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建设房管系统关于加强作风建设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
附件:
北京市建设房管系统关于加强作风建设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在全市建设房管系统扎实开展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实现 “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目标,市建委决定进一步加大全市建设房管系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管理创新力度,加强市和区县建委(房管局)以及处室之间的审批联动,加快审批速度,取消、简化和下放一批审批事项。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取消、简化和下放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审批联动
将工程质量监督注册、工程施工安全监督备案、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四项审批事项整合为一项审批事项。建设单位申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时,同时提交四项审批事项要求提交的材料,内容重复的材料提交一次即可。
(二)取消审批事项
1.取消危旧房改造项目备案、经济适用住房项目行政事 1
业性收费减半缴纳手续和建设项目纳入经济适用住房计划等3个事项。
2.将前期物业管理招标备案和前期物业管理中标备案2个事项合并为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备案1个事项。
3.根据工作实际,暂时取消外省市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在京承揽业务备案、城市房屋拆迁单位资质批准和物业管理人员资格审查3项审批事项。
(三)精简审批程序
1.取消审批事项5个工作日的受理时限,全部审批事项改为即时受理。办理人员接到申请后,立即依照规定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符合受理标准的,即时受理;不符合受理标准的,依照规定程序处理。
2.23项审批事项(包括16个大项和7个小项)即时审批。申请人提交申请后,审批机关立即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予以批准。审批后,即时制发《办理结果通知书》和有关文书,不得要求申请人另日取件。
(四)精简审批材料
1.招标人发布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时,招投标管理部门不再要求具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有满足招标需要的施工图纸、建设资金等即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在开标时予以核验。
2.申请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时,建设单位提交的土地批准手续可以为土地出让合同和土地出让金全额缴纳证明或建
设用地批准书。
3.办理施工安全监督备案时,提交的材料从8项减为3项,减少社保证明凭证等5项材料。
4.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时,竣工验收备案表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四方盖章改为只由建设单位盖章。
5.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时,不再要求开发企业提交施工进度照片。
6.办理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时,不再提交地价款核实函和竣工验收备案表两项材料。
(五)压缩审批时限
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中央和军队在京建设项目选址征询意见通知书、房改售房方案核准、建造师初始注册等45项(包括29个大项和16个小项)审批事项的审批时限进行压缩。
(六)下放审批事项
1.房地产开发企业暂定级资质审批,由区县建委受理后直接审批。
2.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变更。除报建设部审批的资质证书变更外,其他资质证书变更由区县建委受理后直接审批。市建委为每个区县建委刻制一枚印有编号的“北京市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变更专用章”。区县建委审批后,在资质证书变更栏
内加盖专用章。
3.区县建委受理的建设工程工程施工许可,区县建委初审后,市建委不再复审,直接审批,即时办结。
4.业主委员会备案。由区县建委(房管局)备案改为由街道办事处备案。
(七)开展便民服务
1.房屋抵押登记取消批量收件限制,抵押登记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交电子文档。
2.审批结束后,以短信方式告知审批结果。申请人同意的,利用邮政快递送达有关文书(审批机关承担快递费用),减少申请人往返审批机关次数。
3.将建筑业企业出京介绍信和诚信证明格式发布在北京建设网上供企业下载打印,到建委办事大厅盖章即可,立等可取,减少等待时间。
4.办理房屋登记时,实行平行式办公,排队取号,设老弱病残专号,优先办理,确有特殊困难的上门办理。
(八)加强培训教育
市区建设房管部门要加大对审批事项办理人员培训力度,进行业务知识、法律法规、文明礼仪、心理学及廉政知识的综合培训,提高办理人员综合素质。各单位、各部门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审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切实防范廉政风险。
二、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加快审批速度、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巩固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贯彻市委关于开展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总体部署,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的重要保障。市和区县建委(房管局)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切实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完善制度,抓好落实
各区县建委(房管局)应当根据本实施方案要求,一方面,尽快整合审批机构,转变行政职能,加强本单位内部联动,提高审批效率。尽快建立和完善行政服务大厅,推进信息化建设,推行网上审批,为申请人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另一方面,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制定行政审批公示、监督检查、责任追究、文明服务规范、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等规章制度,加大对审批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规范审批行为,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
(三)规范管理,强化监管
市和区县建委(房管局)要按照依法分工、权责一致、科学合理、重心下移、强化监管的原则,创新建筑市场、房地产市场和建材市场监管体制和机制,进一步明确市和区县两级建委(房管局)职责,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市和区县两级工作的协调配合,规范管理行为,构建上下协调、横向联动、一体化运行的建筑市场服务和监督管理体系。
市建委将加强对全市建设房管系统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北京市建设和房屋行政许可管理事项程序性规定》(2009版,另行印发)要求,统一办理标准、统一办理时限、统一服务规范。凡不按照规定擅自增加申请材料、延长审批时限或擅自增加审批事项等行为的,将依法予以处理。工作人员在行政审批工作中存在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行为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实施方案中的具体规定和要求,已编入《北京市建设和房屋行政许可管理事项程序性规定》(2009版)中,请各单位严格按照程序性规定贯彻落实。
第二篇: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魏礼群
《 人民日报 》(2014年07月30日07 版)
