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开展的调研报告
效益审计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是加强和改进部门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有关部门和单位调整投资结构、优化投资方向、加强投资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措施,也是审计机关效益审计工作的主攻方向。
一、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的的必要性
1、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是适应公共财政
体制改革,建立有效政府的需要。近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公共财政体系框架逐步建立,政府职能也随之进一步转变。公共财政体系改革的重点是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即实行财政预算和执行相分离,采用零基预算的方法,将财政预算作为控制成本、绩效衡量的主要依据。而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求建立有效率的政府,财政预算和执行过程就是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因此,评价政府高效运转就必须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评价。这为政府投资效益审计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对政府投资效益审计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
2、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是适应日益健全的社会监督机制和满足人民日益高涨的审计期望的需要。目前,我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体系不断完善,公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依法治国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同时,现阶段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面对两大挑战,一是环境污染,二是经济发展缺乏效率。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公众对政府投资于公共资源产生的效益情况和政府投资领域的违法违规问题就显得尤为关注,并且逐渐从过程的关注转向结果的关注,从投入的关注转向产出的关注。由于公共资源的占用、政府管理活动的情况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社会需要对此产生的经济责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个客观公正的评价,需要了解其相关的内部管理系统和管理制度是否达到既定的目标和成效。这样开展政府投资效益审计成了适应社会监督机制和满足人民无限审计期望的必然结果。
3、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是审计机关的神圣职责。新的审计法进一步明确了审计监督的三大基本职责:真实、合法、效益审计。2004年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也特别指出:“审计机关要依法全面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提高政府投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审计署制定的2006年—2010年五年发展规划也明确了逐步提高效益审计比重的目标。因此,为了更好地履行审计法,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审计项目,监督和规范政府投资行为,促进完善投资机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政府投资的宏观调控,必须使真实、合法、效益审计三足鼎立,效益审计势在必行。
4、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是适应审计事业发展,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的需要。从世界范围来看,发达国家在20世纪40年代就进入了以效益审计为重点,效益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并存的现代审计阶段。我国以往的审计一直侧重于真实、合法性审计,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经济性以及效率、效果如何较少涉及。同时,现阶段开展的投资项目审计仍侧重于事后监督,这种“亡羊补牢”式的秋后算账,起不到预先警示的效果,发挥不了审计建设性作用,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当前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
当前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工作还存在不少难点和问题,成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该项审计的制约因素和障碍。主要有: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实务指导性不强,更未形成系统、完整的投资效益审计理论框架、规范的操作指南和技术方法体系;审计资源受限,没有足够的人才力量予以支撑。此外审计机关的独立地位、法制建设、规范程度等方面的现状,都可能制约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的发展。
1、现行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仍侧重于真实合法性审计,弱化了效益审计的功能。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未完全建立,市场秩序混乱、财务会计数据失真现象十分普遍。在投资领域,建设市场混乱、违法乱纪局面尤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审计将目标定位于侧重评价和确定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或预算执行情况是否真实,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经济性以及产生的效率和效果方面评价较少,并且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安排真实、合法性审计有其客观必然性;但这导致了很难发现决策阶段的可行性论证、最终决策不符合实际,常常陷入有些项目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程序上都是合法的,可实质上却没有效益或决策不符合实际的问题的出现。由于对效益审计重视不够,投入力量不足,使得效益审计建设性的基本职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效益审计的功能被弱化。
