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生产氛围(推荐)

时间:2019-05-12 04:45: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生产氛围(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生产氛围(推荐)》。

第一篇: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生产氛围(推荐)

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生产氛围

本站讯 5月28日,水利部副部长矫勇主持召开水利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回顾上半年水利安全生产工作,部署汛前和建党90周年前安全生产大检查及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他强调,要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矫勇指出,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和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2011年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着力抓好“三个深化”“三个推进”。“三个深化”即深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深化依法监管,深化专项整治,其核心是深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水利部各司局将安全生产责任写进了工作要点,推动全国各省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管主体责任,深化依法监管。根据国务院安委会部署,结合水利实际,水利部部署开展了春节、“两会”和汛前安全生产大检查、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以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水电、淤地坝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排查整改了大量安全隐患,深化了专项整治。结合行业实际,水利系统开展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专项行动,重点打击水利工程建设、农村水电、河道采砂等领域安全生产违法、违规和违章行为,进一步规范了水利安全生产秩序。“三个推进”即推进科技进步、推进安全达标、推进长效机制建设,主要梳理了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体系,组织制定《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和启动《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大力开展水利安全生产相关制度标准修订工作,开展三类人员即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等。在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的基础上,6月初,水利部将按照《关于开展汛前和建党90周年前水利安全生产检查的通知》要求,组织开展汛前和建党90周年前水利安全生产督查,派出8个督导组奔赴各地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矫勇强调,2011年是建党90周年,也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加快水利发展改革的关键之年,目前汛期已至,重点抓好汛期安全生产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一是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要把汛前安全大检查包括建党90周年前的安全大检查,作为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好。重点落实《关于开展汛前和建党90周年前水利安全生产检查的通知》要求,兼顾落实《关于开展水利行业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活动的通知》《关于印发水利工程建设领域预防施工坍塌事故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的相关要求。二是要突出重点,分出层次。结合相关文件要求,明确检查的内容,细化检查大纲。三是要现场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检查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除了责任制、应急管理体制、安全制度的落实、人员安全意识等情况检查之外,还要对整个安全环境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指出,及时消除。

矫勇最后要求,对安全生产工作,一是高度负责。这次大检查是建党90周年前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最后一道关。每一位组长要切实负起责任,把这次检查工作真正抓实抓好。二是注意点面结合。既要关注面上的事情,检查省、市、县在安全生产上的体制机制是不是完善,包括责任制是不是完善,安全制度是不是完善,各种应急管理、社会管理是不是完善,是不是执行了国务院安委会、水利部一系列的文件,同时对于点上也要深入调查研究,细致地进行检查,及时排查隐患,及时进行整改。三是检查完以后,各组都要形成检查报告,现场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最后在各组报告的基础上形成总报告,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水利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第二篇:哈尔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营造良好

哈尔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营造良好

依法行政环境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加强行风建设,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发展改部门形象,促进我委行政执法职能到位, 营造良好依法行政工作环境,根据《中共哈尔滨市委关于全面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哈发[2007]6号)、《哈尔滨市行政执法监督规定》、《哈尔滨市行政效能监察规定》、《哈尔滨市营造良好依法行政环境工作实施方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委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营造良好依法行政环境为目的,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着力解决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作风不良,不作为、乱作为等违法行政问题,切实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严格执行发展改革法律法规,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促进依法行政,行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和法治环境。

二、实施范围

委内各处室及所属单位,重点投资处、经贸处、稽查办、社会处、农经处、工业处、财金处、能源处、交通处、高科技处、外资处、前期处、世行办、地区处、动员办、规划(政策法规)处及委所下属单位:粉煤灰管理办公室、再生资源管理办公室。

三、工作目标

——通过学习和培训,执法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明显增强,依法行政的理念、水平和能力显著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经济运行、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和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不断增强。

——严格执行‚八项制度‛,杜绝推诿扯皮,勒拿卡要,门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发生。转变机关作风,创新服务理念,端正服务态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努力培养素质优良,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纪律严明、廉洁高效行政执法队伍,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科学执法、文明执法。

——做到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合法、行政执法职责清晰,行政执法文书健全,行政执法程序合法,行政执法依据准确,行政执法决定适当,行政执法案卷管理规范,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推进行政许可、行政审批、政务公开、工程项目招投标等制度实施,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案件的立案审批、调查取证、审核把关、集体讨论、听证、送达、归档装卷及行政公示、公开等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规范、科学、长效的依法行政工作机制。

四、工作任务

(一)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学习法律法规。一是深入学习宪法和国家的基本法律法规,增强干部职工的宪法意识和法律权威观念,培育干部职工的宪法意识、民主法制意识、爱国意识、保密意识、社会责任感意识及国家安全统一意识。二是学习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的《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公务员法》等规范 行为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等依法行政方针政策、基本理论和省、市人大,省、市政府有关依法行政条例和规章,理解和运用依法行政的方针政策,进一步加快推进依法行政进程。三是继续深入学习与发展改革工作密切相关的投资管理、规划、计划、财政金融、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约能源、能源安全、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综合法律水平。

(二)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和干部职工的综合法律知识培训。一是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按照省关于《黑龙江省规范行政执法条例》、《黑龙江省持证执法和监督规定》和哈政法发[2006]3号文件的要求,组织委内干部领导特别是执法人员进行了2007年综合法律知识培训,以全面提高我委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知识水平,做好我委审批、核准、备案、复议、诉讼等工作。二是培训结果力争90%以上合格。三是积极参加国家和省、市举办的‚行政执法‛和‚‘五五’普法‛等内容的法律培训。通过培训使我委干部职工加强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质内容;行政处罚、行政服役法的相关内容的理解与适用;行政执法行为、执法主体及执法程序的合法性审查与监督;行政执法责任与执法过错追究制;行政执法效能监察与公示制度的等问题的认识、掌握及运用。

(三)结合法制实践,大力推进本系统法制建设。一是根据《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处罚法》等规范政府行为的法律法规,抓紧梳理执法依据,及时清理、修改、废止不适应形势要求的行政执法依据。完善和执行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探索建立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制度。二是加快 立法步伐,提高立法质量。围绕投资管理、规划编制、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能源发展、资源节约、项目建设管理以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方面开展立法研究,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做好与国家发改委等部委有关法规的衔接。三是加强和规范行政复议制度,做好行政复议工作。积极探索提高行政复议工作制度、程序和效率的新机制。利用行政复议的过程来化解矛盾。建立信访信息系统,并实现互联互通。四是加强法制制度建设 , 保障各项工作依法推进。紧密结合发展改革系统工作职能 , 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实施《哈尔滨市重大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稽查暂行办法》、《哈尔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暂行办法》、《哈尔滨市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条例》、《哈尔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完善规范性文件审批、核准、备案制度。建立健全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政监督、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法律顾问、政务公开制度、信访制度,实现互联互通。

