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形成性考核一、三报告)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全,包括案例论述)形成性考核
(一)指导:指导:题目要求同学们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进行讨论,讨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同学们可联系下列具体方案:
1《城市生活无着落人员救助安置办法》
2《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简称国六条)方法是先上网查阅上述公共政策方案的内容,并认真阅读。然后结合教材第98页“决策方案的具体内容”,写出讨论提纲。联系实际的例子很多,从你知道的例子中写2到4个就行。讨论后形成的提纲,因时间关系没能进行讨论,就不作要求。只要同学们写的有理有据,条理清楚,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注:P98
决策方案的具体内容:
第一,方案执行的必要说明。即指出要将 所设计的方案付诸实施,首先应注意哦哪些问题才能保证方案执行效果与预期效果的一致。
第二,解决决策问题的基本措施。这是方案的核心内容,要尽量做到明确、具体,并给决策方案的执行者一定的机动性。要明确指明方案的执行者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与实现决策目标有何必要联系。由此可以增强执行人员对其的可信性,提高方案的可操作性。
第三,明确方案对应的阶段。公共决策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其解决也呈现出长期性与阶段性。因此,在方案中必须明确决策阶段,以使得角色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划分和决策。
第四,第四,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即明确决策方案的使用对象,运用期限以及该方案着重解决的问题等。
第五,方案所需的各种条件的要求。如实施该方案所需相应机构的调整或重新设置,人员的配备状况,以及资金等其他资源量的要求等。
范文参考(个人提纲在小组提纲中提炼)
《政府审计案例》讨论提纲
一、本选题简介
(一)选题依据:
1、审计理论界的专家大多数注重从理论层面理解和诠释审计,对于审计实践接触不多,即使审计科研人员通过审计实地调研,由于被调研对象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未必肯如实披露审计中发现的真实问题,这就造成审计调研的结果与审计发现之间存在偏差,由此形成的审计理论也就存在偏差;
2、从事一线审计的人员,具有丰富的审计实战经验,严重的经济问题在他们严谨的审计程序和准确的专业判断下被发现,但很多一线审计人员缺乏审计理论知识,无法将揭露问题实质的案例上升到理论,并用于指导审计实践;
3、审计专业的在校学生,在全面掌握审计、财务会计和其他法律法规理论知识的同时,迫切需要了解审计实战技术,有趣的审计案例不仅会开拓他们的视野,而且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激情,并帮助他们真正领会法律精神,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4、各大财经类高校教师苦于缺少审计案例的专业教科书,他们使用的仅有国外注册会计师审计专家编著翻译过来的版本,书的内容与国内国家审计现状难免会有出入。目前国内出版的审计案例系列书籍实际还停留在将审计报告内容简单地转摘,而未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尚未将实务与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讨论,对于高校的教学针对性不强。
基于上述4点理由,确定了《政府审计案例》的选题。
(二)目标定位:
该课题以正式出版物的方式,设计二种版本,分别面对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高校审计专业教师和在校学生。二种版本案例选取相同,体例有所变化。它对于从事审计业务的审计人来说很有启发性,对于审计理论研究人员也具有参考性,而对于高校审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又不失为一部提前实习的好读本。同时,本书还将制作成PPT课件,致力于高校审计专业教师讲课之用。
(三)风格定位:
本课题一改学术类文章生硬、枯燥、难懂的通病,全书或采用生动有趣的文学语言,或采用严谨客观的新闻性语言,间插一般理论与实务性文章所特有的表述方法。作者力求全书有较强的知识性、启迪性和趣味性。在课题表现形式上是全新的,在课题内容上也与其他案例书有别。
(四)主要研究内容
1、本书的基本体例:本书从案例背景介绍、审计发现过程、案例分析、审计发现采用的重要审计技术与方法、案例思考题等方面进行阐述。作者的意图是,背景介绍主要介绍本案大的宏观背景,如政治、经济、法律等或国家的最新政策规定、会议精神等;本案的审计依据、审计环境,以及审前调查的有关内容,这是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的前提,也是审计发现过程的铺垫;本案的审计目标与范围、意义;本案的案情提要等。审计发现过程是本案的关键内容,也是审计一线人员和高校学生渴望了解的部分,其他所有结构应服从于该部分。案例分析主要结合审计发现过程和审计结果进行的分析评论,该部分有一个不变的内容是本案适用的法律法规;通过此案例分析发现理论与实践两者之间的差距,以及今后工作中应改进之处。接下来讲述的是本案发现所采用的重要的审计技术与方法,但该部分不局限于本案,而是结合其他审计类型综合讲述这一实用的审计技术与方法;最后是延伸性案例思考题,目的是把与本案有关的内容保留一部分,留给审计一线和高校学生自由想像和发挥的空间,真正达到案例启迪的目的。
2、按照国家审计署2008-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关于审计类型的划分,本书案例分布在:财政审计12个案例、金融审计5个案例、企业审计4个案例、经济责任审计4个案例、资源环境审计4个案例、涉外审计3个案例,共32个案例。其中,计算机审计案例8个、绩效审计案例8个、专项审计调查4个;中央级审计案例7个、省级审计案例9个、市县级审计案例16个。
案例讲述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审计将会穿插内容。
二、讨论内容
《政府审计案例》讨论提纲提供了财政——税收征管审计、经济责任——科级党政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资源环境——退耕还林审计共3个案例(详见附件2)供各位专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1、案例选取。
政府审计类型主要有本书选取的六种,但不同的审计类型具体占多少比重?同一审计类型又应该选取什么内容的案例?只是根据作者日常审计实践经验总结或作者已有审计成果汇集而成的,正因如此,在案例选取方面作者难免失之偏颇,甚至有遗珠之憾,2、体例选择。
本书表述的体例或称结构编排主要为:背景介绍、发现过程、案例分析、重要的审计技术与方法、案例思考。各位审计专家对此编排不知有何想法?
3、案例标题。
讨论提纲的附件1《目录》直接点出案例的标题,如“税收征管审计”、“国有企业法人离任审计”,是否可以考虑使用隐喻性的标题,如“任务财政”、“贪污私分”,或二者的结合,如“任务财政——税收征管审计”、“贪污私分——国有企业法人离任审计”。是否还有其他更适合的案例标题?
4、表述语言。
本书表述语言主要有三种:文学性、新闻性、理论性,究竟采用何种单一语言,或几种语言结合使用等,需要各位的指点。原则是站在读者的角度,力求知识性、启迪性和趣味性,不落俗套而又实用。
5、如有其他更好的意见或想法,请不吝赐教,在此先表示衷心感谢!
