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气在安丘的发展
关于电气专业所属行业在安丘市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一个地区的电气行业的发展强大的与否就是看到这个地区的电气建设的水平,山东省安丘市的电力系统建设这几年有了飞速的发展。正文:
安丘市供电公司是隶属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的国有中
(一)型供电企业,担负着安丘市直企事业单位和10个镇、两个街道、1231个用电村、95万人口的供、用 电任务。现有职工677人,下设11个管理部室、4个二级机构、13处供电所。辖区拥有220kV变电站2座,110kV变电站8座,35kV变电站18座,变电总容量670兆伏安,年供电量12.4亿千瓦时。近年来,公司大力实施“三新”农电发展战略,以国网公司“新农村典型供电模式应用”和“全网无功优化补偿”两个试点项目为契机,大力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增强电网科技含量:率先建成了现代化综合机房与先进的调配一体自动化系统,信息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35千伏数字化变电站,填 补了省内空白;变配一体数字化配网建设国内领先。全面推行以客户为中心的“三转五警式”特色服务,精心打造的“安信彩虹”品牌,荣获“山东省服务名牌”称 号。顺利通过国家一流县供电企业首批复检、国网公司无功优化试点建设和省级科技示范单位的验收;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等国家、省部级荣誉,连续多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新农村呼唤新电力。新电力催生新服务。
为改善农村落后的供用电面貌,2006年底,安丘市政府决定实施资产上划。用电村本着完全自愿的原则,将原先村集体所属的农村低压资产无偿划拨给供电部门。安丘市低压资产上划率达到85%。移交前的低压资产设备状况差,村两委无力维护改造。移交后,安丘市农村“四到户”售电量每年在2个亿KWH,每年提取的农网维护费在1700万元左右,除去包括农电工在内的农电人员的工资薪酬与运行成本外,根本没有剩余资金用于农网改造。可改变当前极端落后的农村用电面貌,又迫在眉睫!怎么办?
安丘市供电公司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联合地方政府和用电村三方共同参与,开始了艰难的电气化建设征程。
改造资金成为摆在面前的最大难题!虽然用电村百姓是最大受益者,可他们却没有那么大的资金投入。到哪儿弄钱?经过和地方政府积极协商,最终,达成了根据产权决定投资的协议。即:产权属供电公司的,供电部门投资改造;产权属村集体的,由村里进行投资。电气化村建设的程序是:本着完全自愿的原则,用电村召开村民议事会表决通过后,向乡镇供电所提出改造申请,供电公司根据用电村今后一段时间的用电状况设计改造方案。电气化建设产生三部分费用:根据产权归属,用电村只负责村集体及用户产权的设备、线路的材料费用;不属村集体产权的配套设备费用由供电公司负责;免去用电村的施工费用,全部由供电公司承担,把电气化村建设打造成“惠民工程”。
事是好事,可还是有部分群众不理解,他们觉得:村里的电压质量虽然差了点儿,不也能用吗?老百姓就应该勤俭持家,能省则省。还有少数人认为:是不是供电部门在耍花样,打着电气化建设的幌子挣老百姓的钱?供电公司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针对客户的种种误解,安丘供电公司没有退缩,他们认为百姓有疑问说明工作还没做到家。于是全员发动,在全市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发动,同时,在进村入户上门服务时,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获取百姓理解。并对条件成熟的村率先改造,然后组织其它村庄参观学习。各乡镇党委召开村两委专题会,将电气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专门下发了电气化村建设的文件,并将用电村改造纳入到年终村委干部的经济责任制考核。细致的工作
赢得了客户支持,用电村从最初的观望到争先恐后递交申请,电气化建设呈现出一派喜人的景象„„
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成新安街道、凌河、石埠子、石堆4个电气化乡镇,建成各类电气化村321个。
电气化建设通过高压入村、低压入地、集表箱配电的供电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三线搭挂、树线矛盾等问题,降低了设备线路损耗,极大地美化了村容村貌,全面提高了安全供用电水平,为家电下乡顺利实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铺平了道路。
从安丘市供电公司推广新农村典型供电模式的试点中,三个问题值得深思。
反思之一:县公司代管体制亟待改变。
1999年4月,安丘人民政府正式将安丘市供电公司委托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代管。农网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农电发展是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已维持了11年之久的县级供电企业代管模式,如今正严重制约着县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安丘典型的成功,表面上是新技术的成功应用,其实最关键的还是体制的对路。遇到问题,哪怕是一个烂摊子都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针对症结,对症下药,体制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反思之二:国家应加大农村电网投入力度。
以安丘为例,自1998-2004年,国家投入安丘农村低压电网的总投入为万元,占一二期农网与县城电网总投入的%。随后,就再也没有资金投入。为服务三农,支援农村经济发展,建议再组织一次大规模的电网改造,反思之三:解决农村生产电网的投入盲区。
长期以来,农灌生产的用电网络一直属村集体资产或村民个人所用并负责运行维护管理,国家从来没有资金投入,农户也只处于低水平的运行投入,属投入的盲区。
