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母亲节---来吧孩子
致母亲节---来吧孩子
5月9日播出的首期真人秀节目《来吧孩子》,触动了我的心灵,与我产生了共鸣。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初为人母,酸甜苦辣,责任与义务并存,幸福与辛苦同在。如今,我与妈妈有着同一个世界上最美的称号——母亲,扮演者同一个角色,我每天都在温习着妈妈曾经的功课。在经历了怀胎、分娩,忍受了难以想象的疼痛之后,我才深刻的体会到母亲的辛酸与不易。感谢母亲给了我生命,感谢母亲给了我生活的指引,感谢母亲教会了我如何做人,感谢母亲教会了我如何去生活,感谢母亲……我需要感谢母亲的太多太多。今天,我想对母亲说:“妈妈,节日快乐,您辛苦啦!”
——“哇,哇,哇……”
——“7斤8两,男孩“
3月25日1:04分,我听到了宝宝的第一声啼哭,就在几小时前,我们还在犹豫着是刨还是顺。由于宝宝胎头未入盆,脐绕颈三周,我和家人慎重地选择了剖腹产。医生立即给我准备了手术,我迷迷茫茫地走进了手术室。手术中我感觉到医生一点一点地划开我的肚皮,拿出我肚子里的宝宝。之后,越来越疼,我能清晰地感觉到医生正在给我缝合刀口。宝宝从呱呱坠地一直在哭,此时的我是多么地想抱抱他,亲亲他,告诉他宝宝不要哭,有妈妈在。可是,我却只能默默地望着他,看着宝宝我笑了,那份激动与喜悦之情已经融化了我所有的痛,我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是在手术台上,忘记了医生正在一针一针地给
我缝合着伤口。我一直处于半清醒状态,我看到护士把宝宝抱出了手术室,听到了家人那种颤抖的声音,我知道他们的颤音中无处不透漏着那种激动与紧张。最痛苦的莫过于手术后的头两天,不能下床,不能吃东西,曾经被宝宝压迫住神经的双腿也动弹不得,身上一直出着虚汗,我当时难受得直哭。我想我一定要站起来,终于熬到了第三天,老公把我的两条腿抬下床,扶着我站起来,我忍着痛,一点一点的挪着步子,艰难地走到宝宝面前,看着熟睡的宝宝,摸着宝宝的小手小脚,我激动地哭着说:“宝宝,你还好吗?我们终于见面了,妈妈终于可以好好地看看你了。”
我现在胖得,以前所有的衣服都穿不上了,虽然已经生过宝宝了,但是肚子仍是像个孕妇,妊娠纹也爬满了肚皮。有时候都不敢照镜子,胖得自己都接受不了。自从宝宝出生后我就没有睡过一个完整的觉,不过最累的还是心累,因为心里总有那么一份担心和牵挂。无论我有多累,孩子闹了,就得哄他。无论我有多困,孩子饿了,就得喂他。孩子大哭时,我就心乱如麻。孩子有异样时,我就心急如焚。只要他的哭声刺耳一些,我就开始莫名的紧张和心疼。但是每当我看到熟睡的儿子,我也会偷偷的笑,觉得孩子是这么的可爱,我是这么的幸福。初为人母,这段时间里,有激动,有迷茫,也有困惑,复杂纷纭,但更多的是喜悦与不安,每天都沉浸在幸福与辛苦中,真正体会到母亲的不易与伟大,养儿方知父母恩。我也正在努力做一位合格的妈妈。我希望那一天早点到来——宝宝对我说:“妈妈,节日快乐,您辛苦啦!”
