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院院长关于刑事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
法院院长关于刑事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2004年下半年至2006年上半年,在区委、区人大的关心、支持和监督下,我院以大力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我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保驾护航为目标,狠抓刑事审判工作。通过刑事审判一线
全体干警的共同努力,我院刑事审判工作呈现出“稳扎稳打,保证审判质量;推陈出新,改革审判方式;紧跟形势,强化质效意识;深挖潜力,加强审判调研”四大特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我院两年来的刑事审判工作情况向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汇报如下,请予审议:
一、突出打击重点,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为构建“平安港闸、和谐南通”创造稳定、有序、和谐的社会环境。
两年来,我院共审结各类刑事案件480件(其中2004年下半年审结134件,2005年审结257件,2006年上半年审结89件),对725名被告人依法判处刑罚(其中2004年下半年判处185人,2005年判处395人,2006年上半年判处145人)。根据形势需要,我们将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案件、手段恶劣的抢劫、飞车抢夺案件、商业贿赂案件作为打击重点,从重从快处罚,对19名罪行严重的被告人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155名被告人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281名被告人适用缓刑,打击的锋芒直指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破坏正常经济管理秩序与和谐社会构建的重大犯罪,紧紧围绕辖区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和经济建设的大局,有力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充分发挥了刑事审判的专政职能。在适用自由刑的同时,还对各类经济犯罪给予经济制裁,判处罚金和没收财产并积极设法执行到位,仅2005年全年到位罚金和没收财产共计306.48万元,是历年来最高水平,真正做到不让犯罪分子在经济上占便宜,同时又维护了裁判的威严。
在发挥刑事审判惩罚犯罪职能的同时,我院进一步扩大其“预防犯罪”的功能,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通过积极参加中级法院组织的多次公判大会、自行组织各界群众参与旁听庭审、借助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力量等各种途径,进行法制宣传,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起法律权威,扩大审判效果,对不稳定分子敲响了警钟。两年来,我院审理了南通市肿瘤医院系列贪污、受贿案、启东市检察院系列受贿、玩忽职守案、南通市节制闸九圩港船闸管理所系列受贿案、南通市区部分小学、中学校长受贿案等牵涉人员众多、社会影响大、群众广泛关注的商业贿赂案件和干部渎职案件,对多名被告人判处刑罚,追缴了非法所得,通过刑事制裁再次体现了国家打击职务犯罪的力度,推动廉政建设。针对这些系列犯罪案件所反映出来的人员管理、组织机构、法律监督、立法缺陷等各方面的社会问题,我院刑事审判人员还进行了调查分析,撰写了《村官犯罪形势严峻,完善立法刻不容缓》、《对商业贿赂案件的调查》等专题调研报告,建议完善制度,预防犯罪,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
二、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案件审理中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全力维护案件各方当事人的诉讼和实体权益。
刑事审判的目的不仅仅是惩罚犯罪,更重要的是挽回被害单位、被害人的损失,安抚其受到伤害的情绪,减少犯罪造成的不良社会后果。为此,我院在对被告人适用刑罚的同时,加大对其教育说服工作,尽可能为各类被害人争取到退赃和经济赔偿,维护其合法权益;案件审理中主动与妇联、被害人所在单位、居委会联系,倾听被害人心声,关心被害人生活。如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启东市瞿某等五人轮奸十五岁少女案,瞿某等人采用持刀威胁、殴打恐吓等手段实施强奸,给少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社会影响极其恶劣。我院审判人员对该案高度重视,主动邀请了妇联同志一起安抚被害少女的情绪,征询其对案件处理的要求,并加强对被告人家属的思想说服工作,为被害人争取到经济上的赔偿,既从严惩处了犯罪,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被害人的痛苦,维护了其合法权益,刑事审判工作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对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同样是我院刑事审判工作中关注的重点。针对我院一些同志存在刑事审判中工作方法简单、面孔生硬、对当事人耍态度的不良习气,我院刑庭大力倡导“群众路线”,要求全庭同志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进对群众的感情,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注重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在案件审理中,公正对待各方当事人,对当事人尤其是被告人提出的合理要求认真对待。为了响应“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号召,我们推出了“便民服务”工程,为当事人尤其是农村当事人提供合理的便利条件,对路途较远的、经济条件较为困难的农村当事人及时为其办理各项手续,减少其来通的次数和不必要的开支;对农村中因邻里纠纷、权属争议等引起的刑事和附带民事案件,审判人员在审理中加大调解的力
度,多做思想工作,力争案结事了,化解各方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对于由于自身缺陷在诉讼中处于弱势的盲、聋、哑人,我们采取各项措施积极保障其合法诉讼权益,为其消除诉讼障碍。如在刚刚审结的聋哑人张某盗窃案中,针对张某不太懂手语、但达到初中文化水平的特点,我院刑庭审判人员推陈出新,首次引入了高科技的多媒体示证系统,采用
了幻灯投影成像出示证据与被告人自行书写意见相结合的“笔审”方式,既充分保证被告人顺利的行使陈述、申辩的权利,又实现了对特殊庭审方式的一次成功尝试。
三、狠抓司法规范化建设,高度重视审判质效,努力提高案件审理质量。
