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教育建设数码社区实施方案
任城区新教育实验建设数码社区
实施方案
建设数码社区是新教育六大行动之一。它可以通过学校内外网络资源的整合,建设学习型网络社区,让师生进行网络学习、交流,在操作与实践中培养师生的信息应用能力。
一、目的要求
以任城教育网为网络平台,建立一个教育网站,一个教育论坛,一个博客群组,一个随笔专栏,一个区域教育网络共同体。为广大实验教师提供自由、宽松、广阔、便捷的空间和舞台。从而实现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建设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的数码社区。
二、内容办法
1.利用任城教育网平台建立“新教育实验”栏目,开设实验动态等频道,指定专人管理维护、收集上传新教育实验的信息图片等,建立博客群、主题帖。宣传介绍新教育实验有关方法等信息。
2.利用网络来进行实验的学习、交流、研究、展示,是新教育实验最突出的一个特色。各实验学校可通过数码社区的建设,进一步拓展交流领域,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新教育是幸福的,数码社区更要是多彩的。为实验共同体搭建一个实验课题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真实记录新教育精彩篇章,给学生成长开辟乐园,为教师发展搭建舞台。1
鼓励学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教师读书俱乐部QQ群、新教育在线班级主题帖、班级博客、教师博客等多个数码社区。积极组织开展网上读书交流、优秀随笔展示、班级以及个人博客展示活动。在数码社区中记录新教育的点点滴滴。
3.各实验学校设专人负责,关注新教育实验有关信息,及时上传学校实验信息;及时做好学校各项活动的摄像、录像、照片、电子资料积累与保存工作。要求青年教师人人要学会利用网络与别人交流,获取信息,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每月的随笔要及时上传,经常发帖、跟帖,并对帖子数量有一定的要求。
4.发挥数码社区优势,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网络培训、交流,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学校的智能化管理。
5.引导实验学校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库,统整各种来源的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信息支持。
6.督促实验学校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和维护制度,设专人负责设备维护,并对师生进行指导保证新教育实验的顺利实施。
三、实施步骤
1.开辟任城教育网新教育实验专栏及新教育实验论坛,任城区新教育实验博客,教师实名注册,制定发布管理办法,征集板块版主等工作。
2.实验学校建立新教育专栏,教师读书俱乐部QQ群、新教育在线班级主题帖、班级博客、教师博客等多个数码社区。
3.收集整理项目资料、图片、数据;形成项目报告及音像、著作、网页等相关成果;对教育教学资源库进行整理。
四、保障措施
1.建立实验管理网络。成立研究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及部分骨干教师组成管理网络。由研究领导小组做好计划、决策、调控工作。
2.加强硬件建设。硬件建设是开展研究的基础,由专人负责做好网站的建设、维护工作和设备的管理工作,不断丰富和充实教育网平台。
3.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开展本实验的重要保证。从理论和技术两方面进行培训,理论方面包含新教育实验理论、课程改革理论,技术方面包含网页制作,课件制作,上传文件,使用论坛、博客、留言板培训。
4.加强制度建设。各校要投入足够的财力、物力、人力支持实验工作,建立一整套管理机制,并建立教师参与实验的评价制度,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本实验,每学期对实验教师作一定的评价与考核,做好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二○一二年九月二十八日
第二篇:社区建设实施方案
四方区2005—2007年和谐社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夯实和谐社会基础,根据《关于深化社区建设创建和谐社区的意见》(四委〔2005〕32号)精神,区委、区政府决定,在2002年荣获“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的基础上,利用三年时间,全面推进91个社区的软件升级和硬件改造,不断提高社区建设水平,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区文明程度。现就进一步加强和谐社区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完善组织,健全制度,整治社区环境,完善社区功能,努力建设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安定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为居民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把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居民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同时,每个社区软硬环境整治、改造计划的提出,都坚持群众满意标准,由居委会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后再确定具体工作计划。
2、统筹安排,分步实施。根据各街道和社区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每年建成一批达标社区,重点打造一批示范社区。
3、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广泛发动社区内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及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驻共建的良好氛围。
