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样例5)

时间:2019-05-12 07:0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第一篇:2013年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一、(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媲美(pì)奇葩(pā)发横财(héng)焚膏继晷(guǐ)....

B.下载(zài)内讧(hòng)豁出去(huō)泾渭分明(jīng)....

C.罪愆(yǎn)磋商(cuō)跷跷板(qiāo)酩酊大醉(mǐng)....D.谄媚(chǎn)肇事(zhào)综合征(zhēng)心宽体胖(pà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九州撒手锏口干舌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B.省识跌眼镜常年累月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喝彩炒鱿鱼寥若辰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D.坐镇捅娄子待价而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张炜创作的450万字的鸿篇巨制《你在高原》,长篇累牍地描绘了广阔的社会风貌,获得了第八届“茅盾....

文学奖”。

B.“3·11”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日本各地纷纷举行了悼念仪式,举国上下哀鸿遍野,沉浸在悲....痛之中。

C.“厚德”这一北京精神源远流长,建城三千多年、建都近千年的悠久历史,培育了北京人厚德载物的胸怀....

和品格。

D.目前国内整形机构的水平良莠不齐,做整形手术风险很高,据统计,美容整形业连续三年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如何才能富起来呢?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是以知识的充足为前提的。

B.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正举办大型主题展览,展厅里陈列着许多革命先烈的遗物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C.老人在80岁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哥哥参加学生运动时对自己的评价:一个温情主义者。

D.鉴于***同志涉嫌严重违纪,中央决定,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停止其担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其立案调查。

5.有一位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想发明一种能够溶解一切物质的溶液。下面哪项劝告最能使这位年轻人改变初衷呢?()

A.许多人都已经对此做过尝试,没有一个是成功的。

B.理论研究证明这样一种溶液是不存在的。C.研究此溶液需要复杂的工艺和设备,你的条件不具备。

D.这种溶液研制出来以后,你打算用什么容器来盛放它呢?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植才华横溢,世称“才高八斗”,后人将他与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合称为“三曹”。

B.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声声慢》,充分体现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

C.著名作家孙犁的代表作品短篇小说《荷花淀》,以其清新、隽永的风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D.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在《老人与海》中塑造了“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的“硬汉”桑提亚哥的形象。

二、(3小题,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内审美作为一种与感官型审美相对的审美形态,滥觞于人类审美思想发端期。老子、孔子、柏拉图等人的思想中都有超越感官型审美而直达内在精神境界审美的表述。老子的最高审美境界,来自于修道时的“致虚守静”等内心体验过程中出现的独特的内审美境界。这种境界被庄子表述为“心斋,.·坐忘”,具有所谓“虚室生白”的内审美效应。就先秦儒家而言,也有着相同的情况。孔子主张“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和“尽善尽美”,表现出对感官型审美的充分肯定。但最能代表孔子人生境界和审美境界的还是孔子盛赞他的弟子颜回时所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个“不改其乐”,是一种精神境界型的内审美,是一种内乐,备受儒家推崇。古希腊的柏拉图

把美的和美本身加以区别,美的是现实中可以用感官把握的具体对象,而美、则是这种具体对象之后的理念,这种理念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是具有形而上学意味的本体。柏拉图认为,真正的审美是人在神灵凭附并 1

回忆自己曾经历过的理念世界之时才产生的。这种灵魂化了的审美也是一种典型的内审美。内审美具有精神性审美的特征,表现出对于物质欲望的超越。正是这种超越性,构成了人类审美的最高层次。

内审美是一种源远流长且具有普遍性的审美形态.但中西方之间仍有区别。区别主要在于超验与非超验上。从柏拉图开始,中经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美学思想,再到现代存在主义的“天地神人共舞”,其内审美主要是超验的,即不以人的现实的经验感觉为转移,而以抽象理念和信仰反省为核心。相反,中国古代的内审美则兼具超验和非超验即经验两类。

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与西方古代审美文化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以内乐为上,感官享乐为下。第二,中国的内乐传统与内在实践传统一致,是内在实践、内在体验的结果。老子讲致虚守静,以观其复,就是通过心理的自我凋节,达到观道和览玄的境界。庄子的心斋和坐忘讲求心灵的虚静。这种虚静之说,到了苟子那里就发展成了“虚一而静”理论,而且,这种虚静又与心灵的平和、愉悦相联,产生“心平愉”,则“无万物之美而可以养乐”的内审美效果。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虽非就审美而百,但正是追求“内圣”的内在功夫,才使得审美从道德感和功利感中升华出来,从现实的困境中超越出来,从而出现“孔颜乐处”和“吾与点也”的内在精神境界型审美。第三,由于内乐、内审美是自我内在实践的产物,因而中国人的生命存在和身心自由问题,从来都是一个不需要外力解决的问题,不像基督教等神学那样需要外来的神的救赎,而是仰赖于自身的感悟、内心的悦乐和身心的自我解放。

中国古代的往圣先贤的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不仅成就了人格理想的完善,而且也成就了审美的健全发展,是当今社会人们心灵建构、内心和谐的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精神资助,是我们这个精神存在状态与物质发展水平不和谐时代的一种有益的参照。

7.下列关于中、西方古代内审美的区别,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内审美兼具超验与非超验两类,西方古代内审美则主要是超验的。

B.中国古代内审美强调内在体验,而西方古代内审美强调抽象理念和信仰反省。

C.中国古代内审美是内在实践的结果,西方古代内审美则不是通过内心活动而是借助神力来实现。

D.中国古代内审美侧重于心灵平和、愉悦的效果,而西方古代内审美则侧重于神力救赎后的超越。

8.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庄子主张“心斋”和“坐忘”,实际上就是要通过个体心理调适达到内审美的效果。

B.孔子盛赞颜回“不改其乐”,体现了古代儒家对内审美的推祟和对感官审美的摒弃。

C.中国古代的往圣先贤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能实现人格理想的完善,有效改变现实。

D.柏拉图的“天地神人共舞”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理念世界之美和西方内审美的特征。

9.根据原文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们这个物质高度发展、精神相对萎缩的时代,内审美可以帮助我们重建精神家园。

B.自由追求是人的本质特征,内审美可能帮我们超越于现实情境之上,实现精神的自由。

C.当今社会人们需要精神资助,通过内审美,效仿先贤,就可以实现人类的自我救赎。

D.如果一个时代中物质欲望代替了内在悦乐,实际上就意味着内审美被干扰甚至遮蔽。

三、(3小题,每题3分,共9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12题

贺循,字彦先,会稽山阴人也。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汉安帝时为侍中,避安帝父讳,改为贺氏。循少婴家难,流放海隅,吴平,乃还本郡。操尚高厉,童龀不群,言行进止,必以礼让,国相丁乂请为五官掾。刺史嵇喜举秀才,除阳羡令,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后为武康令,俗多厚葬,及有拘忌回避岁月,停丧不葬者,循皆禁焉。政教大行,邻城宗之。然无援于朝,久不进序。.

赵王伦篡位,转侍御史,辞疾去职。后除南中郎长史,不就,会逆贼李辰起兵江夏,征镇不能讨,皆望尘奔走。辰别帅石冰略有扬州,逐会稽相张景,以前宁远护军程超代之,以其长史宰与领山阴令。冰大将抗宠有众数千,屯郡讲堂。循移檄于宠,为陈逆顺,宠遂遁走,超、与皆降,一郡悉平。循迎景还郡,即谢遣兵士,杜门不出,论功报赏,一无豫焉。

及陈敏之乱,诈称诏书,以循为丹阳内史。循辞以脚疾,手不制笔,又服寒食散,露发袒身,示不可用,敏竟不敢逼。是时州内豪杰皆见维絷,或有老疾,就加秩命,惟循与吴郡朱诞不豫其事。及敏破,征东将军周馥上循领会稽相,寻除吴国内史,公车征贤良,皆不就。

廷尉张闿住在小市,将夺左右近宅以广其居,乃私作都门,早闭晏开,人多患之,论于州府,皆不见省。会循出,至破冈,连名诣循质之。循曰:“见张廷尉,当为言及之。”闿闻而遽毁其门,诣循致谢。其为世所敬服如此。

陆机上疏,荐“循可尚书郎”,循不就。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教大行,邻城宗之 宗:尊崇B.辰别帅石冰略有扬州 略:侵占 ..

