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宗教与人生苦难

时间:2019-05-15 05:3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宗教与人生苦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宗教与人生苦难》。

第一篇:浅析宗教与人生苦难

浅析宗教与人生苦难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阶级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权力的不平等,贫富和社会地位的差异,必然会导致苦难,宗教的产生离不开苦难。苦难中受到压迫的人们,极力地想在现实的残酷中寻得一片精神的乐土,找到一种超越于现实的寄托,来获得能与苦难相抗衡的力量,于是他们偏向于选择一种超自然的精神存在,而使自己找到存活在这充满苦难的现实世界的理由,这个时候,宗教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所以,很多时候一提到宗教,我们总是很容易的就想到了生命中的苦难,即人生苦难。宗教的兴起,发展和成熟,总与当时社会的苦难紧密相联,人们所处的社会愈黑暗,愈贫穷,愈不平等,愈残酷„„那么宗教就越盛行,越发展,越传播得快,而信仰的人也越多。要研究宗教与人生苦难这个话题,有很多值得去探讨的地方。在这里,我着重就宗教如何看待生命中的苦难,以及宗教认为苦难对生命是否有意义及其原因这两个问题,再结合我自己对个人和社会的幸福的了解,来作具体分析。

(一)宗教对人生苦难的态度,我认为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直面苦难,超越苦难。

直面苦难。所谓直面苦难,就是要正视苦难,把苦难当做人生必然会出现的一个事实存在。基督信仰和佛教信仰是不回避苦难的,基督信仰认为人生来是带罪的,痛苦的。从《圣经》中可以看到,“神所创造的万物都甚好”①,但“因始祖亚当、夏娃悖逆了上帝,罪就入了世界。于是人要终身劳苦,汗流满面,才得糊口。不单如此,大地也因人的罪受连累、遭咒诅,以至不再给人效力,更长出荆棘和蒺藜来”②。这样人类的苦难就产生了。正如古罗马神学家圣奥古斯丁所说:“神所创造的世界本是美好的,是人犯罪之后才带来了苦难。”《圣经》中也记载了耶稣对他的门徒的话:“在世上你们有苦难”。又如佛教中有一个词,用来形容“芸芸众生”的苦难的——“苦海”,佛教认为,世人将多在苦海之中,如果没有佛的救度,无由得救。它甚至把人生分为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盛苦,“人生皆苦的价值判断构成了佛教庞大思想体系的基础”③。事实上,不仅仅是基督教和佛教,其他种种宗教都是直面苦难,它们承认人世间存在苦难,而不是对苦难持否定态度,或者说是逃避、回避现实中的苦难。虽然佛教对现实社会明显地表现出否定的态度,但这并不表明它就对现实中的苦难持否定态度。

超越苦难。这是宗教在看待苦难时表现出来的另一种方式。超越苦难是在直面苦难的基础上来说的。如果不能够直面苦难,不能够正视苦难,又如何来谈超越苦难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都知道,大多数宗教是在苦难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产生的(现代有些宗教是在人们物质生活过于充裕,而精神世界过于空虚的基础上产生的,但目前还只是个别现象,如“新宗教运动”),在如何超越苦难的问题上,不同类型的宗教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方式。例如基督教,在超越苦难的程度上,就不如佛教的积极彻底,恰好相反,基督教表现得十分消极。基督教是在承受苦难的基础上去使心灵世界达到超越苦难的目的,他主张人们应该安于苦难,承受苦难,而让人们安于苦难的原因就是耶稣也存在于这个世上,他也受到过苦难,出生在马棚里,受到追杀,遭到门徒的背叛,被钉上了十字架,然而这一切的一切,耶稣不仅没有选择逃避,他还显得十分平静,十分平静地接受了这巨大的苦难,基督教告诫人们要喜欢苦①

② 《圣经·创世纪》1:31《圣经·创世纪》3:16-19 ;4:12

③ 《浅论宗教人生哲学思想》 作者:尚九玉

难,“倒要喜欢,因为你们是和基督一同受苦”,耶稣最终在苦难中得以复活。既然基督作为神,在世上都免不了要受到如此巨大的苦难,我们作为人,普普通通的基督徒,又有什么理由选择逃避呢?基督教就是以基督在和人们一同受苦的方式,而使人们达到心理上的的慰藉,从而获得一种安于苦难,却在安于苦难的现实中得以超越苦难的精神存在,寻找到一片心灵得以栖息的乐土。总的来说,基督教在看待苦难的问题时,趋向于选择消极的方式来达到超越苦难的目的。而佛教在如何看待苦难的问题上,则与基督教显得不同,而与道教则有几分相似,佛教也承认苦难,能够直面苦难,但是更表现出一种不愿接受苦难的状态,佛教和道教都重视修行,道教有“悟道成仙”的说法,而佛教则有“修行成佛”之说,在佛教看来,人们不仅可以超越苦难,而且可以战胜苦难,佛教认为人们之所以会有罪恶,社会之所以会产生苦难,是因为人有“三情六欲”,而要战胜苦难,摆脱苦难的的束缚,就应该潜心修行,达到“四大皆空,六根清净”的境界,更甚者,摆脱世俗,当身上具有佛性的时候,就可超越苦难,战胜苦难,进入西方极乐世界。佛教有大小之分,小乘于苦难多重自救,大乘则主张普度众生,而“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慈航普度”、“大慈大悲”等恰好反映了佛教对待苦难时的积极主动的精神。虽然不同的宗教在超越苦难方面表现的方式不同,但是它们都认为人是可以超越苦难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二)宗教在看待苦难方面,不回避,不否定,而是敢于直面苦难,超越苦难,那么,宗教认为苦难对生命的意义又何在呢?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多多少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承受很多的痛苦,中国古代有位词人说的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人没法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就有可能受到世俗的喧嚣的影响,接受苦难的历练。苦难对生命意义重大。

苦难是锻炼人的“兵器”,它能使生命走向更高的层次,达到更高的境界。佛教教人心向善,教人学会坦然面对,教人心胸宽广,学会容忍,学会静观,使生命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或喜或悲,达到更高的境界。苦难能够唤醒人内心最深处的精神存在,当人们所承受的苦难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当人们对苦难的忍受程度到了一定的限度时,人们趋向于寻找一种精神寄托来战胜苦难,宗教所指向的美好的地方,类似天堂,或者是西方极乐世界,自然而然就成了受苦受难的人的精神归宿。而宗教表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入到这样一个理想的世界的,佛教追求“真,善,美”,只有在生前不断的做善事,一心向佛,死后才能进入西方极乐世界,再者,佛教讲究“因果轮回”,认为人上辈子做的事会影响到他的下辈子的命运,所以就是在宗教这样的推动下,苦难也就成了锻炼人的兵器,人们一心向善,让生命不断朝着“真,善,美”的境界发展,当人们的理解超脱于世俗社会时,他们的生命才得以开始解脱,他们的思想更具有佛性时,就表明人们相对与以前,有了更高的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已经是苦难所不能战胜的了。

苦难是生命成长必不可少的因素,只有在苦难中,人才会“觉悟”,生命才会得到升华。这让我想到社会中的自杀行为—— 一种很愚昧的,不觉悟的表现。自杀行为在基督教中是不被允许的,基督教认为,选择自杀的人,死后其灵魂是不能进入天堂的,而是被打入地狱,接受残酷刑罚的惩罚,永无翻身之日。人既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就应该感谢上帝给你生存的物资,即使有苦难也应该与基督一起承受,而不应该以自杀的行为来逃避苦难,这是对上帝的一种蔑视,是得不到上帝庇佑的。又如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释迦摩尼出生在印度一个地位很高的家庭,属刹帝利种姓,虽然出身高贵,但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逐创立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

传教,释迦牟尼本身并没有经历过像吠舍、首陀罗这样的种姓所经历过的苦难,但他出生在那样一个社会,是能够感受到的,他关心人间疾苦,那么同时也就相当于他的内心也在承受这些苦难。如果他没有看到过,感受过社会上的如此多的人生苦难,他就很难获得这样的“大彻大悟”。所以宗教认为苦难是生命成长必不可少的因素,人们不应该逃避苦难,经受住苦难,受到来自苦难的刺激,人才会获得顿悟,才不会安于现状,虚度光阴,生命的意义在苦难中才会得以彰显,而人格也在苦难的平台上,变得更加伟大。

接受了苦难的历练,生命才得以净化,灵魂才得以从尘世暂时的事物转向永恒,转向宗教所描绘的神圣之地。苦难“不只是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而且对内在的完善发展具有基本的意义:受苦使灵魂从对暂时和易朽的事物的过于专心中撤出;它是对虚荣心和好面子的解毒剂;用基督教的话来说,痛苦是上帝使我们的心灵从尘世暂时的食物转向永恒、转向

④他本人的伟大的教育手段”。这句话,正好说明了宗教角度下,苦难对生命的另一重要意义。

(三)苦难对生命的意义是巨大的。不仅是在宗教的角度下,在现实社会中也是一样的。在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十分充裕的环境下,我们很难联想到“苦难”这个词,反倒是觉得人们都会活得很幸福,但事实上,这一切都是假象!对宗教与苦难的学习,同时也加深了我对人生幸福的了解和体会。

幸福是相对于苦难来说的。我个人认为,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如果一直是生活在“温室”里,没有经受过风吹雨打,没经受过饥寒交迫,而一直是处在别人的庇护下,那么即使其他受过苦难的人看他,会觉得他是很幸福的,因为他的人生不用去走坎坎坷坷的路,而是一帆风顺,这是多少人羡慕的生活呀,但是,事实上,这个处在温室中的孩子,他自己并不能感受到这种别人带给他的“幸福”,反倒会觉得这简直是对他的一种束缚,因为他没法用区别于“温室”生活的另一种方式来与之作对比,也就不能体会到温室的特别之处,只有等到他自己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经受了无数次来自心理和生理上的苦难的考验后,那个时候回想起当初“温室”的生活,他才会感觉那时的自己确确实实是多么地幸福!