近年来,在刑事审判工作中,我们摆脱过去就案办案的固定模式,更多的关注各项审判质效指标、审判发展态势,提高审判质量,打造“精品工程”、“铁案工程”。针对过去我院刑事案件审限指标在全市法院排名偏后的状况,我们将缩短审限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抓,认真学习兄弟法院先进经验,结合实际,制定新的审判流程;深挖潜力,完善工作方法,提高审、书人员工作效率,健全合议和通案制度;加强与检察机关沟通工作,尽可能的得到公诉机关在诉讼程序、移送时间、审限扣除等方面的大力协作。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在缩短审限上取得显著成果。从2006年2月份开始,刑事案件审理天数逐月下降,从2月份的13.57天下降到8月份的5.94天,8月份平均审理天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达56.64%,今年一到八月份的平均审理天数比去年同期下降14.47%。为保证刑事审判工作沿着合法、规范、有序、严谨的轨道前行,结合缩短审限的工作,我们对审判活动进行了全面规范化整顿,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保持优良传统,抛弃不规范、不合理的“瑕疵”,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提高审判效率、缩短审限、确保质量的案件审理新流程:刑事案件立案当天即时送达文书,普通程序送达后第十一天、简易程序送达后第四天安排开庭,杜绝人为因素拖延审限;开庭时审判人员、书记员提前到庭,庭审中科学掌控审判节奏,所有合议庭成员认真参与庭审,杜绝开庭迟到、审判人员不认真听庭,各行其事的作法;提高当庭宣判率;宣判后审判人员及时制作判决书,书记员按时送达,案件审结后卷宗及时移送,杜绝不符合规定的超期送达、移送现象。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在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的同时,我院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派员到省高院、中院学习,开展集体学习,鼓励自学等多种方式,提高干警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为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我院建立了刑事案件庭内定期通案制度、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庭前讨论制度,审判人员之间经常对审判经验、法学理论、疑难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另一方面,我们鼓励审、书人员将思想付诸笔端,通过工作信息形式在法院系统内宣传我院刑事审判工作中的先进做法和重大举措;通过案例报道形式加大法制宣传,扩大刑事审判的社会影响;通过理论调研的形式,思考问题,探讨出路。近年来,我院刑事审判信息、报道、调研工作成绩突出,先后有100多篇高质量的文章被国家和省、市级报纸、期刊、网站选用。
四、切实关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不断完善少年法庭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刑事审判“预防犯罪,治病救人”的功能。
2004年至2006年,我院共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47件,对68人判处刑罚。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现低龄化、犯罪手段恶劣、后果严重、结伙作案增多的新特点,我院指派业务精通的骨干专人负责审理青少年犯罪案件,从港闸区妇联等单位聘请专职陪审员,组成了固定的少年合议庭,建立工作台帐,对未成年被告人一人一档案,为少年庭审判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硬件环境。为了尽可能的消除未成年被告人的抵触情绪,更好地帮助其悔过自新,重新做人,我们合理借鉴了兄弟法院少年法庭的先进做法,同时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开拓思路,形成了“庭前、庭中、庭后三步走”的独特工作方式:庭前,与被告人及其父母耐心交谈,详细了解未成年人的生活环境、家庭状况、一贯表现,从而掌握犯罪原因,对症下葯;庭审中,我们尝试了圆桌审判这一更为宽松、和谐的庭审形式,法官、检察官与被告人拉近距离,结合多方的法庭教育,给予亲情式关怀,在减轻未成年人心理压力,防止抵触情绪的同时,促使被告人正视错误、痛改前非;庭后,重视对青少年缓刑、管制犯的回访工作,与罪犯所在的学校、单位、厂企保持经常性联系,密切关注其发展状况,预防再次犯罪的发生。我们一系列耐心细致的青少年罪犯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通过一次次的回访工作,我们了解到的信息是绝大部分的少年犯都在其工作、学习岗位上积极改造,重塑新生,其所在的学校、工作单位也主动给予充分的帮助和监督,为其提供良好的改造环境。
各位领导,近两年来,我院在刑事审判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不少距离。由于思想认识、工作分配和组织机构等各方面的原因,我院的刑事审判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方面:
1、审判人员和书记员忙于个案的审理,未能静下心来对案件进行总结,对审判态势进行分析的时间不够,法学理论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少年法庭的工作进展缓慢,还没有形成健全、完整的制度和体系,创建青少年维权岗、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的工作一直尚未完全落实,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社会教育等各项工作的范围还需要进一步扩大。
3、面对新形势,创新意识不够,在审判工作中遇到新问题时,不能及时转变思路,寻找新出路、新方法,局限于传统和惯例。
针对这些存在问题,我院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发扬优良传统,加大改革创新步伐,不断改进刑事审判工作:
1、为适应新形势下刑事审判工作的需要,建立起定期的有序的集体业务学习制度,加强庭内法律理论知识,特别是新刑法理论知识的学习,树立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科学的刑事司法理念。在案件审理的同时,加强对每一阶段审判工作的总结、梳理,关注审判态势,从中发现新的问题。庭内同志之间加强交流、讨论,共同进步。
2、进一步细化未成年人犯罪档案,加快青少年维权岗、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的创建步伐,将计划落实到紧锣密鼓的筹建工作中。一方面加强与犯罪率较高的学校、学院、工厂、单位的双向联系,开设法制教育课堂,预防犯罪的发生;另一方面对已判决的青少年罪犯加强回访,严密关注其动向,立足于预防二次犯罪的发生,力争将我区的青少年犯罪率降到最低。
3、树立良好的学风,不断更新知识,熟练掌握法律业务知识和司法技能,在提高审判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增强创新意识,积极转变思路,结合本院实际,开拓出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要摒弃原有的思维惯性,积极思考,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各位领导,刑事审判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进各项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区委、区人大对我院的刑事审判工作给予了高度的关心和支持。我们相信,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支持和监督下,在我院全体干警的共同努力下,我院的刑事审判工作一定能再上新台阶,为依法治区,建设“法治合格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刑事审判工作报告
关于刑事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
尊敬的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县法院向会议作关于刑事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刑事审判事关公民权利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国家长治久安。近年来,我院在县委的领导和人大的监督,在县政府、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审判政策,全面推进量刑规范化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保障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刑庭合议庭被评为全省法院“最佳合议庭”,刑庭相继荣立省市法院集体二等功、三等功。