C.循少婴家难婴:缠绕,遭遇D.及敏破破:突破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前宁远护军程超代之申之以孝悌之义 ..

B.及陈敏之乱,诈称诏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C.论于州府,皆不见省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D.以循为丹阳内史既自以心为形役 ..12.下面全能表现贺循淡泊名利的一组是()

①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②停丧不葬者,循皆禁焉

③转侍御史,辞疾去职④杜门不出,论功报赏,一无豫焉

⑤公车征贤良,皆不就⑥陆机上疏,荐“循可尚书郎”,循不就

A.①③④B.②⑤⑥C.④⑤⑥D.①②⑥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小题,每题4分,共12分)

(1)刺史嵇喜举秀才,除阳羡令,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4分)

(2)循移檄于宠,为陈逆顺,宠遂遁走,超、与皆降,一郡悉平。(4分)

(3)是时州内豪杰皆见维絷,或有老疾,就加秩命,惟循与吴郡朱诞不豫其事。(4分)

14.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2小题,共8分)

萤火(赵执信①)

和雨还穿户,经风忽过墙。虽缘草成质②,不借月为光。

解识幽人意,请今聊处囊③。君看落空阔,何异大星芒。

注:①赵执信:清康熙十八年进士,其诗多反映现实生活,追求清新脱俗。

②“质”即“体”。传说萤火为腐草所变。③处囊:车胤借萤火虫之光苦读的故事。

⑴请从一、二两联中概括萤火虫的形象特征。(3分)

⑵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

15.名句默写(每题1分,共8分。)

⑴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⑵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

⑶楚天千里清秋,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⑷千古江上,_________________。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⑸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⑹莫道不消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按时看日出的人(王开岭)

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

“按时看日出”,我猝然被这句话击中了。

一位面壁写作的世界级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平常不过的景象当做一门必修课来面对„„为什么?

我竭力去想象、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揣摩、体味它——

刚刚苏醒的树木,略含咸味儿的风,玻璃般的草叶,潮湿的土腥味儿,清脆的雀啾,充满果汁甜香的空气„„还有远处闪光的河带,岸边的薄雾,怒放的凌霄,绛紫或淡蓝的牵牛花,那蛋壳般薄薄的静„„

从词的意义上说,黑夜意味着“闭合”;而日出,刚象征着一种“绽开”,意味着你的生命画册里又添置了新的页码,你的体能电池又被新的热量所充满。

黎明,拥有一天中最纯净、最清澈、最让人激动的光线,那是生命最易受鼓舞、最能添置信心和渴望的时刻,也是最能让青春荡漾、幻念勃发的时刻。像含有神性的水晶球,它唤醒体内某种沉睡的细胞,使我们看到远方的事物,看清了险些忘却的东西,看清了梦想、光阴、生机和道路„„迎接晨曦,不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是人对自然的欣赏,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力量作用于人的一轮撞击。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

命对视,有机会认真地打量自己。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个被照耀和沐浴的仪式;一个人在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

与福楼拜相比,我们又是怎样过的呢?在一个普通人的生涯中,有过多少沐浴晨曦的体验?我们创造过多少这样的机会?

或许只有寥寥几次吧,比如某个刚下火车的早晨(可能是怎样的疲惫和不情愿啊),或偶尔登山观景之时。而更多的人或许一次都没有!一生中的那个时刻,我们无不蜷缩在被子里,在昏迷,在蒙头大睡,在冷漠地打着呼噜——第一万次、第几万次地打着呼噜!

放弃早晨,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你已被遗弃了。意味着你所看到的世界是“旧”的,和昨天一模一样的“陈”。仿佛一个人老是吃经年发霉的粮食,永远轮不上新,永远只会把新的变成旧的。意味着不等你开始,不等你在起点上,就已被抛至中场,就像一个人未谙童趣即已步入中年。

多少年,我都没有因光线而激动的经历了。上班的路上,挤车的当口,迎来的已是煮熟的光线,中年的光线。即使你偶尔起大早,忽萌看日出的念头,又能怎样呢?

都市的晨曦,不知从何时起,早已变了质——

高楼大厦夺走了地平线,灰蒙蒙的尘埃,空气中老有黏黏糊糊的感觉,老有挥之不散的汽油味儿,即使你捂起了耳朵,也挡不住出租车的喇叭声„„没有纯洁的泥土,没有旷野远山,没有庄稼地,只有牛角一样粗硬的黑水泥和钢化砖。所有的景色,所有的目击物,皆无水洗过的那种鲜艳与亮泽、那种蔬菜般的翠绿与寂静„„你意识不到一种“新”,感受不到婴儿苏醒时的那种清新与好奇,即使你大睁着眼,仍觉像在沉沉的昏睡中。

从这个意义上说,福楼拜比我们幸运得多。

“按时看日出”,是生命健康与生活积极的一个标志!它不仅仅代表了一种生存姿态,更昭示着一种热受生活的理念,是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

让我们呼唤真正的日出,愿我们在那一刻能真正醒来。

16“从这个意义上说,福楼拜比我们幸运得多。”结合全文,作者说的“幸运”可以从哪些方面理解?(6分)

17.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是笔墨集中的景物描写,这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

18.作者从福楼拜的信中获得了精神启示——“按时看日出”。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按时看日出”的理解。(5分)

1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篇用文的题目是《按时看日出》,文章重点写了人如何看日出,同时写了人经常看日出意味着什么。写作角度独到,主题开拓深远。

B.文章文笔细腻,意境恬淡,写作中运用了通感、比喻等修辞手法。如作者说早晨的静是“那蛋壳般薄薄的静”,使听觉上无形的“静”变成了视觉上有形的“静”,从而产生美感。

C.文章由福楼拜信中的一句话写起,接着与普通人的生活进行对比与反思。从中昭示人们激活生命,清洁内心世界,做一个有活力,有热量,有激情的人。

D.文章中有许多警策隽永的语句,耐人寻味。尤其是作者在结尾处深情地呼唤大家作一个真正醒着的人,一个精神上苏醒的人。

E.文章中多次提到了作者微妙的想象和感受。他把上班时迎接的阳光称为“煮熟的光线,中年的光线”,形象又不失深沉,发人深思。

六、小作文(15分)

20.按照下列要求,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文字。

不用“静”字,通过景物描写,表现环境的静谧和人物的心情。

要求:必须运用排比、比喻两种修辞手法。人的心情要和环境的特点相一致。

七、大作文(50分)

21.放下架子,平和生活;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放下名利,泰然处世。放下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气度,也是一种智慧。放下,为了更好地拿起;放下,为了更多地拥有。

请以“勇于放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可叙写你或你熟悉的人的故事,可抒发你的体验和感受,可阐述你的观点和见解。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第二篇:高三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

一.(19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崛起(jué)憎恨(zēng)显露无余(lù)

B.绷直(bēng)威慑(shè)以偏赅全(gāi)

C.匮乏(kuì)婀娜(nuó)炙手可热(zhì)

D.蹙眉(cù)摒弃(píng)上乘佳作(chéng)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圭臬 博采众长 噩梦 完壁归赵 B.取缔 雕虫小技 疏浚 精神座标

C.诟骂 销声匿迹 荒诞 琳琅满目 D.苍海 惟古是尚 戮力 时过景迁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 ;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②麦当劳地方化的过程,不是人类历史上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经常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社会文化变迁过程的体现。