行政审批是行政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政府履行职能的一种重要形式。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是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体制的重点任务,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因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并作出了具体部署。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的部署,坚定不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使这项关系全局的改革扎实推进并取得实效。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意义重大
在以往30多年的改革进程中,伴随行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但这项改革远没有完成。无论从当前还是从长远看,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必然要求。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目前,在很多方面市场尚不能起到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其中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政府以行政审批为主要形式和手段过度干预微观经济事务、不当干预市场运行。因此,需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包括多方面任务,而转变政府职能是核心。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必须突出这个核心,把 1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作为优先任务。目前,我国政府职能仍然存在越位、缺位、错位以及运行低效、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其中很多表现在行政审批上。大量的行政审批事项以及各种名目的管理事项,直接影响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只有继续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才能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行政审批过多过滥,制约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作用的发挥,抑制地方和基层的积极性。只有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进一步给市场主体“松绑”、为社会组织“腾位”,才能更好地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防治腐败的釜底抽薪之策。行政审批过多过滥,不仅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有效发挥,抑制社会投资创业积极性,增加交易成本,也为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是滋生腐败的一个重要根源。现实中,一些部门和人员利用手中掌握的行政审批权吃拿卡要,少数人甚至通过倒卖批文牟取私利,败坏党风政纪,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可以减少利用审批权进行寻租的机会,从源头上遏制和防治权力腐败。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按照党中央的部署,新一届政府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开门的第一件大事,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推进这项工作的突破口,持续发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数量超过预期。从去年5月至今年1月,国务院各部门分4批共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等事项416项,其中行政审批事项超过300项。按照本届政府任期内将行政审批事项减少1/3以上的目标,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完成任务量已经过半,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力度和进度都超出了社会预期。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一年来,政府不仅注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数量,而且注重其“含金量”,着力推动那些涉及利益深、对有关主体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大的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随着改革的深入,在投资项目核准、生产经营活动许可、资质资格认定等方面取消和下放了一批审批事项,啃了不少“硬骨头”。
规范行政审批取得重要进展。国务院各部门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清理和核实,摸清了“底数”。对非行政许可事项进行重新评估和调整,有些纳入行政许可事项,其余的则要逐步取消。强调设立行政审批事项的法律依据和程序,推进取消于法无据的审批事项和各种名目的准行政审批事项,严格控制新设行政审批事项,防止边减边增。对于各部门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向社会公开清单,接受社会的评估和监督。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也加紧对行政审批事项和各种以“红头文件”设定的管理事项进行清理,促进了行政审批的规范化。简政放权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带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激发了市场和社会活力,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降低了行政成本,减少了寻租和腐败空间,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表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本届中央政府不仅具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强决心,而且具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巨大勇气和能力。
不断有新作为、新突破
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局很好,但改革任务依然繁重而艰巨,必须下更大的决心、用更大的气力,不断有新作为、新突破。
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目前,国务院各部门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还有约1300项,地方政府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数量更多。仔细分析已向社会公开的审批事项清单可以看出,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还有很大空间。应继续做好政府“瘦身”、取消审批权的改革,最大限度地向市场、向社会放权,把市场能自行调节的交给市场,把社会组织能自行承担和自律管理的交给社会组织;同时,坚决把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优势、有利于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和方便服务的事项下放给地方政府。不仅应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的数量,而且应注重取消和下放更多“含金量”高、对市场和社会影响大的审批事项,特别是逐步减少对投资项目的层层审批,以激发社会投资创业的积极性。