一、坚持从重从快方针,严厉打击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刑事犯罪
我院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积极参与平安创建活动,严惩严重暴力犯罪和“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去年以来,共审结刑事案件273件,结案率达95.5%,判处犯罪分子398人,其中,依法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66人,占判处罪犯总人数的17%。如被告人杨某伙同李某自2009年4月至8月流窜疯狂做案8起,并非法拘禁他人,我院数罪并罚,判处被告人杨某有期徒刑二十年,李某有期徒刑十九年三个月。通过严惩严重刑事犯罪,使一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二、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审判政策,着力调处刑事附带-1-
民事案件
2010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要求在刑事审判中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实行区别对待,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打击和孤立极少数,教育、感化和挽救大多数,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立面,促进社会和谐。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组织犯罪、黑恶势力犯罪以及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死、强奸、绑架拐卖妇女儿童、抢劫、重大抢夺盗窃案件等,要从严惩处;对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的犯罪,对未成年人犯罪,因民间纠纷引发的犯罪,过失犯罪,应从宽处理,尽量依法适用缓刑、管制、单处罚金等非监禁刑。在刑事审判工作中,我院积极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切实加大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调解力度,劝导被告人及其亲属积极赔偿受害人的经济损失,缓解对立情绪。去年以来,我院从轻判处了一批过失犯罪、民间纠纷引发的犯罪以及轻微刑事犯罪案件,判处缓刑168人,占罪犯总人数的42%,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率达到了96.8%,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三、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在对刑事案件的审判过程中,我院坚持以案讲法,庭上通过庭审对当事人、旁听群众进行教育和法制宣传,庭下对当事人和旁听群众提出的问题和疑问进行解答和释明,起到了审判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尤其是对未成年犯罪案件,坚持教育、感化和挽救原则,落实“帮教”措施,寓教
于审,积极引导被告人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如被告人李某与被害人曹某在网上聊天时因言语不和而发生打斗,被告人李某用随身携带的刀子将曹某腹部扎伤,酿成了曹某死亡的后果。为了做到案结事了,不留隐患,办案法官做了大量的法律疏导和说服教育工作,最终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我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五年二个月。宣判后,双方均对判决结果表示满意,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四、巩固量刑规范化工作成果,推进刑事审判工作改革 量刑规范化是指人民法院在对被告人量刑时,应根据其基本犯罪构成事实和犯罪数额、犯罪次数、犯罪后果等,确定被告人的基准刑,然后,再根据被告人是否有自首、立功、退赃、未成年等从轻情节或累犯、前科等从重情节对基准刑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调节,最后确定宣告刑。去年初,我院作为全市法院的四个试点法院之一,开始了量刑规范化工作。去年10月1日,量刑规范化工作在全国范围推行。近两年来,我院认真落实上级法院关于量刑规范化的有关规定,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使量刑活动在“阳光下”进行,有效规范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使量刑更加客观、平衡,得到了被告人和社会的理解和认可。去年以来,共受理适用量刑规范化范围内的案件233件,办结225件。通过量刑规范化工作,被告人坦白认罪、积极退赔或赔偿被害人损失的明显增多,有效提高了案件的服判息诉率。
五、加强刑事审判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司法能力
我院始终把强化刑事审判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臵,组织主管刑事的副院长、刑庭庭长、少年法庭庭长等参加了最高法院、省市法院组织的刑事审判业务培训;为刑事审判法官购买了价值两千余元的书籍,着力提高他们的司法能力。在办案过程中,始终强化合议庭职责,对每一起案件,合议庭都强化责任,反复审查认证相关证据,准确适用相关法律。去年以来,所办结的刑事案件没有出现一件涉诉上访案件及错案,没有出现一件超审限案件和超期羁押问题。去年以来,我院还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在刑事审判中的参审作用,参加陪审案件152件,陪审率达86%。
刑事审判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刑事审判任务繁重和力量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刑事办案法官仅有4名,人均结案数超过全市法院刑事审判人均结案数的一倍以上。二是刑事审判队伍的思想意识、司法能力和业务素质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三是存在就案办案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案件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针对以上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1、加大工作力度,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继续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加快办案节奏,加大打击力度,突出打击重点,全力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慎重处理好过失刑事犯罪和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及时调处矛盾,化解纠纷,力争做到案结事了。
2、严格依法审判,确保案件质量。认真贯彻执行宽严
相济的刑事政策,严把案件的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适用法律关,严格依法定罪量刑,确保所办案件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最高法院规定的“五个严禁”,全面提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