③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 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

A.一鸣惊人 未尝 荒凉 B.一蹴而就 何尝 荒僻

C.一鸣惊人 何尝 荒僻 D.一蹴而就 未尝 荒凉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有毒奶粉事件说明,在社会转型期中,缺乏诚信和唯利是图的奸商们的胡作非为,损害了整个民族产业的发展步伐。

B.《红楼梦》塑造的林黛玉等一群至真至美的诗意女子形象,是中国文学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奇观,也是世界文学的奇观。

C.由于时代久远,《诗经》和《楚辞》中文言字词对我们感到非常陌生,它像坚硬的外壳,包裹住了鲜活的生命。

D.省交通厅最近下达文件强调,各地车站要合理安排运力,挖掘运输潜能,确保春运畅通,确保不出现旅客滞留现象。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4小题)。(4分)

(1)大阉之乱,四海之大,?(张溥《五人墓碑记》)

(2)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竭诚则,傲物则。(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4)路曼曼其修远兮,。(屈原《离骚》》),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5)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荣光、;/——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舒婷《舒婷的诗》)

6.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在横线上填写出结论式的句子。(3分)(不超过30个字)

联合国有关组织的最新(2006年)统计资料表明,世界人均耕地为22亩。其中美国人均耕地为117亩,印度为33亩;中国人均耕地1949年为135亩,2006年为2亩。

二.(共20分)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7——10题。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籍:登记 ks5u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道谢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让……为王

D.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如:到,往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②几以不纳死

B.①不如因善遇之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C.①欲诛有功之人 ②亏无为之大道哉?

D.①而听细说 ②毕礼而归之

9.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任选2句,每句2分,共4分)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3)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10.试比较《鸿门宴》中樊哙对项羽说的话和刘邦对项伯说的话,在内容和方式上有哪些不同之处?(4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1—12题。(6分)

越 中 览 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苏 台 览 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注释】①苏台:苏州姑苏台,吴王阖闾创建,吴王夫差加以增筑,为吴王游乐场所。②菱歌:采菱时所唱的歌。

11.填空。(2分)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 主题。(15个字左右)

12.两首诗运用的艺术手法有相同之处,请简要赏析。(4分)(40个字左右)

三.(21分)

(一)近代西方的“童年革命”摧毁了成人优越论,把早期教育从“以成人为中心”转化为“以孩子为中心”。中国自古有“不打不成才”式的强制读书,过去以“读经”为基础的“童子功”,发展到如今“小升初”的疯狂竞争。中西在教育哲学上有着深刻的分歧。中国早期教育的主流,仍然坚持着“以成人为中心”的知识传授的原则。西方则更强调“以孩子为中心”的自发、自动型教育。这一分歧的根本,在于西方自工业革命以来的“童年革命”并没有在中国发生。

“童年革命”乃是伴随着19世纪欧美工业革命的一场文化和社会革命。这一革命的土壤,首先是母亲地位的变化。在工业革命前夜,欧洲发达地区的城市工商阶层日益富裕。家庭主妇们得以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精心养育孩子成为母亲的天然使命,早期教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并被卢梭(1712-1778)等哲学家所大力鼓吹,成为深入人心的主流意识。卢梭在他的《爱弥尔》中哀叹我们总是把小孩子当大人看,根本不考虑孩子的特点。他把童年和成年明确地区分开来,并确立了“童年本位”的教育学说。不过,卢梭只是个哲学家,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则真正开始在教育实践中应用他的原则。他致力于培育孩子们内在的学习冲动,彻底废止了老师无休止的满堂灌式授课,代之以“实物授课”。在教育史上,幼儿园是一大创造。“幼儿园”最早由福禄倍尔创立,他第一次把学龄前儿童组织成课堂,把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核心,让他们自发、自由地活动。他把裴斯泰洛齐实体教育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果说福禄倍尔是早期教育的教父的话,之后的蒙台梭利就是教母,她彻底地颠覆了“成人优越论”。蒙台梭利指出,一个孩子在生命头三年的学习成就,要成人奋斗60年才能达到。孩子学习最有效率的时期,也恰恰是他们还不能和成人进行有效地语言交流、成人无法对之施加直接影响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应该当尽量为他们提供自然生长的环境。在大致差不多的时间,以哲学家杜威等领导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也进一步转化了美国的教育。杜威要求学校从书本中心转化到创造中心,充分利用传统乡村生活的教育功能。要求学生通过各种生活实践来丰富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自此以后渐渐确立为主流。

遗憾的是,西方的“童年革命”却从来没有在中国发生,中国当今的教育还像停留在18世纪的欧洲!看看现在市面上的图书就知道,不仅是学校,整个社会都以教材为中心,在孩子的心灵中强制灌输成人的理念。自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中国几乎完全错过了“童年革命”,从来没有通过改造童年来创造“新民”。一个没有“孩子们的自由共和国”(福禄倍尔语)的社会,还算是一个现代社会吗?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自问的。

(选自作者:《南方周末》,有删节)

13.阅读第一段,解释“成人优越论”。(不超过15个字)。(2分)

14.结合全文给“童年革命”下定义。(不超过60个字)(3分)

童年革命是

15.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旨。(30字内)(3分)

(二)红房子

[德]黑塞

①从你身旁经过,头一回经过时,我的流浪的乐趣就震颤地想起它的对称极,我又一次奏起往昔经常弹奏的旋律:有一个家,绿色花园里的一幢小屋,周围一片寂静,远离村落;在小房间里,朝东放着我的床,我自己的床;在小房间里,朝南摆着我的桌子,那里我也会挂上一幅小小的古老的圣母像,那是我在早年的一次旅途中,在布雷西亚买到的。

②正如白昼是在清晨和夜晚之间,我的人生也是在旅行的欲望和安家的愿望之间渐渐消逝的。也许有朝一日我会达到这样的境地,旅途和远方在心灵中属我所有,我心灵中有它们的图像,不必再把它们变成为现实。也许有朝一日我还会到达这样的境地,我心灵中有家乡,那就不会再向花园和红房予以目送情了——心灵中有家乡!

③如果有一个中心,所有的力从这个中心出发向两端摆动。那时,生活会是多么不同啊!

④但是,我的生活没有这样的一个中心,而是震颤地在许多组正极和负极之间摇摆。这边是眷念在家安居,那边是思念永远在旅途中。这边是渴望孤独和修道院,那边是思慕爱和团体!我收集过书籍和图画,但又把它们送掉。我曾摆过阔,染上过恶习,也曾转而去禁欲与苦行。我曾经虔诚地把生命当作根本来崇敬,后来却又只能把生命看作是功能并加以爱护。

⑤但是,把我变成另一个模样,这不是我的事情。这是神奇的事情。谁要寻找神奇,谁要把它引来,谁要帮助它,它就逃避谁。我的事情是,飘浮在许多紧张对立的矛盾之间,并且作好了精神准备,如果奇迹突然降临到我头上的话。我的事情是,不满并忍受着动荡不安。

⑥绿色花园中的红房子!我对你已经有过体验,我可不想再次体验了。我曾经有过家乡,建造过一幢房屋,丈量过墙壁和屋顶,筑过花园里的小径,也曾把自己的画挂在自己的墙上。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欲望——我也想按照这种欲望来生活!我的许多愿望已经在生活中实现了。我想成为诗人,也真成了诗人。我想有一所房屋,也真为自己建造了一所。我想有妻室和孩子,后来也都有了。我要同人们谈话并影响他们,我也做了。可是每当一个愿望实现以后,很快就变成了不满足。但这是我所不能忍受的。我于是怀疑起写诗来了。我觉得房屋变狭窄了。已经达到的目的,都谈不上是目的,每条路都是一条弯路,每次休憩都产生新的渴望。