严格规范行政审批。目前,行政审批不规范问题很突出,主要表现为行政审批事项的设立不规范和审批实施过程不规范。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必须公开透明和严格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的设立和实施。应推行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并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向社会公开,各部门和地方政府还在实施的审批事项应尽快公布目录清单。在目录之外,一律不得实施行政审批。适应情况的发展变化需要新设的行政审批事项,应遵循法律程序,经过严格论证才能设立。对于一些地方和部门不符合法律规定设立的各种名目的行政管理事项,应切实加以清理和废止。为规范行政审批的实施,应对审批程序、条件和标准、时限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向社会公开。着力优化创新行政审批。优化审批权的配置,对过于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审批事项进行整合,按照有利于提升管理效果、方便行政相对人的原则进行重新配置,解决多头审批、重复审批问题。改进审批流程,对现有审批流程进行梳理和评估,重新设计工作程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创新审批方式,特别是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通过网上审批等新方式提供便捷高效的审批服务。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做到放管结合。在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同时,必须加强和改进政府监管。审批是一次性的源头管理,监管是长期性的过程管理。减少审批、强化监管,对于各级行政机关而言,是由行使权力向承担责任转变、由实施管理向提供服务转变,要求更高、任务更重。在监管对象量大面广、监管事务环节多链条长的情况下,必须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切实加强监管和服务。至关重要的是,多设路标、少设路障,抓紧把规范市场运行、社会组织发展的相关规则、标准、治理体系建立起来。
把握好放权的进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方向要坚定、决心要大,但取消和下放什么事权,下放到什么程度,应综合考虑市场自行调节的外部环境、社会组织的发育成熟程度、政府的监管能力等各方面条件和能力,把握好放权的力度和节奏,提前谋划应对下放权力后的新情况和可能出现的风险,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既能带动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又能与全面深化改革进程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相适应。
加快推进法治建设。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应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遵循法治轨道。坚持法治基本要求,依法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和行为;同时,加快清理、修订相关法律法规进程。特别应强化执法,加快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经济、法治社会,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从而真正做到市场、企业、社会活中有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让社会参与改革。政府取消哪些事项、下放哪些事项、保留哪些事项,下放的事项由谁承接、保留的事项由哪些政府部门负责,需要通过适当形式组织相关群体代表和专家进行讨论和评估。改革方案的执行、审批行为的实施,需要社会各方面通过相应的渠道开展监督。社会广泛参与和监督,有利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拥护,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深入,取得预期效果。(作者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第三篇:行政审批股加强效能作风建设
行政审批股加强效能作风建设
5月8日上午,行政审批股召开效能作风建设会议,进一步安排单位效能作风建设工作,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会上,就进一步做好效能作风建设工作,行政审批股股长提出明确要求:一是要思想高度重视,工作人员务必提高认识,效能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二是要严格执行各项规定,所有工作人员按时上下班,上班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同时招待费、公车使用等都要严格按照上级规定执行;三是要规范工作行为,所有工作人员不仅正常工作日期间要认真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八小时之外及休息日也同样要规范活动行为,树立水利人一贯的良好作风和形象。
第四篇:关于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
青山区关于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审批流程,完善服务功能,增强行政审批工作透明度,按照《》的讲话精神,加快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现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的讲话精神,遵循便民利民的服务宗旨,以打造自治区一流的社会服务中心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进政务服务,提高行政效能,精简行政审批流程,提供集中审批服务,全力打造高效、便民、利民的审批通道,为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二、基本情况
青山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区社会工作中心前身)于2002年底,在内蒙101个旗县区中率先成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有19个政府职能部门入驻中心。2007年为彻底改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办公条件,我区建设了区社会工作中心,总建筑面积12800平方米,总投资9000多万元,共由6个中心组成,是我区集中、公开、-1-
方便民众办理社会性事务的示范窗口平台。近年来,区社会工作中心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打造地区文明窗口。特别是2010年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施了行政审批管理应用软件系统,快速提升了审批效率。目前中心运行数据都已实现了数字化存储和动态更新,公众通过24小时电子语音服务系统、短信服务系统,可以随时查询中心相关业务介绍、事项办理进度等。承诺办结时限从过去平均7个工作日,缩短为平均3个工作日,其中95%的项目提前办结。年受理业务量 20929件,年收费3546.5万元,极大的改善了“多头跑、跑多头”的状况,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同时,优化了我区发展环境。
三、实施范围
全区各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所有涉及行政审批事项的部门和单位。
四、主要内容
(一)增强行政权力运行透明度。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要求,全力推进清权确权工作,编制行政职权目录,绘制行政职权流程图,授权审批人员,要求统一进驻区社会服务中心工作。同时,要将现有区社会工作中心有机整合(6大中心),由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牵头,成立区社会服务中心办公室,具体负责6个中心的各项事务的组织协调。
(二)加大行政审批事项公开力度。公布本部门、本单位不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继续清理、调整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行政机关不得设置或变相设置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工作流程,公开办理程序,强化过程监控,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的动态管理制度,将审批职能和审批事项集中到社会服务中心公开办理,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同时,要及时更新行政审批事项、流程等方面信息,建立健全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
