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实践指导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实践指导
教育实践作业是对学生已学学科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训练,旨在加强学生对教育教学的深入了解,培养训练学生认识、观察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员的专业素质。每位学员的教育实践作业必须在教学点指定的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一、教育实践作业的形式、内容和要求
1.形式。(1)教育教学调查;(2)学校实践(指在学校进行的属于学校管理业务和教学业务的实践,包括教学实习);(3)教育机构实践(教育机构是指学校之外的相关教育单位,如教育管理机构、教育研究机构、教育服务机构等)。
2.内容。(1)小学教育教学领域的问题调查;(2)小学教学实践操作及要求;(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课堂教学的整合;(4)小学课堂教学的设计与评价;(5)小学各科教学实践;(6)班主任工作实践,如学生个案调查及研究,学生成长跟踪调查等;(7)其他实践,如小学德育工作实践,课外活动组织实践,教学行政管理工作实践,小学教育教学诊断实践等。
3.要求。(1)要将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运用到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去,研究和解决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如果教育实践形式为教学实习,必须是在新理论新方法的指导下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探索,而不能将常规的教学活动当作教学实习。(2)确定实践形式和内容后,必须制定具体、完善的实践方案。实践方案的项目包括:实践的形式、内容,实践的目的、意义,实践的地点、对象,实践的方法、步骤及时间分配等。实践方案应随实践报告一并提交。如果是教学实习,还应提交实习教案。(3)完成教育实践报告的撰写。教育实践报告的内容包括:实践的题目、参加时间、地点、方式、实践对象、实践过程、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收集到的主要材料及其分析、研究结论及自己的收获与体会等。实践报告不得少于3000字。因教育实践强调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不能将教育实践报告写成一般的工作总结。例如,实践内容为“小学课堂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必须说明所依据的理论、所使用的方法以及本设计与评价的创新之处。(4)为确保教育实践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须提交实习单位出具的教育实践鉴定意见(如果实践形式为教育教学调查,可不提交调查单位的鉴定意见)。
二、作业程序和时间分配
1.确定一个适当的选题,即确定实践形式和具体的实践内容(X年X月X日至X年X月X日)。所谓“适当”,是指选题是有意义的,是你较为熟悉和感兴趣的,是你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选题要得到指导教师认可方可确定下来。
2.制定实践方案。实践方案的项目已见上文。实践方案要具体,完善,不能仅有粗枝大叶的几条。一份较为具体完善的实践方案大约需要二三百字。实践方案应与选题一并确定,并得到指导教师认可。
3.到实践单位进行实践活动(X年X月X日至X年X月X日)。这是整个教育实践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实践活动中要注意做好记录,并注意收集相关的资料;要随时对记录资料和其他资料进行分析、整理。这个过程也是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结束,就应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就应该知道怎样运用记录资料和其他资料来写作教育实践报告。其标志就是写出实践报告的提纲。提纲应得到指导教师的认可。
4.教育实践报告的成稿(X年X月X日至X年X月X日)。首先写出初稿,交指导教师审阅;按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后,再交指导教师审阅。如果指导教师认可,就可定稿。如果指导教师不认可,就要继续修改,直到指导教师认可后,方能定稿。
5.将定稿的教育实践报告连同教育实践方案、教学实习教案、实践单位的鉴定意见书一并提交给指导教师。
三、特别提示
严禁未经实践而杜撰或抄袭教育实践报告。如果在教育实践成绩的审定中发现此种情况,其教育实践成绩将判为不及格。如果有此种情况,将百分之百被发现。指导教师将指导学员教育实践的全过程(包括实践报告的写作过程),并进行严格的监控。
教育教学调查报告指导提纲
一、教育教学调查报告的性质
教育教学调查是要求运用科学研究方法中的调查法研究小学教育教学中的某一问题或现象,与机关、单位内部人员为解决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问题而进行的调查,和新闻从业人员为取得新闻效应而进行的调查有所不同。它属于科研性质的作业,要求调查者以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对调查结果的表述的科学性、严谨性和规范性也比事务性和新闻性的调查报告有更高的要求。
二、调查的内容、对象、方法和结果
调查的内容范围为小学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每位学员都必须有明确的调查目的,一般应在某一方面选定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值得关注的现象,围绕这个问题的解决或现象本质的揭示展开调查。
调查对象应根据调查目的来确定。一所或若干所小学、教育主管部门、某个特殊群体,如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学生家长、教育教学研究者等,都可以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也应根据调查目的来确定。每位学员首先应确定自己的调查是重点调查、典型调查还是抽样调查,其次是选用适宜的调查方式,如访谈法、开会法、问卷法等,既可以单用一种方法,也可以以一种方法为主,兼用其它方法。资料(指文献资料)调查法只可作为其他调查方式的辅助,不能单独使用。一般认为抽样调查方法和问卷调查方式是比较科学的调查方法方式,建议选用。
调查的题目、对象、方法确定后,要制定较为具体、完善的调查方案。对调查得到的资料的整理非常重要,需要一定的技术或技巧。采用抽样调查和问卷法,收集到的往往是一系列的数据,对这些数据的处理最好运用简单统计的方法,用图表来显示。
调查的结果要求以调查报告的形式体现出来。调查报告应具备如下格式和内容:题目及署名;问题的提出;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及分析;研究结论;讨论和建议。
三、调查报告的文体规范
本作业的调查报告属于科研报告类文体,必须符合作为科研报告的调查报告的文体规范。一篇调查报告的质量高低主要看调查方法的运用以及对调查材料的处理是否科学,内容是否充实,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及提出的思考与对策建议是否切实、深刻。
调查报告的题目可用单题形式,也可用正题加副题的形式。单题和副题一般包括调查的范围、对象、内容和文种(即“调查”字样)四个要素。正文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 对所调查的问题及目的意义、调查时间、地点、对象、方法的介绍。介绍问题是要表明你的文章是有现实意义、有价值的;介绍调查时间、地点、对象是要表明你文中的材料是真实可靠的;介绍调查方法是要表明你的调查是科学的。对问题及目的意义的介绍要概括,对调查时间、地点、对象的介绍要确切,对调查方法的介绍要具体。这部分内容在文章开头,不一定非要分条列项地介绍,不必占用很多篇幅,用一两段文字介绍即可。
• 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安排调查材料。这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占用篇幅最多。报告的内容是否充实,主要看这一部分。但也不是材料越多越好,对材料要有所取舍,以必要、够用为原则,以能充分说明问题为限。如果插入图表,应注意文字说明与图表的恰当配合。
• 对调查材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既可以边安排材料边进行分析(夹叙夹议);也可以先安排材料后集中进行分析(先叙后议)。写作调查报告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没有材料或材料不足而空发议论。
• 对调查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思考或意见、建议。
后两项内容是文章的闪光点,表明你的认识深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无定法,在符合调查报告的一般规范基础上,具体应怎样结构文章,是相当灵活的。
调查报告的语言应平实、简明,规范,不要口语化,尽量不用文学修辞。在动笔之前,可多参考一些比较正规的调查报告,学习这种文体的写作特点,以保证你能写出符合文体规范的调查报告。