4、自觉接受监督,不断改进工作。坚持定期向人大汇报刑事审判工作的开展情况,邀请人大代表旁听案件审理,主动接受人大的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推动刑事审判工作向前发展。
尊敬的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我们将继续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认真贯彻本次常委会精神,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不断提高刑事审判质量和效率,全力促进我县的社会和谐与稳定。
第三篇:刑事审判提纲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刑事审判实务
刑事审判提纲
(刑事审判实务课程作业)
指导老师:韦波 一、开庭前的准备工作由书记员完成:(宣布法庭纪律、核查当事人身份)
书记员李超的工作任务:(在宣布开庭前,依次做好如下工作)
1、查明公诉人、当事人、证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
2、拟出庭作证的证人、鉴定人应安排在庭外休息,等候传唤。
3、宣读法庭规则。
4、请公诉人、辩护人入庭。
5、全体人员起立。请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入庭。
6、(审判人员就座后)宣布全体人员坐下。当庭向审判长报告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二、开庭阶段
审判长赵蕾宣布开庭: 1.京华市人民法院对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被告人包书波被控故意伤害一案,现予公开开庭审理。由法警提押本案被告人包书波到庭。(被告人到庭后,原则上不使用械具,但为保障安全秩序,确有必要的除外),此案中介于案情,对被告人包书波不适用械具。
2.查明被告人的下列情况(多个被告人的依次进行)
(1)姓名、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住址。
(2)有无受到过法律处分及有关处分的种类、时间。
(3)何时被刑事拘留、逮捕。
(4)收到人民检察院起诉书副本的日期。
3.被害人到庭的,亦应由审判长先查明其姓名、年龄、职业、住址。(本案被害人死亡,可以针对其相关事项询问被害人家属)。
审判长赵蕾:被告人包书波的代理人的名字、工作单位。如果有附带民事诉讼,还应查明附带民事诉讼各被告人和原告人的身份及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收到民事诉状的日期。(本案有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田秀华、刘秀,应当查明其身份)。
审判长赵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52条的规定,本庭依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刑事审判实务
法公开(或不公开,对于不公开的,应说明理由)审理京华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包书波故意杀人及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田秀华、刘秀诉包书波民事赔偿一案。现在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名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54条的规定,本庭由京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赵蕾担任审判长,与审判员何春晓、审判员钟伟筑成合议庭,书记员李超担任本案的记录。京华市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院吴昊、周志勇出庭支持公诉。
审判长赵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8条、第29条、第31条、第32条、第34条、第39条的规定,告知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及辩护人,在法庭审理过程中依法享有有如下主要诉讼权利:
(1)当事人有权对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申请回避。
(2)被告人可以自行辩护和依法委托他人辩护。
(3)当事人和辩护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对证人、鉴定人发问。
(4)公诉人和辩护人可以相互辩论。
(5)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提出证明被告人有罪、无罪、罪重、罪轻的证据,可以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
(6)被告人在法庭辩论终结后有最后陈述的权利。
审判长赵蕾:询问当事人、法定代理人是否申请回避,申请何人回避及理由。(如要申请审判人员、出庭支持公诉的检察人员回避,合议庭认为符合法定情形的,应宣布休庭,依照有关规定处理;认为不符合法定情形的,应当庭驳回,继续法庭审理;如果申请回避人当庭申请复议,合议庭应当宣布休庭,待作出复议决定后,决定是否继续法庭审理。注意,如果,有多名被告人及其他当事人的,应分别询问)
审判长赵蕾:告知法庭审理的主要阶段: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评议及宣判。
审判长赵蕾:公诉人对法庭准备工作有无意见,(公诉人无意见之后)
审判长赵蕾:请鉴定人退庭到休息室听候通知。法庭准备工作结束。现在开始法庭调查。由公诉人宣读起诉书。(有附带民事诉讼的,再由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宣读民事诉状)
三、法庭调查阶段
法庭调查过程中,审判人员应注意如下内容: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刑事审判实务
1、先由公诉人宣读起诉书然后再由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宣读民事诉状。
2、审判长赵蕾要对案件相关事实进行调查,听取被告人意见,3、公诉机关可以就案件相关事实及证据向被告人发问。(目的在于调查清楚案件的事实)
4、控辩双方必须对自己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需要运用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包括:(此举是为了证明案件事实的真实性、客观性)
(1)被指控的犯罪行为是否存在;
(2)被指控的行为是否为被告人所实施;
(3)被告人的身份(特殊情况下可按其自报认定);
(4)实施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情节;
(5)共同被告人的责任分担及与其他同案人的关系;
(6)被告人有无罪过,行为的动机、目的;
(7)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有无法定或者酌情从重、加重、从轻、减轻处罚以及免除处罚的情节;
(8)有附带民事诉讼的,要证明被告人的行为是否已经给被害人造成损害,被害人对造成的损害结果有无过错以及被告人的赔偿能力;
(9)其他有关罪与非罪以及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
5、审判人员应询问被告人对指控犯罪的事实有无异议,公诉人可以就异议部分进行讯问被告人。被告人全部或者部分否认犯有指控的罪行的,应充分听取其否认的根据和理由,但不能轻信,应着重于其他证据的证明。
6、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就具体事实、情节向被告人发问或互相发问。被告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就指控的犯罪事实进行陈述。但对控辩双方讯问、发问、陈述的内容与本案无关或讯问发问方式不当的,审判长应当制止(包括诱导性的询问)。对于控辩双方认为对方讯问、发问内容无关或方式不当而提出异议的,审判长应当判明情况予以支持或者驳回。
