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验二之淀粉酶活力测定实验后思考题及淀粉酶实验报告写作提示(2012.3.19上传)
实验
二、萌发麦苗淀粉酶活力及水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报告写作提示及思考题)
注意:实验二整体是为了完成如何在正确的总体思路的指导下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及其细节。所以我们首先以对生物催化剂-酶的基本认识确定了酶活测定实验的总体设计思路,并在其指导下,明确了总体方案及最关键的设计细节。
然后以我们比较熟悉的禾谷类种子的萌发状态及其代谢途径为具体思考对象,进行了淀粉酶活力测定相关的分析,然后认可并已完成了前人设计的实验。所以淀粉酶活力测定实验报告的结果就绝不仅仅是计算得出的两个酶活力数据,或说那两个数据只是一个必然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是我们设计并完成了对淀粉酶,这类在禾谷类种子萌发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酶的活力的测定,即,是实验设计本身。所以结果分析应该是围绕实验设计展开。根据实验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操作性的特点、操作误差对结果的可能影响,以实际材料完成实验后得到的具体结果数据结合相关生理功能一起思考判断,是否能初步确定该实验设计不仅理论上可行而且实验后的结果也可信,从而最终确认整个实验设计的基本合理可行可信。
实验后思考题:
1.-淀粉酶活性测定时70℃水浴为何要严格保温15分钟?保温后为什么要立即于冰浴中骤冷?而经如此处理,为什么在随后的40℃温浴和酶促反应中就能保证-淀粉酶不会再参与催化反应。
2.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一般都是生理温度)和最适保存温度(一般0℃以下)为什么不一样?而这两个状态都是需要维护酶的空间结构。
3.为什么3,5-二硝基水杨酸与还原糖的反应要先沸水浴然后再稀释测定?
4.在设计酶活测定的实验时,要求酶促反应初速度对底物浓度的小量变化不敏感,具体要求为:在底物浓度有10%的变化幅度范围内,而所测初速度的变化幅度小于1%。则
【S】/KM应该大于多少才能保证这一点?(设定为米氏酶)
5.转氨酶在细胞内的作用及生理意义?细胞内有众多的转氨酶,但相关研究及医学临床应用中却几乎都是只检测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的活力,而极少测定其它转氨酶活力,你推测可能的原因会是什么?为什么?
6、转氨酶催化的是双底物可逆反应,根据酶活力测定的总体思路,要保证测定反应的初速度,根据实验指导所提供的资料,你认为是否保证了这一点?是如何保证的?
7、指导所提供的两个转氨酶活力测定实验方案,设计的酶促反应时间是多少?终止酶促反应用的什么试剂?与淀粉酶活力测定规定的酶促反应时间相比是否有差异?差异可能的原因你分析认为会是因为什么?
第二篇:实验二 燃烧热测定
燃烧热的测定
实验
二、燃烧热的测定
专业:11化学
姓名:赖煊荣
座号:32
同组人:陈见晓
时间:2013.10.15
Ⅰ、目的要求
1.用氧弹热量计测定萘的燃烧热。
2.明确燃烧热的定义,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差别。3.了解热量计中主要部分的作用,掌握氧弹热量计的实验技术。4.学会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值。
Ⅱ、基本原理
一、燃烧与量热
根据热化学的定义,1mol物质完全氧化时的反应热称作燃烧热。所谓完全氧化,对燃烧产物有明确的规定。
量热法是热力学的一个基本实验方法。在恒容或恒压条件下,可以分别测得恒容燃烧热Qv和恒压燃烧热Qp。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Qv等于体系内能变化ΔU;Qp等于其焓变ΔH。若把参加反应的气体和反应生成的气体都作为理想气体处理,则它们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ΔH =ΔU + Δ(pV)
Qp = Qv + Δn RT
——(1)
式中,Δn为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差;R为气体常数;T为反应时的热力学温度。
