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试题历史
13.它被称为金字塔的国度,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孕育它的母亲河是:()A.尼罗河B.黄河C.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D.印度河
14.他是一个宗教创始人,又是一个军事和政治领袖,他和他的继承者们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他是:()
A.凯撒B.穆罕默德C.耶稣D.乔达摩•悉达多 15.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
A.封建等级制度B.封土制度C.封君封臣制度D.骑士制度
二、名人名言(请写出下列名言的作者,共4分,每小题2分)
1、“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
2、“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三、人物事迹(请对号入座,把人物编号写在其事迹前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8分)
A、许海峰B、邓稼先C、袁隆平D、孔繁森E、将道平()
1、是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杰出代表。()
2、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3、领导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4、为中国夺得第一个奥运会冠军。
四、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5空,每空2分,共计10分)
1.人类最初的文明产生于农业生产效率较高的;大约在距今一万年前出现以后,父系氏族开始出现。
2.希腊文明的继承者是,与相对黑暗的西欧相对应的亚欧之间的文明是帝国。
3.世界最早的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是。五.分析历史材料(22分)
1、“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请回答:①以上材料出自什么历史文件?(2分)
②这一历史文件是何时中美两国达成的共识?(2分)
③这一历史文件的签定对中美关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2分)
2、“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请回答:①以上内容被概括为什么?(2分)
②以上内容是何时中印两国谈判时首次提出的?(2分)(2)会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七、议一议:(本大题共1小题,共计6分)材料阅读耶路撒冷城是阿拉伯和犹太两个民③它的提出有什么伟大意义?(2分)族矛盾的焦点,是以巴两个国家的首都,是三大宗教的圣地,这在世界城市中是独一 无二。
宗教对世界政治、经济影响甚大。有些国家宗教地位十分重要,例如,有的国家政教
3、阅读材料(10分)合一,国家领袖同时是宗教领袖,宗教教义成为国家法律的依据;有的国家定佛教为在雅典全盛时代,自由公民的总数连妇女和儿童在内约为90000人,而男女奴隶为国教,青年人均需到寺庙做定期和尚;又有的国家定基督教为国教,教会不仅掌管婚365000人。构成雅典居民人口大多数的奴隶丧失自由,不享有公民权,因而不能参预丧、教育大权,而且直接干预政治。宗教有时被统治阶级利用作为统治人民、挑起事政治活动。和在其它希腊国家一样,奴隶主可以恣意虐待和惩处奴隶。在手工作坊、端和对外侵略的工具。同时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对人们生活的许多方面,如矿山、农场,奴隶被迫以简单的工具进行繁重的工作。事实上,恰恰是在奴隶的艰辛文化、生活习惯等都有着显著影响。
劳动的基础上,奴隶主自由民才有进行政治活动的可能;恰恰是在排除奴隶于政治生请回答 :
活之外,对奴隶实施压迫和专政的前提下,才有奴隶主自由民的民主。所以雅典的民(1)你知道三大宗教产生的创始人吗?(3分)
主是奴隶主自由公民的特权民主。
请回答:(2)三宗教的核心教义分别是什么?(3分)
(1)雅典的执政官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这种民主?(6分)
(2)结合材料,请你评价这种民主。(4分)
六、组合列举题(每小题4分,共20)
1、根据下列内容提示请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
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2、根据下列内容的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时间。
(1)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请写出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1)开国大典(2)土地改革的完成4、根据下列内容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求同存异方针
5、社会主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系列会议,根据下列会议的主要内容,请列举出
会议的名称
(1)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第二篇:2012八年级历史月考试题
)八年级2011各地中考历史试题汇编
11.“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陈旭麓先生所说的“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既是中国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叉是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特区的是A.厦门B.福州C.广州D.南京
3.对中国人而言,19世纪是一个危机的世纪,一个艰难的世纪,一个抗争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转折事件是【】
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五四运动
4.图片承载着历史。下列图片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是
虎门销烟圆明园遗迹日军在旅顺的暴行侵略者坐在清朝皇帝的宝座上ABCD 5.下列诗句中,颂扬左宗棠收复新疆业绩的是
A.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B.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C.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D.英帅朱彭筹此役,意扶危局定神州
6、若建立邓世昌纪念馆而收集文物,准备打捞“致远舰”,你认为应该到哪里打捞(A、丰岛海域B、威海卫海域C、旅顺海域D、大东沟海域 7).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鸦片战争是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较量
B.鸦片战争以中国的战败而结束 C.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8).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割占中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条约是。
A.中俄《璦珲条约》 B.中俄《北京条约》 C.中俄《天津条约》 D.中俄《改订条约》(9).“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口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0.一位老爷爷出生在十九世纪初,见证了堂堂大清帝国像列强眼中的“一只羔羊”一样被任意宰割,他有四个儿子也饱经沧桑。下面是他对四个儿子的描述,不属实的是A.老大1843年在海关工作,在关税方面却要与英国协定B.老二是圆明园的管理人员,目睹“万园之园”被烧毁C.老三1896年在重庆看到了日本人开设的工厂D.老四 1905年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
11.《南京条约》条款中使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中国经济作用的是
A.割让香港岛
B.赔款2100万银元 C.协定关税
D.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12.“外国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这份“礼物”指()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13).北京东交民巷是外国驻华使馆的集中地。把这一地区划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的不平等条约是
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4)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所说的“两劫”,其中“一劫”发生在八国联军促华战争期问,另“一劫”发生在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中法战争期间
15)1853年,太平天国起义军定都
A.西安B.南京C.永安D.安庆
