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推进整村搬迁与退宅还耕的若干政策
关于推进整村搬迁与退宅还耕的若干政策(试行)
作者:中共开化县委办公室 开化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1-03-15 【大 中 小】【关闭】08:39:22 文章来源:【打印】
中共开化县委办公室文件
县委办[2011]19号
中共开化县委办公室 开化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推进整村搬迁与退宅还耕的若干政策(试行)
各乡镇党委、政府,工业园区,县级机关各部门:
为深入实施“生态立县、特色兴县”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产业高新、小县大城、生态发展”道路,大力推进整村搬迁工程,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快人口集聚,提高资源共享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根据《开化县下山搬迁人口集聚规划(2011—2013年)》,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整村搬迁的范围、安置地点、安置对象
1、整村搬迁的范围:指县域范围内3户以上的自然村。
2、整村搬迁的安置地点:包括东城、园区、华锋、后山、星口五个县级安置小区。
3、下列对象不能享受整村搬迁政策:
①已享受下山转移政策的农户;
②纳入政府集中供养的“五保”户;
③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集体土地上已建有私房或在城区范围内已购公寓房的农户;
④除婚嫁、新出生人员以外,在本《意见》实施后将户籍迁入整村搬迁范围内的人员;
⑤整村搬迁范围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国有企业在职职工; ⑥至整村搬迁报名截止日下落不明满二年(以法院公告为准)的人员; ⑦在整村搬迁报名截止日之前已死亡的人员。
二、申报审批程序
整村搬迁的,需80%以上户主共同联名向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经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逐级审查、同意,并做好户籍、身份、房产核实
工作,填写个人申请表,签订退宅还耕协议,报县扶贫办会同相关部门初审,提交县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同意后组织实施。整村搬迁实施期限为3年。
三、整村搬迁安置方式
整村搬迁采取公寓房、联排房或货币等方式安置。东城、园区、华锋等小区采用公寓房安置,后山、星口等小区采取公寓房与联排房相结合的方式安置。独生子女户、结婚未生育户在购置公寓房和建造联排屋时,可按增加1人的标准计算家庭人数。
1、公寓房安置。公寓房全部实行统建,由县政府统一定价,按划拨方式办理供地手续,自办理房屋所有权证之日起,五年后方可上市交易。公寓房分50平方米、68平方米、80平方米、100平方米等4种安置户型,其中园区以小户型为主。搬迁对象每户限购一套,人均享受25平方米建筑面积的购房成本价,购房面积超家庭核定面积部分按市场评估价购买,低于核定面积部分按不高于核定价的30%予以奖励,奖励总额不得超过20000元。
2、联排房安置。按集体土地性质办理建房审批手续,根据各安置小区规划设计要求建造。采用联排房安置的,用地面积以1个人36平方米为基数,每增加1人增加18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不得超过90平方米。低于核定面积部分按不高于竞价择位均价的30%予以奖励。联排房宅基地以成本价为基数,通过竞价选位方式提供给搬迁户。
3、货币安置。对在县城规划区范围内新购买商品房且放弃在集体土地上建房权利的农户,再按28000元/人给予补助。
四、整村搬迁异地安置户补助标准(按家庭实际人口计算):
1、对符合下山脱贫条件,签订退宅还耕协议,并在异地转移安置小区安置的农户,给予5600元/人的补助。
2、对在整村搬迁异地转移安置小区安置的农户,再按8000元/人给予补助。
3、对在东城小区购买公寓房安置的农户,按8000元/人给予补助;对在园区、华锋小区购买公寓房安置的农户,按4000元/人给予补助;对在星口、后山小区购买公寓房安置的农户,按3000元/人给予补助。
4、拆除原住宅奖励补助:泥木、砖木结构的住宅,按占地面积的1.5倍计算,分别按40元/平方米、60元/平方米给予补助;砖混结构的住宅,按建筑面积计算,按90元/平方米给予补助,附属用房不予补助。
5、宅基地收回奖励补助:根据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证登记面积,按30元/平方米计算。
6、安置过渡费一次性补助:900元/户。
五、退宅还耕奖励补助标准
1、整村搬迁对象退出的原住房宅基地和其它空闲地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复垦,根据建设用地复垦立项面积,按2000元/亩、4000元/亩标准给予所在乡镇、村工作经费补助。
用地指标奖励按净增耕地面积(即:复垦面积减新安置地面积部分)的10%提取,由整村搬迁所在乡镇自行安排使用。