⑦我还会走许多弯路,还将实现许多愿望,但到头来仍将使我失望。总有一天一切都将显示它的意义。

⑧那儿,矛盾消失的地方,是涅槃境界。可是,可爱的眷念的群星还向我放射出明亮的光。

16.通读全文,阐释“红房子”的两层意思。(2分)

17.文章第⑧段划线句子应怎样理解,请具体说明。(4分)

18.请概括本文中心思想。(3分)(不超过40字)ks5u

19.本文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其特色,请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人称使用等方面分条举例赏析。(任选两个方面即可)(4分)

【附加题名著阅读】(6分)

20.请简要分析曹禺《雷雨》中的某个人物形象,要求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不少于100

四.(4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作文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身;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读了这则材料后,你有什么联想,有什么感悟?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第三篇: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一场名为“ALS冰桶挑战赛”的活动正在互联网线上线下如火如荼地进行。活动规则极为简单,挑战者要么在24小时内向美国ALS(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公益协会捐出100美元,要么往自己头上浇一桶冰水,并录下视频上传至网络,同时向自己的三个朋友发起挑战。

②关于“冰桶挑战”的起源,一个广为认可的说法是,美国一位身患ALS的波士顿大学棒球手弗雷特及其朋友们发起了这项活动。活动的目的在于筹款,并让世人对这种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有更多的了解。据悉,目前针对ALS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患者存活期一般是2至5年。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就是ALS病的患者。

③借助于社交网络的力量,“冰桶挑战”迅速传播。美国《大西洋月刊》15日称,Facebook上参与这个话题的网友已达1500万人次。参与者包括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金刚狼”休杰克曼、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等。名人效应带来连锁反应。短短两周内,ALS协会已经收到近400万美元的捐款,是2013年同期的4倍。不过“认怂”的名人也有。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总统奥 巴马在被点名后,并没有选择湿身,而是选择用捐款来支持该活动。这几天,这桶冰水已浇至中国。在新浪微博上,“冰桶挑战”是排名第一的热门话题,短短几天,阅读量已达数亿。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优酷土豆CEO古永锵、奇虎董事长周鸿祎、百度董事长李彦宏等都完成了各自挑战。可以想象的是,国内掀起的“冰桶”热,动静也不会小。

④然而,在“冰桶”热背后,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舆论。一部分网友不屑于一些名人在传播公益的同时夹带“私货”,批评该活动是炒作多于公益;另一部分网友则认为,不管形式如何,只要达到目的就好。笔者以为,单从宣传角度来看,该活动确实达到了目的,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病症,唤起世人的同情心。从这点上说,该活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营销。“冰桶挑战”有别于传统的公益项目,它借助于社交网络和短视频的快速传播能力,给公益植入了互联网基因,使得未来其他公益活动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但另一方面,尽管活动参与者的初衷或许不错,不过指名道姓击鼓传花式的传播方式,虽说造成了很大影响,实际上却是一场“刻奇主义”的胜利。

⑤“刻奇(Kitsch)”一词来源于德语,原意为“媚俗”或者“自媚”。因昆德拉的作品而广为人知。后来,“刻奇”被用于形容一种网络现象,可以理解为“虚假的崇高”“灵魂的虚肿症”。“刻奇”的一种结果就是,当某个东西被赋予感伤、崇高的意义之后,便容不得别人不被感动与感伤。谁要是不加入这场情感洪流,就会被定义为居心不良。我们在网上常见的诸如“不转不是中国人”“你必须懂的10条做人道理”等这些提法,都是“刻奇”的表现。

(摘编自2014年08月21日《中国青年报》)

1.下列关于“冰桶挑战”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冰桶挑战”规则非常简单,挑战者要么往自己头上浇一桶冰水,并录下视频上传至网络,要么在24小时内向美国ALS公益协会捐出100美元。

B.美国一位身患ALS的波士顿大学棒球手弗雷特发起了“冰桶挑战”活动,“冰桶挑战”活动的目的在于筹款。

C.借助于社交网络的力量,“冰桶挑战”迅速传播;名人效应又带来连锁反应,扎克伯格、比尔盖茨等名人的参与为ALS协会带来了更多的捐款。

D.“渐冻人”病目前还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患者存活期只有2至5年,让世人对这种罕见疾病有更多的了解,也是“冰桶挑战”活动的目的之一。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②段介绍“冰桶挑战”活动的规则及起源,指出了“冰桶挑战”活动所承载的公益性。

B.③段指出“社交网络”有力推动了“冰桶挑战”的迅速传播,表明由于名人效应引起的连锁反应,媒体给予关注,多方助推使得“冰桶挑战”成为热门话题。

C.④段提出舆论对于“冰桶挑战”有不同看法,作者认为,单从宣传角度来看,该活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营销,但其传播方式却是一场“刻奇主义”的胜利。

D.⑤段紧承④段,提出“刻奇主义”一词的来源及含义,并借此指出“冰桶挑战”是一场网络媚俗,表明作者对这场活动所持的态度是否定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冰桶挑战”搭载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社交网络,快速在社交网络中传播,尤其是借名人效应,使得它在短时间内成为热门话题。

B.从“冰桶挑战”活动的规则看,它实则是以一种崇高绑架别人意志的“刻奇主义”,尤其是名人,一旦被点名,便身不由己。

C.从“冰桶挑战”活动的目的看,美国总统奥巴 马的举措实则是一种最符合“冰桶挑战”活动本意的做法,值得我们称赞。

D.当某个东西被赋予感伤、崇高的意义之后,便容不得别人不被感动与感伤,这类网络现象中的“刻奇”表现是虚假的崇高和灵魂的虚肿。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孟頫才气英迈,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时方立尚书省,命孟頫草诏颁天下,帝览之,喜曰:“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二十四年,授兵部郎中。有王虎臣者,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孟頫进曰:“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帝悟,乃遣他使。

二十七年,桑哥遣忻都及王济等理算天下钱粮,已征入数百万,未征者尚数千万,民不聊生,自杀者相属。孟頫与阿刺浑撒里甚善,劝令奏帝赦天下,尽与蠲除。阿剌浑撒里入奏,如孟頫所言,帝从之。二 十 九 年 出 济 南 路 总 管 府 事 时 总 管 阙 孟 頫 独 署 府 事 有 元 掀 儿 者 役 于 盐 场 不 胜 艰 苦 因 逃 去 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儿,既诬服。孟頫疑其冤,留弗决。逾月,掀儿自归,郡中称为神明。

仁宗在东宫,素知其名,及即位,眷之 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篆、隶、楷、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

(节选自《元史赵孟頫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搜访遗逸于江南 遗逸:遗留隐逸者。

B.自杀者相属 相属:相连,相继。

C.以字呼之而不名 不名:不直呼名字。

D.不知其经济之学 经济:经营,管理。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B.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C.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D.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孟頫才华横溢,受到皇帝器重。他看书过目成诵,写文章一挥而就;尚书省刚设立,他便承旨起草诏书,受到皇帝赞赏。

B.赵孟頫明察秋毫,断案如神。元掀儿的父亲诬告他人,被诬告的人也已认罪,赵孟頫怀疑另有隐情,悉心审理,真相大白,受到人们称赞。

C.赵孟頫见识过人,体恤百姓。他分析赵全案件,认为王虎臣难以秉公办理,不宜派去查案;劝阿剌浑撒里上奏免除百姓钱粮,得到皇帝应允。

D.赵孟頫文学、书画闻名天下,政治才华常被忽略。皇帝称赞他可与李白、苏轼相比,他的书法作品被天竺国视为宝物,政治才能却少被提及。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卜算子漫兴 辛弃疾①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②,舍我其谁也。

[注]①因遭小人诬陷,辛弃疾被罢去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官职,赋闲在江西铅山县期思渡附近的瓢泉别墅。此词写于他人生的低潮时期。②力田:乡官名,掌管农事。

8.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并向往大江永恒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一文中告诫人们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行路难》中表达对人生自信和对理想的追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理 解

[美国]佩里萨罗

我伸展着双腿坐在起居室的桌前,随手拿起一封信看起来,这是一封来自玛递尔百货商店的信,信中说:我们欠他们一百七十五元钱。我愣住了,这肯定是误会了,因为我和詹妮特从来没有花过这样一笔钱,因为我们俩人已合计好,存钱付买房的首批付款。我又端详了一下账单,走进卧室,看见妻子詹妮特正蜷缩在床上津津有味地看一份杂志,我对她说:“玛递尔百货商店给我们寄来了一份一百七十五元的欠账单,肯定是搞错了,会不会是十七点五元呢?”妻子没有回答,她只是慢慢地把杂志放到胸前,平静地说:“这件事我想暂时先不要管它好吗?”