2、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还缺乏相关的制度支撑。我国《审计法》中虽提到效益审计的概念,但相关的配套法规还没有出台,审计署制订的审计准则也未涉及效益审计标准的规定;同时,实际工作中也缺少具体、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由于效益审计的法制环境还没有建立,审计机关在开展投资效益审计时大多以项目的一个内容
或以专项审计调查的形式出现。审计做出的效益评价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如何保障审计意见和建议的实施,如何促使被审计单位据此改进管理提高效益,都迫切需要制度支撑。效益审计结论的社会认可度也缺少足够的法律保障。
3、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缺少客观的评价指标。效益审计最关键也最难的是在于客观、公正的评价。但目前我国正在探索中前进的投资
效益审计还未建立起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已有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财务指标多,非财务指标少;历史指标多,未来预测指标少;个体指标多,横向对比指标少;经济效益指标多,社会环境效益指标少;同时,评价指标多以有关主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的标准为依据,不仅存在局限性,而且其科学性和可靠性也很难保证。另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较粗,有的缺乏效益指标,有的只有数据计算结果,而没有数据计算的过程及相关统一囗径,有的缺少基础性的数据和资料,这给效益审计客观评价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4、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仍处于以资金效益、以事后审计方式为主的阶段。目前开展的投资效益审计偏重于资金效益的评价,忽视了对整个投资项目各个环节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离实现促进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仍有很大的距离。同时,审计方式多是事后审计,事前介入和事中控制不够,特别是对投资项目选择的决策过程难以施加影响;主要成果是核减额,审计中就项目谈效益倾向严重,对因体制、制度造成问题的原因分析不够。这种审计忽略了建设过程中决策、设计、采购、招标、施工、监理等环节,就是发现漏洞、造成损失浪费,也是无法挽回。
5、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受人才缺乏和审计成本的制约。由于审计机关对投资审计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属于公务员系列的国家审计人员较低的报酬难以吸引工程造价师等优秀专业人才加入等原因的影响,目前我国政府现有审计人员专业结构、能力结构不合理,投资审计人员缺少工程造价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执业资格,缺少具有法律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审计队伍中懂工程、法律的人员比较少,既懂工程又懂财务的人员更是凤毛麟角。同时,由于客观评价投资项目效益建立在对相关财务信息进行真实合法性审计后取得可靠相关的数据,再获取专家的意见以及延伸调查、走访积累数据的基础之上,因此,效益审计的深度和广度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金安排。由于审计成本的限制,投资项目效益审计还不系统,存在对其中的部分内容、个别问题进行审计,并且许多数据借助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客观性程度不高。上述情况制约着投资效益审计的开展,影响着效益结果的评价。
6、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滞后,实践性不强。近几年来,投资效益审计理论的研究虽然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是离形成有我国特色、系统而完整的投资审计理论体系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投资效益审计的内容、方法和程序上理论研究滞后,指导性与可操作性不强。已开展的投资效益审计主要也仅仅是在真实合法审计的基础上加入了部分效益审计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也未形成成熟的、可供借鉴的经验,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审计风险难以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效益审计的顺利进行。
三、全面推进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开展
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既应认清客观面临的障碍,又应充分评价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中已经蕴含的较为丰富的效益审计成分。在具体组织建设项目效益审计时,应紧密联系实际,在现有审计环境下,正视客观困难,明确现阶段效益审计的目标、合理选择项目,探索政府投资建设效益审计。一方面应量力而行,积极开展效益审计,不能因过分强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等客观因素,将效益审计复杂化,导致放缓实践步伐;另一方面应认识效益审计的深刻内涵,不能将效益审计简单化,以为效益审计就是查处问题、核减造价,从而导致探索创新的动力缺失。在现有主客观条件下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审计内容、方式和目标上更多地体现效益审计的理念。探索效益审计在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政治环境下的实现途径,达到深化管理监督,提高管理水平的目标,当前的效益审计需要深化审计的内容、方式和目标。在审计方式上,要以专项审计调查为主;在审计内容上,要以揭示查处损失浪费为主;在审计目标上,要以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相关部门单位深化改革和提高管理水平为主。只有充分体现效益审计的理念,效益审计才能定位准确,效益审计才能方法恰当,效益审计才能顺利开展,效益审计目标才能实现。
