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赴成都市两级法院考察审判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06:57: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赴成都市两级法院考察审判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赴成都市两级法院考察审判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

第一篇:关于赴成都市两级法院考察审判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关于赴成都市两级法院考察审判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按照院党组的统一部署,由党组成员、副院长刘茂仕带队,中院审管办正副主任和全州各基层法院分管审判管理工作的院领导、审判管理机构负责人组成的审判管理 工作考察组(19人)于11月20日至24日,赴成都市两级法院进行了学习考察,关于赴成都市两级法院考察审判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龚成,审委会专职委员谢杨,审管办主 任吴红艳等热情接待了考察组。考察期间,考察组采取集体座谈、现场观摩、个别交流等多种形式,对考察法院的审判管理机构设置、案件流程管理、案件质量评 查、审判绩效考核的具体做法和经验进行了学习考察。其间,考察人员浏览了该院的审判管理工作档案,了解了该院审判管理工作的历史和现状,充分听取了该院的 经验介绍,交流了加强审判管理工作的心得体会。

一、考察情况

(一)成都中院基本情况

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座落成都市中心,成立于1950年10月,现占地面积13.6亩,总建筑面积29540平方米,审判法庭建筑面积10277平方米,综 合办公楼建筑面积15327平方米,附属设施面积3936平方米。建有27个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审判法庭,设有9个调解室,并拥有一座集微机网络、集团 电话、电子显示、电子门锁、广播系统和监控系统于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办公大楼。另在成都市文武路建有法官培训中心,建筑面积12843平方米。在郫县 建有法警训练基地,占地50亩。目前正在新建建筑面积近7万平方米的新办公大楼。

成都中院内设刑一庭、刑二庭、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民一庭、民二庭、民三庭、民四庭、行政庭、审监庭、立案庭、执行局等11 个业务部门及政治部、纪检组(监察室)、机关党委、办公室、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处、法警支队、研究室、审判管理办公室、技术室、离退休人员工作处等10个行 政部门。现有在编干警406名,其中博士生2人,研究生50人,本科生323人,本科以上学历占全院干警总人数的86.45%;审判长(执行长)45人。下辖高新区、锦江区、金牛区等20个基层法院。

2002年以来,该院立足案多人少、办案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案件质量低下的实际,以建立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管理机制与塑造具备先进理念的高素质职业化 法官队伍为目标,实施了全方位的改革。改革推动了该院整体工作的快速发展。2003年以来,成都中院共有103项(次)工作受到上级表彰奖励,曾被最高法 院荣记集体一等功,并被最高法院授予“全国法院系统人民满意的好法院”光荣称号。该院党组连续多年被市委评为“四好班子”。最高法院肖扬、王胜俊院长等领 导先后多次到该院视察,并充分肯定该院的工作。

(二)成都中院审判管理改革情况

1、改革的缘由和成效

成都中院审判管理改革始于2007年该院现任院长牛敏刚上任后发现法院普遍存在着审判管理权边缘化的问题。许多法院审判管理陷入职责不清、无章可循、监督 失范的局面,院、庭长“不愿管”少了责任,“不能管”成了借口,“怎么管”成为普遍的困惑。遂责令相关部门对此进行调研。该院通过调研发现,中国法院内部 存在两套并行的权责构架——由法官组成的审判组织(行使审判权),以及由院、庭长组成的行政领导层级架构(行使审判管理权)。由于院、庭长身份与法官身份 的重合和不加区分,上述两种权责在运行中容易产生混同,审判权行政化、审判管理权边缘化的问题相应产生。由此,自2007年9月开始,在全国法院率先启动 了探索以审判权和审判管理权配置为核心的“两权”改革。“两权”即指审判权和审判管理权,前者是审判组织及审判法官的权力,后者是在审判组织的审判权和 院、庭长的行政权之间形成的以指导权、监督权、审判资源分配权和上下级审判组织之间衔接为主要内容的既区别于审判权,又区别于行政权的一种权力。该院认 为,只要抓住“两权”的正确配置和行使,厘清两种权责边界,规范两种权责运行,就抓住了开展审判管理工作的关键,微观上可解决院、庭长审判管理职责不清的 问题,中观上可解决法院改革不配套的问题,宏观上可解决法院内部审判管理运行机制缺失的问题。

经过3年的运行,该院基本形成了审判权与审判管理权清晰界定,对内建立法官业绩记录评价体系,对外实现审判公开,执行案件实行“层级管理、分权制衡”的符 合中国司法制度的审判运行机制。考察过该项改革的领导、专家以及法院都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此项改革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2010年1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视察四川时,对成都中院依托信息化手段、构建以“两权改革”为核心的审判运行机制给予了充分肯定。2010年6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视察成都中院,在听取了该院“两权改革”工作汇报后,充分肯定了成都中院“两权改革”取得的成绩,认为此项 改革很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有效确保了司法工作的公正高效,确保了司法廉洁,正确评估了法官和院、庭长的绩效,值得在全国更大范围推广。

2、改革的主要内容

成都中院“两权”改革的目的是:厘清权责边界,规范权责运行,原则是:一是保障审判组织依法行使审判权,明晰法官及书记员、法官助理等辅助人员的职权。二是落实审判管理机构院、庭长的点、线、面层级职责。

(1)明晰两种权力,优化核心配置

作为审判运行机制的核心和主线,“两权”运行机制通过明确审判权和审判管理权的内容、权力主体和行使方式、范围,整合内部资源,挖掘内部潜力,实现了审判 权和审判管理权的逻辑分离、无缝连接、有机结合和双向制约监督,规制了审判权得到充分保障和审判管理权得到有效行使的一对矛盾。一是明确审判权与审判管理 权的各自权责。区分了同一主体具有的院、庭长和法官身份,明确了审判组织行使对案件的审判权,审判机构行使对审判活动的管理权,并分别规定了审判组织、审 判人员、审判辅助人员的职责,梳理了78项审执责权点;分别规定了院长、庭长、审委会专职委员的管理职责,设置了66项审执管理责权点。二是明确审判权与 审判管理权的行使方,工作报告《关于赴成都市两级法院考察审判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审判权的行使依法采取案件审理、合议、判决的方式进行;审判管理权的行使则主要采取审查审核、复议建议、签署文书、旁听庭审、列席 合议、查阅卷宗、听取报告等方式,在点、线、面上发挥审判管理作用。点上行使对案件实体的审核权,管住重要案件和审判质量效果不高的个别法官。规定了必须 由审委会审理的15类案件、经院长审核可以提请审判委员会审理的12类案件、必须由副院长审核的11类案件以及由庭长管理的内容。线上行使对案件的程序审 批权,管住案件的运行流程和评估、拍卖、鉴定等重要程序环节。面上行使对案件的综合指导,以“五会”(即:审判长联系会、案件通报分析会、案例评析会、案 件质量评析会、信访情况分析会)的形式,不断总结审判经验和问题,统一裁判尺度。三是明确审判组织与审判机构行使权力的关系。明确审判管理权对裁判权的行 使具有监督权,对案件的实体处理结果有指导权,但不能代替裁判权。在不同类型的案件上,审判权与审判管理权既有独立的权能又相互结合;在不同的审判事务 上,按照权力属性分别行使审判权与审判管理权,从而形成权力规范化、职责标准化、监督过程化的管理模式,避免院、庭长干涉案件审理、随意过问案件、放任不 管审判。