复垦面积扣除新安置地面积和奖励指标面积后,按5000元/亩、10000元/亩标准分别对所在乡镇、村给予奖励。
2、整村搬迁到县级安置点的,县政府按每户1000元标准奖励给整村搬迁所在乡镇。
3、安置小区由当地乡镇负责做好土地报批、三通一平、配套设施建设等工作,资金自求平衡。
六、资金拨付方式
1、补助资金由县扶贫办会同其它职能部门提出方案,提交县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由县财政统一拨付。
2、采取公寓房安置的,在原住房拆除后其相关补助资金用于抵交房款。
3、采取联排房安置的,在原住房拆除后即拨付60%补助款,在房屋竣工通过验收后再拨付剩余的40%。
七、安置管理办法
1、县国土、规建部门在下山搬迁安置房屋权证相关批件上要注明“下山搬迁安置房”字样。
2、凡跨乡镇搬迁的农户,如有将户口迁移到安置小区要求的,可凭县扶贫办出具的下山搬迁“户口迁移抄告单”及户口本到公安部门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3、整村搬迁下山脱贫农户的计划生育、子女入学、征兵、民事纠纷调处等行政管理工作由迁入地村或社区负责管理。户口转为城镇居民的搬迁对象,可按规定享受居住地城镇居民低保、医保等相关政策。
4、农民搬迁后不享受迁入地村级集体的生产资料和资产分配。农户下山前与原居住村签订协议,继续长期享有原居住地的山林和土地等承包权。农户原承包山和承包田自愿流转到村集体的,村集体应给予合理补偿。
5、户口没有迁移到安置地的转移对象,在承担相应义务的前提下,享有原所在村村民同等待遇。
6、被列为整体搬迁的行政村或自然村,今后原则上不再安排康庄工程、村庄整治、供电、通讯、广播、电视、卫生、学校等基建项目,同时不再安排宅基地新建房屋。
7、制定出台安置小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深入开展下山搬迁农民技能培
训,着力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工资性收入。出台安置小区来料加工扶持政策,各安置小区都要配套一定面积的来料加工场所,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
8、金融部门对下山搬迁户提供优质、优惠服务。
八、制约措施
在整村搬迁过程中,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或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骗取建房地基和资金补助等优惠政策的,一经查实,将建房地基和补助资金等优惠政策予以收回;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工作人员有收受贿赂、玩忽职守等违法乱纪行为的,从严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九、附则
1、各县级安置小区所在乡镇,要根据本政策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2、整村搬迁对象安置到县级安置小区以外的乡镇脱贫小区和中心村,由所在乡镇按照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要求,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报县政府同意后实施。
3、本政策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过去有关规定与本政策不一致的,以本政策为准。
本政策由县扶贫办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解释。
中共开化县委办公室
开化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3月11日
主题词:下山脱贫整村搬迁政策
报:市委办、市府办
抄:市农办
发文形式:电子版
中共开化县委办公室2011年3月11日发
第二篇:《开化县异地搬迁与退宅还耕实施办法(试行)》
中共开化县委办公室文件 县委办〔2012〕71号
中共开化县委办公室 开化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开化县异地搬迁与退宅还耕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政府,工业园区,县级机关各部门:
《开化县异地搬迁与退宅还耕实施办法(试行)》已经县委、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共开化县委办公室 开化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6月27日
