多是当地师范毕业生,因为普通话讲得不太好。他们在既没有理论指导又缺乏经验借鉴的情况下,没有去有关部门申请“课题”立项报告,也没有执迷于专家浩瀚的理论里溯本求源,执著于天南海北四处寻宝取经。
其三,生源基础差。安丘四中生源是安丘一中在全市招走1000名学生后,在当地两个镇按划片招进的,属于二类甚至三类的生源,现在高一10个班,高二8个班,高三14个班,在校生2000多人。因为近年来高考成绩好,有一部分外地借读生,但高考不能在安丘四中报名,也就是说,借读生高考成绩不管 1
好坏,均不属于安丘四中的成绩。
那么,小米加步枪式的安丘四中,为什么在高考这场硬仗中打败武装精良的城区重点中学,我们一中考察的同志们在座谈时深切感到,安丘四中的奇迹与八路军打败日本鬼子、战胜国民党道理相同,就在于安丘四中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有一种敢想敢干的精神,有一种审慎严谨的求实态度。因此,能从乡土学情实际出发,产生了原生态、本土性的“土办法”:
第一,浓烈的校园文化熏染
安丘四中的校园营造出书香氛围、诗意氛围、儒雅氛围。校园文化,墙廊有痕。一走进安丘四中校门,西侧墙上写着:“社会评论:安丘四中今非昔比;教师坚信:四中学生潜力无穷;儒士箴言:坚持不懈,必定成功;送进一个学生,还你一个栋梁”;宿舍楼上醒目地写有“安丘四中——大学生的摇篮”。
走进安丘四中的校园和教室,满眼看到的都是一些催人奋进话语和发人深思的哲理名言:“育人与育德并举,树木与树人同步”“勤学大家敬,好问志气高”“我自信,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自信创造奇迹,拼搏续写神话。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行!”教室内外既有名人名言,又有学生名言:“认真就是水平,实干就是能力”“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自信成功,自强成才,自律成人”“课堂因效率而精彩,学习因自主而快乐”“细心决定成功,规范决定高智”“想要凌云壮志,做要脚踏实地”“别为地上一分硬币,错过天边无限的彩虹”等。
马克思说:“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会时刻影响着每个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以人文教育的涓涓细流,汇聚师生的生命之海,渐渐地形成了一种知难而进、昂扬自信的学校文化。这种文化把学习内化为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是实现学校和学生共同愿景的集中体现,是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和互塑,从而不断指向实践改善和行为提升,不断推进学校发展和特色形成的过程,也便产生了“化”人的特殊力量,有了征服一切的特殊魅力。
第二,感恩教育成为学生的动力源
针对独生子女多和乡村生活水平相对困难,从高一开始对学生进行学会感恩、回报父母的教育。学校做为一项硬性规定,让语文教师布置亲情感恩作文。每学期都要给父母写一封信,老师改后寄给家长。有个同学在信中写道:在我的人生中,我相信在明天我会很成功,因为在今天我很努力。我的努力是为了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因此我的报答方式很简单也很直白:只要父母高兴,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在一间教室,我们看到了墙上张贴着这样的标语:“我们是老百姓的孩子,我们的父母天天盼着我们成才,我们拿什么报答他们?争气!”老师们常常站在这个角度上去教育学生:“这个社会是靠能力吃饭,没有能力,不能展现自我,就没有机会。”安丘四中学生的父母多是迄今仍然比较困难的老百姓,学生除了考学,只能重复父辈的“故事”。他们没有考虑自己生活学习环境多么艰苦,而是考虑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份最原始的动力,通过不断的鼓动、激发、发酵,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学习动力和精神力量。
第三,倡导践行快乐自主学习
安丘四中课堂的要求是:落实“三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倡导“三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鼓励“三动”——动脑、动口、动手,激发“三兴”——兴奋、兴趣、兴情,实现“三会”——学会、会学、会用,发展“三维”——认知、情感、技能。通过听课,发现老师们讲的不多,学生活动多。课堂的基点定位于学生“动”。能够通过发练习、发答案,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可以学会、解决的一般都不讲,只是提示一些易混淆的知识点、带有隐蔽性的易忽视的问题。这样课堂变成了学堂,学生有充充的时间消化吸收,练习巩固。但他们注重课下辅导,特别是对待优生(他们把差生称之为待优生)即每班的后30名,由任课教师分别承包,每位教师负责4、5名学生,采用带研究生的方法,全方位帮教,全程负责,并采用二次过关测试,直至达标。
第四,全方位实施的信心教育
这一点是安丘四中成功的秘芨,也获得了专家们的广泛认同。实施信心教育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培育期,目标是自知、自尊、树信心;第二阶段是成长期,目标是自律、自警、巩固信心;第三阶段是发展期,目标是自励、自强、坚定信心;第四阶段是成熟期,目标是自觉、自悟、发挥信心。通过四个阶段的信心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1、情感投入激发学生自信心
为了充分挖掘学生内蕴的巨大潜力,学校要求老师必须做到“三个一”:每天送给学生一个微笑,每天说一句鼓励学生的话,每天找一名学生谈话。
师生从“三个一”活动中受益匪浅:“一个微笑”温暖了学生困乏疲惫的心灵,“一句鼓励”激发了学生的自信,“一次谈话”沟通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教师不但深信学生潜力无穷,而且高度评价“说你行你就行”。因为教师肯定和激励性话语背后的东西是评价,长久的积极暗示,就会凝固成一种评价定势。学生也就是在这种“能行”的评价定势中,一步步产生质的飞跃的。
2、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信心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战场,是学生素质形成的主渠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导演,课堂教学的优劣和学生学科素质的培养,取决于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上的“导”与“演”。总结近几年的教研成果,学校提出了课堂教学渗透信心教育的五项基本要求:
第一,精心设计自信内容。备课要加强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的自信教育内容,设计好本节课中最能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
第二,上课多表扬鼓励,激发兴趣。上课时通过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学习中的成功和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学生,以强化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到学习对他们而言不再是痛苦,而是快乐的。
第三,课堂提问成为学生自信的源泉。要鼓励、启发学生大胆发言,对主动发言的学生给予最热情的鼓励,在班级教学中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第四,课堂气氛轻松民主。良好的课堂气氛比教师精彩的讲授更重要,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乐学不疲。
第五,课堂用语温暖自信。要给学生以信心和希望。禁止使用“差生”“差班”“你真笨”“你肯定不会”“哪有像你这个样子的?”“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你真给我(我们班)丢人”“没出息”“你是真没希望了”等用语,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激情宣誓张扬信心
通过宣誓提升学生的自信力,是学校的一个创造,也是安丘四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每天的三操和每周班会之前,各班全体学生在值日班长的带领下庄
严宣誓:“我非常聪明,我潜力无穷。我要在老师的教导下,告别三闲,静专思主,刻苦学习,遵守纪律,加强锻炼,全面发展,为四十岁做准备!”铿锵有力的誓言,叩击着每一位同学的心弦,涤荡掉心底的消沉,激越起昂扬的斗志,张扬起自信的风帆。