苦难的存在,让我们更好的明白幸福的宝贵,领悟生命的真谛。就如《道德经》所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者,就如人生困难,让人痛苦不堪;福者,恰似幸福,让人心情愉快。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也就是说苦难与幸福在一定条件下也会相互转化,但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时候,生活中遇到的“不如人意的事”远远要多于“心想事成”的时候,“天上不会掉下馅饼”,幸福需要个人去努力的争取,换一种方式说,就是幸福是作为个人在承受了许许多多个或大或小的人生苦难之后产生的。战胜了小的苦难,便获得“小幸福”,经受住了巨大的苦难,便获得“大幸福”。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几句耳熟能详的歌词:“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风雨”就如人生长河中的许许多的苦难,挫折的打击,经受住了,才能看见隐藏乌云身后的灿烂的阳光,才能看到天边那美丽的彩虹,而阳光和彩虹就作为人生的一个幸福的形象而出现了,又如一句俗语所描绘的“黎明前最黑暗,希望前最渺茫”,也是同样的道理,苦难的存在,让我们明白,幸福的来之不易,更能感受到短暂幸福的巨大魅力,从而对幸福倍加珍惜,而靠经受苦难,而争取得来的幸福,更能让我们领悟到生命的宝贵,以及人生的真谛何在。

苦难让我们懂得,珍惜现在,“活在当下”即是幸福。活在当下,并不是说”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是指不要去对未来作太多要求,人应该及时珍惜此时所拥有的,坦然的面对现实中的苦与乐,好好珍惜现在!佛教中有“七情六欲”的说法,它认为苦难绝大部分是由于人存在极大的欲望导致的。凡人有七情六欲,这是苦难产生的根源。人类的欲望永远也无④ 【德】 包尔生《伦理学体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36页

法满足,正相反,欲望会因为得到小小的满足,而变得越来越膨胀,最终一发不可收拾。很多时候,人们不断地追求某种还未得到的东西,把获得那种东西时短暂的满足感当做是一种幸福,而当这种满足感消失时,又转向于追求另一个目标。人们总是不能消除欲望,而太多的欲望堆积在一起,总会导致苦难的,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为什么不适当降低一下欲望呢,把视线移向我们所处的现实社会,适当的享受现实社会带给我们的种种东西,在匆忙的生活中,也稍微驻足,感受一下“活在当下”的快意,放开心胸,坦然地面对“当下”的心酸快乐,感受“当下”生活,踩在苦难的头顶,坦然面对遭受的苦难,把苦难也当做享受的一部分时,不也是十分幸福的一件事吗?与其整天为了那未知的未来而忙碌,倒也不如挤出一点点时间来,让自己的生命“活在当下”,珍惜现在,体会人生。苦难,让“活在当下”幸福与意义彰显出来。

人生是有苦难的,宗教的兴盛也离不开人生苦难。宗教的引导,让人们能够在残酷的现实中直面苦难,超越苦难,使在痛苦中挣扎的心灵不至于被苦难的洪流所湮没。它在对人的历练,以及对人灵魂的升华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宗教的存在,在人的心灵燃起一丝希望,让苦难大众重拾获取幸福的决心和信念„„

第二篇:苦难的人生

苦难的人生

——读福克纳《我弥留之际》有感

馨馨

合上了这本书,闭上我平时因为大睁而迷离的眼睛。闭着嘴起伏胸口深呼一口气。我的眼前清晰的跳跃着这一个个人物。福克纳是一个狠心的人,他把这些人一个个揪出来,一个个拿来解剖。被解剖得最多的是安斯的二儿子达尔。解剖到最后把他合上,送进了疯人院。或许在众人那里,勤勉于思考的人都是疯子。一天不做实事的在胡言乱语。直到最后这个疯子奉行自己疯子的思想干了疯子的举动。或许可以说,苦难是可以令思考人发疯的。作家,诗人都是思虑过剩的疯子,没有成为疯子就不是什么作家,诗人。只有发疯的人才会想着怎么把苦难告诉众人。才会想挨家挨户叫醒沉睡的人群,搅了人家的好梦,给人家带去灾难性的消息。驱赶着人们迷离的眼神,迷离的脑子去当头一棒的清醒发疯。

我想起了鲁迅的困惑。他说,人们都沉睡在铁皮子里,这个铁皮子正在被慢慢加热,也就是说这个铁皮子的人正在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其中有一些人醒了,他要不要叫嚣让所有人都醒来呢。可是这些人注定将死在这铁皮之中。

可是鲁迅还是叫了。一段时间里无数人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也终于踏着无数死尸人们爬出了铁皮。没有当初那些死尸,也没有今日获得自由的我们。

我想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让每个人都站出来说话,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是苦难,什么是苦难的根源。

初读,只是泛泛而论。其实真正的震撼确是在阅读过程之中。我也有必要亲自买一本回来重读。或许它可以成为我了解人生的底蕴。虽然我明了我会感到痛苦。但我需要奋斗以寻快乐和幸福。

看了两遍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里面的人物的思想还有埋葬的旅程慢慢的一点点的浮出。安斯和艾迪一家有5个孩子,卡什、达尔、朱厄尔、杜威.德尔、瓦达曼。其中朱厄尔是艾迪和惠特菲尔德发生关系所生。艾迪死前就要求一家人把她尸体送回艾弗森老家埋葬,而这个要求仿佛是她对别人恶意的惩罚。仿佛是她早就想好了的如何长眠的通道。

艾迪是一个敏感的、有生命冲击力的女人,她渴望存在感,她的这种存在感在鞭打学生的过程中得到了轻微的满足。如果不这样,她仿佛只体会到永远的孤寂。她试着嫁给了安斯,她生了卡什,生了达尔,她从中感觉到的不是很多作品很多真实的人给我们讲的温暖的母性、母爱,家庭的欢欣,家庭的强大心理支持力量。她感受到的东西深入骨髓的绝望,这种绝望让她决定在生完瓦达曼之后长眠。这种东西是什么?是沉重的爬行的生活、是人互相不理解的孤寂、是对宗教的罪恶说的蔑视但又找不到自己归属的无着无落。她试着跟非丈夫的男人发生关系,但这个也救不了她。于是她死了,于是她死前要报复,要让一家人去走那个艰难的旅程。

安斯被无形的轮子推动着,这个轮子要求他找一个老婆传宗接代,要求他生很多后人,要求日子这样过下去,尽管生活拮据,他渴望已久的装一副假牙可以体面吃上帝赐予的食物的钱都抠不出来,他心安理得的继续这样的日子,有时太苦了就发发牢骚。这也是他跟艾迪的不能沟通交融的一部分。他在乡亲的眼中是懒惰、爱贪别人便宜、胆小的人。到了最后,这段旅程结束后,通过跟家人遭遇的对比,似乎只有他得到了好处,装上了假牙又娶回了新的厉害媳妇。

卡什在我眼中是一个理性的人,理性到似乎已经没有了人的正常的情感,特别是对母亲的死,他一点没有反应,他反应的是应该用什么工程原理把棺材做漂亮,他反应的是怎样把这个目标(把死者运到艾弗森)实现。对于自己他也十分苛刻,腿的剧痛,他可以平静的无视。他是一个极端守规矩的人,极端到没有了人味。

达尔对母亲由爱转恨,我不知道这个转变是如何发生的,也许是母亲对他的无视,也许是母亲最后的弃绝。在达尔的眼中,三弟朱厄尔是一个爱马的家伙,是一个固执倔强有毅力脾气暴,走路髋部以下活动的像一个木偶怪的家伙。当朱厄尔骑马跟随大车上路的时候,他疯了似的哈哈大笑。他在笑什么呢?他在笑朱厄尔对规矩的藐视?还是在笑朱厄尔本身?达尔后来烧了棚子,烧了棺材,虽然被众人抢救下来,并把达尔送往精神病院。但是达尔的自我思想分析确清晰明了-----“可是我拿不定谁有权利说什么是疯,什么不是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好像有另一个自我,这另一个自我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正常和不正常,他怀着同情的恐惧与惊愕注视着这个人的正常的和不正常的行径。”

朱厄尔对母亲有原始的爱,他不愿意看到母亲临时前受苦,不愿意叫卡什在她面前做棺材,但是朱厄尔自己本身的思想是好像是贫乏的,他几乎没有多少心理活动的描写,他对马儿的喜爱也是一种原始的亲近,他在众人眼中是脾气暴躁的,他跟其他的交流也是直直的,要求似的。他要的马儿,他拼命劳动去获取。他蔑视别人给他提供帮助,他只信自己。这种蔑视是跟父亲的对抗中,在从小的家庭生活养成的。但是他心地却仍然善良,当父亲懦弱的可怜表示自己的牙都没有钱装还要养活一大家人的时候。朱厄尔默默的把马送到了交易地点。

