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新时期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对策的思考
对新时期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对策的思
考
我们认为,当前人事部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科学发展的理念切实落实到人事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和整个发展过程,积极发挥人事部门的业务特长,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进而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尽管我们在贯彻落实人事人才工作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又有了新的提高,但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标准和实践本质来衡量,对照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综合梳理、分析检查,找出了我市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利用好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如何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用人才队伍,已经成为农村人才工作中急待研究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当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近几年来,通过对农村实用人才选拔建库、培训、表彰奖励、社会宣传等一系列措施,培养出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为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各个层面对农村实用人才这一具体人才群体的认同。
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和原因
一是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管理规划不到位。目前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尚未完全融入基层发展战略决策体系之中,政府在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方面引导力度不大,没有摆在应有的位置上,缺乏刚性的工作要求。二是优惠政策不配套。各级有关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使用、激励等方面的政策中,缺少财政、工商、税务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也没有专门公益性经费扶持,使已出台的一些优惠政策也难以落实。三是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责任不明确。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力量整合难,缺乏制度和机制的约束,各有关部门工作主动配合不够,使实用人才开发工作整体处于松散状态。
三、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人才问题已成为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我们必须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把加强农业和农村的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永恒主题,围绕人才资源开发这根主线去开展工作,需要在观念更新、机制创新等源头上进行研究和解决。
一是以政府推动为主导,为农村实用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一要健全组织体系。成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领导工作机构,由组织部门牵头,人事部门管理,乡镇办事处具体负责,会同科技、教育、劳动、农业等部门上下贯通、齐抓共管,彻底改变实用人才自发无序的管理状况,切实把实用人才纳入人才队伍的管理之中。二要构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政策体系。政府应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实用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开发计划,明确开发的目标和措施,研究制定农村实用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激励等有关政策,为实用人才的开发培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三要建立各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投入机制,充分调
动全社会开发人才资源的积极性,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单位个人投入为辅的多元化开发资金投入机制,构建起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后勤保障中心,切实保障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开展。
二是以创新载体为切入点,切实抓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能力建设。一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产业发展力度,从资金、技术和生产物资上给予扶持,培植一批种养专业户,使他们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实践中掌握技术,成为农村致富的带头人,最新农村科技知识的传播者,具有示范作用和能带动一方的实用人才。同时,围绕产业基地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在农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二是以具体项目为引导和依托,通过专家的“传、帮、带”来加速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进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造就一支养得起、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三是以协会、专业合作组织联动为纽带,促进农村实用人才的聚集和整合。从农村实用人才的特点出发,因势利导,推动农村各类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组建各种种植、养殖等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支持、组织协会会员开展技术、信息交流,使他们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共谋发展,实现自我管理,从而改变实用人才的分散状态,发挥实用人才的群体优势。
