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言文备考发言稿
谈谈我们的文言文备考
东华高级中学相修亮
有句俗话说,得选择题者得高考,而文言文在选择题中占三分之一,加上主观题共有22分之多,所以文言文对高考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再加上相对于现代文阅读而言,文言文试题平稳,得分相对较易,因此是考生高考得分的一大亮点,也是我们大有可为的板块。所以我们一直紧抓文言文这一板块不放松,争取让学生能有所提高。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考纲明确规定,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考查的是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选取的语言材料虽然出自课外,但是设题考查的点基本上都是着眼于课内,分析历年高考试题,我们就会发现,文言文的考查,无论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句理解,还是翻译语段,几乎历年的考点设置,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联的知识点(这里,我就不再举例了),可见,立足课本,巩固基础知识,是关键。可是,大家都知道,大多数广东的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只能留下浅淡的痕迹,更不用说文言文了,所以每当遇到课文中的相关内容时根本是一头雾水,回答更是不知所云、答非所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决定加大对课文的复习力度,必修教材的全部篇目和我们的校本教材内部分重点篇目每篇课文复习三遍。
第一遍,一进入高三,我们要求学生利用早读把必修2、4、5三册课本中的17篇文言文全部读一遍,连注释一起读,重点读注释,解义。这一遍目的在于熟悉课文内容,在浅表意义上,力图增强语感和熟悉程度。
第二遍,我们组织老师分工合作,(我们学校一个优势就是同年级老师多,有利于集体协作)把每一篇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归纳出来,做成一个习题样的材料印发给学生,我们称之为“课内实词大围剿”,虽说是实词,其实也包括一些虚词或者固定结构在内。在这一遍的复习过程中,老师在课上引导学生读课文,然后完成“实词围剿”,课下要求学生结合高一高二所作的笔记整理出每一课的知识要点,分别为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虚词、特殊句式、重点语句等。此处举例
第三遍,要求学生有重点的复习课文,要拎出要领,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总结规律,争取触类旁通,做好取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的准备。这个环节我们分阶段的组织对课内文言知识的检测,举一个例子。
只有如此,才能从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才能从浅表的熟识达到深层的理解进而从容的运用。
因此,在文言文复习时我们首先立足课本,通过诵读课文培养语感,通过解读课文积累知识,通过领悟课文掌握规律。课文烂熟于心了,解答高考题的底气就很足了,力争让学生能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直接或间接地解答题目。
二、吃透高考,落实考点
复习课本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得心应手迁移知识的运用能力。这种能力具备与否,或 者说,能不能有效的发挥出来,最终体现在对试题的解答上。所以,面对高考,夯实基础之后,就需要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
首先以近三年广东真题为例,探讨高考如何考查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细化为具体的考点:无非就是大家都熟知的实词、虚词、活用与句式、文意理解与鉴赏评价,其实这里的鉴赏评价基本是虚的,主要还是落实到文意理解甚至是重点词句的理解上。针对这些考点,在系统有效的掌握课本上知识基础上,老师再加以系统讲解,将实词、虚词、活用与句式分别集中汇总一下,联系课文与高考,总结特点,抓住规律,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从感性认识
上升到理性分析,达到透彻理解,引导学生实现课内到课外的迁移。
1.实词
关于文言实词的考查,广东的高考命题比较稳定,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判断解释的正确与否,而且以选出不正确或者不恰当为主。通过对三年真题的归纳,提醒学生特别注意以下几类实词:①古今异义的实词,②一词多义现象,③偏义复词,④常见通假字,⑤单音词和复音词,⑥异读词,⑦实词的活用。
常见误区:①按照今义理解古义。如对“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痛苦”。②以常用意义.
来解释活用意义。如将“开奇之,曰:公辅才也。奇妙”。③有时还会按照一般字的意.
义来理解通假字的意义。
正如上面所说,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总结特点,抓住规律,加深认识,明确考点,并不急于对解题技巧的追求。
2.虚词
虚词的考查是最能体现课内到课外迁移的,考纲规定的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完全都可以在课内找到相应的用法。
历年高考题,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考查的方式,用的都是比较,即挑出字形相同的虚词,比较它们的意义与用法,题干要求判断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的异同,第二,考查的范围,均严格遵循当年考纲规定,同时对极其常见的虚词作多次重复的考查,如“以”“之”“其”等字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就很高。(近四年广东高考考过的虚词:以
3、之
4、为
2、所
2、其
2、且、于、乃)第三,考查的数量,每年都是四个。第四,考查的角度,要求从意义和用法两方面解题,即解释虚词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和语法功能,包括词性和成分。第五,不少句子的翻译也涉及到虚词。
根据高考的特点,结合课内的语句,把18个虚词的用法做一系统的归纳,辨明用法,安排一周左右的时间加以详讲、识记,可以先分大类,再分小类,记住典型例子。然后加强训练,学生只有反复练习才能对虚词的用法渐渐明了,才能在新的句子中判断某个虚词应该属于它的哪个用法。这部分我们除了常规的训练之外,选择了网上盛传的“文言虚词趣味语段”作为练习,既能让学生熟悉了这次虚词的用法,还能增加趣味性,更容易记住。举例
3.活用和特殊句式
在高考中,这部分很少单独命题,而是暗含在其他的题中。比如实词的解释、翻译等。而且在复习课文的时候都是曾经反复见到过的,在每一课的笔记中都有归纳总结,这一阶段主要是老师引导学生跳出课本,把活用和句式上升到规律性的认识。
比如,常见的几种词类活用情况: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等。记住它们活用后的形式特点,然后再结合语境进行判断。而高考中使动、意动、名词作状语更容易考到。如“开奇之”的“奇”就是意动。.
