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计实习教学的反思与改革
会计实习教学的反思与改革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给社会经济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进步,使会计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和机遇。如何改进传统会计教育,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加强会计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完善无疑是一种有效途径。而目前会计实习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困难日益凸现。因此,在实习教学中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解决传统实习教学中的困境,充分发挥实习教学在培养合格会计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会计教育中的重要课题。去年我担任了一个会计中专毕业班的《企业财务会计》模拟实操课,有感于在上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最后的实习效果,提出了以下想法。
一、目前会计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负面影响
(一)课程体系不完善,形式不合理
从多数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看,会计学专业理论课程已经成体系且比较成熟,而实习课程体系却不太完善,表现在:(1)实习课程不成系列,与理论课程不匹配、不衔接、不协调。多数学校会计学专业都开设了会计综合模拟实习课程(以弥补校外毕业实习的不足),如基础会计模拟实习、企业财务会计模拟实操、中级会计模拟实习等。但总的来看,会计实习课程的开设不成系列,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实习开设的少,会计制度设计、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之类的专业课程实习课开设的更少。(2)缺乏会计岗位内外结合一体的实习课程开设。一般开设的会计课程实习都是由一个学生从头至尾完成,把学生分组模仿企业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内部岗位的实习,以及将企业内部与外部如工商、银行、税务等部门联系在一起设置实习的课程很少。(3)缺乏学科观念。开设的实习课程仅仅局限于专业课程。从开设实习课程的形式上看,多数依附于理论课程,没有形成独立的实习课程。会计学专业理论课程的安排基本上是循着从低级、中级到高级的逻辑顺序,实践证明是符合认知规律的,是有利于学生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的合理体系。而会计实习课程开设零星、分散、跳跃,不系统、不完整,破坏了学生会计实践能力培养的循序渐进的规律,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科学合理性。对于会计学这样一门实践能力很强的学科来讲,通过系统开设实习课程,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训练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培养适合社会需要会计人才的有效途径。
(二)资料内容简单,实习层次较低
主要表现在:(1)实习教材无论是初级会计学、中级会计学,还是成本会计学课程以及综合模拟实习课程,多是以制造型工业企业经济业务为基本素材,对于其他如商业、运输业等类型的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很少涉及;审计学、管理会计、税收筹划等领域实习涉及较少。(2)实习资料多数局限于直接的会计业务范围之内,没有置于企业内外整个经济管理工作的大环境中,相关学科实习资料很少涉及。(3)实习教学资料要么过于“真实”,缺乏提炼、加工;要么缺乏真实感,模拟实习成了习题作业的翻版。(4)忽视会计监督及会计职业判断训练,没有设计错误、违规的会计实习资料供学生选择鉴别,没有把会计业务中由于不确定因素带来的会计选择事项纳入会计实习资料中,实际上是降低了实习内容的难度,也与理论教学内容相脱离。(5)实习内容偏重手工模拟实习,计算机模拟实习比较少;采用的会计实习教学软件多是单机应用模拟实习,不能进行网络应用模拟实习。在大多数企业都已全部或部分实现了会计电算化、正向着会计信息化迈进的形势下,实习教学内容与实际业务情况脱节。(6)会计实习项目的层次较低,现阶段的会计专业实习,比较注重会计核算方面操作性、验证性实习项目的开设,对于专业内实习课程、学科内跨专业实习课程以及跨学科实习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习项目的开发设计远远不够。
(三)实习环境比较单一和封闭
随着社会对会计人员综合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手工实习环境显得单一,没有体现出企业内部财务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其他企业、行政服务单位及中介机构之间的联系,更没有体现出企业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封闭的会计实习环境加重了学生对会计职业岗位认识的片面性,造成学生在校期间无法有联系地学习、体会学科内其他专业及跨学科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与职业联系。
(四)实习师资实践能力不强
多年来会计实习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事实习的教师往往学历和职称层次不高,会计实习教学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缺乏实际会计工作经验,专业实践能力不强。就像我们学校,众多会计教师,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却没几个。(2)专业知识面较窄,经济与管理综合知识与能力不够。(3)会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偏低。会计教育界长期以来就面临懂会计的不懂计算机、懂计算机的不懂会计的师资困境。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会计教育向数字化方向迈进、会计实习教学越来越多地采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的形势下,会计专业教师的不适应性越来越突出,限制了综合性、创新性实习项目的开发与实施,直接影响了实习教学的效果。
二、改进会计模拟实习教学的系统构想
(一)更新实习观念,创新实习理念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会计人才需求的增加,高校的会计专业教育应从重视实习教学环节入手培养高质量的会计人才。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实习教学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能够带来传统会计教学模式的突破,实现以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主。传统会计实习教学应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创新和发展。
(二)完善实习教学内容体系,提高实习教学层次
用系统观、整体观客观、科学地构建会计实习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和把握会计学科实习内容,进一步满足会计学科人才培养和学科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明确实习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推动会计学科实习理论的研究和探索。
