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紧密结合预备役部队建设实际
紧密结合预备役部队建设实际
不断增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
一、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发展
从哲学的角度讲,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价值、价值关系的基本或根本观点,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核心价值观是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从深层次稳定而又恒久地影响着个体或群体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军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它在长期的军事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为广大官兵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意志品质的总和,称之为军人核心价值观。
军人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决定和反映着军人的政治立场、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对军人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那么,什么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呢?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特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每个成员,在政治立场、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应该具有的核心价值理念。
2007年6月25日,胡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提出“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并在十七大报告中予以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2007年底的军委扩大会议上,胡主席强调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鲜明提出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一科学命题。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和西方军队的核心价值观是不同的,这些不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前面有两个限定词,即当代与革命。所谓当代,主要是特指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时期。所谓革命,是一个政治概念,实际上与我们军队的性质密切相联。我们的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与旧中国的军队和资产阶级的军队本质上不同。我军核心价值观有其特定的内涵,这就是2008年底胡主席在中央军委扩大会上,系统概括出的五句话“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是反映我军官兵与党、人民、国家、军队的关系以及我军官兵相互间关系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观念。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主席着眼我军永葆本色、科学发展和履行使命,高度重视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他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我军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着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胡锦涛同志关于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是对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的继承、丰富和发展,集中体现了我军优良传统、时代发展要求和官兵价值追求,是我军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我军思想政治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塑造中国特色现代化军队的重大战略举措,它适应了军队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深化培育核心价值观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胡主席着眼时代发展和军队建设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创举。3年多来,我们预备役师认真贯彻胡主席重要指示,按照军区和省军区党委的部署要求,精心筹划,大事大抓,坚持在探索中推进、在实践中拓展、在创新中加强,培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预备役部队在兵员组成、教育时机、完成任务以及内外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特性,也给我们深化培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
一是兵员成份复杂,价值取向多元,易受错误思潮影响。预备役部队聚则为兵,散则为民。预备役官兵大多是来自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街道村镇,平时都分散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与社会直接接触,受各类思潮影响直接。我师部队处于对外开放前沿地带,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复杂多样,主流与非主流的同时存在,先进的与落后的相互交织,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对预备役官兵确立正确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带来了新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济体制的深刻变革,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预备役官兵认知取向更加多样复杂,价值理念差别很大,思想现状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发展变化,理想信念动摇、牺牲奉献意识淡化、是非荣辱界限模糊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二是对象身份特殊,“军味”“兵味”不足,战斗精神培育难度大。预备役部队具有“寓军于民”的特性,是一支以现役官兵为骨干,预备役官兵为主体的部队。广大预任预编人员不吃军粮、不住营房,工作生活在地方,平时集中接受部队教育时间少,个人行为难约束,“军味”“兵味”淡化,部分人员对我军发展壮大的历史缺乏了解,对战斗精神与战争胜负之间的辩证关系缺少认识,对现代战争条件下战斗精神能否转化为战斗力的“倍增器”心存疑虑。军队履行使命需要强大的战斗精神作支撑,而战斗精神源自军人心中坚守的核心价值观。可以讲,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保证军队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灵魂工程”。
