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优化物理课的探索
对优化物理课的探索
左自国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上好物理实验课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因现时,目前学校的物理实验课值得我们去思考与探索。
一、传统物理实验课中存在的缺陷。
1、学生在操作前注意力难以集中。
学校的物理实验课基本在实验室进行,有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如果准备充分,条件具备,安排妥当,理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实验课只占物理课的一部分,老师一提上物理实验课,学生往往热情高涨,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一旦进入实验室,由于好奇,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实验器材上,许多学生急于观察,摆弄器材、甚至动手安装,弱化了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介绍器材的效果,导致老师在讲台上讲解示范,学生在实验桌旁“议论纷纷”搬弄品材,学生接受的视听信息相互影响,教师对学生实验中的安装技巧,注意事项,对记录的数据如何分析和处理等难以有效贯彻大大降低了老师的引导作用。
2、学生实验效果不理想
由于学生实验的前阶段只专注器材及其安装,听讲效果不佳导致学生实验进程缓慢。例如:在做“侧滑轮的机械”效果率的实验中,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用细线将两个定滑轮和动滑轮连成滑轮组;不懂得怎样测量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的线提升的距离S,学生对实验步骤只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操作不够熟练,部分学生要依照步骤看一步,操作一步,延缓了实验时间,实验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有些学生由于心理紧张,就主观拼凑,编造数据,老师也由于条件限制,难于对学生的操作和数据进行有效反馈,失去了对错误操作和错误数据进行纠正的机会,实验课总体表现为轻松开始,匆匆忙忙结束,学生实验效果不佳。
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益探索。
1、在实验课中逐步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以一定的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为基础,这就决定了学生主体作的发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获得基本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老师要讲清实验原理。器材和操作步骤,在学生操作前应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也给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初步发挥,其次,要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给学生以必要的指点和启发,使学生的研究和探索有一定的方向,让学生在自由和扶助中培养探索能力获得科学精神。
2、多途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控制变量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例如:泡沫塑料和棉絮都能保温,但哪种保温性能好呢。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老师可引导,如影响水温度变化的因素,水的初温,质量等。
(2)利用实验对疑难问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和探索
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往往成为学生学习中的“拦路虎”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及时解决,利用实验时对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探索。有利于学生化解难点,培养探索精神。
(3)利用实验器材进行探索
实验里众多的器材给学生自己自由探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利用实验器材,学生可以进行曲很多的实验研究,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加了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必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产生深远影响。
(4)组织学生利用自购,自制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索我们应不满足课本安排的实验,积极丰富物理实验课的内容,鼓励学生自购,自制器材能引发学生对某一特刊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思考,它包括发现问题,提出研究课题,确定研究方法,实验研究计划等内容,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篇:对初中物理课改的几点体会(模版)
对初中物理课改的几点体会
大窑中学欢迎您1274407164 作者:范开永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通过这几年的课改实践,物理教师已经对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认识,多数教师能够较好地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但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科学探究的教学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以下就个人的教学经验,粗浅的谈一谈在进行探究教学中的体会。
一、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
有的教师感觉到探究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很像,认为是同一种教学方法,其实他们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首先,探究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一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是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与提高。启发式教学是相对注入式教学提出来的,探究式教学是对启发式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探究式教学从形式到内容比启发式教学更开放,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充分的体现,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他们也是两种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
启发式教学是对注入式教学的变革,整个教学活动呈现出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以教师的主导为辅线的动态构成,强调教师的启发与点拨作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但从本质上属于“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法的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是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诱使他们自己去获得知识、敞开探究思路,提出不同的意见,得出不同的结论。学生学习的形式不拘一格。这种带有研究性质的教学形式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机械式学习向主动探索的发现式学习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案例:对于《研究电磁铁》的设计
旧:教材仅提供了实验器材,之后,设计了三个问题:
1、电磁铁的磁性跟电流的通断有关系吗?
2、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电流的大小有关吗?