形成性考核
(三)题目要求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大家写的有题目有内容、有头有尾、有条理够字数,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可供参考的:
1关于公务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2广州市交通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3城市医疗卫生改革问题的思考
4广州市教育消费问题的调查
5网吧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调查报告(仅供参考):
公务车改革的探索对大庆车改的调查研究
我国现行机关,单位公务用车制度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管理框架,而实际的管理严密程度又早已大大降低,其低效与浪费很久以来一直遭人们诟病.与当前节约型财政,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代要求相对比.更显得极不相符.但是公车改革的难度极大.是公共部门改革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1998年9月.国家体改委曾试定《中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然而其后未能在中央层级取得实际进展.近些年来,地方上却已有一些自发进行的公务用车的改革尝试.鉴于这一改革的难度.地方局部改革中的经验,得失,都值得重视和借鉴.本文在对大庆市公务车改革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地方的情况和国际的经验,对我国公务用车改革试提出一些初步认识.一,现行公务车存在的问题
(一)公私难分.运行成本高,效率低,产生巨额财政负担在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下.普遍存在公车私用问题.容易发生竞相购车,相互攀比.购超标车,每年形成数额巨大的人头费,燃油费,养路费,维修费等支出费用.省市县主要领导基本一人一车.使用率只是市场运营车辆的十分之一;有专家测算.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为8215.4元.而党政机关等单位则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工作效率为公车的5倍.可运输成本仅为公车的13.5%.(二)公车不公,损害党政干部形象.滋生腐败公车不“公”日益严重,“公车公用占1/3.领导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即公务用车大约仅三分之一用于真的公务.有的领导干部上班时间由司机驾车.下班后和节假日自己开车,甚至有一部分干脆全由自己驾车.让在编司机“休息”.公车不公成为难以遏制的“顽症”.公车维修中也有深不见底的“黑洞”,加之超标配车.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不正之风的愈演愈烈.“屁股底下一座楼”是人们对官员公车的讽喻.(三)不利于城市交通与民族汽车产业的发展公车的过高比重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二,大庆车改:措施,成效及问题大庆是我国着名的石油城市.在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城市评比中.排名第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名列全国第一.在这样一个富裕并且拥有优良传统的城市里.领导层下决心率先推行的车改有一些先天的优势,于1998年2月16日启动.(一)公务车改革的措施.大庆车改以公务用车的市场化,社会化和货币化为方向,逐步建立起机关后勤保障工作新体系和新机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和要点包括:
1.“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处级以下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仍执行原制定的经费包干办法,但1998年1月1日以后提拔的处级副处级领导干部不再配备工作用车,改发交通费.同时提倡和鼓励“老人”交车,买车,改领交通费.2.测算确定交通费发放标准.标准定低了,影响工作,大家不认可,改革无法启动.标准定高了,会有人认为乘改革之机搞福利,引起不满.(二)综合测算确立了一套标准.在2002年又经过一些调整.具体如下:费用标准(调整前):费用标准(调整后):职务等级元/月元/月正处级15001500副处级12001200科级120240副科级120180一般干部1001003.司机的安置.车改直接触动的是汽车使用者(乘车人和司机)的利益,对司机的安置是车改能否顺利进行的又一关键.
第二篇: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交易理论 :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但在实际中却是行不通的。
2.德尔菲法:德尔菲方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它是1948年由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首先发明的,德尔菲法,又名专家意见法,是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团队成员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以反覆的填写问卷,以集结问卷填写人的共识及搜集各方意见,可用来构造团队沟通流程,应对复杂任务难题的管理技术。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说应当强调“(A)”。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A.公事公办B.积极介入C.不闻不问D.退避三舍
2.(B)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A.克朗B.史密斯
C.西蒙D.拉斯韦尔
3.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D)。
A.响应B.深入
C.反映D.内化
4.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C)判断。
A.利益B.事实
C.价值D.可行性
5.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C)。
A.形象思维B.立体思维C.灵感思维D.直觉思维
6.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所做的分析。
A.问题B.结论C.方案D.目标
7.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C)。
A.反映B.深入C.内化D.响应
8.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A)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A.四B.三C.二D.五
9.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B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A.自觉性、客观性与直接性
B.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
C.自觉性、概括性与直接性
D.概括性、间接性与主观性
10、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D
A.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B.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C.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D.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从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分析,政策执行方面的问题有如下几种类型(A、B、C、D、E)。
A.抵触型B.折扣型C.滞后型D.僵化型E.结构型
2.()的评价标准是在各类人员协商、平衡利益关系的过程中产生的。
A.有效B.适度C.客观D.全面
3.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公共政策评价可以分为(A、B、C)。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B.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C.事前评价、执行评价和事后评价D.整体评价和局部评价
4.立体思维的内在特征表现为层次性、多维性、联系性、系统性和(A、D)。
A、整体性、B、普遍性
C、灵活性D、动态性
5.头脑风暴法的优点是(A、B、C、D)。
A.它能够发挥一组专家的共同智慧,产生专家智能互补效应;
B.它使专家交流信息、相互启发,产生“思维共振”作用,爆发出更多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C.专家团体所拥有及提供的知识和信息量,比单个专家所拥有的知识和信息量要大得多;
D.专家会议所考虑的问题的各方面以及所提供的备选方案,比单个成员单独思考及提供的备选方案更多、更全面和更合理。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浴盆模型。
答: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与政策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每一项政策都有其失效过程。要保证政策执行的可靠性,就要控制它的失效性。依据可靠性理论分析,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失效”表现于早期失效、偶然失效和耗损失效三个阶段。这种政策失效率的变化,类似于浴盆状。人们把这种曲线也称为“浴盆模型”。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的出台、实行及调整。
2.简述追踪决策的特点。
答:追踪决策的特点有①回溯分析,即对原有决策的产生机制与产生环境进行客观分析,找出失误的环节和原因,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决策;②非零起点,即决策不是以零为起点,而是对过去已有决策的改善;③双重优化,即既要优于原方案,又要是多种改善方案中最优的;④心理效应,即要充分考虑决策对象内部和外部各种关系。
3.公共政策评价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与一般的评价活动有什么区别?
答:①公共政策是政府有选择的管理行为。②由于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是一个动态过程,那么公共政策的实践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并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因势而动。③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对其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到社会公共利益是否得到了科学有效地分配和落实。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分析我国公共政策评价目前存在的问题。
答:第一,以研究取代吸务;第二,以好恶取代科学;第三,以评价为沽名钓誉的手段;第四,以形式取代实质;第五,人为制造信息障碍;第六,人才、经费的缺乏。
2.举例说明巴拉姆驴子思维法在现实公共决策中的作用。
答:“巴拉姆的驴子”说明,一旦决策者知道自己即将获得某样东西时,它的吸引力就会减退;而放弃某样东西的烦恼就会随之增加。巴拉姆驴子思维法,其基本过程就是让决策者逐项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使它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如果他成功了,那么放弃它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于是最好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如某政府在闹市区新近拆迁了一片规模不小的土地,这是黄金地段,而到底把它拿来做什么用,却成了政府的心头之患。因为哪个领导都知道,一旦决定了,新建了,就不能再改变了。而在本市的核心区,全市的老百姓乃是兄弟省市都在盯着,它到底做什么用。决策成了难事,好端端的土地空闲了很长一段时间。
基本方案有:
(1)盖一个大型商厦,充分利用闹市区的优势,为税收服务,为市财政服务;但周围商厦已经林立,新建这样一个大型商厦,到底多大必要,到底是否能够真正从根本上增加市财政收入是个问题;
(2)建一个大型的市民免费公园,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但对于财政却没有贡献;
(3)盖政府大楼,改善办公条件,展示政府的新面貌。但现在政府的办公条件并不很差,再大兴土木,可能会造成社会的议论;
(4)盖一个大型停车场,缓解市中心的交通压力。但这么好的地段,建设一个停车场,未免浪费;很多人提出兴建一个地下停车场即可。
经过这些考虑,兴建市民公园成为了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案。
形成性考核
(三)题目要求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大家写的有题目有内容、有头有尾、有条理够字数,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可供参考的:
1??关于公务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2???广州市交通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3城市医疗卫生改革问题的思考
4???广州市教育消费问题的调查
5???网吧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例如:公务车改革的探索对大庆车改的调查研究
我国现行机关,单位公务用车制度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管理框架,而实际的管理严密程度又早已大大降低,其低效与浪费很久以来一直遭人们诟病.与当前节约型财政,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代要求相对比.更显得极不相符.但是公车改革的难度极大.是公共部门改革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1998年9月.国家体改委曾试定《中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然而其后未能在中央层级取得实际进展.近些年来,地方上却已有一些自发进行的公务用车的改革尝试.鉴于这一改革的难度.地方局部改革中的经验,得失,都值得重视和借鉴.本文在对大庆市公务车改革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地方的情况和国际的经验,对我国公务用车改革试提出一些初步认识.一,现行公务车存在的问题
