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科院报告求解:行政审批改革遇到了哪些阻力
社科院报告求解: 社科院报告求解:行政审批改革遇到了哪些阻力
2009 年 02 月 11 日 11:34 [发表评论] [推荐朋友]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关闭窗口] 滕兴才 [打印本稿]
中国青年报记者近日获得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审批改革、腐败治理与市场完善》的报告 显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 2001 年以来的行政审批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还只是阶 段性、初步性的,审批制度改革远未完成,要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必须转变改革方 式。报告撰写者、社科院经济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林跃勤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 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审批过多过滥的情况还很严重,行政审批改革良性机制远未形成,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面临很大阻力。上有政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报告显示,虽然经过几次改革,中央和各地政府均削减了为数不少的审批事项,但留存 下来的审批数量依然很庞大,而且留下来的审批事项还有许多是政府不该管、属于市场范围 内的事情,现行行政审批制度的基础并未根本触动。如目前某市房地产开发商需要经过近20 个部门、近200 人签字、约 60 个印章,奔忙两年时间,花费数千万元,才能建设一个项 目。同时,审批项目削减中走过场、重数量、避重就轻,避虚就实、明减实增、阳奉阴违,实际上只减那些不能收费或核准的事项,对本部门有利的,特别是一些收费项目却揽在手里 不放等现象不少。还有些部门和地方将审批权转移给下属协会、行会等中介机构等,“按下 葫芦浮起瓢”的情况普遍存在。此外,一些打着各种名义进行的“变相审批”比审批更麻烦。比如一些项目名义上取消 审批,改为备案制,但企业申报备案更加复杂麻烦,所需要的周期更长。再比如一些互相矛 盾、互为前提的许可条件,让企业在办证的时候左右为难。据林跃勤介绍,国外有研究表明,在发达国家,办一个企业平均需要过 6 关,用 26 天,花费年收入的 8%;而在发展中国家,平均要过 11 关,用 59 天,花费年收入的 122%。“目 前在中国注册一个企业平均需要多少天,没有准确的数字,预计是发达国家的若干倍”,林 跃勤说,“慢的主要原因就是行政限制和审批程序依然比较烦琐。” 报告表明,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而全国性大规模行政审批制度 改革则是从 2001 年开始的。2001 年 9 月,为了适应加入 WTO 对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国务 院成立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清理国务院各部门、单位的审批项目,并在 全国范围内有序地展开,触及到行政审批各个方面,标志着行政审批
改革进入到实质性阶段。然而报告认为,目前进行的行政审批改革大多是被动进行的,良好的改革机制远未形成。报告分析认为,目前的改革大多是应急型、浅层型、减量型和被动型的,改革偏向审批 项目数量上的压缩,有的地方甚至玩起数字游戏。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缺乏长期规划和经常性,
改革依然具有自上而下、政治运动式、风暴式改革的痕迹。自觉进行审批体制改革的内在动 力不足,2001 年以来的审批改革主要是在履行加入 WTO 承诺的外部压力下发生的,并非完 全是自觉自发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还没有以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律形式予以规范,如设立审 批事项的权力、审批程序、监督措施等的法定化均未实现,也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政府管 理的要求。正因为各地区、各部门的审批改革具有被动特性,所以,常常造成改革在不同地区、不 同领域表现得极不均衡。行政审批改革和项目削减要求基本上是按照各地区自我检查、自我削减、自我“瘦身”,使中央要求与目标和地方的实际执行差距较大,各地审批改革进度不
一、有的砍得多,有的 减得少,苦乐不匀突出,出现了“谁减的多,谁吃亏”的逆向刺激。时间一长,就有可能出 现对同一事项不同地区做法不同、不同省市同一部门职能大相径庭的情况。阻力来自何方 报告还认为,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面临很大阻力。从目前情况看,由于政治体制 改革和反垄断改革滞后,如政府职能部门和官员为了自身利益,不愿继续放权,甚至借口经 济发展中的新事物、新情况要求增设新的机构、新的行政许可和审批权,垄断部门也希望借 助各种审批门槛,限制其他竞争者的进入。报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若干对策建议,包括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数量,强化审 批制度改革中的反腐败机制,加大对审批寻租腐败的惩罚力度。报告特别强调要创新行政审批改革模式,提出要实现五个转变:从以往的临时性、阵风 式审批制度改革转向按照内外环境变化和完善市场经济客观需要经常性的改革;由头痛医 头、脚痛医脚的被动性、补漏性改革转为主动性、预防性改革;从偏重于发命令、定指标等 方式的指令性改革向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决定审批事项增减的制度性改革转变;从单项 性、局部性改革转向配套性、整体性改革,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司法体制、人事体制、价 格体制等其他各项改革紧密结合起来; 从重改革过程和规模向重改革质量和绩效转变,特别 是要消除那种以为减少了审批数量,而对数量减少之后的监管、运行方式和效果不闻不问,作为审批制度改革
成功的浅薄思想。
社科院学者: 社科院学者:行政审批改革良性机制还未形成
人民日报 2009-02-17 字体: 【大 中 小】 共有评论 0 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 2001 年以来的审批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依然是阶段性和初步性的,还有诸多问题与不足没有得到解决。审批过多 过滥情况依然严重,审批腐败并未得到根本遏制,行政审批改革良性机制还 未形成。
