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干部实绩考察要严防九个不分
文章标题:谈干部实绩考察要严防九个不分
最近,中组部颁发的《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把实绩分析引入干部考察工作当中,对考准、考全、考实干部的工作实绩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认为要搞好干部实绩分析,应注意处理好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规模与结构等方面的关系,注意区
别“九个不分”。
是非不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干部工作积极性高,抓工作力度大,对不良现象敢抓敢管,勇于开拓创新,锋芒毕露。但因抓工作力度大,难免伤害一部分人的利益。在访谈中听到的问题往往就比较多,测评的优秀票率就不一定很高,容易使考察组步入“一过盖百好”的误区。在考察过程时,如果不辩证地加以分析,干部的实绩考察就会偏离方向,一个想干事、肯干事的干部就易失去施展的舞台。
大小不分。将集体政绩当成个人政绩,“一顶帽子大家戴”,“一绩多用”。有的是“正职的实绩等于副职实绩之和”、“分管领导的实绩等于分管部门工作实绩之和”;有的是党政“一把手”实绩共用,分管同一工作的领导实绩共用。比如:某乡镇被评为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结果在年度工作述职时,书记、镇长、分管领导、计生助理、计生站站长,均把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归功于在其领导下(在其负责下),实绩谁大谁小,作用谁主谁次,难于划分。
虚实不分。有的单位领导在干部考察时,将未实现的目标、规划,说得一套又一套,往往经验不够丰富的考察组成员容易受其思维控制,如果不加以认真分析,很容易把领导所说的规划目标当成政绩。比如,有的领导说,今年年底单位将会实现财政收入200万元,但实际上税收来源渠道不多,财政基数又较小,年底很难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就不能把没有实现的事情作为现在的实绩,更不能把高谈阔论误认为是具有清晰的工作思路。
远近不分。将有损于长远利益的近期效益当成政绩。有的单位领导盲目铺摊子,热衷于外延扩张,搞低水平建设。比如:有的乡镇,在考察时,小城镇建设如火如荼,道路正在加宽加长。看起来效果不错,看似抢抓机遇,而实际上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没有结合单位实际,盲目上项目,结果资金占用多,财政包袱沉重,因此就不能把这种“代价政绩”当成政绩。
真假不分。在考察过程中,有的单位说年度工作成绩比较显著、效益比较好,拿出很多荣誉证书、奖牌和报刊上刊登的文章给考察组看,以验真伪。但通过民意调查反映,单位职工工资发放不及时,职工意见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简单地把证书、奖牌和文章当成政绩,而应深入分析,杜绝这种虚假的“泡沫政绩”。
上下不分。将前任的潜绩当成自己的政绩。比如,某乡领导在职时,乡里正在进行中低产田改造,从人力、物力、财力上都准备得非常充分,在工作接近完成时,该领导被调任新的领导岗位,考察中,就不能把这一实绩说成是继任领导的实绩。
前后不分。即所谓“一绩定终身”。在干部实绩考察工作中,有些干部往往把自己昔日的成绩全说出来,以此来扩大政绩的影响力。考察中,就要全面历史地看待干部的实绩,通过年度的比较、岗位的比较,看干部政绩的延续和提高,看干部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看干部能否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岗位,而不能凭老印象办事,仅凭以往的业绩来考察干部,认为以前不错,现在应该也不错。
内外不分。将自然的外部作用与主观努力混为一堂。比如,某年有些乡镇农民的人均收入有较大幅度增加,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家政策调整,提高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但考察干部实绩时,就不能把这一成绩完全归结为干部的主观努力。这项成绩的取得,既有其内在因素,也有外部客观环境的作用,在考察干部实绩中也应当正确区分。
显隐不分。只注重显绩,而不重隐绩。有些干部喜欢做表面文章、急功近利,明显的做,不明显的不做,有的甚至通过弄虚作假来营造经济“效果”,忽视可持续发展,这种“显绩”不能算作好的实绩。而有些干部是干当前,想长远,致力于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做贡献,但一时看不出明显成绩,这种“隐绩”也不能片面地认为就没有成绩。
《谈干部实绩考察要严防九个不分》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谈干部实绩考察要严防九个不分。
第二篇:谈干部考察工作方法
部考察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也是组织部门的一项常规性业务,是每一位组工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正确考察评价干部,是选准用好干部的关键,也是体现干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环节。
一、干部考察工作的内容
(一)是考察干部的德、能、勤、绩、廉。
德,主要是指政治表现,思想品质和作风。就是《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定的,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六项基本条件,也是最重要的条件。