热量计的种类很多,本实验所用氧弹热量计是一种环境恒温式的热量计。氧弹热量计的装置如图右。
二、氧弹热量计
氧弹热量计的基本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样品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使得氧弹本身及其周围的介质和热量计有关附件的温度升高。测量介质在燃烧前后温度的变化值,就可求算该样品的恒容燃烧热。其关系
燃烧热的测定
式如下:
-W样/M 〃Qv – l〃Ql =(W水c水+C计)ΔT
——(2)
式中,W样和M分别为样品的质量和摩尔质量;Qv为样品的恒容燃烧热;l和Ql是引燃用金属丝的长度和单位长度燃烧热,W水和C水是以水作为测量介质时,水的质量和比热容;C计称为热量计的水当量,即除水之外,热量计升高1℃所需的热量;ΔT为样品燃烧前后水温的变化值。
三、雷诺温度校正图
实际上,热量计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无法完全避免,它对温差测量值的影响可用雷诺温度校正图校正。具体方法为:称取适量待测物质,估计其燃烧后可使水温上升1.5~2.0℃。预先调节水温低于室温1.0℃左右。按操作步骤进行测定,将燃烧前后观察所得的一系列水温和时间关系作图。得一曲线如下左图。图中H点意味着燃烧开始,热传入介质;D点为观察到的最高温度值;从相当于室温的J点作水平线交曲线于I,过I点作垂线,再将FH线和GD线延长并交ab线于A、C两点,其间的温度差值即为经过校正的ΔT。图中AA′为开始燃烧到温度上升至室温这一段时间Δt1内,由环境辐射和搅拌引进的能量所造成的升温,故应予扣除。CC′为由室温升高到最高点D这一段时间Δt2内,热量计向环境的热漏造成的温度降低,计算时必须考虑在内。故可认为,AC两点的差值较客观地表示了样品燃烧引起的升温数值。
本实验采用贝克曼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差。Ⅲ、仪器、试剂
XRY-1A型数显氧弹式热量计(已包含贝克曼温度计、秒表、放大镜等)1套、氧气钢瓶1只、氧气减压阀1只、压片机1台、电子天平1台、万用电表1台、量杯(1000ml)1只、量筒(10ml)1个、塑料桶1个、直尺1把、剪刀1把、温度计(100℃)1支、引燃专用金属丝、苯甲酸(分析纯)、萘(分析纯)
Ⅳ、实验步骤
1.测定热量计的水当量
(1)样品制作
用电子天平称取大约1g苯甲酸(切勿超过1.1g),在压片机上压成圆片。样片压得太紧,燃烧热的测定
点火时不易全部燃烧;压得太松,样品容易脱落。将样品在干净的玻璃板上轻击二、三次,再用电子天平精确称量。
(2)装样并充氧气
拧开氧弹盖,将氧弹内壁擦干净,特别是电极下端的不锈钢丝更应擦干净。搁上金属小皿,小心将样品片放置在小皿中部。剪取10cm长的引燃金属丝,在直径约3mm的玻璃棒上,将其中段绕成螺旋形约5~6圈。将螺旋部分紧贴在样片的表面,两端如图2所示固定在电极上。用万用电表检查两电极间电阻值,一般应不大于20Ω。旋紧氧弹盖,再用万用电表检查后卸下进气管口的螺栓,换接上导气管接头。导气管另一端与氧气钢瓶上的减压阀连接。打开钢瓶阀门,使氧弹充入2 M Pa的氧气。
关闭氧气瓶阀门,旋下导气管,放掉氧气表中的余气。将氧弹的进气螺栓旋上,再次用万用表检查两电极间的电阻,在确保两电极导通。如阻值过大或电极与弹壁短路,则应放出氧气,开盖检查,重新装样。
(3)测量
用量杯(1000 ml)准确量取已被调节到低于室温1.0℃的自来水2700 ml于盛水桶内。将氧弹放入水桶中央,接好两极导线,装好搅拌马达,盖上盖板。待温度稳定上升后,每隔1min读取一次温度。10~15min后,按下面板上电键通电点火。若指示灯亮后即熄灭,且温度迅速上升,表示氧弹内样品已燃烧;若指示灯根本不亮且温度也不见迅速上升,则须停止实验。打开氧弹检查原因。自按下电键后,读数改为每隔15s一次,直至两次读数差值小于0.005℃,读数间隔恢复为1min一次,继续15min后方可停止实验。本实验用自动报时装置,按报时间隔读取相应读数。实验时间大约40分钟。
2.萘的燃烧热测量
称取0.6g左右的萘,同上述方法进行测定。
Ⅴ、数据处理
表1.苯甲酸燃烧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次数/30s 温度/℃ 次数/30s 温度/℃ 次数/30s 温度/℃
26.341 11(点火)26.465 21 27.281 2 26.379 12 26.493 22 27.316 26.397 13 26.607 23 27.346 26.461 14 26.699 24 27.373 26.462 15 26.851 25 27.397 26.469 16 26.962 26 27.419 26.461 17 27.047 27 27.440 9 10