(四)强化行政行为的监督,明确执法职责。一是继续完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建立健全重点建设项目招投标违规举报制度,以监督工程招投标活动为重点对政府投融资重点建设项目加强管理。二是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备案审查、行政执法投诉、执法情况统计等各项监督制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重点按照《哈尔滨市重大建设项目稽查办法》和《哈尔滨市重大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稽查暂行办法》的规定,加大对重大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监督,通过使用政府赋予的各种职能和手段,及时预防和纠正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按照‚查、帮、促‛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 监督和协调服务的双重作用,加强对政府投融资项目的监管,确保政府投融资的使用安全和效益发挥,促进重大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五)开展宣传、监督检查和明察暗访。一是通过委门户网站、报刊、电台、电视等媒介,及时发布我委营造良好依法行政环境工作信息,建立社会监督举报机制。健全政务公开目录,并向社会公开,扩大重大项目公式范围。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和明察暗访活动,集中治理行政违法、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查处、纠正越权执法、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勒拿卡要及办事难等违法违纪行为。

(六)建立行政问责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一是根据《哈尔滨市行政机关领导问责暂行办法》,明确行政责任追究责任,对典型的违法行政案件予以公开纠正并及时召开行政责任追究经验交流会。二是制定《市发改委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和《哈尔滨市市发改委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五、工作实施和安排

开展营造良好依法行政环境工作从 2007年4月开始实施 , 到 2007年10月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4月20日—4月30日)制定工作方案。制定《哈尔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营造良好依法行政环境工作方案》,确定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任务。

建立组织机构。成立以党委书记、主任孙智力为组长的营造良好依法行政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各相关处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办公室设在法规处。法规处在领导小组统一指导下、牵 头营造良好依法行政环境实施工作,各行政执法处室和工作人员根据领导小组的安排负责责任制的具体实施。

做好宣传。充分利用电台、报刊、网站等专栏,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工作情况和典型事例报道,形成营造良好依法行政环境的良好氛围。

(二)实施阶段(5月8日一 9月30日)

实施方案。委所属处室及下属单位要按照本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 , 明确营造良好依法行政环境目标任务和考核要求 ,并组织考核。做到部署及时、措施有效、指导有力、督促到位 , 确保规划的全面贯彻落实。

开展阶段性督促检查活动。营造良好依法行政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在方案实施中将组织有关人员,对本处室或本单位的营造良好依法行政环境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检查,及时总结交流经验,鼓励先进,督促后进。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0 年6月—2010年11月)组织验收。营造良好依法行政环境领导小组将对全委营造良好依法行政环境系统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向营造良好依法行政环境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工作情况,营造良好依法行政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将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总结 , 评选市发改委营造良好依法行政环境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 并进行表彰。

六、工作检查考评机制

(一)内部评议考核的要求

1、营造良好依法行政环境工作的评议考核要遵守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公正对待、客观评价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 执法行为,考核的标准、过程、结果在内部公开。

2、考核的周期和考核的主体

营造良好依法行政环境工作法责任评议考核周期为2007年4月—10月,营造良好依法行政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为考核主体,每年对各处室营造良好依法行政环境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3、考核内容

评议考核的内容主要是行政执法人员行使行政执法职权和履行法定义务的情况,包括:

(1)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是否符合规定;(2)行政执法行为是否符合权限;(3)行政依据是否合法;(4)行政程序是否规范;

(5)行政执法决定的内容是否合法、适当;(6)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的情况;(7)行政执法案卷质量情况;(8)行政执法的其他情况。

(二)考核程序

行政执法责任制考评,先由各责任处室和责任单位进行自查自评。在此基础上,再由委员会营造良好依法行政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听、看、查、问、评相结合的方法,对各考评处室分组进行考核评议。具体步骤是:

1、查看有关行政执法文件、台帐和书面材料;

2、随机抽查行政许可卷宗;

3、由考核小组依据《哈尔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政执法责任制检查考评标准》进行集体评议打分。

(三)考核结果应用 根据考核结果,委营造良好依法行政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将对每年考核评议优秀处室和执法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同时将考核评议的结果与我委争创满意处室和优秀公务员结合起来,与目标考核挂钩,确保行政责任制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各处室要把这项活动做为重点工作来抓,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根据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结合我委行政执法和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重点工作和整治内容,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及时部署启动工作。

(二)注重协调,密切配合。营造良好依法行政环境工作任务重,涉及范围广,各处室要立足本处室工作职责,明确任务,抓好落实,对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要以全委工作大局为重,以自身业务为基础负责实施,同时与其他处室做好配合,协同工作,确保按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严肃纪律,务求实效。此次活动要力戒形式主义,对各类违法行政和作风不良等行为,要从严处理。严格执行工作纪律。

(四)总结经验,及时整改。要及时总结营造良好依法行政环境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查找在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整改,堵塞漏洞,强化管理措施,建立常效机制,为营造良好环境奠定基础。

二〇〇七年五月十七日

第三篇: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 促进后进生的发展

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促进后进生的发展

台山市水步中心小学黄颖芬

摘要

在一些乡镇小学里,后进生问题还是相当严重。造成这种现状的因素有多种: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自身因素。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找出造成学生后进的原因,对症下药,使其转化。后进生的转化不仅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还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甚至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更是对教育工作者自身价值、能力的一种体现。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策略营造氛围促进发展

一、目前学校教育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 后进生的存在是每所学校不可避免的,后进生的教育转化也一直是学校德育工作重要的一环,也是教师工作中繁重而又令人头疼的一部分。近几年,城乡发展进程加快,人口流动较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都要大,这给学校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困扰。再加上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学校教育管理虽不断进步,但一些条件的制约也让新的问题时有出现。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学校的管理和教育都面临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中后进生的问题显得尤其突出。特别是地处偏僻的农村小学,后进生在班级中所占的比例较多。这些学生往往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求知能力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一些后进生甚至无视学校纪律的约束,集体观念淡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在学生中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对整个班集体的破坏作用不容小觑。

二、学校教育的不足对后进生的影响 后进生的教育,已是摆在每一个教育者面前的严峻问题。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那么,面对后进生,我们该怎么办?解决问题就必须追根溯源。凡事总有其形成的原因,只有寻找到根本的源头,才能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后进生的成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有来自家庭的原因,如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部分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尤其独生子女家庭,有求必应,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学习上要求不高,对孩子在校犯的错误包容放纵,致使学校与家庭教育脱节以至于相冲突;农村家庭经济的贫困,也有可能导致孩子成绩下降。贫困对未成年学生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营养不良和大脑发育不健全或体弱多病。有来自学生自身的原因,如由于学习成绩和纪律较差,在班集体或家庭中常常处于孤立、被歧视的地位,因此,形成了与一般学生所不同的特点,如自卑、缺乏自信、意志力薄弱、对老师和同学存有戒心、不合群等。学习方面:学习兴趣不持久,特别是缺乏学习中的潜在兴趣。思想方面:易受情感迁移;学习无进取心,甘居下游;道德认识模糊,分不清是非等等。也有来自社会的原因,如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赌博、吃喝、腐败、浪费等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周边环境状况不好,如“网吧”、“游戏厅”的存在也对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一些小学高年级学生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等等。这些因素固然是后进生形成的主因,但学校教育的不足致使一些学生变为后进生或者使后进生变得更加不堪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因素。从目前学校的情况来看,我认为学校存在以下几个不利于后进生进步的方面:

