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法院如何围绕一个主题做好三件大事

时间:2019-05-12 06:5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层法院如何围绕一个主题做好三件大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层法院如何围绕一个主题做好三件大事》。

第一篇:基层法院如何围绕一个主题做好三件大事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郑重地提出了“公正与效率是21世纪人民法院的工作主题。”并要求在这个主题下,切实抓好审判工作、队伍建设和法院改革三件大事。“一个主题”、“三件大事”构筑了当前人民法院科学、有机的工作框架。“公正与效率”是纲,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个纲来展开。“三件大事”是法院工作的整体,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件都

不能忽视。现就基层法院如何围绕“一个主题”做好“三件大事”谈一些认识。

一、抓好审判工作是实现“主题”的中心审判工作是宪法赋予人民法院独特的任务。抓好审判工作是人民法院的头等大事。人民法院的任务和性质决定了人民法院必须以审判工作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各项工作。法院的其他各项工作都是为审判工作服务的,审判工作搞好了,“公正与效率”这个主题才能体现出来,因此抓审判工作又是实现“公正与效率”的中心。当前基层法院审判工作,要突出解决以下问题。

1、强化审判职责归位,发挥合议庭和独任庭的审判功能。合议庭和独任庭是基层法院主要审判组织,担负着基层法院全部审判工作。这两个审判组织的功能作用发挥的如何,主要是审判长和独任审判员的素质问题。尤其是独任审判员,在当前大力提倡“减普扩简”、“还权于独任审判员”的改革年代里,他们的素质、地位、责任、权力更显得十分重要,并引起社会聚目关注。其一人审判案件,决定着一审刑事被告人的定罪量刑、民事当事人的权利取夺。他们如果滥用权力、职责不明,就会出现冤假错案,就会削弱法院独任庭的功能。合议庭的审判长也不例外,通常他带领两名审判员组成案件审判组织,如果他在审判工作中不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良好组织形式,不发扬民主,不发挥集体智慧,而独断专行,主观片面或徇私舞弊,同样会把案子办得更糟,更具有社会危害性和内部的影响性。因此笔者在这里提出对独任庭和合议庭职责归位,而不是一味追求放权到位。职责归位就是在职责范围内依法行使审判权。院、庭长不可以行政命令来改变合议庭或独任庭的意见,应通过合法的审判监督体系来完成,从而增强合议庭和独任庭的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威信。同时也增加了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的危机感,如:庭审程序由他们自行掌握,案件证据由他们组织认证,裁判文书由他们把握签发。稍不严格注意,将会受到有关错案追究或其他处分。

2、强化审判程序管理,提高审判效率。长期以来,我国司法存在重实体轻程序的问题,认为只要实体公正,对程序是否公正无所谓。于是便有了刑讯逼供等不正常现象的发生。而事实上,法治的首要要求就是程序必须公正。依法审判首先就要严格遵守程序。没有程序公正,实体公正就没有保障,司法公正就难以实现。程序公正对法院的最大价值的要求是要保证当事人诉权的充分行使。首先,从立案开始,不能轻易剥夺当事人的诉权,除法律、法规或政策明文规定不予受理的外,法院应当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予以受理。立案庭的职责是对案件的审查,而非审理,只要符合立案的形式要件就应当予以立案。有些案件明显对原告人不利,如已过诉讼时效,当事人仍然坚持立案的,应当予以立案。第二,在审理和执行中,要充分保障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的行使。有人认为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使,就会影响办案效率。其实不然,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使,一方面可以调动当事人行使权利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法院判断事实真相。这里笔者所说的审判程序管理就是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要求法官们在规定的期间内终结审判程序,且每个阶段的程序均依法运作。审判程序由谁来管理呢?这既是一个体制问题,也是改革的难点。目前有的法院归属于立案庭,有的归属于审判监督庭,有的归属于监察室,有的还是松散型的管理模式。笔者认为应当在法院内部设立程序管理机构,专门负责流程管理、审(执)限跟踪、中止诉讼(执行)等程序性管理。也就是审判管理方式要专业,管理时间要前移,管理力度要到位,以管理促公正,以管理求效率。

3、强化执行措施,树立司法权威。执行工作是法院审判工作的最后程序,是树立司法权威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最终环节。虽然全国法院执行工作都面临困境,但作为基层人民法院一定要冷静地分析形势,要想到我们面对的是普通老百姓,面对的是最基层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法律不能给他们“打白条”。应当把执行工作作为实现“公正与效率”这个主题的突破口,改革机制、强化措施、重点攻克、打开局面。一要建立一支敢打硬仗、敢攻险阻、智勇双全、特别能战斗的执行队伍。二要抓规范执行,严格执法,一旦强制执行时机成熟、方案拟定,必须按计划、按步骤、按法律规定执行到底,不能让违法者有逞凶逞狂之机。三要讲求灵活机动的执行艺术。民诉法规定的执行并非是一立案就要强制执行,这里就有灵活执行艺术和执行方法。有的执行案件经过耐心细致的说情、说理、说法,使被执行人能自觉履行。有的可能经反复大量工作后虽未履行,但真的强制执行,被执行人也

