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防行业的发展现状-原文
安防行业的发展现状
——专访南昌市公安局副局长李国华
当前,随着公安警务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安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本刊记者就围绕平安城市创建过程中安防的重要性等问题,专访了南昌市公安局副局长李国华先生。
国内安防行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集研发、制造、软件、销售、工程与系统集成、报警运营与中介服务等为一体的新兴的国民经济朝阳产业。近几年来安防市场的外部环境变化可谓是日新月异,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老百姓生活质量快速提高,此时当然就会把安全保障的投资放在关键位置;而由消费链末端的大众安全消费水平提高,也自然带动了各领域对安全方面的需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民用化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更促进了安防产品的升级换代;此外,平安城市建设、西部大开发、城市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国际反恐形势、城镇化改造、城市民用住宅改造等诸多因素无一不推动着朝气蓬勃的安防业向全面商业化、民用化的方向拓展。安防产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已经为构建社会治安安防体系,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此,李局长对安防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共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防行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安防行业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推动下,人民对安全的需要日益增长,对安防的认识也越来越深。特别是,“国家应急体系”、“平安城市”、“平安建设”、“科学强警”等重大工程项目在全国的展开,以及“奥运会”、“世博会”等重要国际活动在中国举办,促进了安防行业迅速发展,安防行业呈现出了一个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最近几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安防行业平均以15%-30%的年增长率迅速成长。
二、安防行业的发展趋势
首先是安防产品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随着安防技术的发展,安防市场的成熟,以及政策、法规的完善,安防产品管理模式也将随着发展而变化,安防产品管理正处于逐渐市场化的过程中,处于由政府管理向行业自律模式的转型期,安防产品市场将发展成为: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安防产品,由国家公布统一的强制性安全认证产品目录(对于民用安防产品可以采用自愿认证),确定统一适用的标准、技术规则和实施程序,制定统一的标志,规定统一的收费标准。由经国家权威部门批准的有资格的认证机构具体完成对安防产品的认证。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正在由管理型变为服务性,大部分的管理职能将移交给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
其次是安防工程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安防行业将全面实行
资质信用制度,由行业协会来组织认定安防企业的资质信用,由专门的监理公司负责安防工程全面的监理,由行业协会组织专家对安防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认证,由权威部门指定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由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公安部门、建设单位、设计施工单位和一定数量的专家组成临时机构对工程进行验收,公安部门负责日常的监督。
再次是安防行业的应对策略。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和国家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意味着用政府的行政权利直接干预市场,直接监控市场行为的终结。随着市场逐渐趋于完善,企业竞争越来越规范,法律环境越来越健全,政府就应该适时的退出这个领域,让有序、公平、合理的竞争来解决资源的市场配置问题。政府退出市场管理后,安防行业协会应当担负行业自律的管理职能,科学合理地运用公共资源为社会服务。据此,安防行业协会的作用旨在发挥为公安技防当参谋,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发挥辅助作用,为安防科技建设、引导安防行业发展、提高安防产品质量和能力服务。安防行业协会不以谋取经济利益为目的,也不能视同为“政府的附属机构”,更不是 “政府的合作者”,它必须回归到社会的公告体系中,充分发挥民间力量和社会公共资源,才能使安防行业协会发展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因此,安防行业协会要不断增强改革意识、服务意识,积极开拓创新管理理念,为企业会员提供优质服务,提供更多的经营信息和市场信息,成为企业和会员可信赖的家庭,为用户服务。
第二篇:安防业发展现状
安防业发展现状
