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能学实验》课程简介(临床等)
《机能学实验》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机能学实验》
英方名称:《Functional experiment》
开课单位:基础部机能学实验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 学 时:68学时
学分:3.8学分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法医学。
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素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
步掌握机能学科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能正确的统计、处理和分
析实验结果,撰写书面实验报告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
是的工作作风。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并完成实验,培养学
生创新精神。
内容简介:机能实验学是以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为基础,通过对三学科
实验教学的优化、融合、重组形成的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实践课,是以动物实验和人体功能观察为手段,探讨人体机能活动规律及其在疾病状态或药物干预下的变化规律及其机制的综合性实验课程,是机能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实验技能、基本的经典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课堂教学方法,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重点内容以介绍为主,一般内容以自学为主。基本按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实践方式上课。
考核形式:采用平时成绩(10%)、独立实验操作考核(30%)、实验报告(30%)
和设计性实验(30%)相结合的综合评分。
教材:《机能学实验指导》,4版,石京山,自编,2006年
参考书目:
1.《医学机能学实验教程》,2版,科学出版社,胡还忠,2005年9月。
2.《机能学实验指导》,2版,黄燮南,自编,2001年6月。
主讲教师:
余丽梅副教授陆远富副教授陈远寿副教授刘爱东副教授 王逸华副教授肖智讲师陈晓燕讲师刘佳云讲师 龚其海讲师金凤讲师
第二篇:《机能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临床等)
《机能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等专业使用)Ⅰ 前言 机能实验学是以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为基础,通过对三学科实验教学的优化、融合、重组形成的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实践课,是以动物实验和人体功能观察为手段,探讨人体机能活动规律及其在疾病状态或药物干预下的变化规律及其机制的综合性实验课程,是机能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实验技能、基本的经典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掌握常用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局部手术操作;掌握常用实验溶液的配制方法:学会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数据处理;学会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整理和实验报告的正确书写,从而提高对功能学科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科学思维的能力,培养对科学工作严谨求实的作风,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临床妇产、急救医学、眼耳鼻喉科学、医学美容、医学影像学、麻醉学、法医学专业(方向)医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中每一实验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二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 总教学参考学时:68学时。四 使用教材:《机能学实验指导》,自编,石京山,4版,2006年。Ⅱ 正文 实验一 概述 一 教学目的
(一)明确机能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做好每一次实验,在实验中不断掌握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二)掌握BL-
410、BL-420E和ASB240U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操作。
(三)熟悉常用手术器械名称及掌握手术器械的基本使用手法。二
教学要求
(三)掌握BL-
410、BL-420E和ASB240U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操作。
(二)熟悉手术器械名称及掌握手术器械的基本使用手法。
(三)熟悉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及要求。
(四)了解实验设计的要求。三 教学内容
(一)仪器的介绍(包括BL-
410、BL-420E和ASB240U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手术器械)。
(二)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
(三)实验室的常规事项(包括规章制度,机能学实验课程的考核办法)。
(四)实验设计的要求。
实验二
刺激强度、频率及肌松剂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一 教学目的
(一)掌握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方法。
(二)初步掌握电生理仪器的使用。
(三)通过记录腓肠肌的收缩曲线,明确阈下刺激、阈刺激、阈上刺激以及最大刺激的概念。
(四)通过记录腓肠肌的收缩曲线,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力的的影响。
(五)通过记录腓肠肌的收缩曲线,观察不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力的的影响,从而了解 强直收缩的成因。
(六)说明兴奋通过肌接头处的化学传递过程。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方法。