而句式,先把课文中出现过的各种特殊句式(考纲规定的)分类集中到一起,课文中出现的典型的判断句式、典型的被动句式、典型的宾语前置句式、定语后置或者介词短语后置句式、省略句式、固定结构。在这些具体的句子基础上,归纳出各种句式的结构特点,将这些条理化规律化了,并在脑海里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图,然后结合高考题目中的考查特点,思考如何把这些句式落实到具体的考查形式中(基本是语句的翻译)。如“洵奇男子也”是
判断句,“推淮北之法于淮南”是介词短语后置句。
4.翻译
采用主观题型是对文言文综合考查的一种有效手段,更是考查文言文真实阅读水平的最有效方法,因此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翻译题一直作为常考、必考内容。文言文翻译考查中,对于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进行全面的考查。
这一部分的落实主要是通过对课内重点句子翻译的练习,养成学生对句子中的要害之处(其实就是得分点)的敏感,一定要首先落实这些“点”。然后能在高考题中找出有类似特点的“点”,争取能抓住得分点。举例
5.筛选信息归纳要点与概括中心
高考设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指令,筛选符合指令的信息。对信息的筛选的考查,最常见的方式是挑选若干文句分别编为四组,要求考生找出全都说明某个问题的一组。
6.归纳要点与概括中心
归纳概括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理。本考点考查时,一般涉及以下几点:(1)某个论点的依据;(2)某种现象的内在本质;(3)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发展所导致的结果;(4)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等等。本考点表现为选择正确(符合文意)或者不正确(不符合文意)的一项。这类题目中的错误选项,常常是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分析中,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
第5考点,要求学生在对文段的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从全文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并提取组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第6考点要求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论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这种考查应用性、综合性强。这两点,简单的说就是要求要读懂文段,所以无法直接课内外对接,而需要在大量的阅读、积累的基础上实现。
三、化整为零,贯穿始终
文言文的复习绝不是仅仅集中在这一板块的复习中,而是贯穿在整个高三的始终。在盘熟、盘活课文而又吃透了高考考点的基础上,我们选取一些课外文言文语段进行迁移性训练。选择的标准是浅易、精短,训练的方式可多样化,或梳理实词,或比较虚词,或归纳句式,或推断探究,或翻译文句,或模拟高考。一般每周安排一节课的时间再加上课后作业的形式,完成这些课外文段的练习,讲评的方式有学生互讲、老师点拨,有时也直接对答案。举例
四、多次反复,探索技巧。
这是指在前面的基础上,到了后期,用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卷中的文言文(40篇左右)反复训练,引导学生探索、归纳解题技巧,真正进入应试阶段。这些都是大家也做过的,就简单的说一下。
比如文言文整体阅读策略,第一步,整体阅读。通读,浏览或跳读全文,大致了解文言选段的文体。如果是史传文,要弄清“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结果如何”。可用分层阅读法和划名阅读法。这时切忌不要寄希望于一遍能读懂全文,片面纠缠于个别难懂的字句,而应该暂时放过它们,只在文中相应地方用圈点法进行标注便可。第二步,善于借助,揣摩文意。首先要善于借助文段的题目,文段的注解和出处,加深对选段文意的理解;其次是要善于借助题干和选项,最关键是要利用好实词解释题和选择题最后一题的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题。因为这些都是选择题,选项中错误的只有一项,而且文意分析题中即使错的也是小问题。利用好了实词解释题,文中部分难懂的词语意思可以迎刃而解;利用好了文意分析题,就能
够比较明确的了解全文内容。第三步,重读选文。经过前面两个步骤,考生对文段内容已经能够理解七到八成,有了思考的方向,所以再读的时候,就能从更高层次上认知全文,同时也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差做出纠正。如果碰到比较难的语段,还要反复通读,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前后推敲,整体把握”,调用各种手段,前后推导,走完解读过程。比如遇到个别难以判断意义的实词,就应该根据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运用字形分析法或对该词所在语句进行句法分析,从判断该词词性的角度来推断出它的准确意义。