民以食为天,安丘作为农业大市,经济作物种植一直是农民增收的首要途径,而农业生产用电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居民收入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安丘市石埠子镇作为全国草莓之乡与樱桃之乡,大多是蔬菜大棚种植,农业生产用电问题格外突出。像安丘这样的状况,在全国范围来讲,应不是少数,如何冲破这一盲区,成为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安丘市供电公司
第二篇:安丘再生资源发展循环简介
山安丘市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发展循环经济简介
一、企业基本情况(主导产品、国内市场排行、先进程度、上发展现状)
安丘市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于1994年4月成立,位于安丘市建安路与南苑路交叉路口。注册资本3000万元,法人代表张列振,现有员工195人,资产总额2.07亿元。公司以“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的资源”作为初衷,让国民意识到再生资源的重要性和环保性是我们的努力的最大目标,公司主要从事废旧物资收购、分拣、加工,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港口仓储物流、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回收体系公司。公司通过了国际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三体系认证,并且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网上呼叫回收体系系统平台,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2.06亿元,先后连续两年荣获“优秀民营企业”、“再生资源体系建设先进单位”、“潍坊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山东省物流与采购综合实力五十强企业”,“国家AAAA级物流企业”,等荣誉称号,已成为思想创新、实力雄厚的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企业。
二、完善内部管理机构,创新工作思路,最大化方便居民
为了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公司先后成立了废钢铁部、废塑料部、废玻璃部、废纸部、报废车部、港储物流事业部、信息事业部等部门。还设立了全国第一家网络呼叫平台系统,可以通过电话预约上门收购废品,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地区回收混乱、污染严重、违法经营、难以管理等难题,积极引导再生资源
1市场向标准化、系统化、规模化发展。下一步我们将扩建公司产业园,打造物流仓储、再生资源回收、报废车回收三大项目产业,同时开设网上交易平台,各项目买卖均可在网上交易、预定,开展回收项目的同城等价交换日用品服务,最大程度上方便全市居民;二是黄标车现在严重影响着居民生活,也是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世界各国在近几年一直在出台相应的治理政策,国内目前有鼓励黄标车提前报废补贴政策,政府给出较高的数额,减少排放尾气的污染,我公司的报废车专项业务,辐射范围广,是周边地级市和县级市的最佳报废地点;三是港储物流事业部主要开展海洋物流配送,目前已成为国家AAAA级物流企业。
三、企业的远景规划
(一)强化内部管理,进一步深化网点建设
根据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我们将加强人员培训、统一经营理念、提高业务素质,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经营设施、提升业务空间,强化考核力度、提高制度执行力、坚持规范化运作,强化对各分公司(货场)的“六个统一”管理。按照“边操作边规范、边试点边拓展”的工作思路,准备在全省每个市县设立一个分拣中心,统一着装、统一车辆、统一标识、统一打免费电话、网点接到电话立即上门服务,通过开设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广的运行模式,积极有序地推进业务运作。目前已经在安丘市区开展上门收购业务。未来我们将服务的范围扩大,在其他地方分别成立分公司,开展废旧物资收购业务试点工作。通过试点的实践,逐步摸索出一套更为完善又具有可操作性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
式,向全省乃至全国各地推广。组织人员分头与各地相关单位和部门一一进行沟通、汇报,争取当地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全力推进各地分公司建设工作。继续推进在全省各地乃至全国各地设立分拣中心,注重系统联合,合理布局,辐射整个华东地区,形成较为完整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
(二)积极参与交易市场和再生资源园区建设,使业务经营的健康稳步发展
加强对再生资源科学加工利用的研究,依靠科技力量,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的健康发展,进而拓展省内外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空间,加强集团公司在该行业的影响力。充分利用现有的业务运作平台,打造业务基地建设,重点推进废钢、塑料、废纸和废有色金属的回收经营业务,为公司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提供保障,实现业务经营健康稳步发展。
(三)加强文化建设工作,加快企业发展步伐,达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为全面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更好地推进“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强化企业宣传和文化建设工作,为进一步提升和巩固公司在行业内的龙头地位,不断地充实和完善公司网站,加大宣传力度,使之成为公司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从各方面提升对外的形象地位,以及形成内部的向心力,储备和