4、完善设施,强化管理。结合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和小街小巷改造,重点抓好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改善社区工作和居民生活的基本条件。同时,职能部门、街道要把城市管理日常工作落实到社区,切实加强管理;社区居委会要加强对社区环境设施的日常管理。
5、分类建设,全面推进。按照不同类型社区分类搞好社区改造升级,在巩固原有亮点社区的基础上,按照和谐社区标准,全面推进全区所有社区的建设达标。
6、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各街道和职能部门要明确自身职责,切实负起责任,相互配合支持,形成工作合力。
二、总体目标和工作步骤
(一)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所有社区达到和谐社区评估标准,基本形成坚强有力、运转协调的组织体系,管理有序、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治安良好的社会秩序,广泛动员、共驻共建的参与意识,诚信互助、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配套齐全、机制完善的服务功能,渠道畅通、救助及时的保障网络,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步骤
1、宣传发动(2005年7月)。利用一个月时间,进行和谐社区建设相关情况的调查摸底,制订出台《和谐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和谐社区评估标准》及相关配套文件,搞好宣传发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
2、组织实施(2005年——2007年底)。从2005年开始,按照和谐社区建设评估标准,利用三年时间分期分批对全区所有社区进行软件升级,硬件改造。2005年底以前为第一阶段,以市级文明社区为主体,完成20个左右社区的升级改造;2006年为第二阶段,以区级文明社区为主体,完成40个左右社区的升级改造;2007年为第三阶段,完成剩余社区的升级改造。各街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计划和安排。
3、申报验收(每年年底)。每一阶段任务完成之后,由社区在自查的基础上将有关申报材料报各街道初审,经街道审核确认后,报区和谐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区和谐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和谐社区建设评估标准,在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实地勘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专业人员审议和居民评议情况进行评估,对达标社区分优秀、良好、合格三个层次给予验收,并授予“和谐社区”称号。
4、表彰奖励(2007年底)。全部社区升级改造完成后,区和谐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积极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和谐社区建设突出贡献单位”、“和谐社区建设先进个人”等进行表彰奖励,并在好中选优的基础上命名一批“和谐社区示范点”。
(三)分类安排
1、老城区型的社区。对列入近三年旧城改造计划的区域,抓紧推进改造工作,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完成达标任务。对近期不进行旧城改造的区域,立足现有条件,搞好环境整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积极探索物业管理延伸到旧城居民区的途径和方法。研究出台相关制度,严格规范街道、居委会房产管理。
2、新建住宅区型的社区。重点是建立组织,完善制度,健全服务体系,规范物业管理,努力探索物业公司与社区居委会相互配合、密切合作的有效途径,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规定搞好新建小区的验收,使社区各种组织各尽其责、协调配合、服务居民。
3、“城中村”型的社区。将社区的规划管理作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重点,防止滥建私房,坚决清除新增违法建筑。同时,结合旧村改造,拆除存量违法建筑,完善社区硬件设施,健全社区组织制度,提升社区建设档次。
三、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1、健全组织网络。按照规定设置社区党组织,配齐配强负责人,全面推广“一管三带一联”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品牌,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引导居委会认真履行自治职能。健全社区服务组织,有序发展民间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使其成为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支持、参与力量。建立社区资源整合机制,有效整合社区内各种协会、团体和中介组织,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全面提升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区民政局要坚持每年对社区工作者的综合培训;有关部门要结合业务工作,组织分类培训;各街道要针对工作重点,加强经常性培训。建立对职业社工的奖惩机制和民主评议机制,增强职业社工队伍活力。壮大各类志愿者服务队,定期组织开展便民服务。
责任部门: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委宣传部、各街道
2、扩大基层民主。在民评民、民评政、民评官“三评”活动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民主听证会、政务评议会、矛盾协调会“三会”制度,协商解决利益冲突,推进政府决策科学民主。同时,切实落实以“事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民主监督”为主题的“三公开一监督”制度,定期公示社区公共事务、财务收支等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责任部门: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委宣传部、区财政局、区监察局、区建管局、区审计局、各街道