杜威.德尔是个有女性魅力的女孩,对于莱夫,她并不想拒绝。她想做,但是做这件事好像不那么守规矩,于是她跟莱夫说要是到棉花地尽头树荫那,口袋里的棉花还没有满的话就是上帝的旨意。于是莱夫把自己采的棉花全放进了她的口袋里。杜威很淡定,她并没有慌得不知所错。她也没有怨恨,她到药店被伙计诱骗后也只是说这个坏小子,我知道他这个办法是不行的。她想不深。她顺应天性而为。却要顺应社会把孩子打掉,她的身体是受到了伤害的。

瓦达曼还小,瓦达曼几乎就是一个孩子的视角来阐述整个事情。他认为是胖胖的皮医生杀了母亲,他认为母亲是一条鱼,他好奇一路跟踪腐尸的兀鹰晚上在哪歇脚,他也见到了一些秘密。他对橱窗的小火车念念不忘。他交流最多的只有他的姐姐杜威。其他的哥哥母亲父亲对他并没有表现太多的爱。

其他的乡邻,在劳动力不发达的地区,乡邻保持着互助的习惯,如果不这样做,他们也保全不了自己。如果不帮助安斯把腐尸送走,他们也没办法生活。如果男人们不帮助安斯尽早埋掉艾迪,信仰基督教的女人们对丈夫也暴跳如雷。女人们不能看见这种场景,她们害怕这样的场景,害怕自己的埋葬也会变成这样。

全文结束的场景是什么呢?是艾迪的腐尸终于埋葬在艾弗森,卡什的断腿可能不会再复原,达尔被疯了,朱厄尔拼命获得的马失去了、杜威注定要分娩、瓦达曼不会有小火车,安斯娶了带来音乐播放机的新太太,装上了假牙。然后呢?然后他们一家可能偶尔会一起听听音乐。然后人物各自的日子会是怎样呢?

看完整个小说,我仍然不能从时空的方面来理解分析,那需要我去阅读很多资料后我可能才会有一点点感受,我能理解到的只能在我已有的阅读积累地基上建筑。我甚至不能理解艾迪的思想和报复行为。艾迪是读过一点书的人,所以她不像我熟悉的山妇那样平和的安于生活操劳,她平和的外表下是暴怒灵魂。的我也不知道瓦达曼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这个小孩好像处于一种偏执的精神狂躁状态中。

福克纳《我弥留之际》这部作品写作耗时两个月,修改打印用去一个月,可以说是一本成书极快而又收效甚好的书,全书似一气呵成。贯穿一部小说的仅仅是十天之内所发生的故事情节,如此便可想象,对于每一天的描述有多么极尽所能的详细。

小说开始时,艾迪·本德仑卧病在床,这个农妇在受尽了几十年的煎熬后终于即将撒手人寰,窗外是晦暗的黄昏,大儿子卡什在窗边为她赶制着棺材,艾迪的丈夫曾经保证过会在她去世后将她的遗体送往娘家人的墓地安葬。于是在三天的准备与入殓之后,全家人开始了向杰弗生的一次苦难历程。一路上,历经磨难种种,大水差点冲走棺材,大火几乎烧毁遗体,腐烂的尸体及其散发出的越来越浓重的尸臭引来了大批的秃鹰,最终一家人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安葬了安迪。而在此过程中,拉车的骡子淹死了,大儿子卡什失去了一条腿,老二达尔进了疯人院,老三朱厄尔丧失了他最心爱的马,女儿杜威·德尔没能打胎,小儿子瓦达曼也没能得到他想要的小火车。反倒是一家之主,刚刚历经丧妻之痛的安斯·本德仑配上了假牙,娶回了一位新太太。

《我弥留之际》这本书写的是一家六人与磨难同行的历险,在这一点上虽与《奥德修记》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所表达的主旨却远远不及《奥德修记》所表达出的英雄主义。然而在写作风格上,这种令读者苦笑不得的感觉则会令人不禁回忆起阅读《堂吉诃德》时候那种笑中带泪的体验。这本书的风格更加倾向于荒谬派,然而在此书成书之时,这个派别还未产生,所以如何对此书的风格、主旨下定义便成为了一大难题,却也给了每一个人各抒己见的机会。

纵观福克纳的其他基本作品,不难看出,福克纳一直以人类在忍受苦难的折磨并最终可以不同程度地战胜他们这一主题贯穿他的作品。他的另一部被人们熟知的作品《喧哗与骚动》一书的结尾——“他们在苦熬”便可以作证这一点。而这极能触动人心并激励人们的一点却很少被作家如此重视地贯穿于他一生的作品之中,这应该也是福克纳荣获诺奖的深刻意义之一。

算上本书“弥留”的“我”——艾迪,一家七人,都或多或少地在这本书中体现出了他们所受的磨难以及他们如何应对它们。

首先是艾迪,这个小学教员很遗憾地不热爱自己的工作,也不热爱自己的学生,工作对她来说没有任何意义。而她的感情同样令她心伤,同时孤儿的夫妻或许最能体会对方需要什么,然而对方需要的自己也同样需要,这样一来给予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而艾迪的情人胆小懦弱的个性也让她更加心寒,感情所回报给她的也只能是加重她的难过。如此她才会迫切要求与娘家人合葬。这令人叹息的一生本身也就是“在苦熬”。

老大卡什是一个只知闷头苦干的老实人,老实的人往往就会被欺负,就会吃亏,会受苦,而老实巴交的卡什应对苦难的方式就是一言不发地自己去克服。

老二达尔由于出色的判断力、观察力而招人厌恶,但他却是能做出最理性的判断的人。他认为送母亲尸体去那么远的地方是不合理的,于是他以自己认为最好的办法——纵火来解决这一问题。却被一直看他不顺眼的人诬蔑为神经病送入疯人院。这种来自他人的你自己无法反驳的不利说法往往最令人无奈,因为你除了被迫接受别无他选。

老三朱厄尔极其爱马,对于这一点作者的描述也是深入人心的,令人无法将朱厄尔及他的爱马分割开来。他也正如马,他是性情火爆的烈马,是生性骄傲、趾高气昂的名马,也是心中确实很爱母亲很孝顺母亲的良驹,然而这样一匹千里马却难以在没有伯乐的世界中生存下去,正如他丧失了自己最心爱的马一样,他也在逐渐地丧失自己身上那些可贵的东西。

女儿杜威是一个自相矛盾的人的代表,她没有自卫能力,于是只能在堕胎未果之后回乡生下这个私生子,但同时她却又是凶残的,可以加害于人,例如她会揭发大二的纵火。矛盾的人最为痛苦,她事后会为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感到后悔莫及,这也是受苦难的一种,而她懦弱的一面决定了她只能“苦熬”。

小儿子瓦达曼是一个弱智儿童,才会做出将母亲与大鱼混淆,在棺材上钻孔而穿破了他母亲的脸这种荒唐可笑却又令人无法开怀大笑的事情。或许正是因为他这不同常人的一点,在家中他并没有很高的地位,一个玩具对他来说都是那么地难以得到,便可想象到以后的人生当中,难以随他心愿的时还会有很多。

一家之主安斯,对于他的评论向来最有争议。我不认同有些批评家说她坚持要将妻子的遗体送往娘家人的墓地是想要换新牙并娶回新太太,这种指责未免太过于“有色”。但我也不得不说,妻子去世不久他便娶回一房新太太太过无情,同时在与他的几个儿女无可厚非的要求、梦想未能实现的情况相比之下,便显得安斯的自私与无情更为突出。相比书中其他几个人物,对于安斯的受苦便似乎根本不算什么,然而细细想来,他的受苦该是心灵的谴责,却真真是最令人心痛不已的,只是“时候未到”。

对于如何通过人物表达人类受苦以及如何面对苦难这一主旨的分析告一段落,接下来,也是这篇读书笔记的结尾之处,我将对于这本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方面简单说说。便是这本书的行文安排。全书通过不同的主人公的视角来写故事情节的发展,不同的人物通过自己的视角来描述情节,并加上自己的内心独白,不得不承认,这种方法在之前从未见过,因此在开始读书的时候很茫然,可以说是完全不知所云,得反反复复地看前后的章节才能明白。

而这样的行文方式却有助于吸引读者注意力,也有助作者在不经意间通过书中人物的口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时间有限,读这本书的时候未免不求甚解了一些,只对于主要的故事情节做了仔细阅读与思考,日后有机会细细品读一定会发现更多值得探索的内容。这些便是我浅读《我弥留之际》这本书之后的一些感想,在此班门弄斧地提出,仅仅是为了向大家推荐这一本鲜为人知的小说。

第三篇:苦难与人生——读《童年》有感

苦难与人生

——读《童年》有感

人生自有悲与欢,人生自有离与合,人生自有甜与痛。而名著也是丰富人生的重要途径,只因书中自有苦辣酸甜,书中自有悲欢离合,书中自有喜怒快乐。最近,我读了高尔基的《童年》,书中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惨的童年生活,我开始思索自己平凡而幸福的生活。

小主人公阿廖沙·彼什科夫在小说中出现的时候,适逢其父病逝,但他年仅五岁,还不懂事,不知道丧父的悲痛。聪明善良的外祖母把阿廖沙和她的母亲接到尼日尼城外的外祖父家中。但母亲很快也离开了。他的外祖父不大喜欢他,两个舅舅更是讨厌他,在冷酷的生活中,外祖母成了他最亲近的人。后来,阿廖沙开始正式上学,他的成绩十分优异,但是他念完三年级后,阿廖沙就永远的离开了学校,不久母亲又离开了人世。于是这个不幸的孤儿告别了饱尝善恶的童年,走向苦难的社会。

其实,阿廖沙就是作者高尔基本人,高尔基借阿廖沙这个人物来描述自己的童年生活。这令我深深体会到那时那个年代的人是多么可恶!