建立自己的核心团队。为发展循环经济,开采“城市矿产”,打造低碳生活,致力于创造一个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将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体系建设,使自然资源能够得到不断循环利用,努力把城市污染的现状成为过去,让环境得到恢复和修复,用公司的知识和经验帮助每一个合作伙伴与客户,引导他们使用新的、可持续的绿色解决方案投入到工作各个环节及各种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让“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格言成为每一个家庭和公司的行动标准,让他们的利益和效益得到提升,与客户及合作伙伴共享绿色成果。
(四)节能环保教育示范基地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提出加强生态文明理念和资源环境国情教育,把节能环保、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体系。我公司积极相应党的号召,为传播“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的理念、推广“节能环保”典型模式、展示再生资源行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为社会公众、高校学生、中小学生提供展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现场教育示范场所,以促进整个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节能环保水平,进一步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
为传播“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的理念、推广“节能环保”典型模式、展示再生资源行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成就,融入节能、环保、绿色、科技等理念,因公司业务的特殊性,特
地在公司设立垃圾分类的动态展示作品,并且带到各个学校和大型的公共场合,惟妙惟肖的展示垃圾分类的意识理念和重要性。公司秉承“节约资源、循环再生”的理念,致力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开展“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宣传如何给垃圾分类,很大程度上的活动激发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让人们形象地了解城市固废在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前后的全部过程,科学地宣传循环经济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资源化利用途径,以促进整个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节能环保水平,进一步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
(五)走出去与国际接轨
公司已办理国内收货人备案登记,董事长张列振已对美国等国家考察,计划与国际接轨,把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了从回收到再制造、从国外到国内的再生资源循环绿色产业链,同时将国外的最先进技术带回国内,力求将再生资源意识深深印在国民的心中。
第三篇:沼气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沼气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2009-06-30 | 编辑: | 【大 中 小】|浏览次数:6
我国沼气事业开始于1930年,水压式沼气池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研究,目前农村中推广较多的就是这种池型,并且受到国际上的重视,通常把它称作“中国式沼气池”。著名科学家周培源教授于1936年在江西省宜兴县建造了水压式沼气池,用以烧饭点灯,随后浙江省诸暨县安华镇和河北省武安县也建了沼气池。1958年全国不少省市曾推广过沼气,但因技术不成熟和缺乏经验而没能巩固下来。20世纪70年代,由于农村燃料严重缺乏,又一次重视并大力推进沼气建设,再次掀起了沼气建设高潮。农村沼气从1970年的6000户发展到1980年的723万户。但由于技术不成熟,没有专业施工队,多数沼气池质量问题突出,只能使用1~3年,出现了边建设边报废的情况;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土法上马的沼气池基本上全部报废。
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展了大量有关沼气发酵的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我国的沼气建设开始稳步发展。90年代以来,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试点示范,各地认真汲取沼气建设的教训,加强科研攻关和试点示范,沼气建设技术获得重大突破。沼气建设从池型设计、建设施工到使用管理逐步成熟,发酵工艺和综合利用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国沼气事业蓬勃发展。在我国,沼气的研究是与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沼气发酵产物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农业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形成了以南方“猪一沼一果”、北方“四位一体”和西北“五配套”(在猪一沼一果的基础上增加太阳能暖圈和暖棚)为代表的农村沼气发展模式。从“八五”期间平均每年新增36万户,“九五’’期间平均每年新增75万户,到2000年底全国已有农村用沼气池980万户,其中,55%的沼气池开展了综合利用。同时,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开始起步,先后建设了一批示范工程。截止到2004年底,全国已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池1450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1960处。