(2)配套三大体系,实现规范管理

为保障作为“两权”核心的审判权和审判管理权运行机制的有效和刚性运转,该院在信息化技术支撑下构建起了以案件流程监控、案件效果宏观评估、个案质量检查 评价三大体系为主体的立体、动态、规范的管理框架,并建立与之配套的全院目标管理和全员素质记载评价机制,从而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审判权和审判管理权运行体 系。一是建立完善案件流程监控体系。以法定完成时限为依据,以时限管理为核心,以时限警示、时限通报和节点冻结为内容,以计算机管理为手段,对案件在审 判、执行各程序性环节运行情况进行有序的动态跟踪、监控和管理,较好地实现了对案件动态的过程监控,有效管理了案件运行的环节和时限,促进审判效率的提 高。二是建立完善案件效果宏观评估体系。通过建立审判质效的量化模型,即编制审判公正、审判效率和审判效果的构成指标、所占权数以及合成方法,运用多项指 标综合评价技术方法,由计算机自动生成数据和排序、比较,较好地实现了对法院整体和各类审判工作质效、各审判业务部门和各审执人员审判工作质效的评估和引 导。三是建立完善个案质量检查评价体系。采用常规评查、重点评查、专项评查的手段,对法官审结并归档的案件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考核检查,评定案件质量等 次,较好地实现了检验司法产品质量,规范法官办案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公正、效率、社会效果、审判技能、审判作风五大指标为核心的考评体系,形成了 定量化评价模式和系统。

3、具体做法

经过考察、交流,考察组认为成都中院“两权改革”之所以成功,主要利益于采取了以下做法。

(1)抓规范,制度先行是核心。改革要取得成效,制度框架是核心,构建机制是必然。“两权”改革推行以来,该院分阶段、分对象、分层次适时制定制度全程 进行指导和规范。改革之初,制定了《关于审判组织及院、庭长、审判人员审判职责和审判管理职责的若干规定》;在全市法院整体推进改革之时,制定了《关于加 强基层法院审判组织的审判职责与审判机构的审判管理职责的指导意见》并要求各法院根据各自的案件数量、类型、审判资源等实际在两个月内制定具体的实施意 见;同时出台了《关于构建审判权与审判管理权有效运行制约监督工作机制的意见》及实施细则等20多项配套制度,深化本院各部门的改革,并以检查、考核等方 式保障其有效实施,从而保证了改革始终在规范、有序、可控的前提下进行。

(2)抓关键,网络技术作支撑。该院认为,改革要顺利进行,网上办案是基础,制度框架是核心,软件研发是关键。近3年来,该院通过开发网上办案系统、电子 卷宗广域网运用系统、审判与执行对接系统等,实现了两级法院所有案件信息的适时录入和全过程的网上办案,并相继全面实现网上办公和网上管理。“两权”改革 推行以来,在现有的审判和管理系统基础上,又专门研发了保障两权运行的软件系统,建立了两权管理的统一管理平台,依托信息化手段为主把点线面管理纳入网上 办案的审判流程管理,建立起一整套全面性、系统性、立体性的刚性运行制度。该系统对应点线面管理分为案件实体审核、案件程序审批、案件综合指导三个子项 目,利用专门的计算机软件根据关键词识别案件的管理程序,并自动提示承办法官案件应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或院长、庭长审核,未经讨论决定或审核的,承办 法官不能自行结案;对软件尚不能识别的案件,在规定情形范围内由法官主动申请提交或由院、庭长主动介入管理。通过将不同的管理层级和相应管理理由进行一一 固定对应设置,在程序上形成不可省略的自动提示节点,实现了管理有依据、权力有监督,该管的必须管、管到位,不该管的不能管、不越权。

(3)抓奖惩,激励手段保长效。成都中院对基层法院、中院各审判庭均进行审判质效评估,并建立了与考核奖惩挂钩的制度。不仅在审理案件时实按审判实绩授 权,在晋职晋级、福利待遇,尤其是业务部门干部提拔使用等方面也坚持做到了绩效突出者优先。对合议庭、审判长、承办法官审理案件实行按审判实绩授权的原 则,审判实绩好的合议庭、审判长、承办法官审理大案、要案和疑难案件,审判实绩差的合议庭、审判长、承办法官,审判机构要加强管理和引导,提高他们的裁判 水平;要严格行使审判权的绩效评估机制,对审判绩效好的法官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对审判绩效差的法官限制其审判权的行使直至提请免除其审判资格;明确合议 庭、审判长、承办法官的审判职责,做到审判长统筹有力,合议庭成员分工合理、衔接有序,法官助理、书记员辅助到位。近3年来提拔重用的干部均系绩效突出的 干部。

二、对我院的启示

成都市两级法院工作“两权改革”符合司法改革的方向,符合中央关于加强审判管理的要求,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仅专程到该院参观学习的全国各中级级法院就有近100家。“成都模式”为我州各级法院提高审判管理工作水平,提升案件质量效率,提供了诸多经验。通过这次考察学习,考察组认为对我州两级法院而言,有 以下几点启示。

1、必须要有院领导全方位的支持作后盾。成都中院在最初开展“两权改革”时,并非一帆风顺,既遇到过少数基层法院或明或暗的抵制,也与中院少数内部庭室、法官产生过激烈突出。是院领导全方位强有力的支持才保证了“两权改革”顺利开展。该院自始至终参与该项工作的吴红艳主任不无感慨地告诉我们,审判管理工作 是一个一把手工程,实践中矛盾十分尖锐,如果没有以牛敏院长为首的党组一班人无条件的支持和大开绿灯,该院的“两权改革”早就夭折了。

2、必须要有人才齐备的审管队伍作保障。审判管理改革是一项大的改革措施,成都中院不仅成立了审管办专门从事这项工作,并且在选调人员时也极为注重根据岗 位选择各方面的人才,既有审判经验丰富、作风正派的老同志,也有文字功底较强的年轻同志,还有精通计算机的专业人才,同时还有擅长思考、创新意识强的干 部。此外还采取强化培训和在晋职晋级、评先创优时倾斜等得力措施,增强其岗位责任感和尊荣感,为审判管理人才的培育和成长搭建好平台。同时加大审管办和业 务部门的人员交流力度,既将精通业务的后备人才交流到审管办,又将具备条件的审判管理工作人员交流到业务部门。以双向交流来推动了两级法院审判管理意识、审判管理能力和审判业务水平的整体均衡发展。

3、必须要有本土化的管理软件作支撑。考察中我们感觉到成都两级法院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程度非常高,实现了电子卷宗网上传送、庭审监控、案件流程自动监 控、各类司法统计报表和绩效考评自动生成等功能。最初我们以为投资巨大,但该院审管办称其投入并不大,3年时间两级法院仅投入1600多万元,其秘决在于 他们不直接购买市场上的成品软件,而是由审管办与开发商联合开发软件,既成本低廉,又切合实际需要。这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我院来说应当是一条低投入高 产出的新途径。

4、必须要有长效的激励机制作动力。依托审判绩效评估体系,加大考核评估工作力度,全面、客观地评价各级法院的审判绩效和每一位法官的司法能力,建立切实 有效的结果转化制度,在选人用人、晋职晋级、评先创优、立功嘉奖、年度考核等方面充分体现和切实运用审判管理成果。以此激励广大法官重视和参与审判管理工 作的积极性才能确保改革成

