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应用科学管理手段 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应用科学管理手段 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河南送变电建设公司始终把安全工作作为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安全管理工作贯穿于公司各项生产活动当中,并注重应用科学的安全管理思想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引进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需要应用科学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一般是在事故发生之后,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改正。这种模式称为“事后处理”模式。河南送变电建设公司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采用全新的安全管理模式,从预先对危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入手,变“事后处理”为“事先控制”,以预防为主,把关口前移,做到防患于未然。
2001年该公司又取得了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公司发布了职员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明确了方针和目标。在这2个体系建立后,公司把健康安全和环境的策划、实施和运行、检查和纠正措施、管理评审新的内容融会于安全管理之中。
2采用科学的安全管理理念与技术
2.1安全管理“以人为本”
在安全管理中,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管理的动力和最终目标都是人。在安全生产系统中,人的行为贯穿于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公司领导及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特别强调尊重人,关心人,并且采取切实的措施,保障个人的利益,使大家找到归属感,有力地推动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与维护。
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公司领导关心员工的思想状况,保持与员工的沟通交流,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强调安全管理的过程控制
2.2.1吸纳全体员工参与安全管理 保障安全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形成“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共识,切实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在充分发挥专
业安全管理人员的骨干作用的同时,吸纳全体员工参加安全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员工的安全工作的积极性。而安全工作责任制则为全体员工参加安全管理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2.2.2把安全管理贯穿到始终
系统安全的基本原则是,从一个新系统的规划、设计阶段起,就要开始安全工作,并且贯穿于整个系统的寿命期间,直至该系统报废为止。公司秉承这样的原则,对每一个工程都严格进行安全工作策划、危害辩识、制定安全目标和管理方案,然后实行监督、检查、总结、反馈等一系列PDCA循环。
2.2.3实行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任何生产活动都存在不安全因素,都有发生伤亡事故的危险性。因此,公司在安全管理中不仅发挥了各级安监部门的作用,同时还要求党、政、工、团等部门齐抓共管,一丝不苟,严格要求,从而确保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2.2.4实行安全目标管理
以公司总的安全管理目标为基础,逐级向下分解,使各级组织的安全目标明确、具体,关系协调、融洽,把全体员工科学地组织在目标体系内,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在目标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每个人的努力来实现公司的安全目标。
公司让广大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使制定的目标具体、可行,并将各项指标进行量化,以便检查和考核。
2.3采用先进技术进行安全管理
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加速了安全管理信息的处理,使安全管理由定性逐渐走向定量,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得以迅速推广。随着公司网络建设工作的完成,以业务流程为主线的MIS系统得以应用,P3软件得以进一步开发,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获得了良好的平台和技术支持。目前公司已基本实现了安全会议、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体系的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的网络化,安全教育、安全问答、安全考试等都已顺利投入网络化运行。
3加强安全教育和完善规章制度
3.1安全教育形式多样并注重效果
现代安全管理要求广大员工对安全及安全管理有正确的认识,为此,公司把安全教育摆到了重点位置,在教育途径上多管齐下。在教育形式和内容上丰富多彩,推陈出新,使广大职工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逐步形成 “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使广大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跃,进一步升华到 “我会安全”的境界。
