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章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章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1929年6月,一封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
2,1929年12月,毛泽东,《古田会议决议》提出“反对主观主义”的问题。
3,1930年5月,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4,1937年,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理论基础。5,1941年,延安,整风运动,进一步阐明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6,1941年5月,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7,1945年,七大,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强调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2,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批评“两个凡是”。[(怎么批评的?)他指出“两个凡是”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毛泽东思想,他强调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必须准确地完整地加以理解。]
3,邓小平指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讨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它归结为生产力标准,既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最主要标准。5,1992年,“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6,重新确立的实事求是论述[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2.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3.深刻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
7,江泽民,十四大,实事求是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因素。
8,2004年1月,胡锦涛,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第二篇: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1929年 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
1930年 毛泽东 《反对本本主义》 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1937年 毛泽东 《实践论》、《矛盾论》 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1938年 六届六中全会 毛泽东 实事求是路线的形成;
1941年 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 毛泽东 实事求是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 新中国成立后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初步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观点;
20C50S后半期 毛泽东 偏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错误;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起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1980年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首次作出了概括;
2000年 十三届四中全会 江泽民 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2002年 十六大 胡锦涛 强调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2012年 十八大习近平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形成时期:1921-1935国民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形成标志: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提出,成熟时期:1935-1945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成熟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继续发展时期:1945-1976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1922年 二大 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1923年 三大 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但是并没有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 1925年 四大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1927年 八七会议 毛泽东 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著名论断
1927年 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 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民主革命道路理论;
新中国成立前夕 系统论述例如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指出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新民主主义的道路的探索:
1928年 毛泽东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斗争》 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30年 毛泽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政权的思想;
1938年 毛泽东 《战争和战略的问题》 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阶段:
1949-1953年 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1954-1955下半年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性质; 1955-1956年底 发展高级社——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
1981年 十一届六中全会 提出初级阶段理论的概念; 1987年 十三大
首次论述;
1997年 十五大
丰富了初级阶段的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980年 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
1986年 邓小平再次强调“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的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1990年 邓小平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 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出了总结性和概括性的理论,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三篇: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导言:
在中央党校的门口一块石头上刻着中央党校的校训,“实事求是” 四个大字。这是毛泽东当年为党校亲笔题写的,勉励所有共产党人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实事求是也是党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那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发展的呢?这就是今天我们所有学习的主要内容。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确立 ㈠相关概念
1、思想路线: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是认识路线的具体化。
2、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3、实事求是词源: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西汉有个河间王刘德热爱古代文化,立志恢复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和年年征战而损失的古代典籍和礼仪,他主张用事实作证据,去伪存真,舍非求是。所以班固修称赞河间献王刘德“求学好古,实事求是”
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1、背景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使用“思想路线”的概念是毛泽东。毛泽东当时提出思想路线问题是有着强烈的针对性的。针对的革命战 争年代照搬教条,对马列理论不消化、对中国国情不了解、不研究的现象而提出的。
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当时有一个同志刚到陕北洛川就提出取消一切苛捐杂税。毛泽东后来问题,一切苛捐杂税你都取消了,究竟哪几种苛捐哪几种杂税?毛泽东批评这种作风是闭着眼睛在抓麻雀,瞎子摸鱼。1937年11月底,王明从苏联回国抵达延安,(“九一八”事变后,王明到了莫斯科。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主要负责人,并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他顶着共产国际执委的头衔到处发表演讲,并大段大段背诵马列主义原话。说起外国的事来头头是道,却对中国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把实事求是,不尚空谈作为中央党校校训,在延安开展了端正党的学风,党风、文风的整风运动。
2、提出
①1929年6月14日,毛泽东在写给林彪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提出: “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
②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初步界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含义。“从斗争中”,是说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出发,不能搞本本主义; “创造新局面”,是说不能照搬照抄,而应该有创造性。
③1938年10月六届六中全会上《论新阶段》中最先使用了“实事 求是”这个概念。他说:“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
④1941年5月《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做了马克思主义界定。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⑤ 1942年6月12日,中共中央党校大礼堂在延安落成,毛泽东应邀兴致勃勃地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1943年12月12日,这四个大字被刻在石板上,镶嵌在大礼堂正面墙上,作为全党同志学习的座右铭。今天在北京党校的门口依然摆放实事求是的石刻,勉励所有共产党人说话办事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确立
1945年,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同时也在全党确立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1949年到1957年上半年,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到了较好的坚持和贯彻执行。
①强调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必须从当前的基本国情出发。②十分重视在全党开展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的整风活动。③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反对照抄照搬别国的东西。④大力倡导调查研究。
讨论: “实事求是”立碑铭志的重大意义。
第四篇: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都是实事求是。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由此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了解事实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是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任何一种思想的提出,都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探索和发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自提出到在全党得到确立经过了十九年的探索和宣传。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1929年6月写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1930年5月,他通过《反对本本主义》初步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在战争时期,具有严重教条主义倾向的党的领导人,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为了揭露错误的思想根源,毛泽东发表《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深刻地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了系统的哲学论证。在之后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他借中国传统文化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