第二篇:《来吧孩子》读后感
《来吧孩子》读后感
《来吧孩子》是池莉作为一位普通母亲的角度完成的一本纪实性的书。文章给我最大的震撼是:这是一个怎样的妈妈,能培养出这样有主见的孩子。我内心很激动,我想了很多,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也向小亦池一样,快乐并且能学好知识;别人上补习班,她却在玩,一直到初二她到在玩,但成绩却那么优秀:也想像池莉一样培养自己的孩子。《来吧孩子》的扉页上有这样一段话:“如果她慢慢懂得了衣食是一种大事,勤俭是一种美德,心静是一种大气,宽容是一种真爱,知晓是一种最好,那天下还有什么功课她拿不到A呢?”每读此话我都心潮澎湃,无论我们做家长还是教师,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我们理想中的教育什么样呢?池莉的这段话给了我们答案,我们要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她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断摸索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其中有两点,无论我们作为奖章还是教育工作者,都有借鉴的必要。
一 让孩子快乐起来。
池莉的育儿三项基本原则第一条,首先要让孩子感到快乐。如何能让孩子快乐起来呢?首先,不要伤害他们,不要让孩子长大之后还回忆说:“至今,那一天还寒气逼人的凸现在我的记忆里„„”其次,心理学家威廉 杰姆士说:“人类所有的情结中最强烈的莫过于被人重视。”“关注每一个学生”这点在我们的《课程标准》中也有,说明了孩子在被关注和重视中会更积极,更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与生活中来,受到关注,孩子就会更快乐。小亦池撇下中国教育,投考英国高中,“她就是要捍卫快乐的学习和快乐的生活。”作为父母,作为老师,我也希望我们能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希望我们能在他们的童年里留下快乐的印记,并陪伴他们走向快乐的人生之路。
二 让孩子自信起来
书中提到:小亦池很“豪迈”地请“幼儿园的朋友”“那一帮哥们儿”吃饭,“小亦池说这些话的时候,那表情之开心之顽皮之快活之骄傲,让我心头一震!”“我当即一口答应”。池莉尊重孩子的决定,并没有因为是家长,没因为所谓家长的繁忙而推诿更甚至是职责孩子,这也许就是小亦池自信来源的第一步吧!孩子一点点长大,池莉让孩子自己选择并努力考上合意的外校初中,放眼四海投考英国高中,直到“她的高考她做主”,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池莉无处不带领,鼓励,尊重孩子,让孩子逐步有自信,有能力做自己的决定。
池莉成功了,她在书中最后说:“我的孩子,我的孩子,我的孩子,我太骄傲了。”孩子也有血有肉,有情有意,有自尊,有人格,我们对孩子就应该“放心,放手,放得开”(《为女儿擎起一片蓝天》)
读过此书,我还有一些感悟,就是池莉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之外,不仅关注孩子知识的获取,更关注孩子的修养,她认为小亦池在国外能如鱼得水的根本原因在于,小亦池的教养与博爱。关于知识与修养,用
句谚语来形容最好“两朵云只有在同一高度相遇才能成雨。”所以,我们更要注重孩子品德的修养,爱的教育。让孩子懂得并且学会“愉悦,敬畏,喜爱,同情,怜悯,赞赏与爱。”这也是我们做父母和教师的责任与义务,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我们的孩子,让我们的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让幸福和快乐降临他们的身心。用于丹的话说:这是一种信仰,这是一种情怀,这是一种社会担当。我愿意用我的教育生涯演绎和诠释这一理念。
第三篇:来吧,孩子的读后感