3.2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并引入多种激励机制
公司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同时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抓、层层管、层层分解,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要求职工严格执行,各级安全检查部门做到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和复查相结合,并做到及时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整改,把 “事后处理”变为“事先控制”,把隐患和危险消灭在萌芽之中,真正达到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目的。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引入多种激励机制,是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文化所要求的重要内容。公司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加大正面激励的机能,一方面对安全情况好的分公司和个人进行物质奖励;另一方面,对先进个人授予安全标兵等个人荣誉,从管理层到基层都有代表,充分调动了各层次员工搞好安全工作的积极性。
3.3编制“作业工序危险点明白卡”
对作业的危险因素和环境因素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并制定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公司将辨识后的危险因素按风险等级分类编制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然后按工序分别编制成容易携带的“作业工序危险点明白卡”,人手一套,使每个作业人员在作业前都能对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一目了然。
3.4全面推行现场文明施工
公司从1998年开始在施工现场推行安全文明标准化,在实施过程中对内部关系、待人接物、现场着装、言谈举止、作息时间、内务管理都做了具体的规定。另外,还对施工项目部办公场所的设置,施工现场的布置,材料站的管理,车辆的停放,杂物废物的堆放以及对职工、民工住宿的要求,食堂的要求,会议室的要求,个人卫生的要求,伙食管理的要求都做了具体的规定。另外,对职工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加强现代化施工管理,全面提高安全文明施工水平,保证了安全(施工)生产的良好形势。公司先后荣获国家电网公司、省电力公司在(施工)生产方面的荣誉,连续获得省电力公司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河南省安全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第二篇:应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应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管理工作是港口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港口液体油品装卸和生产方式的复杂多变,也使港口的安全管理具有相应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随着港口事业的突飞猛进,港口液品装卸公司的安全管理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相对于港口生产的大幅攀升,也凸显出安全管理方面的滞后。如何客观的分析港口装卸公司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应用科学管理方法加以改进,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的管理课题。1制约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的因素1.1以传统安全管理手段为主导致管理模式滞后当前装卸公司的安全管理模式仍以传统管理手段为主,主要体现在日常管理以传统检查模式为主;发生事故后以调查结果修正体系的“事后处理”模式为主;对人的安全行为以“后发制人”的管理模式为主。以传统的安全管理观念为主导,把安全管理的着眼点主要放在系统的运行阶段,而忽视了事先控制、预防为主的科学管理理念。随着港口现代化生产的发展,港口装卸公司必须从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向科学化管理转变。1.2安全教育墨守成规导致教育效果不佳目前,装卸公司的生产人员结构和生产组织构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员工的文化素质和接受能力,面对港口生产的新形势,我们只能在原来的技术上革新,在人员文化素质上提高。利用现代的科技提高安全生产的效率,利用高科技的计算机充分发挥信息、通信的科技力量,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提供高效、快捷的信息和通信科技技术保障,
第三篇:以科学管理手段促质量提升
以科学管理手段促质量提升
我院护理部举行第一期品管圈成果报告会
10月19日,我院护理部第一期品管圈成果报告会在住院部四楼会议室举行,院党委书记姚水宝,办公室、人事科、医务科等职能科室负责人及来自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约90余人参加本次成果报告会。报告会由医院护理部主任陆美英主持,来自输液室、妇科十二病区、产四病区的3个护理单元通过精美制作的多媒体、视频、诗朗诵、歌舞等精彩纷呈的表现形式各自汇报了她们自今年2月份开展品管圈活动以来所取得的成果。