(二)掌握常用生理实验仪器的使用。
(三)正确观察实验现象,整理实验结果并加以分析。
(四)按要求书写实验报告。三
教学内容
(一)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二)标本与仪器的连接。
(三)不同强度刺激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四)不同强度频率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五)肌松剂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实验三 神经干动作电位及其传导速度的测定与局麻药作用观察 一 教学目的
(一)了解电生理实验的基本方法,掌握电生理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掌握制备蟾蜍坐骨神经干标本的方法。
(三)观察蛙类坐骨神经干的单相、双相动作电位和测定神经干兴奋的传导速度。
(四)观察分析局麻药对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的影响,以加深对动作电位传导机制和神经传 导特征的理解。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制备蟾蜍坐骨神经干标本的方法。
(二)熟练掌握电生理实验仪器的使用,观察双相动作电位和单相动作电位的基本波形,并 加以分析。
(三)观察神经干兴奋的不应期。
(四)计算出神经干兴奋传导的速度。
(五)按要求书写实验报告。三
教学内容
(一)蟾蜍坐骨神经——腓神经标本制备。
(二)仪器连接及选定参数。
(三)神经干动作电位的观察。
(四)神经干兴奋不应期的测定。
(五)神经干兴奋传导速度的测定。
(六)观察局部麻醉药对神经干动作电位的阻断作用与单向动作电位。
实验四 期前收缩、代偿间歇 一 教学目的
(一)学习暴露蛙类心脏的方法,熟悉心脏的结构。
(二)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心脏收缩活动的变化,分析产生代偿间歇的机制。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暴露蛙类心脏的方法。
(二)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心脏收缩活动的变化,分析产生代偿间歇的机制。
(三)按要求书写实验报告。三 教学内容
(一)在体蛙心的制备。
(二)用带线的蛙心夹在舒张期夹住心尖,将线连至机械—电换能器,再输入微机生理信号 分析仪。
(三)电刺激装置。
(四)观察和描记蟾蜍正常心搏曲线。注意观察曲线的向上部分代表心室收缩,向下部分代
表心室舒张。
(五)用单个阈上刺激分别在收缩期和舒张期刺激心室,观察和描记蟾蜍心搏曲线变化。实验五 影响心脏活动的化学及药物因素 一 教学目的
(一)学习离体蛙心灌注方法。
(二)观察常见化学因素、体液因素及不同受体阻断剂对心肌活动的影响。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制备离体蛙心及其灌注方法。
(二)观察常见化学因素、体液(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因素对心肌活动的影响,及
不同受体阻断剂对心肌活动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
(三)按要求书写实验报告。三 教学内容
(一)离体蛙心的制备。
(二)装置仪器。
(三)观察细胞外液不同离子浓度对蛙心收缩的影响。
(四)观察拟肾上腺素药的作用及α和β受体阻断剂对蛙心收缩的影响。
(五)观察拟胆碱药的作用及M受体阻断剂对蛙心收缩的影响。
实验六
家兔减压神经传入放电 一 教学目的
(一)掌握电生理实验的基本方法。
(二)正确引导记录减压神经传入冲动,并观察其发放特征。
(三)掌握颈总动脉插管术和动脉血压记录方法。
(四)观察药物引起动脉血压变动与减压神经传入冲动发放的相互关系,以加深对压力感受 器反射(减压反射)的认识和理解。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颈总动脉插管术和动脉血压记录方法。
(二)掌握分离减压神经的方法,引导并记录其传入放电。
(三)观察药物引起动脉血压变动与减压神经传入冲动发放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四)按要求书写实验报告。三
教学内容
(一)麻醉、固定。
(二)家兔颈部手术(气管插管术、分离减压神经和迷走神经、颈总动脉插管术。)
(三)仪器调试。
(四)记录正常血压曲线、心电节律和减压神经冲动发放。
(五)观察拟肾上腺素药去甲肾上腺素及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β肾上腺素能 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对血压、心率、减压神经冲动发放的影响。
(六)观察拟胆碱药乙酰胆碱及M受体阻滞剂阿托品对血压、心率、减压神经冲动发放的影响。
实验七
动脉血压的生理性调节及药物对血压的影响 一 教学目的
(一)掌握颈总动脉插管术和动脉血压记录方法。
(二)观察神经(减压神经、迷走神经)和体液(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因素对动脉 血压的调节作用,以及不同受体阻断剂对血压调节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颈总动脉插管术和动脉血压记录方法。
(二)讨论实验结果,分析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和不同受体阻断剂对血压的影响及其机制。
(三)按要求书写实验报告。三
教学内容
(一)麻醉、固定。
(二)家兔颈部手术(气管插管术、分离减压神经和迷走神经、颈总动脉插管术。)
(三)仪器调试。
(四)观察并记录正常血压、心率及心跳节律的变化。
(五)用动脉夹夹闭右颈总动脉,阻断血流15s,观察血压、心率及心跳节律的变化。放开 动脉夹结果又如何?
(六)观察拟肾上腺素药的作用。
(七)α受体作用分析。
(八)β受体作用分析。
(九)观察拟胆碱药的作用。
(十)M受体作用分析。
(十一)结扎右侧减压神经,用中等强度的电刺激分别刺激其外周端和中枢端,观察血压和
心率有何不同的变化。
实验八 急性右心衰竭 一 教学目的
(一)学习复制急性右心衰竭动物实验模型的方法。
(二)观察急性右心衰竭时血液动力学的主要改变。
(三)初步分析急性右心衰竭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颈外静脉插管术、颈总动脉插管术、呼吸描记的方法。
(二)掌握复制急性右心衰竭动物实验模型。
(三)观察急性右心衰竭时血液动力学的主要改变,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四)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三 教学内容
(一)麻醉、固定。
(二)家兔手术(颈外静脉插管术、颈总动脉插管术。)
(三)记录正常家兔呼吸、中心静脉压和血压。
(四)复制急性右心衰竭动物实验模型,观察家兔呼吸、中心静脉压和血压的变化。
(五)观察气管内有无分泌物溢出,观察有无胸、腹水及其量,观察心脏各腔体积、肺脏外 观和切面的变化,肠系膜血管充血情况以及肠壁水肿,肝脏体积和外观的变化等。实验九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及胸内负压的测定 一 教学目的