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恢复
但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1957年下半年以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不同程度地偏离了,以至于发生了“文化大革命”。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
邓小平指出,毛泽东倡导的作风中最根本的东西是实事求是。在领导和推动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中,他反复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1978年12月,邓小平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强调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1980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邓小平把实事求是放在了第一位。
经过邓小平等人的努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到了重新确立和恢复。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
此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被不断地创新和升华。
江泽民在邓小平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在1997年的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继续强调了实事求是。进入21世纪,江泽民对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更明确地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胡锦涛作为领导人,也对其作了补充,进一步完善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又进一步提到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在今后的时间里,实事求是这种思想路线必将继续继承和发展壮大下去。
四、总结
经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一系列领导人的共同总结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性不断加强,群众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可以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只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色彩才会越来越浓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会越来越辉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越来越宽广。
第五篇: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和发展
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一个政党的思绪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支配自己心得的认识路线。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反对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想路线,对于证券地制定和贯彻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1929年6月写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之处,“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凡是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并第一次实验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认为那些错误的思绪,“只是历史的结穴,历史上一阵错误的思想路线上的最后挣扎”。同年12越,毛泽东在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救助主观主义”的问题。1930年5月,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时间的依赖关心,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1938年,他在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上,借用了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
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指出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注意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但在1957年下半年抑或,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不同程度地偏离了。虽然毛泽东曾在方向“大跃进”的错误并 加以纠正,但党在时间工作中偏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问题并未真正解决。
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批评“两个凡是”,认为它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毛泽东思想。他指出,毛泽东倡导的作风中最根本的大学是实事求是。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心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举行。
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特别强调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经过一段思考的过程,邓小平在1980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他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更明确地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了的决定性因素。
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2007年10月,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比昂、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这些论述,进一步强调了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也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认识。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如果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在邓小平看来,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不是背离马克思主义的胡思乱想;同时必须敢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把实践当作最高权威,不做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奴隶。解放思想通常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对原先的认识进行再认识,这其中既有对原先认识中那些证券部分的坚持,也有对原先认识中那些错误部分的纠正;二是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正确认识。
回顾我们的奋斗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正式经过了这个时期不断的思想解放,实事求是的权威才重新确立起来,改革开放才取得了重大胜利,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始产生。
进入21世纪,我们又面临一系列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江泽民继续强调解放思想。正式经过了这个时期的解放思想,我们应对了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取得了改革开放的新胜利,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发展。
党的十六大依赖,胡锦涛在多种场合和多次讲话中继续强调解放思想对于实现在新世纪新阶段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正是在新的思想解放的条件下,我们又取得了新世纪新阶段的新成就,以科学发展为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在新世纪新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社会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正确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方针政策,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制定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阐述。
保护民族工商业
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不会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一边地消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同官僚资产阶级相比,民族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系较少。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与新生产力相联系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成分。民族资本占现代工业的20%,大多数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保护和发展它们,对支援革命战争、改善人民生活、发展国民经济均有意义。再次,是由民族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表现决定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部分时间内,一定程度上参加了民主革命,是团结与争取的对象。最后,是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需要。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全国的知识分子、爱国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因此,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必须采取保护的政策。在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下,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有益于社会向前发展。因此,这种保护不是无条件的。需要保护和发展的资本主义,是有利于而不是有害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
这一纲领发挥了的作用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内,保护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有利于根据地自身的建设,有利于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克服经济困难和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支援长期的独立自主的革命战争。在人民革命力量逐渐进入城市和管理城市的过程中,保护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安置因战争而造成的失业人员和稳定民心、稳定社会。即使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在一个长时期内,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还有其促进城乡商品流通、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的作用。因此,保护民族工商业,对于国计民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正确思想,为经济落后国家在革命时期以及取得革命胜利以后如何建设并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正确的实际选择和理论依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