比如实词释义类题目答题技巧,1、从解题方法上看,最简单的莫过于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
2、如果设置选项的实词中有学生不熟悉的生僻词,那么对这个词的解释一般就是正确答案,它只不过是干扰项罢了;反之,如果设置选项的实词是常用词,题中给出的解答又正好与现代汉语的常见用法吻合,一般情况下,这类选项有可能就是错的。
3、有的实词词意在文中根据自己对该词所掌握的用法无法正确解释,就应该考虑它的通假或活用情况。当然这里也有归纳出的对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①形训推断法;②成语推断法;③;④特殊句法推断法;⑤上下语境法;⑥题目信息法;等等
比如性格表现(思想体现)题答题技巧,1、解答此题的基本思路:将几个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例句,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来判断正误。建议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
2、要注意审题,例如如果题中问的是“全都直接表现某某人热爱国家、不畏强敌的言行的一组是哪项”,有些考生往往忽略“直接”或“言行”这样的重要词语,造成所答非所问。
比如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分析题答题技巧,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人物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有时甚至是对相关词语解释错误,等等。
通过这种集中强化训练的方式,选择高考试题,可以让学生保持良好的语感,慢慢让学生对文言文阅读题能够有把握,读得懂做得快,一般错一个,有些同学可以大获全胜。而这样做,还有一个副产品,那就是对写作也大有裨益。对一些悟性高的学生来说,对文章中的古人之节义事、古人精辟之见解多能信手拈来,而在语言的凝练典雅、简洁隽永上,也有许多受益显著之处。
其实,文言文备考,各个兄弟学校都做得很好,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上面只是说说我们的做法,不敢希望对大家备战高考有多大的帮助,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同仁予以指正。谢谢大家!
第二篇:文言文备考(范文模版)
重回高效课堂
——二轮文言文备考及复习策略思考
莒县二中高三语文组任洪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首先感谢市、县教研室的领导给了我一个和大家交流的机会。
随着一轮考试的结束,二轮复习已紧锣密鼓地开始了!今年的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我们必须定好方向,有效备考,才能做到高效复习。作为一名年轻教师,面对各位同仁和前辈,心情比较紧张,但是正所谓“无知者无畏”,下面我就占用大家一点宝贵的时间对2011年高考文言文的备考及复习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到了二轮,文言文复习因避免一些不良倾向,如:
1、机械复习。撇开课本,投入题海。一节课有练有讲,似乎有板有眼,其实总是在讨论个别问题,总是纠结在ABCD选项上,训练重复又低效。
2、无序复习。手头资料一大堆,就看你会不会抢时间。眼盯高考题,反复发试卷。目的是强化训练,其实是无层次训练,不分重点难点,也脱离学生实际。这样做,有时会出现怪现象:训练后成绩反不如训练前的。学生也许越做越没有信心,觉得乏味的学生干脆扎进数理化。
文言文阅读是一块硬骨头,需要慢慢啃,反复练,但没有明确目标、没有层次、没有针对性、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训练,是没有效果的。
对于二轮的文言文复习,现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一、继续研究考纲与《考试说明》,明确考查点。
2010的《考试说明》对文言文考查的要求是:理解文中常见的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中常见的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然后对比近几年的各地高考卷,不难发现,文言文的考法比较稳定:语段多从史书中选取,多为人物传记,篇幅多为五六百字,阅读难度合乎大纲要求,考查内容都涉及“文”与“言”;考查形式分选择题和翻译题等。在二轮复习中,可以这样安排文言文复习:明确考查点,逐项落实,以不变应万变。
二、突出复习重点,强化翻译训练。
文言文翻译题是一种综合性考查,它涉及到的文言文常见语言知识(或现象)包括实词的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常见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等等。从上学期的市调研、近两年的一轮二轮答题情况看来,学生得分低的问题一直存在。现在,经过一轮的文言文复习,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文言积累与答题经验,二轮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把翻译作为文言文复习重点,能以点带面,突出重点,这是符合学生实际的。本来,对翻译题,许多师生也很重视,但结果一直不理想。我认为,做翻译训练时,应注意:
(1)重视动笔翻译。动笔翻译讲究表达的规范性,讲究表达严谨语言流畅,而口头翻译往往忽视这方面的要求。笔头翻译可以放在课前5分钟进行。
(2)重视文言文常见的语言现象的反复梳理。命题者选择文言文翻译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往往选择那些带有重要的文言现象的句子,并且将这些重要的文言现象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做翻译题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文言现象,并要求学生在答题时把它们很好地体现出来。每次答题后,应要求学生自觉归纳总结,以求强化。至于课本中的常见文言现象,一轮中没有梳理好的,二轮可由老师梳理,再以书面检测形式对学生进行检测。
(3)重视培养联系语境、推断句意的能力。有的学生在做题时,会因为眼前的一片树叶而挡住一片森林,会因为一两个难词难句而不能快速顺利地理解全文的意思。训练时,老师要让学生明白句段篇的关系,使他们能结合上下文推断句子意思。
(4)重视翻译题量的积累。老师要精选课内外文言句段,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翻译训练而产生质的变化。
(5)重视朗读。利用早读时间,有计划地让学生读一读课本上的文言文,利于他们来强化语感。可以把早读分成两段:第一段读,第二段翻译与点评。
三、教材内外篇目,安排有序有度。
常听到这样的呼声:高三文言文复习要“回归课本”“立足教材”“课内辐射课外”,到对一轮二轮以及高考试卷作分析时,这样的呼声更高。的确,教材内的文言篇目是“本”,历年高考文言文考查,其知识点总与教材内篇目有关联。学生要做好这类题,除了会推断外,还要熟悉教材,有所积累。高考文段来自教材外,知识点多源于教材内。那么,应该怎样安排教材内外篇目的复习呢?可以这样做:
(1)内容安排有度。对教材内篇目,如果一轮以篇为单位复习过,到二轮就可以文言知识点(如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为单位作归纳性复习。一些课文,学生虽然学过复习过,但经过一段时间,遗忘率不会低。对于教材内的具体篇目,可区别对待,如《陈情表》《师说》《鸿门宴》《赤壁赋》四篇文章三种版本的语文教材都选了的,应作重点复习;《项脊轩志》《劝学》《游褒禅山记》《滕王阁序》等篇目也是很多版本选了的,不能忽视。对教材中的文言知识点要吃准吃透。对教材外篇目,老师要精心筛选,细心出题,既要能与学生的课内复习进度联系,又要突出重点,且在难易上有梯度,不让学生失去信心。
(2)时间安排有序。二轮考试前,以复习教材内篇目为主,间以每周一次的课内外篇目(课内一段,课外一段)测试。每次测试突出一个考点。二轮考试后,每周一篇课外篇目的综合测试,按照高考题形式出题。
(3)复习形式多样。二轮的复习,不应简单重复一轮的形式。或读或测或评或题目与答案对照浏览,可以根据需要来定;谁出题谁讲评谁归纳,师生可以交错进行。
四、精讲多练,强化解题要领。
老师的“讲”要精,要及时。讲,要抓住要害,让学生明白失分原因。在学生明确了文言文考什么、怎么考,复习什么、如何复习,做什么题、如何做后,老师还要设法让学生多练。成绩是在动笔中提高的,高分是在练习中炼成的。练习量不够,分数就不高。注意练习的量,还要注意练习的质。练习贪多,徒费时间。训练时,是练审题练规范答题还是练速度,都应有计划有针对性。最好随堂练随堂评,讲练安排都要合理。
训练时,还要强化文言文的解题要领。阅读文言文时,首先要整体把握文意,对个别难词难句,不要纠缠,做个标记,暂且放过。其次要善于借助语境,借助题干与选项,揣摩文意,由第1小题题干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可知,选项中有三个实词解释正确。第四小题中对文章内容的综合考察只有一项是错的,其他三项都是对的,这些已知信息,都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原文意思。最后,在答题时,可以先做第4小题,再做前面的实词虚词题和信息筛选题。至于,做实词词义判断题时常用的代入法、语境脉络、字音字形、语法位置、成语比较法等判断法,做虚词题时常用的词性、位置、意义、语气、搭配等判断法,做信息筛选题时常用的排除法,做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题时常用的命题思路的判断方法,等等,在训练时都应不断总结,强化,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五、2011年山东文言文命题的大体展望。
2011年山东高考文言文阅读,无论题型如何变化,从考查内容上看,大体还是脱不了“言”与“文”这两个方面。所谓“言”,是指文言文的词汇知识、特殊句式和习惯用法等;所谓“文”,则是指对涉及文段内容方面诸要素的理解。所以我们在11年备考时要注意:
1、文言文阅读的选材方面,人物传记、各类优秀散文(如历史散文)兼顾,以叙述为主,与人物评论结合。
2、命题方面,突出能力。
3、内容方面,主要考查古今汉语易混淆的字词;考查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文言翻译注重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考查形式是四个选择题和两到三个主观题。
六、二轮复习基本策略
在二轮复习中,对于文言文复习,我觉得可以分三步走:立足课文,夯实基础;拓展阅读,提高能力;抓住考纲,落实考点。利用好身边的材料,我们身边的《语文报》文言文训练部分、《古代汉语词典》等一些材料和工具书,要有效的和平时做题联系起来,真正让学生对文言文重视起来。