(一)掌握哺乳动物呼吸运动的描记方法。
(二)初步分析呼吸运动的调节及其作用的影响因素。
(三)学习胸内负压的测量方法。
(四)观察胸膜腔负压的存在及其变化对呼吸功能的影响。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气管插管术、迷走神经的分离及呼吸运动描记的方法、胸膜腔穿刺术。
(二)记录各种刺激因素对呼吸运动及胸膜腔内压的影响。
(三)通过胸壁直接穿刺造成一侧开放性气胸,观察呼吸运动变化,揭示胸腔负压的作用。
(四)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三 教学内容
(一)麻醉、固定。
(二)家兔手术(气管插管术、分离左右两侧迷走神经)。
(三)描记正常的呼吸曲线,注意上升支和下降支与呼吸相之间的关系。
(四)胸内压测量。
(五)吸入气中CO浓度对呼吸运动及胸膜腔内压的影响。
2(六)吸入气中氧浓度降低对呼吸运动及胸膜腔内压的影响。
(七)增大无效腔对呼吸运动及胸膜腔内压的影响。
(八)切断两侧迷走神经对呼吸运动及胸膜腔内压的影响。
(九)分别刺激一侧迷走神经中枢端和外周端对呼吸运动及胸膜腔内压的影响。
(十)气胸对呼吸运动及胸膜腔内压的影响。
实验十
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及药物作用的观察 一 教学目的
(一)掌握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方法。
(二)观察离子成分、酸碱度、温度、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药物对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的 作用。
(三)观察并分析平滑肌活动的某些生理特性与理化环境改变之间的关系。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离体小肠平滑肌制备的方法。
(二)分析理化因素及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药物对平滑肌作用的机制。
(三)按要求书写实验报告。三 教学内容
(一)准备工作。
(二)标本制备。
(三)仪器连接与设置。
(四)描记一段离体小肠平滑肌的收缩曲线,注意观察其节律性收缩及张力水平。
(五)观察胆碱能受体激动剂对肠段收缩的影响及阻断剂的作用。
(六)观察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对肠段收缩的影响及阻断剂的作用。
(七)观察钙离子对肠段收缩的影响。
(八)观察温度变化对肠段收缩的影响。
(九)观察酸碱度变化对肠段收缩的影响。实验十一
不同类型缺氧动物模型制备
一
教学目的
(一)学习复制不同类型缺氧动物模型的方法,了解缺氧的分类。
(二)观察不同类型缺氧中机体的变化。
(三)掌握不同类型缺氧的概念、发生机制及特点。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复制不同类型缺氧动物模型的方法
(二)掌握不同类型缺氧的概念、发生机制及特点。
(三)按要求书写实验报告。三 教学内容
(一)复制小鼠几种类型缺氧的动物模型。
(二)观察正常小鼠的各项指标。
(三)观察乏氧性缺氧小鼠的各项指标。
(四)观察血液性缺氧小鼠的各项指标。
(五)观察组织中毒性缺氧小鼠的各项指标。
实验十二
家兔心电图及实验性高血钾症 一 教学目的
(一)学习复制高钾血症的动物模型方法。
(二)观察高钾血症对心脏的毒性作用。
(三)掌握高钾血症心电图变化的特征。
(四)熟悉高钾血症的抢救及治疗方案。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复制急性高钾血症动物模型。
(二)正确判断高钾血症时心电图的变化,并分析其产生机制。三 教学内容
(一)动物称重后仰卧固定。
(二)开机并启动实验系统。
(三)描记一段正常心电图,认识正常心电图的主要波形。
(四)用7.5%KCl溶液复制急性高血钾症动物模型,观察高钾血症时心电图的特征性变化。
(五)暴露心脏,继续注射7.5%KCl溶液,观察心电图的变化,直到心脏停搏。
实验十三
肾泌尿功能与急性肾功能不全 一
教学目的
(一)通过改变肾血流量、血浆晶体渗透压及影响肾小管的重吸收,观察神经体液因素对尿 生成的影响。
(二)学习用HgC
1复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动物模型的方法。
2(三)观察急性肾衰时肾脏泌尿功能的变化和肾脏大体形态学的改变,分析致病因素导致急 性肾衰的可能发病机制。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颈总动脉插管术、输尿管导尿法。
(二)观察影响尿液生成的因素,并分析其作用机理。
(三)掌握肾衰时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并分析其机制。
(四)按要求书写实验报告。三
教学内容
(一)建立实验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取体重相近的2只家兔,分别为对照兔和实验
兔。实验兔
实验前48
小时肌肉注射1%HgCl(lml/kg),注射后多喂蔬菜。对照兔 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二)麻醉、固定。
(三)耳缘静脉输液。
(四)家兔手术(颈动脉插管术、输尿管插管术)。
(五)对照兔:分别静脉注入
37℃生理盐水、50%葡萄糖溶液、0.01%去甲肾上腺素溶液、0.1%呋噻米溶液,观察并记录血压及尿量的变化。
(六)两组家兔分别测定酚红排泄试验(PSP试验)、血液肌酐测定、尿蛋白定性试验(磺柳酸 法),然后进行比较。
(七)两组家兔肾脏形态学变化的观察。
实验十四
氨中毒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 一
教学目的
(一)学习建立实验性氨中毒动物模型的方法。
(二)观察肝性脑病时机体的典型表现及血氨水平的变化。
(三)掌握肝性脑病的概念、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建立实验性氨中毒动物模型的方法。
(二)掌握氯化铵中毒引起肝性脑病的症状和发病机制。
(三)按要求书写实验报告。三 教学内容
(一)建立实验性氨中毒动物模型,取体重相近的3只家兔,分两组进行实验。
甲兔 肝叶大部切除 + 输注复方氯化铵溶液。
乙兔 肝叶假手术 + 输注复方氯化铵溶液。
(二)观察家兔呼吸运动,角膜反射,瞳孔大小,对刺激的反应及抽搐等。
(三)氯化铵用量以及从输注氯化铵到出现症状的时间。
(四)家兔血氨和血尿素浓度的测定。实验十五
对循环、呼吸、泌尿功能影响的综合观察 一 教学目的(一)掌握哺乳类动物手术操作。
(二)加深理解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反应是作为整体进行的。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气管插管术、颈总动脉插管术、膀胱插管术及分离迷走神经的方法。
(二)观察并记录各项结果,对其进行综合分析。
(三)按要求书写实验报告。三 教学内容
(一)实验准备。
(二)麻醉、固定。
(三)家兔手术(气管插管术、颈总动脉插管术、分离迷走神经、膀胱插管术)。
(四)记录呼吸运动。
(五)耳缘静脉输液。
(六)仪器的调节和参数。
(七)观察并记录正常的血压、呼吸和尿量。