26.464 26.468 26.463 18 27.131 28 27.460 27.186 29 27.480 27.498 30 27.498
燃烧热的测定
次数/30s 温度/℃ 次数/30s 温度/℃ 31 27.515 41(熄火)27.654 32 27.532 42 27.666
27.547 43 27.679
27.561 44 27.690
27.576 45 27.702
27.590 46 27.712
27.590 47 27.723
27.603 48 27.733
27.627 49 27.743
27.639 50 27.753 压片后苯甲酸的质量m=0.981g 铁丝原长L1=10cm 剩余未燃尽的铁丝的长度L2=2.2cm
表2.萘燃烧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次数/30s 温度/℃ 次数/30s 温度/℃ 次数/30s 温度/℃ 次数/30s 温度/℃ 次数/30s 温度/℃ 1 25.593 11(点火)25.499 21 26.329 31 26.588 41(熄火)26.699 2 25.604 12 25.515 22 26.399 32 26.602 42 26.707 25.597 13 25.581 23 26.415 33 26.615 43 26.717 25.596 14 25.618 24 26.446 34 26.630 44 26.726 25.595 15 25.754 25 26.474 35 26.639 45 26.737 25.602 16 25.897 26 26.498 36 26.646 46 26.741 25.609 17 26.023 27 26.520 37 26.653 47 26.750 25.577 18 26.119 28 26.539 38 26.664 48 26.758 25.560 19 26.206 29 26.556 39 26.675 49 26.766 25.548 20 26.272 30 26.572 40 26.686 50 26.773 压片后萘的质量m=0.607g
燃烧热的测定
铁丝原长L1=10cm 剩余未燃尽的铁丝的长度L2=2.2cm
表3.实验室条件的记录表
实验开始时
温度/℃ 压力/hp 湿度/%
由ΔT计算水当量和萘的恒容燃烧热Qv,并计算其恒压燃烧热Qp: C6H5COOH(s)+15/2O2(g)=7CO2(g)+3H2O(l)由Qp = Qv + ΔnRT 可知 Qv苯甲酸 = Qp ﹣ΔnRT
=﹣3226.9kJ/mol×0.973/122.12﹣(-0.5)×8.314×298k
=﹣24.47kJ 由图1可知:△T1=1.10 k 有以下关系式
实验结束时
26.1 1020.0 57.2
温度/℃ 压力/hp 湿度/%
26.9 1021.0 58.0
燃烧热的测定
-QvW样/M QvW样/M ·Qvl·Ql =(W水c水 + c计)ΔT2 Qv萘= [(W水c水 + c计)ΔT2+ l·Ql]•M/-W2
=(KΔT2+ l·Ql)M/-W2
=[0.193×1.09+8.5×(-2.9)/1000]×128.18/(-0.607)
=-39.22 kJ Qv.m 萘=-39.22/(0.607/128.18)=-8281.7 kJ/mol Ⅵ、结果分析与讨论
由结果看出误差相对于标准值较大,应该与实验中操作有失误有关。在实验数据处理中将反应的热效应近似为一常数,但实际上它的值是温度的函数,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环境温度并不稳定,在实验过程中有变化,因此带来一定误差。
上述计算相对误差的公式是假定在苯甲酸和茶都完全燃烧的条件下得出的,实际上仅用眼睛来观察试样燃烧后是否有残余的黑渣存在而判断撤烧完全与否是不准确的,也是不科学的,因所谓完全燃烧是指碳元素生成二氧化碳、氢元素生成水,所以即是没有碳渣,若是有一氧化碳生成也不为完全燃烧,这也会给实验带来难以估计的误差,如果将燃烧后的残气用气体分析仪分析一下,则这个误差也是可估计的。
Ⅶ、思考题
1.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
答:排除空气等气体杂质的同时,节省了样品在氧弹中所占体积,减小误差;同时,压片后的样品燃烧会更充分,便于准确秤样,装入氧弹时不易洒落;.便于与铁丝接触;便于铁丝、样品与正负极连接;便于燃烧完全。
2.在量热学测定中,还有哪些情况可能需要用到雷诺温度校正方法?
