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解决问题的专家
做解决问题的专家,客户的咨询顾问专业的维修解决方案
乔 焱 | 2004-04-14 04:22:57
公司有幸请到信息产业部呼叫中心职业标准指导委员会的专家为我们上了两堂有关“客户信息服务员”职业技能的训练课程,使我们觉得收益匪浅。老师由浅入深地为我们讲解了有关客户服务和呼叫中心操作方面很多知识,这些结合了实际工作、轻松的讲解方式使每天漫长的8个小时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真是很棒。大部分知识都可以当场消化,培训结束后再细细品位,发觉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更深入思考的问题,有几点心得体会和各位同行分享。
培训从“什么是一流的客户服务代表?”开始,老师为我们讲解了一流客户服务代表应具有的基本素质?那就是知识的重要,知识来源的主要途径就是不断地学习,而且要与工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要学会把所有的知识记牢――巩固――变为长时记忆,这样就成为自己的了。再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这样的一个良性循环的链条就自然形成了。其次,要学会建立各自的学习者共同体。学习者共同体多了,学习的氛围有了,知识汲取的效果就会好。如何有效进行学习呢?我想大致应当可以分为三部分,1.知识的建构:要多方面地汲取更加广泛的知识;
2.主动参与: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把握每一个可以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比如这次的培训机会正是如此;
3.积极创造:这点正是我们所普遍欠缺的。我本人在工作中就远还没有将各方面的创造能力发挥出来,作为一个在质检部门工作的员工,没有能结合工作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或是建议,在今后的工作我应在这方面多想、多动、多说、多发挥;
培训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老师为我们讲解的一个案例――中消协解析消费投诉五大顽疾。在质量、售后服务难尽人意方面的投诉就占65.57%,表面顾客的消费意识和法律意识有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但还有另人忧心的问题,还是有很大部分的消费者没有站出来说,所占的比例也是相当大的;顾客的要求是不断变化的,顾客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那么客户服务的重要性就慢慢显现了出来,提供差异化、优质、人性化的服务,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先;
其实客户服务也就是弥补,在消费者购买了公司产品后发现有疑问,用种种方法来咨询我们时,证明消费者是想使用我们的产品的,我们的满意服务将会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公司产品的认知,把不好的影响淡化,从而在无形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样的效果比广告的效用可能还要好得多;其实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同时自己也感到了成就感,体会到了自身的存在价值。
有关职业生涯的培训让我们对目前所从事的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前对客户服务有种错误的定位,“接线生,接线员,寻呼员”等,而今天有了正确的认识,那就是客户服务就是代表企业面向客户解决问题的专家、客户的咨询顾问。这个职业要求我们具备丰富的知识,包括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和综合知识;只有具备了充足的知识武装自己,我们才能更好地为顾客提供服务,我们的服务才有可能为顾客所接受。那么我们也就是所说的客户服务代表或是客户服务专员。经过一上午老师的讲述,使我真正明白了自己存在的价值,真正领悟了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
老师还和我们阐述了产品和服务的关系?使我们了解到:销售产品离不开服务,服务是产品其中的一部分。现实生活当中,消费者通常购买的是产品组成的整体,但人们所忽略的是当我们在购买某一产品的同时我们还购买了某些服务,现在的产品有很多种,我们要通过什么方式来赢取顾客的心?那就是通过服务的差异性来突出我们产品的不同。所以这也就是客户服务慢慢变得越来越重要的原因之一了;顾客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善变的,所以我们必须注意日常的工作态度及了解顾客的真正需要。
作为一个好的客户服务人员,我们要以积极的、乐于助人的态度为每一位客户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照顾好客户对于客户服务人员来说不仅仅是出于礼貌,更是职业素质的要求。在为客户提高服务的过程中,让客户感到企业非常重视他们的感受和意见,非常愿意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因为大部分客户并不习惯于直接表达他们的抱怨,客户服务人员应该就自己的服务积极征求客户的反馈,并在需要的时候进行调整;我们也应及时地将客户的反馈信息传递给公司的相关部门或是上级;及时的反馈可能会给公司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更有可能为公司留住了我们的“财源”。
这一节讲解中的一个“消费者投诉动机分析”的实例令人记忆深刻:消费者孟小姐在网上买书的遭遇告诉我们,服务承诺没有兑现只是引发孟小姐投诉的起因,真正使孟小姐感到生气并要求投诉的原因是什么?是服务人员恶劣的态度和不礼貌的行为。服务人员在解决问题时的不够专业的表现和孟小姐不被尊重和理解的遭遇是令孟小姐愤怒的挂掉电话的最根本原因。所以,要满足客户的基本要求,首先应理解客户、尊重客户、给客户安全感;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展开了“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讨论,如:我们可以做的有:站在客户立场多考虑,多替客户着想;感谢那些为我们提供信息和建议的客户;礼貌用语方面更规范、到位;保持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提供全方面的专业化的服务等等;我们不可以做的有:不可以怀疑客户;不可以说不负责任的承诺;不责骂客户;不可以推脱责任、推卸责任;不可以将情绪带到工作中;不可以不懂装懂,应当提供正确的信息等等;可能性还有很多很多。还需要我们从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发现和学习。短暂的培训很快就结束了,感谢公司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宝贵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感谢信息产业部建立的呼叫中心职业标准化的工作,它让我们深切体会到我们所从事职业的价值和未来发展。本人将带着更多的疑问去工作,希望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提高。也希望和我一样从事客户服务一线工作的同行们可以更多地开展交流,在客户服务工作中不断地面对和解决问题,从而积累成我们人生中不可缺少的经验和经历。“
客户体验在社会化营销服务时代的创新意义
——《客户世界》2010年05月刊首语
作者:袁道唯 | 来源:客户世界 | 2010-05-24 14:20:58
基于郭红丽女士的博士论文而拓展写就的《客户体验管理》几经周折,在出版社呆了两年后终于在近期出版了。郭博士和我讨论客户体验管理论述的框架时,已经是六年多前的事了。几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进步伴随着客户习性和行为的迅速改变。我们目睹着客户体验的管理越来越成为企业营销与服务的核心课题。传统的服务渠道往往变得更加客户化,温馨体贴,而各种适应新时代的客户互动模式不断出现。但是,书中提出的客户关注的“信任、便利、兑现承诺、尊重、自主、选择、知识、认知、有益、身份”体验维度依然是当今企业创造卓越客户体验的十大主题。
客户体验之一的被“尊重”是客户服务的最基本追求,电话呼入就是这样一个可以充分体现出来的环节。中国国际航空近期成立的客户经理服务热线让人感到了细节上的认真和流程上的效率。无论是哪个代表接起电话,都是直接称呼客户姓氏的个性化问候,然后报出自己的全名,回复的短信同样是个性化的称呼和服务代表的全名都出现。更为可贵的是,客户在购买,服务上的一切需求都由这个统一接触点解决后告知客人。只是不知道是否是接入技术问题,每次呼入还要就“中文请按1”做个动作,似乎有些多余。既然能够识别客户信息,语言倾向的自动识别应当也不是问题。中国移动的10086就不需要客户在语言选择上多做一个动作。但我所在城市的10086显然连其钻石卡客户都是不屑于给于个性化的称呼的。没有了这样“简单但是美”的体验,像我最近一个简单服务请求所遇到的多接口处理,流程断裂带来的慢反应速度的感受就显得雪上加霜了。
客户体验的创造更多地表现在创新领域中.新的时代客户体验的特征在“被尊重”之外,越来越多地表现在“自主”,“选择”和“有益”等维度上。我曾经撰文赞扬过携程带头用“客户参议俱乐部”的社区形式与客户互动。今天,到新浪微博上看一下,许多企业都建立了企业或者服务部门的微博。中国电信已经通过上面的系列活动征求了众多客户服务的改进建议。许多企业通过日常细微经常的沟通,传递着自己的品牌理念和产品内涵。有些企业负责人如格林豪泰连锁酒店的总裁徐曙光亲自出马与客户和员工频繁沟通。而更多企业比如肯德基虽然用的是企业品牌,但个人编纂的味道更浓。中国移动则直接打造自己的以139说客为品牌的微博客。但由于有了生杀大权,一些和自己企业相关的“负面新闻”或者逆耳忠言就不被容许发布,此乃一败笔。而作为在社区化营销服务中最早尝试的携程由于一直没有与时俱进,似乎变得越来越落伍了。由于仅仅给大客户提供了一个园地但并没有更为丰富的客户体验内涵,参议俱乐部日益成为新的不满客户把同样的老问题不断提出来的循环圈。而原本可以成为粉丝客户的早期活跃者,由于没有得到企业服务的持续改善和客户自我价值的提升而参与兴趣日低。
产品领域的客户体验自从iPhone横空出世之后被整个提升到了一个新时代。原以为会带来审美疲劳的iPad最近又给广大用户带来了更新体验。如果阅读在iPad等新界面上产生比纸质媒体更好的体验,而广告比在纸媒上更加生动且易传播,那么客户抛弃纸媒的日子就不会太远了。
体验的创造靠的是企业的创新机制的培育和对客户的深度洞察能力。乔布斯早在推出苹果电脑前夕被问及是否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的时候反问:你觉得达芬奇在创作蒙娜丽莎时有征求观众的意见吗?这样的回答可能有些极端。科学创造和艺术创造毕竟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过程。但乔布斯在这之后的每一个新产品都证明了这个天才对客户体验的把握。而传统的客户调查方式适用于客户体验的提升改进,但是一个范式改变的体验创新却是思想洞察和超前预见的结果。
如何提高呼叫中心客户服务代表服务水平
| 来源:客户世界 | 2010-03-25 11:31:13
一、客服代表的重要性及职责:
客服代表的服务水平代表了企业员工的素质,也直接影响了移动公司的服务水平。客服代表的服务工作是我们日常工作的重点,也是一个主要的环节。任何一个客服代表都应履行其职责,做到“服务最好”,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那么,如何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服务水平呢?无论是以前做后台工作或是现在做QC的工作,首先,我把自己当成一名服务行业的人员,尽心尽力地为客户、为公司提供良好的服务,尽我所能,不断努力,所以我取得了一点成绩。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及服务方面的技巧,特此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服务意识与服务用语:
客服代表的首要职责是:履行“首问负责制”、与客户做好沟通,站在用户的立场,急用户所急、想用户所想,为客户排忧解难。服务规范用语是客服代表与客户接触的第一步,也是服务的基本工具。亲切、规范的服务用语不仅能表达出我们对客户的尊重,而且也能体现出一个企业的文化内涵,反映整个服务台的服务水平。因而,我们再三强调一定要求员工使用好规范用语。怎样的用语才算完美、规范呢?
