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营改增释放更多改革红利
让“营改增”释放更多改革红利
“营改增”的格局有多大,其能够释放出来的改革红利就有多大
8月1日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同时,广播影视作品的制作、播映、发行等,也开始纳入试点。
从地区范围到全国范围,从指定行业到行业扩容,已经走过一年半的“营改增”在提速后,已不再仅是临池试水式的摸底探索,不再仅是涉及产业层面的设计优化,而上升为涉及更宏观层次的改革信号。可以说,“营改增”的格局有多大,其能够释放出来的改革红利就有多大。
“营改增”带来的直接效益,是优化实体经济环境。国家强大,最终要看实体经济的强弱,而不是泡沫的多少。中国经济的增长,实体经济一直起着主要推动者的作用。但近年来,随着信贷空转、资金错配等现象趋于严重,加之外部环境不能有效改善,实体经济环境面临严峻考验。特别是对GDP和就业贡献率最大的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压力空前增大。在货币发行量基数过大的今天,简单通过注入流动性的方式激活实体经济的余地已经很小。因此,只有通过调整财税体制这一根本措施,才能保证实体经济的平稳发展。
“营改增”能够释放这样的红利。此前的试点结果表明,“营改增”对于多数行业和多数企业的减负作用明显,急需补血的中小企业尤其感受深切。税务部门测算,2013年营改增将为企业减税1200亿元,其中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户平均减税幅度更将达到40%。尽管由于行业性质不同,个别产业在“营改增”试点中税负不降反增,但总的来看,“营改增”交出的是一个合格的账本。这也为它在全国铺开创造了条件。
但是,“营改增”不能只算减税多少的微观账,还应该算一算能否带动稳增长、调结构局面的宏观账。
此外,“营改增”作为结构性减税政策,试点期间收入归属保持不变。但是,随着试点的结束与范围的扩大,收入归属会不会发生变化?地方财政收入会不会受到影响?过去营业税是地方主要税种,“营改增”后,地方应该重点培育哪一类税种,以弥补财政收入可能的减少,以及经济转型支出、民生支出持续增加后带来的压力,需要及时解答。
不统筹好“营改增”中出现的矛盾,打消其中的种种顾虑,“营改增”就可能囿于有限范围内释放有限红利,而无法起到保持实体经济增长、推动经济转型的真正作用。实际上,做好统筹要求就是在倒逼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化。实体经济对于“营改增”扩大的要求有多迫切,财税体制深化改革就有多迫切。改革的关键点,是能否妥善安排税种的归属,更深入一步看,是能否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看,确保“营改增”有计划、按步骤推进,离不开财税体制改革的同步进行。有了顶层设计的底盘,“营改增”才能释放出最大的改革红利。
第二篇:公务员考试热点-人民日报人民时评:让“营改增”释放更多改革红利
公务员考试热点-人民日报人民时评:让“营改增”释放更多改革红利8月1日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同时,广播影视作品的制作、播映、发行等,也开始纳入试点。
从地区范围到全国范围,从指定行业到行业扩容,已经走过一年半的“营改增”在提速后,已不再仅是临池试水式的摸底探索,不再仅是涉及产业层面的设计优化,而上升为涉及更宏观层次的改革信号。可以说,“营改增”的格局有多大,其能够释放出来的改革红利就有多大。
“营改增”带来的直接效益,是优化实体经济环境。国家强大,最终要看实体经济的强弱,而不是泡沫的多少。中国经济的增长,实体经济一直起着主要推动者的作用。但近年来,随着信贷空转、资金错配等现象趋于严重,加之外部环境不能有效改善,实体经济环境面临严峻考验。特别是对GDP和就业贡献率最大的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压力空前增大。在货币发行量基数过大的今天,简单通过注入流动性的方式激活实体经济的余地已经很小。因此,只有通过调整财税体制这一根本措施,才能保证实体经济的平稳发展。
“营改增”能够释放这样的红利。此前的试点结果表明,“营改增”对于多数行业和多数企业的减负作用明显,急需补血的中小企业尤其感受深切。税务部门测算,2013年营改增将为企业减税1200亿元,其中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户平均减税幅度更将达到40%。尽管由于行业性质不同,个别产业在“营改增”试点中税负不降反增,但总的来看,“营改增”交出的是一个合格的账本。这也为它在全国铺开创造了条件。
但是,“营改增”不能只算减税多少的微观账,还应该算一算能否带动稳增长、调结构局面的宏观账。
此外,“营改增”作为结构性减税政策,试点期间收入归属保持不变。但是,随着试点的结束与范围的扩大,收入归属会不会发生变化?地方财政收入会不会受到影响?过去营业税是地方主要税种,“营改增”后,地方应该重点培育哪一类税种,以弥补财政收入可能的减少,以及经济转型支出、民生支出持续增加后带来的压力,需要及时解答。
不统筹好“营改增”中出现的矛盾,打消其中的种种顾虑,“营改增”就可能囿于有限范围内释放有限红利,而无法起到保持实体经济增长、推动经济转型的真正作用。实际上,做好统筹要求就是在倒逼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化。实体经济对于“营改增”扩大的要求有多迫切,财税体制深化改革就有多迫切。改革的关键点,是能否妥善安排税种的归属,更深入一步看,是能否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看,确保“营改增”有计划、按步骤推进,离不开财税体制改革的同步进行。有了顶层设计的底盘,“营改增”才能释放出最大的改革红利。
《 人民日报 》(2013年08月02日 05 版)
第三篇:让老百姓享受更多改革红利(范文)
让老百姓享受更多改革红利
——我市全面深化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述
2014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劲号角。
一年来,天水市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系列工作部署,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着眼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科学施策、多点突破,在市委确定的266项重点改革任务中,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占了90项,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提供了活力和动力。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先推进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去年,我市将简政放权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头炮”,直指“审批难”的沉疴,重点围绕投资和生产领域,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进一步释放简政放权的强烈信号。
——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截止2014年底,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由2002年的1059项削减为160项,对保留实施的审批项目全部进驻市、县区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办理,逐步实现网上审批。