品管圈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然后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品管七大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输液室的“树叶圈”,以改善手卫生的遵从率为主题,不断完善护理操作流程,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妇科十二病区的“吾馨树圈”,通过活动着力提供优质、高效、温馨护理服务;产四病区的“优悠圈”,以提高晨间交接班完整率为主题,通过流程的改造,严格的制度执行,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母婴安全。
医疗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的生命,医院护理部以提供优质、高效护理服务为目标,以提升整理护理质量为重点,将“品管圈”这一管理模式与质量持续改进相结合,运用于临床护理工作,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极大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质量与安全意识,有效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首创精神。此次成果报告,既是对所开展品管圈活动的验收,也是为分享成果搭建平台,必将促进护理管理的科学化发展。
第四篇:科学管理提升施工企业工程资料管理水平
科学管理提升施工企业工程资料管理水平
施工企业的工程技术资料,可以说是一个工程从设计施工、验收使用,直至工程使用寿 到期最原始可靠的信息依据。因此,工程资料的形成和管理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没有高质量的工程资料和规范的资料管理都将对工程本身的使用埋下了很大隐患。笔者结合多年的工程资料管理工作,分析总结了如何科学规范的管理工程资料,不断提高资料管理水平,为工程建设和使用提供科学真实的信息依据。
一、结合工作实际总结,在工程资料的管理使用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投资大、周期长、环节多、参与方广,因此工程施工资料载体种类全、数量多、时间跨度长等特点。这是目前水利工程技术档案资料存在内容不全等问题的主要原因。
2、文件材料形成不规范、不完整、不准确;主要由于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不规范和不严格,资料收集不及时、项目技术人员或资料员工作变动大,原岗位应归档的文件材料,离岗后不交接工作,造成了文件材料丢失。
3、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档案资料保管条件差,保护意识不强,造成了资料的损坏、丢失。
4、文字书写潦草,字体难以辨认,一些关键性的数据易出现错误;图纸、资料残缺不全,签字没有按照档案归档要求的碳素墨水签写。
5、项目没有安排专人负责资料收集和整理,对档案资料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工程资料验收签证不全,归档不及时,资料不规范。
6、工程技术档案资料必须具备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始性三个条件。资料员缺乏验收资料的实践经验,致使验收资料整理不够全面,缺少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管理经验,不清楚所收集整理的资料是否齐全,存在内容缺项、漏项、签章手续不齐、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不准、整理不规范等现象。没有把工程项目同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的归档有机的结合起来。
7、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的前期投入和管理不足,负责工程项目的领导和工程管理人员资料管理意识淡薄,认识不到位。管理仅为口头传达,并不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平时只抓工程施工的其他工作,使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的前期投入精力不足,施工过程中资料员没有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前期收集整理资料,不注意施工过程中的文件、资料收集和整理,到工程建设后期才开始着手进行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往往是工程施工快结束时,才突击搞竣工资料。从而造成档案资料的复印件较多,原件很少。
8、缺乏高素质的项目资料管理专业人才,工程项目资料管理人员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业务能力较差,在工程施工项目中,项目资料整理一般是刚参加工作人员进行。这些人员缺乏技术档案资料专业知识,对工程技术资料比较陌生,整理过程中存在资料收集不齐全、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影响工程竣工归档资料质量。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制度不健全,使工程施工中技术、施工人员调动、变更,出现人员调动不移交资料,无人监管资料移交工作。
9、资料整理归档纸张不规范,原始资料的用纸不符合归档要求,纸质不同且规格不一致,给整理和装订工作造成了不便,无法保证竣工资料案卷的质量。
10、书写不规范,原始资料的文字书写没有按要求的黑色签字笔签写。个别资料为复写的。原始资料字迹潦草,不清晰;纸面不整洁;文字记载使用不规范的汉字,甚至出现错别字;表格及图样潦草,徒手绘制,不规范;随意涂改,修改后不加盖单位章或修改人未签字,施工原始验收签证资料填写不规范,往往或多或少存在着内容缺项、漏项、签章手续不齐,原始验收签证资料与实际施工情况不相符,验收项目出现空白栏情况,签字笔迹潦草随意等现象,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不准、整理不规范,个别原始资料不按资料分类要求成册,或
成册无目录,卷内目录不准确。
11、不能按规定及时移交工程竣工资料,造成资料统一归档时间延误,甚至导致竣工资料丢失,原始资料的用纸和验收报告、鉴定书及签证纸张规格不符合要求,存在着纸质不同的问题。
12、资料不齐全,施工管理文件原件不齐全,个别施工管理重要文件,在下发或转发后,未妥善保管造成遗失、破损。
二、针对存在的资料整理、归档问题,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解决办法。
