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配方法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配方法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例
1、选取二次三项式ax2bxc(a0)中的两项,配成完全平方式的过程叫配方. 例如:①选取二次项和一次项配方:x24x2(x2)22;②选取二次项和常数项配
方:x24x2(x2
4)x,或x24x2(x24)x;
③选取一次项和一次项配方:x24x22x2.
根据上述材料,解决下面问题:(1)写出x8x4的两种不同形式的配方;
(2)已知x2y2xy3y30,求x的值.
变式1:若x、y为任意有理数,比较6xy与x29y2的大小.
22变式2、已知a2b2ab2b10,则a2b= .
变式3、①若关于x的方程25x2(k1)x10的左边可以写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②若关于x的方程x23(m1)x90的左边可以写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例
2、用配方法证明:无论x去何实数值,代数式xx1的值总是负数,并求它的最值.
222变式
1、若x4x9(xm)n,则mnxx4x9取
得最(填“大”或“小”)值,最值为.
变式
2、不论x、y取任何实数,式子x2y22x4y9的值()
A、总小于9B、总不小于4C、可为任何实数D、可能为负实数
变式
3、代数式2xx3的值()
A、总为正B、总为负C、可能为0D、都有可能
变式
3、已知a是一元二次方程x4x10的两个实数根中较小的根,2(1)求a4a2014的值;(22y2221. a
222变式
4、若a,b,c是ABC的三边,且abc506a8b10c,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为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根的判别式为
判别式的值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1)
(2)
(3)
例
1、已知一元二次方程axbxc0的系数满足ac0,判别方程根的情况,并说明
理由。
变形
1、已知关于x的方程kx2(1k)x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k0时,方程无解B、当k1时方程有一个实数解
C、当k1时,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数解 D、当k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数解变形
2、已知关于x的方程x(m2)x(2m1)0,(1)求证:方程恒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若此方程的一个根是1,请求出方程的另一个根,并求出以此两根为边长的直角三
角形的周长。
例
2、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k1)xk2k0,(1)求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若ABC的两边AB、AC的长是这个方程的两个实数根,第三边BC的长为5,当
ABC是等腰三角形,求k的值。
第二篇:《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教学反思(本站推荐)
篇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教学反思
本学期第三周天荣中学的数学老师来我们学校进行课堂教学的交流,很荣幸地是,在这次交流活动中我上了题为《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公开课供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在这次交流探讨中我获益良多,对如何更好地开展本课的有效教学有了更多的体会和认识。
一、课后的总结与思考: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每一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在教学过程会出现闪光点。”,这是我在一本数学杂志上看到的一段话,我很赞同作者的观点,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给教师自己本身和听课的学生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
学生是课堂教学实施之本,课堂实施是否成功还要看课堂教学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准备本课的教学时我充分考虑了任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本课任教的班级是初三(8)班,这是一个平行班,在年级的平行班中处于中等水平,学生原有的数学底子较为薄弱,学生课后的学习习惯差,但是在课堂上,有老师的督促,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还是较为自觉地学习数学。
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决定在本课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没有采取小组讨论的问题讨论模式开展本课的课堂教学,而是比较传统地,让学生先练后讲再练这样的讲练结合的模式开展教学。
1、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地体会“方程的解与什么有关系?”,让学生能把新知识当旧知识来理解,在学习新知前,先让学生解方程,通过练习来复习用公式法解方程,并把结果填写在预先设计的表格,通过表格直观自然地体会方程的解与b?4ac的值有关。从而很自然地进入本课所研究的重点内容。
附录一:
(一)解方程并讨论方程的解与什么有关系?
(1)、用公式法解:
1)x?3x?1?0
2)4x?4x?1?0
3)x?x?1?0
(2)、根据上述结果填写下表:
思考:从上述解题中你发现什么规律?方程是否有根与什么有关系?