3、对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线圈的匝数有关吗?在每一个问题的后面都详细写出了实验操作的方法。
新:教材提供了实验器材和制作电磁铁的方法,提出怎样连入电路,怎样使用等问题后,进行了如下安排:
1、提出问题: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
2、学生猜想
3、设计实验,写出办法
针对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怎样改变电流的强弱?怎样对不同圈数的电磁铁进行比较?从而引出了所用到的研究方法。
4、进行实验,交流结果
从以上教材对同一内容的安排来看,新教材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敞开探究思路,提出不同的意见,得出不同的结论。学生通过探究可以得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铁心的材料、粗细、长短,导线的粗细和长短等因素有关,经过大家一起归纳小结,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两个主要因素都做到了理解。
二、探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有些教师按照“探究过程要素”机械地、按部就班的实践探究过程的每一步,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框架里赶
《课标》中提出了科学探究的要素,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这些“要素”并不等于“环节”,在实际的探究活动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模式,不必追求探究的“完整性”,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不是“新八股”,科学探究不能搞形式主义
2、课堂探究过程中,有的教师认为探究要得出正确结论,否则探究就失去了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比较重视能否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对学生在各过程中的行为关注不够,造成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不落实,忽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的教育。如“信息收集能力”的培养,教师往往重视学生收集了什么信息,而不重视学生是如何收集到这些信息的;如“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往往会提出较多的问题,但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教学的内容相关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不多,这与教师不重视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创设问题情景以及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有较大关系。
真正的探究式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索、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
所以,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要注意不要为了赶时间而在学生还没有进行足够的思考、操作、分析时就草率得出结论,而应该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就各种想法、各种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正如张大昌所说的“新课程的各种体验性活动有利于实践意识的形成”
3、认为探究一定要做实验
探究是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科学探究不一定都要做实验,理论探究也是常用的探究形式。
案例:研究两个电阻R1、R2并联后,总电阻R总与分电阻R1、R2的大小关系。
1、提出问题
教师:两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与各分电阻的大小关系如何?
2、建立假说:(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建立假说)
学生甲:两个电阻并联后,总电阻R总可能小于每一个分电阻。两个导体并联,相当于导体的横截面积变大,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学生乙:两个电阻并联后总电阻减小。理由是:家里的用电器都是并联的,用两个用电器时,电能表走得快些,这表明两个电器并联后,电路的总电流增大了,因为电路的总电压不变,电流变大表明电路的总电阻变小了。
学生丁:„„
3、检验假说
教师:大家的猜测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缺乏足够的依据。我们需要更为充足的理由,更为可靠的依据,同时希望得到更为精确的结论。
学生推导:
R=U/I=U/(I1+I2)=R1R2/(R1+R2)
4、得出结论
学生由上述关系式比较得出:R并<R1R并<R2
所以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含物理实验,但并不等同于实验。
三、体会
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自主性还不强,因此还需要给予正确的、及时的指导。例如,根据教学情景提出问题,对于一个初中学生来说就比较困难,教师此时就要采取必要的引导,甚至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在探究学习中完全放手、束缚太多都不现实,不仅不能实现教学目标,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也有负面影响。因此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既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也需要教师的必要指导,在互动中实现教学目标。
1、提出问题的途径
如何提问,才能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呢?
(1)、挖掘学生似是而非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了光源的概念以后,列举了大量的光源,容易在思维上形成定势,认为有光的物体就是光源。因此设计了诸如“月亮是光源吗?”、“星星是光源吗?”等此类问题,使学生产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探究光源实质的***,从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在实验中找问题
实验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在实验中通过学生操作和观察后,再提出能引起学生思维热点的探究性问题,这样既能点拨学生,又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以设计几个学生实验,如“向两张平行放置的纸中间吹气”、“通过漏斗向下吹气,观察漏斗口处乒乓球的运动情况”等,通过出乎意料的实验结果,自然可以引出探究的问题。
(3)、利用学生好奇心理提出问题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乐于探索和了解。所以在课堂上如能把知识渗透各个领域,会使学生萌发探索的愿望。