第二篇: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论优秀班风的建设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小学教育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摘要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重要场所。班风是班集体在情感上、言论上、行动上的共同倾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班风支配着全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自然也会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实践表明,正确的班风对学生的影响,往往要比教师个人的力量要强大和有效,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手段。要建设良好的班风,班主任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培养正确的班级舆论、培养骨干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发扬民主作风。
关键词:优秀班风
建设
奋斗目标
目
录
一、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4、5
二、培养正确的班级舆论„„„„„„„„„„„„„„„„„„6
三、培养骨干力量,形成班级核心„„„„„„„„„„„„„„6
(一)帮助班干部打好“两个基础”„„„„„„„„„„„„„
6、7
(二)培养班干部树立“四种意识”„„„„„„„„„„„„7、8、9
(三)提醒班干部注意“两个问题”„„„„„„„„„„„„„9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9、11
五、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11、12
六、发扬民主作风„„„„„„„„„„„„„„„„„„„„„12
参考献„„„„„„„„„„„„„„„„„„„„„„„„„„13 致 谢„„„„„„„„„„„„„„„„„„„„„„„„„„„13
论优秀班风的建设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重要场所。班风是班集体在情感、言论、行动上的共同倾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班风支配着全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自然也会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实践表明,正确的班风对学生的影响,往往要比教师个人的力量要强大和有效,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良好的班风有助于使学生形成守纪律、讲奉献等特征,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成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造就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树立良好的班风,归根到底取决于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集体,要求班主任有一颗活跃的心和班主任工作的新理念,要求班主任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光荣感,树立事业心和自信心,热爱本职工作。
一、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应是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的结合,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会产生梯次激励效应,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本班的奋斗目标。
1、制定“远期目标”
“远期目标”是指一个学期、一学年本班的奋斗目标。有目标才有动力,“远期目标”是一个优秀集体达到的要求。这些
要求不是学生一天两天能够做到的,也不是一部分学生努力就能做到,而是通过全班同学的不懈努力而达到的,并把奋斗目标作为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推动力,并帮助他们明确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发展的必要性。
2、确定“近期目标”
“近期目标”是指近段时间本班的奋斗目标。班主任根据学校各部门布置的工作,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有组织有目的地完成任务。班主任可以让学生把目标写在班级的墙报上,激励学生朝着目标努力。奋斗目标要从班容班貌、行为举止、学习成绩和班集体活动等各方面来制订。不同的年级,确定的目标也要有所不同。如果学生的自觉性、自律性不够强,那么对他们只能提出短期的、具体可行的目标。这些要求对于学生来说,切实可行,只要认真,不难做到。班主任可以每一周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的各种短期目标实现了,学生的自觉性、自律性也提高了,从而为形成良好的班风打下很好的基础。
目标要体现与时俱进和本班的特色,目标的制定还要根据学校的工作来进行具体安排。如:学校将举行校运会,集体目标是在校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每个同学的任务是在近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这是为集体、个人的荣誉而进行的锻炼,强烈的集体意识能产生强大的动力,促进学生前进,促使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的一致。全班同学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就能促进良好的班风的形成。
在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每一集体目标的实现,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让学生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培养正确的班级舆论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善惩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
班主任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要积极支持和伸张学生中正确的思想言行,批评和制止错误的思想言行,提高学生明辩事非的能力。当一个学生为集体做好事,要让他们受到集体舆论的赞扬,使他们受到鼓励而继续做好事;当一个学生做了有损于集体的事,要让他受到集体舆论的指责,使他感到羞愧而努力改正。从而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当班集体形成了正确的舆论,这个集体就成为发展学生良好道德行为和制止不良行为的强大力量。
三、培养骨干力量,形成班级核心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拥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积极分子,一位优秀的班主任总能培养一批好的学生干部,形成一个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班干部核心,带动全班一起进步,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班主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优秀的班干部:
(一)帮助班干部打好“两个基础”
1、思想基础
培养优秀的班干部,首先要抓好班干部的思想教育,要让他们
意识到班级好坏同自身工作的关系以及带领全班同学共同进步的重要意义,要让他们明确共同的思想准则,即:班兴我荣、班衰我耻。进行思想教育要抓好时机,一般要在开学初确定班干部后进行一次集体教育,另外,平时还要注意观察班干部的思想动向进行个别教育,总之,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以便打实班干部的思想基础。
2、学习基础
学习是学生的基本任务,作为班干部,应协助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搞好学习指导,因此应打好班干部的学习基础,班主任要加强对班干部学习目的的教育,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严守学习纪律、培养学习习惯、树立勤奋好学的学习风气,同时,班主任还要加强培养班干部的自学能力和辅导差生的能力,使他们不仅是好学生,而且是好“老师”。
(二)培养班干部树立“四种意识”
1、平等意识
既要让班干部摆正自己和同学的关系,使他们意识到不管是自己还是其他同学,都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大家都处于平等的地位,要让他们懂得,想做好班级工作,不能只靠几个班干部,要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团结同学,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采纳同学们的合理建议,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做好班级工作。
2、自律意识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要求班干部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处处以更高的标准
要求自己,因为班干部不仅是指令的发布者,更是行动的带头者,应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取得全班同学的信任,班主任要和班干部讲清道理,培养其树立自律意识,但班干部也是普通学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中都可能犯错误,如果他们的自律意识有所动摇,班主任要抓紧时机教育班干部犯了错误不要逃避,要像要求其他同学那样来要求自己,要以诚恳的态度向老师及同学们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只有这样才能给其他同学做出表率,真正做到以身作则。