2、师生共同小结本课学习的知识要点:
(1)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根的判别式,通常用“△” 表示;
(2)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情况:
3、师提出问题,学习根的判别式对于我们有什么作用?借助根的判别式又可以帮我们解决一些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1)利用根的判别式可以使我们“不解方程也能判别方程的根的情况”;
例
1、不解方程,判别方程2x?4x?35?0的根的情况
(2)利用根的判别式求出一些方程中待定系数的取值范围。
例
2、已知关于x的方程3x?2kx?k?3k?0,当k取什么值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4、让同学们根据本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有关的分层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练习。
5、小结本课所学内容和讲评纠正一些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整节课的实施过程很顺利,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掌握程度不错,因为作为一个处于年级中下水平的平行班来说,大部分同学能较好地完成练习的B组题,有些同学还能做C组题,那说明同学们对本课的知识掌握还很不错,能很好地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总会有这有那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本课也是一样,尽管本节课学生完成习题的情况看,都很尽人意,还有点意外的是,竟然那么多学生能完成B组题,如果C组题不是学生理解题意存在较大的问题外,部分的优生还能完成一道C组题。情况看起来真是形势大好,但是换个角度想,本节课我这样安排是否太低估了学生的能力?我是否对新知的探索部分有太多的包办代替了,我应该更大胆地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去归纳问题呢?当我在后期的迅堂批改中就感觉到的。而很幸运的,在后来的交流和探讨中,果真有老师给我提出了同样的建议。那样就更肯定了我的想法。
二、课后的交流和探索。
听课教师A:觉得本课的课堂流程过度很顺利,学生不象是年级中下的水平,无论是上课听课的情况还是做题的情况来看,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掌握得不错。
听课教师B:也有同样的感觉,学生能按老师例题的格式去做,做题的书写等都不错,但是如果换成是我的话,我可能会先让学生先尝试做了分层练习,体会根的判别式的作用,才与学生一起归纳根的判别式的作用。不知大家觉得如何?
我的回应:其实,在准备这节课时,我也是希望在引入新课前,让学生自主用公式法解方程、填表后,再通过小组讨论:“从上述解题中你发现什么规律?方程是否有根与什么有关系?”;然后在进行对“根的判别式的作用”中,也是让学生先练,再小组讨论,共同归纳结果,在纠正学生解题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但是又担心,这个班的学生原来没有很多地训练小组讨论,然后好象学生的能力也不怎样,给他们讨论不知道能不能讨论得起来,于是后来就保守点,还是想先老师说,学生在模仿做,这样稳妥点。但不过真的,我在本课实施的后期也发现我真的是太低估学生的能力了,大部分学生能把中档的题目做完、做好,那说明本课的知识,学生不难理解。无论是从学生的能力看,还有就是课堂时间的安排下,都允许学生能进行充分地讨论。
听课教师C:没错,我也赞同这样的处理,如果本课的知识点,知识的应用都是由学生自己探索、体会、总结出来,必定让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更好。还有,对于平行班的学生来说,自己能这样学习数学问题,学习的自信心一定会得到很大的加强。
三、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达到了教学目标。
课上完了,交流探讨也告一段落,我对本课的教学有做了进一步的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真的达到了教学目标。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我们要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没有,还要关注学生是否在本节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回响本课的教学,我还是过多地注重地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尽管在分层练习中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题目,让优生做有难度的题目,让他们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但是在课堂内容的呈现过程和内容探索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间的交流。其实学生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他们的交流中,可以硬性要求,先让小组中学习最薄弱的同学发言,再到能力较强的同学发言,这样,即可以使薄弱的同学有一种压力,一定要多思多想。还可以通过组间交流,完善自己的想法。
还有,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看老师怎么发掘而已,不要太主观地一味过高或过低地估计学生,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会还我们一个奇迹。
四、本棵教学的重新实施情况。
经过对本课的反思,我又在另外的一个水平相当的班级进行实验,就是:
1、让学生自主用公式法解方程、填表后,再通过小组讨论:“从上述解题中你发现什么规律?方程是否有根与什么有关系?”;
2、然后在进行对“根的判别式的作用”中,也是让学生先练,再小组讨论,共同归纳 “根的判别式的作用”;
3、纠正学生解题过程中的一些不足。
学生发言活跃,做题的情况是,大部分完成B组的两道题,学生的答题书写不是很规范,但是从学生最后的自我归纳:“本课你学习的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的回答中发现,学生对根的判别式的理解清晰,对它的作用也很清晰。而对解答过程书写不是很规范的问题完全可以在后续的练习课中得到纠正和完善。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任何时候都不会给孩子不及格的分数,扼杀孩子的学习机会”,其用意是希望教师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予以学习的机会和希望。
什么样的教法才能真正能完成教学目标呢?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提出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来进一步对每节课进行要求。
教师应给了足够的思考空间给学生,通过验证进而概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获得了真正的发展。
通过这次的活动和反思,我更觉得,人无完人,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为不断创新,不断地完善自己,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根的判别式的概念,2.能用判别式判别根的情况。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进一步考察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进一步渗透转化和分类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会用判别式判定根的情况。
三、教学步骤:
篇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本节课的教学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新理念的贯彻和教学方法的使用;在突破难点时,多种方法并用,注意培养自学能力;坚持当堂训练,例题、练习的设计针对性强,重点突出,对方法的总结言简意赅;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充分经历了知识的形成、发展与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形成了技能,发展了思维;教学效果很好!