7、审判人员如果认为有必要时,随时可以向被告人讯问,也可以向公诉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发问。
8、经审判长允许可以宣证人、鉴定人员到庭作证、宣读鉴定笔录(证人到庭后,审判人员应当先核实证人的身份、证人与当事人以及本案的关系;告知证人应当如实地提供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要负的法律责任,并指令证人在如实作证的保证书上签名。向证人发问,应先由提请传唤的一方进行,另一方在对方发问完毕后经审判长准许也可以发问,鉴定人到庭后,审判人员应当先核实鉴定人的身份、与本案有无利害关系;告知鉴定人应当如实地提供鉴定意见和有意作虚假鉴定要负的法律责任。鉴定人宣读鉴定结论后,要求传唤方可以提出发问,另一方经审判长许可也可以发问)。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刑事审判实务
9、对于向证人、鉴定人发问的内容与本案无关或发问方式不当的,审判人员应当制止;对于控辩双方认为对方发问不当而提出异议的,审判人员应当判明情况予以支持或者驳回(可以不说明理由)。(传唤证人和鉴定人出庭作证应分别进行,发问、询问完毕后,审判长应当告其退庭,不得旁听对本案的审理)。
10、对于控辩双方出示的证据可以进行辩论。
注意(突发情况的方法)
1、在庭审过程中,当事人和辩护人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检查的,应当提供证人的姓名、通讯地址、证据的存放地点,说明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要求重新鉴定或者勘验、检查的理由。合议庭根据具体情况,认为可能影响案件事实认定的,应当同意申请,并宣布延期审理;不同意的,应当告知理由并继续开庭。
2、在庭审过程中,公诉人要求撤回起诉,或认为案件需要补充侦查,申请延期审理的,合议庭应当准许。但建议延期审理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人民检察院在法定补充侦查期限内没有提请恢复法庭审理的,法庭将以撤诉结案。
最后审判长赵蕾可以宣布:(合议庭认为案件事实已查清后)宣布法庭调查结束,开始就全案事实、证据、适用法律等问题进行法庭辩论。
四、法庭辩论阶段
注意(法庭辩论应当在审判长的主持下,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公诉人发言;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人自行辩护;辩护人辩护;控辩双方进行辩论)。
1、辩论的顺序应先控后辩,再互相辩论。多名被告人的,可逐个进行,但应允许其他被告人、辩护人穿插发言,多轮交锋。发现新的事实和证据,合议庭认为有必要查清的,审判长可以宣布暂停辩论,恢复法庭调查,待事实查清后再继续辩论。附带民事诉讼部分的辩论应当在刑事诉讼部分辩论结束后进行。在法庭辩论过程中,审判长对于控辩双方与案件无关、重复意见或互相指责的发言应当制止。
审判长赵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60条的规定,在法庭辩论终结后,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现在由被告人作最后陈述。被告人包书波:陈述。
审判长赵蕾:现在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鉴于本案案情重大,本合议庭将在认真评议后,择日宣判。请控辩双方将当庭质证的证据提交法庭。法警,讲被告人带下(敲法槌)。
五、评议、宣告判决阶段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刑事审判实务
(合议庭修听后对本案的事实、证据及适用法律惊醒评议,6天后京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在第一法庭内继续开庭)
(书记员就位)
书记员李超:请公诉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辩护人入庭.(人员就位后宣布法庭纪律)。
审判长赵蕾入庭(敲法槌)宣布开庭,传被告人包书波到庭,然后宣布判决。
最后告知被告人的权利。(上诉权)
0938120102
学生;徐鹏鹏
法学091
第四篇:法院院长寄语《法院审判》期刊
执着追求 不断创新
——《**审判》创刊寄语
承载着法院人孜孜不倦追求与梦想的《**审判》创刊了,颇感欣喜与欣慰!此刊呼之欲出,栉风沐雨 砥砺前行,虽然只是半亩方塘,但天光云影般的法律画卷将就此展开,众人期许颇多!文以载道,法以明理,首刊“司法与公正”作为衡量在每一位法律同仁心上的一副量尺、一把标杆,积淀已久,必将以势如破竹之势厚积薄发。
“海纳百川故成其大,山聚细壤放就其高”,愿《**审判》以紧跟时代步伐的意识和兼容并蓄的精神,不断汇聚法院前行的点滴细流,以法院人的思维和视角关注审判实践、追踪社会热点,用不懈努力架起法学理论与实务界实践沟通的桥梁,为专家学者提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宽阔舞台,为审判实践提供深入浅出、有的放矢的理论境鉴,为广大读者担当汲取知识、释疑解惑的良师益友。
愿《**审判》谈及古今中外之时,阐述法理明细之际,提高自身的综合性、专业化。在形式上:淋漓尽致展现传统刊物理性、沉稳、注重思维演绎的阅读模式,树立业内公信力,集中归纳,分类明确,各类信息经过精心挑选、编辑,配以赏心悦目的装帧与图文并茂的页面,让受众产生亲切随意之感和沉静安稳之阅读状态。在选材上,反映亟待解决的法律热点和疑
难问题,及时反映上级法院工作思路和决策部署,交流推广各地法院工作经验,积极探讨法学理论、法律适用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扩大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较大的信息承载量,能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全面剖析。在内容上,赋予此刊集可读性、新闻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真正做到吸引读者,在界内引发些许共鸣和思考,使此刊成为新时代思想、良心、道德情操的栖身之所。
划一根火柴,职能点亮瞬间,用一根火柴点燃柴薪,却可以释放出无数倍的光亮。唯愿《**审判》成为这样一根火柴,去点亮法院人的呆呆薪火,绽放出最灿烂的智慧火花,照亮桂林法院不断前行的路。衷心希望《**审判》在法律期刊大流中能保持自身风格,独树一帜,持之以恒,开拓创新,占据独有的阵地,承载法学领域的学术梦。激发读者积极性、创造性,提升和锤炼专业素养、学术能力。既能传道解惑,又能洗涤心灵;既又内丰富涵,又有深远意义;新奇有余而不失质朴,宏大有余而不乏细腻。发自肺腑,饱含深情,内化于心,外践于形。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一种荣耀,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个起点,一段历程,一段记忆,我们一起承担,一起跨越,一起见证!
第五篇:刑事审判——科云网(范文模版)
刑事审判“案结事了”之我见
郑鄂院长指出,服判息诉、案结事了是审判执行工作的“硬道理”。刑事审判工作常常面临最尖锐、最复杂的社会矛盾,服判息诉、案结事了对于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大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调查研究刑事审判实践中案结事不了的表现和原因,寻求实现“案结事了”的对策,具有现实紧迫性,是法院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刑事审判实践中“案结事不了”的表现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刑事审判实践中案结而事不了的“事”,也就是一、二审裁判下达甚至生效后还存在的争议或矛盾,主要有如下几种表现:
1、被告人不服一审判决而上诉。近三年,全省刑事案件中,被告人不服一审判决的上诉率比全国平均上诉率12.69%较高,且呈缓慢递增趋势。从全省今年1至8月份刑事一审结案情况来看,被告人不服一审判决的上诉率达16.46%,去年同期是16.38%,前年同期是15.68%。
