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思想上还没有完全到位
思想认识上还没有完全到位化学实验既是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也是人类创造新物质的重要途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开展多种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中阶段的化学实验探究更重视发挥实验教学功能,更关注实验的思维过程,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但现实中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受传统教学思想和理念的影响还比较大。从上至下,对修文中学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及实验管理思想认识还没有到位。领导层没有认识到位,多数领导对中学实验室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领导眼中,把认为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安排进入实验室,其实,实验室工作并不是很轻松,要把它搞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当然,如果要混,倒是个好地方,由于长期缺乏统筹规划,实验室管理机制长期不够健全,职责不够明确,领导只管要求成绩,教师也是用讲代替操作,于是出现学生实验能力越来越差的现象,一些领导只注重装备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不注重常规教学设备的添置,致使部分设备老化,药品过期,由于得不到及时补充,很多仪器、药品残缺使得部分实验受到很大限制,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数据不准确,学生做起实验来也没有兴趣,纯粹是敷衍了事,老师看了也没有办法,只是干着急。最终在高考中实验部分学生丢分较大,对实验现象描述不准确,实验室成了学校管理的“死角”,一方面造成实验教学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造成实验教学质量的滑坡。
第二篇:对化学的认识
化学,作为一门我们在初三才接触并且中考还要考试的科目,我们初中生刚刚接触,心里有一点恐惧感和新鲜感
通过暑假这段时间我对初九化学教材的认识,下面我来说下我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认识:首先,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自然有他的基础,那么,什么是化学的基础呢?
化学是研究化学反应的学科,所以,化学方程式必然是化学的基础,而元素符号和原子量是化学方程式的基础,所以,作为一名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来说,元素符号和原子量是必背的(我自己觉得可以先背初中常见的)。至于背元素符号,个人觉得背前二十号就可以了,因为这些元素都是平常学习和考试要经常用到的。如果等将来对化学熟悉点后,可以多背一些元素符号。元素符号背完了,现在就要把目光放到一些化合物上了,化合物的形成,自然有他的道理,那么这个道理就是化合价了,我觉得把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背一下,对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用处。其次关于化学,有一种说法就是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因为 化学要记要背的东西很多,任何学习都离不开记忆。记忆只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要想学好化学,应该学会正确而有效地记忆化学内容并注重中考考察难点中的理解应用。而且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阅读与动手、动笔结合。要自己动手推演、计算、写结构式、写化学方程式,或者动手做实验,来验证、加深印象和帮助理解,有时还要动手查找资料来核对、补充某些材料。同时在化学学习中,经过思考提出存在于化学事物内部或化学事物之间的矛盾,即化学问题,由自己来加以研究和解决,或者在自己解决不了时请求别人帮助解决,是化学学习的一种基本活动方法,也是提高化学学习效果的一种基本方法。
另外,通过与一些学长的交流,学习化学要做到三抓,即抓基础、抓思路、抓规律。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是提高能力的保证。学好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基本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在做题中要善于总结归纳题型及解题思路。化学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能驾驭知识,记忆知识。如化合价的一般规律,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态不同,这些都是将来我们学习化学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最后,化学作为初三刚开设的一门新课程,不存在基础问题,所有同学的起点都一样,所以一开始我们一定要建立能学好化学的信心。这个对于冲刺初三的学生来说很关键,学好化学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有一个很好的兴趣迁移作用;对于化学的学习要有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相信对即将到来的化学这门课的学习,我有信心把它学好的。
第三篇: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点滴认识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点滴认识
江苏省淮阴中学 李莹莹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化学事实性认知,通过多样化的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促进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化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化学实验
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
分组实验
家庭小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化学事实性认知,许多化学原理和规律也是通过实验发现和验证的,所以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于初三的学生,那些奇幻的实验现象,会让他们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极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化学教学工作者,我真切地感知着实验教学对化学教学效果的影响,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谈谈自己对于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些浅薄认识:
一、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学习兴趣,练就火眼金睛,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最好是从实地实物的观察入手”,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最直接、最频繁的观察活动,也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
一般我会用一些有趣的“魔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曾做过“魔棒点灯”、“白水变红酒”、“水中生火”、“空瓶生烟”等。这些奇特的现象会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高涨,很快就融入化学课堂。这样,带着渴望的情绪,学生的化学课效率就特别高。