以上就是我对11年文言文备考和二轮文言文复习方法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还望各位同仁批评指导。
第三篇:【备考】文言文倒装句
【主谓倒装】
贤哉,回也。应为“回也,贤哉”。【宾语前置】
弗之怠。应为“弗怠之”。吾谁与归。应为“吾与谁归”。
城居者未之知也。应为“城居者未知之也”。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
白雪纷纷何所似。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其此之谓乎。应为“其谓此乎”。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应为“问女所思何,问女所忆何”。【状语后置】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应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应为“负者于途歌,行者于树休”。冷光之乍出于匣。应为“冷光之乍于匣出”。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更有痴似相公者。应为“更有似相公痴者”。相与步于中庭。应为“相与于中庭步”。当求之于上流。应为“当于上流求之”。蒙辞以军中多务。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定语后置】
马之千里者。应为“千里马。”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应为“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善泅者数百。应该为“数百善泅者”。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应为“于万仞鲸波中出没”。(“于”引起状语,“万仞”修饰“鲸波”)其两膝相比者。应为“其相比者两膝”。【介词结构后置】
全石以为底。应为“以全石为底”。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应为“不于贫贱戚戚,不于富贵汲汲”。
第四篇:备考发言稿
老师们、同学们:
本学期的期末考试今天就要开始了(1月22日——1月24日),各年级、各学科都已经经过紧张的复习阶段。为了提高考试效果,保证期末考试能够圆满完成,先对本次考试提出几点要求:
首先:同学们要充分认识期末考试的重要性。
期末考试是一个学期以来教和学的总结,是对同学一个学期以来工作和学习的一次检阅,是我们评价同学们一个学期学习情况的重要依据,通过期末考试可以反思学习过程,发现学习问题,研究学习方法,进而改进和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我们师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第二、在考前应理清思路,克服心理障碍,排除内外干扰,集中精力,奋力一博。第三、我们在抓好期末考试的同时,每一位同学应一如既往地遵守好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常规纪律是搞好学习的前提和保证,更是我们学校肓人的明确尺度——“德智双全”所希望的。考试期间注意事项:
1、考室按教导处安排设置,单人单桌,座位号蛇形排列,横、纵间距均匀(详见各考室考生座次表),座位号张贴时,桌子一律换位(即考生坐课桌高的这边), 考生要爱护考室公物,损坏照价赔偿,张贴的座位号不准破损,由原班学生和考生共同负责。2.每堂考试考生提前15分钟进入考室,考生必须在规定处,准确填写班级、姓名和考号,试卷外必须写座位号,如考号1106,座位号只能写06或者6。座位号写在试卷第一页左上方,不得遗漏,否则无法统计成绩。
3、八、九年级考物理时,七年级学生学生回到原班教室上自习。
4、早晚自习和空堂由下一科的科任教师安排学生复习,但班主任要做好人数交接。
5、学生不得不假离开校园。
第四、严肃考风考纪,杜绝违纪作弊现象的发生。
考风是校风的具体反映,没有好的考风不会有好的学风,没有好的学风,就没有高标准的教学质量。考风不正实际上是对刻苦学习、认真答卷、不作弊的的学生的一种打击,是对学习不努力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学生的一种不负责任的放纵,是对学习不努力弄虚作假现象的放纵,更深刻点说是对这些同学的一种贻害,也是对善良家长们的一种极端的伤害。为此学校一直很重视考风建设,从来都是严格考试要求,严肃考试纪律。对促进我校良好考风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全体同学应该树立“诚实考试为荣,违纪舞弊可耻”的思想,严肃考风考纪,杜绝违纪舞弊现象的发生,“千万不要将自己的诚实遗忘在考场上”,充分认识考试作弊的危害,如果一个人在青少年的时候不养成严于律己,坚守正气,又怎么能保证走上社会不作科犯法。为加强考试管理,严格考试纪律,促进学风建设,现对违反考试纪律和作弊行为的处理作如下规定:凡是考试作弊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记过、记大过、留校查看等处分。对考试作弊学生当天立即做出处理,并张榜公布处分决定。处分决定公布后,并存入该生档案。希望同学们从维护我校良好的校风出发,从维护自身形象出发,人人自觉遵守考场纪律,向学校、向家长、向自已交一份真实的、令人满意的答卷。
今天早晨讲话到此结束,希望各班主任接着进行操行评定和班级评先评优工作。学生1月27日领取通知书。
最后:祝老师们期末工作圆满顺利!祝同学们人人考试取得优秀成绩!
谢谢!
