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审判管理 优化审判质量效率 法院

时间:2019-05-13 09:3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切实加强审判管理 优化审判质量效率 法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切实加强审判管理 优化审判质量效率 法院》。

第一篇:切实加强审判管理 优化审判质量效率 法院

切实加强审判管理 优化审判质量效率

努力实现司法双赢局面

为使 法院审判工作进一步合法、有序、高效地开展,根据 要求,我院于 年实行 审判质量效率评估指标数据,以此对案件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地分析、监控、调配等,从而有效地保证各环节的公正高效运转,但由于我院每年需受理的案件数不断递增,审判任务逐年增加,审判力量相对不足,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就如何进一步科学管理审判工作,民主考核法庭办案质量;如何进一步提高法官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做好审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是新时期、新问题下我院各项工作进一步稳步发展所面临的一大瓶颈。对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加强审判管理工作,提高办案质量,不断增强司法能力,从而优化审判质量效率,真正彰显司法为民的宗旨。

一、加强领导重视,强化制度管理

随着我省经济基础的快速发展,司法案件的数量、难度也在不断提高,这对我院司法审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高标准、严要求地制定审判管理相关政策,并对现有审判工作 1

机制进行优化,是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首要任务。一是积极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统筹兼顾审理各项环节。案件在法院内部的流转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有些案件的办理还需与上级法院及时沟通衔接,期间由于受时间、空间等因素或个别法官自身司法能力、综合业务能力的限制,不免对案件的审限、质量、效果等起到负面影响。为优化审判质量效率,要求我们在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分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部门联系制度,以审管办为牵头,通过审管办对案件的及时跟踪、有效评估,及时联系案件流程中所涉及的各庭室进行矛盾协调,提高案件质量效率。同时,应当根据案件的简易程度健全立审执兼顾工作机制,积极做到统筹兼顾、环环相扣,对于个别超审限案件实行有效的督办制度,对于个别无法执行落实的案件发挥当事人权益,强化执行措施,从而切实体现立案、审判、执行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以此保证司法审判工作的法律地位。二是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干警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深入贯彻落实 评估指标,对各季度各庭室指标数据进行详细排名排序,并统一通报,根据排名情况对个别业绩突出者给予一定奖励,以充分激发各庭室干警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推进审判工作进度与质量。

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法院作为司法审判机关,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必须立足法律知识,发挥综合素质,切实体现司法的公平、公开与公正性。根据 要求,我院结合工作实际,将其作为我院管理审判工作、考核审判绩效的标准,虽然29项指标从随案执结数、上诉案件数、二审改判数等多个方面衡量了法官的业务能力,但数据指标只是工作实际的一种反映形式,对待每季度汇总的数据应辩证地看待,不能只追求数据的达标而造成“形式主义”,也不能“主观”判案,失去司法审判的科学性、统一性。一是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依据29项评估指标数据中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要求法官必须内强素质,通过集中学习、自学等形式不断地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以熟知并正确使用各类法律条款,同时,要求法官丰富综合素质,以完善自身知识体系,从而确保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在案件审判工作中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维护法院的司法公正。二是注重培训力度,强化专业知识。司法审判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对此应当采取全方位、多层面、多形式的培训方式,通过专业的培训以填充个人法律盲区,及积极调动各审判人员灵活运用各类法律条款,从而切实提高我院审判工作的质量效率。

三、创新创优审判管理,切实实现双赢局面

法院的主要职能在于履行审判职权,保证审判工作的公正和效率。对待新机遇、新挑战,要求我院继续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通过对各庭室深入宣传、贯彻 评估指标数据,使广大干警精确掌握指标中所涵盖的各审判流程,引导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务必以评估标准衡量案件质量,在结案了事的基础上真正体现司法公正,从而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达成双赢局面。一是严格执行评估指标,优化案件审判工作。通过我院近几年对 评估指标数据的探索与推行,有效地提高了我院司法能力与公信力,但个别法官仍按旧有审判理念,对案件的知悉度、法律条文的运用度仍处较低阶段,办案拖沓、敷衍了事现象仍有发生,针对此类问题,我们必须坚决执行评估指标数据,对各类案件进行系统量化,从宏观把握案件进程,从微观评定案件质量,进而优化法官的司法作风,创新法官办案理念,切实提高我院办案效率与效果。二是加强法律知识,提高答疑效率。为降低 评估指标数据中提出的信访投诉比列、申诉率等,对我院所宣判案件和上诉案件判后答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答疑工作一方面需要加强我院干警业务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 4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律宣传活动,例如法律知识进校园、进社区,“五五”、“六五”普法,深入乡(镇)村、企业开展巡回审判等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普及法律知识的良好平台,在优化法律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方式的同时,使答疑工作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切实体现司法为民的宗旨,也为繁荣、和谐、生态、宜居新大通建设积极发挥部门职能。