(八)夹闭右侧颈总动脉15~20s,观察并记录血压、呼吸和尿量的变化。
(九)牵拉左侧颈总动脉15~20s,观察并记录血压、呼吸和尿量的变化。
(十)增加吸入气体中CO浓度,观察并记录血压、呼吸和尿量的变化。
2(十一)增加无效腔,观察并记录血压、呼吸和尿量的变化。
(十二)静脉快速注射37℃生理盐水20ml,观察并记录血压、呼吸和尿量的变化。
(十三)静脉注入50%葡萄糖溶液(2ml/kg),(注射前以及尿量增多后做尿糖定性实验),观察并记录血压和尿量变化。
(十四)静脉注入0.01%去甲肾上腺素0.5ml,观察并记录血压、呼吸和尿量的变化。
(十五)静脉注入0.1%呋噻米溶液(2ml/kg),观察并记录血压、呼吸和尿量的变化。
(十六)静脉注入0.01%乙酰胆碱0.3ml,观察并记录血压、呼吸和尿量的变化。(十七)结扎并剪断右侧迷走神经,注意呼吸、血压的变化。
(十八)中等强度间断电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外周端1min,观察并记录血压、呼吸和尿量的 变化。
实验十六 家兔血浆中水杨酸钠浓度和药代动力学参数测定 一 教学目的
(一)以水杨酸钠为例了解血浆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时量关系。
(二)了解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临床意义。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颈总动脉插管术。
(二)掌握药代动力学参数和浓度一—时间曲线的意义
(三)按要求书写实验报告。三 教学内容
(一)实验准备。
(二)麻醉、固定。
(三)家兔手术(颈动脉插管术)。
(四)取血、给药。
(五)制备血浆、比色。
(六)计算血浆药物浓度、药代动力学参数和绘制浓度一—时间曲线。
实验十七
有机磷酸酯类物质的急性中毒及解救 一 教学目的(一)观察有机磷酸酯类物质中毒后出现的症状。
(二)根据阿托品和解磷定对有机磷酸酯类物质中毒的解救效果,比较并分析两药解毒作用的特点和作用原理。二
教学要求
(一)熟悉有机磷酸酯类物质中毒后出现的症状。
(二)比较并分析阿托品和解磷定对有机磷酸酯类物质中毒的解毒作用特点和作用原理。
(三)按要求书写实验报告。三
教学内容
(一)取家兔两只,称其体重,分别观察并记录下列指标:活动情况、呼吸(频率、幅度、节律是否均匀)、瞳孔大小、唾液分泌、大小便、肌张力及有无肌震颤等。
(二)两兔同样给予有机磷酸酯类物质,密切注意给药后家兔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加以记 录。
(三)有机磷酸酯类物质中毒的解救。注意甲兔和乙兔的区别。实验十八 实验设计 一 教学目的 旨在启发学生应用已学过和掌握的机能实验知识和技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以及科学研究的能力,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 教学要求
(一)指导教师提前给学生讲解自行设计实验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二)实验设计。以实验小组(3 ~ 5人)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自行选择实验题目,根据实验目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设定实验动物模型,确定实验步骤、方法及观测指标。
(三)讨论每个实验小组的实验设计。每个实验小组将自己的实验设计制成幻灯进行报告,通过讨论,从中选出一份最好的设计或综合一个实验设计,大家提意见使该设计尽可能完善。
(四)实验实施。将每个实验室优选出或综合一个最佳实验设计,分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实验实施,并按《遵义医学院学报》科研论文的格式写出实验报告。三
教学内容
分两次实验完成:
(一)第一次:讨论实验设计。(4学时)
(二)第二次:实验实施。(4学时)。
Ⅲ
教学组织和方法 一 实施机构:由基础医学院机能学实验室执行。二 组织内容: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应用。三 教学方法: 1.实验教学:实验分组(3~4/组),学生分工自主实践操作。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课堂教学方法,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重点内容以介绍为主,一般内容以自学为主。2.教学地点:在实验楼三、四层机能学实验室教学,承担教师由生理学教研室、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和药理教研室委派。3.辅导形式:实验中答疑和指导、实验报告讲解、课后讨论等。四 考核办法:由四个部分构成,平时实验表现10%,实验报告30%,实验操作考核30%,实验设计30%,总评成绩为四部分成绩综合评定。旷课累加三次以上(含三次)者,或实验报告不交累计四次以上(含四次)者,总考核成绩计以零分。Ⅳ 教学时数分配表
序号 实验内容 教学时数 实验类型 概述 1.仪器的介绍(包括BL-
410、BL-420E和ASB240U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手术器械)2.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 1 4 基础型 3.实验室的常规事项(包括规章制度,实验成绩的考核办法)4.实验设计的要求 刺激强度、频率及肌松剂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2 4 验证型 1.神经干动作电位及其传导速度的测定与局麻药作用观察 3 4 综合型 2.示教(录像):期前收缩、代偿间歇 急性右心衰竭 4 4 综合型
影响心脏活动的化学因素 4 综合型 6 家兔减压神经传入放电 综合型 7 动脉血压的生理性调节和药物对血压的影响 4 综合型 8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及胸内负压的测定 4 综合型 1.不同类型缺氧动物模型制备 9 4 综合型 2.示教:家兔心电图及实验性高血钾症 10 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及药物作用的观察 4 综合型 11 肾泌尿功能与急性肾功能不全 4 综合型 12 氨中毒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 4 综合型 13 对循环、呼吸、泌尿功能影响的综合观察 4 综合型 14 家兔血浆中水杨酸钠浓度和药代动力学参数测定 4 综合型 15 有机磷酸酯类物质的急性中毒及解救 4 综合型 16 学生设计性实验的开题、讨论、答辩 4 设计型 17 学生设计性实验的实施 4 设计型 合计 68
第三篇:《医学遗传学》课程简介(临床等)
《医学遗传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医学遗传学》
英文名称:《Medical Genetics》
开课单位: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限选课
总 学 时:42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12学时