3、严格规范管理。进一步健全社区党组织委员会议事规则、“三会一课”、财务管理等制度,完善社区工作程序。探索建立协商对话机制,融洽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关系,促进社区规范化管理。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居民素质,增强居民共驻共建意识,推进社区管理。居委会要制定工作计划和适合本社区的居民公约,制定并认真执行居委会工作守则。
责任部门: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建管局、各街道
4、完善硬件设施。加大社区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力度,通过改(扩)建、调剂使用、置换、清退挤占(挪用)等办法解决好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结合城管体制改革,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规定搞好新建小区的验收,确保5‰公建配套设施的到位。进一步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和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的功能,普遍建立社区学校(教学点),大力加强社区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和居民健身路径建设,改(扩)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不断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责任部门:区建管局、区委宣传部、区教体局、区科技局、区民政局、区文化局、各街道
5、整治生活环境。一是在居民楼院、社区广场等区域,规划建设绿地、花园、雕塑等景观和休闲活动场所;各街道、社区要加强对已建成绿地、树木的养护管理,发动社区居民、党员主动认养绿地、树木,自觉保护花坛、绿地。二是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区所有小街小巷的硬化改造;深入开展“两无三化”社区创建活动,加大违法建筑清理力度。三是加强居民生活垃圾收运管理,实现垃圾不落地清运;逐步在居民小区增设生活垃圾桶;全面排查和清除社区内卫生死角;全面落实“门前三包”,整治乱停车、乱搭建、乱张贴、乱设摊现象。四是进一步完善社区广场、楼院等区域的亮化设施。
责任部门:区建管局、区城管执法局、各街道
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全国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体活动为载体,以示范创建为手段,以党的建设为关键,努力开拓创新,把社区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社会适应协调、城市与乡村和谐发展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第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区和谐的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社区建设,其宗旨是为社区居民服务,是为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服务。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开展扶贫济困,帮助困难人群和家庭,提倡互相关爱协作,促进邻里团结,社区和谐。第二,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运作机制。这是由我国的社会管理大格局的要求决定的,这是保证社区建设得以顺利开展的根本原则。第三,坚持整体推进、分类指导、立足实际、创新发展、不断提高社区建
设水平的做法。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指针,也是做好社区工作的指针。所以,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分类指导,才能使社区工作不断登上新的台阶。
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从所在城市的科学定位和发展规划的具体要求出发,吃透市情、区情,巩固原有的社区建设成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区居民自治长效机制,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设施的投入,加快建设步伐;不断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和服务质量,引进和创新各种现代服务形式,努力激发社区活力;积极探索涉农社区的建设新思路,推进城市化进程,在涉农社区的管理体制方面力争有所突破;着力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特别是城镇社区建设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主要表现为:一是职责不明。辖区内原企业单位不少下岗职工,游离于社区管理之外,致使社区管理难;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认可度相对较低,在遇到矛盾纠纷时,社区调解协调化解作用没有很好发挥。二是体制不顺。社区管理体制存在条块分割和责、权、利不配套的现象。现有社区覆盖面不广,特别是社区对企业下岗职工和离退休职工没有真正接管。社区的自治意识不强,乡镇与社区仍然保持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没有转变为指导与被指导关系。三是投入不足。城镇社区自身造血功能不足,承担大量社会事务,因“费随事转”得不到落实,经费短缺,致使相关工作难以开展。四是待遇不高。按照省市建设社区标准要求,在社区工作者的配备和落实福利待遇相关问题上仍有一定的距离,影响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五是服务不够。目前社区工作主要是行政性事务较多,服务项目少,社区教育、体育、文化、卫生等工作开展少而单一,影响了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针对社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以理顺体制、健全机构为突破口,以增加投入、改善条件为重点,以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为保障,以星级社区、和谐社区创建为抓手,以先城镇后农村为途径,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开创社区工作新局面。