第二篇:法院审判情况工作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计划和主任会议的安排,前段时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查组,对市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其间,听取了市人民法院关于行政审判工作情况的汇报,召开了由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和部分人大代表参加的座谈会。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人民法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宗旨,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行政审判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发挥行政审判职能作用,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一是依法审理行政案件。今年1-9月共审结一审行政诉讼案件106件,较去年同期上升6.2%。案件类型涉及20多个行政管理区域,撤销具体行政行为、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案件共8件,及时纠正了个别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维护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二是推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调查了解到,今年审结的一审行政诉讼案件中,行政机关胜诉78件,胜诉率为73.6%,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0个百分点。行政机关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执法水平有明显提高,行政行为更加规范。三是化解行政争议成效明显。近年来,随着行政争议案件逐渐增多,市法院注重诉前协调疏导工作,积极运用和解方式化解行政争议。今年以来共审理民生类行政案件61件,妥善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涉及人员众多、矛盾易激化的行政案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了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加大行政非诉案件执行力度,促进了依法行政。市法院对非诉执行案件的合法性进行严格审查,加大对行政非诉执行案件的执行力度,做到了监督与支持并举,切实推进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今年以来共审查各类行政非诉执行案件426件,案件种类涉及城建、土地、环保、工商、技术监督、社会抚养费征收等20余种,案件类型主要集中在规费征收、处罚执行及行政强制措施方面。通过审查和执行行政非诉案件,既给予行政相对人以司法救济,又制裁了违法行为,保证了政令畅通,维护了行政机关的权威和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三)积极探索创新行政审判机制,提升了司法水平。一是建立健全便民诉讼机制。市法院制定了《市人民法院人民法庭及社区法官工作联系点行政诉讼受案考核办法》,构建科学合理的行政诉讼受案网络,进一步拓宽了受案渠道,打造了百姓维权的绿色通道,受案数量同比上升6.2%。二是建立行政复议裁决及行政诉讼联络员制度。今年5月,市法院与市政府法制办在全市镇(街)、社区和村居建立18个联络点,选配710名联络员,主要承担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提供行政法律咨询,为政府行政决策提供法律服务、法律事务协调、行政争议信息收集上报、行政争议调解等职责,将行政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初发阶段。三是强化矛盾化解机制。市法院着力做好行政诉讼协调工作,特别是加大了对工伤认定、社会保险费缴纳、房屋登记等民生案件的协调力度。今年以来审结的106起案件中经协调和解撤诉的有77件,和解撤诉率达73.5%,既支持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又保护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四)改善行政审判外部环境,实现了司法与行政的良性互动。市法院深入到城管局、交通局等行政机关开展法制讲座,与人社局等单位召开研讨会,联合市政府法制办召开联席会议,初步建立了工作联系制度,使部分行政案件在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内得到解决,减轻了法院的审判压力,同时促进了行政执法与行政审判工作水平的共同提高,形成了司法与行政的良性互动机制。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市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和行政执法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提高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涉诉的行政执法领域不断扩大,行政诉讼案件逐渐上升,有些行政案件的审理和执行仍存在不少困难和制约因素。

一是人民群众对行政诉讼的社会知晓度和参与度仍有待加强。行政审判工作和行政诉讼法律法规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行政相对人的诉讼意识仍较为薄弱,部分群众对具体行政行为不知诉、不会诉、不敢诉,对行政诉讼缺乏信心。二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由于存在行政机关监管措施落实不到位,以及部分执法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和部分行政机关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十分强烈。三是部分行政非诉案件执行难度大。由于行政机关前期监管不到位,没有提前介入等原因,一些违法行为未能在萌芽状态得到处置,直到大量违法行为发生或已产生严重后果才予以处理,而法院在此基础上再执行,已失去最佳执行时机。如征收社会抚养费案件、拖欠工人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等案件由于被执行人生活拮据或者拒不配合等因素,执行难度也非常大。四是行政审判法官队伍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类型、疑难复杂和群体性案件不断出现,行政审判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当前形势的发展尚存一定差距。

三、几点建议

行政案件社会关注面广,影响大,所涉法律关系复杂。做好行政审判工作,于维护政府形象和保护群众利益关系重大。为进一步做好行政审判工作,推动行政审判工作再上新台阶,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行政审判职能作用。一是依法、独立、公正审理行政案件。要树立司法权威和公信力,狠抓办案质量和效率,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做到监督支持行政机关与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并重,增进人民群众和政府之间的互相信任。二是依法受理、审查非诉执行案件。要进一步加强对计生、环保、工商等非诉执行案件的审查工作,严格依照法定程序采取执行措施,促进执法水平的提高。对合法有效的具体行政行为要加大执行力度,提高非诉行政案件有效执结率,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供有力司法支持,维护行政机关行政权威。对确实存在违法行为的行政机关要“当判则判”,不能过于强调和解,做到不偏袒,不纵容,切实维护司法权威与公信。三是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化解行政争议。要妥善审理好涉及劳动与社会保障、房屋拆迁、社会保险费征收等行政案件,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尤其是对处理违法占地、违法建筑等类案件,行政机关要重视正常的执法监管,及时介入,将违法行为制止在萌芽中。

(二)进一步完善行政审判工作机制。一是继续深化行政诉讼受案机制改革。要加强对行政诉讼当事人的诉权保护,充分保障行政相对人行使诉权,不随意限缩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依托人民法庭、法官社区联系点和行政复议裁决与行政诉讼联系点,不断拓宽受案渠道,依法及时协调处理行政争议案件,积极引导群众通过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二是进一步完善行政案件协调和解机制。要重视诉前协调疏导工作,对于那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涉及人员多、矛盾易激化的房屋拆迁、劳动保障等行政案件,要提前介入,服务上门,争取运用和解方式化解行政争议,努力做到案结事了,促使行政争议得到实质性化解。三是进一步完善行政审判质量效率评查制度。要加强案件的审限管理,在审判过程中严格遵守审限规定,杜绝超审限案件发生,提高行政审判质量和效率。

(三)进一步优化行政审判司法环境。一要进一步创新思路,丰富形式,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等载体,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扩大行政审判工作的社会知晓度和社会参与度,不断增强行政机关自觉接受司法监督意识,促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行政相对人的行政诉讼意识,积极引导群众正确地利用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为行政审判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二要建立完善与行政机关的协调沟通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行政诉讼制度和行政审判工作成效,加强与行政机关的沟通联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其积极配合和支持行政审判工作。同时要依法支持行政机关合法的行政行为,构建行政审判与行政执法的良性互动机制。三是行政机关要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不断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规范执法程序,从源头上遏制不当执法行为的发生,避免产生行政争议。四要充分发挥司法建议作用。通过案件审理及时发现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向政府及其部门建言献策,帮助行政机关指出问题、剖析原因、提出对策,协助行政机关完善有关制度措施。

(四)进一步加强行政审判队伍建设。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廉政教育,增强廉洁司法意识,不断提高行政审判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要树立公正司法观念、增强服务大局意识,改进工作作风,保障司法公正。要认真开展行政审判业务培训。积极组织行政审判法官参加业务学习培训,拓宽行政审判人员的知识领域,增强他们的审案实践能力,切实提高行政审判办案质量和效率。

第三篇:关于赴成都市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

关于赴成都市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先进,查找不足,激发我单位农发工作人员干新农业事业和新农村工作的热情,2012年3月25日至29日,由农发从业人员提议,农发领导小组同意,报请××(单位)领导批准,组成考察团赴成都农业园艺发展成先进典型的县进行考察。考察团由农业综合开发小组组长××带队,组织农发工作同志等共计8人,赴成市的新津县和郫县就项目建设、园区建设以及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学习考察。学习考察期间,听取了当地的经验介绍,实地考察了农业生态园区和新农村。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万象感官

这次外出考察,既饱览了沿途风光山色,对考察地秀美画境作了一览无余的细细品嚼,也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发展农业特色之内在联系,也开阔了视野,感同身受了他们在做这些事业时改革开放力度之大,思想活跃之频,作风转变之快。先说说唯美唯俏的人工与自然的万象景观。(一)新津县“花舞人间”万象感官:

一是设计科学、实用。进入大门,映入眼睑的是“成都市第五届(花舞人间)国际杜鹃花节”的巨幅宣广告和艺术门,进入大门内的停车场,它的停车场与一般的空心水泥砖内长草平地停车场不同,而是在空心水泥砖草地间修筑高出车道的花坛,花坛上栽植多达130多个品种的、形态各异的杜鹃花。花坛之间就是供人赏花的步道和供车辆进出的车道。给人的感觉是人在花中游,车在花中走的动态景观。此设计摒弃了以往停车场水泥地或空心砖草地的单一性,不仅美化了停车场,增加了停车场的层次感,也给参观考察人员带来了眼前一亮的新鲜感。

