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那诗情画意的宋词

时间:2019-05-12 05:17: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走进那诗情画意的宋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走进那诗情画意的宋词》。

第一篇:走进那诗情画意的宋词

走进那诗情画意的宋词

唐诗象征着那无限繁华的唐朝,从长安城内的小街小巷,各种商铺到至高无上的皇宫,太宗李世民望着这繁荣的一切,不由会心微笑。然而,盛景不长。安史之乱,唐朝落败,曾经繁荣的皇城处处可见枯花败柳,唐诗便随着时间由豪迈转向低吟。元曲象征着短促却强大的元朝,不可一世的成吉思汗继统一蒙古草原和中华大地后,又豪情壮志地征服了大半个欧洲,使得我国的疆域扩大了几倍,元曲随之所展现的是那辽阔的大草原和无边无垠的山山水水。岁月走到明清,小说开始流行,四大名著引领我们这个走向文化日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

可是,那诗情画意的宋代呢?它的经历可比其它朝代复杂多了。宋词,它领我去那繁华的宋朝,去体味柳永的风雅清丽,体味那“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华美风情。

宋代始于战争不断的五代十国中。宋太祖赵匡胤乱世呈英豪,君臣杯酒谈笑间巧释兵权,从此重文轻武,宋词也随着文人的重用而繁荣流传了下来。

从没人见过你的照片,那个年代的你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但在我的心中,你却美于沉鱼落雁的西施与昭君,美于闭月羞花的貂蝉与贵妃。你的美独一无二,无人替代。你的美,令我陶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写出了你那些欢快的童年。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则描写出这样一个对战争视死如归,对爱情坚贞不屈的弱女子。

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唱—赤壁。这就是你,苏轼。一个淡泊名利的隐士。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督都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 面对一湖静水,你又陷入了沉思。

快看….还有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写的是多么美好的山村美景,同时又给那些正处于迷津中的世人丝丝点悟。宋代也是战乱的年代,纷飞的战火中,就连高高在上的靖康俩帝,即使幻想偏居而安,也被凶悍的外族所俘虏。义愤填膺中,辛弃疾写下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诗句,再现了那个残酷的战场。还有岳飞,精忠报国故事流传的同时也永远记下“壮士,笑谈”的豪言壮语。

宋代,属于这个金戈铁马的年代,属于无数人才辈出的年代,留给了我们太多太多遐想。唯有宋词,那诗情画意的宋词,才是这个辉煌时代的最好见证。

第二篇:走进宋词教学材料

走进宋词

-----阅读教学教材

宋词的相关知识:

1、词牌,也称为词格,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是汉语填词所依据的曲调名称。又称词调。宋代以前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有的依调填词,有的依词制调,曲调乐谱的名称即是词牌。填词既要求合乎音乐腔调,又要合乎一定的格律(即词律),如字数、平仄、句式、韵位等。宋代以后主要是依调填词,且大多数词人只懂格律,不懂音乐,他们只是按照格律填词,所作词走上了与音乐脱离的道路。明代以后,宋词曲谱大抵失传,而按照格律填词却继续不断,词牌名只作为文字、音乐的结构的定式,词也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形式了。词牌种类繁多,总共在1000个以上,其中常用的大约只有 100 多个。如〔 沁园春 〕、〔 水调歌头 〕、〔念奴娇〕、〔菩萨蛮〕、〔如梦令〕、〔蝶恋花〕、〔忆秦娥〕等。词牌名称的由来,绝大部分已无可考,只有极少数有记载流传。

2、词的诸多称号,或因其音乐特征或因其共同方式而取得,诸如曲子词、乐府、长短句、诗余等等。词的每一种“芳名”的会商,都是对词的性质与特征的各个侧面的体认过程。

3、词与诗: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②(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4、派别: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宋代词人:李清照、柳永、秦观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等。