2、完善效益审计的相关法规、审计准则和操作指南。投资审计规范化的建设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审计署要在《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审计署要及时收集各地审计机关开展投资效益审计的先进经验和精品案例,认真总结、形成共识,升华为对全国有指导性、实用性的操作指南;各级审计机关也要在审计署制定的审计准则、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以及财政部发布的相关会计控制规范的基础上,根据本省、本地区开展投资审计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要,制定当地的投资审计工作规范。
3、建立科学合理的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国家发改委、审计署、财政部、建设部、交通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部门要密切合作,联合制定有关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价标准,特别要以从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超前制定出投资对环境影响的绿色评价指标,作为审计人员开展投资效益审计的依据;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合理体现审计的目标,应体现审计取证的经济性,应体现社会的公认性;内容应包括经济指标、技术指标、社会指标和环境指标等各类指标,覆盖合规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境性等方面。
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核心“3e”是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经济性(economy)是研究投入,是实现有效目标投入的最小化,就是节约,“花得少”;效率性(efficiency)是研究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在投入一定的前提下,产出是最大化,“花得好”;效果性(effectiveness)是研究产出,实际产出比计划产出比较综合效果的最大化,“花得值”。“3e”关系如下图:
计划投入 ←—— 效率性 ——→ 计划产出
↑ ↑
| 经 效 |
| 济 果 |
| 性 性 |
↓ ↓
实际投入 ←—— 效率性 ——→ 实际产出
基于以上分析,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效益审计指标体系应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即投资项目经济性评价指标、投资项目效率性评价指标、投资项目效果性评价指标。对这三个指标,针对不同的建设项目,可分别设计可考量的定量指标和可操作的定性指标,构成指标体系。
现以道路工程效益审计为例,借鉴1993年《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2004年《关于开展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等评价指标体系和现有的审计研究成果,建立道路(包括市政道路和公路等)工程效益审计指标体系(可参见下表),现对指标说明如下:
道路工程项目效益审计指标
经济性评价指标
(1)实际投资变化率
=[(审定竣工决算-批复概算(或计划投资额))/批复概算(或计划投资额)]×100%
≤0为好,说明决算没有超概算,投资计划控制较好
(2)单位道路长度造价
=审定的工程竣工决算造价∕道路长度
≤该地区同类工程单位道路长度平均价,如偏高建议以后加强造价全过程控制与跟踪审计。
(3)建设单位管理费用增减率
=[(审定建设单位管理费用-建设单位管理费用概算数)/建设单位管理费用概算数]×100%
≤0,说明建设单位管理费用决算没有超概算,建设单位管理费用计划控制较好
(4)单位工程建安造价变化率
=[(单位工程竣工结算-单位工程预算造价)∕单位工程预算造价]×100%
≤0,说明建安造价决算没有超预算,建设单位管理费计划控制较好。
(5)单位投资占用耕地率
=项目占用耕地面积/项目总投资
与同类项目比较,小于同类项目单位投资占用耕地率为良好
效率性评价指标
(1)静态投资回收期
=累计净现金流量出现正值年份-1+(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当年净现金流量或建设项目的投资总额/(建设项目年利税总额+折旧)
小于行业静态投资回收期(年),可行
效果性评价指标
(1)计划工期增减率
=(竣工工程实际工期-竣工工程计划工期∕竣工工程计划工期)×100%
≤0,说明工程提前完成,节省了工期,工期控制效果良好。>0,说明工程延期完成。
(2)工程合格率
=(被评为合格的单项工程(标段)个数∕全部验收鉴定的单项工程(标段)个数)×100%
工程合格率等于100%,说明质量控制效果好
(3)工程优良率
=(被评为优良单项工程个数∕全部验收签订单项工程个数)×100%
工程优良品率100%,说明工程质量控制效果好
以上为结合道路工程投资项目的自身特点而设置的特定指标的效益审计评价的定量指标,包括一般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对无法通过数量计算分析评价内容,建议应采取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来反映评价结果的定性指标。
目前,在投资项目审计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类标准:一是已有的行业标准,二是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标准,三是被审计单位制定的一些控制制度、管理办法等,四是国家制定和发布的发展规划以及行业发展目标、指标,有关专业管理部门发布的规范、技术标准等。审计实施过程中可根据项目实际具备的效益审计的条件,客观、谨慎的予以评价。
4、实行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目前,建设工程因工程组织管理、投资管理体制、审计监督缺位等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可行性论证不够,长官意志替代技术管理和科学决策。
(2)违背建设程序和导致规模扩大。
(3)设计粗糙导致费用增加。
(4)招投标法等法规执法不严,监管不力,招标前“设局”,招放中“演戏”,暗箱操作,串标泄标,违法违规等现象严重。
(5)承包合同条款不清晰,责任不明确,执行不严格,矛盾纠纷导致仲裁和法律诉讼。
(6)管理体制不科学,业主非专业人员多。
(7)业主在过程中随意变更和乱签证。
(8)设计部门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无意义的结构修改和功能变更。
(9)材料设备的招标流于形式,“看样不定价”,权利始终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10)进度款比例过高,超付工程款及引起结算困难,工程悬而不结现象严重。
(11)施工过程中违规作弊签证时有发生。
(12)提前竣工发生赶工措施费争议。
(13)工程资料收集不及时,管理不规范导致管理混乱和结算中纠纷。
(14)建筑市场不规范导致不正之风和贪污腐败。
针对上述问题,审计机关要积极创造条件并依法开展建设过程跟踪审计,以切实减少乃至杜绝违规行为。