二是花的品种繁多,“花花世界”强烈冲击视觉神经。在停车场时,我们就想,花展应该不过如此吧,没有必要再进去,在外面逛一逛就行了,不必购票入园。待到真正进入里面一看,才知道什么是花的海洋、花的世界,停车场的花只是冰山一角。首先花的品长繁多,以杜鹃花为主题的花就有130种之多,有鲜红、粉红、紫红、红白相间、浅黄、纯白等颜色让人眼花缭乱;其次是在杜鹃花开的季节夹杂同期盛开的花,有海棠、月季、蔷薇、樱花、玉兰等,也有荷花,使一年四季都有花开放;第三是花中有花:杜鹃花树历经多年培育而成,多株树缠绕在一起,相互重叠,相互支撑生长,形成树的花兜、花莲、花柱、花盆等;用杜鹃花摆放成大的花景,有花毯、动物景花、八卦图花等,真是花中有花,让人叹为观止。

三是因地制宜,突出自然。园区涉及理念是“顺山、顺水、顺势”,整个杜鹃花的栽植和摆放、房屋建筑、水体构造、步道完全是依照地形来设计和施工,没有大面积和大力度的挖掘和搬动,绝不会存在大开山体和大挖水塘的人为造景现象。而是讲究自然美,依靠其地形地貌营造特色景观,该是一字型摆开,还是摆成其它图案,完全依靠地形来,该植的就植,该用花钵的就用花钵,没有统一的定式,是乱中有序。

四是突出“花舞人间”这个主题。走完整个花园,才感受到花是如何舞动人间的,如果仅在停车场内徘徊,是不会产生这种美好的感受的。它的动性是以水为依托,用水的灵动性来突出花的动态,整个园区水花相间,水在花中流淌,水的流动造成了花的相对移动,水的喷涌形成了花的相对跳动,最典型的动性景观是“水落石出”和“一举一动”,衬托了花舞人间的极致。人在花

中游,水在花中流,花在风中舞,感觉到整个花园在舞动。

五是服务设施齐全。园区由最初建设的3000余亩至今已发展近万亩,景点较多,道路纵横,从山脚到山顶,都设臵了车道和步道,园内有观光车搭载,方便游人选择。在每个道路交叉口都设有指路牌,指出下一个景点的方向和距离。隔一段景点有免费洗手间,有人看管和提供饮料等食品。山顶上有餐厅,供人爬山累了进食和休憩。

六是低碳环保。低碳环保是杜鹃花园区的一大特色,也是公园主唱的理念。园区处于县城边上,讲究空气清新,园内是绿色为主,是纯粹的农业生态公园,园内绿地覆盖率达97%,草绿水清,花红树绿。园内只准电动车上下,其他车辆概不准入。景区依靠山体自有的海拔落差,将水资源转换成能量,在不使用任何电动设施的条件下,巧妙地运用流体力学和机械学原理,让水在从山上往山下一路流动,一路做功,并用水串起30多个低碳景点,其中包括 “人间春色”、“升降花亭”、“击鼓喷泉”、“开心一撞” 等,既节能环保,又生动有趣。他巧妙地利用重力、磁力、浮力等力学原理,设计了“生命颂”、“鱼水塔”等景点,其低碳特色广受称赞。

(二)郫县农科村万象感官

走近农科村,映入眼睑的是路中上方一大块建筑匾,上书“农家乐发源地”,建筑匾由路两边精致立柱建筑支撑,醒人耳目。入得大门来,是农科村的整齐规划建筑,有以砖石混合为主的人居建筑,有漂亮的园林景观,有成熟的绿化苗圃,有干净整洁的娱乐环境,有功能齐全的配套服务等,给考察团一行带来了什么是真正的新农村视觉。

先说绿化苗木,绿化苗是农科村的发动机,农科村的绿化苗木

已经由当年的纯粹绿化树苗发展为今天的绿化大树为主,小树苗和花草为辅,走艺术造型树苗精品路线的格局。走在农科村,到处都是绿化苗圃,圃内绿化树种繁多,多数是从外地引进适应当地培植的树种,从小树培植成大树后出售。最常见的是黄斛树,造型成伞层状的银杏,还有形状各异的罗汉松、海棠、桂花等常绿树,农科村的房屋建筑全部掩映在绿茵茵的树丛中。今天的农科村,就是在小树苗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郫县属成都的一个郊区县,大都市的扩张给郫县带来了商机,农科村的带头人正是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用小小绿化树苗奠定了农科村的发展基础。

再说农家乐,一排排漂亮的别墅式农家,按方块整齐地立在花圃和道路之间,内设有餐饮、住宿、娱乐,会议室、大小包房餐厅,供客人休憩和娱乐。服务员是相互帮忙的,谁家的客人多,临时从隔壁借用。当年的农家乐,是徐家带头人在发展绿化苗木获得丰厚的经济财富的基础上,修建了一幢别致的农家建筑,建立了规模和精品的苗圃基地,购买苗木的人纷沓而来,吃穿住行成了采购商的问题,徐家人和村里人便在徐家帮忙给客人安排吃住,徐家大院就产生了另一种行业——农家餐饮业,农家餐饮业越做越好吃,名声逐渐远播,引来了国家领导人,一位省领导对徐家特色的发展模式提笔命名为“农家乐”,后经世人确认,徐家“农家乐”是中国第一家农家乐,成都是“农家乐”的发源地。

现在的农科村,已经的不再是纯粹的绿化苗供应基地,它以树苗特别是大树和农家乐为龙头企业,带动乡村旅游、服务和培训业的发展,成为了不靠工业也能自行发展的现代新农村。走在友爱镇上,走在农科村里,到处都是欢声笑语,喜气洋洋,和睦相处的农村新气象。

二、项目区的发展态势令人震撼

成都市处在四川的近中部,一马平川,望不到尽头,是名副其实的成都平原;成都市是四川盆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五大都会”、“扬一益二”的辉煌,先后被著名政治家诸葛亮誉之为“天府”,被唐代大诗人李白譬喻为“锦绣”之邦,后人称为“天府之国”,是万商云集的商贸集散地。成都是四川盆地的一个大都市,受地形条件限制原来也贫困不堪,发展维艰,但成都人民勤劳勇敢,开业通了中国南方丝绸之路,现代交通四通发达,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创造了落后地区迅速崛起的“成都现象”。新津县和郫县作为成都的一个近郊县,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区位优势,借助成都市区的发展蓄力和休闲消费潜力,以民营经济发展为起步,实现了工业强县和“生态旅游城市”发展模式,在新津县和郫县考察期间,考察团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当地涌动着发展的热潮,他们思想解放程度之高、经济发展势头之猛,令人震撼,发人深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干部群众的观念新、思路活。当地之所以能够取得大发展、快发展,第一位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地方的干部群众观念新、思路活,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大环境中找准发展定位,能够在挑战中发现和抢抓机遇,能够在不可能中发现可能,以超前的思维、崭新的理念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实现了大发展、快发展。新津县设计的“花舞人间”,是以节能的观点切入了低碳理念,郫县的绿化苗木,推动了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是加快发展的势头猛、气魄大。新津县在公园区的总体规模上,郫县在农科村发展的基调上,都体现了抓机遇快,规模大,质量高,发展后劲足的特点。新津县的花展,一上马就3亿元,原规划3000亩,现在还在往山上发展,往山背面发展,预留出了发展的空间。郫县的农科村,定调于绿化和农家乐,发展成了农科村。在农家乐走入困境之际,县委县政府大胆决定,县直部门和各乡镇要支持友爱镇农家乐的发展,要派人到友爱镇农科村去考察、学习、住宿。郫县这一有违常规的举措带动了成都市乃至全省全国的到农村去考察、学习、体验的高潮,农家乐得以发展壮大。发展基调一经制定,当地干部群众专心集中警力建设,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都体现了大干快上的气魄。