16).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中的“议和”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7.说明“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民众尊严,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的腐朽没落政府”的事件是【】A.《南束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
18、某条约内容中有: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内居住。此“内容”出自()
A、《南京条约》B、《九国公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9下列组合中,因果关系错误的一组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一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一一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C.甲午中日战争一一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0.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1..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C.中华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22.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朝政府已变成了“洋人的朝廷”的是
A.允许外国驻兵北京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D.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3 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北京条约》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4.《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此项规定主要破坏了中国的 A.司法主权B.贸易主权 C.关税主权 D.海关主权 25.《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辟通商口岸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26.《南京条约》的内容中最有利于英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一项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B.赔款2100万银元C.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
D.中国征收英商进出口货物关税应由两国协商
27.小明同学学习了“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内容后,整理的笔记中不正确的是A.林则徐——《海国图志》B.左宗棠——收复新疆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D.日本——割占台湾28、2011年是《辛丑条约》签字11周年,某学校以此为主题开展征文活动,以缅怀历史、勿忘国耻、奋发进取,下列对《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B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C 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9八年级(1)班的同学要举行“戊戌变法主题辩论会”,下列不能作为辩论会论据的是A.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加剧的背景下发生的B.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C.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D.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0.有学者认为,晚清的儒学第二次危机就其发生而言,仍然是产生于中国文化内部的危机。它“表现出一种激烈的反传统倾向。”这次危机是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31.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B.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32·“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略了。”材料所述的“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新文化运动 33、1913年7月1日,江苏第一师范学校举行一次有三百名中小学生参加的问卷调查,要求学生列举出自己崇拜的人物,调查统计结果是孙中山榜上有名。你认为当时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的原因不包括A.辛亥革命时期的“剪辫”、“放足”行动得到社会的普遍响应B.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埋葬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
D.任黄埔军校总理,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把李鸿章看成时一个彻底的卖国贼,这多少是一种带有道德情感色彩的评判。他仍有值得肯
定之处,其中有A.开办福州船政局B.抗击沙俄侵占雅克萨 C.创办开平矿务局D.建立大生纱厂
35.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其“新”表现在A.宣传“尊孔读经”
B.宣传维新变法C.宣传推翻清王朝D.宣传民主、科学
36.下列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不符合的是
A.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B.建立中国同盟会
C.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D.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 37.表l中的“运动名称”一栏应该填写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土地改革运动
38.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1日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A.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39.学习完《洋务运动》这课后,小明对知识进行了如下的整理①洋务运动是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一次自救运动②它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③它虽为民族自强作了努力,但完全没能抑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④它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没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整理的内容符合史实的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0.19世纪末一西方报纸称“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有三党:一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一党„„意在保国以变法;一党„„意在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三党”分别指()
A.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B.顽固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C.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D.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41.2011年10月10日,我们即将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个伟大的日子,为此,某中学举
办了以“弘扬辛亥革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为主题的宣传专栏。专栏中所配图片和内容
与主题不相符的是()
A.光耀华夏 彪炳千秋
B.武昌首义一举成功辛亥革命
势如燎原
C.民国建立开创历史古老华夏走向共和 D.维新思想广泛传播革命潮流势不可挡
42.“壮哉!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这幅对联中的“武昌首义”发生在A.1898年B.1911年C.1919年D.1927年
43.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现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这主要是指它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C.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D.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44.下列人物中,宣传维新思想并领导维新变法运动的是
A.B.C.D.