”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宏观室副研 究员林跃勤在题为《审 批改革、腐败治理与市 场完善》的报告中得出 的结论。审批削减,“按下葫 审批削减,按下葫 芦浮起瓢” 芦浮起瓢 报告认为,从根本 上说,现行行政审批制 度的基础还未触动,留 下来的审批事项还有许 多是应减未减的事情。而且,审批改革进展不均衡。行政审批改革和项目削 减要求基本上是按照各地区、各部门自我检查、自我削减、自我“瘦身”,使 中央要求与地方的实际执行差距较大,各地审批改革进度不一,砍多砍少、苦乐不匀突出。审批项目削减中往往只减那些不能收费或核准的事项,对本 部门有利的,特别是一些收费项目却揽在手里不放,还有些部门和地方将审 批权转移给下属协会、行会等中介机构等,“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情况普遍存 在。“变相审批严重,备案比审批更麻烦。一些项目名义上取消审批,改为 备案制,但企业申报备案更加复杂麻烦,所需要的周期更长。” 林跃勤认为,审批过多过滥的情况表明,政府习惯于审批的行为方式没 有得到根本改变,政府管理职能和管理理念的转变还不到位,“审批崇拜”的习惯与意识未变,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行为惯性,重行政命令、轻市 场调节,重长官意志、轻自愿协商,重审批、轻监管。审批越多,审批越多,寻租腐败发生越多 报告对审批腐败的问题做了重点关注。报告指出,审批项目减少了,但审批寻租现象并未同步减少。行政审批 金钱化、收费过滥、“不给好处不办事”等现象并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林跃勤说:“市场有缺陷,需要政府干预是无疑的,但行政审批过度会 造成扭曲、浪费和腐败。经验表明,行政审批规模与审批寻租和社会成本成 正相关关系,即审批越多,寻租腐败发生越多,社会成本越高。”
报告认为,加快行政机构改革、继续推进大部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 型,使行政审批范围最小化,完善备案制,是建立市场经济最具实质性的步 骤。“可以借鉴国外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来设立合理行政审批规模,对短缺 资源开发利用通过公开竞拍行政许可(审批)。一些从行政审批撤下来的事项 或
者不再适合由政府审批与许可的事项,改为备案并可以由政府授权社团、协会和中介组织来办理。当然,同时需要强化对这些社会中介组织的审查、监督和规范管理,以免产生新的失控和问题。”林跃勤说。审批改革,审批改革,由运动性转向经常性 报告就创新行政审批体制改革与运行模式提出六点建议。由运动式审批改革转向经常性改革。为避免只有出现了审批违规违法和 巨额寻租腐败案件之后才会对审批违法与腐败行为进行查处状况的重演,特 别需要建立起经常性的动态监管制度。由被动性、补漏性改革转为主动性、预防性改革。审批制度改革要体现 前瞻性、预防性和经常性,不是等到问题严重时才刮刮“风暴”。从指令性改革向制度性改革转变。取消旧的或增设新的审批事项,都必 须制定严格的审批程序,依法进行调整,在制度框架下进行,杜绝长官意志 和随意性。由政府唱“独角戏”转变为“多重唱”。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由政府与人 大、政协、科研机构、群众多元主体联合参与,使改革方案更具科学性、群 众性和可执行性。从单项性、局部性改革向配套性、整体性改革转变。行政审批改革的深 化,需要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相应的行政制度、司法制度、人事制度、产 权制度等的改革结合起来,综合配套、统筹兼顾。从重改革过程和数量向重改革质量和绩效转变。要消除那种只重视审批 数量的减少,而对数量减少之后的监管、运行方式和效果不闻不问的观念,更加重视审批改革之后的管理方式和效果变化,将绩效作为审批改革的最终 评价标准。(记者施芳)(编辑:何胜)
第二篇:行政审批改革
行政审批改革
温家宝指出,要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坚持市场优先和社会自治原则,凡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行业组织能够自律管理的,政府就不要设定行政审批;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就不要再搞前置审批。突出三个重点领域:一是投资领域。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真正确立企业和公民个人的投资主体地位。二是社会事业领域。加大审批事项的清理、精减和调整力度,放宽限制,打破垄断,扩大开放,公平准入,鼓励竞争。三是非行政许可审批领域。清理一些部门和地方利用“红头文件”等对公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提出的限制性规定,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按法定程序设定的登记、年检、监制、认定、审定以及准销证、准运证等,要一律取消。
温家宝说,行政机关设定审批事项必须于法有据,严格遵循法定程序,进行合法性、必要性、合理性审查论证;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要通过公布草案、公开听证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没有法律法规依据,行政机关不得设定或变相设定行政审批事项。原则上实行一个部门、一级地方政府一个窗口对外。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公开,实行网上公开申报、受理、咨询和办复,为群众办事提供更多便利。推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制和亲切服务。
第三篇:行政审批改革汇报
汇报材料
(XX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尊敬的X书记、各位领导:
卫生计生作为保障健康的重要民生部门,与群众的健康权益息息相关,县卫计局按照“三集中、四到位”的要求,派行政审批股整体入驻县政务服务中心,并采取有效措施,将审批时限最大程度压缩,坚持简政放权,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下面将我局行政审批事项基本情况及下一步精简、压缩、改革思路与措施汇报如下:
一、审批事项和便民服务事项基本情况