答: 在体系与周围环境可能有热交换的情况下都可能需要用到雷偌温度校正方法。例如在测量中用到热量
燃烧热的测定
计或用到搅拌器等的情况下。
3.如何用萘的燃烧热数据来计算萘的标准生成热?
答: 因为△fHm=△rH反应物-△rH生成物,所以求出萘在此温度下的燃烧热;再用公式△fH2=△fH1+Cp(T2-T1)求出萘的标准生成热。
Ⅷ、参考资料
1.《物理化学实验》(第三版)复旦大学等编P34-39;P186-188 2.《物理化学实验》(第二版)复旦大学等编P43-47;P241-242 7
第三篇:单片机实验二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指导老师:李素敏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自动化
日期:2014-04-10 地点:理工楼603
实验二
1.实验目的和要求
① 掌握keil软件和STC-ISP 软件的使用方法 ② 熟悉发光管的工作原理 ③ 通过编程体验发光管的延时闪烁及移位等功能
2.主要仪器设备
PC机
单片机学习开发套件(型号:89C52RC)
3.实验内容
①实验内容1:第一个发光管以间隔200ms闪烁
源程序:
#include
//宏定义
main(){
while(1){ P1=0xfe;delay(200);P1=0xff;delay(200);} } void delay(uint z)//延时函数,z的取值为这个函数的延时ms数 {
uint x,y;for(x=z;x>0;x--)
for(y=110;y>0;y--);
一台一件
}
实验结果说明:要使发光管闪烁,只需设置合适的时间延时即可。
②实验内容2 : 8个发光管由上至下间隔1s流动,其中每个管亮500ms,灭500ms,亮时蜂鸣器响,灭时关闭蜂鸣器,一直重复下去。
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宏定义
unsigned char a,b,k,j;
//定义五个字符变量 sbit beep=P2^3;// 定义蜂鸣器的接口
void delay(uint z)//延时函数,z的取值为这个函数的延时ms数 {
uint x,y;for(x=z;x>0;x--)
for(y=110;y>0;y--);}
void main(){
k=0xfe;//先给k一个初值11111110等待移位 while(1){
delay500ms();
beep=0;//打开蜂鸣器
delay500ms();//让它响500ms
beep=1;//关闭蜂鸣器
j=_crol_(k,1);//把k循环左移一位
k=j;//把移完的值再送给k
P1=j;//同时把值送到P1口点亮发光二极管 } //再次循环 }
实验结果说明:在此程序中用到了_crol_(k,l)函数,此函数的功能在于循环移位,在每次发光管闪烁相应时间后左移一位,把移完的值再送到P口,点亮对应的发光管。这样循环往复,达到发光管流动的效果。
③实验内容3 :用8个发光管演示出8位二进制数累加过程,即用8个二极管表示8个二进制位(亮为1,灭为0),依次以二进制形式显示0,1,2,……255。
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宏定义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宏定义
void delay(uint z)//延时函数,z的取值为这个函数的延时ms数,{
uint x,y;for(x=z;x>0;x--)
for(y=110;y>0;y--);} void main()
//主函数 {
} uchar a;while(1)
//大循环 {
} a++;P1=~a;delay(200);
实验结果说明:在此定义一个无符号字符变量a,a的值进行累加,但是由于表示的二进制数要求亮为1,灭为0,与发光管的0亮1灭正好相反,所以将a的计数取反并设置相应延时,重复此过程就得到了在发光管上显示八位二进制数的累加过程。
④实验内容4 :间隔300ms第一次一个管亮流动一次,第二次两个管亮流动,依次到8个管亮,然后重复整个过程。
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void delay(uint z)//延时函数,z的取值为这个函数的延时ms数 {
uint x,y;for(x=z;x>0;x--)
for(y=110;y>0;y--);} void main()//主函数 { uchar a,i,j;while(1)//大循环
} {
} a=0xfe;//赋初值
for(j=0;j<8;j++){ for(i=0;i<8-j;i++)//左移
} {
P1=a;//点亮小灯