我突然意识到:妻子可能花了这些钱,我两眼紧紧地盯着她,好像现在开始,我才认识她,妻子微笑地对我说:“我到时去支付这些钱不就得了。”“不,我想知道的是:你究竟用这些钱买了什么东西,我并没有看到家中添置什么新东西啊!”妻子垂下眼睑,低声说:“巴尼,这是我自己想买的东西,我不想告诉你。”我听到这更加迷惑不安了。这笔钱的花销,意味着我们将要推迟一个月买房了,更糟的是:我能够再信任她吗?她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呢?我厉声对她说:“你不要兜圈子了,我想知道你究竟花钱干了些什么,我有权知道。”

妻子轻轻地碰了碰我的胳膊温和地说;“不要生气,好吗?你最近很辛苦,但是你的情绪似平太激动了,这样很不好。”听到这些话,我更生气了,但是妻子也开始变得尖锐起来,她对我说:“我同你结婚,并不意味着我失去拥有私人秘密的权利。”忽然,我想起来一件事,肯定是那条该死的貂皮围巾引起的。卡洛尔在两个月前曾买了一条貂皮围巾,妻子看了满眼羡慕之情,就在玛递尔百货商店,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她那欣赏貂皮围巾的情形又一幕幕地出现在眼前……

我对妻子说:“你耍了一个小把戏吧!我知道你买了什么,我真想用诅咒的方式来阻止你的行为。你是一个挥霍者,还以为我是一个大傻瓜呢!”妻子对我说的这番话感到气愤,她立即跳下床,两脚踏在地毯上,“难道你想象中我就是这么一个人吗?”她喊着,看到她开始气呼呼的样子,我顿时溢出了一点莫名的满足感。妻子对我的积怨像洪水迸发一股脑地向我涌来:“你知道爱情是什么吗?我想,你还得花很长时间去寻找它吧?我要乘出租车去我母亲那里,你不要用电话来干扰我,我再也不想看到你了。”这时,我才发觉,问题开始变得严重起来了,但我没有向她让步,我想她应该知道我为什么会对她生这么大的气,我可不是那种可以让人任意摆布的人。

第二天早晨,在办公室里,我埋头工作,没有与人攀谈,也没有一个人注意到我的情绪。当用完午餐返回办公室时,碰见了比尔汉姆瑞,他向我展示了一套新的高尔夫球用品,于是,我有了一个想法,如果我也买一套最钟爱的高尔夫球用品,那么不是和妻子的矛盾就扯平了吗?

这天下午,我去了高尔夫球俱乐部,并把用品拿回了家。我在家里地板上挥杆击球,一个球骨碌碌地从起居室滚动到卧室,钻进了妻子半开的壁柜中。这壁柜很大,里面很黑,妻子的很多衣物还挂在这里。我弯腰在里面摸索着找球,手上忽然碰到一个硬东西。原来这是一个大盒子,里面竟然放着一套漂亮的高尔夫球用品,比我见的那些都要好,从盒上的标牌上可以看出,这些全部购自玛递尔百货商店。忽然,我记起来一件事,我们的结婚纪念日将在这个星期二,细想起来,我竟没有能为妻子买点什么礼物,妻子想用她的爱心给我一个惊喜,然而,我却是多么的愚蠢可笑啊!

我想,我有一件事情必须立即去做,那就是:明天立即买一条漂亮的貂皮围巾,悄悄地把它放在我的壁柜里。

(选自《外国微型小说三百篇》)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我”对玛递尔百货商店一百七十五元的欠账单疑惑不解,而詹妮特却在床上津津有味地看杂志,因为她知道这笔钱的底细。

B.“我”认为一百七十五元钱被詹妮特挥霍掉致使我们要推迟一个月买房,这正是“我”当时觉得不能够再信任她的原因。

C.“我”明白了妻子用一百七十五元钱为“我”买高档高尔夫球用品后,准备为她买一条漂亮的貂皮围巾,这样就不欠她人情。

D.詹妮特说“我同你结婚,并不意味着我失去拥有私人秘密的权利”是由“我”态度恶劣引起的,她以此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E.这篇小说借助人物的对话揭示了矛盾冲突,并且层次清晰地表现了詹妮特对“我”的态度由平和、耐心到不满,怨愤的变化。

(2)这篇小说的情节结构安排有多方面的特点,请任选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的“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对妻子的爱心经历了一个由误解到理解的过程,请你就对“误解”和“理解”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文本类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郑哲敏院士:“给力”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

孙自法

为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不遗余力、倾尽全力的著名力学家郑哲敏院士,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爆炸力学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力学学科建设发展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给力”祖国,祖国给予他国家最高科技奖的殊荣。

1943年,郑哲敏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电机系,次年转入机械系。1946年,郑哲敏所在的工学院回到北京清华园。同年,钱伟长从美国回国到清华大学任教,在他的课上,大四的郑哲敏首次接触到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等近代力学理论,钱伟长严密而生动的理论分析引起了郑敏的极大兴趣。1947年毕业后,郑哲敏留在清华大学做钱伟长教授的助教。多年后,郑哲敏回忆,钱伟长重视数学和物理等基础学科对自己影响很大,使他确定研究力学的道路。

1948年4月,在钱伟长等人推荐下,郑哲敏获准入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一年后成为钱学森的博士研究生。在加州理工学院,郑哲敏深受钱学森所代表的近代应用力学学派影响:着眼实际问题,强调严格推理、表述清晰、创新理论,开辟新的技术和工业。

1955年,郑哲敏与钱学森师生俩相继回国。郑哲敏回国前夕,钱学森特地跟他谈心:“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1956年1月,钱学森回国后,创建中科院力学所,郑哲敏成为力学所的首批科技人员之一。任弹性力学组组长。在钱学森指导下,郑哲敏建立起爆炸力学学科。1984年2月,郑哲敏接过钱学森的接力棒,出任中科院力学所第二任所长。

郑哲敏最早期科研生涯主要从事热弹性力学和水弹性力学的研究,回国后曾根据国家的需要从事地震响应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后因国家科研布局调整,郑哲敏选择高速高压塑性动力学研究方向,并于很短时间内在爆炸成形方面取得完整、深入的研究成果,从而拉开爆炸力学研究 的序幕。

郑哲敏在爆炸力学方面的主要贡献包括:一是提出流体弹塑性体模型,促进形成完备的爆炸力学学科体系;二是建立爆炸力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为武器设计与武器效应评估提供崭新的力学基础;三是开辟爆炸成形、爆炸筑堤等关键技术领域,并发展水下爆炸及其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理论,解决了重大工程建设核心难题。

郑哲敏还通过对“瓦斯突出”的机理研究,认为“瓦斯突出”的动力来源于煤层瓦斯中含有的机械能。与此同时,作为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郑哲敏参与和主持制定了一系列重要力学学科及相关科学规划。他总体把握中国力学学科发展方向,积极倡导、组织和参与热弹性力学、水弹性力学、材料力学行为、环境力学、海洋工程、灾害力学等多个力学分支学科或领域的建立与发展。