45图是中国同盟会广西支部在20世纪初某一期报刊上的插图,其含义是
①推翻帝国主义在华统治②革命前途光明,曙光就在前面③资产阶级共和国已经建立④推翻满清,解除民族压迫
A.①③B.②③C.②④
D.①④
46.《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l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
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A.虎门销烟B.洋务运动C.公车上书D.新文化运动 47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宣传民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 48、1912年9月3日,孙中山发表演说,指出“我国去年之革命,是种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其中的“革命”
A首先发于“六朝古都”南京B高举“民主”和“科学” 两面大旗C 结束了我国两千年的封建制度D 结束了我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 49.某班同学拟举办辛亥革命l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以“缔造共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最应该选择在A.东京B.武昌C.广州D、南京
(50).中国近代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
51).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有关部门将举办纪念活动,考虑到这里首先发动了起义,所以活动的主会场定在()A.武昌
B.南京C.南昌
D.上海
52、李鸿章认为“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体现其上述思想的活动是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创办轮船招商局
C.创办安庆内军械所D.设立京师大学堂
(53).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该文应发表于A.维新变法时期B.新文化运动时期C.北伐战争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54).125.奕?在1861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要抵抗外国的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下
列各项,洋务派在“自强”的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A.轮船招商局B.汉阳铁厂C.江南制造总局D.湖北织布局
(55).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B.戊戌变法C.洋务运动D.五四运动
56.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是在哪一次运动中创办的?()A.辛亥革命B.洋务运动C.戊戊变法D.新文化运动
57.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l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用工人进行生产。这说明洋务运动()A.引进了西方机器工业B.刺檄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C.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D.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58.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主要是因为()A.辛亥革命使中国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B.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真正的民主、自由
D.辛亥革命使三民主义的理想在中国实现
59民生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主张()A.驱除鞋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60.“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这副对联歌颂的是()
A.康有为B.孙中山C.邓小平D.毛泽东
61.阅读下列有关“中国近代化探索”方面的材料
材料一: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材料三:见右图。
请回答:(1)材料一中“我办了一辈子事”是指李鸿章参与的什么运动?)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2分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何地位?(3分)
(2)材料二中的“三民主义”是哪一次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1分)材料三中这份刊物的诞生标志着什么运动的兴起?(1分)他们高举的两面旗帜分别是什么?1分)
(3)回首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你有何感悟?(2分)
62;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5 “师夷长技”图6 变法图强图7 孙中山图8 陈独秀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一一康有为《 请定立宪开国
会折》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谈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借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一一陈独秀《 <新青年>罪案之答辫书》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4分)
(2)图7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什么?)它包括哪三项内容?(4分创建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1分(3)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3分)
(3)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2分)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2
.63(8分)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政协委员修福金早就提出,国家应该举办一系列活动,以隆重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1)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一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请你说出他在1894---1912年的主要革命活动。(至少写出4项,4分)
(2)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有失败的一面?(2
分)
(3)既然说辛亥革命有失败的一面,为什么还要纪念辛亥革命,请你说出理由。(2分)
64;近代中国式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8分)
第三篇:八年级历史基础试题
八年级历史基础试题
班别: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75分,每小题5分)
1.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的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A.筹建新中国B.制定《共同纲领》 C.准备开国大典D.庆祝革命胜利
2.中华民族摆脱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开始于()A.新中国的成立B.抗美援朝的胜利C.三大改造的完成D.一五计划的完成 3.一位历史教师向学生讲到:“那一年,我国许多地区的农村都有很多人因饥饿而得了浮肿病,有的农村还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有些人饿得靠卧在墙角,脸上有苍蝇在爬,人都没有力气赶。”老师讲的这一段历史发生在()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4.1971年10月,中国重返联合国,之所以说是“重返”,是因为()A.中国历尽艰辛,费尽周折才进入联合国 B.建国后中国先加入联合国,后来又退出了 C.美国、苏联操纵联合国,不让中国加入
D.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中国是其创始国之一
5.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A.1949年10月B.1956年底C.1978年底D.1992年初
6.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 54门礼炮齐鸣28响。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了28年 B.有28个民族参加了开国大典
C.人民解放军有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
D.有28个民族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7.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是()A.1949年B.1950年C.1951年D.1959年
8.唱这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军队的名称和行动的目的是()A.国民革命军——北伐B.红军——战略转移 C.解放军——解放南京D.志愿军——抗美援朝