三、借鉴他人的发展范例,推进我公司更好更快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考察团在感叹项目快速发展的同时,一致表示,要认真消化吸收考察成果,努力在结合上下功夫,在灵活运用上下功夫,真正使学习考察成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过程,成为反思工作、改进工作的契机,成为加快发展、实现跨越的动力,在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是在解放思想上实现新突破。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就是财富。项目区的发展历程已经有力的印证了这一点。解放思想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对客观形势有一个科学的判断和准确的把握。大家必须坚决摒弃照搬条文、自我设限的思维模式,继续坚持既定的发展思路不变,坚持抓发展的劲头不减,研究政策,灵活运作,只要有利于加快发展,就要大胆的闯、大胆的试,努力在挑战中抓机遇,在实干中求完善。

二是在跳出传统农业模式上实现新突破。我单位作为传统农业单位,不论从短期还是从长远看,如果一味地以传统思维进行农业耕作,结构就难以优化,经济就很难翻身。要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就必须继续按照“全公司抓经济,龙型为主线,重点抓新农业,关键抓项目”的思路,坚持不懈的抓投入、上项目,不断加

快新型农业化进程。实现以业兴企、以企兴业的良性循环。

三是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花舞人间”农科村的发展实践表明,招商引资是基础薄弱地区加快发展的希望所在、出路所在。我们必须把招商引资放在基本政策的地位来认识,全力以赴跑资金、引项目。要借鉴新津县成功引进华西希望的经验,抓好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调整充实,用优越的地理条件结合优惠的政策对产业布局进行优化升级。

四是在破解瓶颈上实现新突破。土地、资金等要素瓶颈能否得到有效破解,体现着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也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成败。要学习新津县和郫县解决焦点、难点问题的胆识和魄力,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在落实政策中发现新机遇,在发展实践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是在新农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要积极借鉴郫县建设新农村的经验,以繁荣农场经济为核心,以文明生态村建设为载体,扎实推进我单位新农村式的园区建设。首先,应以樱花为载体,探索我单位与樱花单位新型合作的模式,共同栽培,共同经营,将樱花地发展为樱花公园,做好樱花开完后的持续性经营。其次,要以农科村为样板,大力补种本地特色树种香樟、桂花等观赏性常绿树种,在树丛中修建休闲娱乐别墅、山庄,建自采摘蔬菜大棚和可点杀特种养殖场,增添客人参与农家饮食的乐趣,做到一年四季都有人入园参观考察。再次,沿红枫湖边上修建钓鱼的亭台(但不得修建和从事污染红枫湖的项目),客人可将钓到的鱼装回山庄烹调。

六是在狠抓落实上实现新突破。要紧紧抓住贵安新区建设的契机,看准一个项目,就立即想办法抓紧落实,把抓落实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切实抓住每一天时间,凝聚每一份智慧,抓住每一

个机遇,办好每一件事情。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抓落实,始终保持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创业激情,以寝食难安的危机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率先发展的责任感,时刻把发展大计放在心上,把每项工作抓在手上,努力创造一流的业绩;要以创新的方法抓落实,敢于突破不合时宜的“惯例”,善于把上级政策与部门实际结合起来,把外地的先进经验与自身的发展实践结合起来,努力在结合中出思路、出特色、出实绩。

赴成都市学习考察组 二〇一二年四月六日

第四篇:法院审判管理调研文章

基层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规范化运作三题

2012-03-12 09:41 来源:上海法院网 新民网编辑:田诗雍

基层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审管办)是一个从无到有的新生事物,机构运行尚处于探索阶段,虽然上级法院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机构样本,各个基层法院在实践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但在制度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实务困惑的多元推演:以本市基层法院为样本的考察

为直观演绎基层法院审管办运行中的困惑、疑难之处,我们对本市22家基层法院审管办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其中浦东新区法院因建制、规模均有异于其他法院,且该院审管办已有独立编制,故未纳入调查范围),发现的问题可分述如下:

(一)概念界分的唯理化

有人认为审判管理是指“人民法院对审判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方式。”[1]也有人提出“审判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审判案件的整个诉讼活动过程中,为了使审判工作合法、有序、高效地开展,由法院内部有关部门和人员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对审判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协调、规范、监督和指导。”[2]这样的简单论断既无法定位审判管理的责任主体,又不能推演审判管理的真实意涵,可能使得基层法院审管办无法准确获知自身在审判管理体系中的定位及权责。

我们认为,为确保审判管理内涵的自洽、周延,尤其需要体现审判管理主体的层次性、审判管理客体的特定性及审判管理目的的明确性:审判管理的主体为院、审管办、庭室及法官个体四个层级,其中审管办作为审判管理的专门机构位处“院下庭上”;审判管理的客体为审判活动及审判行为,作用对象的特定性是审判管理区别于政务管理、人事管理最为重要的特征。“澄清审判管理关系的客体,即是法官依法行使审判权的行为,而非法官这一审判主体本身。确立这一新的理念,必将促成一个全面系统的符合审判权运行规律的科学审判管理机制的健全和完善”[3];与审管办的层级相对应,审管办的工作范围则主要集中于中观性管理事项;审判管理的目的在于保障审判权的理性运行,开展审判管理工作,可以采取多样之方式,而其本质则是唯一的,即服务审判。

(二)机构运行的多样化

本市基层法院审管办的实践模式按照机构的组成要素分解后,大致可归为5类,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由表观之,虽然本市各基层法院普遍采用审管办与审监庭合署办公的机构模式,但在具体设计上却不尽相同:

1.领导同一与领导分立的问题

有些法院审管办主任由审监庭庭长或副庭长兼任,而有些法院则对两者进行分立,由专职审委会委员任审管办主任、审监庭庭长任副主任。

2.人员同一与人员分立的问题

部分法院对审管办与审监庭的人员范围作了相对清晰的内部划分,大部分法院未作划分,审管办与审监庭人员混同。

(三)制度实施的碎片化

1.临时动议的管理多于论证规划的管理

在实践中,大家往往将审管办视为“应急性”机构,审管办的工作多为即时性事项,上述做法看似弥补了管理环节的空白,实则存有助长部门敷衍塞责之风的隐患,亦反映了基层法院审管办对未来发展缺乏整体规划的现状。

2.事后管理多于事前管理

目前,审管办的管理方式仍较为被动,工作范围大都集中于事后的书面评查及数据通报,未能深入探悉桎梏审判质效的内在缘由,无法准确挖掘出隐匿于案件背后的真正原因。审管办事前发现机制、防控机制的构筑尚显薄弱。

3.人管理人多于制度管理人

基于个体威信、资历建立的人身依附型管理模式通常不具有可持续性,其效用随着人员变化而上下波动,而既有的管理模式恰恰如是,沿袭至今,改观甚微。为实现审管办的可持续发展,现行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亟待更新、变革。

4.刚性管理多于柔性管理

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采用强制性方式,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进行管理;柔性管理则采用非强制性方式,依据共同价值观、群体文化、精神氛围进行人格化管理。审管办的现行管理模式更趋近于前者,对于内生化的人格因素关注甚少。

5.争点管理多于全面管理

审管办通常只在问题暴露或争议发生后,才介入其中,争点管理固然是审判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如果仅仅将思维、措施局限于“点”,就可能导致审判管理工作的断裂、片面。立足于“面”的统筹管理应成为审管办发展的长久之道。

