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站安全教育管理规定
电站安全教育管理规定总则
1.1 安全教育是提高企业各级领导和广大员工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牢固的“安全第一”思想,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和专业安全技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为加强安全教育,确保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特制定本标准。
1.2 安全教育工作由厂长(站长)领导,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负责组织、检查、督促员工认真贯彻执行。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1 本标准对安全生产教育的目的、要求、分类、内容和程序等作出规定。
2.2 本标准适用于厂(站)全员(包括临聘人员、临时工)。引用标准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2 华电集团公司《电力生产安全工作规定》。
3.3 华电集团公司《电业生产人员培训制度》。
3.4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下简称《安规》)。安全教育的目的4.1 使职工正确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2 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4.3 掌握实现安全生产的安全操作技能和专业安全技术,学会识别和消除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
4.4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杜绝习惯性违章,做到“三不伤害”。安全教育的要求
5.1 安全教育要有针对性,讲究实效。
5.2 安全教育要经常性,结合发生的不安全事例进行教育。
5.3 安全教育要广泛性,从各级领导到员工都要接受安全教育,做到一个不漏。
5.4 安全教育要纳入职工教育计划,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
5.5 安全教育形式要多样化,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安全教育的内容
6.1 安全思想教育。只有思想上重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才会认真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术。安全思想教育是安全教育的核心、基础,是最根本的安全教育,包括: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纪委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遵章守纪等教育。
6.2 安全技术的知识教育,包括一般生产技术教育、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和专业性安全教育。
6.3 一般生产技术知识教育:发电厂的基本生产过程、设备、系统、结构、规格、性能等。
6.4 安全技术知识教育,是所有职工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应普遍进行教育,例如发电厂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及其规律性,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尘毒的综合治理措施,电气安全知识,消防基本知识,紧急救护法,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等。
6.5 专业性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包括电气设备、压力容器、起重、运输机械、焊接、登高作业、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等。
6.6 安全规程制度教育。安全规章制度是安全生产的经验总结,是进行安全生产的保证。国家、电力部门颁发的各项规程制度,厂(站)颁发的各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运行规程、检修规程等均应认真学习贯彻。安全教育分类
7.1 新入厂(站)人员安全教育
7.1.1 由于本厂(站)设备简单、规模小、人员少,因此根据我厂(站)的实际情况,安全教育仅实行一级安全教育,由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对新入厂(站)员工进行入厂(站)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录用。
7.1.2 安全教育对象
7.1.2.1 新招聘到厂(站)的临时工、生产和运行人员。
7.1.2.2 来厂(站)委培的外厂职工、学习人员。
7.1.2.3 来厂(站)实习的在校学生。
7.1.2.4 来厂(站)承包大、小修及维护的外单位人员。
7.1.3 安全教育内容:
7.1.3.1 电力工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的目的意义。
7.1.3.2 电力生产的基本特点及电厂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7.1.3.3 本厂(站)发电设备情况及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7.1.3.4 电厂典型事故分析和预防措施、本岗位安全生产方面的薄弱环节、典型事故、障碍、异常、人身未遂的分析,以及发生紧急情况时的急救措施及有关规定。
7.1.3.5 介绍本厂(站)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安全注意事项、有关岗位的概况、生产特点、作业环境、危险区域、设备系统状况、安全及消防设施等。
7.1.3.6 讲解相关工种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岗位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指出危险作业地点和安全注意事项。
7.1.3.7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和文明生产的要求。
7.1.3.8 本岗位的安全技术和安全防护设施的性能和作用,组织重视安全、技术熟练、富有经验的老职工进行安全作业示范,并讲解安全操作要领,指定专人监护指导新人员工作。
7.1.3.9 《安规》的一般讲解和考试。
7.1.4 厂(站)内各岗位之间人员调整或借调由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监督相关人员进行安全交底。
7.1.5 对安全教育对象,应填写“安全教育记录卡片”。
7.1.6 发现新入厂(站)人员未经安全教育进行工作,厂长(站长)有权停止其工作,重新进行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工作,否则不准参加工作,同时追究有关责任者的安全责任。
7.2 生产人员经常性的安全教育。
7.2.1 每天开工前,工作负责人应做好“三检查、三交底、一控制”工作。
7.2.2 每个月底,全厂(站)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学习,做到有成效,并做好记录。
7.2.3 运用网络、讲座、板报、安全简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普及安全技术知识,进行针对性、形象化的安全教育。