第二篇:基层法院如何围绕一个主题做好三件大事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郑重地提出了“公正与效率是21世纪人民法院的工作主题。”并要求在这个主题下,切实抓好审判工作、队伍建设和法院改革三件大事。“一个主题”、“三件大事”构筑了当前人民法院科学、有机的工作框架。“公正与效率”是纲,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个纲来展开。“三件大事”是法院工作的整体,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件都不能忽视。现就基层法院如何围绕“一个主题”做好“三件大事”谈一些认识。

一、抓好审判工作是实现“主题”的中心审判工作是宪法赋予人民法院独特的任务。抓好审判工作是人民法院的头等大事。人民法院的任务和性质决定了人民法院必须以审判工作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各项工作。法院的其他各项工作都是为审判工作服务的,审判工作搞好了,“公正与效率”这个主题才能体现出来,因此抓审判工作又是实现“公正与效率”的中心。当前基层法院审判工作,要突出解决以下问题。

1、强化审判职责归位,发挥合议庭和独任庭的审判功能。合议庭和独任庭是基层法院主要审判组织,担负着基层法院全部审判工作。这两个审判组织的功能作用发挥的如何,主要是审判长和独任审判员的素质问题。尤其是独任审判员,在当前大力提倡“减普扩简”、“还权于独任审判员”的改革年代里,他们的素质、地位、责任、权力更显得十分重要,并引起社会聚目关注。其一人审判案件,决定着一审刑事被告人的定罪量刑、民事当事人的权利取夺。他们如果滥用权力、职责不明,就会出现冤假错案,就会削弱法院独任庭的功能。合议庭的审判长也不例外,通常他带领两名审判员组成案件审判组织,如果他在审判工作中不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良好组织形式,不发扬民主,不发挥集体智慧,而独断专行,主观片面或徇私舞弊,同样会把案子办得更糟,更具有社会危害性和内部的影响性。因此笔者在这里提出对独任庭和合议庭职责归位,而不是一味追求放权到位。职责归位就是在职责范围内依法行使审判权。院、庭长不可以行政命令来改变合议庭或独任庭的意见,应通过合法的审判监督体系来完成,从而增强合议庭和独任庭的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威信。同时也增加了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的危机感,如:庭审程序由他们自行掌握,案件证据由他们组织认证,裁判文书由他们把握签发。稍不严格注意,将会受到有关错案追究或其他处分。

2、强化审判程序管理,提高审判效率。长期以来,我国司法存在重实体轻程序的问题,认为只要实体公正,对程序是否公正无所谓。于是便有了刑讯逼供等不正常现象的发生。而事实上,法治的首要要求就是程序必须公正。依法审判首先就要严格遵守程序。没有程序公正,实体公正就没有保障,司法公正就难以实现。程序公正对法院的最大价值的要求是要保证当事人诉权的充分行使。首先,从立案开始,不能轻易剥夺当事人的诉权,除法律、法规或政策明文规定不予受理的外,法院应当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予以受理。立案庭的职责是对案件的审查,而非审理,只要符合立案的形式要件就应当予以立案。有些案件明显对原告人不利,如已过诉讼时效,当事人仍然坚持立案的,应当予以立案。第二,在审理和执行中,要充分保障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的行使。有人认为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使,就会影响办案效率。其实不然,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使,一方面可以调动当事人行使权利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法院判断事实真相。这里笔者所说的审判程序管理就是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要求法官们在规定的期间内终结审判程序,且每个阶段的程序均依法运作。审判程序由谁来管理呢?这既是一个体制问题,也是改革的难点。目前有的法院归属于立案庭,有的归属于审判监督庭,有的归属于监察室,有的还是松散型的管理模式。笔者认为应当在法院内部设立程序管理机构,专门负责流程管理、审(执)限跟踪、中止诉讼(执行)等程序性管理。也就是审判管理方式要专业,管理时间要前移,管理力度要到位,以管理促公正,以管理求效率。

3、强化执行措施,树立司法权威。执行工作是法院审判工作的最后程序,是树立司法权威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最终环节。虽然全国法院执行工作都面临困境,但作为基层人民法院一定要冷静地分析形势,要想到我们面对的是普通老百姓,面对的是最基层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法律不能给他们“打白条”。应当把执行工作作为实现“公正与效率”这个主题的突破口,改革机制、强化措施、重点攻克、打开局面。一要建立一支敢打硬仗、敢攻险阻、智勇双全、特别能战斗的执行队伍。二要抓规范执行,严格执法,一旦强制执行时机成熟、方案拟定,必须按计划、按步骤、按法律规定执行到底,不能让违法者有逞凶逞狂之机。三要讲求灵活机动的执行艺术。民诉法规定的执行并非是一立案就要强制执行,这里就有灵活执行艺术和执行方法。有的执行案件经过耐心细致的说情、说理、说法,使被执行人能自觉履行。有的可能经反复大量工作后虽未履行,但真的强制执行,被执行人也能心服口服。有的可采取“留水养鱼、养鸡下蛋”的缓和方法,使法院裁决在一定的时间内也能得以执行。这些方法概括起来就是“五个结合”:一是小组执行与集中执行相结合;二是常规执行与执行会战相结合;三是文明执行与依法强制执行相结合;四是执行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结合;五是法制宣传与情理教育相结合。