5、宋词的演变: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五代时期的《花间集》就很明显地展露了词美丽绚烂的文采,但是这期间的词题材还仅限于描写闺情花柳、笙歌饮宴等方面,可以说还显得很“小气”。虽然艺术成就上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但是在思想内涵上层次还不够。宋代初期的词一开始也 1 是沿袭这种词风,追求华丽词藻和对细腻情感的描写。像曾因写过“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仁宗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当时的词被认为是一种粗俗的民间艺术,不登大雅之堂,以至于宋朝的晏殊在当上宰相之后,对于他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自己写的。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它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才子们一起共同推动了词这一新兴艺术形式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但是,随着词在宋代的文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词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充实和提高。“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奠定了边塞词在宋词中的地位,使只闻歌筵酒席、宫廷豪门、都市风情、脂粉相思之类的世人一新耳目。到苏轼词首开豪放词风,宋词已经不仅限于文人士大夫寄情娱乐和表达儿女之情的玩物,更寄托了当时的士大夫对时代、对人生乃至对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宋词彻底跳出了歌舞艳情的巢窠,升华为一种代表了时代精神的文化形式

豪放派代表作:

(一)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咏史怀古词,是全宋词中一首千古传诵的咏史佳作。这首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主要描写赤壁的景色,同时兼怀古人,仿佛是由远景、近景、特写等一组不同的镜头组成的画面组合。首三句,仿佛是远景扫描,长江水浩浩荡荡,奔流不息,亘古不变的滔天波浪如大浪淘沙,送走一代风流人物。次三句,铺陈其事,是近景的定格,目光投向赤壁古战场。“人道是”三字,表明作者也不知道此处是不是真正的赤壁古战场,只是借“赤壁”之名咏写古事,抒发感叹。上片最后两句,是整个上片景物描写的总结,引起了下片对周瑜的追怀。下片怀古,词人抓住周瑜年轻有为这个主要的特征,塑造了他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想当年,年轻的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他是那样的英俊潇洒、倜傥风流;他又是那样的富有谋略,谈笑之间,曹军便被打得落花流水。周瑜少年有为,在年轻的时候便建立了世人瞩目的赫赫功绩,而自己现在已鬓染霜华,却一事无成,一腔报国之志无处施展。这是让诗人无限感伤的原因所在。“多情应笑我”始,自我伤感之意由此可见。华发早生,功业无成,失望之余,词人不免产生人生如梦之感,因而结尾二句归结为词人深沉而又颇多消极的慨叹。人生如梦,世事沧桑,面对滔滔东流的江水,词人只有举杯对月,自浇心中愁绪。这首词在吊古的基础上伤今,回到现实,抒发自我的感伤。总体看来,这首词写得雄浑豪放,大开大阖,气象恢弘,堪称历代咏史怀古诗词之绝唱,亦开后世豪放一派之先河。

(二)《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今夜是哪一年哪一日。我想乘御着清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我又恐怕来到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自己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阁楼,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该对人有什么怨恨,却为何偏偏要在亲人离别之时又圆又亮?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也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长寿,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亮。

(三)《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士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解析:绍兴四年(1134)秋,岳飞第一次北伐大获全胜。八月下旬,宋廷擢升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当旌节发到鄂州(今武昌)时,全军将士欢欣鼓舞。一天,雨歇云散,江山明丽,岳飞凭栏远眺,感慨万千,吟咏了这首词。

译文: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缺。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婉约派代表作:

(一)《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解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二)《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解析: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这位颇具文学才能的女作家,在宋代众多词人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李清照作此词时,正芳龄二十,是与赵明诚婚后的第三年。花样年华,新婚燕尔,应该是女人最好的岁月、然而,正是从这首词开始,被流水不知带往何方的飘零命运,也就开始了。这位才女,其命运不济的一生,其不知所终的结局,既是一个女人的悲剧,也是一个文人的悲剧,更准确地说,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无辜女诗人的悲剧。

(三)《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柳永的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凤栖梧》等。

解析:这是一首送别词。在柳永以前,抒写离愁别绪的词非常多。但因为柳永是一个长期浪迹江湖的游子,对生活有着独特的体验,因而他写一对恋人的离别,就不同于传统的送别词那种红楼深院、春花秋月的狭小境界,而表现出一种烟波浩荡、楚天开阔的气象。