3、职责意识
即要让班干部明确自己的职责。既然是班干部,对班里的各项工作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班主任要对班干部有明确的分工,让他们各负其责,要经常和班干部一起分析班级情况,指导他们制定班级计划,选择工作方法,同时班干部工作的着眼点是整个班集体,要教育班干部无论是老师交给的任务,还是班里的日常事务以及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班干部都应该当作自己的事情做好并及时和班主任沟通汇报,力争做到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另外,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是班干部的共同职责,因此,班干部必须形成一个团结的整体,所有班干部都要同心协力,互帮互助,为共同搞好整个班集体而努力。
4、竞争意识
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因此必须培养班干部树立竞争意识,为了让所有班干部都有锻炼的机会,可以采用职务轮换制,让班干部轮流担任班内各种职务,在学生干部职务轮换时,要鼓励能者为先,竞争“上岗”,从管理方法和管理内容两方面来考核班干部,使其能在管理班级事务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大胆工作,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其综合素质,使班级核心力量更加坚强。
(三)提醒班干部注意“两个问题”
1、注意工作方法
班主任除了要求班干部事事带头,以身作则外,还要提醒班干部讲究工作方法,教给他们一些工作技巧,比如,比如:少向老师告状,多和同学商量;少用大声语,多说悄悄话;少出口伤人,多以理服人;少凭权压人,多用权理事;少以权谋私,多公道处事;少自以为是,多和气待人。当然要做到这“六少六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班主任还要在平时工作中对班干部言传身教。
2、注意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
班干部也有自己的学习任务,不能因为工作而耽误了学习,也不能只顾学习把班级工作当作额外负担,班主任要提醒班干部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使他们把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纪律教育是主线
纪律是学习的保障,是完成班级各项目标的前提,只有具有良好的纪律才能使一个班逐步成为一个良好的班级,因而在管理的各环节、各阶段都应该注意对纪律的教育,要认真宣讲学校、班级等各项纪律要求,要让学生知道纪律的重要性,要让遵守纪律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要通过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学生,要让他们体会到纪律与学习、生活等诸方面的关系与影响,从而做到“心中有纪律,行动有规章”。
2、行为习惯教育是主题
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常常是通过行为习惯表现出来的,从个人的习惯中常常可以看出其思想境界。因而,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行为表现,要善于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去体会他们内心深处的精神境界,从他们的表现中去捉摸他们的优劣之处,从而有方向、有目标、有意识的去教育他们,校正他们的不良意识及行为表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榜样力量树示范
榜样具有强烈的示范性,代表了先进的事物及优良的表现,教师应抓住班级中的典型事例、典型人物进行宣讲,分析他们的优良表现以及良好效果,从而树立起奋斗的目标,鼓舞士气,激励学生成才的积极性。同时,也应注意对表现不良的典型事例人物的分析,让他们从身边的人和事中不自觉地进行对比,反思自己的言行,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4、量化积分显公平
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德育操行量化积分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向善,追求好的愿望的意识,只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身为教师,就是要尽量优化影响学生的这诸多因素,使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而实行操行量化积分评定就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将学生在校的各方面表现用细则的方式进行细化,写成条文,鼓励优秀,惩罚不良。教师可参照《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的要求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通过班级讨论的形式制定出确实可行的操行评分细则来规范学生的言行,利用加减分的形式直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定,每周小结公布一次,要及时进行反馈,让每一位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看到自己的分数与同学的差异。班主任要肯定优秀,激励差生,10
每学期期末进行总结,作为德育成绩及评优的重要依据,从而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抓好纪律制度是培养良好班集体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改善每一个学生的重要方法,从而最终达到班级的优化。
五、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集体活动能发挥娱乐、导向、育人的功能,班主任要积极组织、参与学校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相互关心,尊重理解和协作的关系。许多优秀班主任的经验表明“寓教育于活动中”对实现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对每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都是行之有效的。班集体活动对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班集体活动增强了班级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在集体活动中班级成员为共同的目标,往往采取分工合作方式共同奋斗,如果取得成绩每个成员都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即使失败,活动本身也会以挫折的方式引起学生反思,激发他们再次尝试的热情和和争取成功的信心。在共同的活动中,“班荣,我荣;班耻,我耻”的观念开始深入学生心中,学生的集体观念高涨。基于此,班主任可在班级中开展一系列集体活动,小到文明寝室的评比、优秀卫生小组的考核,大到开展班级间的体力智力方面的比赛。实践证明,这些集体活动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自律性明显达到提高。
2、班集体活动是班干部展现组织才能,树立个人威信的机会。一个好的班干部以自己良好的言行在学生中树立活的榜样。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一个班级的班干部都能各司其职,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那么一个班级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就会事半功倍。班干部的榜样力量要想
发挥出来必须给他展现的机会。在学习中展现其个人优秀的才能,在集体活动中更能将这种优秀品质辐射出来。
3、集体活动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最终还是要走向社会,为社会服务。因此,教师要有选择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中的“真”、“善”、“美”展现给学生看。
六、发扬民主作风
班主任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民主是一个世界潮流,也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推行,人们的民主意识在不断地增强,小学生也不例外。班主任要充分认识这一点,对班级目标、计划、制度的制定及重大活动,必须经全体同学讨论,采取民主集中制的管理方法。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不再是主宰,而是参谋,起指导作用。
总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建设是每一个班主任追求的目标,在众多的方式、方法中,以集体活动为平台无疑是较好的一种。教育工作者在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传统阵地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的条件下,也应充分利用课堂之外这个更广阔的空间,设置更多的研究性课题,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高素质,真正将知识转化为力量。