严格落实 估指标数据是今后一时期我院各项工作开展的纲领性要求,我们必须提高认识,严格执行,从而有效提高我院司法能力,提升法官综合素质,同时,也对依法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真正做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六日

第二篇:法院完善审判质量与效率考评体系纪实

文章标题:法院完善审判质量与效率考评体系纪实

东风新上数枝藤

__省__市中级人民法院将规范司法行为作为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治本之策,强化审判管理,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今年8月15日,__省委贯彻《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决定》会议在__召开,__省三级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参加了会议

。会上,__省省委副书记__在讲话中指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要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努力提高司法公信力。他特别强调,要进一步推广__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经验,强化办案流程管理,严格实施覆盖执法全过程的质量标准体系,落实对执法活动的内外监督,形成按法定程序办案问题的监督“链条”。

借“东风”明确思路

2005年,全国法院系统开展了“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__中院党组借这个东风,认真查找不足,明确整改思路和目标。

2004年,__两级法院审判监督程序改判案件262件,提起再审的30件,分别占当年审结诉讼案件的4.38%和0.4%。当事人之所以不服从裁判,甚至缠诉、上访,其主要原因是司法不规范所引发的。

__中院党组认为,要使当事人胜败皆服,不仅需要裁判结果的公正,而且更需要程序的公平和公正。为此,他们明确提出:围绕掌好用好审判权、执行权这一根本问题,从基础、从规范、从细节抓起,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率、要形象;将规范司法行为作为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治本之策,把专项整改和强化审判管理融为一体,制定全面系统的操作规程,建立符合审判规律和特点的管理机制;有针对性地规范各岗位的程序和行为,用规范化的思路去整改,再把整改的措施规范化,扎扎实实地推进专项整改活动深入地开展。

操作规程抓细节

2005年初,__中院随机抽样查找不足。对792件民商事、732件执行、290件刑事、287件行政案件进行检查,大多数案件不存在实体问题,而是“常见病”程序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法院的公信力,有的还成为少数当事人上访的“理由”。为此,__中院制定了8册共50万字的民事、刑事、行政审判、执行、立案、审判监督工作和司法政务管理等操作规程,将法律规定、司法解释、内部规章、司法礼仪、审判经验、工作要求等融为一体,培养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严守法定程序的良好意识。

在《民事审判操作规程》中,他们重点将诉讼法中有规定但在审判实践中做法不一的环节进行规范和细化。如在诉讼保全中,民诉法仅规定人民法院“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实际上操作起来难以统一。__中院结合实际,将此条细化为三种情形:一是必须责令申请人提供财产担保的情形;二是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的情形;三是可以不让申请人提供担保的情形。因而法官在采取保全措施时,能够更好地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在《刑事审判操作规程》中,对不止一次出现问题的减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工作的程序进行全面规范,重点增强案件审理和裁决的透明度,严格审批权限,规范减刑、假释案件公开听证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上述案件的徇私舞弊和枉法裁判。在《执行工作操作规程》中,重点对缺乏规范、监督、制约的环节作出规定,明确了执行中必须进行合议的情形,对中止执行、债权凭证发放的条件、数量,以及恢复执行的情形、执行笔录的制作、执行卷宗形成进行规范,进一步严格查封、评估、拍卖执行财产的程序和审批,最大限度地解决执行中的不作为、消极执行的问题。

审判监督抓规范

2003年,__中院制定了《关于落实审判监督责任的暂行规定》,这个规定对司法公正起到了很好的保证作用,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相关环节的衔接、监督的主体和对监督结果的运用不到位。为此,__中院将内部监督系统的完善作为规范司法行为最重要的保证性措施加以落实,对原规定进行了全面修订。

以审限管理为重点,落实审判流程监督责任。立案一庭通过微机网络对法定审限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提高了结案率。同时,对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案卷送达时限进行监督,除公告送达的以外,要求必须在两个月内将装订完整的卷宗送到二审法院,否则按超审限案件处理。办公室对审结案卷归档期限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自文书向当事人送达后必须在一个月内归档,法官结案数以案卷归档数为准,彻底解决了案卷不能及时归档的“老大难”问题。

以解决涉诉上访问题为重点,落实审判监督责任。审监庭通过审理再审案件和国家赔偿确认案件,对经本院再审改变终审判决的案件、确认本院违法引起的国家赔偿案件的改判和违法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责任认定意见。立案二庭通过审理申请再审、申诉案件和接待涉诉上访当事人,分析引发上访的原因,对责任性上访的相关部门及责任人提出责任认定意见,增强了法官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意识。

第三篇:法院2006年审判质量效率指标评估及对策

通过对2005年全年的审判态势分析,我们看到了成绩,找到了不足,看清了差距。2006年我院将深抓审判质量效率、提高审判管理水平,确保司法效能的最大化上,挖掘潜力。具体而言,我院将从以下几方面的制定措施及打算。