会计实习教学体系内容丰富,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会计专业内面向单一课程的实习,包括验证性实习项目、操作性实习项目、综合性实习项目。会计专业理论课程已经系列化、体系化,多数课程都可以开发实习,形成系列化的会计模拟实习课程体系,如基础会计模拟实习、企业财务会计模拟实习、成本会计
模拟实习、会计信息系统模拟实习、审计模拟实习、会计制度设计模拟实习等,这些课程实习包括的实习项目除了单项实习外,还应开设涉及本门课程综合知识的综合性实习项目。第二层次是会计专业内涉及多门课程知识的实习,如在高年级开设的企业会计审计综合模拟实习课程,需要把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信息系统到审计等课程的知识综合起来、融会贯通才能完成的实习,属于大型的综合性实习。
第三层次是跨管理学科与经济学科涉及会计内容的实习,属于综合性、实战性、探究性实习项目。如设立以金融市场业务为实习的平台,以资本市场证券交易为核心,把金融投资、工商管理、会计审计、公司理财等实习项目融为一体的探究性、实战型综合实习系统。
(三)营造多样化的综合会计实习情境
传统意义的会计实习室,多数是在会计手工实习基础上加上计算机机房。随着会计实习层次的提高和实习教学改革的深化,对会计实习环境要求高且多样化。会计实习室不应独立于经济和管理学科其他实习室而孤立存在,应融入整个经济与管理实习环境之中。从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内部分岗位,到企业其他主要业务部门,再到企业会计业务涉及到的外部企业单位、行政服务和中介机构,以及企业进行投融资的金融市场等环境都可以在校园营造逼真实习场景。让学生置身于多样化仿真的情境之中,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会计专业技能和方法的把握,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而且可以使会计专业学生的沟通能力、交流能力、组织能力得到全方位锻炼。
(四)提高会计实习资料质量
实习资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会计模拟实习教学质量。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会计教师应与其他学科相关专业教师一起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依照全面性、典型性、先进性、合理性等要求,搜集、整理、编写实习资料。
对于会计核算方面实习资料,一是除了制造业之外,应适当编写其他行业和非盈利组织会计实习资料,供学生在课内或课外选择使用;二是应充分考虑会计信息化环境的要求;三是尽可能编写一些不确定性业务资料,以训练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四是在一些会计业务中编写涉及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法规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
(五)改进会计模拟实习手段与方法
会计实习的手段和方法应多样化。首先,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到来,在会计实习中应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即使会计手工实习的内容也应尽可能采用软件在计算机上模拟操作。其次,会计实习应实现模拟实战与实战相结合,使学生在真实的氛围中亲自感受、体验,得到真正有效的训练。第三,会计实习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把会计实习资料或实习软件放到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会计实习。第四,目前会计实习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还比较滞后,会计教师与软件公司的人员应联合攻关,共同开发制作高质量的实习教学软件和多媒体实习课件。第五,将一些反映会计实际工作的音像资料穿插于实习教学中。另外,校内实习教学应与校外实习相结合,以弥补校内实习环境的不足。
(六)提高会计师资实习教学能力
会计实习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加重和实习教学层次的提高,对专业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实习教师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宽厚扎实的管理学科和经济学科知识,具备比较丰富的会计工作以及经济管理实际工作经验,同时须掌握信息化技术和手段。这就需要吸收高学历、高职称会计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教师,从事实习室建设和实习教学工作。会计专业教师应与其他相关专业教师一起协同研究和开发实习项目。另外,吸收一部分会计实务工作者作兼职实习教师,也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七)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会计实习教学改革的长效机制
实习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是实习教学质量的保证,在实习教学各个环节都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具体来说,应建立实习教学工作规范、实习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制度、实习教学质量标准、实习教学质量监控办法、实习教学考核制度等。同时,为了使实习师资队伍的建设有计划地高效进行,学校应从各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角度制定规划,完善制度,统筹安排,统一调配,共同研发实习项目,对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应定期进行培训或轮换挂职锻炼。
财经科组赖文云
第二篇:教学反思与改革
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增强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反思与改革
上渡办事处中心学校 肖本寿
【论文摘要】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许多研究者都提倡教师应成为“反思实践者”,初中语文教师 教学反思应始终保持动态、开放、持续的状态。但在改革中,教师的教学反思尚存在非持续性的特征。随着初中语文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对初中语文老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便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
中的一个关键点。
反思之一: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语文教师的岗位责任不明确
当前初中语文课程作为主课之一,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往往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于一身。更为严重的是,在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师资匾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除担任班主任与某些班级(有些为跨年级)的语文教师外,还兼有学校的管理岗位职能。这一局面的存在,囿于学校导向、个人认识、精力分配等主客观因素,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很难制定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
