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审计机关亟待提高写作能力(大全)
基层审计机关亟待提高写作能力
当前,基层审计机关愿意搞文字、善于搞文字工作的人不多,业务能力和文字能力同具的人才普遍缺乏。表现为:一是缺乏写作人才。许多审计干部不能熟稔地运用文字表述审计成果,言不由衷、词不达意,制约了审计质量的提升;二是“重审计,轻运用”。审计干部不善于将自己的思考转化为信息文章,不善于对审计结果、共性问题归纳分析,向党委、政府提出有决策价值的书面材料,不知如何将审计成果转化为起决策参考作用的信息专报。这一现状不仅制约了审计干部写作能力的提高,而且影响了审计质量的提高和审计结果的充分运用。因此,培养会审会写两者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加大对审计干部的写作能力培训,提升审计公文的质量,做好审计成果的充分运用是当务之急、长远之计,也是审计现实形势和审计事业的迫切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是前提。我局在领导班子的推动下,现在越来越多的审计人员从陌生到熟知,逐步接受并致力于审计文字宣传工作。领导干部带头转变观念,坚持在审计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在撰写稿件中扩大审计成果,并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审计人员端正认识、积极实践,主动加强与文字撰写骨干人员的沟通学习,写出了一批高质量的信息稿件,为做好审计文字宣传工作打下了
扎实基础。
二、组建骨干队伍是基础。我局重视发挥文字宣传骨干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成立审计信息写作兴趣小组,由局领导担任组长,由爱好文字、善于写作的八名年轻同志组成,正式组建了第一支审计文字宣传骨干队伍,为推动此项工作发展、营造整体氛围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兴趣小组成员间的帮、学、传、带,有效提高了骨干的综合素质,为带动普通审计人员多出信息、出好信息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三、建立健全机制是关键。我局建立健全了信息的采集、编辑、审核、报送等制度,尤其是在审核上实行由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局长三级审核制,有效确保了稿件的质量。同时还建立健全了考核评比和奖励制度,发动每个审计人员参与文字宣传工作的积极性,大力营造全员参与、人人动笔的浓厚氛围,把任务完成情况与科室和个人考核相结合,纳入局年度岗位目标考核体系,作为年底评优评先考核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有效提升了审计人员文字撰写能力和从事文字宣传工作的热情。
四、提升综合能力是目的。培养既会审又会写的复合型审计人才,提升审计干部的综合能力是我局的重要工作目标。我局积极鼓励审计人员撰写审计信息、审计论文、审计课题,参加审计论坛、审计演讲,今年更是推出“人人上讲台,个个出金点”活动,多渠道多途径全方位锻炼审计干部
综合分析、归纳、整理能力,强化写作实践,提高文字写作能力、统筹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一系列的创新做法,审计人员的文字撰写等综合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文字宣传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文字宣传数量多。今年的信息宣传整体报送及被采用量比往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撰写各类信息达110多篇,人均撰写5篇之多,被市委、市政府及上级审计机关采用103篇次,信息采用量远远超过去年。同时撰写论文3篇,课题9篇,每个科室至少有一个宁波市审计局立项研究课题。二是研究范围广。文字宣传不仅局限在审计信息上,同时撰写有大量的论文、课题、演讲稿,《中国审计报》、《中国审计网》、《时代先锋》等媒体用稿量不断增加,4个调研课题被省厅立项,9个调研课题被宁波市局立项,并获一等奖1篇,三等奖2篇,从而进一步拓展审计宣传领域。
第二篇:基层文秘人员如何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基层文秘人员如何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公文是国家机关及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字材料,是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活动都不可缺失的重要工具。下面给大家介绍基层文秘人员如何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欢迎阅读!