四是强化激励扶持措施,切实发挥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农村实用人才和当地群众结合最紧密,更具有示范作用,要采取有效扶持措施,发挥他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领头雁”的作用。一是要重点培养,让农村实用人才由“干给群众看”变成“带领群众干”。二是要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三级开发示
范体系,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整体牵动作用。市级建立3—5个示范乡镇,乡镇建立3—5个示范村,每村培养3—5个经济大户,建立领导、专家、行业主管部门联系扶持示范基地(点)制度,在资金、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对示范基地(点)进行重点扶持。
第二篇: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嘉禾县委组织部
农村乡土人才是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我县农村乡土人才自然成长虽然较早,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总量不多、素质不高。农村举家外出的现象很多,留在县内特别是留在农村的人才不多,且人才层次较低,大多数是文化不高的“能工巧匠”,占5000余人,除此以外的乡土人才,大多数仅有初中文化,很少有人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中级以上人才则更少。二是技术、年龄、性别结构均不合理。农村乡土人才主要是大中专毕业生、置换身份或下岗“回乡人员”和土专家、能工巧匠、种养大户。“土专家”年龄偏大,人数较多,以留守农村为主;“回乡人员”则年纪偏轻,人数较少,无农业实践经验,以外出务工为主,两类人才因年龄、文化和地理的差异性很少机会交流,很难取长补短。技术结构不太合理,农业科技人才居多,信息、卫生和经营管理人才甚少。乡土人才年龄总体偏大,且女性人才比例偏小。三是管理服务不到位。我县农村乡土人才,分布面广,普通农民多,多为分散型作业,给人才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由于没有列入年终考核,大多乡镇对农村乡土人才工作抓得少,提供服务少,而且相对滞后,人才基本情况登记不祥,目前全县已申报职称并颁发证书的仅有2006人。四是培训力度不大。从调查情况看,大多乡土人才依靠祖辈实践积累和摸索掌握乡土技术,且绝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致使培训工作举步艰难,只能停留在对种、养等带有共性专业的培训上。而对煤矿开采、农村经纪、锻铸造、信息等技术培训力度不够大。五是专业技能难以有效发挥。由于管理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培训内容与农村需求相脱节,致使学非所用;大多数乡土人才,没有接受过专门培训,中高技能人才相对不足;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多数人才小农经济意识浓重,等等,导致乡土人才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另外,在乡土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上,也缺乏一定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尤其出外打工的乡土人才,发挥不了自己的技能。六是资金投入不足。以下笔者将从管理、培训、教育、舞台、服务、激励等方面就加强我县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进行探讨。
一、完善管理机制,整合工作资源
要及时加强宏观管理,要成立县乡村各级领导机构,进一步健全三级管理网络,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县人事局具体协调,农业、农机、农经、农办、畜牧、林业、科技、教育、司法、劳动、建设、工商、工商联等10余个涉农部门分工推进,乡镇党委、村党支部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具体抓好落实,做到有具体机构,具体有人管。建立落实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将乡土人才工作开展情况列入各级党政目标考核内容,实行评先评优“一票否决”制,积极为乡土人才工作创造条件。设立农村乡土人才培训专项资金,各级财政要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纳入预算,做到专款专用。要加强制度管理,坚持和完善建档造册、走访联系、交心座谈、领导挂点等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责必究。
二、强化技术培训,提升素质能力
培训部门要多元化。科技等10余个涉农部门工作人员分工协作、分片挂点、联系培训全县各村,开展“农民乡土技术大培训”。劳动局要以就业培训中心为基地,长年举办缝纫、电工等专业班培训;农机局要以农机驾校为基地,长年举办农用车驾驶、修理技术培训;农业局、畜牧局要以畜禽养殖协会和种植协会为依托,对种养大户开展培训。培训方式要多元化。可采取集中培训即利用电视讲座、发图册等方式开展统一培训;外出培训即到外地参观学习;上门培训即组织专家开展“三下乡”活动;示范培训即农技推广中心通过在农业园区实地操作、现场讲解;网络培训即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开展培训。教育培训即把有一定基础、有培养前途的人才输送到职业技术院校进修培训。
三、保障乡村教育,营造成才环境
教育应该更多地考虑农村的发展,政策上要倾斜,费用上要倾斜,关心上要倾斜,形式上要灵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利用职业学校资源,强化乡土技术课程,落实“绿色证书”教育,使乡土人才在获得毕业证的同时获得乡土人才职业资格证,在中学阶段扩大农村乡土技术课程教育,考核成绩与学生奖励相挂钩,调动其学习农村乡土技术的积极性。嘉禾职中可以多举办一些面向农村且“短、精、快”的乡土短期培训。
四、搭建创业平台,增强辐射作用
要大力发展优势龙头产业,吸纳乡土人才服务农村经济建设,促使产业发展和人才成长双赢。同时,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聚集人才,积极拓宽“支部+产业+人才”路子,每个乡镇、每个村要重点引导一定数量的乡土人才建功立业,切实吸引和开发农村现有人才。要鼓励国家工作人员出资入股、乡土人才出技术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发展农村经济。要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水、电、路、讯、视、校等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农业企业落户农村,拓宽“企业+基地+人才+协会”路子,使乡土人才不出村就有用武之地。
五、提供优质服务,优化良好氛围
要为农村乡土人才创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如农村乡土人才的职称评审,有的具有相应的学识水平和技能,但是连初级职称都没有,对此,要创造条件为他们评定职称,县乡村三级相关工作人员甚至要将培训、鉴定现场“搬”到农村,帮助办理手续,进行职称评定。要完善县乡农技推广体系,组建以农业技术人员为骨干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服务队,建立有效的利益驱动和考核机制,鼓励农技人员分组包乡,进村入户,现场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要重视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重点引导成立和发展切合实际的专业生产合作型、龙头企业带动型、涉农部门牵线型、大户带动型、入股合作型等五类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定期开展以各类“土专家”为骨干的“传帮带”活动,扶持一批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和能致富的农村经纪人队伍;农业、工商、司法等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经纪人的联系、引导、服务和培训,提高农村经纪人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技能。要建立健全农村乡土人才和乡土拔尖人才信息库,将有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登记在册,动态管理。
