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主义与宗教
社会主义和宗教
3212001243高露
在列宁的《社会主义和宗教》中,我才发现社会主义社会与宗教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绝不是单独的两件事,它们两个相互影响,并不是单方向的谁对谁产生影响,它们相互作用,可能会产生好的影响,也可能会产生坏的影响,所以必须要处理好两者间的关系,不然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文章首先陈述了在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政党中宗教与党的关系,再陈述了为什么没有禁止而且也不应当禁止那些还保存着某些旧偏见残余的无产者靠近我们党。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要正确处理党和宗教的关系。我们要坚决反对宗教教会干涉国家的政权问题,同样也反对国家资助一切宗教活动;宗教要作为一件私人的事情从国家中独立出来,彼此不互相依赖,不互相干涉,为社会主义科学道路扫清障碍。如邓小平对十世**说过的一段话:对于宗教,不能用行政命令的办法,但宗教方面也不能搞狂热,否则同社会主义同人民的利益相违背。而之前的西藏**事件恰恰证明了这句话,宗教过分狂热导致一些人盲目迷信甚至扭曲,最终导致流血事件,损害社会与人民的利益、危害他人安全利益。有的人盲目信佛,沉迷于此,终日只懂上香跪拜,荒废事业,甚至不顾家庭,这样损害的不仅是自己还有身边人的利益。
在防止“宗教方面搞狂热”这个问题上,通过多年在中央领导集团的正确领导,在实践上的探索研究我党推出一套方针“社会主义的宗教论”: 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我国是一个存在多种宗教和众多信教群众的国家,信仰不同宗教的各民族群众有1亿多人,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广泛。在当代,宗教问题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特别关注的突出问题。宗教问题同其他社会问题一样,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历史和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原因造成的,是由多种复杂的社会因素复合而成的。我国的宗教问题具有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长期性的特点,并且宗教问题始终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
我国实行的是宗教信仰自由,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政策。早在1993年11月2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好,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也好,目的都是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可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国目前宗教工作的主要目的。
因此,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既是社会主义发展对宗教的要求,也是宗教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宗教在我国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必由之路。
宗教之所以能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长期存在、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它能主动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诸多方面相适应,构成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长远发展相适应的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宗教应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做贡献,“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要求,更是中国宗教在二十一世纪的历史使命。
所以根据我国的国情,我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与宗教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尊重,和谐发展,共同团结进步,相互帮助。宗教之于社会的影响应该是正面的,而不是负面的。两者关系处理好了,宗教也能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素质、祖国统一等作出贡献。而我们党应该从傍给予宗教教会正确的指导和协
助,如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必要的法律法规。而对于企图分裂我国统一、破坏我国民族团结的宗教活动,我们必须马上采取行动,杜绝一切企图对我国不利的事件活动。而我们对宗教的方针法律法规是对宗教正确发展的一盏明灯,引领它往正确道路进展,是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发展的保障,而绝不是限制它的发展。所以,正确处理宗教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是我们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重新正确认识了我国的宗教矛盾和宗教问题已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根据实践的发展,在处理宗教问题上提出了要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这是对宗教工作实践的新的概括和总结,反映了新形势对宗教工作的要求,也是宗教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遵守的原则,得到了广大爱国宗教界人士的拥护。
宗教在我国社会将长期存在,宗教问题处理得不好,将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内容。对建国以来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和实践的回顾,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工作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
现在,我国实行的是宗教信仰自由,可见,我国对宗教还是很开放的,在大部分地区,宗教问题还是很少的,所以我国对宗教问题处理的还是比较妥当的。但是,还是在小部分地区会发生宗教矛盾问题,一些敌对分子想通过宗教来对我国进行破坏,我们是坚决抵制和不允许的。企图破坏我国民族团结的,我们一定不要被他们迷惑。
但是我相信,在我党的正确领导下,社会主义与宗教的关系会日益发展得更好,共同作用下,相互相成,令我们的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让我们一起去展望更好的未来吧。
第二篇: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自治区、自治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广大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积极参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应该是全方位、多层面的,最
基本的要求是把宗教活动纳入宪法和法律的范围,适度发展,规范活动。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如何做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993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就如何对待宗教问题强调了三句话:“一是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二是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三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2000年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又进一步明确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含义:一是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二是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集体利益,宗教界人士要努力挖掘和发扬宗教中的积极因素,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多做贡献。这一重要论述,在科学阐释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的基础上,深化了对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的认识,阐明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要求和努力方向,对进入新世纪后进一步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宗教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必须同所处的社会相适应,否则就不能存在和发展。这是一条客观规律。宗教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将长期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做好引导工作,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曾经指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做到四个维护,即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历史充分证明,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完全可能的。必须看到,我国宗教信徒绝大多数是劳动人民,他们与广大不信教的群众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宗教信仰的差异是次要的。这是我国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最根本的依据。提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就当前来说,这个基础就是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这是统一战线的一个共同的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利益所在,宗教当然也不例外。