4、强化审判调研,提高审判水平。审判水平的提高,很大方面是来自于对审判工作的总结和探索,来自于对案件的分析和研究,来自于对法律的理解和适用。我们很多法官虽然不是政法院校毕业,但他们的案子就办得很好,这就得益于对审判工作的探索、分析、研究,实践、认识、总结,最终得到了提高。我们基层法院的审判工作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如果加强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研究新对策,就能够培养、提高法官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发现和克服在审判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从而提高其娴熟运用法律的能力。因此,基层法院必须把审判调研工作,作为抓好审判工作一个重要问题来抓,作为提高干警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措施来抓,为探索审判规律、改革审判方式、提高审判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二、队伍建设是实现“主题”的保障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人是起决定作用的。对法院而言,审判工作的优劣是与法院队伍建设密切相关的。这支队伍建设好了,实现“公正与效率”这个主题就有了保障。当前基层法院人员结构的现状,存在以下不可忽视的问题:

1、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

2、知识结构不合理;

3、人员编制与审判任务不合理;

4、审判人员与审判保障人员比例及其责权利分配不合理。人员结构出现老化现象,这还是基层法院的表象特征,由人员结构不合理产生的是基层法院知识结构的不合理,这才是内在的特征。社会上存在着法官的法律素养没有律师高的说法,其原因主要是基层法院法官的法律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知识的不断更新,法院的工作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基层法院目前的人员结构和法官的知识结构还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影响了法官整体素质的提高,甚至制约了基层法院的改革和发展。从改善人员结构着手,达到改善知识结构的目的,便成了基层法院加强队伍建设的主要工作。具体要抓好以下着子:第一,强化对干警的素质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法院能否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保护和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依法保护和推动先进文化的发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讲,必须强化队伍的素质教育。首先是要强化对干警政治素质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法院系统许多正反两方面的实践证明,脱离了政治思想的教育,一些干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产生偏移,尤其是新形势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利益格局的调整,带来了干警在价值取向方面的思想波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干警的利益观、权利观、得失观。因此必须把强化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摆上重要位置。通过加强对干警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及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增强全体干警政治理论素养,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方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强化对干警的业务素质教育。最高法院五年改革纲要及新的法官法均对法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学历教育,组织在职干警参加法律专业专升本学习,鼓励干警参加自学考试,不断对干警进行在职培训及一些有针对性的定向培训,已成为提高法院队伍业务素质的迫在眉睫的任务。因此,作为基层法院,要解决由于多种原因形成的人员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就更应该重视和加强对干警的培训工作,采取各种形式,因人施教,切实达到通过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的目的。三是强化对干警的道德素质教育。尽管最近一段时间法院开展了“一教育三整顿”活动,对干警进行了一系列的法官职业道德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官职业道德教育就已结束。法官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工程。因此,必须不断深入地对干警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牢固树立法官职业观念,努力做到德化于自身、德化于社会,真正使我们的干警道德素质高于社会上其他人。第二,大力引进人才。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善用人才,留住人才,也就成了基层法院领导的责任。以前我国基层法院的进人渠道,主要有三个:一是来自部队复、转军人,二是政法院校或法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三是地方招干、调干人员。就目前而言,复、转军人已成为基层法院的主力军,担当了基层法院的审判重任,为我国的审判工作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我国法官资格考试的规范化,尤其是从明年开始的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对法官法律专业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在法院工作的相当人员感觉到压力大,显得力不从心。由于基层法院自身条件和其他条件的限制,这个现象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因此各级法院必须关注并帮助基层法院解决法学专科的大学生进不来、本科大学生留不住的问题。中国加入WTO已指日可待,对我国法院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这就要求基层法院在引进人才时一定要引入政治立场坚定、精法律、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并抓住这个机遇改善人员结构和知识结构。第三、加紧对年轻法官的培养。基层法院人员结构的老化,迫使基层法院必须加紧对年轻法官的培养。

1、加强对年轻干警的职业道德和人生观的教育。用“三个代表”的思想严格要求年轻干警,坚持不懈地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做到教育形式多元化,教育内容生动化,尤其要注重对年轻干警职业道德的教育,使其明确其权力来源于人民,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年轻法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注重知识更新。要强化年轻法官对新颁布法律的理解与适用,从而防止他们在适用法律时出现偏差。对年轻法官提出更高的要求,努力造就一批专家复合型年轻法官。

3、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增强干警之间的竞争意识。积极推进庭长、审判员聘任制,其他人员双向选择岗位制。对德才兼备者,不拘一格进行任用,做到任用