一、树立科学的审判质量管理理念,增强审判管理工作的自觉性与责任感。

审判质量效率指标体系是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审判管理科学化的时代产物,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显示它的重要与必然。2005年,我院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去芜存菁,开门纳谏,继续深化法官评价体系的完善,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自动生成和通信便捷的优势,着重从提高审判质量效率,确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管理水平,确保司法效能的最大化上入手,按照最高法院肖扬院长提出的“六个方面求实效”、“八个方面加大力度”、“三个方面实现新突破”的要求,将省高院质量效率考评体系与我院的法官评价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审判工作正确导向,从而真正把握审判工作的规律性、整体性、连续性、趋向性。

二、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法官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升法官形象。

基层法院直接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队伍的管理是提升自身形象的关键,只有从严治警,科学管理,才能有所为。首先要进一步强化法官的大局意识和主题意识,并贯串于审判执行工作的始终,根本的是不断加强法官的思想建设和业务建设,才能确保形象公正裁判公正;其次,全面落实“司法为民”的宗旨要求,大力改进法官的审判作风,强化审判纪律建设;再次,按照廉洁从政、廉洁执法的要求,加强法官队伍的廉政建设,努力建设一支 “公正、高效、文明、廉洁”的新时期法官队伍,不断提高执行审判质量效率指标体系的水平。

三、认真学习最高院的司法解释,在调解息讼上下功夫。

针对信访系数、上诉率、申诉率、发改率、判决率较高的状况,虽然2005年,我院案件审理调解结案率在全市法院中排名第2,但从全省诉讼调解的实践情况看,我们的调解工作不容乐观,仍处于较低水平,调解工作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人民法庭的调解工作亟待加强。方法上还有待进一步加以改进,充分利用多渠道、多形式进行调解,不能完全单一拘泥于开庭调解。基于此,今年诉讼调解工作将着重针对去年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一步研究改进措施和方式,以切实提高案件的调解率。总之,我们要充分学习和理解最高院关于人民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精神内涵,对争议不大、当事人自愿的民事案件,在开庭审理前即进入调解程序,以方便群众诉讼,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及时解决民事争议。同时,进一步重视开庭审理时和开庭审理后的调解工作,充分调动一切可以做调解工作的人和组织,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切实把纠纷解决在最低层。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

四、加大执行力度,改进执行方法,攻克“执行难”。

我院2005年的执结率、执行标的额到位率指标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是很低的。各项指标虽然自己心里有杆秤,但毕竟执行的基数和执行案件的信访系数仍然较高。2006年执行局加大了案件的考评力度,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奖惩到人,人人有了压力,但我们还应当在实践中加强执行技能与执行方法的探索,多从自身找原因,找出影响指标的症结,对症下药,全力解决“执行难”问题,通过强有力的执行工作更充分体现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力。

五、规范信访接待工作,从源头上降低服判息诉,有效解决信访申诉率居高不下的问题。

我院的投诉率指标及在全市排名居后,处于不容乐观的位次,当然不排除有缠讼投诉的个别因素,但这毕竟是极少数,说明我们的工作让当事人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标准和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在践行“司法为民”上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通过各项数据指标的分析,无论从审判效率还是审判作风上都应该深找原因。我们应该将审判、执行工作让当事人和社会群众满意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和价值取向。根本出路在于进一步提高审判、执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工作透明度,加强审判执行工作中的释明、说理及调解工作,注重办案的社会效果,克服机械执法、孤立办案的倾向,以取得当事人和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压降投诉数量。具体从下列几个方面采取对策措施:一是继续完善信访接待和投诉案件的处理制度。过去,我院明确了院长与中层负责人定期联合接待制度,定期通报信访分析,如实上报信访内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在信访内容的处理上力度还不够,今后要将责任落实到人,并将投诉数量以及投诉案件的处理情况与法官业绩考评相结合,明确奖惩;二是加强和改进法院机关作风建设,切实转变审判和执行工作作风。在审判和执行工作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执法理念,在注重法律效果的同时,兼顾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从司法为民、便民的高度,提高执法工作的透明度,依法维护和实现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和正当利益,注重法律实体和法律法规的释明,最大限度地取得当事人和人民群众对审判和执行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三是将加强和改进法院机关作风建设增强团队精神。法院是一个整体,每个干警执法行为直接影响到法院的整体声誉,全体干警必须具有共同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始终坚持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司法为民这一主题,才能使团队精神发扬广大。现阶段,总体而言我院绝大多数干警都能以院为家,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将我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做了努力,但也有个别干警存在着狭隘的个人主义思想,对个人的利益过于计较,对集体利益听之任之、不管不问。这种思想是极不可取的,没有集体的利益就没有个人利益。四是切实依靠基层组织的力量,进一步做好信访的疏导和息讼工作。无论是到访的还是信访的案件均要本着及时处理为原则,对投诉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做好耐心的解释和疏导工作,对投诉确有理由的责任到人彻底解决投诉事项所涉问题,该纠正的纠正,该处理的处理,并将办理结果及时反馈投诉人,杜绝同一事项多次投诉的发生;同时注意避免出现因投诉事项处理不及时、不彻底而产生上访户甚至上访老户、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