7.2.4结合生产中发生的不安全情况召开现场分析会进行安全教育。
7.2.5 根据季节性特点开展安全大检查,查思想、查隐患、抓整改,提高职工安全素质。
7.3 变换岗位(工种)安全教育。
指厂(站)内变动岗位(工种)的人员应由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结合本岗位(工种)实际情况进行安全教育。调做特种作业岗位者,必须经特种作业培训考试合格取证后方可上岗。
7.4 复工安全教育
7.4.1 有以下情况必须进行复工安全教育:
7.4.1.1 离开运行岗位一个月及以上的值班人员,必须经过熟悉设备系统、熟悉运行方式的跟班实习,并经《安规》考试合格后,方可再上岗工作。
7.4.1.2 请假或离厂(站)超过三个月的生产人员,回岗位工作前必须进行复工安全教育。
复工安全教育内容包括:
7.4.1.2.1 结合复工者岗位工作及请假或离厂期间设备系统及工作场所的变更情况,重温本岗位(工种)《安规》有关章节,熟悉设备系统及运行方式,并经《安规》有关章节考试合格。
7.4.1.2.2 运行人员或特种作业人员还应跟班实习1—2天后方能正式当班或独立作业。
7.4.1.2.3 对工伤痊愈复工者的复工安全教育,还要针对上次事故进行全面分析,端正思想认识,认真吸取教训,增强预事故的信心,同时写出书面材料存档。对违规违章造成工伤事故责任者还应按违规违章人员进行“对违规违章者的安全教育”。
7.5 对违规违章者的安全教育
7.5.1 一般性违章和因违规违章造成事故、一类障碍或人身伤害的责任者,由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负责进行安全教育。违规违章教育内容包括:
7.5.2.1 国家法律法规中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
7.5.2.2 《安规》。
7.5.2.3 厂(站)内有关安全规章制度。
7.5.2.4 以上内容的有关部分考试。
7.6 重大节假日前及大、小修前的安全教育。
7.6.1 每年重大节假日前组织进行安全教育,组织运行人员进行反事故演习等,检修人员结合节假日检修工作进行安全教育。
7.6.2 大、小修的安全教育,结合检修任务及特殊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并进行《安规》考试。
7.7 参观学习人员的安全教育。
7.7.1 由负责接待的厂(站)有关负责人进行安全教育。
7.7.2 教育内容为进入生产现场参观学习过程中有关安全注意事项(不穿裙子、高跟鞋,按要求戴好安全帽,不越红线,不靠近和乱动设备,听从指挥,不掉队等)。
7.8 领导人员的安全教育。
7.8.1 厂长(站长)和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应参加县级以上有关部门主办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培训教育。人员的定期考试
8.1 生产运行人员每年由厂(站)组织进行一次有关安全规程制度考试。
8.2 新入厂(站)人员的《安规》考试由安技部组织进行。
8.3 各人员《安规》考试成绩均登记在“考试合格证”内。
第二篇:安全教育管理规定
文章标题:安全教育管理规定
安全教育管理规定
文档作者:集团当前版本:创建日期:2007/06/07发布日期:2007/06/151目的为了贯彻落实集团总部的安全教育要求,规范集团安全教育管理,明确安全教育程序与内容,特制订本制度。2范围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及其下属各单位。
3基本原则3.1全员教育原则:安全教育必须针对全体员工,每名员工都有接受安全教育的义务。3.2分级进行原则:安全教育以成员企业、项目单位分级进行。4员工教育4.1培训对象4.1.1新入司干部、员工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每年时间不少于24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时间不少于20学时。调整工作岗位或者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人员,应进行安全再教育。4.1.2特种作业(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人员范围)的或特种作业离岗6个月以上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操作技能、安全知识培训和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者,按照《特种作业管理规定》定期复审。4.1.3建筑行业安全管理人员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48学时,再培训时间不少于16学时;其他行业安全管理人员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32学时,再培训时间不少于12学时。4.2培训内容4.2.1新入司干部、员工培训的主要内容: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安全基础知识、安全规章、劳动纪律、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有关事故案例、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标准、自救互救、应急疏散措施、安全设施、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等。4.2.2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主要是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培训内容和集团规定以及本岗位操作规程、安全知识等。4.2.3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安全技术、职业卫生知识,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处理方法,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内容与要求,典型事故案例、事故救援预案分析,安全管理经验。4.3培训形式与方法4.3.1安全培训形式:班前班后会,安全活动日,安全生产会议,安全培训班,事故现场分析会,张贴安全标语、图画、标志,安全文化知识竞赛等等。4.3.2安全培训方法:课堂讲授法、实际演练法、情景模拟法、案例研讨法、读书指导法、宣传娱乐法等。5.组织管理5.1安全教育工作应纳入各级培训教育计划,所需资金、人员、物资应与保证。5.2各级建立健全三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档案。5.3各成员企业、项目单位根据上级要求及时上报培训计划、总结。6.罚则6.1凡未按照本规定进行安全教育的,由各成员企业、项目单位负责安全管理部门整改并根据目标责任实施扣分。6.2凡未按照本规定进行安全教育而造成员工伤亡事故或者严重职业危害的,按相关规定严重处罚。6.3在安全教育弄虚作假,捏造安全教育档案以及安全教育材料的,一经发现,按相关规定严重处罚。7附则7.1本制度由集团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和修订。7.3本制度自2007年06月30日起执行附件1:《培训工作报表》_____月份安全培训工作报表单位:培训时间培训对象培训形式培训人数培训内容总人数缺勤率下月培训计划计划时间具体内容培训范围备注上报人:上报时间:《安全教育管理规定》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安全教育管理规定。
第三篇:燃气电站天然气系统安全管理规定(定稿)