在材料力学研究中,郑哲敏提出的硬度表征标度理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并被广泛引用,还以他与合作者的姓氏命名为C-C方法。引领中国力学发展的郑哲敏为促进中国力学界与国际力学界的交融、提升中国力学国际地位等做出重要贡献。

当前中国科技发展水平虽然有很大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郑哲敏认为,学术界浮躁的风气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原因。“科研需要耐心。现在,一些人都急于求成,沉不下心来坐冷板凳,这样做出的最多是中等成果,很难有出色的成果。有的人急于要实效;不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最终会极大地制约整体科技的发展。”

在郑哲敏眼里,现代科学精神的 精髓就是古希腊时代传承下来的“自由探索”的精神。纵观中国自身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自由探索”精神相对薄弱,这也是造成中国科学创新不足的核心问题。要真正激活科技界的创造力,“自由探索”不仅仅是一种科学精神,也应成为一种人生目标。

郑 哲敏指出,中国当下的青年科研人员压力很大,各种评奖评审、项目申请等,“把人搞得很浮躁,东迎西迎,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年轻人急功近利,必然影响到他们从事科研的决心。他呼吁尽快给青年科研人员减压,把他们从浮躁的“包围圈”中解 放出来。

已89岁高龄的郑哲敏仍然活跃在科研一线。近年来,他将研究重心转向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与安全性等方面,带领相关研究团队为国家海洋安全和海洋资源能源的开发作贡献,并指导有关课题组继续进行爆炸与冲击动力学研究。

(选自《中国新闻网》2013年1月18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师从钱伟长、钱学森,郑哲敏与力学结缘,国家的需要以及个人主观的觉悟和努力,使郑哲敏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力学研究中。

B.1955年,钱学森与郑哲敏师生俩冲破美国的阻挠相继回国,并且郑哲敏回国源于钱学森的鼓励,他们同国后都投入到祖国力学学科的建设发展中。

C.郑哲敏早期从事热弹性力学和水弹性力学的研究,回国后从事地震响应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后因国家科研布局调整,才开始爆炸力学研究。

D.郑哲敏认为制约当前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在于学术界浮躁的风气,主张科研需要耐心,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不要急于求成。

E.本文通过描写郑哲敏的语言、动作,勾勒了一位成果颇丰的、可亲可敬的科学家形象,展现了一位科学家的风范,给人以启迪。

(2)第一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概括郑哲敏院士的主要成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郑哲敏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强烈的爱国意识和崇高的使命感,有人认为是始终保持科研的热情和秉承“自由探索”的精神,你的看法呢?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的一组是(3分)

① “古有刘敬亭,今有袁阔成”,袁阔成先生将《三国》讲活了,他那 的讲解将人们带进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也带进了他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② 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表现所扮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先得学会不“动于衷”,才能,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

③ 许昌春秋楼关圣殿正中为高13米、号称 亚洲最大的室内关羽神像,关公手捋长髯,微合二目,夜读《春秋》,宝相庄严。

A.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绘声绘色 B.绘声绘色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C.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绘声绘色 D.绘声绘色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女作家之手。

B.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

C.能否使课堂教学回归教育的本真,是课堂教学效率能否得到提高的关键,也是引导学生成为有诗意追求的人的关键。

D.如果心中淡了人民这个情怀,干事少了群众这把尺子,不能做到“己之温,思人之寒;己之安,思人之艰”,我们就会被人民唾弃。

15.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文化上最大的发明贡献不是“四大”,而是“五大”。此“五大”者何?即“四大”之外还要加一个毛笔。。。

。中国文化的精神面貌,表现于毛笔,其发展又取决于毛笔。汉字形态与本质永远是毛笔的子孙后代。

①字的形态、结体、书写方法,使用功能、艺术效果,都不会是如此这般

②这是很“唯物”的真理,没有任何玄虚与偶然可言

③这样说,势必会引起不少人的质疑,不能接受,或者干脆不以为然,表示反对

④如果没有毛笔,不仅仅中国艺术不会是这个样子的,就连整个中国文化的精神面貌也要大大不同

⑤他们忘了,没有毛笔,莫说绘画,就连汉字也无法发展到今天的状况

⑥这就又决定了书卷、本册、档记、简札、匾额、对联、文件,各式文献形态,都是在那大前提下,随之而产生形成的A.④③⑤①⑥② B.④③②⑤①⑥

C.④③①⑥②⑤ D.⑥④③⑤①②

16.根据下面的短文,给“阙”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5个字(5分)

汉阙、白鹤梁、张飞庙和石堡寨号称三峡库区“四大国宝”。据专家介绍,在汉代,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建筑物。在显宦富豪的宅第、宫室、衙署,在城门的两旁,都要立阙,它显示着王权的威严、门第的高贵。由于汉代人“视死如生”,所以墓室前也都修建门阙。阙就是门楼,立在大门的两边,像两座小楼阁,中间是人进出的通道。因为它的中间是空缺的,古人便称之为“阙”。古代的阙有木阙和石阙两种。研究表明,木阙今天巳荡然无存,而建造在宗庙祠堂、墓室神道两旁的石阙,历尽千年沧桑,却得以存留一小 部分。

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是某中学暑期到社会实践基地进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构思框架示意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鹞子抓住了栖息在大树上的一只夜莺,正要吃掉它。夜莺请求说:“我这么小,填不饱你的肚子,如果你真的缺少食物,就应该去找更大的鸟。”鹞子回答说:“如果我放弃到手的食物去追求那渺茫的东西岂不成了傻瓜?”“那你永远成为不了一只翱翔天宇的雄鹰。”夜莺临死前说。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四篇: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浙江省湖州中学

2010学年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有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假设,那就是:求利是每一个人的基本天性,也是其投身经济活动的根本动机。因此,经济学不必担心每一个经济行为主体参与竞争的动力,只需关注如何让每一个求利者能够自由参与并尽可能展开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但这种假设并不完整。在一些情形下,即使市场的游戏规则健全公正,所提供的游戏场所亦充分合适,且每一个参与游戏的人都具备积极的游戏动机和有效目标,也仍然不能确保游戏的公正有效。原因在于,每一个游戏者都是具有复杂心理情感和意愿的个人,他或她可以相信市场所提供的一切条件,但他或她能否对其他游戏者的公正心态和行为抱有同样的确信呢?可见,市场经济的前提设定不只是经济的,还必须有道德的。比如说,必要的公共伦理信念和道德规范,就是市场经济普遍可能和持久进行的前提条件之一。诚实守信之于交易行为,勤劳节俭之于资本积累,团队精神之于企业的组织和发展,社会道义和人道精神之于经济管理等等,都可以说明这一点。

道德资源已被证明是一种可以转化的特殊社会资本。美国著名学者福山在其近著《信任——社会美德与繁荣的创造》一书中,通过对欧美、日本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社会信任度差异的实证审察和分析,揭示了诸如诚信一类的‚社会美德‛在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经济生活中所产生的不同作用和效果。一些经济学家未必承认道德资源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可他们却不能不承认,虽然人们还不能精确地证实道德能够给市场经济增加什么,但至少已经可以证明道德能够给市场经济活动减少什么,比如说,普遍的社会伦理信任可以降低市场的‚交易成本‛或‚额外交易成本‛。道德的这种‚减少‛效应,实际也就是一种经济的‚增长‛效益。