1:问候语:“您好,移动通信公司!”要轻快、活泼,让人觉得充满朝气;
2:客户问候客户代表时,请CSR无论如何记得有礼貌地回应:“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
3:当听不清用户的声音时,请讲“对不起,您的声音太小,请您把话筒拿近点好吗?”; 4:当我们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时,请讲“对不起,这超出了我们的服务范围,恐怕我不能帮您。”;
5:当需要让用户等待时,请讲“对不起,请您稍等片刻。”;让用户等待后,请讲“对不起,让您久等了。”
6:当我们不太明白用户的话意需要客户再重复时,请讲“对不起,麻烦您将刚才反映的情况再复述一遍好吗?”
7:当客户向客服代表致谢时,请回应:“不客气。”;
8:通话结束时,请记得讲“再见”
9:在通话过程中,请多使用“十字”礼貌用语,这是服务行业的基本准则;
10:在通话过程中,语气要稍稍上扬、语速要适中、语调要柔和、语音要甜美、声音要清晰;11:遇到用户投诉时,要耐心解释(但不要急着解释),细心周到。切忌与客户发生争执或出现不耐烦的语气;
12:在回答客户的咨询时,要完整、准确,并主动引导。切忌:推诿搪塞客户;
13:在通话过程中,要提高倾听能力,认真听取用户的第一句话,这将在整个通话的过程中起很大的作用。
三、服务技巧 :
要提高服务技巧,这就需要客服代表要熟悉掌握所学的业务知识并灵活地应用,帮助客户解决实际的困难。
1:注意语言的表达能力,尽量别涉及用户的不足之处。例:用户反映手机不能主叫,经判断可能是客户的手机问题时,我们可对用户讲:“ 请您把卡拿出来放其它手机上试试,好吗?”,而别直截了当地告诉用户:“您手机可能有问题了,请拿去经销商那边看看”这样容易引起客户生气,影响了我们的服务质量;
2:要提高应答技巧。例:当客户问转为“亲情卡”后,为何扣了两笔25元,是否重复扣费了?CSR可直接向客户解释其中一笔为月租费,一笔为预付话费,并非重复计费;当客户问小康卡的密码是多少时?CSR可提醒客户在发票或密码卡上有,而不要机械引导用户办理密码重置。
四、业务水平:
1:要掌握好业务知识,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这是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条件。希望我们的客服代表能够不断充实自己,巩固好新、旧业务知识,从而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优质的服务;
2:要灵活应用所学的业务知识,认真理会用户的“话意”,对其做出正确的引导。首先,要明白用户的意思,不能主观臆断,这样容易产生误导。例如:客户想设置上锁(即拨号前要输入密码才能呼出)可向用户解释暂时没有这种功能,可引导用户通过线路2或号码2来控制;当客户反映移动IP记账卡在固定电话上不能使用时,请按统一口径向用户解释,而不是让其拨打1000号咨询;
3:要履行“首问负责制”尽力为客户提供服务。当客户问如何操作预设IP服务时,请先为用户受理,待完毕后再告诉客户也可通过125904001进行登记;当客户咨询相关业务的办理手续时,请把相关的办理手续及具体的地点一一告诉客户,尽量别让客户走弯路;
4:要进一步提高处理能力,以此体现客服代表的服务水平。遇到客户投诉代收费用时,在我们暂时无法提供清单的情况下,可视情况而定,提单由后台协办,而别让用户挂相关的长途电话咨询,(特别是当客户在通话过程中,已明显地流露对移动公司的代收现象感到不满时。)我希望我们的员工能够做到:听了客户的第一句话,就能明白接下去该做些什么了; 5:服务上面的一些成绩,往往都是在细节方面体现出来的,因此要求我们的员工在服务过程中要做到细致、周到,特别要关注一些边边角角及细节方面的问题。例如:向客户宣传预设IP的功能时,请别忘了提醒客户它的适用范围(目前只能在省内);客户问及“亲情卡”50分钟的赠送范围时,请别忘了提出:指的是“本地通话费”;用户查询欠费时,请别忘了提醒客户实时未出账的话费,因为这有涉及到一个限额度的问题;客户想设置呼入限制,CSR告诉客户须开通IDD才能设置,请注意:神州行的客户就无须开通IDD了,可直接设置; 6:熟悉ACCOUT界面。ACCOUT里的各个菜单是我们为客户提供服务的重要工具,希望员工能够掌练操作、熟悉账务系统中各个子菜单的相关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做出准确的判断及分析,从而为客户释疑。
第二篇:学专家办学 做内行校长
学专家办学 做内行校长
天城中学校长 王习标
金秋十月,我有幸参加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小学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培训考察活动。八天来,我虚心接受了大学专家教授的理论指导,认真听取了北京市知名中小学校长的办学经验介绍,还实地考察了办学成绩斐然的被誉为北京杰出教育“四大家族”的北京101中学和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历其间,感触良深,收益颇丰。
一、学专家办学,做教育的行家里手
专家办学的主要特点是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这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阅历和良好的提炼升华能力。
1、规划统领。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学术主任、北京十四中学校长、特级教师王建宗认为,学校必须以战略规划思想统领办学育人。国家有《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学校也要制订相应的中长期办学规划,学校各部门、各位教职员工都要制定发展规划。王校长认为,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理想的憧憬与规划的统领都是追求成功的必由之路。有关学者对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进行了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研究目标对人生有什么影响。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而短期的目标,只有3%的人有清晰而长期的目标。那些有清晰而长期目标的人,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的奋斗,25年后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人物;那些有清晰而短期目标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层;那些目标模糊的人,一般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但是没有突出的 业绩;那些没有目标的人,穷困潦倒,生活在社会底层。个人如此,一个组织,一个单位的发展又何尝不是如此。纵观办学成绩斐然的学校,都是具有清晰而又长期的办学规划和目标的。
2、理念超前。思想决定行动,理念引领发展。校长的思想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发展进程。北京史家小学由一所破烂的胡同小学改造成现在的一校三址、占地300多亩、拥有在校学生4000多人的大型综合性小学,办学条件国内国际一流。以色列的访问团都赞叹说:“这是他们所看到过的最漂亮的学校。”党和国家领导人温家宝、贾庆林、陈至立、刘延东等多次视察该校。史家小学的成功,得益于卓立校长的“和谐教育”的办学理念、“以教养教、滚动式发展”的办学思想和“观念超前、追求领先、求真务实、办出精品”的办学风格。北京市实验二小在李烈校长的带领下确立了“双主体育人”和“以爱育爱”的办学理念,学校获得跨越式发展,一跃成为北京市四大名校之一。温家宝总理亲临该校视察并亲笔题词。北京市海淀区巨山小学是一所接纳进城务工子弟的乡村寄宿学校,校长王淑清针对生源特点,提出“全纳教育”“尊重差异”的办学理念,在打工子弟中大力开展爱国、爱党、爱人民、爱生活、爱学习的“植根”教育,使来自四面八方的农村孩子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胡锦涛主席亲临该校视察,校长王淑清也成为国庆六十周年风云人物。登上了教育系统国庆阅兵的游行彩车,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3、共同发展。实现学校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和谐统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程凤春认为,只有教师个人 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才能有学校的全面发展,离开教师的发展单纯追求学校的发展是不现实的。北京广渠门中学、北京十四中学努力为全体教职员工搭建成功的平台,在民主、公平、和谐的环境中激发教职员工的创造力,帮助每一位教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而也促进了学校的跨越发展,由薄弱学校转变为北京教育名校。
4、执着追求。每一位成功的校长背后都有一段曲折、辛酸、艰难的奋斗历程。他们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孜孜以求,不知疲倦,他们把青春、梦想、激情奉献给了教育,用自己对教育的挚爱去感染老师,影响学生。北京史家小学卓立校长、北京实验二小李烈校长、北京海淀区巨山小学王淑清校长都已退休,但他们身退还心未退,有的静下心来潜心理论研究,著书立说,有的还创办自己的实验学校,继续从事教育实践。北京十四中学校长王建宗、北京广渠门中学校长吴生生均已五十多岁了,但个个精神焕发,思维敏捷,谈学校教育滔滔不绝,兴趣盎然,没有半点职业倦怠。这是执着追求成就了他们的梦想,是对教育终身奉献丰富了他们的人生。
二、反省自身,坚决摈弃旧习气、坏毛病
