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一、请你写出制作地球模型的方案
使用材料: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小木块、钉子
使用工具:小刀、笔
制作步骤:
1、把红色的橡皮泥制成小球,当做地核。
2、把黄色橡皮泥做成饼状,把红色小球包起来,做成地幔。
3、把绿色橡皮泥做成饼状,包在小球外面,做成地壳。
4、用铅笔在小球上画上弧线,用小刀切去小球的八分之一。这就是地球结构模型
二、探究火山的成因
实验材料:番茄酱、土豆泥、三角架、酒精灯、托盘
实验过程:
1、用土豆泥把番茄酱包起来,放在托盘里。
2、把托盘放在三角架上,用酒精灯加热。
实验现象:加热一会后,番茄酱喷了出来
实验结论: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深处温度升高,压力增大,岩浆运动喷出地表形成的。
三、写出模拟地震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研究地震的成因
实验器材:毛巾、木棒
实验过程:
1、把毛巾叠成长条,平铺在桌子上,用手从毛巾两头向中间推,毛巾出现褶皱。
2、用手拿着木棒两端,用力,木棒会折断。
实验结论:地震是岩层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断裂引起震动形成的。
四、写出你制作卵石的过程。
材料:锤子、磨刀石、水
过程:用锤子把石块的棱角砸去,在磨刀石上反复摩擦,用水冲刷,就制成了卵石。
五、实验目的:证明空气能传播声音。
实验器材:两支蜡烛、一盒火柴、大鼓、鼓槌。
实验步骤:
1、点燃蜡烛,一支放在鼓前面,一支放在较远处作为对比。
2、敲鼓,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鼓前面的蜡烛火焰抖动很厉害,较远处的很轻微。
实验结论:空气能传播声音
六、实验目的:液体能传播声音
实验器材:水槽、透明的塑料袋、闹钟,水
实验过程:
1、把闹钟定好铃,用塑料袋包起来,系紧口。
2、把塑料袋放在水槽里。
实验现象:时间到,可以听到铃声
实验结论:液体能传播声音
七、实验目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实验器材:玻璃钟罩、抽气机、闹钟
实验过程:
1、把闹钟定好铃,放在钟罩里。
2、用抽气机把空气抽出来。
实验现象:时间到,听不到铃声。
实验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第二篇: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总结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总结
通过本学期的实验,学生亲身经历了探究学习的过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就本学期五年级科学的探究实验教学工作做以如下总结: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发展探究能力。学生亲自经历探究过程,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注重创设问题和探究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活动的机会,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从事包括活动的设计、执行、交流和评价的全过程。尤其在实验教育学中,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大胆猜想,多表扬那些在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有创新方法的学生,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的过程,增强成就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科学实验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培养了能力,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由于科学课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所以设计实验便于学生发展智力,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能,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障实验计划顺利实验:开学初制订好实验计划。课文中有许多实验内容,但并不一定都要在实验室完成,我有重点的选择一部分分组实验组织实施。在开学初即将要进行实验教学的内容告之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学生在实验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则鼓励学生“自己去试试看”,给他们时间和空间,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建构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学会了用所学知识来改善和解释生活。
四、使学生将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接受式学习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灵活化。课文中有不少探究活动是要求学生课后完成的。首先课堂上让学生说说探究活动如何做到,既激发了兴趣,又使学生掌握了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然后注意选择儿童比较熟悉的、能够操作的,易于引起他们直接兴趣的活动,并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的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最后共同探讨,积极反馈。将学生的活动、过程、结果等进行考核。在评价时会让学生先说说具体过程,然后进行评价。到课外的活动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有些活动要求家长陪同,防范一切可能发生的意外
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找准知识的起点和终点,注重知识的落实和应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课外延伸,课内反馈,抓好探究活动落实,使学生将探究学习、体验式学习、接受学习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要求学生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用科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最后可以鼓励学生有时间的时候,多多阅读一些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要求学生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用科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总之,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有付出,有收获,添了几分经验,也多了几分教训.