为了宗教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宗教必须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可以说,今天这已经成为了宗教界人士的共识,且“不是要我适应,而是我要适应”。事实上,现在摆在我们面前更重要的是怎样适应、怎样更好地相适应的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包括信教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这一做好宗教工作的政治基础而言,提出“相适应”也就是在给宗教定位,是在肯定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作用:宗教完全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力量。
要做到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宗教信仰者来说,要认识到自己首先是中国公民,然后才是教徒;宗教团体也一样,首先是中国的社会团体,然后才是宗教团体。要爱国,爱教,伊斯兰教《圣训》中明确指出:“爱国是伊玛尼的一部分,反之不爱国伊玛尼难以成立。”因此说,爱国是穆斯林的天职,每个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要维护人民利益,利用宗教教规和宗教道德中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祖国服务;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服从政府的管理,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力,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多做贡献,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集体利益。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应当与各族人民一道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同时,宗教界人士还应努力挖掘和发展宗教中的积极因素,在自愿的基础上抛弃教规教义中同社会主义社会不相适应的内容,努力对宗教教义做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二、伊斯兰教如何做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经过历史的积淀,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国的伊斯兰教独具特色,它教派和门宦众多、宗教制度完整,而且信教人口空间分布的密度较高。因此,要做到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做到:
(一)加大对穆斯林的法律、政策宣传力度
穆斯林,作为伊斯兰教的信众,首先是国家公民,但由于对宗教的信仰,他们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既受到国家法律、政策的规范,又受到伊斯兰教教义、教规的影响,这就有可能使穆斯林公民自身出现一种价值观念的双重认同现象。具体体现在,他们的某些行为方式既有可能体现国家法律和宗教律例的一致,也有可能反映国家法律和宗教律例之间的不一致。因此,穆斯林就会面临一种对自己的行为方式进行价值判断和做出选择的问题。对国法和教法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二者地位的认识,决定了穆斯林的最终选择。如果他只了解教法并视其为最高行为
准则,那么就会选择符合教法的行为方式,而这样就可能违背国家法律。由此可见,要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必须首先向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大力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使广大信教群众知晓国家法律和党的政策是全国人民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
(二)充分发挥宗教团体、宗教上层人士及教职人员的作用
纵观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认主独一,以善为本”是穆斯林所有行为的基本出发点。要使作为信众的穆斯林集结起来,做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必须发挥宗教团体和宗教上层人士以及教职人员的作用。
宗教上层人士在普通信众中具有一定的精神凝聚力,对信教群众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加强对宗教界人士的爱国主义和守法意识教育,使他们在开展宗教活动、履行宗教职责上,必须在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及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绝不能与之相抵触。在处理与党和政府的关系上,始终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做到在行使和享受党和政府赋予的各项民主权利的同时,一定要对国家和信教群众负责,做爱国守法、爱教扬善的模范,努力引导宗教活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不能因为本教派的利益或个人教权利益做损害信教群众利益、破坏教派团结的事情。
宗教团体起到的是桥梁作用,通过它,穆斯林可为社会行善积德、多做好事。阿訇作为伊斯兰教的传教人士,与普通信众的接触最密切。通过阿訇的宣传,可以把普通群众的注意力吸引到相信科学技术、追求现实幸福生活上来,从而达到维护民族团结和教派团结的目的。
(三)大力发展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促进宗教生活的理性化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经济生活始终是影响宗教产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许多经验事实表明:贫困和文化教育落后是制约大多数地区伊斯兰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根本因素。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促进宗教生活的理性化、才能使人们冷静地审视现实生活,塑造自身的宗教观念和生活方式。
三、民族地区的宗教(如伊斯兰教)如何做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在新疆有多个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占了绝大多数。这就要求,我们在了解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要求之后,更要了解在新疆这个民族地区如何真正做到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文化教育水平落后是制约新疆各族穆斯林宗教生活变迁的一个重要因素。语言差异、办学条件差、基础教育薄弱、文化教育综合水平低、文盲率高是新疆各族人民教育滞后的主要问题。我们应该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同宗教界一道改变这一现状。
实践证实:人们的受教育水平、对外界信息的了解程度等,会影响其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因此,发展经济和加强文化教育是促进新疆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根本途径。一个地区如果还存在着经济和文化落后等现实情况,那么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实践将是非常困难的。在西部大开发的条件下,新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认为,要有效引导新疆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最根本的是要着力改善新疆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条件,提高信教群众的文化素质。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一宏伟目标关系到国计民生,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信教群众要积极响应,勇跃投身,同党的政策步伐一致,做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努力改变本地区经济和文化的落后面貌。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疆的伊斯兰教信众与其他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下,可以很好地做到宗教(尤其是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好范文版权所有
我的发言完了,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委员及在座的各位“尔林”指正。
谢谢大家!