按照法律法规及行政审批事项下放相关精神要求,目前,我局承担按权限进行医疗机构设置与执业许可、饮用水供水单位卫生许可、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这三大项行政审批工作,和再生育审批一项便民服务事项。其中按权限进行医疗机构设置与执业许可中包括二级以下医疗机构设置与执业许可、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港、澳、台地区投资者在内地设置独资医院的审批、医疗广告和保健信息审核、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设置与执业许可、放射诊疗许可等内容。按照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的原则,2015年入驻县政务服务中心后,我们将医疗机构设置与执业许可由《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的45个工作日压缩到3个工作日承诺办结,其中包括现场验收;将饮用水供水单位卫生许可由《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的20个工作日压缩到3个工作日办结;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由《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的20个工作日压缩到3个工作日办结,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并且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和有关文件规定,所有的行政许可项目一律不收取任何费用。
二、审批事项和便民服务事项下一步改革思路及措施
1、将按权限进行医疗机构设置与执业许可中的中医诊所和养老机构中内设的医疗机构许可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申请人提交设置单位或个人设置医疗机构的备案材料,卫计局行政审批窗口对材料齐全且符合相关要求的,及时发放《中医诊所备案证》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即可开展执业活动。由审批改为备案,简化了办事程序,只需申请和发证两个环节,压缩了办事时限,为申请人提供了方便。
2、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饮用水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这2项审批事项由原来3天办理的承诺件调整为即办件。只要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按规定当天办结审批并发放许可证,并将办理结果及时输入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系统。
3、将再生育审批(三胎)由原来的纸质证明资料审批改为网上审批,育龄夫妇从网上申请,上传相关资料,经审核符合条件的,持本人身份证便可到卫计局窗口领取《计划生育服务证》(即准生证)。
三、推进中存在困难问题及解决思路
1、对已经取消的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我们将通过媒体、网络、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及时向社会公开,避免群众不知情,办事多跑路的情况发生。
2、由行政审批转向备案管理,是一种管理手段,本质是简化事前管理,提高办事效率,而不是放松监管,首当其冲的问题是如何加强事后监管。随着备案医疗机构和即办审批公共场所数量的持续增加,执业活动日益频繁,转变监管方式、提高监管能力将成为县级卫计行政部门的重要任务。监管人员不足、监管能力不足和繁重监管任务之间的矛盾也将显现出来,需要通过壮大监管队伍、增加监管力量、转变监管方式加以解决。
第四篇:行政审批改革座谈会发言
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全市审批制度改革部门
座谈会汇报材料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认识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的重要抓手,是营造最优发展环境的核心环节,也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之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是发展所需,是大势所趋,是群众所盼,如何改革和完善行政审批,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所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新一届中央政府在机构改革方案中提出,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而转变政府职能则必须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来实现突破。省委书记夏宝龙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提出:浙江要争取创造审批速度最快的政府。我市于2007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以“合法合理、精简高效、批管分离”为目标,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了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社会效益。但是离改革的理想目标还是任重道远。
下步我们要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弘扬“三思三创”精神,深刻认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审批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努力突破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以“能减则减、合理归并、市场运作、强化监督”为目标,从清理审批到削减事项,从优化归并到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服务发展。面对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提出新命题、新目标,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办事需求。把审批制度改革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自我需求,在县市区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争创全省第一乃至全国第一。
二、本部门削减审批事项、减少优化审批环节、流程的设想 经上一轮清理后,我局共保留9个行政许可事项和4个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9个行政许可事项分别为:
1、内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
2、外商投资项目核准;
3、境外投资项目核准;