学分:2.3学分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法医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医学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目前只能达到
了解)遗传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等的基本原则,了解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并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初步解决一些实践中的遗传学问题。
内容简介:《医学遗传学》是医学与遗传学相结合的一门前沿学科,本课程是研
究人类疾病与遗传的关系、遗传病的发病机理、传递规律、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科学。采取电化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基本按理论讲授与实际动手操作、形态学观察等方式上课。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理论考试占70%,实验成绩占30%。
教材:《医学遗传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蔡绍京,1版,2006年。主讲教师:李学英副教授路健助教
第四篇:《组织学与胚胎学》(临床、麻醉、口腔等)课程简介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组织学与胚胎学》
英文名称:《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开课单位:基础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 学 时:88学时:理论课50学时,实习课38学时
学分:4.9学分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麻醉学、法医学
教学目的:本课程理论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关于人体正常组织学与胚
胎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要求学生在基本理论知识方面达到:掌
握或熟悉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光镜下微细结构、主要细胞和组织的超微结构以及这些结构与功能关系;掌握或了解人体胚胎早期发生、胎膜胎盘、各主要器官系统的发育、发生过程与常见畸形的发生原因。
为学习后续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打下扎实基础。
内容介绍: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生必修的重要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它包括
组织学和胚胎学两门形态学科,二者即密切相关又相互独立。组织学
主要是利用光镜、电镜等技术研究正常人体的各种细胞、组织、器官
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其内容可分为基本组织、器官和系统
两大部分,在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机体进行的研究。
胚胎学从受精卵发育为新生个体的过程、机理及其生长变化规律的科
学,主要研究人体的个体发生、发育与先天性畸形等。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邹仲之,6版,2004年
参考书目:
1.《组织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令忠,二版,2000年
2.《组织学彩色图鉴》,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令忠,2000年
3.《人体胚胎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刘斌/高英茂,1996年
.4 Basic histology.Lange Medical Publications, Junqueira LC and Carneiro J , 3rd
ed,1980
5.Human embryology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Bruce M and Carlson ,1994
主讲教师:才秀连教授陈伟副教授张先平讲师
第五篇:机能学实验试题
习题
十一、有机磷农药中毒及其解救
一、单选题
(C)
1、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必须马上用胆碱酯酶复活剂抢救,是因为:
A.胆碱酯酶不易复活B.胆碱酯酶复活药起效慢C.被抑制的胆碱酯酶很快“老化”D.需要立即对抗乙酰胆碱的作用(D)
2、下列症状哪种不是有机磷酸酯慢性中毒的表现:A.神经衰弱症候群B.多汗C.腹胀D.小便失禁(C)
3、碘解磷定除复活胆碱酯酶外,还能:
A.与N受体直接结合而解除肌肉震颤症状B.与乙酰胆碱直接结合而解毒
C.与血中游离的有机磷酸酯类直接结合而解毒D.与M受体直接结合而阻断乙酰胆碱的作用(B)
4、有机磷酸酯类的急性中毒治疗中注射碘解磷定的速度应为: A.快速注射B.注射宜慢C.先快后慢D.先慢后快
(B)
5、碘解磷定对有机磷酸酯类解毒疗效的叙述,哪种是错误的:
A.对马拉硫磷的解毒疗效较好B.对乐果中毒是首选的解毒剂 C.对敌百虫中毒疗效稍差D.对敌敌畏中毒疗效稍差(C)
6、下列哪种症状不是有机磷酸酯中毒的症状:A.流涎、出汗B.呼吸困难C.支气管分泌物减少D.肌束颤动(C)
7、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宜选用:A.阿托品B.解磷定C.阿托品+解磷定D.筒箭毒碱(D)
8、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机制
A.直接激动M、N受体B.阻断M、N受体C.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D.难逆性的抑制胆碱酯酶(D)
9、氯解磷定的作用机制是:
A.直接阻断M、N受体B.抑制乙酰胆碱的形成C.促进乙酰胆碱的摄取D.恢复胆碱酯酶的活性
(B)
10、有机磷中毒实验中,何时开始解救:A.轻度中毒B.中度中毒C.重度中毒D.出现呼吸麻痹时
二、名词解释
1、胆碱酯酶
2、N样作用
三、填空题
1、有机磷农药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性,使____________________在体内堆积,表现为____________症状、_______________症状及_________________症状。(胆碱酯酶、乙酰胆碱、M样、N样、中枢)
2、有机磷农药中毒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解救。(M受体阻断药(阿托品)、胆碱酯酶复活药(解磷定))
四、问答题
1、有机磷中毒的原理是什么?在兔动物实验中,动物中毒后期呼吸与血压怎样变化?解磷定解毒原理是什么?