(一)公私难分.运行成本高,效率低,产生巨额财政负担在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下.普遍存在公车私用问题.容易发生竞相购车,相互攀比.购超标车,每年形成数额巨大的人头费,燃油费,养路费,维修费等支出费用.省市县主要领导基本一人一车.使用率只是市场运营车辆的十分之一;有专家测算.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为8215.4元.而党政机关等单位则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工作效率为公车的5倍.可运输成本仅为公车的13.5%.(二)公车不公,损害党政干部形象.滋生腐败公车不“公”日益严重,“公车公用占1/3.领导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即公务用车大约仅三分之一用于真的公务.有的领导干部上班时间由司机驾车.下班后和节假日自己开车,甚至有一部分干脆全由自己驾车.让在编司机“休息”.公车不公成为难以遏制的“顽症”.公车维修中也有深不见底的“黑洞”,加之超标配车.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不正之风的愈演愈烈.“屁股底下一座楼”是人们对官员公车的讽喻.(三)不利于城市交通与民族汽车产业的发展公车的过高比重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二,大庆车改:措施,成效及问题大庆是我国着名的石油城市.在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城市评比中.排名第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名列全国第一.在这样一个富裕并且拥有优良传统的城市里.领导层下决心率先推行的车改有一些先天的优势,于1998年2月16日启动.(一)公务车改革的措施.大庆车改以公务用车的市场化,社会化和货币化为方向,逐步建立起机关后勤保障工作新体系和新机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和要点包括:
1.“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处级以下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仍执行原制定的经费包干办法,但1998年1月1日以后提拔的处级副处级领导干部不再配备工作用车,改发交通费.同时提倡和鼓励“老人”交车,买车,改领交通费.2.测算确定交通费发放标准.标准定低了,影响工作,大家不认可,改革无法启动.标准定高了,会有人认为乘改革之机搞福利,引起不满.(二)综合测算确立了一套标准.在2002年又经过一些调整.具体如下:费用标准(调整前):费用标准(调整后):职务等级元/月元/月正处级15001500副处级12001200科级120240副科级120180一般干部1001003.司机的安置.车改直接触动的是汽车使用者(乘车人和司机)的利益,对司机的安置是车改能否顺利进行的又一关键.形成性考核
(四)题目要求对某个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没有标准答案,同学们可以找一个公共政策案例并对它进行分析。只要分析有理有据、条理清楚、字数达到,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案例:c
我国五十年代初建立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统称为职工医疗保险。它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保险的重要项目之一。
医疗保险具有社会保险的强制性、互济性、社会性等基本特征。因此,医疗保险通常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建立基金制度,费用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医疗保险费由医疗保险机构支付,以解决劳动者因患病或受伤害带来的医疗风险。
医疗保险就是当人们生病或受到伤害后,由国家或社会给予的一种物质帮助,即提供医疗服务或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它与养老保险的社会经济意义相同,具体做法相似。
我国的医疗保险实施四十多年来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保障了范围覆盖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的基本医疗、增进健康水平的需要,使我国人民生活大大改善。特别是在解决职工患大病时的高额医疗费问题,通过“互助互济”,既有效分担了风险,又充分体现出社会公平原则的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国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保险制度已难以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国务院于1998年12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部署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要求1999年内全国基本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案例分析与评价:
首先,众所周知,医疗保险是政府以强制方式,从多数社会成员手中获得一定社会资源,建立一笔基金以支付部分社会成员遭遇疾病时所需的费用。那么政府缘何要干预医疗保险呢?这是政府通过边界分析的方法分析的结果。政府对医疗保险的干预是因为:
(1)医疗服务市场的非完全竞争性。
(2)对于基本医疗服务包以外的医疗卫生需求,政府不提供统一的保障,由居民自己承担经济责任.(3)对于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问题,关键在于打破“医药合谋”,全面推进医药分开。
第三篇:电大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形成性考核(一)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
时间: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一至第四章之后
题目:请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题目:请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于集体讨论相结合)。要求每一位学员都提交讨论提纲,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于集体讨论相结合)。要求每一位学员都提交讨论提纲,提纲)。要求每一位学员都提交讨论提纲
包括以下内容:
包括以下内容:
1.联系实际的例子。
1.联系实际的例子。
联系实际的例子
2.个人的讨论提纲。
2.个人的讨论提纲。
个人的讨论提纲
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教师根据每一位学员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给每一位学员评分。
教师根据每一位学员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给每一位学员评分。要求能够完
整准确地指出决策方案应包括的内容,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整准确地指出决策方案应包括的内容,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一.案例
1992
年
月
日,《广州市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实施,引发了全国的“禁放”潮。
1993
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北京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规定自当年
月
日起,北京市城八区为禁放烟花爆竹区。在禁放区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准生产、运输、携带、储存、销售烟花爆竹。此后,全国
280
多个城市政府相继出台了类似的法规。禁放烟花爆竹法规
出台后,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类问题,提高法律的执行力,已成为政府相关部门面临的一项挑战。
近些年春节期间的实际情况表明,违反禁放法规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城市政府在不同的程度上放宽禁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允许居民在规定的区域内燃放烟花爆竹。北京市人民政府
2005
年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即要修订。
据北京市法制办周继东主任介绍,修订的原因是社会各界解禁的呼声越来越高。
通过以上这个事例说明公共政策制定很重要,要讲究四个原则,既民主化原则,规范化原则、合法化原则,公开化原则。如果当初制定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遵守这个原则可能就不用
年后再次修订,这样对公共立法资源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二.个人提纲:
个人提纲:
公共政策具体内容是由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终结等环节或阶段所构成的有机系
统。
(一)公共政策制定
(1)民主化原则。
(2)规范化原则。
(3)合法化原则。
(4)公开化原则。
(二)公共政策执行
共政策执行的手段
(1)行政手段
(2)经济手段
(3)法律手段
(4)思想教育手段
(三)公共政策评估
科学的政策评估包括哪三个阶段:
①评估准备阶段。②评估实施阶段。③评估总结阶段。
(四)公共政策终结:主要是对行政执行情况的全面检查,实事求是地对行政执行的情况进行评
定,对行政执行情况总结经验教训。
三.小组讨论提纲:
小组讨论提纲:
(一)公共政策制定
(1)民主化原则。
决策的民主化是现代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公共政策要体现公共利益,每一个利益主体都能够参与进去,让自己的利益需求都能够得到体现,这样制定的政策才能符合绝
大多数的利益,它追求社会公正,强调公民参与。
(2)规范化原则。
制定一个公共政策必须具有严格的规范,不是随意的,也不是任意的。只有规范的程序,一些
负面的、现实中很难操作的公共政策,可能就不会出台或者会被取消。
(3)合法化原则。
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宪法、法律和相关的法规。
公共政策的制定不能违反国家的根本大
法,所以公共政策的制定之前我们一定要分析是否符合宪法,符合我们相关的法规。
(4)公开化原则。
这个公开化原则要求我们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当中,要透明、公开。
这也是民主化的具体要求。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公开化,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避免“黑箱”操作。
(二)公共政策执行
公共政策执行是一定的机构或人员,为了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如发布命
令、拨付款项、订立契约、收集资料、传递信息、委派人员、创设机构等。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
(三)公共政策评估
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持续,考察整个政策过程,对政策的效率、价值等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
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
科学的政策评估包括哪三个阶段和主要任务
①政策评估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评估对象、制定评估方案、准备评估条件。
②评估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
利用各种调查手段全面收集政策过程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信
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整理,运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对政策作出评估。
③评估总结阶段的任务:处理评估结果,撰写评估报告。
(四)公共政策终结:主要是对行政执行情况的全面检查,实事求是地对行政执行的情况进行评
定,对行政执行情况总结经验教训。
政策终结的对象
(1)功能.功能是政府为了满足民众的需要而提供的服务,它代表着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政策的效果就是通过具体的功能来体现的.(2)组织.任何一项政策活动都是通过组织来推动的,政策的终结也伴随着组织的缩减或
撤销.(3)政策.也就是政策本身的终结,即停止执行某项政策.(4)计划.计划的终结也称项目的终结,指的是执行政策的具体措施和手段的终结.四.结论:
结论:
公共政策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终结。
决策方案的具体内容:
(1)方案执行的必要说明;
(2)解决决策问题的基本措施;
(3)明确决策方案对应的阶段;
(4)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
(5)方案所需的各种条件的要求。
形成性考核(二)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五至第七章之后。
题型:与期末考试一致。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行动理论
: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2.德尔菲法:德尔菲方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它是1948年由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首先发明的,以古希腊神话中的神谕之地、可预卜未来的阿波罗神庙原址“德尔菲“(Delphi)命名。这种技术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后来逐步为政府部门和工商业部门所采用,并扩展到教育、科技、运输、开发研究、太空探测、住宅、预算和生活品质等领域。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说应当强调“(A)”。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A.公事公办B.积极介入C.不闻不问D.退避三舍
2.(B)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A.克朗B.史密斯
C.西蒙D.拉斯韦尔