学习别人是为了提升自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培养一大批教育专家,提倡教育家办学。今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提出,未来十年要把我国从人口资源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这一光荣责任责无旁贷地落在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身上。崇阳教育目前处在历史的最好发展阶段。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校长队伍是当前我县教育发展的关键。细加分析,不难发现,我县的校长队伍还存在诸多与教育发展不协调因素:
1、心浮气躁。浮躁成为一种普遍心态。教育有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教育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非一日之功,不能一蹴而就。不少同志不能静下心来潜心研究探求教育真谛,而是急功近利,想一口吃个胖子,三两年内办出一所名校,一年换一个特色,提一套口号,换一任校长就另搞一套作法,使教师无所适从,学校迷失方向,这样办学怎么能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呢?有的校长心根本不在教育,而是借校长平台打自己的小算盘,片面追求短期的政绩。心不诚则贻害教育,误人子弟,必须正确引导。
2、管理乏术。校长治校关键是思想引领,把校长的意志转化为全体教职员工的自觉行动。如果事事把关,亲力亲为,只能陷入事务的泥潭,束缚教职工的手脚。校长的主要工作应是培养学校的中层干部,让他们充分领会校长的意图,进而通过他们去引导教师。校长每天应留有足够的空间来考虑学校的发展,抓大放小,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转移焦点。
3、官僚主义。以“官”的心态对待师生员工,处理人际关系,多了一些傲气霸气,缺少亲和力,缺少民主、平等、和谐气氛,校长与师生有距离就听不到真话,交不到真朋友,容易滋长师生间的怨气、愤气、闷气,时间长了,严重降低校长的威信,给工作带来严重损失。
4、平庸低俗。古代士大夫的理想境界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意思就是交往要有一定境界。校长队伍中也有一些人滥交朋友,三教九流,黑白两道,牌局酒席称兄道 弟,有损校长形象。校长应是绅士,谈吐儒雅,衣着得体,举止端庄,是社会的做人表率。
5、远离学习。教育的发展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并应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教育工作者只有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丰富知识,增加阅历,提升能力,才能担当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在每天完成好日常工作之余,应沉静下来看书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应做到每天写反思,写体会,不能把时间消耗在庸俗的娱乐和交友上,以及过多参与一些不必要的社会事务上。在校长队伍中要大兴学习之风,以学习带队伍,以学习促提高,只有当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校长队伍的素质才能全面提升。
三、励精图治,克难奋进,开创工作新局面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在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下,天城中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办学条件逐年改善,办学水平逐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高。我们提出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的和谐成长服务”的办学理念和“办有灵魂的学校,做有思想的教师,育有个性的学生”的办学目标,注重三种群体的建设,即建设一支“团结、务实、高效、亲师”的干部队伍,建设一支“严谨、敬业、爱生、奉献”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又一批“合格+特长”型学生。我们不断探索教育创新,在课堂教学上探索“三步三主”教学法,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勤于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在育人方法上探索“三自教育模式”即“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发展”,强调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在自悟、自省、自律中成长,培养具有独立的思辨能力行事能力和人格健全发展的人。确立了学校中长期目标,即三年内建成全县质量一流学校,五年内建成全市质量一流学校,把“高质量育人”作为我们学校的主打特色,力求赢得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认可,不断优化师生结构,提升学校知名度。
良好的目标还必须以扎实有效的行动来推进。我们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各项工作还只是粗线条,精细化不够,在深度和广度上还亟需更深层次的挖掘,学校的内涵发展还远远不够,感性成份多,理性研究少,视野和能力的局限性使学校难以突破跨越发展的瓶颈,今后的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要高举“科学、求真”大旗,制定学校发展蓝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信念,借鉴专家办学经验,成就学校,成就孩子,也成就自己辉煌人生。把“学专家办学,做内行校长”作为自己的座佑铭,时时鞭策激励自己,加强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锻造自身人格,做教育的思想引路者,行动的忠实实践者,朝教育家目标迈进。
第三篇:做彻底解决问题的智慧型员工
方法总比问题多Ⅱ——做彻底解决问题的智慧型员工
第1节第一章智慧型员工是“钻石”
综合大家的分析,我觉得,这个员工是真正的智慧型员工,他的经历,给所有想有最大发展的员工们很大的启示:
(1)问题是发展的最佳机会
很多人害怕问题,但是智慧型的员工不仅不害怕问题,而且还会很高兴与问题相遇。为什么?
我们不妨听一下有关领导的意见。
我曾经在北京住总集团连续做了七期培训,许多管理者和员工针对如何在单位有更好发展这个话题,纷纷发表意见。在这些意见中,我格外欣赏北京住总房地产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姜水的观点:
“单位是什么?单位就是不断遇到问题和不断解决问题的地方!
“一个员工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他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永远不要害怕问题。问题是命运送来给你的礼物,你越会解决问题,在单位就越有分量,也就越能有最大的发展!”
我认为,她的话,实际上是说出了许多领导的共同心声,值得所有想发展的员工重视!一个优秀的员工,不仅不害怕问题,而且喜欢问题。因为他们能通过智慧地解决问题,不断创造人生发展的机会!
(2)少向外界讲条件,多向自己要智慧
读者们知道:《方法总比问题多》一书的核心理念是“不找借口找方法”——“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那么,本书的核心理念又是什么呢?
那就是:“不重条件重智慧”——“少向外界要条件,多向自己要智慧!”
这两个理念都是最优秀员工的理念,强调的都是勇于承担责任、把问题更好地解决。但是前者强调的是方法,后者强调的是智慧。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是在通过对最优秀员工分析之后,我们进一步发现:光讲方法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智慧。智慧包括方法,但是又在相当程度上超越了方法。就像联想的这位员工,他能取得成功,找出方法来解决问题是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并不是方法,而是做出了一般人无法做出的举动:本来与他本职工作无关的事情,他以主人翁的心态去主动解决。他没有向单位要什么条件,却主动为单位解决问题,最终出乎意料地得到了单位的最大肯定。
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好结果呢?
因为在任何单位里,凡是先讲条件的员工,必然是最不受欢迎的员工;凡事先以智慧去解决问题的员工,必然是单位里最受欢迎的员工!这,不正是智慧的最大体现吗?
(3)重视“成功学的先付法则”
智慧型员工不是斤斤计较的人,更不是先讲条件再去解决问题的人。他们先付出和奉献,但很耐人寻味的是,这种付出往往得到超乎意料的回报。
这就是成功学的“先付定律”在发挥作用——
“先让你的付出超过你的报酬,然后你的报酬会超过你的付出。”
第3节会做事,更会做人
会做事,更会做人
由于懂得找方法巧干,智慧型员工必然会做事。但是,单位和环境往往是人的集合体,一个员工要成功,只会做事是不够的,还得学会做人。做人往往比做事难,尤其在中国这种人际关系比较复杂的环境里,可能更难。这就需要员工掌握与领导、团队协作,与环境相处的“做人”智慧。
2008年4月,一个消息震惊了中国经济界和社会各界:原盛大总裁唐骏像曾经离开微软一样,离开了盛大,而其新的东家单给他的“转会费”就达到10亿元!
唐骏以其创造中国职业经理人“转会费”的最高纪录和享受的其他待遇,被人们誉为“中国的打工皇帝”。那么唐骏怎么就能取得这么大的个人价值呢?