第三篇: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总结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总结
科学实验是学生对未知的世界探索的一个窗口,随着科技、网络的发展,学生越来越多对世界上各种现象产生怀疑,而这个时候如果能动手做实验,让他们理解现象背后的奥秘,他们会豁然开朗。回顾这个学期,在实验课上真的留下了很多令人难忘的事情。现将这个学期五年级的科学实验课总结如下:
一,学生方面。学生做实验积极,肯动手、动脑,每当自己把实验做完,做成功,学生会有成就感、满足感,同时也会因为获得知识而自豪,甚至因为自己在探索很久之后,把实验做成了,然后在欢呼雀跃。“老师,我成功了,快看,老师,我成功了!”,每当他们发出这样的呼声时,我也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当然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他们会问我,老师是哪里吃问题了,我也只是给他们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并不是直接给他们答案,他们会继续探索,直到得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为止,如果实在不行,那就下一节课再来。我想这样才是学习,这样才使学习有意义。
二,老师方面。作为科学老师的我,我会不断汲取科学知识,从书本上学习,从网上学习,看科学杂志,科技频道,这些现象背后有着什么样的科学谜团?自己时常想这些问题。比如在上第一单元时,学生不太理解地球围绕着太阳转会产生昼夜变化及四季成因,我会运用一个手电筒作为光源(太阳),随着地球仪的转动,看到不同在地球仪上面出现阴影的地方,从而理解了昼夜的变化,地球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随着地球的转动,地球上获得的光照会向南移,到达北回归线,又会向北移,这样循环往复,形成了四季。
有时候会在想,我这样讲学生理解吗?我运用什么样的语言,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在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基础上我可以这么讲。科学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只是一直在探索的路上。
三,实验的操作。实验必须按照一定的流程来操作,不会像写作文那样,可以把某些句子提前或者放在后面,可以打乱顺序,这个必须按照前后的顺序来,如果乱了,后果不堪设想。如用酒精灯时,不可以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必须要用火柴点燃;还有一些腐蚀性的药品,必须要带手套,以防背腐蚀,更危险的是一些爆炸类的药品,一定不能掉以轻心。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达到了100%。
要求学生把实验用品摆在桌子规定的地方,要用到什么器材,再从那里拿过来用,这样才有秩序,方便。做完实验,也要把材料、器材归档。再把桌子擦干净。
实验让学生获得了很多知识,也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快乐。《研究钟摆的秘密》中,列举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中,并用萝卜作为摆,细线作为钟的指针,让学生探寻钟摆的规律,奥秘。先分成小组,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再派代表来说,看到他们激烈的讨论,我知道,学生已经获得了知识。
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如果我们不会思考,不努力,那么将来的我们就要被机器人取代。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自主独立地学习,而不是仅仅知识照搬照抄,我们要做新时代具有科学思维的人。
第四篇: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总结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总结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学生亲身经历了探究学习的过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就本学期五年级科学的探究实验教学工作做以如下总结: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发展探究能力。学生亲自经历探究过程,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科学实验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培养了能力,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由于科学课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所以设计实验便于学生发展智力,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能,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建构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学会了用所学知识来改善和解释生活。
四、使学生将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接受式学习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灵活化。
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找准知识的起点和终点,注重知识的落实和应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最后可以鼓励学生有时间的时候,多多阅读一些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要求学生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用科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第五篇: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田桥小学 年级 五年级 实验者 第 组 时间
实验名称 1.种子发芽对比实验 实验器材:一次性水杯,纸巾、纸盒 我的猜测: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我是这样做的:
1、准备好 6 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 2、将种子放入洞中 3、6 个小盘中 1 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 3 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 5 号杯,用纸箱罩住 6 号杯。
5、将 1 号杯和 2 号杯,3 号杯和 4 号杯,5 号杯和 6 号杯进行对比。
观察到的现象: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我认为: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疑问:为什么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田桥小学 年级 五年级 实验者 第 组 时间
实验名称 2.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器材:
卡纸 4,其中 3 在同一位置打一个洞(一枚硬币大小,夹子,手电筒、水管 3 段,弯头 2 个
我的猜测:光沿直线传播。
我是这样做的:
1、用夹子夹住卡纸,横立在桌面上排成整齐的一行,间隔距离为 15cm(没有孔的放在最末端)
2、用手电筒照射有孔卡指和管口 观察到的现象:光在物质中是直线传播。
我认为: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疑问:为什么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田桥小学 年级 五年级 实验者 第 组 时间
实验名称 光的反射能力 实验器材:卡纸(红、黄、绿、黑、白)各一,手电筒一支,夹子 我的猜测:黑色反黑光,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白光。
我是这样做的:
1、夹子夹住卡纸 2、将夹横立在桌上,并在桌面上放一页有字的纸。
3、打开手电筒开关,对着卡纸,观察文字 观察到的现象:黑色反光弱,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光能力强。
我认为:深色反光弱,浅色反光能力强。
疑问:为什么黑色反光弱,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光能力强。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田桥小学 年级 五年级 实验者 第 组 时间
实验名称 光的强弱与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 1 支,镜子 3 面,胶布 我的猜测:一次照射的温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温度地低。
我是这样做的:
1、用胶布将温度计固定在墙上。
2、用镜子反光对着温度计(一镜反射或多镜反射)
观察到的现象:一次照射的温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温度低。
我认为:一次照射的温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温度低。
疑问:为什么一次照射的温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温度低。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田桥小学 年级 五年级 实验者 第 组 时间
实验名称 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 实验器材:小车、线、小塑料袋、玻璃珠、秒表 1 只 我的猜测: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我是这样做的:
1、将小车安放在桌子上,用线的一端栓住小车,另一端拴上一个小塑料袋,小塑料袋悬空.2、将玻璃珠逐颗放入袋中 3、记下每次起止距离的时间 观察到的现象: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我认为: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 疑问:为什么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田桥小学 年级 五年级 实验者 第 组 时间
实验名称 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 实验器材:橡皮筋、小车 我的猜测: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我是这样做的:
1、将橡皮筋拴在小车的前后两端。
2、将橡皮筋绕在小车的前轴上。
观察到的现象: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我认为: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疑问:为什么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田桥小学 年级 五年级 实验者 第 组 时间
实验名称 用测力计测力的大小 实验器材:测力计、塑料袋 我的猜测:重力大,测力计的读数大 我是这样做的:1、检查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0”的位置 2、在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塑料袋 3、将要测物体放入袋中 4、读下此时测力计上的数 观察到的现象:重力大,测力计的读数大 我认为:重力小,测力计的读数小 疑问:为什么重力大,测力计的读数大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田桥小学 年级 五年级 实验者 第 组 时间
实验名称 决定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实验器材:长方形盒子、测力计、砝码、线、毛巾 我的猜测:摩擦力的大小由接触面的光滑和重力有关 我是这样做的:
1、将长方形盒子的一端用线拴好,栓在测力计的挂钩上 2、将砝码 4 个放入盒子中,在桌面上和毛巾上拉一拉,比一比 3、将砝码 6 个放入盒子中,在桌面上拉一拉,与在桌面上拉 4 个砝码进行对比 观察到的现象:摩擦力的大小由接触面的光滑和重力大小有关 我认为:摩擦力的大小由接触面的光滑和重力大小有关 疑问:为什么摩擦力的大小由接触面的光滑和重力大小有关?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太阳和影子 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组装模拟装置 1.组装模拟装置并介绍:手电筒代表太阳,竹篾代表太阳运动的轨迹,小标杆代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
2.探究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 1.观察: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
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的关系 2.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总结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发现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规律。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模拟昼夜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3、昼夜交替 实验器材:投影仪(或手电筒)、地球仪、人物模型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明确地球仪转动的方向 1.讨论:地球仪应朝哪个方向转动? 2.游戏:一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又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3、明确地球仪转动的方向:由西向东 2.模拟昼夜变化 1、在地球仪上某一个国家插上人物模型;2、由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与投影的距离不能太近,要让投影仪射出的光“包围”地球;)3、缓慢转动地球仪,边转动边观测; 3.实验总结 根据观测现象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4、看月亮 实验器材:月相盒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介绍月相盒 1.小电筒代表太阳; 2.盒中间的乒乓球代表月球; 3.月相盒周围的小孔代表一个月中在不同时候看月相; 2.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 1.学生连续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注意时间变化; 2.边观察边记录观察结果; 3.观察总结 展示学生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一个月中月相变化。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一个月中月相变化: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蛾眉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光的直线传播(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1、光的行进 实验器材:
实验一:小孔板(钻有小孔的纸板或木板)、手电筒
实验二:长方形纸盒、剪刀(或美工刀)、一半透明的纸、铝箔纸(也可不用)、胶水、钉子(大头针)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1.预测:光在空气中是沿什么路线传播的? 2.提供实验器材:3 小孔板、手电筒(手电筒不可用激光笔代替)
3.设计实验方案:用手电筒横向照射小孔,从第三个小孔看手电筒的光来判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4.学生分组实验(实验在较暗的光线下效果较好)
5.交流实验现象,小结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2.做一个小孔成像的模拟实验 1.介绍制作材料:长方形纸盒、剪刀(或美工刀)、一半透明的纸、铝箔纸、胶水、钉子(大头针)。
2、演示并指导制作方法:
在纸盒底部割出一个小窗; 在纸盒的另一头用透明纸蒙住; 用铝箔纸把小窗盖上,并用钉子(大头针)小心地在小窗中心钻一个孔; 3.学生分组制作。
4.指导学生观察:将有小窗的一面朝向窗户,前后移动纸盒,直至能在纸上看到清晰的影像为止。
5、分析小孔成像的原因。
3.实验总结 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研究镜子成像的特点(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2、照镜子 实验器材:平面镜、记录纸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提供实验材料 提供实验器材及辅助材料:平面镜(每位同学一块)、辅助材料——橡皮、画有一颗五角星的记录纸、印有一段文字的记录纸。
2.交流实验方法 1.讨论:你准备怎样来玩镜子? 2.交流实验方法、教师适时重点引导; 闭起一只眼睛照镜子观察现象; 直立两面镜子,不断变化镜子之间的角度,观察镜中物体的变化; 看着镜子,让笔在五角星的缝隙间“行走”; 借助镜子读文字; 3.实验研究 1.学生分组“玩”镜子; 2.学生边“玩”镜子边记录实验现象 3.实验总结 交流实验现象,准确描述镜子成像的特点。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光路是可逆的;镜子中的影像是与实际物体左右相反;两块直立镜子间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镜子与物体角度不同,所成像的方向也不同。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3、研究透镜 实验器材:
凸透镜、凹透镜、白纸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观察不同透镜的特点 1.提供两种不同的透镜。
2.观察、比较两种不同透镜的特点。
2.研究不同透镜的作用 1.用不同透镜观察物体,然后比较观察现象; 2、让穿过不同透镜,尽量让镜面与光线垂直,调节镜片与地面的距离,然后比较观察现象; 3、观察两种不同透镜的成像特点:把透镜对着窗户,调节透镜和白纸的距离,仔细观察白纸上所看到的现象; 3.实验总结 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准确描述透镜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聚光、成像的作用;凹透镜有缩小缩小、散光、成像的作用;光线经过透镜时会发生偏折。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研究太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4、七色光 实验器材:巧造彩虹——平面镜、手电筒、水槽、白(或三棱镜)
合成彩色光——白色圆纸片、铁钉、彩笔
滤光实验——手电筒、红黄蓝三色玻璃纸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巧造彩虹 1.提供实验器材:平面镜、手电筒、水槽、白。
2.教师边演示边指导实验方法:
将平面镜倾斜着放入水槽,并设法将镜子固定; 打开手电筒,让光线照在水下部分的镜面上; 将白纸在手电筒的上方举起来,移动手电筒的位置,直到看清彩虹为止。
3.学生分组实验,边实验边记录。
4.交流实验现象。(此实验也可直接用三棱镜代替,更具可操作性。1、在室外下平稳放置三棱镜;2、轻轻转动三棱镜,使光线投射到室或暗处的走廊墙壁上;3、观察光的颜色。)
2.合成彩色光实验 1.指导学生在圆纸片上用水彩笔画出等份的七种颜色。
2.将铁钉插入圆纸片中心,制成一个陀螺。
3.转动陀螺,学生观察记录。
3.滤光实验 1.演示:将红颜色的玻璃纸罩在手电筒上,然后罩在白纸上,仔细观察实验现象.2.将黄色、蓝色的玻璃纸分别罩在手电筒上,打开手电筒。3.让光投射在白纸上,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3.实验总结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认识太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太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判别导体和绝缘体(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开关、小电珠、灯座、导线若干、检测物体(剪刀、铅笔、回形针、橡皮、塑料圆珠笔等)、检测液体(自然水、纯净水、盐水)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制作检测电路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
2.把小电珠装入灯座,注意装小电珠时不要太用力。
3.用导线把电池盒、小灯座、开关连接起来,并留出检测线,注意所用导线两头的绝缘层一定要事先剥去。
4.检测电路的通电情况。
2.检测物品的导电性能 1.预测:哪些物体能导电? 2.用检测电路分别检测物品的导电性能:将检测物品分别接入检测电路,通过小电珠的亮与灭来判断物品的导电性能。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4.交流实验结果。
3.检测液体的导电性能 1.预测:哪些液体能导电? 2.用检测电路分别检测液体的导电性能:将检测电路留出的两根检测线都放入液体中,通过小电珠的亮与灭来判断液体的导电性能。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4.交流实验结果。
4、检测人体的导电性 1.介绍验电球。
2.用验电球检测人体的导电性:用两只手分别接触验电球的两个触点来判断人体的导电性能。
3.实验总结 根据实验结果,准确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4.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如回形针、铁钉、盐水、人体等;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橡皮、木头、纯净水等。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探究磁铁的性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4、研究磁铁 实验器材:条形磁铁、大头针、水槽、泡沫片、细线、环行磁铁、塑料棒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提出实验容 提供实验材料,利用材料探究磁铁的性质。