六、健全激励机制,增强队伍活力
深入开展“四培四带”活动,对乡土人才实行优先对待:即优先参加上级举办的技术培训和交流,优先获得科技信息和资料,优先获得政府无息或低息贷款,优先承包开发荒地、荒坡和经营集体土地,优先推荐素质好、成绩突出的担任干部。一是政治上激励。鼓励农村乡土人才参与“承诺践诺服务群众”活动,对那些年纪轻、技术素质较高的乡土人才,实行重点培养,把政治素质强、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团组织及村组领导岗位上来,把适合条件的人才推选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让他们安心扎根于农村事业,同时吸引人才回乡创业,振兴本土经济。二是待遇上激励。健全乡土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把乡土人才的选拔同其职称评定结合,逐步把乡土人才纳入乡镇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围,落实相应待遇,规定权力和义务,增强其责任感。三是荣誉上激励。积极开展“种养大户”、“致富示范户”、“双十佳农村乡土人才”等创评活动,树立好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乡土人才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加大奖励和表彰力度,激发他们热爱家乡、报效家乡的热情。(嘉禾县委组织部)
第三篇: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和思考
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和思考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关键。抓好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既是全面实施人才战略和推进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又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举措。加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对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省人事厅、省统计局、省农业厅的统一布置,我们抽取了经济相对发达的沅江市和经济相对落后的安化县就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
我们采取典型抽样调查方式在沅江市和安化县,分别抽取经济发达、中等、落后及特色经济4个乡(镇)、12个村进行调查。总人口47327人,共有农村实用人才438人,其中男423人,女15人;生产型人才140人、经营型人才101人、技能带动型人才54人、科技服务型人才6人、社会服务型人才53人;中共党员117人;大学及以上学历1人,大专16人,高中或中专135人,初中255人,小学30人。
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总量不足。从调查情况看,目前这24个村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438名,仅占农村人口的0.93%,比例过低。加之近年来许多优秀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绝大多数学农的大中专生毕业后不回农村,他们大多都想到外地发展,即使是农村出来的也很少愿意再回到农村发展,致使农村实用人才数量更少。
2、人才结构不优。一是专业结构不优。从事种养和加工的实用人才占总量的32%,企业经营人才、农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占16%,能工巧匠占12%。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专业结构问题更加突出,如安化县从事种养和加工的实用人才占总量的57%。二是年龄结构不优。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年龄偏大,34岁以下的40人,仅占总量的9.1%;35岁-44岁的198人,占总量的45.2%;45岁以上的200人,占总量的45.6%。三是性别结构不优。农村实用人才中女性15人,仅占总量的3.4%。
3、整体素质偏低。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都是经过自身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而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绝大多数并未受过正规的专业技能培训。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农村实用人才135人,只占总量的31%,大专学历16人,大学以上学历的仅1人,掌握现代农业新技术的高层次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拥有各级农民技师、技术员资格的仅15人;拥有各级技师、技工资格的仅25人;而且,几乎每一个行政村都没有专职的农民技术员,这种情况很难适应本地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特别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绿色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的转变过程中,很多农民不掌握新技术,不会解决农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新问题,这种状况制约了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热情。
4、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经费不足。一是人才培训缺乏经费支持。调研中我们发现,各镇、各涉农部门都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有着极高的热情,特别是在新技术推广普及过程中,对农村实用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但由于缺乏培训经费,使许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各乡镇、涉农部门、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各级政府从财政上给予强力支持,把农村科技培训工作更好地开展下去,为农村培养更多的实用技术人才。二是农村实用人才自身发展资金不足。由于大部分人员生长在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再加上没有相应的资金扶助,许多有理想、有技术、有文化的实用人才,往往因缺少创业资金而不能依靠专业特长发家致富,从而使一部分实用人才“英雄无用武之地”,想率先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5、没有形成有利于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的氛围和机制。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相关部门已经联合对农村实用人才资源进行开发培训,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在培训时还缺乏培训的针对性,没有建立起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选拔、使用管理的制度,缺少相应的评价、使用、培养、激励保障机制。从调查情况看,这些农村实用人才中,通过机构培训的134人,不到三分之一;获得地厅级表彰奖励的农村实用人才仅5人,县级的也才19人。