是学历吗?不错,他有辉煌的海外留学背景。是能力吗?的确,他有超过一般经理人的能力。但是,分析唐骏的成功,却可以看到最重要的一点——智慧。
唐骏曾任微软中国总裁、盛大集团总裁。在唐骏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有一个特点:不管在哪个单位,他都能保证两点:
第一,必然能给所有他服务的单位创造理想的效益;
第二,与每个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处理好关系。即使离开该单位,不管是原单位还是新单位,都对他评价很好。
2004年2月离开微软公司时,盖茨和鲍尔默给了他一个微软(中国)公司终身荣誉总裁的称号;2008年4月离开盛大网络时,陈天桥给他打了100分,盛大众多高管称他为“完美的职业经理人”。
这是一个很难做到的功夫。许多人换单位,要么新单位的人难以接受他,要么旧单位的人指责他。唐骏凭什么能做到人人称道,而且每一个阶段都能得到更大的肯定和回报呢?
我们且看一看他做人的智慧吧。
(1)处理好与董事长的关系
“空降兵”最容易犯的错误莫过于把自己当成企业的救世主,而唐骏对自己的定位很明确。他曾经说:
“在公司里面,陈天桥(盛大总裁)做的事情我不做,他不做的事情我全做。我们之间没有冲突,只有互补。所以4年里我们从没有红过脸。我去盛大是辅佐,而不是取代陈天桥的。辅佐的意思就是,公司只能出现一个形象,而不是„两座大山‟,让员工搞不清楚是靠这座山,还是靠那座山。”
刚到盛大,唐骏几乎天天在吃晚饭的时候去陈天桥的办公室聊天,简称“双规”。其实他们的作息时间并不合拍,但陈天桥每天去吃饭路过唐骏办公室的时候都会问候一声。唐骏发现晚餐可以成为沟通的最佳时间,于是调整了自己的作息,很多决策就在他俩一起吃饭的过程中酝酿出来。但这种交流仅限于工作,不掺杂个人感情。
(2)处理好与团队的关系
到盛大,唐骏就制定了“学习盛大、了解盛大、融入盛大”的三步计划,与团队的关系处理得很好。所以,大家对他没有什么戒心,反倒愿意和他齐心协力把工作做好。
(3)处理好新老东家的关系
“空降兵”跳槽后习惯带着旧部去新东家构建自己的管理体系。这样必然会产生两大问题:一是老东家会时刻防备他把骨干带走,二是新单位的团队会有极强的戒备心。其结果必然是把自己陷入“泥潭”之中,但是许多人还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往往认为“自己人”信得过,“使起来顺手”,仍旧乐此不疲。但唐骏偏偏不这么做,不管去哪家单位,他都不带“自己人”去,甚至连秘书都不带。
为什么这样做呢,且看他的分析:
“如果我带十个人到盛大,和盛大的旧部肯定会有矛盾,势必形成微软帮、盛大帮,党同伐异,无疑会影响我和陈天桥之间的关系,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不欢而散。
办公室政治是目前中国职业经理人的一个杀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而且更多是败。我可以忠告所有的中国职业经理人,带你的旧部到新企业里面去,去一个,失败一个。想带就不要去,想去就不要带,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关于如何扮演好角色,唐骏还有一个经典性的总结:
“职业经理人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做人、做事,有空的时刻再作作秀。”
不知道你看到这里感受如何?我觉得:这段话十分耐人寻味,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分析:
排在最后的是作秀,这点,很多人容易学会;排在倒数第二的是做事,做好事并不容易,但还不是最主要的;排在第一的是做人,这是最重要的,是最难的,也恰恰是许多管理者和员工最忽略的。
唐骏以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会做事需要智慧,而会做人需要更大的智慧!
唐骏所展示的,尽管是职业经理人的成功之道,但值得所有想取得超凡发展的员工们重视。
第5节第二章 问题到此为止
第二章问题到此为止
一个智慧的员工,必然是一个最能解决问题的员工,他会始终对自己有这样的要求:问题到此为止。
他绝对不会推诿,也绝对不会先计较条件,而是以主人翁的心态,任何时候都将单位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并养成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的习惯,让自己成为问题真正的终结者。
养成不计较条件解决问题的习惯
不管是《方法总比问题多》一书还是本书,其最大的价值,就是帮助员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一个员工会解决问题,就能因此获得个人价值的提升,并带来组织绩效的提高。
毫无疑问,本书既延续了《方法总比问题多》一书在这方面的价值,又对它进行了进一步超越,那就是使你——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更强,解决问题的效果更彻底!
一个有智慧的员工,必然是一个最能解决问题的员工。而他之所以能成为最能解决问题的员工,首先来自他有一个最突出的素养——“问题到此为止!”
这一句话是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座右铭。他以一个牌子将这个座右铭放在桌子上,以此来提醒自己。
这是杜鲁门对自己的要求,我认为,这实际上也是智慧型员工应该对自己的要求:只要发现有问题,就一定要把问题在自己手里彻底解决掉。决不允许把责任推诿给别人,也决不允许自己讨价还价先要条件再做工作。不仅如此,即使不是自己的分内事,只要与单位的利益有关,也能主动地、不计较条件地去解决。
我们且看一个小小的例子:
上海R氏集团的优秀主管钟剑兰女士,曾经应我们机构之邀来与我们的员工进行交流。她讲了一段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
一次,有个外国集团要和她的公司谈合作。春节期间他们一起到海南度假,主要目的是谈合作事项。
然而,当时正是旅游高峰期,海南房源紧张。他们一去就是十几个人,为了公事的需要,还要住在同一宾馆里。问题出现了:当时五星级宾馆已经没有了,只剩下四星级的。没办法,公司只好选择了一个四星级宾馆。
外国客户中的一对夫妻向来只住五星级宾馆,知道要住四星级宾馆后非常生气,坚决不住。
她和自己的同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极力想说服客户,但都无济于事。她本想向单位的领导汇报,但一看天色已晚,公司那边已经下班。她想到没有必要去惊扰领导,就不打电话联系了。她决定自己解决问题,一方面,她安排这对夫妇在咖啡厅坐下,让服务员给他们送上两杯热乎乎的咖啡;另一方面,想尽一切办法,甚至打电话到北京找自己的老同学帮忙。
终于,通过多方面联系,最终在一家五星级酒店找到了一个房间,但是酒店提出:因为是临时调配房间,所以还要多交一定的费用。
本来因为春节期间房间紧张,房价就比平时调高了,现在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再调价,这实在是难以接受。但是,钟小姐还是毫不犹豫,将房间订了下来让这对夫妇住下。多付的钱,她自己掏腰包解决。
这对夫妇很高兴,合作也顺利展开了。项目谈得非常地顺利。
回去之后,这件事被公司领导知道了,领导不仅对她的做法很满意,而且很感动,之后,就给了她更多的发展机会。
钟小姐的故事,与上一章讲述的联想的那位员工的故事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遇到问题,不是只会请示领导,更不是领导答应给你好的待遇和回报才去把问题解决,而是充分发挥主人翁的精神,先将问题解决掉。
其实,在任何单位,问题都是无处不在的。在出现问题之后,不少员工总有一些等、靠、推、拖的心理。不仅如此,在领导安排他干工作时,不是先想方设法完成,而是首先问给什么条件。如果没有满足他的条件,他就不会去干;即使去干,也总是干得很不情愿,最后要么打折扣,要么让问题悬而未决。
那么,这样造成的结果如何呢?往往不仅耽误了单位的工作和事业,也阻碍了自己前进的步伐。
与此相反,一个智慧型员工必然会不先计较条件,而赶紧去解决问题。正因为有这样的素养,所以他们往往能比一般人想到更好的方法,而且还能确保“问题到此为止”!
养成将单位的问题当成自己问题的习惯
无论是上述联想那位优秀员工,还是钟剑兰这样的员工,他们都展示了一种非常好的品质:只要是单位的问题,就是我自己的问题,决不能认为“这不是我的分内事”就把它推诿掉。
一个智慧型的员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有时也要学会把“分外事“,当成“分内事”来做。
要做到这一点,还得突破一个认识误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这方面,著名职业经理人李开复给大家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李开复历任微软副总裁和Google中国区总裁等职。他初入职场时,曾经在苹果公司担任技术工程师。有一段时间,公司经营状况极为不佳,员工士气也比较低落,如果不立刻找到突破口,只会使问题越来越严重。
这些问题本应该由市场部来解决,并不在李开复的工作范围之内。可李开复没有这么想,他认为作为苹果公司的一分子,应该主动帮助单位去解决问题。
他时刻琢磨这事,积极地为公司出谋划策,帮助公司渡过难关。有一天,他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苹果公司有许多很好的多媒体技术,可是因为没有用户界面设计领域的专家介入,这些技术无法形成简便、易用的软件产品。
他兴奋地想:“这不正是一个问题的突破口吗?”