《开化县异地搬迁与退宅还耕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立县、特色兴县”发展战略,走好“产业高新、小县大城、生态发展”之路,加快农民下山转移步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共享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根据《开化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规划(2011-2013)》、《开化县异地搬迁规划(2011-2015)》和《关于推进整村搬迁与退宅还耕的若干政策(试行)》(县委办[2011]19号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县委、县政府成立异地搬迁与退宅还耕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县异地搬迁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全县异地搬迁与退宅还耕工作。下设异地搬迁与退宅还耕工作办公室(设在县农办,以下简称县异地搬迁办),具体负责全县异地搬迁与退宅还耕的日常工作。
第三条 异地搬迁安置地主要为五个县级脱贫小区,分别为城关镇东城脱贫小区、工业园区民工公寓、华埠民工公寓、马金后山脱贫小区、池淮星口脱贫小区。各小区的业主单位为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办事处。
第四条 异地搬迁,包括整村搬迁和零星搬迁。
1、整村搬迁范围,指地处我县境内的高山、深山、远山、库区自然村或地质灾害隐患区(经省级国土部门认定)的农户;
2、零星搬迁范围,是指我县境内整村搬迁范围以外的农户。
第五条 异地搬迁条件。
1、整村搬迁条件:整村搬迁范围内整个自然村或自然村内连片3户或3幢房子(含)以上、且连片房屋建筑占地面积超过300平方米,房屋拆除后宅基地统一交还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退宅还耕的区块。
2、零星搬迁条件:整村搬迁范围以外的自愿永久放弃现有全部的农村宅基地、住房和其他附属设施,搬迁安置到县级脱贫小区的农户。
第二章 资格认定与审批
第六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农户,可以申请到县级脱贫小区安置:
1、现居住地在整村搬迁范围内,愿意限期拆除原住房并签订退宅还耕协议的农户;
2、整村搬迁范围外的农户,自有全部住房产权与整村搬迁范围内且符合搬迁条件的农户的房屋产权实现置换,并愿意限期拆除置换后取得整村搬迁范围内的全部住房;
3、现居住地在地质灾害隐患区范围内,愿意限期拆除原住房并签订退宅还耕协议的农户;
4、自愿拆除原住宅、宅基地收回村集体,并放弃在原居住地建房的整村搬迁范围外农户;
5、至报名截止日期没有私有住房,主要依靠借居、租赁等形式栖身的农户(以下简称无房户);
6、县级以上重点工程项目所需安置的农户;
7、经县异地搬迁领导小组认可的其它农户。上述各项中整村搬迁、地质灾害隐患区和县级以上重点工程项目所需安置的农户享有优先安置资格。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户(人员),不享受本办法相关政策:
1、已享受异地搬迁政策且有私房的农户;
2、纳入政府集中供养的“五保”户;
3、在城关、华埠、马金和池淮等四大集镇规划区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集体土地上已建有私房的农户;
4、除婚嫁迁入、新出生人员以外,在2011年1月1日后将户籍迁入异地搬迁范围内的人员;
5、异地搬迁范围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国有企业在职职工;
6、至异地搬迁报名截止日下落不明满二年(以法院公告为准)的人员;
7、在异地搬迁报名截止日之前已死亡的人员。
第八条 符合安置条件的对象,由户主提出书面申请(附原住房自愿拆除承诺书),经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初审和村民代表大会审议表决通过,并公示无异议后,由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分别签署意见。初审合格的对象,凭申请书及相关证件向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办事处办理报名登记手续。经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办事处实地复审、丈量、拍照建档、公示无异议后,由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办事处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报县异地搬迁办公示和审批。所审批的对象同时报县异地搬迁领导小组备案。
第三章 安置方式与条件
第九条 异地搬迁农户可以自主选择安置地和安置方式,安置方式分为公寓房安置、联排房安置、货币安置等3种。其中东城、园区、华埠等3个小区采用公寓房安置,后山、星口等2个小区采取公寓房与联排房相结合的方式安置。
第十条 选择联排屋安置的异地搬迁农户,家庭在册农业人口必须在2人及2人以上。家庭在册农业人口为1人且未满60周岁,在整村搬迁范围内有住房并愿意限期拆除,宅基地由村集体收回统一进行退宅还耕的,可以按成本价申请购置50平米以下的小户型公寓房。
第十一条 货币安置对象仅限于符合整村搬迁条件,放弃在五个县级脱贫小区安置,放弃在集体土地上建房权利,而选择在县城规划区购买商品房(有房屋所有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或进城与已购商品房的直系亲属同住的农户,以核定的家庭在册农业户口为基数,一次性按28000元/人给予补助,其它补助政策均不享受。