能,主要是指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水平,负责一个方面工作的组织领导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
勤,主要是指工作态度,工作效率。
绩,主要是工作实绩。
廉,主要是廉洁勤政情况。
(二)是考察干部的基本情况。
干部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干部的自然情况,学习和工作经历及家属、子女等方面的情况,看其是否有需要回避任职的情况。
二、干部考察工作的基本方法
干部考察的常用方法有四种,一是民主测评或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参加人员一般应有被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及全体干部职工、所在单位下属基层站所负责人、离退休老同志代表、熟悉考察对象情况的有关人员及考察对象本人。
二是民主推荐。公布推荐职务、任职条件、推荐范围、发放推荐表,统计得票情况,确定考察对象。
三是个别谈话。这是最直接的考察方法,谈话的对象主要包括:所在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及全体干部职工、所属基层站所负责人、离退休老同志代表、熟悉考察对象情况的有关人员及考察对象本人。
四是查阅有关材料。主要是查阅能反映考察对象实际情况的材料,包括述职报告、工作总结、会议记录、重要讲话等。
五是实地考察。到能表明考察对象工作实绩的现场进行考察,直接接触群众,听取意见和反
映,并核实已掌握的情况。
三、考察中应注意的问题
考察方法不仅限于以上四种方法,考察人员可根据考察目的和考察对象的具体情况,灵活采用各种考察方法,特别是注重借鉴、运用各种新方法。不论用什么方法开展考察工作,都必须坚持: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全面考察干部的德、能、勤、绩、廉,不能偏听偏信,以偏概全。对反映干部的重要问题要认真核实,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再作结论。评价干部,必须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干部。
二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注意社会公论。在考察中,既要找考察对象上下左右的同志谈话,也要到考察对象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要注意保证一定数量的谈话人数,同时要注意谈话人员的结构和代表性。
三是特别要注意对干部德的考察。胡锦涛同志指出:“这些年,一些干部出问题,主要是在革命化上不合格,在思想政治素质上出了问题”。因此,考察干部,必须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对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考察。在谈话的方法上,考察人员要注意克服你说我听的被动考察。要学会应用出题目、提问题、点话题等方法,通过听其言,对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分析认识问题能力、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思路及个人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考察了解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要利用“同考察对象面谈”的方法,通过听其言,考察了解干部的政治意识,即“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这六个方面,实质上是对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根本要求。通过谈话,首先看其是否能够从政治上正确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阐释问题。要了解掌握干部政治立场的坚定性。在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加快改革开放,国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情况下,能否做到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次,看其是否能够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前,要把深入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首要任务,作为领导干部第一位的政治责任。考察中,既要看对科学理论的掌握程度,更要看能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觉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第三,看其是否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指示要求。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应集中体现在对上级指示要求的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贯彻落实的重要思想保证。第四,看其是否具有强的大局意识,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的,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四要注意察其行。