第三篇: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自治区、自治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广大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积极参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应该是全方位、多层面的,最基本的要求是把宗教
活动纳入宪法和法律的范围,适度发展,规范活动。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如何做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993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就如何对待宗教问题强调了三句话:“一是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二是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三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2000年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又进一步明确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含义:一是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二是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集体利益,宗教界人士要努力挖掘和发扬宗教中的积极因素,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多做贡献。这一重要论述,在科学阐释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的基础上,深化了对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的认识,阐明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要求和努力方向,对进入新世纪后进一步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宗教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必须同所处的社会相适应,否则就不能存在和发展。这是一条客观规律。宗教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将长期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做好引导工作,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曾经指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做到四个维护,即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历史充分证明,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完全可能的。必须看到,我国宗教信徒绝大多数是劳动人民,他们与广大不信教的群众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宗教信仰的差异是次要的。这是我国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最根本的依据。提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就当前来说,这个基础就是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这是统一战线的一个共同的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利益所在,宗教当然也不例外。为了宗教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宗教必须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可以说,今天这已经成为了宗教界人士的共识,且“不是要我适应,而是我要适应”。事实上,现在摆在我们面前更重要的是怎样适应、怎样更好地相适应的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包括信教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这一做好宗教工作的政治基础而言,提出“相适应”也就是在给宗教定位,是在肯定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作用:宗教完全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力量。要做到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宗教信仰者来说,要认识到自己首先是中国公民,然后才是教徒;宗教团体也一样,首先是中国的社会团体,然后才是宗教团体。要爱国,爱教,伊斯兰教《圣训》中明确指出:“爱国是伊玛尼的一部分,反之不爱国伊玛尼难以成立。”因此说,爱国是穆斯林的天职,每个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要维护人民利益,利用宗教教规和宗教道德中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祖国服务;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服从政府的管理,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力,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多做贡献,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集体利益。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应当与各族人民一道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同时,宗教界人士还应努力挖掘和发展宗教中的积极因素,在自愿的基础上抛弃教规教义中同社会主义社会不相适应的内容,努力对宗教教义做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二、伊斯兰教如何做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经过历史的积淀,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国的伊斯兰教独具特色,它教派和门宦众多、宗教制度完整,而且信教人口空间分布的密度较高。因此,要做到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做到:
(一)加大对穆斯林的法律、政策宣传力度穆斯林,作为伊斯兰教的信众,首先是国家公民,但由于对宗教的信仰,他们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既受到国家法律、政策的规范,又受到伊斯兰教教义、教规的影响,这就有可能使穆斯林公民自身出现一种价值观念的双重认同现象。具体体现在,他们的某些行为方式既有可能体现国家法律和宗教律例的一致,也有可能反映国家法律和宗教律例之间的不一致。因此,穆斯林就会面临一种对自己的行为方式进行价值判断和做出选择的问题。对国法和教法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二者地位的认识,决定了穆斯林的最终选择。如果他只了解教法并视其为最高行为准则,那么就会选择符合教法的行为方式,而这样就可能违背国家法律。由此可见,要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必须首先向
第四篇:社会主义与宗教[小编推荐]