有机磷酸酯类可以与胆碱酯酶牢固的结合,其结合点位于胆碱酯酶的酯解部位丝氨酸的羟基,磷氧二原子易于形成共价键结合,生成难以水解的磷酰化胆碱酯酶。结果使胆碱酯酶失去水解Ach的能力,造成体内Ach大量聚集,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包括M症状、N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1.2呼吸加升加快,血压下降。1.3胆碱酯酶的复活剂。
3、当家兔由于有机磷酸农药中毒而出现呼吸急促、瞳孔缩小、大小便失禁、肌张力减弱、肌震颤时,给予阿托品治疗后,上述那些症状会改善?为什么?
解磷定能缓解哪些症状?解毒原理是什么? 解救中重度中毒时,为何不单用阿托品而应与解磷定合用?
家兔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表现及解救措施?临床上抢救人时的步骤?(10分)答:M样症状:瞳孔变小,呼吸急促,流泪,流涎,大小便失禁。(3分)N样症状:抽搐,痉挛,肌颤。(3分)中枢样症状:兴奋不安。(2分)解救措施:家兔儿缘静脉注射阿托品和解磷定。(2分)临床上抢救病人的步骤:①脱离现场,清除毒物;(1分)②洗胃;(1分)③输氧;(1分)④给予特效解毒药,促进毒物排泄,密切监测血压、呼吸、脉搏,观察瞳孔等,处理并发症,重症者用肾上腺皮质激素。(2分)
习题
九、异烟肼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一、单选题
(A)
1、治疗指数的计算公式为:A.LD50/ED50
B.ED50/LD50
C.LD95/ED5
D.ED5/LD95(D)
2、下列关于药物安全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治疗指数越大,药物越安全
B.可靠安全系数大于1的药物比较安全
C.单独使用治疗指数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存在缺陷
D.若两个药物的治疗指数相同,则在安全性上没有区别(B)
3、在半数致死量的实验中,各剂量组设置的要求是: A.任意设置B.各组具有等比关系
C.各组具有等差关系D.以上都不对(B)
4、在半数致死量的实验中,选择50%反应率作为指标的原因是: A.计算方便
B.此处斜率最大,剂量最准确,误差最小
C..无重要意义,任意选择的指标D.此处斜率最小,剂量最准确,误差最小(C)、半数致死量用以表示:A.药物的安全度B.药物的治疗指数C.药物的急性毒性D.药物的剂量
(D)
6、在异烟肼半数致死量的测定实验中,若以对数剂量为横轴,小鼠死亡率为纵轴,则量效曲线为: A.正态分布曲线B.对称钟型C.长尾S型D.对称S型(B)
7、关于半数致死量错误的是:
A.常用于衡量药物的毒性B.半数致死量越大的药物越危险 C.与药物的安全性有关D.LD50与ED50的比值为治疗指数
二、名词解释
1、半数致死量
2、药物的治疗指数
三、填空题
1、治疗指数TI=__________________,治疗指数越大,药物越_______________。(LD50/ED50、安全)
2、可靠安全系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其数值大于1,说明________。(LD1/ED99、药物的安全系数大)
四、1、简述药物治疗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何谓LD50,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习题
七、呼吸运动的影响因素与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一、单选题(C)
1、下列关于平静呼吸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B、吸气时膈肌收缩
C、呼气时呼气肌收缩 D、呼气时胸骨和肋骨回复原位
E、呼气时脯肌和肋间外肌舒张
(D)
2、肺有效的通气量是指()。A、潮气量B、肺活量C、时间肺活量D、肺泡通气量E、肺通气量(E)
3、胸膜腔内的压力是由下列哪个因素形成的()? A、大气压 - 非弹性阻力B、大气压 + 跨肺压C、肺内压 + 跨胸壁压 D、大气压 + 肺回缩力E、大气压 -肺回缩力(B)
4、肺泡通气量指的是()。
A、每分钟进出肺的气体量B、进入肺泡能与血液进行交换的气体量
C、尽力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气体量D、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E、无效腔的气体量(B)
5、基本的呼吸中枢位于。A、脊髓B、延髓C、脑桥D、中脑E、大脑皮层(A)
6、血液中使呼吸运动增强的主要因素是。
A、PCO2升高B、PO2下降C、H离子浓度增加D、非蛋白氮增多E、乳酸增多(B)
7、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刺激。
A、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B、延髓化学感受器C、延髓呼吸中枢D、脑桥呼吸调整中枢E、大脑皮层(B)
8、脑桥呼吸调整中枢的主要功能是()。
A、激活延髓呼吸中枢B、限制吸气相的时间C、作为肺牵张反射的中枢 D、接受迷走神经传人的信息E、形成基本的呼吸节律
(E)
9、体内 CO2分压最高的部位是()。A、动脉血B、静脉血C、毛细血管血液D、组织液E、细胞内液(C)
10、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A、物理溶解B、和水结合形成碳酸C、形成碳酸氢盐D、形成氨基中酸血红蛋白E、形成一氧化碳血红蛋白(E)
11、l克血红蛋白可结合的氧量是A、2.34-2.36mlB、3.34-3.36mlC、12-15mID、3-5mlE、1.34-1.39m1(B)
12、基本呼吸节律产生于: A脊髓B延髓C脑桥D大脑皮质(C)
13、关于肺牵张反射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感受器位于肺泡壁
B平静呼吸时,参与人的呼吸调节
C肺牵张反射的作用是切断吸气,转入呼气,加速吸气和呼气的交替
D肺扩张与肺缩小反射的感受器相同(C)