第十二条 每户异地搬迁农户限购一套安置房,独生子女户和结婚未生育户,可按增加1人的标准计算家庭人数。其中公寓房人均享受25平方米建筑面积的购房成本价,购房面积超家庭核定面积部分按市场评估价购买,低于核定面积部分按不高于核定价的30%予以奖励,奖励总额不得超过20000元。采用联排房安置的,建筑占地面积控制在90平方米以内,家庭人数为4人以上(含4人)的农户不超过90平方米,3人的不超过80平方米,2人的不超过70平方米。
第十三条 工业园区民工公寓、华埠民工公寓原则上优先安置异地搬迁农户,小区中70平方米及以下户型的公寓房可以安置在上述两地务工(至报名截止日期已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满二年)且不愿拆除农村原有住房的本县农民,房屋销售价由县异地搬迁领导小组参照周边房价研究确定,但不得享受各项补助政策。
第四章 安置房建设与户型配置
第十四条 县级脱贫小区安置房建设,由项目业主单位按照“多方筹措、市场运作、自求平衡”原则,自行负责投融资和住房工程建设,安置房及相关附属设施的成本价由业主单位测算后报经县异地搬迁领导小组审定,县政府同意后执行。
第十五条 公寓房全部实行统建,先按划拨方式向业主单位提供土地使用权。业主单位在交付安置房后一年之内,统一补办出让手续并按规定补交土地出让金。安置户自办理房屋所有权证之日起,五年后方可上市交易。公寓房主要分50平方米、70平方米、80平方米、100平方米等4种安置户型(其中园区有低于50平方米的单身公寓)。
第十六条 联排房由业主单位根据实际自行确定统建或自建,若选择自建方式,建房地基实行竞价择位。如果由安置户自行建造,则必须由业主单位统一提供设计图纸,按图纸建造,不得擅自更改建筑设计方案(建筑立面外观形式、色彩和材质等严禁更改),并确定建设时间。联排房按国有划拨方式办理建房审批手续,五年内不得上市交易。五年后需上市交易的,建房户应自行到国土部门补办出让手续,补交土地出让金。联排房按建筑占地面积分为70平方米、80平方米、90平方米三种类型。
公寓房和联排房的各户型(类型)配置比例由各脱贫小区按照批复的规划设计方案确定,但安置户数和人数不得少于原规划户数和人数。
第五章 原住房处置
第十七条 安置对象必须在交房或交建房宅基地前无条件全部拆除原有住宅及附属用房。对联户房暂时不能拆除的,异地搬迁对象与村民委员会签订原住房拆除协议,并报当地乡(镇)政府、工业园区办事处备案,待条件成熟后予以无条件拆除。第十八条 对已签订过原住房拆除协议或作出拆除承诺而拒不限期拆除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办事处会同相关部门下达限期拆除通知单,仍不执行的,申请县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所需费用由该农户承担。
第十九条 异地搬迁对象的原住房宅基地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办事处组织复垦。复垦后新增耕地所有权归所在村集体所有,同等条件下,规模经营农户享有优先承包经营权。
第六章 资金补助与筹措
第二十条 异地搬迁对象可按家庭实际人口享受以下补助:
1、低收入农户集中村范围内的搬迁对象,选择安置在县级脱贫小区或中心镇、中心村等脱贫小区(点),限期拆除原住宅并签订退宅还耕协议的,给予5600元/人的补助。该项补助资金来源于省下山脱贫专项资金,补助将依照省级相关政策规定执行。非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的搬迁对象不享受该项补助。
2、符合整村搬迁条件、安置地在五个县级脱贫小区、宅基地统一收回交还村集体经济组织并实行退宅还耕的安置对象,可按8000元/人的标准给予整村搬迁补助。
3、符合整村搬迁条件的安置对象在不同小区购置公寓房的,可享受购置公寓房补助。各小区购置公寓房补助标准为:东城小区8000元/人,园区、华埠民工公寓4000元/人;星口、后山小区3000元/人。不符合整村搬迁条件的安置对象以及购置联排房的安置对象,不享受该项补助。
4、拆除原住宅奖励补助:泥木、砖(石)木结构的住宅,按建筑占地面积的1.5倍计算,分别按40元/平方米、60元/平方米给予补助;砖混、框架结构的住宅,按建筑面积计算,按90元/平方米给予补助。附属用房不予补助。
5、宅基地收回奖励补助:根据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证登记面积,按30元/平方米计算。
6、安置过渡费一次性补助:900元/户。
第二十一条 拆除原有住房的不同异地搬迁对象安置和补助标准(以下1—4项所述农户不含无房户和县级以上重点工程项目所需安置农户):
1、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的整村搬迁农户,享受本办法第20条中1—6项当中相对应的补助政策及成本价购房。
2、非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的整村搬迁农户,享受本办法第20条中2—6项当中相对应的补助政策及成本价购房。
3、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的零星搬迁农户,享受本办法第20条中1、4、5、6项当中相对应的补助政策及成本价购房。