三是使命任务多样,预建急用标准高,亟需强化献身使命意识。预备役人员扮演着“亦兵亦民”双重角色,肩负着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使命任务,这对我们预备役部队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看,与以往战争相比,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更加残酷,武器装备科技含量更高,舆论较量、法理争夺、心理对抗更加激烈,要求我们必须有更加坚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另一方面,从部队遂行抗击自然灾害、维稳处突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实践看,这些任务往往突发性强,情况紧急,不可预测因素多,环境条件艰苦复杂,对官兵的政治信念、政策纪律观念和保持持续旺盛战斗力有很高的要求。但由于受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部分预备役官兵对“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认识还摆不正,强调精神追求的少了,讲物质利益的多了;强调牺牲奉献的少了,讲等价交换、即时回报的多了。特别是我师部队驻地的市场经济、民营经济相对发达,其中的负面因素对预备役官兵的军人职业道德的影响更加深刻,甚至在组织预备役官兵教育训练和遂行任务时,少数人员出现了“没钱不来”、“钱少不干”的现象,影响了民兵预备役部队的形象和使命职能作用的发挥,这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四是内外形势严峻,迫切需要安全稳定环境,核心价值观培育尤为重要。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异常尖锐复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于维护其霸权地位以及遏制我和平发展的目的,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通过多种途径对我意识形态领域进行影响渗透,极力推销其强权政治,对预备役官兵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带来了新考验;境内外敌对势力相互勾联,故意放大国家改革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矛盾问题,歪曲丑化党的领导,利用个别突发事件伺机挑起事端,企图动摇我政权巩固和社会稳定,尤其是前段时间针对菲律宾、日本政府在黄岩岛和钓鱼岛问题上的挑衅滋事,我国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相继发生了一定规模的民间涉日抵菲聚集游行抗议活动,一些别有用心的组织企图利用群众的爱国热情挑起事端、制造爆乱,破坏稳定和谐的大好环境,这些对预备役官兵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良好的大局观念带来了新挑战;特别是近年来发生在中东、北非等国家的乱局警示我们,关键时刻,武装力量的忠诚度直接关系到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即,迫切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在预备役部队开展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活动,能够坚持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进一步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确保预备役官兵政治上合格、素质上过硬、关键时刻可靠。
三、深化培育核心价值观需要把握的几个重点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既是思想观念的认知过程,也是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必须紧贴时代发展、紧贴使命任务、紧贴预备役官兵思想实际,紧紧抓住关键环节,在强化预备役官兵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价值认同、感情认同上下功夫,切实打牢自觉奉行、躬身践行的思想政治基础。
一是要坚持举旗铸魂这个根本,坚定官兵政治信念。围绕铸牢官兵精神支柱,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部队开展培育工作的成功实践,也是培育工作的永恒课题。作为预备役部队更是要把举旗铸魂,深扎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子作为培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紧抓牢。要针对敌对势力以颠覆党的领导为根本目的,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妄图改变我军性质的险恶阴谋,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把强化军魂意识作为核心内容,深入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引导官兵真正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要把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贯穿开展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全过程,组织预备役官兵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胡主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熟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围绕弄清“七个为什么”、划清“五个重大界限”,引导预备役官兵掌握运用思想理论武器,汲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精华,不断提高判断和识别能力,确立辨别是非的正确标准,自觉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划清界限,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价值观的侵蚀,为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二是要围绕履行使命这个核心,强化官兵战斗精神。一支强大的军队,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气为兵神,勇为军本。战斗精神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有效履行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也是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工作中,我们要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来筹划培育工作,以培育战斗精神为重要抓手,自觉培育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要把战斗精神教育作为培育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放,坚持从我军根本职能和军人职业道德教育等基本内容抓起,引导预备役官兵牢固树立“战斗队”思想,强化“当兵打仗、随时准备打仗”的职能使命意识,使官兵懂得要不要战、为谁而战、为何而战以及如何去战。