从90年代初开始,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建设重视强调工程的环境效益并通过开展综合利用来增加工程的经济效益,把沼气工程作为一个有多种作用的系统工程进行设计和管理,通过高质量的设计、建造和优质配套设备来实现沼气工程的综合效益。研究开发了多种新型高效发酵工艺,使厌氧消化器的处理能力提高2~10倍、产气率提高1~3倍、COD去除率提高10~20个百分点。这些装置的出现与成功应用,不仅标志着我国沼气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畜禽场沼气工程进一步推广应用和商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沼气技术的目标已从“能源回收”转移到“环境保护”,沼气的利用不仅仅局限于点灯做饭,已经发展到乡村集中供气和沼气发电,并且开展了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形成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在国家各部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已经建立了省级和国家级的沼气专业化组织,形成了农村能源建设技术管理与服务体系,进行了沼气技术、管理和维护人员培训,为沼气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农村沼气建设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人士、广大农民把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称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能源工程,实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工程,增加农民收入的富民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清洁工程,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
第四篇:浅谈沼气在农村建设中的发展利用
西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题目:课程名称:任课教师: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浅谈沼气在农村建设中的发展利用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工程******
浅谈沼气在农村建设中的发展利用
摘要:沼气不仅是二次能源,而且是可再生能源。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能源消耗也日益增大,伴随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沼气资源作为一项极具应用前景的新能源,其开发利用是解决能源紧张形势下农村能源供应问题的有效举措,还可以有效缓解很多的环境问题,其发展更是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沼气的利用特点,针对目前农村沼气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相关的专业知识,提出进一步发展农村沼气的对策与方法。
关键词: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建设
前言
当前,世界农业正面临着一场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革命,以重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为基本特征的可持续农业成为21世纪世界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
[1]。而在我国农村中,要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之一便是发展以沼气利用为核心和纽带的生态农业。因为,发展农村沼气对解决农民生活用能,缓解能源紧张,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薪柴消耗,实现造林绿化,充分发挥山区和农村环境的生态屏障功能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虽然我国在20世纪50~60年代才进行了沼气研究和试验,农村沼气建设更是从20 世纪70年代起步,数十年来,经历了发展上的大起大落,但从20世纪
[2]90年代以来,农村沼气建设就实现了健康稳步发展,而且趋势加快,目前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不过,在这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结合现有的一些理论技术方法,来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和改良,以期能更好地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正文 众所周知,在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会不断的产生一些环境问题,导致农村环境落后的原因主要就是农村环境的管理体系不够、政府治理的资金来源不足、财政扶持措施不利以及环境治理的技术方法不适等。而真正影响农村环境问题的三大主体就是政
[3]府、企业和公众。企业是资源的利用者,利用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以满足大家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企业同时也是环境的破坏者。由于处理废水、废气和废物的成本较高而缺乏保护环境的行动。当一些城市企业往郊区或农村转移后,受到监督的力度较以往减弱,于是放松了对“三废”的处理,直接向周围排污。而技术工艺相对落后的乡镇企业,本来缺乏处理污物的能力,当政府对排污企业的惩罚力度不够时,一些企业宁愿接受处罚而直接排污,更不愿加强技术改造,和加强污染物排放前的处理,导致企业所在周围农村环境严重变坏。公众则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他们虽然有很强的愿望去监督企业,但是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美丽的环境是公众物品,也就是当个人花费较大的成本去监督企业,而获得的好处却公众共享,所以公众中的个体没有积极性去监督企业维持环境清洁,大家都寄希望于“搭便车”。这时,就需要政府结合实际情况积极介入环境的监督与管理。