2.探究磁铁的性质 1.交流实验方法:
磁性的传递:
把大头针的一头靠近磁铁吸住,用另一头靠近另一个大头针,依次操作,看看磁铁能连续吸起几个大头针。
磁铁能指示方向:
方法一:悬挂法。用线系在条形磁铁的中间,注意线不能太粗,细棉线较好,然后把磁铁吊起来,使磁铁尽量呈水平状态,最后轻轻转动磁铁,观察磁铁静止时两端的指向; 方法二:水浮法。将条形磁铁放在泡沫板的中心,然后将泡沫板放入水槽,使泡沫板浮于水中,最后轻轻转泡沫板,观察静止时磁铁两端的指向; 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
将两块环行磁铁套入塑料棒实验,分别观察两块环行磁铁的同极和已极相互靠近时发生的现象; 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比较:
先在条形磁铁上取 5 个点,然后在点上一个接一个挂大头针,然后通过比较大头针的个数来判断磁力的大小(实验中的条形磁铁用大的效果较明显); 2.学生分组实验,边实验边用文字或图示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总结 交流观察结果,认识磁铁的性质,分享探究的快乐。
4.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磁铁的性质有:磁铁的磁性可以传递;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叫磁极。指北的一端是北极,指南的一端是南极;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电磁铁 实验器材:电池 2 节、粗细不同的导线 2 根、粗细不同的铁钉 2 根、回形针一盒、培养皿(可用小盒子代替)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明确研究的问题 1.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电池节数有关; 2.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铁钉粗细有关; 3.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导线粗细有关; 4.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绕线圈数有关; 2.设计对比实验 1.选择一个研究因素(以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电池节数有关为例),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法。
2.边交流实验方法边演示:
保持不变的因素:铁钉一样、导线一样、线圈圈数一样、改变的因素:电池的节数 3.选择其它因素设计实验方法,交流指点。
3.对比实验 1.建议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因素研究; 2.建议每个因素研究三次,取中间数(或平均数),这样的数据更有说服力。
3.边实验边记录数据。
4.实验总结 汇总实验数据,发现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5.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线圈圈数有关。电磁铁也有南北极。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测量 1 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1、测量呼吸和心跳 实验器材:听诊器、秒表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测量安静状态下 1 分钟的呼吸和心跳 1.教师演示听诊器测量心跳,重点示确定心脏的位置很重要(心脏位于人的胸腔的偏左)。
2.指导秒表的正确使用。
3.学生分组用听诊器、秒表测量安静状态下自己 1 分钟的心跳,建议同学之间相互测定较好。
4.提醒测量呼吸次数的注意点:吸一口气呼一口气算一次呼吸。
5.学生分组测量安静状态下自己 1 分钟的呼吸。
6.边测量边在记录表中记录数据。
2.测量运动结束后 1 分钟的呼吸和心跳 1.运动 2 分钟即可。
2.2 分钟运动结束后立即测量 1 分钟心跳和呼吸。
3.学生分组测量,边测量边在记录表中记录数据。
3.实验总结 汇总实验数据,发现静止状态与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的不同。
4.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学生每分钟的呼吸多在 20 次左右,心跳在 80 次左右;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迅速加快。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用澄清石灰水比较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2、肺和呼吸 实验器材:澄清石灰水 1 瓶、保鲜袋 2 个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收集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1.用两个保鲜袋分别收集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在收集呼出的气体时,将保鲜袋对准嘴巴多次呼气即可,另外,注意两个保鲜袋中搜集的气体要差不多。
2、收集空气、收集呼出气体的两个保鲜袋不要混淆,要分辨清楚,否则观察的实验现象会有偏差。
2.比较实验 1.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倒入两个保险袋中实验比较,在实验中要注意,两个保鲜袋中倒入的澄清石灰水的量不宜过多,而且倒入两个保鲜袋中的石灰水要差不多,当澄清的石灰水倒入保鲜袋以后及时将袋口扎上,防止石灰水流出来。
2.如果没有澄清石灰水,可到化学试剂药店购买氢氧化钙溶液。
3.摇晃保鲜袋后,观察比较。
4.边实验边记录实验发现。
3.实验总结 交流实验结果,比较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
3.整理器材 将实验保鲜袋放进垃圾袋,其余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
呼吸时,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测肺活量(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2、肺和呼吸 实验器材:
塑料瓶(大饮料瓶)、100ml 烧杯、白纸条、记号笔、胶水、水槽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制作肺活量测量器。
1.沿塑料瓶的外壁由下向上贴上白纸条; 2.用 100ml 的烧杯装满水,倒入塑料瓶,小心不要把水倒在瓶外,然后用记号笔沿水面标上 100ml 的记号,依次进行,标到 1000ml 即可。
2.测肺活量 1.测量前,一定要先将塑料中装满水,并盖上盖子; 2.把塑料瓶倒扣在水槽中,瓶口一定要没在水的下方; 3.在水中旋开盖子,将直角弯头管的一头伸进塑料瓶; 4、吸足一口气,尽最大力气向水中吹气; 5、读出自己的肺活量,读的时候是读出瓶中空的体积,不是读出瓶中水的体积; 4.在第二个同学测之前,也一定要将瓶中的水装满。
3.实验总结 交流自己的肺活量,并根据数据分析肺活量大小的影响因素。