1、学校不重视德育工作。从主管政教的人员到班主任、科任教师,只管教好书,考出理想点成绩,不出乱子就行了,而对那些思想、行为、学习上有点问题的学生不愿做艰苦细致的说服教育,惯用训人、压服的手段企图达到管制促进的目的。这种生硬的,不切实际的做法在管理上治标不治本,如同扬汤止沸。古人尚明“攻心为上,而攻城次之”,可我们却想强压着牛头令其喝水,没有七擒七纵的胆识与勇气。

2、学校为了升学,因此就要对学生成绩进行不断的排序、分类,优等生成了老师们的宠儿,倍受老师喜欢,而后进生则受到冷落,较少得到老师的关爱、赏识,因而丧失了信心。

3、教师与学生关系不融洽,学生怕而远之,既远离了学习和纪律,更远离了正常的成长轨迹。

4、教师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处理问题不公正,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得不到老师的帮助和指导。这样,本有进取心的后进生将失去进取的信心,甚至产生故意的对抗心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不把爱的阳光撒向这些最需要的孩子,他们怎能茁壮成长呢?

5、教师不重视班风的建设,班级缺乏积极向上的氛围,缺乏正确的舆论风气,缺乏和谐的人际关系,缺乏民主的管理方和严明的校纪校规,自由散漫。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本身就存在思想问题的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自然变本加厉,愈发难以转化。

三、当前关心促进后进生发展的必要性 后进生是一个集体密不可分的一个部分,即使这部分对集体是一个负担,但我们不可否认,这相当于我们身体的一些部位,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部位出现问题就把它割弃,这样可能让我们伤得更重,惟有把它医治好了,才更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相对于班集体,后进生相当于队伍的落后部分,教师只能让他们赶上来才更有利于班风、学风的建设与形成。从小处看,促进后进生的发展关系到一个班的班风、学风,与班的荣辱,从大处看,促进后进生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学生的前途和未来命运,甚至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风气。由此可见,后进生的促进发展意义重大。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关心和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新世纪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对此,每位教师都是义不容辞。

四、发展后进生的策略

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发展工作呢?我认为可以实施以下策略:

(一)尊重人格,培养自信

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尊重其人格,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后进生既有普遍性的心理特点,又有每个人各自的心理特点。后进生普遍性的心理特点是他们都有美好的愿望,大多有积极的期待心理,期待周围的人尤其是班主任尊重他们,看到他们的长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期待别人相信他们能够进步,转变为好学生;但由于世俗的偏见,后进生有时不但得不到温暖和爱护,甚至遭到同学和教师的冷遇。这是老师必须改变的状况。记得有一次上语文课时,班上绝大多数学生在认真听课写笔记,讲课过程中我观察到一位男同学神态有点不对头劲,一直低着头专注地在写什么。我细心一看,原来是我们班的后进生林晓聪。我当时火冒三丈,迅速走到他的座位,发现他原来在做数学作业,他见到我就很慌张地用语文课本盖住数学作业。我把他的数学作业本从语文书下面抽出来,用力地拍在桌子上。全班同学的都用怪异的眼光看着他,他的自尊心一下受到了伤害,他瞟了我一眼,趴在桌子上,整一节课都不听我的课。我当时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上课装做若无其事地走到讲台继续讲课,但是内心却不平静了。我从那个孩子瞟我的眼神感觉到他心里的怨恨。我也认识到自己粗暴的行为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了,课后,我找这位学生谈话,向他道歉,他很愕然。经过我跟他深入的谈话,他不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向我保证以后都不再犯这种错误。后来他上语文课,不但认真听讲,还积极的举手发言,语文学习成绩逐步有了提高。从这个后进生成功转化中,让我看到如果想成功转化后进生,首先,我们要尊重、理解他们。正如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老师应把理解、尊重学生当成首条的金科玉律。”同时也指出:“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那就是个人的自尊心。”自尊心理是一种由自我评价所引起的自爱、自我尊重并希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因此教师要摆正自己与学生之间关系,认识到对学生的尊重不该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是教师应当必备的一种人生态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尊严,这是一种恒久的动力,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二)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造成后进生各方面落后的原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有外部原因,有内部原因。就外部因素来讲,有的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有的受他人的唆使和引诱,有的是因为学校教育的脱节和失误,还有的是因为父母教育误导或父母的放弃,任其发展。就其内部因素即学生本身因素而言,有的是害怕困难、意志薄弱、性情骄惯,有的是心智水平或者行为习惯,学习基础较差等。老师要心理移位,体会对方的处境,设身处地为这些差生着想,帮其所难,解其所惑,导其所行,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的目的。只有全面了解、深入调查、认真分析才能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对于后进生存在的问题,我们老师切忌不分清红皂白,只凭主观臆断简单处理,更不能采取挖苦、讽刺,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等粗暴方法解决。相反,对于这些特殊的群体,我们要倍加关爱,倾注诚心补偿爱,引导其树立信心,充实生活,健全品格,真正达到“动情、晓理、导行、转变”之效。

(三)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后进生”在许多方面表现都是一样的,但他们成为后进生的原因却各不相同,正是这些不同,造成了他们不一样的性格特点,有的性格孤僻难以接近,有的自卑心窗紧闭,有的好动无法自制„„这就需要老师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针对每个后进生的不同特点,根据个人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引导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我曾经教过一个名叫刘慧燕的女同学,学习成绩不好,可她有音乐天分,拥有一把好嗓子,表演欲又特强。每年学校都举办小歌手比赛,于是,我都让她展示自己的风采,每次她都把表演发挥得淋漓尽致,赢得台下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她终于从文艺方面找回了自我,我也因势利导,让她在学习园地里重拾自信,学习成绩也从45分跃进80分,摆脱了后进生的帽子。她的进步也让身边的同学刮目相看。大家都向她投来了赞许的目光。这种外界的语言、行为暗示久而久之会逐步内化为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而摆脱后进生的阴影,将自己重新拉回到充满自信、自尊的阳光之下,达到健康发展的目的。

(四)强化管理,形成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一句话,养成习惯。”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对各方面正处于发育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对社会上的各种不良现象都未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还难于对各种情况作系统的分析、明确判断与选择,容易被当前社会上各种新潮、流行的现象所诱惑、左右,容易跟风,随波逐流甚至沉迷其中。后进生在这些方面尤其容易受影响。为了使他们能正确分辨是非、美丑善恶,针对班里存在的问题,我通过报纸、电视等宣传媒介报道的案例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所带来的后果作反面教材,结合课本里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进行法制教育和道德行为教育,使他们对于美丑、善恶在心中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我还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进行严格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发现这些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如有一天清早,我刚回到学校,无意间听到班里的后进生的刘福源同学在完成值日工作任务后仍主动问组长还有什么要做。对于刘福源同学这种工作积极、主动的情况,我及时在班上进行了表扬,不但能令其本人感到今后更应再接再厉,同时也令其他的后进生在这种气氛中受到感染,有助于培养互助、互勉,力争向上的良好习惯。此外,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苗头,及时制止。通过多渠道、多方面的反复教育,长期训练,使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增强,从而养成良好习惯。