不但有誓词,还有“誓词诠释”。对于这一充满自信的学生誓词,安丘四中的诠释有着激人奋进的情感张力——“18岁是美丽的,而人生旅途最绚丽的一页却在生命的40岁时翻开。不要说40岁多么遥远,20年其实是弹指一挥间。信心和毅力能把你推向任何追求的目标。缺乏恒心和毅力,虚度今日,等待你的将是无穷的悔恨和遗憾。追求先贤成才路,浩瀚人间,我们将发现,40岁的辉煌来自18岁的志向和20年的血汗。珍惜你拥有的青春年华,好好地把握现在,才能赢得未来,才能将你如日中天的40岁勾画得绚丽灿烂。许多成大事、立大业的人,成功的根源就在于求学时所拥有的信心和毅力。”
4、班主任精心呵护学生信心
班主任是信心教育的最主要施教者,为了增强班级信心教育效果,学校不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出了班主任实施信心教育的若干规定。
5、“我的目标大学”上校牌,强化学生信心
安丘四中让每位高三同学将自己志愿报考的理想大学写在天天佩戴的校牌上,一是时刻激励自己,二是增强“我能上大学”的信念。
6、国旗下讲话激信心
“‘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一段路往往是最为艰苦难行的。这是因为开始的时候,人多雄心万丈,心怀希望。然而,经过长途跋涉,精疲力竭,信心渐失。于是便感到前途渺茫,难以坚持,以致前功尽弃。”这是安丘四中在一次《国旗下讲话》片段。每周星期一的早上,学校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奏国歌升国旗之后,便是慷慨激昂的国旗下的讲话。国旗下讲话以信心教育为主体内容,给学生送去自信的力量。
7、挫折教育强化信心
人生道路上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挫折,挫折对人伤害最大的可能就是自信心。一次不理想的考试成绩,一次意外的冷遇,一场生活中不该有的矛盾和纠纷,都是对学生自信心的考验。自信心是越挫越勇,还是一击即溃,这要取决于我们教师的态度和对学生的教育。
挫折是对人生的历练,经历了挫折还能归于安静的心灵是精神的升华。当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他们最需要和最期待的就是教师的爱心、耐心和信心。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各门功课都学得很好,各方面都表现得很好。这是我们理想,我们的追求。实际上总有一些学生不能尽如人意。由于客观原因,有的学生一时学习成绩差,甚至学习失败。这时,做老师的要有耐心,要沉得住气,不要急,不要逼,不要把学生一时的学习失败看得太重。更不能冷语相伤,讽刺挖苦,甚至体罚。对学生要多关爱、多鼓励,告诉他们不要灰心,不要失望,今后还有成功的机会,只要接受教训,积极努力,一定能走向成功。安丘四中的老师们时刻铭记:只有教师的爱心、耐心、信心,才能唤起学生的自信心。“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人家的孩子是神”。
8、成功教育鼓足信心
安丘四中每学年开始都要举行大学生返校报告会,全体学生参加会议。找一些入学成绩不理想,经过三年的努力考上理想大学的学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在校的感受、成功的经验,以此来激励在校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入学成绩差的学生,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
9、赏识教育深化信心
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许多优点,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一定会发现学生个个都是很优秀的。安丘四中的教师拿着放大镜努力寻找学生的优点,不断放大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10、自我展示,腾飞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要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个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在他能够充分地显示和发挥他天赋素质的事情上,达到在他的年龄可能达到的卓著成绩。”
从高一第二学期开始,安丘四中每学期设立一个能力展示周,让每一名学生获奖是开展这一活动的基本要求,“作业标兵”“最佳球员”“卫生先进个人”“最佳辩手”“语言文明标兵”等等,奖项五花八门,最后各有得主。通过能力的展示,学生了解了自身的价值,找到了自身的优势和特长,这对于形成理想、增强自信心、激励进取心,起到了推动作用。
11、宽容学生,诱导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坚定信心
爱是教育的核心,在安丘四中看不到大声呵斥、怒目批评、冷嘲热讽、暴力惩罚,而见到的是师生谈心,微笑提醒。爱的教育,是宽容、是耐心、是感化、是等待。
在每周的“反思会”上,要求学生对照日常行为规范,反省一周的所作所为,找出自身不足,制定整改措施。学生自我教育的机会很多,只要处处留心,事事在意,时时规范,自我教育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就能做到自警、自律。
安丘四中教师培养学生信心、关爱学生、从友情开始,在与学生交往中,认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各个方面的精彩表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不但及时发现,还要让学生现身说法,努力挖掘,从而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教师的相信与学生的自信,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循环。这样,学生就可以从疲乏战术中解放出来,走进主动快乐学习。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与信心的增强,又有效地促进了性格地发展,进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可以自主开发,勇敢地面对,“我会做,我能行,能做好”,不但成了学生信心的口头誓言,更浸润于学生的心理与行动之中,从而学生认为学习不再是困难和枯燥的事情,而是人生长河之中的精神享受,是学生阶段的人生历练。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安丘四中在信心教育等方面所下的功夫,不难看出教师们的敬业务实的工作作风,也就不难理解学校为什么能够创造高考神话了。
最后讲一点我们的感触:
安丘四中的一些做法,其他学校和我们也都尝试过,或还在做。诸如我们提出的规范养成教育、感恩教育、激励教育、信心教育、师友之道助学活动,承包班级后进生等,不是安丘四中的月亮比我们圆,是我们在精气神上、在落实上把自己的月亮遮了半边。我们和安丘四中比是个落伍者。究其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而我们常常把客观作为主因,把落后当成应该,看作正常,心甘情愿,理所当然。境由心造,事在人为。作风不同两样景,精神不同两重天。在客观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对于成功者来说,精神的力量往往具有决定性意义。想干事、办成事、办好事,是需要一点精神的。
第二篇:赴金华四中考察报告
赴金华四中考察报告
——新疆温宿县六校王兆军
我们三人一行在浙江师范大学成教院的安排下,对金华四中进行为期两周的挂职培训及教育教学实践的考察。在学习培训中,通过看学校的环境,听校长的汇报,感受学校的人文气息,充分领略了这所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办学特色、先进的教学理念,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深感不虚此行。金华四中:创办于1925年10月,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市中心——景观公园的西侧,占地面积80余亩,教学用房面积20000余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45个,学生近2500名,教职员工127名,其中现在职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47人、一级教师48人、省市级名师名校长(含培养人选)5人,有45名青年教师荣获市县级以上教坛新秀称号,有46人次分获全国、省、市级综合荣誉称号。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过硬、学生爱戴、家长满意的优秀教师群体。校长吴根土是浙江省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浙师大兼职教授。