基层文秘人员如何提高公文写作能力遣词造句
要提高公文写作能力,首先要提高文字表达能力,而文字表达能力归根到底就是遣词造句能力。根据观察和分析,一些文秘人员遣词造句方而的问题突出,表现为词不达意,句子冗长。公文作为政府上下级之间信息和政策传播的媒介,其词之精准与否,句之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机关作用的发挥和职责的履行效率,所以文秘人员必须努力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汉语中很多词语意义虽然差别甚微,但语义轻重、褒贬色彩不一,这就要求文秘人员必须准确理解词义,掌握它们的用法差异,在特定的语境中,只可用最恰当的词语。公文语句,在确保公文的规范化、严肃性和权威性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用生动形象的语句来描写事物,阐明道理,讲清问题,把抽象的东西变得直观些,把深奥的道理变得通俗些,尽量用短句少用长句,适度用排比句、反问句、设问句增加语言的感染力。
博览多练
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公文的应用已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明,从事文秘工作的人员,其公文写作水平的高低除了受其理论水平、思维方法的影响,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作者知识的丰富与否。而一个人丰富的知识,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是长期学习积累起来的。因此,一个文秘工作者,平时应多读书,读方方面面的书,包括政治理论、方针政策、经济文化、经典讲稿、优秀公文等等,不断积累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进而提高公文写作能力。公文写作除了要有丰富的知识还需要实践练习。而实践练习不能只局限于具体公文文种的写作,对于基本表达方式的训练,尤其是公文写作中运用较多的叙述、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要多加练习。除此,基层文秘人员应对工作中可能需要用到的各种文体进行写作训练,可以模仿范文训练,可以根据材料训练,也可以到某一部门进行实地考察进行实战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写作训练和自己的揣摩,不段熟练掌握公文的写作格式,提高公文写作能力和水平,写出合乎要求的公文。知上晓下
知上,就是领会领导的工作思路、工作要求、工作目的,站在领导的角度、全局的高度、时代的高度认识和分析问题;不能闭门造车,想当然。对某一工作来说,假如你是领导,你会怎么想,会采取哪些措施,把你的想法与领导交流,如果领导不认可,就认真去分析自己错在哪里,找出根源;长此以往,就会把握领导的工作思路,充实完善领导提出的对策或措施,使其更有针对性;就会对领导的思想观点进行更全面、更深刻的阐述,对领导提出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出新观点。领导对问题的把握理解,往往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全局性的特点,这就从广度和深度上对文秘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文秘人员必须知上,否则很难将领导的意图转换为公文,形成一个单位的工作计划、方案、乃至具体的措施等等。如何才能领会领导的意图,笔者认为,文秘人员平时要多与领导接触、沟通,认真倾听领导在各种场合的讲话,做领导身边的有心人。单知上不够,还得晓下。所谓晓下,就是了解下级单位、群众的心声,深入基层,与群众直接交谈,听取不同意见,把群众意见调查了解清楚后集中反馈给领导,领导经过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制定出可行的计划,才不会脱离工作实际。如果文秘人员不能晓下,对解基层情况把不准,那么写出来的文稿自然与群众的需求对不上号。只有晓下,才能从其根本利益出发,才能从人文角度分析问题,尊重人、理解人、关怀人;只有对基层人民充满感情,真心实意地关怀人民,才能打动群众的心。实践证明,好的公文都是在充分知上晓下的前提下写出来的。细察勤思
对于文秘工作者而言,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物,不仅能为公文的写作提供真实生动的感性材料,更能发现问题,增加公文写作的现实针对性。一些文秘人员随同领导视察工作时,也大都是大面上走一走,看一看,对所见之人、事和物熟视无睹,司空见惯;即或观察一些现象也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不究细节;对重要情况也好,一般事情也罢,习惯于掌握一星半点儿,以偏概全;缺乏自己的独特思考与见解,一味借鉴,实行拿来主义照搬他人。借鉴别人的观点固然必要,但缺乏丰富的感性材料和切身体会写出来的东西,必然缺乏广度和深度没有新意,这样的东西不会给他人以说服力、启示,对实际工作指导意义不大。所以,文秘工作者应该注重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同点,从初露端倪的现象中发现未来的问题,从表面现象中发现本质问题。观察固然重要,但亦应学会思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探索出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自己的见解。若实际情况与权威见解或传统定论不符,要敢于质疑。听汇报对收集公文写作材料来说是必要的,但要有甄别地听取,不能不加思考地完全吸收。做到不唯“风”、不唯众,认真进行思考鉴别。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可能有创造性、有真知灼见,才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广积词汇