2007年1月22日
第五篇: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备考练习
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备考练习
编稿老师:熊良柏
审稿老师:李家声
责
编:李君兰
一、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第1—4题。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问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各组中加红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朝而往 朝发夕至
B.临溪而渔
如临大敌
C.杂然而前陈者
勇往直前
D.水落而石出
落花流水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红的词语。
(1)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交错:
(2)已而夕阳在山
已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佳木秀而繁阴
译文: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4.选段多处提到“乐”,请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太守、游人和禽鸟的快乐之因。
答:
5.下列语句中加红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对于他提出的观点,与会者都随声附和、一致认同并交口称赞,认为他的观点切中了要害。
B.恐怖分子制造了骇人听闻的“9·1l事件”,激起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强烈愤慨。
C.和各位专家在一起,我简直就是滥竽充数,让大家见笑了。
D.她精打细算到了抠门的程度,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儿花。
6.下列各组作品的作者是同一朝代的一项是()
A.《曹刿论战》
《桃花源记》
《过零丁洋》
B.《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
《小石潭记》
C.《陋室铭》
《使至塞上》
《钱塘湖春行》
D.《行路难》
《石壕吏》 《记承天寺夜游》
7.默写:
(1)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2)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我国古代诗歌中,有不少诗篇抒发了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豪迈情怀,请写出其中连贯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感悟
中考现代文阅读简答题解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简答题是语文中考的重要部分,怎样才能答好简答题呢?主要是要有较好的阅读能力,其次还要具备一定的答题技巧,掌握一些基本解题方法。现介绍几种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
1.把握“中心句构段”法,又快又好地读懂文章。
现代文阅读(特别是说明文和议论文)经常使用中心句构段法。如果我们能迅速抓住这些中心句,综合起来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就会事半功倍。所以我们阅读时可以用铅笔试着去找出中心句,然后迅速批文入理,读懂文章。
2.专业术语法。把握好一定的语文答题的专业术语,在考试中无异于如虎添翼。
例如:
(1)对考题中要求回答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这类题,我们应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可以从文中的位置入手结合表达方式来进行回答。在文章开头,内容方面:(议论、抒情)开门见山,开篇点题(主旨、话题、论点);(描写句)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等。结构方面:或总领下文,或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记叙文),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记叙文)等。
在文章中间,内容方面:(议论、抒情句)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抒发作者的感情等。结构方面:承上启下(过渡);概括分论点(议论文)等。如果句子单独成段,还有强调作用。
在文章结尾处,内容方面:(议论、抒情句)点明(强调)中心,深化(升华)主题(记叙文);归纳总结论点(议论文)。结构上:照应题目、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等。
(2)对于品位词语的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答:
第一,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第二,根据上下文找到这个词是为“谁”服务的。即找到它的“服务对象”。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第三,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对于鉴赏句子的题,可以从修辞方法入手。首先指出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然后从修辞的作用来回答。注意:一定要结合原句来回答,要答具体。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描写事物、表现对象的特征(表现了人物或作者的感情)。排比、反复:增强语言气势,强调了对象的特点(记叙文、说明文),作者观点,感情(议论文、记叙文)加强节奏感。反问、设问:强调某些内容,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4)写作手法方面,应重视“欲扬先抑”、“象征”、“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说法。
3、整体把握法
这种解答方法需要整体阅读,突破本句和本段,充分把握条件,将思路放开,做到瞻前顾后,认真寻求照应,宏观地把握文章的主旨,以便迅速而准确的解答题目。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抽打心中的樱桃花
①年少时家中的院子里种了两棵樱桃树。每年秋天,樱桃树上总会挂满红得晶莹透亮的樱桃。摘一颗放到嘴里,令人唇齿留香、心旷神怡!
②有一年的春天,樱桃树开满了花,开得比以往哪一年都要多。蜂蝶在樱桃花间飞舞,馋嘴的我似乎已经闻到了樱桃那种特有的香甜味,就连在睡梦中,都是满树的樱桃在冲我微笑。
③一天早晨,我还躺在床上,就听到院子里传来“噼里啪啦”的树枝摇晃的声响。我赶快爬起来,冲到院子里。竟看到母亲正拿着一根竹竿在樱桃花间抽打,其中的一棵好像已经抽打完了,樱桃花像下雨一样落了一地。她正准备抽打另一棵樱桃树呢!
④我赶忙跑过去一把抱住了母亲。任凭母亲如何解释,我都紧紧抱住她的双臂不放手。母亲无奈之下只能住手,她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也好,到了樱桃成熟的时候,你就知道我抽打樱桃花的用意了!”
⑤转眼问,樱桃花落了,两棵樱桃树都结满了青青的樱桃。尤其是我从母亲手中保护下来的那一棵,樱桃结得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我炫耀似的指给母亲看,她笑了笑,摇了摇头。
⑥到了樱桃成熟的季节,那棵经母亲抽打的樱桃树硕果累累,一颗颗樱桃仿佛一盏盏挂在树上的小灯笼。而那棵未经抽打的樱桃树上的果实仍然是一片青绿。我坚持不吃已经成熟了的樱桃,静候着那片青绿变成点点唇红。
⑦但结果令我失望,已经成熟的樱桃被吃光了,我保护的那棵樱桃树仍是满树青黄,并且树上的樱桃开始干瘪、变黑、脱落,渐渐的树干上的绿色也退去,变得干枯,毫无生机。母亲告诉一脸失望的我:这棵樱桃树由于在春天花开得太多,又未经抽打,所以结的樱桃也太多。由于水分、营养供应不上,它累死了!