2.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精细化
上渡办事处中心学校教师论文集 1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一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应解读出语文的文字美、艺术美、逻辑美、德育美、思想美等多维知识体系,并通过不同的讲授和互动方式及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授业目标。但是在“唯成绩导向”的原则下,语文教学过程机械化、功利化,很难实现精细化、人文化的教学过程。
3.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自我检查、评估及改进
对于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往往更倾向于将精力用于参加或被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效果考评中,教学反思多为任务性地、零散地记录教学得失。
反思之二: 改进的措施
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反思工具,从“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四个方面,对教学反思进行科学梳理与重构,从而助推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与完善,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
1.制定多维的综合教学目标
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研读教学大纲之要求,并针对所教授学生的能力、素质缺陷、兴趣点等,制定本学期的语文教学目标。该项工作与“PDCA循环”中的“P阶段”相契合,主要是“依据前阶段(学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本阶段(学期)的工作任务,制定本阶段(学期)的工作目标”。
2.对多维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执行
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P阶段”制定的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通过启发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教授过程与现代教学媒介的整合利用,实现师生之间快乐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除了实现以成绩为主要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心理、团队意识等目标的教学。
(1)德育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与应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浅适度的引申和发散教育,通过课文中的典故联想到相关典故,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进行升华,完成德育之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由于该目标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测量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辅以课外读物,通过现代教学媒介,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交互性,并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团队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团队意识作为一种协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体现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借助语文课文内容灌输相关理念外,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分组辩论等具体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但是,无论教学目标如何多元化,这些目标在实践中都应该有机
联系在一起,不能简单地分解目标,孤立地进行单一目标的执行。在教学目标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详细的教学反思档案,记录在各阶段、各目标实施过程中完成成果、工作创新等。
3.持续改进教学反思,不断推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
当前,我国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止步于此,即制定教学目标,继而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反思中往往就是按部就班地记录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的执行过程及细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实效。鉴于此,在以上两阶段之基础上,丰富“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过程,即‘`PDCA循环”中的“C阶段”和“A阶段”。其中,“C阶段”为“工作评价与控制”阶段,主要工作是初中语文教师运用“教学反思档案”,将目标执行过程与教学任务完成结果进行梳理,将实际完成目标与原定教学目标进行对照评价,找出成绩和不足,并形成教学反思结论。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初中语文教师要立足于整体“校本建设”及个体“职业生涯规划”的双重诉求,通过教学反思,通过导人管理学中的工具“PDCA循环”,实现“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反思实践者”。
第三篇:《审计学》课程教学反思与改革
《审计学》课程教学反思与改革
【摘要】《审计学》作为财会专业学生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且更多偏重于实践,因此将此课程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导向,探索了课程改革方案,包括审计案例引入、分组讨论、审计软件应用、引进审计行业导师、改革考核方式的教学方法,实现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综合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审计学》课程教学质量,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目标。