2、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不服一审判决而上诉。近三年,全省刑事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不服一审判决的全省平均上诉率是5.26%,呈波动趋势。从全省今年1至8月份刑事一审结案情况来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提出上诉的比例为5.21%,去年同期是6.83%,前年同期是3.74%。
3、当事人或其家属不服刑事判决,申诉、信访的事情屡有发生。其中申诉申请再审的刑事案件在全部申诉申请再审案件中(不含信访)的比重较低。近三年,申诉申请再审案件中,刑事案件的比重较小,平均比重为4.96%,但呈缓慢递增趋势。2008年1~8月,新收全部申诉申请再审案件8255件,同期刑事申诉申请再审案件453件,仅占5.51%;2007年1~8月,新收全部申诉申请再审案件8159件,同期刑事申诉申请再审案件434件,仅占5.32%;2006年1~8月,新收全部申诉申请再审案件10117件,同期刑事申诉申请再审案件412件,仅占4.07%。
二、刑事审判实践中“案结事不了”的原因
通过调研发现,刑事审判实践中“案结事不了”的原因十分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被害人方面的原因
1、被害人或其亲属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保留死刑、严格控制死刑”政策不理解,强烈要求严惩被告人。如果被告人因为具有法定或酌定从轻、减轻处罚情节或者案件存在证据收集瑕疵、同案人在逃、存在影响量刑的疑点等诸多因素,导致量刑无法达到被害人或其亲属满意的程度,特别是在被害人死亡的恶性暴力案件中,如果被告人没有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被害人亲属由于存在根深蒂固的“杀人偿命、血债血还”的旧观念,往往会对法院的判决不满,认为法院审理不公、违法办案、对被告人量刑畸轻,遂四处申诉、信访,导致案结事不了。例如在故意杀人案中,被告人因有自首情节而被判处死缓,被害人亲属却认为量刑过轻,到处申诉、信访。
2、被害人或其亲属对附带民事诉讼赔偿款的执行难问题不理解,认为判决确定了自己的权益,必须得到实现,就不管客观上被告人是否具备赔偿能力,都要求法院对其强制执行。在得不到赔偿款的情况下,被害人或其亲属往往不能接受办案人员的答复和解释,会利用当前的接访机制进行申诉、信访,以求得解决。
(二)被告人方面的原因
1、被告人及其亲属的法律意识薄弱、法律知识贫乏,在不能正确认识被告人犯罪行为的情况下,总认为被告人被定罪不当或量刑过重。例如认为被告人通过柜员机取款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被告人聚众斗殴、妨害司法等行为是为了维护村集体利益,不应被判处刑罚或刑罚过重;或者认为被告人的行为是处罚较轻的犯罪,比如是抢夺不是抢劫、是非法拘禁不是绑架,故不服判决,通过媒体、信访、上访等各种途径要求无罪或从轻、减轻处罚。
2、被告人为了逃避惩罚或重刑,故意歪曲事实,对其行为性质和犯罪情节进行辩解,否认犯罪、犯重罪或重刑情节。被告人亲属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想方设法为其申诉、信访。
3、被告人亲属有积极赔偿行为,但认为法院对被告人的酌情从轻处罚达不到预期目的,故要求拿回所给付的赔偿款项,导致案结事不了。
(三)审判方面的原因
1、案件的审判质量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是否服判息诉,部分案件的审判质量不高是案结事不了的原因之一。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裁判文书存在写作质量问题。有些案件的裁判在实体和程序上并无问题,但由于制作的裁判文书在事实叙述、证据认定、罪责划分或说理释法等方面存在疏漏或不透彻的问题,当事人看不明白、理解不了,便申诉、上访讨说法。
②法官机械办案,判决没有取得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例如“许霆盗窃案”,最初判决时没有充分考虑社会大众的正义观,而囿于法条,机械地作出判决,以至于判决得不到社会的认同,招致大量的责备。
③法官业务能力或责任心不强、法院监督管理机制失灵等因素造成部分案件在实体和程序方面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错误,从而导致被告人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不服判决或对法院不信任,提出上诉或进行申诉、信访。
2、案件裁判尺度不统一,存在“同案不同判”现象。我国刑法对个罪的刑罚大多规定了一定的量刑幅度,由法官根据案情自由裁量。司法实践中,由于法官个人知识结构、看问题的角度等原因,法官对案件情节、量刑的理解和裁量难免会出现差异。结果导致不同法院对同一类案件的量刑不一致,同一法院的不同法官对同类案件的量刑也不统一,同类案件上诉到二审法院后有的被维持、有的却被改判,即所谓的“同案不同判”现象。相同类型的案件,不同的量刑结果,势必影响司法权威,导致被告人或被害人一方的心理不平衡、不理解,从而“案结事不了”。
(四)执行方面的原因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执行难问题是刑事审判实践中案结事不了的主要原因。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大量出现在交通肇事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抢劫罪等案件中,一方面被害人遭遇不幸、处境艰难,非常需要赔偿款进行治疗或对亲属进行扶养;另一方面被告人大多社会地位低下、经济条件较差且已被判处刑罚失去人身自由,根本没有赔偿能力或赔偿能力较低,从而导致矛盾出现。被害人亲属一方往往因为亲人遇害、致残而情绪激动或因为被害人伤亡之后家庭经济窘迫,如果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执行不到位,无法达到被害人的期望,矛盾便容易集中到法院。被害人亲属会觉得法院的判决犹如一纸空文,并将问题全部归责于法院,进而就会申诉、信访,给法院带来负面影响。
(五)社会方面的原因
1、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不健全。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被害人及其亲属通过附带民事诉讼很容易能够胜诉,但因为被告人多是外来务工人员,经济能力有限,往往无法履行民事赔偿责任,导致被害人及其亲属不满。而目前,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基本还没有建立起来或很不健全,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进一步增加了不满情绪,在其生活陷于困顿时,只能拿着判决书找法院要钱,造成案结事不了。
2、传统诉讼文化的影响。在我国历史形成的传统诉讼文化中,存在很深的“清官”情结,群众往往不相信法律,不相信程序,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能会寻求诉讼程序以外的途径。在我国现阶段稳定压倒一切的环境下,一些地方出现了当事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示范”效应。结果引发了更多的申诉、信访,包括刑事审判领域,被告人一方或被害人一方对判决结果不满时,也采取上访甚至闹访手段来给审判施加压力,以图改判或重判,导致案结事不了。
三、刑事审判“案结事了”的对策
通过分析上述原因可以发现,刑事审判实践中案结事不了的情况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款的执行,其表现是被害人或其家属申诉信访要求法院执行附带民事判决,直接原因就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判决确定的赔偿款得不到实际履行。而赔偿款得不到实际履行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第二方面是刑事判决的定罪量刑特别是死刑适用上,其表现是被告人、被害人或其家属提出上诉或申诉信访,直接原因就是当事人不服判决。而当事人不服判决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因此,在刑事审判实践中要做到“案结事了”,从人的因素来说,应做到使当事人双方和社会公众对判决结果和程序都口服心服;从物的因素即经济方面来说,应做到使被害人及其亲属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造成的经济困境尽可能得到救助。为了解决案结事不了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确保案件质量,铺开阳光审判,是案结事了的基础