⑧母亲用牺牲一棵樱桃树的代价告诉了我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人活在世上是不能太贪心的,要学会取舍。心中贪念太多,只取不舍的结果,就像那棵未经抽打的樱桃树,最终导致你不堪重负、两手空空;而适当的舍弃,看似是一种失去,但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获得更加丰厚的给予和回报!
8.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极力状写樱桃花开之盛和“我”对樱桃的憧憬?(2分)
9.第⑤段中,“我炫耀似的指给母亲看,她笑了笑,摇了摇头”,请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描写当时情境中“我”和母亲的心理。(各不超过40个字)(3分)
“我”:
母亲:
l0.联系上下文,请写出母亲用牺牲樱桃树的代价告诉“我”的道理。(3分)
11.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标题“抽打心中的樱桃花”的作用。(4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壶口,壶口
莫伸
①在中国北方浩瀚的群山中,有无数条蜿蜒伸展的沟谷。由于地势的羁束,这些沟谷都多少显出一种挤手夹脚的尴尬和无奈。而地处陕西宜川和山西吉县一带的秦晋大峡谷却是个例外。
②黄河有幸,倚身此中。
③此前的黄河尽管强悍凶猛,却同样不得不委屈着自己,默默无闻地在峻梁雄峁中曲意周旋,它只能忍受和服从。它像一条蓄爪待扑的巨龙,随时都在等待着机会。而现在,秦晋大峡谷终于为它提供了一个释放的舞台,它没有丝毫犹豫便腾空而起,狂奔劲舞,瞬间便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
④这就是壶口瀑布。
⑤壶口瀑布诞生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壶口中一一瀑布之前,黄河的河床足有上千米宽,而到了这里,两岸岩石陡然一缩,形成了一条只有二三十米左右的狭槽。不仅如此,槽道下又奇特地出现了一个高低悬殊,落差极陡的深谷。于是,漫天而来的黄河水流在这里聚为一股,齐心协力地朝狭槽里奔涌喷吐,由此形成了壶口瀑布。
⑥壶口瀑布的壮美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⑦离壶口瀑布足足还有几公里的距离,你便可以远远地看见峡谷里腾起一团团飘冉的云团,那是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飞雾如霞似烟,弥漫在河床上空,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屏息凝听,空气中伴有一种不绝不灭的震吼。好像来自天际,又似乎源于地底;仿佛惊雷滚地,犹如万骏疾走;声音撼天动地又包容万千。【A】那是一种捶胸哭天的苍凉,又是一种国难共赴的悲壮;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刚烈,又是一种壮士断腕的豪雄;是一种惊天泣鬼的神勇,又是一种众志成城的顽强。
⑧在种种难以描述的感受中,最让人难忘的当数和瀑布贴身相逢又抬头仰望的时候。相信那一刻,任何人都难以摆脱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那些在远处看去吼喊奔扑的洪流,在近处看去更有着一种如山倾倒的壮烈。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狂放不羁的黄河水流在壶口的限制下,有了核心,得着凝聚,统一和团结使它们的力量排山倒海。瀑布从高处奔涌而下,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用一种近乎疯狂的急迫向“壶口”流泻和迸射。它们凝成一团,形成一根根粗大的浪柱,又由这浪柱组合成宽阔的扇面,齐刷刷地向下垂落。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这种冲击和对抗实在是太猛烈,碎片已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小水珠或者小水滴,而是一种完完全全的肢解,直至肢解成用手无法捕抓、用舌无法舔触的水汽。一霎时,雾气漫天升腾,而脚下那些没有来得及牺牲的黄河水流们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
⑨我们全看呆了。或许世界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伟大力量,或许生活中还翻演着无数撼人心魄的壮烈冲击,但没有哪一种能像眼前这样,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空前的震撼。那是愤怒的极致,激昂的顶端,凶猛的无限,力量的空前!那是须我们永远体味和追求的精神的全部!
⑩哦,千古黄河,伟大的河,我们民族的母亲河!我们几乎每天都行走在你的身边,也接受着你的泽润,那些日常的行走和接触使我们对你有了一种熟视无睹的平淡和麻木,但是只有此刻,我们才顿然领悟:【B】为什么志士仁人都本能地要到你身边来一览姿容!为什么作家和歌者都虔诚地要到你身边来聆听涛吼!为什么你能够被众口一致地尊为我们伟大民族的不朽魂魄!(选文有改动)
l2.为什么说倚身于秦晋大峡谷,“黄河有幸”?(2分)
13.壶口瀑布的壮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分点说明。(4分)
l4.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红的词语好在哪里。(4分)
(1)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
(2)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
15.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l6.请从文中【A】【B】两处画横线的语句中任选一处,针对其中最鲜明的语言特点加以赏析,并概括该句的深刻内涵。(4分)
附参考答案:
1、C
2、交互错杂;不久
3、(1)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浓郁的绿荫。
(2)人们只知道跟从太守游玩而感到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4、太守:琅琊风景优美;愿意与民同乐(或看到游人快乐而快乐)
游人:跟随太守游玩(或自由自在的游玩)而快乐。
禽鸟:游人离开,树林空旷。
5、A
6、C
7.(1)留取丹心照汗青
(2)不畏浮云遮望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极力状写樱桃花开之盛和“我”对樱桃的憧憬,为下文母亲“抽打樱桃”和“我护花”作铺垫。
9、示例:我:看,我的那一棵果实那么多,幸亏我执意保护;哼,你那棵就少多了,后悔了吧?