3.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人的肺活量有大有小。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研究心脏的跳动和血液循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3、心脏和血液循环 实验器材:水槽、塑料瓶、秒表、人体血液循环图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模拟心脏跳动 1.在水中反复挤压和放松塑料瓶,仔细观察现象,实验时水槽中的水要适量。
2.在水中挤压塑料瓶的活动可以利用输液管替换,效果更接近“原型”:找一些医院里的输液管(最好是新的),在中间的塑料小瓶子的两端各保留适当长度的管子,截掉多余部分,再用两个培养皿,往其中一个倒入适量红水,挤压塑料小瓶,仔细观察现象。
2.观察人体血管图 1.观察、介绍人体的血管。
2.找一找,在人身体的哪些地方能摸到脉搏。
3.教师重点演示:指导测量颈动脉、桡动脉的脉搏。
4.感受自己的脉搏跳动。
3.测量 1 分钟的心跳和脉搏次数。
1.脉搏和心跳最好同时测出,因为人的心跳次数并非固定不变。
2.测量活动可以两人合作完成,如同学帮助测脉搏,自己测心跳,教师控制时间,然后轮换。
3.边测量边记录数据。
..3.实验总结 交流、比较自己 1 分钟心跳、脉搏跳动次数,认识心脏的功能。
3.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心脏总是在不停地跳动,并与脉搏跳动的次数一致。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彩色水点实验(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课题:1、解释 实验器材:培养皿、白纸条、夹子、水彩笔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画彩色水点 1.用彩色水笔在白纸条的一端画上不同颜色的圆点,注意:彩色圆点的大小要差不多、彩色圆点画的位置要差不多、彩色圆点离纸的下端距离要一样。
2.白纸条要选择柔韧一点的,如宣纸、面巾纸。
2.实验观察 1.用夹子夹住纸条,将纸条的下方放进装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彩色圆点不能碰到水面、纸条要同时放入水中。
2.当水慢慢地被吸上纸条后,仔细观察圆点发生的变化。
3.实验总结 交流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作出解释。
3.整理器材 将实验纸条放进垃圾袋,其余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红、黄、蓝是三原色,遇水保持单色调不变;其余颜色都是中间色,在一定条件下,中间色将分解还原为原色。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太阳和影子 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组装模拟装置 1.组装模拟装置并介绍:手电筒代表太阳,竹篾代表太阳运动的轨迹,小标杆代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
2.探究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 1.观察: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
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的关系 2.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总结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发现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规律。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模拟昼夜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3、昼夜交替 实验器材:投影仪(或手电筒)、地球仪、人物模型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明确地球仪转动的方向 1.讨论:地球仪应朝哪个方向转动? 2.游戏:一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又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3、明确地球仪转动的方向:由西向东 2.模拟昼夜变化 1、在地球仪上某一个国家插上人物模型;2、由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与投影的距离不能太近,要让投影仪射出的光“包围”地球;)3、缓慢转动地球仪,边转动边观测; 3.实验总结 根据观测现象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4、看月亮 实验器材:月相盒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介绍月相盒 1.小电筒代表太阳; 2.盒中间的乒乓球代表月球; 3.月相盒周围的小孔代表一个月中在不同时候看月相; 2.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 1.学生连续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注意时间变化; 2.边观察边记录观察结果; 3.观察总结 展示学生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一个月中月相变化。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一个月中月相变化: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蛾眉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光的直线传播(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1、光的行进 实验器材:
实验一:小孔板(钻有小孔的纸板或木板)、手电筒
实验二:长方形纸盒、剪刀(或美工刀)、一半透明的纸、铝箔纸(也可不用)、胶水、钉子(大头针)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1.预测:光在空气中是沿什么路线传播的? 2.提供实验器材:3 小孔板、手电筒(手电筒不可用激光笔代替)
3.设计实验方案:用手电筒横向照射小孔,从第三个小孔看手电筒的光来判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4.学生分组实验(实验在较暗的光线下效果较好)
5.交流实验现象,小结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2.做一个小孔成像的模拟实验 1.介绍制作材料:长方形纸盒、剪刀(或美工刀)、一半透明的纸、铝箔纸、胶水、钉子(大头针)。
2、演示并指导制作方法:
在纸盒底部割出一个小窗; 在纸盒的另一头用透明纸蒙住; 用铝箔纸把小窗盖上,并用钉子(大头针)小心地在小窗中心钻一个孔; 3.学生分组制作。
4.指导学生观察:将有小窗的一面朝向窗户,前后移动纸盒,直至能在纸上看到清晰的影像为止。
..5、分析小孔成像的原因。
3.实验总结 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研究镜子成像的特点(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2、照镜子 实验器材:平面镜、记录纸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提供实验材料 提供实验器材及辅助材料:平面镜(每位同学一块)、辅助材料——橡皮、画有一颗五角星的记录纸、印有一段文字的记录纸。