思想支配行动,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从实践的角度看,最终要表现在实际行动上。通过采取个别谈话、发放民主测评表、民主评议表等方法,多层次、多方面,广泛深入地了解情况,从干部的实际行动考察思想政治素质。一是思想作风是否求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要考察了解一个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中,是否能够站在党的事业的全局上把握方向,坚持把上级指示同本单位、本部门实际结合起来,把对上级负责同下面负责一致起来,形成自己清晰、明确和具有特色的工作思路,而不是因循守旧、照抄照搬。二是工作作风是否扎实。干部的工作作风就是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胡锦涛同志指出:“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工作之所以进展不大,往往不是因为没有好的工作思路、好的规划,主要是因为作风飘浮,工作抓得不紧,落实得不好”。衡量一个干部的工作作风如何,不仅要看他嘴上说得怎么样,更重要的是要看他做得怎样。一个工作勤奋、志在建功立业的干部,应当是言行一致、脚踏实地、深入实际、求真务实,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而不是投机取巧、好大喜功、做表面文章。三是生活作风是否朴实。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清正廉洁,勤政为民,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要重点了解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情况,能不能“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经受得住名、利、权、色的考验。
五要注意客观地看其绩。干部的实绩是思想政治素质的集中表现和综合反映,也是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要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专项调查、民主测评等方法,考察和了解干部的实绩,力求做到全面、客观、真实、科学,防止片面性和简单化。看干部的工作实绩,要处理好“显绩”与“隐绩”的关系。看干部的“显绩”比较容易,有的工作政绩很快能够显现出来,但真正反映干部思想政治素质高低的往往是那些“隐绩”,就是积极为单位、部门长远建设中着想,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后劲和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因此,在考察了解中,既要看当前工作的成绩,又要看在工作中带基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成果;既要看工作成绩的大小,又要看取得这些成绩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既要看日常工作的成效,又要看在重要时期、重要工作、重大事件中的决策能力和工作成效;既要看抓物质文明的成效,又要看多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成效。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识别和评价干部,公正、公道地选拔任用干部。
六要注意看干部能否与人相处。干部是否胸怀宽广,能否与人相处共事,也是衡量干部德的重要方面,考察中要注意了解干部与其他班子成员之间一起共事的情况,能否团结班子成员和同志之间一道工作。
总之,干部考察工作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基础环节,对选准用好干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干部考察中必须坚持干部队伍的“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公道正派的评价干部,为党委任用干部提供详实准确的情况,也是一个组工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第三篇:干部考察材料要写实
干部考察材料要写实
《干部任用条例》要求,考察材料必须写实。如何写实?我认为主要是注意“四戒”:
一、突出主要特点,力戒面面俱到。一是要综合评价。就是在对考察对象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以人为本,综合分析,反映考察对象的本质特点,不能拘泥于按德能勤绩廉这五个方面一一罗列。二是要突出特长。就是要抓住主要优点,深入刻画,反映透彻,不能泛泛而谈,不分主次。三是要体现差异。
二、挖掘典型事例,力戒重叠累加。一是要深入挖掘。在个别谈话时,至少要请座谈对象详细介绍1-2个典型事例,以便在撰写考察材料时综合比较。二是要善于取舍。综合分析、归纳座谈对象评价的观点、介绍的事例,既要注意从有说服力的典型事例中提取观点,又要注意在大多数座谈对象评价的观点下寻找典型事例。三是要注意详略。一个观点一般需要一个比较详细的典型事例,如果确实需要增强说服力,添加的事例应略作介绍。
三、定性评价得当,力戒倚轻倚重。一是慎用定语,考察材料中一般不使用“非常”、“十分”、“很”等定语,尽量用“比较”、“一定的”或不带定语来评价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二是适当引用干部群众原汁原味的语言介绍考察对象。三是不说假话空话,事实、数据应尽量核对清楚,多用事实、数据说话。
四、坚持客观反映,力戒避重就轻。不能因为考察对象比较优秀,就尽量弱化、淡化其缺点和不足。