为了更长久地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后续的化学课堂上,我们应尽可能多地做实验。但是受教学时间的限制,不能每个实验都在课堂上做,所以在选择演示实验时,应以突出教学重、难点为前提,以符合直观、简单、安全、可靠为基本条件,以规范操作为保障,以帮助学生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及获取化学知识为目的。比如在讲解水电解的微观解释时,通过演示水的电解实验,分析出反应物水通过化学变化后的生成物氢气和氧气,再结合教材65页水 分解过程中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变化的示意图,就可以让学生以直观事实为依据分析问题,从而形成分子、原子这一概念。在进行演示实验的观察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一般我会进行这样几个操作:首确定观察目的,弄清“看什么”;其次明确观察内容,一般包括:反应物质的颜色、状态;变化过程中的现象(例如物质状态与颜色的变化、发光、发热、形成烟或雾和放出气体等);生产物质的颜色、状态等。如蜡烛燃烧实验,要让学生学会分阶段:燃烧前、燃烧时、燃烧后观察蜡烛的变化,火焰的特征以及烟的生成等。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有目的地观察、思考,比平时所说的“看”,会得到更多的收获,对问题的认识也更深刻、更全面。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适当地进行“实验下放”。比如讲到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时,可以提供一瓶碳酸饮料,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能否溶于水、能否与水反应、能否与石灰水反应等。一般学生在讨论过实验流程后会信心百倍地参与课堂,由于学生参与课堂演示,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悦,学生的课堂关注度也会明显提升,课堂效果从而大大提升。
二、分好小组实验,体验动手乐趣,成为动手能手,提高实验基础技能
为了弥补课堂演示实验的不足,进行课堂分组实验就显得十分重要,课堂分组实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我国化学家戴安邦曾说过:“化学实验室是学生学习化学的最佳场所”。所以,在实验室进行的分组实验,可以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思考进行实验的全程性探究,实现实验目的。
究竟哪些实验可以列为分组实验呢?我们应按照《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构建适合自己学生动手操作的分组实验,我认为一些实验安全系数较高、操作难度较小或能见度较差的课本实验应作为首选实验,比如沪教版中高锰酸钾制氧气、粗盐提纯、配溶液等实验;其次可以引入一些趣味实验,比如晴雨花、点水生火、水果电池等;最后还可以鼓励学生改进或创新实验,经老师评阅审核后也是很好的实验素材。
选定分组实验内容后,结合初三学生的知识储备及动手能力,在分组实验 之前,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地分组,一般2-3人为一组,做到取长补短,协助分工,并设立实验小组长加以监督;其次是准备好充足的仪器药品,同时还要估计可能产生的问题,做好解决准备;学生在课前应进行充分的实验预习,以免在实验过程中手忙脚乱。预习内容一般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异常现象记录等。教师在分组实验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操作,对于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及时加以纠正,这样,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形成规范的操作技能。分组实验后应及时进行实验小结,同学们互相交流心得体会,以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三、热情投入生活,寻找身边化学,到达学以致用,成为新世纪全面人才
我们身边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并能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身边实验的探索之中,从中体味化学的生活魅力,这样一来家庭小实验就应运而生,它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
例如,铁钉生锈实验时间较长,我们可以将此实验作为家庭小实验,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同时鼓励学生完成将课本127页的“交流与讨论”实验内容,提醒学生可以用削铅笔的小刀代替菜刀,记录实验现象。等讲到《金属的防护和回收》时让学生在班级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通过上述两个实验的操作与展示,学生从实验过程中就可以理解“条件控制法”设计思路,也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里容易生锈”的事实,而且通过菜刀实验的对比现象还为“如何防止钢铁锈蚀”做了铺垫。其他诸如自制硫酸铜晶体,自制酸碱指示剂、自制叶脉书签等都是很好的家庭小实验素材。
以上就是笔者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点滴认识,相信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通过教师的不断学习,不断研究,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一定可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篇:对新课程标准下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
对新课程标准下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
朱建超
一、实验是化学世界的精灵,它为化学爱好者带来快乐,它为化学家带来灵感的闪烁。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实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学生好奇的目光。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帷幕已经拉开,实验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一轮课程改革突出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这一过程中的主体性体验。《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指出:“通过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化学课程教学活动的形式将由传统的“讲授”和“演示”为主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动手做”(主要指化学实验)将是化学课堂中最为常见的重要活动,以学生动手为主的化学实验必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扮演无法替代的角色。
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显著特征,同时也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训练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细致严谨、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锻炼坚强的意志力,培养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科学品质,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它有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传统教学中强调演示实验,学生在化学实验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全面细致的观察,获得关于化学实验对象的各种现象和事实、各个方面和外部联系的感性认识,以此归纳出物质的性质和规律,然后学生再通过实验验证,形成“实验室——正规仪器、药品”的路线。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是简单地重复,不需要积极的思维和创新,也没有探索的目标和方向,许多学生根本就不想动手。这种实验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想象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更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真正由“讲科学”“看科学”转化为“做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从国内外情况来看,在课程改革中尽管涌现出大量的各式各样的课本,但有一个最显著的恒定的趋向是“走向实验”。以人教版化学实验教材为例,第一章就是“从实验学化学”,而且不再严格地区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而是加设“学与问”“思考与交流”“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究”等实验板块。有一句话很恰当地表达了做实验的重要性:“我听见,因而我忘记;我看见,因而我记起;我亲手做,因而我理解。”