结合语文课文《死海不死》学习《浮力》。学生基本都知道人可以漂浮在死海中看书的原因是海水中有大量的盐。可以继续提出“大海也是咸的,为什么人不能漂浮在上面?”,“在什么情况下人才会漂浮在海里呢?”,从而使学生产生探究的***。
(4)、在日常用语或日常生活中中挖掘问题
学生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是最熟悉的,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也能引起学生共鸣,从而积极思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学习“压强的概念以及决定压强的因素”时,我没有做压力小桌实验,而是让学生交流涅橡皮泥的经验。通过交流与归纳,从而得出压强的概念以及决定压强的因素的结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
(5)、挖掘学生既熟悉又不知道其中道理的问题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对许多现象熟视无睹。如果能挖掘并利用这些现象,也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为什么宽书包带比窄书包带背着舒服”、“体温计为什么要甩过再用”,等等。
2、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领会老师的意图
例如:在讲授焦耳定律时,对于学生设计好的电路原来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了提高实验结论的准确性,这个电路还有不足吗?”教师的本意是让学生知道电路中还需要滑动变阻器以便多测几组数据,但是后来感觉到有的学生会提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选择不当”、“示数不便观察”等离题万里的答案,所以后来改成“这个电路图完全符合我们实验的要求吗?”,这样提问的目的就很明显了,大多数学生都会找出电路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在利用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判断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问题设计中,原来是这样提出的“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我们可以直接感知吗?为什么?”,后来改成“怎么知道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不同呢?”学生就会弄清老师的意图了。
所以可以看出,要想很好的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备课是非常关键的。要对教材,特别是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做到高效的教学。
第三篇:一堂物理课
一堂物理课
说道科学我就想起那堂难忘的物理课。
上课铃刚响起,物理老师便抱着一盒东西走进了教室。“行大礼”后,老师从盒子里拿出一个音叉和一个小锤子。接着老师让我们翻开书,又对我们说 :“今天就让我们来研究音叉的秘密。”
“实验的材料有音叉、小锤子、乒乓球,还有你们的小脑袋。”全班哄笑。刚开始,老师用小锤子敲了一下音叉,只听见“咚——”的一声。老师问:“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只见一位同学说:“音叉是被小锤子敲打才响起来的,且音叉发出了声音。”老师笑笑说:“嗯,答的很好。”接着,老师又敲了一下音叉,而后老师又让一位同学触摸一下音叉。老师问:“什么感觉呢?”同学说:“麻麻的。”老师又补充说:“刚才同学觉得麻麻的,是因为音叉在震动。”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反过来声音的产生需要振动’,——但是我们没有看到音叉在震动,那我们如何看到音叉在震动呢?——所以我们要借助乒乓球。”
然后,老师将一根线穿进乒乓球里。拿着那根线,又将音叉敲了一下,音叉靠近乒乓球,只见乒乓球一次又一次地被音叉弹开。“看出来了吗?因为音叉振动所以乒乓球被弹开了。”
很快,就下课了,将东西收了便走了,可是我依然沉靜在刚才的试验中。
如果没有科学,那怎么会有如此美妙的事情呢?科学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财富。所以,我们因当热爱科学,但你如果不去挖掘科学中的奥秘,不去实践,你将永远不会得到科学的幸福,永远不能享受科学的奇妙。
朱蕊慈
第四篇:物理课教案
物理课教案<<重力>>
学习目标: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3、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重点:理解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课前准备:学生弹簧秤 勾码 教者:洋思中学唐月华 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揭示目标:
同学们,我们先一起来做几个实验。(学生演示)甲:把一小球直接丢开 乙:把小球水平方向扔出 丙:把小球水平方向斜向上抛 丁:把小球竖直向上抛
师:有没有发现最终出现什么现象? 生:最终都落到地上
师:为什么呢?好,学了本节课内容,大家就明白了。今天我们学习<<重力>>。(板书)
学习目标是(投影)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3、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二、指导自学
1、出示自学指导:(投影)请认真自学P122—123本节内宾,边看边要求做好实验,在表中填数据,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下列思考题。思考:(1)重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你是怎样确定重力大小的?它跟物体质量有什么关系?
2、学生看书、实验。师巡视,适时指出实验中的问题。如实验前弹簧秤调零,实验时弹簧秤的拿法。
3、检测点评:〈指名回答思考题〉 第1题:生答后板书。
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追问: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第2题:指名演示测重力的方法。汇报实验结果,归纳结论: 可能有下列表述方法:
物体的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是相同的。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追问:谁能用字母式来表达?
指名板演。=g或G=mg其中g=9.8N/kg表示什么? 师述:在地球附近,质量的1kg的物体所受重力平均为9.8N。粗略计算时用10N。练习:
1、质量为5kg的物体所受重力为 N。
2、重9.8N的物体质量为 kg。
三、指导自学
1、出示自学指导(投影)
请认真看书P124的内容,边看边划出重点词句,2分钟后比谁能正确画出重力示意图。
2、学生自学
3、检测
出示检测题(投影)画出下列物体的重力示意图。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练习。
4、评点:①指名更正。
②他们画得是否准呢?谁能想办法检测?若学生想不出,提醒:可用实验的方法。归纳板书:
重力 作用点:重心
方 向:竖直向下
四、作业:口答:
1、质量为2kg的铅球被推出后,在空中受 力的作用,力的施力物体是,作用点在,大小是,方 向。
2、一只母鸡受到的重力可能是()A、1N B、20N C、50N D、500N
3、分析、讨论为什么一江春水向东流?
4、判断:物体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的方向是互相平行的。()
5、研究与讨论: 1)节后想想议议的内容。
2)若地球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突然消失,将会出现什么情景?