公文写作应根据不同文种的要求选择多样化的词语,使文章生动活泼,富有文采。文采也是力量,能更有效地吸引人,说服人。毛主席就是这样一位运用多样化语言进行写作的大师,在此仅举一篇。1949年所写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只有两千多字,词语却是多种多样。文章以现代汉语为主,也有成语,如“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要不耻下问”;有口头语,如“工作要抓紧,伸着巴掌当然什么也抓不住,就是把手握起来,但是不握紧,样子像抓,还是抓不住东西”;“开会事前不发‘安民告示’,人到齐了临时现凑合”;有比喻语,如“要学会‘弹钢琴’”、“要精兵简政”、“是延安还是西安”;还有专用语,如“互通情报”、“书记要善于当‘班长’”、“兵马已到、粮草未备”等。生动活泼的词语,有着极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使人读起来爱不释手。公文写作直接面向广大群众,因此要改变总是那几个名词和一套“官话腔”,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多样化词语进行写作,包括恰当引用一点古语、成语、警语、谚语以及含义丰富的典故和通俗易懂的口头语,使公文语言更生动,更有情趣,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善于总结
我们收集了一些领导干部的精彩的体会性词语,仅举几例。(1)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应当好“挑夫”,一头挑着上级精神,一头挑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2)领导干部既要当“伞”,又要当“牛”,站起来当伞,为群众遮风挡雨,俯下去当牛,老老实实为群众办事。(3)有位抓信访工作的领导干部说,真正悲哀的不在于老百姓有冤,而是有冤无处诉,有屈无处伸。因此,对待上访群众要见不要躲,要疏不要堵,要热不要冷,要柔不要刚。(4)华西村的干部讲,“有福民享,有难官当”,“不怕群众不听话,就怕干部不听群众的话;干部听了老百姓的话,老百姓肯定会听干部的话。”这些有血有肉的词汇和语言所放射出的感染力,远比那些套话、空话、虚话高明得多。
第三篇:基层文秘人员如何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公文是国家机关及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字材料,是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活动都不可缺失的重要工具。下面给大家介绍基层文秘人员如何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欢迎阅读!
基层文秘人员如何提高公文写作能力遣词造句
要提高公文写作能力,首先要提高文字表达能力,而文字表达能力归根到底就是遣词造句能力。根据观察和分析,一些文秘人员遣词造句方而的问题突出,表现为词不达意,句子冗长。公文作为政府上下级之间信息和政策传播的媒介,其词之精准与否,句之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机关作用的发挥和职责的履行效率,所以文秘人员必须努力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汉语中很多词语意义虽然差别甚微,但语义轻重、褒贬色彩不一,这就要求文秘人员必须准确理解词义,掌握它们的用法差异,在特定的语境中,只可用最恰当的词语。公文语句,在确保公文的规范化、严肃性和权威性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用生动形象的语句来描写事物,阐明道理,讲清问题,把抽象的东西变得直观些,把深奥的道理变得通俗些,尽量用短句少用长句,适度用排比句、反问句、设问句增加语言的感染力。
博览多练
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公文的应用已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明,从事文秘工作的人员,其公文写作水平的高低除了受其理论水平、思维方法的影响,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作者知识的丰富与否。而一个人丰富的知识,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是长期学习积累起来的。因此,一个文秘工作者,平时应多读书,读方方面面的书,包括政治理论、方针政策、经济文化、经典讲稿、优秀公文等等,不断积累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进而提高公文写作能力。公文写作除了要有丰富的知识还需要实践练习。而实践练习不能只局限于具体公文文种的写作,对于基本表达方式的训练,尤其是公文写作中运用较多的叙述、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要多加练习。除此,基层文秘人员应对工作中可能需要用到的各种文体进行写作训练,可以模仿范文训练,可以根据材料训练,也可以到某一部门进行实地考察进行实战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写作训练和自己的揣摩,不段熟练掌握公文的写作格式,提高公文写作能力和水平,写出合乎要求的公文。知上晓下