三、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创新农村实用人才使用机制。激发和释放农村实用人才潜能,调动和发挥农村实用人才作用,是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关键。一是要政策倾斜,扶持人才创业发展,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增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二是要营造环境,激发人才活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农村实用人才的舆论环境,在农村树立有用即人才、需要即人才、创造即人才的“农村实用人才观”,使他们得到应有的尊重,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三是要搭建平台,提高人才使用效益。紧紧围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民共同致富奔小康这一目标,把农村实用人才的使用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结合起来,与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使用一批人才,带动一方群众,搞活一方经济,促进一方和谐发展的良好格局。
2、整合农业教育培训资源。依托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民素质教育办、职业中专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采取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技能,增加就业的机会。要加强对农民工就业技能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和工作水平,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在培训过程中,找准市场定位,有计划、有目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民工引导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使农民工由体力型向技术型和智力型转变,努力打造劳务精品。
3、扩张人才总量。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导向,进一步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引供全方位的人才服务和智力支撑。继续做好选拔优秀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工作,推进支农、支教、支医、扶贫工作进程,并鼓励他们大胆创业、放心置业、安心兴业。要进一步为农村实用人才就业提供优惠政策和规定,逐步实现城乡人才的平等竞争。积极创建以县区为主体、以乡镇为基础的专业化农村实用人才市场体系,通过农村人才市场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个人提供各种人才、技术和信息服务。
4、增加经费投入。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采取“分级负担,适当补助”的原则,县财政每年安排相应的专项经费用于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各乡镇财政也要安排相应专项资金。同时,相关部门及乡镇要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人员编制、师资配备、经费投入上给予优惠扶持。各类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对本单位实用人才的培训予以支持。要拓宽融资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资助实用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投资模式。
5、强化激励机制。积极鼓励农业技术人员开展科技开发、科技承包和提供有偿技术服务。取得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要给予重奖,并保护其合法收入。积极扶持,帮助农村实用人才开展科技推广、生产经营和创业活动。对实用人才在政治生活上给予关心,及时把思想素质好、贡献大,符合入党条件的优秀实用人才吸收到党内来,积极培养,大胆使用;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站所人员和补充人员,在公开招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聘)用优秀实用人才。建立乡镇、村干部联系优秀实用人才制度,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为他们的发展解决实际困难;每年要选拔一批农村各类拔尖的优秀实用人才予以表彰和奖励,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广泛宣传优秀实用人才的典型事迹,起到树立一个典型、搞活一片经济、致富一方群众的作用。
第四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思考与对策(正式)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思考与对策
所属单位:城关镇党委 执 笔 人:王建春
联系电话:***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思考与对策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现代农村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在农村培养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经营管理能人等实用型人才,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要前提和保证。
一、农村实用人才现状
城关镇下辖28个自然村,全镇总人口1.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3万人,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农村实用人才有74人,科技示范户286户,占全镇总户数3.3%,农牧民素质教育培训4969人,占农村劳动力99.4%。近年来,城关镇把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建设工作放在解决“三农”问题的突出位置,以“领导指路、政策引路、能人带路”的工作思路,以“激活存量、扩大总量、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完善机制”的工作目标,先后举办了农民素质教育培训、科技之冬、劳动力转移、定向委培等形式的培训活动,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逐步培养了一支懂科学、会技术、善经营、能管理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
二、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难点探索