第三篇: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

——中国水墨动画风格赏析

电子工程学院09211065 肖傲

这学期,老师在课堂重点剖析了剪纸动画、偶形动画、三维动画、水墨动画等,其中我唯独钟爱水墨动画,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学过国画的原因吧,再加上古代诗词的陶冶,那种宁静致远的意境常常令我着迷。

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水墨动画是世界动画界的珍宝,它突破了传统动画片线条结构惯用的单线平涂,运用了传统中国水墨画的表现方式,使动画的各种造型具有水墨特色,形成了最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开拓了动画界新的审美领域,同时使水墨绘画艺术有了更大的展示空间。和其他形式的动画片不同,水墨动画是没有边线的,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每一个场景都是一幅美丽的水墨画,也是一首流水潺潺的抒情诗。水墨的晕染特征有表达意境之美的优势,它营造出中国画深远的意境,创造了“梦幻仙境般”的艺术美学。

水墨动画片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那种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与一般的动画片不同,水墨动画没有轮廓线,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浑然天成,一个个场景就是一幅幅出色的水墨画。角色的动作和表情优美灵动,泼墨山水的背景豪放壮丽,柔和的笔调充满诗意。它体现了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意境深远。《小蝌蚪找妈妈》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1961年7月美影摄制完成、1960出品。

水墨动画的巅峰之作《山水情》,相较之的作品已趋于完美,因为它将山水的意境表现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影片主要描述的是摘要:—位神秘出现,又神秘离去的老琴师,他不幸晕倒在渡口,幸遇小渔童相救,悉心照料,老琴师无以回报,见渔童弹琴似乎颇有天分,就教之以琴。接下来展开的画面是漂亮的山水,闲暇之中,看老鹰飞过,浪花卷起,似乎隐藏着不安。江对面若隐若现的山河,老琴师将心爱的古琴赠给渔童,独自走向山巅白云之间,渔童为老琴师弹琴相送。全片重在山水的表现,无论是静景还是活物都完全融入国画的写意之中,这部动画给观众留下更多的是深邃、悠远的韵味美和登峰造极的意境美,加上古琴的浑厚音色,让人心旷神怡,从而演绎了一个旷世知音的动画。

影片把人物作为主体,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做了相当和谐的结合,对于人物不占重要地位的中国传统水墨写意山水画有了突破和提高。摄影师打破前三部传统逐格拍摄手法,对准原幅背景进行拍摄,再与逐格拍摄的动画镜头相合成,充分发挥了中国水墨画的特色。在处理师徒离别的影片高潮戏时,采用画家现场作画,摄影师现场拍摄的手法,再与动画镜头合成,使影片充分显示出艺术家们笔情墨意带来的层次感和节奏感。这部仅18分钟的影片,格调清新、洒脱、空灵、飘逸,将中国诗画的意境和笔墨情趣融进了每一个画面里。影片以景抒情,情景交融,那云气缭绕的山,那烟雾朦朦的水,虚中有实,实中带虚,显示出中国艺术的深厚传统。同时,与之紧密揉合的各种现代动画手法,把中国水墨动画这朵艺术奇葩推向新的境界。

一、意境的解读

意境是什么?以通常的说法摘要:意境就是情景的结合,或叫“情景交融”。尽管某些人在口头上,把“意境”作为广泛地解释,而从欣赏的实际经验或创作实践方面来看,“意境”确有其非凡性能和非凡概念。一般来说,艺术是作者主观意识对客观现实反映的表现,但由于所表现的内容、题材、体裁、形式等等的不同,却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性能效果。有的重抒情、有的重“境阔”、有的惊心动魄、有的丝丝扣入人心、有的以空间的景物来感人、有的有意境、有的没有意境。因此,意境有它自己的性能和特征,意境不同于其他艺术的表现,也就是艺术具有一个空间的境象。这个空间境象,有的虽然不是直接的表现出来,也能间接的引人对它的联想。所以当人们感受到一幅画或一首诗有意境时,便会在眼前呈现出一片清新的,或宁静的,或开朗的,或壮丽宏伟的等等空间感觉,仿佛自己亲临于大自然之中一样。可以说,意境的特征,主要是依据空间境象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二、水墨动画创造意境的源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