(五)多方配合,形成合力。在教育转化工作中要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发挥社会团体力量,多方协作,齐心转化后进生。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需要各种教育力量相互配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团体组织要在同一的教育目标下,对学生实施各种教育影响,以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社会是一个团体,后进生生活在这个团体里面,也就是团体中的一员。后进生的转化也需要社会的关注。他们更需要全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心和爱护,社会舆论要引导人们的正确看待后进生,宣传转化的先进典型,不要认为他们是后进生就歧视他们,应该让他们体会到社会的关爱,使他们不断克服种种困难,迎头赶上。

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问题上,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配合得不够,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的教育后进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后进生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为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后进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真正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

(六)持之以恒,耐心引导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艰难而持久的,不可能一劳永逸,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不断出现反复是很正常的。教师的应对后进生的促进工作有正确的认识,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持耐心期待的态度,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如果没有一个长期、耐心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心理准备,教师很容易丧失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们已经‘无可救药,没有希望了’。这势必影响教师的心理从而影响教师的态度。这样一来,之前的工作就前功尽弃,后进生就会从新陷入更不堪的境地。所以,教师一定要摒弃对后进生的偏见,多给后进生一些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技巧,努力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当我们坚持下来之后,说不定你就能看到一朵美丽的鲜花沐浴在你的阳光之下!

五、如何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促进后进生的发展 后进生的落后多与他们身边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同样,他们的进步也与周围环境的影响息息相关。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促进后进生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是关键。一般说来,学习氛围与德育是紧密相关的。良好的学风会促进班级的德育工作。它不仅制约着后进生行为的方式和习惯,而且左右着后进生品德的发展方向,从而对后进生的品德形成和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认为只有平时正确地引导后进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促进后进生的发展。而我们要如何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呢?

(一)确立努力目标,制定班规班纪

理想是人生的太阳,缺乏理想与目标的人是没有灵魂的躯壳,人生也会黯然失色。后进生正是没有理想与目标的一群人。改变他们,应从树立理想,确立目标开始。所以,教师要让后进生与同学们一起,为班级、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当然,毕竟后进生起点低,目标不能一下子定得太高,要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摸得到。

1、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奋斗目标。班主任要经学生民主讨论,制定出本学期班级奋斗目标,目标确立后,每个学生制定出自己的奋斗目标,以小目标促大目标的实现。班级奋斗目标应成为凝聚人心的动力。

2、制定奖罚严明的班规班纪。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里几十名学生,如果没有共同的行为准则,各行其是,良好班风是难以形成的。班主任在接管一个班级时,要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出班规班纪,奖罚严明,使其成为约束学生言行的准绳,让学生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二)注重班级文化,营造学习氛围

学习不但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还要有一个学习的氛围。走进班级就具有浓浓的文化,打眼一看就使人产生学习的欲望。就是不愿学习的人,只要来到这个环境便也不敢表现得太放肆。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整体高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如:教室班训的内容一定要能体现班级的发展,张贴的位置一定要醒目且不能影响教室的美观。各栏目的布置都要全盘规划,尽量将有限的空间布置的温馨、大方,雅致。处处都能感染到文化的气息;处处都能体会到向上的精神;处处都能感受到奋进的力量。

2、注重班级文化的更新。

班级文化的内容要时时更新,随着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的增长,欣赏水平的提高,他们的认知与品位也会随着提高,设计的栏目也应该更丰富多彩。只有这样才能给同学们带来新的兴趣,新的目标,新的学习氛围,从而让他们感到班集体的温馨和力量。

总之,班主任要多动脑筋,善于创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愁有不爱学习的人?只要管理方法得当,措施得力,就有利于班级的发展,就有利于后进生的进步。

(三)关爱沟通,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而关心爱护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总以朋友般的真诚,关心、呵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爱优秀生,更关心困难生和问题生。对优秀生的关心、鼓励,会使他们进步更快;对后进生的关怀、激励会使他们重新树立起自信心,再次扬起风帆,迎着风浪勇往直前;对困难生的关心帮助,会使他们鼓起勇气,增强战胜困难的决心。和谐的师生关,不仅仅是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班主任要时刻注意在学生和任课老师搭建起和谐友爱的桥梁。所以我要求讲台一定是最干净的地方,有老师来代课的时候,全班同学要全体起立,齐声说:谢谢老师,辛苦了。学生尊敬自己的任课老师,老师也十分关怀自己的学生。当我发现个别学生情绪不稳定,学习不专心时,未必是事必躬亲的。而是悄悄的嘱咐一些课任教师出面,和他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样使学生倍感温暖,倍受鼓舞:原来关注自己的不仅仅是班主任,还有自己的课任老师。爱是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一种激励,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力量。有了无私的爱,我们才能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才能使师生感情加深,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更加和谐。总之,教师应以良好的心态、充分尊重、理解、宽容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要正确地对待班中的每一名学生和班中的每一件事,要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平等、友爱、团结与文明,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心悦诚服地为班集体奋斗,促进他们互助、进取和爱国的激情。这样,我们的班集体才算是和谐的班集体。我们的教育才算是达到了目的。

(四)团结友爱,建立和谐生生关系。发挥班集体的伙伴互助作用,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建立和谐的班集体,同学之间的关系是关键。班集体大都由好几十名左右的学生组成,在这样一个性格各异、爱好不同、个性差异很大的班集体里,和谐的生生关系就显得格外重要。和谐的生生关系靠学生自己是不可能自觉地形成的,它需要靠班主任老师的引导,需要靠班级规章制度来约束,需要靠一系列的活动来帮助形成。在班集体里,学生朝夕相处,很易产生矛盾,如果不能及时地进行积极的疏导,学生之间的小矛盾也容易激化,影响到班集体的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老师要把构建和谐的生生关系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目的。每个学期,我都要组织“感谢身边同学”的主题班会,大家畅所欲言,感谢对自己有所帮助的同学。同学们的发言朴实无华,发人深省,感人至深。大家深深体会到,帮助他人是快乐,帮助他人是幸福,更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在集体活动中,全班同学人人参与,都是集体活动的主人。

六、小结

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转化后进生需要一个过程,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转化后进生的经验千条万条,核心就是多给后进生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让他们也能成为国家栋梁。

参考文献

[1] 魏书生《.教育学艺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2] 《如何转化后进生》科技资讯 , 2008.no.32 [3] 张连慧《后进生转化策略探究》教育学文摘,2012年10月总第66期:28-29.