6、课本节后练习
课后实践:做检查桌面或窗台是否水平的水平仪。
第五篇:建瓯电话网优化的探索
摘要:本文就建瓯市电话网的现状,根据通信发展的趋势,对传输网、交换网、接入网技术 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建市电话网优化的思路。关键词:接入网 交换网 传输网 网路优化
一、引言本地电话网,主要由中继传输网、交换网和用户接入网三大部分组成,目前在本地电话网上 传送的除少量的低速数据业务外,主要仍是传送话音信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市场经济日益 活跃,人们不仅不满足于话音通信,而且对数据通信的速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计算机事 业的发展人们还要求通信线路上传递高速率的数据及图像。有线电视(CATV)的推广,为了不因重 复建设造成浪费,要求通信线路能承载CATV。也就是说,用户线传送的信号由单一的话音信号变 为多种业务信号,在数字网中把各种通信业务综合在一起,如将电话、传真、电报、图像、数据 等均纳入一个网中,这就是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近年来,建瓯市电话网中的中继传输和交换 两部分已实现数字化,只要将用户接入网数字化后,就可向用户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即可实 现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因此,灵活地采用各种用户接入网技术来解决通信的需要便显得非常 重要。这也就是我们要探索建瓯用户接入网发展方向的原因之所在。
二、接入网技术的应用分析建瓯市地处福建省北部,武夷山的东南侧,全市面积4233.1平方公里,人口约50万人,电话 普及率不高。目前,城区的用户接入全部仍采用主干电缆,配线电缆等双绞铜线,部分乡镇村采 用光纤数字用户环路载波和铜缆方式收容到相应的端局,因此,城区的用户接入网主要应考虑解 决话音,数据、图像三网合一的问题,乡镇村主要是满足话音通信,尽可能具备传送CATV条件。为了充分发挥现有铜缆接入网的能力和降低通信网建设的成本,同时考虑适应未来通信业务的发 展。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接入网技术,明确接入网发展趋势,确立采用接入网技术对策。(一)线对增容(pairGain)传输系统线对增容系统是利用普通电路线在交换局与用户终端之间传送多路电话的复用技术,采用不 同的高效话音编码技术,在一对用户线上可以双向传送2路(0+2)、4路(0+4)、8路(0+8)数字话音,或在二对用户线上双向传送7路数字话音的数字环路复用设备,传送距离一般为3-5KM。由于这种 线对增容系统不能保证用户间实现64Kbit/s端口到端口的透明传输,过多采用这类系统必将对全 网的通信质量造成影响。因此,这种设备只能作为临时解决用户线不足的应急措施,而不能纳入 接入网发展规划。(二)高速数字用户环路设备(HDSC)高速数字用户环路传输技术是一种基于现有普通铜线的传输技术,它采用先进的数字信号自 适应均衡技术和回波抵消技术,以此消除传输线路中近端串音、脉冲噪声、波形噪声和线路阻抗 不匹配而产生的回波对信号的干扰,从而能够在现有的普通电话双绞铜线(两对或三对)上全双工 传输2Mbit/s速率的数字信号,无中继传输距离达3-5KM。目前HDSL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它为用 户提供30B+D,2Mbit/s业务,也可以用来传送30路话音进行普通电话业务的扩容。考虑HDSL技术 现状,近期采用HDSL系统,充分利用现有铜线资源实现用户扩容和解决部分用户对宽带业务的需 求是可行的。但HDSL系统不能传送2Mbit/s以上的信息,传输距离不超过5KM。只能作为建设接入 网的过渡措施。(三)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ADSL)传输系统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ADSL)技术是基于普通电话线传送宽带业务。ADSL系统由局端收发机和 用户端收发机两部分组成。这种收发机实际上是一种高速调制解调器。ADSL的非对称性表现在局 端到用户端下行速率一般在1.5-6Mbit/s之间,在0.5mm双绞铜线上传送距离可达3.6KM,低速上行 信道速率一般在16-640Kbit/s之间。ADSL信号和基本音频电话信号(4KHZ以下)通过普通电话业务 分离器无源藕合到普通电话线上,其高速下行信道可向用户传送视频、音频信息及控制、开销信 号。