所谓跟踪审计,是指审计机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有关建设工程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为依据,对建设工程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结、决算等全过程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监督,作出客观的评价,并出具审计报告,以贯彻国家投资政策,维护国家和业主、施工等单位的合法权益。有效控制和如实反映工程造价,促进加强管理和廉政建设,提高投资效益。
通过建设过程跟踪审计,可以对建设程序的各个环节和项目管理整个过程实行全过程的跟踪监督,及时发现项目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防范建议,督促建设单位纠正和关注,防微杜渐,未雨绸缪,从而减少乃至杜绝无可挽回的质量缺失和价值损失,提高项目投资效益,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5、培养效益审计的人才。在目前效益审计缺乏高层次专业审计人才的情况下,审计机关一方面可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工程造价有限公司等中介、咨询机构的合作,通过招标等公开、公平、公正的形式建立工程项目审计专家库。通过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可在必要时聘请技术专家参与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以缓解专业人才和审计力量的不足。另一方面,审计机关应尽快引进、吸收具有丰富专业技术知识和掌握先进科技的人才充实到审计队伍中,形成今后效益审计的中坚力量。再者,审计机关可加强现有审计资源的整合,加大现有审计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工程技术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使现有审计人员能够及时更新审计、会计、管理、工程技术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可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提高现有审计人员学习专业知识、获取专业资格证书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满足投资效益审计的要求。
6、加强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按照审计署的发展规划,到2010年要初步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效益审计方法体系。因此,当前,应着重研究投资效益审计审前调查的步骤、方法、效益审计目标的确定和标准的选择、效益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效益审计的报告框架、结果沟通与后续跟踪等理论问题,进而结合有关审计准则为实务工作提供客观标准和指南,帮助审计人员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恰当合理地开展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第二篇:浅谈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
【内容摘要】:本科题的研究,拟从分析投资决策、投资管理、资金运用、投资效果等四个方面入手,客观评价公共投资项目的效益,揭露重大违法违纪及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严重损失浪费的问题,提出促进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完善公共投资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的审计建议。同时,对公共投资效益审计项目的选择、审计目标的定位、组织方式的确定、评价指标的采用、审计方案的要点、审计报告的结构等内容进行研讨,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
【关键词】:公共项目;投资;效益审计
近年来,我国对财政体制和投融资体制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随着以建立公共财政为目标的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财政体系和框架逐渐完善,政府职能由原来的对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全面干预,逐步转向只对市场失效部分进行补充,政府投资管理的重点转向了公共投资项目。与此相适应的国家审计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领域,也应当转向政府公共投资项目。如何加强对政府公共投资项目的效益审计,已成为当前国家审计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概念、目标
(一)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概念
公共投资项目,是指由政府财政性资金或政府组建的特定机构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筹集的资金投资或参与投资的项目,也包括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投资的项目。公共投资项目按照项目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经营性公共投资项目和非经营性公共投资项目。经营性公共投资项目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对这类公共投资项目可以采用项目法人责任制进行管理,由项目法人充当项目业主,担负项目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债务偿还和资产的保值增值等方面的功能,可以用经济评价指标评价该投资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非经营性公共投资项目一般是非盈利性的,主要是提供社会公共产品,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投资项目。由于非经营性公共投资项目提供的是社会效益,而社会效益很难用经济指标评价,因此如何评价这类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是效益审计的难点。
效益审计,即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人员,依据有关法规和标准,运用审计程序和方法,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经济性、有效性进行审查、分析,评价经济效益的优劣,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其管理、提高效益的一种独立性的监督活动。