一要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工作的领导。建立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乡镇主办、社会各界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县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组将定期分析研究社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协调和解决社区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检查相关部门履行社区职责。县民政部门具体负责社区建设规划、相关政策制定和社区管理业务指导。县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二要进一步理顺社区工作体系。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首先要理顺乡镇及各职能部门的行政管理与社区的居民自治的关系,明确责任主体和职责范围,改变政社不分的体制,实现社区依法自治。其次,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确需社区完成的行政工作和群团工作任务,实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经县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组批准后,方可进入。再次,积极探索政府与社区互动的运行机制,真正处理好政府和社区的“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
三要进一步改建社区活动场所。根据省市和谐社区建设标准要求,新建社区和旧城区改建社区,原则上每个社区工作服务用房总面积不少于350平方米进行配置,规模在2000户以上的小区,要按照每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配置,作为娱乐及办公用房。县区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加强对项目规划、用地、建设和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所在乡镇应参与工程验收,确保社区工作服务用房与小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检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争取3至5年时间,使所有社区的工作服务用房面积基本上达到350平方米以上。
四要进一步整合投入资源。建立财政支持、社会赞助、费随事转、有偿服务等多元化筹措社区建设资金的投入机制。一是将社区工作经费(包括办公经费和社区工作者报酬等各项费用)列入财政预算。依据省市相关文件的要求,结合县区实际,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的意见》。二是对以后政府部门、乡镇转移到社区的工作职能,逐步实行费随事转,有偿服务。三是对城镇规划范围内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进行提高,增加提高的经费主要用于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和重点项目建设。四是广泛动员社区力量,采取盘活自身资源、共建共享、募捐赞助等形式,形成多元化的投入保障机制。五是整合所有投入社区的经费。实行多渠道进、一个管道出,统筹管理,统一使用,充分发挥资源的有效作用。
五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社区自治组织建设的基础。一是增加人员配备。按照和谐社区建设要求,每个社区的专职工作者应不少于6人,除社区“两委”成员外,社区需要增加专职工作人员,由社区向乡(镇)政府申请,民政部门牵头,财政、劳动保障部门联合向社会公开选聘。二是切实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出台社区工作者报酬福利待遇有关政策,社区工作者的报酬实行基本工资加奖金的工资结构,实行工作业绩的定量考核,使社区工作者的报酬不低于城镇职工工资水平。三是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岗位实践和定期培训,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3至5天,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并逐步实行社区工作者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四是从大学毕业生中招聘人员进社区工作,从根本上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五是从辖区的改制企业单位留守人员中挑选能力较强的到社区工作。
六要进一步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根本目标,把社区工作从繁重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把社区服务作为社区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来抓,不断丰富社区的服务内容,强化社区的服务功能。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网络,拓展社区服务领域,通过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相结合、社区共建共享与政府支持相结合、专业服务与志愿者服务相结合方式,开展面向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等,逐步实现社区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现代化。
七要进一步开展社区争星升级活动。以社区党建、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等为重点,开展“星级社区”创建活动,并鼓励支持社区争创市级、省级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成效与社区工作的政治物质待遇挂钩,与乡镇部门工作业绩挂钩。通过创建活动,形成以社区为基础,乡镇、部门联动的社区工作激励机制、运行机制,促进社区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第三篇:社区教育实施方案
XXX中学