一个,激活一批。激发年轻法官工作求上进的热情,对年轻干警进行全面考核,淘汰一批不求上进者,在年轻干警之间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4、培养其严谨的工作作风、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年轻法官往往具有年轻人所共有的浮躁性,在工作中容易出现偏差。培养年轻人的认真、仔细的严谨工作作风显得尤为重要。要把他们放到艰苦的岗位上去磨练,放到不显眼的岗位去考察,放到热门岗位上去展示。让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民放心的年轻法官脱颖而出。第四,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权利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法院工作失去监督,就会导致队伍建设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最终导致法院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降低、法官和法院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受到损害。当前,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全面深化,一些法官滥用审判权导致错案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对法院队伍的监督制约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一是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通过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形式,形成事前上下监督的管理体系。通过规范立案、审限跟踪、建立案件流程管理等审判管理模式,对审判工作进行事中监督。通过审判监督和纪检监察这些事后监督,有效地纠正错误裁判。二是建立健全外部监督制约机制,自觉接受外部监督。通过建立信访接待制度、院长接待制度,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制度,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聘请执法监督员等制度,自觉接受来自外部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三是强化纪检监察的职能作用,严格按照《法官法》和最高法院“两个办法”的规定,对审判人员违法违纪案件进行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有关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三、抓好法院改革是实现“主题”的途径社会不改革就不会进步,企业不改革就不会发展,法院同样如此,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改革就不能适应当前日益繁重的审判工作,就难以保证“公正与效率”的实现。法院改革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很广。当前必须抓好以下方面改革:一是审判管理方式的改革。长期以来,基层法院的审判管理模式一般都以行政手段为主,也就是案件审判员审理、庭长指挥、院长批准,层层把关,形成了审而不判,判而不审的局面。这样严重弱化了审判人员的责任意识。因此基层法院必须在“立审、审执、审监”分离的基础上对案件审理中的各个环节和审理阶段进行跟踪管理,对期间、审限将满或超期间、审限的案件及其承办人进行警示和督促。做到管理到位,管理超前,监督在审判程序终结前。但要注意案件流程管理与审判监督职能的区别,前者主要是对案件审理程序的合法与否(是否超期间与审限)进行跟踪与管理,而后者则更注重对审判内容(判决结果)的监督,或者说案件流程管理注重程序的效率,而审判监督则注重实体的公正。二是执行体系的改革。为解决法院执行难的问题,全国法院系统正在进行对执行机构的改革,即成立执行局。并在不长的时间内以《执行法》去规范执行工作,这将给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带来生机。执行局的成立将完全解决审执分离,人民法庭自审自执的问题亦将得到彻底解决,这就是执行体系的改革。基层法院执行局如果只对同级人大负责,上下级执行局只在业务上存在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并把执行局作为基层法院的一个部门,执行案件中将仍然会遇到的很大阻力,特别是被执行人的行政级别相对较高时。这里笔者建议在成立执行局时,或者将执行局实行双重领导,即由本法院和上级执行局来领导,同时,将经费来源同地方脱钩,由省财政部门或者中央财政统一拨款,这样可以防止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或者将执行局干脆从基层法院分离出去,成立一个新的警种,即执行警,实行垂直领导,遇到难以执行的案件,可以由上级执行局统一调警、统一行动。这样做可以一改过去法官文不象文、武不象武的职责交叉弊端,法官从职责上,从衣着上完全是文官,不参与任何强制行动。三是立案机构和监督机构的改革定位。立案审判监督机构经过近四年的改革探索,正式成立了立案庭和审判监督庭,实现了立监分离。但立案庭的职责、任务还不统一。有的要求建立“大立案”格局,有的认为立案就是类似于医院里的“门诊挂号”。笔者认为立案庭应该定位于以立案为主,按照三大诉讼法(以后还有执行法)的规定去履行立案职责,以及与立案相关的案件移送审执部门和司法统计等工作。而审判监督庭职责就更不具体明确了。有的认为审判监督庭就是依法对全院审判工作的监督,经过监督完成院长监督程序和其他部门交办关注的案件监督。不仅是程序上的监督,还要进行实体监督;不仅要事后监督,还可监督时机前移,进行审前、审中监督,这个庭不仅是程序管理庭,还是实体监督庭,它有提审、指定本院其他人员审,限期审结,建议再审等权利。有的认为审判监督庭就是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复查、再审相关案件,是别人监督发现并证实有问题,由这个庭去进一步审查就是了,不存在本身具有监督职权。笔者认为审判监督庭的定位就应该是前者的观点。这两个机构都应该是审判工作机构,不是保障机构。四是民事审判机构改革。在基层法院取消经济庭、民事庭,成立民商事审判庭已成大局。民商事审判庭的成立将大大减少内部扯皮现象,那种民、经争案的现象将一去不复返。这对于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实现“公正与效率”这个主题无疑起到了保障作用。