14、切断家兔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后使呼吸: A变深变快B变浅变快C变深变慢D变浅变慢(A)
15、血液中CO2浓度对呼吸的调节主要通过:
A刺激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B直接刺激呼吸中枢C刺激脑桥调整中枢D牵张反射(B)
16、关于H+对呼吸的调节,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H+通过血脑屏障的速度很慢
B主要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再兴奋呼吸中枢
C主要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加强呼吸
D脑脊液中的H+才是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有效的呼吸(A)
17、在肺水肿、肺充血等病理情况下,呼吸浅快的主要原因是激发了:
A肺牵张反射B肺缩小反射
C中枢化学感受器活动D外周化学感受器活动(C)
18、外呼吸是指____过程
A空气进出肺
B肺泡与外界环境进行汽体交换
C肺通气与肺换气D肺泡内气体不断更新的过(D)
19、支配呼吸道平滑肌的副交感神经兴奋时____ A平滑肌舒张,气道阻力降低B平滑肌收缩,气道阻力降低 C平滑肌舒张,气道阻力增加D平滑肌收缩,气道阻力增高
(C)
23、评价呼吸功能最重要的指标是:____A生理无效腔 B时间肺活量 C每分肺泡通气量 D机能余气量(D)
24、某人的呼吸频率为10次/min,潮气量为600m1,他的每分肺泡通气量应该是____。
A 2.5L/min
B 3L/min
C 4 L/min
D 4.5L/min(A)
25、当一侧肺通气不足时,可发生____增加。
A功能性动—静脉短路 B解剖性动—静脉短路C肺泡无效腔 D解剖无效腔
(C)
26、肺泡C02分压增高,氧分压降低,将引起肺通气不足区域____。A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肺血管扩张
B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肺血管收缩 C 支气管平滑肌扩张,肺血管收缩
D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肺血管扩张(B)
27、正常呼吸节律的形成有赖于____ A大脑皮层的活动 B脑桥和延髓的活动
C下丘脑与延髓的活动 D中脑的活动
(B)
28、必须保留动物的____才能有基本正常的呼吸节律。A延髓 B延髓与脑桥 C大脑皮层D延筋与迷走神经(B)
29、在兔的中脑和脑桥间横断呼吸的变化是____ A 呼吸不规则B 呼吸无明显变化C 呼吸停止D 出现长吸式呼吸
A)30、呼吸功能不全是由于
A.通气障碍所致 B.换气障碍所致C.V/Q比例失调所致 D.外呼吸严重障碍所致E.内呼吸严重障碍所致(E)
31、静脉注入3%乳酸后呼吸运动变化是:
A、先变慢后变快B、先变快后变慢
C、变慢变浅D、变慢变深E、变快变深(C)
32、开放式气胸形成后,兔子的呼吸变化是:
A、深快呼吸为主B、深慢呼吸为主C、浅快呼吸为主D、浅慢呼吸为主E、以上都不对(B)
33、气胸发生后血气变化是:
A、PaO2下降,PaCO2下降B、PaO2下降,PaCO2上升
C、PaO2上升,PaCO2上升D、PaO2上升,PaCO2下降
E、PH上升,PaCO2上升
(B)
34、肺水肿发生时,兔可表现为:A、呼吸变慢B、躁动不安C、口唇苍白D、昏迷E、吐血(B)
35、死腔样通气是指
A.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B.部分肺泡通气不足
C.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正常 D.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正常
E.生理死腔扩大
二、名词解释1.无效腔2.肺系数3.功能性分流4.死腔样通气5.潮气量 6.呼吸衰竭7.开发性气胸8.肺泡通气量9.通气/血流比值
三、填空题
1、呼吸过程包括肺通气、____、____ 和____ 四个相互联系又同时进行的过程。(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换气)
2、气体在血液中运输有____和____ 两种形式。(物理溶解、化学结合)
3、肺活量是 ____、____和 ____之和。(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4、肺换气障碍的类型有____、____。(弥散障碍、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5、反映肺泡总通气量的最佳指标是_______。(PaCO2(或PACO2))
6、部分肺泡通气不足使VA/Q值____,称为____,又称________。(低于正常(<0.8)功能性分流静脉血掺杂)
7、部分肺泡血流不足使VA/Q值_______,称为________。(高于正常(>0.8)死腔样通气)
8、区别功能性分流与解剖性分流的方法是________。(吸纯氧15min后有无PaO2明显升高)
四、问答题
1、为何吸入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使呼吸运动加强?
2、为何吸入纯氮气后会影响呼吸运动?
3、为何吸入二氧化碳后引起的呼吸变化往往比吸入氮气明显?
4、增加无效腔时,呼吸运动会有何变化?为什么?
5、为何静脉注射乳酸后会影响呼吸运动?
6、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对呼吸有何影响?为什么?
7、简述气胸引起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
8、试述大量肾上腺素引起肺水肿的发生机制。
习题
四、药物对离体肠肌的作用
一、选择题
(C)
1、下列哪项为M受体激动效应:A.心脏兴奋B.血管收缩C.多数平滑肌收缩D.瞳孔散大(C)
2、加入乙酰胆碱,肠肌活动发生何变化?
A.肠肌松弛B.肠肌先收缩,后松弛C.肠肌收缩D.肠肌先松弛,后收缩(A)
3、加入阿托品后,再加乙酰胆碱,肠肌活动发生何变化?