社区教育实施方案
“学校德育工作难,学生难以管理”,这是老师们的普遍反映;“孩子们不听话,对他们的学习,我们家长什么也不会,管不住他们了”,这是不少农村家长的心声。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安居乐业,学生爱学应该是更应该成为新农村的一幅和谐画面。虽然我们学校也在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有机结合这点上做了不少努力,但不少仅流于形式,没什么实际效果。有必要探索出一条新路子,真正构建起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教育网络,形成目标一致、功能互补的教育合力。
通过反复论证准备,我们走进社区办家长学校,联合社区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具体做法是:
1、学校改变请家长“走进来”的传统做法,主动走出去,走进社区,深入家长。消除了家长们“到学校开会就是听八股教育”的对抗心理。与社区干部联合,通过聘请教育专家,优秀教师开设讲座,开展“亲子活动”、“心理咨询”等系列活动,全面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改变家长的育人方式和理念,提高家长和孩子的沟通能力。同时还能使得学校的一些办学思想,一些政策更好的宣传,营造出更理想的舆论环境。从而让家长和学校的教育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2、利用社区资源,开辟德育基地。组织学生到社区参观、学习、调查等,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组织学生积极为社区服务,如到敬老院演出,为社区绿化,为村委会打扫卫生等,可以进行感恩教育,提高服务意识。
3、聘请社区干部、群众为监督员,发挥干部的管理优势,发挥群众的监督优势(“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通过他们加强对台球室、网吧等的管理、监督,形成社会群防力量,让学生们远离不良场所。
2012.02
第四篇:“新教育”实施方案
XXXXXX “新教育”实验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家、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推进新教育实验的具体要求,认真实施上级新教育实验方案,将新教育实验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阵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让学生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通过实验提升师生品质,提高教育质量。
二、目标任务
探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和发展观,深化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管理改革,实现教师发展方式、学生生存状态、学校发展模式、教育科研范式的转变,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1.营造书香校园 2.师生共写随笔 3.聆听窗外声音 4.培养卓越口才 5.构建理想课堂 6.推进每月一事 7.建设“数码社区” 8.缔造完美教室 9.研发卓越课程 10.家校合作共育
四、具体实施办法
(一)营造书香校园
以学校“德韵”文化为中心,把握“与经典为友;与圣贤同行;与道德同在”的师生培育方向,营造书香校园。
1.班级文化创建
(1)每班配备图书柜,创建班级图书角,可取书海拾贝、读书台、悦读角等生动的名字,专门配备2名学生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图书的借阅、登记、归还等工作。
(2)教室门口布置班主任或学生的个性阅读宣言。(3)各班班主任制定《创建书香班级方案》,要求有自己班级特色。(建立,然后根据自己的班名进行了班级的装饰,缔造完美教室)。班主任简介、班级个性化班名,班风,和班号等内容在教室墙面展示。各年级将分别评选出一个最佳书香班级创意奖。
2.班级读书活动
(1)确定本班一学期所要背诵的经典篇目,制定诵读计划。
(2)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确定一学期重点阅读书目、选读书目。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背诵名人名言,学习名人的读书方法,感受名人刻苦读书的精神,创作读书名言。在午读时间,由语文老师指导学生阅读,引导学生针对阅读内容开展讨论,并写出读后感。并在班级开展读书汇报活动,进行评比。
(3)开展全校性的集体诵读活动
如每日大课间的全校性师生齐诵;每学期第十二周的经典诵读节目展演;第十七周经典诵读成果展评活动。
(4)整理学校经典诵读教材(古诗词部分)以语文组为单位,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统筹挑选整理出中华经典诵读篇目中古诗词部分的具体内容,装订成册,便于所有学生各学期的诵读。
(5)开展其他相关读书活动,如:以班为单位的朗读比赛、诗歌朗诵会、开展“书香校园主题”汇报活动(形式:诗歌朗诵、我把好书推荐给你等活动)、组织阅读有经验的学生介绍读书方法、组织学生读书笔记(读书卡)的评比和展览、读书主题班队会、师生共读、评选诵读状元……等活动。要求每学期开展一次大型读书活动,由语文教研组长负责,组内成员协作完成。每次班级开展特色读书活动时,报教导处登记,并积累读书活动的相关书面材料(活动方案、记录、总结等),学期结束作为评比书香班级依据。提倡邀请学校领导、其他班级老师、学生参加本班活动观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二)师生共写随笔
师生共写随笔的实验,旨在以人为本,师生共同成长的核心理念;怀抱肯定自我,超越自我的目标追求;坚守只要行动,就有收获的价值取向。通过新教育实验,为学生创设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为教师搭建实现专业发展的空中舞台。
(1)教师随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撰写随笔,学校在新教育在线论坛教师随笔专栏撰写随笔,随笔内容对自身教育实践、教学行为反思、对新教育实施的看法与感想,对教育工作的思考等。鼓励教师对外报刊杂志投稿,有一定数量的随笔获奖或发表。学校每学期举行教学随笔评选、交流,组织参加上级的论文评选等。