第四篇:要下功夫写好干部考察材料
要下功夫写好干部考察材料
干部考察材料是选拔任用干部和加强干部管理的重要依据,撰写干部考察材料是干部考察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组工干部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干部考察材料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选准用好干部,关系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要写好干部考察材料,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综合素质,为写好干部考察材料把好“关口”
作为具体负责干部考察工作的组织部门,要认真组织考察人员学习《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充分认识提高干部考察材料质量的重要性,努力使考察工作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组织部门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把考察责任具体分解落实到考察的每个环节和每个考察参与者身上。建立干部考察责任制,既能有效的避免用人失误,又能提高干部考察水平,也能促进干部考察材料写作质量的提高。对在干部考察中认真负责、识人准确、撰写材料质量较高的同志,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业务能力较弱、是非判断不清、考察不准或不敢坚持原则讲真话的,要及时取消其考察资格;对因责任心不强而导致考察失实,甚至弄虚作假、隐瞒歪曲事实造成用人失误的,要追究考察人和考察组负责人的责任。组织部门也可以通过考试,在考察队伍中试行发放考察资格证书,增强考察者的压力和责任感,促使考察者严明考察工作纪律,努力钻研考察业务,提高知人识人能力和考察材料写作质量,不断促进干部考察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认真组织谈话,为写好干部考察材料备足“原料”
要为写好干部考察材料备足“原料”,考察者在考察中还要注意提高谈话质量。干部考察中的谈话,是干部考察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谈话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考察材料撰写的质量。首先,要精心准备,做好考察谈话前的准备工作。谈话准备从哪几个方面着手,要拟好初步谈话提纲,而不能想到什么就问什么,没有针对性。其次,要讲究谈话艺术,注意考察谈话的方法。通常情况下,考察者采用的是漫谈法,对被谈话对象说明一下考察的目的,让其围绕被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等几个方面展开。如果不能从中了解有关信息,就可采用提问法,即简单地提出问题,让对方回答,这种方法比较具有针对性。还可采用征询意见法,即就某些问题征求对方意见。要使谈话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谈话中,不管对领导者还是一般群众,考察者一定要谦虚谨慎,不可摆架子。这样,就能使谈话对象能放开手脚,与谈话对象拉近距离,提高谈话效果。在谈话过程中,考察者一定要耐心地听,认真地记。有的谈话者很健谈,谈起来滔滔不绝,这就要求谈话者要适当地引导,尽快获取较多的有效信息。
三、写实写准写好,把考察材料写出特色
考察材料要体现每个被考察者的特点,考察者要注意将考察材料写实。要写实考察材料,考察者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公道正派的作风。所表述的事实,有就是有,无就是无,要把成绩写实,不要人为的拔高被考察者的优点。对缺点不能含糊其辞,大众化。对优缺点的表述要准确,定性要客观、适度,考察材料要体现出干部的个性特征。同时,还要注意将座谈中的一些原话、观点适当引用到考察材料中。
要将考察材料写准,必须加强分析、归纳、综合,将被考察者的“长”、“短”界定准确。考察者在撰写考察材料时,一定要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将同一被考察对象的谈话内容放在一起综合归纳、比较,提炼出观点。写作中要突出体现德才表现和性格特征这一重点,找出最能体现这些特征的思想、言论、事例及有关数据,力求做到对班子和成员个人特点体现个性化,对存在的问题描述具体化,对班子配备和个人发展的建议明朗化。对能展现人物个性、性格的情况要多写,对共性的内容或不是很突出的地方要尽量少写。撰写考察材料的难点往往在对缺点的把握上。考察对象的不足,可以通过三种渠道来了解。一是在个别谈话中。在进行干部座谈时,考察者要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听取谈话者的谈话内容及方式,有时谈话者含糊其辞,遮遮掩掩,但有些话如果用心听,还是能听出来一些言外之意的,所谓听话听音,就是这个意思。二是找一些对该同志比较熟悉的同志了解一下。由于接触较多,比较熟悉的同志对被考察者的缺点往往了解多一些,因而对缺点也能谈出个所以然来。三是从个人总结上来找。在要求被考察者交考察材料时,考察组一定要强调让他们写明自己的不足之处,虽然有的被考察者在总结中列举了好几条不足,但仔细想一下,这些不足肯定是他本人或多或少存在的。对于不足的界定,一定要准确,让别人看了知道这一缺点确实是该同志存在的,以便以后在工作中改正。对被考察者存在的不足,要适当列举一些事例说明,也可以适当解释一下。要将考察材料写好,要注意考察材料语言的锤炼。考察者在撰写干部考察材料时,一定要认真的反复推敲锤炼语言,力求遣词准确、观点鲜明、文字精炼。考察者要逐字逐句推敲考察材料,看所用语句是否恰当地描述了干部的真实情况,特别是对关键词句要反复推敲。在准确描述事实的基础上,要用明确的语言把要阐述的观点和主题提炼出来,给人以深刻印象.