学校实施“以德治校、科研兴校、名师强校”战略,坚持走“学生和谐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之路。形成了“不断追求、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办学风格。“为学生发展服务,办人民满意教育”这是我们办学
宗旨。80多年的办学历程,形成了“勤教、善教、因材施教”的教风。“爱学、会学、主动好学”的学风,在“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校训指导下,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注重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努力开发新课程资源,实现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先进的办学理念。
学校实施“以德治校、科研兴校、名师强校”战略,坚持走“学生和谐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之路。形成了“不断追求、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办学风格。“为学生发展服务,办人民满意教育”这是我们办学宗旨。80多年的办学历程,形成了“勤教、善教、因材施教”的教风。“爱学、会学、主动好学”的学风,在“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校训指导下,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注重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努力开发新课程资源,实现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注重教育科研,提高教育水平
学校重视教育科研,倡导科研兴校,与浙师大联合办学,共同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形成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近几年来,全校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撰写教学论文。所撰写的论文在省、市、区教育科研部门的科研论文
比赛中,有320余篇获奖,在各级刊物上发表的有150多篇。全体教师承担或参与课题研究,结题的28个课题中,其研究成果分别在区、市、省里获奖。学校领导身体力行,校长吴根土亲自主持的省“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学校知心教育模式研究》获浙江省2004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年年初,《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校本培训与教师专业成长》、《新课程背景下语文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探索与研究》三个课题又被确定为浙江师范大学首届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立项项目。
学校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构建了教育信息平台,宽带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智能广播系统、多媒体微格教室、音乐美术劳技专用室、报告厅、体艺馆、游泳池等教学设施齐全,校园整体设计科学合理,成为融绿化、美化和亮化于一体的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
三、知心教育:“德育为先,构建和谐校园”的最有力诠释
金华四中的德育管理的一个重点,那就是“知心教育”,自从四中出了徐立杀母事件之后,四中一度陷入了困境,在这种现状下,吴校长提出了“知心教育”,请知心姐姐作心理辅导,推出一系列亲子活动等,把学校和家庭、社区紧密
联系在一起,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吴校长认为,庶提高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必须先抓德育工作。
四、考察学习后的一点感想
1、校长是学校全面发展的领头羊
吴根土是一个有魄力的校长,但他首先是一名优秀的特级教师。从教30多年,担任校长10多年,评上特级教师也已多年,吴根土始终没有离开课堂,仍然兢兢业业,坚持在教学的第一线,并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他与时俱进,始终站在学科和教改的最前沿。这几年,他不仅在学校里为年轻教师上示范课,还先后应邀到温州、绍兴等地和本市的各个县市上示范课,作专题报告,并积极倡导送教下乡,参加名师义教活动,先后到婺城区、金东区的一些偏远山村,进行教育扶贫,充分发挥了一名特级教师的作用。
2、学校的发展需要有真正的专家引领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主力军,可是,教师受工作性质和个人能力的局限,其眼界、思维水平也会出现不能与时俱进的困惑,也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所以,必须有一些真正的专家为老师们领航,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打开思维,帮助他们走出困惑,找到光明。吴根土校长的到来,改变了学校的命运,从根本上说,是提高了老师们的知识水平,更新了老师们的科学理念,充实了老师们的精神世界,从而带动了整个学校的发展。他以极强的公信力引领永威学校向着更
好的方向快速发展。我们有着敬业乐业、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有着英明果敢、追求真理的领导队伍;我们有着刻苦勤奋的莘莘学子,也有淳朴善良、支持教育的殷殷家长,这些都是推动内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优质资源。但是,每个学校都应该有真正的专家引领老师们少走弯路,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
3、教学改革首先是教师思想观念的变革
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是老师。如果老师的思想观念陈旧,这改革就无法进行下去。教学改革不需要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只要老师们记住一条朴素的道理:学习是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老师要做的就是唤醒每个学生自我改变、主动发展的意识,解放每个学生内在的求知渴望与学习力量。金华四中的老师们在吴根土校长的引领下,正逐步实现思想深处的变革。我们这里也有很多优秀的老师,但是不可否认,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讲多练少、避重就轻、忽视学情等非常不科学的做法,在老师们中间还存在着学生学业基础差就应该多讲、时间紧就应该快讲等误解。有些地处偏僻的学校,主客观方面的制约因素更多。所以,唤醒一线老师们的改革意识应当常抓不懈
总之,此次考察使我感慨万千,学习到许多宝贵的经验,使我开阔了视野,启发了思路,重新激发了工作热情。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使自己所在的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第三篇:关于赴德州市、潍坊市的考察报告
一、德州市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主要做法
(一)创新思路,视困难为机遇。今年4月份以来,面对严峻的非典疫情,德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非典对经济活动既带来了不利影响,但同时也孕育着商机。一方面,山东对非典控制严、不是疫区,外商愿意来,这是一种无形的广告。德国一公司本想到唐山投资,且设备已到唐山,由于非典,外商终止了合作,德州市经济开发区获悉后,立即派人盯上工作,硬是把项目争到了德州,最近设备已到了德州。另一方面,非典时期外出招商受阻,经贸活动较少,同样外出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减小。于是他们另辟蹊径,迎难而上,明确提出重点疫区去不了就转向安全区域或相对安全区域,频繁出击,登门招商;重点疫区也非“地雷阵”,虽有一定风险,但不能惧怕,这些地方孕育着更大的商机,做好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广东省防治非典最严峻的时期,德城区计委的两名干部,在中山市蹲了一个多月,引回了3000万美元的数码光盘项目。