3.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D)。
A.响应B.深入
C.反映D.内化
4.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C)判断。
A.利益B.事实
C.价值D.可行性
5.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C)。
A.形象思维B.立体思维C.灵感思维D.直觉思维
6.政策评估是对政策(C)所做的分析。
A.问题B.结论C.方案D.目标
7.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C)。
A.反映B.深入C.内化D.响应
8.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A)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A.四B.三C.二D.五
9.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B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A.自觉性、客观性与直接性
B.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
C.自觉性、概括性与直接性
D.概括性、间接性与主观性
10、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D
A.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B.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C.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D.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从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分析,政策执行方面的问题有如下几种类型(A、B、C、D、E)。
A.抵触型B.折扣型C.滞后型D.僵化型E.结构型
2.(C.D)的评价标准是在各类人员协商、平衡利益关系的过程中产生的。
A.有效B.适度C.客观D.全面
3.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公共政策评价可以分为(A、B、C)。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B.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C.事前评价、执行评价和事后评价D.整体评价和局部评价
4.立体思维的内在特征表现为层次性、多维性、联系性、系统性和(A、D)。
A、整体性、B、普遍性
C、灵活性D、动态性
5.头脑风暴法的优点是(A、B、C、D)。
A.它能够发挥一组专家的共同智慧,产生专家智能互补效应;
B.它使专家交流信息、相互启发,产生“思维共振”作用,爆发出更多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C.专家团体所拥有及提供的知识和信息量,比单个专家所拥有的知识和信息量要大得多;
D.专家会议所考虑的问题的各方面以及所提供的备选方案,比单个成员单独思考及提供的备选方案更多、更全面和更合理。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浴盆模型。
答: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与政策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每一项政策都有其失效过程。要保证政策执行的可靠性,就要控制它的失效性。依据可靠性理论分析,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失效“表现于早期失效、偶然失效和耗损失效三个阶段。这种政策失效率的变化,类似于浴盆状。人们把这种曲线也称为“浴盆模型“。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的出台、实行及调整。
2.渐进思维和剧烈思维是矛盾的吗?
渐进思维和剧烈变革思维不矛盾。
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决策者通常认为,政策制定和贯彻是且应当是通过缓慢的进展和小心的改变实现的;目标应当用可行的手段去衡量和加以调整;他们认为所谓最优化纯粹是乌托邦,能够较为满意就已经不错了;他们怀疑人类是否有能力来剧烈地改造未来,主张走一步看一步。渐进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的又一种修正,当今绝大多数公共组织最常用的思维方式,它较为符合客观限定性条件。但渐进思维不等于优柔寡断,有的时候同样需要“当断则断”。同时,渐进思维具有条件性。当社会需要根本性变革时,渐进缓行似乎就不太适用了。因为这样会丧失许多机遇和造成更大的变革阻力。这时,剧烈的变革思维或称革命性思维就更加符合实际。
剧烈变革思维主要运用于重新设计,或者是终止和替换现有系统的决策类型。剧烈变革思维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要求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模下改变系统的运行情况。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制定剧烈变革性的决策方案,有利于对问题的迅速解决。
渐进思维和剧烈变革思维相辅相成,互相配合。
3.公共政策评价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与一般的评价活动有什么区别?
答:①公共政策是政府有选择的管理行为。②由于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是一个动态过程,那么公共政策的实践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并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因势而动。③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对其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到社会公共利益是否得到了科学有效地分配和落实。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分析我国公共政策评价目前存在的问题。
答:第一,以研究取代吸务;第二,以好恶取代科学;第三,以评价为沽名钓誉的手段;第四,以形式取代实质;第五,人为制造信息障碍;第六,人才、经费的缺乏。
2.举例说明巴拉姆驴子思维法在现实公共决策中的作用。
答:“巴拉姆的驴子“说明,一旦决策者知道自己即将获得某样东西时,它的吸引力就会减退;而放弃某样东西的烦恼就会随之增加。巴拉姆驴子思维法,其基本过程就是让决策者逐项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使它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如果他成功了,那么放弃它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于是最好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
如某政府在闹市区新近拆迁了一片规模不小的土地,这是黄金地段,而到底把它拿来做什么用,却成了政府的心头之患。因为哪个领导都知道,一旦决定了,新建了,就不能再改变了。而在本市的核心区,全市的老百姓乃是兄弟省市都在盯着,它到底做什么用。决策成了难事,好端端的土地空闲了很长一段时间。
基本方案有:
(1)盖一个大型商厦,充分利用闹市区的优势,为税收服务,为市财政服务;但周围商厦已经林立,新建这样一个大型商厦,到底多大必要,到底是否能够真正从根本上增加市财政收入是个问题;
(2)建一个大型的市民免费公园,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但对于财政却没有贡献;
(3)盖政府大楼,改善办公条件,展示政府的新面貌。但现在政府的办公条件并不很差,再大兴土木,可能会造成社会的议论;
(4)盖一个大型停车场,缓解市中心的交通压力。但这么好的地段,建设一个停车场,未免浪费;很多人提出兴建一个地下停车场即可。
经过这些考虑,兴建市民公园成为了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案。
形成性考核(三)
题目要求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大家写的有题目有内容、有头有尾、有条理够字数,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可供参考的:
1 关于公务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2 广州市交通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3 城市医疗卫生改革问题的思考
4 广州市教育消费问题的调查
5 网吧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调查报告(仅供参考):
公务车改革的探索对大庆车改的调查研究
我国现行机关,单位公务用车制度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管理框架,而实际的管理严密程度又早已大大降低,其低效与浪费很久以来一直遭人们诟病.与当前节约型财政,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代要求相对比.更显得极不相符.但是公车改革的难度极大.是公共部门改革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1998年9月.国家体改委曾试定《中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然而其后未能在中央层级取得实际进展.近些年来,地方上却已有一些自发进行的公务用车的改革尝试.鉴于这一改革的难度.地方局部改革中的经验,得失,都值得重视和借鉴.本文在对大庆市公务车改革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地方的情况和国际的经验,对我国公务用车改革试提出一些初步认识.一,现行公务车存在的问题
(一)公私难分.运行成本高,效率低,产生巨额财政负担在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下.普遍存在公车私用问题.容易发生竞相购车,相互攀比.购超标车,每年形成数额巨大的人头费,燃油费,养路费,维修费等支出费用.省市县主要领导基本一人一车.使用率只是市场运营车辆的十分之一;有专家测算.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为8215.4元.而党政机关等单位则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工作效率为公车的5倍.可运输成本仅为公车的13.5%.(二)公车不公,损害党政干部形象.滋生腐败公车不“公“日益严重,“公车公用占1/3.领导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即公务用车大约仅三分之一用于真的公务.有的领导干部上班时间由司机驾车.下班后和节假日自己开车,甚至有一部分干脆全由自己驾车.让在编司机“休息“.公车不公成为难以遏制的“顽症“.公车维修中也有深不见底的“黑洞“,加之超标配车.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不正之风的愈演愈烈.“屁股底下一座楼“是人们对官员公车的讽喻.(三)不利于城市交通与民族汽车产业的发展公车的过高比重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二,大庆车改:措施,成效及问题大庆是我国着名的石油城市.在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城市评比中.排名第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名列全国第一.在这样一个富裕并且拥有优良传统的城市里.领导层下决心率先推行的车改有一些先天的优势,于1998年2月16日启动.(一)公务车改革的措施.大庆车改以公务用车的市场化,社会化和货币化为方向,逐步建立起机关后勤保障工作新体系和新机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和要点包括:
1.“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处级以下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仍执行原制定的经费包干办法,但1998年1月1日以后提拔的处级副处级领导干部不再配备工作用车,改发交通费.同时提倡和鼓励“老人“交车,买车,改领交通费.2.测算确定交通费发放标准.标准定低了,影响工作,大家不认可,改革无法启动.标准定高了,会有人认为乘改革之机搞福利,引起不满.(二)综合测算确立了一套标准.在2002年又经过一些调整.具体如下:费用标准(调整前):费用标准(调整后):职务等级元/月元/月正处级15001500副处级12001200科级120240副科级120180一般干部1001003.司机的安置.车改直接触动的是汽车使用者(乘车人和司机)的利益,对司机的安置是车改能否顺利进行的又一关键.形成性考核(四)
题目要求对某个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没有标准答案,同学们可以找一个公共政策案例并对它进行分析。只要分析有理有据、条理清楚、字数达到,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案例:c
从1999年以来,我国的沈阳、上海、成都、海口等城市纷纷出台了类似这样的政策规定,在交通事故责任中,如果因行人违章造成损害后果的,机动车方可以不承担责任,这就是所谓的“撞了白撞“.“撞了白撞”的规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争论。2000年5月5日,《南方周末》发表一组讨论,从各个角度探讨了“撞了白撞”的交通规则。2004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在交通事故责任中,由于行人违章造成损害后果的,机动车方必须承担责任。这就意味着“撞了白撞”的交通规则被长度否定。
(同学们可以对上例进行分析,也可另找案例进行分析)
参考一:1000字以上
谈大城市发展公共交通、惠及百姓政策
+
p2
d8
K7
h7
B8
t.[)
j.w)
g以《北京发展公交优先政策的调查(政策思路)》为例,假如是给了一些材料,谈大城市发展公共交通、惠及百姓政策,我们可以这样搭起一个思路:
0
@$
b&
w#
A&
H&
C,P(1)可设计一个大标题:《大城市优先发展公交政策好》
(2)主要分析内容:
a)
X/
b4
{:
m0
R#
e如果用政策主体理论分析:
T'
_5
Z;
G&
A1
O'
o3
i5
m①在大城市形成一体化交通大格局,是会受到市民热烈欢迎并予充分肯定的。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政府为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与城市供水、供气、供热、市容环卫、城市绿化等行业一样,是城市公用事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的规划、建设以及大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这充分体现出政策主体尤核心政策主体政府的新思路和执政为民的政策理念。
f;
a%
z!
