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院介绍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是经安徽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普通高等
院校,隶属于安徽省直机关工作委员会,前身是具有多年高等教育经验的安徽
省直职工大学。
学院具有完善的教学实验设施及良好的生活条件,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专业
知识扎实的教师队伍。学院设管理、信息工程、经济、外语、艺术等五个系和
基础部,目前开设了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装潢设计、服装设计、城市园林、商务英语、旅游
英语、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文秘与办公自动化等32个专业,每个
专业都设有教研室,由教授或副教授任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定、落实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和监督、指导教学任务的完成。
作为安徽省首批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我们把培养“知识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遵循与国家建设相适应,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厚学、笃行、奋进、创新”的办学方针,注重对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经过30年的艰苦创业和探索实践,学院形成了具有三个不同功能的校区和一个校外独立产权的实习实训基地,具备多种办学模式的综合性学院,目前在校生人数达到8000余人规模。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的推荐就业工作,积极引导毕业生参加普通类“专升本” 考试,进入本科阶段继续深造。采取与省内外知名企事业单位、多家人才服务机构进行各专业的深度合作、院企共建等新型人才培养和就业安置等多种合作形式,使我院毕业生一直保持较高的就业率。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为己任,将重点发展与城市管理和现代服务业相关的新型专业,为把学院建成具有现代城市管理特色的高等职业学院而努力。
第二篇:学院介绍
走向希望的岁月
——写在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学院成立之际
这是一个万众瞩目的日子,这是一个跨越历史的里程碑!这一天,定格在2010年7月14日。这一天,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湖北省黄冈卫生学校、黄冈市中心医院附属护士学校,合并成立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学院。
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这是一段走向希望的岁月。黄冈卫校59年的风雨变迁,黄冈护校45年的发展变化,在鄂东大地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定的足印,给黄冈人民留下了许多值得记忆和回味的篇章。
几度变迁,风雨兼程,黄冈卫校、黄冈护校走过了一条艰苦奋斗的创业路。一次停办,两次下马,三渡长江,七次搬迁,这是黄冈卫生学校59年发展的简单脉络。黄冈卫生学校前身是1952年省卫生厅创办的黄冈医士学校。原校址在鄂城城关镇濠口。1954年,省卫生厅因贯彻院、校调整方针,将学校一分为三(黄石、襄樊、武昌卫校)而停办。1958年5月,原黄冈地区行署卫生科征得省卫生厅同意复校,更名为黄冈卫生学校,校址在黄州考棚街一字门。1958年8月开学,1959年9月迁至东门外,1960年1月因与黄冈大学换房,黄冈卫校校址迁至黄州宝塔附近。1960年7月黄冈大学迁往鄂城,后黄冈地区行署又决定将黄冈卫校再迁回东门外。1961年8月因贯彻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黄冈大学撤消后,黄冈卫校迁往鄂城的黄冈大学校址,与该校医疗系合并,成立了黄冈医学专科学校。1962年9月,黄冈医学专科学校更名为黄冈专署卫生干部进修学校。1963年9月,恢复黄冈卫校校名。1970年10月因“小三线”建设的需要,原黄冈地委决定黄冈卫校在罗田三里畈建校。1972年10月迁建完毕。1978年9月,黄冈卫校开始在黄州龙王山小黄金岗征地建校,做好回迁黄州的准备。后征得省、地有关部门同意,将黄冈卫校迁回黄州。1988年,黄冈卫校全部迁回黄州,从此结束了一校两址、十年分居的局面。
创办,停办,恢复办学,这是黄冈护校45年发展变化的基本勾勒。黄冈护校创办于1965年,“文革”期间停办,1979年恢复办学,1997年6月,经湖北省教育厅综合评估授予合格学校。该校是国家批准的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行政隶属于黄冈市中心医院,是湖北省仅有的两所医院附属护校之一。
经历59年的风雨变迁,黄冈卫校人发扬“勤俭建校、求真务实”的作风,以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使学校步入和谐发展快车道。在学校历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2000年,黄冈卫校被教育部首批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先后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园林式学校”,被省卫生厅命名为“文明卫生学校”,被省卫生厅、人事厅授予“全省卫生系统先进单位”,2006年被省教育厅、财政厅、发改委等七部门评为“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7年学校附属医院被黄冈市政府确认为市区唯一的一所“惠民医院”,2008年学校定为首批省级示范中职学校。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的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集普通中专、成人专(本)科及网络教育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学校。
经过45年的风雨兼程,黄冈护校紧紧依托医院,充分利用优势,强化管理,以学生为中心,狠抓教育质量,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先后被湖北省教育厅、卫生厅、黄冈市教育局授予护理教育的“优秀专业”和“骨干专业”。
被黄冈市人民政府、市公安局授予“安全文明先进单位”,被湖北省高等学校 1
招生委员会办公室授予“2006~2008年招生工作先进单位”。45年来,该校综合治理无一例治安案件发生,共获市级以上集体表彰67次,教师个人表彰221次,学生就业已遍及全国十几个省市和地区,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成为护理特色教育园地的奇葩。
辛勤耕耘,兴医重教,黄冈卫校、黄冈护校走出了一条奋发有为的发展路。
这是一组凝聚艰辛和汗水的数字,这是一组写满坎坷和智慧的数据。它记录着黄冈卫校和黄冈护校奋发图强的发展历程。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作为一所市属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黄冈卫校由黄冈市卫生局主管,实行校长负责制,共设12个职能科室,2个党群机构,1个附属机构,并设有7个专业学科。学校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达70000 m2,专业实验室41个,藏书19.6万册。除建有办公大楼、教学楼、科技实验楼、培训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公寓楼、标准化食堂、400米标准运动场等基础设施外,还拥有校园网、微机室、语音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实现了教学设备现代化。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四季花草飘香,是学生宜居乐学的“花园式”校园。黄冈护校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从建校之初的租校舍、借教室、少设备发展为拥有自己独立的综合教学大楼和设备完善的解剖、化学、病理、护理实验室及图书室、微机室、电教室等。各种临床教学设备,学生食堂、图书阅览、学生操场与市中心医院共享。学校为学生配备了专职的辅导员和心理辅导老师,校内
实行半封闭式的规范化管理,学生澡堂、公寓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寝室全部配有程控电话,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办学规模趋于合理。经过多年的发展,黄冈卫校形成了以普通中专和联办大专为主体,全日制成人教育专科、本科并举的多形式、多层次办学格局。
联办专业本科有药学、护理,专科有药学、护理、医学检验,中专有护理、助产、药剂、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工艺技术、卫生保健等。
2009年,学校在职教职工190人,全年招收新生1817人。09级开设专业7个,全年各类毕业生1090人,就业率96.51%。59年的岁月历练,黄冈卫校人以自己的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让黄冈卫生学校在全国中职教育园地熠熠闪光。黄冈护校设在市中心医院内,系副县级事业单位,学校从建校时5名专职教师到今天的专兼职教师90余人,在校生从当初的不满120人到今天在校学生1000余人;截至2010年6月,总毕业生人数5075人,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护理人才。
师资力量不断增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艺术欣赏课、英汉双语教学实验课、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竞赛,请著名医学专家作学术报告、举行名师、骨干教师及师德标兵报告会,建立教科研专项奖励制度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黄冈卫校现有专任教师147人。其中研究生毕业5人,本科毕业130人,高级职称49人,中级职称89人。“双师型”教师91人。省、市政府表彰的优秀教师各1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名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24人,享受市政府津贴教师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6人,在国家、省、市有关学术团体中任职30余人。学校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长期以来,已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教科研队伍。近10年来,各级获奖论文245篇,各级各类期刊发表论文1394篇,出版著作及教材等10
1部。黄冈护校现有专兼职教师90余人,高、中级职称占65%以上,10余名
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300余篇论文。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不仅学到了丰富理论知识,而且掌握了过硬的实践技能,成为各级医疗机构深受欢迎的护理人才。
人才培养成果丰硕。在黄冈卫校和黄冈护校数十年的发展史中,共向社会输送医药卫生技术人才45000余名。在黄冈卫校的近4万余名毕业生中,优秀人才层出不穷。他们中有扎根基层不图名利,受到人民爱戴和信赖的医药卫生技术各类人员;有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的科技拔尖人才和业务骨干;有获得国家政府津贴的专家、教授、硕导;有勇于拼搏,艰苦创业的现代企业家;有廉洁奉公,锐意改革,不断创新的管理者和领导者;还有远涉重洋,在异国他乡寻求发展的学子。近5年来,受省表彰的三好
学生达15人,受市表彰的三好学生50人,受学校表彰的三好学生近4000人次。毕业生中,人才辈出。他们有全国劳动模范杨金花,主任医师、硕士导师黎烈荣,硕士导师刘胜武,主任医师、中医研究员程如海,美国小石城协济诊所执业医师、硕士雷巧莉等。黄冈护校的历届毕业生均以基础理论扎实、上岗动手能力强、岗前零试用期而受到全国各地用人单位好评,200余名学生受到市级以上表彰,目前毕业生遍布全国,许多已成了当地医疗机构的护理骨干,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还走出了国门。在抗击非典、甲型H1N1流感及汶川地震救灾活动中,学校的毕业生冲锋在医疗抢险救灾的第一线,表现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医者风范,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赞扬和大力表彰。
社会效益日益显著。由于学校的专业特色明显,培养的人才动手能力强,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毕业生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区),涉及多个行业。珠海、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医疗单位以及各有关宾馆、旅游景点、社区服务站纷纷来人来函,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克难奋进,开拓进取,黄冈卫校、黄冈护校走出了一条与时俱进的创新路创新是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是黄冈卫校、黄冈护校人永远不变的追求。数十年的创业之路,数十年的奋斗岁月,书写了一曲曲激动人心的创新之歌。
理念创新上层次。学校实行“办骨干专业,创学校特色”的战略,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新进人员,规定一律聘用上岗,待遇与岗位挂钩,对于新进人员,一律大学本科学历,经考试、试用后择优录取。增强了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为提高和巩固教学质量打下了基础;实行“出口”带动“进口”的战略,紧抓“以出求入”进行运作,不断调整办学思路,根据社会用人单位对大专生的需求,在发展已有优势的情况下,攀层次,升水平。在万俊华、施建平等历届领导的不懈努力下,最终促成了与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的合并,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办学理念的创新,带来了学校的新发展,使学校成功地实现了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办学模式向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办学模式的彻底转变。
教学创新结硕果。教学教改达到了智能多元化目标新高度。学校围绕学生“智能多元化”目标,进行了教学创新,成效明显。学校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法,将长期形成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改为“目标教学”,使课堂中学习主体与学习环境充分融合,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使知识的传递和接受有机融合;学校注重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和全面性。在坚持开发学生多种智能总目标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开发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为学生创造一
个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良好环境,在教学上采取“多元切入”的办法,为学生提供多元智能发展的多元途径,让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社会人才要求有机结合。学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根据中专毕业生就业特点,黄冈卫校在必修课之外,开设个性选修课,并制订了相应的学分管理制度。该课程体系要求学生入校进行一学期基础课学习后,开始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进行个性选修课程的学习。个性选修课根据学校师资力量、学生需求及就业需求特点,从人文、医学基础、医学专业等三个方面开设课程55门,如书法、日语会话、广东风土人情、就业应用文写作、求职与应聘、民族舞蹈基础、音乐基础与欣赏、葫芦丝演奏基础、花卉盆景艺术、大众健身操、医学美容、全科医学概论、心电图等。个性选修课系统工程自2005年秋季正式启动以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多才多艺的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使学校潜在的教育资源得以充分挖掘,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参与医学工作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日后从事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受到师生、家长及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学校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师资保证。
管理创新促发展。黄冈卫校以校长万俊华为首的领导班子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充分体现民主管理特色。学校坚持实行“校领导接待日制”,使师生能与校领导,进行面对面沟通与交流;建立“首问负责制”,方便了外来人员进校办事;制定了“校务工作运行管理暂行规定”:日常秩序管理,实行全天候、立体型“校务值班制”;职工上班,实行“挂牌上岗制”;督查工作,实行“校务督查制”;针对职工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实行“提案制”。为鼓励和督促中层干部,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情况,学校推行“中层干部听课制”,等等,这些制度的推行,体现了学校管理的时效性,也体现了管理的人性化和工作的和谐性,促进了办学水平的提高。学校在医疗服务、后勤服务和培训服务三方面推行了“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了目标、任务和职责,有效地激发了部门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了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
求真务实,打造品牌,黄冈卫校、黄冈护校走出了一条熠熠生辉的特色路人无我有,人有我专,人专我特。黄冈卫校、黄冈护校人深知“特色立校”的重要性,并为之奋斗不止,数十年来不懈努力。
黄冈卫校重视基础投入,注重专业建设,努力打造卫生职业教育品牌。针对目前中职学校普遍存在专业雷同,专业不专,特色不特,从而导致学生难就业的实际,依靠自身力量,聘请社会各有关单位及人员,成立了专业顾问委员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需求调研活动,结果表明,护理专业人才服务周期短、更新快,社会需求量大,尤其缺乏能适应医学模式转变,适应社区服务、整体护理高素质的复合型护理人才。因此,学校按照“办好骨干专业,改造传统专业,拓展短线专业”的要求,对护理专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学校积极与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联系,得到日方大力支持,由日方长期选派两名护理专家来校任教,联合开办护理专业,加快了护理教学改革步伐和培养与国际接轨护理人才的进程。2000年,学校的护理、药剂、医学检验等专业被教育行政部门认定为骨干专业。2001年经省卫生厅、省教育厅认定,学校的护理、助产、药剂、医学检验为合格专业,护理、助产、药剂为优秀专业。为迅速适应国家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学校特别注重品牌专业的建设。为此,学校把护
理、药剂、医学检验,作为学校的品牌专业,多措并举,实现特色立校。黄冈护校充分依托医院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得天独厚办学条件,强化学校管理,以出“精品”为目标,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学生素质乃至社会就业均受到社会好评,先后被湖北省教育厅、卫生厅、黄冈市教育局授予护理教育的“优秀专业”和“骨干专业”。2002年,学生参加全省护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竞赛中,力挫群雄,获得全省地、市、州同专业组的第一名。