2.不足之处
当然,每堂课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利用配方法推导公式上稍微多花了几分钟,探索部分我比较多的包办代替了,这点上考虑不足,且大部分学生对于字母的认识仍然不熟练,过多的在公式推导上花时间反而会把学生弄糊涂.与其利用公式来分析根的情况,不如直接利用几道方程来归纳可能更加直观.但是要通过方程根来归纳根与什么有关系,可能要列举相当多的方程,考虑到题量与课时有限的关系,所以本节课还是采用了比较抽象的方式进行归纳,但是这一缺点在进行习题演练时可以弥补.
此外在“利用根的判别式求出一些方程中待定系数的取值范围”这部分训练时,没有给予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尤其是分析第三组题型时,有的时候学生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交流讨论中才能发现真知,而且这样一来课堂的气氛也会比较活跃,也会激发学生多思多想的热情。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看老师怎么发掘而已,不要太主观地一味过高或过低地估计学生,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会还我们一个奇迹.
第三篇: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教学设计
涧口乡初级中学
吉小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理解为什么能根据它判断方程根的情况;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数根以及两个实数根是否相等。
过程与方法:经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意义及作用的探究过程,体会分类讨论和转化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学思想的严密性与方法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根的判别式的意义及作用的探究,培养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重点难点〗
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教学难点是弄懂为什么可以用判别式判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突破难点的关键在于结合平方根的性质理解求根公式。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预习本节内容。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你能说出我们共学过哪几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吗?
2、能力展示:分组比赛用公式法解方程(1)x2+4=4x ;(2)x2+2x=3 ;(3)x2-x+2=0。
(待学生做完后,教师点评)(1)x1= x2 = 2 ;(2)x1 = 1,x2 =-3 ;(3)无实数根。
3、发现问题
观察上面三个方程的根的情况,你有什么发现?(1)方程根的情况?(2)与b2-4ac的值,有什么关系?
4、提出问题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何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何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它何时没有实数根?方程的根的情况是由什么决定的?
二、探究新知
1、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活动1 学生自学,初步感悟
请学生带着上面的问题,自学第31页课文至倒数第四行,并注意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的使用。
教师巡视,并注意收集问题,为下一步集中释疑做准备。活动2 合作交流,深入探究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就上述问题的答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探究,然后教师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关键让学生讲清每个结论的理由。
活动3 师生合作,归纳提升(屏幕显示):
由上面的讨论可见,一元二次方 程ax2+bx+c=0(a≠0)的根的情况由b2-4ac来决定。因此,我们把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Δ”(希腊字母)来表示,读做“得尔塔”,即Δ=b2-4ac。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还会遇到:用一个简单的符号来表示一个数学式子的情况,同学们要逐渐适应这一点,它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书写标题)
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方法
思考:你能说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情况具体有哪几种,又是如何判别的吗? 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得出:
定理 一般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当Δ>0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Δ=0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Δ<0时,没有实数根。
这个结论告诉我们,只要算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的值,就可以由它的符号直接判别方程根的情况。活动4 应用迁移,发展能力
例题1 不解方程,判别下列方程根的情况:(1)5x2-3x=2(2)25y2+4=20y(3)2x2+3x+2=0 本例先让学生思考,分析解题思路,然后请学生口述第(1)小题的解法,教师板书,以进一步明确思路,强调解题方法及格式。
解(1)原方程可变形为 5x2-3x-2=0,因为Δ=(-3)2-4×5×(-2)>0,所以,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请学生回顾上面的解题过程,总结判别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的一般步骤:
一化(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二算(确定a、b、c的值,算出Δ的值); 三判断(根据定理判别方程根的情况)。(2)、(3)小题由学生完成。练习反馈:课本第32页练习1。
3、逆定理
活动5 逆向思考,拓展延伸
上面的定理中共有三个命题,你能分别说出它们的逆命题吗?(屏幕显示定理)
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教师指出:这三个命题也是真命题,从而得到:
逆定理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当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时,Δ>0; 当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时,Δ=0; 当方程没有实数根时,Δ<0。
例题2 已知关于x的方程x2-3x + k = 0,问k取何值时,这
个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学生思考、分析,并与同伴交流与讨论,然后请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
解:∵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Δ= 0,即(-3)2-4k = 0, 解得k= ∴ k= 9494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变式:已知关于x的方程x2-3x + k = 0,问k取何值时,这个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学生思考、分析,并与同伴交流与讨论,师生共同得到正确解题思路。
解:∵方程有两个实数根,∴Δ≥0,即(-3)2-4k ≥ 0, 解得k ≤
三、当堂检测
1.一元二次方程3x2-2x+1=0的根的判别式的值为______ ,所以方程根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2.若一元二次方程x2-ax+1=0的两实根相等,则a的值是()A.a=0 B.a =2或a =-2 C.a =2 D.a =2或a =0 3.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2mx+m=0有两个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
A.m ﹥0 B.m ≥ 0 C.m ﹥ 0 且m≠1 D.m≥0且m≠1
94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四、小结与评价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意义;
(2)、由根的判别式的符号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的定理和逆定理
2、本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对同学呢?能给老师一个评价吗?
五、作业设计 课本第33页习题18.3 必做题:第1,3题; 选做题:第2,4,5题.板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1、定义
例题解(1)
学生板演处
2、定理逆定理
3、一化二算三判断
第四篇: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
解一元二次方程练习题(配方法)
步骤:(1)移项;
(2)化二次项系数为1;
(3)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4)原方程变形为(x+m)2=n的形式;
(5)如果右边是非负数,就可以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如果右边是负数,则一元二次方程无解.
一、选择题
1.方程x28x50的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后得到的方程是()A.(x6)211B.(x4)211C.(x4)221D.(x6)2
212.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x3)28,方程的根为()
A.x3
B.x3
C.x13
x23
D.x13
x23
3.方程2x23x10化为(xa)2b的形式,则正确的结果为()
331A.(x)216 B.2(x)2 2416
31(x)2C.416 D. 以上都不对
4.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2+6x-11=0,则方程可变形为()
A.(x+3)2=2 B.(x-3)2=20 C.(x+3)2=20 D.(x-3)2=2
27725.用配方法解方程x2xx过程中,括号内填()24
77499
A.4B.2C.16 D.
46.(x+m)2=n(n>0)的根是()
A.m+n B.-m±n C.m+n D.m±n
7.已知方程x26xq0可以配方成(xp)27的形式,那么x26xq2可以配方成下列的()
A.(xp)25B.(xp)29C.(xp2)29 D.(xp2)2
58.已知(x2y21)24,则x2y2的值为()
A.1或3B.1C.3D.以上都不对
9.小明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时,只有一个配方有错误,请你确定小明错的是()
A.x22x990化成(x1)2100
B.x28x90化成(x4)225
781C.2t7t40化成t 41622
210D.3y24y20化成y 39
310.把方程x2x40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后,所得方程是()2
355A.x416
315C.x24222315 B.x 24373 D.x 41622
211.用配方法解方程x2x10,正确的解法是()
3118A.x,x33
9
2218B.x,无实根 39222525C.x,xD.x,无实根 3
939
12.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其中应在两端同时加上4的是()
A.x22x5B.2x24x5C.x24x5D.x22x5
13.若x2+6x+m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是()
A.3B.-3C.±3D.以上都不对
14.用配方法将二次三项式a2-4a+5变形,结果是()
A.(a-2)2+1B.(a+2)2-1C.(a+2)2+1D.(a-2)2-1
15.把方程x+3=4x配方,得()
A.(x-2)2=7B.(x+2)2=21C.(x-2)2=1D.(x+2)2=2
16.用配方法解方程x2+4x=10的根为()
A.2
B.-2
C.