因为地缘优势的原因,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安防企业集中在珠江三角地区,其中以深圳地区最为集中。尽管近年国内安防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总体上,规模小、风险抵抗能力低仍是目前大部分安防企业的共同特点。据统计,目前国内安防企业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23%,100-500万元的占37%,而年销售客在500万以上的企业只有不到40%的份额,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数量更少,远远没有形成规模优势。从人员结构来看,不到10人的企业占28%,10-50人之前占52%,50-100人之前的占10%,100人以上的占10%,企业规模由此可见一斑。目前,国内的安防产销企业以私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为主,分别占51%和26%。集体企业、三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比例分别为2%、12%和9%。数字表明,由于国内对安防业要求的门槛并不高,因此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其中不乏有短期行为者。这恐怕也是国内安防业至今没有出现“大个”企业的主要原因。
企业经营战略分析
目前,我国安防企业采用的经营战略大体可分为三种,我们姑且将其看作三个“方阵”。第一方阵:以高效率的开发力度、不断推出新品,以高质量、高价格的产品为依托,坚持走品牌路线,以市场领导者的姿态参与市场竞争。虽然,这种战略未必真的能垄断市场,但却可凭着雄厚的实力,过硬的产品质量,优良的服务优势,赢得大多数经销商和客户的依赖,并与之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这类企业也是中国安防业最有希望,也应该重点扶持和培育的企业。处于这种地位的企业,应采用整合市场防御战略相配套,否则容易被人“挖墙角”。
第二方阵:坐享其成,自己不开发,当竞争者推出什么新产品时,就马上跟进,推出一模一样的产品,依赖其低成本的优势,抢占市场份额,即市场跟随者战略。采用这种战略的前提是自身必须有一定规模、成本优势。这种战略模式采用的是下面攻击占,对于市场领导者(即第一方阵)易造成威胁。但就长期而言,这种战略毫无优势可言。但在市场前景看好,寻事攻占下大部分市场份额,实现原始资本积累之后,即向第一种战略模式转移,则不失为一良好的市场战略。
第三方阵:以追求眼前利益为目的,当市场上什么产品比较好销,就马上出击,以低质量、低价格的产品,采用薄利多销、大量倾销的营销“战术”,冲击市场。采用这种战略模式易对其它企业甚至对整个行业造成困扰,市场的无序竞争往往来自这些企业。采用这种战略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也不能博取长期的利润,地位较被动,要求也不大。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的日趋成熟,最终必将被淘汰出局。目前,纯粹采用这种战略的,大多是小企业。
从市场属性看安防消费
长期以来,中国老百姓对安防产品谁知较少,甚至带有神秘色彩。从市场属性来看,安防产品属于终端产品,但它又不同于家电等产品。安防产品的消费,明显带有集体消费的特点,即使是那些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智能小区智能化管理的配套系统,尽管其使用进香普通居民,但其直接购买者仍然是房地产开发商或安防工程商等行业用户。“购买者不使用,使用者不购买”是安防产品消费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使安防产品的客户群比其它行业相对稳定。但同时,也注定安防产品不会出现像抢购家电产品那样的“火爆”局面。一切都在“平静”中进行,局外人很少关注。但这并不等于说安防市场不活跃。调查资料显示,2000国内安防市场被普遍看好,50%以上的企业对2000的销售形势都感觉不错,而认为形势较差的只有占1%的比例。也1999年相比,2000年的安防市场明显升温是。专家预测,2001、2002国内安防市场将进一步升温。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物质生活水平和安防意识的提高,作为新兴的安防业,改装会成为一个经济热点。如果加以合理地引导,中国的安防业可能会迎来一个消费热潮。商界巨子——日本丰田企业创始人本田曾语出惊人:“人们的价值观将会左右一个产业的命运”。河北旭日升集团创造性地开发出我国第一代“茶饮料”,靠着“消费引导”,带出了一个产业,就是一个有力佐证。值得提醒的是,安防产品消费引导的使命,不是靠一两家企业就能完成的,必须领先行业协作的方式(比如以行业协会的名义推广宣传)来完成。这也是安防业众多厂家(尤其是龙头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漫话安防营销
安防产品是一种特殊商品,消费主体是工矿企事业单位。在最终用户中,工程商占有绝对的优势,其次依次是金融、公安、房地产开发公司等。
近年,各种展会和专业媒体在安防产品市场推广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受经济基础和观念的制约,目前国内安防市场仍以深圳、北京、上海、广州等一城市为主。其它沿海大城市、国内省会城市及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市场潜力也比较大。
目前,多数安防厂家销售渠道不畅、被动,未建立起自己的直销网络,而是依靠经销商“打天下”。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安防企业有68%的企业,其主要客户是经销商,全国安防市场的交易额90%要经过经销商,直销的不到10%。这在其它行业是很少见的。
诚然,经销商(尤其是较有实力的经销商)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也已建立起了自己的销售网络,有一定的市场开拓优势。但同时也应看到,经销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品牌的忠诚度越来越低。由于市场品牌众多,竞争激烈,为了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绝大部分经销商都倾向于多品牌经营,有些经销商甚至专做市场销售较好的品牌或他们认为价格比较合理(有较高利润)的品牌,牢牢地掌握住市场主动权,生产厂家反而牌被支局面。铺货风险大,十分必要。
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至少有三条好处:
1、掌握市场主动权,并随时获取第一手市场反馈信息,有利于企业产品结构调整;
2、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企业可以利用这部分资金,投
入到广告宣传中,从而提高企业和品牌知名度;
3、能够使企业较完善地建立起产、销一条龙服务体系,使品牌更加深入人心,从而使企业