(三)明确服务中心职能。按照《》文件精神,参照地区及包头市大厅的机构设置,应明确科级行政管理机构,由政府委托授权行使职权,区社会服务中心办公室具体负责对政府各部门进驻、委托事项办理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对进驻窗口人员进行管理培训和日常考核,承担政府赋予的其他职责。同时,对进驻单位的人员,实行部门和中心双重考核管理,充分运用行政审批管理系统、电子监察工作平台、效能监察视频监控系统和值班巡查机制,对审批事项办理全过程进行实时监察,对工作人员工作进行常态化的管理,并将实绩考核结果上报区委组织部或者直属部门,作为窗口单位和工作人员考核的依据,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党、团组织,提升归属感,凝聚队伍。
(四)规范服务中心运行。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重点,规范服务中心运行,各单位、各部门要对进驻中心的窗口办理事项充分授权,使不需要现场勘察、集体讨论、专家论证、听证的一般性审批事项能在窗口受理后直接办结,逐步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的运行模式。对同一个行政审批事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逐步实行联合办理或并联审批。凡进驻服务中心办理的事项都要公开办理主体、办理依据、办理条件、办理程序、办理时限、办事结果、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和监督渠道。建立健全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效能评估等制度,提高服务水平。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以青山区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为契机,不断优化行政审批管理应用软件系统,加强青山政务网建设,利用网络、报纸、LED电子大屏幕、电子导航仪等多种媒介,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手段在行政审批服务中的应用,逐步实现网上办理审批、缴费、咨询、办证、监督以及联网核查等事项。规范技术标准,建立服务中心、各街镇(部门)中心、社区(村)站三级之间网络互联互通,逐步形成上下联动、层次清晰、覆盖全区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同时,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要设置专门的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有效地扩大公开覆盖面,将政府信息公开查询延伸到市民身边。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将高度重视社会服务中心工
作,认真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区属各部门要加大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整合各方面资源,推动行政审批工作不断深入。区直属各部门要加强对本系统、行政审批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研究制定推行办事公开的指导意见,切实履行好监督管理职责。同时,区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履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责,加强对行政审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检查指导。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规范行政裁量权、完善政务公开程序、规范服务中心运行、评议政务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制度,为深化政务公开、加强行政服务提供制度保障。要建立健全信息公开条例配套制度,制定行政审批信息公开的评估标准和程序,逐步实现信息公开的系统化和标准化。
(三)加强监督考核。健全完善现有的行政审批管理系统、电子监察工作平台、效能监察视频监控系统,对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全过程监察。研究改进和加强监督的方式方法,切实提高监督实效。建立健全激励和问责机制,对工作落实到位、社会满意度高的部门要予以奖励;对工作落实不力的,要进行诫勉谈话,限期整改;对损害群众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格追究责任,坚决避免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流于形式,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全力打造地区文明窗口形象。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模版]
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专项工作的通知
县直及驻通各有关单位:
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的要求,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现就进一步推进全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专项工作有关事项明确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反腐倡廉建设,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以规范审批行为、提高行政效能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行政权力为核心,着力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创新,促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步骤
(一)成立机构。由法制办、编办、政务中心、物价局、纪委效能室各抽调一名工作人员成立审改办(办公地点设县政务中心一楼大厅),专门负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抽调人员原则上与原单位工作脱钩,集中办公,直至阶段性工作任务完成。各单位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责任,组织业务精通、责任心强的人员负责落实工作。
(二)宣传发动。9月10日,召开全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专项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任务,初步培训。1
(三)及时清理。9月11日至9月17日,县人民政府工作机构、部门管理机构、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驻通有关单位,各自对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取消、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和保留的行政许可项目目录的决定》(××省政府令第235号)、《××省人民政府关于部分行政审批项目下放管理层级的决定》(××省人民政府令第240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扩大县(市)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决定》(××省政府令第249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取消调整新增的行政审批项目和保留行政许可项目的决定》(××省政府令第253号)要求和内容,对本单位涉及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并编制行政审批项目目录(目录表格模式附后)。9月17日前将目录(包括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及法律、法规、文件复印件(省政府令除外)一并上报审改办。同时,经清理确定没有审批事项的单位,也需上报正式证明材料。
(四)集中审核。9月18日至9月28日,县审改办采取审核审核的方式,对各单位上报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进行审核,并由审核人员签字;审改办审核后,将目录返回原单位由一把手签字确认,再上报审改办。
(五)发文公布。9月28日至9月30日,审改办汇总各单位上报目录后报县人民政府行文公布。
三、责任追究。
以下几种情况,由县纪委监察局主要领导对其单位党政一把手和具体责任人实行约谈,并视情启动问责程序:
1、没有按规定时间(即9月17日前)上报行政审批项目目录的单位;
2、行政审批项目清理不认真负责,导致上报审批项目错报、漏报、多报,审改办返回2次以上仍不纠正到位的单位和个人;
3、实行谁审核谁负责的工作机制,凡是不认真审核,导致项目不规范、不全面、不合法的。
附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表格
二○一二年九月七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