知上,就是领会领导的工作思路、工作要求、工作目的,站在领导的角度、全局的高度、时代的高度认识和分析问题;不能闭门造车,想当然。对某一工作来说,假如你是领导,你会怎么想,会采取哪些措施,把你的想法与领导交流,如果领导不认可,就认真去分析自己错在哪里,找出根源;长此以往,就会把握领导的工作思路,充实完善领导提出的对策或措施,使其更有针对性;就会对领导的思想观点进行更全面、更深刻的阐述,对领导提出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出新观点。领导对问题的把握理解,往往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全局性的特点,这就从广度和深度上对文秘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文秘人员必须知上,否则很难将领导的意图转换为公文,形成一个单位的工作计划、方案、乃至具体的措施等等。如何才能领会领导的意图,笔者认为,文秘人员平时要多与领导接触、沟通,认真倾听领导在各种场合的讲话,做领导身边的有心人。单知上不够,还得晓下。所谓晓下,就是了解下级单位、群众的心声,深入基层,与群众直接交谈,听取不同意见,把群众意见调查了解清楚后集中反馈给领导,领导经过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制定出可行的计划,才不会脱离工作实际。如果文秘人员不能晓下,对解基层情况把不准,那么写出来的文稿自然与群众的需求对不上号。只有晓下,才能从其根本利益出发,才能从人文角度分析问题,尊重人、理解人、关怀人;只有对基层人民充满感情,真心实意地关怀人民,才能打动群众的心。实践证明,好的公文都是在充分知上晓下的前提下写出来的。细察勤思
对于文秘工作者而言,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物,不仅能为公文的写作提供真实生动的感性材料,更能发现问题,增加公文写作的现实针对性。一些文秘人员随同领导视察工作时,也大都是大面上走一走,看一看,对所见之人、事和物熟视无睹,司空见惯;即或观察一些现象也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不究细节;对重要情况也好,一般事情也罢,习惯于掌握一星半点儿,以偏概全;缺乏自己的独特思考与见解,一味借鉴,实行拿来主义照搬他人。借鉴别人的观点固然必要,但缺乏丰富的感性材料和切身体会写出来的东西,必然缺乏广度和深度没有新意,这样的东西不会给他人以说服力、启示,对实际工作指导意义不大。所以,文秘工作者应该注重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同点,从初露端倪的现象中发现未来的问题,从表面现象中发现本质问题。观察固然重要,但亦应学会思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探索出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自己的见解。若实际情况与权威见解或传统定论不符,要敢于质疑。听汇报对收集公文写作材料来说是必要的,但要有甄别地听取,不能不加思考地完全吸收。做到不唯“风”、不唯众,认真进行思考鉴别。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可能有创造性、有真知灼见,才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广积词汇
公文写作应根据不同文种的要求选择多样化的词语,使文章生动活泼,富有文采。文采也是力量,能更有效地吸引人,说服人。毛主席就是这样一位运用多样化语言进行写作的大师,在此仅举一篇。1949年所写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只有两千多字,词语却是多种多样。文章以现代汉语为主,也有成语,如“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要不耻下问”;有口头语,如“工作要抓紧,伸着巴掌当然什么也抓不住,就是把手握起来,但是不握紧,样子像抓,还是抓不住东西”;“开会事前不发‘安民告示’,人到齐了临时现凑合”;有比喻语,如“要学会‘弹钢琴’”、“要精兵简政”、“是延安还是西安”;还有专用语,如“互通情报”、“书记要善于当‘班长’”、“兵马已到、粮草未备”等。生动活泼的词语,有着极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使人读起来爱不释手。公文写作直接面向广大群众,因此要改变总是那几个名词和一套“官话腔”,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多样化词语进行写作,包括恰当引用一点古语、成语、警语、谚语以及含义丰富的典故和通俗易懂的口头语,使公文语言更生动,更有情趣,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善于总结