要把战斗意志锤炼作为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根本途径,按打仗要求抓训练,坚持用应急作战的标准牵引训练质量的提升和战斗作风的养成,把战斗精神培育贯穿于日常训练的全过程。要注重重大任务中锤炼。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既是检验战斗精神强弱的“试金石”,也是摔打锻炼过硬战斗意志和作风的“磨刀石”。预备役部队要充分利用执行驻训、演练、抢险救灾等时机,让官兵经受磨练,锻造顽强的战斗品质。要把战斗精神激励作为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充分挖掘和发挥官兵积极性和创造性,用战斗精神激励来感染官兵、凝聚官兵、鼓舞官兵。充分利用部队组织兵员整组、预备役军官授衔、举行誓师动员、总结表彰等时机,进一步强化官兵履职尽责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发创先争优的光荣感、自豪感。及时树立先进典型,浓厚“学典型、当标兵”的氛围,让“当战斗英雄、做训练标兵”成为每一个官兵的自觉行动。
三是抓住纯洁道德这个目的,端正官兵价值追求。在预备役部队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就是强化思想认识、解决思想问题、启发思想觉悟、升华思想境界的过程。因此,在预备役部队开展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活动,必须抓住思想教育这个中心环节,紧紧扭住官兵世界观人生观这个“总开关”,充分发挥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转化功能,不断纯洁官兵的思想道德。要紧密联系预备役官兵思想实际,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入手,帮助官兵搞清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军人的价值在哪里、怎样实现高尚人生的追求等基本问题。进一步加强军人道德品质教育,引导官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分清是非、善恶、美丑界限,以更高的要求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以“走在前列”的标准引领社会风尚。扎实开展爱国奉献教育,引导大家认清“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道理,破除金钱第一、个人至上等利己主义思想,自觉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
系在一起,为实现富国与强军贡献力量。同时,要针对官兵在消费、交往、婚恋等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教育引导与严肃纪律结合起来,对似是而非的歪歪理要敢于直面批驳,对见怪不怪的不良现象要严肃纠治,帮助官兵培养健康情趣、养成良好习惯、保持军人气节。四是创新先进文化这个载体,促进官兵全面发展。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马克思曾做过这样的形象描述:“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党的十七大第一次从提高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作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决策。胡主席在“7.23”重要讲话中,对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任务要求作了进一步强调。我们要坚决贯彻胡主席重要指示,坚持把培育核心价值观作为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根本任务,切实在以文铸魂、以文育人中持续深化核心价值观培育。文化说到底就是强化修养、培养习俗、创建规则,是浸润心灵、导人向上的精神力量。培育中,我们要发挥文化“润”的功能作用,把时代发展与官兵需求有机衔接,促进官兵全面发展。要把军事文化建设作为提高官兵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积极发展反映现代战争要求的兵种文化、信息文化、联合文化,用文化的力量引导官兵更新训练理念、掌握科学方法、激发练兵热情、提高打赢能力。要利用部队集中时间,在预备役官兵中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把求知、审美等内容融入部队文化娱乐活动,用文化活动灌注先进思想、传播科学知识,用军营文化层次品位提升教育效果,让官兵在富有教益的兵话兵趣、兵演兵情、兵唱兵歌中陶冶情操、启迪心智。要发挥环境承载的熏陶、感染、影响、制约功能,大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军营文化环境,通过英模先进人物的广告灯箱和标语宣传栏展示部队好传统,让官兵置身这个环境中,时时处处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催人奋进的激励、示范榜样的感化、严格规范的约束。
五是突出军地共育这个优势,实现后备预建过硬。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活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预备役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必须按照胡主席提出的“六种方法途径”,结合预备役官兵“平时为民、战时为兵”的特点,整合各种资源,拓展方法途径,扩大学习教育的覆盖面,增强培育实践活动的渗透力。培育中要注意统筹力量,形成军地共育的合力,善于依托地方政府的组织领导力量解决军地共育中棘手的疑难问题,充分发挥官兵家庭的亲情力量,强化官兵的认知能力。要融合资源,拓宽军地共育的渠道,积极适应青年官兵乐于接受新事物、追求新时尚的特点,用好社会先进文化、教育资源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领域的新成果,不断赋予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新的时代内涵,确保核心价值观既反映军队本质,又与时代合拍,彰显培育工作的生机活力。要运用人文历史资源,组织官兵参观红色旅游圣地和高科技园区,开阔视界,振奋精神。开设社会教育课堂,通过优良传统熏陶、时代精神感召,进一步拓宽培育路子,增强教育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要创新共育形式,在军地职能部门牵头下,采取签合同、定协议等方式,与驻地高校、电视台、电台、报社等建立教育协作关系,让“大协作”与“小讲台”对接,着力打牢官兵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知基础,使他们的信息优势、科技装备和人才力量为我所用,提高部队教育的质量和层次。六是拓展网络教育这个功能,增强深化培育效果。当今社会,网络已深度融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对社会意识形态、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日益深刻,与部队现代化建设和官兵思想行为联系日益紧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网络的发展运用,为深化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重要平台和广阔空间。培育中,我们要下大力抓好以政工网为主要平台的网络教育,不断增强培育工作时代感实效性。要针对预备役官兵集中比例低、分布范围广、人员流动大等特点,充分发挥报刊、广播和信息网络等现代大众传媒传播广泛的优势,通过制作专题片、编发短信等形式,活跃教育形式。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依托预编地域党委政府网络平台,建立预备役官兵培育军人核心价值观网页,开辟“使命论坛”、“理论博客”,进行理论辅导、讨论交流和释疑解惑。充分利用省军区政工网开辟的“民兵和预备役官兵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学习园地,为学习交流搭建平台,进一步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尤其是要组织部队