(2)学生日记活动。日记内容可以是生活的体验、读书的心得、各种活动和比赛的感想等,鼓励学生尝试写英语日记。学生日记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散文、记叙文、说明文或诗歌。要求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语文教师要做好日记的批阅与指导。做好学生日记的推荐,每周上传一篇优秀日记,鼓励教师积极推荐优秀学生日记到市级以上报刊投稿。
(三)聆听窗外声音
1.在教师方面,加强教师培训的力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参观考察学习、与“大师”对话、同社会先进名家交流、从“窗外”汲取间接或直接的经验和方法,促进教师成长。提供更多外出学习机会,扩展视野,丰富知识,吸纳百家学校经验与特色,并发展自身特色。
2.学生方面,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局域网等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利用班队会时间对学生进行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孝敬父母、感恩教育。进行有奖征文比赛,让学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
3.挖掘社会资源,请进各类成功人士给学生做报告。班级挖掘家长资源,有计划安排不同职业的家长给学生、家长作报告。
4.利用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带领学生到革命烈士陈成义、张亚衡、张一悟等纪念馆进行德育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聆听窗外声音。
(四)培养卓越口才
(1)每天开展课前三分钟讲话活动,依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演讲内容,低年级以故事演讲为主,中年级以命题演讲为主,高年级以即兴演讲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保证每位学生都有演讲机会。
(2)定期举办故事会、辩论会和演讲比赛等活动;(3)编演课本剧和英语情境剧;
(4)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及西方经典诵读活动。
(五)构建理想课堂
1.成立构建“自主多向”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适合本校实际的实施方案,并召开教研组长会、全体教职工会,学习“自主多向”五环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2.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制度,充分体现发展性。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教师本人的评价,如通过听课、考评、问卷或学生家长参与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把“自主多向”五环节教学模式教学情况纳入教师评估考核,促进教师工作有效性的提高。
3.各教研组和科任教师根据学校要求,进一步加强“自主多向”五环节教学模式的专题研究,广泛学习,统一思想,加深对实施高效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4.教导处、教研组及时制订与“自主多向”五环节教学模式相适应的各项管理制度,重点是常规管理制度和评价激励制度,高效运行,确保有效教学顺利推进。
5.各教研组要密切联系,首先由教研组长上好示范带动课,并跟踪指导其他教师上课,及时反馈“自主多向”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工作思路及活动方案,进一步优化高效课堂教学管理的水准。
(六)推进每月一事
以新教育实验《一生有用的十二个习惯》为依托进行借鉴创新,将零星散落的各种德育活动统一整合为一个系列,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去,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逐步形成“每月一事”项目的基本操作流程,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一是构建主题性校本诵读课程。每月围绕一个重点习惯,开发并丰富诵读内容,让阅读为孩子的习惯养成奠定扎实的知识背景。
二是创设多元的实践情景。结合日常的学科文化、传统节日文化、主题教育文化、班级文化、社区文化等内容,通过广泛的主题阅读、主题实践、主题研究、主题随笔,把公民教育、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等贯穿其中,提供学生多样化的体验平台,逐步形成“每月一事”项目的基本操作流程。
三是注重反思性的评价。面对千差万别的生命个体,优化操作流程,及时记录典型个案,组织有效的反思,不断提高习惯养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各任课老师立足学科课堂,将“说”的培养列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不但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说的机会,还要把“说”的着眼点从单纯的知识对错的回答转移到“说”的规范培养上来,从语文课延伸到所有的课堂上来。各任课教师可以在班上经常创设情景让学生辩论、演讲、表演课本剧等。英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开口说英语,能进行交流。
各班级根据学校的“每月一事”确定主题活动。1月:感恩教育月
2月:传统节日教育月 3月:学习雷锋月 4月:安全教育月
5月:读经典学会做人教育月 6月:才艺展示月 7月:诚实守信教育月 8月:社会实践月 9月:敬师月 10月:爱国教育月 11月:才艺展示月 12月:小小发明家展示月
(七)建设“数码社区”。以“教育在线”为平台,以校园网为基础,整合各种网络教育资源,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培养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新型教师队伍和学生群体。主要内容:(1)整合学校网络资源,提高信息化水平;(2)建立学校主题网站;(3)组织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探究性学习;(4)通过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课和少年宫信息技术小组指导学生制作个人网页;(5)积极创建学校qq群、微信群,安排专人负责绿色管理。班级以班主任为群主创建绿色正能量微信群,充分发挥家校互动联系平台的巨大教育互动作用。
(八)缔造完美教室