人的认识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实践对于人类的认识发展来说,是具有基础性的动力因素。只有经历必要的感性阶段,积累相应的直接经验,才能促成学生有效的思考,使知识的掌握富于意义,最终上升为学习的理性认识,促进知识的有效建构和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给予足够的时间对客体进行观察、操作,在操作中进行探索,学生才能充分积累直接经验,丰富感性认识。化学实验是以掌握化学学科知识要素及其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实践活动,化学中许多重大的发现和研究成果也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运用化学实验所确立的化学学习的平台,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形成化学概念,上升为化学规律,进而编织知识网络。
国家新的课程标准既包纳了学生必须把握的知识与技能,还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知识与学生的活动、体验交织在一起。知识不再是课程的全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培养成为实验活动的重点。新的课程标准将“提高学生的素质”改为“提高学生的科
学素养”,“科学素养”的测量标准中有一条就是“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了解”。只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做科学”,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累积和认知能力的增长,接受和理解他人的经验,更注重学生整体精神的构建,才能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三、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认为学生的任务是在教师帮助下学习和掌握书本知识,认识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掌握”而不是发现“真理”。验证性实验是传统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基本形式,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边讲边实验等,授课时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实验辅助,它的主要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实验事实,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由于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在我国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中严重轻视实践、发现、探究等活动,否认科学知识的再生产理论,所以在教学中必然置学生于消极、被动处境,难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难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最终难以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化学课程标准中也将科学探究作为此次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化学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同时,“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十分重视和强调学生自主地、开放地探究学习,这也是本次课程教材改革一个重要特征。
所谓探索性实验是指探索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了解它具有怎样的组成、有哪些属性和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的一种实验,是相对验证实验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实验在观念上认为:社会中的人是一个天生的探究者,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化学知识,强调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使科学知识与科学过程相统一。在探索性实验中,可以根据实验的目的,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影响研究对象,看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出现什么样的现象,产生怎样的结果。在探究性实验中,化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以实验探索的途径和手段进行的,课堂教学也要求尽可能用边讲边实验来展开,使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发挥学生的实验能动性,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或事实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因此,探索性实验注重的是在过程中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注重的是体验,既包括成功的体验,也必然包括失败的体验。而事实上,在探索性实验中,学生从失败中的获益往往比成功时还要大,因为学生需要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这就达到掌握知识的最高层次——应用。
探究性实验强调学生自始至终是实验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教师的追随者,提出问题后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学习才具有主动探索的意义。通过学生自身的自主的思考活动,了解知识获得过程、经历知识价值生成过程,从而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知识、能力、态度得到统一的发展。
教师要重视实践、探索、发现在实验中的地位。现代学习的新观念要求学生学会“学习”,而探究性实验的显著特点要求学生逐步进入“会学”的境界。因此,要使学生实现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就必须置学生于自主探究、发现的实验中,主张学生由主动经验和探索的实验中发现知识的由来和关系,并强调以外部的实际操作和内部的思维操作相结合、相作用的实践,通过设计、动手、观察、总结、交流而体会学习的价值,实现获得知识经验和行为变化的协同发展,使思维领域不断扩大,认识不断深化,开发出创新的潜力。
化学课程标准要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学习的机会,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学习。实验作为化学研究和教育的主要手段,根据自身特点,为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更突出探究性。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尽量发挥和培养学生的这种个性和能力。倘能如此,对学生、对教师或对化学教育本身都是极有意义的!