刑事案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刑事案件当事人是否服判息诉、人民群众是否认同。如果案件审理中存在错判、漏判或者程序违法等质量问题,怎么可能要求当事人服判息诉、人民群众认同呢?审判实践中许多“案结事不了”的情况,其原因就是案件质量存在问题或者争议。因此,要想实现“案结事了”,首先就必须将案件质量这一基础打扎实。
1、提高司法能力,改进文书质量 司法能力是保证案件质量的基础。除了法官自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社会知识和逻辑思维、写作能力之外,组织上的教育培训也要进一步加强。可以通过完善法院内部和上下级法院之间高效、实用的培训交流机制,对法官进行对口业务培训和裁判文书写作技能指导,务必使法官整体的司法能力得到全面、不断的提高。不仅能正确处理各种新类型案件和复杂疑难案件,杜绝出现错判、漏判或程序违法等现象,而且善于在裁判文书中准确、严谨地表述事实、证据和裁判结果及其理由、依据,通过充分、清晰的释法说理,让普通民众看得明白、理解得了、能够信服。调研发现,进行裁判文书质量评比是不少法院为提高裁判文书质量采取的措施之一,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可以完善推广。
2、建立健全案件质量监督、评查机制
责任心、公正心是确保案件质量的前提。为确保案件得到认真负责的公正审判,除了法官自律、审批程序和组织纪律的约束之外,还应建立健全案件质量的监督、评查机制。通过各种监督渠道和评查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整改纠正。各地法院在这方面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例如梅州、深圳等中院建立了每年或每季度一次的案件质量评查机制,对全市两级法院的案件进行质量评查,并形成书面报告通报全市法院,对案件质量确实存在问题的给予通报批评等责任追究。对于案件质量,评判标准实际上有三个:一是法律标准,二是当事人标准,三是社会标准。评判角度则有两个:一是实体上的评判,二是程序上的评判。因此,要确保案件质量特别是死刑案件质量,实现“案结事了”,还应当围绕这三个标准和两个角度来采取对策。
1、转变机械司法观念,讲求两个效果的统一
郑鄂院长在全省法院刑事审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刑事案件的案结事了主要是以社会评判为标准,而不能完全地单纯地以当事人的评判为标准。我们衡量刑事审判工作的质量既要看裁判的法律效果,也要看社会效果,要看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人大代表的满意度”。这就要求在刑事审判中统一认识,始终坚持“三个至上”的指导思想,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坚决摒弃片面强调“法律至上、中立、被动审判”的法律教条主义和机械司法观念,正确看待社会治安形势,充分考虑社会公众对公平正义的感受,高度重视被告人权利保障和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将法律条文的准确适用与司法目的的实现结合起来,将法治意识与大局意识结合起来,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将法律评判标准与社会评判标准、当事人评判标准结合起来,在审判中特别是死刑适用问题上,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做到情、理、法相融合,客观、公正、妥善地处理案件、化解矛盾。
2、创建阳光审判工程,全面落实公开审判
重视程序的力量,将审判臵于阳光下,自觉接受各方的监督,不仅能促使办案法官自觉提高综合素质,确保案件质量,而且能及时消除当事人的疑虑和误会,让更多的群众认识、理解和支持法院工作,取得更好的当事人评判和社会评判,对树立法院公信力、实现案结事了是一剂良方。我们应增加刑事审判的透明度,大力创建阳光审判工程,全面推行阳光审判。不仅要改变书面审理的习惯做法,完善公开开庭制度,而且要改变在看守所送达裁判文书的做法,将公开宣判等审判公开制度真正落实到位。不仅要邀请人大、政协代表旁听案件的开庭审理,而且要在提高文书质量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裁判文书上网公开机制。不仅要敢于接受社会监督,而且要主动借助各种媒体,将刑事审判的公开、公正形象传递给人民群众。通过程序上多种形式的公开和互动,有利于及时掌握和排解矛盾,实现案结事了。
(二)统一量刑标准,推行案例指导,是案结事了的保障
“同案不同判”现象是“案结事不了”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现象能否得到有效解决,直接影响着当事人是否服判息诉,影响着社会公众对法院公平、公正形象的评价和法院公信力的树立。如何避免“同案不同判”现象,是刑事审判实践中的一大难题。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全省统一的量刑指导意见
长期以来,对于某些具有普遍意义、审判实践中存在意见分歧或疑难复杂的具体法律适用问题,省法院会适时制订出台全省适用的有关指导意见,加强法律适用上的指引,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这种做法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解决了一些具体罪名的法律适用问题。
但是,在如何实现量刑平衡的问题上,还没有全省统一的指导意见。目前,只是在部分地区,有些法院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深圳中院探索规范化量刑,起草了适用于全市法院的统一的《量刑指导意见》,分别就量刑的一般原则、量刑基准、量刑要素、量刑平衡机制等作了规定,并就司法实践中常见罪名的量刑进行了规范。这一做法,对深圳全市法院刑事案件的量刑规范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深圳中院还设立标准化办案工作领导小组,由业务庭对各自主管审判业务出台标准化办案指导意见,统一认识和做法,确保“同案同判”。至今已出台标准化办案指导意见20多个,为全市法院统一裁判尺度、提高审判质量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省法院在这方面可以进行专门调研,借鉴一些法院的有益尝试,制订出台适用于全省的量刑指导意见,统一量刑标准和二审改判标准,完善案件审批的协调、监督机制,以建立有效的量刑平衡机制和二审改判机制,确保广东省法院系统量刑的规范统一,向“同案同判”、“案结事了”的目标前进。
2、建立刑事案例指导运行机制
事物的复杂性、文字表达的局限性和指导意见的滞后性等因素,决定了全省统一的指导意见并不能完全和及时解决“同案不同判”的问题,还需要探索、建立有效的刑事案例指导运行机制加以配合。因为刑事案例的具体性、直观性、及时性正好可以弥补指导意见的不足。作为成文法国家,如何发挥刑事案例的指导作用,建立怎样的刑事案例指导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我们认为,刑事案例指导运行机制应当与传统的案例汇编等模式具有本质区别,关键在于通过特定程序和机制赋予案例以司法约束效力,而不仅仅停留在案例结集、出版或在新闻媒体中向群众公布等层面上。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对审理同类案件作出指导和约束,平衡全省各地法院的裁判标准。
(三)加强调解和解,建立救助资金,是案结事了的重点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领域是刑事案件“案结事不了”的重灾区,应当采取各种措施加以解决。