参考文献:
[1](期刊)作者:黄兆龙 《班主任工作十大谋略》,《班主任之友》,2005年第3期,第18页。[2](期刊)作者:钱竹倩《凝集共性 弘扬个性 和谐发展》,《小学德育》,2005年第21期,第26页
致 谢
第三篇: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及其实现机制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及其实现机制
小学教育的发展需要教育型小学教师。他们应具有浓厚的小学教育志趣和关爱儿童的教育情怀;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厚实,具有较强的教育问题意识和小学教育研究能力;文化视野开阔,具有从事小学所有学科教学的基本素养和胜任某一学科教学的专业优势,教学技能比较娴熟;能以教育者的“慧眼”和“心智”引领儿童全面而富有个性化的发展。教育型小学教师的培养要立足综合培养,专业有所侧重;突出教育理论,形成科研优势;加强实践环节,培养教育技能;建立激励机制,培养创新精神。
我国自1998年试行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培养以来,经过10多年的实践探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培养目标怎样科学定位,国家教育部至今没有具体统一的规定,主要由各培养单位根据自己的办学优势与特色自我定位,致使高校和社会用人单位在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这一核心问题上产生重大分歧。小学教育专业大都是由高等院校的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举办的,他们为了发挥教育学、心理学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倾向于培养综合素养高、教育理论功底深厚、教育研究能力见长的小学教师;也有培养单位立足综合培养、学科专业有所侧重,以教学技能熟练而见长的教学型小学教师为目标追求。而大多数用人单位比较欢迎学科专业知识宽厚、教学技能娴熟的小学教师,甚至有的地方至今不认可小学教育是个专业,不接受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因此,深化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理论研究,对本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定位,力求和社会用人单位达成共识,是迫切需要研究的现实问题。本文拟就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其实现机制进行理论思考,以期对小学教育专业内涵建设有所裨益。
一、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高校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择师导向的利弊分析
目前,高校培养单位和社会用人单位对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理解及其定位存在意见分歧,归纳言之,大致可分为“研究型”、“教学型”、“实用型”三种类型之间的差异。应该说,三种类型的目标定位各有优势,现就其利弊作简要分析如下。
第一,“研究型”小学教师目标定位之得失。主张培养研究型小学教师的高校认为,在广大学生及其家长乃至社会普遍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必须实现从“教书匠”到“研究者”的转型,必须具备专业化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必须具有研究小学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理论基础和能力。他们走上小学教育岗位后,不仅要适应小学教育,而且要引领小学教育。为此,在职前培养阶段就要为他们奠定宽厚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和教育研究能力。这种认识及其定位是具有前瞻性的,是顺应小学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潮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正高职教师职务的规定,也印证了培养研究型小学教师的必要性。我们相信,一个具有研究意识和能力的小学教师,不仅能够较快地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而且有望引领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其不足在于,学生的素质结构不健全,任教学科专业(语文、数学等)的知识和能力不厚重,从师技能不够熟练,走上教师职场的适应性不强。道理十分明显,四年的大学教育时间是个常数,在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研究能力训练上用时多了,势必影响任教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研究能力是他们的后发优势,在任教初期显现不出这种优势。这恐怕也是用人单位不太认可、接纳“研究型”小学教师的重要原因。
第二,“教学型”小学教师目标定位之长短。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在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的就业理念影响下,有些院校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教学型”。在业务素质上,强调学生掌握宽厚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从师技能;课程设置突出语文、数学或英语等学科专业课程的比重,注重 “三字一话”、媒体课件制作等从教技能的培养。这种目标定位的优势在于,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毕业生具有比较厚实的学科专业功底,教学技能比较熟练,在求职应聘过程中容易“显山露水”,走上小学教育岗位,工作适应期较短,很容易完成从新手教师到胜任型教师的角色转换。其缺陷在于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科研能力薄弱,专业发展的潜力不大,后劲不足。在由胜任型教师向骨干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角色转换过程中,他们因为缺乏实现这种角色升级转换所必须具备的教育研究能力及其成果而不再占有优势。
第三,“实用型”小学教师目标定位之利弊。这种目标定位主要表现在社会用人单位方面。从每年小学教育毕业生竞聘就业岗位的反馈信息来看,绝大多数教育局和小学普遍希望毕业生任教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宽厚扎实,教育教学技能熟练,能够尽快地适应小学教学岗位需要,最好没有适应期。相比之下,他们更喜欢教学型小学教师。如有选择的空间。他们宁要中文系、数学系等学科专业院系培养出来的本科生、研究生,而不要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这既有传统用人观念的影响,又有“应试教育”环境的制约。在他们看来,只有学科专业知识扎实宽厚的教师,才能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才有希望不断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选聘教师的导向有利于高等院校重视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和教学基本功培养。其弊端在于,对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及其对教师素质的合理诉求认识不足;对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的科学构成认识不足;对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本质内涵及其规律认识不足;以此“认识不足”的择师导向要求高等院校与之“无缝对接”,不利于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良性循环。教育型小学教师的目标定位及其依据分析
我们认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应当定位于“教育型”小学教师。其素质特征表现为,他们具有浓厚的小学教育志趣和关爱儿童的教育情怀;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厚实,具有较强的教育问题意识和对小学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能力;文化视域开阔,具有从事小学所有学科教学的基本素养和胜任某一学科教学的专业优势,教学技能比较娴熟;能以教育者的“慧眼”和“心智”引领儿童全面而富有个性化的发展,他们是未来人民教育家的预备队。
“教育型”小学教师和其他几种类型的小学教师的主要区别在于:(1)定位境界不同。研究型小学教师定位于“研究”,关注教师研究小学教育的能力和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优势。教学型和实用型小学教师定位于教学岗位的适应性,追求的是教师成为教学能手。从本质上说,这两种目标定位都是着眼于教师发展的。“教育型”小学教师定位于“教育”,定位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它虽然也希望教师成为未来的人民教育家,但首先是服从服务于小学教育的需要。(2)素质结构各有侧重。研究型小学教师偏重于教育理论的“宽厚”和教育研究能力的扎实。教学型、实用型小学教师偏重于任教学科专业知识的丰厚与扎实,注重教学技能的熟练。“教育型”小学教师追求的是综合素质高,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从师技能的合理兼顾。(3)入职以后的教育追求及其结果不同。研究型、教学型、实用型小学教师会因为自身的优势而追求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而教育型小学教师虽然也要追求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但他们更关注教学效益,关注教育目标的达成度,关注教学活动的结果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