1、工程技术档案资料工作是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各项目单位应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健全制度,统筹安排工程技术档案工作资料经费,确保各项目工程技术资料工作的正常开展,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的系统完整和准确。
2、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各单位要对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管理实行“三纳入制度”,即把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纳入工作程序,纳入到基本建设等工作计划和人员的岗位职责中,并作为年终考核的内容之一。
3、各单位应将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列入领导的议事日程,列入工程项目的规划、计划、管理工作,各项目资料员应加强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的归档意识,提高业务水平,密切配合,共同抓好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并使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成为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有关技术人员的行为习惯。
4、工程技术档案工作应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在工程建设前期就应进行文件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检查工程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时要同时检查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情况。
5、在工程开工后,项目施工技术人员须按要求将工作中形成的工程技术资料及时做好原始记录(包括施工日志),资料要实事求是的反映工程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不得弄需作假。项目资料员必须按资料归档范围要求,及时做好施工技术资料的收集、积累、整理、归档工作。项目技术人员或资料员如遇工作变动,须先交清原岗位应归档的文件材料,移交前必须在项目经理或项目负责人的监督下办好移交手续,方可离岗。
6、提高工程技术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针对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的实际,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管理人员要定期参加专业理论学习,持证上岗。
7、健全制度,强化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施工项目应建立完善工程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层层落实,将资料管理工作列入岗位目标责任制中,既要列入分管领导的目标责任制,更要具体落实到有关人员的职责中,年终要有总结,严格考核奖优罚劣,真正地把岗位责任制贯穿于施工项目的全过程,档案资料管理通过验收全过程。
8、加大投入,实现工程技术档案管理资料现代化,要实现工程档案资料的数据化管理和网络化的报送、传递,及时掌握工程施工项目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管理。
9、开工前,各项目总工(技术负责人)必须做好施工技术所需要技术资料及表格的准备,以便实行正规的工程档案资料管理。
10、工程开工后,必须提前采集材料样本送往试验室,办理委托手续(注明工程名称、结构部位、施工特点及强度要求等)。
11、工程项目开工后项目资料员要及时向项目材料员索取需要进场的工程材料建筑合格证,做好对建筑材料合格证的收集、整理工作,做到质量控制资料齐全、真实、规范。
12、各施工项目所做的工程技术资料,应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和代表性,不准随意修改。
13、工程技术资料竣工图是工程的实际反映,如果因设计变更造成设计变化较大、较多,施工图不能代用或利用的,图面超过 35%,应重新绘制改变后的竣工图。
14、项目部需配备专职资料员,要明确资料整理责任人,从源头避免工程资料前后不衔
接的问题出现。项目总工要定期对工程技术资料进行检查,确保工程资料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做到工程建设与资料整理同步进行,不允许先完成施工任务而后补工程资料。
15、施工项目工程竣工资料必须严格按照监理、业主、质量监督部门和行业要求进行收集、整理、编目、装订、成册并及时上报业主,及时办理竣工资料移交手续。竣工资料移交清单必须有接收人签字、盖章。保证竣工资料整理的完整、准确、系统、及时。
三、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加强过程控制及管理。
1、根据水利施工项目资料存在的问题,在施工资料管理上,必须加强信息化管理,通过OA 信息平台及时查阅工程技术资料,保证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的完整性。
2、熟练掌握相关规定与控制标准。通过定期组织资料整理人员对有关法规、制度和技术标准等政策性与标准性文件进行重点学习。
3、在检查工程质量进度的同时,检查工程技术资料,通过OA平台等多种方式及时对各施工项目收集的施工资料进行检查核实,建立过程控制奖罚制度,杜绝工程建设与资料整理不同步、先完成施工任务而后补资料的现象发生。
4、建立工程技术资料档案室,对竣工项目的施工技术档案资料及时收集归档。
第五篇:学校管理水平及现代化手段应用水平如何体现
学校管理水平及现代化手段应用水平如何体现
没有教育的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无从谈起。