燃气电站天然气系统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燃气电站天然气系统安全生产管理,防范事故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城镇燃气设计规范》、《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联合循环机组燃气轮机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标准规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燃气电站天然气系统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和安全及应急管理工作。
本规定所称燃气电站,是指利用天然气、煤层气、煤制气或液化天然气(LNG)作为燃料生产电能的发电企业。天然气系统,是指燃气电站产权边界内发电生产用的天然气设备设施,包括过滤、调压、调温、输送、计量、贮存、放散、控制及其他(紧急切断、防雷防静电等)设备设施。
第三条燃气发电企业是燃气电站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主体,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全面履行燃气电站天然气系统安全生产管理责任。
第二章安全要求
第四条燃气发电工程设计单位应具备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应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和标准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
第五条进入燃气电站的天然气气质应符合《天然气》(GB 17820)中的相关要求,同时还应满足《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等国家和行业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天然气在电站内经过滤、加热及调压后,最终应满足燃气轮机制造厂对天然气气质各项指标的要求。
第六条燃气电站天然气系统的设计和防火间距应符合《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3)的规定。
第七条调压站与调(增)压装置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天然气调压站应独立布置,应设计在不易被碰撞或不影响交通的位置,周边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围墙或护栏;
(二)调压站或调(增)压装置与其他建、构筑物的水平净距和调(增)压装置的安装高度应符合《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的相关要求;
(三)设有调(增)压装置的专用建筑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且建筑物门、窗向外开启,顶部应采取通风措施;
(四)调(增)压装置的进出口管道和阀门的设置应符合《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及《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的相关要求;调(增)压装置前应设有过滤装置。
第八条天然气系统管道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天然气进、出调压站管道应设置关断阀,当站外管道采用阴极保护腐蚀控制措施时,其与站内管道应采用绝缘连接。天然气管道不得与空气管道固定相连;
(二)天然气管道宜采用支架敷设或直埋敷设;
(三)天然气管道应有良好的保护设施。地下天然气管道应设置转角桩、交叉和警示牌等永久性标志。易于受到车辆碰撞和破坏的管段,应设置警示牌,并采取保护措施。架空敷设的天然气管道应有明显警示标志;
(四)地下天然气管道不得从建筑物和大型构筑物(不包括架空的建筑物和大型构筑物)的下面穿越。地下天然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和垂直净距应符合《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第6.3.3条有关规定,且不得影响建(构)筑物和相邻管道基础的稳固性;
(五)地下天然气管道埋设的最小覆土厚度(路面至管顶)应符合《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第6.3.4条有关规定;
(六)地下天然气管道与交流电力线接地体的净距应不小于《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第6.7.5条有关规定;
(七)除必须用法兰连接部位外,天然气管道管段应采用焊接连接;
(八)连接管道的法兰连接处,应设金属跨接线(绝缘管道除外),当法兰用5副以上的螺栓连接时,法兰可不用金属线跨接,但必须构成电气通路。如天然气管道法兰发生严重腐蚀,电阻值超过0.03欧姆时,应符合《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TSG D0001)的有关规定。
第九条天然气系统泄压和放空设施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天然气系统中,两个同时关闭的关断阀之间的管道上,应安装自动放空阀及放散管。为使管道系统放空而配置的连接管尺寸和排放通流能力,应满足紧急情况下使管段尽快放空要求;
(二)在天然气系统中存在超压可能的承压设备,或与其直接相连的管道上,应设置安全阀。安全阀的选择和安装,应符合《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ZF001)和《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的有关规定;
(三)天然气系统应设置用于气体置换的吹扫和取样接头及放散管等。放散管应设置在不致发生火灾危险的地方,放散管口应布置在室外,高度应比附近建(构)筑物高出2米以上,且总高度不应小于10米。放散管口应处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
第十条天然气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应根据释放源的级别和位置、易燃物质的性质、通风条件、障碍物及生产条件、运行经验等现场实际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综合确定。爆炸危险区域内的设施应采用防爆电器,其选型、安装和电气线路的布置应按《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执行。
第十一条天然气系统设备的防雷接地设施设计应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及《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3)的有关规定。防静电接地设施设计应符合《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HG/T 20675)的有关规定。
第十二条天然气系统消防及安全设施设计应执行《火力发电站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和《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的有关规定。
第十三条天然气工程设计完毕后,应由工程建设单位组织图纸会审,会审时应对设计图纸的规范性、安全合规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第十四条天然气工程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禁止施工单位将工程项目转包、违法分包和挂靠资质等行为。
第十五条燃气发电企业应建立工程建设质保体系并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指定专人对天然气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设施设备与管材、管件的提供厂商必须具备相应的生产资质,进场设备和材料规格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进场设备和材料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及必要的检验报告。