提出“教育型”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是基于以下几点依据:
首先,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时代要求。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已经从一个人口大国转变成为人口资源大国。人民群众上学的愿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与此同时,人民对教育的要求更高了,提出了上好学的要求。作为国家发展战略,要深化教育改革与发展,努
力实现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型。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奠基工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实施这项“奠基工程”的施工队伍的质量意识和施工水平如何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发展水平和质量,间接影响到小学阶段之后的各级各类人才的发展潜力和质量,进而影响到中华民族素质。毋庸讳言,我国目前的小学教师队伍不论“资质”水平,还是“施工”能力,都还不能完全达到这种“奠基工程”的施工要求。题海战术、加班加点、急功近利、追求分数等等与素质教育不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行为随处可见。尽管我国一直实行就近入学、免试升学(初中)的政策,但校际之间、教师之间为了“分数排名”的明争暗斗似乎从未停止过。我们不乏“升学有道”的教学能手,也不缺能写论文的研究型教师,我们缺乏具备教育家素质的教育型小学教师。实施人力资源强国的“奠基工程”,迫切需要大批能以教育家的“慧眼”和“心智”引领儿童全面而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型小学教师。
其次,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199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就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论,改变以往教育实践中影响学生素质协调发展的做法。比如在“德”方面,片面强调政治教育,忽视道德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在“智”方面,片面强调知识的积累和智能的发展。忽视学习策略和学习技能培养;在“体”方面,片面强调运动技能,忽视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等等。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为了纠正“应试教育”导向的种种违背教育本真精神的教育行为,为学生的成人成才全面奠基。如前所述。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黄金时段,距离中考、高考毕竟还有一段距离,完全具备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自由空间。问题在于,我们培养的小学教师是否具备实施素质教育的坚定信念和综合素质,是否能够立足“教育”而不仅仅是“教学”、“升学”组织开展小学教育实践活动。倡导培养“教育型”小学教师,旨在于此。
再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切期盼。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次课程改革采取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方式,构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结构。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综合课程是一种双学科或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强调不同学科的相互整合。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提倡通过儿童的自主实践活动,学习健康安全地生活,积极愉快、有责任感地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至五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品德教育、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历史和地理教育、国情教育和环境教育等融为一体。三年级开始设《科学》课,旨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精神。整个小学阶段都开设《艺术》课,引导儿童体验、感受多种艺术,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同时,从三年级开始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明显,要适应小学课程改革的综合化要求,教师不能过于“偏科”,文化科学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从师技能必须合理兼顾,尤其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教育型小学教师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
二、教育型小学教师培养目标的实现机制立足综合素质培养,学科专业有所侧重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教师的培养主要是由中等师范学校承担的,以培养任教学科的专业优势为主要价值取向,综合培养的重点较多地着眼于小学教师的基本技能,诸如“三字一话”,吹拉弹唱、琴棋书画。在三级师范教育向两级师范教育过渡的背景下,许多省市把原来的三年制中等师范教育改革为五年一贯制
专科师范教育,培养模式基本沿用原来的,只是在文化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上横向拓宽、纵向加深,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还是以技能熟练见长的教学型小学教师。对于小学教师来说,这些技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还把综合的重点停留于此,就显得不够了。小学教育的发展、教师专业化要求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化的特点,均要求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要有比较熟练的多方面的教育教学技能;不仅要有宽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科研能力,而且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为此,我们认为,培养教育型小学教师宜采取“四维立体”培养方案。所谓“四维”,一是课程教学计划。这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主体部分,包括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必须修读的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以及军训、劳动、见习、实习等等。二是文化素质教育计划。这个计划可由面向全校学生的任意选修课程计划和名著导读计划构成。任选课程计划可分系列设课,如文史哲系列、中小学名师论坛、音体美系列、自然科学系列、技能应用系列等。规定学生必须从中任选4至6门课程,获得8至12个学分方可毕业。名著导读计划是以教师书面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规定学生在四年学习期间至少研读8至10本名著,参加有关考核,获得8至10个学分方可毕业。三是科研训练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锻炼科研能力。四是实践教学计划,包括演习、见习、实习等,旨在培养从师技能,增强实践能力。
在综合培养的基础上,应坚持学科专业有所侧重的原则,确保学生既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又有某一学科的专业优势,使学生在未来的小学教育生涯中既有宽口径的适应能力,又可以成为某一学科教学的行家里手。这种学科专业优势怎样形成呢?有两种方案可以选择。其一,课程教学计划采取学科交叉、学程分段、方向分流的模式。在二三年级或三四年级让学生分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语文、数学、外语、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方向的专业课程。每个专业方向开设10至 12门主干课程,在两年时间内,用600至800学时修完。其二,实行主副修制。“四维立体”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教学计划立足于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科专业优势通过副修制形成。两种方案均需要依托各专业学院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需要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夯实教育理论基础,培育教育科研优势