仔细想来,现在的我们多么幸福啊!有学可上,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知识;有饭可食,每天回家有鱼肉零食等着品尝;有人宠爱,想要什么几乎就有什么。即便如此,还是不断有人抱怨“学习好累啊”“饭菜真难吃”“天天啰里啰嗦”……而在阿廖沙生活的那个年代,或者更确切地说,在沙俄统治下的黑暗社会里,贫苦人们根本没有一点儿家庭的温暖,弱肉强食,尔虞我诈,为争夺财产而争吵打架是司空见惯的事了。是啊,我们现在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与美好,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不会懂得生活的艰辛,世事的无奈。对于苦难中的人来说,只要一天比一天好一点就很知足了,而对于没有经历苦难的人来说,他们也会慢慢走进苦难,然后再一天一天的好起来。

我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从不懂饥饿贫寒为何物。遇到困难与挫折,心里只想着依赖父母,让父母为我遮风挡雨,却忘了自己也要学会成长。是《童年》这本书唤醒了我,教会了我,它让我知道要坚强勇敢的面对人生的苦难与不幸,要学会独立,自力更生。

第四篇:宗教、人生与和谐——专访叶小平

专访叶小平:宗教、人生与和谐

实录内容: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来宾,现场的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来到华联大讲堂2010活动现场,我是广东南方电视台卫星频道的节目主持人石强。从2006年开始,华联发展集团举办了四届共八讲的华联大讲堂活动,邀请了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作为主讲嘉宾,每次讲堂均获得了巨大的反响。

今天,将有一场精彩演讲再次奉献给大家。本次活动的主办方——华联发展集团是一家成立于1983年,与深圳经济特区共同发展的企业,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多年来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公益事业,从国务院指定定点扶贫贵州省长顺县,到多年对青海省慈善总会捐赠大量的物资、资金和扶贫项目,再到华联到群体乡村小学的华联乡村图书室的援建,一直热心公益事业。华联大讲堂作为华联集团的公益活动之一,我请大家跟随我们的镜头和大屏幕一块深入了解华联和华联大讲堂的具体情况,请看大屏幕。

我们通过大屏幕的直观感受知道了华联是实力雄厚的企业,同时华联大讲堂大家也看到了众多的明星云集,众多的嘉宾汇集一堂分享他们的成功和喜悦,我们回到大讲堂的活动现场,我介绍一下出席华联大讲堂的各位嘉宾,他们分别是:

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博士,现任中央社会主义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四川大学,长江商学院等客座教授叶小文先生。

深圳市统战部副部长,宗教事务局副局长姚任先生;

广东省政协委员、深圳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弘法寺方丈印顺大法师;

华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董炳根;

非常欢迎各位光临华联大讲堂的各位嘉宾,特别是现场的观众朋友们,现在有请主办方代表,华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深圳市华联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笑东先生致辞,有请。

徐笑东:尊敬的叶小文教授,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华联大讲堂2010今天在这里正式举办,我谨代表华联大讲堂主办方华联发展集团欢迎各位的到来。从2006年华联大讲堂开始举办,历经2007年、2008年、2009年,连续四届共八讲,连续四年德活动吸引了大批来自社会各界以及珠三角地区的听众,反响热烈,也引发了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带动了主题内容的探讨,随着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去年起华联大讲堂在深圳和杭州两地同时举办,影响力不断扩大,在此我在历届活动中的嘉宾表示感谢,同时一直以来关注和支持华联大讲堂的朋友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华联发展集团作为一家与深圳经济特区共同成长的企业,一直在注重社会责任。华联大讲堂作为华联发展集团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的一项社会性公益文化活动,将坚持不懈与实际行动,为深圳市文化事业作出贡献。华联大讲堂从2006年举办至今,从传统人居到城市居住文化,再到东方智慧,以不同的话题从不同的角度深刻探讨了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烈问题,今年也不例外,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信仰成为现代人关注的话题,发展和谐社会是当下的主流思想,对推动经济平稳发展至关重要,而人生和谐、社会和谐与现代人生活息息相关,今天邀请到的演讲嘉宾现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曾任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党组书记叶小文先生长期从事宗教管理工作,既掌握了十分丰富的宗教经验,同时对宗教问题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叶教授过往的演讲深受好评,谈深入浅出的演讲让现场听众受益匪浅。我相信今天在座的每一位朋友一定不虚此行。我代表华联发展集团和到场的各位听众对叶小文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最后,我预祝本届华联大讲堂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徐总的致辞,针对现场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结合社会和谐的主流思想,接下来的时间当中叶小文为我们剖析和谐的意义,以及信仰与人生和谐,社会和谐的内在关系,华联大讲堂2010正式开讲,我们用热情的掌声欢迎今天的主讲嘉宾叶小文教授,有请!

叶小文:大家下午好!在这个实力雄厚、发展潜力无限的华联发展集团,在精彩纷呈的华联大讲堂,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今天我非常荣幸有机会来谈谈宗教问题。

我要给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宗教——人生与和谐”,这个题目在座的高人很多了,尤其是印顺大师坐在这里,实在是班门弄斧。但是,我在宗教局当了十四年的局长,所以总的来谈一谈,敬请道士们和各位朋友指证。

“宗教——人生与和谐。”我昨天到庙里拜访了印顺老师,非常紧张,昨天晚上重新备课备到两点,专门为华联大讲堂备的课。

先谈谈宗教与人生,涉及到一点点尝试,大概分为几个部分,什么叫宗教?谈起宗教我们想到天上的神,地上的仙,宗教在哪里?其实宗教在人间。究竟什么是宗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我当然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们看看我们的祖先马克思、恩格斯怎么说的?没有怎么说,因为给宗教下定义是很难的事情,他们没有下定义,有一个叫杜林的人胡说八道,所以恩格斯跟他们吵架,写了反杜林论,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和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这个怎么理解?我们看佛教,这是观音的造像,观音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慈航普渡,他非常能干,我们只有一只手,他有这么多只手,他有那么多只手,表示无所不能,而且她的手上有法器,表示法力无边。如果把头部加起来是什么?这可不能乱想,手越多越美,我们举办奥运会,奥运会的闭幕式最后给6分钟,说清楚为什么中国举办奥运会?有什么吸引人,请了张艺谋、赵本山,很多大师设计来设计去,唱京戏他们也不懂,我们派了残疾人艺术团,演了千手观音,全世界都服了,中国文化太美了,太震撼了,奥运会的主题歌唱到:“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唱这首歌的时候,当大地震从天而降的时候,这时候需要什么?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这个时候的手,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所以千手观音是不是还有一个意思呢?当人家有困难的时候,你要一千次伸出手帮助别人,当你自己有灾害的时候,就会有一千只手帮助你,宗教很不简单。

宗教究竟是什么?我的老师告诉我,宗教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文化体系。当然了,马克思说,宗教高高飘在天上,但解释要到现实生活中解释,宗教有组织和制度,宗教有他的行为。藏的姑娘,跋涉长途,她为什么要这样?她有她的体验,所谓信则灵,她信啊!她当然有观念、体验才会信,也就是说宗教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社会实体——它包含宗教的观念与思想,感情与体验,行为与活动,组织与制度,它是具有社会组织、社会设施、社会活动的社会实体。

宗教从哪里来?认为一直过来,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直过来,但宗教在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表现。原始社会是氏族部落宗教,一个部落信一座神,但奴隶社会一个民族信一个教,就有了统一的宗教,而奴隶国家攀比,形成了世界大国。学者们认为,主要的宗教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世界究竟有多少个宗教?2000年跨世纪,跨世纪人类要激动,很多人要重新安排了,于是联合国开一个“世界宗教与精神领袖千年和平会”,不断地跟我们通知,我们就不去,他也很着急,12、13亿人的国家不参加,怎么叫世界宗教会?反复通知我们,我们还是不去。中央领导叫叶小文,你赶快组团去。他们说了,你们参不参加?如果你们不参加法轮功要代表中国了领导急了,星夜兼程到了纽约。到了纽约谈一谈,我说都有什么教?这个会都是什么人参加,他说你看旗帜挂在那里,不是谁都可以参加的,印度教、美洲印第安人宗教,锡克教、神道教,犹太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耆那教、佛教,巴哈伊教、儒教。台湾可以参加,只能叫中国台湾,否则他们参加我就走。他说这个可以改,我马上叫人改,只有中国台湾,这是第一条。第二,**不能参加,他说这比较难,他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我说他不仅仅是宗教人士,也是政治人物,如果他参加我就走。他说算了,坚决不准**参加,这挺好的。我说还有一条,哎呀,你还有一条啊?法轮功不能参加。他笑了,这个太容易了,我心里想这怎么容易呢?他说法轮功派代表来求我们,我们知道请他们得罪中国,我们就跟他们说了,这是千年宗教领袖会,这些宗教的创立都有一千年历史,创始人都在天上,你怎么活着呢?我说秘书长你太有才了!