第三篇:基层法院如何围绕一个主题做好三件大事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郑重地提出了“公正与效率是21世纪人民法院的工作主题。”并要求在这个主题下,切实抓好审判工作、队伍建设和法院改革三件大事。“一个主题”、“三件大事”构筑了当前人民法院科学、有机的工作框架。“公正与效率”是纲,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个纲来展开。“三件大事”是法院工作的整体,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件都不能忽视。现就基层法院如何围绕“一个主题”做好“三件大事”谈一些认识。

一、抓好审判工作是实现“主题”的中心审判工作是宪法赋予人民法院独特的任务。抓好审判工作是人民法院的头等大事。人民法院的任务和性质决定了人民法院必须以审判工作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各项工作。法院的其他各项工作都是为审判工作服务的,审判工作搞好了,“公正与效率”这个主题才能体现出来,因此抓审判工作又是实现“公正与效率”的中心。当前基层法院审判工作,要突出解决以下问题。

1、强化审判职责归位,发挥合议庭和独任庭的审判功能。合议庭和独任庭是基层法院主要审判组织,担负着基层法院全部审判工作。这两个审判组织的功能作用发挥的如何,主要是审判长和独任审判员的素质问题。尤其是独任审判员,在当前大力提倡“减普扩简”、“还权于独任审判员”的改革年代里,他们的素质、地位、责任、权力更显得十分重要,并引起社会聚目关注。其一人审判案件,决定着一审刑事被告人的定罪量刑、民事当事人的权利取夺。他们如果滥用权力、职责不明,就会出现冤假错案,就会削弱法院独任庭的功能。合议庭的审判长也不例外,通常他带领两名审判员组成案件审判组织,如果他在审判工作中不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良好组织形式,不发扬民主,不发挥集体智慧,而独断专行,主观片面或徇私舞弊,同样会把案子办得更糟,更具有社会危害性和内部的影响性。因此笔者在这里提出对独任庭和合议庭职责归位,而不是一味追求放权到位。职责归位就是在职责范围内依法行使审判权。院、庭长不可以行政命令来改变合议庭或独任庭的意见,应通过合法的审判监督体系来完成,从而增强合议庭和独任庭的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威信。同时也增加了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的危机感,如:庭审程序由他们自行掌握,案件证据由他们组织认证,裁判文书由他们把握签发。稍不严格注意,将会受到有关错案追究或其他处分。

2、强化审判程序管理,提高审判效率。长期以来,我国司法存在重实体轻程序的问题,认为只要实体公正,对程序是否公正无所谓。于是便有了刑讯逼供等不正常现象的发生。而事实上,法治的首要要求就是程序必须公正。依法审判首先就要严格遵守程序。没有程序公正,实体公正就没有保障,司法公正就难以实现。程序公正对法院的最大价值的要求是要保证当事人诉权的充分行使。首先,从立案开始,不能轻易剥夺当事人的诉权,除法律、法规或政策明文规定不予受理的外,法院应当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予以受理。立案庭的职责是对案件的审查,而非审理,只要符合立案的形式要件就应当予以立案。有些案件明显对原告人不利,如已过诉讼时效,当事人仍然坚持立案的,应当予以立案。第二,在审理和执行中,要充分保障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的行使。有人认为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使,就会影响办案效率。其实不然,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使,一方面可以调动当事人行使权利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法院判断事实~。这里笔者所说的审判程序管理就是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要求法官们在规定的期间内终结审判程序,且每个阶段的程序均依法运作。审判程序由谁来管理呢?这既是一个体制问题,也是改革的难点。目前有的法院归属于立案庭,有的归属于审判监督庭,有的归属于监察室,有的还是松散型的管理模式。笔者认为应当在法院内部设立程序管理机构,专门负责流程管理、审(执)限跟踪、中止诉讼(执行)等程序性管理。也就是审判管理方式要专业,管理时间要前移,管理力度要到位,以管理促公正,以管理求效率。

3、强化执行措施,树立司法权威。执行工作是法院审判工作的最后程序,是树立司法权威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最终环节。虽然全国法院执行工作都面临困境,但作为基层人民法院一定要冷静地分析形势,要想到我们面对的是普通老百姓,面对的是最基层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法律不能给他们“打白条”。应当把执行工作作为实现“公正与效率”这个主题的突破口,改革机制、强化措施、重点攻克、打开局面。一要建立一支敢打硬仗、敢攻险阻、智勇双全、特别能战斗的执行队伍。二要抓规范执行,严格执法,一旦强制执行时机成熟、方案拟定,必须按计划、按步骤、按法律规定执行到底,不能让违法者有逞凶逞狂之机。三要讲求灵活机动的执行艺术。民诉法规定的执行并非是一立案就要强制执行,这里就有灵活执行艺术和执行方法。有的执行案件经过耐心细致的说情、说理、说法,使被执行人能自觉履行。有的可能经反复大量工作后虽未履行,但真的强制执行,被执行人也能心服口服。有的可采取“留水养鱼、养鸡下蛋”的缓和方法,使法院裁决在一定的时间内也能得以执行。这些方法概括起来就是“五个结合”:一是小组执行与集中执行相结合;二是常规执行与执行会战相结合;三是文明执行与依法强制执行相结合;四是执行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结合;五是法制宣传与情理教育相结合。