第十七条天然气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并有书面交底记录资料和履行签字手续。燃气发电企业和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必须进行针对天然气工程建设特点的三级安全教育。
第十八条施工必须按设计文件进行,如发现施工图有误或天然气设施的设置不能满足《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时,施工单位不得自行更改,应及时向燃气发电企业和设计单位提出变更设计要求。修改设计或材料代用应经原设计部门同意。
第十九条承担天然气钢质管道、设备焊接的人员,必须具有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资格证(焊接)焊工合格证书,且在证书的有效期及合格范围内从事焊接工作。间断焊接时间超过6个月,应重新考试合格后方可再次上岗。
第二十条天然气系统施工中管道、设备的装卸运输和存放、土方施工、地下和架空管道敷设、调压设施安装,以及管道附件与设备安装应符合《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33)的有关规定要求。
第二十一条管道、设备安装完毕后应按《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33)的有关规定,依次进行吹扫、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
第二十二条工程竣工验收应以批准的设计文件、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施工承包合同、工程施工许可文件和本规定为依据。工程竣工验收应由燃气发电企业(建设单位)主持,组织勘察、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各部门签署验收纪要。燃气发电企业及时将竣工资料、文件归档,然后办理工程移交手续。验收不合格应提出书面意见和整改内容,签发整改通知限期完成。整改完成后重新验收。整改书面意见、整改内容和整改通知编入竣工资料文件中。
第二十三条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应与工程建设过程同步,工程完工后应及时做好整理和移交工作。整体工程竣工资料包括工程依据文件、交工技术文件和检验合格记录等,具体可参照《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33)中12.5.3条规定执行。
第三章运行维护
第二十四条燃气发电企业应根据本单位天然气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天然气系统运行、维护规程,安全操作、巡回检查规定,并严格落实操作票和工作票制度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五条运行维护人员巡检天然气系统区域,必须穿着防止产生静电的工作服,使用防爆型的照明用具、工器具和劳保防护用品。严禁携带非防爆无线通讯设备和电子产品。进入调压站前必须交出火种并释放静电,未经批准严禁在站内从事可能产生火花性质的操作。进入天然气系统区域的外来人员不得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带铁掌的鞋。机动车辆进入天然气系统区域,应装设阻火器。
第二十六条对天然气系统设备进行拆装维护保养工作前,必须根据《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 51)的相关规定,进行惰性气体置换工作。
第二十七条天然气系统区域的设施应有可靠的防雷装置,防雷装置每年应进行两次监测(其中在雷雨季节前应监测一次),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姆。
第二十八条天然气系统区域应有防止静电荷产生和集聚的措施,并设有可靠的防静电接地装置,每年检测不得少于一次。
第二十九条天然气系统的压力容器使用管理应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安全阀应做到启闭灵敏,每年委托有资格的检验机构至少检查校验一次。压力表等其他安全附件应按其规定的检验周期定期进行校验。
第三十一条进入压缩机房等封闭的天然气设施场所作业,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进入前应先检测有无天然气泄漏,在确定安全后方可进入;
(二)进行维护检修,应采取防爆措施或使用防爆工具。
第三十二条管道及其附件的运行与维护,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根据运行和维护有关规定,对天然气管道进行定期巡查,作好巡查记录,巡查中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二)定期巡查应包括管道安全保护距离内有无影响管道安全情况、管道沿线渗漏检查、天然气管道和附件完整性检查等内容;
(三)在役管道防腐涂层和设置的阴极保护系统的检查、维护周期和方法,应符合《城镇燃气埋地钢质管道腐蚀控制技术规程》(CJJ 95)有关规定的要求;
(四)运行中的管道第一次发现腐蚀漏气点后,应对该管道选点检查其防腐涂层及腐蚀情况,针对实测情况制定运行、维护方案。钢制管道埋设二十年后,应对其进行评估,确定继续使用年限,制定检测周期,并应加强巡视和泄漏检查;
(五)应根据天然气系统运行情况对燃气阀门定期进行启闭操作和维护保养。
第三十三条调压站设备的运行与维护,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调压装置的巡检内容应包括压缩机、调压器、过滤器、阀门、安全设施、仪器、仪表等设备的运行工况和严密性情况。当发现有燃气泄漏及调压装置有喘息、压力跳动等问题时,应及时处理;
(二)新投入运行或保养修理后重新启用的调压设备,必须经过调试,达到技术标准后方可投入运行;
(三)应定期进行过滤器前后压差检查,并及时排污和清洗;
(四)调压器、泄压阀、快速切断阀及其它辅助设施应定期检查,查验设备是否在设定的数值内运行;
(五)压缩机的检修应严格按设备的保养、维护标准执行。
第三十四条天然气系统消防安全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天然气系统应建立严格的防火防爆制度。消防设施和器材的管理、检查、维修和保养等应设专人负责;
(二)天然气爆炸危险区域,应按《石油天然气工程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安全技术规范》(SY 6503)的规定安装、使用可燃气体在线检测报警器;
(三)天然气系统区域应设有“严禁烟火”等醒目的防火标志和风险告知牌,消防通道的地面上应有明显的警示标识,消防通道应保持畅通无阻,消防设施周围不得堆放杂物;
(四)天然气调压站内压缩机房、工艺区、站控楼、配电室等处均应配置专用消防器材,运维人员应定期检查器材的完整性,专业人员定期对站内消防器材校验和更换;
(五)天然气区域动用明火或可能散发火花的作业,应办理动火工作票,检测可燃气体浓度符合规定后方可动火,在动火作业过程中必须对气体浓度进行连续检测,保证动火作业安全。严禁对运行中的天然气管道、容器外壁进行焊接、气割等作业。
第四章安全及应急管理
第三十五条燃气发电企业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依法配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保证天然气系统的安全运行。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天然气系统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第三十六条燃气发电企业应当和天然气供应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界定天然气系统设备设施产权和管理边界,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