4、非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的零星搬迁农户,享受本办法第20条中4、5、6项当中相对应的补助政策及成本价购房。
5、无房户,享受县级脱贫小区成本价购房政策,但不享受本办法第20条中1—6项当中相对应的补助政策。
6、县级以上重点工程项目所需安置的农户,享受县级脱贫小区成本价购房政策,其中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的农户还可享受本办法第20条中1项的补助政策,非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的农户不享受本办法第20条中1—6项当中相对应的补助政策。
第二十二条 乡(镇)村两级实施退宅还耕可获得以下奖励:
1、宅基地复垦,按立项后的实际实施面积,并通过验收后,分别以2000元/亩、4000元/亩标准给予所在乡镇、村工作经费补助;
2、用地指标按净增耕地面积的10%提取,由整村搬迁所在乡镇自行安排使用。净增耕地面积是指复垦面积减去新安置地的分摊土地面积之差。
3、复垦面积扣除新安置地分摊土地面积和奖励指标面积后,按5000元/亩、10000元/亩标准对所在乡镇、村给予奖励。
4、整村搬迁到县级五个脱贫小区的,县政府按每户1000元标准奖励给整村搬迁所在乡镇。
第七章 资金拨付
第二十三条 安置对象以乡镇为单位,凭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县住建部门出具的原房屋土地使用证、原房屋所有权证的核消或变更证明,向县异地搬迁办申请资金补助。
第二十四条 补助资金按以下程序拨付:
1、调查核实。由所在乡镇组织人员进行实地丈量和入户调查,逐项确认享受人口和补助面积。
2、编制清册并公示。根据实地核实情况,以乡镇为单位,统一编制安置对象补助资金发放清册,并在所在乡镇、村进行公示,乡镇对发放清册的真实性负责。
3、审核发放。公示无异议后报请县异地搬迁办进行县级抽查,抽查核实通过后,通过县级公示无异议后,报请县异地搬迁领导小组审批,由县财政局、县扶贫办联合下发通知,将补助资金直接拨付到各安置对象和有关乡镇、村。
第二十五条 补助资金按以下方式发放:
1、购买公寓房或联排房的,在签订购房协议并交清首付款后,按最终核定的补助金额予以补助,核定的补助款可直接用于抵扣房款。
2、在县级脱贫小区内自建联排房的,在规定期限内建成并通过验收的,按最终核定的补助金额予以补助。未通过验收、违规建房或者拖延工期的,责令限期整改,暂停拨付补助,停止办理产权手续,直至整改通过为止;实行货币化安置的对象,经县异地搬迁办审核报经县领导小组批准后拨付。
第八章 安置户享有的基本权益
第二十六条 安置户依法享有以下权益:
1、县国土、住建部门在异地搬迁安置房屋权证相关证件上要注明“异地搬迁安置房”字样,依法及时办理相关产权手续。
2、异地搬迁农户的子女入学就读、医疗卫生,享受迁入地居民(农民)的同等待遇。
3、农民搬迁后不享受迁入地村集体的生产资料和资产分配。农户下山前与原居住村签订协议,依法继续享有原居住地的山林和土地等承包权益。鼓励农户将原承包山和承包田进行流转。
4、制定出台安置小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深入开展异地搬迁农民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工资性收入。出台安置小区来料加工扶持政策,各安置小区都要配套一定面积的来料加工场所,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
5、金融部门对异地搬迁户给予信贷优惠。
第九章 违规处理
第二十七条 异地搬迁对象取得建房地基后,无正当理由闲置达一年以上的,由业主单位按原价收回(不计利息),另行安排使用。已缴购房款的搬迁农户未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拆除原有住房或办理安置房交接手续的,由业主单位退还农户已缴购房款(不计利息),并取消其购房资格。
第二十八条 在申请异地搬迁过程中,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异地搬迁办五年内不予受理、审批。异地搬迁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骗取建房地基和资金补助等优惠政策的,一经查实,将建房地基和补助资金等优惠政策予以收回,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工作人员有收受贿赂、玩忽职守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实行责任追究并从严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被列为整村搬迁范围的行政村或自然村,今后不再安排康庄工程、村庄整治、供电、通讯、广播、电视、卫生、学校等基建项目,同时不再安排宅基地新建房屋。
第三十条 各县级安置小区的业主单位,可依据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小区安置办法,报县异地搬迁领导小组审核,经县政府同意后实施。