其实,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技术方法有很多,但为了较好地发展农村经济,而且还能轻
[4]松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沼气利用。在这里,就不得不
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大家都知道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和基础。农村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较快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农村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十分严峻。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则是指在合理利用和维护资源与环境的同时,实行农村体制改革和技术
创新,以生产足够的食物来满足当代及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全面发展。沼气,顾名思义就是沼泽里的气体。人们经常看到,在沼泽地、污水沟或粪池里,有气泡冒出来,如果我们划着火柴,可把它点燃,这就是自然界天然发生的沼气。事实上,沼气是各种有机物质,在隔绝空气(还原条件),并在适宜的温度、PH值下,经过微生物的发
[5]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烧气体。相应的沼气开发及其综合利用技术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
沼气为纽带,集能源、养殖业、种植业为一体,把沼气、沼液、沼渣与生物、肥料、饲料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农业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增长,是协调性、可行性、持久性及综合性的统一,是典型的可持续农业模式。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同时也是能源消费大国,并且还有大部分地区处于农村,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里就不得不依赖大家早已熟悉的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是一种理想的气体燃料,它无色无味,与适量空气混合后即会燃烧,与其它燃气相比,其抗爆性能较好,是一种很好的清洁燃料。
沼气是由意大利物理学家A.沃尔塔于1776年在沼泽地发现的。1916年俄国人Β.П.奥梅良斯基分离出了第一株甲烷菌(但不是纯种)。中国于1980年首次分离甲烷八叠球菌成功。目前世界上已分离出的甲烷菌种近20株。而世界上第一个沼气发生器(又称自动净化器)是由法国L.穆拉于1860年将简易沉淀池改进而成的。1925年在德国、1926年在美国分别建造了备有加热设施及集气装置的消化池,这是现代大、中型沼气发生装置的原型。这些都说明,由于沼气具有优良的特点,其发展也是极其迅猛的。
而且在我国,沼气产业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在中央政策引导及资金投入的支持下,中国沼气产业的规模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尤其是户用沼气池的数量增加明显,已经成为沼
[6]气产业的主力。前瞻网认为,中国农村户用沼气池近几年来逐年增加,2000年底,农村
户用沼气池达到848万户,2006年底已达到2200万户,2007年底为2650万户,2008年底为2800万户,2009年底为3500万户,2010年底已经超过4000万户,可以看出,户用沼气池数量一直呈现递增的发展趋势,并以平均每年约17%的速度增长。据农业部规划,“十二五”期间中央投资优先支持向农户集中供气的大中型沼气项目,要在保证“户用沼气”供应的情况下,扩大“沼气用户”,调整沼气发展的布局,通过试点工程的示范带动商业沼气
[7]的发展,预计到2015年,农村户用沼气用户达到5000-5500万户。
近年来,农村沼气建设也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农业部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从2000年开始提出并组织实施了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各地以沼气建设为重点,与改厨、改厕、改圈相结合,引导推广北方“四位一体”、南方“猪沼果”、西北“五配套”等多种能源生态模式,建设生态家园,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虽然我国农村沼气建设得很好,但实际上,却存在一定的影响农村沼气发展的直接因素。通过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确定,我国沼气发展较集中的南北方农村人均收入差异不显著,而秸秆产量与沼气间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所以可以确定影响我国南北方农村沼气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地域温度。因为温度是沼气发酵的重要外因条件。研究发现,在10~60℃的范围内,沼气均能正常发酵产气。在这一温度范围内,一般温度愈高,微生物活动愈旺盛,产气量愈高。微生物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温度突升或突降,都会影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使产气状况恶化。而南北方的纬度差别的根本就是温度差异。我国北方地区一年中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地表温度在零度以下。因而其沼气的开发和利用受到低温的制约。而建设沼气池时加强保温措施则要增加成本,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北方地区沼气的开发与利用。其次便是人均纯
[8]收入对农村沼气东西分布的影响,可以说收入水平对能源消费模式有着显著的影响。