[4] 王凯《班主任如何营造班级和谐气氛》中国校园导刊

2010年11期

[5] 姚丽娟《浅谈班级良好氛围的营造》

[6] 张燕萍《如何促进后进生的发展》新课程.小学

2012年11月18日

第四篇:营造安全生产氛围的重要性

营造安全生产氛围的重要性

三流企业做产品 二流企业做品牌 一流企业做文化

安全生产是涉及职工生命安全的大事,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稳定。近年来,从报纸、电视等并报闻媒体报道中铁路、煤矿等行业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损失之重,影响之大,频率之高,令人胆战心惊,剖析事故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不难看出职工对安全生产存在着认识上,思想上的误区。在企业中,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企业教育培训不够,安全观念不明,缺乏安全知识;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生产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安全防护设施缺少或存在缺陷等,但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是改善人的安全行为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

目前企业安全文化的培养和建设,从员工的行为入手,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确立企业的安全目标,倡导共同的安全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由此营造员工心理认同和具有团体凝聚力的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有效地调节和控制员工的行为,达到自律的最高境界。企业安全文化可以分为环境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意识文化几个方面。文化是抽象的,必须与管理实际相结合方能发挥应有的效应;而管理的实施也应该充分考虑企业文化的定位和建设,二者的有机融合,才能真正达到企业文化的建立和管理水平提高双赢的目的。

一 大多数企业当前的安全状况综述和倡导安全文化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新一轮经济的加速,大多数企业都处于安全事故高峰期。尤其是近两年,个别企业,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存在着在事故发生之后又装聋作哑,解决事故时弄虚作假、草率了事、想方设法瞒天过海,瞒不住了就逃之夭夭,这些人甚至包括当地的某些领导对生命表现出的漠视已到了麻木不仁的程度,对刑律的置之不顾已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它表明,一部《安全生产法》的颁布恐怕还不能有效遏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事实上,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以及绝大多数的企业都强化了安全管理,如建筑行业,有一套很完整的安全监管体系和网络,颁发了许多安全管理办法和规定,制定了许多的安全措施,他们对违章违纪和事故的处理也是十分严厉的,提出了“违章就下岗”和“三不放过”的原则,基本确保了建筑业系统的安全。尽管如此,整个国家的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即使是建筑行业的形势也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我国企业的安全管理多处于被动的“事故追究”型,缺乏以人为本的法制和人文环境。不出事故则一俊遮百丑,出了事故则从本单位(或本地)的利益出发,说情、钻空子、隐瞒,千方百计的开脱罪责,争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很多事故的责任追究中,分了直接责任、间接责任,分了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剩下的“领导责任”其实已成了最轻的责任,这显然是不公正的。作为领导,他们不仅负有行政责任,更负有道义上、良心上的责任。“为官一任,就要保一方平安”是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

2、企业追求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没有把安全作为基础来抓。有些企业盲目追求高效益,对安全则是心存侥幸,得过且过,遇到效益与安全发生矛盾时,不是把安全摆在首要位置,而首先是考虑效益的需要。这样,在思想上放松了警惕,进而在具体工作实践中降低了对安全的要求和标准,出于利益的需要,大搞形势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和机会主义,总认为暂时不会出事,得放手时且放手,糊弄个三五载应该没问题。从而人为地制造了种种安全隐患,使安全工作陷入了混乱和困境:以点代面、以好掩差、突击应付检查、以证件齐全代替安全的全过程管理或者是做些官样文章,订几个条条,喊几句口号,挂几块牌子,搞几次大抄特抄的安全知识考试就了事的现象大量存在。

3、安全意识淡漠,缺乏对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有些职工片面地认为安全只是上面的事,领导的事,与自己无关;而领导们的安全意识又如何呢?眼下各级官员抓安全生产意识的确有了很大进步。但一细究,就发现某些领导的“安全意识”多是“外来因素”逼出来的,他们怕“乌纱”不保、怕批评、怕媒体曝光;其次是上级单位盯得紧,开会、督促、检查、签订安全风险责任书。如此一来,不抓行吗?但这种抓,一方面是为自己开脱责任。出事时,别人总不能说我没抓吧?另一方面是治标不治本,没有将安全落到实处,穷于应付。出了事或有了事故隐患时,讲一通话,批评一通,发通牢骚,而不是做到防患于未然,将安全做实、做细。

诚然,法制化管理是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但要真正的实施法制化管理,单靠几个领导的努力是做不到的;也不是依靠制订几个制度或者通过一部甚至几部法律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全员的参与,必须是企业的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到了一个自觉的层面;它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只有全社会都营造了一个讲安全的氛围,企业的安全生产才会真正实现监管到位,走上法制化的轨道。我想起了日本人在进入旅馆时,首先不是看菜谱,而是看它的安全通道是否通畅,这就是日本人的安全意识。而我们走进旅馆又有谁想到过安全的问题?这就是一个安全素质的问题。怎样才能提高安全素质?关键是有一个自觉的安全意识、安全思想,思想是行动的灵魂。只有建立一个完整的安全文化体系,通过引导,让职工按照企业的安全目标,以自觉为主,自主管好自己的工作安全,这比“制管”更能体现出一种人性化的管理和人文关怀。以良好的安全氛围和系统的安全文化熏陶人,对员工潜移默化,才会使安全生产成为职工的一种自觉行动。

许多企业对安全生产都比较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但安全状况往往不尽如人意,极少数职工就是在“违章就下岗”的令箭牌下,也有意或无意的以身试法,甚至和安监人员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使得违章成为企业安全的顽症,屡禁屡犯。“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一定违章”,在这些人的脑海中,就是存在着那么一点违章不一定出事的投机心理。要真正的扭转这种安全的被动局面,还得治本。多年来,企业的安全管理层已经习惯于就事论事地抓安全教育、订安全措施和消除设备缺陷。而在就事论事的安全管理模式上,由于事故的处理总是会影响某些人或某些局部的利益,使得这些人或小团体会动用一切力量,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开脱罪责或者通过说情来减轻处罚。这样,使事故处理变得困难重重,难以做到惩罚严明。安监人员也因为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关系,而感到力不从心,对违章下不了手,使得安全管理乏力,无法震慑那些以身试法者。而作为事后追究,其实也已是迫无聊奈而为之,企业或人身受到的伤害远不是一个处分就能弥补的,而处理的结局在少数人眼中并没有起到前车之鉴的作用,这就是悲剧反复重演的原因所在。所以,《安全生产法》要真正的发挥作用,恐怕还得大大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事实上,总有一部分人爱打擦边球,犯法够不着,小犯却是不断。对这种人,一部法有什么用呢?唯有对他的思想进行彻底的改造,提高了安全素质,使安全变成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行动,企业才能真正的实现长治久安。怎么改造人的思想?必须从基础工作抓起,从决策到管理,从设施到制度,从教育到素质,全面地、系统地提高决策层、管理层及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建立较完善的企业安全文化体系。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在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的前提下,实现生产价值和人的价值的统一。