【关键词】审计学 课程改革 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3-0211-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日趋国际化、全球化,企业的运营模式、经济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以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变化,为了保持国家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有效的审计监督机制必不可少,在这样的背景下,审计环境和审计模式也发生了巨变,因此培养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审计人才至关重要。
高等院校作为审计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承载了审计行业未来的希望,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审计学》课程仍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方式方法传统,导致课堂教学内容与实务工作相脱节,无法满足现阶段社会对审计人才的要求,学生毕业以后也很难胜任审计工作,所以应当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理念,对《审计学》课程进行全面改革。
二、《审计学》课程教学中的不足
1.教学方式传统,考核模式落后
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审计学》这门课程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借助多媒体或者板书等手段,给学生讲授审计理论知识;上课期间,均以老师为主导,缺乏师生互动交流,缺少实务案例讨论等课堂活动,此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对《审计学》课程失去兴趣。
《审计学》课程不仅教学方式传统,考核模式也较为落后,大多数高校仍然保持传统的期末闭卷考核方式,考核形式单一,偏重于理论知识考核,忽视应用能力考核,很多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并不代表学生已经真正掌握了相关知识。
2.师资团队缺乏实践经验
现在高校以年轻教师居多,多数都是刚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进入学校授课,缺乏??计实务工作经验,然而《审计学》课程的专业术语较为抽象难懂,年轻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很难将审计的原理讲解透彻,将课堂教学与审计实务工作相联系,缺乏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感觉《审计学》课程枯燥难懂,从而影响授课效果。
3.实训室基地建设滞后
目前,多数高校尤其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为目标的高校,投资大量资金建设实训基地,但均偏重于建设会计信息系统或者模拟综合实训,很少建设审计模拟实训室,使得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获得审计实践训练,无法锻炼学生的审计思维能力及实务操作能力,无法满足《审计学》课程从理论教学转化为实践应用的目的。
三、《审计学》课程改革建议
1.课程总体设计方案
在课程改革前,我们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岗位能力需求进行调研,从雇主单位的角度,重新拟定授课方案。将课程名称由《审计学》变更为《审计学原理与实务》,学时由原来的48学时增加到64学时,改革后本门课程分为理论、实务、信息化三部分,以工作流程为导向,以行业共建为载体,以信息化为平台,重新梳理课堂讲授内容,将工作过程转化为学习领域,将教材理论进行结构与重构,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实务操作中学习审计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程内容具有实践性。
2.重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
教师梳理教学知识点,结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思路,基于审计工作流程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架构,分为四大模块:审计业务承接、编制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并按照模块匹配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在了解整体审计工作流程的基础上理解理论知识。
《审计学》课程内容模块化设计――基于工作流程
教师在讲授每个知识点后,选取典型性的审计案例作为教学材料,案例来源可以从教材中筛选,也可以在网上查找最新审计舞弊案例,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有针对性的讨论案例素材,激发学生思路;也可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一个小组就相当于一个审计项目组,指派小组组长作为项目负责人,领导小组成员进行案例讨论,老师进行点评,案例教学不仅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同时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产学融合下,打造“双师”团队
《审计学》课程授课教师除在校老师以外,还邀请产学合作的会计事务所行业人士到学校给学生授课,可以以专题讲座或者培训的形式进行,其中课程中心老师主要负责讲授基本原理与技能,行业教师负责拓展实务中必备的审计技能以及丰富的实务案例,从而实现课程校企共建的目标。
同时,也可以与会计师事务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鼓励课程中心老师到事务所挂职锻炼,丰富实践经验,并将实践案例带入课堂,使课堂内容与行业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行业发展与行业需求,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时俱进;同时,也可以推荐学生参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在学生掌握审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审计实务操作能力,也为后期为事务所输送优秀毕业生做好准备工作。
4.提高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建立审计模拟实训室,引进审计软件,使学生熟悉审计工作流程,掌握审计基本方法,消除课堂教学与实务工作之间的缝隙,配备审计软件的同时,提供至少两个以上公司的基础财务数据和资料,如:电子财务数据,报表、会计凭证、内部控制制度等。课堂上,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按照审计软件操作步骤,给每个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小组成员按照分工任务实施审计程序,小组成员合作编制审计报告,老师对小组成果进行评价、总结。
另外,可以借助合作会计师事务所的平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应用能力,充分做到将审计模拟实训室、实践实习基地相融合的目的。