然后讨论议事规则,你们有什么权利义务。旗子上的宗教,每个宗教开大会之前给两分钟,念经也可以,全场肃然起立。我说好啊,佛山怎么做?中国是佛教大国。他说不是,佛教是印度传过来的,他说道教是不是我们的?他说当然,给你两分钟,我要显我国威,请一百个人过来不行了,我说道长你上去讲两分钟,好好讲。我们道长上去了,我说你要听懂啊。我特意到同传室里,翻译说不出来,志心皈依,三清上圣,诸天高真,一切大神,悯念垂慈。没听懂才好啊,全部肃然起立。我们走了,又一堆人马上来了,这是什么教?又唱又跳的,我们只好肃然起立,讲了两个联合国警察哄下去了,原来是一堆疯子混上来了。究竟有多少宗教,麻烦得很。究竟有多少种宗教呢?学界认为的三大宗教,十字架是基督教,还有佛教、伊斯兰教。重大的历史转折点有宗教变迁相伴随,只是迄今就有三种宗教。

中国是五大教,就是这样的对应关系。世界有多少人信教呢?这个就难说了,五个人里面有四个人信教。中国13亿人,不是有1亿信教吗,12亿不信教的人都跑到中国来了。中国宗教是一个神仙系统,是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鬼魂崇拜的混杂物,太多了。龙是什么?以蟒蛇和闪电为躯干原形,融进马、鹿、鹰等多种动物要素,形成神圣优美的动物。毛泽东指出,支配中国人的权力系统之一,就是由阎罗天子,城隍庙王、土地菩萨神怪的系统,这么杂怎么做?中国宗教的宗法化,中国长期不仅是一个宗法社会,宗法社会都有规矩,每个人都乱糟糟的怎么行?所以祖先崇拜、鬼魂崇拜。还有宗法性宗教。孔夫子太厉害了,他说鬼是什么?但敬鬼神而远之。祖先崇拜很要紧,孝为先。儒学是视死如生。慎终追远,崇祖敬宗,如果一个人连组较都不敬了,还是人吗?所以变成了统治,这就是中国的宗教化。

三国至清中叶是儒、释、道三教会阶段,当然,我说的是主干、主流,另一方面广大群众的宗教信仰仍然是五花八门了,人们创造了各式各样的神,想发财的拜财神,想得公明的摆文曲星,各行各业都有神,药铺拜祭药神。西方也有神,只有一天这些神可以过来玩,就是万圣节,其他的回去放假,这一天他们可以出来玩一玩,中国不一样,它天天都在外面玩。中国的宗教人杂七杂八,怎么办呢?春秋战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最后争来争去道教留下来了,道教和汉族的习惯特别一样,道教的宗旨就是“遵道敬神,修道成仙,体现中华民族特别是汉族思想信仰,所以中国的根底都在道教。为什么世界上那么多人信仰宗教?五个人里面四个人信,这怎么回事?学者们有社会有很多功能,包括社会整合、社会控制、心理调适和文化交往功能,我认为就是三大幸福追求、道德约束、道德关切。

我今天主要说幸福追求,人生的主题是摆脱此岸的苦难走向彼岸,深圳发展这么好了还要向前进,人也要奋斗追求彼岸的幸福,幸福的冲动是永远的动力,如果大家都不想过好日子了,大家就这么混吧,得过且过,也就没有市场消费、扩大内需了,这个民族就快死了。要追求幸福,但是欲望的节制又是永远的困惑,好一个欲字了得?老百姓怎么说?二十岁有贼心没贼胆,三十岁有贼胆没贼钱,四十岁贼心、贼胆、贼钱都有了,贼又不行了,五十岁漂亮和不漂亮一个样,六十岁当官和不当官一个样,七十岁有房子和没房子一个样,八十岁有钱和没钱一个样,九十岁男人和女人不一样。当然,中国的某科学家不一样,他九十岁找了一个三十岁的,一百岁活着和死的一个样。人四十岁以前挣钱拼命,拿命换钱,四十岁以后珍惜生命,拿钱换命,花很多钱买虫草,煲汤。挣钱、挣钱,花钱、花钱。猪=吃饭+睡觉,男人=吃饭+睡觉+挣钱,男人=猪+挣钱,不挣钱男人=猪。猪=吃饭+睡觉,女人=吃饭+睡觉+花钱,女人=猪+花钱,不会花钱的女人=猪。

现在信仰缺失很麻烦,假烟假酒假名牌。吃荤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喝白水怕有害元素。苏丹红、防腐剂,农药、漂白粉,还有三聚氰氨,谁敢吃奶粉呢?我们很生气,三鹿公司搞的,三鹿说是奶农的责任,奶农说是奶牛的责任,奶牛说是小草的责任,小草说不关我事,是我妈的责任,是“草他妈”的责任!现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联合严惩,欲望的冲动是永远的。

我们看看中央领导怎么说?咱们要听领导的话,中央领导说了,当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政治参与意识明显增强,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对幸福生活的追究有着强烈的期待。这就是胡锦涛主席的说法,“十二五”规划要适应人民的新期待,主要期待是幸福,总书记交代我们了,长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海,常怀律已之心。这三句话非常重要,因为诱惑太多,深圳的钱也多,美女也多,许多农民经不住诱惑,我经常念三句话,所以我是完好的,当了14年半的宗教局长,我旁边也有直属局长一起开会,就是药监局的局长郑筱萸,他不是能说会道,一表人才吗,最近怎么不见了?被双规了。又过了半天告诉我们,被枪毙了,后来告诉我们,不是枪毙,是注射死了,后来说打了三针都不死,不要打,这是我批的假药!欲望的冲动是永远的动力,欲望的节奏是永远的困惑,好一个欲字。宗教怎么说?宗教关注着人们对幸福的执着追求,反映乐观人们对幸福追求的诸多困惑,提供给人们对幸福追求的强烈诱惑,其实是人们对幸福追求的宗教追求,因此三大宗教把36、37亿人带着跑。我们不得不反应为什么那么厉害呢?我们先来看看基督教,最厉害是基督教,把世界上20亿人带着跑,本事很大,这是什么道理?打开《圣经》有一个词叫原罪,每个人生下来都有原罪,通过外来力量的拯救才能走向天国和未来的幸福。生下来怎么有罪呢?法国的女神戛纳,里面写着原罪,上帝抓了一把土,创造亚当,又创造了一个女孩夏娃,把他们放在伊甸园里,他们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他说后面的果子不能吃,因为吃了以后就有欲望,蛇诱惑他们,他们两个吃了果子,然后他们就开窍了,开窍以后就乱搞了,生出一大堆孩子,人类产生了。人类一不小心是他们乱搞出来了,所以我们自然带着原罪。这个故事使当地的小孩很生气,拉着我问哪里乱搞?他说小孩很生气,要掰断,这个一直到世界杯(PPT),就受了这个故事的影响!

原罪观有助于人类对自我本性的全面反思和把握。基督教强调人性既有善也有恶,性善是指上帝根据自己的肖像造人,因而人本身具有神性本质,有真善美的积极因素;同时,因为人类始祖亚当和夏亚吃巾帼犯了罪,导致全体人类的本性中又有罪的一面,人生而有罪,为原罪。人不能考自己的努力赎罪。

基督教把人们在普通堕落中“罪在自己”,这一普通流行的感觉,明白地表现为每个人的罪孽意识。同时,基督教又通过它的创始人的牺牲,为大家和求得摆脱堕落世界,获取人心得救。这一直到耶路撒冷,一个是牧羊女玛丽亚,天使说你的肚子会大起来,少女不好意思了,没有乱搞肚子怎么会打呢?他说这是上帝,你一定要生下来,一个女孩子在肚子里大了,这说得清楚吗?她没有办法流落他乡,他时候到了一个马圈里把孩子生下来,这一天就叫做圣诞节,耶稣诞生在马槽里。玛丽亚就叫做圣母,耶稣是神,生下来以后长大了到处做好事救人,法国人看到这三个人怎么老是做好事,就把他的两个抓在一起,一个人抓着沉重的十字架,把三个人活活钉死了,过了三天耶稣复活了,这就是复活节。你只要挂十字想到耶稣为你受难,就是这样的故事,通过创始人的牺牲为你摆脱苦难。这个十字非常有讲究,就为这个字发生过巨大的战争,一个是三个指头派,一个是两个指头派,三个指头非要把两个指头打死。

基督教作为一种信仰体系,价值体系和思想文化体系,对世界文明的进程有着多层次、全方位的影响。有一本书叫做《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就是会赚钱,但比尔·盖茨获得钱以后又为宗教做工作。现在又不行了,为什么?华尔街老板们不是骗,骗出一个金融危机来,上帝到哪里去了,尤其是基督教的历史,伴随着十字军东征的血腥浩劫,殖民主义的野蛮扩张,强权政治在人权高于主权旗帜下的武力干涉,一披上基督教这件神圣的外衣,就统统神圣以来。然而其中掩盖的,却是反抗压迫与实施压迫,夺取政权与维护政权,掠夺财富与保护财富,侵略别国与捍卫主权的实实在在的政治经济利益。所以他们追求幸福的路上,伴随着斗与火。

伊斯兰教追求怎么幸福?这是什么原理?每个人都有私欲和私心杂念,修炼才能把欲火压下去,六姓的修炼珍珠、经典、前世、后世,念、礼、斋、课、朝,古兰经说,至于怕站在住的御前受审问。现在飞机发达了,每年有1万多中国穆斯林到耶路撒冷朝拜。