找到这个关键因素,他立即写了一份题为《如何通过互动式多媒体再现苹果昔日辉煌》的报告。
果然,所有看过报告的副总裁最后一致决定采纳李开复的意见,而且非常赞赏他的做法,很快他被提升为媒体部门的总监。结果,苹果公司平安地渡过了这次危机。
多年后,李开复遇到了一位当年在苹果公司的上司,上司感慨地对他说:“如果不是那份报告,公司就很可能错过在多媒体方面的发展机会,今天,苹果公司的数字音乐可以领先市场,也有你那份报告的功劳啊。”
如果你是李开复,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样做呢?可能大多数人都决不会去揽这样的“分外事”。
为什么?他们不是想不到,也不是不相信自己能做到,而是不愿意去做,而是因为他们有这样的一些认识:
“这不是我的职责范围,让另外的部门去处理吧!”
“领导没有安排我这样干,我出这个风头干什么?”
“我已经把工作完成了,其他事我可就不管了。”
……
正因为有这样的认识,在单位里,许多人对应该解决的问题视而不见、甩手不管。但是,与上述这样的人相反,一个智慧型员工,应该像李开复这样,永远把单位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来解决。他们不仅不会先计较条件解决问题,而且遇到问题时,还会以“当仁不让”的心态,尽快去解决。
把单位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去解决,是团队精神的高度体现,也是主人翁意识和敬业精神的高度体现。任何把单位的事当自己事的员工,都是最受尊敬的员工,也是最能引起重视并得到更大空间和机会的员工。
第7节第三章条件有限,智慧无穷
第三章条件有限,智慧无穷
办任何事情都需要条件,但是条件往往不够,这正是产生工作难题的原因。
当外在条件有限时,不少员工往往是有什么条件就做到什么程度,甚至干脆将条件有限当作推脱工作的借口。
智慧型员工,首先不会考虑条件有限,而是想到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让问题得到最好的解决。
总向外界要条件,是把外在的难度看高了,把自己的智慧看低了。而凡事先想能不能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你就能想出许多原来想象不到的思路和方法,那么,看似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机会和成功也会不期而至。
第9节先讲条件举步维艰,先讲智慧前途无量
先讲条件举步维艰,先讲智慧前途无量
“条件还不成熟,先等等再说。”
“领导又没让我做,我做了也未必有什么好处,何必多此一举。”
“像我这样最普通的小职员,去操心单位的事做什么?”
……
这些都是职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
面对问题,很多人首先想到是只有单位和外界满足了我的要求和条件,才会去做;否则,能推就推,能拖就拖。
然而,我们来看看香港的“珠宝大王”郑裕彤是怎么做的。
郑裕彤曾名列香港富豪榜第3位,是香港金行龙头老大“周大福”的掌门人。
郑裕彤出生于贫寒之家,为了养家糊口,小学毕业后,郑裕彤便到父亲的朋友周至元所开的“周大福金铺”去当学徒。
尽管做的是最底层的工作,但他丝毫不懈怠,每天早早赶到金铺,将金铺收拾打扫得干干净净。往往是等他收拾完了之后,大伙计们才姗姗来迟。
店里的伙计,大多只知道埋头做本分事,而郑裕彤,除了做好本分事外,还特别爱动脑筋,经常琢磨和研究怎样做才能更有利于金铺的发展。
一天,老板让他到码头接一位亲戚。在码头,他看到有一位南洋侨商上了码头向人打听可以上哪里兑换港币。
郑裕彤灵机一动,立即走上前去,说周大福金铺可以兑换,价格也最公道,并立即带路将这位侨商带进了周大福,之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回码头接那位亲戚。
郑裕彤的这一做法让周老板大为赞赏。
还有一次,伙计们开工好一会儿了,郑裕彤才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老板很生气,问他到哪里去了。
郑裕彤回答说,自己看人家珠宝行做生意去了。
老板不禁有些好奇,问他看出了什么名堂没有。
“我看别人家的生意,比我们店里做得精明,只要客人一踏进店门,店里老板、伙计总是笑脸相迎,有问必答;无论生意大小,一视同仁;即使这回生意做不成,人家留下一个好印象,下回还会光顾!”
“另外,店铺一定要开在做生意的旺地,门面装修要讲究,特别是做珠宝生意,一定要显得十分气派。”
郑裕彤的回答让老板不禁对这个小伙计刮目相看,他没想到这些经商诀窍能够从这个小学徒口中总结出来。自那以后,老板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后来还将女儿嫁给了他。
在郑裕彤的经营下,“周大福”已经成为了珠宝行和金铺的代名词。
假如郑裕彤面对那位兑换港币的南洋侨商是这么想的:“金铺又没多给我工钱,我主动去管什么闲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假如他不主动去琢磨怎么做生意,而是想:“我一个小伙计,就算操这份心又有什么用?”……或许,他的人生就是另一副模样了。
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
有一个年轻人在美国一所电报大楼负责一个很枯燥的工作。职位尽管不起眼儿,但他从来也不把自己当作是一个小人物。
他每天都在想:“把电报变成文章或者是新闻会怎么样?”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就是一个不起眼儿的小员工,想这个干吗?做得到吗?”
可是,他没有这么想,而是跑到一个报社去,向有关工作人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一开始人家很不在乎他,根本就没把他的话当回事。
此时,你或许又想:“我说的对吧?受挫了吧?”
可是他没有灰心,一次又一次地去,把自己的意见不断地带给报社。终于他的意见引起了报社的注意,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最后这个年轻人成了一名编辑,他就是《纽约时报》的总编——霍华德。
我们一般人做的工作,都像霍华德最初的工作那样,平凡甚至不被人重视,但如果你是霍华德你会像他那样做吗?
如果没有,就不要埋怨你的条件不够好,职位不够高,原因就在于你没有利用自己的智慧,主动去做那些看上去与你无关的工作。
假如你是做技术工作的,如果你看到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遇到了困难,想想办法,或许你能帮他们解决难题;如果你是一个销售员,公司的产品存在某些问题,动一下你的脑筋提出宝贵的意见,可能公司就会走出危机;
……
一流的员工,他首先会觉得那些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要主动地、创造性地解决麻烦,无论这件事情与自己有没有直接关系,无论自己职位再普通,他们都会当仁不让,而机会往往就会因此而产生。
第11节第四章与其强求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第四章与其强求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我们常常因为对环境不满就怨天尤人,甚至消极怠工,一蹶不振。
其实,这世界上很少有一个环境是完全如意的。与其强求环境,不如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永远要记住:没有一个单位是为你量身打造的。
单位不是天堂,你也不是天使。只有你通过改善自己去改善单位,然后通过改善单位来改善自己,才能获得与单位共同发展的“双赢”。
你可飞到天边去,却飞不出那层薄薄的皮肤
“这份工作太没劲了,我再也不想干了”!一个年轻人怒气冲冲地对自己的哥哥说。
哥哥充满关心地看了他一眼,沉默了一会,然后说:“我觉得你已经养成了挑剔工作的坏习惯,这对年轻人的成长是很不利的。你要换的不是工作,而是心态。一味挑剔的人,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都不会感到满意!”
哥哥的话犹如当头棒喝。是啊,如果总在挑剔,就算是跑到天边去,就算换一百份工作,结果又能好到哪里去?
于是,年轻人决心潜下心来,把现在的工作好好做好。
就这样,通过一步步扎扎实实的努力,他不仅得到了公司的重用,最后还成了享誉世界的著名企业家。你知道他是谁吗?
他就是日本高科技时代最著名的企业领袖、被誉为“经营之神”的稻盛和夫。
对于稻盛和夫当初的抱怨,我们很多人是不是感觉很熟悉?类似的情景,是不是也曾经或正在我们身上发生?
我们似乎对工作总有太多的不满:单调乏味、没有发展的机会、单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于是,我们就想换一个工作、换一种环境,总觉得这样就可以重新开始,一切就会变得称心如意。
不可否认,在适当的时机,选择适当的工作,的确可以为自己赢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但是,如果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换一份工作上,而不是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命运真的就那么容易改变吗?
有这样一则寓言,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一只猫头鹰想搬家。斑鸠奇怪地问:“为什么呀?”
“我的生活昼夜颠倒,喜欢在夜里唱歌,吵得大家睡不好觉,谁都讨厌我。”猫头鹰哭丧着脸说。
斑鸠说:“哦,是这样啊!那你不必搬了。”
“为什么?”
“你完全可以改变自己啊。首先,你可不可以白天工作,晚上睡觉,和其他动物一样呢?如果不行,那你可不可以在晚上不要唱歌呢?如果晚上一定要唱歌,能不能唱一些轻柔动听的歌呢?如果你不改变自己,搬到哪里去,大家还是不会喜欢你。”
尽管这只是一则寓言,但其中却包含了大智慧。
我们很多人都像猫头鹰一样,当环境不如意的时候,就想换一个地方。但是,就算能够飞到天边去,我们能飞出自己那一层薄薄的皮肤吗?