《来吧,孩子》是一本关于育儿的书籍,作者池莉是一个著名的作家。池莉老师作为家长,她的想法是希望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她从不强迫孩子从幼儿期就学习,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便让她亲近大自然,在嬉戏玩耍中寻找快乐。现在人人都逼迫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学就会落后。池莉老师向当今的教育进行挑战,她选择培养一个善于体贴他人和富于合作精神的孩子。
书的扉页上有这样一段话:“如果她慢慢懂得了衣食是一种大事,勤俭是一种美德,心静是一种大气,宽容是一种真爱,知晓是一种做好,那天下还有什么功课她拿不到A呢?”是呀,无论我们做老师还是家长,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池莉的这段话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要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这就是池莉教育的全部,也是她自己人生经验的精髓。
对于孩子来说,智慧的重要远远超过课本知识。拥有智慧的孩子,课本知识的学习会变得非常容易。有些父母包括我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求他会背这念那,学习这学习那,从小学得越多将来就会如何如何。其实不尽然,教育应当顺其自然,润物无声,让孩子热爱生活,而热爱生活能够启发心智。池莉教孩子下厨做菜,和女儿一起养狗、养花、打篮球、购物,这都是有意义的事。她还教育她的孩子在遭遇人生难题时,自救的一招就是看书。
作为一名老师和家长,我也深深感悟到几点:
1、让孩子快乐的生活学习。
2、把孩子当成生命中重要的人,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
3、人生没有起跑线和终点的区别,一切都是过程,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认真地经历、感受和体会。希望我以后也能将孩子塑造成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自己有用的人。
第四篇:读池莉《来吧孩子》读书笔记及感想
学习之外,沐浴在家庭教育的阳光里
---池莉的《来吧孩子》的读书笔记及感想
在现代社会日益加快生活节奏的今天,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步履匆匆的我们难免会浮躁起来。因为工作忙碌,很多学生家长都顾不上孩子的教育,甚至认为教育孩子责任全在学校和老师。殊不知,学校在教授学生们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品德、道德教育之外,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断然离不开家庭教育。父母的一言一行、家庭对于真善美的点滴教育才能够和学校教育一起,才能为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打下基础。
池莉作为一个名人,一位名作家,她在长期的写作、繁琐的事务工作之外,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对自己女儿的教育和培养当中。在她的这本家庭教育之作《来吧孩子》当中,池莉从一个普通母亲的视角,从女儿亦池出生前写起,直到她升入大学后的生活经历。其间,池莉重点谈到了作为一个母亲,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她是如何在生活中点滴教育女儿的。
一种心态、一种理念
该书封面上写着这样的话:“我希望我的女儿,首先能够从真实不虚的生活中懂得生命意义。如果她慢慢懂得了衣食是一种大事,勤俭是一种美德,心静是一种大气,宽容是一种真爱,知晓是一种最好,那天下还有什么功课她拿不到A的呢?”这是吸引我阅读此书的缘由,也是在读完之后令我深深触动、久久回味的一种心态、一种理念。