D.
17.不论x、y为什么实数,代数式x2+y2+2x-4y+7的值()
A.总不小于2B.总不小于7
C.可为任何实数D.可能为负数
18.将二次三项式4x2-4x+1配方后得()
A.(2x-2)2+3B.(2x-2)2-
3C.(2x+2)2D.(x+2)2-3
19.已知x2-8x+15=0,左边化成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其中正确的是()
A.x2-8x+(-4)2=31B.x2-8x+(-4)2=
1C.x2+8x+42=1D.x2-4x+4=-11
二、填空题
1.用适当的数填空:
①、x2()2;
②、x2-5x+=(x-)2;
③、x2=(2;
④、x2-9x+=(x-)
2⑤、x210x()(x)2; 3)(x)2; ⑥x2x(2⑦9x212x()9(x)2(3x)2.
⑧x2+5x+()=(x+_____)2 52⑨x2x(____)x(____) 2222⑩yx(____)y(____) 32.将二次三项式2x2-3x-5进行配方,其结果为_________.
3.已知4x2-ax+1可变为(2x-b)2的形式,则ab=_______.
4.将一元二次方程x2-2x-4=0用配方法化成(x+a)2=b的形式为_______,•所以方程的根为________
5.方程(5x)2214的解是
6.方程3y297的解的情况是.
7.x22x3(x)2+.
8.方程(x1)22的解是________.
9.. 若方程ax2bxc0(a0)经过配方得到2(x1)23,则ab,c.
10.若方程4x2(m2)x10的左边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是
11.用配方法解方程2x² +4x +1 =0,配方后得到的方程是
12.若代数式(2x1)2的值为9,则x的值为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3x2-5x=2.(2)x2+8x=9(3)x2+12x-15=0
1(4)x2-x-4=0(5)x26x110;(6)2x267x.
42250(8).x24x50(9)25x2360(7).(x2)
四、证明题
1.用配方法证明5x26x11的值恒大于零.
2.证明:无论a为何值,关于x的方程(a24a5)x22x10总是一元二次方程.
五、应用题
1.用配方法求代数式x25x7的最小值.
2.求2x2-7x+2的最小值 ;
3.求-3x2+5x+1的最大值。
4.如果x2-4x+y2,求(xy)z的值
5.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2-4x+1+m=5请你选取一个适当的m的值,使方程能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并解这个方程。
(1)你选的m的值是;(2)解这个方程.
第五篇: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
配方法
复习:
1、完全平方公式:
2、开平方运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知识点一: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为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就可以用开平方进行求解。
适合用开平方法解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三种类型:
1、x2=m(m>=0);如,x2=162、(x+m)2=n(n>=0);如,(x+2)2=93、a(x+m)2=b(ab>=0);如,3(x+1)2=12
例题:方程(x-1)=4的解是__________。
解析:可利用开平方法求解,得x-1=2或-2,解得x1=3,x2=-1
答案:x1=3,x2=-1 2
知识点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的基本步骤:
①二次项系数化为1:方程两边同时除以二次项系数;
②移项: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③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④开方:根据平方根意义,方程两边开平方;
⑤求解:解一元一次方程;
⑥定解:写出原方程的解。
例题:解方程:-2x²+2x+5=0
知识点二:利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问题的有效的数学模型,有些通过列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的实际问题可以利用配方法或开平方来解决。例题:恒利商厦九月份的销售额为200万元,十月份的销售额下降了20%,商厦从十一月份起加强管理,改善经营,使销售额稳步上升,十二月份的销售额达到了193.6万元,求这两个月的平均增长率?
解: 设这两个月的平均增长率是x。
则根据题意,得200(1-20%)(1+x)²=193.6,即(1+x)2=1.21,解这个方程,得x1=0.1,x2=-2.1(舍去).答: 这两个月的平均增长率是10%.练习:
一、热身练习:
(1)x²+10x+25=(x+)²
(2)x²-12x+()=(x-)²
(3)x²+5x+()=(x+)²
(4)x²-()x+16=(x-4)²
二、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x²-8x+1=0(2)2x²+1=3x(3)3x²-6x+2=0
三、要使一块长方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m,并且面积是16m²,场地的长和宽应各是多少?
家长签字:教师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