在没有读《社会主义和宗教》这一文章之前,我意识中对社会主义社会与宗教的关系的认知是两者不大相干,而读了这篇文章后,才发现两者息息相关,绝不是单独的两件事,必须要处理好两者间的关系,不然后果可能不堪设想。文章首先陈述了在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政党中宗教与党的关系,再陈述了为什么没有禁止而且也不应当禁止那些还保存着某些旧偏见残余的无产者靠近我们党。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要正确处理党和宗教的关系。我们要坚决反对宗教教会干涉国家的政权问题,同样也反对国家资助一切宗教活动;宗教要作为一件私人的事情从国家中独立出来,彼此不互相依赖,不互相干涉,为社会主义科学道路扫清障碍。如邓小平对十世**说过的一段话:对于宗教,不能用行政命令的办法,但宗教方面也不能搞狂热,否则同社会主义同人民的利益相违背。而之前的西藏**事件恰恰证明了这句话,宗教过分狂热导致一些人盲目迷信甚至扭曲,最终导致流血事件,损害社会与人民的利益、危害他人安全利益。有的人盲目信佛,沉迷于此,终日只懂上香跪拜,荒废事业,甚至不顾家庭,这样损害的不仅是自己还有身边人的利益。
在防止“宗教方面搞狂热”这个问题上,通过多年在中央领导集团的正确领导,在实践上的探索研究我党推出一套方针“社会主义的宗教论”: 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我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与宗教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尊重,和谐发展,共同团结进步,相互帮助。宗教之于社会的影响应该是正面的,而不是负面的。两者关系处理好了,宗教也能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素质、祖国统一等作出贡献。而我们党应该从傍给予宗教教会正确的指导和协助,如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必要的法律法规。而对于企图分裂我国统一、破坏我国民族团结的宗教活动,我们必须马上采取行动,杜绝一切企图对我国不利的事件活动。而我们对宗教的方针法律法规是对宗教正确发展的一盏明灯,引领它往正确道路进展,是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发展的保障,而绝不是限制它的发展。
我相信,在我党的正确领导下,社会主义与宗教的关系会日益发展得更好,共同作用下,相互相成,令我们的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五篇: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摘要]本文介绍了对宗教的认识,宗教问题的重要性,怎样看待宗教问题以及如何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等内容,主要结合当前宗教发展的现状,新兴宗教与传统宗教的冲突与融合,邪教横行对社会主义带来的深重影响的背景下,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已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迫在眉睫的举措。
[关键词]宗教问题社会主义积极引导
宗教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有的现象,它伴随着人类的童年而出现,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历程。在人类进入新的世纪之际,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对宗教作一番重新审视,无论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还是对人类自身的关爱,都是十分有意义的。而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同样具有重大意义的。
一,宗教的定义及对其的认识
定义宗教是一项十分困难的事.七十年代有日本学者的统计表明,对宗教的定义有一百多种,但每种都有缺陷.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规定宗教的本质和涵义,总是可以找到例外
《牛津字典》里给宗教下的定义是:人类对一种不可见的超人力量的承认,这种力量控制着人类的命运,人类对它服从、敬畏和崇拜。詹姆士提出自己的宗教定义是:“我现在请你们武断地采纳的对于宗教的定义,就是:各个人在他孤单时候由于觉得他与任何种他认为神圣的对象保持关系所发生的感情、行为和经验。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说的一段话被视为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定义:“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总之,宗教是人类发展史中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意识形态。
宗教最早产生与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宗教的本质是人们对外部力量的一种反映和幻想。宗教是人么克服了缺乏感,凡在现实中得不到的,受限制的都能够在幻想世界中得到满足。宗教的反映采取了超人间的形式。即宗教的神圣性十一超越尘世为前提的。
全世界的三大宗教分别是: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二,宗教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宗教从产生、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思潮及现象。据统计,中国1亿多人信教,世界有4/5的人信教。当今世界的各种冲突都伴随着民族和宗教问题。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国家和地区没有宗教问题。宗教思想、宗教组织、宗教设施、宗教人员、宗教信众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已形成一种不容忽视的强大的社会势力和精神力量。要解决世界性问题包括和平问题、发展问题、民族问题、文化问题等,宗教问题乃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
首先是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相交织。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历来密不可分,世界上各民族都有所属的宗教。目前世界上宗教与民族问题相交织并发生冲突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中东、前南斯拉夫、车臣、克什米尔、斯里兰卡、北爱尔兰、魁北克、科索沃等。对于许多民族来说,宗教信仰是神圣、崇高、不可亵渎的。但
是,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利益冲突,常常采取宗教的形态;而许多宗教冲突的发生,在深层原因上又发端于民族实际利益的冲突又例如现实中的中东战争,这场旷日持久的无尽灾难,在历史上有许多是是非非和恩恩怨怨,加上外部势力的插手,更增添了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问题的难度,尽管有些问题是非分明,有些问题互有对错,但实质上仍是民族之间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的冲突。这些冲突往往以宗教的形态出现。
其次,是宗教问题与社会问题相渗透。宗教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种社会问题也在宗教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事实上,对许多民族来说,宗教信仰不仅支配着人们的宗教活动和思想感情,而且影响甚至支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包括社会政治和经济,社会道德和伦理,社会文化和交往,乃至于家庭婚姻、生老病死等等。