需要明确的是,在农村,农户在使用沼气或沼气池运行管理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概括来说一是用户缺乏沼气池运行管理的知识,无法保证正常、持续地用上并用好沼气;二是用户对灶具等沼气配套设备的自查、保养、维修能力较弱;三是一些农户
对沼气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认识不足。结合这些问题,政府就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方法了,可以加强对沼气用户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特别是应尽快培养一批业余的农民沼气技术员;以及对沼气推广、应用的意义和作用,沼气池的修建过程和补助政策等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对沼气用户来讲,要保证正常用气,坚持长期养畜是基础。“三分建池,七分管护”,说明使用好沼气池重在管理,坚持经常搅拌是关键;还要坚持对沼气户的寻访,及时发现不产气沼气池,并排除故障。
在农村沼气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实际的问题,比如低温发酵技术与工艺、干发酵技术、高浓度发酵技术等的研发。建池新材料的研发、沼气装置标佳化规范化生产和商品化问题;相应的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村沼气服务体系不完善,村级服务网汽数量少,缺少必要的进出料没备、检测设备、维修工具等。农村沼气仍然以农户自我维护为主,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解决,部分沼气池产气率下降甚至停用,存在安全隐患沼渣、沼液综合利用还有较大空间。特别是资金投人的不足,导致供需矛盾突出,当前户用沼气适宜农户普及率很低,规模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普及率更低,农户和养殖场等候建沼气的现象突出,而且建设成本增加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尖锐的问题,都需要更科学合理的方法去解决。在我看来,沼气利用进行有效的产业化管理是一种更积极的方式,而它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对于沼气的发展壮大,就需要各方利益相关者共同支持共同努力,而且沼气产业的高技术特性决定了在推进沼气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仅仅依靠农户的力量是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还需要政府在政策、法律、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提供一系列持续的支持,为沼气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结语
随着我国农村能源短缺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以及农业环境污染逐渐严重,寻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办法是很有必要的,那便是沼气利用,沼气不仅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而且能增加有机肥料资源,提高质量和增加肥效,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良土壤;还可以间接减少乱砍树木和乱铲草皮的现象,保护植被,使农业生产系统逐步向良性循环发展。进行沼气的建设,更是有利于净化环境和减少疾病的发生,而且使用沼肥,还能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收入,降低农业污染,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奠定基础。通过相关的资料了解到,对于现在的沼气利用,考虑到绿色生态建设,已经发展出一些值得人们借鉴学习的物质循环利用型生态系统,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沼气工程三结合、养殖业—渔业—种植业三结合及
[10]养殖业—渔业—林业三结合的生态工程等类型。总的来说,沼气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将
有效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必将反过来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农村建设、城市化进程的发展。[9]
参考文献
[1]林卿、高继红、于琳、金彦平,《可持续农业经济展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胡国全.农村沼气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产业论坛,2008(5):15-18.[3]汪海波,杨占江,耿晔强.中国农村户用沼气生产及影响因素分析[J].可再生能源,2007,25(10):106-109.[4]苏有勇,张无敌,尹芳,等.推广沼气综合利用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J].能源与环境,2005(4): 75-76.[5]黄岳海,赵伟.沼气发酵的基本条件(一)[J].新农村,2006(8):61.[6]汪力斌,刘启明,何君.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对农户的社会经济影响—以沼气生态体统为
例[J].产业观察,2008(12):114-118.[7]尹树红,刘家胜,刘继国,等.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与农村节能减排[J].吉林农业,2009(6):17.[8]冯祯民,王效华.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农村能源消费的现状与发展[J].农村能源,1996(6):3-4.[9]徐晓刚,李秀峰.我国农村沼气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888-2890.[10]林金树.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推进资源良性循环[J].福建农业,2009(7):32.