Z'
?2
P②城市公共交通的好与坏取决于公交的管理者。过去计划体制下的公交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忽视了社会效益,有的场站只考虑经济利益,刮风不发车,下雨不发车,中午不发车。站台秩序缺乏人性化,人为的造成了车辆的发车时间不及时。做为政策主体政府的主体的思路是有问题的。
%
D8
Z$
H%
W(N7
u!
v③城市公共交通的资本投入有问题。公共交通行业是公益服务性行业,是微利的事业,在国有资本投入不足,解决城市公共交通所需是存在问题的。
④在为城市公共交通定位上也是有问题的。城市公共交通是公用事业,应统一规划,组建一个公私合营国有效投入的管理体制。
s1
v6
f!
Q0
A9
w2
_⑤政府要从根本上解决公交事故多、投诉多、服务差,等问题,要有健全的行业管理办法。
%
s8
e'
@%
Z)
v:
W'
H7
_8
G7
T⑥在大城市形成一体化交通大格局,优先发展公交政策时,制定政策应以民为本。公私小轿车、限制发展私车和出租车,对小车上路时间及车内人数作点规定,防止出租车乱收费,明确出租车管理,以及明确规定公共汽车的载客人数标准;对城郊“黑车”治理要重罚,更要疏导。
“
v8
}4
A'
A.K5
M3
t9
])
w M l如果应用史密斯模型来分析:&
C8
k8
B8
u-
?
政策过程中的执行模型有四个因素相互制约: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政策对象)、理想化政策和政策环境因素。
/
w!
d.{2
F)
A:
I2
E)
b&
Q①政策执行机构在城市优先发展公交事业上是指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做为政策执行机构的政府应确定科学的部门管理.并制定出具有相当权威的管理办法。真正把公交办成为百姓服务,为政府分忧的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共事业。大城市要走大交通管理之路是必然的.因此制定管理办法应从长远考虑。应多想到基层的情况,否则出台公交条例就会失去意义。现在交通管理已存在政出多门的管理现象。
②目标群体(政策对象)是指全体市民尤其中低收入人群,即这些无力购买私车而每天出行必须依赖公交车的人们。政策主体应从社会政治等多方面来研究政策对象。例如截止到2007年5月底止,北京市已有300万辆公私车,私家车的总量虽占多数但毕竟只惠及少数人,而每天几百万人出行不得不依靠公交车。让多数人爱受益的改政策才是最好的政策,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安定人心的良策。)
Q+
C“
I9
j.r-
r③政策环境因素是指政策外部环境并对环境和政策发生影响的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10大类,在北京优先发展城市公交事业上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例如北京公交事业基础较好,近十几年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城乡公交已形成一个大的发展格局。另外,北京市财政收入不断改善,己拥有很好的财政能力。此外,多种投资主体也有一定基础,创造了一些成功经验。
&
O(r0
[9
F2
}!
r'
N3
s④理想化政策是公共政策主体和目标群体共同追求的目标。有了上述三方面的条件,理想化政策实现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目前北京市正在清理外资股份、建立公共交通管理细则,对农村客运经营与城市公共交通给予享受相同的政策,对出租汽车管理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能再象现在这样变责任政府为权利政府的管理
模式,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添加一些人性化的因素等正在研究中。#
O!
k!
|-
d!
L(d2
Z&
G8
u
总之,一个大交通格局正在形成中,优先发展公交政策正受到政策主体的特别关注,老百姓也期待这一政策更加完善。
参考二:
案例:
孙志刚,男,1976年生,湖北黄冈人,2001年武汉科技学院(原武汉纺织工学院)艺术系艺术设计专业毕业,2003年春节后来到广州,案前任职于广州市达奇服装公司“
3月17日:孙志刚因无暂住证在广州街头被带至广
州天河区黄村街派出所“20
日:孙志刚在救治站遭遇无情轮番毒打“3月20日:救治站宣布孙志刚不治死亡“4月18日:尸检结果表明,孙志刚死前72小时曾遭毒打“后来广州市公安局
[2003]穗公刑法字4号刑事科学技术法医学鉴定书,证实被害人孙志刚系因背部遭受钝性暴力反复打击,造成背部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
一、孙志刚事件的政策过程研究价值
孙志刚事件具有明显的政策过程研究价值,这可以从四个方面论述:
首先,它是一个政策过程研究的理想案例,原因在于;前面回放的孙志刚事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包括了至少几个月的时间跨度!在不同的时间内有不同的主体登场!不同的主体承担了不同的活动“
其次,这一过程在结构上
具有明晰性,既有开头:孙志刚之死,又有发展:社会反应,还有结局:政府变更政策“
第三、孙志刚事件的性
质具有比较大的开放性“这一事件的主人是一个弱势群
体分子,又是一个地方事件,直接的责任人没有高官,无关国家机密,等等,这些性质保证了它的信息的扩散性“
第四,这一事件具有内容的合理性,也就是上面说的政策
过程关联性“由于这四个原因决定了它作为一个典型的政策过程案例的第五个特征:资料的全面性“关联性使
它成为一个政策过程案例,动态性与结构性使这一案例增加了典型性,开放性使这一典型的案例能够作为资料
被完整地收集“由此形成了一个包括政策问题!政策目
标!政策方案!政策决策等在内的政策全过程的理想材料“
二、孙志刚事件后面的政策过程
政策过程的范式是从问题
开始的“问题指的是/包含要求达到的状态与观察到的状态之间的矛盾(P4)“就孙志刚事件引发的政策变
更来看,表面上它也是从问题出发的“首先是孙志刚的非正常死亡暴露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存个从需要出发的系统过程“按照系统理论,系统的存在总是以执行一定的功能为基础的“所以这里接着考察
孙志刚事件后面的政策过程的功能“之所以提出这个
问题,一方面是这儿讲的系统的逻辑,另一方面是因为主
流的政策理论认可的政策系统的自我维持功能具有明显的保守性,成了众矢之的的东西“
三、孙志刚事件0后面的政策过程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孙志刚事件背后的政策过程的研究,在对正在经历危机的政策过程范式的考察中,发现了一
个从政策需要出发的!系统的政策过程“那么,这一过程
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从政策过程的研究上讲,这是对主
流的政策过程范式危机的一种积极回应,因而是一种对
政策过程理论的有益探索“这种探索的价值不仅在于提
供了一个替代的理论框架,而且这一框架对当前范式遭
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可以提供比较满意的解释“
其次,从实践来看,新的政策过程也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一是可以有效地面对解决了错误的政策问题的现象“二是给
政策主体在承担政治责任时以更多自由“原因是新的政
策过程给了政策主体更大的自觉性,也减少了问题被包围中的可能“。
总之,本文通过对孙志刚事件的政策过程的研究,发现了一个政策需要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一定的价值“
第四篇:【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1
决策方案的具体内容:
第一,方案执行的必要说明。即指出要将 所设计的方案付诸实施,首先应注意哦哪些问题才能保证方案执行效果与预期效果的一致。
第二,解决决策问题的基本措施。这是方案的核心内容,要尽量做到明确、具体,并给决策方案的执行者一定的机动性。要明确指明方案的执行者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与实现决策目标有何必要联系。由此可以增强执行人员对其的可信性,提高方案的可操作性。
第三,明确方案对应的阶段。公共决策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其解决也呈现出长期性与阶段性。因此,在方案中必须明确决策阶段,以使得角色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划分和决策。
第四,第四,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即明确决策方案的使用对象,运用期限以及该方案着重解决的问题等。
第五,以及资金等其他资源量的要求等。
《政府审计案例》讨论提纲
一、本选题简介
(一)选题依据:
2并用于指导审计实践;
3助他们真正领会法律精神,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4尚未将实务与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讨论,对于高校的教学针对性不强。
基于上述4
(二)目标定位:
1术与方法、案例思考题等方面进行阐述。作者的意图是,背景介绍主要介绍本案大的宏观背景,如政治、经济、法律等或国家的最新政策规定、会议精神等;本案的审计依据、审计环境,以及审前调查的有关内容,这是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的前提,也是审计发现过程的铺垫;本案的审计目标与范围、意义;本案的案情提要等。审计发现过程是本案的关键内容,也是审计一线人员和高校学生渴望了解的部分,其他所有结构应服从于该部分。案例分析主要结合审计发现过程和审计结果进行的分析评论,该部分有一个不变的内容是本案适用的法律法规;通过此案例分析发现理论与实践两者之间的差距,以及今后工作中应改进之处。接下来讲述的是本案发现所采用的重要的审计技术与方法,但该部分不局限于本案,而是结合其他审计类型综合讲述这一实用的审计技术与方法;最后是延伸性案例思考题,目的是把与本案有关的内容保留一部分,留给审计一线和高校学生自由想像和发挥的空间,真正达到案例启迪的目的。