第三十一条 到县级脱贫小区以外的乡村脱贫小区(点)安置的对象,不适用本办法,但符合省规定下山脱贫条件的,可享受省级下山脱贫有关政策。具体实施办法由所在乡镇、工业园区办事处根据实际分别制定,报县异地搬迁领导小组同意后实施。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具体由县异地搬迁办负责解释。凡过去文件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中共开化县委办公室 2012年6月27日印发
第三篇:文殊村退牧还草整村推进的报告
祁丰藏族乡文殊村民委员会文件
文殊村关于退牧还草工程“整村推进”的报告 祁丰乡政府:
我村位于本县最西端,气候干燥,生态恶化,严重制约了我村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为解决上述实际问题,二〇〇四年我村率先推进行了退牧还草工程。经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截止目前该项目在我村共实施休牧14万亩,禁牧10万亩,效果良好,人心稳定,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但由于我村牧场面积大,禁休牧面积占全村面积不足三分之一,大多数牧户尚未禁休牧,加上退牧户只禁了部分面积,“退牧不退羊”现象普遍,使得我村退牧还草工程形成了“局部恢复,大面积退化”的不良现象,为彻底解决上述
问题,推进全县“百万只细毛羊繁殖计划”以及劳动力转型,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经村委会研究决定:现申请退牧还草工程“整村推进”。我村总面积1560968亩,其中可利用面积1173546亩,二〇〇四年禁牧10万亩,休牧14万亩。目前合同期已满,现计划禁牧1073546亩,原禁牧10万亩继续有效,请予以批复为盼。
特此报告
文殊村村民委员会
二00九年七月九日
第四篇:阜宁县关于农村“双置换”退宅还耕宅基地验收补助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管理的实施细则
阜宁县关于农村“双置换”退宅还耕宅基地验收补助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管理的实施细则
默认分类 2010-09-01 10:12:50 阜宁县关于农村“双置换”退宅还耕宅基地验收补助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管理的实施细则
阜宁县国土资源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阜宁县委、阜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切实抓好进城入镇农民住房拆迁和闲置宅基地复垦,加强“双置换”安置区、农民集中居住区用地管理,现结合我县实际,制订如下实施细则:
一、农民退宅还耕验收补偿办法
1、个人申请。由退宅农民主动向所在村(居)民委员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请,填写《农民退宅进城入镇申请表》,并提供宅基地的合法批准手续。
2、组织公示。《农民退宅进城入镇申请表》经村初审后,报所在镇人民政府,由镇政府组织国土、村建等相关部门人员到现场勘察、丈量、登记,认定符合复垦条件的,签署审核意见,所在镇国土所对拆迁农户相关情况在所在村进行公示,公示一周无异议的,报县城镇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实施。
3、拆房复垦。县对退宅还耕农民宅基地和房屋补偿价格进行确认,所在镇政府与退宅农民签订宅基地和住房补偿协议,县城镇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所签协议向所在镇政府签发《农村“双置换”优惠证》。由拆迁户自行拆除宅基地上所有的建筑物和其他附属设施,并将拆迁废弃物处理完毕,进行整理,达到与周边田块基本持平,便于耕种。经国土、建设部门验收合格后,县国土部门向拆迁户发放《复垦验收合格证明》,退宅农民到镇政府领取《农村“双置换”优惠证》,国土部门依法注销原宅基地使用证。
4、面积确认。有合法土地使用证书的,其批准面积为补助面积;没有合法证书的,城镇郊区135平方米以下的,据实丈量,超过135平方米的,按135平方米计算;其他地区200平方米以下的,据实丈量,超过200平方米的,按200平方米计算。
违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形成一户多宅的,只有一宅可以享受拆迁复垦补偿和到“双置换”安置区购买住房。其他多占的宅基地不予补偿,不享受“双置换”到城镇安置区购买住房优惠。
5、补助标准。城市规划区以外的,有合法土地使用证的,每平方米补助50元;只有一处住宅,没有土地使用证(未办理土地使用手续)的每平方米补助45元;对符合分户建房条件的农户,不再申请宅基地建房,自愿进城入镇购房落户,按规定宅基地面积每平方米补助50元。
城市规划区以内的,但在老城区和城南新区核心区以外的,有合法土地使用证的,每平方米补助70元;只有一处住宅,没有土地使用证(未办理土地使用手续)的每平方米补助65元;对符合分户建房条件的农户,不再申请宅基地建房,自愿进城入镇购房落户,按规定宅基地面积每平方米补助70元。
6、资金兑付。拆迁农户凭《复垦验收合格证明》等相关审批手续,分级领取土地复垦资金,退宅进县城落户的农民到县城资公司领取,退宅进镇区落户的到所在镇区的财政所领取。
二、加强县城“双置换”安置区和农民集中居住区用地管理