delay(300);//延时300毫秒
a=_crol_(a,1);//将a变量循环左移一位
} a=_crol_(a,j);//补齐,方便下面的左移一位 P1=0xff;//全部关闭
a=a<<1;//左移一位让多一个灯点亮
4.心得体会:此次实验中练习较多的就是闪烁和移位,在编程过程中,设置闪烁的时间必须达到人眼正常观察的要求,这就需要计算合适的闪烁时间,不停的尝试,最终选择适宜观察的时间间隔。发光管的循环移位时调用_crol_(k,l)函数
可以大大简化编程的行数。所以熟悉单片机的函数库,可以方便我们编程。所以在以后的实验中还得继续学习这个函数库,从而更轻松的完成实验内容。
第四篇:电子商务上机实验报告实验二
实验二:新闻组信息发布实验
(三)实验思考
*
1、如何通过新闻组进行信息发布?
选择一个新闻组中,单击“新邮件”按钮,得到新邮件窗口,这时收件人是就是新闻组的名称,单击可输入主题,然后,书写正文。当新闻写好之后,单击“投递邮件”按钮,就自动将这篇新闻发送到新闻服务器的新闻组中
2、如果进行新闻发布为什么需要注册?
(1)发新闻邮件必须用已注册并设置成功的账号密码登录。
(2)注册信息中的电子邮件地址,Internet新闻服务器是发新闻邮件必需的。
3、一般电子邮件发布与新闻组发布结果有何异同?
通过电子邮件交换信息。
新闻组和邮件列表的几个重要区别是:
1.新闻组需要自己去查找:在电子邮件信箱中,因特网邮件列表会自动显现,但要阅读新闻组时,就需要先用新闻组阅读软件搜索它,然后再阅读。
2.新闻组被编辑过:新闻组阅读软件可以把信息组织为提纲要点的形式,因此阅读的只是编辑过的主题或要点,而邮件列表则是线性的,不论你是否需要,信息都是按发送时的顺序排列。
3.新闻组不需参加者正式登记:邮件列表需要参加者用确认电子邮件作为加入的标志,但要加入新闻组时,只需要一个新闻组阅读软件。
4.e-mail是一种私人的通讯工具,就像信件一样,里边的信息是不公开的,只有e-mail的主人才能阅读。而新闻组是一种基于e-mail的服务,任何人都能访问里面的邮件,
第五篇:c语言实验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2、3、4、掌握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的使用。掌握选择结构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熟练使用if语句进行程序设计。
掌握使用switch语句实现多分支选择结构。
二、实验内容 有一分段函数如下:
编写程序,输入(x实数)的值,输出以如下格式:x=??.??,y=??.??(即小数部分保留2位)程序代码: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float x,y;scanf(“%f”,&x);if(x<1)
y=x*x;if(x>=1&&x<10)
y=5*x-1;
if(x>=10)
y=2*x+4;printf(“x=%.2f,y=%.2fn”,x,y);return 0;}
2、从键盘输入三个实数,输出最大数和最小数。样例输入:1.23 3.45 5.67 样例输出:5.67 1.23 程序代码: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float a,b,c,max,min;scanf(“%f%f%f”,&a,&b,&c);if(a>b){max=a;min=b;} else {max=b;min=a;} if(a>c)
if(b>c){min=c;}
else {min=b;}
else {max=c;} printf(“%.2f %.2fn”,max,min);return 0;}
3、读入3个非零的double数后,判别这三个值是否可以表示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样例输入1:1.23 1.23 1.23 样例输出1:yes.样例输入2:5.23 3.45-12.34 样例输出2:no.程序代码: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double a,b,c;scanf(“%lf%lf%lf”,&a,&b,&c);if(a>0&&b>0&&c>0)
if(a+b>c&&b+c>a&&a+c>b)
printf(“yes.n”);
else printf(“no.n”);
else printf(“no.n”);
return 0;}