4、强化审判调研,提高审判水平。审判水平的提高,很大方面是来自于对审判工作的总结和探索,来自于对案件的分析和研究,来自于对法律的理解和适用。我们很多法官虽然不是政法院校毕业,但他们的案子就办得很好,这就得益于对审判工作的探索、分析、研究,实践、认识、总结,最终得到了提高。我们基层法院的审判工作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如果加强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研究新对策,就能够培养、提高法官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发现和克服在审判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从而提高其娴熟运用法律的能力。因此,基层法院必须把审判调研工作,作为抓好审判工作一个重要问题来抓,作为提~警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措施来抓,为探索审判规

律、改革审判方式、提高审判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二、队伍建设是实现“主题”的保障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人是起决定作用的。对法院而言,审判工作的优劣是与法院队伍建设密切相关的。这支队伍建设好了,实现“公正与效率”这个主题就有了保障。当前基层法院人员结构的现状,存在以下不可忽视的问题:

1、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

2、知识结构不合理;

3、人员编制与审判任务不合理;

4、审判人员与审判保障人员比例及其责权利分配不合理。人员结构出现老化现象,这还是基层法院的表象特征,由人员结构不合理产生的是基层法院知识结构的不合理,这才是内在的特征。社会上存在着法官的法律素养没有律师高的说法,其原因主要是基层法院法官的法律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知识的不断更新,法院的工作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基层法院目前的人员结构和法官的知识结构还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影响了法官整体素质的提高,甚至制约了基层法院的改革和发展。从改善人员结构着手,达到改善知识结构的目的,便成了基层法院加强队伍建设的主要工作。具体要抓好以下着子:第一,强化对干警的素质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法院能否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保护和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依法保护和推动先进文化的发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讲,必须强化队伍的素质教育。首先是要强化对干警政治素质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法院系统许多正反两方面的实践证明,脱离了政治思想的教育,一些干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产生偏移,尤其是新形势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利益格局的调整,带来了干警在价值取向方面的思想波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干警的利益观、权利观、得失观。因此必须把强化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摆上重要位置。通过加强对干警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及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增强全体干警政治理论素养,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方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强化对干警的业务素质教育。最高法院五年改革纲要及新的法官法均对法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学历教育,组织在职干警参加法律专业专升本学习,鼓励干警参加自学考试,不断对干警进行在职培训及一些有针对性的定向培训,已成为提高法院队伍业务素质的迫在眉睫的任务。因此,作为基层法院,要解决由于多种原因形成的人员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就更应该重视和加强对干警的培训工作,采取各种形式,因人施教,切实达到通过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的目的。三是强化对干警的道德素质教育。尽管最近一段时间法院开展了“一教育三整顿”活动,对干警进行了一系列的法官职业道德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官职业道德教育就已结束。法官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工程。因此,必须不断深入地对干警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牢固树立法官职业观念,努力做到德化于自身、德化于社会,真正使我们的干警道德素质高于社会上其他人。第二,大力引进人才。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善用人才,留住人才,也就成了基层法院领导的责任。以前我国基层法院的进人渠道,主要有三个:一是来自部队复、转军人,二是政法院校或法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三是地方招干、调干人员。就目前而言,复、转军人已成为基层法院的主力军,担当了基层法院的审判重任,为我国的审判工作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我国法官资格考试的规范化,尤其是从明年开始的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对法官法律专业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在法院工作的相当人员感觉到压力大,显得力不从心。由于基层法院自身条件和其他条件的限制,这个现象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因此各级法院必须关注并帮助基层法院解决法学专科的大学生进不来、本科大学生留不住的问题。中国加入WTO已指日可待,对我国法院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这就要求基层法院在引进人才时一定要引入政治立场坚定、精法律、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并抓住这个机遇改善人员结构和知识结构。第三、加紧对年轻法官的培养。基层法院人员结构的老化,迫使基层法院必须加紧对年轻法官的培养。

1、加强对年轻干警的职业道德和人生观的教育。用“三个代表”的思想严格要求年轻干警,坚持不懈地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做到教育形式多元化,教育内容生动化,尤其要注重对年轻干警职业道德的教育,使其明确其权力来源于人民,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年轻法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注重知识更新。要强化年轻法官对新颁布法律的理解与适用,从而防止他们在适用法律时出现偏差。对年轻法官提出更高的要求,努力造就一批专家复合型年轻法官。