没错,我们可以从南边换到北边,从一个行业换到另一个行业,从一个职位换到另一个职位……但是,如果我们的心态不变、固有的思维方式不变、做事的方式不变,那么,就算是换了工作、换了环境,过去在哪里跌到的,以后还是会在哪里跌到,过去在什么地方失败的,以后还会在哪里失败。
与其强求外在环境的改变,不如像稻盛和夫一样,先从自己开始改变。与其强求单位适应你,让单位额外给你机会,不如先改变自己,主动去适应单位,创造机会。
第13节单位不是天堂,你也不是天使
单位不是天堂,你也不是天使
“单位实在太差劲了。”“换个单位,肯定会比现在好得多。”
类似的话,我们很多人都不陌生。
每一个人都会对单位有所期望,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一点:单位不是天堂,我们也不是天使。
没有任何一家单位是为我们量身定制的,每个单位总有与我们的期望不一样的地方。反思我们自己,固然可能有不少好的甚至优秀的东西,但是,我们也可能有不少缺点,甚至有致命的毛病。那么,我们有多少理由抱怨和挑剔呢?
只想单位无条件满足自己所有的需求,收获的只可能是失望,结局要么换一份工作从头开始,要么就是对现有的工作失去热情,马马虎虎应付了事。相反,如果能够先改变自己,主动去适应单位,结局可能就完全不一样。
曾经在杂志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很有才华的年轻人,从部队退役后回到了原来工作的广播公司工作。他原以为还会像以前一样,如鱼得水,发挥自己的特长。
然而,公司换了老板,自己原来主持的那档节目安排给了别人,而让他接手的是一档名叫《快乐孩子》的滑稽少儿节目,这也是全台谁都不想干的一档节目。更要命的是,这个节目播出时间是早上八点半和半夜。
这让他难以接受,于是准备去找老板理论一番,争取为自己换个节目,实在不行,就辞职走人。
正当他准备去的时候,他突然看到办公桌上翻开的一本书上写的一句话:“适应环境,别叫环境去适应你。”
看着那句话,他想了许久,最终打消了去找老板的念头,接受了公司的安排,开始兢兢业业地做这档少儿节目。
在他的努力下,《快乐孩子》慢慢成为华盛顿地区最受欢迎的节目。老板对他的态度也慢慢发生了转变,最后,两人居然还成了好朋友。
再后来,他又担任了另一个节目的主持人。现在,他已经是美国非常著名的节目主持人,他的名字叫做威拉德·斯考特。
如果你也像斯考特一样,也要面对不理想的安排,你会怎么做?生气、抱怨、一走了之?还是不仅努力去适应单位分派给自己的工作,还运用自己的智慧将它做到最好?
看了斯考特的经历,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得到答案。
韩国总统李明博曾经对自己的新职员说:“要改变自己的性格。不要首先判断这份工作是不是合适我,而是要改变自己去适应工作。” 的确,很多时候,我们都想让世界随着自己的意志改变,单位像自己理想中的天堂一样,工作、待遇、职位都符合自己的心意。可现实往往与我们理想中的差距非常大,于是我们又希望单位能够主动改变。可结果还是事与愿违。这时候,与其强求单位给你机会,不如改变自己,主动去适应单位。这时你会发现,改变自己,比改变单位来得容易得多。
同时你也要有信心:适应单位并不是要永远适应它不好的东西,当你在单位里有了足够的影响力,你就可以更好地去改变它,帮助它更好地提升。
当你觉得单位没能提供天堂般优厚的条件和机会时,不要总抱怨单位。要知道,你在挑剔单位,单位也在挑剔你。要想单位成为天堂,我们不妨从开始学习当天使开始!第15节给人一个仰视你的理由
给人一个仰视你的理由
为什么自己在单位总像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为什么自己老是得不到同事的认可,领导对自己也总是不冷不热?为什么那么多年过去了,自己还是在同样一个职位上打转转?……
相信在职场中有这样困惑的人不止一个。
是领导不识才?同事嫉贤妒能?还是别的原因?
下面这个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曾经有个小男孩,因为个子比同龄人要高出一大截而被别人戏称为“傻大个”。
这让他非常愤怒。为了不受别人的嘲笑,也为了让别人能“看得起”自己,他加入了街头小混混帮派,专门给别人起又损又搞笑的绰号。
因为他的“出色”表现,居然赢得了帮派中不少人的吹捧和赞扬,这让他非常得意。
一天,他又给一个男生取了个侮辱性的外号。谁知那个男生连看都没看他一眼就走开了,还冷笑着说了一句:“因为鄙视,我懒得抬头。”
恼羞成怒的他于是转过身去咒骂那个男生,这一幕正好被前来接他的父亲看见。
他一下子呆住了。因为父亲对他一直很严厉,他以为父亲会狠狠地教训自己。然而,父亲却说了一句:“你只有尊重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既然你希望大家都仰头和你说话,就请给他们一个仰视你的理由。”
说完父亲便走了。留下他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那里想了很久。
第二天,他退出了小混混帮派,并向那些被自己伤害过的人一一道歉。后来,他加入了校篮球队,开始努力打球。再后来,他成了一名职业篮球队员,慢慢打出了名气。
虽然出了名,但他依然很谦虚,因此也赢得了别人对他的尊重。
如今,他在全世界已拥有了无数的球迷。他就是曾荣获1996年奥运会篮球比赛冠军、被誉为“NBA历史上最伟大的50名球员之一”的美国湖人队前中锋、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大鲨鱼”的沙奎尔·奥尼尔。
从当年的街头小混混,蜕变成今天人人尊重的“大鲨鱼”,奥尼尔给了一个让所有人仰视他的理由:不懈的努力,傲人的成绩。
看了奥尼尔的故事,或许我们就能够找到自己在职场中得不到重视的原因。
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得到别人的尊敬,机会也不会毫无理由地属于你。当我们在抱怨别人不重视自己的时候,不妨先问问自己:我是否像奥尼尔一样,给了一个让别人仰视自己的理由?如果没有,那么,就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如果奥尼尔想靠当街头小混混让别人看得起自己,那么现在身高227米的他,可能仍然只是一个谁都看不起的“傻大个”。而他最终能赢得别人的尊重,靠的不是别的,是成绩。
假如我们也想成为职场中的“明星”,除了像奥尼尔一样,没有更好的途径。
第17节要“面子”,更要“里子”
要“面子”,更要“里子”
“那种小事情哪里是我做的?”“以他的资历,凭什么要我听他的指挥?”“我怎么能让别人知道我的不足?”……
在职场中,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心态。
对此,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给大学和中学毕业生写的“11条人生格言”中,有这样十分重要的一条:
“这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这世界指望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先要有所成就。”
我觉得:这一条指出了我们不少员工存在的一个致命的错误:过于在乎自己的“面子”,即自尊心甚至虚荣心。他们把自尊心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结果,可怜的自尊心和虚荣心是保留了,但是失去了实在的回报,更失去了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要有发展,就必须与这种不牢靠的自尊心和虚荣心作斗争。
要“面子”,更要“里子”!换句话说,很多时候自己所谓的“面子”其实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自己的“里子”,也就是内在的能力。
曾经在名为《思维与智慧》的杂志上看过这样一篇文章:
有一个韩国小男孩家里非常穷,全家七口人挤在一间旧房子里住,酒糟是他们的主要食物。作为家中最小的男孩,他每天都有一项重要任务——想方设法买到最便宜的酒糟。
每天他吃完酒糟去上学,脸总是红红的,从他身边经过的人总能闻到刺鼻的酒味。
有一天,他经过老师身边,老师突然叫住他,怒气冲冲地说:“我闻到的是酒味吧?你居然敢红着脸、醉醺醺地来上学。太不像话了!”
他低下头,一句话也不说,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从未做任何解释。
此后,他帮母亲一起做豆包和爆米花,然后拿到街上去卖。
一次,母亲让他换个地方去卖,他很不情愿,因为那里邻近有一所女子高中。尽管他平时不太在意个人形象,但在女中旁边卖小吃,仍然让他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不得已,他只好戴上一顶草帽以遮挡自己的脸。
然而当时是冬天,母亲见他这样很奇怪,当她得知原因后很伤心地说:“你没有去偷,去抢,是用自己的双手在劳动,这是堂堂正正的事情,没有什么可丢人的!”
