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吐槽赚钱少花钱多
大学生吐槽:赚钱少花钱多
根据日前人人网针对全国大学生开展的2014暑期实习专项调查显示,超3成学生的暑期实习是付费才找到;61.5%的人参加的暑期实习与所学专业无关;40.1%的大学生遭遇过坑爹的暑期实习,超3成大学生暑期实习支出超收入。66.3%学生更倾向的暑期实习形式是公司实习,是愿意从事公益活动学生数量的2倍。
调查显示,65.2%的大学生免费找到了暑期实习机会,23.6%花费在100元以内找到,另有11.2%的大学生花费100~500元找到实习工作。大部分大学生还是能够免费找到暑期实习,但是实习期间的支出也让他们纷纷吐槽,超三成的同学感慨:实习了,反倒让钱袋空空。此次调查数据显示,到整个暑期实习完成,大学生入不敷出的比例高达34.1%,其中额外花费1000~2000元的占7.2%,额外花费0~1000元的占26.9%。赚0~1000元的大学生占29.5%,赚1000~2000元的占25.1%,赚2000元以上的占11.3%。
大学生暑期实习的支出主要集中在哪几方面?调查显示:房租、通讯、吃饭、交通、穿衣是大学生暑期实习的主要支出项目,花费分别占总支出费用的36%、22%、18%、13%、11%。其中,房租成为拉开收入差距的关键,调查数据显示,不少的大学生选择离开自己所在城市或者大学所在城市,有机会去往一线城市或者二线主流城市进行社会实践,在此过程中,除了极少部分的人可以借宿亲戚或同学家,将近9成的同学需要在不同实习地支付500~2000元不等的房租费用。此外,超过7成的同学还会特意为实习准备职业装,有将近两成的女
同学消费买了化妆品,用在外貌上的人均投入在150元左右;午饭的支出也随着工作的位置有所不同。此外,暑期实习阶段,通讯费用会比平时高出2~3倍。
调查中,71.1%的大学生表示暑期实习有必要,愿意参加;21.7%的大学生认为参不参加都无所谓;只有7.2%的大学生认为暑期实习浪费时间,觉得没必要。73.5%的大学生认为自身的团队协作意识增强了;63.9%的人称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大为提高;55.4%的人表示更加有责任意识;59%的人称自己更能吃苦耐劳了。
第二篇:吐槽六一儿童节“捐款”
家长网上热帖吐槽“捐款” 台山幼儿园遭遇“六一劫”
六一将至,孩子们正开开心心地准备过儿童节,然而台山市端芬镇某幼儿园的家长们却在烦心着一件事:该幼儿园近日向家长发出通知,称幼儿园办“六一”活动,经费不足,需要家长慷慨解囊,捐款赞助此次活动。
一位家长在网上吐槽:“捐还是不捐?捐吧,不甘心;不捐吧,又怕孩子在幼儿园受委屈。”面对这样进退两难的事,这位家长很是无奈地说,年年都会面临这样的选择。
15日,有媒体想通过电话联系上该幼儿园,却一直没有接通。记者又就此事致电当地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在了解情况后作出回复:教育局一直不允许学校以节日办活动等名义私自举办捐款活动,他们已责令该幼儿园停止此项捐款活动。
六一活动:幼儿园要家长慷慨解囊
15日,网上一个帖子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帖子发布了一张通知书的照片,通知书称:“六一”国际儿童节将至,该园定于5月31日下午举行文艺汇演,当天将赠送每位小朋友一份礼物;由于活动经费有限,恳请家长们能为儿童福利多作贡献,慷慨解囊赞助活动经费。末尾还要求家长签名,注明捐款金额并统一交给班主任。网友们对“捐还是不捐”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
网友“regret1224”表示十分无奈,“不给钱,你的小孩以后自己一个人在教室玩。”网友“向日葵女子”也感叹:“打着六一的旗号要求家长硬性捐款,给少了背后又有意见!往年邻居的几个小孩在一幼就读,她们都给少了,便收到电话来问为什么捐这么少,要求再补一点!这就是所谓的六一捐款。”
不少网友表示,向家长索要捐款的行为并不是今年才有,“年年都有,所以家长也只能偷偷上网发泄下,而这种行为也年年继续!”