伊斯兰,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就是和平、平安、安宁,两个穆斯林见面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你平安吗?我很平安。你平安吗?和平吗?这是一个天天呼唤着和平的宗教,但我们不能不承认他们与战争和暴民联系在一起。看到恐怖主义、霸权主义不是冤家不聚头。这里面如果光从宗教的角度讲当然和复杂了,还有经济、政治原因,光从宗教角度讲,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有历史恩怨和现实冲突。我们可以看宗教分成三个主要的流域产生的,一是长江黄河流域,这里产生的宗教都是圣人宗教,佛教过去释迦牟尼是一个人,是多元通和的模式。恒河是神秘的特征,包括了婆罗门教、印度教、佛教,锡克教和耆那教。影响世界最大的是底格里斯幼发拉底两河流域,包括三个一次产生,有共同根源并相互影响的一神教,他们的祖先都是亚伯拉罕。宗教产生后出现流边、分化、基督教在西方顺应资本主义的发展,形成强势。而阿拉伯世界长期处于封闭落后的封建社会,在固步自封,安于现状的社会环境中逐渐衰败,强调绝对一神观念而较强排他性的角度教与在历史发展中形成冲突,其力量的消长变化对世界政局的现代走向产生重要影响。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世界长期之间的长期较量出现了新的苗头。本来,历史上双方的正面对抗随着世界的衰落而消失,但现在又呈现出二者由局部冲突发展为全面对抗的态势,尤其是9·11以来的形势发展使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之争成为当今世界矛盾斗争的焦点。我们看到这是文明的冲突,他说你看从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开始,基督教文化背景的国家与伊斯兰教教文化背景的国家之间的冲突,联绵不断,时起时伏,911事件、海湾战争都具有冲突的背景,所以两个不是冤家不聚头。伊斯兰教在追求幸福的路上,充满了血与泪。

佛教来了,佛教怎么带领我们摆脱此岸的苦难,走向彼岸的幸福?佛教告诉我们有漏皆苦,有觉悟才能走向极乐净土。有了眼口比,所以佛教说的贪嗔痴就过来了,就比较苦,人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怎么摆脱这些苦?佛教的道理很简单,也有四项基本原则,苦集灭道,断掉苦的渠道,就是看破、念经、修道。

以佛教的观点来看,欲望从伦理乐观的角度可分为三性:善、恶和正常的生理需要,我们今天需要的不是生命的需要,是社会要你产生的需要,你要那么多房子干什么,晚上就是睡一张床,女士要提那个包,一个就一万元。有女士反驳我,我可以提塑料袋。法轮功的特点就是两眼直勾勾,提着塑料兜。

我们今天很多的需要并不是生命的真正需要,只是我们为满足攀比之心而产生的需要。昨天拜访了本轮道长和印顺师傅,我回来以后赶快查了印顺说了什么,他讲得非常好,我引用一段印顺法师2010年7月在深圳报业集团明人演讲周的演讲:高节奏的现代生活挤压了我们的思考空间,也诱惑了我们“欲”的新型,在这个纷繁躁动的世界里,我们的心蠢蠢欲动,没有片刻的安宁。物质的发展让我们的心灵迷失了,现代很多人的迷信逐物,把心灵、精神、信仰统统抛下了不管,完全被物化了,心灵得不到滋养,精神得不到充实,佛教追求幸福的路上,渗透着和为贵。心境则佛土净,于是我们召开了世界佛教论坛。一愿培植善心,发乎善行,则人心和善。二愿亲情稳固,爱心充满,则家庭和乐;三愿真诚沟通,平等互助,则人际和顺;四愿各得其所,相安互敬,则社会和谐;五愿彼此欣赏,尊重包容,则文明和谐;六愿将心比心,化怨为友,则世界和平。这受哪里的启发?佛教有六和: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传统文化通常讲佛以治心,道以治身,儒以治国,这是传统的说法。所以,传统中国人的幸福境界就是身心健康、国泰民安。三大宗教都要带给我们摆脱此岸的苦难,追求彼岸的幸福,是在追求幸福。尽管基督教追求幸福的路上常常扮演者斗与火,伊斯兰教追求幸福上的路上,充满了血与泪,佛教追求的路上渗透着和为贵。我们认为目标虚幻,谁看见天堂在哪里?为追求虚幻的目标实现谨慎的满足比较容易,追追求实在的目标而注入精神的动力却颇为困难。虚幻的目标正因为其幻灭反不易幻灭;实在的目标却因种种原因难以兑现和常令人失望。

宗教在做着容易的事,追求虚幻的目标,却经过了顽强、持续的努力,把容易的事当作困难事做好。我们在做着困难的事,实现现实的目标,却因为重视不够一手软一手硬,因为认识不清急于求成,把握功夫不深时断时续,此涨彼消,实际上把困难的事当作容易的事去做。问题就出在这里,危险也正在这里。这是哪怕各个明人说的话?对不起,是我说的话,这是我1991年写的文章。

人家要追求幸福,宗教鼓励人们与当善男信女,为获得神灵的恩宠,能够有求必应,而刻苦忏悔,否则自己,把创造现实美好的生活积极性笑容在祈祷申领对来势幸福的保佑中,把个人与集体。

但凡真善美的事物总是相通的,不论他们以宗教的方式存在还是以世俗的方式存在,不论他们以东方得价值观念衡量还是以西方的价值观念衡量,一个心胸狭窄的灵魂,总是把不同视为动力,将差异变成仇恨。而对于一个襟怀博大的精神来说,不同意味着多姿多彩,差异包含着统一与和谐。

我们现在讲无神论,不等于无精神论。我们现在不主张无宗教信仰,不等于没有信仰,我们现在不怕鬼,但不等于无所畏惧。彻底唯物主义无所畏惧的人,什么都不怕才可怕,这个人什么都不怕,想干什么干什么,想赚钱就赚钱,他还是人吗?总要有一点敬畏之心。

人有三重本质,自然本质、社会本质,过去只讲社会本质,忽略了自然本质,其实争取人权,主要就是保障人的自然本质。简单区别有神无神论说明布勒人独有的精神本质。我们自以为对有神论不屑一顾,太荒唐了。其实把人的精神本质问题交给了宗教和神学,唯物主义不去研究这是一个误解。无神论不等于无精神论,无宗教信仰,人可以没有宗教信仰,但不能没有精神信仰,人不怕鬼,可以不信鬼神,但不能没有敬畏之心。

敬畏、敬畏、信仰、信仰,当然了,这个话用科学的语言说就是“十二五”规划里面说的,我们要倡导爱国手法和敬业诚信,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和社会心态,提倡修身律已,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时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

宗教是如此关注着幸福,我们怎么看宗教?我当了十四年半的国家宗教局长,怎么看?有几个问题铺面而来,宗教市是短期现象还是长期现象,是消极力量还是积极力量,是冲突因素还是和谐因素?宗教当然是长期现象,源远流长,第二个问题就吵架了,说是积极力量,人体炸弹呢?说它恐怖,那么多高僧消极吗?这就没法说了,正确档案在哪里。宗教人多势众,你不敢说它就是消极的。宗教是冲突因素还是和谐因素?错综复杂,不敢乱说,是不是回答清楚了?既然源远流长,对反复出现、长期存在的东西就应该把握其规律,请问宗教的规律是什么?既然人多势众,对大量出现、普遍存在的东西就应该掌握好政策,我们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政策?既然错综复杂,对宗教问题,要采取德国慎重,十分严谨和周密考虑的态度。所以根本是长期性,关键是群众性,特殊的复杂性,就这三天,不要以为简单,其实就这三条没有整明白,常常忘了是群众,又简单化处理,所以这条最重要,这三条怎么办?那么多人信教只能全面正确地贯彻。既然如此复杂,我们当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尤其在中国是半殖民半封建过来的,过去洋教整死我们。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经过四条长期的探索,中央明确这就是基本方针,怎么看就是三性,怎么办就是三句话,我写了一本书《宗教问题怎么看怎么办》,最近中宣部要求我牵头写《马克思主义宗教学》。

总而言之,中央在十七大报告里说的,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界认识的积极作用,发动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

宗教与和谐。这个追溯到十年前,十年前不敢这么说,2001年要开全国宗教会议,江泽民同志要讲话的,他说宗教可以发挥积极作用,能不能讲一讲?他是总书记啊,他就说了,你看看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有没有说,我们引哪一段话?我说我读的书本部分多,他们真没怎么说。马克思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当然后面还有话,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宗教是没有精神制度的精神,宗教是人们的鸦片,钱钟书说那时候的鸦片不是毒品。这是共产党人宗教世界观的基础,麻烦了。说宗教是一朵梅花,不过是锁链中的花朵。总书记说我们与时俱进,我们自己来说,自然来说他是总书记,他找一个切入口进去啊,从哪里切入?群众性。由于宗教的群众性,往往构成一种非常强大的社会力量,处理得很好可以对社会和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如果处理不好产生消极作用,甚至产生强大的破坏性,关键是如何有效地管理他们,发挥他们的积极因素,这个稳妥吧?关键是发挥积极因素没有错,任何东西可以一分为二,为什么宗教不可以一分为二呢?肯定宗教中的积极因素,目的不是为了发展宗教,而是要努力使已经存在的宗教多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服务。又过了十年写了,一定要发挥宗教作用,为祖国统一服务,给我很大的促进,宗教能够服务吗?我们下面讲这个例子。