积极参加省军区开展的“始终不忘战斗力,立足岗位有作为”的群众性教育大讨论活动,发动广大预备役官兵踊跃在政工网上发贴子、织微博,进行网上讨论互动,用大讨论活动的成果促进培育工作的持久深化。
同志们,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是一个高深莫测的理论问题,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学术问题,更多的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要切实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工程、灵魂工程抓紧抓好,上下齐心、军地合力,真正行动起来,把培育工作融入到军事斗争各项准备上来,融入到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上来,融入到做好预备役部队建设方方面面工作上来,并使他们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推动部队全面建设、促进官兵全面发展、实现战斗力全面提升。以上是我一些初浅的学习体会,讲的不当之处敬请在座的首长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第二篇:预备役部队建设与发展思考
苏钢集团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与发展思考
苏钢集团历届领导高度重视人民武装工作,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开展的有声有色,尤其在双拥工作方面多次荣获各类荣誉称号。曾经出资设计建造坦克十师作战指挥大楼,在筹建拥军楼招,军分区长城大厦过程中,苏钢集团也无偿提供建筑钢材。2001年7月苏钢集团被苏州市政府、军分区评为《双拥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6月苏钢集团被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授予《全国基层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3年原国防部长迟浩田在苏州调研时专程赴苏钢考察慰问。逢年过节公司领导坚持到部队走访慰问。
2004年北大方正入主苏钢后依然秉承对民兵工作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基干民兵队伍组织健全,作风优良。2008年2月4日苏州长江农贸市场遭遇雪灾坍塌,公司组织30余名基干民兵携带工具迅速投入参与抢险救灾,充分展示苏钢民兵的风采,受到市政府的表彰。同年经政府牵头苏钢组建预备役部队,配备5名预备役军官,48名预备役士兵,隶属于江苏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第二师第二团修理所。企业投资建立战备物资仓库,按规范完成修理所建设。
预备役部队修理所组建以来,苏钢集团按照上级军事机关要求进行国防动员教育、民兵预备役部队整组与训练,按时完成二团下达的各项任务。但是,随着国家钢铁产能过剩,节能减排要求不断提高,企业面临转型与发展的问题,苏钢集团在由普钢向特钢转型同时还向物流业、循环经济发展。目前转型中有二个问题对预备役工作影响较大。一是修理所用房面临拆迁,二是专业维修人才缺失。修理所主要以汽修、炮修、雷达仪表维修为主,在人员配备方面必须考虑专业技能,过去我们集团有方达(汽运)、昌益(机修)二个公司,修理工资源丰富人员配备充足,预备役官兵主要来自以上二个单位。现在老区关停后方达与昌益公司重新优化组合,维修职能逐步社会化,现有维修人员难以满足修理所专业配备要求。今年的整组时我们已把名额分摊到一线生产厂,编制虽然达标但专业对口率大大下降。
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预备役部队修理所用房问题我们可以在重新规划或搬迁时向集团领导提出申请要求,请予通盘考虑。至于专业人员配置方面的问题除加强业务培训外,我们恳请师、团领导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能否减少汽车修理人员配备或将此职能划归具备修理技能的企业单位。
特此汇报
苏钢集团人民武装部
二〇一四年十月二十一日
第三篇:加强民营企业预备役部队建设的思考
加强民营企业预备役部队建设的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等战略思想。预备役部队作为国防后备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这一战略思想的要求,充分依托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把预备役部队建设融入到整个社会发展之中。加强民营企业预备役部队建设正是践行这一战略思想的重要体现和有效途径。此举一方面可以为部队建设提供充足资源和发展后劲,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和精神支持,从而在融合发展中取得“双赢”。因此,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力度、更扎实的措施,积极推进民营企业预备役部队建设向纵深发展,努力开创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新局面。
一、加强民营企业预备役部队建设是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动员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随着世界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也进入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无论是国防动员的战略环境、社会条件,还是任务需求和方式方法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要求国防动员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新发展,以有效应对面临的新情况和新挑战。国防后备力量作为国防动员的重要内容,也必须与之相适应,不断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
一是动员功能进一步拓展,应急任务更加繁重,要求国防后备力量在提升“应战”能力的同时,不断促进“应急”能力的提高。新形势下,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要由单一的应对信息化战争能力建设转到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建设上来,使之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维护社会稳定、处置突发事件和抢险救灾、促进经济发展等不同领域都能充分发挥作用。在民营企业中建立预备役部队,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民营企业雄厚的人才和技术优势,提高部队信息化水平,促进“应战”能力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民营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优良的企业文化以及民情社情熟等优势,促进部队“应急”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是动员领域进一步拓展,质量标准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国防后备力量的专业水平和科技素质必须进一步提高。