低速上行信道可传输普通电话业务,或通向网络的控制开销信号,也就是说ADSL在普通电话 线上传送电话业务的同时,可向用户单向提供6Mbit/s速率的宽带业务。但是ADSL技术目前还不成熟,设备价格昂贵,近期不可采用。(四)混合光纤/同轴电缆(HFC)系统混合光纤/同轴电缆(HFC)系统是以光纤为主要传输媒介,采用有源光纤技术,同轴电缆到用 户,HFC系统是一种宽带综合业务接入平台,通过频分复用方式,可传送话音、数据、模拟广播电 视、数字视频等业务,从信号在节点进行光电转换后,经同轴电缆送至设置在用户家中网络接口 单元,网络接口单元将送至用户设备的信号分解成两个电话信号(或一个电话信号与一个话带数 据信号)和一个视像信号,用户利用现有的电视机就能通过外接电缆接收模拟电视信号。HFC具有 频带宽、容量大、点到多点传输的特点,因此发展HFC更适合有线电视传输的需要。目前建瓯市未 与广电部分达成建设CATV的有关协议,而且在建瓯电话业务已基本做到一户一线,故此方案不论 在经济上还是技术上是不可取的。然而,广电部门正试图以HFC技术竞争电信业务市场。(五)光纤数字环路载波系统(ODLC)ODLC系统一般由局端机(LOT)和远端机(RT)组成,其基本原理如图一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ODLC系统首先要从交换局Z接口取出模拟信号进行模拟变换成数字信号,复用后再经过光电转换 变成光信号进行传输,远端将收到的光信号经过光电变换成电信号后,再经反复用和数模转换后 和用户话机相连。ODLC系统是过去几年使用的光纤接入设备,它在建瓯的农村电话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其技术手段、经济性能显得落后,突出表现在:①需要模数、数模变换设备; ②在局端和远端都要配备用户电路板,不仅增加成本,而且也增加故障点;③在局端还要占用交 换机的用户电路板、浪费号码资源等;④难以向用户提供ISDN、数据等新业务,且不能向宽带用 户接入网升级;⑤不能实现112集中测试。基于上述原因,应停止发展这类ODLC设备。当然,ODLC 也在发展,如:新型采用V5接口的单端开放式ODLC,市场前景看好。(六)远端模块远端模块 是将交换机的用户级通过光纤数字传输设备延伸至远端,解决电话用户的远端接入问题。从严格 意义上讲不属于接入网的范畴,但由于它可推进光纤到用户的建设,尤其是在经济性和技术性方 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模块局在减少局所数量,优化网络结构等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应用远端模块时要求模块和母局是同一厂家的设备,接口使用的是 内部协议,在扩容时需要根据母局交换机型进行扩容,需要配置专用的接口电路板,在实现ISDN 时,要求模块局的一个机框内全部是ISDN用户板,配置不够灵活,将来也不能提供宽带业务的接 入。RASM3是上海贝尔公司推出的S—1240型机的新型远端用户模块,推出的还有IRSU(ISDN远端用 户单元)和RASM1(远端用户模块)。设计比较全面,性能较好。(七)光纤接入网(OAN)系统光纤接入网是指在本地交换机或远端交换模块与用户之间,采用光纤通信的传输系统,用光 纤作为主要传输媒体来取代传统的双绞铜线。主要由光线路终端(OLT),光配线网(ODN),光网络 单元(ONU)等部分组成,光接入网目前主要要求与带V51和V52接口的交换机互连;ODN主要完 成光信号功率分配。为OLT和OUN之间提供光传输手段;ON U主要是为光接入网提供直接或远端的 用户侧接口,并将光信号进行光电转换后送至用户设备。根据光纤向用户延伸的距离,即ONU在 光接入网中处的具体位置不同,光接入网可划分为光纤到路边(FTTC)、光纤到大楼(FTTB)、光纤 到家(FTTH)和光纤到办公室(FTTO)等几种基本应用形式光纤接入网的组网有点对点、星形、链 形、环形等组网方式,通过V5接口主要支持以下三类业务:(1)电话网用户的接入支持模拟用户和用户交换机的接入。(2)ISDN接入支持2B+D的基本速率接入和30B+D的基群速率接入(3)用于无带外信令的半永久租用线路或永久租用线路,可以是模拟用户,也可以是数字用户。半永久租用线路通过V5接口,永久租用线路旁通V5接口。除了话音、数据、图像等窄带业务外,主要接入网还将承担未来宽带业务的接入,目前主要 提供CATV的传输功能。从经济角度看,当用户主干电缆容量达2000线以上,长度超过2KM时,光 纤接入比现有铜线用户环路更经济。此外,它还具有占管孔少,维护方便,适应未来发展等诸多优 点。(八)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又称无线本地环路(WLL)系统,用来代替用户网 中铜线,提供连接交换机与固定电话(办公室、家庭等)之间的用户环路,与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要 求有本质的不同。无线本地环路系统主要由3部分组成:基站控制器(BSC)、基站(BS)和用户终端(SU)。用户终端 分布在各个用户所在地,直接或通过室内、楼内配线与各种通信终端(电话、传真机、计算机等)相 连。基站提供与用户终端之间的无线收发信道。控制器一方面对全系统,尤其是无线信道的分配进 行控制。无线本地环路(WLL)主要采用两种技术:
1、公用移动网技术如FDMA、TDMA、CDMA蜂窝系统技术,主要用于人口密度低或业务普及率低的欠发达地区,或地 形条件差难以铺设线路的地区,其基站输出功率高,频率相对较低,覆盖半径可达50KM左右(无阻挡),即采用大区制,一般无需考虑越区切换和漫游等问题,且多为固定用户。用户侧无线终端经转换 设备直接和固定话机相连。
2、无绳电话技术如DECT、pHS等。这种系统主要用于人口密度较高,已难再增设新线路的地方。基站功率小,至室内无线终端的距离通常仅为500-1500M左右。无绳技术 还能向用户提供有限范围的移动性,如在住宅附近100M左右移动,这时基站密度较大,并需考虑越 区切换。较为完备的系统可发展为具有个人通信性能的域内第二通信网。(九)关于接入网的V5接口ISDN业务的引入,要求用户终端设备与本地交换局之间实现透明的数字连接,为此交换应具有 数字用户接入的数字接口称为V接口。由于V1-V4接口标准程度不足,难以适应用户接入网范围的多 种传输媒介,多种接入配置和业务的要求。因此,产生了V5接口。V5接口按照连接的2Mbit/s的 pCM链路数及用户接入网具有的功能又分为V5.1和V5.2接口。V5.1接口用一条2Mbit/s链路(pCM30)连接交换机与用户接入网,用户接入网不含集中器功能,它支持pSTN(包括单用户和pABX)接入、ISDN基本接入。V5.2接口最多可接16条2Mbit/s链路,它所对应的用户接入网里可含集中器功能,它除了支持 V5.1接口的业务外,还可支持ISDN基群速率接入(即支持30B+或支持HO、H12和n×64Kbit/s业务)。今后还会提出支持STM-1速率的V5.3接口和支持宽带ISDN的V5.B接口。
二、交换网现状分析目前建瓯本地电话交换网为星形结构,市内设一个中心汇接局,它是全市电话交换的汇接中心,负责本市农村各端局的长途电话和本地网电话的汇接,隶属南平C3本地网。市局交换机采用S1240E型机,有五个乡镇端局采用DS-2000B型机,有四个乡镇端局采用HAX-80 00型机,有二个乡镇端局采用HJD-268型机,有二个乡镇采用S-1240远端模块RSU,装机容量除南雅、东峰为1000门外,其余均为500门,各端局与汇接局间采用中国1号随路信令(即R2信令)RSU局与母局 采用内部共路信令。S-1240E型机,采用分散控制方式,话务承载能力强,软件修改灵活、功能较全、性能稳定、技 术后援有保障,但该机耗电大,无N-ISDN功能,未提供V5接口。其远端模块RSU容量小,无内部交换 功能,一遇“死机”救“活”很费时。上海贝尔公司新进推出的S-1240J型机具有N-ISDN功能,在此 基础上于1998年上半年将提供V5接口,同时推出新设计的大容量远端模块RASM3。DS-2000B和HAX-8000型机,性能较稳定,容量小,业务功能少,难以开通NO7信令,不能提供V5接口,维护简单,这两种机型不能满足未来通信业务发展的需要,不能平滑扩容,HAX-8000型机CpU故障较多,计费部 分工作稳定性较差。现行组网方式存在着以下问题:(1)端局数量多且容量小,各端局均接至一个 中心汇接局,若该汇接局出现意外灾情或全局性阻断,各端局通信将全面阻断。(2)市区只有一个交 换局,不能实现服务区重叠覆盖,无法保障重要用户单位的通信安全可靠性。(3)交换设备机型多,不易实现集中监控和集中维护。(4)转接次数多。(5)大部分端局急待扩容。
三、中继传输网现状分析中心汇接局至端局均采用AT&T公司的8T2664、8TR663设备,采用线型点对点光纤传输,每点只 开1个8Mb/s数字电路。数字段内满容量业务电路数为480路,该设备性能稳定,但下电路不方便,存在问题有:(1)传输线路和传输容量小,电路调度不灵活;(2)传输网络无自愈能力,出局中继电 路只有一个方向,且为34Mb/s pDH设备,几个端局串在一条光缆上,一旦光纤中断或端机发生故障,均会造成后面各端局通信阻断。由此看来,传输网是通信的基础网,它承载着所有的业务网及支撑网等网络。其合理的网络结 构,灵活的组网方式,特别是安全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光同步数字传输系列(SDH)因具有诸多优 势,已被认为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理想的物理传输平台。近两年已在我国的通信网中普遍采用。