2.交流实验方法 1.讨论:你准备怎样来玩镜子? 2.交流实验方法、教师适时重点引导; 闭起一只眼睛照镜子观察现象; 直立两面镜子,不断变化镜子之间的角度,观察镜中物体的变化; 看着镜子,让笔在五角星的缝隙间“行走”; 借助镜子读文字; 3.实验研究 1.学生分组“玩”镜子; 2.学生边“玩”镜子边记录实验现象 3.实验总结 交流实验现象,准确描述镜子成像的特点。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光路是可逆的;镜子中的影像是与实际物体左右相反;两块直立镜子间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镜子与物体角度不同,所成像的方向也不同。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3、研究透镜 实验器材:
凸透镜、凹透镜、白纸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观察不同透镜的特点 1.提供两种不同的透镜。
2.观察、比较两种不同透镜的特点。
2.研究不同透镜的作用 1.用不同透镜观察物体,然后比较观察现象; 2、让穿过不同透镜,尽量让镜面与光线垂直,调节镜片与地面的距离,然后比较观察现象; 3、观察两种不同透镜的成像特点:把透镜对着窗户,调节透镜和白纸的距离,仔细观察白纸上所看到的现象; 3.实验总结 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准确描述透镜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聚光、成像的作用;凹透镜有缩小缩小、散光、成像的作用;光线经过透镜时会发生偏折。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研究太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4、七色光 实验器材:巧造彩虹——平面镜、手电筒、水槽、白(或三棱镜)
合成彩色光——白色圆纸片、铁钉、彩笔
滤光实验——手电筒、红黄蓝三色玻璃纸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巧造彩虹 1.提供实验器材:平面镜、手电筒、水槽、白。
2.教师边演示边指导实验方法:
将平面镜倾斜着放入水槽,并设法将镜子固定; 打开手电筒,让光线照在水下部分的镜面上; 将白纸在手电筒的上方举起来,移动手电筒的位置,直到看清彩虹为止。
3.学生分组实验,边实验边记录。
4.交流实验现象。(此实验也可直接用三棱镜代替,更具可操作性。1、在室外下平稳放置三棱镜;2、轻轻转动三棱镜,使光线投射到室或暗处的走廊墙壁上;3、观察光的颜色。)
2.合成彩色光实验 1.指导学生在圆纸片上用水彩笔画出等份的七种颜色。
2.将铁钉插入圆纸片中心,制成一个陀螺。
3.转动陀螺,学生观察记录。
3.滤光实验 1.演示:将红颜色的玻璃纸罩在手电筒上,然后罩在白纸上,仔细观察实验现象.2.将黄色、蓝色的玻璃纸分别罩在手电筒上,打开手电筒。3.让光投射在白纸上,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3.实验总结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认识太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太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判别导体和绝缘体(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开关、小电珠、灯座、导线若干、检测物体(剪刀、铅笔、回形针、橡皮、塑料圆珠笔等)、检测液体(自然水、纯净水、盐水)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制作检测电路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
2.把小电珠装入灯座,注意装小电珠时不要太用力。
3.用导线把电池盒、小灯座、开关连接起来,并留出检测线,注意所用导线两头的绝缘层一定要事先剥去。
4.检测电路的通电情况。
2.检测物品的导电性能 1.预测:哪些物体能导电? 2.用检测电路分别检测物品的导电性能:将检测物品分别接入检测电路,通过小电珠的亮与灭来判断物品的导电性能。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4.交流实验结果。
3.检测液体的导电性能 1.预测:哪些液体能导电? 2.用检测电路分别检测液体的导电性能:将检测电路留出的两根检测线都放入液体中,通过小电珠的亮与灭来判断液体的导电性能。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4.交流实验结果。
4、检测人体的导电性 1.介绍验电球。
2.用验电球检测人体的导电性:用两只手分别接触验电球的两个触点来判断人体的导电性能。
3.实验总结 根据实验结果,准确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4.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如回形针、铁钉、盐水、人体等;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橡皮、木头、纯净水等。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探究磁铁的性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4、研究磁铁 实验器材:条形磁铁、大头针、水槽、泡沫片、细线、环行磁铁、塑料棒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提出实验容 提供实验材料,利用材料探究磁铁的性质。
2.探究磁铁的性质 1.交流实验方法:
磁性的传递:
把大头针的一头靠近磁铁吸住,用另一头靠近另一个大头针,依次操作,看看磁铁能连续吸起几个大头针。
磁铁能指示方向:
方法一:悬挂法。用线系在条形磁铁的中间,注意线不能太粗,细棉线较好,然后把磁铁吊起来,使磁铁尽量呈水平状态,最后轻轻转动磁铁,观察磁铁静止时两端的指向; 方法二:水浮法。将条形磁铁放在泡沫板的中心,然后将泡沫板放入水槽,使泡沫板浮于水中,最后轻轻转泡沫板,观察静止时磁铁两端的指向; 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
将两块环行磁铁套入塑料棒实验,分别观察两块环行磁铁的同极和已极相互靠近时发生的现象; 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比较:
先在条形磁铁上取 5 个点,然后在点上一个接一个挂大头针,然后通过比较大头针的个数来判断磁力的大小(实验中的条形磁铁用大的效果较明显); 2.学生分组实验,边实验边用文字或图示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总结 交流观察结果,认识磁铁的性质,分享探究的快乐。
4.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磁铁的性质有:磁铁的磁性可以传递;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叫磁极。指北的一端是北极,指南的一端是南极;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电磁铁 实验器材:电池 2 节、粗细不同的导线 2 根、粗细不同的铁钉 2 根、回形针一盒、培养皿(可用小盒子代替)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明确研究的问题 1.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电池节数有关;
..2.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铁钉粗细有关; 3.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导线粗细有关; 4.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绕线圈数有关; 2.设计对比实验 1.选择一个研究因素(以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电池节数有关为例),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法。