1、抓好县城“双置换”安置区和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工作。
县城“双置换”安置区和农村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确定后,在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进行衔接和落实,使之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依法为县城 “双置换”安置区和农民集中居住区用地办理土地使用手续。
县城“双置换”安置区由县人民政府确定具体位置和面积,按照“先定房价,后定地价,带规划上市”的原则,履行“招、拍、挂”程序后,依法办理土地出让手续,使“双置换”农民住宅与市民住宅享有同等的土地使用权。
农民集中居住区用地由各镇区负责协调和安排,按施工进度分期报批。由所在镇人民政府向县人民政府具报告,经县政府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后,由国土局负责办理土地使用手续。拟用地区域是建设用地的,直接办理集体土地划拨使用手续;是农用地的,需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后办理划拨手续。农居民建房或购房后,依照原划拨用地手续,分户办理《集体土地使用证》。
集中居住区原则上规划建设5~6层的多层建筑,杜绝搞别墅式建筑,以节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
3、到农民集中居住区建房、购房要符合法定条件。
严格执行一户一宅的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在农村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申请宅基地条件:
申请人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且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承担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同等义务。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多子女家庭,有子女已达婚龄,确需分居立户(分户后父母身边须有一个子女);
(2)因国家建设原宅基地被征收的;(3)因自然灾害或者实施村镇规划、土地整理需要搬迁的;
(4)原房屋破旧,宅基地面积偏小,需要新建、扩建的;
(5)迁入农业人口落户成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经集体经济组织分配承包田,同时承担村民义务,且在原籍没有宅基地的;
(6)因外出打工、上学、被劳动教养、服刑等特殊原因将原农业户口迁出,现户口迁回后继续从事农业劳动,承担村民义务且无住房的农业人口;
(7)原本村现役军人配偶,且配偶及子女户已落户在本村组、无住房的。
三、科学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
1、指标来源。县国土局对全县已验收的退宅还耕农民宅基地进行统计,书面申请市国土局验收,在市国土局验收合格的基础上,省国土厅按20%比例抽验。验收合格后,由市国土局下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复垦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形成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
2、指标使用原则。城乡增减挂钩指标中的30%用于安置区建设,其他指标由县调剂使用。
3、指标收益分配。城乡增减挂钩指标安排给县城或重点镇经营性项目的,土地出让净收益中的40%部分返还给所在镇区;安排给工业项目或其它项目的,应按每亩不低于10万元的标准返还给所在镇区,用于退宅农民房屋拆迁、宅基地复垦补助和集镇安置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基础设施建设。
二〇一〇年五月八日
第五篇:西安市狠抓整村推进重点村建设和贫困人口移民搬迁工程的主要做法
西安市狠抓整村推进重点村建设和贫困人口移民搬迁工程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和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为重点,以农村低收入人口为对象,以重点村建设为主战场,以移民搬迁新村建设和产业开发为主体,以改善低收入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狠抓整村推进重点村建设和贫困人口移民搬迁工程,扎实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从2000到2010年全市重点村建设共投入省、市、区(县)财政扶贫资金21602.5万元,全面完成了《西安市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确定的390个重点村建设任务。