2、按照国家审计署2008-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关于审计类型的划分,本书案例分布在:财政审计12个案例、金融审计5个案例、企业审计4个案例、经济责任审计4个案例、资源环境审计4个案例、涉外审计3个案例,共32个案例。其中,计算机审计案例8个、绩效审计案例8个、专项审计调查4个;中央级审计案例7个、省级审计案例9个、市县级审计案例16个。
案例讲述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审计将会穿插内容。
二、讨论内容
《政府审计案例》讨论提纲提供了财政——税收征管审计、经济责任——科级党政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资源环境——退耕还林审计共3个案例(详见附件2)供各位专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1、案例选取。
政府审计类型主要有本书选取的六种,但不同的审计类型具体占多少比重?同一审计类型又应该选取什么内容的案例?只是根据作者日常审计实践经验总结或作者已有审计成果汇集而成的,正因如此,在案例选取方面作者难免失之偏颇,甚至有遗珠之憾,2、体例选择。
本书表述的体例或称结构编排主要为:背景介绍、发现过程、案例分析、重要的审计技术与方法、案例思考。各位审计专家对此编排不知有何想法?
3、案例标题。
讨论提纲的附件1《目录》直接点出案例的标题,如“税收征管审计”、,是否可以考虑使用隐喻性的标题,如“任务财政”、“贪污私分”征管审计”、“贪污私分——国有企业法人离任审计”
4、表述语言。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2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交易理论
2.1948发生横向联系,以集结问卷填写人的共识及搜集各方意见,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10分)
1.A 2.B 3.、D
1. A、B、C、D、B、C4. A、D5. A、B、C、D
“失效”表现于为“浴盆模型”
答:追踪决策的特点有①回溯分析,即对原有决策的产生机制与产生环境进行客观分析,找出失误的环节和原因,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决策;②非零起点,即决策不是以零为起点,而是对过去已有决策的改善;③双重优化,即既要优于原方案,又要是多种改善方案中最优的;④心理效应,即要充分考虑决策对象内部和外部各种关系。
3.公共政策评价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与一般的评价活动有什么区别?
答:①公共政策是政府有选择的管理行为。②由于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是一个动态过程,那么公共政策的实践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并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因势而动。③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对其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到社会公共利益是否得到了科学有效地分配和落实。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分析我国公共政策评价目前存在的问题。
答:第一,以研究取代吸务;第二,以好恶取代科学;第三,以评价为沽名钓誉的手段;第四,以形式取
代实质;第五,人为制造信息障碍;第六,人才、经费的缺乏。
2.举例说明巴拉姆驴子思维法在现实公共决策中的作用。
答:“巴拉姆的驴子”说明,一旦决策者知道自己即将获得某样东西时,它的吸引力就会减退;而放弃某样东西的烦恼就会随之增加。巴拉姆驴子思维法,其基本过程就是让决策者逐项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使它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如果他成功了,那么放弃它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于是最好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
如某政府在闹市区新近拆迁了一片规模不小的土地,这是黄金地段,而到底把它拿来做什么用,却成了政府的心头之患。因为哪个领导都知道,一旦决定了,新建了,就不能再改变了。而在本市的核心区,全市的老百姓乃是兄弟省市都在盯着,它到底做什么用。决策成了难事,好端端的土地空闲了很长一段时间。基本方案有:
(1)盖一个大型商厦,充分利用闹市区的优势,为税收服务,为市财政服务;但周围商厦已经林立,新建这样一个大型商厦,到底多大必要,到底是否能够真正从根本上增加市财政收入是个问题;
(2
(3可能会造成社会的议论;
(4多人提出兴建一个地下停车场即可。
经过这些考虑,兴建市民公园成为了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案。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3
够字数,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例如:公务车改革的探索对大庆车改的调查研究
我国现行机关,而实际的管理严密程度又早已大大降低,其低效与浪费很久以来一直遭人们诟病,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代要求相对比.更显得极不相符...1998年9月.国家体改委曾试定,然而其后未能在中央层级取得实际进展.近些年来,.鉴于这一改革的难度.地方局部改革中的经验,得失,.结合其他地方的情况和国际的经验,.一,现行公务车存在的问题(一)公私难分.,.普遍存在公车私用问题.容易发生竞相购车.,燃油费,养路费,维修费等支出费用.;有专家测算.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为元..每辆出租车的工作效率为公车的5倍.可运输成本(二),.滋生腐败公车不“公”日益严重,“公车公用占1/3.领导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有的领导干部上班时间由司机驾车.下班后和节假日自己开车.让在编司机”休息“.公车不公成为难以遏制的”顽症“.公”黑洞“,加之超标配车.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不正之风的愈演愈烈.”屁股底下一座楼“.(三)不利于城市交通与民族汽车产业的发展公车的过高比重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二,大庆车改:措施,成效及问题大庆是我国着名的石油城市.在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城市评比中.排名第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名列全国第一.在这样一个富裕并且拥有优良传统的城市里.领导层下决心率先推行的车改有一些先天的优势,于1998年2月16日启动.(一)公务车改革的措施.大庆车改以公务用车的市场化,社会化和货币化为方向,逐步建立起机关后勤保障工作新体系和新机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和要点包括:
1.”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处级以下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仍执行原制定的经费包干办法,但1998年1月1日以后提拔的处级副处级领导干部不再配备工作用车,改发交通费.同时提倡和鼓励”老人"交车,买车,改领交通费.2.测算确定交通费发放标准.标准定低了,影响工作,大家不认可,改革无法启动.标准定高了,会有人认为乘改革之机搞福利,引起不满.(二)综合测算确立了一套标准.在2002年又经过一些调整.具体如下:费用标准(调整前):费用标准(调整后):职务等级元/月元/月正处级15001500副处级12001200科级120240副科级120180一般干部1001003.司机的安置.车改直接触动的是汽车使用者(乘车人和司机)的利益,对司机的安置是车改能否顺利进行的又一关键.【公共政策概论】作业4
案例:c
我国五十年代初建立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统称为职工医疗保险。它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保险的重要项目之一。
医疗保险具有社会保险的强制性、互济性、社会性等基本特征。因此,医疗保险通常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建立基金制度,费用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医疗保险费由医疗保险机构支付,以解决劳动者因患病或受伤害带来的医疗风险。
是在解决职工患大病时的高额医疗费问题,通过“互助互济”平原则的指导思想。
条件下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国务院于1998年12制度的决定》本医疗保险制度。
案例分析与评价:
(1)
(2.(3),全面推进医药分开。
第五篇: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1-3-4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一至第四章之后