(四)权责范围的模糊化

实践中对于基层法院审管办权责范围的认识大致存有三种误区:

1.混同院级宏观管理与审管办中观管理的彼此范围

管理权有着与生俱来的扩张性,审判管理权亦概莫能外。审管办在工作中易越俎代庖,将本应由院级宏观管理的事项纳入工作范畴,隐瞒或自决宏观管理事项均是审管办履职不当的表现。

2.混同庭室微观管理与审管办中观管理的彼此范围

主要表现为将庭室、个人的管理之责转嫁于审管办。如立案、送达、开庭、结案的安排,即应归口于相关业务庭及承办法官,而非审管办。审管办只是通过对审判流程的监控,发现影响审判流程的不利因素,进而提出建议,并非发现问题后替代职能部门解决问题,如果一味强调审管办的审判事务实施权,只会将审管办拖入即时性工作无度增递的泥淖。

3.混同审判管理工作与审监工作的彼此范围

相当一部分的人认为审管办的设立仅是迎合上位政策的应时之计,而非排除法院发展障碍的求变之道,开展审判管理工作时缺乏能动性,仍拘囿于审监工作的单向开展。在基层法院审监庭审判职能势弱的背景下,愈发加剧了部门的边缘化趋向。

(五)研究方法的单一化

当前,学科研究自我封闭、彼此疏离的倾向普遍存在。“人们对法律管理学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法律管理学还没有成为法律部门和法学界的共识。”[4]可见,开展审判管理研究迫切需要引入管理学理论进行调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审判管理改革自发、内源的特征,该问题的研究具有极强的实务色彩及本土基调,“外国司法的经验一般都是尽可能避免在审级(另一种科层)之外或法院内部设立层级。”[5]因而,也鲜有人于比较法视阈对此展开研究。

二、理论预设:基层法院审管办的价值定位

在机构初设、人员甫定、编制稀缺的制度初创期,审管办首当其冲的任务在于厘清自身的价值定位问题,这是纠正各种不当理念的重要方法,亦是破解实务难题的理论之基。

(一)基层法院审管办的机构性质

目前,本市基层法院普遍采用的审判管理机构模式为:成立审判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院的审判管理工作,下设审管办作为审判管理领导小组日常的办事机构。为阐释基层法院审管办的机构属性,可对审判管理权运行路径作一简单分解:

由此可见,审判管理作为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不仅包含专门机构的管理,还应包含审判业务部门的自身管理及院领导的决策管理。审管办作为审判管理的专门部门,天然具有“中观”的机构属性。这不仅体现在审管办位处院、庭两级之间的位置编排,更体现在其“传上”、“达下”的工作职能。

(二)基层法院审管办的工作原则

依上图所示,基层法院审管办的工作原则可概述为六方面:

1.于偏差时纠正: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管理转变

倘若各业务庭、审判组织在落实审判管理领导小组决策时存在偏差,审管办需要及时督促其整改。在纠错过程中,审管办需改变过往不分管理对象、管理时限及管理方法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应当准确界分各项工作的相异性质,注重工作方式的因时制宜。

2.于缺位时补漏:从被动型管理向能动型管理转变

当发现法院审判管理制度存在盲区、审判管理职能存有空白时,审管办需及时跟进,主动补位。决策的相对滞后性决定了其不可能廓清、规制实践问题的全部。因此,审管办在开展工作时应当具备能动意识,在推进审判管理制度的同时,注意发现制度的不足之处,以合理方法加以改进。

3.于阻滞时疏导:从主导型管理向自治型管理转变

管理学层面的管理,主要通过管理约束人的行为,辩证法意蕴的管理,则强调通过管理激发人的能动性。审管办在开展审判管理工作时可侧重于发挥法官个体的创造性,当发现问题时,应当采取相对柔和的方式进行疏导,避免挫伤法官的积极性。

4.于存患时发现:从滞后型管理向前瞻型管理转变

审判管理的基本功能之一在于预测问题、发现问题、提出对策,进而引导审判活动的规范化,并不直接解决诉讼主体的权益纠纷,为切实发挥审管办的预警职能,需设立调研平台,及时发现、跟踪、分析制约审判质量提高的因素,并根据院情谋划、草拟相应措施,通过制度的完善防患于未然。

5.于断裂时搭建:从碎片型管理向全面型管理转变

通过审管办的协调运作,可以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克服因指挥链条过长、协调程序过多、信息传递不畅导致的审判管理环节的断裂问题。基于审判工作在法院的核心地位及审管办的综合性地位,审管办需着眼于整体,全面审视审判环节中的脱节之处,摒弃过往碎片化的管理方式。

6.于争议时协调:从多头型管理向协同型管理转变

在审判实践中,立、审、执各部门因权责模糊、思路差异等因素难免会产生困惑、分歧,此时审管办就应当及时牵头协调。诚如管理学家所言,“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6]审管办的成立有助于创设互助、磋商的协同式工作氛围,充分调动集体智慧。

三、实践基础:基层法院审管办的机构设置

(一)因何“合署办公”

目前,本市各基层法院普遍采用审管办与审监庭合署的机构设置模式。此种做法的合理性可从法理、法律、院情及民意四个维度加以论证。

法理上并无障碍。审监案件有别于普通的一审案件,具有天然的纠偏性、监督性及指导性,这与审判管理的内在价值恰恰是相合或相似的。审监庭与审管办合署,不仅符合两部门纠错矫枉的共同机理,也可实现一定程度的职能互补,此举虽有消蚀、模糊审管办管理属性之虞,但在法理层面,并未形成实质性障碍。

修律后求变之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改后,基层法院不再受理民事申诉案件,这是理顺法院内部监督关系的应然举措,但与之相伴的则是各方对审监庭因职能弱化,可能沦为边缘部门的现实忧思,取消审监庭的论调甚嚣尘上。与其将此次修律当作弱化审监职能的危机,毋宁将之视为基层法院审监改革的契机。审管办的设立不仅为基层法院审监工作革新提供了现实基础,也进一步喻示了基层法院审监改革的未来趋向。

院情的现实观照。基层法院在任务递增、编制紧张的现实语境下,人员编排、物质配备必然会向审判业务部门倾斜,很难有条件再成立独立的综合管理部门;但是,反观现行的审判管理体系却较为松散,法院迫切需要设立审判管理工作的协调运作机构,以有效提升审判质效。现有条件与管理需要之间的矛盾短时间内无法消弭,将审管办合署于审监庭可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上述矛盾:既增设了管理环节,又未占用额外编制。这样虽与审判管理机构专业化的改革理念有所扦格,但在审判管理探索阶段具有积极意义。

民意的应然之需。是否必然需要在机构上单列以显示审判管理工作的层次性?全面、客观的解读马克斯·韦伯所倡导的科层理论可对该问题作出解答。科层制“所包含的内容不仅涉及机构设置的原理,更重要的是机构内部人与人关系的行为规范。”[7]设置审管办的目的在于理顺、规范法院的内部关系,以促使审判契合于民意,相对精简、集约的机构模式不仅符合基层法院的现有规模,也更易为公众所认可。因此,基层法院采用审监庭与审管办合署办公的机构设置方法同样合乎民意。

(二)如何“合署办公”

就合署办公后的具体工作方法而言,应当注意避免发生两方面的问题:

其一,就领导设置而言,需避免职位虚设或多头管理。建议由审监庭庭长兼任审管办主任,这样既可以合理防止因职级虚设形成“有将无兵”的尴尬局面,又可以有效杜绝因多头管理导致的无序状态。需要指出的是,由专职审委会委员主持审管办工作,是一项提高审管办职级的有效措施,将之合理衔接于审监庭既有的领导设置模式,对于审管办的发展有所裨益。