画和诗都追求意境,意境和诗画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摘要:诗产生意,画产生境。诗和意是主观情感,画和境是客观的景象。主客观契合,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中有境,境中有意。如诗句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描写,将对美景短暂的留恋和珍惜表现的淋漓尽致,黄昏下暖和的斜阳映照着一种凄婉、忧伤、悲凉的情景,诗人的瞬间感受留在了心底笔尖,这种色彩烘托的视觉图像已形成了画面的意境。

以传统水墨画的形式演绎的动画片《山水情》布满了中国式的美丽前味,将中国文人长久以来的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用中国的方式表现。客观上展现了文化的传承精神,更是体现了传统的人文精神。整部作品将笔墨情趣和美丽的诗境融进了每一画面里,通过绘画性的水墨,表现了江水烟雾蒙蒙,山峦云起缭绕和人物的音容情感,让人完全沉醉在水墨制成的山水之间。

三、水墨动画意境的审美特征

意境作为中国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它具有审美特征。水墨动画将水墨技法和电影技术相结合形成一个个“活”的流动的画面,《山水情》中揉合了各种现代动画手法,充分发挥中国水墨画的特色,创作出中外艺术史上独具中国特色的意境之说,具体来说它体现在三个方面摘要:

(一)虚实相生的取境美

唐代刘禹锡说的“境生象外”,指出了意境所具有“象”(实)和“境”(虚)的两个层面。虚和实,是中国绘画中一对重要的理论范畴,它包括隐现、藏露、浓淡、黑白的对立统一。它显示山川万物的阴阳变化及创作主体的独特感受,虚实相生,意味无穷。虚,指笔线不到的空白处;实,指有笔墨有物象的实部。水墨画往往简单勾绘甚至干脆省略背景,留下大片空白,以虚衬实,凸现主体,拓展画面意境,增强表现效果。《山水情》中用“半边”构图和空处留自展现烟云水气的甜润灵秀,清新飘逸;用“梅花点瓣”式的笔触浓浓的刻画出苍茫山色,水的“白润”和墨的“黑韵”交融在流动的画面中,虚中带实,实中带虚,从而形成一个意中之境的艺术空间。

(二)民族音乐的朦胧美

在音乐中,我们经常会心得到一种朦胧美,因为音乐的形象具有不确定性。当音乐响起时,音乐之声到底描写的是山还是水,是青松还是翠竹,欣赏者不可能有具体的形象感受,正是在一片朦胧之中,在说不清楚美在何处的沉醉之中,才感受到了意境美的存在。

中国水墨动画的一大特色就是民族音乐的充分运用,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传统的世界观即“天人合一”,崇仰创造万物的大自然,又重视人的内心体验,而音乐的产生正是源于人对大自然的感悟。《乐记》中记载摘要:“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古人认为摘要:“音乐达天地之和而和人之气相接”。《山水情》中笛声、风声、水声、雁声、鹰声、等天籁之音和悠扬琴音遥相呼应而形成了一曲美妙的交响乐,久久不绝于耳,尤其是琴艺的升华为影片创造出了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心灵和自然浑然一体的境界。

(三)深邃悠远的韵味美

“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它包括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山水情》中老琴师和小渔童惜别,倾吐对人生的赞美和祝福,老琴师便消失在茫茫山野。然而,老鹰、孤雁、江流这一意象的出现,将观者引向了更为广阔的、丰富的间接意象,使人们不仅看到了离别场面,而且深切感受到离别之情的深远,正是直接意象中所引发的间接意象,构成了画面的意境,并在意境中产生了一种韵味,离别的痛苦、友谊的深厚,一切都在这韵味之中。意境就是如此简单而真实,其中的韵味却是抽象、妙不可言的。