3、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增强干警之间的竞争意识。积极推进庭长、审判员聘任制,其他人员双向选择岗位制。对德才兼备者,不拘一格进行任用,做到任用一个,激活一批。激发年轻法官工作求上进的热情,对年轻干警进行全面考核,淘汰一批不求上进者,在年轻干警之间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4、培养其严谨的工作作风、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年轻法官往往具有年轻人所共有的浮躁性,在工作中容易出现偏差。培养年轻人的认真、仔细的严谨工作作风显得尤为重要。要把他们放到艰苦的岗位上去磨练,放到不显眼的岗位去考察,放到热门岗位上去展示。让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民放心的年轻法官脱颖而出。第四,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权利失去监督,必然导致~。法院工作失去监督,就会导致队伍建设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最终导致法院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降低、法官和法院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受到损害。当前,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全面深化,一些法官滥用审判权导致错案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对法院队伍的监督制约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一是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通过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

第四篇:如何做好基层法院书记员

如何做好基层法院书记员

回忆当年在我刚进入法院工作时,对书记员工作不是很了解,通过院里的培训、老书记员带领及自己的努力学习下让我很快了解到这份工作的性质及内容,经过四年多的工作实践,对如何做好一名基层法院的书记员有了自己的感想。书记员队伍是人民法院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书记员工作质量直接反映和影响着整个审判工作质量。要做一名合格的书记员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要具备坚强的政治素质

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三个代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司法管理年”等文件,铸就了我坚强的政治觉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审判工作的严肃性、特殊性及重要性不仅要求法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还要求书记员也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第三,要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

做为一名书记员虽无权直接办理案件,但诉讼中记录是以法律知识为基础的。只有熟练掌握法律知识,在记录中才能得心应手,才能保证记录的清、准、快,才能为法官的正确评判提供可靠的第一手材料。同时,对一些案件的形式审查也离不开法律专业知识。所以,我注重平时的积累,不断学习法律法规,满足工作需要的同时也在提高自身素质。

第四,书记员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书记员的工作主要是记录,准确无误地把诉讼活动的每一个细节、过程如实记录下来。工作强度大、知识面广、责任心强,这就要求书记员在扎实的协作基础上掌握过硬的记录技能,才能保证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

以上是我在四年的工作中的个人体会,总之,做好一名书记员,要善于动脑、用心思考,不能主观臆断、胡思乱想;要手脚灵活、办事果断;要学会在该说的时候能言善辩,但同时又要学会在不该说的时候守口如瓶。通过锻炼毅力、发掘潜力、自加压力、激发动力,轻松自如地做好本职工作。

第五篇:围绕大目标努力做好基层统战工作

文章标题:围绕大目标努力做好基层统战工作

县级统战工作,作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工作范围和对象在不断扩大,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县级基层党委及其统战部门要从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推动基层政治文明,有利于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出发,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基层统战

工作。

而基层统战工作如何才能适应新形势,围绕大目标,实现大团结,促进大发展,这已成为基层每一位从事统战工作的同志必须正视和应对的新课题。笔者在这些年分管统战工作的实践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浅层次的思考。本文现主要就作为基层统战工作主体的统战部门及党委,如何适应新形势,不断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履行职责,服务主旋律,充分发挥基层统战工作的优势作用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统战工作在服务主旋律中可以也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为此,作为统战部门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开拓性地做好各项统战工作。

1、履行“第二组织部”职责,作推动政治文明的“助推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安排人事”是统战部门的一项基本职能。因此,作为基层统战部门要切实履行“第二组织部”的职责,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政治文明的“助推剂”。一是严把入口关,搞好党外人士的政治安排。统战部门要严把“入口关”,牢牢抓住并认真做好各界代表人士和非公经济人士的政治安排工作,认真做好特约人员工作,搞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类特约人员的推荐安排工作,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优秀党外人才队伍;二是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搞好党外干部的实职安排。要按照2005年中发5号、湘发9号、常发11号文件精神,认真做好政府部门、乡镇及司法部门的党外干部的实职安排,努力夯实工作基础,搞好与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三是整章建制,畅通建言献策渠道。要进一步加大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党外人士情况通报制度》、《重大事项协商制度》、《党委常委与党外人士联系交友制度》、《征求党外人士意见制度》、《恳谈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畅通各界人士反映民意、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渠道,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