第三十七条燃气发电企业的天然气系统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其防火、防爆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
第三十八条燃气发电企业应建立天然气系统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定期审核、修订,保持其有效性;同时对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燃气发电企业应制定天然气系统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反事故措施,定期检查措施计划的完成情况,对每项措施计划项目按程序进行检查验收,确保每项措施计划项目能达到预期效果。
第三十九条燃气发电企业应加强安全生产风险预控体系建设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隐患管理台账,积极开展隐患排查、统计、分析、上报、治理和管控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
第四十条燃气发电企业应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有关规定要求,依法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登记建档、备案、核销及管理工作。
第四十一条燃气发电企业应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应经安全培训合格;专业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作业人员应经天然气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合格后上岗;每年应组织开展有关天然气安全知识、防护技能及应急措施的安全培训;根据作业性质对外来作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天然气安全知识交底。
第四十二条燃气发电企业应配置志愿消防员。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站)较远的可建立专职的消防队,根据规定和实际情况配备专职消防队员和消防设施,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要求。
第四十三条燃气发电企业应根据有关规定,开展职工职业危害防护工作,严禁安排禁忌人员从事具有职业危害的岗位工作。燃气发电企业应按照《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1651)的相关要求,按时、足额向从业人员发放劳动防护用品。
第四十四条燃气发电企业应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和国家能源局《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能安全〔2014〕508号)等相关要求,开展以下工作:
(一)建立天然气系统泄漏、着火、爆炸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二)每年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工作;
(三)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器材,并定期检查维护,保证完好可用;
(四)每年至少组织进行一次全厂范围的天然气系统应急处置演练。
第五章附则
第四十五条燃气发电企业除应遵守本规定外,还应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定。
第四十六条本规定由国家能源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七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中石化安全教育管理规定
中石化安全教育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员工安全素质,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及职业危害,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总局3号令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各直属企业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宣传普及安全知识;每年至少组织1次以岗位安全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安全教育培训考试。
第三条 各直属企业人事、教育部门负责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和检查考核。
第四条 本规定适用于与本企业形成劳动关系的人员及进入生产厂区的临时用工、施工实习人员、技术服务人员、参观人员等。
第五条 未经安全生产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任职和作业;本规定所要求的各项安全教育应有记录、有确认、可追溯;涉及对外单位和外来人员的相关要求,应在书面合同中予以明确。
第二章 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
第六条 直属企业、二级单位的领导,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参加政府和集团公司组织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
第七条 企业安全负责人和安全技术管理人员,除参加政府组织的安全培训,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外,还应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石油化工安全专业技术培训。
第八条 直属企业应根据本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组织安全负责人和安全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安全专业培训。培训由人事、教育部门会同安全管理部门组织。
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国家有关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二)石油化工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卫生等知识。
(三)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及职业危害的调查处理方法。
(四)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
(五)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六)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七)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第九条 其他管理负责人(包括职能部门负责人、基层单位负责人、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教育由本企业人事、教育部门会同安全管理部门,按干部管理权限分层次组织实施,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任职。