(三)创新服务,积极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一是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大力度削减和放权,在前几年将行政审批事项由2000多项削减到450余项的基础上,今年再砍掉50%,10天内由各部门自行清理申报,凡不主动申报的,由市政府提速办按不低于50%的标准直接砍掉,同时彻底下放审批权限,凡省下放给市的审批权限,一律下放到区县。在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上,改“一站式”为“一体式”、改“领办式”为“现场式”,谁家不放权,谁家的主要负责人就去中心办公,让客商只要进了服务中心,一切问题都解决或有答案。二是大力支持和保护民营企业。为帮助企业度过非典难关,德州市委、市政府决定,从5月中旬到6月底实行40天的“无收费”、“无检查”日。同时,鼓励民营企业按照“不限学历、不限专业、不限生源地、不限培养方式的“四不限”原则,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进急需人才。对民营企业引进的博士后毕业生、博士生和硕士研究生,由同级政府分别给予一次性安家补助费6万元、5万元、2万元。引进人才可直接确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博士生确定为高级职称,硕士生确定为中级职称)。三是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在制定优惠政策方面,德州市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灵活机动,提出:南方能干的事情在德州也可以干,南方执行的政策在德州也可以执行。在土地利用上,德州市各级普遍实施“先租后征”的办法,让项目先建起来,还把1997年前省批或市批未用的建设用地指标再拿出来使用。德州市经济开发区自1998年建设之初就执行税收“减二免三”政策,到目前仅用5年的时间,已到位项目300个,到位资金100多亿元,去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600万元(不包括税收减免部分),发展速度令人吃惊。最近,德州市又提出,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市经济开发区“二次创业”,力争建成“山东的江宁”。
二、潍坊市机关工作人员实行轮岗的主要做法
(一)轮岗的范围与比例。市、县(市、区)、乡三级党政群机关(含人大、政协机关,除公检法机关外)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事业单位中,除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和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外的在职人员,均列入轮岗范围。轮岗比例为本单位人员编制数的20%,各单位第一年按20%的比例进行轮岗,以后每年安排20%的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轮岗(轮岗人员轮岗期满后,不愿回原单位工作的,可抵顶本单位下一轮岗指标)。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参加轮岗,在市一级处级干部、区县一级科级干部轮岗人数要按照所在单位实有职数的20%确定。
(二)轮岗期间的职责与任务。轮岗人员在轮岗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在本市辖区范围以内,领办、创办民营经济组织或公益性社区服务组织;从事其他民营经济活动或专职招商引资;暂不具备以上条件者,也可应聘到民营经济组织工作。轮岗人员轮岗期间与原单位工作完全脱钩,其职务、身份不变,所空职位原单位暂不安排他人继任,其工作职责由原单位安排留岗人员承担。轮岗人员从事的各种经营活动属个人行为,所办实体或企业与原单位完全脱钩。轮岗人员不准用公款兴办经济实体,不准以单位名义搞集资入股,不准挪用、借用单位资金作启动资金,不准以原单位作任何形式的担保,不准利用单位职能和个人职权为自己的经营提供方便;不准使用公款和公家的交通、通讯等工具从事经营活动,不准回原工作单位帮助工作。
(三)轮岗的时间与待遇。轮岗时间一般为一至二年。轮岗人员在轮岗期间由原单位照发原工资,其他福利待遇不变;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工资调整和考核等方面与留岗人员同等对待;轮岗时间计算为工龄、任职年限和专业年限,轮岗期间所得收益除按规定交纳必交的税费外,归个人所有。轮岗人员轮岗期满后仍回原单位工作,三年内不愿回原单位工作的,可继续参加轮岗,待遇不变。三年后不愿回原单位工作的,符合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人员分流意见中关于提前离岗、提前退休规定的,可办理提前离岗或提前退休手续;不符合提前离岗、提前退休条件的,可办理辞职或允许停薪留职。
从前段运行情况看,潍坊市实行机关工作人员轮岗制度,把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推向第一线,奔赴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有利于增强机关人员的中心意识,为民营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促进经济发展和财政增长;有利于机关工作人员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经风雨、见世面,锻炼成才;有利于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自觉破除那些束缚发展的陈旧观念、条条框框,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方位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氛围;有利于那些有志于从事民营经济的同志施展抱负,实现人生价值。
三、几点思考
两地的做法很值得我们深思,两地成功的经验启示我们:领先一步,处处领先。我们东港怎么办?当务之急是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机制创新的问题,二是调转架子的问题,三是精神状态的问题。
(一)以完善新的工作机制为重点,研究探讨推行机关工作人员轮岗的新路子。机关工作人员轮岗是“零成本”,但回报却是无限的。机关工作人员轮岗招商或从事民营经济,是对机关工作运行机制的探索和尝试,德州、潍坊等地已经进行了成功的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用他们的话说:这一举措,唤醒和推动了全民的思想解放,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推行这一做法,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打消轮岗人员的思想顾虑。机关工作人员面对轮岗存在“三怕”:怕政策变,承诺的政策事过境迁后,兑现不了;怕担风险,完不成指标受到处罚,不如蹲在机关里“稳当”;怕出洋相,干不出个“名堂”,面子上过不去。对此,在制定轮岗政策时,可以重奖轻罚,使轮岗人员消除后顾之忧,能够放心、大胆地冲向经济建设第一线。二是要明确轮岗人员在轮岗期间的主要任务。要把轮岗人员的任务定位为:专职招商引资;在我区辖区内领办、创办民营企业;帮办民营企业。三是加强对轮岗人员的日常管理考核。要成立轮岗工作领导小组,从纪委、组织、人事、监察、区直机关工委等部门抽调工作人员组成轮岗办公室,建立月报表和机关轮岗人员工作纪实簿登记管理制度,每月调度一次轮岗人员的单位落实和工作开展情况,记入业绩档案,加强管理,严格考核,严禁把“轮岗”变为“轮休”。