教育型小学教师的培养应借鉴研究型小学教师教育理论功底深厚、教育研究能力见长之优势。首先,强化教育理论教学是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将来面对的主要是正处于个性发展关键期的小学儿童。这就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工作不需要过于深厚的文科或理工科的专业知识,他们大学阶段学习的重点应放在了解人的心理,熟悉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上。其次,强化教育理论有利于增强专业发展的后劲,提高职业适应性。现代社会在为教育者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发展机会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要求他们必须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变换教育对象,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具有更强的迁移能力和职业适应性。小学、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由于学科专业优势的不显著,对上述职业适应性的要求更为突出。而建立在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基础上的教育教学能力的迁移必然更容易,能够切实提供专业发展的后劲,有效提高其职业适应性。如何形成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优势呢?可通过三种措施:第一,系统开设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为学生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教育科研能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这类课程的设置最好四年不断线,使学生在系统连贯的学习中形成丰厚的教育理论素养。第二,加强教育科研训练。教育科研能力既需要教育理论的支撑,又要植根于教育科研实践。大学一二年级,应结合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的学习,指导学生撰写教育科研小论文,使学生经受初步训练。大三,应要求学生撰写学年论文,四年级撰写毕业论文。论文选题可由导师提供,也可以自选,要尽量贴近教育实践。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应从严要求,为每个学生配备指导教师,加强研究过程的指导,对学生进行规范化训练。第三,加强学术交流,营造学术氛围。可以有计划地邀请教育科学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介绍学术研究的新进展、新成果;邀请中小学名师、名校长为学生介绍成功的教育经验和教改动态;要充分发挥本校教师的学术影响力,经常举办学术报告
会、学术论坛、学术沙龙等;也要充分调动学生开展学术活动的积极性,大学生社团活动、学风建设应加大学术含量。引导学生关注学术研究,参与学术研究。通过此类举措,潜移默化学生的教育科研意识,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加强实践教学,培养教育技能
小学教育特点决定了小学教师必须具有多方面的教育技能。而教育技能的形成离不开丰富而扎实的实践训练。音乐、美术、舞蹈、书法、说课等课程的教学应加强实践训练,以培养学生唱、画、舞、写方面的技能。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语文教学论等学科教育课程的教学应辅之以一定的实例分析与实践验证,这有利于教育理论联系教育实际,有利于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有利于学生对教育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应结合教学内容安排必要的见习活动,其方式可采取到小学实地观摩,或观看优秀教师上课实录,最好能从大一开始,组织教师专业发展“1+1”牵手行动,即由一位小学教师负责指导一名小学教育师范生,通过全程“浸入式”见习。培育学生的教育情怀、教育信念和教育技能。教育实习安排14至16周为宜,最好分阶段进行。教育实习除安排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之外,应开展教育研究实习,要求学生对小学教育教学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课外活动应提倡学生积极举办读书报告会、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学生社团活动应提倡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寒暑假到社会上举办爱心学校,挂职锻炼,文艺演出,为社区服务等等,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组织管理能力。4 建立激励机制,培育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的形成需要适宜的环境和土壤,需要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激励机制的构建。
首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主流价值取向,推进教学理念、内容、方法的改革。学生的创新精神有赖于教师的创新精神。教师要敢于打破清规戒律,敢于冲破整齐划一的教学弊端,对于学生任何创新尝试都要给予热情鼓励和积极引导。教学内容求精、求新、求实,要“授人以渔”,把创新思维方法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要树立整体优化的教学方法观,把启发式、开放式、问题式、质疑式、辩论式等方法引入课堂,以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架起有效传递知识、开启创新思维的桥梁。
其次,以激励创新为导向,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传统教学管理注重计划管理、过程管理,质量管理多以“监控”为手段,广大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情绪对立。要建立激励创新为导向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应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评估固然要评价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的吻合度,教学重点、难点、深度、进度的合理性,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性,更要考查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力度,尤其要考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措施、方法与效果。二是抓考试制度改革。考试要实行教考分离;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考试内容要向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倾斜,引导师生“兴奋点” 转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创造个性的发展。三是改革、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师的考核要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的指标权重和奖励力度,鼓励教师对教学改革与创新给予更多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学分制、双学位制、主副修制等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的培育提供更大的时间弹性与选择空间。
再次,建立、完善鼓励创新的奖励制度。目前,各大学都有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奖励机制,但从实施情况来看,奖助学金的评定与发放,优秀学生的评比,主要看综合测评成绩,尤其智育的总评成绩成为关键因素。这固然有利于引导学生学好各门功课,但如此评选出来的大都是老实勤奋、四平八稳的“平庸”之才,缺乏创新精神。为此,应改革奖励制度,奖助学金的发放、优秀学生和优秀学干的评选、发展中共
党员等激励措施要向勇于创新且有创新成果的学生倾斜。哪怕综合测评成绩一般,但在某一方面有创新成果,也应给予奖励。
最后,大力倡导学术自由,努力营造异质、多元、开放的学术环境。这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条件。19世纪德国大学由于力倡科学自由、学术自由,师生自由地进行探索,迅速走向辉煌,各科学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同时也产生了康德、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爱因斯坦等一大批著名思想家、科学家。这种异质、多元、开放的学术环境,有利于大学成为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的集散地,使不同文化在这里发生冲突与融合,使不同的思维模式在这里得到互补和改造,不同的创新思想得到凸现与升华,不同的研究方法在这里得到综合与创新,因而使得大批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流人才在这里得到熏陶、培养和提高并脱颖而出。