作为一个刚入职两个月的新教师,我正渐渐地转换着自己的角色和心态,从一个接受知识的学生到一个教授知识的老师。但是,我一直秉承的是,学习,一定要有吃苦的精神,要心无旁骛,要专心,要有肯钻研的劲头,等等。学习的世界,除了获得知识的喜悦,总还是有些单调的。直到我读到了这本《来吧孩子》,我明白了,单调中确实了缺少了学科知识之外家庭教育的滋养。许多父母在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开始,就自动变成了学习的配合者,为孩子提供好的学习环境,他们在家不看电视,督促孩子好好学习、按时就寝,听老师的话,和同学讨论学习。当然,他们是好父母,他们会在孩子需要鼓励的时候,作为孩子的坚实后盾给我支持,关心、呵护、爱着孩子。但是,他们大多数还时时刻刻叮嘱孩子,不要分心,管好自己的学习就够了。此时的我,渐渐明白,这样的教育让孩子在学习生活的单调中缺少了如何去体会生活、如何明白衣食这件大事、大气的心境如何修炼而来、怎样去通晓世界和感知你我。
学习着做父母
作为陪伴着孩子一起成长的家长,池莉没有把教育的责任如同包袱一般抛给学校,而是珍惜着每一个和孩子相处的机会,学习怎样一个合格的家长,怎么更好的充当家庭教育的施与者,教会孩子怎样学习、怎样生活和怎样成长。
在孩子出生之前,作者就到新华书店找到了她的第一本学做父母的指导书----美国本杰明.斯波克博士的一本书:《婴幼儿养育大全》。翻开以后,译者简单的前言说明了该书初版是1945年,我们的译本来自于1976年的修订本,而在美国
一直畅销,已经发行到了二千八百多万册。书的第一页给不知如何面对孩子的作者提供了切实的回答。
书上说:“要相信你自己的常识。如果你处之泰然,相信你自己的直觉,并且按照医生的嘱咐去做,抚养孩子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
书上说:“事实上,父母对孩子的天然爱护远比懂得包尿布和调配饮食更有价值。每当你抱起你的婴儿——姑且假设是女孩——即使你最初做得笨拙;每当你为她换尿布,替她洗澡,给她喂食,对她微笑,她就会感到她是属于你的,同时你也是属于她的。世界上任何其他人,无论怎样富于技巧,都不能给她那种感觉。”
书上说:“人们越是研究养育法,就越是得出结论:好父母通过直觉获得的养育法一般要胜过其他任何养育法。”
从这些点点的养育方法开始,作者自己慢慢又多读了其他的一起书籍,从养育到教育,逐一为孩子打开一扇走向世界的门。
在每天为孩子讲故事、要孩子慢慢阅读之余,作者还让女儿保持着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让孩子在最欢喜最开放状态中接受自然启蒙。她教女儿首先与大自然交好,从大自然里铺设一条孩子的求知之路。平常日子里,只要有可能,她都带着女儿都去户外。在公园、在动物园、在草地山坡树林,她们划船、耐心地守候动物、看蚂蚁搬家、听各种鸟儿鸣唱,闻各种花朵的芬芳。她会讲各种小故事,小蜘蛛、种子与苗芽,和孩子一起听风穿越建筑物、感受雨落在皮肤上、看清晨阳光的美景与黄昏落日的瑰丽,这些,她都带领女儿一一领略。
此外,她还明白了一个人的快乐来自于人群的活动与竞争,孩子需要从伙伴那里争取快乐也需要与伙伴分享快乐。她说一个人最需要学习和适应的,就是与人的相处。与人相处的能力包括鉴别他人的慧眼是人生一辈子的功课。这门功课如果成绩优异,那么她的生命就会拥有更多的自如和快乐。
点滴言传身教
池莉作为一个名作家,著作颇丰,同时还担任武汉市文联主席,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的职务。但是,她没有因为工作,放弃照顾孩子教育孩子的任务。在孩子邀请同学来家里做客,一起聊天,一起分享各自的欢笑和苦恼的时候,她一次次地为孩子和同学们精心准备丰盛的家庭美食,看到孩子的笑容,她愿意卷起袖子,做孩子的厨娘。
在孩子紧张的求学之余,她陪着孩子陪孩子阅读童话、观看挑选精心挑选的电影、去看音乐剧和舞剧。在孩子军训的时候,她从孩子的角度,鼓励孩子多多为其他同学考虑。由于军训住宿的铺位不够,她的孩子选择了自己把铺盖放地上、睡地板。作者没有大多数家长的心疼和焦虑,而是问清楚缘由了,并和孩子平等对话,发现孩子不仅没有把睡地板当成苦差事,还和同学有笑有闹,俨然成为一个同学们拥戴的孩子王。
关于品质的传授,她适时和得当的进行着。孩子6岁那一年,她们家还居住在简陋的顶楼公寓八楼,家里冷得嗖嗖的。当时家来了德国的市长和学者,他们不畏严寒艰苦,来家里拜访,高高兴兴在我们家包饺子。她问孩子他们为什么尊重她们?“那是因为妈妈在德国举行几场小说朗诵会,那是因为德国洪堡大学的汉学家他们喜欢并研究妈妈的小说,那是因为妈妈在小说朗诵会上大方得体。”她告诉孩子,“我的孩子,千万要记住,一个人的自尊首先来自于自重!即便你
做到自重还是万一遭遇歧视怎么办?你要超过他们!你的学习要超过他们!你的品德高贵要超过他们!你的文化气质要超过他们!”