从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看,动员领域和范围日益扩大,动员的物资品种已超过百万;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动员需求,生产企业不仅要求分工更细,而且科技含量要求也更高。在美国,目前有3.5万家企业与国防部签订合同参与军工产品生产,与之相关的生产厂商则高达15万家,动员的范围几乎涵盖了工业产业的各个领域。生产企业不仅按动员需求生产军品,同时还组织员工加入预备役,直接负责解决武器装备使用和维护方面的难题,实现“从工厂到战场”的全过程支援保障。这说明,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加强企业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措施,是新形势下国防动员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加强民营企业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除加强企业民兵建设外,还从具体国情军情出发,根据企业组织制度、规模大小、经济效益以及发展前景,适度加强企业预备役部队建设。目前,我国已拥有一大批竞争力强的大型民营企业,这些民营企业具有人才资源基数大、种类多、可供选择范围广等特点,在其中的电子、信息、交通、通信等领域选择一些基础好的民营企业建立预备役部队,可以把部队建设常用、平时训练急用、将来打仗必用的人才选出来、编进来、用起来,从而进一步优化部队人才结构,为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动员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日益提高,要求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必须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依靠行政命令和指令性计划来加强落实的传统做法,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建设的新举措。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民营经济已成为支撑和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民营企业已超过企业总数的60%。截止2008年,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已超过500万家。其中规模以上私营企业超过7万家,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企业近5万家。这些民营企业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经济增加值已占到国家GDP的70%左右;民营经济(含农业劳动力)就业占到全社会的90.3%,如果不包括农业劳动力(3.66亿),民营经济吸纳的就业量(3.09亿)占全社会就业总量的42%。这些企业高新技术资源雄厚,生产要素先进,聚集了一大批高技术人才,这些人员都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因此,在新的形势和社会环境下,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依法动员的意识,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与非公有制企业特点相适应的预备役部队动员组织、管理和保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把国家意志的强制性和人民群众爱国拥军的积极性统一起来,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导、以非公有制经济为补充的国防动员管理新模式,推进市场经济体制下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深入发展。
二、加强民营企业预备役部队建设是国防后备力量探索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必然选择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不断开创军民融合式发展新局面。军民融合,就是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实行军民融合式发展,既有利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从经济建设中获得更加深厚的物质支撑和发展后劲,也有利于经济建设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持。
坚持军民融合发展是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必然选择。加强民营企业预备役部队建设则是这一选择的重要体现。民营企业预备役部队走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有着极为有利的条件。一方面,预备役部队本身就具有军民兼容的特点,其在人员组成、编制结构和领导体制上,就是一个军民融合体,为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自身蕴藏着巨大的经济资源、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在拥有坚强的组织领导的前提下,在民营企业中建立预备役部队,就能从企业经济和军事经济、企业人才和军队人才、民用技术和军用技术的兼容发展中,既获取部队建设急需的资源,也获得企业发展急需的支持,从而为部队战斗力和企业生产力的建设与提高提供坚实保障。
三、加强民营企业预备役部队建设是解决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在新形势下面临的矛盾与问题的有效举措
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经过长期发展,已取得显著成绩,但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与问题。比如,预备役编组数量仍然偏大,部队所需装备难落实,队伍难管理,经费难保障。队伍结构不合理,陆军预备役部队多,海、空军和二炮预备役部队少;陆军预备役部队中,作战类型分队多,保障类型分队少。预备役部队装备训练强度与水平低,与现役部队在训练、装备、保障等方面不同步、不对接、不匹配。这种规模、结构、装备、训练水平与支援保障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和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此外,预备役部队总体发展建设还没有完全纳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没有随着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因此,必须下大力气进行改革创新,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应“两场”要求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其中,加强民营企业预备役部队建设,就是探索中的一种有效措施。