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此外,较有实力的企业,也可尝试“倒着做”营销策略,即先做终端,当市场打开之后,再让经销商主动找上门要求合作,从而降低经销商过高的门槛,牢牢掌握住市场主动权。至少,应该与经销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紧密型厂商利益“共同体”,实行利益“捆绑”,以激励加约束手段,促使经销商“好卖的要多卖,不好卖的也要千方百计卖好”。从而达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目的。
安防市场呼唤大个企业
据对不同规模安防厂家2000年销售形势调配显示,销售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认为本销售形势“好”和“较好”的比例占74%,大大高于小规模企业。数字表明,规模比较大的安防企业,占有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这一点同其它行业一样,企业规模越大,市场优势也就越明显。纵观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无一不是同行业中的“巨无霸”企业。以国内市场为例,近年,“胜者统吃”现象日显突出,大部分市场份额被行业的几家“巨头”垄断着,如“彩电、冰箱、空调、汽车、热水器、火腿肠、纯净水、葡萄酒、冰茶等等。”那么,安防业会不会出现这种局面呢?答案是肯定的。这也是任何一个产业在市场成熟之后的必然发展趋势。
截止目前,国内安防业中小品牌林立,产业集中度低,实力企业绝对优势还不太明显。由于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落后,我国的安防业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着相当的差距,在高科技含量的安防产品消费中,进口货仍占主导地位。就利润较高的电视监控产品而言,日本货占45%,美国货占25%,韩国货占20%,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很低。中国即将加入WTO,加入WTO后,尽管有可能给安防业带来繁荣的前景,但另一方面,随着更多的国际品牌、实力外国公司的进入,也势必会对我国尚未成熟的国内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可以预言,如果3至5年内,国内形不成几个能与洋品牌相抗衡的大个企业,入世后,面对洋品牌的强烈冲击,国内安防企业很有可能溃不成军,基础好的企业恐怕也只能沦落到“捡面包屑”的尴尬境地,这决非危言耸听。此外,还有国内那些“到处插手”而又财大气粗的家电企业,一旦看准安防业的发展和利润空间,必然会凭借其雄厚实力和所向披靡的品牌优势,推携巨款杀进来(国外的电器商飞利浦、松下、索尼、三星不是已经杀进安防领域了吗)。因此,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迅速将企业做大,成为安防企业(尤其是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当务之急的头等大事。无数实践证明,当一个行业处在成长期时,谁发展得快,谁就有可能成为“老大”。正像田径赛跑一样,你必须把对手远远的抛在后面,才能占有绝对优势。否则,随时都有可能被对手超过。
总之,处于成长期中的中国安防企业,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机遇,必须调整思路,加快发展步伐,借鉴欧美及其它行业的成功经验,树立大市场观、大营销观、大服务观,使企业迅速从定单式的“工厂时代”进入品牌化的“公司时代”。这也是任何一个产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中车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十五”发展规划》已提出,要在“十五”末,培育出10—15个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重点科技企业,令人鼓舞振奋!
市场空间有多大
目前,我国安防消费仍牌起始阶段,以楼宇对讲电控防盗门而言,欧美等发达国家普率已达90%以上,我国平均不到20%,民用消费的比率更低。1998年,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很多行业景气再度下降,效益滑坡,销售疲软,安防业却呈现良好势头,增长15%—20%。全国两大安防中心之一的深圳,增长率达25%以上,超过同期国民经济增长率,楼宇对讲领域增长率高达30%,呈现出勃勃生机!专家估计,我国CCTV市场容量约1000亿元。国外专家预测,未来3—5年内我国安防产业年均增长率将达到20%,并且十年后将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安防市场。
那么,中国安防产品市场空间有多大?我们很难用数字来描绘。假如我国的人均安防消费水平达到欧美等国家的1/2或1/3,那么,这个市场量就相当惊人。
在人们解决了渴之后,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十年前,当一幢20几层的楼房在某一城市封顶时,必定是当地报纸的头条新闻。十年之后的今天,一幢普通的居民住宅楼,恐怕也在30层以上。经济的高速发展,正使一切梦想变为现实。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居民物质生活水平和安全防范意识的不断提高,会有更多的安全防范产品进入普通居民家庭。可以预言,十年、二十年之后,一幢非智能住宅甚至会无人问津。
市场潜力是巨大的,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众多行业的“角斗士”在为争夺市场份额而展开的角逐中已杀得天昏地暗。我们衷心希望,安防业再也不要重蹈彩电和VCD的后辙。
第三篇:安防行业专业教育现状分析
安防行业专业教育现状分析