二 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和功能

在技术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要适应竞争,赢得竞争,并在竞争中得到发展壮大,培育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保证,有人甚至说,企业的竞争拼到最后拼的是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就体现在员工群体持久的凝聚性、一致性、进取性、创造性、奉献性,具体表现为三种力量:即信念的自导力、【主人翁精神 感恩意识】道德的自律力、【爱岗敬业 以不安全、劣质产品为耻】心理的自激力【积极向上 攻难克坚 自主创新】。这三者一旦形成合力就能对职工精神动力和精神状态产生持久的影响,并以此促进企业的生产发展和效益的增长,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所以,有不少有识之士认为,企业文化也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得力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更重要的还在于全体员工劳动潜能和创造势能的发挥,在于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心理状况、文化素质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不断更新。企业文化实质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当一个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认识到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认识到了“安全就是生产力”、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时,企业的安全也就有了思想上的统一,企业的安全组织目标就成为了职工的自觉行动。

一个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往往取决于企业员工及整体安全素质与安全意识水平的高低。企业的安全文化反映了企业群体和个人对安全的认识和行为,它是企业借助于既定的安全目标,增强企业员工的安全凝聚力、向心力、持久力,将企业的各种力量统一于既发展企业,又体现人的价值观念,尊重人的生命,保护人的健康和企业与社会财富的不受破坏的文化。它使安全包含于文化,文化又作用于安全。通常企业的安全文化可分为基础安全文化和专业安全文化。前者是一种全民普及型的文化;后者则是从事某项专门技术或技艺活动的人应当具备的专门的文化知识和行为素质。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则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步的向前者渗透、延伸,促使其不断提高。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包含两个层次的结构,第一层次称为表层结构,它是各种有关安全使用规范及标准等的表现层。表层结构有立约与非立约两类:立约类是指用一定的形式明确规定出来的,包括有关安全的法律、条例、制度、规章、技术标准等;非立约类是指虽然没有用法规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却约定俗成在人们心里的内容,如安全风俗、安全习惯、安全崇尚和安全礼让等。第二层次称为理层结构,这是安全文化的理性部分,包括“安全第一”的科学思想、“安全第一”的道德思想、“安全第一”的经营与生产原则等。这些内容集中体现为“安全第一”的价值观。企业员工进行价值分析时认识到,经济效益能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而安全是为了保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保障企业的生产设备不受损坏的屏障。效益与安全不可或缺,而二者相比,安全是首要的。

企业安全文化作为现代化企业生产力的重要保障,是企业文明和素质的重要标志。抓好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改变人的精神和道德风貌,有助于改进和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企业安全文化的功能是指系统影响改变他系统以及抵抗、承受他系统的影响与作用的能力,是一个系统从周围环境中取得物质、能量、信息而展自身的功用。企业安全文化主要有导向、约束、凝聚和激励等功能。

导向功能是指企业安全文化对全体员工的引导和指引方向的作用,即通过企业安全文化确定企业的安全总体目标和各车间、班组的安全分目标,使企业领导明确企业安全管理的努力方向,制订相应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使每一职工以“安全第一”的价值观为自己的行为指南,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符合企业的安全价值观,调动广大职工为实现企业安全目标各极性,引导职工的安全行为。倡导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其实质就是要使企业尽快走出“事故导向”的操作和思维、管理模式,实施“超前创新”,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

约束功能是指通过企业安全文化制度,伦理道德发生作用,约束全体职工的安全行为,使每一个职工都能深刻、充分认识安全规章制度的必要性,自觉地增强安全意识,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以及应具有的安全道德,从而能自觉地遵章守纪,自觉地帮助他人规范安全行为,做到“三不伤害”,提高整体的安全水平。

凝聚功能是指把企业全体员工紧紧联系在一起显示共同的安全目标、意识和追求。同心协力、奋勇拼搏、开拓前进的一种观念、行为和文化氛围。使个人对企业产生信赖感、可靠感、依靠感和归宿感。

激励功能是指文化本身所具有,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安全标兵等多种方法,激发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企业领导对职工关心进而激发职工的聪明才智和,培养职工“厂兴我荣”和“同舟共济”的集体观念,使生产进入安全高效的良性循环。

企业安全文化的功能概括地说就是将企业决策层、管理者及全体职工塑造成具有现代安全观的生产力和文化人。没有高度的安全文化作导向,职工行为往往易入歧途,很难实现预防事故的目的。

三、企业安全文化的建立和培育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企业各级领导者的安全文化素质,领导者要用自己对安全生产的责任,确保安全意志和安全价值观,通过言传身教和建立安全教育培训体系来影响每一名职工,进而通过严格的奖惩实践不断进行培育,才能有效地加快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从而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的新局面。

企业安全文化培育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学校教育,一个是企业培育。学校教育就是通过开设专业安全课程,通过生产实习培养出具有相应专业安全科学技术知识和实践技术的人才,满足企业的需要。企业培育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途径,培育的方法主要有:一是定期组织各部门进行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订及修订活动,充分发动企业全体员工从理论到实践作认真、细致、深入的学习和讨论,统一企业全体员工的安全认识、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二是企业对全体员工要进行定期培训,包括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安全生产安全技术、安全观念、安全态度、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对新入厂的工人必须进行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三是运用电视、广播、黑板报等多种宣传媒介,采取安全讲座、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事故案例分析会、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活动、安全技术交流会、安全座谈会、安全奖励表彰会和安全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贯彻安全文化,倡导“安全第一”观念及宣传安全行为规范。四是建立企业安全事故陈列室,经常用正面经验、反面事故和血的教训教育全体职工,使全体职工牢固树立“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的意识,做到警钟长鸣,安全生产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企业的安全文化是对传统安全管理的一种升华,它在改变那些以往的安全观念过程中,创造和更新了人们的安全观念,使理性的安全意识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企业的形象如何,安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具备先进的安全管理。企业的安全达不到指标,就不能进入国际市场。根据统计显示,安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GDP的25%。安全投入必然获得对称的安全产出,这是一条最基本的经济规律。所以,《安全生产法》特别强调要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安全投入的增加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使企业或部门乃至整个国家在一定的时期内事故减少,安全环境明显改善、企业工作效率提高、企业商誉提高等。

四、营造企业良好的安全氛围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生产事故的发生虽然有其突发性和偶然性,但事故是可以预测、预防和控制的。“预防为主”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安全与生产可以说是生物学上的“共生关系”,双方互惠互利,安全是生产的首要前提,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远远高出事故整改的“产出比”。有不少人认为,只要有生产,就难免有事故,常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话来为事故开脱罪责。这种错误认识反映在生产实践中,就成了“做事越多,出事的机率越多,所以越积极肯干的人就越易受伤害。”无疑,这种认识对生产是十分有害的,不利于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所以,要使事故处于“可控”和“在控”状态,不仅要得力于对生产设备的及时消除隐患和缺陷,始终保持设备的健康状态。应该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线监测装置的广泛应用,为确保设备的健康运行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关键是如何加大投入的问题。而对于纠正人们固有的思维模式,树立一种正确的安全思想,培育一种先进的企业安全文化,则任重道远。根据安全心理学的研究,人类从事的生产过程都包含着利用能量做功的过程,能量的失控,就可能引发事故。因此,生产系统存在着固有的危险,但这种危险,通过人机系统的协调作用,是可以控制的。