四、结语

无论从历史的角度看,还是从现实的层面来看,水墨动画无疑是中国动画电影里一朵璀璨的奇葩,《山水情》是我国动画片当之无愧的精品,它是中国艺术家在“西洋卡通”领域里追求自己民族化道路上攀登的一个高峰。曾有国际评论家这样评论说摘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在艺术风格上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学派。”之所以中国动画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和获得如此高的评价,主要原因是中国水墨动画呈现出了东方美学精神及以特有的哲学思想,使动画本身洋溢着一股浓郁的中国气息。

水墨动画的非凡性以及创作本意,决定了意境的创造成了,整部影片最吸引人的亮点。故事情节已不再是主旋律,好在看似简单的水墨动画除了承担电影的一般元素外,还隐藏着一些中华民族性的艺术语言,平衡了画面的矛盾。尽管如此,面对“西洋卡通”铺天盖地的冲击,水墨动画处于“高处不胜寒”的尴尬境地。最终因为过于追求艺术境界而静静失去了它的辉煌,它留给观众和创作者深远的思索,我们共同期待经典艺术的回归。

感谢唐老师这学期带领我欣赏了这么多优秀的动画作品,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作品,您的深入讲解都让我体会到动画并不仅仅只是我们童年的回忆,其实它一样可以有深刻的内涵,就像宫崎骏作品中那种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还有《埃及王子》中那种对沉重历史的诠释,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得到的,而老师您教会我从另一个高度去欣赏一部作品,谢谢唐老师,也希望今后还能在您的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

第四篇:走进“那”文化的世界

走进“那”文化的世界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隆安县,一年中,稻米从播种前期到成熟收获―――求雨、耕田、播种、插秧、管理、收获,每个重要环节都有关于“稻神祭”的农事节日――无关乎封建迷信,却满载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雨顺稻丰,应该就是农人最大也最质朴的心愿吧!

“四月八”农具节

“四月八,家家做糍粑;四月八,田水落花花。”前一句讲煮食奉神,后一句求雨顺稻丰,民间歌谣总是道出人们的美好期望。农具节是一年中第一个农事节日,这一天,祭稻神、祭农具、求降雨、大酬雷舞、三界巡游,人们在这片稻花飘香的红土地,庆祝传承了几百年的农具节。

2012年4月26日至5月3日,首届“那”文化旅游节暨“四月八”农具节开幕,一场稻作文化的狂欢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隆安县上演。隆安县举办了包括文艺晚会、美食节、文化节等活动,吸引了数万名国内外游客。开幕式会场弥漫着浓浓的“那”文化气息。舞者神秘而虔诚,观者好奇而乐享,共同感受着这个民族的信仰与欢乐。以此为契机,悠久的稻作历史得以重新叙述,也让更多的人开始走近这个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的“那”文化的世界。

据了解,农具节只是隆安“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具节为始,这场“那”文化的狂欢还包括芒那节、乜汪节等等。

壮族与“那”文化

壮族是稻作民族,壮族先民适应珠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把野生稻驯化为栽培稻,是我国最早创造的稻作文化之一。而壮侗语民族中称水田(稻田)为“那”。据“那”而作,依“那”而居,以“那”为本。据此孕育的文化称之为“那”文化,也就是稻作文化。英国学者培根说过:“如果说生产和劳动是无上光荣的话,那么创造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则居功至伟大。”人类由原始游牧狩猎到农耕文明、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工业发展到信息时代,每一次重大的进步都是由一个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所引起的一系列政治架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文化内容的变革的。

“那”文化最高境界的本质是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隆安祖先依托于隆安的自然条件、发展古水稻种植,呈现出科学发展的内涵。

“那文化”这一概念是由壮族著名学者王明富提出,得到了原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中国稻作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梁庭望教授的论证肯定,主要是指壮侗语民族地区稻作生产引发出来的社会生活、民俗事象,包括因稻作耕种而产生的民间生活和习俗。“那”文化圈以稻作为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有悠久的稻作文化历史和独特的稻作文化习俗。

“文化是大写的性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幅员广阔,每个独特而又相对隔离的自然地理环境都造就着不同的性格:黄土高原类型、华北平原类型、长江上游山地类型、长江中下游平原类型、南部低山丘陵类型……相同性格的人聚居在一起,形成了区域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这些可以统称为地域文化。反过来,这种外显的地域文化又体现着其中每一个个体的性格,并影响着个体。因此,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民族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认为,文化是大写的性格。