在课堂管理及教学方面利用Tronclass平台,课前上传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相关视频供学生学习,每节课配5-15分钟的微课视频和配套讲义,以及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上课期间老师再次讲解理论知识,之后进行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结果评判学生对原理知识的应用及掌握程度,课后在Tronclass平台设置提问专区,供学生进行教学内容讨论提问,教师上传课后测验及作业,不仅巩固了学生所学的原理知识,而且增加了教师与学生课后互动交流的机会。通过线上、线下教学,课堂上课内容主要为互动型教学,课后通过测试、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考察学生学习效果。
5.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打破原来的平时成绩及期末考试二元化结构,实现平时测验、案例测试、项目考核、期末考核四维考核模式。其中,平时测验占比20%,由Tronclass系统进行评分,教师通过查看学生的成绩,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案例分析占比30%,授课教师提供案例,由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并作汇报分享,再由教师和学生互评,其中教师评价占70%,学生分组互评占30%;项目考核占比20%,在审计模拟实训室完成,借助审计软件,教师提供审计数据,学生完成审计工作底稿的考核方式;期末试卷考核方式占30%,综合考评方式可以充分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教学效果
《审计学》课程改革以后,首先,把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和有争议的问题转换成实务案例,让学生在课堂进行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把学校教学与事务所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为会计师事务所解决了人手紧张的问题,而且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其次,建立实训中心,改进实验教学过程,引进鼎信诺审计软件,模拟整个审计业务流程,一方面通过信息化审计软件为学生呈现审计学专业基础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获取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结合事务所审计工作流程,讲解审计业务循环过程中的控制测试及实质性程序,用学习情境模拟工作过程。
最后,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让老师和学生不分课上课下随时保持互动,老师设定指定题目,学生参与讨论,不仅提高学生学?效果,而且还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审计学》课程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案,能够让《审计学》这门课程充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满足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目标,符合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理念。
参考文献:
[1]史雅洁.《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商贸工作,2015(8): P155-157.[2]王玉凤,杨明俊,柳岚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审计学课程改革探究[J].经济管理者,2017(8): P419.[3]张超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学专业建设的思考[J].会计教育,2016(5):P125-127.
第四篇:会计教学反思
会计教学反思
——倡导主动学习,培养动手能力
电子电会专业办赵 海2010年5月25日
会计教学反思
———倡导主动学习,培养动手能力
电子电会专业办赵 海
到职业学校工作已有23年的时间了,经过专业知识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其间有苦也有乐,不过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劳动得到了学生和老师们的认可。教学思想指导教学实践,实践反过来又验证思想正确性。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也不乏偏颇的想法,在这里,我拿出经过实践验证正确的教学思想同各位老师分享,希望能有所裨益。
一、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而且还是一桶流动的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会计学科知识更新很快,市场经济下新的会计事项不断出现,国家几乎每年都出台一些与财务有关的制度、法规或规章。
因此,我们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且还要树立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观念。只有这样,才有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做适当调整或增减变动。
仅仅掌握课本,对于学生是足够的,但对于教师是不行的。俗语说:“要想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就拿我讲授的“基础会计”来说,教师必须要掌握与它相关的知识,如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税法、财务管理、成本会计、财务分析和审计等;还要学习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同时也要掌握当前国内国际上发生的一些较大的财务事件。要想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更系统、更透彻,就必须要掌握各个方面的知识,这样在讲课的时候就可将其穿插进来,让它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我尽量追求用最简单和通俗的语言将复杂的会计理论讲清楚。这一方面可激起学生的兴趣、喜欢听老师的课,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完整。
二、学生主动学习比被动学习效果更好
教学过程是离不开学生参与的。虽然专业课的讲解很大程度上教师还是处于主导地位,但如果能够适时的转换角色,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是能收到很好效果的。因此,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方面我主要是从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技巧方面想办法。
第一,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案例教学,并将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工作中来,如教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来讨论和分析问题,利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决策等。案例教学就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在运用案例教学时,我将班上的学生进行自愿组队,每一小团队对案例资料进行讨论,同时在给出结论时教他们利用管理决策的一些方法,如头脑风暴法等。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有效思维,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而且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开阔视野和增强学习的信心。