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是以促进和提高公共投资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为目标,以公共投资项目的投资决策、投资管理、资金使用和投资效果为主要审计内容,以项目建设结果为导向,以揭露问题为切入点,结合对投资领域相关政策的评价,融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为一体的效益审计。通过检查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资金使用的合规性、经济性、效果性、效率性作出评价,提出改进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已经突破了一般财务收支审计的范畴。从实际工作情况看,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不仅有纯粹的财务收支审计内容,而且包括了大量的项目管理审计内容,深入到了被审计对象的业务流程。审计结果更多地指向了项目的绩效,这种做法与效益审计的本质要求是一致的。在技术方法运用和证据支持方面,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也突破了查账审计的局限性。
审计机关开展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是抓住了政府资金使用的重点,抓住了各级政府关注、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对于加强对投资领域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投资项目效益情况的客观公正信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促进政府完善投资决策,管好用好资金,防止损失浪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的目标
《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围绕促进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关注对国家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投资项目和国家专项建设资金的审计,查处重大违法违规和严重损失浪费问题,促进加强项目管理,保障投资效果;关注国家宏观投资政策的落实和执行效果,促进完善政策法规,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所以,开展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的总体目标应该是“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完善法制、制约权力、提高效益”。
二、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的组织实施
(一)公共投资项目选择
选好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项目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特别是在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刚刚起步的发展阶段,选择一个好的审计项目对于积累效益审计经验,发挥效益审计作用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们选择审计项目时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和代表性地选择审计项目,不能盲目选择。选择审计项目要考虑:一是所选择项目的重要性程度。如果所选择的项目是政府及有关部门比较关注或者
第三篇:政府投资项目审计
突出重点 注重结合 全力服务“和谐××”建设进程
××县审计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建设投资规模的持续增长,政府投资审计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新的形式和新的要求,××县审计局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探索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新思路、新方法作为促进自身工作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增强审计人员的效能意识和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实现了项目竣工决算审计项目范围的不断扩大,并凭借由工作带来的巨大审计效能,掌握了全县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的主动权,成为全县所有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的必经关口。近两年来,审计投资项目
个,报审金额
万元,审定金额
万元,审减投资额
万元,最高项目审减率37.7%。通过审计使建设单位无计划、超计划建设、资金使用不合理及高估冒算等得到了有效控制,为深入揭露政府投资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行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繁荣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多管齐下,推进政府投资行为规范化。
一是加强政府投资审计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扩大政府投资审计的影响力;宣传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主要内容、查出的问题及取得的成果,让社会各界看到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在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和节约建设资金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让政府投资建设单位积极主动的接受审计。
23456
第四篇:项目数据分析师 -- 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评价指标(模版)
附: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评价指标
一、政府投融资一般公共基础性项目。这些项目投入使用后能够取得一定的直接经济收入,如水力、电力、高速公路、铁路建设项目等。
(一)社会效益指标:
1、就业效益指标:
新增总就业人数(1)总就业效果=/万元)≥定额指标项目总投资新增直接就业人数直接就业效果=(人/万元)项目直接投资新增间接就业人数 间接就业效果=(人/万元)相关部门的附加投资
项目占用耕地面积(亩)(1)单位投资占用耕地(亩)=项目总投资项目年生产用耗水量(2)单位产品生产耗水量=主要产品生产量
年综合能源消耗量(3)项目综合能耗=常年份)≤行业规定定额
项目收入净增值
2、资源利用指标:
该项目排出各类有害物质总和
3、环境影响指标=国家规定的各类有害物质最大排放量