祖国统一最大的祸害就是台独,丘逢甲的诗大家记得吗?这关系到民族感情和核心利益,必须要统一,不能搞台独,台独分子就是要思考台独,我们列了一个法是反分裂国家法,谁有重大台独就以非和平手段处理,那不是打吗?必须打。陈水扁一看这家伙来真了,他不敢宣布台独,变着说法理台独,什么叫法理台独?一个叫去中国化,重新修改宪法,中华民国不包括大陆,一边一国,废统。说台湾的孩子不是中国的血统,台湾老百姓不服,这两个东西行不通,搞不懂。他来一招很厉害,入联公投。台湾老百姓要不要国际活动空间?台湾不加入联合国吗?他所把民意表达出来,马上要选总统,反正都要投票,大家觉得合适不合适,反正都要投票,就是入联的票,这就是入联公投,大选绑公投,老百姓整糊涂了,没有闹台独,赞成加入联合国就是台独,独立国家才能入联,等于宣布独立了,但打老百姓怎么下得了手,让我们很为难,不能让如联公投通过,我们找国民党商量。说这次大选有17380000票,入联公投有一半人领票就有效了,只有一半中的一半赞成就通过,没有一半人领票就废掉。为了确保领票,他做了两站式,那里都有摄像机,你去不去排队,如果连队都不去排麻烦了,你要排队伸手拿了票就过半。说关键来一个一站式领投票,眉毛胡子一把抓,抓的时候小心,红的可以抓,绿的不要抓,陈水扁何等聪明,我不怕麻烦,不计成本,国民党要站出来反对入联的公投,国民党说不能反对,如果反对就上当了。不是要拉票吗?国民党高人多,也发明一张票就是返联公投。我们挺郁闷、挺生气的,返联合国,谁退出联合国呢?国民党是友党,我们说怎么办?具领公投票。北京不能说话,那就要使劲,于是把我们叫去了,把工会、青年团、妇联找过去了,各显神通,都跑台湾去,工会找工人,青年找青年,我是宗教局长,我找宗教界,一个、一个做工作。这个任务太神圣了,我准备去台湾了,还没有动呢陈水扁先下手,他做了众神护台湾,他说请妈祖婆、王爷公一起支持连续加入联合国。太老百姓信神,说神叫他投票怎么办?四万万人鼓与呼,感动动地泣鬼神,天若有情天亦老,中华民族要统一。但现在抬着妈祖到处跑,他是专门保护渔民的,如果抬走了,我再抬着妈祖追就不行了。他请妈祖,我请佛祖,请佛祖可不能等到2008年3月份拜佛来不及,佛哪里管得了那么多事,很多人有急事才拜有一个大款,才买十块钱的香火,保佑说赚五百万,起码说赚了五百万,我捐三百万过来。

我的工作做得早,2002年就做工作了,那时候两岸关系多紧张?为什么紧张?长期互相妖魔化,我们骂“蒋匪”,他们骂我们“共匪”。终于讲到不痛则通,通则不痛,所以三通,扎三针,但2002年怎么三通,我们提出三通未通,宗教先通,宗教未通,佛教先通,佛教未通,佛指先通。释迦牟尼佛涅盘,烧出很多舍利子,佛牙在北京,顶盖骨在南京,看到这个就是佛的真身,信则灵,不信不要乱说,说佛牙送到泰国,泰国举国来拜,泰国说这是佛的上牙还是下牙,我说不要问那么信了,信则灵。我们把它送到台湾,振动啊!37天,400万人出来瞻礼,50万下跪,叫我们讲话,他们说要感谢叶局长,我说不要感谢我,我过来是江泽民主席特批的,他们说江泽民万岁!我心里想喊得好啊!台湾影响很大,这是谁做的呢?星云法师,台湾的高僧,影响很大,讲经说法何其了得。他全局维护祖国统一,他旗帜鲜明的反对邪教法轮功。有人给中央领导写信,要注意叶小文,他怎么和星云在一起,他是不是也向跑?这个话很厉害,中央当然不会说我要跑,但这句话说多了影响我提拔进步,我冤枉啊!我这点委屈跟李瑞环汇报,他说“此事圆满出色”。你和星云法师交朋友,和他交朋友心里有点害怕,如果谁在旁边说几句话我不知道,我的立场鲜明,尤其是有人在场的时候故意说给别人听。咱们念诗可以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李主席聪明过人,退休才开始练字,几天不见下笔如有神,我说敬爱的李主席,你的字怎么几天不见写这么好,连和尚都要求你的字。大家看看怎么写的,赠星云法师:“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两句话什么意思呢?我说给你猜一猜,行到水穷处,就是讲陈水扁已经走投无路,山穷水尽了,坐看云起时,看着星云大师起来说话、起来干活嘛,他说原来是这个意思吗?光我们说不行,台湾人民要起来说话,我说给星云法师打电话,你记得两个月送你的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吗?他说星云法师说,我看废统不如废总统。过了三年李主席在北京见星云法师说,今天见面很高兴,记得三年前台独闹得正凶时,我给您写过一幅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本来是王维的一句诗,写给大师,意在说陈水扁快要山穷水尽了,星云大师快起来说话,做事了。贾书记亲自接见,跟着后面的就是我,尽管样子有点屁颠屁颠的。

时间到了2006年10月,离入联公投只有一年半不到,陈水扁发狂了,到处都发。9月底星云法师亲自打电话给我,叶局长啊,我的国际佛帮会在小巨蛋开大会,30多个国家代表,你能不能过来参加?这不是做工作的机会吗?我说想过去,来不及办手续了,还有三天。经常有高僧请我过去,就想出一招,必须提前半个月报备,把所有的行程在报上发表,还有三天怎么报备呢?第二天电话打过来,手续办完了,他跑到陆委会拍桌子、打板凳,他们就同意了,那边同意,我这边没有同意,刚发了文件。我就找了陈云,去不去呢?他说我看应该去,不过我做不了主,我请教一下唐工委,他说应该去,但我要请教一下贾庆林,他说等一下,我给总书记打一个招呼。他说小文,你能说会道,但不要出错。但人家递话筒过来,能不说吗?不能说祖国统一,更不能说入联公投,怎么办呢?那年再过两天就是中秋节,中秋节就是合家团圆,就是和平统一,中国人喜欢和平统一。我们送一对熊猫给台湾,一个叫团团,一个叫圆圆,台独分子气得跳脚。

我们来一个万人会上唱团圆。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我分明看到的是,月光里的佛光,交相辉映;佛光里的月光,亲情相融。月光里的佛光,映照着骨肉亲人合家团圆的欢喜;佛光里的月光,期待着两岸同胞共生吉祥的融合。给大家播放实况录像(播放视频)。

我们有点高兴,台湾“陆委会”有点恼火,你说这不是讲和平统一吗?他说不能说,以后不能让叶小文来台湾了,即将来也不能在万人大会上蛊惑群众了,不去就不去,谁稀罕!一直到2007年9月,他整了200万人签名,要求加入联合国。国台办急了,说小文同志,你的话讲得很好,非常得体,再过去开会讲讲话。我说不让我过去了,但国家有难,得想办法。我到苏州寒山寺,寒山寺的钟从唐朝传过来的,很有名。但不能背过去,那里有一个方丈,刚刚做出来大钟,照着做的。我找到江苏的省政协主席,当时苏州市委书记,现在你们的深圳市委书记,我们三个人一起找秋爽法师,我说你要两口钟干嘛?我说拿一口送给台湾佛教界。他说这口钟造价80万元啊!他说这口钟很重,1.5吨钟,怎么运到台湾?人家唱歌怎么唱?妹妹过河,我来背你嘛!什么都不要,送给台湾佛教界。那不能白送,他们得过来谈一谈,我们请过去讲话、开会,这时候讲什么话?旗帜鲜明的反对入联公投,讲不得,但造势那么厉害,我们得有一个态度,得有台湾老百姓知道,如果通过了入联公投,就要打你。我怎么说:两岸之间,和则两利,斗则俱伤。听信蛊惑通报分离的邪见,会让我们中华民族痛上加痛,苦上增苦。放任挑动兄弟相煎的逆行,会把我们骨肉亲人推向地狱,投入火坑,引向战争的灾难!我这个话究竟怎么讲的?请大家再看一段录像(播放视频)。

又是送钟,又是念诗,唱歌、讲话就没有讲入联公投,这得有人讲话,但我又不能讲,怕逆反,这怎么办?还有10天星云法师说了:既然台湾没有加入联合国的条件,就不要用公投来欺骗老百姓,我们现在台湾需要的是经济发展,是安定与和平,所以前湾不要再无端制造麻烦,大家应该体念台湾。

中国现在改革开放,扬威国际,这是中国人团结的大好机会。中国能和平统一,不但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幸福,也是旅居海外一亿多华侨的希望。

体念苍生,我拒公投!这个经一念,全台湾都在念,举国拒公投,但没有说清楚,关键是不领票,有人要讲不领票,眼看还有一两天,最后一天他发展乐观一个打广告,“先让马英九好好做四年”,322只要选总统,不领公投票,让马英九好好做四年。但这个麻烦了,根据十天互相不能拉票,让马英九好好做四年是什么意思?他说我是什么意思?我给马英九找一个工作。大和尚的智慧不得了,给马英九找工作。3月22日气氛紧张了,美国人也算不过来,只要有一半人领票就要通过,通过了打不打?如果不打变相宣布独立。美国人管闲事,航空母舰开入台湾海峡。当天傍晚时分结果出来,入联公投35.8%的领票率不过半,废了。公投无效,这张统计表四分之一都过了,关键是一百多万人,只要把票揣在兜里回家就完了,我们太高兴了。这当然方方面面做工作的结果,不能说我开会,念诗就完了,国台办感谢我们:我反台独斗争取得重大胜利,是在中央坚决有力的领导下,各有关方面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一年来,贵局(宗教局)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充分运用多年来同台湾宗教界交往中积累的工作关系和资源,扎实有效的开展工作,特别是叶小文局长亲自出面做工作,为完成中央交付的挫败入联公投等任务做出了突出贡献。

时间这是一个转折,到现在2010年了,挫败入联公投后,台海局势度过了高威期,两岸关系出现了和平发展势头,将来怎么走麻烦还很多,你说这五度选举,国民党险胜,不知道打哪一枪,反正国民党3:2,民进党的票比国民党多,将来什么结果还不清楚,还要经过很多努力。反正“十二五”建议明确推出要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爷,坚持一套政策。

最后,我还想再念念这首诗:春仇难遣强看山,往事经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我斗胆该一改:春风难挡又绿山,往往历历志愈坚,十四亿人同一心,来年今日收台湾。

主持人:谢谢叶小文局长。叶教授您请留步,笑声此起彼伏,受益匪浅,毛塞顿开。我们还有一些问题,小文教授介绍的知识,包括独具和特点,我们有一点点时间与大家进行现场互动,叶小文教授与现场

提问:新六和在哪里找到?