学校毕业生杨金花创办了鄂东第一家社会福利院,获得全国及省市各类表彰和荣誉称号30多次。吴杏荣在护理岗位上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努力钻研业务,多次被市县两级政府评为“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钟杏梅默默耕耘在护理岗位近三十年,现任湖北省护理学会理事、黄冈市护理学会理事长,曾荣获“湖北省优秀护理管理者”、“黄冈市优秀护士”。她们的业绩,为黄冈卫校、黄冈护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黄冈职院医药卫生学院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希望路 2010年7月14日,注定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注定是一个新的起点和新的征程。这一天,群星璀璨的鄂东高职园地再添新枝,翠绿灵动,清香益远。这一天,黄冈卫生学校和黄冈护士学校正式并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成立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学院。
从此,黄冈有了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填补了黄冈无高等医学教育的空白。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有了健全的学科专业结构,提升了办学综合实力。
从此,730万老区人民有了本土的医药卫生学院,有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卫生人才这个光荣而重要的使命的高等医药院校。黄冈未来将有更多更好的卫生人才,为老区人民的健康幸福保驾护航!
从此,莘莘学子深造成才有了一个更理想的选择,胸怀“悬壶济世”之情的有志青年,有了更宽阔的成长平台。不久的将来,将有更多心怀远大理想的学生,从这个平台上起飞,展翅翱翔,在各条卫生战线实现理想、一展壮志!
为此,鄂东大地为之欢腾,白衣杏坛为之鼓舞。
八年升格路,一曲奋进歌。一路关爱,一路深情。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学院的成立,倾注着各级领导和历届学校领导的大量心血。黄冈卫校人、黄冈护校人,不能忘记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省卫生厅,黄冈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的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学院,即将翻开崭新的一页。我们衷心祝愿,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学院在新的征程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走向新的希望,书写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
第三篇:南京师范大学学院介绍
强化培养学院
▲文科强化班
▲理科强化班
▲工科强化班
南京师范大学以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声望,每年都吸引大批优秀高中毕业生前来深造。为使优秀学子成就大器,我校于2000年创办文理科优异生强化班,之后创建了强化培养部,在强化培养部基础上发展为强化培养学院。强化培养学院是按照国内一流大学标准进行本科人才培养活动的学院,是我校开展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活动的特区和研究生优秀生源基地。强化培养学院获得保送研究生资格的优秀毕业生受到国内“985”大学的普遍欢迎。
强化培养学院设有文科强化班、理科强化班和工科强化班。
强化培养学院旨在培养基础扎实宽厚,具有一定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拔尖人才,为研究生培养输送高质量、高素质的生源。强化培养学院学生入学后,在明确生涯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志趣和特长自主选择相关专业。
学院实施先进办学理念,个性化培养研究型教学,以全球化视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领袖型人才,学院采取多种措施,激励和支持学生到国外一流大学继续深造学习。
强化培养学院学生在学习期间享受研究生的学习待遇。除学校面向全校学生设立的各类奖助学金外,强化培养学院的学生只要成绩达到了基本要求,人人都能享受到学校设立的滚动奖学金。此外,我校出版社在强化培养学院设立了“南京师大出版社行知英才”奖学金、知名企业家在强化培养学院捐资设立了“行知俊才”奖学金等。强化培养学院实行完全学分制,学生修完规定的课程学分,可申请提前毕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学生毕业时达到保送研究生条件的,优先免试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
从2007年开始,我校与南京大学建立学生驻学合作培养机制,每年在强化培养学院录取的新生中遴选4名学生到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驻学两年。
2012年,强化培养学院开始实施《本科拔尖创新人才计划》,为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进行科研训练、赴国外交流研修、国内游学交流提供专项经费资助,促进学生更快乐更健康地成长发展。
强化培养学院学生毕业去向:大部分保送或考取研究生,部分去国外大学继续深造学习、考取公务员或被企事业单位录用。
教师教育学院
为顺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弘扬我校教师教育特色和优势,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教师教育学院。学院下设教育理论系、学科教育系、教师技能系、教师职业技能综合实训中心(省级示范中心)、教师教育研究所等机构,承担全校师范生教师专业化培养任务。
学院现有教师64名,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4人;另有36位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为我院正式聘任的兼职教师,已形成符合教师专业化要求的高素质教师教育团队。
学校通过教师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各学科专业的优势互补,对汉语言文学等10个师范专业实行由教师教育学院统一招生和管理,教师教育学院和各相关专业学院共同培养、学科专业与教师教育双向强化的培养模式和机制,由各相关专业学院负责学科课程和学科专业化培养,教师教育学院负责以教师教育理论提升与实践锻炼、教师教育技能强化为主的教师专业化培养,提升师范生品质。同时,学院还培养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论(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9个学科方向)研究生和学科教学专业学位(含9个学科方向,同上)研究生,并逐步加大免试保研比例,积极试行“4+2”本硕贯通培养模式。学生毕业时可自主选择教师行业或其他就业方向,也可选择继续深造的方向。
学院加强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海内外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学术互访与学生驻学活动;同时与国内多所基础教育教学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共建实践基地,共同进行人才培养。
特别说明:有关教师教育学院的详细介绍请见“招生问答篇”。
▲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国家首批特色专业、江苏省首批品牌专业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以中学为主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也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从事文秘、采编、文化传播、宣传、企划等相关专业工作或管理工作。
▲历史学(师范方向)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以中学为主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历史教学与研究工作,也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从事教育培训、相关专业工作及管理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方向)——江苏省品牌专业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以中学为主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也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教育培训机构等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
▲英语(师范方向)──江苏省品牌专业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以中学为主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也可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从事各类外事工作、相关专业工作及管理工作。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方向)──国家特色专业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以中学为主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也可在现代企业、科研院所、党政机关、管理部门等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或管理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方向)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以中学为主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计算机专业或信息化课程教学工作,也可以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从事计算机领域的专业工作或管理工作。
▲物理学(师范方向)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以中学为主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物理教学与研究工作,也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等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或管理工作。
▲化学(师范方向)──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以中学为主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化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也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等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或管理工作。
▲生物科学(师范方向)──国家特色专业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以中学为主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生物教学与研究工作,也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等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或管理工作。
▲地理科学(师范方向)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以中学为主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地理教学与研究工作,也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等从事区域规划、城市发展研究、资源管理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等相关专业工作或管理工作。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成立于1996年,但其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65年。目前,学院已发展成集外国留学生教育、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于一体的学院。2012年春季在学的外国留学生有583名(来自87个国家),中国籍本科生153名,中外硕士研究生236名,中外博士研究生14名。学院拥有对外汉语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是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和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学院现有教职工46名,教授、副教授20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0名,全国对外汉语教学优秀教师1名,校级优秀青年教师多名。学院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多个国家的中小学和大学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绝大多数教师都有海外任教经验,学院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并长期承担海外汉语教师培训、推荐国内教师出国任教的任务。
▲汉语国际教育
该专业设立于2005年,从2006年起正式招收国内本科生。自2008年起,该专业实行与外国语学院联合培养学生的新模式。前两年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及文化,后两年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文化及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等专业课程,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性研究,最后进行汉语教学实习。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从事汉语教学、涉外文秘、新闻、宣传、出版等工作,优秀毕业生还可优先被推荐出国担任志愿者。2010年首届54名毕业生最终就业率达100%(国内读研19人,海外深造21人,直接就业14人)。2011届46名毕业生,就业率达97.8%(国内读研8人,海外深造13人,直接就业24人)。
金陵女子学院
金陵女子学院前身为蜚声海内外的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知识女性。1987年根据著名爱国女教育家吴贻芳博士的遗愿,为满足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南京师范大学校内设立了公办性质的金陵女子学院。学院为江苏省唯一的女子学院,也是目前全国办学层次最高的女子学院,承担着女子高等教育、妇女研究和对外交流等多重任务。
学院现有5个系,6个本科专业,拥有“食品科学”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女性教育学”等5个硕士点及方向,设有全国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等10多个科研、培训机构。学院现有教职工73人,师资队伍素质优良,教学设施先进,具有高级职称及博士学历教师均超过60%,一半以上的教师有国外进修、留学经历。学院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面向全院及全校开设辅修专业、第二学位和女性素质教育特色课程。学院自设12项奖学金,奖励学习刻苦、乐于奉献的学生。建院二十多年来,在教学、科研、师资培训、互派学生访学等方面与国外20余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每年选派优秀学生出国学习交流,并推荐优秀毕业生到美、加等国高校免试直接攻读硕士学位。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英语演讲、辩论比赛、食品科技论坛、会计技能比赛等专业竞赛中表现出色。历年学生就业率在99%以上,其中考研、出国的升学比例25%,录用为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人员的比例15%以上,录用在银行、证券行业的20%以上。
▲英语(四年制)
英语专业为我院品牌专业,自1987年开始招生,有极好的社会口碑。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具有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每年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通过率保持在95%以上。美国著名女大Wellesley College每年派出多名优秀毕业生来院支教,在校期间学生可自由申请赴美、加、英多所合作高校访学进修。
就业去向:主要在外经、外贸、涉外机构、政府部门、教育机构、科研院所、国内外新闻传媒、网络等从事外贸、翻译、采编、管理、教学、文秘等工作。
▲会计学 就业去向:主要在各类企业、政府机关经济管理部门、事业单位、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学校、科研机构从事会计工作或会计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财务管理 就业去向:主要在财务公司、证券投资咨询部门、金融机构、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从事财务管理工作,以及在高等职业学校从事财务管理教学及科研工作。
▲劳动与社会保障
专业设置时间为全国最先。在第三方对毕业生就业调查中,该专业学生对母校的满意度和推荐率均为100%,为全校最高。就业去向:主要在政府的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政策研究部门、学校及相关科研单位从事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职业岗位主要有管理岗、科研岗、政策研究制定及执行岗等。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含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专业)
此专业类为南师大重点发展工科。学生入学两年后分专业培养。每届学生研究生录取率30%以上。系内设有一级学科硕士和专业硕士授权点。
△食品科学与工程 就业去向:主要在与食品、医药行业有关的企业、政府职能部门、食品安全检测与监督机构等单位从事食品生产的技术管理、质量控制、产品开发和工程设计等工作,也可到学校及科研院所从事食品科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食品质量与安全 就业去向:主要在国家执法监督部门、外贸食品出口部门、食品医药行业有关的企业以及科技管理、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部门和学校、科研机构中从事食品质量控制和安全检测、技术管理及教学科研工作。
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是一个专业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哲学、公共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二级学院。学院下设政治系、行政管理系、哲学系等3个系和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等12个研究院所。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二级学科博士点,有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公共管理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国家重点学科、哲学为江苏省重点学科、政治学为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
学院现有教职工103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31人,特聘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含博士在读)63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教学、科研实力雄厚。
▲思想政治教育——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十二五”高校重点专业、全国本科同专业排名第四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各级各类中等学校及高等院校、党校等教育机构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