题目:请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于集体讨论相结合)。要求每一位学员都提交讨论提纲,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联系实际的例子。2.个人的讨论提纲。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教师根据每一位学员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给每一位学员评分。要求能够完整准确地指出决策方案应包括的内容,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一.案例
1992年6月1日,《广州市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实施,引发了全国的“禁放”潮。1993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北京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规定自当年12月1日起,北京市城八区为禁放烟花爆竹区。在禁放区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准生产、运输、携带、储存、销售烟花爆竹。此后,全国280多个城市政府相继出台了类似的法规。禁放烟花爆竹法规出台后,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类问题,提高法律的执行力,已成为政府相关部门面临的一项挑战。近些年春节期间的实际情况表明,违反禁放法规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城市政府在不同的程度上放宽禁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允许居民在规定的区域内燃放烟花爆竹。北京市人民政府2005年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即要修订。据北京市法制办周继东主任介绍,修订的原因是社会各界解禁的呼声越来越高。
通过以上这个事例说明公共政策制定很重要,要讲究四个原则,既民主化原则,规范化原则、合法化原则,公开化原则。如果当初制定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遵守这个原则可能就不用12年后再次修订,这样对公共立法资源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二.个人提纲:
公共政策具体内容是由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终结等环节或阶段所构成的有机系统。
(一)公共政策制定
(1)民主化原则。(2)规范化原则。
(3)合法化原则。(4)公开化原则。
(二)公共政策执行
共政策执行的手段(1)行政手段(2)经济手段(3)法律手段(4)思想教育手段
(三)公共政策评估 科学的政策评估包括哪三个阶段:
①评估准备阶段。②评估实施阶段。③评估总结阶段。
(四)公共政策终结:主要是对行政执行情况的全面检查,实事求是地对行政执行的情况进行评定,对行政执行情况总结经验教训。
三.小组讨论提纲:
(一)公共政策制定(1)民主化原则。
决策的民主化是现代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公共政策要体现公共利益,每一个利益主体都能够参与进去,让自己的利益需求都能够得到体现,这样制定的政策才能符合绝大多数的利益,它追求社会公正,强调公民参与。(2)规范化原则。
制定一个公共政策必须具有严格的规范,不是随意的,也不是任意的。只有规范的程序,一些负面的、现实中很难操作的公共政策,可能就不会出台或者会被取消。(3)合法化原则。
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宪法、法律和相关的法规。公共政策的制定不能违反国家的根本大法,所以公共政策的制定之前我们一定要分析是否符合宪法,符合我们相关的法规。(4)公开化原则。这个公开化原则要求我们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当中,要透明、公开。这也是民主化的具体要求。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公开化,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避免“黑箱”操作。
(二)公共政策执行
公共政策执行是一定的机构或人员,为了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如发布命令、拨付款项、订立契约、收集资料、传递信息、委派人员、创设机构等。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
(三)公共政策评估
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持续,考察整个政策过程,对政策的效率、价值等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科学的政策评估包括哪三个阶段和主要任务
①政策评估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评估对象、制定评估方案、准备评估条件。
②评估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利用各种调查手段全面收集政策过程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整理,运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对政策作出评估。
③评估总结阶段的任务:处理评估结果,撰写评估报告。
(四)公共政策终结:主要是对行政执行情况的全面检查,实事求是地对行政执行的情况进行评定,对行政执行情况总结经验教训。
政策终结的对象(1)功能.功能是政府为了满足民众的需要而提供的服务,它代表着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政策的效果就是通过具体的功能来体现的.(2)组织.任何一项政策活动都是通过组织来推动的,政策的终结也伴随着组织的缩减或撤销.(3)政策.也就是政策本身的终结,即停止执行某项政策.(4)计划.计划的终结也称项目的终结,指的是执行政策的具体措施和手段的终结.四.结论:
公共政策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终结。
决策方案的具体内容:(1)方案执行的必要说明;(2)解决决策问题的基本措施;(3)明确决策方案对应的阶段;(4)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5)方案所需的各种条件的要求。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3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八至第九章之后。
运用公共政策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字数在1500字左右)
网吧管理的思考--曾睿
最近,在对我县网吧的日常管理当中,我发现几乎所有的网吧都存在同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但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经常出现的,可以说是“屡教不改”,西方有位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从制度上找原因,经常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难道是我们的管理制度有“问题”,还是没有找到它的“规律”呢?我们应该从哪里入手,解决这些“症结”呢?这个问题让我困扰了许久,也思考了很多,想起前段时间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的“山西方山县全部取缔网吧”事件,因为一个网瘾少年的信而让方山县委书记“雷霆震怒”,关停了全县所有的网吧。诚然,网吧引起的社会问题不得不令人关注,多少优秀的学子因此而消沉,多少关心青少年成长的人士因此而激愤,多少望子成龙的家长因此而绝望!在“敬佩”那位“铁腕书记”的同时我又在想,“全部取缔”的做法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吗,网吧真的是一个恶魔吗,它就真的一无是处吗?看看网友对此事件的评论就知道了。古人有个笑话,说一个人在吃饭的时候被噎着了,他就大为恼火,发誓再也不吃饭了,这个笑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噎”着一次是偶然,经常“噎”着就一定有原因,下面,我想从网监管理的角度找找原因,探讨一下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算是抛砖引玉吧,希望广大网监民警共同关心此事,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来加强对网吧的管理。
一、普遍存在的问题
有三个,一是接纳未成年人上网;二是“实名制”根本没有落实;三是不安装或屏蔽“网盾2000”。这三个问题,根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都可以并处15000元以下的罚款,直至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如果严格按照《条例》来执行,那真的要向山西方山县那样,全部关停了。可是,如果我们能够换位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明知这么重的处罚还依然“屡查屡犯、痴心不改”呢?