在多年的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工作中遇到了许多管理上的难点,长期以来未能解决,导致成为了人才管理上的久攻不克的“顽症”,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思考一: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不合理。
一是专业结构不合理。大部分实用人才仍停留在种植、养殖这种生产周期较长、获益较慢、风险较大的行业上发展,而对于市场经济日益需求的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物流等方面涉及较少。据调查统计: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种植人才1597人;养殖人才198人;经营能人112人;能工巧匠84人;其他实用人才28人。从以上数字看,种植人才比例过大,其他三类人才所占比例过小,特别是农业、畜牧、水利、林业、农机等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35岁以下的有216人,不足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10%; 而40岁以上的有1503人,占到实用人才总数的74%。三是学历结构不合理。全镇大专以上学历的有852人,中专以上的有2167人,初中毕业的4685人。即便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农村干部队伍等群体,中专学历也只占11.6%和10.9%。目前,全镇90%的具有一定技能和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村年轻人才,选择了弃耕从商,基本流向大中型城市发展。从以上数据来看,城关镇农村人才总量匮乏、学历层次比较低、高层次人才明显短缺、农村人才老化问题也日益突出。
思考二: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经费局限性大。
一是投入资金不足。就城关镇而言,每年在市财政拨付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镇党委、政府多方筹集资金将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虽然保障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但对农业大镇来说,远远不能满足农村人才开发的需求。特别是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方面,所需培训教材、师资力量、教学场所、参观学习等方面,因资金短缺而力不从心,从而阻碍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的进展,影响了农村实用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二是农村实用人才自身发展资金不足。由于大部分农民长期务农耕耘,形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顾埋头干,不顾抬头看的传统习惯,缺乏运用科技发展农业的眼光,即使一部分人存有科技致富的意识,但因经济薄弱,无能力投入资金自行创业。村委会虽有组织农民实施科技发展的信心,但由于大部分村都是“空壳村”,根本没有资金来帮助一部分有理想、有技术、有文化的年青人,从而使得一部分潜在人才“无用武之地”;村干部纵有带领群众致富的愿望,却因“囊中羞涩”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更不用说高、新、精的农业科技的全面推广,农业经济的深度开发和规模经营难以全面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思考三:环境制约实用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农村实用人才的专长和技能大多是在劳动实践中学习或摸索出来的,在科技层面上的“技术人员”则几乎大都是“土专家、田秀才”。在科学的市场机制运行中,而他们显得底气不足,不能发挥更大的市场效益。就如,城关镇头工村,晚熟西红柿种植已成规模,并注册了“头工牌”商标,带动了周边各村也开始大面积种植晚熟西红柿。在销售环节中,村民已意识到大部分收益被外地商贩所获,但苦于自己没有一支专业的销售队伍与市场接轨,缺乏本地推销人才,桥梁和纽带作用不能很好的发挥,导致农民应得的利益流向外地。
思考四:吸附人才政策不够优越。城关镇属于城郊型乡镇,人多地少,农村人才待遇偏低,加之有些村干部群众观念比较守旧,人才评定、激励机制不健全,农村人才市场尚未形成,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近年来,农村实用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加之考出去的大学生不愿回来,出现了恶性循环的态势。
以上矛盾和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但最重要的是没有建立起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机制,没有形成符合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实际的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体系。
三、实践与探索。
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匮乏,农业生产落后的状况,近年来,城关镇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开发力度,为农村经济建设和区域农业发展科技含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加大继续教育力度,提高农村的人力资源总体素质。一是在抓好农村干部和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基础上,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形式。充分发挥市培训中心、镇农技校、农业服务中心、科协等培训阵地作用。二是在科学设置培训项目和培训内容上,尝试互动式培训、点菜式培训、订单式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以此提高农村人才的培训质量。三是在种、养、销等方面挑选出技术精湛、实践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土专家、致富能手组建宣讲团。通过现身说法,从而使科技致富宣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我镇已拥有一支由10人组成的“土专家”宣讲队伍。四是利用已开展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抓住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机遇,利用天网、地网、VPN “三位一体”宣 4 传教育方式强化对农民进行素质教育,把信息资源变为开发人才资源基础。
2、把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与农村党建工作相结合。近几年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广泛开展“四培养”、上线争优、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有效地把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并不断丰富活动内涵,举一反三,最大限度地发挥党组织带头、示范作用,自活动开展以来,全镇共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12人,实现了党建培育新型农村人才的目标。