▲公共管理类(含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入学一年后分为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行政管理专业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事行政管理、或相关科研工作。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去向:党政机关和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市政、环保、社会保障等各类公共事业单位。
▲哲学——江苏省“十二五”高校重点专业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宣传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本专业将同时致力于让多数学生毕业后攻读研究生,继续深造。
商学院
商学院溯源于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的商科,现已发展为覆盖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学院。学院下设工商管理系、经济贸易系、金融系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等4个系科,拥有江苏省创新经济研究基地、江苏民营经济决策咨询基地等多个科研机构。
学院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学、金融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8个硕士点,工商管理硕士(MBA)和金融硕士(MF)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工商管理等6个本科专业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ERP实验室、金融实验室等5个综合性实验室。学院与国外多所知名大学联合开办了合作培养项目。
商学院学生的就业率多年来稳定在98%以上的水平。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各级政府机关、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学校和其他事业单位。商学院考研录取率和出国深造率稳定在25%以上的水平。大量优秀本科毕业生进入到国内外著名学府或研究机构攻读硕士学位。
▲国际经济与贸易 就业去向:各级政府机关及有关经济主管部门,跨国、外贸企业,学校和其他有关事业单位。
▲经济学 就业去向:各级政府机关及有关经济主管部门,各类企业,学校和有关企事业单位。
▲金融学 就业去向:各级政府机关及有关经济管理部门,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学校和其他事业单位。主要面向国内大银行和其他股份制银行的省市级分行、证券公司与上市公司、中外资保险公司等。
▲工商管理 就业去向:各级政府机关及有关经济管理部门,各类工商企业、学校和有关事业单位。
▲人力资源管理 就业去向:各级政府机关及有关经济管理和人事管理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人才市场管理机构等。
▲管理科学 就业去向:各级政府机关及有关经济管理和技术管理部门,各类工商企业、学校及相关事业单位。
法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是全国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具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十所院校之一。学院设有法学博士后流动站,在6个二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在8个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并且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院的法学学科是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是江苏省政府批准的省高校优势学科,在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第13位。法学理论学科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由我院牵头设立的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是省内唯一的法学类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法学院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现有的58名教师中有教授2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2人,副教授23人。多位教师分别获得过“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全国十佳律师”、“全国教学名师”、“江苏省优秀青年法学家”、“国家级和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等荣誉称号。
法学院聘请了一些国内外著名教授担任学院的客座教授和讲座教授,与国内外优秀法学院保持着良好的学术联系。学院还与中国人民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境内高校,美国马里兰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分校、英国斯旺西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日本桐荫横滨大学、日本明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台湾东吴大学等境外高校签署了本科生合作培养及交流访问协议,目前我院每年有多位本科学生前往以上高校交流与深造。
法学院从2009年开始设立本科生“全额奖学金”资助计划,为有志于从事法律职业,献身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提供培养资助。对于高分报考我院的考生,可以享受全额学费和部分生活费的资助。(具体情况请在学院网站查询)。
▲法学——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教育部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就业去向:高水平的学科平台,优秀的教师队伍和奋发向上的学习环境使得法学院学生受到了良好的基础教育,具备了很强的专业竞争能力。学院每年的本科毕业生中,有超过30%的学生进入国内外优秀的法学院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相当比例的学生进入公务员或村官队伍。本科生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的通过率达50%以上,且比例逐年上升。许多本科学生毕业后在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部门从事立法、行政(政府法制)、审判、检察及其他政法工作;在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及其他中介机构从事律师、公证及其他相关工作;在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法律实务以及行政管理工作,他们以自己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工作适应性受到了广大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马克思主义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1994年在原政教系、马列部、思政部的基础上成立经济法政学院,同时成立“两课部”(正处级单位),与经济法政学院合为一体,2001年经济法政学院拆分为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商学院,“两课部”更名为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编制、教师、管理相对独立,挂靠公共管理学院。2011年5月,学校决定成立直属学校独立的二级机构——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教学科研的需要,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研究生思政课教研室等六个教研室,以及学科与研究生培养办公室和院办公室。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统一管理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单位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依托单位,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等工作。
学院拥有实力雄厚、结构合理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0余人,有教授14人(其中学校特聘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16人、讲师、助教15人,兼职教师30多人。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80%以上,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50%以上。有3位教授参与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
学院已形成学科齐全、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平台。拥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家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江苏省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点,思想政治教育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挂靠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南京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2010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获得“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建设项目。
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其中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色鲜明。原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贯彻05方案,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本科四门课中充分运用学校网络教育平台开展教学活动,效果良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式与政策”课教学方式探索取得积极进展。建立实践教学基地109个,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实践教学组织机制和具体措施,社会实践效果良好。学院教师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部级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3项;2位教师被评为教育部精彩示范课教师,4门课程获省教育厅“精彩一课”项目立项,2门课程入围省优秀教学课件;获得校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精品课程1项,校级教改课题10余项。
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学院注重学科建设与科研教学的紧密结合,积极支持思政课教师申报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近年来,专任教师每年平均有7项省级及以上科研课题立项,获得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余项。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努力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新优势,不断实现发展的新跨越!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的学科发展源头可以追溯到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创立之初开设的教育学课程,1918年5月南京高等师范学堂添设教育专修科,陶行知、陈鹤琴、高觉敷等大师曾先后在此任教,为该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教育科学学院经过长期的建设,已发展成为覆盖教育学、管理学两大学科,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学院。该院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学原理和学前教育学,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江苏省优势学科教育学,拥有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该院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科共12个,拥有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农村教育培训基地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南京师范大学研究中心均挂靠在教育科学学院。学院十分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有关高校建立了良好、稳固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该院师资力量雄厚,教授、博导阵容强大、高级职称教师比重为全校之最。其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已达到一流大学的结构。目前该院已跻身全国一流教育科学学院的行列,朝着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研究型”国内一流、世界有影响的教育学院的目标迈进。
▲小学教育(师范方向)——国家特色专业
就业去向:主要培养小学“多能专业型”优质教师,即既能从事小学各主要学科的教学工作,又能胜任班主任工作,同时还能独立开展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目前,本专业已经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和南京师范大学重点建设的富有特色的专业之一,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等综合指标方面,位居全国小学教育专业前列。
▲学前教育(师范方向)——省品牌专业,国家重点学科
就业去向:幼儿园、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相关出版部门、电视媒体等与儿童教育工作相关的机构。就业率达100%,应届生中保研率、考研录取率较高,近年有多位同学被保送或考入国内名牌院校深造,还有数位同学成功申请进入美国、英国等地的高校深造。
▲教育技术学(师范方向)——江苏省品牌专业
该专业培养面向信息化教育及相关领域,可以承担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师资或员工培训、多媒体资源设计与开发、信息化环境设计与管理等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就业去向:中小学,高等或高职院校的教育技术部门,教育电视台,电教馆,企事业单位的培训部门及信息管理部门等。
▲教育技术学——江苏省品牌专业
该专业培养能够从事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管理、教育影视与多媒体作品创作、教育软件与平台设计开发、教育装备规划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就业去向:IT企业、企事业单位信息中心、宣传部门、各级学校网络中心,各级教育机构、电视台、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中心等相关岗位。
心理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源自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学堂设立的心理学系,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学系,在中国心理学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此后,历经国立东南大学教育心理学系、国立中央大学心理学系、金陵大学哲学心理学系、南京大学心理学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和心理研究所。期间,著名心理学家艾伟、陆志韦、潘菽、廖世承、高觉敷、陈鹤琴等多位大师曾在此教书任教。学院2012年正式成立,现设有1个系、3个研究所和1个实验中心:心理学系、基础心理学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和心理学实验中心。全院共有教职工43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8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1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入选者3人。在读本科生166人;研究生304人;在站博士后4人。
学院现有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心理学;拥有江苏省重点及特色专业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建有江苏省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过最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在各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就。2013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进行的学科评估中,我校心理学学科位列全国第九。
▲应用心理学 ——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 就业去向:设有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两个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中小学等单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企事业单位员工心理保健、测评及培训工作,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及市场营销、市场调研、广告策划等工作。
体育科学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历史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成立时开设的“体操科”。经过几代人的薪火相传,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学院已经成为一所办学层次齐全,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训练竞赛、科技开发、社会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学院。拥有教育部体育与艺术师资培训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拥有体育学博士后流动站、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体育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点和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教职工100人,其中专职教师8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达60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3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3人,出国访问学者14人,国际级裁判员3人,国家级裁判员15人。投资近一亿元的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体育中心功能齐全,设施先进,在全国高校中处于领先水平,其中有容纳4000名观众的比赛馆以及游泳馆、保龄球馆、健身馆、篮球馆、排球馆、羽毛球馆、体操馆、武术馆各一个,壁球馆2个。校区内有全封闭塑胶田径场5个。