四、建瓯本地网优化的思路
1、市局汇接局扩容一万门,装机容量达2.6万门,将采用S-1240J型机,并将原S1240E机改为 J型机,引入N-ISDN等新功能,为实现“大容量、少局数”奠定基础。同时将东峰、东游这两个较 大的端局改用上海贝尔公司生产的新型模块RASM3,容量均为2000门。试用成功后,推广至各大乡 镇的使用,将原有端局设备采取“同类机型,逐步归并,充分利用,直至退网”的方式进行改造。
2、在城区水西火车站新开发区再建一个汇接局,采用国产大型交换机,并逐渐将徐墩、吉阳、房道、南雅、迪口、玉山、小桥七个乡镇的用户采用模块或光纤接入网设备收容到水西端局,并 用光纤接入网实现对市委、市政府、金融、公安等重要单位的“重叠覆盖”。这样,在建瓯建成 双汇接局,对全市的话务负荷负担,减少呼损,增强安全可靠性。
3、选择光纤接入网设备着手接入网试验,经过考察,决定选用中兴新公司的接入网设备进行 试验,网络结构图(如图二所示)。鉴于S-1240E型机尚未开放V5接口,暂设置信令转换器(STE),待98年上半年上海贝尔公司提供V5接口后再撤除。因此,STE和OLT安装在中心汇接局机房。由于 发展接入网对成本十分敏感,故在试验网成功的基础上,应做好规划工作,根据用户业务发展的 需求,划分不同的接入网小区,如住宅小区、金融小区等,并考虑用户属性、业务需求种类、覆 盖区域大小、自然地理界限等因素,以此确定AN网络规模、设备类型以及维护管理和业务管理等。在村话建设中,本着“高起点”的原则上,基本上都采用光缆根据接入网试验的情况,确定 部分乡镇的端局改用光纤接入设备并将ONU安装到相应的行政村。
4、随着建瓯电话网容量的增大,中继传输网的容量成为“瓶颈”,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建立 光缆网状网,为pDH过渡到SDH打好基础。结合村话工程,拟在全市建立三个环形系统(见图三):环一系统:将建瓯-东峰-东游-川石-龙村-小松-建瓯的光缆组成一个环网;环二系统:将建瓯-小桥-玉山-迪口-南雅-建瓯的光缆组成一个环形;环三系统:将建瓯-徐墩-吉阳-房道-建瓯的光缆连接组成一个环形。环网形成后,环内各端局的传输电路增加,基本上能满足近二年的发展需要,均实现中继传 输双物理路由,同时还应根据业务需要,分段加芯,SDH 传输的建设可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的方法。初期,可先建设业务需求紧迫的链路,当条件允许,再逐步完善网的结构。
5、对于新建接入网馈线段,当距离≥2KM时,原则上不再新铺电缆,一律采用光缆,具体传 输技术可根据业务需要和网络环境灵活选用,接入网的建设,应充分利用铜缆,新建光缆,以OAN 接入技术为主,HDSL、ADSL以及无线接入为铺,在设备选型上要注意是否满足维护和网管的要求。由于建瓯的乡镇村都在群山环抱之中,不宜采用无线本地环路(WLL)技术,但市区平坦、开阔,可待CDMA技术成熟后小容量使用,主要用于弥补有线的不足。结束语建瓯电话网的优化工作,要从交换网、中继传输网和用户接入网三个部分展开,由于接入网 的投资所占的比重大,接入网技术种类多,且还不很成熟,因此,应在试验取得经验后推广,尤 其是V5接口的试验,模块技术较成熟,在应用中要注意其特殊的中继传输技术。SDH对整个电话网 的安全可靠性显得至关重要,要适时从pDH过渡到SDH。建瓯的主线普及率,正好处在从起飞时期 到大发展时期的转折点,未来几年建瓯电话将处于大发展阶段,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对电信业务 的种类要求也会日益提高,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紧跟通信新技术走向,做好通信网的建设规划,及时调整补充,让通信建设健康有序的展开,使通信网不断得到优化。参考文献:
1、蒋百顺、许继金,“接入网应用中的几个问题及其发展策略”《电信技术》NO8(1997),p152、车力军、沙维谨,“光纤数字环路载波系统的发展”《世界电信》第9卷第3期(1996),p 303、邬江兴,柴远波,“谈谈V5接口”《电信技术》NO4 1997 p1
4、深圳中兴新通信设备有限公司《ZXOAN中兴光接入网技术简介》
5、区惟煦,“再论用户接入网的建设”《现代电信科技》NO.7.1996.7.p6图一 光纤环路系统(ODLC)原理图图二 试验中的光纤用户接入网网络结构图图三 建瓯市光缆路由示意图此新闻会造成后面各端局通信阻断。由此看来,传输网是通信的基础网,它承载着所有的业务网及支撑网等网络。其合理的网络结 构,灵活的组网方式,特别是安全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光同步数字传输系列(SDH)因具有诸多优 势,已被认为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理想的物理传输平台。近两年已在我国的通信网中普遍采用。