教育部门:确有此事 已责令该捐款活动取消
15日,记者多次拨打幼儿园公开的电话号码,但一直没有人接听
随后,记者致电将此事反映该台山市教育局。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后回复记者,该幼儿园确实向家长发了这则通知,但通知刚刚发放,捐款活动还没有正式开始。
“除了政府统一组织的募捐活动外,教育部门是严令禁止学校借节日等名义向家长募捐的。”该负责人表示,“我们已经要求该幼儿园停止该募捐活动,已经收到的钱要退给家长,没有收的不准收了。”
该负责人称,学校要搞节日活动需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来搞,有条件可以在校外搞,条件不允许可以在学校简单搞一搞,但要求家长捐款来搞活动是不行的。
第三篇:支教学校吐槽
支教学校生活大吐槽
经过三个多月的学习,虽然我们对于支教学校的生活早已适应,但回想大家经过的磨练总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
先从吃住说起吧,对于住宿环境,我们第一眼还是很满意的,地方大,床也挺舒服的,但哪来的那么多蚊虫啊,找也找不到,浑身是包不知道是啥咬的。再说一下吃,我们点是自己做两顿学校管中午。食堂大叔啊,虽然我们交的钱少但也不能这么对付吧。米饭上浇一点汤,那个汤腥的啊……虽然我们点的大厨云集,但作为农村中学菜的种类实在太少,天天土豆、白菜、胡萝卜,到后来周日去买菜的时候看什么都不想买,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
再讲一下我们点的奇葩事吧,上周五半夜4点多被乒乒乓乓的声音吵醒,以为是枪声,大家都说多虑了,周日晚上3点50,学校对面两声巨响接着几声“枪响”然后警报响起,车门声、开门声不断……吓得一夜没怎么睡觉,第二天一问,竟然是镇里的干部看村支部反应快不快故意炸的。炸完你解释一下撒,让人担惊受怕。
不管经过了再多的苦和累毕竟我们就要回去了,而且我们也很有收获,这些或痛苦或奇葩的经历都会变成有趣的甚至值得怀念的回忆,很多年后再想起,也许只会一笑而过吧。
第四篇:自我吐槽抒情散文
我们会常常会在十五的时候看看天上的月亮,会发现它真的很圆就会忽视它平常的残缺。古人常常会用“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等诗句去发泄自己的情绪,也有对明月圆缺发表自己的伤感,如“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这样的诗句。但在十五时,我们想在想到的是团圆,阖家欢的场景。虽然说这是一件好事,但我总觉得,悲伤的意境也未免不是一种另类的美……总想到幸福的味道,偶尔失落下也不错。
其实所谓的得与失在我看来并没有那么的重要,得到的也只是曾经,失去的也只是过去……
我常常在想,我要做一件很大很大的事,实际上也许我连一件很小的事都做不好。人呢,有远大的目标是好事,但过分的不切实际是不行的。这些话并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自我的对白罢了。
现在我想做一个自己想成为的人,想说想要就去努力的说想要,想要做些疯狂的事就去做,想哭我就大声哭出来,想笑我就大声笑出来……当做自己的青春还存在的模样,不然就有点太对不起它了。呵呵……在月圆月缺中我起码可以感受到些许的欣慰与伤感,不然在阴晴圆缺之时我是毫无感触的。来世间走一遭不就是为的感受吗?
同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你,也许我们一样,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也许我写的东西也和你有很多吻合之处……也样也很好,可能描述的人是千千万万,如果你看到,说明我们很投缘,谢谢。
第五篇:扫墓的各种文艺和吐槽
扫墓的各种文艺和吐槽 2012级10班
胡思佳
虽是临近清明,却不见半点雨的影子,初夏的微醺之意肆意爬升。这是第二次扫墓,而第一次的记忆,只是定格在自己小心而又随意地抛出一朵廉价脆弱的白花。
抵达时已有一群小学生在接受训话。对于我们的到来,孩子们好奇地观望着,偶有指指点点,不加掩饰。
似乎过了很长时间,就在我已无聊到想去把那边学生发言的人怎么着的时候,孩子们排着队,历史重演般一个个扔着纸花。心中蓦有一种冲动,想勾起一个讥诮的弧度,最后也只是默默跟着一起步入被清空的碑前。
仔细看着碑上的文字,没有像小学时的那次扫墓般无所用心的轻慢、、、、解放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宜昌人民。看了下时间,是1973年立的,不是文革时期吗?耳中恍惚地听着思想教育,思维却各种发散。
原来对于这种类似于红色熏陶之类的东西,一概觉得很假,遂一直持着不咸不淡的态度漠视之,故地重游,虽然依旧觉得很虚伪,却不由多了认同。
没有经历过,就没有资格评说。无论立碑之人是处于何种动机,但对于那些亡故之人,历经生死的是他们,不是我们。虽然无法苟同他们的三观,但无可否认他们的贡献。
默哀中,寂静中,似是顺其自然的发现,其实缅怀的并不是什么先烈,而是接受一个政权数理的对思想的引导而已。不过这种东西,还是有意义的,虽然不可能扫一下墓就马上被洗脑,但却能在类似的活动中,在重复中潜移默化地让人从不习惯到习惯,再从习惯到几乎不自知地认同和接受,从而将不同形式的观念扭向一个趋势发展。作为一个政权,再合民意也会有不同的声音,需要的不是一致的思维,而是多样化下的一致,如果是不自知就再好不过,即使知道也没什么影响。
总要有这样的一些东西,让人们惊觉,而不是心安理得地享受血和尸骸铺就的和平继续腐烂。
利益决定方向,欲望支配行为,生活在丛林中,空想只是徒然。感性在某种方面来说未必不是枷锁,语气批判规则,不如懂规则,才能玩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