企业对专业院校持欢迎态度。许多企业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表态愿意与安防院校合作,因为人才战略是所有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国内各大安防企业大都有人才方面的需求缺口。来自福建省三明市的赵程龙在认真地画着电路图,他是厦门安防科技学院(以下简称:安防学院)2011级楼宇智能化工程2班的学生,9月19日上午10点半,他们正在上一堂电子技术基础专业课。赵程龙所在班上共有40名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福建人。他们的当堂任课教师赵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电路图,并告诉学生们:“学透这些电路图,将来走上社会肯定有饭吃”。很受学生欢迎的赵老师告诉记者,“作为老师,我希望他们都能学到一些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实操能力,将来能为社会贡献一点力量。” 这是目前国内院校中安防专业教育的一个掠影。
随着安防行业的日渐兴起,出于对人才的追逐,专业的安防教育已经逐步火热起来,其形式也多样化。相比以往安防人才主要由企业自我培养“熟练工”为来源的“江湖派”,当今,以高校安防专业培养为渠道的“学院派”正显示出其颓势。首先是国内出现了惟一一所以“安防”命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厦门安防科技学院;其次,许多全日制本科和大专院校纷纷开设针对安防领域的科目专业;再者,还有许多以培训方式立足的社会教育机构应运而生。
令这些教育机构的负责人欣慰的是,目前学生们的“销量”尚佳,就单纯的就业率来说,许多院校都接近100%。但还有很多现实问题在困扰着他们,如招生战线的扩展之难、学生就业层次的提升之惑以及开设专业如何与行业更加贴近等。年轻的安防教育
2000年之前,国内专业的安防教育几乎为空白。最初,安防专业教育人才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国内公安技防系统。譬如原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公安科学技术系于1994年开始针对安全防范工程专业招收三年制大学专科学员,1996年开始招收本科学员。1998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与原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合并后,该专业隶属公安大学信息安全工程系;2005年6月,学校成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安全防范系。普通院校设立安防专业科目则主要集中在2000年之后。
由于安防是一个年轻的产业,专业教育的发展历程相对短暂,因此,专业的安防教育并未先行于行业。
以安防学院为例,2008年下半年该学院才成立,2009年才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据该学院副院长柳振忠介绍,安防学院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关于学院的系部和科目,安防学院教务处长陈全金告诉记者,“安防学院设有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经济管理系、人文科学系、安防工程系等五系部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合作教育学院等两个二级学院。在专业科目方面,本校设有安全防范基础、消防工程技术、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软件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40个专业。”但各专业的实际运行情况不一。陈全金介绍,学院所有专业中,以安全防范基础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两个专业最热门,其中安全防范基础专业每届有2个班,每个班50人左右,三个年级共300多名学生;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每届则有3个班,共450多名学生。安防学院全校的学生大约有2000多名。据记者了解,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也有安防类专业,且成立的时间不长。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分院电子信息系主任、副教授刘洪涛向记者介绍,该学院的安防专业系楼宇智能化工程专业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成立于2006年。近些年来,国内还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和交通安全和智能控制专业;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开设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全日制本科院校也有不少涉足安防教育,如华中科技大学开设了安防工程师培训课程,“清华大学也有安防专业的科目,只是名称不同而已。”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近几年内涌现的安防职业教育机构更是多如牛毛。其中较为熟知的深圳市安防技术职业培训中心(深圳市安防协会职业培训中心、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安防学院)于2008年成立。专业的安防工程技术职业教育机构华闻教育——北京华闻思创科技有限公司则成立于2007年。专业的安防教育发展里程短暂,整体成熟程度有待提升。刘洪涛透露,目前国内拥有安防专业的学院不多,全国不超过十家,每年毕业生不会超过一千人,远远不能满足数百万安防行业人才的补充。对于学院安防专业的定义,刘洪涛认为,国内的安防专业是以技术防范技术为主,通过对电子、通信、工程等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安防系统的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和应用能力。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国安防行业网(文章转自:中国安防行业网
第四篇:安防行业市场调查
从68元每股的发行价,到今年5月170元的高股价(复权后),A股上市公司海康威视用了三年时间。2001年海康威视注册成立,注册资本500万。今年,其市值达800多亿,增长1.7万倍。
这大概是近年来A股市场上的一大传奇。但传奇还不止于此。
另一家公司大华股份,2008年上市,发行价24元,今年5月21日复权价高达704元,足足涨了近30倍。
在长期低迷的A股市场,这是传奇中的传奇。除了成长迅速以外,这两家公司还有什么共同特征?