第四篇:法院审判文化建设

法院文化建设

1、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

分析,摆事实讲道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务虚与务实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有着内在联系。务虚是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务实则是重实际,重实干,重实效,属于操作与实施问题。如果只务虚不务实,工作就缺乏实践性,而只务实不务虚,工作就会出现盲目性。

2、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讲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内强

素质就是要把案子办好,把队伍带好,把管理搞好;外树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搞好宣传工作。我们把各项工作做好了,并适时地把工作情况宣传出去,争取社会的认可、民众的认可、领导的认可,同时也有助于鼓舞法院干警的士气,进一步促进我们的各项工作形成良性循环,可以这样讲,把工作干好只是完成了一半,这另一半就要靠抓信息、宣传和调研,就要强调务虚,就要善于务虚。

3、是要大力加强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信息宣传和调

研工作是既贴近领导,又贴近群众,位置十分重要,但工作艰苦,待遇清贫。因此,这项工作岗位上的每位同志都要有很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优良的工作作风。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就必须要加强党的理论、政策学习,用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要做到撊財:上级文件必读;重要报刊必看;重大工作部署必知。:一是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要有深入的理解、认识、把握;

4、要大力加强队伍的业务建设。信息宣传和调研工作

并不是简单的文字整理、资料统计,而是一项需要深入付出的复杂劳动,需要有高超的业务水平。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要具备较强的思维判断能力,通过分析综合,能够发现和揭示信息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能够准确、真实、精练地反映客观情况;要有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能够从全局高度对材料进行筛选和加工。这就要求同志们一定要学习、学习、再学习,钻研业务,练就干好工作的本领,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要勤奋学习。是很有道理的。要学习各种公文的章法,学习遣词造句,多读点书,多看点报,特别是对一些好的文件、文章、讲话,要做为范文精读细研,悟其真情。要勤磨多练,通过实际磨练,使每个同

志的笔头子更硬朗一些,工作效率更高一些,作品的质量更好一些。要精益求精,写文章。起草讲话、报告,一定要反复推敲,只要时间允许,就要不厌其烦地修改,每改一遍都会有收获,力求遍遍都有新提高,真正做到精雕细刻,一丝不苟,切忌马虎敷衍,草率应付。领导应该为他们提供和创造学习磨练的时间和条件,可通过短期培训、以会代训、以老带新,专题讲座、集体研讨等形式,培养提高业务素质。

5、要为信息宣传调研工作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条

件。搞文字工作是一项繁重的、复杂的、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任务重,时间紧,经常加班加点,有时节假日也不得休息。用撁幻髅灰梗患⒚槐ィ煌昝涣藬来形容,是不夸张的。这项工作的特点是经常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思考,这就需要一个比较安静的工作环境,并且,文字工作人员还需要经常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这是一项很辛苦的工作。我们的领导同志,应该了解他们的工作特点,在奖励政策、办公条件上向文字工作做适当的倾斜,主动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要充分运用现代化办公技术,优化文字材料的采集、编辑、整理、传输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五篇:法院审判管理调研文章

基层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规范化运作三题

2012-03-12 09:41 来源:上海法院网 新民网编辑:田诗雍

基层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审管办)是一个从无到有的新生事物,机构运行尚处于探索阶段,虽然上级法院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机构样本,各个基层法院在实践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但在制度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实务困惑的多元推演:以本市基层法院为样本的考察

为直观演绎基层法院审管办运行中的困惑、疑难之处,我们对本市22家基层法院审管办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其中浦东新区法院因建制、规模均有异于其他法院,且该院审管办已有独立编制,故未纳入调查范围),发现的问题可分述如下:

(一)概念界分的唯理化

有人认为审判管理是指“人民法院对审判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方式。”[1]也有人提出“审判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审判案件的整个诉讼活动过程中,为了使审判工作合法、有序、高效地开展,由法院内部有关部门和人员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对审判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协调、规范、监督和指导。”[2]这样的简单论断既无法定位审判管理的责任主体,又不能推演审判管理的真实意涵,可能使得基层法院审管办无法准确获知自身在审判管理体系中的定位及权责。

我们认为,为确保审判管理内涵的自洽、周延,尤其需要体现审判管理主体的层次性、审判管理客体的特定性及审判管理目的的明确性:审判管理的主体为院、审管办、庭室及法官个体四个层级,其中审管办作为审判管理的专门机构位处“院下庭上”;审判管理的客体为审判活动及审判行为,作用对象的特定性是审判管理区别于政务管理、人事管理最为重要的特征。“澄清审判管理关系的客体,即是法官依法行使审判权的行为,而非法官这一审判主体本身。确立这一新的理念,必将促成一个全面系统的符合审判权运行规律的科学审判管理机制的健全和完善”[3];与审管办的层级相对应,审管办的工作范围则主要集中于中观性管理事项;审判管理的目的在于保障审判权的理性运行,开展审判管理工作,可以采取多样之方式,而其本质则是唯一的,即服务审判。