第四篇: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自荐书
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自荐书
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叫xiexiebang,是xxx学校教育专业2014届即将毕业的一名本科生,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真诚地向您推荐自己。
在校的四年里,我不断充实自己,全面发展,以锐意进取和踏实诚信的作风及表现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和赞誉。我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活动组织策划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从2014年起我一直担任年段学生会主席,曾担任班长,副班长,校学生会委员等职务,作为学生干部,我工作认真,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得到学校领导、老师、同学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先后获得校“优秀共青团
员”,“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市“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作为师范生,我对基本功尤为重视,平时坚持勤练书法,钢笔字、粉笔,基本功扎实,三笔一画考核全部过关;通过努力,我顺利通过了全国普通话等级考试,中国人才指南网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二级甲等证书;国家计算机水平一级考试成绩优异。大学期间,我表现突出,成绩优异,评得一等补贴金,二等奖学金。
大学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井然有序而又紧张的学习气氛,使我得到多方面不同程度的锻炼和考验;正直和努力是我做人的原则;沉着和冷静是我遇事的态度;爱好广泛使我非常充实;众多的朋友使我倍感富有!我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我能够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我的经验不足或许让您犹豫不决,但请您相信我的干劲与努力将弥补这暂时的不足,也许我不是最好的,但我绝对是最努力 的。我相信:用心一定能赢得精彩!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iexiebang
2014年本科毕业生自荐书
尊敬的领导:
您好!感谢您再百忙之中抽时间看的我自荐信。
我是清华大学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所读专业是电子商务,从网上得知贵单位正在招贤纳才,我真诚申请加入贵单位。
从贵单位的介绍中我了解到贵单位是一家朝气蓬勃的公司。正是我向往的集体,不仅仅是为了一份工作,更是为能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一起奋斗,实现共同的理想。
大学四年的教育,使我懂得认真,敬业,勤奋,务实乃是通往梦想的要诀。如能进入贵单位,怀着对贵单位信心和我心中的理想,我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在工作中作贡献,在工作中学习,在工
作中提升。为贵单位做出贡献。随信附有我的个人简历,如能得到面试,我将十分感激。
此致
敬礼
自荐人:龙清
2009年1月10日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我一个写自荐书的机会。我是廊坊学院的一名好范文。通过大学本科四年的学习,我已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功底。我有信心接受贵单位各种形式的面试 与考核。
在大学四年间,我以勤勉进取的积极态度,全方位地充实锻炼自己,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了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校期间,由于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计算机水平除取得省计算机二级优秀水平外,还能熟练使用photoshop软
件、flash软件、spss软件等软件的运用。此外,为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我还阅读了大量与管理、营销、会计、心理学有关的书籍,使自已在此领域有了更一进步的了解。
在能力方面,一直是生活中校园深处的我们所需要锻炼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大学里,我积极参加文体和社会活动,如学生会,青年志愿者,文学社等。同时,为了理论和实际更好的联系起来,我也在暑假去实践调查,并多次担任高中数学 培训 班教师,在此过程大大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和社会经历,一方面培养了我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处理各项事务的能力。
努力学习,不断上进是我心中的烙印,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一定会为贵单位做出贡献!请您给我一次机会!谢谢!
期盼能得到您的佳音!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20xx年xx月xx日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书,下面请允许让我向您自我介绍,让您更深入的了解我!谢谢!
我是海南省琼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4届本科毕业生,xxx,23岁。大学四年间,我一直树立勇于进取、乐于奉献、热爱集体的观念,全面塑造自己的健康人格。我相信,面对社会选择的时候,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的我一定能赢得一个优秀的集体,所以冒昧向您自荐。
在校期间,我认真学习,勤奋刻苦,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学生会和班级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使自己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几年来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从各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出发,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使得我的专业基础扎实,有良好的理论知识
背景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四年的寒窗苦读让我对本专业所涉及的篮球、排球、足球、网球、乒乓球、高尔夫球、散打、跆拳道和游泳等等体育教学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扎实的基础。在高考时所选主项体操,考试中获得优异成绩。大学所选主项散打,副项足球,获得教练和队友好评。参加班级各种比赛,均有比较好的成绩,在校期间,连续三年获得新生杯排球比赛冠军;2014-2014学年篮球比赛第三名。由于老师的原因,对拓展项目也有些了解。
大学生活让我成长为一名自强、自立、自律的大学生,母校琼州学院的优良传统教会了我严谨的治学态度,体育学院更是给了我一个展示自己、发展自己的舞台。在学校我一直勤工俭学,每年我都利用课余时间在外兼职各种工作,在校也和同学组建大学生创业团队来充实我的校园生活。这些不仅体现了我做为一个体育人应有的团队合作与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还培养了我组织管
理的能力。在三亚市第一中学的教学实习培养了我严谨的教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三亚的教育实习中由于我平时良好的表现,三亚市一中领导以及院领导下来做检查慰问时我被全队推荐上公开示范课,我做到了在教学中“扮演”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展现出了我们做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也体现出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因此这节公开课也受到领导一致好评。在三亚市第一中学田径运动会中我担任了裁判工作,并获得优秀裁判员称号。在校园外的这些实践,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也使我日趋成熟。
自荐书不是广告词,不是通行证。但我知道:一个青年人,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完善自己,可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尊敬的领导,如果我能喜获您的赏识,我一定会尽职尽责地用实际行动向您证明:您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但
您的未来,我愿奉献我毕生的心血和汗水!”十年磨砾锋利出,宝剑只待君来识”。期待您的答复!
祝愿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谢谢!
此致
敬礼!