第二,在课堂教学上提倡学生自己踊跃站起来回答问题,我作为教师并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鼓励发散思维。如在开始上“基础会计”课程时,我让学生
说说自己眼中从事会计的人都是什么样的,在企业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会计工作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如何,有没有听说过或看到过一些和会计有关的新闻或事件等,在这样一个轻松交流的气氛中,我鼓励学生主动踊跃地起来谈自己的想法。最后班上有90%的学生都主动回答了问题,这样学生不仅自己思考了,而且还能锻炼自己勇气和增强自己信心,同时也轻松掌握了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
第三,采用“开拓性提问法”。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我采取了“开拓性提问法”。把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精心设计成几个大的问题,每个大问题里含有许许多多的小问题,小问题里面又含有许多更小的问题。这些问题要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一步一步学习新知识,问题的逻辑性很强,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大部分问题在学生的最近所要学习的范围内,学生有可能回答出来,但必须动动脑筋,努力思考。这样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我不断地问问题,学生不停地思考。回答问题时,有时学生齐回答,有时找个走神的学生回答。整个教学过程,好像是和学生在交流。另外在每个章节讲完后,我都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每一章讲完总结本章的内容,一本书讲完总结全书的内容。通过总结,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体系化,很难忘记,这样做遵循了遗忘的规律。
三、实务操作比理论学习还要重要
会计是一门实用型很强的学科,仅仅记住一些理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理解、掌握、运用”这个思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在我讲解理论的时候,经常联系大量的具体的经济业务,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记住一些理论知识。但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会应用,这也是学习的目的。如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关键是做会计分录,为了让学生掌握该部分内容。每学一个账户,我都会随机出几个业务题,让学生作会计分录,通过做题,学生会很好地体会该账户的用法,借方记什么内容,贷方记什么内容,期末余额在哪一方,表示什么意思。这样讲完所有的账户后,学生只是理解了各个账户,还不会具体应用,一些账户学生容易混淆它们的用法。因此我首先分类练习,主要分以下几类:筹集资金、供应原料、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利润及分配过程等,每一类让学生做大量的模拟业务练习。为了节约时间,通常我读经济业务题,同时让学生理解分析,然后学生依次按顺序站起来回答,因为每个学生必须站起来回答,所以他们不得不努力思考,站起来表现一个最好的自我,整个教学过程很流畅。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为将知识系统化,给学生某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带领学生作一遍,再给学生另外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让学生自己做。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作练习的时候要考虑该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应用那些知识。这样反复练习,可使学生将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牢固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
四、课堂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再学习的能力
在学校里,那些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是出类拔萃的学生。因此对学生的教育,更应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我觉得这个问题在我们学校更是如此,学生自学的能力特别的差,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从我自学的经验来看,学期结束,大部分学生不会看课本,而且即使看也只是看一部分,很少有学生系统将课本看一遍,所以也就很难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再学习的能力。
具体说来包括课前预习,每次下课之前我都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且提
出一些具体的问题,在下一次上课时让他们回答,问题越具体,学生通过看书就回答得越准确。要求他们带着问题去看,看书的过程中要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同时,由于我带的班是电算会计专业,在课堂上注重对会计前沿问题的探讨和讲解,尤其注重对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的内容的讲解与分析,而且还推荐相关书籍,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和学习。
五、亲其师而兴其学,乐其友而信其道
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于对老师的印象。一位优秀的教师除了在教学上要有创新外,在师德师风上的优良品质的塑造也同样重要。因此,我认为学生对老师的好感,更加体现在对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的关心与帮助上。我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提供了一些帮助,主要有:
(1)组织学生观看“余世维”在时代光华管理学院的《成功经理人》讲座。目的是教会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会他们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经理人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等。
(2)到学生寝室体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并提供帮助,参与他们的业余活动。
(3)认真听取学生对我的教学方面的意见,与学生交流,商讨改进的措施。
(4)对学习缺乏动力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并对症下药。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今后整改的思路与措施总结如下:
(1)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一方面,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师德师风建设;另一方面,能将科研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以科研带动教学,以科研方法作为教学的源动力,以科研成果作为教学的奠基石。
(2)根据课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能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做铺垫。
(3)加强网上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所培养的人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
总之,我作为一名教师是始终把学生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切实把关心学生的工作做好、做深、做细、做实,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
第五篇:会计教学反思
会计教学反思 财经组
郭玲玲
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所以仅仅记住一些理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理解、掌握、运用”这个思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采用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有益的尝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法,是基于探索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一种模式,其本质是既强调学习者的认识主体作用,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一种将工作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即按照工作的相关性来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不是根据知识的相关性组织课程内容。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学设计者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之中,即教学进程由任务来驱动,而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线性讲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相对开放的教学组织方式,以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
(一)综合性。职业教育要培养的能力及其学习内容具有综合性。通常以从典型的会计工作任务中开发出来的教学项目为核心,按照会计工作过程的逻辑建构教学内容——它突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对教学内容重新加以整合、围绕项目或单元教学任务,设计出一个个学习环境及其活动、一个个具体项目、技术及其方法。这不仅涉及会计专业知识,还必然涉及跨专业知识。
(二)自主性。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从收集信息、制定计划、选择方案、实现目标、反馈信息到评价成果,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做活动的主人——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清楚每个具体环节的细节;创造了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的宽松环境。学生的学习较多采用工作小组方式进行,同时创造条件、创设真实的职业情景,通过以工作任务为依托的项目教学,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这便于学生发挥特长,有助于形成每个学生的责任感与协作精神、及时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
(三)开放性。体现在学生围绕主题所探索的方式、方法和展示、评价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学生学习的成果主要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会计工作能力行为提高——这是一种综合能力。形成这种多样性的能力,主要不是靠教师教,而更重要的是在职业实践中培养。
(四)多元性。职业教育与学习的评价方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评价方式:不仅用笔试、口试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强调运用完成项目的方式,考核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价标准:灵活运用绝对评价,是否达到教学的目标要求、进步程度,以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评价解决问题的学习成果标准并不是对与错,而是“好”与“更好”。
评价主体: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独立探究的自学-探索能力、小组合作的社交-管理能力、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的行为表现,进行主动、客观地自我评价,总结自己的体验;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促进对自身学习成果的反思;与此同时,教师给予恰当指导;着重帮助学生对教学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对学生的评价更注重对学习的指导。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指导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已达到的程度与水平,更要关注学生职业行为能力的生成与变化。
一堂课应达到如下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方法恰当
教学方法可采用:讲授法、启发法、比较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2、教学方法应用符合这堂课所授内容的要求
对于比较容易理解的知识采用启发法引导学生去分析,难点的知识采用讲授法和比较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3、教学过程设计符合逻辑要求
从导入到原有知识回顾,然后进行课堂教学,课外拓展,德育渗透,按常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问原有知识便于本节课知识的学习。然后通过课堂练习,巩固账户,帮助学生记忆。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活跃课堂气氛。会计课本来就比较枯燥,学生的话除了借就是贷,所以要把一堂会计课上生动了就感觉特别难。怎样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特别关注的地方。
2、课堂容量设计不要过大。在设计课练习这个环节的时候不能片面的追求知识面的完整,还是应该考虑中职学生的特点、班级的特点,从符合学生的角度出发,挑一些重点的练习,比较简单的可以做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