(二)机构运行的多样化

本市基层法院审管办的实践模式按照机构的组成要素分解后,大致可归为5类,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由表观之,虽然本市各基层法院普遍采用审管办与审监庭合署办公的机构模式,但在具体设计上却不尽相同:

1.领导同一与领导分立的问题

有些法院审管办主任由审监庭庭长或副庭长兼任,而有些法院则对两者进行分立,由专职审委会委员任审管办主任、审监庭庭长任副主任。

2.人员同一与人员分立的问题

部分法院对审管办与审监庭的人员范围作了相对清晰的内部划分,大部分法院未作划分,审管办与审监庭人员混同。

(三)制度实施的碎片化

1.临时动议的管理多于论证规划的管理

在实践中,大家往往将审管办视为“应急性”机构,审管办的工作多为即时性事项,上述做法看似弥补了管理环节的空白,实则存有助长部门敷衍塞责之风的隐患,亦反映了基层法院审管办对未来发展缺乏整体规划的现状。

2.事后管理多于事前管理

目前,审管办的管理方式仍较为被动,工作范围大都集中于事后的书面评查及数据通报,未能深入探悉桎梏审判质效的内在缘由,无法准确挖掘出隐匿于案件背后的真正原因。审管办事前发现机制、防控机制的构筑尚显薄弱。

3.人管理人多于制度管理人

基于个体威信、资历建立的人身依附型管理模式通常不具有可持续性,其效用随着人员变化而上下波动,而既有的管理模式恰恰如是,沿袭至今,改观甚微。为实现审管办的可持续发展,现行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亟待更新、变革。

4.刚性管理多于柔性管理

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采用强制性方式,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进行管理;柔性管理则采用非强制性方式,依据共同价值观、群体文化、精神氛围进行人格化管理。审管办的现行管理模式更趋近于前者,对于内生化的人格因素关注甚少。

5.争点管理多于全面管理

审管办通常只在问题暴露或争议发生后,才介入其中,争点管理固然是审判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如果仅仅将思维、措施局限于“点”,就可能导致审判管理工作的断裂、片面。立足于“面”的统筹管理应成为审管办发展的长久之道。

(四)权责范围的模糊化

实践中对于基层法院审管办权责范围的认识大致存有三种误区:

1.混同院级宏观管理与审管办中观管理的彼此范围

管理权有着与生俱来的扩张性,审判管理权亦概莫能外。审管办在工作中易越俎代庖,将本应由院级宏观管理的事项纳入工作范畴,隐瞒或自决宏观管理事项均是审管办履职不当的表现。

2.混同庭室微观管理与审管办中观管理的彼此范围

主要表现为将庭室、个人的管理之责转嫁于审管办。如立案、送达、开庭、结案的安排,即应归口于相关业务庭及承办法官,而非审管办。审管办只是通过对审判流程的监控,发现影响审判流程的不利因素,进而提出建议,并非发现问题后替代职能部门解决问题,如果一味强调审管办的审判事务实施权,只会将审管办拖入即时性工作无度增递的泥淖。

3.混同审判管理工作与审监工作的彼此范围

相当一部分的人认为审管办的设立仅是迎合上位政策的应时之计,而非排除法院发展障碍的求变之道,开展审判管理工作时缺乏能动性,仍拘囿于审监工作的单向开展。在基层法院审监庭审判职能势弱的背景下,愈发加剧了部门的边缘化趋向。

(五)研究方法的单一化

当前,学科研究自我封闭、彼此疏离的倾向普遍存在。“人们对法律管理学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法律管理学还没有成为法律部门和法学界的共识。”[4]可见,开展审判管理研究迫切需要引入管理学理论进行调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审判管理改革自发、内源的特征,该问题的研究具有极强的实务色彩及本土基调,“外国司法的经验一般都是尽可能避免在审级(另一种科层)之外或法院内部设立层级。”[5]因而,也鲜有人于比较法视阈对此展开研究。

二、理论预设:基层法院审管办的价值定位

在机构初设、人员甫定、编制稀缺的制度初创期,审管办首当其冲的任务在于厘清自身的价值定位问题,这是纠正各种不当理念的重要方法,亦是破解实务难题的理论之基。

(一)基层法院审管办的机构性质

目前,本市基层法院普遍采用的审判管理机构模式为:成立审判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院的审判管理工作,下设审管办作为审判管理领导小组日常的办事机构。为阐释基层法院审管办的机构属性,可对审判管理权运行路径作一简单分解:

由此可见,审判管理作为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不仅包含专门机构的管理,还应包含审判业务部门的自身管理及院领导的决策管理。审管办作为审判管理的专门部门,天然具有“中观”的机构属性。这不仅体现在审管办位处院、庭两级之间的位置编排,更体现在其“传上”、“达下”的工作职能。