再次是宗教问题与国际问题相感染。宗教问题国际化和国际问题宗教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当前宗教问题的国际化趋势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西方宗教(主要是基督教,又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西方文明或西方文化)与东方和其他宗教的矛盾和冲突,主要是同伊斯兰教的矛盾,还有同佛教、儒教文化的矛盾和冲突;另一种是地区性的宗教矛盾和冲突,如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伊拉克和伊朗、科威特的冲突等。还有一种是某些国家内部不同宗教之间以及同一宗教不同派别之间的矛盾。这就构成了世界上不同层面和地域的宗教矛盾和问题。国际问题宗教化是指当前的国际问题大多以宗教形式表现出来。这里既有冷战结束后巴以矛盾的突显,也有在这期间美国和伊拉克矛盾、美国和恐怖主义之间矛盾的产生和突显。
三,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如何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宗教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政府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长期以来,在对待宗教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不正确的认识:一种是简单地把有神论和无神论的区别等同于政治上的对立,对宗教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另一种是放弃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和对宗教人士的教育引导,甚至热衷于搞“宗教搭台,经济唱戏”,助长宗教热。这两种对待宗教问题的不正确。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必须看到宗教具有长期性,民族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才能自觉地从党和国家新时期工作的全局,站在政治和战略高度,着眼于改革、发展和稳定,充分认识宗教问题的重要性,切实把做好宗教工作当作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
我国大部分群众不信仰宗教,少部分群众信仰宗教,这是我国人们侵略在宗教信仰问题上的实际状况。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对人们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包括无神论的宣传教育,不但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又必须看到,“少部分信仰宗教的群众”其实也是为数甚多的基本群众,我们应该面对现实,充分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在广大信教中的凝聚力、吸引力,把他们仅仅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要客观认识宗教的社会作用,从“和为贵”、“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角度,以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为钱俶,改变过去有的同志只习惯于从消极方面着眼、过分强调信教于不信教群众的差异的思维定势,多从正面把握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致力于促进建立和谐关系。把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具体化为“正
确认识和处理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关系”,并将之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四,如何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宗教要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相适应,必须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包括信教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做好宗教工作的政治基础。我国各宗教通过自身的改革和进步,也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发挥其积极因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我们要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进一步把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工作做好。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要鼓励和支持宗教界继续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在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在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主要表现为广大信教群众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宪法和法律、政策的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扬宗教教义、教规和道德中某些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开展国际友好往来、促进世界和平等。
各宗教在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神学思想建设上,提出了一些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观点,如佛教提出的“人间佛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道教的“齐同慈爱、济世度人”,伊斯兰教的“两世吉庆”,天主教、基督教的“荣神益人”等。这些合乎时代精神的神学思想,极大地激励着我国信教群众积极投身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文明与建立人间天堂的伟大事业。党和政府以及整个社会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护全体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可靠保证。
另一方面,保守的神学思想、宗教中存在的某些消极、落后的教义、教规和活动仪式还会对广大信教群众产生负面影响,国内外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这些,都有可能使宗教出现与社会主义社会不相适应的一面。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来说,重要的是在“积极引导”上下功夫,在引导的过程中不断克服不适应的方面,使宗教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宗教现象学》玛利亚苏塞·达瓦马尼 著 高秉江 译人民出版社
《当代中华民族宗教问题研究》 甘肃民族出版社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研究》王霞娟 著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