母亲的话如当头棒喝,也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因为他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自己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家境贫困而产生自卑心理。
这件事后,他变得自信而且坚强,也培养了他决不服输的性格。之后,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年年获得奖学金,没花家里一分钱便取得了高中毕业证。1961年,他顺利考取韩国名校高丽大学,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后来,他担任了韩国总统,他的名字叫李明博。
如果没有母亲的那一句话,年少的李明博可能会深陷自卑的情绪中不能自拔。但那又能改变什么?只能是照样贫困,依旧被人看不起。
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没有改变这种状况的决心,别人看不起自己也并不可怕,怕的是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在职场中,不乏这样的人:好面子、生怕别人说自己不行、听不得别人的意见,固执地认为自己就是最好的。他们既不愿意被别人改变,也坚决不肯自己改变自己。但他们忽略了一点,职场看重的不是谁的“面子”,而是他的能力和业绩。只有从重视“面子”到重视“里子”,深化内功,提升自己的智慧与能力,才能获得真正的自信与自尊
第19节以自己的态度改变别人的脸色,不要因别人的脸色改变自
己的态度
以自己的态度改变别人的脸色,不要因别人的脸色改变自己的态度
2007年11月,我应邀去上海参加中国培训论坛,特别约见了参加我们“白领成功训练营”的一位学员。这位学员的成长,正是被比尔·盖茨观点改变的一个典型案例。
这位学员姓邓,他来自湖南一个贫困的山区,高中毕业后,学了几年汽车维修技术,然后怀揣着梦想到了上海,进了一家台资企业,当了一名普通的汽车修理工。
尽管他很愿意吃苦,但他毕竟技术不够。于是一些老员工瞧不起他,甚至排挤他。当时,他十分痛苦,几乎想一走了之,重新找一份工作。
就在这时,单位安排他们一帮新员工来北京学习。学习结束之后的第二天是星期六,他本来要回去,但看到了我们举办的第五次“白领成功训练营”的消息就报名参加了。
就在这次训练营上,他听到了比尔·盖茨的那句关于自尊与成就的格言,使他一下警醒过来。他很激动地谈到自己的感悟:“当自己实力不够的时候,被人瞧不起是很正常的。要让人瞧得起,先得自己干出个样子来!”
回到上海之后,他彻底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一是更加钻研和好学,二是更加谦虚地向同事请教。在工作上,别人不愿干的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这样一来,不仅技术大有长进,而且,越来越得到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和喜爱。两年后,他被升为了主管。只有他自己知道,对于学历不高、又没有任何背景的他来说,做到这个位置要付出多少艰辛和努力。
然而,就在他刚当上主管没多久,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公司原来的经理被调回了台湾总部,总公司那边又派了一个新经理过来。新经理来的同时,还带了几个原来的下属过来,这样一来,他立即遭到了排挤。新经理不但对学历不高的他很是瞧不起,甚至对他百般刁难。
当时他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离开公司,要么忍气吞声地继续待下去。
他不甘心就这样放弃,同时他也想,如果我这次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即使换一个新公司,我还有可能遇到同样的问题,难道我就这样永不休止地换下去?
他下决心改变这样的状况:无论新经理对他的态度多么恶劣,他永远都是笑脸相迎;新经理带来的下属遇到了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他也总是立即主动站出来帮忙;由于文化和管理风格的差异,有些员工对新经理的领导不服,他就私下给这些员工做思想工作……
慢慢地,新经理感到他真的是处处在为自己着想,处处在帮助自己,于是对他的态度也有了转变,从接纳他开始重视他,到最后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两年后,公司开了一家汽车修理厂,他被任命为厂长,管理着几百名员工。而在此之前,在这家台资企业担任高级管理者的全都是台湾人。
在这位学员谈完自己的成长历程后,我深深为他的自我突破而高兴,同时也进一步感到比尔·盖茨那句格言的生命力。与此同时,激发了我进一步的思考:在职场中,像这位学员那样,由于各种原因遇到别人的冷脸是很普遍的,而普通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因为别人的脸色就心灰意冷,或者怨天尤人:
“他的语气那么冷淡,看来成功没希望了!”
“已经让领导产生了不好的印象,再留下来也没什么意思,换个工作算了!”第21节
-奇迹,总从改变自己开始
奇迹,总从改变自己开始
比尔·盖茨的那句格言还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改变外界对你的认可,首先要学会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真正以自己的实力和成就,去征服别人的心。
我在长虹集团做培训时,与该公司培训中心主任侯庆国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我问他在培训中,有哪些最崇尚的理念。
他给我讲述了几条,每条都很精彩。而其中,他格外强调的是这么一条:“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
我觉得,他讲得实在太好了。一个人要有最大的发展,一定要首先从改变自己开始。而奇迹,也往往从改变自己开始。
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地下室里,英国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的一段话:
“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象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
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努力的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
现在在我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次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就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这段话堪称经典,它阐述了改变自己是多么重要!
有时候,只要改变自己,生命就可能产生出意想不到的能量。
他从小患有先天性青光眼,尽管做过20多次手术,却仍然没有治好。一次在学校踢球的时候,他的眼睛不小心被足球打中,这次意外使本来弱视的他变成了全盲,他陷入了彻底的黑暗中!
他万分沮丧,一个多月闭门不出,不要说弹琴和唱歌,就是父母和他说话,他也不作任何回应。到最后,他甚至用绝食来抗议命运对他的不公,他声嘶力竭地咆哮:“这么美的世界,我却再也看不见……”
有一天,父亲对陷入绝望的儿子说了一句悄悄话,这时候母亲惊讶地发现,儿子眼中的泪水竟然戛然而止。不仅如此,第二天,她发现儿子第一次摸索着走出了家门。出门前,他像失明前那样端坐到了镜子前,还让母亲把他打理得干净整洁。
从那以后,他回到盲人学校,靠“点字乐谱”重新学起音乐。他学习非常勤奋,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比萨大学法律系。
在大学的四年里,他一边学法律,一边勤练吹拉弹唱。再后来,他成了世界著名音乐大师弗兰科·科瑞利的学生。如今,他是意大利卢卡Boccherini音乐学院的院长,同时还拥有自己的制作公司,单是他的CD《浪漫曲-民歌及咏叹调》就在全球售出了2000多万张。
他的名字叫安德烈·波切利。
而改变他一生的,就是父亲说的那句悄悄话:
“小家伙,别气馁!这个世界属于每一个人。虽然,你看不见你眼前的世界,但是,你至少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走到世界面前,走到人群中间,让这个世界看见你!”
对于波切利来说,苛求外在的条件已经没有任何可能,但通过改变自己,他最终创造了“让这个世界看到你”的奇迹。
虽然这是一个自我成功的故事,但是也值得我们所有的员工学习。很简单,我们一般人在工作和单位中遇到问题,比这位盲人要小得多。这位盲人能解决那么大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不能更好地解决许多小的问题呢?
外在的条件往往是有限的,如果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外界条件上,那么结局就只能是一场空。与其将时间浪费在毫无意义的等待上,不如从改变自己开始,而奇迹,往往就会在改变中产生。
第22节改“尽力而为”为“全力以赴”
改“尽力而为”为“全力以赴”
在工作中,经常听到有人说:“我尽力而为。”
而当问题没解决的时候,他总会为自己辩解:“我已经尽力了。”
其实,要想真正将一件事情做好,光尽力而为还远远不够,必须全力以赴,这样才能逼自己将智慧充分发挥出来。
我在中国青年报当记者时,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同事叫刘先琴。她的优秀,从一件小事上就可见一斑。
有一次,她奉命去新疆完成一个重要的紧急采访任务,谁知火车还没到达目的地,就出了故障。眼看着时间一点点过去,而火车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修好,她非常焦急,再这样下去,采访任务就无法完成。
这时候,她无意中发现附近有飞机起落,这让她非常兴奋,马上向人打听,知道不远的地方有个军用机场。于是她立即下了火车,用最快的速度向机场走去。到了机场后,她找到了机场的负责人,出示了自己的证件,并再三说明这次采访的重要性,最后希望他们能够将自己送到新疆。
让军用飞机送自己去目的地?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凭着自己的执著,机场的负责人最后居然答应了她的要求。最终,她漂亮地完成了任务。
回北京后,报社对她进行了表扬。别人问她:“太不可思议了,你怎么连军用飞机都能借到呢?”
她呵呵一笑说:“全力以赴,要成功就必须有非成功不可的决心。”
尽管过去了十多年,但她的这句话,一直牢牢印在我心里。
是啊,要成功,就必须全力以赴!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了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拼命地逃生,猎狗在后面穷追不舍。
可追了一阵子,兔子没了影,猎狗只好回到猎人身边。
猎人非常生气:“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
猎狗不服气地辩解道:“我已经尽力而为了!”
兔子带伤跑回家,兄弟们都很惊讶:“你怎么能跑过一只凶狠的猎狗呢?”