——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推动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企业服务“一张网”。
——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简政放权,让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全市新登记各类企业1581户,对稳增长、促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出台《天水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合理划分市、县区政府项目审批权限,取消或简化了前置性审批。
在推进简政放权的同时,制定出台了《天水市搞好行政审批事项“接、管、放”管理办法》等15项制度、办法,更好地规范了权力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关键领域经济改革取得新突破
过去的一年,除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企、财税、土地、金融等一系列以往想改不能改、想动未动的关键领域改革,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进下取得重大突破。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国资国企改革稳慎推进,国有资产运营机制进一步优化。厂办大集体改革进展顺利。完成22户厂办大集体企业的调查摸底、审核界定和职工认定工作,清产核资、资产审计评估工作基本完成。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速达到25%以上,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0%以上。同时,全市38户企业出城入园稳步推进。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激发市场活力。加快建立市场监管平台,允许“一址多照”,在市场准入方面实行“宽进”。全市共登记各类市场主体98068户,同比增长10%。金融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招行引资”力度加大,新发展了一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贵金属交易所等金融机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实现了县域机构全覆盖。以问题为导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出台了《天水市科技计划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和《天水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意见》,加大知识产权示范试点工作,提高了企业综合竞争力。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为企业松绑减负。我市在助推结构调整、激发市场活力、特别是为现代服务业与战略新兴产业松绑提速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一方面深入推进政府和部门预算决算公开,转移支付结构不断优化,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进一步规范,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等方面改革持续深化。另一方面,“营改增”试点改革稳步推进,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释放农村发展潜能。为了更好适应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模式,推动土地向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全市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8.06万亩。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实施“百强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和“千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工程”。新型城镇化试点全面展开,编制完成了《天水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提出了构建“五区三县”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一年来,我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顶层设计”,积极试点,稳慎探路,从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加大处罚力度,到推进排污许可管理,再到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机制和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出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工作计划》和《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加强排污许可证管理。向污染宣战,实施最严格的环境污染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减少高能耗、高排放工业发展,对符合条件的180户企业发放了排污许可证。
——推进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第三方运营管理。国控重点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实行委托运营,甘谷县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委托陕西兰环集团经营管理,清水县、武山县、秦安县正在洽谈委托运营事宜。
——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村容村貌整治活动。探索创新管护机制,省、市级40个示范村投入资金7.07亿元,建成整洁村360个,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回顾一年来我市经济生态领域的各项改革,全市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有关负责人说:“一年来,我们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敢于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尽可能地释放各种发展要素的活力。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依然任重道远,更需要一鼓作气,势如破竹地把改革难点攻克下来,落到实处,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改革红利。”