3、培养“四支”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重点培养农村经营管理人才。按照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加大农村经纪人培训,提升农产品营销大户的经营管理水平,拓展农产品营销市场,建立农产品营销网络,成立农村营销组织,不断壮大农村营销管理人才队伍;二是加强农业技术人才推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建立规范的农技推广人才机制。依托市培训中心、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三是加大种养人才的培训范围。围绕本地优势产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对各类种养能手进行技术培训,通过理论教学、外出观摩逐步培养出一支现代科技种养队伍;四是发挥“能工巧匠”作用。将农村具有制作、加工、建筑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汇集,建立技能培训体系,形成技能人才网络,使之成为农村生产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4、优化创业环境,发挥农村人才在建设新农村中的积极作用。把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与优化农村人才创业环境有机统一起来,通过加强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使农村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发挥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在服务“三农”中的作用,引导农民兴办农技中介服务组织,发挥农村生产经营能手的示范带头作用,支持和鼓励他们自己创业,领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专业协会,推进特色农业在市场中的发展优势;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农村人才活力,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农村人才,授予荣誉称号,在入党、提拔,推荐参选代表中适当予以优先考虑,增强他们的政治荣誉感,形成农村人才围绕经济致富的导向。
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对策
一是政治上激励。对那些年纪轻、技术素质较高的农村实用型人才,应重点培养,符合条件的要及时吸收加入党组织,并优先选拔、充实到村组干部队伍之中,加强锻炼,使其由个人带头致富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转变,既充分发挥农村实用型人才带头致富的优势,又提高了村组班子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为农村实用型人才作用的发挥搭建舞台,提供用武之地。
二是荣誉上激励。积极开展农村实用型人才“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十佳农村实用型人才”和“先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创评活动,及时宣传和报道农村实用型人才的先进典型事迹和成功经验,增强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在周边群众中的辐射力。使他们感受到自身价值以及党和政府对他们工作的认可和支持,激发他们建设家乡的热情。
三是待遇上激励。建立农村实用型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把农村实用型人才的选拔同其职称评定相结合,将昔日的“土专家”、“田秀才”培养成国家认可的的农村科技人才,落实相应待遇,增强为农服务的责任感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农村人才队伍,壮大农村人才队伍,是优化农村结构的重要途径,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农业和农村将成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人才建功立业的广阔天地。因此,在新形势下,抓住有利时机,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为人才资源,是确保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
第五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对策 Microsoft Word 文档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对策
永顺县人社局
(2011年8月30日)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抓好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既是全面实施人才战略和推进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又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关键举措。下面,笔者以永顺县为例,就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浅谈了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一、当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实用人才是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我县农村实用人才自然成长虽然较早,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总量不多、素质不高。农村举家外出的现象很多,留在县内特别是留在农村的人才不多,且人才层次较低,大多数是文 1
化不高的“能工巧匠”,约10000人左右,除此以外的实用人才,大多数仅有初中文化,很少有人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中级以上人才则更少。
二是技术、年龄、性别结构均不合理。农村实用人才主要是大中专毕业生、置换身份或下岗“回乡人员”和土专家、能工巧匠、种养大户。“土专家”年龄偏大,人数较多,以留守农村为主;“回乡人员”则年纪偏轻,人数较少,无农业实践经验,以外出务工为主,两类人才因年龄、文化和地理的差异性很少机会交流,很难取长补短。技术结构不太合理,农业科技人才居多,信息、卫生和经营管理人才甚少。实用人才年龄总体偏大,且女性人才比例偏小。
三是管理服务不到位。我县农村实用人才,分布面广,普通农民多,多为分散型作业,给人才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由于没有列入年终考核,大多乡镇对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抓得少,提供服务少,而且相对滞后,人才基本情况登记不祥,目前全县已申报职称并颁发证书的仅有1824人。
四是培训力度不大。从调查情况看,大多实用人才依靠祖辈实践积累和摸索掌握实用技术,且绝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致使培训工作举步艰难,只能停留在对种、养等带有共性专业的培训上。而对农产品加工、农村经纪、信息等技术培训力度不够大。
五是专业技能难以有效发挥。由于管理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培训内容与农村需求相脱节,致使学非所用;大多数实用