▲体育教育(师范方向)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去中等学校从事体育教学工作,也可到高等学校公共体育部、职业技术学校及其他类型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训练和科研工作。▲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健身俱乐部、健身中心、高尔夫俱乐部、各级体育管理机构、各体育协会、社区体育辅导站、各级工会从事管理、营销、教练以及策划与指导工作。
文学院(国家文科基地)
文学院是南京师范大学的支柱院系,是我国高等文科教育的东南重镇,也是我国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基地。在教育部最新的学科评估中,其拥有的“中国语言文学”和“戏剧与影视学”两个一级学科均名列全国高校同类学科前十。
文学院曾经拥有唐圭璋、孙望、段熙仲、徐复等老一辈著名专家、教授,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和1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名,国家级文科基地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江苏省高校重点学科3个,博士生导师36名以及一大批活跃在全国学术界的中青年学者。教育部“百千万人才工程”、“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各1名,国务院特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名。2011年第三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5名。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两门。江苏省“高峰”人才1人,“333”二层次2人、三层次2人,省高校新世纪学术带头人2人,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人选多人,其中有20多人在国际、国家和省级重要学术研究团体中担任会长、副会长等学术兼职。2007年获得文科基地教学团队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2008年获教育部国家级品牌特色专业;2009年获教育部国家级中文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新增国家精品课程“古代汉语”,汉语言文学专业、古典文献专业获得江苏省首批品牌专业,文科基地获得江苏省教学创新实验基地,文学院获得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学特区”。
学院一贯重视教学工作,自2006年以来,以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为核心,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探索新的本科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三次修改专业培养方案,逐步形成了“专业教育+博雅教育+自主发展”的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实现了从培养学生学研结合能力到精英化人才的新转变。全面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与韩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的多所知名大学建立了互派留学生项目,毕业生素以专业基础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而享誉社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政府机关、新闻出版、教育培训、广电传媒、文化宣传、商业管理等领域,近年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汉语言文学(国家文科基地班)就业去向:该专业主要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国际视野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素质人才,免试保研率达60%,考研率在30%左右,其余选择就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宣传策划与高级秘书工作,也可从事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单位的记者、编辑工作,还可在高等院校或者研究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详细情况见“招生问答篇”。
▲汉语言文学 就业去向:该专业主要培养能胜任语言、文学等研究以及创作和教学工作方面的人才,毕业生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也可在党政机关以及报刊宣传、新闻出版、影视文化、互联网、对外交流等其他企事业部门从事语言文字工作。此外,汉语言文学还培养图书编辑方向本科生,该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全面的编辑、出版、文化从业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闻出版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大多在新闻出版、广告传播、文化宣传、广电传媒等政府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秘书学 就业去向:该专业主要培养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秘书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毕业生主要在政府机关以及金融、保险、电力、房地产、文化、教育、科研等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秘书、行政、管理、策划等工作。
▲汉语言 就业去向:该专业培养面向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语言科技复合型创新人才,具有稳定的社会需求量。毕业生可在教育科研部门、行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从事语言信息处理工作、语言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语言文字信息和办公自动化等管理工作。
▲古典文献学 就业去向:该专业主要培养具备中国古籍整理与古典文献学全面系统知识,能在教育、文化、出版等部门,从事古籍整理、古典文献教学与研究以及传统文化方面实际工作的文献学高级专门人才。
▲播音与主持艺术(艺术类)就业去向:该专业主要培养具备优良的思想品德、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应用型和教学科研型人才。毕业生可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新闻采编等相关工作。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现有教职工200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53人,博士58人,还聘用了英、日、韩、俄、意、法、德、西等语种外国专家或外籍教师。学院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2007-2012年和2010-2012年两次教育部学位评估中心的评估中,均并列全国第七位,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1个翻译专业硕士点和8个语种(英语、俄语、日语、法语、意大利语、朝鲜语、德语、西班牙语)的本科专业。英语语言文学学科不仅是江苏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而且被遴选为“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首批立项学科。“英语语言与文化”研究课题被列为国家“211工程”一期重点建设项目;英语专业于2005年被正式命名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在2006年教育部全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中被评为优秀;俄语专业于2010年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2012年,英语、俄语、法语、日语等专业成为江苏省高校重点专业。外国语学院连续多年是南京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学院之一。外国语学院教学科研实力雄厚,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近年来主办了数十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先后派遣100多人次赴美、英、澳、加、俄、日、法等国进修或讲学,几乎每年都要选派本科生赴境外留学,近两年学院还招收了40余名来自法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的留学生,形成了国际化办学的特色。
学院自2012年起实施大类招生,推行“应用型人才精品化培养”战略。详细情况请见“招生问答篇”。
▲外国语言文学类
△英语(含英法、英日两个方向)(学制5年)——江苏省品牌专业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将主要流向外交部等国家机关从事外事工作,或在涉外企事业单位或部门从事外经、外贸工作,也可从事英语教学、科研工作。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100%,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注:就读期间,学院将选拔优秀学生到哈佛大学、香港教育学院等合作院校参加学习、访问等交流活动。)
△翻译(英法方向)(学制5年)就业去向:毕业生凭借扎实的英语、法语语言技能和“中-英、中-法、英-法语对”口、笔译能力,可以在国际组织、外事部门、跨国企业等单位和部门从事翻译、管理、研究等工作,也可进入硕士阶段继续深造,成为高水平的多语种翻译人才。自2005年招收翻译方向本科生以来,历届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多名同学保送或考取北外、上外、英国利兹大学、美国蒙特雷翻译学院深造。
(注:该方向有大量的口、笔译实践课程,学生在读期间可获得国际认可的SDL翻译认证培训。)
△日语(日英双语方向)(学制5年)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国家机关、三资企业和外经、外贸、旅游等涉外单位和部门从事翻译、文秘、管理等工作, 部分学生继续深造读研,部分学生出国留学。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为100%。
(注:该专业和日本的十多所知名大学有交流互派协议,学生在读期间,优秀学生将有机会公派出国学习一年或做短期赴日访问。)
△俄语(俄英双语方向)(学制5年)——江苏省特色专业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外经、外贸等涉外企事业单位和部门的业务员、翻译、文秘、管理等工作,也能从事俄语及英语的教学、科研等工作。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为100%。
(注:大部分学生均有机会前往莫斯科大学、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俄罗斯弗拉基米尔国立人文大学等学校留学一年。)
△法语(法英双语方向)(学制5年)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在各种涉外部门或机构从事翻译、文秘、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去高等院校、研究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为100%。
(注:该专业与南京法语联盟长期合作,与法国对外贸易学院等高校联系密切,这将为学生在校期间及毕业后赴法国留学或深造等创造条件。)
△朝鲜语(朝英双语方向)(学制5年)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外经、外贸、旅游等涉外企事业单位和部门的业务员、翻译、文秘、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政府机关或高等院校的朝鲜语教学与科研工作。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为100%。
(注:学校将积极创造条件,每年都选拔十余名优秀学生赴韩国高丽大学等名牌大学进行学习深造,效果显著。)
△意大利语(意英双语方向)(学制5年)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外事、外贸、外企、旅游等涉外单位的翻译、文秘、管理等工作,也可去研究部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为100%。
(注:为学生在校期间提供去意大利著名高校如佩鲁贾外国人大学、那不勒斯东方大学等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语言学习。)
△德语(德英双语方向)(学制5年)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外事、外贸、外企、旅游等涉外企事业单位翻译、文秘、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去政府部门、培训机构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为100%。
(注:该专业为优秀在读学生提供去德国海德堡大学、弗莱堡大学公费留学一学期或自费去德国留学一年的机会。)
△西班牙语(西英双语方向)(学制5年)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外事、外贸、外企、旅游、新闻、教育等领域的工作,在涉外企事业单位中承担翻译、文秘、管理等任务,也可在国内或国外继续深造。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为100%。
(注:该专业与西班牙、拉美国家驻中国的机构建立联系,通过组织各类活动、比赛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机会使之在实践中学习,并提供国际交流学习机会。)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江苏高校同类院系中是办学历史最久、学科层次最高、专业设置最齐全、规模最大、实验室及硬件设施条件最好的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已进入全国新闻院系第一梯队行列。学院拥有江苏省地方高校唯一的新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位硕士点1个,新闻学、传播学和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点3个,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自2002年至今,新闻学科一直是江苏省唯一的新闻学重点学科。
学院确立了“以优势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应用为特色的教学科研型学院”的奋斗目标,成效显著。现设有新闻系、广播电视系,广告系、新闻摄影系和媒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现代广告研究所等,江苏省新闻人才培训中心也挂靠在本院。学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立“2+2”新闻学专业,从进入我校其他专业学习两年的学生中,选拔优秀人才进入新闻与传播学院学习,培养既具备跨专业基础知识又具有新闻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新闻人才。
▲新闻学——国家特色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
新闻学专业是江苏省重点学科,江苏省首家新闻学博士点,也是全国师范院校第一家新闻学博士点;拥有一流的电子编辑实验室、电话调查实验室、媒体数据采集中心等实验条件。该专业在培养人才方面以“拓宽基础知识、加强文理渗透、重视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为指导思想,遵循“基础知识与前沿成果兼顾、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结合”的原则。雄厚的师资力量,强大的科研实力,先进的实验设备,优质的实践基地使该专业的学生具备了强劲的专业竞争能力。
就业去向:国家级、省市级各类媒体、新闻单位、党政机关,各企事业单位。
▲广播电视新闻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毕业生不仅有理科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思维,还有文科的人文精神和浪漫情怀,以及艺术家的创造力,是各大传媒集团和宣传机构或部门的首选。
就业去向:各级各类广播台、电视台,广告公司、音像出版社,各企事业单位、传播公司等,毕业生可从事新闻记者、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宣传策划等工作。
▲广播电视编导(艺术类专业)
广播电视编导在江苏省办学最早、师资力量强大。该专业着眼于媒体发展的学科和产业前沿,坚持文理科渗透、技术与艺术结合、软件与硬件兼备的办学理念。
就业去向:各级各类广播台、电视台,各企事业单位,广告公司、音像出版社,影视制作公司、传播公司、文艺团体等,毕业生可从事广播、电视编导、制作或节目主持等工作。
▲广告学
广告学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在国内同类专业中拥有较好的知名度,且毕业生分布于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专业广告公司、各类媒体和广告企业,成为受到业界欢迎的专业人才。
就业去向:专业广告公司、各类媒体的广告部、各类企业的企划、营销管理部门等。
▲摄影(新闻摄影方向)(艺术类专业)
该专业历届有诸多学生在国内外各类摄影展览中获奖,并得到新闻摄影界及社会用人单位的充分认可。目前,该专业已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高校中有影响的新闻摄影人才培养基地。就业去向:可在电视台、报刊杂志社等新闻媒体从事摄影采访报道、编辑设计等工作,还可以在新闻出版社、企事业宣传部门、广告公司、影视剧制作中心等单位从事专业影像、图片摄制与宣传策划等工作,并能从事摄影教学研究工作和摄影艺术创作活动。
▲网络与新媒体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以新闻传播学、信息科学、传媒经济学作为基本学科支撑,顺应新媒体技术发展与媒介融合趋势,旨在培养精通新媒体时代新闻与信息传播业务、熟悉新媒体运作规律、掌握新媒体专业技能的宽口径、复合型传播与创意人才。
就业去向: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新闻采编与数字化内容制作;各类网站、电信企业的信息采制与产品开发;新闻出版行业的数字化出版与传播;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网络信息采制 与内外发布;信息咨询公司、文化传播公司、企业市场部门的宣传策划与创意产品开发等。
社会发展学院
社会发展学院拥有中国史、考古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拥有世界史、社会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还有社会工作、文物与博物馆学两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和社会保障硕士点。在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社会发展学院的考古学、社会学、中国史、世界史等专业在全国高校排名分列第16、23、29、38名。
社会发展学院设有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三个系,设有历史学、文化产业管理、文物与博物馆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五个本科专业(方向),设有中国经济史研究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六朝历史文化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历史遗产研究所、历史与社会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社会学研究所等10个校级科研机构。
社会发展学院现有教职员工62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19人,博士生导师13人,讲座教授2人,教师中80%具有博士学位。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530人,硕士研究生284人,博士研究生23人。本科生历年保送或考取研究生比例达30 %。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就业适应面广是社会发展学院学生培养的特色。目前社会发展学院正为建成国内一流学院而奋斗!