第四篇:2018河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让“放管服”释放更多改革红利
2018河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让“放管服”释放更多改革红利
在2018河南公务员申论考试中,热点话题是考试素材经常出现的,需要考生每天关注时政热点,接下来小编带来申论热点,写作非一日之功,但为了考试,我们必须尽力而为,希望以下内容可以为大家的写作锦上添花!2020年底前基本实现行政许可事项“应放尽放”;2020年底前实现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全部通过“单一窗口”办理;5年内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5个工作日以内„„不久前,《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甫一公开,立即收获无数点赞。36项改革任务,全部列出路线图、时间表,明确了谁牵头、谁负责,充分显示出“放管服”改革攻坚深水区的责任担当。
作为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放管服”改革近年来一直是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当头炮、先手棋。从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提前两年实现削减1/3的目标,到中央和省级政府取消、停征和减免收费1100多项,再到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放管服”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力带动价格、财税、金融、社会事业等其他领域改革。哪里“放管服”改革搞得好,哪里营商环境就改善得快,哪里的市场活力就强、发展势头就好,改革溢出效应日益显现。
改革越深入,越能体现含金量,这个道理一再得到实践的证明。像减证减税减费之类的改革举措,带给企业和社会实实在在的利好。各地“容缺受理”“不见面审批”“移动办事之城”“一枚公章管审批”“一门式一网式服务”等改革创新举措层出不穷,极大减少了企业、群众办事奔波之苦。改革深入到毛细血管,意味着更多获得感和改革红利。譬如,许多政务服务在实现“最多跑一次”的基础上,能不能进一步实现全城随意办、全国随意办?除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之外,还有多少政务服务可以实现异地办理?以简政放权放出活力和动力,以创新监管管出公平和秩序,以优化服务提升便利和品质,撬动的必是经济稳中向好、提质增效的“大成效”。
改革走向深入,意味着要以更大的决心啃硬骨头、涉险滩。简政放权是最需耐心与决心的拉锯战,面对“差不多”“歇歇脚”的松懈思想,尤需激发壮士断腕的改革勇气和久久为功的改革担当。不久前的吉林长春长生公司问题疫苗案件,就暴露出监管不到位、疫苗生产流通使用存缺陷等诸多问题,明晰和落实监管责任、加强监管队伍能力建设是当务之急。改革期待大担当,改革呼唤行动派。针对改革推进中存在的“最后一公里”“中梗阻”和“最先一公里”问题,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特别提出,要加强改革协同攻关、狠抓改革举措落实和督查问责。陈旧的观念、僵硬的思路、盘踞的利益、怠惰的作风,这些改革“拦路石”亟待坚决清除,从而收获雨润大地、利归万民的改革成效。权力就是责任,管理就是服务。在移动互联时代的大背景下,这句话意味着更多改革期待。在时下流行的一款支付类手机APP上,不仅支持查公积金、查交通违法、挂号就诊等常见事项,甚至还涵盖了办税服务、高考成绩查询、小客车摇号、婚姻服务等几十项百姓日常服务,以至于有人戏言:没有什么是一部手机无法办成的。“放管服”改革如何做好手机端的大文章,促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实现智慧政务?如何打破“数据孤岛”“部门隔阂”,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新时代“互联网+政务服务”催生更多改革新任务,对接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就需要以人民为中心、以数据共享为原则,不断提升政府治理和服务水平。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总书记强调,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一切有益于人民的改革,都应该万难不辞、万险不避。坚定不移把“放管服”改革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推进,把不该管的事交出去,把该管的事管好、该服务的服务到位,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一定能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增进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起强大动力。
本文由华图小编整理,想要了解更多信息请关注河南华图官网(ha.huatu.com)或官方微信公众号“河南华图”。
第五篇:营改增改革思路
试说明我国营改增的改革思路和最新现状?
营改增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试点,试点行业有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之所以选择在上海先行先试主要是上海是国税与地税合一,改革涉及的问题不会太多。选择交通运输业试点主要考虑:一是交通运输业与生产流通联系紧密,在生产性服务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二是运输费用属于现行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范围,运费票已纳入增值税管理体系,改革的基础较好。选择部分现代服务业试点主要考虑:一是现代服务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通过改革支持其发展有利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二是选择与制造业关系密切的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试点,可以减少产业分工细化存在的重复征税因素,既有利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制造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2013年8月1日,营改增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最终将实现结构性减税与经济结构的转型。营改增的最新现状是已于2014年1月1日将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至此交通运输业已全部纳入营改增范围。2014年6月1日将电信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截止到目前,改革试点行业税负总体来说有所下降,尤其是小规模纳税人,税负有所减轻,对于交通运输业等,虽然短期内税负有所增加,但从长远看来,税负会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