其二,就人员配备而言,需避免职能混同或人浮于事。审管办与审监庭的关系不同于通常理解上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需在审监庭内部进行人员划分,确定相关人员作为开展审管办工作的先期力量。如果不对审监庭成员、审管办成员作相对清晰的划分,可能会使得部门成员陷入职能混同的思维窠臼。此外,审判管理工作的内涵日趋丰富,为保障此项工作的质效,势必需要辅之以足额的人力及物力,倘若相关人员的权责未予确定,不仅工作局面难以打开,审判管理的中坚力量亦无法得到及时培养、锻炼。

四、实践核心:基层法院审管办的工作职能

基层法院审管办在行使具体权责时不可越权决策,亦不能囿于微观,应当对照上位政策,逐步推进审判管理的体系化建设。

(一)审判质量管理求其“深”

首先,审管办可借助审监庭既有的质量检查机制及反馈机制为基础,进一步强化审判管理的监督特征及指导作用,以建立“检查——调研——反馈——调研——检查”的立体式质量评查体系。具体路径可作如下演绎:一是初步检查及初步调研阶段,审监庭通过案件评查活动应及时将发现的各类质量问题反馈至审管办。为深化检查成果的利用,审管办可对质量问题的成因作出评析,并及时将调研成果予以发布;二是成果反馈阶段,审管办调研工作既非“闭门造车”,更非“自娱自乐”,需要及时将调研成果反馈至各业务庭,并定时收集审判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可采取双向型的讲评机制落实上述目标,这样不仅可以让一线法官明确常见问题的症结所在,也可以较好的利用集体智慧,在讨论中寻得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伸言之,立、审、执兼顾机制及异议反馈制度亦可在此阶段得到恰当运行,前者为本院内部的联动方法,后者则为上下级法院间的互动措施,审管办理应在上述过程中担当“桥梁”角色;三是深入调研及再次检查阶段,经过反馈、协商,势必需要对既有的初步调研成果加以总结、提炼。通过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将前期调研成果予以固定则是实现审判管理工作常态化的重要方法。审判质量管理制度应着力于规范机构本身、庭审程序、裁判标准、文书制作及法官裁量五个方面,以确保审判权“在制度下运行、在监督下执行、在阳光下操作”。

此外,审管办可进一步拓展审判质量管理的内涵,构建查谬纠错与推好荐优并行的审判质量管理体系。一方面应当组织人员严格筛查各业务庭上报的优秀裁判文书、庭审录像;另一方面可借助调研机制对优秀案例进行深入评析,以法学理论提炼实践经验,最大程度地发挥优秀案例的示范效用。

(二)审判效率管理求其“实”

本市法院系统高度信息化的地缘优势为审判效率管理提供了技术条件,量化的绩效考评体系则为审判效率管理提供了制度支撑,审管办已经可以对审判流程各环节进行动态监管,但是实践中存在着将效率监管等同于数据通报的误区,审判效率管理缺乏主动性、前瞻性及实效性。我们认为应以全局视野统筹流程管理、司法统计及业绩考核工作。在推进审判效率管理工作时,审管办应与政治部、办公室及研究室等职能部门进行互动,进而创设审判管理、人事管理及政务管理功能互补的工作局面,共同推进法院审判效率的提高。案件流程管理制度及案件预警、催办、督办制度是审管办实施审判效率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式。

案件流程管理制度可作为审判效率管理的“基础面”。流程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四项常规工作:数据维护。及时更正各业务庭上报的错误案件信息,做好审判系统数据维护工作;即时提醒。汇总审判系统中的普遍性、多发性问题,并及时在内网公告栏中提示;常规通报。按月、按季通报本院案件流程管理动态;定期汇报。根据案件运行态势,定期向审委会汇报本院案件流程管理工作情况。通过建构“实时监管——即时修正——定时沟通——适时指导”的多层次管理体系可将各环节予以有机串联。

案件预警、催办、督办制度可作为审判效率管理的“关键点”。如针对平均审理天数居高不下、老案积存现象趋于严重的现实问题,闸北区法院审管办根据上级法院规定,草拟了《关于加强案件审限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制度实施已一载有余,该院审判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在推进案件预警、催办、督办制度过程中,闸北区法院审管办初步构筑了“中旬通报——月度跟踪——季度汇总”的工作方法:中旬通报,每月中旬对临近各时间节点的案件进行预警、催办、督办通报;月度跟踪。跟踪预警、催办、督办案件的审理情况,统计预警、催办、督办案件的结案率,对预警、催办、督办案件的数量进行月度环比,进而将相关情况按月进行公布;季度汇总。统计、分析预警、催办、督办案件的季度情况并进行汇总通报。

概而言之,审管办推进审判效率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为宏观决策提供准确信息、为微观管理提供正确方向。

(三)审判效果管理求其“全”

目前的审判管理制度建设大致呈现为两元格局,即主要集中于审判质量管理与审判效率管理,而审判效果管理则局限于个案层面的监督,无法与审判质量管理、审判效率管理等量齐观。建立全程的审判效果管理体系应是审管办下阶段的重要任务。在审判效果管理具体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审管办可以审监庭为“试验区”,校验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进而将之转化为常规工作或推广至业务庭。按照案件流程,可对相关审判效果管理措施举隅如下:

其一,事前监管、审查机制的适时引入。审监案件具有周期长、类型多、矛盾深、对抗强的现实特征,为最大程度地祛除不稳定因素。审管办可根据审监案件中暴露出的种种风险,制订相应的措施予以防控。如在审理再审案件时,闸北区法院审监庭发现怠于沟通、疏于审查是导致关联案件审理工作出现偏差的重要原因,审管办根据上述情况即起草了加强关联案件监管的规范性文件,通过确立发现机制、研判机制及通报机制,有效防止了关联案件中的同案异判问题。总之,审管办可根据审监案件中潜在的风险因素,确定具体的审查方法以有效降低风险,并通过审监庭的实践将“点”上之经验推广至“面”上。

其二,事中法、检沟通平台的即时搭建。随着检察院抗诉力度的加大,抗诉案件的覆盖范围、绝对数量都有所扩张,此类案件再审后,判决的社会效果不甚理想。基于此,审管办可搭建法、检沟通平台,借助外力共同进行调解工作,并适时总结联合调解的经验,并以制度的形式予以固化。

其三,事后司法建议制度落实情况的实时监管。司法建议制度是延展审判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理应纳入审判效果管理工作的范畴。审管办可以此项制度为切入点进一步强化审判效果管理意识,一方面可督促审监庭积极尝试制度;另一方面可借助各类评选活动,挖掘具有影响力、示范性的案例,在业务庭未发出司法建议的情况下,主动补位,指导审监庭发出司法建议;此外,审管办应当密切关注司法建议制度的实施现状,通过实时跟踪,确保司法建议的及时性、针对性及实效性。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我国法官职业素养的逐步提升、法制体系的日趋完善、法治理念的渐进普及,审判权必能依靠自身实现正当、有序的运作,“审判管理权”作为法院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将逐步失去其作为控制、规范审判权行使必须权力的地位。[8]审管办经历了产生、发展、完善诸过程后,也将步入限权、萎缩、退出的阶段。当然,从前者到后者是一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期许后者的到来,更应重视当下的努力。

注释:

[1]毕寒光:《审判管理方式改革之我见》,载《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第13页。

[2]参见广西法院网http://gxfy.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1412。2011年5月7日访问,类似的定义还有很多,于此不再赘述。

[3]许建兵:《中国特色审判管理机制构建之构想》,载《法律适用》2009年第9期,第55页。

[4]李振宇:《漫谈法律管理学研究》,载《边缘法学论坛》2008年第2期,第1页。

[5]苏力:《审判管理与社会管理:法院如何有效回应“案多人少”?》,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6期,第177页。

[6][美]哈德罗·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马春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