▲历史学:具有三十余年培养历史学本科生的经验,毕业生广泛分布于教学、行政和科研单位。现拥有中国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生导师和教授中多人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在中国经济史等方面有长期的学术积累和标志性的科研成果,具有明显的优势。历史学本科生免试进入硕士研究生的选择面广、比例高。历年考入“985”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多。
就业去向:毕业生多数保送或考取研究生,或在学术研究机构、党政机关、新闻出版、大中小学等单位工作。
▲历史学(文化产业管理方向):文化产业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新兴战略产业,文化产业管理是当代社会非常急需的专业。本专业方向充分利用历史学的传统和优势,培养在文化贸易与投资、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旅游等热门行业中所需要的策划、经营、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方向的学生从我院其他各专业的新生中选拔产生。
就业去向:毕业生主要从事文化贸易与投资、文化开发、文化产品收藏与流通、文化艺术演出与包装、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博、旅游等行业的营销策划或行政管理工作,也可到高职院校从事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文物与博物馆学:本专业是我校的特色与优势专业,以及考古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江苏省属高校中唯一的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点,拥有全国师范院校中唯一的由国家文物局授予的团体考古领队资质证书。本专业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博物馆事业、考古、文物鉴定、文物鉴赏、文物修复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就业去向:毕业生保研、考研比例很高,也可在全国各级各类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以及考古研究所、高等院校、文物管理部门、文化部门、新闻出版、拍卖公司等单位从事专业或行政工作。
▲社会学类(含社会学、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专业在江苏高校中最先创办,为江苏省特色专业。现有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民俗学硕士点和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以及管理学类的社会保障硕士点。学生入学一年后分为社会学或社会工作专业进行培养。
就业去向:作为当前社会非常急需的专业,学生就业选择多、前景广。毕业生主要保送研究生或考研进一步深造,也可在政府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区、街道办事处、社会团体、社会保障管理部门、保险机构及各类企业、跨国公司等从事相关工作。
数学科学学院
内涵齐全的学科构成 数学科学学院是学校极具特色、实力雄厚的二级学院,拥有数学和统计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数学学科和统计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学学科是江苏省优势学科,拥有数学和统计学两个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设有“大规模复杂系统数值模拟”江苏省重点实验室,以及两个校重点研究机构“数学研究所” 和“金融与统计研究所”。学院已经形成“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基础数学、计算数学、应用数学、运筹控制、概率统计等专业和统计学科招收培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综合实力在全国高校数学学科中处于前20强。
阵容强大的师资队伍 学院有在职专任教师73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24人,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43人,60多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后经历。拥有2名江苏省特聘教授,教师队伍中既有一批学术造诣高深的资深教授,也有一批在学术界有相当影响力的中青年专家。
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 学院是全校第一个本科人才培养教学特区,目前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金融数学等4个本科专业。我院对本科生培养实行精英战略和特色战略,加强与国际国内一流大学的合作,强化本科生的联合培养和交流访学。学生培养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和普遍赞誉。学生考研录取率稳定在25%以上,相当多的学生到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科研院所继续深造,更多毕业生获得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毕业生中1人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人获得国家杰出人才基金,1人成为国家教学名师。
条件优越的实验环境 学院拥有“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与统计”两个省部共建本科教学实验室和数学建模实验室,500多台计算机构成的网络环境用于本科教学实验,为本科生提供优越的实验和创新环境。其中数学建模实验室为我院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国际数学建模邀请赛”屡创佳绩提供了强大保障。
覆盖面广的奖助学金 除学校设立的各类奖助学金外,学院还设有“黄开斌特别奖学金”、“施中柱奖助学金”。奖助学金种类丰富,具有很宽的获奖面和资助面,为优秀学子求学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
▲数学与应用数学(基地班)-----国家特色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 自2009年起,数学科学学院设立本科人才培养教学特区基地班,专门培养创新型数学研究人才。详细情况请见“招生问答篇”。
▲信息与计算科学——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
科学计算、科学实验、科学理论是科学研究的三种手段。该专业主要培养科学计算和信息处理的高端人才。我院是国内较早招收该专业本科生的高校之一,是本专业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
就业去向:主要为计算数学专业培养输送研究生后备人才,毕业生也可在公司、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从事科学与工程计算、应用软件研制、高新技术开发、产业优化管理、科学研究和数学及计算机教学等方面的工作。该专业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和出国比例为各专业之首。
▲统计学
本专业为企事业单位,特别是金融、保险机构培养具有现代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能力的专门人才,为概率、统计、金融数学等专业输送具有扎实的概率统计基础的研究生后备人才。
就业去向: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税务、统计等政府机关,生物制药、医疗机构、商业企业、专业调查公司、统计软件公司、中等或高等学校。该专业毕业生大部分进入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工作,历年就业率在98%以上。
▲金融数学
金融数学是教育部2012年新设专业,学生毕业授经济学学士学位。金融数学又称数理金融学、数学金融学、分析金融学,是利用数学工具研究金融,进行数学建模、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等定量分析,以求找到金融学内在规律并用以指导实践。金融数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发展很快,是目前十分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就业,从事金融保险、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工作,也可在企业或相关经济部门从事统计分析、风险决策工作,在学校从事数学和经济学、金融学的理论教学工作。优秀毕业生可以继续攻读应用金融学,金融工程,经济管理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学位。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00年,其前身物理系创建于1952年。学院有物理学、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四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物理电子学和课程教学论(物理)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和光学工程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物理学江苏省政府重点学科、江苏省光电技术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该院师资力量强,现有教职工96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或高工25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37人,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6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学院科研力量雄厚,已形成一支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以中青年教师为带头人和骨干的学术梯队。该院科研和教学实验设备先进,设备的资产总额达5000万元,教学实验室面积约7000平方米。
学院重视本科教育,坚持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宽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良好的素质和独立的科研开发能力”为宗旨,积极调整课程结构,注重实践环节,培养复合型人才。学院积极弘扬“厚生”传统,在本科生中从低年级开始就实行导师制,引导学生成长成才。近几年,学院整体升研率超过20%,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物理学类(含物理学、应用物理学)
我院的物理学类分为物理学和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方向)两个专业,大类招生,新生入学一年后分专业。
△物理学 物理学是该院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传统学科。该专业覆盖面广,涉及宇宙、星系、黑洞、凝聚态物质、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多个研究领域;还涉及云计算、生物医学物理、纳米材料、磁性材料、光电材料和光电技术等多个应用领域,就业前景广阔。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物理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实验研究的初步能力,并且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物理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及应用前景。
就业去向:本专业升研率较高,毕业生中大部分到国际国内名校攻读硕士研究生,也可在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物理学教学、研究、管理、技术开发与应用等工作。
△应用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是把物理知识应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一门学科,覆盖面广,从瓦特的蒸汽机到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应用纳米技术制造的隐形飞机以及超导电缆和光纤通信等技术的应用都与本专业密不可分。对于热爱物理学,同时更希望自己的工作和科研成果能够实实在在被应用的学生,本专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就业去向:本专业升研率较高,毕业生中大部分到国际国内名校攻读硕士研究生,也可在科研部门、高科技产业部门、公司、高等院校、中专院校从事研究、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教学等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江苏省特色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是把电子和信息工程相结合的宽口径专业,实现信号的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电子技术的综合,具有电子系统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的能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理工兼备,注重于电子信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此专业的就业面较广,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也可报考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进一步深造。
就业去向:信息技术产业、科研院所、高校、中等职业学校、电力、公安、交通、金融、商业等部门。▲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是目前比较热门的专业,通信技术渗透到诸多科学领域。有线电视、微波通信、卫星通信、计算机网络这些通信系统是它们的研究对象。可视手机、可视电话、高清电视,这些日新月异的新产品,都离不开通信工程的技术支持。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到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继续深造,也可去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电信、电力、公安、交通、金融、商业等部门从事研究、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教学等工作。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创立的三江师范学堂的理化科。1952年,南京师范学院成立时为理化系。1953年成立化学系,哈佛大学化学专业第一位中国女博士吴懋仪教授任首任系主任。2000年成立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2010年6月更名为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95人,其中55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教授33人,博士生导师1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省特聘教授4人,江苏省双创人才1人,“江苏省333工程”科学技术带头人6人,已经形成一支学历层次和教学科研水平高的师资队伍。
学院下设化学系、应用化学系、材料科学系;拥有生物医药功能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生物医药功能材料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生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新型动力电池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医药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萃取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新型阻燃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工业废溶剂再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江苏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江苏省化工与材料实践教育中心;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化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应用化学硕士和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方向;拥有全国首批设立的国家级和省级中学化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学院主办的《化学教与学》杂志面向全国发行;学院还是江苏省教育学会化学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化学专业为江苏省重点专业。学院以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中心为依托,在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留学生培养方面,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功能材料、应用电化学、有机合成与精细化工、应用化学等研究领域具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工作,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本科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系列竞赛中获奖;学院连续多年免试保送学生到北京大学、中科院等顶级院所攻读学位,学生升研(出国)率保持在35%以上。学院加强奖助和帮困保障体系建设,除校设十余种奖助学金外,学院还设立了“华宇”奖助学金等;自2012年起学院新设立“华宇新生奖学金”,对优秀新生还在学校奖励的基础上再给予5000-50000元的奖励(学院新生奖励措施详见学院网站)。学院为有志于从事化学、化工、材料等领域工作的莘莘学子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
▲化学类(含应用化学、化学)
学生入学两年后分为应用化学(含精细化工与工艺、功能材料方向)和化学两个专业培养。
▲应用化学
就业去向:该专业是国内外重点大学或科研院所应用化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生源基地。毕业生还可以胜任化学、化工、医药、功能材料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工厂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贸易工作以及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以及教育教学工作等。
▲化学──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就业去向:该专业主要为国内外重点大学或科研院所化学专业输送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优秀生源。毕业生还可以从事与化学及其相关领域有关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生产以及管理工作。
地理科学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19年南高师的文史地部,1952年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李旭旦先生在南京师大正式创办地理系,1997年在原地理系基础上创办了国内首家地理科学学院。
一流的学科建设:学院作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科学三大学科均为省级以上重点学科,其中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科学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人文地理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学院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7个博士学位点和14个硕士学位点,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江苏省重点实验室以及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2010年学院顺利进入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在“2011计划”中,我院牵头的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入选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计划。学院众多的博硕士点和强有力的学科建设、实验室为本科生进一步深造提供了优质的平台。
一流的师资团队: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145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50名(含中科院院士1名,千人计划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2名,杰出基金获得者3名,特聘教授7名,博士生导师49名),副教授50名。在职教师中126人具有博士学位,占全体教师比例的87%。60%以上的教授具有在国外学习、进修、合作研究的经历。