(二)基层法院审管办的工作原则

依上图所示,基层法院审管办的工作原则可概述为六方面:

1.于偏差时纠正: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管理转变

倘若各业务庭、审判组织在落实审判管理领导小组决策时存在偏差,审管办需要及时督促其整改。在纠错过程中,审管办需改变过往不分管理对象、管理时限及管理方法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应当准确界分各项工作的相异性质,注重工作方式的因时制宜。

2.于缺位时补漏:从被动型管理向能动型管理转变

当发现法院审判管理制度存在盲区、审判管理职能存有空白时,审管办需及时跟进,主动补位。决策的相对滞后性决定了其不可能廓清、规制实践问题的全部。因此,审管办在开展工作时应当具备能动意识,在推进审判管理制度的同时,注意发现制度的不足之处,以合理方法加以改进。

3.于阻滞时疏导:从主导型管理向自治型管理转变

管理学层面的管理,主要通过管理约束人的行为,辩证法意蕴的管理,则强调通过管理激发人的能动性。审管办在开展审判管理工作时可侧重于发挥法官个体的创造性,当发现问题时,应当采取相对柔和的方式进行疏导,避免挫伤法官的积极性。

4.于存患时发现:从滞后型管理向前瞻型管理转变

审判管理的基本功能之一在于预测问题、发现问题、提出对策,进而引导审判活动的规范化,并不直接解决诉讼主体的权益纠纷,为切实发挥审管办的预警职能,需设立调研平台,及时发现、跟踪、分析制约审判质量提高的因素,并根据院情谋划、草拟相应措施,通过制度的完善防患于未然。

5.于断裂时搭建:从碎片型管理向全面型管理转变

通过审管办的协调运作,可以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克服因指挥链条过长、协调程序过多、信息传递不畅导致的审判管理环节的断裂问题。基于审判工作在法院的核心地位及审管办的综合性地位,审管办需着眼于整体,全面审视审判环节中的脱节之处,摒弃过往碎片化的管理方式。

6.于争议时协调:从多头型管理向协同型管理转变

在审判实践中,立、审、执各部门因权责模糊、思路差异等因素难免会产生困惑、分歧,此时审管办就应当及时牵头协调。诚如管理学家所言,“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6]审管办的成立有助于创设互助、磋商的协同式工作氛围,充分调动集体智慧。

三、实践基础:基层法院审管办的机构设置

(一)因何“合署办公”

目前,本市各基层法院普遍采用审管办与审监庭合署的机构设置模式。此种做法的合理性可从法理、法律、院情及民意四个维度加以论证。

法理上并无障碍。审监案件有别于普通的一审案件,具有天然的纠偏性、监督性及指导性,这与审判管理的内在价值恰恰是相合或相似的。审监庭与审管办合署,不仅符合两部门纠错矫枉的共同机理,也可实现一定程度的职能互补,此举虽有消蚀、模糊审管办管理属性之虞,但在法理层面,并未形成实质性障碍。

修律后求变之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改后,基层法院不再受理民事申诉案件,这是理顺法院内部监督关系的应然举措,但与之相伴的则是各方对审监庭因职能弱化,可能沦为边缘部门的现实忧思,取消审监庭的论调甚嚣尘上。与其将此次修律当作弱化审监职能的危机,毋宁将之视为基层法院审监改革的契机。审管办的设立不仅为基层法院审监工作革新提供了现实基础,也进一步喻示了基层法院审监改革的未来趋向。

院情的现实观照。基层法院在任务递增、编制紧张的现实语境下,人员编排、物质配备必然会向审判业务部门倾斜,很难有条件再成立独立的综合管理部门;但是,反观现行的审判管理体系却较为松散,法院迫切需要设立审判管理工作的协调运作机构,以有效提升审判质效。现有条件与管理需要之间的矛盾短时间内无法消弭,将审管办合署于审监庭可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上述矛盾:既增设了管理环节,又未占用额外编制。这样虽与审判管理机构专业化的改革理念有所扦格,但在审判管理探索阶段具有积极意义。

民意的应然之需。是否必然需要在机构上单列以显示审判管理工作的层次性?全面、客观的解读马克斯·韦伯所倡导的科层理论可对该问题作出解答。科层制“所包含的内容不仅涉及机构设置的原理,更重要的是机构内部人与人关系的行为规范。”[7]设置审管办的目的在于理顺、规范法院的内部关系,以促使审判契合于民意,相对精简、集约的机构模式不仅符合基层法院的现有规模,也更易为公众所认可。因此,基层法院采用审监庭与审管办合署办公的机构设置方法同样合乎民意。

(二)如何“合署办公”

就合署办公后的具体工作方法而言,应当注意避免发生两方面的问题:

其一,就领导设置而言,需避免职位虚设或多头管理。建议由审监庭庭长兼任审管办主任,这样既可以合理防止因职级虚设形成“有将无兵”的尴尬局面,又可以有效杜绝因多头管理导致的无序状态。需要指出的是,由专职审委会委员主持审管办工作,是一项提高审管办职级的有效措施,将之合理衔接于审监庭既有的领导设置模式,对于审管办的发展有所裨益。