兔子说:“它尽力而为,而我是竭尽全力呀!他没追上我,最多只是挨顿骂,而我若不竭尽全力,可就没命了。”
故事中的猎狗和兔子就像现在职场中的两种人:一种人,对工作总是尽力而为,除非有特殊情况才会竭尽全力;一种人,无论什么事都全力以赴。而成功,往往只青睐后面那种人。
那么,尽力而为和全力以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可以对照下面的表格:
尽力而为全力以赴
完成任务通过努力获得
付出别人要求的努力尽最大努力
机械地完成工作动用自己所有的智慧
只求完成追求卓越
靠别人激励自我激励
获得工作报酬实现自我价值
满足现状永不满足
尽量少做尽量多做
瞄准任务瞄准梦想
只完成工作主动完成其他工作
如果我们能够改“尽力而为”为“全力以赴”,那么就能挖掘出自己最大的潜能,让自己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第24节永远调高你的工作标准
永远调高你的工作标准
“做到这样已经可以了。”“差不多了。”“不错啦。”
在做一项工作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经常也会这样想?
但真的做到这样就可以了吗?
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做得更好。只要我们将自己的工作标准定得高一点,往往就会做得更好。
张水华是我国著名的电影导演。他在拍摄由鲁迅的小说改编的电影《伤逝》时,正是物资严重缺乏时期,厂里限制每个摄制组的耗片比为1∶3,但因为张水华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所以唯独对他例外,耗片比可以达到1∶6。
一天,张水华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跑到北影厂的领导那里说:“胶片多少钱一本?上次有几个镜头没拍好,我想用我的工资再买几本胶片。”
原来,《伤逝》拍完之后,有几个镜头尽管拍了多次,但张水华还是觉得不满意,还想重拍。
其实,他已经是电影界的泰斗,就算不重拍那几个镜头,也没有人会提出质疑。但对自己要求非常高的他,却不肯放过任何细节,而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名也不是为利,只为拍出心中完美无瑕的影片。
但也正是这样的高标准,才造就了他电影界泰斗的名声和地位。
再看看有些导演,拍摄的影片中,“穿帮”的镜头经常可见,明明是古装片,可空中却可以看到飞机掠过的身影。这些导演的影片中之所以会出现这么低级的错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调高自己的标准。
我们都曾经有过这样的困惑:同样的事业岗位,同样的智商能力,同样的起点背景,不同的人却会做出不同的成绩。甚至有天壤之别,原因何在?
就在你为自己定的标准有多高。标准越高,对自己要求也就越严,遇到任何可能出现的困境,总能全力以赴做得更完美。
记得,我的单位市场部曾经有这样一个员工:其他业务员几乎平均每天打二三十个电话,可他总是要求自己比别人打得更多,开始是四五十个,后来他不断给自己定更高的标准,甚至到了上百个。结果,他出的单最多,那么他得到更多的回报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这时,有的员工就问了:“我觉得他的表述能力还没有我强呢?怎么我就出不了单?”
其实原因很简单,你没有调高自己的标准,只有调高自己的标准,才能锻炼你的大脑,把你的最大智慧给挖掘出来。
把自己最大的智慧潜能挖掘出来,你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所以记住:
永远要调高自己的标准!在事业的道路上,走得最远的人就是那些对事业有最高标准和要求的人。
“他算老几呀?去他的吧!”
而这位学员之所以成功,就是由于他摸索到一种更好的应对态度:不要因为别人不好的脸色,改变自己积极的态度;而要以自己积极的态度,去改变别人不好的脸色!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心态,能够让我们变被动为主动,反败为胜!
第四篇:专家支招:做简历不宜走极端
同是求职,本科生几乎都抱着厚厚的简历,研究生却大多只拿着几张应聘表。专家告诫:做简历也不可走极端。
前不久的几场招聘会上,记者留意到这样一个情形:本科生的简历做得分量十足,精美的封面、推荐信、简历、各类证书、成绩单样样齐全。相较之下,研究生的简历却显得较为“单薄”:不少简历只有一张纸,简明写清个人基本情况、在校表现及实践经验等。有些理科研究生甚至将简历做成表格形式,一张登记表就浓缩了所有资料。
华中师范大学物理专业的研究毕业生黄英(化名)告诉记者,他认为简历只是个人能力的符号,没必要做很多“花架子”,只有到面谈时才能真正体现求职者的能力。同时,还有不少研究生认为,拥有硕士学位的毕业生找工作问题不大,简历做得太花哨,反让对方错觉“有水分”。本科生却大多对求职不太自信,希望通过好的“包装”,顺利将自己推销出去。
用人单位会青睐怎样的简历?各企业对此意见不一。江苏省一位招聘负责人却认为,尽管研究生同本科生相比在求职中确实占有很大优势,但这不应成为其求职简历制作简单的理由。如果简历只有一张纸,不能让用人单位详细地了解情况,也会影响求职效果。
武汉统一企业的人力资源专员王永森称,在招聘过程中,他们查阅简历的过程一般为2~4分钟,太过冗长的简历并不“讨喜”。
省市人才市场的专家建议,简历太厚、太薄都不好,毕业生应当根据自身情况,酌情对待简历问题。如果有学术论文在权威杂志上发表,大可附在简历之后,表明自己的资历,但一般性的经历不宜占篇幅过长。不过,简历虽然追求简明,但简略到“一张纸”,也是不可取的。
第五篇:做智慧型教师、专家讲座心得
做智慧型教师,创高效课堂
-----聆听安康教研室李志专家讲座之体会
“听君一堂言,胜读十年书”。这是我倾听了安康教研室李志老师课堂教学改革专题讲座后的最深感受。7月13日,教体局组织全县小学数学教师学习了安康教研室李志老师的讲座。主要针对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进行讲说,帮助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价值观,以“做智慧型教师,创高效课堂”为主题,讲述了课改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各种细节的处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就对于课堂教学要转变哪些观念,哪些方面需要改革,如何改革等问题,谈谈我粗浅的认识。
一、树立全新理念,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1.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理念。在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身份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训练。
2.树立合作学习的理念。从李志老师的讲座中,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他们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的成效。在课堂教学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让他们乐意合作,愿意互相帮助,进而实现全面丰收。真正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转变学习态度,把学习当作是一件快乐事。
3.树立“学生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教学理念。只有采取多种多样的办法,激励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学必有成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和释放出来,学生才算真正把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也才算真正实现的了教学目标,真正解放了自己,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也才算成功。
二、多方位改革教学方法,创设激情燃烧的课堂
从专家老师的讲座中,我深深认识到了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
1.用真情的激励还“情感的课堂”,激励能扬起孩子生活的风帆,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有意味的动作,一句亲切的鼓励,一次赞许的微笑……会滋养学生的心灵,体会到尊重和关爱,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习,主动地探究。
2.用丰富的活动还“开放的课堂”,开展各种活动,激活课堂,放飞童心,能使课堂教学高潮迭起,并为教学创设相关情境,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我在教学中常常是满堂灌的,起码也是大半节课,学生活动时间很少,如果有,那也是有限的练习时间,学生缺乏学习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时间,正如张四保主任所说的,这种教学其实是在干扰优等生,制造差等生。
3.通过美的体验还“想象的课堂”,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会让学生达到“一吐为快”的学习境界。
4.通过平等的交流还“对话的课堂”,师生民主平等对话的过程是追求心与心的呼唤、神与神的交融、情与情的相牵、思维与思维的碰撞的过程,这样的课堂必然生机盎然。“生生对话”给了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了交往,增强了合作意识。张四保主任他创意的教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类学生都有事可做。与“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相比,确确实实能让差生不差,尖子生更尖。5.通过实践的探索还“感悟的课堂”,课堂教学内容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样就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才会有深刻的体验。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三、做智慧型教师 实现民主
1.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真参与,真思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去检测,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敢于展示自我。
2.课堂教学要研究真问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引领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模式,如果课堂没有了问题引领,就没有了课堂教学,有问题,能让学生激情饱满;有问题,能使学生进入思考状态;有问题,能引发学生争议;有问题,能展示学生的智慧。我在平时的练习和训练中,也未能很好地选好题,精选题,习题的针对性不强,学生做题多,但不精,不够系统,效率过低。3.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堂上师生间的表达、倾听、尊重、包容、欣赏、互助渗透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使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正如李炳亭先生所说:“展示,其实高效课堂对于当代中国最大的教学贡献是有了展示,展示足以改变每一个人的人生,因此展示是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学习兴趣,解决学生内趋力的新要素,如果你想改变一个人你就让他上来展示。展示就是发表,展示即暴露,展示即提升。”李炳亭先生还认为高效课堂是有模式的,说实在的教书实在是个技术活,因此课堂必须从基本的技术入手,只有技术到位,才会生成艺术。
总之,我们应转化思想和理念,牢牢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大胆将学习交给学生;要牢牢树立教师为课堂的主导和灵魂的思想,在教学前和教学中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每一个学生活动都要认真设计,在教学中要发挥主导地位,合理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学习的主体角色。在整个课堂中,只有让学生从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或者是失败,都是我们在教学中的真正收获。当然,在教学的日常工作中,也应时刻牢记这一点,永远将学生放在学习的第一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