一流的教学质量:长期以来,学院高度重视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倡导科研反哺教学。目前,学院拥有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江苏省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类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江苏省教学名师1名;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学院拥有大量的专业实习实践基地,践行校企合作之路,为学生的科研实践和就业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人文地理学和城乡规划基础理论方法,拥有较为广博的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建筑学等知识,具备较强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到科研机构、学校等从事科研、教学、管理、规划与开发相关工作,也可到城乡规划管理、国土规划、城市设计、资源环境、旅游等行政部门从事经济建设和管理工作,亦可在国内或出国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培养目标:培养现代自然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扎实雄厚、基本知识全面系统、基本技能熟练多样,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从事科研、教学、规划、管理和研发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诸如自然资源规划与管理、环境保护规划与管理、城市管理与规划、自然灾害的减缓与防御和公共行政等。其中优秀学生将继续在国内外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旅游管理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到旅游企事业单位(如星级饭店、旅行社或旅游公司、旅游景区、旅游学校、旅游规划设计单位等)及旅游管理部门就业,主要从事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翻译导游、旅游资源开发、景区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策划(规划)或教育培训等工作,也可在旅游管理、人文地理等方向攻读硕士学位。
▲地理信息科学——国家特色专业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从事本专业的科研、教学工作;也可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土地、房产、公安、国防、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测绘工程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从事测绘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应用与开发工作。在城乡规划与建设、国土资源管理、房地产、交通、水利、环境、海洋、航天航空、农业、军事等相关领域从事工程测量和基础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与研究,以及测绘领域的生产技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含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学生入学一年后分专业培养。
△环境科学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环境保护相关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环境保护与管理、科研、教学及工程设计与咨询等工作;也可在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与规划、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市政给排水、生态学等专业方向攻读研究生。
△环境工程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监测站、市容管理、设计院、环保公司、污水处理厂、工矿企业的环保部门等,从事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设计、环境技术开发、环境污染治理、环保设施运行与管理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相关专业方向的研究生。▲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到各级政府海洋管理部门及下属环境监测、海域使用动态管理中心、海洋研究所、海洋评估机构等行政、科研、教育机构及企事业单位就业,主要从事海洋规划、海洋管理及海洋资源环境调查评估和开发、海洋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等相关方面的管理、研究、教学、技术研发工作。
生命科学学院(国家理科基地)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初三江学堂的农学博物科,以及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生物系和东吴大学的生物系。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全国高校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生物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是江苏省重点建设的优势特色学科。
学院拥有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七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以及江苏省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动物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学科为江苏省优势学科,生物学一级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及细胞生物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水产学为校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培育点。
学院拥有生物学和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生物学和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水产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及农业推广(渔业)专业硕士点、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点。每年从全国各地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约200人。
学院现有4个本科专业。生物科学专业设有国家理科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班,该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江苏省首批品牌专业,生物技术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学院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有相当一部分本科毕业生直接升入国内外著名高校攻读研究生。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84人,其中教授39人(特聘教授5人),副教授27,博士生导师30人,硕士生导师3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8人,已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素质高、学术视野开阔的师资队伍。)
学院经过长期建设与发展,已成为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学院,其综合实力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可以为广大有志学习和研究生命科学的学子提供更多更高层次的发展和深造机会。
▲生物科学(国家理科基地班)——国家特色专业 就业去向: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生物科学研究和教学领军型人才,迄今所培养的85%以上毕业生进入中国科学院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著名研究机构或大学攻读硕士或硕博连读学位(其中50%为保送),毕业后主要在国内外高校或科研机构继续深造或从事相关工作。详细情况见“招生问答篇”。
▲生物技术——江苏省特色专业 就业去向:该专业主要培养与生物技术领域相关的科技人才。毕业生可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及医药、化工、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生产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
▲生物工程 就业去向:该专业主要培养与生物制药领域相关的生物工程科技人才,毕业生可在生物医药、生物化工等行业从事生物药物相关产品的研制、生产、质量控制、工艺设计、生产管理及市场营销等工作,也可在药监、药检、药事、商检、海关和政府行业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或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研究工作。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创建于1956年。几十年来,该院的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全国电力、环保、化工、石化、医药、城市建设、制冷空调、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等行业。学院拥有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重点一级学科1个,校级重点实验室2个。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4名,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28名。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0名。
学院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热能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流体机械”和“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建筑领域“暖通空调”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南京师范大学特色专业,“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
学院与美、德、法、日、澳、香港等多所大学在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有良好合作,并选派和推荐优秀本科生赴国外高校交流和攻读硕士学位。
该院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在2008年以来的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中,该院学子连续获一、二、三等奖。近年来,该院毕业生升研出国率一直在35%左右,大部分毕业生前往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知名985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学院长期以来努力建设就业实习基地,相关专业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大电厂及海尔、美的、海信、LG等知名企业,就业率一直在学校名列前茅。
▲能源动力类(含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学院“能源动力类”专业按大类招生,前两年注重对学生进行宽口径的通识教育,强化工科基础。两年后分为“能源与动力工程”或“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培养,实施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培养模式。
△能源与动力工程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内的电力企业、发电厂、热电站、设计院所、动力设备制造部门、高科技公司等从事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维护改造等方面的工作,或在政府管理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从事与专业有关的管理、研究与教学工作。能源与动力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因而本专业有着长期的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就业去向: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是一个集能源、环境、控制三大学科交叉复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涉及热学、力学、材料科学、机械制造、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科学、系统工程科学等学科的高新科学技术。毕业生可在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能源环境控制与保护、电力生产自动化、制冷与低温、空调与人工环境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技术开发工作。该专业具有宽广的就业面和良好的适应性。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设计院、房地产公司、建筑企业、科技开发公司与制冷空调设备生产企业、城市建设管理部门从事供热、通风、制冷、空调、燃气、给排水方面的设计、运行、开发、管理、营销等专业技术工作,或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本专业范围内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等工作。随着21世纪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室内人居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社会对本专业人才有长期且旺盛的需求。
▲机械工程 就业去向:机械工程技术是工业发展的基础,是制造业的核心。毕业生可在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子、化工、冶金、航空航天等各类工业企业、科研院所、高科技公司,高等院校从事相关工作。特别是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发展进程中,掌握机械设计制造、自动控制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十分抢手,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待遇高。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创建于1954年,已为国家培养了近2万名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现有教职工10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7人(含教授11人),拥有研究生学历的46人(含博士30人),有江苏省“333工程”培养人选3人、“六大类人才高峰”培养人选4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8人,具有出国留学和访问学习经历的教师已达50%。
学院现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和“电气工程”硕士点,以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含中英“3+1”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自动化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三个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自动化专业均是江苏省特色专业,也是江苏省首批“电气类”重点建设专业。学院重点建设电气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
近五年来,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设计等比赛中获省级和国家级各类奖项近100项,其中,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和二等奖6项,省级(含华东赛区)科技竞赛一等奖25项。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因专业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前茅,已连续九年被评为校“就业先进集体”。除学校设立的各类奖学金外,学院还专门设立多种奖学金和学生科技创新基金。
学院高度重视与国内外高校和学术团体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拓展学院的办学空间和扩大学院在国内外工程学科界的良好影响。从2004年起,学院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合作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已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的知名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生入学一年后分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电气技术两个专业方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首批“电气类”重点建设专业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各级电力公司、电力设计院、各类发电厂及大中型企业中从事电力系统的设计、开发和运行管理等工作,在电气设备生产厂家、电力自动化设备公司从事产品开发、销售、运行维护等工作,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从事电力技术相关科研和教学工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技术方向)——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首批“电气类”重点建设专业
就业去向:毕业生从事大中型企业中变电站、自备电厂和电气控制设备的设计、开发、维护和运行管理等工作,在各类电气设备生产厂家、电力自动化设备公司从事产品开发、销售、运行维护等工作,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从事电气技术相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自动化
学生入学一年后分为信息技术与工业控制和工业电气自动化两个专业方向。
△自动化(信息技术与工业控制方向)——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首批“电气类”重 点建设专业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科研、设计院所及高等院校从事计算机控制与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开发、设计、调试及自动化领域理论研究等工程实践及教学工作,也可从事石油、化工、冶金、医药、轻工、通讯、电子、交通、能源、航空航天、电力等行业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信息管理及常规自控系统的应用、设计及开发工作。
△自动化(工业电气自动化方向)——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首批“电气类”重点建设专业
就业去向:毕业生从事大中型企业中自动控制系统或装置的设计、开发、维护和运行管理工作,在国内外楼宇智能化系统公司从事工程设计、开发、调试、运行管理工作,在各类电气设备生产厂家、电力自动化设备公司从事产品开发、销售、运行维护工作,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测控技术与仪器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自动化系统的“眼睛”,是集电子、计算机、控制理论、仪器仪表、物联网技术、传感器与测量等多学科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也是现代社会制造业急需的热门专业,该专业有着十分广泛的社会需求。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海关、港口、进出口、物流、质检及电子、通讯、交通、能源、邮电、航空航天、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产业等各类企事业单位,也可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和工业生产中信号检测、分析、处理工作以及从事测控技术与仪器的研究开发和教学工作。特别适合于各类产品质量检测仪器的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市场开拓、售后服务等工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英合作办学)——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首批“电气类”重点建设专业