如果有了良好的安全氛围,让“要我安全”变成了“我要安全”,全体职工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关心、相互配合,那么不讲安全的行为成了众矢之的,不讲安全的人成了过街老鼠。

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第30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安全,关爱生命,进一步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不懈地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必须充分认识搞好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样的论断,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现代安全经济学“三角形理论”认为:经济为两条斜边,安全是一条底边,没有底边的支撑,这个三角形是不成功的。经济发展再快,没有安全就构不成稳定的三角形。

加强安全生产,防止职业危害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条件,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1.安全生产是我们党和国家在生产建设中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我们的党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我们的国家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劳动人民是国家主人。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必须有利于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根本一致的。人民的需要,最重要的莫过于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健康的需要了。保护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健康,是关系到保护劳动人民切身利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当我们谈到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的时候,决不能忘记改善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在我国,不顾劳动者的安全、健康,盲目追求产值利润是决不允许的;为了个人发财致富去剥削他人,不顾劳动者死活,要受到法律制裁。所以,安全生产,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写进了我国的宪法条文。

安全生产还关系到社会主义安定和国家一系列其他重要政策的实施。安全生产搞不好,伤亡事故和职业病频繁发生,不仅使职工本人受到伤害,而且使其家庭蒙受不幸,给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造成心理上难以承受的负担。对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安定。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实施,独生子女将成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劳动力。这些人一旦发生伤亡事故和职业病,至少要影响三个家庭、六个中老年人的生活,那时人们对伤亡和职业病的心理承受能力将十分薄弱,即使实行高额赔偿抚恤政策,也很难消除人们的悲痛和愤慨。这些问题必然对计划生育政策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说搞好安全生产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安全生产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首要条件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是由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两方面构成的。而在生产力中,人是最活跃的、决定性的因素,生产工具要由人去创造和使用,物质资料的生产必须经过人的劳动才能实现。因此,发挥人的作用,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对于发展经济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发展生产力,最重要的就是保护劳动者,保护他们的安全健康,使之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神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另一方面体现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反之,如果安全生产搞得不好,不注意改善劳动条件,一旦发生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不仅劳动者的安全健康要遭到危害,生产也会受到巨大损失,更重要的是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这样,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由此可见,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3.安全生产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

安全生产在企业现代化管理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基本目标是通过管理现代化,使生产过程顺利、高效率地进行,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发展生产。这个基本目标只有搞好安全生产才能实现。

有的企业不重视安全生产,盲目追求一时的产值和利润;有的企业将改善劳动条件的钱挪作他用;有的企业用砍掉劳动保护项目的办法来扩大生产;有的企业不是从预防事故入手,要钱无钱,要物无物,出了事故,多少钱物都拿得出来。这样的企业和企业领导者,完全违背了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很危险的,终究要吃大亏。一个企业要搞好生产,取得好的经济效益,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我国是社会主义的国家,企业发展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在生产中不重视安全生产,不注意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发生事故造成伤亡或职业病,以牺牲一些人的生命或损害他们的身体健康去换取产品,就失去了搞生产的目的和意义。所以,搞好安全生产与国家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

安全生产是个人、家庭、企业和国家的基本需要。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人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投资也越来越大。既然如此重视健康,那么如何保障自己在劳动中的安全,就应该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

1、安全为了自己。重视安全生产首先对自己有利,善待生命,才能为社会和个人创造更大的财富。

2、安全为了家庭。重视安全生产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其乐融融,天伦之乐哪个人不想享受呢?

3、安全为了企业。重视安全生产会减少企业的巨大损失,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

4、安全为了国家。重视安全生产为国家创造巨大财富,使我们的国家日益走向富强。

赞同

第五篇: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营造安全生产氛围(模版)

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营造安全生产氛围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子系统。所谓安全文化,是企业在安全生产实践中,经过长期积淀,不断总结、提炼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2004年8月,省公司出台了《安徽省电力公司安全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和《安徽省电力公司安全文化建设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对安全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和实施步骤作了明确规定,为推进这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前,各基层单位安全文化建设要以这两个文件内容为基础,学习贯彻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同志在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真正把公司安全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一、省公司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安全文化是安全科学发展之本,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电力工业既是提供全社会发展动力的基础产业,也是现代人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因此,公司安全生产,事关企业稳定和社会稳定,是所有单位各级领导的第一要务。新的一届国家电网公司领导班子确定了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发展目标,这也是公司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要实现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发展目标,其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安全可靠。只有保证电网安全,才能实现公司的资产优良、服务优质和业绩优秀。坚持安全第一,是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客观要求,是关系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任务,也是我们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应尽的责任。

多年来,公司系统在抓好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安全生产在各项工作中始终放在突出、重要的基础地位,完善的规章制度,健全的监督管理网络,先进的设备和安全投入的逐年加大,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安全生产情况总体是好的。但是,在安全生产的硬件和软件的安全保障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的情况下,事故隐患依然不能杜绝。要实现除不可抗力,任何意外和事故均可避免的目标,很多领导和员工还是心中无数,一谈起安全生产,依然觉得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许多企业当前的安全生产,仍然处于发生事故-整改-检查-再发生事故-再整改-再检查的不良循环中。通过对电力安全生产现状的思考,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技术的措施只能实现低层次的基本安全,管理和法制的措施能实现较高层次的安全,要实现根本的安全,最终的出路还在于安全文化。我们只有超越传统安全监督管理的局限,用安全文化去塑造每一位员工,从更深的文化层面来激发员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本能意识,才能确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期稳定。

2、安全文化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公司文明和素质的重要标志。抓好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改变员工的精神和道德风貌,有助于改进和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

安全文化对全体员工文明素质的提高具有导向、约束和凝聚作用。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使每一名员工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价值观为自己的行为指南,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符合企业的安全价值观。使企业尽快走出事故导向的操作和思维、管理模式,实施超前创新,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通过安全文化制度约束全体员工的安全行为,使每一名员工自觉地增强安全意识,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以及应具有的安全道德,从而能自觉地遵章守纪,自觉地帮助他人规范安全行为,做到三不伤害,提高整体的安全水平。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激发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良好的安全氛围和系统的安全文化熏陶人,对

员工潜移默化,最终形成全体员工同心协力、奋勇拼搏、开拓前进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员工对企业产生信赖感、可靠感、依靠感和归属感。

3、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灵魂。安全文化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凡是脱离安全生产的行为都会被它拉回到安全生产的轨道上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水平同时也标志着企业现代化的水平,标志着企业文明管理的水平。

安全文化不单是指员工安全知识的提高,更是指人们对待安全科学技术的态度;不单是指企业安全管理活动产生的成果,还包括造成那种管理方式的原因和所体现出来的安全行为准则;不单指有序的安全生产环境,更是指产生这种环境的文化基础;不单指企业领导做出的安全决策,更是指这种决策折射出的领导者信仰的安全哲学;不单指事故的下降值,更是指对待这种下降的心理态势......。总之,企业安全文化是渗透在安全管理一切活动中的灵魂所在。安全管理主要是管人,管人最好的方法不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监控,而是运用文化的微妙影响。安全文化能为员工提供安全生产的思维框架、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使人们在自觉自律中舒畅地按正确的方式行事,规范和控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安全行为。