(二)成本费用指标:
1、建安工程费用建安工程费用审计确认决算额-建安工程费用决算额
审计增减率= ×100%建安工程费用决算额
2、建设项目投融资建设项目投融资审计确认决算额—建设项目投融资决算额
审计增减率×100%建设项目投融资决算额
3、设备购置费设备购置实际发生费用—设备购置合同规定费用
用增减率= 100%设备购置合同规定费用
此外还要考虑由于建设工期的影响,材料价格的升降对投资成本的影响。
(三)资金管理指标:
资金实际到位额
1、资金到位率(%)= 100%政府投融资计划总额
实际使用政府投融资金数额
2、资金使用率(%)= 100%政府投融资金实际拨付数额
(四)工程质量指标:
本期评为合格的单位工程项目个数(或面积)
1、工程项目质量合格品率=100%
本期验收鉴定的单位工程项目个数(或面积)
本期评为优良的单位工程项目个数(或面积)
2、工程项目质量优良品率= 卜先知×100%
本期验收鉴定的单位工程项目个数(或面积)
(五)工程项目管理指标:
报告期正式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之和
1、建设周期(按投资额计算)=报告期正式施工项目完成投资之和
2、工程提前(延后)完成时间=工程实际完成时间-工程计划完时间
3、工程利用率(固定资产投入使用率)审定的新增固定资产交付使用价值 单项工程利用率(%)=审定的固定资产总价值×100%
新扩建项目投产后的年利润总额
1、投资利润率=×100%基本建设投资总额
(六)项目收益指标:
上式比值大于1,说明项目生产营运能力高于设计能力,反之则低。
4、项目财务净现值率(%)=100%建设项目总投资现值本期新增总产值
5、新增固定资产产值率(%)=100%建设项目净现值建设项目投资总额
2、投资回收期(年)=项目建设时间+年现金流入量建设项目实际投资总额
3、生产(营运)能力=投资后实际生产(营运)能力
本期新增固定资产产值
审定的建成投产项目个数
6、建设项目投产率(%)=×100%审定的施工安装项目个数
二、政府投融资建设的纯公益性项目。如城市道路改扩建、城市公园兴建等项目。这些政府投资的项目不以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为目的。而是从社会总体利益出发衡量项目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具体来讲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经济效益、就业效益、环境效益、稳定效益。对这些公益性项目进行评价时可以有选择的采用前述的有关评价指标,主要从处理社会问题和承担社会责任两方面来评价项目的社会效益。还可采用项目的利益相关者评分法来进行。通过问卷、抽样调查和GDP增长幅度等指标来确定群众受益率、社会满意率及经济拉动力。
三、疵点指标:
决策失误、工程管理及工程质量等原因造成的损失浪费指标的确定,可以根据审计情况灵活掌握。也可以参照上述有关指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来考虑。
审定的损失浪费金额
1、损失浪费率×100%审定的项目总投资
审定的新增固定资产未交付使用价值
2、固定资产闲置率审定的固定资产总价值×100%
3、闲置固定资产占压资金额=闲置资产价值+闲置资产维护费用(或财务费用)×闲置年限
同时还要测算项目付出的机会成本。一是此项目占压资金影响了对其它见效快、直接效益大的领域的投资;二是维护费用、相关的财务费用增加了财政负担。
影响政府投资效益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有表象的因素也有潜在的因素,有可预见因素也有不可预见的因素等等。因此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不可能包罗万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客观情况是千变万化的。审计过程中,结合掌握的大量的活的情况进行对比测算。而不仅仅局限于此,这些指标仅为广大审计工作者提供参考。
第五篇:关于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的实践与思考
一、政府投资效益审计取得的成效
对于江安来说,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虽是牛刀初试,但确实带来了直接效益:
(一)促进了政府投资的节约高效。随着县政府每年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的增大,江安县审计局对工程造价严格控制,以直接审减工程投资产生效果。特别是2004年、2005年审减工程投资额分别占当年县财政本级一般预算收入的16%、20%。部分单项工程审减效果更为明显,如 2005年16个土地整理工程审减投资450万元,平均审减率达33%,个别项目审减率竟达66%;2006年竹都广场工程审减工程投资211万元,审减率24%;2007年的竹都大道改造工程审减工程投资260万元。为国家节约了建设投资。与此同时,审计结果为部门预算编制、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以及有关部门监控资金拨付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促进了审计结果公告的积极推行。从2005年开始,江安县政府每年在向县人大常委会作“同级审”报告中均对政府投资项目的效益审计情况以及查出的问题作了报告,并通过《新江安》报和党政网向社会公告,重点对审减工程款金额较大和审减率达20%的项目进行了披露。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结果全部进行了公告,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有力的推动了审计结果的公开。
(三)促进了行业的规范管理。在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促使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规范行为。如2004年,县规划和建设局采纳审计建议,对一施工企业决算报价近500万元的竹都大道西延工程初步核减130万元工程款,后经政府投资效益审计再次审减工程款70万元。2005年,在对县幼儿园教学楼危改工程效益审计时发现,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管理(签证)不严格,后通过多次现场勘察、开挖隐蔽基础,发现送审竣工图与实际不符,基础超深平均多计约1米,施工单位多计工程款14万元。为此,县教育局采纳政府投资效益审计建议,在以后的政府投资工程中,不仅注重工程管理,而且对部分学校有重大建设项目的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强化责任追究,从源头上防范工程管理的漏洞。
(四)促进了审计权威性的树立。2006年,“水石路”施工单位不按照政府投资效益审计结论结算工程款,将水清镇政府列为被告,向法院提起拖欠工程款的民事诉讼。后经宜宾县人民法院审理,该院采信了江安县审计局作出的审减工程款58万元的审计结论,维护了审计的权威。同时,通过加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监督力度,不仅使审计查处的问题得到了纠正,各部门各单位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审计意识也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