以上几个方面只是此书的几个掠影以及我本人读书的些许感受,书中还有太多的充满智慧的教育实例,展示着家长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一个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拥有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良好的品德,坚强的毅力,对知识有渴望的孩子。读完此书,我也一并回忆了自己从小到大的生活,仿佛自己也沐浴在这好妈妈的阳光之下,再次成长了一回。
第五篇:来吧孩子,和妈妈一起做一盘小饼干
来吧孩子,和妈妈一起做一盘小饼干
带小丫头参加几个朋友的周末家庭聚会,午餐结束后孩子们还想约着一起玩,但家长们纷纷表示时间很难安排,下午小朋友还有兴趣班课程,问了问,最多的,每周有七个兴趣班,也就是说,除了小学生基本学业外,每天都排满了。朋友很惊讶地问:你们孩子怎么不参加兴趣班?我却很想反问:急切盼望孩子成材的心理催生的林林种种的兴趣班,对孩子而言,意味着什么?他们真的需要这些课程吗?
喜欢犹太人那句话: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是缓慢发生的,比如鲜花的盛开,比如潮涨潮落,比如爱情。我相信孩子的成长也一样,我愿意慢慢等待,和她一起享受这路上的每一分钟,让这过程成为一种美好。就像现在,在夜晚的闲暇时光里,不去考虑明天的学业和工作,不去计算性价比,和她一起动手做一盘手工小饼干。
第一次和她一起做饼干是在六一儿童节前夕,小丫头提出买一罐曲奇带去参加六一的庆典活动,和同学们交换小零食。当时正好有空,我提议:丫头,要不我们自己动手做好不好,比买现成的更有意义。小手工她一直很喜欢,立刻开心地答应了。于是乎妈妈和丫头立刻找出厨房秤和面粉,忙碌起来。
饼干制作可以算是家庭烘焙的入门教程,也是最不容易失败的,因为不需要考虑蛋白的打发或面粉的起筋和发酵程度,脆一点硬一点只要不烤糊了就都能吃。考虑到是节日的小礼物,我挑选了可爱的笑脸娃娃饼干的方子。我的那部分,是负责将黄油、糖、面粉、鸡蛋混合好,用手捏成一块块饼干胚子,入烤箱烘焙,丫头负责将黑巧克力化开,用牙签在烤出来的圆形小饼干上绘出娃娃的脸。孩子创意往往超乎大人的想象,丫头手下的娃娃饼干,不是方子图片上那么精致标准的圆,而是有椭圆、半圆的,甚至还有多边形的奇形怪状。表情也不是单一的笑脸,有惊讶的,有哭丧的,有俏皮的。的确,生活怎能只有一种表情呢?巧克力在室温下凝固后,一盘子可爱娃娃各种卖萌的姿态令小丫头和妈妈都相当有成就感。找出透明小袋,几个一组地包装好,再用彩带系上一个蝴蝶结,饼干用无任何添加的健康材料制成,口感酥甜,加上巧克力的香滑,已经很满足味蕾的需要了,更重要的,这是孩子自己和妈妈一起动手的作品,这样的小零食,什么样的场合都能漂亮地拿出手!
那以后,每逢节日前夕,我们都会启动烤箱,一起做各种小饼干。圣诞节的圣诞树饼干和姜饼,元旦的小鸡烧果子,朋友生日的银珠小星星饼干。简单的材料,在我们手下,仿佛过家家般,变幻出各种美丽的形状。毋庸置疑,小丫游戏的童年里,有妈妈的身影。也许,当她长大到不再需要游戏的年龄,她会记得,她有过一个精彩的、缤纷的、游戏的童年,而在这童年的游戏中,还有一个陪她一起嬉戏、慢慢等她长大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