道德作为人类行为和关系的一种持久有效的调节方式和规范系统,不仅可以促进和完善社会的公平分配,而且也是社会正义的基本价值标准之一,因而也是保障和促进经济学自我确立的‚富国裕民‛之崇高目标的社会普遍化落实的重要条件。8.下列不是市场经济能公正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的一项是 A.经济行为主体要有参与经济活动的动力和有效目标。B.市场经济制度健全公正,经济场所充分合适。C.经济活动参与者都确信其他参与者是公正的。D.必要的公共伦理信念和道德规范。9.下列关于“道德资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道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已成为和资金同等重要的资源,故被称为道德资源。B.福山通过研究,证明“社会美德”在现代化经济生活中产生了积极作用。C.道德资源已被证明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本,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D.社会伦理信任可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这是道德资源“减少”经济效益的体现。10.下列说法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人之求利天性是经济学不必担心经济行为主体参与竞争的动力的前提假设。B.市场经济的前提设定如果只是经济而没有道德方面内容是不行的。C.道德实际上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经济资源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D.道德在保障和促进经济学确立“富国裕民”之崇高目标中起着重要作用。

11.根据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用意,请你代作者对现代市场经济说一句提醒的话,不超过20字。((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20分)

窗前的母亲 肖复兴

①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

②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乎着做家务,手脚不拾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呆在窗前。

③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阳光总是那样的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烤,让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依在被子上睡着了。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窗外。

④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的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切割着那片湛蓝湛蓝的天空,遮挡了远处的视线。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的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

⑤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门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那时候,我们出门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有时我们晚上很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乎乎一片了,窗前的母亲也能看见我们。其实,母亲早就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而已,可她的感觉从来都十拿九稳,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现在家门的后面,替我们早早地打开门。

⑥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她会告诉我们:今天马路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们这边的马路边栽了小树苗;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学一前一后追赶着,像一阵风似的;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有枣一棍子、没枣一棒子地讲起来时津津有味。

⑦母亲不爱看电视,总说她看不懂那玩意儿,但她看得懂窗前这一切,这一切都像是放电影似的,演着重复的和不重复的琐琐碎碎的故事,沟通着她和外界的联系,也沟通着她和我们的联

系。有时候,望着窗前的一切,她会生出一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联想,大多是些陈年往事,不是过去住平房时的陈芝麻烂谷子,就是沉淀在农村老家时她年轻的回忆。听母亲讲述那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让我感到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和窗前闪现着。有时候,我偶尔会想,要是把母亲的这些都写下来,那才是真正的意识流呢。

⑧母亲在这座新楼里一共住了五年。母亲去世以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出门总是忘记带钥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我也总是习惯地望望楼上的那扇窗,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瘪嘴。这时,我才明白那五年里窗前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是多么的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亲的回忆,也有我们的回忆。

⑨当然,更明白了: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亲的身影。那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最动人的一幅画。

12.将第四段中划线句改为“只有太阳悄悄地移过窗前”的表达效果好不好?为什么?(5分)答:▲▲13.文中第五段划横线的句子所描写的细节,哪些词语最富有表现力?为什么?(4分)答:▲▲14.文章第六段写到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后面又说“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5分)

答:▲▲▲15.探究思考:写母亲的角度可以有很多,本文为什么单单选择写“窗前”的母亲?(6分)答:▲▲▲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8分)

新修滕王阁记(唐)韩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①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

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②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

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③,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 三 十 年 而 公 来 为 邦 伯 适 及 期 月 公 又 来 燕 于 此 公 乌 得 无 情 哉 ‛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注:①三王:写《滕王阁序》的王勃、写《滕王阁赋》的王绪、写《重修滕王阁记》的王仲舒。②中书舍人太原王公:王仲舒。③浃和:和睦。

1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移.刺袁州移:调任。B.窃寄目偿.所愿焉偿:补偿。C.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造:到,前往。D.词列三王之次.次:次序、行列。1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或五十步而.后止 B.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公所为.文,实书在壁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D.其.江山之好则移其.民于河东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仅用数语记叙重修滕王阁之事,其余几乎均是围绕向往登临滕王阁而不得来抒写的,既抒写自己的向往之情,也颂扬了王仲舒的政绩。

B.文章三次写自己没有游滕王阁的原因,其中写前两次不得游是第三次不得游的衬笔。C.作者写第三次不得游滕王阁,实际上又是叙述王仲舒政绩的衬笔,将王仲舒的政绩在看似不经意中叙入。

D.韩愈极力倡导古文,却称赞王勃的《滕王阁序》“壮其文辞”,以能“词列三王之次”为荣,可见,韩愈还是认为古文不如骈文的。

第Ⅱ卷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今 三 十 年 而 公 来 为 邦 伯 适 及 期 月 公 又 来 燕 于 此 公 乌 得 无 情 哉 20.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侈前人,无废后观。(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1-22题。(6分)

千 秋 岁①(宋)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②,鹓鹭同飞盖③。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 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绍圣元年(1094年),秦观因元祐党祸,贬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刘拯论增损《神宗实录》,中途改贬监处州酒税,此词作于处州任上;②西池会:元祐七年三月上巳,诏赐馆阁花酒,游金明池,琼林苑,与僚友西池宴集赋诗唱和;③鹓鹭:指朝廷百官;飞盖:形容车辆之疾行。

21.“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一句中“乱”和“碎”,用词极为工致,“乱”写出了花的________▲________;“碎”写出了莺声的________▲________。(2分)

22.近人夏闰庵云:“此词以‘愁如海’一语生色,全体皆振,乃所谓警句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如海”之“愁”有哪些内涵?(4分)

答:▲▲▲

(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2)孔子提倡仁爱,却不同意“以德报怨”而主张“以直报怨”,谈谈你对这一主张的理解和看法。(3分)

答:▲▲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今两虎共斗,________▲________。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廉蔺列传》)(2)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琵琶行》)(3)________▲________,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4)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________▲________。欲寄彩笺兼尺素,________▲________?(《蝶恋花》)

四、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旧约》记载了一则三千年前的故事,老先知以利年迈而昏聩,小先知撒母耳却仍是幼童,懵懵懂懂地穿了件小法袍在空旷的大圣殿里走来走去。然而,事情发生了,有一夜他听见轻声的呼唤:‚撒母耳!‛

他虽然渴睡却是个机警的孩子,跳起来跑到老以利面前:‚你叫我,我在这里!‛ ‚我没有叫你,‛老态龙钟的以利说,‚你去睡吧!‛

孩子躺下,他又听到相同的叫唤:‚撒母耳!‛反复三次他都听见那召唤的声音,但都不是老以利叫他。

老以利蓦然一惊,原来是小先知听到了第一次天音,他已面对神圣的召唤。他就告诉孩子:‚撒母耳,如果你再听到那声音,你就说:‘神啊!请说,我在这里。’‛

撒母耳果真第四度听到声音,夜空烁烁,廊柱耸立如历史,声音从风中来,声音从星光中来,声音从心底的潮声中来,来召唤一个孩子。撒母耳自此至死,一直是个威仪赫赫的先知,只因多年前,当他还是稚童的时候,他答应了那声呼唤,并且说:‚我,在这里。‛

根据材料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以“我在这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第五篇:福建省师大附中2007—2008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福建省师大附中2007—2008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1分)

一、(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

有关收入分化的研究已经很多,也达成了不少研究共识,但是对于利益分化的研究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收入分化虽然也是一种利益分化,但是不等同于利益分化,利益分化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其中也包括了收入分化。利益是一个比收入更为广泛、更具分析力度的概念,指各种资源的的占有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好处。

在研究上,收入分化的分析视角与利益分化的分析视角大不相同,前者偏重于经济维度,后者更注重于综合因素,尤其重视社会维度和政治维度。所以一般来说,只有收入分化,对一个社会的影响没有利益分化那么严重,调整起来也相对容易,而当一个社会进入了利益分化,就会显示出其社会结构的刚化特性。

所谓利益分化,就是社会成员在利益拥有上的不同和差别,或者说社会成员原先在利益拥有上没有什么差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不大的差别变大了,原来不显著的差别变显著了。在这样的分化过程中,涌现了各种利益群体或阶层,各个利益群体和一些强势阶层会进一步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和资源,确保利益分化向着自己的方面发展。迄今为止,有不同的理论对利益分化进行研究,其中阶层理论和群体理论是两种最为重要的社会学理论。阶层理论认为,不同阶层由于占有不同的资源而形成不同的等级地位,实际上,享有不同的利益。