4、读入3个非零整数后,判别这三个值是否可以表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样例输入1:3 4 5 样例输出1:yes.样例输入2:5 6 1 样例输出2:no.程序代码: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int a,b,c;scanf(“%d%d%d”,&a,&b,&c);if(a>0&&b>0&&c>0)
if(a+b>c&&b+c>a&&a+c>b)
if(a*a+b*b==c*c||b*b+c*c==a*a||a*a+c*c==b*b)
printf(“yes.n”);
else printf(“no.n”);
else printf(“no.n”);
else printf(“no.n”);
return 0;}
5、编程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程序,要求根据用户从键盘输入的表达式:
操作数1 运算符op操作数2
计算表达式的值,指定的运算符为加(+)、减(-)、乘(*)、除(/)。
样例输入1:21.23+12.56 样例输出1:21.23+12.56=33.79 样例输入2:1*2
样例输出2:1.00*2.00=2.00 在做除法运算时,若操作数2为0,则输出:除数为0
程序代码: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float x,y;char ch;scanf(“%f%c%f”,&x,&ch,&y);switch(ch){ case '+':printf(“%.2f+%.2f=%.2fn”,x,y,x+y);break;case '-':printf(“%.2f-%.2f=%.2fn”,x,y,x-y);break;case '*':printf(“%.2f*%.2f=%.2fn”,x,y,x*y);break;
case '/':if(y==0)
{printf(“除数为0n”);}
else printf(“%.2f/%.2f=%.2fn”,x,y,x/y);break;} return 0;}
6、描述
某产品生产成本c=c1+m*c2,其中c1为固定成本,c2为单位产品可变成本,m为生产数量。当m<10000时,c1=20000元,c2=10元;当m≥10000时,c1=40000元,c2=5元; 编写一个程序,其功能为:根据输入的生产数量,输出总生产成本及单位生产成本。输入 生产数量
输出
生产数量 总生产成本 单位可变成本 样例输入 6000 样例输出 6000 80000 10
程序代码: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int m,c1,c2,c;scanf(“%d”,&m);if(m<10000){c1=20000;c2=10;} else {c1=40000;c2=5;} c=c1+c2*m;printf(“%d %d %dn”,m,c,c2);return 0;}
7、描述
根据键盘输入的一个字符所属类别,判别它属于:大写字母(输出:1)、小写字母(输出:2)、数字字符(输出:3)、其它字符(输出:4)。
输入
一个字符 输出
字符类别号
样例输入
A 样例输出 程序代码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char ch;scanf(“%c”,&ch);if(65<=ch&&ch<=90)
printf(“1n”);
else if(97<=ch&&ch<=122)
printf(“2n”);else if(47<=ch&&ch<=58)
printf(“3n”);else
printf(“4n”);return 0;}
8、描述
实现如下分段函数:
输入
是一个实型数据。输出
以如下格式输出:x=0.250,y=5.250(即输出一律保留3位小数)样例输入 0.250 样例输出 x=0.250,y=5.250 程序代码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float x,y;scanf(“%f”,&x);if(x<3){y=x+5;} else if(x==3){y=2*x;} else if(x<10){y=6*x-4;} else {y=3*x-11;} printf(“x=%.3f,y=%.3fn”,x,y);return 0;}
三、实验体会
通过选择结构这一章的学习,我了解了关系表的事和逻辑表达式的使用以及选择结构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知道了if语句的使用和switch语句多分支选择结构。经过这一章的学习,我对c语言程序设计有了更大的兴趣,希望能带给我以后更大的学习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