答案是同属安防行业,并分属行业老大和老二。它们的主营业务均为视频监控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
这些公司的迅猛生长,都与过去十年政府主导的“平安城市”建设密切相关。
“平安城市建设中政府投了不少钱,拉动了整个行业的增长。”广东省安防协会专家邱亮南告诉《中国周刊》记者,“这个行业总量大,发展快,目前来看仍然在成长当中。” 十年奔跑
销售规模长年占据国内行业第一的海康威视,是安防界的老大哥。2012年,其营业收入达到72亿元,比上年增长近四成。
它的高成长离不了公安部门推行的“平安城市”工程。
2004年6月,公安部、科技部在北京、上海等21个城市启动了第一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工作。视频监控设备的大规模建设,在这一项目中开始起步。
不久,国务院要求各地推进“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平安医院”等活动,平安城市的概念逐步普及。
2005年8月,公安部进一步提出了建设“3111试点工程”,即在省、市、县三级开展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工程。这也成为了“平安城市”建设的重点。
从平安城市启动开始,海康威视便是紧密合作者。
海康威视的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是央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在平安城市项目中,时常可见中电集团的身影。与北京、重庆等城市的合作中,通常都由中电集团与当地市政府、公安局等签署合作协议,再由海康威视负责实施。
十年来,海康威视共为北京、上海等500多个城市的“平安城市”工程提供了视频监控产品及服务。
此外,在北京奥运、上海世博、深圳大运会等重大活动中,海康威视均是安防设备供应商。尽管海康威视依托大股东在全国攻城掠地,但这一行业的巨大市场需求,也为诸多规模稍小的企业留下了生存空间。
行业老二大华股份自不用说,2012其营业收入为35个亿,同比增长六成。
另一家规模稍小的上市公司高新兴,2012年营收3亿。当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在一二线大城市拿项目时,高新兴则伴随着“平安城市”、“天网工程”在县一级的落地实施而受益。过去一年,高新兴拿下了“平安揭阳”、贵州镇远、锦屏、望谟等市县的天网工程项目。
这些项目的资金动辄上亿。比如高新兴与中国电信合作的“平安揭阳”项目,其合同总金额近3.9亿,而资金来源则是揭阳市财政支出预算。高新兴要为揭阳新建高清视频监控点3000个,改造高清视频监控点779个;新建高清治安卡口100个,改造高清治安卡口7个,以及机房、应用管理平台建设。
政策红利仍将延续
过去十年,整个行业的产值也在不断刷新纪录。
根据新华信发布的《安防视频监控现状及趋势》,2000年中国安防产值250亿元,经过“十五”期间快速发展,2005年产值超过900亿元。
2006年,科技强警、平安城市等项目进一步刺激了行业产值,整个安防产业同比增长30%,全年产值达到1200亿元。
到了2010年,安防行业总产值达到2300多亿元,比2005年增长1.8倍。
如今,这一行业仍在看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券商分析师告诉《中国周刊》记者,来自政府的需求仍是这一行业的重要成长动力。
在广东省安防协会专家丘海明看来,各地的突发事件证明稳定压倒一切,因此安防投资高景气可持续,而国际经验也显示安防投入与GDP相关度高,但中国投入比重更大。而从行业的内生需求来说,根本驱动因素在于城镇化和矛盾多发,对安防行业的需求增大。
现实中,各地政府也仍在继续扩张视频监控范围。去年,不少省市都发布了所在地区的视频监控规划。
广东省计划三年内新增96万个一、二类社会治安视频图像采集点,同时还要新建2750个高清治安卡口。
天津市公安局也表示要在全市街头路面规划建设10.5万个高清视频监控点位、900处高清电子卡口。
上海市教委也要求上海高校校园监控系统全面高清化,并列出了时间进度表:至2016年末,全市所有高校全部实现高清摄像机视频监控。
总投资额超过10亿元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天网”工程项目去年启动,该项目也属于基于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的平安城市建设工程。
在《安防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这一产业到2015年的总产值将达到5000亿元,其中视频监控系统产值为1100亿元。
风险犹存
当整个行业都在政策红利之下狂飙猛进之时,风险也并非不存在。
海康威视在重庆的遭遇,便是安防行业风险的极端案例。
2010年11月,海康威视大股东中电集团与重庆市政府签署协议,成为重庆社会公共视频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的总承包商,具体实施则由海康威视负责。
这个庞大的项目覆盖了重庆市公安局、42个区县公安机关、804个派出所。承接项目之初,海康威视测算将新建各类镜头8万个,改造镜头数为1.5万个,系统整合接入能力则按不低于50万个视频监控点建设。整个项目资金预计在50亿元。
合作中,双方采取了这一行业常用的BT模式,也即先由项目公司垫资,结束后再由业主出钱回购。
为此,海康威视先期募集了17.5亿元,其中2亿元在重庆设立子公司,15.5亿元用于项目建设,不足资金则通过银行贷款补充。
随着项目的推进,所需资金额也在上升。2011年10月,海康威视与42个区县分局签署建设合同,合同总金额为77亿元。
然而,合同签署没多久,重庆公安系统便发生了人事震动,也让这一项目建设处于停滞状态。
此后,重庆政府对这一项目进行了调整。有媒体报道称,2012年5月后,海康威视与重庆市政府初步达成新的协议:将合同从原来的42个调整为11个,只包括主城区,总价款从77亿元减少为34.5亿元。随后,重庆海康裁员三成。
在重庆事件发生之后,海康威视便不断遭遇减持。第二大股东、副董事长龚虹嘉,机构股东、第三大股东新疆威讯投资管理有限合伙企业都曾多次大规模减持。
最近一次大规模减持来自新疆威讯。据海康威视2013年7月5日公告,新疆威讯近期减持1770万股。推算后,套现总额约6.4亿。
重庆事件虽是极端个案,但却也凸显了这一行业对政府的依赖。政策红利能够持续多久,成为悬于这些公司的头顶之剑。
第五篇:安防行业前景
安防行业前景
总结2007年我国安防行业现状
[来源] [作者]本站编辑[发表时间] 2007-12-28 15:45:4
52007年是我国安防行业飞速发展的一年,预计年增长率可高达20%以上,除了市场需求的增加外,政府的大力推动,特别是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3111”工程)建设的全面开展是安防行业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在这个动力的驱动下行业发生了显著变化,高端产品形成一批知名品牌,逐步实现替代进口产品;产业集中度较大幅度提高,形成了一些“龙头”企业;企业科技投入加大,自主开发和创新的技术、产品不断涌现。安防行业的高速发展还吸引了许多IT、电信、家电业巨头纷纷涉足其中。
一、2007年行业发展概况
(一)安防立法情况