2.边交流实验方法边演示:
保持不变的因素:铁钉一样、导线一样、线圈圈数一样、改变的因素:电池的节数 3.选择其它因素设计实验方法,交流指点。
3.对比实验 1.建议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因素研究; 2.建议每个因素研究三次,取中间数(或平均数),这样的数据更有说服力。
3.边实验边记录数据。
4.实验总结 汇总实验数据,发现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5.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线圈圈数有关。电磁铁也有南北极。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测量 1 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1、测量呼吸和心跳 实验器材:听诊器、秒表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测量安静状态下 1 分钟的呼吸和心跳 1.教师演示听诊器测量心跳,重点示确定心脏的位置很重要(心脏位于人的胸腔的偏左)。
2.指导秒表的正确使用。
3.学生分组用听诊器、秒表测量安静状态下自己 1 分钟的心跳,建议同学之间相互测定较好。
4.提醒测量呼吸次数的注意点:吸一口气呼一口气算一次呼吸。
5.学生分组测量安静状态下自己 1 分钟的呼吸。
6.边测量边在记录表中记录数据。
2.测量运动结束后 1 分钟的呼吸和心跳 1.运动 2 分钟即可。
2.2 分钟运动结束后立即测量 1 分钟心跳和呼吸。
3.学生分组测量,边测量边在记录表中记录数据。
3.实验总结 汇总实验数据,发现静止状态与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的不同。
4.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学生每分钟的呼吸多在 20 次左右,心跳在 80 次左右;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迅速加快。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用澄清石灰水比较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2、肺和呼吸 实验器材:澄清石灰水 1 瓶、保鲜袋 2 个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收集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1.用两个保鲜袋分别收集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在收集呼出的气体时,将保鲜袋对准嘴巴多次呼气即可,另外,注意两个保鲜袋中搜集的气体要差不多。
..2、收集空气、收集呼出气体的两个保鲜袋不要混淆,要分辨清楚,否则观察的实验现象会有偏差。
2.比较实验 1.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倒入两个保险袋中实验比较,在实验中要注意,两个保鲜袋中倒入的澄清石灰水的量不宜过多,而且倒入两个保鲜袋中的石灰水要差不多,当澄清的石灰水倒入保鲜袋以后及时将袋口扎上,防止石灰水流出来。
2.如果没有澄清石灰水,可到化学试剂药店购买氢氧化钙溶液。
3.摇晃保鲜袋后,观察比较。
4.边实验边记录实验发现。
3.实验总结 交流实验结果,比较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
3.整理器材 将实验保鲜袋放进垃圾袋,其余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
呼吸时,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测肺活量(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2、肺和呼吸 实验器材:
塑料瓶(大饮料瓶)、100ml 烧杯、白纸条、记号笔、胶水、水槽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制作肺活量测量器。
1.沿塑料瓶的外壁由下向上贴上白纸条; 2.用 100ml 的烧杯装满水,倒入塑料瓶,小心不要把水倒在瓶外,然后用记号笔沿水面标上 100ml 的记号,依次进行,标到 1000ml 即可。
2.测肺活量 1.测量前,一定要先将塑料中装满水,并盖上盖子; 2.把塑料瓶倒扣在水槽中,瓶口一定要没在水的下方; 3.在水中旋开盖子,将直角弯头管的一头伸进塑料瓶; 4、吸足一口气,尽最大力气向水中吹气; 5、读出自己的肺活量,读的时候是读出瓶中空的体积,不是读出瓶中水的体积; 4.在第二个同学测之前,也一定要将瓶中的水装满。
3.实验总结 交流自己的肺活量,并根据数据分析肺活量大小的影响因素。
3.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人的肺活量有大有小。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研究心脏的跳动和血液循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3、心脏和血液循环 实验器材:水槽、塑料瓶、秒表、人体血液循环图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模拟心脏跳动 1.在水中反复挤压和放松塑料瓶,仔细观察现象,实验时水槽中的水要适量。
2.在水中挤压塑料瓶的活动可以利用输液管替换,效果更接近“原型”:找一些医院里的输液管(最好是新的),在中间的塑料小瓶子的两端各保留适当长度的管子,截掉多余部分,再用两个培养皿,往其中一个倒入适量红水,挤压塑料小瓶,仔细观察现象。
2.观察人体血管图 1.观察、介绍人体的血管。
2.找一找,在人身体的哪些地方能摸到脉搏。
3.教师重点演示:指导测量颈动脉、桡动脉的脉搏。
4.感受自己的脉搏跳动。
3.测量 1 分钟的心跳和脉搏次数。
1.脉搏和心跳最好同时测出,因为人的心跳次数并非固定不变。
2.测量活动可以两人合作完成,如同学帮助测脉搏,自己测心跳,教师控制时间,然后
..轮换。
3.边测量边记录数据。
3.实验总结 交流、比较自己 1 分钟心跳、脉搏跳动次数,认识心脏的功能。
3.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心脏总是在不停地跳动,并与脉搏跳动的次数一致。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彩色水点实验(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课题:1、解释 实验器材:培养皿、白纸条、夹子、水彩笔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画彩色水点 1.用彩色水笔在白纸条的一端画上不同颜色的圆点,注意:彩色圆点的大小要差不多、彩色圆点画的位置要差不多、彩色圆点离纸的下端距离要一样。
2.白纸条要选择柔韧一点的,如宣纸、面巾纸。
2.实验观察 1.用夹子夹住纸条,将纸条的下方放进装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彩色圆点不能碰到水面、纸条要同时放入水中。
2.当水慢慢地被吸上纸条后,仔细观察圆点发生的变化。
3.实验总结 交流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作出解释。
3.整理器材 将实验纸条放进垃圾袋,其余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红、黄、蓝是三原色,遇水保持单色调不变;其余颜色都是中间色,在一定条件下,中间色将分解还原为原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