1、加强调解和解工作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由于被告人判决后要服刑,往往没有能力再履行赔偿义务。因此,判决前的调解、和解工作十分重要,成功与否,往往也决定了这类案件能否“案结事了”。调研发现,有的法院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例如,东莞中院根据省高院的刑事和解指导意见,制定了《东莞地区重大刑事案件的协商——和解程序指导意见》。我们认为,在刑事审判中加大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和刑事和解力度,并将调解、和解工作贯穿于诉讼的始终,有利于避免下判后附带民事赔偿款得不到执行。在判决前加强调解、和解工作,要求被告人先行履行赔偿被害方损失,成功机会较大。一方面既要告诉被告人及其家属,在判决前主动履行赔偿义务或其亲属自愿代其履行赔偿义务的,可以视为悔罪表现,作为酌情从轻判处的情节考虑;也要告诉被告人及其家属,从轻幅度不可能超出法律规定,避免期望值过高。另一方面还要告诉被害人及其家属,被告人的罪行会受到刑罚处罚,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被告人一方的经济情况,通过权衡利弊,放弃一些过高的请求,自愿达成和解协议。而被告人及其亲属为了达到从轻处罚的目的,一般都会在刑事判决前积极响应被害人一方提出的调解方案,想方设法对被害人作出赔偿,故此类案件调解的基础较好,成功的可能性较大。还可以考虑将刑事和解制度的范围扩大,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诉辩交易制度”,减少被告人及其家属对判决的不满,这也是避免申诉、上访的好方法。
2、建立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 限于被告人一方的经济能力、亲属的态度问题,并不是每一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都能达成和解。实践中,赔偿款履行不能已成为常态。因此,为了实现“案结事了”,建立对被害人的司法救助制度,借助国家、社会的力量帮助被害人家属真正解决生活困难,应成为彻底解决该问题的可行之路。尝试设立应急援助基金或者救助基金,对于那些因客观原因无法得到赔偿又处于经济困境或者急需救助的被害人,人民法院可以给予适当的救助。这项工作需要法院积极争取国家财政的支持和建立规范的运行机制,从决定机构、救济程序、补偿对象、补偿方式和数额等方面加以规范,建立专门的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来补充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执行方面的不足。
目前,有些法院已经开始了积极的探索。例如,东莞中院建立了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并制定了《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救助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还有深圳市福田法院积极与区政府协调,救助方案已进入实施阶段。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是社会主义救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法院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实现“案结事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后,应进一步完善这项制度,逐步纳入社会保障体制之中,由政府民政部门设立专门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基金”,基金主要由政府划拨及社会募捐筹集。在遇到此类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时,由人民法院对生活确有困难提出申请的被害人家属经济状况进行审查,在确认符合申领救助基金条件后报送政府民政部门,由政府民政部门核实后向被害人家属发放一定数额的救助基金。
(四)多方沟通合作,健全维稳机制,是案结事了的后盾
群众的认识因素、理解能力和传统诉讼文化的影响,也是“案结事不了”的重要原因,应当采取措施加以改变。
1、加强正面宣传合作,维护法院公信力
由于目前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普遍不高,权力至上的观念普遍存在。因此,要做好服判息诉工作,除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好刑事案件外,还需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理解能力,维护法院公信力。这就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将刑事法律和政策纳入普法教育内容中去,扩大宣传面,特别是要加大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宣传力度,构建良好的外部司法环境。法院也要适应社会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利用自身行业优势,主动加强与宣传部门、新闻媒体的合作,例如在处理一些重大敏感案件时,可以采取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向社会公布判决结果和理由。通过加大司法的正面宣传力度,报道一些具有法律意义或社会意义的刑事案件,引导广大群众逐步增加对刑事政策的理解,认识到法院判决的依据是事实和法律,而不是个别领导的意志,从而自觉放弃不必要的申诉信访。
2、争取党委统一领导,多方沟通合作化解矛盾 刑事审判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应当把刑事审判中的“案结事了”放在国家维稳大局中来统筹考虑。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对于人民法院无法解决的问题,要争取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充分利用其他社会资源,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明确“案结事了”的目标不是法院一家的事情,克服法院包打天下的思想观念,主动争取党委的统一领导,与政府、公安、检察、司法等机关通力合作,探索建立敏感刑事案件的矛盾化解机制。例如,对被害人一方强烈要求“杀人偿命”但又达不到判处死刑标准的刑事案件,必要时可以通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派出所、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组织的积极作用,利用他们对自己辖区内情况和人员的了解,发挥在当地的威信和影响,协助法院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往往能发挥更大的效能,促使当事人服判息诉。
3、健全维稳机制,保障申诉信访制度健康发展 刑事审判实践中,仍有一部分群众无理缠访、缠诉,以进京申诉上访等手段施加压力;有的甚至聚众闹事、冲击党政机关,严重扰乱党政机关办公秩序和社会秩序,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因此,解决缠访、缠诉问题,已成为申诉信访工作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法院要主动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健全维稳机制,完善对无理缠访、缠诉的处理机制,有理有节地做好申诉信访工作。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专家、律师和当事人及其近亲属、基层组织等参加公开听证、参与监督答疑解惑、信访解释工作,依靠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化解矛盾纠纷工作,达到息访息诉的效果。对已经法院依法公正处理仍然无理闹访、缠诉的,决不能一味姑息退让、“花钱买平安”,要坚决避免这种恶劣示范效应的扩大;对恶意怂恿甚至操控当事人无理上访、闹访的相关人员,要采取有效手段给予约束和打击;对聚众闹事、冲击国家机关、扰乱社会秩序的,要依法予以必要的行政和刑事处罚,维护司法权威,努力构建一个良好的外部司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