详见《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中英合作办学招生简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是一个涵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的综合性二级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网络与信息安全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并设有江苏省信息安全保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江苏省智能信息处理与软件工程实验室。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3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计算机技术专业工程硕士点,并挂靠学校相关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已经形成从本科生到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0人,其中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6人,博士、副教授34人,硕士生导师23人。3年学院主持国家“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项目“新型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参与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其他省部级项目11项,承担几十项横向科技开发项目,每年科研经费总额达到1500多万元。学院设有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包括计算机中心、计算机硬件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实验室、网络与多媒体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学生创新实验室等。该中心拥有微机1500多台,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被评为江苏省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注重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设立了中英合作本科生交流项目,学生可在第四学年赴英国学习专业课程,学校承认学分。学院建有多个学生实习、就业基地,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学生的毕业去向非常广泛:研究生录取率在25%左右,就读高校包括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中国科大、同济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就业单位既有微软、百度、阿里巴巴、中兴、华为、平安科技等知名信息技术企业,也有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机关,学校、银行、电力、电信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单位骨干或走上领导岗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信息技术部门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与开发,以及手机、游戏机、交换机、数控设备或仪表、家电控制系统等嵌入式系统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软件工程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信息技术部门从事计算机软件研究、开发与维护,以及软件开发过程管理和软件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信息技术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数据分析与决策、企业商务管理、网络系统维护,以及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音乐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有着辉煌、弘厚的办学历史,其前身可追溯到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开设的音乐课,2000年成立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改革开放以来,学院的事业发展一直居于全国同类院校的前列,成为我国音乐教育师资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教学资源丰富,学习条件优越
音乐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80人,其中特聘教授1人,教授11人、副教授28人,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28人。具有博、硕士学位的教师占全院教师的五分之三以上。学院下设“四系一所两中心”。音乐学院有优美的教学环境和完备的教学设施,在随园校区拥有2栋12000余平方米的教学楼和两个大型的音乐厅以及“钢琴制作与调律”、“数码音乐”实验室。
专业结构科学,培养目标明确
音乐学院现为“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音乐与舞蹈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单位,音乐学专业为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音乐学科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具有“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艺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招收音乐表演、音乐教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西方音乐史等4个方向博士研究生和音乐表演艺术、音乐理论、舞蹈等11个方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同时招收声乐、键盘、器乐、舞蹈等四个方向的艺术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本科教育设有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音乐学(钢琴制作与调律)、舞蹈学(师范、舞蹈编导)等6个专业(方向),已经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研究生的完整音乐教育体系。2009年学院与广州珠江钢琴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实行“2.5+1+0.5”校企间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共同培养钢琴制作与调律专业方向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还聘请阎维文、谭晶等一批中外音乐名家担任客座教授。
艺术成果丰硕,就业前景广阔
学院高度重视艺术实践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学生在国内外专业竞赛中频传佳绩,先后获得国内外音乐比赛各大奖项。近年来,本科学生先后在专业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
学院积极扩大国际文化学术交流活动,本科毕业生出国深造率达10%。与美国、德国、日本、法国、奥地利、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挪威、乌干达等多个国家的音乐院系建立密切联系。
本科毕业生长期保持较高的就业率、保研率、升研率,有多名毕业生考取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法国南希音乐学院等国内外高等院校学习深造。
▲音乐学(师范方向)——江苏省品牌专业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各级教育系统、各类文化艺术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音乐教育、音乐表演、文化艺术管理等工作,就业渠道广泛、前景良好。
▲音乐学(钢琴制作与调律方向)就业去向:钢琴制造厂、艺术院校钢琴调律、专业团体器乐维修及调律、钢琴销售公司和钢琴培训单位等,优秀学生可由珠江集团有限公司择优录用。
▲音乐表演(在江苏省只招声乐方向)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各类文艺团体、文化事业单位、各级教育系统等单位从事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传媒、音乐培训、艺术管理和研究等工作。
▲舞蹈学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各类文化艺术团体、教育系统及培训机构、传媒与科研机构、电视台、企事业单位等相关部门从事中外舞蹈史、舞蹈理论的研究、舞蹈教学以及编导与创作等工作。
美术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是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发祥地,已有112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是晚清李瑞清主持的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更名为南京大学美术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1999年改办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徐悲鸿、傅抱石,陈之佛、张大千、吕斯百等大师曾先后执教于此。
目前,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有教授25名,副教授23名,博士生导师14名,硕士生导师38名,教职工共110名,近年来在美术创作、理论研究及艺术设计的开发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学院拥有美术学、设计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美术学、设计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美术学、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是国家首批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是“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动画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是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美术学为江苏省优势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省级品牌专业,“美术学”、“动画”、“摄影”专业同为省级重点专业,“水粉水彩”、“草书艺术”是江苏省精品课程。作为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试点工作院校,美术学院依托雄厚的学科实力,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建立了“徐悲鸿美术教育实验班”。近年来,学院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俄罗斯、意大利等国高校以及国内相关研究院(所)、企业建立教学、研究、实践等合作关系,先后有6批在校学生分别赴俄罗斯、美国、法国、加拿大进行互认学分的短期驻学。
美术学院教学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完备,拥有两万多平方米的教学楼和一个新型展览大厅。美术学院珍藏有徐悲鸿先生当年从法国带回来的一批大型石膏像。美术学院设有7个系,1个教研室,1个研究院,6个研究所,5个实验室和2个中心,涉及3个一级学科,共15个专业(方向)。
▲美术学(师范,书法学)就业去向:毕业生主要从事中、高等学校书法教学、创作及理论研究工作或相关的书法专业工作。
▲绘画(师范,含徐悲鸿美术教育实验班、油画、水彩水粉、中国画、雕塑5个专业方向)
学生入学后将分专业(方向)培养。
就业去向:毕业生主要从事中、高等学校美术教学、研究工作以及相关教育、艺术管理工作。
▲设计学类
学生入学后将分专业(方向)培养。
△视觉传达设计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从事企业产品装潢、广告、品牌推广工作;从事企业形象、品牌形象的研究与开发设计;从事一定的设计管理工作。
△环境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展示设计方向、装饰艺术设计方向)
△△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就业去向:毕业生主要从事设计院、规划院、房产开发以及各装饰公司、设计公司、园林公司、广告公司的专业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从事环境设计管理工作;从事中等职业学校及大学本、专科层次的艺术设计教学工作。
△△展示设计方向 就业去向:培养具有展示设计特长的专业设计师,能够从事社会、文化、科技、政治、经济、贸易等各种宣传推广活动的展示策划,同时也可到经济主管行政单位宣传部门及各展示公司、展示场馆部门就业。
△△装饰艺术设计方向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从事装饰艺术、公共艺术设计、创作和研究工作。△产品设计(玩具设计方向、陶艺方向)
△△玩具设计方向 就业去向:毕业生主要从事企业产品研究和开发设计;从事一定的设计管理工作;从事中等职业学校及大学本、专科层次的艺术设计教学工作。
△△陶艺方向 就业去向:毕业生主要从事陶瓷艺术设计与开发工作,从事中等职业学校及大学本、专科学校的教学工作,从事陶瓷制作管理工作。
▲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艺术方向)就业去向:毕业生主要从事服装公司及服装企业的设计、技术管理、营销工作;从事模特经纪公司、新闻媒体、广告部门及展览公司等领域的表演与策划工作;从事高校及中等专科学校服装设计与表演艺术教学工作。
▲动画 就业去向:毕业生主要从事动画的创作,从事商业广告动画设计与开发,从事动画制作管理工作,也可从事中等职业学校及大学本专科层次的动画设计的教学工作。▲摄影就业去向:毕业生主要从事电影、电视、报纸、杂志、网络媒体、广告媒体的影像类工作,及大学本、专科层次、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
中北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独立学院。学院坐落于南京紫金山东麓的仙林大学城内,与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比肩而立。中北学院自1999年建院以来,秉承百年老校——南京师范大学优良的办学传统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依托南京师范大学的优质教学资源,独立组织教学,是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学院的学生与南京师范大学其他院(部)的学生共享学校的图书资料、实验设施、体育场馆、学生公寓等教育教学资源。从2009届毕业生起,发放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文凭;从2012届毕业生起,达到学位授予条件的,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授予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学士学位。中北学院现有文、理、工、管理、艺术等多个学科,分设八系一部,即人文系、外语系、经济与管理系、公共管理系、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工学系、美术系、音乐系和强化部,拥有33个在社会就业市场上享有声誉的专业品牌或特色专业,在校学生7500余人。中北学院师资实行自有教师、校派教师、外聘教师相结合的队伍结构,以开放式多元化用人管理体制,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学院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超过60%,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积极探索适合独立学院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宽基础、复合型、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格局。学院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以满足学生个性多元化发展需求:学院在江苏独立学院中率先开设强化班为学生考研深造创造条件;积极推行海外学习计划,已与法国INSEEC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德国伊尔姆瑙理工大学、新加坡特许科技学院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出国留学创造机会;积极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工作,大力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应用性技能教育。
知行合一,全面发展。在学院的精心教育和培养下,我院学生赢得了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双丰收,在多项国家级、省级、校级竞赛中屡获佳绩,毕业生广受社会欢迎,学院已有十一届毕业学生逾13000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以上。考取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国内著名院校硕士研究生有近1000人。部分毕业生报考并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进入国家机关、国防和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工作。
多年办学,争创特色,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已经呈现出“办学理念先进,教学特色鲜明,综合实力雄厚,社会信誉良好,发展前景广阔”的勃勃生机。学院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线,进一步提升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优化体制机制,增强综合实力,努力将我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独立学院。泰州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是一所于2004年6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普通高校本科层次独立学院,由南京师范大学和泰州市人民政府共同组建。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博士生导师李晏墅教授担任院长、法定代表人,黄溧军同志担任党委书记。经过8年的砥砺奋进,学院正在由规模扩张型向内涵提升型转变,取得了可喜的办学成果,先后荣获“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和“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等称号。
学院办学规范,招生门类齐全。学院是一所完全符合国家教育部26号令颁布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规定的独立学院。学院位于泰州市高教园区,占地面积1035亩,规划建设教学、办公、活动及生活用房32万㎡,已建成25万㎡,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专家组对学院办学条件的检查。学院培养以文、理、经、管、工、艺和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本科应用型专门人才。设有健全的行政、党委机构,建有13个院(系、部),有经教育部备案的44个本科专业和58个专业方向,面向除港澳台以外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普招录取分数从2004年的低于省控线20分到目前稳定在全省同类院校前列。目前在校生10253名。学院连续四届毕业生毕业率为99%以上,学位授予率为87%以上,平均就业率为98%以上。学院颁发国民教育序列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证书,2012年学院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师资队伍保障有力。学院紧密依托南京师范大学的优质管理和教学资源,院领导、部门、院(系、部)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均为南京师范大学选派的具有高级职称或副处级以上职务的教学与管理骨干。学院聘请“全国道德模范”张云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侯晶晶、国家级教学名师朱晓进、南京军区原政委方祖岐上将、著名剧作家、词作家阎肃、著名心理学家桑志芹、著名经济学家张二震、江苏省泰州中学校长蒋建华、国家级教学名师汤国安、南师大文学院博导潘文教授、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博导谭顶良教授等同志为特聘教授。每学期还从南京师范大学和其它知名高校聘任兼职教师百余人,其中高级职称者占65%以上。学院从2011年开始启动“双百(培养百名博士,百名教授)”行动计划,开展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十佳”大赛、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评选“师德先进个人和师德标兵”等,激励了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目前全院教职员工600多人,自聘专职专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位者占90.19%,形成了以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师为专业和课程建设带头人、学院专职专任教师为基础、外聘教师为重要补充的教师队伍。近四年来,教师取得获奖成果125项、获得课题立项108项、专利18项、艺术实践科研成果93项,有46名教师的科研成果获省级奖项,自聘的青年教师有2名教师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
学院办学特色明显,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果凸显。学院大力实施“质量工程”发展战略,确立了“素质高、基础宽、能力强、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体系。着力优化专业结构、改革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加强教学督导、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管理效能。坚持教授走上大一新生讲台、博导走上本科生讲台,名家开设系列学术讲座,大力推进学生考研、考公务员、考村官、考证、出国等工作。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教学委员会、教学工作咨询委员会,对教学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聘请教授担任教学视导员,对课堂教学进行检查、督促;组建了学生教学信息反馈队伍,及时掌握师生教与学的情况和需求;专家检查性听课、教师同行互听互评课、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教学评价措施更是实现了“教学相长”。学院师范教育厚积薄发,是全省本三独立学院中唯一具有招收师范生资格的院校,有12个专业承担师范生专业化培养任务,满足不同考生报考需求。毕业生考取公办教师编制的人数逐年增加。学院艺术教育和文化产业蒸蒸日上。学院通过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大力加强校园人文环境、校内文化设施和校园景观建设,充分发挥大学校园的育人功能,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学院师生编排的大
第四篇:德州学院介绍