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和信息化课堂教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模式,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的课堂教学对应的是纸质备课,老师一个课本、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能完成教学任务。信息化教学对应的是电子备课,他是利用互联网手段和大数据平台将教师和学生联接在一起,推送更快捷,课堂更高效,内容更丰富。信息化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发展方向,在大力推广信息化教学的今天。
如果还要求教师写纸质教案,那么教育信息化就存在两张皮的问题,既浪费时间,又不利于信息化教学的推广。对部分老教师来说,习惯了纸质备课,传统教学,再让他们学习智慧课堂,信息化教学,有一定的难度,甚至是痛苦的,但痛苦过后是跟上时代步伐的喜悦。就像青藏高原上的雄鹰,只有磨掉老化的爪喙,才会获得新生,翱翔蓝天。
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教育是为祖国的未来培养人才。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5G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的普及,只会死记硬背的“人才”决不可能担当起祖国的建设大任,只有从小掌握了信息技术,会学习、能动手、会创新、会创造的复合性人才,才能担当起祖国建设的大任,本世纪中叶建成现代化强国的“中国梦”才能实现。
教师写教案从古到今一直存在专业术语叫备课,就是教师对要给学生传授的知识进行教材熟悉,目标确定,方法如何应用更为恰当,课堂练习更加有效而提前做的准备过程。是必须的、必备的、必要的一个重要工作,这与管理没有直接关系,更与现代化手段应用毫不搭界。
要说与管理有关系那就是看教师的教案书写工作做的好不好,写的实用认真,那就是学校管理严格,写的不好敷衍了事那就说明学校管理松散。如今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让教师从过去那种繁琐,浪费时间,花费大量精力查阅资料备课书写教案的过程中得以解脱出来了,需要什么网络一键立马就可以得到全面而有详细的解答,应该说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让教师从传统的书写教案中解脱出来了。
至于为什么教师书写教案的工作不能完全废止,我想最主要的原因一个就是为了强迫教师能够亲自动手,动脑认真地钻研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不要凡是借助于网络,用过既忘,长期下去只是积累不够,怎可以随时随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另一个原因就是无论科技如何发达,教学手段如何先进,但粉笔板演和板示无论如何都取消不了,而且中国汉字的书写本身就是一种基本功训练。
教师通过自己书写教案可以提高自己的书写能力,给学生起一个良好的师范引领作用。因此说要求教师写纸质教案只是传统教育的一个教学必备形式,要上升为学校管理水平和现代化手段应用则有些牵强。教案是老师在上课之前对教材的分析把握以及对教学流程的思考与设计,也包括了对学生课堂活动的预设。作为一名工作20多年的语文老师,我经历了教案的几次变革,也深知教案在老师心目中存在的方式。
刚开始工作那会儿,我们全是手写教案,一本课本加一本教师用书,有的甚至没有教师用书,就完全靠自己脑袋去想,虽然很累,其实那是最锻炼人的备课方式。再后来有了教案书,大部分老师备课就是抄教案。负责任的老师是上课之前抄,不负责任的老师是上课之后抄。负责的老师抄得比较详细,有的再做修改;不负责的老师简单地抄。老师们苦不堪言,因为很多时候上课时不可能拿着教案本上课,于是还需要在书上备课。
再后来,有了电脑,可以使用电子教案了。现在老师们轻松多了,在网上下载一份电子教案,拿去就可以应付检查。当然,学校要求老师们二次备案,有的老师就课上完了在上面划几根横线和波浪线,再圈几个圈就可以了。这样的教案实在没有任何意义,连应付检查就不够。我们学校现在有很多老师是在书上备课,有重难点、环节、板书、反思。这样的教案感觉更实用,老师拿着上课。
既解决了看教案的问题,也更方便教学,但是,问题又来了,写在书上,密密麻麻一大片,又影响老师看书上的内容。于是,我们学校老师就用黑色、蓝色、红色笔配合起来备课。学校领导并没有规定必须手写教案,可以打印教案,也可以在书上备课。
用电子教案依然要求详细的二次备课。其实,我觉得这样挺好,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备课方式。要求老师必须手写教案与学校领导管理水平是没有截然关系的。不是说领导管理水平不高,而是不放心老师用电子教案。事实上的确有些老师对教案的使用是不让人放心的。
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现代化应用跟教师是不是只是写纸质教案没有多大关系。说说我的经历吧。我是从集体备课写电子教案转为手写教案的经历者。刚开始我所在的那个学校,要求一个教研组集体备课。备完之后,每位老师要上交一份电子教案。学校每个月都有优质课比赛。经常开展那些同课异构的活动。年轻的教师们工作积极性也比较高。因为每一次PK,都是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
电子教案的简便快捷,能节省下来不少时间,让老师更有精力去准备自己的课,组织自己班级开展更多的活动,让孩子们的时光过得丰富多彩。我们现在所用的教案,是手写的。刚开始的时候,感觉特别惊讶,很不习惯。那种感觉好像正从现代社会一下子进入了远古时代。但是慢慢的感觉,写纸质教案也有它的好处。静下心来写纸质教案,把教学的整个过程再重新捋一遍。
你会发现讲课思路会更清晰,可以静下心思考也许还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把这节课讲得更精彩。看到讲课思路慢慢地形成文字,落住于笔端是不是也很有成就感呢?其实在我看来,电子版教案和纸质版教案相结合才是最完美的。同一教研组的所有老师通过教研讲出自己的对课的不同理解,最后达成统一的意见,形成一个电子版教案。纸质版教案,教师可写一个教案。
平时记录下来自己上课的思路和过程,讲完这堂课之后的优缺点还可以写到每一节课的后面,形成自己的反思。我们不就是通过每一次反思才得以进步的嘛。老师们应该把写教案当成自己的分内之事,而不要看成是自己的负担,这样可能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能力的提升。纸质备课和电子备课是两种教学模式的不同备课方式,纸质备课的优点可吸收,可传承。但教育必须利用信息化,走向现代化,否则教育没有未来,祖国不会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