二、公司安全文化的建立和培育途径

建设和培育公司安全文化,必须遵循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树立安全生产可控、在控的指导思想,坚持从基础抓起、从基层抓起、从基本功抓起,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安全文化的灵魂,把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作为安全文化的精髓,把以人为本作为安全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把先进的设备,标准的作业环境作为安全文化的物质基础。用“三铁(铁的制度、铁的面孔、铁的处理)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坚决杜绝电网稳定破坏事故、大面积停电事故、人身伤亡事故和人员责任事故,全面提高安全工作水平。

目前,尽管公司系统各单位在培育自己的安全文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建设先进一流的安全文化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当前各单位要在研究基础理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按照《安徽省电力公司安全文化建设指导意见》要求,从“设备、制度、素质、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安全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

1、按照“健康无损、维护及时、运用规范”的要求,保证设备健康无损,构建安全文化的物质基础。

设备是企业经营的物质基础,也是安全生产和安全文化建设的物质形象。设备的内在质量和外在形象,本质上是人的认识和观念的反映,有什么样的认识能力和观念水平,就会有相应的设备质量标准和设备形象标准。因此,安全文化建设必须首先对设备管理提出明确要求。设备管理标准,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外形内质俱佳的设备、科学严格的管理、及时细致的维修保养、正确规范的操作运用才能保证安全运行的要求。通过设备管理这个环节打牢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要完善电网设备管理,严格执行设备技术标准、运行规范、检修规范、监督规定、反事故措施等,从设计、招标、安装、调试、运行、技术监督和检修维护的全过程,加强安全质量管理,保证设备的健康水平。要确保对设备维护、更新、大修的资金投入,做到应修必修、该换则换,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按照“因地制宜、简洁实用、操作性强”的要求,保证制度有效执行,构建安全文

化的制度体系。

制度体现了企业管理的形象和水平,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保证。当前的主要问题不是缺少制度,而是缺少因单位而异、因岗位而异、简洁实用的规章制度,缺少对制度的执行力。刘振亚总经理在国家电网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加强科学管理、确保电网安全的根本手段。有制度不严格执行,比没有制度的问题更加严重。”

因此,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要理顺生产各专业的管理体制和机构、岗位设置,建立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运作机制,仔细梳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到具体的站、所和班组,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建立一套比较实用、针对性强、便于操作的规章制度。要制定科学的管理和考核办法,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奖惩分明,严格考核,保证规章制度执行到位。要大力提高员工的法制观念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坚决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加强对工作现场的安全监督,对违章行为,必须认真纠正,严肃处理,做到违章必究。对于因为工作懈怠,导致事故和严重失误的,要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依法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在制度建设过程中,也要体现人性化管理,让员工感受到执行这个制度是对自己的关爱,对别人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规章制度的落实重在明确责任界面,提高每一个人的安全意识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实现人人都是安全点的要求。

3、按照“提高素质、体现价值、保障安全”的要求,提高员工安全素质,构建安全文化的核心内容。

人的素质是实现安全生产最关键的因素。提高员工素质,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提高员工素质要从电网企业的每一个岗位做起,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身上,重在抓好一线员工(运行操作、维护、检修人员)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着手建立安全知识、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等各方面必要的考试题库。让大家通过学习培训进行过关考试。过关上岗,过不了关就再学习。通过这个办法,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提高每一个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岗位技能。通过考试考评,形成竞聘上岗、择优录用的机制;通过建立奖惩机制,增强每一个员工的责任心;通过创造安全文化氛围,转变每一位员工的安全观念。通过员工素质的提高,从根本上为安全生产提供保证。

4、按照“规范有序、展示特色、享受环境”的要求,营造良好工作环境,构建安全文化的外部条件。

环境状况体现管理水平和审美境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同时也对人的情绪、行为产生相应的影响和作用。环境包括设备环境、工作场所的环境、生活环境和外部景观环境。要从以人为本的观点出发,营造一个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环境,就是使员工所处环境既具有约束作用,又具有展示作用。约束作用体现在规范有序上,指示、提示、警示标识和防护设施比较完备,体现对生命的关爱,有利于安全生产。展示作用体现在各自的环境特色和审美情趣上,让职工身处整洁优美的环境中得到熏陶,享受到工作的快乐,体现快乐工作的境界。

三、准确把握安全文化建设起步阶段的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加强领导,提高各级领导的安全文化素质。领导者好比种子,通过他们把安全价值观言传身教播种到每一名员工的心里,进而通过细致的工作和努力的实践不断进行培育,就能最有效地加快安全文化建设速度,从而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第二,紧紧围绕企业实际,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在安全文化推进过程中,各单位要注重与本单位实际相结合。一般说来,专家学者总是喜欢把企业文化分为精神层、行为层、物质层三个层面加以研究和分析,而省公司从四个方面制定安全文化总体思路和框架,更结合实际和具有操作性。各单位要在总体框架下,结合工作实际,具体组织实施,使安全文化建设总体框架的四个部分既有丰富的内容,又有各自的特色。体现省公司和各单位管理层面的不同,管理方式的不同;体现企业文化分层管理、分层建设的原则。各单位可以按照先简单后复杂、先启动后完善、先见效后提高的要求,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切实抓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第三,不断创新安全管理的机制和安全文化的培育手段和方式。在坚持已有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同时,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和生产情况,根据员工的思想状况,及时地创新工作方法和机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吸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思想,有针对性地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人的文化行为一定要靠文化来影响,安全文化也是这样。我们要利用一切的宣传和教育形式传播安全文化,充分发挥安全文化建设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达到启发人、教育人、约束人的目的。

第四,利用一切手段和设施,加大对安全文化的传播。要把对安全的宣传摆在与生产管理同等甚至比其更重要的位置来宣传。抓好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改变人的精神风貌,有助于改进和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文化的积淀不是一朝一夕,但一旦形成,则具有变化人、陶冶人的功能。

总之,只要我们有意识的去培育安全文化,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公司长治久安的安全局面一定会到来。

下载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生产氛围(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生产氛围(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为农机化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为农机化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农机化导报编者按]新闻宣传是凝聚行业发展力量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农机化发展的重要手段。2006年农机新闻宣传高潮迭起,精彩......

    (讲稿)新形势下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新形势下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王征国 中国是人类水利事业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春秋时代管子已经提出,善为国者必先除水旱之害。中国水利建设工程宏大,大运河、都江堰、灵渠等都是......

    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新闻联播):本台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决定说,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

    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一,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分析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分析根据要求,下面将我县水利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今年中央首次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1号文件,省、......

    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

    对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建设的意见 (征求讨论稿)一、贵州属少、边、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极差,要改变现状,必须加大水利投入。按有关规......

    家长学校教案 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长学校教案 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徐闻县曲界第二中学 林 童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使家长了解什么是家庭氛围,认识到家庭氛围与孩子健康成长的密切关系......

    央视台长:为食品安全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央视台长:为食品安全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胡占凡: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