9.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的战斗英雄,其中“严守纪律,被大火吞噬而壮烈牺牲”的是()A.黄继光 B.邱少云 C.彭德怀 D.毛岸英 10.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范围的是()A.第三产业B.农业C.手工业 D.资本主义工商业 11.三大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采取的政策是()A.没收B.赎买C.摧毁D.租赁12、1956年,我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其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13.“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等上述现象出现于()A.“大跃进”时期B.一五计划期间 C.土地改革时期D.三大改造时期
14.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其中被誉为“两 弹元勋”的是()A.杨振宁 B.李世光 C.邓稼先 D.袁隆平
15.建国后,民主法制曾一度遭到巨大破坏,这主要发生在()A.解放初期B.三大改造时期C.大跃进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二、连线题。(25分)
将下列相关的历史事件连线
AB1、刘少奇主席被冤死一五计划
2、优先发展重工业提出改革开放
3、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文化大革命
4、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东方魔稻
5、袁隆平经济特区
八年级历史基础试题
班别: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75分,每小题5分)
1.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的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A.筹建新中国B.制定《共同纲领》 C.准备开国大典D.庆祝革命胜利
2.中华民族摆脱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开始于()A.新中国的成立B.抗美援朝的胜利C.三大改造的完成D.一五计划的完成 3.一位历史教师向学生讲到:“那一年,我国许多地区的农村都有很多人因饥饿而得了浮肿病,有的农村还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有些人饿得靠卧在墙角,脸上有苍蝇在爬,人都没有力气赶。”老师讲的这一段历史发生在()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4.1971年10月,中国重返联合国,之所以说是“重返”,是因为()A.中国历尽艰辛,费尽周折才进入联合国 B.建国后中国先加入联合国,后来又退出了 C.美国、苏联操纵联合国,不让中国加入
D.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中国是其创始国之一
5.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A.1949年10月B.1956年底C.1978年底D.1992年初
6.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 54门礼炮齐鸣28响。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了28年 B.有28个民族参加了开国大典
C.人民解放军有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
D.有28个民族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7.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是()A.1949年B.1950年C.1951年D.1959年
8.唱这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军队的名称和行动的目的是()A.国民革命军——北伐B.红军——战略转移 C.解放军——解放南京D.志愿军——抗美援朝
9.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的战斗英雄,其中“严守纪律,被大火吞噬而壮烈牺牲”的是()A.黄继光 B.邱少云 C.彭德怀 D.毛岸英 10.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范围的是()A.第三产业B.农业C.手工业 D.资本主义工商业 11.三大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采取的政策是()A.没收B.赎买C.摧毁D.租赁12、1956年,我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其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13.“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等上述现象出现于()A.“大跃进”时期B.一五计划期间 C.土地改革时期D.三大改造时期
14.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其中被誉为“两 弹元勋”的是()A.杨振宁 B.李世光 C.邓稼先 D.袁隆平
15.建国后,民主法制曾一度遭到巨大破坏,这主要发生在()A.解放初期B.三大改造时期C.大跃进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二、连线题。(25分)
将下列相关的历史事件连线
AB1、刘少奇主席被冤死一五计划
2、优先发展重工业提出改革开放
3、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文化大革命
4、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东方魔稻
5、袁隆平经济特区
第四篇:八年级第一次历史月考试题
峪宏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学业宏
二.简答题(10分)
16、从1953年起,我国对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10分)
三、材料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历史,既是屈辱的历史,也是抗争的历史,探索的历史,要解决的问题是独立、民主、富强,即反帝反封建和实现近代化(现代化)。近代社会的变革,„„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的。
——摘自《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
材料二1949年9月,毛泽东在学业宏
参考答案16、17、(1)答:主题:反帝反封建;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或独立、民主、富强)。(2分)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分)
(2)答: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重大意义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B、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C、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D、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4分)
(3)民族独立是民族复兴的前提。
18、(1)广大农民没有土地或只有少量土地;(2)土地改革运动,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结果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3)抗美援朝
19、(1)农村。因为土地改革是在农村进行的。(2)“人物访谈”形式。因为采访的对象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生活不便;而且因为历史原因,他们的文化水平大都不高。(3)答案开放,只是切合题意即可。如:土改时,家里分得了多少地?是如何分地的?土改前后,家里生活有了哪些改变?等等。(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5)提示:可以谈土改原因或土改的影响等。
历史试题学业宏
第五篇:2018年八年级历史期中试题
2018年八年级历史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道试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如图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饱受侵略、奴役的历史从此结束 B.中国历史从此揭开新的篇章
C.中共变为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政党 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今日中国面临着就业形势严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问题等严峻考验。回顾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的最严峻考验是()
A.土地改革能否完成 B帝国主义威胁能否解除 C社会主义制度能否建立 D.人民民主政权能否
3.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演唱的那首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 “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A.西藏和平解放 B.抗日战争胜利 C.解放战争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
4.60多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作者看来,“最可爱的人”是()A.中国工农红军 B中国人民志愿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八路军、新四军 5.建国初期,有人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 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优先发展()A交通运输业 B.农业 C.手工业 D.重工业
6.宪法是一个国家的立法根本。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中国颁布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已有多部。我国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7.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于()A.1840年底 B.1919年底 C.1949年底 D.1956年底