2009年和2010年千村移民搬迁共投入省、市财政扶贫资金1387.67万元,其中省财政扶贫资金1180.62万元、市级财政投入207.05万元。计划搬迁621户2804人。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统筹城乡、推动全市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所有项目区县都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涉及的乡镇(街办、管委会)、重点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制定了重点村建设和移民搬迁规划和实施方案,配备和抽调专职人员,负责扶贫开发重点村和移民搬迁建设工作。各级领导坚持以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和移民搬迁统揽贫困地区农业、农村工作全局,全力以赴投入项目建设,确保了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和移民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加大资金投入,足额落实配套资金。我市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工作自2002启动建设以来,市财政按照省市财政资金1:1比例足额予以配套投入,从2011年开始,市财政全部代配了区县级配套资金。同时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捆绑交通、电力、水务、教育、林业、农业等部门资金,加大对重点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两年来仅此项市级财政就投入资金9400万元,全面提升了项目建设标准,据统计每个启动建设的重点村建设资金均在150万元以上。在千村移民搬迁补助资金上,市级财政对蓝田县和周至县按照每搬迁一人补助1000元,户县、长安区、临潼区按照每搬迁一人,补助500元标准予以补助,减轻了搬迁户建房负担。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前期工作。按照“先难后易、规划先行”的原则,我市对村级班子健全有力,规划科学合理,产业结构调整思路清晰的重点村,优先安排启动建设。对确定建设的重点村和移民搬迁村,坚持广泛宣传和动员,努力做到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对确定的建设项目采取张榜公布、召开座谈会、广播电视宣传等形式,向群众和社会公示,集中力量建设户户想办而又难以办和无力去办的公益性项目。代表了民意,群众参与积极性高,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四是突出重点,全面开发。在重点村建设中,一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从解决群众的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上学难等问题入手,建成的重点村通村、通组、通户水泥路达到95%以上,自来水入户率达98%,通电率达100%,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二是发展主导产业,增加群众收入。重点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增加群众收入,各重点村因地制宜发展各自的主导产业,使贫困地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当地农民平均水平。三是整治村容村貌,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围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下大力气整治村容村貌,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五是不断完善制度,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为了搞好重点村和移民搬迁工作,我市制定了《西安市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建设管理办法》和《西安市移民扶贫异地开发管理办法(暂行)》等相关规章制度。特别是在资金管理上严格按照《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坚持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专人管理、一卡兑付。严格资金投向,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按项目进度拨付建设资金,同时加大对项目资金的审计力度。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纠风办例行的检查中,我市重点村建设资金和移民搬迁补助资金未发现挤占、挪用、贪污、浪费等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