我们收集了一些领导干部的精彩的体会性词语,仅举几例。(1)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应当好“挑夫”,一头挑着上级精神,一头挑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2)领导干部既要当“伞”,又要当“牛”,站起来当伞,为群众遮风挡雨,俯下去当牛,老老实实为群众办事。(3)有位抓信访工作的领导干部说,真正悲哀的不在于老百姓有冤,而是有冤无处诉,有屈无处伸。因此,对待上访群众要见不要躲,要疏不要堵,要热不要冷,要柔不要刚。(4)华西村的干部讲,“有福民享,有难官当”,“不怕群众不听话,就怕干部不听群众的话;干部听了老百姓的话,老百姓肯定会听干部的话。”这些有血有肉的词汇和语言所放射出的感染力,远比那些套话、空话、虚话高明得多。
第四篇:浅议基层审计机关建设
一、关于基层审计机关的职能定位。《审计法》规定,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并规定,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在本级行政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审计机关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
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审计机关的这种领导体制,通常被称为“双重领导”。要完整把握《审计法》关于“双重领导”规定的内涵,应当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范围是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监督的内容是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这是审计职能的“基点”;二是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这是审计成效的“考问”。
基层(市、县两级)审计机关应该正确定位两者的关系。首先要把“基点”摆正,服务中心、服务大局,就是要为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大局服务。基层审计机关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政府内审,在政府管辖范围内对涉及政府财政、财务收支的事项实施审计监督,代表政府进行“问责”。审计人员在政府要求预防就是“防疫员”,政府要求灭火就是“消防员”,政府要求开刀就是“外科医生”。正因为如此,对审计成效的“考问”,应当以本级政府为主,为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到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到位,就是较好地完成了审计职责。上级审计机关对审计业务的领导,应侧重在业务规范、技术方法等方面,进行规范和质量监控;上级审计机关安排基层审计机关的对本辖区内非属单位的“授权审计”和对辖区外的“交叉审计”,均应视为上级审计机关的行政行为,其行政结果和行政成本均应由上级审计机关承担。
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在对审计职能的认识上,存在着眼睛向上要项目的误区,片面地认为中央、省属单位资金量大,违纪违规问题处理起来不受地方领导干预,处罚款项收缴相对比较容易,单纯地把审计项目当作“创收”工具。这种脱离服务大局只考虑收缴的做法,忽视了审计监督的本质和职能作用,对基层审计机关的正常开展工作和有效发挥作用带来不利的影响,应当引起重视,及时加以纠正。
二、关于基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运作和管理。近年来,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业务量之大,超乎想象。以**市所辖8县(市、区)审计机关为例,2007,76个审计业务干部全年完成453个审计项目,人均达6个(同期市局人均审计项目2个,省厅不足1个),即使按每个审计组最少2个人计算,每个审计干部全年平均最少要参加12个审计项目组的审计工作,少数审计机关人均要参加20个以上项目的审计。长期超负荷的运转,使得审计干部身心疲惫,忙于应付,难以打造出审计“精品”,更顾不上审计成果的开发后续,这也是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质量长期难以显著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目前审计工作越来越被地方党委、政府重视,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基层公务员普遍超编,审计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且一时难以得到补充的情况下,基层审计机关应当采取“精减计划,科学调度,分类运作,滚动实施,永续责任”的方法,改进审计项目运作和管理。
精减计划,就是要在对被审计对象全面摸底的前提下,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审计项目,从数量上尽量减少一般性审计项目,集中力量,保证重点。考虑到审计覆盖面的问题,可以安排对一般单位每进行一次“审计走访”,发现问题苗头,再安排审计。
科学调度,就是要根据当前审计对象的变化趋势,改变审计机关内部专业分工过细状况,不再区分专业审计科室,全部改为综合性业务科室,只是个人在审计业务上有所侧重。同时,将审计项目在所有科室之间统一调配,审计组长竞争上岗后再调配审计组成员。这样,既集中了审计力量,又有利于锻炼队伍,同时也可以防止审计干部长期单一从事某些领域审计,产生“感情懈怠”。