(二)以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为重点,推动东港经济的跨越发展。现在已经越来越明确,东港经济的动力在园区、潜力在园区、希望也在园区。全区上下必须调转架子,把主要精力和心思向以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为重点的经济工作上转移,把领导力量、人员力量向经济一线转移,咬住工业,狠抓园区,苦干三五年,增强财政的造血功能。一是在政策上要有突破。潍坊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做出“无费区”和实行“零地价”的规定,所有进区的企业投资、建设、生产经营只需缴纳工商注册费,不再缴纳其他任何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市属退城进园的工业企业、一次投资1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一次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企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行“零地价”。我们在园区建设方面,要时刻关注周边地区的政策动向,大胆探索借鉴,始终做到领先一步、高人一筹,否则我们处在周边政策的包围中,很难与他们竞争。二是领导干部要带头招商。借鉴德州、潍坊等地的做法,建议区级领导和各镇街道、区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招商,叫响“一把手抓招商”的口号,区级领导、各街道党委书记、镇长、办事处主任和区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招商任务单列计划,分解到个人,单项考核,单独公布。考虑到岗位不同等因素,建议考核采取重奖轻罚或只奖不罚的办法,但要与干部的使用挂钩。镇街道和区直部门单位“一把手”要勇当“项目一把手”,联系一个项目、推进一个项目、招引一个项目,并拿出一块工资作为考核工资,强力推进,全力打造自己的财源。三是专业招商要有突破。要广招招商人才,可以实行年薪制,可以实行绩效工资制,招商引资成果突出的优先兑现新增工资并进行奖励,谁攀比就让谁干,干不了就别埋怨(工资也要有说法),要让能干会干的多得,不干无能的少得,彻底打破“大锅饭”。四是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措施。要树立“帮助投资者就是帮助自己,服务投资者就是服务经济,关注投资者就是关注发展”的观念,只要客商进了门,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可以在纪委、监察局设立经济环境投诉中心和机关效能监察中心,受理投诉举报,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进行查处,负责对机关效能的监督检查;可以开展企业评部门和企业评机关工作人员的“双评”活动,每年组织两次规模以上企业、外来投资企业和个体民营企业代表对部门、单位和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评议,对评议倒数第一的部门、单位,一次通报批评,两次诫勉,三次“一把手”免职;评议最差的机关工作人员调离工作岗位或辞退。四是改革工作运行机制。从区到村统一分成两条线,即稳定和经济社会事业工作线,上下直通,责任到人。区级领导包镇街道就抓招商引资和社会稳定两件事,帮助镇街道研究发展、稳定的措施,搞好协调,确保镇街道“既干事,又不出事”。
(三)以开展“革除障碍、跨越发展”主题教育为契机,在全区上下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人的思想观念和发展氛围对一个区域的发展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要紧紧抓住开展“革除障碍、跨越发展”主题教育这一契机,在全区上下营造和发扬“三个永不”的思想观念。一是永不争论。只要有利于发展,只要能够促进发展,什么办法都可以用,真正做到敢闯、敢试、敢冒,不墨守陈规,不坐而论道,更不评头论足,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在某个问题存有争论或意见分歧的时候,别的地方就已经干起来了,不自觉中就拉下了一大步。对此,我们必须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抛开争论,不管什么事情,不管别人怎么讲,都要去试试。成功了,就一往无前地干下去;失败了,起码也会为今后的发展积累经验教训。二是永不懈怠。一定要坚持“重激励、严考核、高保障”,并且要结合实际,尽快出台有关制度,把跨越发展落实到制度建设上,以制度管人,以制度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万众一心抓经济,众志成城促发展。三是永不埋怨。虽然我们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体制障碍较多,但不能埋怨。目前,我们最大的障碍是思想观念的障碍,只要把思想观念的问题解决好了,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全区上下要增强“我要发展”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发挥好主观能动性,以创新的思想观念、超前的行动,找准工作的切入点,赢得市里支持,推动经济发展。
赴德州、潍坊考察组
第四篇:关于赴德州市、潍坊市的考察报告
根据区委主要领导的指示,5月21日至23日,区委常委、办公室主任***带领区委办公室的同志,到德州市、潍坊市进行考察学习。在德州市重点考察了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做法,在潍坊市重点考察了机关工作人员轮岗的做法。现将考察学习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德州市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主要做法德州市地处我省最北端,与济南市相邻,在我省属于欠发达地区。近几年,德州市按照“超常发展、跨越前进”的总体要求,把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作为统领全局的两大“天字号”工程,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要事,所有部门的第一责任,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新措施、硬措施,使德州经济连年实现快速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在山东独树一帜。今年4月份,德州市民营经济注册总户数10.2万户,注册资金91.2亿元,同比增长66.2%;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77.5亿元,同比增长50.2%;完成固定资产投入64.3亿元,同比增长52.7%;上缴税金5.1亿元,同比增长32.4%。1—4月份,新上项目1263个,到位资金52亿元,其中500万元以上的231个、33亿元;已建成项目436个,在建项目827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20个,5000万元—10000万元的27个,3000万元—5000万元的20个,1000万元—3000万元的76个。速度之快,效果之好,令人惊讶。如此大的成效得益于他们思路创新、措施创新、服务创新。但他们并没有满足,5月20日,德州市召开了由市、区、镇、村四级干部,共8万人参加的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电视电话会议,决定从今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在全市开展“比(比增量)赶(赶先进)超(超常规)”活动,全力推进民营经济新一轮大发展。他们确立的民营经济新一轮发展目标是:按照增长速度高于周边地区、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十五”计划的原则,全市民营经济总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年均分别增长15%、20%、30%,增加值、上缴税金年均增长25%以上,增幅保持全省前列。到“十五”末,增加值占GDp、上缴税金占地方财政收入、从业人员占全部城镇就业人数“三项比重”均超过80%以上,民营经济总量比2002年提高80%以上。
(一)创新思路,视困难为机遇。今年4月份以来,面对严峻的非典疫情,德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非典对经济活动既带来了不利影响,但同时也孕育着商机。一方面,山东对非典控制严、不是疫区,外商愿意来,这是一种无形的广告。德国一公司本想到唐山投资,且设备已到唐山,由于非典,外商终止了合作,德州市经济开发区获悉后,立即派人盯上工作,硬是把项目争到了德州,最近设备已到了德州。另一方面,非典时期外出招商受阻,经贸活动较少,同样外出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减小。于是他们另辟蹊径,迎难而上,明确提出重点疫区去不了就转向安全区域或相对安全区域,频繁出击,登门招商;重点疫区也非“地雷阵”,虽有一定风险,但不能惧怕,这些地方孕育着更大的商机,做好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广东省防治非典最严峻的时期,德城区计委的两名干部,在中山市蹲了一个多月,引回了3000万美元的数码光盘项目。