其二,就人员配备而言,需避免职能混同或人浮于事。审管办与审监庭的关系不同于通常理解上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需在审监庭内部进行人员划分,确定相关人员作为开展审管办工作的先期力量。如果不对审监庭成员、审管办成员作相对清晰的划分,可能会使得部门成员陷入职能混同的思维窠臼。此外,审判管理工作的内涵日趋丰富,为保障此项工作的质效,势必需要辅之以足额的人力及物力,倘若相关人员的权责未予确定,不仅工作局面难以打开,审判管理的中坚力量亦无法得到及时培养、锻炼。

四、实践核心:基层法院审管办的工作职能

基层法院审管办在行使具体权责时不可越权决策,亦不能囿于微观,应当对照上位政策,逐步推进审判管理的体系化建设。

(一)审判质量管理求其“深”

首先,审管办可借助审监庭既有的质量检查机制及反馈机制为基础,进一步强化审判管理的监督特征及指导作用,以建立“检查——调研——反馈——调研——检查”的立体式质量评查体系。具体路径可作如下演绎:一是初步检查及初步调研阶段,审监庭通过案件评查活动应及时将发现的各类质量问题反馈至审管办。为深化检查成果的利用,审管办可对质量问题的成因作出评析,并及时将调研成果予以发布;二是成果反馈阶段,审管办调研工作既非“闭门造车”,更非“自娱自乐”,需要及时将调研成果反馈至各业务庭,并定时收集审判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可采取双向型的讲评机制落实上述目标,这样不仅可以让一线法官明确常见问题的症结所在,也可以较好的利用集体智慧,在讨论中寻得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伸言之,立、审、执兼顾机制及异议反馈制度亦可在此阶段得到恰当运行,前者为本院内部的联动方法,后者则为上下级法院间的互动措施,审管办理应在上述过程中担当“桥梁”角色;三是深入调研及再次检查阶段,经过反馈、协商,势必需要对既有的初步调研成果加以总结、提炼。通过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将前期调研成果予以固定则是实现审判管理工作常态化的重要方法。审判质量管理制度应着力于规范机构本身、庭审程序、裁判标准、文书制作及法官裁量五个方面,以确保审判权“在制度下运行、在监督下执行、在阳光下操作”。

此外,审管办可进一步拓展审判质量管理的内涵,构建查谬纠错与推好荐优并行的审判质量管理体系。一方面应当组织人员严格筛查各业务庭上报的优秀裁判文书、庭审录像;另一方面可借助调研机制对优秀案例进行深入评析,以法学理论提炼实践经验,最大程度地发挥优秀案例的示范效用。

(二)审判效率管理求其“实”

本市法院系统高度信息化的地缘优势为审判效率管理提供了技术条件,量化的绩效考评体系则为审判效率管理提供了制度支撑,审管办已经可以对审判流程各环节进行动态监管,但是实践中存在着将效率监管等同于数据通报的误区,审判效率管理缺乏主动性、前瞻性及实效性。我们认为应以全局视野统筹流程管理、司法统计及业绩考核工作。在推进审判效率管理工作时,审管办应与政治部、办公室及研究室等职能部门进行互动,进而创设审判管理、人事管理及政务管理功能互补的工作局面,共同推进法院审判效率的提高。案件流程管理制度及案件预警、催办、督办制度是审管办实施审判效率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式。

案件流程管理制度可作为审判效率管理的“基础面”。流程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四项常规工作:数据维护。及时更正各业务庭上报的错误案件信息,做好审判系统数据维护工作;即时提醒。汇总审判系统中的普遍性、多发性问题,并及时在内网公告栏中提示;常规通报。按月、按季通报本院案件流程管理动态;定期汇报。根据案件运行态势,定期向审委会汇报本院案件流程管理工作情况。通过建构“实时监管——即时修正——定时沟通——适时指导”的多层次管理体系可将各环节予以有机串联。

案件预警、催办、督办制度可作为审判效率管理的“关键点”。如针对平均审理天数居高不下、老案积存现象趋于严重的现实问题,闸北区法院审管办根据上级法院规定,草拟了《关于加强案件审限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制度实施已一载有余,该院审判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在推进案件预警、催办、督办制度过程中,闸北区法院审管办初步构筑了“中旬通报——月度跟踪——季度汇总”的工作方法:中旬通报,每月中旬对临近各时间节点的案件进行预警、催办、督办通报;月度跟踪。跟踪预警、催办、督办案件的审理情况,统计预警、催办、督办案件的结案率,对预警、催办、督办案件的数量进行月度环比,进而将相关情况按月进行公布;季度汇总。统计、分析预警、催办、督办案件的季度情况并进行汇总通报。

概而言之,审管办推进审判效率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为宏观决策提供准确信息、为微观管理提供正确方向。