第十条 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第三章 生产岗位员工安全教育
第十一条 班组长的安全教育由本企业人事、教育部门会同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任职。安全教育时间不应少于24学时,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及本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二)安全技术、职业卫生和安全文化的知识、技能。
(三)本班组和有关岗位的危险危害因素、安全注意事项、本岗位安全生产职责。
(四)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抢救与应急处理措施等。
第十二条 所有新员工(包括学徒工、外单位调入员工、合同工、代培人员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有技术岗位的季节性农民外用工等)上岗前应接受三级安全教育,教育时间不少于72学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十三条 一级(厂级)安全教育由本企业人事、教育部门会同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实施,时间不少于24学时。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二)通用安全技术、职业卫生、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包括一般机械、电气安全知识、消防知识、安全文化知识和气体防护常识等。
(三)本单位安全生产的一般状况、性质、特点和特殊危险部位的介绍。
(四)集团公司、直属企业和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企业五项纪律(劳动、操作、工艺、施工和工作纪律。
(五)典型事故案例及其教训,预防事故的基本知识。
第十四条 二级(车间级)安全教育时间不少于32学时,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工作环境及危险有害因素。
(二)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危害和伤亡事故。
(三)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
(四)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
(五)安全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六)本车间安全状况及相关的规章制度。
(七)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事项。
(八)有关事故案例。
(九)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第十五条 三级(班组级)安全教育时间不少于16学时,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班组、岗位的安全生产概况,本岗位的生产流程及工作特点和注意事项;
(二)本岗位的职责范围,应知应会;
(三)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间衔接配合的安全卫生事项;
(四)本岗位预防事故及灾害的措施。员工厂际调动工作后应重新进行入厂三级安全教育。单位内工作调动、转岗、下岗再就业、干部顶岗以及脱离岗位12个月以上者,应进行二、三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新岗位工作。
第十六条 凡从事特殊工种作业的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要求进行专业性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上岗工作,并定期参加复审,成绩记入个人安全教育卡片。
第十七条 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投产前,主管部门应组织编制新的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专门培训。有关人员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第十八条 发生事故或未遂事故时,按照《事故管理规定》的要求,对事故责任者和相关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吸取教训,防止发生类似事故。
第四章 日常安全教育
第十九条 基层单位应开展以部门、班组为单位的安全活动。安全活动应有针对性、科学性,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防止流于形式和走过场。班组安全活动应做到有领导、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对活动形式、内容和要求,安全部门应有明确规定。单位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应对安全活动记录进行检查、签字,并写出评语;安全部门应定期检查。
第二十条 班组安全活动每月不应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1学时;部门安全活动每月1次,每次不少于2学时。安全活动时间不应挪作它用。第二十一条 班组安全活动是班组的一项重要工作,应认真组织,严格考勤制度,保证出勤率,不得无故缺席,有事须经单位领导批准。
第二十二条 直属企业的领导每季度参加1次班组安全活动,二级单位领导及管理人员每月参加1次班组安全活动,基层单位领导每月参加2次班组安全活动。
第二十三条 安全部门应联系班组安全生产实际,制定班组安全活动计划,做到有计划、有安排。
第二十四条 班组安全活动主要内容包括:
(一)学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令和法规。
(二)学习有关安全生产文件、安全通报、安全技术规程、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知识。
(三)结合事故通报和《班组安全》等安全学习材料,讨论分析典型事故,总结和吸取事故教训。
(四)开展防火、防爆、防中毒和自我保护能力训练,以及异常情况紧急处理和应急演练。
(五)开展岗位安全技术练兵,组织各种安全技术表演。
(六)检查安全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查找并组织消除事故隐患。
(七)开展安全文化活动、安全技术座谈、观看安全教育电影和录相。
(八)其它安全活动。
第五章 其他人员及外来人员的安全教育
第二十五条 临时用工人员、外来施工人员的身体状况应能适应所从事的工作,实际年龄不得超过60周岁;能按照要求独自完成安全教育答卷、签订《安全承诺书》,并有效识别现场各种警示标识。
第二十六条 临时用工、外来施工和实习人员的厂级安全教育由二级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安全教育时间不应少于8学时。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包括:
(一)企业安全生产基本特点。
(二)进入厂区应遵守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三)所从事工作的危险有害因素及HSE注意事项。
(四)事故教训等。
第二十七条 临时用工、外来施工和实习人员的车间级安全教育由基层车间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安全教育时间不应少于4学时。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包括:
(一)车间危险部位(主要生产系统、关键设备)及安全、环保注意事项。
(二)车间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危险化学品和各种伤害能量)的性质及防护处理注意事项。
(三)着火爆炸、泄漏中毒、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
(四)安全作业许可证办理的程序及注意事项。
(五)生产装置的安全消防、气防卫生器材及设施的位置、使用程序和使用方法。
(六)作业活动中应遵守的安全规定。
第二十八条 外来参观人员的安全教育,由企业接待部门负责,内容包括本单位的有关安全规定及安全注意事项。参观人员应有专人陪同。
第六章 组织管理
第二十九条 直属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安全教育工作负责。二级单位安全、人事、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安全教育工作,编制安全教育大纲、教材和班组安全学习材料。
第三十条 安全教育工作应纳入本单位教育培训计划和中长期计划,应保证所需人员、资金和物资。第三十一条 各级单位均应建立健全安全教育档案并实行分级管理。
第三十二条 各级单位对认真开展安全教育并在防止伤亡事故、减少职业危害方面做出成绩的单位和员工,应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三条 对未按本规定要求进行安全教育的单位进行处罚,因安全教育不到位造成事故的,应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由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执行,原《安全教育管理规定(中国石化安〔2004〕553号)同时废止。
2013年
第五篇:安全教育培训管理规定
长沙时代消防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岳阳分公司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管理规定
1目的为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普及安全生产知识,提高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技能,增强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防止和减少伤害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及所属各子(分)公司、直属单位(部门)。3依据、术语及定义
3.1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某市安全生产条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和某集团《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管理办法》等。
3.2术语及定义
3.2.1特种作业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容易发生人员伤害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
3.2.2安全实习人员是指进入公司工作不满一年、转岗不满三个月的员工及外来实习人员。
4职责分工
4.1安全环保卫生部
4.1.1负责组织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并对各类安全持证人员进行管理。
4.1.2负责编制各类管理人员(持安全资格证)的初(复)训计划,审核特种作业人员的初(复)训计划,办理特种作业学习证,组织查验外来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负责对各类培训、考核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4.2人力资源部
负责将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纳入公司教育培训计划,并督促实施。
4.3运行管理部
负责特种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管理工作。
4.4保卫部
负责危险化学品的运输驾驶、押运人员及剧毒品、爆炸品的相关人员、爆破作业人员安全培训管理工作。
4.5培训中心
负责公司级各类安全培训计划的实施,负责授权范围内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办(发)证工作;编制特种作业人员复训计划;及时向管理部门、送培单位反馈培训、考核情况。
4.6各单位
4.6.1按计划、按要求落实公司各类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4.6.2负责本单位员工安全宣传教育、培训计划的编制和落实工作;并建立《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登录卡》,从新入厂到退休全过程记录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信息。
5工作程序
5.1各类人员的安全教育
5.1.1新入厂人员、来厂实习代培人员
5.1.1.1三级安全教育。厂级安全教育由各厂专职安全人员(或厂领导)讲课,车间安全教育由车间主任组织,安全员(或车间领导)讲课,班组安全教育由班组长(作业长)或班组安全员讲课。三级安全教育必须在《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登录卡》登录,考核合格后方可在本岗位师傅指导下上岗作业。
5.1.1.2对从事危险化学品、矿山等生产经营单位的新入厂人员三级安全教育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其他岗位的新入厂人员三级安全教育不得少于24学时。
5.1.1.3教育内容
5.1.1.3.1厂级(部室)安全教育内容
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本单位(部门)的主要安全工作现状、生产流程、设备状况和安全管理要求;安全设施、安全标志、安全色、安全通道的区分和作用;安全防护用具、用品的作用和正确使用方法;公司和本厂“事故预案”,主要事故案例、原因分析和主要处置方法。
5.1.1.3.2车间安全教育内容
车间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事故预案”、安全管理制度、危险因素分析等基本安全知识;车间历年来的各类伤害事故(包括险肇事故)案例讲解。
5.1.1.3.3班组安全教育内容
设备、设施的性能特点、作业环境、危险区域、安全装置作用及维护方法;班组安全管理标准、岗位规范;本工种、本岗位安全操作
规程(标准化作业、岗位责任制)、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伤害事故及预防措施,并进行安全操作的实际示范;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保管。
5.1.2在岗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
5.1.2.1车间或作业区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安全大课,确保每个员工每个季度内能够接受不少于2小时(从事危险化学品、矿山等生产经营单位的车间每季度不得少于5小时)的安全教育培训,并及时将培训信息记录在《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登录卡》上。
5.1.2.2凡离岗3个月以上的从业人员,复工前必须进行不少于4学时的安全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5.1.2.3凡转岗职工,必须进行新工种、新岗位的安全技术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5.1.2.4各单位在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前,应对相关岗位人员组织针对性教育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作业。