加强民营企业预备役部队建设,首先要解决组织保证问题。坚强的组织领导是确保预备役部队发展的重要前提。我国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企业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许多民营企业都建立了党组织,这就为民营企业建立预备役部队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其次,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这些人才具有科学的理念、战略头脑、忧患意识和与时俱进的精神,这些就为企业预备役部队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知识财富,从而解决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高素质人才缺乏的问题。
第三,民营企业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积累了丰富的科技资源,这些科技资源大多技术水平先进、专业性强且具有军民通用的特点,通过嫁接、移植、嵌入,进行集成创新,变外为内,化民为军,从而解决了预备役部队装备落后以及专业训练水平低的问题。
第四,民营企业拥有雄厚的财力资源,通过开展“双支”活动,把民营企业的资金优势转化为部队战斗力建设的强势,从而解决了预备役部队建设经费少的问题。
第五,民营企业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先进企业文化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一方面凝聚了人心,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用于预备役部队的组织管理,从而解决了由于社会人员流动大而造成的部队编组难、管理难的问题。
当然,加强民营企业预备役部队建设,并不是一种单向的付出,而是一种双向的支持,具有“互惠”“共赢”的效果。在民营企业中建立预备役部队,可以把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军营文化带到企业中来,从而增强企业应对风险和危机的软实力。民营企业中的国防后备力量,在民营企业发展中,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当企业面临困难时,部队可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通过广泛的思想工作,鼓舞员工士气、激励员工斗志,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当企业扩大生产向军品领域拓展时,部队可以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为民品研发生产与军事应用搭桥,为民用产品进入军事领域、扩大销路牵线,从而帮助民营企业增强发展活力。
总之,加强民营企业预备役部队建设,是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创新之举,是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此举,必将使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确保国防后备力量在新世纪新阶段有效履行新的使命。
第四篇:基层干部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
基层干部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对胡总书记的报告进行再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素质。当前,我们多数单位多数人已经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但这种群众观是处在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层次上,已经不能满足于当前群众对我们的期待和任务的需要。要变被动消极的姿态为积极主动的姿态。
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勤奋刻苦工作的作风。饱满的热情可以激发工作的创作灵感,谦虚勤奋工作做法则是让人获取事业上成功的关键。作为一名基层普通的人们公仆,时刻要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像李部长要求的那样:“立足本职、争创一流,为民服务、多作贡献”。立足本职,为了自己事业上的目标,勤奋工作,发现工作中可以进步的空间,在勤奋中找到合适的方法寻求进步,不断保持一股强大的活力和不竭的动力,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第五篇:要紧贴部队建设实际培养人才
要紧贴部队建设实际培养人才
关应祥
这几年,我们各级在人才培养上想了不少办法,做了不少工作,投入也比较大,但为什么人才紧缺的问题还依然比较严重,有的单位还相当突出呢?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感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把人才培养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军事斗争准备急需上,没有放在部队长远建设发展上。
眼下,有的同志一讲人才培养,就想着拿文凭,开设各种培训班,也不管这些班与部队建设关系大不大,贴得紧不紧,就仓促上马,办了些图有虚名的班,拿了些中看不中用的文凭,结果是文凭高了,但实际工作能力未得到提高;有的同志一讲人才培养,就把眼睛盯在个别人身上,想办法培养几个尖子人才装点门面。我感到,人才培养不单纯是学历的升级,更重要的是能力素质的提高;不单纯是抓几个尖子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才群体。现在,一些同志对人才的认识上还有一个误区,总认为专家教授、博士硕士、从事科研工作的才算人才,而在基层从事一般性工作的不是人才。其实,人才是分层次、分领域的,有高层次的,也有一般层次的;有搞科学研究、发明创造、解决高精尖问题的,也有担负实际工作、从事具体操作、解决一般问题的。虽然他们处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作用也有大有小,但在部队建设的各个岗位上,都 担负着他人不可替代的职责。换句话说,只要一个人能够胜任本职,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就是人才,就是部队建设的有用之才.面对新的军事斗争形势,我们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劲往哪里使?江主席和军委领导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就是要按照“五支队伍”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这是人才培养的重心和基点。我认为,人才培养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紧贴部队急需培养人才。部队缺什么人才、急需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各类人员缺什么,差距多大,要做到心中有数;每类人才重点学什么、练什么,怎样搞好定向培养,要一类一类地拿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具体指导中,要紧紧围绕学习新知识、掌握新装备、练好新技能、研究新战法,始终坚持用打仗的需要牵动人才培养,通过人才培养促进部队质量建设。当前重点是抓好指挥人才、高科技人才和新武器装备技术保障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要着眼长远发展培养人才。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周期性和规律性,一个人才的成长需要很长的时间;新的军事变革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在人才培养上,我们一定要树立超前培养的观念,按照建设信息化部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在高起点上筹划,谋求整体素质的跃升,为部队可持续发展储备一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