第五篇:《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心得体会:要睁大眼睛守好责严防干部“带病提拔”
《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心得体会:要睁大眼睛守好责严防干部
“带病提拔”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从六个方面着力,严防干部“带病提拔”。《意见》的出台,进一步织密管党治党的制度“笼子”,必将从源头纯洁干部队伍,净化政治生态。
干部工作无小事。选对选好一个干部,就会有力推动工作、造福一方百姓、带好一方风气。而看走了眼,选错了干部,对有“硬伤”的干部“带病提拔”,则会贻误工作,污染政治环境,损害干部队伍形象。“带病提拔”影响极坏,危害巨大,干部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中央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态度坚决、意志坚定,对“带病提拔”行为“零容忍”,及时出台《意见》,向“带病提拔”全面宣战。这对那些动机不存、带有硬伤又挖空心思“往上爬”的干部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而对于忠诚干净、心无旁骛、一心干事的干部来说,是莫大的鼓舞。
《意见》既表明了中央从严管理干部的态度,又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可操作性。概括来说,从三大方面指导和督促各级党委(党组)、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以及党委书记和纪委书记睁大眼睛守好责,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
站好自己岗,守好自己责。各级党委(党组)对选人用人负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分别承担直接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好干部标准,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大力培养、大胆使用忠诚干净担当、谋改革促发展实绩突出的干部。党委(党组)在向上级党组织推荐报送拟提拔或进一步使用的人选时,要认真负责地对人选廉洁自律情况提出结论性意见,实行党委(党组)书记、纪委书记(纪检组组长)在意见上签字制度。谁负什么责任,谁起什么作用,实行什么制度,交待得一清二楚,没有一点歧义,接下来,就要找准自己的岗位,守好自己的职责了。
程序不能少,标准不打折。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并不只是高度重视那样简单,还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要做。《意见》强调了四个环节的工作,即深化日常了解、注重分析研判、加强动议审查、强化任前把关,将干部管理监督工作延伸、拓展和细化了,四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一目了然,全面规范。在具体操作上,体现了高标准、严要求,比如在了解干部上,既掌握干部的德才表现、重点情况和群众口碑,又要了解干部的见识见解、禀性情怀、境界格局、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同时还要收集整理执纪监督方面的信息,了解识别干部更加深入、透彻、全面;在任前把关上,也细之又细、严之又严,既强调选好配强考察工作人员,又对考察对象公示提出改进要求,既提出审核实行“四凡四必”,又要求前移审核关口,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
该追责追责,该通报通报。《意见》明确指出,对干部在政治品质、道德品行、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违规违纪行为影响使用,但由于领导不力、把关不严、考察不准、核查不认真,甚至故意隐瞒、执意提拔,造成干部“带病提拔”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区别不同情况,严肃追究党委(党组)、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干部考察组主要负责人和有关领导干部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凡因干部“带病提拔”造成恶劣影响的,连续出现或大面积出现干部“带病提拔”的,要追究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干部“带病提拔”的典型案例,要及时进行通报。谁搞“带病提拔”,就问责、通报谁,这样的代价足够威慑力,相信没有谁会愿意冒险干这样的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