A.加入阿托品后肠肌松弛,再加乙酰胆碱肠肌活动无变化B.加入阿托品后肠肌松弛,再加乙酰胆碱肠肌收缩 C.加入阿托品后肠肌收缩,再加乙酰胆碱肠肌活动无变化D.加入阿托品后肠肌收缩,再加乙酰胆碱肠肌松弛
二、名词解释:
1、M样作用
三、填空题
肠肌上分布有__________受体、__________受体和__________受体等,使用受体激动药或阻断药,可引起肠肌收缩或松弛。(M、α、β)
为维持离体肠肌正常生理活动,应将离体肠肌置于盛有__________的麦氏浴槽中。(台氏液)
四、问答题:
1、试用受体理论分析乙酰胆碱与阿托品对肠肌活动的影响,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2、阿托品为什么不能对抗氯化钡的作用?
习题
三、离体蛙心灌流
一、单选题
(D)
1、当血钾逐步升高时,心肌的兴奋性____。A 逐步升高B 逐步降低C 先降低后升高D 先升高后降低(A)
2、轻度高血钾引起心肌兴奋性升高的原因是____ A 静息电位至阈电位间距减小B 细胞膜对钾的通透性减小C 细胞膜对钙的通透性增大D 细胞膜对钠的通透性增大(B)
3、下列关于交感神经对心脏作用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对心脏有紧张性作用B 使心肌长度—张力曲线右移C 使心率加快D 使房室传导加快(C)
4、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Ach引起心率减慢是由于____。
A 起搏细胞肌浆中Ca2+ 释放量增加B 起搏细胞对Na+ 的通透性增大 C 起搏细胞对K+ 通透性增大D 起搏细胞不应期短
(B)
5、关于哺乳类动物心脏,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 细胞外K+浓度增加,引起细胞膜钾导增加B 低血钾时,心室肌动作电位时程缩短 C 细胞Na+ 浓度增加时,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D 细胞外高钙可抗高血钾(C)
6、下列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 心室壁兴奋的传导是由心内膜面传向心外膜面
B 迷走神经刺激减弱心房收缩力
C 运动时心脏收缩期时程的缩短比舒张时程的缩短明显
D 切断心脏的神经支配后,安静时的心率较前增加(D)
7、下列中那一个指标不是评定心功能的?A、心指数B、射血分数C、心输出量D、循环血量E、每搏功(B)
8、形成心室肌动作电位平台期的主要离子流是。
A、K+内流B、Ca2+内流、Na+内流、K+外流C、Ca2+内流、K+外流 D、Ca2+内流、Na+外流E、Ca2+外流、K+外流
(C)
9、心肌中自律最低的是。A、窦房结B、房室交界C、浦肯野纤维 D、房室束支E、心房肌(E)
10、心肌自律细胞的自律性高低主要取决于动作电位的。
A、0期除极化速度快慢B、1期复极化的快慢C、2期复极时程长短D、3期复极时程长短E、4期自动除极速度快慢(D)
11、在下列指标中可间接表示心室前负荷的是。
A、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压力)B、心室等容收缩期容积(压力)
C、心室等容舒张期容积(压力)D、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压力)E、心室舒张末期动脉血压(压力)(D)
12、下列哪一项是心室后负荷能。
A、快速射血期心室内压B、减慢射血期心室内压C、等容收缩初期心室内压D、主动脉血压E、心房内压(D)
13、一般人在心率大于180-次/分时,心输出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为。
A、等容收缩期缩短B、快速射血期缩短C、减慢射血期缩短D、快速充盈期缩短E、减慢充盈期缩短
二、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
2、心输出量
3、射血分数
4、自律性
三、填空题
1、心肌电生理特性是以____为基础,因而_____中离子浓度_____或_____都可影响心脏活动。要各种离子中,以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较为重要。(离子;细胞外液;过低或过高; Na+、K+、Ca2+)
2、K+对心肌细胞有______,Ca2+有______心肌收缩力的作用。(抑制;增强)
3、血钠浓度升高时,可促进_________出内流,使心肌______和______增强。(Na+;兴奋性;传导性)
四、问答题
1、试分析任氏液中适量的钠离子、钙离子与钾离子对心肌的作用
答:静息电位:钾离子外流。0期:钠离子快速内流。1期:钠离子通道失活,钾离子快速外流。2期:钙离子缓慢内流,钾离子缓慢外流。3期:钙离子通道失活,钾离子快速外流。4期:钠钾泵使钠离子外流钾离子内流。
2、决定和影响心肌内环境稳态的主要理化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是Na+﹑K+﹑Ca2+、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的浓度以及酸碱度等可以影响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和收缩的物质。
3、蛙心插管插入心室时,是在心舒张期插入还是在心缩期插入?为什么?
4、实验过程中,为什么必须保持蛙心插管内液面高度的恒定?液面过高过低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因为液面保持恒定可以对比,并且又不能使之过高和过低。蛙心插管内液面过高,液面产生的压强使心脏的前负荷加大,对心脏的收缩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可能有损心肌细胞,液面过低,则可能造成局部浓度过大,使药品的效用加大,特别是对于乙酰胆碱等具有高灵敏度的抑制性作用的药物,易使心脏细胞长时间失活。
5、蛙心灌流实验过程中,为什么不能改变蛙心与换能器连线的张力?
6、在每个实验项目中心搏曲线分别出现什么变化,为什么?
7、如果你们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不同,请找出原因。
8、要使本实验成功,实验过程中要注意那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