四、建瓯本地网优化的思路
1、市局汇接局扩容一万门,装机容量达2.6万门,将采用S-1240J型机,并将原S1240E机改为 J型机,引入N-ISDN等新功能,为实现“大容量、少局数”奠定基础。同时将东峰、东游这两个较 大的端局改用上海贝尔公司生产的新型模块RASM3,容量均为2000门。试用成功后,推广至各大乡 镇的使用,将原有端局设备采取“同类机型,逐步归并,充分利用,直至退网”的方式进行改造。
2、在城区水西火车站新开发区再建一个汇接局,采用国产大型交换机,并逐渐将徐墩、吉阳、房道、南雅、迪口、玉山、小桥七个乡镇的用户采用模块或光纤接入网设备收容到水西端局,并 用光纤接入网实现对市委、市政府、金融、公安等重要单位的“重叠覆盖”。这样,在建瓯建成 双汇接局,对全市的话务负荷负担,减少呼损,增强安全可靠性。
3、选择光纤接入网设备着手接入网试验,经过考察,决定选用中兴新公司的接入网设备进行 试验,网络结构图(如图二所示)。鉴于S-1240E型机尚未开放V5接口,暂设置信令转换器(STE),待98年上半年上海贝尔公司提供V5接口后再撤除。因此,STE和OLT安装在中心汇接局机房。由于 发展接入网对成本十分敏感,故在试验网成功的基础上,应做好规划工作,根据用户业务发展的 需求,划分不同的接入网小区,如住宅小区、金融小区等,并考虑用户属性、业务需求种类、覆 盖区域大小、自然地理界限等因素,以此确定AN网络规模、设备类型以及维护管理和业务管理等。在村话建设中,本着“高起点”的原则上,基本上都采用光缆根据接入网试验的情况,确定 部分乡镇的端局改用光纤接入设备并将ONU安装到相应的行政村。
4、随着建瓯电话网容量的增大,中继传输网的容量成为“瓶颈”,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建立 光缆网状网,为pDH过渡到SDH打好基础。结合村话工程,拟在全市建立三个环形系统(见图三):环一系统:将建瓯-东峰-东游-川石-龙村-小松-建瓯的光缆组成一个环网;环二系统:将建瓯-小桥-玉山-迪口-南雅-建瓯的光缆组成一个环形;环三系统:将建瓯-徐墩-吉阳-房道-建瓯的光缆连接组成一个环形。环网形成后,环内各端局的传输电路增加,基本上能满足近二年的发展需要,均实现中继传 输双物理路由,同时还应根据业务需要,分段加芯,SDH 传输的建设可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的方法。初期,可先建设业务需求紧迫的链路,当条件允许,再逐步完善网的结构。
5、对于新建接入网馈线段,当距离≥2KM时,原则上不再新铺电缆,一律采用光缆,具体传 输技术可根据业务需要和网络环境灵活选用,接入网的建设,应充分利用铜缆,新建光缆,以OAN 接入技术为主,HDSL、ADSL以及无线接入为铺,在设备选型上要注意是否满足维护和网管的要求。由于建瓯的乡镇村都在群山环抱之中,不宜采用无线本地环路(WLL)技术,但市区平坦、开阔,可待CDMA技术成熟后小容量使用,主要用于弥补有线的不足。结束语建瓯电话网的优化工作,要从交换网、中继传输网和用户接入网三个部分展开,由于接入网 的投资所占的比重大,接入网技术种类多,且还不很成熟,因此,应在试验取得经验后推广,尤 其是V5接口的试验,模块技术较成熟,在应用中要注意其特殊的中继传输技术。SDH对整个电话网 的安全可靠性显得至关重要,要适时从pDH过渡到SDH。建瓯的主线普及率,正好处在从起飞时期 到大发展时期的转折点,未来几年建瓯电话将处于大发展阶段,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对电信业务 的种类要求也会日益提高,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紧跟通信新技术走向,做好通信网的建设规划,及时调整补充,让通信建设健康有序的展开,使通信网不断得到优化。参考文献:
1、蒋百顺、许继金,“接入网应用中的几个问题及其发展策略”《电信技术》NO8(1997),p152、车力军、沙维谨,“光纤数字环路载波系统的发展”《世界电信》第9卷第3期(1996),p 303、邬江兴,柴远波,“谈谈V5接口”《电信技术》NO4 1997 p1
4、深圳中兴新通信设备有限公司《ZXOAN中兴光接入网技术简介》
5、区惟煦,“再论用户接入网的建设”《现代电信科技》NO.7.1996.7.p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