(二)创新措施,干部离岗从事民营经济。德州市在前几年机关工作人员轮岗的基础上,自今年5月份开始,实行机关(含人大、政协机关,公检法机关除外)工作人员离岗从事民营经济制度。市级机关离岗比例不低于本单位在编在岗人员的20%,县乡两级不低于30%,离岗期限原则上1—5年,各部门(单位)至少安排1名领导干部参加。离岗人员所空职位不得安排他人,岗位职责由单位内部人员承担。离岗人员身份、职务、编制不变,工龄连续计算,工资(含各种补贴、津贴)由原单位照发。符合国家规定提前离岗、提前退休条件的人员(不含工勤人员)自愿提前离岗、提前退休从事民营经济的,5年内可享受当地2001—2003年机构改革期间制定的优惠政策。离岗人员离岗期满,愿回原单位工作的,原单位要及时安排,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离岗期满仍要求继续从事民营经济的人员,符合提前离岗、提前退休条件的,可办理相应手续。德州市通过干部离岗从事民营经济,把干部队伍中蕴藏的人才优势和巨大能量变成了发展的动力。
(三)创新服务,积极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一是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大力度削减和放权,在前几年将行政审批事项由2000多项削减到450余项的基础上,今年再砍掉50%,10天内由各部门自行清理申报,凡不主动申报的,由市政府提速办按不低于50%的标准直接砍掉,同时彻底下放审批权限,凡省下放给市的审批权限,一律下放到区县。在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上,改“一站式”为“一体式”、改“领办式”为“现场式”,谁家不放权,谁家的主要负责人就去中心办公,让客商只要进了服务中心,一切问题都解决或有答案。二是大力支持和保护民营企业。为帮助企业度过非典难关,德州市委、市政府决定,从5月中旬到6月底实行40天的“无收费”、“无检查”日。同时,鼓励民营企业按照“不限学历、不限专业、不限生源地、不限培养方式的“四不限”原则,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进急需人才。对民营企业引进的博士后毕业生、博士生和硕士研究生,由同级政府分别给予一次性安家补助费6万元、5万元、2万元。引进人才可直接确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博士生确定为高级职称,硕士生确定为中级职称)。三是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在制定优惠政策方面,德州市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灵活机动,提出:南方能干的事情在德州也可以干,南方执行的政策在德州也可以执行。在土地利用上,德州市各级普遍实施“先租后征”的办法,让项目先建起来,还把1997年前省批或市批未用的建设用地指标再拿出来使用。德州市经济开发区自1998年建设之初就执行税收“减二免三”政策,到目前仅用5年的时间,已到位项目300个,到位资金100多亿元,去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600万元(不包括税收减免部分),发展速度令人吃惊。最
中,很难与他们竞争。二是领导干部要带头招商。借鉴德州、潍坊等地的做法,建议区级领导和各镇街道、区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招商,叫响“一把手抓招商”的口号,区级领导、各街道党委书记、镇长、办事处主任和区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招商任务单列计划,分解到个人,单项考核,单独公布。考虑到岗位不同等因素,建议考核采取重奖轻罚或只奖不罚的办法,但要与干部的使用挂钩。镇街道和区直部门单位“一把手”要勇当“项目一把手”,联系一个项目、推进一个项目、招引一个项目,并拿出一块工资作为考核工资,强力推进,全力打造自己的财源。三是专业招商要有突破。要广招招商人才,可以实行年薪制,可以实行绩效工资制,招商引资成果突出的优先兑现新增工资并进行奖励,谁攀比就让谁干,干不了就别埋怨(工资也要有说法),要让能干会干的多得,不干无能的少得,彻底打破“大锅饭”。四是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措施。要树立“帮助投资者就是帮助自己,服务投资者就是服务经济,关注投资者就是关注发展”的观念,只要客商进了门,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可以在纪委、监察局设立经济环境投诉中心和机关效能监察中心,受理投诉举报,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进行查处,负责对机关效能的监督检查;可以开展企业评部门和企业评机关工作人员的“双评”活动,每年组织两次规模以上企业、外来投资企业和个体民营企业代表对部门、单位和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评议,对评议倒数第一的部门、单位,一次通报批评,两次诫勉,三次“一把手”免职;评议最差的机关工作人员调离工作岗位或辞退。四是改革工作运行机制。从区到村统一分成两条线,即稳定和经济社会事业工作线,上下直通,责任到人。区级领导包镇街道就抓招商引资和社会稳定两件事,帮助镇街道研究发展、稳定的措施,搞好协调,确保镇街道“既干事,又不出事”。
(三)以开展“革除障碍、跨越发展”主题教育为契机,在全区上下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人的思想观念和发展氛围对一个区域的发展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要紧紧抓住开展“革除障碍、跨越发展”主题教育这一契机,在全区上下营造和发扬“三个永不”的思想观念。一是永不争论。只要有利于发展,只要能够促进发展,什么办法都可以用,真正做到敢闯、敢试、敢冒,不墨守陈规,不坐而论道,更不评头论足,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在某个问题存有争论或意见分歧的时候,别的地方就已经干起来了,不自觉中就拉下了一大步。对此,我们必须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抛开争论,不管什么事情,不管别人怎么讲,都要去试试。成功了,就一往无前地干下去;失败了,起码也会为今后的发展积累经验教训。二是永不懈怠。一定要坚持“重激励、严考核、高保障”,并且要结合实际,尽快出台有关制度,把跨越发展落实到制度建设上,以制度管人,以制度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万众一心抓经济,众志成城促发展。三是永不埋怨。虽然我们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体制障碍较多,但不能埋怨。目前,我们最大的障碍是思想观念的障碍,只要把思想观念的问题解决好了,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全区上下要增强“我要发展”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发挥好主观能动性,以创新的思想观念、超前的行动,找准工作的切入点,赢得市里支持,推动经济发展。
关于赴德州市、潍坊市的考察报告(第3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五篇:关于赴德州市、潍坊市的考察报告
根据区委主要领导的指示,5月21日至23日,区委常委、办公室主任***带领区委办公室的同志,到德州市、潍坊市进行考察学习。在德州市重点考察了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做法,在潍坊市重点考察了机关工作人员轮岗的做法。现将考察学习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德州市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主要做法