《安全技术防范服务条例》的立法工作取得突破,公安部科技局、法制局正根据国务院法制办的意见,进一步开展调研活动,对法规的相关条文及内容进行修改与完善并将上报国务院。湖北、天津等省市地方法规的立法工作也在进行中。为了规范城市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北京、重庆两市分别出台了《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及《社会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这些新出台的地方法规、管理办法和正在制定的国家法规将对安防行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另外2007年8月30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国家对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殊工种的劳动者,实行职业证书制度”,这部国家法规为施行安防行业从业人员的准入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从而保证了安防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安防“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进展情况
安防“十一五” 科技支撑项目的立项与实施是我国安防行业的一件大事。该项目的研
究内容涉及我国社会治安动态防范体系建设的基础理论、技术标准、系统架构、关键应用技术与产品等多个层面。2007年5月,公安部组织专家对修订的课题任务书进行了评审,对各课题提出了评审意见。在公安部科技局的统一组织领导下,课题承担单位对课题任务书再次进行了细化、充实,并上报到国家科技部。2007年8月,课题任务书正式下达并签订合同。在公安部科技局的统一领导下,课题承担单位及参加单位配合密切、行动迅速,按照项目计划进度安排积极推进各项工作,迄今为止各子课题的研发工作进展顺利。
安防“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是一个综合性应用科技项目,单靠一个单位是难以完成的。由政府出资组织推动,行业协调、协助组织大兵团作战,这在我国安防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我们相信,这一课题的顺利完成对提高我国安防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及国际竞争力将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3111”工程综述
2007年是城市报警监控系统(“3111”工程)建设的关键年,试点工作进入收尾阶段,公安部科技局从四个方面加强了管理工作。首先,加强了督导检查。第二,加强了调查研究。第三,加强了技术指导。第四,加强了经验总结。根据公安部的统一部署,22个试点城市的公安机关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试点建设初具规模,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07年8月,22个部级试点城市建设社会面监控点1.1万余处,联网报警点1万多个,在公安实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111”工程涉及面广,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除22个报警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单位(部级试点)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还确定将470多个县、市、街区作为试点,据不完全统计总投入将达到100亿元。
为了配合各地公安机关更好地开展工作,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组织全国安防企业进行了为“3111工程”推荐优秀工程企业的评比活动,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紧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系列标准的制订工作,预计到2007年底,可完成12项配套标准的制定任务,为“3111”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3111”工程商机巨大,不但吸引着安防企业的目光,也引起IT业、电信业巨头的关注,华为、中兴、阿尔卡特、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等纷纷以不同的方式进入安防市场,大大加快了安防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进程。“3111”工程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不但为安防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安防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四)名牌战略
在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的精心组织下,经过协会和广大安防企业共同努力,2007年将楼宇对讲(可视)系统产品列入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最终有深圳市视得安罗
格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海湾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厦门立林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慧锐通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深圳市金积嘉电子工业有限公司五家企业的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楼宇对讲(可视)系统产品”作为电子科技产品首次进入中国名牌产品行列,实现了中国安防名牌产品已从实体防护产品(机电类)走向电子信息产品的重要跨越。这次入选中国名牌的楼宇对讲(可视)系统产品的企业年销售额均达数亿元。可以说,推动安防电子产品进入中国名牌行列,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行业水平的提升。
另外,经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复评,保险柜(箱)产品生产企业:哈尔滨飞云实业有限公司、上海杰宝大王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宁波永发集团有限公司、江西金虎保险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河北虎牌集团柜业有限公司、宁波艾谱实业有限公司、洛阳花都金柜集团有限公司七家企业的产品荣获中国名牌称号。至此,中国安防行业已获得了17个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五)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体系