分类运作,就是对已经确定的审计项目,进行分类,采取不同的方式实施审计。对上级统一安排的审计项目(应尽量减少)和财政同级审等重大审计项目,应严格按照审计署6号令所规定的规范和程序要求实施,对一些经常性审计项目和政府交办的突击性审计项目,可以普遍采取简易审计程序。在简易审计程序实施中,除了审计通知、重要事项和问题的取证、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等法定程序外,其他审计规范可以从简,时限可以缩短,甚至审计机关出具的审计报告也可以用类似“审计意见书”的文书代替,只下达给被审计单位,不再对外公布。
滚动实施,是基层审计机关在长期审计实践中创造的科学有效的审计项目运作模式。在人手少、任务重的情况下,一个审计项目实施阶段结束后,审计组长一人留下负责底稿整理和审计报告撰写,审计组成员立即与其他人员组成新的审计组,投入新的项目审计。审计项目实施时采取人员滚动方式,有效地缓解了困扰基层审计机关业务人员不足的“瓶颈”。
永续责任,是基于在滚动实施的审计模式下,业务科室分工交叉,审计组成员随时打乱,而审计组长自始至终要参与审计项目的全过程,所有必须要明确审计组长对审计项目的永续责任。基层审计机关领导人员经常参加审计,科室负责人可能参加其他审计组的审计,复核人员也很难专职,只有审计组长能够对整个审计项目负主要责任,而且这个责任是永续的,不管这个审计组长工作如何变动,都要负责到底。
三、关于基层审计机关审计队伍建设。近几年来,审计队伍建设问题,一直是基层审计机关所关注的敏感而沉重的问题。一方面,基层审计机关人手少,专业干部匮乏,队伍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审计需求,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我局为例,现有在职人员50人,其中真正从事审计业务的仅24人,不足50%)。正常公务员补充渠道不可能大量补充,又缺乏向人才市场选拔人才的途径,使得这种状况短期内难以改观;另一方面,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业务干部具有财政(务)、金融、工程、法律、计算机等多方面专业知识,专业性较强,要想精通审计业务,必须花功夫学习钻研。但是按照现行干部管理制度和机关领导职数规定,要想达到职务晋升,就要参加“扶贫”、“招商”、“挂职”等行政性工作,单纯从事审计业务,很难有晋升的机会,不利于调动审计业务干部的积极性。近年来,基层审计干部队伍中出现的惰性和懈怠问题,应引起重视。
针对基层审计队伍建设存在的情况和问题,不少有识之士提出了大胆的设想,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应加以研究和推广。
首先,要给审计队伍补充活力。可以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给基层审计机关增加聘任制人员编制,用以从高等院校毕业生和社会专业审计人才中选拔聘用审计人员,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给基层审计机关补充活力。等到审计机关公务员出现空缺时,再从聘任制人员中补充,进入公务员队伍。
其次,建议尽快实行双重审计职务分类制度。考虑审计部门的专业性和特殊性,有关部门应研究让审计干部率先在公务员队伍中实行专业职务聘任制,对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审计人员加以聘任,并和薪金挂钩,实行职务和级别双轨制,给予业务技术水平较高、资历较老、表现较好但因领导职数限制而无法晋升的审计干部相应的待遇,保持审计业务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调动基层审计干部的积极性。
再次,要改进在职审计干部的业务教育方式。除了目前采取的经常性业务学习外,还应安排审计业务干部在三年左右的周期内,轮流到审计院校或审计署培训中心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进修,更新审计理念,吸纳新的审计知识,掌握新的审计业务技能,更好地为审计事业服务。
第五篇:基层呼吁村干部工资待遇亟待提高
基层呼吁村干部工资待遇亟待提高
近年来,为缩短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不断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促进群众收入日益增长,生活水平日益提高。2007年,国家民生工程项目的实施,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注入了强心剂。但是,目前村干部的工资非常微薄,平均月工资不足1000元,他们的工作量却很大,他们担负着国家政策的宣传、落实、贯彻和执行,担负着经济发展、计划生育、统计普查、维稳、突发性灾害应对等繁重的常规工作,工作量日益增加,质量要求逐渐提高,村级工作压力成倍增长,村干部已从兼职干部逐渐转变为专职干部,微薄的工资收入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的村干部甚至成了当地的贫困户。因此,基层呼吁:为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确保村干部队伍的长期稳定,切实保证党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落到实处,必须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的工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