第五篇:安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方案草案
安丘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创建工作方案(草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教督〔2017〕6号)精神,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加快推进我市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经研究,决定从现在起到2019年底,全面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创建工作。为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19年底,义务教育与新型城镇化基本协调,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城镇“大班额”基本消除,农村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达到相应要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教师资源配置更加均衡,乡村教师岗位吸引力大幅增强,县域内城乡教师轮岗交流深入推进,教师队伍结构素质进一步优化。
——学校内涵建设得到加强,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教育质量明显改善,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特殊群体义务教育水平显著提升。
——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更加规范,教育教学质量更加优质,社会认可度和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
二、工作安排
(一)自评申报(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对照教育部制定的《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见附件),对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状况进行自评。根据自评发现的问题制订落实整改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短板问题。问题解决后形成《自评报告》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创建自评表》,报请潍坊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复核,审核同意后向省政府教育督导室提出评估申请。
(二)整改提升(2018年12月-2019年6月)。针对自评发现的短板问题和潍坊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复核反馈的问题,制定具体整改方案,逐项整改落实,保证在省级评估验收时达到标准要求。
(三)迎接省级评估验收(时间待定)。做好迎接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督导评估验收准备工作,确保通过省级评估验收。
(四)迎接国家实地评估验收(时间待定)。认真做好迎接国家实地评估验收组织工作,力争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成功创建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
三、任务分工
(一)市教育局:发挥创建工作牵头作用,积极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对接,明确创建工作标准和整改要求,及时传达通报新任务、新要求;扎实做好创建自评、申报以及省级和国家级评估迎评工作。同时,对照创建标准,立足我市教育发展实际,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大教师配置、交流和培训力度,提高优质师资比例;加强校舍、场地以及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和使用监管;通过落实学校布局规划、加快学校改扩建步伐、加强学校联盟建设、合理制定招生政策、严格划片入学等措施,综合解决大规模学校和大班额问题;指导各中小学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完善学校内部治理机制,强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市财政局: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做好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付、教师工资增长、教师招聘、教学仪器设备配备、校舍建设等教育经费保障工作,为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提升办学条件提供有力支持。
(三)市编办、人社局:会同市教育局,继续做好中小学教师编制定期核定工作,根据生源变化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机制,按照“退补相当”的原则,做好新教师录用工作。
(四)市发改局、住建局:做好学校建设项目立项工作,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加快立项手续审批,及时下达投资计划;做好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
(五)市国土资源局、规划局:做好学校建设土地征收划拨、不动产登记,以及项目选址、建设用地、建设工程等规划审批工作,确保教育用地政策和学校布局规划落实到位。
(六)各镇政府、街办、开发区管委会:创新工作举措,做好辖区内中小学校舍、运动场地建设工作,做好学校教学设施设备配备工作,消除辖区内超大规模学校和大班额学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里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镇街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组织领导,健全工作体制,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
(二)加大财政投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严格落实政府义务教育投入责任,将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义务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健全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逐步提高财政预算内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确保达到省定标准。
(三)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微博、微信等媒体,不断加大对义务教育发展工作的宣传和政策解读力度,认真总结推广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义务教育的良好氛围。
(四)搞好督导检查。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强督查调度,定期对参与创建各部门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及时通报工作推进情况,督促整改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附件: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
附件
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进一步缩小义务教育城乡、校际差距,整体提高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决定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为此,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的对象是县(含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和国家划定的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以下统称县)。
第三条 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的督导评估认定,坚持
“依法实施、保障公平、注重质量、社会认可”的原则。
第四条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认定三年以上;基本均衡发展认定后监测持续保持较高水平。
第二章 评估内容与标准
第五条 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包括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四个方面内容。
第六条 资源配置评估通过以下7项指标,重点评估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在教师、校舍、仪器设备等方面的配置水平,同时评估这些指标的校际均衡情况。具体包括:
(一)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2人以上、5.3人以上;
(二)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1人以上;
(三)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0.9人以上;
(四)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5平方米以上、5.8平方米以上;
(五)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7.5平方米以上、10.2平方米以上;
(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000元以上、2500元以上;