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防范行业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体系,可以大幅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基本理论和工作技能;实行安全防范行业的职业资格制度,稳定安全防范行业的职业队伍,直接关系到安全防范行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有效地发挥其安全保障作用,也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社会公共安全。2007年安防行业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在06取得历史性突破后又有了新的发展。首先,在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的精心组织下经过一年多艰苦努力2007年4月25日在劳动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发布,安全防范系统安装维护员正式列入国家职业大典。这意味着安防行业相关人员已正式纳入安全防范行业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体系,这对规范安防行业从业人员管理,提高安防行业队伍的业务素质,保证安全防范系统建设和运行质量,满足社会与人们安全需求有着深远的意义。其次,完成了安全防范设计评估师、安全防范系统安装维护员的职业标准和教学大纲的组织编写工作,还组织编写了安全防范设计评估师职业培训教程。第三,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还将积极与各地有条件的省市安防协会或现有的培训机构合作,开展了安全防范设计评估师的职业培训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为下一步在行业内全面开展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铺平了道路。
(六)安防工程企业资质评定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公安部科技局以及北京、天津、湖北技防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之下,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及北京、天津、湖北安防协会认真组织、努力工作、协调配合,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截止到2007年9月27日,三个试点地区共有412家企业获得资质证书。
总体而言,这次资质评定试点工作实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丰硕成果,表明资质评价体
系市场化运作模式符合公安部关于安防行业管理改革的总体要求和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为在全国推广这一科学、合理、适用的安防工程企业资质评价体系准备了条件,打下了坚实基础,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经公安部科技局同意,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将在福建省、海南省、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安防工程企业资质评定式点扩大工作。由于《行政许可法》颁布以后,全国除少数地方外,大部分地区的公安技防部门都已终止了工程企业的资质评定工作,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工程企业资质评定工作委员会推出的资质评定工作为部分需要安防工程资质的工程商的投标工作提供了方便。
(七)标准化工作
安防行业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的涌现,特别是3111”试点工程的建设,对行业标准化工作提出了严竣的挑战。在试点工程的建设中,涉及到视频信息的采集、传输、交换、控制、显示、记录、存储、播放等软硬件技术和产品,系统网络结构复杂,技术要求高,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各系统之间很难互联互通,这样不仅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还会使系统今后的运行和升级留有隐患。为此,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在全面完成国家标准委和公安部下达的标准制修订任务的同时,将“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系列标准”的制定工作作为TC100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先后完成了“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建设标准体系”的制定和《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通用技术要求》的制定(已批准发布),并将“体系表”中确定的18项标准的编制工作划分为12个工作组,各工作组相继落实了每个标准的起草单位和工作进度。到2007年底,将完成了18项标准中12项标准的送审稿。这些工作的开展,为“3111”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为提高企业和用户的标准化意识和标准化素质,TC100秘书处成立了“企业咨询服务部”,利用TC100网站、媒体和各种会议,向企业和用户乃至社会各界大力宣传标准化基础知识,指导、帮助企业制定企业标准,倡导、帮助企业实施标准化战略。2007年9月11日-12日,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应用分技术委员会(SAC/TC100/SC2)在京成立。SAC/TC100/SC2的成立,是我国安全防范行业的一件大事,是公安标准化、安防标准化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它将对我国安防技术迅速跟进国际先进水平、对我国人体生物特征识别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八)安防产品的检测与认证
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认证中心在2007年从1月到9月17日共受理147家安防和道路交通安全产品企业的3C认证申请,颁发3C证书243张。为提高认证工作有效性,加强安防产品质量管理,认证中心大力协助各地行政部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出具协查函40封,受理多起申投诉和举报。对列入3C认证目录经查未进行认证的产品或假冒产品,不仅要求限期从工程中拆除、及时申请认证,而且依法进行了处罚。
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公安部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07年 1月 至9月,共为825家企业的1503种产品进行了检测并出具了检测报告。安防行业检测认证机构的辛勤工作对于提高技防产品质量,抑制劣质产品进入安防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安防市场监督管理措施的完善积累了经验。