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是xx大学机械专业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怀着一颗真诚的、热切的、朝气蓬勃的心,在此向您毛遂自荐!
自进入大学就读以来,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勤奋,认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具备了良好的专业知识水平,具备出色的学习能力并且乐于学习、敢于创新,不断追求卓越,学会了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的一些知识。作为一名机械科的学生,我热爱这个专业,期待着实际的工作考验。
在业余时间,我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到多家单位和公司去实习和兼职,体验了社会生活的艰辛,使我
具备了高度的工作责任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并很好的锻炼了交际与临场应变能力。有很强的忍耐力、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本人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进取,个性乐观执着,敢于面对困难与挑战。
在思想品德上,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全面地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向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靠齐,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
我的性格开朗,富有爱心与创新精神,并善于接受新事物,人际关系和谐,适应环境能力较强。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较高的水平。我思维敏捷,善于独立思考,并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扎实的学业和成熟的心理使我有信心融入竞争激烈的社会。
通过对这几年的总结,对自己有了一个更加系统地客观地认识,在今后的
日子里,我会从自身找原因,改进缺点不足,继续努力,不断进取,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我人生的新旅程。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iexiebang
第五篇: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2009级o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毕业论文的选题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专业特色,题目要新颖,有时代感。本指南提供八个方面的参考选题,学生可以自选其中的题目,也可以根据自己特长自定与本专业相关的题目。原则上一人一题o。
一、小学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
1.我省城乡小学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2.小学××(学科)教育的性质/目标研究
3.多元智力理论与××(学科)教育关系的研究
4.建构主义与××(学科)教育
5.小学生××(学科)学习心理研究 6.农村小学××(学科)教育初探 7.如何在小学××(学科)教育中传承民族文化资源
8.谈小学××(学科)教育的个性化教育
9.乡土资源在小学××(学科)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10.论小学××(学科)教育中的环境教育
11.小学生××(学科)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
12.国内外××(学科)教育现状的比较研究
13.××(学科)教育与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14.超常儿童/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15.不同文化视野/性别平等下的××(学科)教育研究
16.小学生科学/人文素质的内涵与培养研究
17.小学××(学科)教学改革之我见 18.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19.小学生休闲教育研究
20.中小学××(学科)教育的衔接研究
二、小学课程改革与课程建设的研究
21.小学××(学科)课程实施中常见的问题及对应策略研究
22.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23.小学××(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24.国内外小学××(学科)教学内容的比较研究
25.学生这样看待××(学科)新教材 26.灵活运用××(学科)新教材的若干做法
27.试论××(学科)乡土教材的开发 28.农村小学课程改革现状调查研究 29.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小学教师课程决策权问题探析
30.新教材典型课例研究
三、小学课堂创新与教学关系变革的研究
31.小学××(学科)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32.小学××(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个案研究
33.创新××(学科)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34.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发挥“导”的作用的研究
35.论小学××(学科)教学中学生思维力的培养
36.浅谈小学××(学科)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37.浅析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学科)学习的兴趣
38.如何倾听孩子们的研讨
39.试论××(学科)课堂心理气氛的调节
40.试论小学××(学科)情境教学创设艺术
41.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42.网络环境下小学××(学科)教学新模式
43.我的“乡土××(学科)教育经” 6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学科)教师角色的转变
五、小学生学习的研究
64.各阶段小学生××(学科)学习特点及相关学法指导研究
65.关于小学××(学科)课外实践活动的研究
44.小学××(学科)教学材料的准备保障及改进
45.××(学科)开展拓展性学习的做法和体会
46.小学××(学科)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研究
47.××(学科)课堂教学导入的技巧 48.小学××(学科)课堂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
49.小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50.优化课堂内外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效益的研究
四、小学教师素质与教师培养的研究
51.农村小学××(学科)师资培训的探索与实践
52.国内外小学××(学科)教育教师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53.我国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54.小学××(学科)教师的素质与××(学科)教学
55.小学××(学科)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
56.小学××(学科)教师专业化研究 57.小学××(学科)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分析与思考
58.小学××(学科)教师专业行为构成要素与培养研究
59.小学××(学科)师生关系研究 60.小学××(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素质要求的研究
61.小学××(学科)新课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62.小学××(学科)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调适
66.小学××(学科)开展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67.课程综合化趋势下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68.论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潜在影响
69.浅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其培养 70.浅谈在小学××(学科)中促进学生合作与交流
71.谈前概念对学生××(学科)概念学习的影响
72.提高小学生团队合作学习对策研究 73.小学××(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74.小学××(学科)课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分析及干预策略研究
75.小学生××(学科)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
76.小学生××(学科)学习方式探讨 77.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78.校园学科比赛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79.指导学生进行活动记录的方法研究
六、小学课程与教学的评价研究
80.促进小学××(学科)教师发展的有效评价方式的研究
81.档案袋评价在小学××(学科)教育中的应用
82.谈谈小学生××(学科)学习的有效评价
83.小学××(学科)教材适应性评价的研究
84.小学××(学科)教师日常教学评价行为研究
85.小学××(学科)教学实施发展性评价策略研究
86.小学××(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87.小学××(学科)实施多元化学业评价的策略研究
88.小学××(学科)学习评价体系的研究
七、信息技术发展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
89.构建实用型××(学科)教学素材库的实践研究
90.互联网上的××(学科)教学资源分析与有效利用研究
91.网络教学环境下小学××(学科)教师职能的转型与应对研究
92.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学科)教学策略的优化研究
201
293.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学科)教学策略的优化研究
94.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的整合研究
95.在××(学科)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八、其他相关研究
96.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97.小学各科学习中的科学知识的渗透研究
98.小学××(学科)优秀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研究
99.构建小学××(学科)多校教研共同体的实践研究
100.××(学科)教研组活动形式多样化的实践研究
教育科学系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