第五篇:对高中新教材(必修)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新教材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
湖南省邵东县第十一中
申玢彦
电话:***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学化学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方式。新教材化学实验有四大特点:实验形式多样化、实验内容生活化、实验方式灵活化、实验功能新颖化。通过一轮教学实践,体会到:要教好化学实验,确保实验有效果,就必须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重视实验教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进实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关键词】高中新教材 化学实验教学 特点 体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学化学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方式。高中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对化学实验的目标不仅有实验知识与技能的要求,而且有实验探究能力和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教学中要在认真做好课本要求的必做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前提下,大力加强学生的科学探究及家庭小实验等选做实验的落实。本人通过一轮教学之后,对新教材化学实验有如下认识。
一、新教材化学实验的特点 1.实验形式多样化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实验内容呈现形式有很大的变化,更加丰富多彩。如由原教材的大量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设计实验、实践活动等,其实验内容呈现形式更加灵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新教材针对化学概念抽象、难懂的特点,改变了过去机械模仿、照方抓药的实验模式,引导学生预测实验、设计实验方法、验证实验,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新教材中化学实验不再刻意区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其目的是让教师根据实验内容和各校的不同条件,可由教师演示,也可边讲边实验或学生探究,尽可能多地开设学生探究性实验,为学生自主探究、亲自动手做实验创设有利条件。
2.实验内容生活化
过去由于受学科本位的课程观和教学观的影响,化学实验内容的选择,考虑学科特点的多,考虑学生特点的少。旧教材中尽管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增加了一些“家庭小实验”、“趣味实验”等,但就总体而言,实验内容仍然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况且,在学科中心的大背景下,“家庭小实验”、“趣味实验”等也很难发挥它们应有的功能。为了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身边无处不化学”,新教材中化学实验更加体现生活化。一是以学生身边常见的化学物质作为实验药品。如讲到醋酸的性质时,人教版化学(必修2)设计了一个科学探究实验,上课前教师可要求学生3人一组,准备一个积有水垢的茶壶或暖水瓶、一瓶家用食醋,向茶壶中加入适量食醋,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解释。通过该实验,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比较醋酸和碳酸酸性强弱的实验,使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将其上升到理性认识高度。二是选择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作为实验素材,揭示化学反应原理和化学奥秘。如有机化学基础方面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需将未成熟水果催熟的情况,在没有乙烯的前提下,可以把青香蕉或青苹果和几个熟橘子放在同一个塑料袋里扎紧,过几天可以发现青香蕉或青苹果变黄了,也可以起到催熟的作用,这是因为,水果在成熟的过程中,自身能释放出乙烯,而乙烯具有催熟水果作用。又如用热的碱面(碳酸钠)水溶液洗涤铜片、炊具上的油污实验,使学生弄清了碱液除去油污的化学反应原理。
3.实验方式灵活化
在高中化学课程“内容标准”和“活动与探究建议”中,都涉及了很多与化学实验有关的内容。在“内容标准”的总条目中与化学实验有关的内容约占22.2%,在“活动与探究建议”中化学实验活动占其总数的37.7%,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整套教材而言,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实验内容以两种方式加以组织,一种是分散的方式,即将化学实验分散在化学1和化学2及“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等相应的模块课程内容中;另一种是集中的方式,即将化学实验单独作为一个课程模块——“实验化学”,以此来强化化学学科特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就每册教材而言,新课程化学实验淡化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区分,设置了科学探究实验,便于不同类别的学校根据学校条件及学生素质采取灵活多样形式开设实验。
4.实验功能新颖化
新课程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有了新的发展。化学实验不仅是提出化学教学认识问题的重要途径,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化学实验不仅能为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知识提供化学实验事实,还能够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化学实验不仅能为学生检验化学理论、验证化学假说提供化学实验事实,而且实验探究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不仅能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而且也是落实化学课程中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体验性目标的重要手段。