二、中国安防市场发展分析
据初步统计2006年中国安防市场总产值已达600亿人民币,较2005年的500亿增涨20%。全国约有1万五千多家安防企业,其中产品生产企业约1700多家。从安防市场的“商业角度”看,约50%的产值来自工程市场,只有45%来自设备制造市场,约270亿元人民币。见图1-
1图 1-1
设备制造市场中,实体防护产品占35%,产值约94亿人民币,电子安防产品产值占65%,约176亿。见 图1-
2图 1-2
在电子安防产品的产值中,视频监控产品占56%、社区防范产品占14%、出入口控制产品占13%、入侵报警产品占11%、车辆防盗产品占2%、防爆安检产品占2%。见 图1-3
图 1-
32006年安防设备制造业市场中增长最快的是视频监控类产品,产值达98亿,较2005年的67亿增长45%,它的高速发展得益于政府“3111”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的推动。“3111”工程的建设为摄像机、DVR、报警系统、视频矩阵、视频服务器、监视器、GPS、信息存储等设备的生产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目前国内主要的视频监控产品生产企业有北京国通创安、天津亚安、天地伟业、深圳洪迪、艾立克、创维、infinova、美电贝尔、珠海石头电子、常州明景、浙江大华、海康威视、景阳、敏通、CSST、TCL、H3C等300余家,占国内市场的80%。主要的国外品牌有松下、泰科、三星、LG、博世、霍尼韦尔等。国内视频监控产品正在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大步前进。
政府推动的“3111”工程的全面开展及即将举办的2008年奥运会是推动今年中国安防市场高速发展的两个主要动力。据预测“3111”工程将在全国1000多个城市全面开展,这
不仅为安防企业带来了巨大商机,同时也为安防行业的技术进步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3111”工程的建设涉及到视音频信息的采集、传输、交换、控制、显示、记录、存储、播放等软硬件技术和产品,系统网络结构复杂,技术要求高。“3111”工程的全面实施将彻底改变了我国视频监控系统规模小,不能互联互通的现状,为安防视频监控与IT技术、电信技术的有机溶合创造了良机。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特别是房地产业的发展为社区安防产品提供了大量的市场。2006年社区民用安防产品的产值达25亿人民币,较2005年的20亿元增长25%。其中以楼宇对讲系统产品为龙头,主要生产企业有厦门立林、深圳慧锐通、视得安、广州安居宝、厦门振威、海湾科技、松本等100多家企业,约占国内市场的90%,国外的品牌主要是有西班牙的弗曼克斯。楼宇对讲系统产品从质量到技术含量都有长足的进步,已从过去的独立型向联网型转换,并开发了集门禁、报警、家电控制为一体的智能家居型安防系统。我国安防业内为数不多的有独立自产知识产权的这类产品,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临近,许多场馆的安保系统已陆续开始装备,加上国内许多重要机构的保安要求的提高,使得出入口控制系统产品市场有了很大的增长,2006年达23亿人民币,较2005年的18亿增长22%,其中以门禁系列产品最为突出。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设、道路交通、旅游景点、各类场馆等。从地域分布来看,分布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北京、深圳、广州、上海、杭州、南京、天津等市。全国大约有200多家生产、经销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其中市场知名度及占有率较高的企业有深圳捷顺、富士智能、车安、科松、华铭、红门、北京埃克赛斯等。深圳捷顺产品系列全,应用范围广;深圳富士智能、科松在门禁及小区一卡通领域有优势;北京埃克赛斯系统管理软件的开发有优势。国外企业有德国的卡博,速宾和美国的HID公司等,但由于他们产品的价格不具竞争力,因此所占市场份额较小。国内企业除了在系统管理软件的开发方面有一定优势外,门禁控制器的核心技术及芯片仍以国外为主,具有生物识别及防伪技术的门禁系统正在被用户广泛采用。微波无线射频识别(UHF RFID)技术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应用。
从中国安防行业整体发展情况看,一个运作良好的产业链已在深圳,杭州和天津形成,在这些区域企业能方便高效地进行商业活动,如元件进口,电路板分包加工,组装测试和成品出口。
三、影响中国安防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由于目前中国安防产业的利润增长是以扩大产品的产量来实现的,因此行业产品市场的利润率较低,年利润低于20%,这就导致许多安防企业没有能力投入大量的资金搞研发。整个行业安防技术的理论研究较薄弱,有序的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建立。多数国内制造商采用
劳动密集型模式进行生产,表现为“进口核心部件——组装——测试”,依靠的是劳动力优势。一旦国外企业控制提供芯片,国内企业将出现技术危机。在某些产品领,多个厂商制造的产品很大程度上是“同质”的,缺乏特质产品的竞争力。中国安防产业整体的国际竟争力还较低,技术自主创新的薄弱是制约我国安防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主要瓶颈之一。
另一方面,由于安防立法工作的滞后使得中国的安防市场还不完全规范。还未形成成熟统一的全国安防市场管理体系。市场监管不到位,许多地方政府及用户未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规范;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市场竞争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品牌产品的伪劣代理商、恶性削价”等现象不同程度地依仍然存在。
四、中国安防行业发展方向
中国安防行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有赖于行业自主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行业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安防科技理论、技术、产品的创新,安防市场营销理念、营销方式的创新,企业经营理念、管理模式、资本运作方式、企业文化的创新等等,安防企业不能仅仅依靠扩大产量和增加市场份额来提高收益,他们必须从提高生产效率,不断研发新产品和优化销售渠道中获得竞争优势。
政府相关部门及行业相关机构要在宏观政策上促进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为企业营造创新、发展的良好社会条件和行业氛围逐步改变目前安防产业的增长方式。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和行业的政策支持,实施标准化战略、专利战略和人才战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