1.以班级文化构建为总体目标。每个班级都要有自己明确的愿景、使命、价值观,有自己的班训、班徽、班名等,有温馨的班级环境、人文的班级制度、积极的班级管理等。
2.以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为基本愿景。师生、亲子共读共写,共同实践、共同运动、共同表演,共同编织美好的教育生活,在共同的旅程中创造生命的奇迹。
3.有机结合XXX项目“全人教育”理念与珍爱梦想课程理念、“德慧智”教育理念、“新教育”理念,以完美人格成长为核心价值取向。通过“每月一事”项目贯穿公民教育与生命教育,把“规则、尊重、责任、诚信、爱心”等基本价值观融注其中,建立完善的人格道德教育系统(自律道德系统+他律契约系统),并把教室生活聚焦在乐观健康上,聚焦在生命创造上,聚焦在共同穿越的课程上。
4.以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生活为根本任务。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是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创造丰富的教育资源,提供多层次的教育需要,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九)研发卓越课程
充分挖掘和善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评价机制和实施方案。注重将研发的公民课程(善)、艺术课程(美)、智识课程(真)、“特色课程”(个性)等卓越课程,借助课堂教学、少年宫活动和课外活动等主渠道来实施,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彰显。
(十)家校合作共育
成立家长委员会,创新“家长会”形式,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学校课程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专题讲座;二是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三是班级家长会。要做好家长培训工作,做好电访、家访工作,用好家校联系册,发挥好校讯通作用,开展父母、学生共同参加的亲子交流、读书、娱乐、修学、旅游等活动,构筑家校沟通的平台,倡导父母与孩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共享成长。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新教育”实验教师:全体老师 2.加强考核,量化等级
把实验教师工作纳入班级和个人考核,过程与结果并重,量化出每位老师的分数等级。
3.加强硬件建设,提高保障能力 4.开展各项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师生水平
六、成果形式
1.新教育实验研究过程性资料。
2.教师教学故事、案例反思、教育教学论文汇编。3.现场展示,各种活动音像资料。
4.学生读写绘、学生日记、自创诗集等资料。
XXXXXX
二〇一七年四月八日
第五篇:2017新教育实施方案
新教育实验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教育实验基本理念和实践要求为指导,全面贯彻县教育局新教育实验要求,借鉴先进兄弟学校新教育实验经验,并结合我校实际,以“六大具体目标”为参照,以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改变学校发展模式,全面启动新教育实验。
二、主要实验项目
1、推进每月一事
2、营造书香校园
3、缔造完美教室
4、推进社团建设
三、工作重点
1、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突出学校书香校园特色。
2、成立学校新教育实验领导小组,组建新教育实验团队。
3、做好新教育实验培训(教师、学生、家长)工作,便于教师自学。让新教育理念根植人心,明白什么是新教育,以及其基本理念和实践要求等。
4、按固定时间上好晨诵课、阅读指导课。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推进每月一事,努力建构“立德树人”新型机制和内容体系。①、紧扣2016新教育年会主题。在“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习惯”理念引领下,紧扣2016年新教育年会“推进每月一事”的主题,全面启动“推进每月一事”实验行动。
②、与“书香班级建设”紧密结合。把“每月一事”主题阅读与“书香班级建设”相结合,开发低、中、高三个年段的主题阅读内容。把主题阅读内容渗透到“晨诵、午读”中。主题阅读内容要参照新教育推荐儿童阅读书目,切合儿童特点。
③、精心设计主题活动内容我们确立“每月一事”的主题活动内容:二月份围绕“礼仪”主题;开展“学交通规则和交通标识,开主题班会”的活动;三月份围绕“种树”主题,结合植树节可开展“种一棵树,写一篇文,做一件好事”系列活动;四月份围绕“踏青”的主题,开展“扫墓、春游”系列活动,让孩子放飞同心,超越自我;五月份围绕“阅读”的主题,开展“书香校园建设”的系列活动,巩固书香校园建设成果;六月份在“艺术”的主题中开展“校园小歌手”等比赛活动。
(二)营造书香校园
1、丰富书香校园文化,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在原有基础上增添新教育内容,并使新教育理念走进办公室、教室,如:在办公室、教室醒目位置书写“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付出,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等标语口号。
2、加大投入,改善读书条件
⑴订购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丰富图书种类,提高图书质量,逐步配齐满足学生阅读的图书数量。整合校外阅读资源,动员学生自购图书,扩大图书资源,丰富阅读书目。
⑵重视阅览室建设,深化开架阅览,创设自然和谐的读书环境。⑶班级图书角上水平上档次。年级、班级积极开展捐书活动,实行统一编号,集体存放,个人所有,实现资源共享。
3、学生读书活动(1)晨诵。按照教研室下发的“经典诵读”书目,由各年级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效率。晨诵时,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共读共同感受,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教师要先背诵;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籍,教师要和学生共同阅读。学校、老师、学生在经典诗词的洗礼中、在与崇高精神的对话中开启一个个新的黎明。每个学生要有专门的晨诵本,将每次晨诵的诗词歌赋收集、整理在这个本子上。教师要定期评比并将优秀晨诵作业通过文字或照片展示给大家。诵读时间安排:早读:7:30——7:50;