二、对新教材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1.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 过去演示实验教学的模式通常为:教师按照教材向学生传授有关新知识——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用实验结果验证新知识——师生作概括总结。这种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碍于学生创新思维、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新课程实验教学要求激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特别是演示实验,它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在实验教学中,要不断尝试培养学生敏锐、精确的观察力,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最终能独立设计实验,提高对化学实验的综合分析能力。如向氢氧化钠浓溶液中滴入氯化铝溶液与向氯化铝浓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中,学生就会看到前者先有沉淀生成,但马上消失,而后者有沉淀产生。从表面看来,都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铝反应,为何现象却不同呢?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原因。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铝溶液,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由于氢氧化钠过量,而氢氧化铝沉淀具有两性,生成的氢氧化铝又溶解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偏铝酸钠溶液;而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但生成的氢氧化铝沉淀不与过量的氯化铝溶液反应,所以产生沉淀,沉淀不溶解。教学过程中要不断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实验协作,在实验教学中发挥实验的探究性,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尽可能地将演示实验设计成学生动手的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探究实验,教材中的许多实验都可以如此处理。
2.重视实验教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优势,通过化学实验拉近学生与化学科学间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性。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高中学生会接触到许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如食用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家用食盐是含碘的检验、洗涤剂的酸碱性测试、家庭常用药物的存放等,都需要用到化学知识通过简单的试验验证。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为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可在学生中组织一些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趣味实验或探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我校附近有许多小型五金加工厂,让大家采集工厂排放出的废水样品,利用学过的知识来检验废水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是否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又有何措施对废水进行处理,金属元素如何回收。让学生为解决具体实际问题而作各种设计或与老师讨论设计方案,并在实验室中结合自己的实验设计思路提炼物质。选取其中合理可行的方案,拟订成立污水处理厂方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设计、操作能力,使他们感到化学不仅有趣,而且还很有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改进实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新教材化学必修1和2在实验内容的呈现形式上淡化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界限,这有利于教师根据学校条件和学生素质灵活安排,还安排了较多的“科学探究”实验和少量“家庭小实验”作为学生课外实验的一种形式,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及实验方法。这类实验的趣味性比较强,内容与实际结合紧密,实验用品简单易得。目的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或在家中独立完成实验,这类实验侧重于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实验的步骤、用品、操作方法等,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需要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变为科学探究实验,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由于农村中学的学生大多数是寄宿生,对于原料的获取有一定的困难,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学校定期开放实验室,为他们提供一个新的探究舞台。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成立化学兴趣小组,根据教学内容,利用课外活动,合理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完成上述实验内容提供条件。虽然开放实验室是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但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开放实验室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修改学生的实验方案,参与学生的实验操作,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为确保实验教学收到实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分步实施,按训练基本操作——做改进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设计综合性实验进行。
参考文献:
1、曹和胜.《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中有关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安庆市石化一中》
2、陆国琴.《新课程下化学实验教学》.江苏省大港中学化学组.2009、2、8
3、张素敏.《新课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新议》.凌海第二高级中学
4、叶永庚、吴冠丽.《走进新课程中的化学实验教学》.福建南平市第三中学
5、林雪芳.《新课程化学(化学1)化学实验设计的探讨》.温州市瓯海区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