5.1.3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
5.1.3.1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安全专职干部的安全教育培训。
5.1.3.1.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经过安全生产资格培训,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并按规定定期复证。
5.1.3.1.2对从事危险化学品、矿山等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5.1.3.2班组长和安全员的安全教育
5.1.3.2.1每二年至少由二级厂组织一次轮训考核。
5.1.3.2.2教育内容:有关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劳动保护基础知识、安全技术知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的工作方法、手段;事故预防措施;现场急救知识。
5.1.4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5.1.4.1特种作业的范围
5.1.4.1.1电工作业。含发电、送电、变电、配电工,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检修(维修)、试验工,矿山井下电钳工。
5.1.4.1.2金属焊接、切割作业。含焊接工,切割工。
5.1.4.1.3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含起重机械(含电梯)司机,司索工,信号指挥工,安装与维修工。
5.1.4.1.4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含在企业内及码头、货场等生产作业区域和施工现场行驶的各类机动车辆的驾驶人员。
5.1.4.1.5登高架设作业。含2米及以上登高架设、拆除、维修工,高层建(构)筑物表面清洗工。
5.1.4.1.6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含承压锅炉的操作工,锅炉水质化验工。
5.1.4.1.7压力容器作业。含压力容器罐装工、检验工、运输押运工,大型空气压缩机操作工。
5.1.4.1.8制冷作业。含制冷设备安装工、操作工、维修工。
5.1.4.1.9爆破作业。含地面工程爆破工、井下爆破工。
5.1.4.1.10矿山通风作业。含主扇风机操作工,瓦斯抽放工,通风安全监测工,测风测尘工。
5.1.4.1.11矿山排水作业。含矿井主排水泵工,尾矿坝作业工。
5.1.4.1.12矿山安全检查作业。含安全检查工,瓦斯检验工,电器设备防爆检查工。
5.1.4.1.13矿山提升运输作业。含主提升机操作工,(上、下山)绞车操作工,固定胶带输送机操作工,信号工,拥罐(把钩)工。
5.1.4.1.14采掘(剥)作业。含采煤机司机,掘进机司机,耙岩机司机,凿岩机司机。
5.1.4.1.15矿山救护作业。
5.1.4.1.16危险物品作业。含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品、放射性物品的操作工、运输押运工、储存保管员。
5.1.4.1.17有毒有害危险场所有限空间作业。包括在污水池、下水道、泵房沉井、集水井、电缆井、管道、水箱、化粪池、酒槽池、发酵池、垃圾站、地下室、低洼地、实验室、温室、冷库、粮仓、储藏室、船舱、槽罐车、钻井平台井口、反应塔(釜)、储罐、炉膛等内从事施工或者维修、排障、保养、清理的作业人员和作业负责人、现场安全管理人员。
5.1.4.1.18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其它作业。
5.1.4.2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经安全技术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未经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作业。
5.1.4.3特种作业人员的年龄、身体条件、文化程度等基本条件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办理“特殊工种学习证”,经过规定时期的实习,方可参加培训取证。
5.1.4.4专职的特种作业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如需变动,人事部门应征求本单位安全部门的意见,并及时将变动情况报有关部门备案,便于跟踪管理。
5.1.4.5兼职特殊工种管理
5.1.4.5.1兼职从事特种作业的,各单位要严格控制,主工种应取得中级以上技能证书,并经单位人事、安全部门审核,领导批准,参加特种作业安全技能培训取证后,方可上岗作业。
5.1.4.5.2以下兼职工种允许作业范围:
电工作业:低压设备(设备对地电压小于25OV)上不带电作业。起重指挥作业:在固定工艺线上使用专用吊具吊运单一物件、指挥信号相对简单的单人挂钩指挥。
焊割作业:限在非危险场所,对非主要受力构件进行简单的加热及焊割作业。
5.1.5外来参观来访人员的安全教育
5.1.5.1进厂参观人员的安全教育必须申报,经领导批准。来访人员的安全教育、管理坚持“谁接待、谁负责”原则。
5.1.5.2教育内容
参观区域的现场(工艺)特点、危险(危害)因素、安全管理规定及注意事项;发生紧急情况时的急救措施。
5.1.5.3各接待单位应建立外来参观来访人员安全教育台账,安全教育后须经本人签字确认后方可进入生产现场。
5.1.5.4参观来访人员进入现场时,接待单位必须安排专人陪同。
5.2日常安全教育
5.2.1班前会(交接班)。根据当班生产任务特点和上一班的情况及气候、作业条件,分析作业危险因素,明确当班的安全注意事项及防范措施。
5.2.2班组安全学习
5.2.2.1结合岗位实际工作和当前安全工作开展实效性学习、讨论或其他活动,每月班组安全活动不少于两次(具体要求按《“安全100”班组管理标准》组织实施)。
5.2.2.2提高班组安全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行班组安全活动备课制,要求班组长按照活动内容认真备课并经车间(作业区)审阅。
5.2.3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季节的特点,对员工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5.3安全实习制
5.3.1凡是进入公司工作不满一年、转岗不满三个月的员工及外来实习人员都必须实行安全实习制。
5.3.2各单位须指定专人进行帮助和指导每位“安全实习”人员,并签订带教协议,明确安全责任;因工作岗位调换,造成师徒岗位分离,应及时明确新的带教人员关系,并重新签订带教协议。日常作业活动必须由带教人员现场监护和指导,不得单独作业。
5.3.3“安全实习牌”佩戴实行实名制,安全实习人员进入岗位时,必须佩戴“安全实习牌”。各单位应定期组织“安全实习”人员进行相关岗位(作业)危险性告知、安全规程的现场讲授、应急预案(安全防范措施)的实地演练和学习等安全教育活动,并做好相关记录。
5.3.4各单位应建立动态管理台帐,及时调整、更新佩带“安全实习牌”的人员,并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同时负责监督、检查本单位区域内外协作业单位“安全实习”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建立管理台帐。
5.4附则
5.4.1外委人员的安全教育按照公司《外委业务供应商安全管理规定》执行。
5.4.2本规定解释权属公司安全环保卫生部。
5.4.3本规定自实施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