群体分析是另一个研究视角。群体的划分标准是多维度的,但是,在不同维度上出现的群体之间在利益上也不是同质的或一致性的,而是有很大差别的。

不论是阶层分析还是群体分析,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揭示社会利益差别和分化问题。实际上每个社会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阶层或群体利益差别和分化问题,而问题在于这种差别或分化有多大,以及通过什么途径和机制发生分化,不同的分化机制和途径对社会有着很不相同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利益分化在阶层之间与群体之间同步进行,当前已经出现跨阶层群体之间的利益分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结构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或态势。

(选自《新华文摘》07.14,有删节)

1.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与收入分化相比,利益分化是一种更为广泛、更具分析力度、内涵更丰富的概念,它包括了收入分化。

B.由于收入分化仅属于经济维度,它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总比利益分化轻微,调整起来也相对容易。

C.迄今为止,可用来对利益分化进行研究的理论有两种,一为阶层理论,一为群体理论。

D.中国社会结构出现两极分化问题,一定程度上,可从已出现的跨阶层群体之间的利益分化现象中看出。

2.下列不能用来说明出现“原来不大的差别变大了,原来不显著的差别变显著了”这一情况的原因的一项是

()

A.社会成员在利益拥有上出现逐步分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涌现了代表各自利益的各种利益群体或阶层。

B.各个利益群体和一些强势阶层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和资源,确保利益分化向着自己的方面发展。

C.阶层理论认为,不同阶层由于占有不同的资源而形成不同的等级地位,实际上,也就享有不同的利益。

D.管群体的划分标准是多维度的,但是,在不同维度上出现的群体之间在利益上也不是同质的或一致性的。

二、(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4题。生活中的纳米颗粒

在人们生活的空间里,原来就充满着各种纳米颗粒,包括通过风传播的海盐、由海洋生物生成的化学物质以及燃烧和其他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空气悬浮颗粒物等。一个普通的房间中,每立方厘米包含大约2万个纳米颗粒,在树林里,这个数字提高到5万个,而在城市的街道上则达到了每立方厘米10万个。由工业生产所产生的人造纳米颗粒也将随着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使人类及其生存环境增加了在其中暴露的可能。

当物质由以前的微米“世界”细分到纳米(十亿分之一米)尺度时,其物理化学性质(如产生尺寸效应、量子效应以及界面效应等)将发生根本的变化。这些变化将使纳米物质呈现出很多奇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吸附、化学反应性、热学性能、表面活性等等。由于这些不同于常规物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加上纳米颗粒比细胞还小几个数量级,与较大的蛋白质的尺寸相当,纳米颗粒很可能侵入人体和其他物种的自然防御系统,进入细胞并影响细胞的功能。当纳米材料进入生物体后,很有可能导致与常规物质不同的生理行为。

最近的研究表明,城市空气中的超细颗粒物,主要是来自烟囱和柴油车的排放物、垃圾燃烧的烟雾等,对居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比看得见的大颗粒物要严重得多。近十年来城市里大颗粒物浓度在下降,但是超细颗粒物浓度却在上升。这与大量使用各种涂料及各种产品的涂层颗粒不断脱落释放等有关。人们还提出了原因不明疾病与空气里纳米颗粒的影响与传播的关联问题。然而释放到空气中的纳米颗粒物,其表面吸附物质与尺寸大小都随时间不断在动态改变。目前只有从结构明确、成分明确、剂量明确的人造纳米颗粒入手研究,首先建立具有共性的纳米生物效应模型,分析纳米颗粒在生物体内的行为以及不同成分的协同效应产生的生物安全性问题。

(选自《科学》2007.7,有删节)

3.下列关于“纳米颗粒”的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海盐、各种化学物质以及燃烧和其他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空气悬浮颗粒物等,都属于生活中的纳米颗粒。

B.由于纳米颗粒的“尺度”小到只有十亿分之一米,所以会产生诸如尺寸效应、量子效应以及界面效应等现象。

C.纳米颗粒有可能侵入人体的自然防御系统,进入细胞并影响细胞的功能,最主要原因是,它的尺寸比细胞还小。

D.城市中大量使用各种涂料及各种产品的涂层颗粒不断脱落释放,使城市空气中纳米颗粒的数量越来越多。

4.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本已深受纳米颗粒困扰的人类势必会受到更多来自纳米颗粒的困扰。

B.纳米物质具有很多奇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很容易侵入人体和其他物种的自然防御系统。

C.柴油车尾气排入空气后,在不同的时间中,它所含有的颗粒物的尺寸大小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D.过对纳米颗粒在生物体内行为的分析,人们才意识到,原来纳米颗粒会导致患原因不明疾病。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诩有良、平之奇。

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余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将军段煨屯华阴,与诩同郡,遂托之。诩素知名,为煨军所望。煨内恐其见夺,而外奉诩礼甚备,诩愈不自安。张绣在南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诩将行,或谓诩曰:“煨待君厚矣,君安去之?”诩曰:“煨性多疑,有忌诩意,礼虽厚,不可恃,久将为所图。我去必喜,又望吾结大援于外,必厚吾妻子。绣无谋主,亦愿得诩,则家与身必俱全矣。”诩遂往,绣执子孙礼,煨果善视其家。

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太祖后与韩遂、马超战于渭南,超等索割地以和,并求任子。诩以为可伪许之。又问诩计策,诩曰:“离之而已。”太祖曰:“解。”一承用诩谋,卒破遂、超。

是时,文帝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文帝使人问诩自固之术,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文帝从之,深自砥砺。太祖又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

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疑,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选自《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为郎 推荐

B.诩假以惧氐 装

C.承用诩谋 接受,采用

D.将军恢崇德度 宽

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我家必厚赎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煨果善视其家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C.若乘旧楚之饶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D.诩自以非太祖旧臣 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7.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诩因病回乡途中被氐人抓去后,假称是太尉段颎的外孙,最终幸免于难,而与他同行的其他人都被氐人杀掉。

B.贾诩要离开段煨将军投奔张绣时,他对不理解他为什么要离开的人所作的解释,表现了他过人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C.从太祖破荆州后不听贾诩建议仍旧顺江东下导致失败和采纳贾诩计策终破韩遂、马超两件事,就可看出贾诩的谋略之高。

D.由于贾诩在文帝当初登上太子位时立了大功,深得文帝的赞赏,再加上他本人谋划深远,天下智谋之士都前来归附他。

第Ⅱ卷(共129分)

四、(32分)

8.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

下载2013年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三语文试题

    2013-2014(上)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

    高三语文试题

    2013—2014学年下学期2011级语文周练试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014.03.22本试题卷分第l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 题卷上,在本试题卷上答......

    学前班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学前班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 一、默写六个单韵母(18分) ---------------------------- 二、听写23个声母(46分) ---------------------------- 三、看图写生字(12分) 四、抄写......

    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合集五篇)

    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人:施长发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6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

    2016高三二轮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试题卷编号:03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四十多年前,在贵州下乡当知青的时候,曾经跟着两个年长的朋友匆匆到过一趟昆明,事后却没有对这个毗邻省......

    期末高三语文试题

    期末高三语文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Ⅰ、Ⅱ,第Ⅰ卷1至页,第Ⅱ卷至页,共150分。2、请将第Ⅰ卷中正确答案涂到答题卡上。第Ⅰ卷(60分)一、(共30分,10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读音......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1)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是 Ahù)zhú)chàng)(sāo) Byǎn)bīn)huī)piān) C.修葺(qì)戏谑(xuè)剽掠(piāo)鼎铛玉石(chēng) D.肯綮(qìng)渌水(lǜ)病偻(lǚ)沽......

    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新安二高2012——2013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 本试卷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