(2)午读:每天下午第一节上课后10分钟为午读时间。语文实验教师要利用阅读课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通过设计读、写、表演、体验、反思、升华等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形式,师生共同感受诗词的温暖和气息,触摸诗词背后一颗颗伟大的灵魂。并指导学生写好读书随笔,各年级段还要有梯度地指导学生写周记和随笔。每位学生建立个人读书笔记,由语文教师定期批阅、整理、存档。
(3)暮省:通过学生日记,教师教育随笔(暮省)卡,师生共同成长。
4、教师读书活动
(1)专业阅读——站在大师肩膀上前行。全体教师要认真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教学专著,强教学实践;读教育学理论,悟学生心理;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本学期学校将向老师们赠送1—2本新教育项目用书,每位教师每人每学期至少读1本教育专著,阅读经典,与教育家对话,增长教育智慧和教育情感,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
(2)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实验教师要坚持每天写教育感悟、教育叙事或教育教学案例、师生共写随笔等,让阅读、思考、写作成为自己日常的生活方式。并定期开展交流活动,为读书学习交流提供方便,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因自己的成长发展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发展。
(3)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实验教师就是一个发展共同体,要起引领和榜样作用。各成员间要形成对话交流机制,如共同阅读、相互评议教育作品、相互听课议课等。借助共同体的发展,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进而因共同体的发展而改变学校的发展。
5、加强家校联系,深化“双休日大阅读”,把诵读经典与双休日大阅读有机结合起来,让家长明确落实诵读经典的意义,取得家长的关心、支持。
(三)缔造完美教室
1、本学期将全力打造书香班级建设,缔造完美教室。各班级精心设计班级文化,包括班名、班级精神、班级愿景、班级博客、班级书屋、班级图腾、班级公约等,形成自己的班级风格。
2、丰富板报、墙壁文化和走廊文化,形成特色,展示个性。
3、成立班级学生读书会,人数可根据各班级人数灵活确定。读书会成员负责班级图书的管理,带头读书,协助教师开展晨诵以及班内读书系列活动。
4、丰富班级图书角,让教室成为学生读书学习的精神家园。就像新教育总干事许新海所说“教室是图书馆,是阅览室;是实践场,是探究室;是操作间,是展览室;是信息资源库,是教师的办公室;是习惯养成地,是人格成长室;是共同生活所,是生命栖居室。”守住我们的教室,让教室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地方,是我们教师每个人必须做到的。
(四)社团建设工作
1、健全制度
(1)、为加强常规管理,避免社团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们要坚持“六定”。一定活动课程;二定活动目标;三定活动时间;四定活动内容;五定辅导老师;六定活动地点。
(2)、做好辅导老师的准备工作,绝不打无准备的仗。正式开课前,所有辅导老师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安排好全学期的活动内容,并提前备好一周的课,上课前一天要通知好所在社团学生准备好相关活动材料。
(3)、加强辅导老师的教学反思,总结工作中的成功之举和败笔之处。加强同志之间的交流探讨,浓厚研究气氛。努力提高兴趣活动的效果和效率。
2、活动实施措施:
(1)、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参加社团活动,每学期初,由班主任协助组织报名,填写申请表。辅导老师选出社长、社员,并颁发证书,健全社团组织。
(2)、教导处统一制订“社团活动安排表”,做到定时、定点,有计划地开展活动。
(3)、辅导教师指导一个社团活动,并认真制定计划、认真备课、认真辅导、认真考核,每次活动要提前到场。开放的范围自己拟定,可以分年段、分期举行。
(4)、各辅导老师要组织社员做好宣传工作,各班主任要配合社团加强宣传力度。社团的活动可以通过海报、校园广播站、社员进班级等方式进行通知并报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5)、每周或每阶段都有活动的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并及时做好评价考核,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满足。在各种展示活动中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其相关的获奖证书、活动照 片、感想等指导学生装进学生成长档案袋。
(6)、加强家校联系,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支持学生参与社团活动。
(7)、学校值日领导做好巡查、服务工作,并做好记录。期末,组织各种形式的成果汇报活动,学校将对社团进行评比。期间注意收集、保存图片。
五、成立新教育实验领导小组
为保障新教育实验工作顺利开展,接受县教育局“新教育实验区领导小组”的指导,学校成立新教育实验领导小组,组建实验教师团队。
(一)新教育实验领导小组
组
长:牛国防
副组长:李方涛
高少锋
成员:云彩霞
马东东
张鹏飞
各班主任
(二)实验教师团队:
1.“营造书香校园”实验教师团队(晨诵、午读、暮省)组长:云彩霞
成员:西街小学全体教师
2、“缔造完美教室”实验教师团队 组长:高少锋
成员:西街小学全体班主任
3、“社团建设”实验教师团队 组长:牛国防
成员:李方涛(一、二、三年级社团管理责任人)
马东东(四、五、六年级社团管理责任人)
4、后勤保障:张鹏飞
总之,新教育人需要具有一种教育理想、一种教育激情、一种教育诗意,更需要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需要教师对教育的痴迷以及对工作的疯狂投入。新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只要付出,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让我们共同努力,创出特色,共享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