德州市地处我省最北端,与济南市相邻,在我省属于欠发达地区。近几年,德州市按照“超常发展、跨越前进”的总体要求,把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作为统领全局的两大“天字号”工程,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要事,所有部门的第一责任,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新措施、硬措施,使德州经济连年实现快速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在山东独树一帜。今年4月份,德州市民营经济注册总户数10.2万户,注册资金91.2亿元,同比增长66.2%;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77.5亿元,同比增长50.2%;完成固定资产投入64.3亿元,同比增长52.7%;上缴税金5.1亿元,同比增长32.4%。1—4月份,新上项目1263个,到位资金52亿元,其中500万元以上的231个、33亿元;已建成项目436个,在建项目827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20个,5000万元—10000万元的27个,3000万元—5000万元的20个,1000万元—3000万元的76个。速度之快,效果之好,令人惊讶。如此大的成效得益于他们思路创新、措施创新、服务创新。但他们并没有满足,5月20日,德州市召开了由市、区、镇、村四级干部,共8万人参加的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电视电话会议,决定从今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在全市开展“比(比增量)赶(赶先进)超(超常规)”活动,全力推进民营经济新一轮大发展。他们确立的民营经济新一轮发展目标是:按照增长速度高于周边地区、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十五”计划的原则,全市民营经济总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年均分别增长15%、20%、30%,增加值、上缴税金年均增长25%以上,增幅保持全省前列。到“十五”末,增加值占GDp、上缴税金占地方财政收入、从业人员占全部城镇就业人数“三项比重”均超过80%以上,民营经济总量比2002年提高80%以上。
(一)创新思路,视困难为机遇。今年4月份以来,面对严峻的非典疫情,德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非典对经济活动既带来了不利影响,但同时也孕育着商机。一方面,山东对非典控制严、不是疫区,外商愿意来,这是一种无形的广告。德国一公司本想到唐山投资,且设备已到唐山,由于非典,外商终止了合作,德州市经济开发区获悉后,立即派人盯上工作,硬是把项目争到了德州,最近设备已到了德州。另一方面,非典时期外出招商受阻,经贸活动较少,同样外出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减小。于是他们另辟蹊径,迎难而上,明确提出重点疫区去不了就转向安全区域或相对安全区域,频繁出击,登门招商;重点疫区也非“地雷阵”,虽有一定风险,但不能惧怕,这些地方孕育着更大的商机,做好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广东省防治非典最严峻的时期,德城区计委的两名干部,在中山市蹲了一个多月,引回了3000万美元的数码光盘项目。
(二)创新措施,干部离岗从事民营经济。德州市在前几年机关工作人员轮岗的基础上,自今年5月份开始,实行机关(含人大、政协机关,公检法机关除外)工作人员离岗从事民营经济制度。市级机关离岗比例不低于本单位在编在岗人员的20%,县乡两级不低于30%,离岗期限原则上1—5年,各部门(单位)至少安排1名领导干部参加。离岗人员所空职位不得安排他人,岗位职责由单位内部人员承担。离岗人员身份、职务、编制不变,工龄连续计算,工资(含各种补贴、津贴)由原单位照发。符合国家规定提前离岗、提前退休条件的人员(不含工勤人员)自愿提前离岗、提前退休从事民营经济的,5年内可享受当地2001—2003年机构改革期间制定的优惠政策。离岗人员离岗期满,愿回原单位工作的,原单位要及时安排,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离岗期满仍要求继续从事民营经济的人员,符合提前离岗、提前退休条件的,可办理相应手续。德州市通过干部离岗从事民营经济,把干部队伍中蕴藏的人才优势和巨大能量变成了发展的动力。
(三)创新服务,积极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一是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大力度削减和放权,在前几年将行政审批事项由2000多项削减到450余项的基础上,今年再砍掉50%,10天内由各部门自行清理申报,凡不主动申报的,由市政府提速办按不低于50%的标准直接砍掉,同时彻底下放审批权限,凡省下放给市的审批权限,一律下放到区县。在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上,改“一站式”为“一体式”、改“领办式”为“现场式”,谁家不放权,谁家的主要负责人就去中心办公,让客商只要进了服务中心,一切问题都解决或有答案。二是大力支持和保护民营企业。为帮助企业度过非典难关,德州市委、市政府决定,从5月中旬到6月底实行40天的“无收费”、“无检查”日。同时,鼓励民营企业按照“不限学历、不限专业、不限生源地、不限培养方式的“四不限”原则,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进急需人才。对民营企业引进的博士后毕业生、博士生和硕士研究生,由同级政府分别给予一次性安家补助费6万元、5万元、2万元。引进人才可直接确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博士生确定为高级职称,硕士生确定为中级职称)。三是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在制定优惠政策方面,德州市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灵活机动,提出:南方能干的事情在德州也可以干,南方执行的政策在德州也可以执行。在土地利用上,德州市各级普遍实施“先租后征”的办法,让项目先建起来,还把1997年前省批或市批未用的建设用地指标再拿出来使用。德州市经济开发区自1998年建设之初就执行税收“减二免三”政策,到目前仅用5年的时间,已到位项目300个,到位资金100多亿元,去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600万元(不包括税收减免部分),发展速度令人吃惊。最近,德州市又提出,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市经济开发区“二次创业”,力争建成“山东的江宁”。
二、潍坊市机关工作人员实行轮岗的主要做法
潍坊市机关工作人员轮岗工作是2003年3月4日启动的,经过宣传发动、个人报名、群众推荐、组织决定等程序,全市确立了7364名轮岗人员,其中市直部门1014名,县市区6350名。截至4月20日,全市7364名轮岗人员中,已有6271名落实了岗位,占总数的85.2%。其中领办、创办民营企业的1784名,占轮岗人员总数的24.4%;帮办民营企业的4212名,占轮岗人员总数的57.2%;专职招商引资的275名,占轮岗人员总数的3.6%;未落实岗位的1093名,占轮岗人员总数的14.8%。专职招商引资人员现已完成引资额10917万元。具体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轮岗的范围与比例。市、县(市、区)、乡三级党政群机关(含人大、政协机关,除公检法机关外)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事业单位中,除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和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外的在职人员,均列入轮岗范围。轮岗比例为本单位人员编制数的20%,各单位第一年按20%的比例进行轮岗,以后每年安排20%的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轮岗(轮岗人员轮岗期满后,不愿回原单位工作的,可抵顶本单位下一轮岗指标)。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参加轮岗,在市一级处级干部、区县一级科级干部轮岗人数要按照所在单位实有职数的20%确定。
(二)轮岗期间的职责与任务。轮岗人员在轮岗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在本市辖区范围以内,领办、创办民营经济组织或公益性社区服务组织;从事其他民营经济活动或专职招商引资;暂不具备以上条件者,也可应聘到民营经济组织工作。轮岗人员轮岗期间与原单位工作完全脱钩,其职务、身份不变,所空职位原单位暂不安排他人继任,其工作职责由原单位安排留岗人员承担。轮岗人员从事的各种经营活动属个人行为,所办实体或企业与原单位完全脱钩。轮岗人员不准用公款兴办经济实体,不准以单位名义搞集资入股,不准挪用、借用单位资金作启动资金,不准以原单位作任何形式的担保,不准利用单位职能和个人职权为自己的经营提供方便;不准使用公款和公家的交通、通讯等工具从事经营活动,不准回原工作单位帮助工作。