那么,在“那”文化土地上生长的人们有什么样的性格呢?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其《乡土中国》中阐释了农业社会人安土重迁、具有淳朴的泥土性、道德感强而不逾矩,此为农业社会人性格共性。而居于“那”文化的发源地的隆安人,世世代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性格温良淳朴、热情好客,生活安逸祥和,此应为隆安人性格的特性。

近年来,隆安县民间文化日渐兴盛,村民们忙完手中的农活,就成群结队地享受起自己的文化生活,唱歌、跳舞,踩着鼓点在村里的球场上扭着秧歌。隆安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许多群众喜闻乐见、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主要有民间书画、雕塑、刻碑、竹编等。隆安县充分利用和开发这些民间艺术资源,扶持文化团体发展,精心策划组织大型节庆、文艺展演等文化活动载体,更激发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和基层文化活力。

历史的底蕴和积淀就像优秀血统一样,总能把埋藏在身体内部的创新基因发挥出来。隆安人民在“那”文化中找到了自身的归属和信念。加拿大学者佩格?纽豪热、佩?本德和科可?斯特姆斯伯格提出了包括三个组织发展的同心圆理论:内层圆、中层圆、外层圆分别代表形、法、魂三个方面,而形式和制度都由处于核心地位的灵魂所决定,在隆安“那”文化中,器物是水稻种植,制度是农耕生产方式,而灵魂在于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如今的隆安,现代工业、生态农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殷实富足,社会安定团结、文化繁荣活跃。隆安从贫困县到经济、社会、民生、文化的全面发展,本质在于其开拓创新的精神,在于隆安人民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不拔的“那魂”。

隆安有“大志”

作为壮族稻作文明发祥地之一,隆安县在“那”文化圈中居于中心地位,拥有得天独厚的“那文化”资源。

这是“那”地名最密集的地区,全县有122个自然村以“那”命名。著名的有那久、那桐、那龙、那朗、那重、那加、那元、那汉等。

隆安还是大石铲文化的中心,考古证实,早在六七千年前,骆越先民就已经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学会了制造大石铲,还学会了利用大石铲进行稻作生产,并在运用大石铲的过程中创造出“祭石铲”、“祭稻神”、“招稻魂”、“驱田鬼”、“求雨”等娱神文化。据了解,大石铲是学术界公认的新石器时代稻作文化的标志性文物。目前国内外已知的大石铲出土遗址分布于40多个县区共130多处,而隆安一个县就达40多处,仅大龙潭遗址出土完整的大石铲就有231把,隆安县的大石铲在种类和数量上均居世界之冠。由此可见隆安县是世界大石铲文化的中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隆安作为远古东南亚的文明发源地和中心并不为过,并未处于当时文化中心黄河流域的隆安祖先能够创造出一种革命性的生产方式,其创新精神和智慧让后人惊叹。

此外,隆安还是广西普通野生稻基因多样性的中心。远在新石器时代,隆安壮族先民就遗留下了丰富多彩的“那”文化习俗和各式各样的文化遗产,保留了最原生态和独特的农业祖神祭祀民俗;保留了古老的农具节习俗;有古老和系统性的稻作起源传说流传;有最早的以稻作为经济基础的阶级社会形态的出现。可以说是“那”文化之都。

“隆安县那桐农具节目前已通过了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被列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公示。”隆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廖永新对记者说。对“那”文化的前景,他似乎很有信心:“我们将用6年的时间,把隆安打造成‘那’文化之都。”隆安县委、县政府也正为此进行一系列务实的计划,如把‘那’文化写成书、编成剧本、搬上舞台,“我们甚至计划打造一个‘那’文化博览园,里面开设‘那’文化博物馆,安排‘那’文化演出,出售‘那’文化商品。”