德州学院是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座落在素有“神京门户”和“九达天衢”之称的德州市。德州是华东、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津浦、德石、京沪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纵贯全市;京福、济聊、青银高速纵横交错;历史上有名的京杭大运河流经本市,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使古老运河重新发挥重要作用。南临黄河,与济南相望,北靠京津,西通晋冀,东连胶东半岛,处于黄河三角洲开发区与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位置。德州历史源远流长,人文荟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迄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留有大禹治水、董子读书台、刘备署理平原县、明清运河故道、苏禄国王墓等历史文化古迹,涌现出董仲舒、东方朔、祢衡、窦建德、颜真卿、邢侗、任继愈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2005年,德州市被授予“太阳城”称号,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2010年,德州市成功举办“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
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2021余亩,现有建筑面积67.5万平方米,教学设备总值12009万元,馆藏图书187万册。建有各类实验室138个、语音室14个、多媒体教室120个,新闻中心、网络中心设备先进,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图书馆、学生公寓设施齐全,优良的办学条件和浓厚的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现才智、历练成才的广阔空间。
教育教学
学校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重视教学管理、教学建设,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自举办本科教育以来,本科毕业生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累计通过率、考研录取率、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得到了社会和广大考生的认同,2009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对我校就业提出表扬。2011年毕业生考研上线人数占普通本科毕业生人数的38.56%,在上线人数中,超过50%的学生被“211”或“985”等全国重点大学录取。近几年来,共承担省部级教改立项63项,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教学名师3名,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双语课程1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获得高等教育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0余项。自2007年以来,我校大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国家级奖励138项,省级奖励1055项,特别是在有清华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参加的全国首届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我校代表队取得了国家级一等奖的好成绩,成为山东省高等院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2011年,我校学生设计的《害虫自杀式太阳能灭虫器》荣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特等奖第一名。
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55个本科专业,专业设置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11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文、理、工、管为主,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和以本科教育为主兼办专科教育、部分重点专业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办学格局。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182人,其中本科生18000余人。已建成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社科研究基地5个,省文化艺术重点学科2个。2009年被确定为山东省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山东师范大学联合招收中国现当代文学、原子和分子物理两个专业研究生。
科研成果
建校以来,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已成为区域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现有科研所(中心)47个,近几年来,学校承担和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课题783项,其中国家级12项,省部级190项,共发表论文7800余篇,SCI、EI、ISTP、A&HCI、CSSCI等收录560篇,出版著作161部。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91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50余项,基础研究在许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应用研究具有较强的综合研究开发能力,其中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地域文化研究、生物物理、有机化学、生物科学技术、可再生能源等领域有较大学术影响。申请和授权中国发明和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0余项。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1700余人。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教授98人,副教授432人,已经取得硕士以上学位教师687人,其中取得博士学位教师137人。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良好的学术风气。教师爱岗敬业,治学严谨,教学和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有13人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3人荣获省级教学名师称号,17人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14人为市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市级优秀教师及优秀教育工作者30人。学校还聘有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著名学术机构和高等院校兼职教授128人,其中院士5人。
对外交流
学校十分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法国、韩国等国家20多所大学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并开展了合作办学、互派教师与留学生、合作科研等实质性合作,学校可面向各国招收留学生到本校学习汉语和其它专业课程。每年有十几位外籍教师在我校任教,每年派出教师到英国、美国、加拿大进修、访问或合作研究。经省级主管部门批准,我校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与服务大学开展艺术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与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大学开展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合作办学,与美国底特律大学开展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合作办学、与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护理专业的合作办学,已培养了大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我校在国外留学归来的毕业生大部分在国内政府机关、高校及大型企业就业,充分体现了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2011年10月,学校成功举办“中国德州——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文化周”,进一步拓宽了学校对外交流的渠道和领域,提高了德州学院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社会影响
2011年荣获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称号,2010年荣获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9-2010年两度荣获省企校合作办学先进单位,荣获全省教育系统人事工作、教务管理、科研管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第五篇:启明学院介绍
启明学院介绍
By 小三克学长
一.学院简介
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挥示范作用,华中科技大学与业界共同创办“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启明学院秉承“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遵循“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未来杰出人才。
启明学院作为教育改革的创新示范区,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主动实践和科技创新,开发学生潜能,探索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和创造教育的新途径,营造多学科交叉的创新教育生态环境,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达成“一流教学、一流本科”的目标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启明学院基本办学思路为“开放办学,创新机制,学科交叉,拔尖示范”。将以“开放式”办学的思路统领基本工作,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教师聘用等方面加大对国际、业界、高校、社会的开放力度。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建立有效的教育管理(包括选拔、评价、激励、约束等)机制,鼓励和吸引高素质学生、高水平教师和优质资源参与启明学院办学,创立新的运行机制和多样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多学科交叉平台,加强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跨学科的合作与研究,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学科支撑。面向本科生,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领导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实学创新人才的培养,以此推动面上的创新教育,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示范。
二.培养模式
1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未来工程领军人才
2卓越医生人才培养计划 培养未来医学杰出人才
3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未来科技领军人才
4人文社会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杰出人才 5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交叉学科创新人才
6基于项目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未来信息工程专家
7基于团队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项目实践能力的人才
8基于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具有自主管理能力和发展潜能的优秀人才
三.培养机制
1培养计划
实验班为学生提供特别的人才培养计划。学院学生可以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计划。学院鼓励本院学生选习交叉学科课程。2专业选择
学院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特长等,在具备相应条件下,可自主选择学校设置的专业。
3学业导师
学院聘请国际、国内知名教授、企业家、社会人士担任学院教师,学生与导师双向选择,导师为学生选课、研究性学习、主动实践和科技创新提供指导或咨询。
4特别课程
学院为学生研究型学习提供特别课程支持,建设方法类、交叉学科类、通识类、综合类等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系列化特别课程,将学生宏思维的培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宏观思维和创新思维。
5科技创新
学院鼓励学生参加科研训练项目,要求每位学生至少参与一项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并为创新活动提供特别学分。
学院鼓励学生发表论文,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申请发明专利,参加国际、国内科技创新竞赛,优秀者可获得学院资助
6国际交流
学院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为学生提供机会赴国际知名大学、国内知名重点大学学习深造、开展科学研究、参观考察、学术交流,相关经历可获得学分。7校企合作
学院设有校企合作委员会,积极引进业界资源为人才培养服务。为学生提供机会赴国际知名企业、国内知名重点企业参观考察、学习交流、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相关经历均可获得学分。学院鼓励学生承接社会、企业科研项目,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
8评价体系
学院制定以能力评价为导向的学生学业综合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领导能力、主动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评价。9竞争机制
学院实行开放式办学,通过综合评价机制对团队和学生实行退出与优补。学业综合评价不合格的实验班学生将实施退出机制,普通班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成绩优秀的学生可通过申请、考核等环节优补进入启明学院;学习特优生实行淘汰制;创新团队通过综合评价,在一定时期不能代表学校同类团队水平,违反学校管理规定,且造成负面影响的将退出启明学院。其它学生创新团队通过考评可以进入启明学院。
10管理模式
各类实验班由本专业所属院(系)承担管理职能。专业所属院(系)负责培养计划实施、教学行政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管理等工作。启明学院负责聘请若干名学术造诣深、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成立实验班教学专家组。教学专家组负责培养计划审定、教学研究、学业评价、教学实施等工作。学习特优生、创新团队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由学生所在院(系)负责。启明学院在因材施教、学科交叉、技术交流、资源共享、特别课程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协调。启明学院创新团队采用联盟式管理。
四.培养特色
1学生自主
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设计、自主管理,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主动实践,主动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
2学科交叉
创建多学科交叉的育人环境,让不同学科的学生、教师进行团队学习、团队研究、团队合作。
3与业界结合业界是大学教育生态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让教师、学生到业界中去,让业界优秀人士走进大学讲坛,共同培养创新人才。
4宏思维培养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民族、人类社会的重大问题,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整体意识,提高学生对社会重大问题的把握能力。
整个启明学院由创新团队、特优生和创新实验班组成,下面分别来说说这三类
1.创新团队
创新团队包括以下这些
机械创新基地
基础医学科技创新团队
智能机器人及智能系统仿真科技创新基地
Dian团队
生命科学与技术科技创新基地
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
计算材料科学与测量模拟中心
数学建模科技创新基地
新能源与节能减排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
联创团队
红树林策划创意团队
GNG团队
物理实验创新基地
外国语3C团队
冰岩作坊
记者团
大学生调查研究中心
We团队
化学与化工创新基地
WEsharp团队
医用图像系统研究团队
创新团队每年会在军训期间或者之后一段时间进行宣传招新,有的团队招新会持续很久,标准很严格,如果对其中某一方面感兴趣可以到时候申请加入,团队的基地一般都在启明学院大楼亮胜、恩明楼上。加入团队可能会占用额外的一些时间但是如果好好利用会有很大收获
2.特优生
特优生每年会从各院中选择最优秀的学生组成,选拔过程有各种流程= =成为特优生后享受到更多资源,但是也会接受更多严格的考核= =具体情况可以参照特优生评选标准等
3.创新实验班
下面是最重要的实验班部分,一共分为4类
(1)卓越工程师计划实验班
能源卓越计划实验班
计算机卓越计划实验班
生医卓越计划实验班
电信卓越计划实验班
土木卓越计划实验班
电气卓越计划实验班
光电卓越计划实验班
机械卓越计划实验班
材料卓越计划实验班
(2)卓越医师计划实验班
临床医学专业中德实验班
(3)创新实验班
基础学科生物学与技术实验班
经济学创新实验班
基础学科物理学实验班
信息类数理提高班
管理学创新实验班
自动化理工交叉创新实验班
“王大珩”光电创新实验班
(4)其他实验班
基于项目的信息类专业教育实验班(种子班)
需要说明的是启明学院只是个平台,当你进入了某个实验班,你仍是属于原来学院的但同时下属于启明学院这个平台
选拔方法
2013年招生计划中部分省份有了启明学院的实验班这个填报选项,也就是说可以像报其他专业一样填报志愿,但是名额较少,只有高分才能进入
另一个途径就是入校以后的选拔考试
一般选拔考试在军训期间的某一天
只要符合某个启明实验班的报名条件的同学都可以选择参加选拔考试,报名---笔试---面试,一共三个步骤
每个实验班具体的要求都不同,限定不同专业的新生可报考
每个同学只能选择自己能报考的班级中的一个报名,来学校后会统一发放报名表,填写一些信息后交上去就报名啦~~~~
http://qiming.hust.edu.cn/userfiles/file/2012年启明学院实验班招生计划(1).xls
此链接为去年的招生计划
这里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报哪个班的问题,可能有的专业的新生可以报考很多实验班。我想说的是如果你原本的专业就是你精挑细选过而且你也非常感兴趣,同时你所在的院系又有启明学院实验班的话,建议你选择报考本院系的实验班。
如果你所在院系没有启明实验班的话那么你就要谨慎一些啦,因为这涉及到转专业的问题,考上别的专业启明的话相当于你间接转了专业,报考的时候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兴趣,和报考难度问题,几个热门院系的启明报考人数很多因此录取率较低,所以自己权衡后再做决定
注意:启明学院报考若成功可作为转专业的一种途径
笔试
注意每年的题型和考试内容都可能出现极大变化!!因此本部分内容仅作参考
2011年及之前的考试科目是数学和综合,数学内容以高中为主但思维量很大。综合考物理化学和人文(人文也就是文科内容如政治历史地理)综合中的人文考察知识面为主
2012年考试内容发生了变化,仍然是数学和综合,但是综合里全部是类似企业文化及思维锻炼题,数学以高中内容为主,涉及到了少量大学里微积分的知识如极限等
今年的考试仍然可能有很大的变化
面试
笔试中选拔出少量的同学进入面试,多考官对一个人的面试,通过率较高,保持好心态即可这里不作具体介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吧内搜索我去年的介绍启明考试帖子里的具体介绍
http://tieba.baidu.com/p/1826441647?pid=23685980052&cid=#23685980052 此链接为去年的帖子,其中笔试内容有变化,参考价值不大,其他内容可参考
接下来是最为关心的问题:启明的利弊?!
希望大家不要轻信据说和传言,以及网上一些没有根据的文章帖子
首先如启明学院的宣传一样,保研率较高,虽然每个院具体政策不同,但是一定是高于非实验班的实验班的师资力量比普通班会好一些,而且能享受到更多的资源,比如启明学院专门开设的选修课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启明学院的课程难一些,就会有很多人担心加权分数反而不如普通班的同学,关于这一点其实是不一定的,第一要看个人的努力程度,对于学霸来说如果付出了很多努力当然会得到一个很好看的分数。另一方面要看任课老师的给分习惯,如果碰到一个给分很高的老师就会得到比普通班甚至高很多的分数,反之。。就会很悲剧
启明学院一个独特的制度是导师制,就是可以在本科阶段选择学院的老师作为导
师,在学业上给予帮助,也可以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选择参与导师的研究团队进行科研。但是平心而论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一点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弊端最大的一点是清退制度。原则上启明学院只要有挂科,哪怕是一门都会被清退回普通班,虽然在实际执行中稍微有所宽松,但是万一被清退将会非常麻烦,因为课程内容不尽相同,清退后会多出很多无用学分,还要补一些别的课程,费时费力
另外一点不好的是启明学院成立时间并不长,在管理上还有一些问题,启明学院管理和实验班本学院的管理上有重叠和遗漏的部分,造成在一些问题上互相推来推去解决不了,比如造成体育课选课名额不足无法选课,而启明,原学院和体育部之间的管理漏洞却无法解决。类似的问题虽然有所好转但仍然存在以上是个人对启明学院的一些感想
启明学院有利有弊,一切全在于你自己的努力
是否选择报考进入启明学院需谨慎!!
如果你选择了报考,那么启明学院欢迎学弟学妹们的加入~
有什么问题可以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