4、基本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
5、审批粮食、棉花、煤炭出口配额和粮食棉花进口关税配额;
6、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审查;
7、新建生产性供热锅炉审批;
8、工程建设不招标批准;
9、招标范围和招标方式核准。4个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分别为:
1、政府投资项目建议书的审批;
2、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
3、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初步设计的审批;
4、企业投资项目备案。
为了进一步缩短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时间,提高行政效率,我局计划在上一轮改革成果的基础,作以下三方面深化:
(一)审批事项削减
1、取消审批粮食、棉花、煤炭出口配额和粮食棉花进口关税配额,理由是:近五年多来,未受理过此类事项的申请。
2、取消新建生产性供热锅炉审批,理由同上。
3、取消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审查,理由是:根据文件规定,我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用能审查,根据不同行业,分别由市经信局、交通局、住建局负责。
4、取消工程建设不招标批准,理由是:我市建设工程招标核准由市招标办负责。
5、取消招标范围和招标方式核准,理由同上。
6、取消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审批。
合计取消6个事项(5个行政许可事项和1个非许可事项),削减率为46.2%。
(二)优化保留事项的审批环节
1、总投资1500万元及以下的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程序由原来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三个环节合并为一个环节,审批项目实施方案。
2、总投资1500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程序由原来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三个环节调整为两个环节,审批项目建议书和初步设计。
3、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下前期规划明确或建安费用占比较低的政府投资项目,不再单独组织工程初步设计会审,建设单位编制初步设计文本后直接委托概算审核。
4、对列入计划的政府投资项目,简化项目建议书审批,原来要求提供的规划选址意见书改为规划意见。
5、合并规划设计方案会审和初步设计会审。政府投资项目由发改部门牵头办理,企业投资项目由规划部门牵头办理。
(三)项目审批材料削减
1、政府投资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审批前:取消项目招标方案核准意见;不再要求信访维稳风险评估报告;计划外项目和乡镇街道实施的总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不再需要市政府审批意见。
2、企业投资项目采用备案登记的,不再要求编制项目备案报告。
三、建议意见
1、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出台后,宁波市政府正在起草取消、调整和下放审批事项的目录,进一步明确市、县两级的审批权限,建议本次改革要与上级部门做好对接。
2、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前期工作。项目建设单位在申报计划前,要根据相关规划,做好项目的前期研究和论证工作,以确保政府投资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经济性。
3、规划设计方案会审和初步设计会审合并,具体的操作办法还需与市规划局进一步商定。
市发展和改革局 二0一三年三月
第五篇:行政审批程序改革
精简提效率高效惠民生
通山县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程序改革
“我是来办理执业药师注册行政审批手续的,原本以为要一两个月才能把证办下来,没想到才一个星期就通知我来取证了,效率真高,而且办起来很方便,完全没有想象中的复杂!”近日,通山县通羊镇新城社区居民高文德在通山县政务服务中心的食品药品监管局窗口高兴地说。
这是通山县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后所带来的一系列可喜变化的一个缩影。
据悉,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巩固近年来开展“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所取得的丰硕成果,通山县出台《县人民政府关于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推进审批服务提速的实施意见》,以争创“群众满意服务窗口”为契机,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精简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实现提速增效。在减少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减少审批手续、缩短审批实现、减少审批收费、强化集中审批、加强人员管理七个方面做出硬性规定。
该县通过对现有行政审批事项和收费项目重新审核、清理,共取消各类行政审批事项314项,保留行政审批事项150项,非行政审批事项19项,精简幅度达到68.9%;通过优化、简化审批程序,所有审批时限在法定时限内进一步压缩30%以上,窗口即办件达到所有审批事项的75%以上;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次性收费”的运行模式,建立了“一站式”集中审批体制和“并联审批”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同时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检查,实施责任追究,确保完成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推进审批服务提速各项任务。
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改革,该县大幅提高了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初步实现了审批服务大提速,进一步优化了投资发展环境,有力推动了“最快捷、最简便、最畅通”政府的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