母亲:毕竟是小孩子,不知道樱桃树疯结的后果,过些日子你就会明白了。
10、“只有懂得适当舍弃,你生命的行囊才会装满更多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或“青涩的青春只有经过抽打的磨砺才能逐步走向睿智与成熟。”
11、概括了全文的主要情节;由物及人,形象地揭示了全文主旨。
12、雄心勃勃的黄河得到了释放的舞台,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
13、(1)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
(2)瀑布发出的不绝不灭的震吼撼天动地,包容万千。
(3)统一和团结使狂放不羁绊的黄河水流的力量排山倒海。
(4)黄河水流们的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14、(1)发疯,形容词贬义褒用,生动形象的描述并赞美洪流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不可阻挡的英雄气概。
(2)猛烈撞击的意思,写出水浪的力量很大。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水流们视死如归、勇于献身的胆识、勇气和力量。
15、第一问:象征。或:托物言志。
第二问:文章借“聚为一股,齐心协力地朝狭槽里奔涌喷吐”、“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等生动可感的壶口黄河水流形象,象征了人们团结一致、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
16、[示例一] 填选项:【A】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联想丰富,气势磅礴。该句揭示出瀑布撼天动地的声音所展现的勇猛刚烈的气势和悲壮豪雄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示例二] 填选项:【B】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使文章语言雄壮有力,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喷薄而出,连用三个“为什么”引人思考,突出了黄河精神作为我们伟大民族精神内核的强大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作文:
请以《初三,二三事》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思想健康,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学校名。
初三,二三事 初三(6)余洋
虽然时间的洪流将我冲进了“如同炼狱般”的初三,但班级上发生哪些温暖的事情,总是能成为一杯香浓的咖啡,冲淡我内心的苦涩。
犹记得刚刚以“初三学生”的身份出现在这个校园的时候,班里一个同学由于某种原因病倒了,我和几个同学搀扶着他去医务室,他的双腿还在不断的抖动,此时我心中一种强大的责任感油然而生,顿时全身充满力量。脸上溢满微笑,我明白了进入了初三,我们又大了一岁,我们作为同学应该互相帮助。于是我更加用力地将我的胳膊架起了他,一种长大的喜悦感溢满全身。
让我感到快乐的事情并不只这一件。随着时光的流逝,天气由凉爽变为了严寒,而学校也开始了“冬季长跑”的活动。我一听到这个消息,便感到异常的沮丧。因为我的体育不好,想要跟上同学们的步伐,实在是有些困难。所以每次的长跑,都以我叉着腰说“不行了”作为结束。在一次长跑过程中,我刚要退出锻炼,与我站在一起同排的A突然拉住了我的衣角,异常坚定地说:“一定要跑下去啊。”他眼眸清澈得有如湛蓝的天空,有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力量。
我突然开始突兀的摇摆双臂,卖力地往前方奔跑,而每跑一步,耳边似乎都回荡着“一定要跑下去啊”的坚实声响。我终于再也没有从冬锻的战场上败下阵来。而我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这些温暖的小事虽然不像大事一样震撼人心,但却暗流一般一点一滴地渗入你的每一寸肌肤,为你的生命注入新的活力。
生活中我总是听到“初三是炼狱,不要进入初三”这样略显幼稚的话语,但发生在我身边的这两三件小事,总能让我在帮助人时,与被帮助时温暖异常。这些须臾小事,会化成沿途不朽的路标,让我带着温暖定然穿越荆棘。
[评语]
作为一篇考场作文,本文是一篇优秀文章。原因如下:第一,完全符合题目的要求,写出了两三件事。第二,本文扣住“初三不乏温暖还充满愉悦”这个中心,写了角度不同的两件事。材料之间能互助,从不同的角度来体现中心,体现了一种灵活性,这在考试这种紧张的氛围中是难能可贵的。第三,小作者试图通过一种对比来写出他与一般人不同的初三来,特别是开头结尾,这是一种有效的写作的意识,值得提倡。本文的语言是文章的第四个亮点,生动又不乏哲理的启示。但遗憾的是所写事件未能很好地突显“初三”特点,第二件事略显平淡,个别语句有点不通顺,但整体瑕不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