2、履行“第二招商局”职责,作促进经济发展的“催化剂”。随着改革的深入,非公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区县,非公经济大多已占据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由于统一战线历来有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统战部门常被称为“第二招商局”。因此,基层统战部门要认真履行“第二招商局”的职责,作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一是搞好服务,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统战部门要在加强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思想政治教育,加大商会、协会组织建设等的基础上,强化服务,整合统战资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要充分发挥工商联、侨联、台联等统战性团体及组织的作用,延长工作“手臂”,依托地缘之情、血缘之亲,动员统战成员“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牵一根线,引一个项目”,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要通过评选优秀建设者、宣传激励等形式,积极做好非公经济人士工作,促成非公经济人士“政治上有待遇、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帮助他们把企业做强做大,加快县域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二是建好“信息库”,做好对台和海外统战工作。要建立健全重点台胞和海外侨胞信息库,把统战工作和经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做好穿针引线、牵线搭桥工作,为县域经济提供项目、资金、人才、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服务,促进县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3、履行“第二稳定办”职责,作维护社会稳定的“粘合剂”。“民族宗教无小事”,统战工作在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作为“第二稳定办”的统战部门,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协调关系的优势,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作维护社会稳定的“粘合剂”。一是多策并举,促进民族宗教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民族宗教管理网络,强化责任,依法加强对民族宗教事务的管理。要建立由统战部门牵头,政法、公安、信访、民政等部门相互配合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随时排查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各种矛盾。要认真贯彻落实《宗教事务管理条例》,团结宗教界爱国人士,抵制境外宗教势力的渗透分裂,预防和打击非法宗教活动;二是开展走访活动,化解社会矛盾。走访统战成员的活动要经常化,要通过走访,了解统战成员的困难,并及时帮助解决。对不能立即解决的,要及时协调相关部门解决,从而达到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目的。

二、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努力做好基层统战工作的坚强后盾

加强和改善党对统一战

线的领导,是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开创基层统战工作新局面的根本保证。做好基层统战工作,不仅要靠统战部门自身的努力,而且更需要党委的高度重视,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1、切实加强对基层统战工作的领导。党委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基层统战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做到有领导、有编制、有经费、有基本的办公条件和

交通工具,有工作计划、有检查督促。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县级党委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统战工作在党和基层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真做好“四个纳入”工作:一是把统战工作纳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区县(市)委中心组学习内容;二是把统战工作纳入区县(市)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并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个依据;三是把统一战线理论纳入党校教学内容,作为培训党政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四是把统战宣传纳入区县(市)委宣传工作计划。

2、加强统一战线两支队伍建设。一方面统战部门必须抓紧做好党外干部培养、选拔、使用工作。加快党外干部推荐力度,争取党委支持,与组织部门合作,积极主动开创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和可能条件,对各方面有贡献、有代表性的党外人士作出适当安排,使他们各得其所,各尽其能。要按上级要求搞好乡(镇),政府部门及司法机关党外领导干部的配备。要创造各种学习培训、挂职锻炼、轮岗工作的机会,保证党外后备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基层统战干部队伍的素质。要按照“具有坚定的立场、民主的作风、广博的学识、创新的精神”的要求,建立一支“人格好、人缘好、形象好”的基层统战干部队伍。要适当举办一些业务培训班,加强对基层统战干部的业务培训,使他们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要大力促进统战干部年轻化,重视基层统战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切实解决统战干部进步难和交流难的问题。

3、建立健全统战工作机制。要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建立起党委、政府支持,统战部协调抓总,各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关心参与的统战工作牵头协调机制。要大力营造“大统战”氛围,积极探索有效形式,加强统战系统内部成员单位之间的联系,形成强有力的工作合力。

4、加大对基层统战工作指导和检查的力度。上级统战部门要加强对区县(市)统战工作的指导,并积极协调,帮助争取区县(市)委主要领导的支持,解决基层统战部门的困难和问题。深入基层,掌握情况,抓住影响和制约区县(市)统战工作发展的重大问题,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并因地制宜,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以推动基层统战工作的深入开展。

《围绕大目标努力做好基层统战工作》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围绕大目标努力做好基层统战工作。

下载基层法院如何围绕一个主题做好三件大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层法院如何围绕一个主题做好三件大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围绕企业发展做好基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在当前企业重组整合、进行二次创业的新形势下,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责任,坚持经常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注重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工......

    如何围绕企业发展做好基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如何围绕气田快速发展做好基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张成虎 内容摘要:在当前我厂快速发展,创一流采气厂的新形势下,基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围绕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责任,坚持经常......

    做好一个基层血防组长

    基层血防组长的 “三字诀” 石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小河血防组:邹庆生基层血防组是血防专业机构最基本的工作单位,直接为血防区广大农民服务,为保障农村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如何做好基层法院党建工作5篇

    如何做好基层法院党建工作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了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如何加强新形势......

    如何做好基层法院书记员工作之我见

    龙源期刊网 http://.cn如何做好基层法院书记员工作之我见作者:孙大玮 罗淑珍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8期书记员是法院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任务日益繁重的情况下,身肩重担的......

    2010年如何做好基层法院管理工作汇报

    法院管理工作是一种按照客观规律要求,遵循一定规范,讲究科学方法,提高办案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司法公正的管理活动。这些活动的实现要通过人的具体行动去实施。因此,人民法院管理工......

    关于做好法院基层管理工作的工作汇报

    法院管理工作是一种按照客观规律要求,遵循一定规范,讲究科学方法,提高办案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司法公正的管理活动。这些活动的实现要通过人的具体行动去实施。因此,人民法院管理工......

    2010年如何做好基层法院管理工作汇报

    法院管理工作是一种按照客观规律要求,遵循一定规范,讲究科学方法,提高办案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司法公正的管理活动。这些活动的实现要通过人的具体行动去实施。因此,人民法院管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