(三)轮岗的时间与待遇。轮岗时间一般为一至二年。轮岗人员在轮岗期间由原单位照发原工资,其他福利待遇不变;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工资调整和考核等方面与留岗人员同等对待;轮岗时间计算为工龄、任职年限和专业年限,轮岗期间所得收益除按规定交纳必交的税费外,归个人所有。轮岗人员轮岗期满后仍回原单位工作,三年内不愿回原单位工作的,可继续参加轮岗,待遇不变。三年后不愿回原单位工作的,符合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人员分流意见中关于提前离岗、提前退休规定的,可办理提前离岗或提前退休手续;不符合提前离岗、提前退休条件的,可办理辞职或允许停薪留职。
从前段运行情况看,潍坊市实行机关工作人员轮岗制度,把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推向第一线,奔赴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有利于增强机关人员的中心意识,为民营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促进经济发展和财政增长;有利于机关工作人员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经风雨、见世面,锻炼成才;有利于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自觉破除那些束缚发展的陈旧观念、条条框框,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方位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氛围;有利于那些有志于从事民营经济的同志施展抱负,实现人生价值。
三、几点思考
两地的做法很值得我们深思,两地成功的经验启示我们:领先一步,处处领先。我们东港怎么办?当务之急是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机制创新的问题,二是调转架子的问题,三是精神状态的问题。
(一)以完善新的工作机制为重点,研究探讨推行机关工作人员轮岗的新路子。机关工作人员轮岗是“零成本”,但回报却是无限的。机关工作人员轮岗招商或从事民营经济,是对机关工作运行机制的探索和尝试,德州、潍坊等地已经进行了成功的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用他们的话说:这一举措,唤醒和推动了全民的思想解放,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推行这一做法,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打消轮岗人员的思想顾虑。机关工作人员面对轮岗存在“三怕”:怕政策变,承诺的政策事过境迁后,兑现不了;怕担风险,完不成指标受到处罚,不如蹲在机关里“稳当”;怕出洋相,干不出个“名堂”,面子上过不去。对此,在制定轮岗政策时,可以重奖轻罚,使轮岗人员消除后顾之忧,能够放心、大胆地冲向经济建设第一线。二是要明确轮岗人员在轮岗期间的主要任务。要把轮岗人员的任务定位为:专职招商引资;在我区辖区内领办、创办民营企业;帮办民营企业。三是加强对轮岗人员的日常管理考核。要成立轮岗工作领导小组,从纪委、组织、人事、监察、区直机关工委等部门抽调工作人员组成轮岗办公室,建立月报表和机关轮岗人员工作纪实簿登记管理制度,每月调度一次轮岗人员的单位落实和工作开展情况,记入业绩档案,加强管理,严格考核,严禁把“轮岗”变为“轮休”。
(二)以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为重点,推动东港经济的跨越发展。现在已经越来越明确,东港经济的动力在园区、潜力在园区、希望也在园区。全区上下必须调转架子,把主要精力和心思向以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为重点的经济工作上转移,把领导力量、人员力量向经济一线转移,咬住工业,狠抓园区,苦干三五年,增强财政的造血功能。一是在政策上要有突破。潍坊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做出“无费区”和实行“零地价”的规定,所有进区的企业投资、建设、生产经营只需缴纳工商注册费,不再缴纳其他任何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市属退城进园的工业企业、一次投资1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一次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企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行“零地价”。我们在园区建设方面,要时刻关注周边地区的政策动向,大胆探索借鉴,始终做到领先一步、高人一筹,否则我们处在周边政策的包围中,很难与他们竞争。二是领导干部要带头招商。借鉴德州、潍坊等地的做法,建议区级领导和各镇街道、区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招商,叫响“一把手抓招商”的口号,区级领导、各街道党委书记、镇长、办事处主任和区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招商任务单列计划,分解到个人,单项考核,单独公布。考虑到岗位不同等因素,建议考核采取重奖轻罚或只奖不罚的办法,但要与干部的使用挂钩。镇街道和区直部门单位“一把手”要勇当“项目一把手”,联系一个项目、推进一个项目、招引一个项目,并拿出一块工资作为考核工资,强力推进,全力打造自己的财源。三是专业招商要有突破。要广招招商人才,可以实行年薪制,可以实行绩效工资制,招商引资成果突出的优先兑现新增工资并进行奖励,谁攀比就让谁干,干不了就别埋怨(工资也要有说法),要让能干会干的多得,不干无能的少得,彻底打破“大锅饭”。四是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措施。要树立“帮助投资者就是帮助自己,服务投资者就是服务经济,关注投资者就是关注发展”的观念,只要客商进了门,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可以在纪委、监察局设立经济环境投诉中心和机关效能监察中心,受理投诉举报,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进行查处,负责对机关效能的监督检查;可以开展企业评部门和企业评机关工作人员的“双评”活动,每年组织两次规模以上企业、外来投资企业和个体民营企业代表对部门、单位和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评议,对评议倒数第一的部门、单位,一次通报批评,两次诫勉,三次“一把手”免职;评议最差的机关工作人员调离工作岗位或辞退。四是改革工作运行机制。从区到村统一分成两条线,即稳定和经济社会事业工作线,上下直通,责任到人。区级领导包镇街道就抓招商引资和社会稳定两件事,帮助镇街道研究发展、稳定的措施,搞好协调,确保镇街道“既干事,又不出事”。
(三)以开展“革除障碍、跨越发展”主题教育为契机,在全区上下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人的思想观念和发展氛围对一个区域的发展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要紧紧抓住开展“革除障碍、跨越发展”主题教育这一契机,在全区上下营造和发扬“三个永不”的思想观念。一是永不争论。只要有利于发展,只要能够促进发展,什么办法都可以用,真正做到敢闯、敢试、敢冒,不墨守陈规,不坐而论道,更不评头论足,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在某个问题存有争论或意见分歧的时候,别的地方就已经干起来了,不自觉中就拉下了一大步。对此,我们必须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抛开争论,不管什么事情,不管别人怎么讲,都要去试试。成功了,就一往无前地干下去;失败了,起码也会为今后的发展积累经验教训。二是永不懈怠。一定要坚持“重激励、严考核、高保障”,并且要结合实际,尽快出台有关制度,把跨越发展落实到制度建设上,以制度管人,以制度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万众一心抓经济,众志成城促发展。三是永不埋怨。虽然我们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体制障碍较多,但不能埋怨。目前,我们最大的障碍是思想观念的障碍,只要把思想观念的问题解决好了,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全区上下要增强“我要发展”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发挥好主观能动性,以创新的思想观念、超前的行动,找准工作的切入点,赢得市里支持,推动经济发展。
赴德州、潍坊考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