(七)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3间以上、2.4间以上。每所学校至少6项指标达到上述要求,余项不能低于要求的85%;所有指标校际差异系数,小学均小于或等于0.50,初中均小于或等于0.45。
第七条 政府保障程度评估通过以下15项指标,重点评估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履职,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工作成效。具体包括:
(一)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合理,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二)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
(三)所有小学、初中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1间以上;其中,每间音乐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6平方米,每间美术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
(四)所有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人;
(五)小学、初中所有班级学生数分别不超过45人、50人;
(六)不足100名学生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名学生核定公用经费;
(七)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6000元;
(八)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按规定足额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总量;
(九)教师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率达到100%;
(十)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
(十一)全县每年交流轮岗教师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
(十二)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达到100%;
(十三)城区和镇区公办小学、初中(均不含寄宿制学校)
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分别达到100%、95%以上;
(十四)全县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50%,并向农村初中倾斜;
(十五)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健全,全县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就读的比例不低于85%。
以上15项指标均要达到要求。
第八条 教育质量评估通过以下9项指标,重点评估县域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学校管理水平、学生学业质量、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具体包括:
(一)全县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以上;
(二)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
(三)所有学校制定章程,实现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
(四)全县所有学校按照不低于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五)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设施设备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
(六)所有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达到良好以上;
(七)课程开齐开足,教学秩序规范,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
(八)无过重课业负担;
(九)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相关科目学生学业水平达到Ⅲ级以上,且校际差异率低于0.15。
以上9项指标均要达到要求。
第九条 社会认可度调查的内容包括:县级人民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落实教育公平政策、推动优质资源共享,以及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考试评估制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社会认可度调查的对象包括:学生、家长、教师、校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其他群众。社会认可度达到85%以上。
第十条 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县不予认定:存在以考试方式招生;存在违规择校行为;存在重点学校或重点班;存在“有编不补”或长期聘用编外教师的情况;教育系统存在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违纪违规事件;有弄虚作假行为。
第三章 评估程序
第十一条 县级人民政府对本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状况进行自评。自评达到要求的,报地市级复核后,向省级提出评估申请。
第十二条 省级教育督导机构对申请评估认定的县进行督导评估。评估前向社会公告,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通过省级督导评估的县,由各省(区、市)报送教育部申请审核认定。
第十三条 教育部对各省(区、市)报送的申请及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并根据需要组织实地检查。教育部将根据审核结果,提请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进行认定并予以公布。
第十四条 教育部建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和复查制度,对全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对已通过认定的县进行复查。
各省(区、市)教育督导机构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和复查制度,对通过国家认定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进行监测和复查。
第四章 评估结果
第十五条 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结果,是上级人民政府对县级人民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教育发展水平综合评估的重要依据。
第十六条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对本区域内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县给予表彰,并对其工作经验进行宣传推广。
第十七条 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监测复查结果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县,由教育部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根据相关规定进行问责;对连续两年下滑的县,将撤消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称号。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注:1.《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所称的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包括小学(含教学点)、一贯制学校、初级中学、完全中学、特殊教育学校。
2.督导评估主要依据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和全国教育经费
统计数据进行。
3.《办法》第六条中对资源配置评估时,不含特殊教育校、职业中学及不足50人的教学点。
4.《办法》第六条中所使用的评估方法是计算小学(初中)
各项指标的差异系数。差异系数也叫变异系数或离散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均值之比,并将学校规模对均衡程度的影响作为调节因素。小学(初中)各项指标的差异系数值越大,反映均衡水平越低;差异系数值越小,反映均衡水平越高。
5.一贯制学校和完全中学的网络多媒体教室数、教学仪器设备值、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等四项指标需要做拆分处理。九年一贯制学校,需根据小学、初中各自规模,按照“一个小学生:一个初中生=1:1.1”的比例进行拆分,将其小学部、初中部占有部分分别作为单独小学、初中数据。完全中学,需根据初中、高中各自规模,按照“一个初中生:一个高中生=1:1.2”的比例进行拆分,将其初中部占有部分作为单独初中学校数据。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需根据小学、初中、高中各自规模,按照“一个小学生:一个初中生:一个高中生=1:1.1:1.32”的比例进行拆分,将其小学部、初中部占有部分分别作为单独小学、初中数据。对于少数地区存在的小学附设幼儿班、初中附设小学班、高中或中职附设初中班的情况,可按照上述办法做相应比例的拆分。
6.《办法》第九条社会认可度调查的抽样数量,原则上按被评估县常住人口的1.5‰确定。问卷调查对象中,学生家长的比例不低于50%,其他各类调查对象数量大体相当。
安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3月28日印发
201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