人才,没有接受过专门培训,中高技能人才相对不足;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多数人才小农经济意识浓重等等,导致实用人才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另外,在实用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上,也缺乏一定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尤其出外打工的实用人才,发挥不了自己的技能。
六是资金投入不足。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社会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着力打造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
转变观念,提高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认识,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加强农业和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也是今后人才建设和农村工作的重点。首先,对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一点要有充分的认识。农村实用人才思想观念较一般农民新,适应市场能力较一般农民强,既是农民身边看得见、学得到的致富带头人,也是一批扎根于农村的“土专家”。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方面,他们的社会经济行为在农民中的认同
度较高,对农民的影响更直接,引导更实在,示范更有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要更新观念,拓宽传统的人才开发理念,把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作为人才工作及农村经济服务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列入人才工作的重要职责范围。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加大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力度,激活现有人才,培养造就永久性农村实用人才,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二、创新完善机制,不断优化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环境。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健全实用人才长效发展机制,确保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是加强和规范公共财政对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大对实用人才的投入力度,制定相应的财政扶持政策。同时,整合多渠道、多层次的扶持来源,强化扶持力度,确保农民在开发农业生产、从事农民合作组织等方面得到保障,促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发展和壮大。
二是创新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机制。要完善评价标准,努力建立以业绩为依据,以品德、知识、能力为要素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探索推进农村实用人才等级评定工作,制定相应的农村实用人才等级配套政策,不断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三是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激励机制。要大力宣传农村实用人才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所起的推动和带动作用,同时强化奖励、激励和政策扶持等措施,对那些为农村经济建设和农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实施重奖,使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学习农村实用人才的良好氛围。
四是健全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服务体系。要通过整合现有的农村教育培训资源,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手段,探索新型农村教育培训运行管理模式。要不断创新完善农村基层科学技术推广体系,加快农技推广机构特别是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改革,积极探索以国家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地位的多元化农村科学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展科技下乡活动。要大力发展农村中介服务组织,积极发挥专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等各类农村中介服务组织在生产、经营、分配和管理过程中的引导、联系作用,提高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技艺技能,更好地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科技引导与技术服务。
五是加强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农村实用人才的一技之长大多是他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掌握的,缺乏全面的、系统的理论指导,因而缺乏再进一步提升的能力。因此,为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创新能力,要依托农校、职业学校和其他培训机构,建立各种培训基地,因地制宜,按需施教,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积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回农村创业服务,充实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三、完善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组
织领导。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领导体制,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县、乡(镇)、村三级管理网络,形成组织部门牵头,人社、农业、科协、教育等部门各司其职,乡镇、村两级具体抓落实的管理模式。
二是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并认真付诸实施,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实用人才工作的领导,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党委、政府各项工作的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
三是组织、人社、农业部门要将工作重点及时转到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上来,转到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上来,真正把农村的各类实用人才纳入人才工作的管理和服务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