廖永新的信心是有根据的。隆安山清水秀、风光迷人,龙虎山自然保护区,以及绿水江漂流、屏山仙痕溶洞群、大龙潭石铲文化遗址、渌水江漂流、榜山文塔、峨山旅游、布泉山水风情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就坐落于此。依托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隆安制定了《全力推进“旅游休闲基地”建设》的项目,以从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高度,认识旅游业的发展优势和潜力,实施“生态立县、民营活县、产业强县、开放兴县”战略,确立了打造南宁“三个基地”(生物产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旅游休闲基地)的发展定位,把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科学、合理、灵活地挖掘和利用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

随着隆安旅游的发展,国内外游客走进隆安就像步入了清净的世外桃源,在这里可以抛开世俗的烦恼、享受内心的宁静和欢愉。

近年来,隆安实施 “开放立县、农业稳县、科教兴县、项目旺县、工业强县”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开展“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党组织建设年”和“发展环境建设年”主题活动,打好“建平台,强工业”攻坚战,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战胜了冰冻、干旱等重大自然灾害,全县呈现出了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族团结和睦、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说到,时代所发生的变革的背后都有其伟大的精神力量的支撑。隆安依托于6000多年前的“那”文化实现了涅重生。“那”文化成就了新隆安,也让我们深思:是否应该更加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扬?或者说,为了给后代留下更好的文化遗存,我们当下是否更应该重视对优良文化的发展。我们的大学,是否可以不再相互复制、逐渐模式化,而能够另辟蹊径,开设民族文化、民间手工艺等特色专业?这一切让我们不得不重视起泰勒的文化遗存观点:一个社会的历史遗迹会以某种沉渣泛起的形式影响到社会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力量有时的确会让人惊叹不已。

第五篇:宋词探讨之走进辛弃疾的爱国情感

宋词探讨之走进辛弃疾的爱国情感

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设计问题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讨论研讨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利用“知人论世”等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

2.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词人爱国情感能够把握诗词中形象特点。

4.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任务与预期成果】

【过程】过程要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环节

第一课时: 走进辛弃疾

按照平日学习情况把学生划分成六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确保每一个小组内都拥有优秀、良好、一般三类层次的学生。

活动一:走进辛弃疾

问题:

1.学生自由交流:谈谈你所知道的辛弃疾

2.多媒体展示:辛弃疾的生平经历以及各方面的成就。

活动二:走进辛词

3.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对后来的创作有何影响?

4.自由朗读:《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并初步体会辛弃疾的爱国情感 步骤:

1.借助网络资源,搜索了解少年时代的辛弃疾的思想及其举动,尤

其是辛弃疾早年参加抗金的义举以及归附南宋之后的人生经历。

2.诵读诗词体会情感

3.课堂讨论、探究

评价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

2.赏析意象时要学会想象和联想,注意“以诗解诗”,联系自己以前接触的诗句

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

活动三:分组检查《水龙吟》《永遇乐》《破阵子》的背诵情况。活动四:探究思考这三首词是如何表达爱国情感的辛词爱国情感的表达主要是通过塑造一个个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来实现的,所以只有挖掘这些形象身上所寄托的精神,才能真正体会词人身上的凛然正气和磅礴气势

这一专题就是通过学生诵读、小组讨论、老师点拨等方式来具体分析词中的英雄形象来走进辛词,进一步了解辛弃疾以及其爱国情感的表达 A对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英雄的追慕。

B对南宋苟安局面的强烈反感与讽喻

C壮志难酬、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

活动五:诵读并讨论 辛弃疾的爱国情感与他得人生经历有何联系活动六 :课下提供文学评论的范例介绍撰写文学评论的基本原则与写作格式。指导学生撰写评论文章走进辛弃疾的爱国情怀。放到班级上进行交流。

活动六:

(课下)提供文学评论的范例,介绍撰写文学评论的基本原则与写作格式。指导学生撰写评论文章:走进辛弃疾的爱国情怀。放到班级上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活动一:

1.全班分八个组课下交流小轮文,每组推选两篇优秀作品,参加全班评选。

2.评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

活动二:

各组交流搜集到的辛弃疾的爱国诗词作品。

(1)组内研讨赏析本组的诗词。

(2)各组朗诵搜集的诗词,体会情感。

(3)各组就研讨结果进行交流。

活动三:

课外整理讨论交流的成果,放到班级成果栏。

【评价设计】

1.能够背诵、鉴赏辛弃疾的两首诗词;

2.积极主动参与团队活动,能够正确运用网络进行交流学习;

3.能够利用网络和课外书籍了解辛弃疾爱国情怀,并立足文本,依据充分的事实资料阐明自己的观点;

4.基本掌握文学评论的写作格式。

5.撰写小论文,观点新颖独到,能够依据充分的事实资料有条理地阐明自己的观点;至少对3位同学的博文给予认真、合理的点评。资料补充:

(一)走进辛弃疾其人其词

1、立志报国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他比陆游小十五岁,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女真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女真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汉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2、英雄本色

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汉族人民奋起反抗。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二千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1162年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敌营,把叛徒擒拿交给南宋处决。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三岁。

3、坎坷仕途

1162年至1181年,从辛弃疾23岁到42岁,是一生中游宦时期。这一时期的辛弃疾,雄心勃勃,壮志凌云。他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著名的有《美芹十论》《九议》。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老百姓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映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才干很感兴趣。

在此期间,他由签判到知州,由提点刑狱到安抚使,虽然宦迹无常,但政绩卓著。他出任滁州知州仅半年,当地“荒陋之气”一洗而空。他在湖南帅任,创置“飞虎军”,“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他不失为一个有清醒政治头脑忧国忧民的好官。

4、归园田居

现实对辛弃疾是严酷的。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所以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在江西上饶修建了园榭,以便离职后定居。果然,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

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他常常一面尽情赏玩着山水田园风光和其中的恬静之趣,一面心灵深处又不停地涌起波澜,时而为一生的理想所激动,时而因现实的无情而愤怒和灰心,时而又强自宽慰,作旷达之想,在这种感情起伏中度过了后半生。

5、文学成就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是宋词的集大成者。著有《稼轩长短句》,流传至今的词作有620多首,数量居两宋词家之冠。他的词继承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把爱国词创作推向顶峰。他的词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满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还吸取婉约词蕴藉细腻的长处,兼容众体,吸取各家之长。在豪雄英伟之气为主的同时,也不乏妩媚、清丽、娈婉之作,兼有俚俗幽默之词。形成以豪放沉郁为主的多样化的艺术风格,“足以领袖一代,雄视百家”。他的词作长于用典。

下载走进那诗情画意的宋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进那诗情画意的宋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情画意反思

    《诗情画意》教学反思 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本节课内容体现了艺术之间的关联。教学中,我先给学生讲老舍先生请齐白石为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配画的故事,充分调动他们......

    诗情画意教案设计

    题: 诗情画意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择熟悉的古诗,运用已有的绘画的技巧来表现诗的意境。2、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

    诗情画意学化学

    诗情画意学化学 甘肃省文县城关中学 梁贵平746400 诗是很美的,文字凝炼,意境深远,读好诗给人以美的享受。化学学科是很美的,有趣的实验、理性的分析、物质世界的奥秘无不给人以......

    诗情画意4-4

    初一:14册教案 第课时 备课人:一、课题:现诗情画意 课时4-4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基本特点。 2.学习山水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初步掌握诗意画的创作步骤与画面意境的......

    诗情画意散文集

    夜深了。月,忽明忽暗。忽然间,流泪了。是承载不了太多的思念吗?说不清楚,只觉得疼,好疼。疲惫的脚步在梦的边缘徘徊,忽然感觉有些东西正从指间消消的流失。多少次梦回,多少次伤痛......

    五年级诗情画意

    第10课 诗情画意 一、课型 造型 表现 二、课时 2课时 三、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选择熟悉的古诗,运用已有的绘画的技巧来表现诗的意境。 2、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3......

    宋词摘录

    1、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先 《千秋岁》 2、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

    宋词

    《宋词》教案 教学目的:从宋词入手,领会祖国文学艺术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难点:内容上接受对宋词的权威评价,形式上学习如何客观、精确地评价文学史实 教学时数:一课时一、词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