(三)审判效果管理求其“全”

目前的审判管理制度建设大致呈现为两元格局,即主要集中于审判质量管理与审判效率管理,而审判效果管理则局限于个案层面的监督,无法与审判质量管理、审判效率管理等量齐观。建立全程的审判效果管理体系应是审管办下阶段的重要任务。在审判效果管理具体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审管办可以审监庭为“试验区”,校验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进而将之转化为常规工作或推广至业务庭。按照案件流程,可对相关审判效果管理措施举隅如下:

其一,事前监管、审查机制的适时引入。审监案件具有周期长、类型多、矛盾深、对抗强的现实特征,为最大程度地祛除不稳定因素。审管办可根据审监案件中暴露出的种种风险,制订相应的措施予以防控。如在审理再审案件时,闸北区法院审监庭发现怠于沟通、疏于审查是导致关联案件审理工作出现偏差的重要原因,审管办根据上述情况即起草了加强关联案件监管的规范性文件,通过确立发现机制、研判机制及通报机制,有效防止了关联案件中的同案异判问题。总之,审管办可根据审监案件中潜在的风险因素,确定具体的审查方法以有效降低风险,并通过审监庭的实践将“点”上之经验推广至“面”上。

其二,事中法、检沟通平台的即时搭建。随着检察院抗诉力度的加大,抗诉案件的覆盖范围、绝对数量都有所扩张,此类案件再审后,判决的社会效果不甚理想。基于此,审管办可搭建法、检沟通平台,借助外力共同进行调解工作,并适时总结联合调解的经验,并以制度的形式予以固化。

其三,事后司法建议制度落实情况的实时监管。司法建议制度是延展审判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理应纳入审判效果管理工作的范畴。审管办可以此项制度为切入点进一步强化审判效果管理意识,一方面可督促审监庭积极尝试制度;另一方面可借助各类评选活动,挖掘具有影响力、示范性的案例,在业务庭未发出司法建议的情况下,主动补位,指导审监庭发出司法建议;此外,审管办应当密切关注司法建议制度的实施现状,通过实时跟踪,确保司法建议的及时性、针对性及实效性。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我国法官职业素养的逐步提升、法制体系的日趋完善、法治理念的渐进普及,审判权必能依靠自身实现正当、有序的运作,“审判管理权”作为法院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将逐步失去其作为控制、规范审判权行使必须权力的地位。[8]审管办经历了产生、发展、完善诸过程后,也将步入限权、萎缩、退出的阶段。当然,从前者到后者是一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期许后者的到来,更应重视当下的努力。

注释:

[1]毕寒光:《审判管理方式改革之我见》,载《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第13页。

[2]参见广西法院网http://gxfy.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1412。2011年5月7日访问,类似的定义还有很多,于此不再赘述。

[3]许建兵:《中国特色审判管理机制构建之构想》,载《法律适用》2009年第9期,第55页。

[4]李振宇:《漫谈法律管理学研究》,载《边缘法学论坛》2008年第2期,第1页。

[5]苏力:《审判管理与社会管理:法院如何有效回应“案多人少”?》,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6期,第177页。

[6][美]哈德罗·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马春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

[7]王春娟:《科层制的涵义及结构特征分析——兼评韦伯的科层制理论》,载《学术交流》2006年第5期,第60页。

下载切实加强审判管理 优化审判质量效率 法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切实加强审判管理 优化审判质量效率 法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审判管理

    浅析审判管理 人民法院的管理分为审判管理、司法行政管理和司法人事管理。在这三大管理中,审判管理属于核心管理,因为人民法院的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为执法办案这个“第一要务”......

    审判管理

    贯彻全市法院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审判 管理工作 近日,埇桥区人民法院党组召开全院干警大会,认真传达贯彻落实8月26日全市法院工作会议精神,及时动员部署,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

    浅论法院审判文化(合集五篇)

    浅论法院审判文化 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政党的代表,历来十分重视对其先进的文化根基的铸造和保持,从党建立之初,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再到改革开放的今天,一直将......

    法院审判情况工作报告5篇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计划和主任会议的安排,前段时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查组,对市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其间,听取了市人民法院关于行政审判工作情况的汇报,召开......

    法院审判工作先进经验

    法院审判工作先进经验近年来,xx法院立足工作实际,把做好审判工作同为国企改革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紧密结合起来,高效优质地完成了各项审判任务,为维护社会稳定和铁路运输生......

    法院审判文化建设[大全5篇]

    法院文化建设 1、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摆事实讲道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务虚与务实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有着内在联系。务虚是解......

    法院审判管理工作总结(五篇范例)

    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几篇法院审判管理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法院审判管理工作总结范文1××法院审判管......

    法院审判管理制度改革调研汇报

    法院审判管理制度改革调研汇报根据市中院()号明传《关于组织有关审判管理制度改革调研》的通知精神,我院组织了民商事、刑事、行政、审管等部分庭室的负责人员进行了座谈,现将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