8.“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钢产量)赶上英国不发愁。与这首歌谣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国企改革 C.“大跃进”运动 D.“一五”计划的完成
9.他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开始改变当地贫穷的面貌:病故前要求“埋在沙滩上”,“也要看着把沙丘治好”。这位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模范人物是()A.雷锋 B.王进喜 C.邓稼先 D.焦裕禄
10.40多年前的《人民日报》曾头版头条报道了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重大事件(如图)尼克松此行的重大成果是()
A.签署《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B.促成乒乓外交
C.发表《联合公报》 D.签署《联合声明》
11.口号、标语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们行为取向的有效的鼓动方式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②“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④①② D.①②④③ 12.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1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次大会是()
A.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13.我国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引用外资 B.引入外国企业管理经验 C.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D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14.改革开放后,深圳从边陲小镇变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88年以来,海南经济迅速发展,正在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这两地的发展都得益于()
A.建立经济特区 B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C.开辟经济开放区 D.建立特别行政区 15.习惯上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里的“一个中心”是指()A.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B.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心 C.以坚持改革开放为中心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6.邓小平在南方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要敢于试验,判断的标准不包括
A.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
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7.当你看到“中共十五大”、“改革开放”、“光辉旗帜“等关键词时,你能联想到的是()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8.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
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A.实现直接“三通”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进入新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列现象能体现的是()①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增加,服饰多样化,时装流行②居民中自费旅游,参加各种文娱、健身活动的越来越多③笔记本电脑、手机日益普及,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④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30分,21题9分;22题11分;23题10分)
21、(14分)“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建国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业发展的政策进行相应调整,这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1)农民是通过什么事件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的?刘少奇说该事件是“中国几千年来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4分)
材料二1952年之后农民虽然分到了土地,可是由于仍旧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使得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也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抗自然灾害等,这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2)为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采取的途径是什么?所有权性质发生什么变化?(4分)
材料三 这一时期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飞,生产队及社员家庭的一些财产被无偿地收归公社所有,由公社统一调配。这导致了“共产风”盛行,劳动纪律废弛,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
—— 岳麓版八年级下册(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2分)
材料四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1979年)(4)材料四中风阳县小岗村的巨变,直接得益于哪一农村经济体制的推行?(2分)
(5)综合上述材料,对农村政策的调整你有何建议。(2分)
22、(21分)一个伟人就是一座人类历史的丰碑。决定一个政治家的历史地位往往是在他改变历史的那一瞬间。让我们一同走进两位伟人,感受他们的伟业丰功,领略他们的人格魅力。
材料一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让“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人物是谁?“站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4分)
材料二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2)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历史事件?我国进行这一军事行动的目的何在?(4分)
材料三:“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3)根据材料三,谁书写了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在他的带领下中国走上了一条怎样的道路?(4分)
材料四:“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4)材料四中“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次重大会议?召开的时间是什么?(4分)
材料五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5)依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理论”指的是什么?举一例说明该理论获得了成功的实践?(4分)
(6)根据材料中两位伟人的丰功伟韦绩,你有何感悟?(1分)
23、(20分)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以“新中国的外交”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与。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摘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建立后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1953年中国提出的什么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4分)
材料二 周恩来总理在出席下图所示会议时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能为扩大和平区域和建立集体和平有所贡献。
(2)材料二中的国际会议是指哪次会议?材米料二中周恩来总理为“求团结”提出的方针是什么?(4分)
材料三 1971年11月8日的《时代》期刊上封面人物又是周恩来,左上角文字:“ 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封面文章这样写道:“他向地处纽约的年轻的联合国发了一封电报,要求联合国驱逐由蒋介石政府代表的中国政府……而今天,联合国要接受一个来自新地区的代表团:中华人民共和国。”
(3)材料二中“ The Chinese Are Coming”反映了是中国当时哪一项外交成就?70年代还取得哪些外交成就?(举两例)(6分)
材料四 1985年中国一位伟人做出了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的伟大论断,从此中国以全新的姿态积极投入于国家政治舞台,为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参加了什么国际组织来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2分)
(5)我国取得一系列外交成就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什么(2分)
(6)纵观中国的外交历程,你有何感悟?(2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