叶小文:打开百度就出来了。

提问:社会上普遍认为80后年轻人缺乏信仰,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叶小文:80后年轻人缺乏信仰,其实我觉得80后不是缺乏信仰,而是我们现在印顺法师也讲了,诱惑太多,物欲横流,大家心有点花,声音有点多。80以后年轻人坚持信仰的人很多,民族希望还是在80后、90后,我这个老头子50后,基本没有用了,我们等待着,期待着80后,印顺法师是70后,已经够厉害了。

提问:我问了一位做慈善的人问题,您知道世界宣明会吗?很多人不知道,香港很多地铁都有世界宣明会的公益广告,香港娱乐界也有很多明星与世界宣明会合作做慈善活动,为什么大陆很少听到这个组织?

叶小文:宣明会是天主教组织,中国当然要积极支持佛教界,包括天主教和各个宗教做慈善事业,主要做香港,我们一国两制互相尊重,互不隶属,所以香港的组织一般不到大陆设立分部,他们有宣明会。我们的佛教做了很多慈善事业,佛山慈悲为怀,慈悲两个字下面“心”字,用心来做慈善事业。

提问:您作为国家政府官员平时公务繁忙还有时间做时间写著作,国外的政府官员做官员的同时也做艺术家,您是否承认自己是政府官员,同时也是专家?

叶小文:首先我不是叶局长了,严格来说不是政府官员了,当然还是一个官员。我原来出身是学者,人要有学者的情怀和本份,我当官员的时候老是想做学问,官员看着像学者,学者像官员,两边都吃亏。今天说的很多话都是茂德,如果想当官这个干部不可靠。如果是学者还官腔官调,两头不讨好。所以当官员就好好当官员,当学者好好当学者,不要向我学习。

提问:我有一个问题,您做了十四年的宗教局局长,对于我们国家的宗教政策,怎么看待海外各个组织,比如说天主教在国内的传教活动?

叶小文:什么事情都讲因缘,不是从天上掉下来了,过去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因为当时有封建的色彩,也有洋教的特征,半殖民地,帝国主义肯定要利用,所以新中国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中国的宗教事业自己办,不要美国人过来办,过去的天主教士都是国外人,我们独立自主自办,所以都是自己人。我们进行了宗教改革,《宪法》里写,宗教不能干预司法执政,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不等于不与外面交往,对外开放什么都可以交往,宗教怎么不可以交往了,我们和宗教界进行学术交流和交往,尤其是佛教。我在位的时候办过两届世界佛教论坛,全世界的佛教高僧都过来,第二届办到台湾闭幕,有点异想天开,过去是八仙过海,我们现在是八百神仙过海,一起在台湾讲和为贵,通过佛教提倡和平统一,马英九先生其实也支持了我们,我们主张宗教独立自主自办。老考特问邓小平,说中国宗教信仰能不能自由?邓小平说可以。在中国能不能印刷《圣经》?邓小平说可以,传教士能不能传教?邓小平说不行。为什么要他们传教?我们自己传。深圳104岁的老和尚,他的高僧印顺在这里,你听他传教就可以了。

提问:非常感谢,小文教授,您的作为令人钦佩,您的才华非常令人感动,我现在在这里想问一个问题,其实是老百姓都关心。大家看了《2012》电影,都知道玛雅预言,2012年会不会世界级别的大战,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叶小文:谢谢您叫我小文教授,倍感亲切。我不信2012,孔夫子教我们子不予怪力乱神,基本属于危机。缺失人类面临危机,我们自己的心灵,环境被污染,要把自己的心灵干净,科学发展。没有说2012告一段落,相信科学发展,3012、4012,我们中华民族都在发展,大约2040年,我们的民族复兴已经实现了,怎么会出那种事呢?不会的,我们充满信心。

提问:叶教授您好,从教育的层面看,现在的教育体制就是分数的教育,我想问的是对我们的孩子,如何建立信仰教育?谢谢。

叶小文:这个问题问我有点道理,国外叫做信仰,为什么中国叫做宗教,宗是祖宗的宗,教是教育的教,中国的宗教是一种信仰教育。当然,我们的教育体制都是分数,这个不行,要讲素质和信仰,现在我们的教育经费要按GDP的4%保证,钱多了,但钱都搞分数,出来一些傻乎乎的肯定不行,一定要提高素质教育,其中包括坚定的信仰。人要没有信仰,本事学了那么多就乱了。信仰教育当然了,我们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体系,优秀的民族文化都要培养,社会主义是大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觉得应该包括宗教里的好东西也要滋养、也来兼并、帮助我们树立我们的信仰,谢谢。

主持人:谢谢,今天在这里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叶小文教授今天精彩的演讲,让我们在社会发展观的指引当中共同祈祷、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祝愿大家能够在各自的信仰当中找寻自己的准则,希望大家万事如意,祈求世界大同。今天在这里举办的华联大讲堂2010到此结束。

第五篇:苦难与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苦难与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经历了生活的坎坷,我会倍懂珍惜,挫折会让我更加坚强„„当你有了目标,有了信念,而且没有退路时,你有多大压力,就有多大动力,你的潜能就会发挥到极致,只要你有一颗坚强的心,永不服输的精神,永不言弃的追求,你就一定大有作为!”这是张宝娣在“湖南省特困大学生奖学金获得者优秀事迹巡回报告团”做报告时说的一段话。

贫穷不是一种耻辱,它是一种责任,正如岩石间的树,总是成长得特别的苍劲;极地的苔藓,可以经历长期的严寒。“木不经霜雪,则生意不固,人不经忧患,则德惠不成。”生活在贫穷中是一种磨练,更是一笔财富。因为贫穷,他们更早地理解了父母的不易;因为贫穷,他更早地懂得了生活的艰辛。“贫穷”让他们明白:生命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责任,是自己对家人和社会的一种责任。清贫不改凌云之志,他们会用自己的双肩和智慧去承担这份责任,用他们的双手去完成这份重托,用自己的努力去成就自己的人生,把握自己的命运。当回忆短暂的大学生活,会让他们唏嘘感叹,也许会忘却一些事,但他们会永远铭记在贫穷下奋斗的这段经历。他们无悔于自己的付出,在今后的时间里,他们会在各方面树立新的目标。家庭的贫富不能选择,可以选择的却是战胜贫困的道路。在困难面前,他们不怨天尤人,面对现状能坦然树立起自立自强的勇气。他们保持着乐观的心态,怀着一颗天道酬勤和感恩心去工作,去学习,去生活,张开自己的双臂去迎接命运中的每一次挑战。用更出色的成绩来回报学校,学院各级领导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大力支持,争取早日为母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所谓“人穷志不短”。出身贫寒的大学生们,请别忘了自己的责任和抱负,走出自怨自卑的误区,挺起你的胸膛,去挑战自我,战胜贫困。

下载浅析宗教与人生苦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宗教与人生苦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苦难与智慧

    一颗天然的钻石,经过切割打磨才能光华四射、璀璨耀眼;一粒细沙埋没在蚌母之腹,忍受短暂的黑暗之后,才能养成明月般的珍珠,光洁圆润、灿烂夺目。钻石最美的光泽是从一个个伤口上......

    苦难与幸福

    苦难与幸福 永远把艰辛的劳动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心平气静地继续耕种。 ————题记漫长司考,辗转,似乎到了尽头。 每一程的生命之路,每一程的艰辛和汗水,都......

    苦难成就人生作文650字[5篇]

    苦难成就人生作文650字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

    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巴尔扎克说:“苦难是人生的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笔财富,对于弱者却是万丈深渊。”辽阔苍穹中飞翔的雄鹰,必是经历了无数次摔下山崖的痛苦,才锤炼出一双凌......

    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读吴官正《闲来笔潭》有感 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时代主人》编辑室江先贞近日,笔者利用工作余暇认真拜读了吴官正同志的《闲来笔潭》。这是一部极......

    当苦难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当苦难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人都有这个共性:希望看到和自己有相似背景的人的成长经历,并且总是喜欢与之对 比 也正因此,我喜欢上了洪战辉写的《当苦难成为人生的必修课》这本书,书......

    社会主义与宗教

    社会主义和宗教 3212001243高露 在列宁的《社会主义和宗教》中,我才发现社会主义社会与宗教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绝不是单独的两件事,它们两个相互影响,并不是单方向的谁对谁产生......

    宗教与广告

    《宗教学》结业论文 论宗教与广告 文学院广告0902班 姓名:周娟娟 学号:0912182072 摘要:宗教与广告貌似是两个毫无联系的词,然而 在某些程度上二者却有着极大的相似性。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