[7]王春娟:《科层制的涵义及结构特征分析——兼评韦伯的科层制理论》,载《学术交流》2006年第5期,第60页。

第五篇:赴广东考察学习工作报告

外出考察学习报告

立岗镇党委书记保学儒

8月30日至9月4日,我有幸到广东东莞市石碣镇学习考察当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经验。考察期间,全面听取了当地有关领导的经验介绍,并实地考察了当地的供港蔬菜基地建设、小城镇建设、招商引资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一路考察,一路对比,一路思考,感到触动很大,在开阔眼界的同时,更加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并且切实地感受到了沿海发达地区的先进性,看到了农村先进设施农业技术管理带来的效益和我们之间存在的差距。

一、参观地农业发展情况

石碣是内地供港蔬菜最大的生产和供应基地,占每日香港市场出售蔬菜量的半数以上,备受“餐不可缺时蔬”的香港人关注。目前,石碣已建立专门供港的无公害蔬菜基地,拥有十七家出口供港蔬菜的专业公司,并与港商合作实行农户种菜,基地收购,公司出口运港上市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并在全国各地的建设蔬菜种植基地,保证供港蔬菜货源充足,质量安全。

近几年来,石碣镇围绕建设富强和谐的江滨花园式现代化城镇的目标,全力推进经济、农业、城市、环境、文化等各项建设,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绩,城市环境焕然一新,城市文明形象大大提升。同时石碣镇顺利完成了旧村拆迁工程,进一步整合 1

土地资源,打造沿江住宅带,修建沿江景观带,为进一步优化石碣镇的发展环境,推进“江滨花园式电子信息产业名镇”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镇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及存在差距

今年以来,我镇以建设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以增加农民收入

为核心,大力发展优质粮食、蔬菜、畜牧养殖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水产、劳务输出两大优势特色产业,做到重点工作抓落实、难点工作抓突破、亮点工作抓创新,全力创建现代农业示范镇。同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完善提升幸福、永兴、民乐3个中心村;高标准规划建设通伏中心村;整合资源,推进兰光村统筹城乡一体化及社区建设工作,打造全区“第一村”。坚持大手笔规划、大气魄运作、强化小城镇建设力度,继续完善小城镇水、电、路配套设施,实施西环、北环路打通工程,规划集中住宅区,充分发挥集镇贸易活跃的优势,加大主干道路和集贸市场改造力度,将立岗镇着力打造成为黄河金岸边产业结构合理、地域特色鲜明、适宜创业就业、环境优美宜人的商贸特色小城镇。

虽然我镇的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有了显著的提高,村庄规划建设有了明显提升,但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我镇农业生产受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产业化进程慢等因素的制约,其生产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经营的怪圈。二是农民素质低、适应性差,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现在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技能较低的儿童、妇女和老人,进一步从总体上降低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农民素质,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三是农业产业链条太短,农业产业品牌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和宣传。四是基础设施有的已经老化、不能正常运行或达不到原设计能力,部分农民的居住环境仍然较差。

三、学习先进经验,多管齐下全面推进农业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为此,必须以创新农业发展理念为前提,以提升农业装备水平为基础,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以推广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增加投入为保障,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我镇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用先进理念引领农业。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树立新理念。树立用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发展的理念,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要通过不断比较、调整、改进、提高,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良性发展轨道。树立抓农业就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理念。通过解决农民待遇不公、信息不灵、市场把握不准等问题,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改变农民身份,促使农民从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商品生产者。二是用现代装备带动农业。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着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逐步改变农业局面。实施沃土工程,以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农家肥

为突破口,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切实提高耕地质量。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存环境,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三是用新型农民发展农业。通过加快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非农化步伐;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逐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留守”农民“专业化”进程,要培养“知识化”的农民。四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田灌溉系统,推广优质品种,实行喷微灌溉、灌区节水管理与精细灌溉等综合节水技术,以及雨水集蓄技术与高效利用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四、转化先进经验,规划落实今后工作

一是大搞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现代农业发展固本强基”为目标,以灌排设施整治、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4.18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2万亩,建设畦田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6万亩。二是大力推广冬麦种植。统一安排布置,完成冬麦种植2.3万亩,并将项目区建设成集中连片,沟、渠、路等基地设施配套、完善,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机耕、统一播种、统一技术管理、统一种植模式,争取冬麦创高产。三是及早谋划明年各项重点工作。2012年我镇将进一步提高农业设施水平,通过改善设施条件,提高科技含量,全面优化和丰富农产品品种,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1、提高优质粮产能,夯实农业基础。2012年继

续发展兰光、先进、通义等村的稻蟹种养结合模式,面积达到3万亩。

2、引进新种养技术,发展精品瓜菜。扩大银星供港蔬菜基地面积,继续完善渠道砌护、电力及配套工程建设,最终建成新品种展示、新技术示范,农户培训观摩,新成本转化的示范园区;采取土地流转的形式,扩大兰光村瓜菜的种植规模,建设3000亩以上集中连片移动温棚瓜菜示范园区,不断提升规模化程度和土地的综合效益,同时完善“支部+企业+基地”的经营模式。

3、加大扶持的力度,提升畜牧养殖。利用立岗北大湖荒地,建设占地40亩、存栏10万只的蛋鸡现代产业化发展项目,构建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全面完成金星村高标准奶牛养殖示范园区建设,并成立贺兰县维多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饲养量达1000头。

4、完善农庄的建设,推动观光产业。续建兰光村休闲度假村,进一步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将其打造成为休闲的观光景点。五是加快中心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兰光中心村建设将通过整体搬迁规划,完成村内道路、供水、供电、卫生设施的建设与改造,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中心村;全面完成通伏中心村420户新居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下载关于赴成都市两级法院考察审判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赴成都市两级法院考察审判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赴港澳考察学生工作报告

    赴港澳高校调研学生工作报告 在校区党委的关心下,根据学工工作部的统一部署安排,由学工部宋利民部长同志率领的赴港澳高校学生工作调研团一行17人,于08年12月9日至14日,前往香港......

    104、全市两级法院干警赴宿州监狱进行警示教育

    淮 北 法 院 简 报 (104)淮北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编二O一O年十二月三日全市法院干警赴宿州监狱进行廉政警示教育为进一步加强全市法院党风廉政和队伍建设,切实筑牢拒腐防线,12......

    法院审判管理工作总结(五篇范例)

    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几篇法院审判管理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法院审判管理工作总结范文1××法院审判管......

    法院审判管理制度改革调研汇报

    法院审判管理制度改革调研汇报根据市中院()号明传《关于组织有关审判管理制度改革调研》的通知精神,我院组织了民商事、刑事、行政、审管等部分庭室的负责人员进行了座谈,现将座......

    禹州市法院“一二三四”工作法加强审判管理

    禹州市法院“一二三四”工作法加强审判管理 今年以来,禹州市人民法院切实抓好审判管理工作,用“一二三四”工作法推进全院审判质效的提升。 牢固树立一个意识 案件质量是法院......

    XXX法院创新审判管理手段

    各位领导: 上午好,下面我向大家简单汇报一下我院这几年在审判管理方面一些经验和做法。 我们院从2010年抓审判管理,在机构设置上,我们在原有审委办的基础上,成立了审判管理办公室......

    赴上海考察药监工作报告

    赴上海考察报告为学习发达省、市药品监督管理管理理念,借鉴和吸纳发达地区药监工作经验,加强与发达地区药监部门工作交流,推动我省医药企业对外合作,根据局党组的决定,9月23日至9......

    赴外学习考察党建工作报告

    学习先进经验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赴江西省南昌、赣州市学习考察报告 2月15日至22日,在县委组织部魏部长的带领下,我有幸和县委组织部及部分兄弟乡镇的9名同志组成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