二、网吧的经营状况
第一,“屡查屡犯、痴心不改”的网吧老板其实是有苦说不出的,全部把他们归为“黑心”是有失公平的。他们是因为“黑心”才来开网吧吗?还是因为开了网吧而变“黑心”了?他们开网吧是为了什么?是想教坏孩子吗?网吧为什么能把老板变“黑心”呢?他们为什么要接纳未成年人?这后面到底有什么在操纵他们?通过走访我县的网吧,我感觉,是经济利益这只看不见的手在操纵他们。以我县深蓝网吧为例,60台终端,在我县算是中等规模,那么它一年的开支有多大呢?我们来计算一下:电信5000/年,店租30000/年,水电费85000/年,工商15/机/月,一年是10800,地税15/机/月,一年是10800,公安5/机/月,一年是3600,城管卫生2000/年,文化1200/年;工资:网管800/月,一年是9600,收银2人500/人,一年是12000,卫生员400/月,一年是4800,合计是174800/年,这还不包括电脑折旧,一般折旧期限是2年,每年还要近10万元的折旧费;而收入呢,普通网民上网1.5元/小时,会员1元/小时,而目前去网吧休闲的基本都是熟客,也就是会员,就以平均1.1元/小时来计算,一年将近要16万机时才勉强保本,那么平均每天要有438机时,平均每台机器每天要有7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在营业。而我县目前人口有三十万,县城五万多,网吧三十五家,县城就有二十家,在县城,平均2500人就有一家网吧,这2500人中还包括中老年人和小孩,真正会去网吧上网的人有多少?竞争如此激烈,客源从何而来?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当然就“来的都是客,管你未成年”了。就这样,还有许多网吧在亏本经营。而网吧老板的身份又是什么样呢?不少都是下岗职工,拿着微薄的“买断费”不知干什么好,别的事又做不了,就想开个网吧指望赚点钱来维持生计。没曾想,会是这样的结果,欲拨不能,骑虎难下。
第二,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落实“实名制”又谈何容易,假设自己是一个网民,每去一个网吧,老板就要你先花十块钱买一张上网卡,你乐意吗?你有可能一辈子只去一家网吧上网吗?所以现在的状况是,用“公卡”!不管谁来,网吧老板都用这张卡,公共使用,于是,“实名制”就成了一句空话,根本没人去实行。
第三,江西省的所有网吧都是安装“网盾2000”软件来进行监控的,也就是说,一旦没有安装,那么就会处于脱管的状态。而单就我县而言,“网盾2000”是由一家网络公司独家代理(我不知道其他县市是怎样的状况),但是,因为网吧的机器极容易中毒,而一些游戏软件升级速度相当快,这就要求经常更新系统,升级软件,但这项工作在白天是不可能做的(白天要做生意嘛),一般都在深夜进行,系统更新完后,如果这家代理公司没有及时安装“网盾2000”,这些机器就都脱管了。这就让这家公司权力太大了,我不跟你装,你就别想营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铤而走险”,没及时安装,也要营业,否则怎么赚钱?查到就托人找关系,说情。
三、有没有合理的解决办法
说了这么多,好象在为网吧老板鸣不平,为他们的违法经营找说辞。其实不然,这就象治病一样,只有找到了病根子,才好对症下药啊。那么,这个“药方子”是什么呢?第一,网吧合理布局,按周边人口比例规划,但这似乎已是不可能的。那就只有停止申请,不要再批新网吧了,已经够多了,事实存在的就让他自生自灭,只要加强管理,让那些无利可图的小网吧主动退出,或者被兼并,或者转行,总之,用市场和管理调节到合理为止。这样,网吧老板不需要接纳未成年人也照样有得赚,他还会去冒这个险吗?第二,与学校进行沟通,现在学校的老师也非常关注学生上网的问题,并且经常会到各个网吧去巡查,我们可以在教师队伍中物色“信息员”,一旦发现有学生上网,立即向我们通报,这就扩大了我们的队伍,同时也加强了我们的管理。甚至还可以招聘社会上关心青少年成长的热心人担任“义务监督员”,从社会面控制未成年人上网的问题。第三,既然要求网民购买上网卡的做法行不通,要求他出示身份证总没什么问题吧,网吧管理员在记录身份证号的同时也记录该网民是在什么时段使用哪张“公卡”在上网,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公卡”查到相关责任人了,不也一样做到了“实名”上网吗?只要能达到目的,我看也未必是坏主意。第四,“网盾2000”由某家公司代理的做法确实可以大大减轻我们的工作量,但同时又带来一个问题,他不可能光做这一项业务,如果人手不够的话,他就根本来不及维护,而且我前面也讲了,网吧更新系统的时间一般是在深夜,要人家深夜来给你安装“网盾2000”确实不现实,那么我们可不可以采取两个办法来解决,一是与“网盾2000”代理公司签订责任状,规定他必须在接到网吧老板电话后多长时间内赶到,否则我们可以对他进行处罚;二是干脆规定全县网吧只能用一个系统,而且这个系统也由他代理,这样他在进行系统更新的同时“网盾2000”也安装好了。第五,如果发现有网吧老板擅自屏蔽或绕开“网盾2000”的监管,那就坚决打击、决不手软。
因为我刚接触网吧管理工作,有些想法可能不妥,供同行们商榷。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4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十至第十一章之后。
运用公共政策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某个案例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字数在1000字左右)案例:
孙志刚,男,1976年生,湖北黄冈人,2001年武汉科技学院(原武汉纺织工学院)艺术系艺术设计专业毕业,2003年春节后来到广州,案前任职于广州市达奇服装公司。
3月17日:孙志刚因无暂住证在广州街头被带至广州天河区黄村街派出所。3月18日:孙志刚被黄村街派出所送往广州收容遣送中转站。3月18日:孙志刚称有心脏病被收容站送往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3月19-20日:孙志刚在救治站遭遇无情轮番毒打。3月20日:救治站宣布孙志刚不治死亡。4月18日:尸检结果表明,孙志刚死前72小时曾遭毒打。后来广州市公安局(2003)穗公刑法字4号刑事科学技术法医学鉴定书,证实被害人孙志刚系因背部遭受钝性暴力反复打击,造成背部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
一.孙志刚事件的政策过程研究价值 第一,社会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社会状况。不过只有当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一部分有影响的任务认为某种社会状况是社会问题时,它才是社会问题。孙志刚事件是属于结构性社会问题。所谓结构性社会问题是指由社会不合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在整起孙志刚事件中,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媒体是舆论的主体,公众是决策的参与者,政府是政策权力的主体。只有社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政府才会引起足够重视。孙志刚事件是我国关于流动游乞人员管理政策(制度)变迁的触发机制,直接导致了我国在流浪游乞人员管理上的政策变迁,导致了我国流浪游乞管理上的进步。
第二,孙志刚事件在结构上有清晰的发展脉络,既有开头:孙志刚之死;又有发展:社会反应;还有结局:政策变更政策。
第三,孙志刚事件从发生开始,经历过几个月时间,全国范围内的人几乎都知晓了。这件事情有很强的开放性,所以才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后来的政策制定作铺垫。
第四,这一事件具有内容的合理性,也就是上面说的政策过程关联性。
由于这四个原因造成了它作为一个典型的政策过程案例的第五个特征:资料的全面性。关联性使它成为一个政策过程案例,动态性与结构性使这一案例增加了典型性,开放性使这一典型的案例能够作为资料被完整的收集。由此形成了一个包括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决策等在内的政策全过程的理想材料。
二.孙志刚事件后面的政策过程
政策过程的范式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指的是包含要求达到的状态与观察到的状态之间的矛盾。就孙志刚事件引发的政策变更来看,表面上它也是从问题出发的,首先是孙志刚的非正常死亡暴露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存在从需要出发的系统过程,按照系统理论,系统的存在总是以执行一定的功能为基础的。所以这里接着考察孙志刚事件后面的政策过程的功能。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一方面是这儿讲的系统的逻辑,另一方面是因为主流的政策理论认可的政策系统的自我维持功能具有明显的保守性,成了众矢之的的东西。三.孙志刚事件后面的政策过程的意义
通过对“孙志刚事件”背后的政策过程的研究,在对正在经历危机的政策过程范式的考察中,发现了一个从政策需要出发的,系统的政策过程.那么,这一过程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从政策过程的研究上讲,这是对主流的政策过程范式危机的一种积极回应,因而是一种对政策过程理论的有益探索.这种探索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了一个替代的理论框架,而且这一框架对当前范式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可以提供比较满意的解释.这些问题如上面已经指出的:界定问题的困难,政策发展上的单极论,保守性等.另一方面,在政策过程的分析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即:政策需要的分析.这种分析与主流理论的问题分析明显是不同的.此外,由于这种新的政策过程的提出,可以提出一些新的值得研究的问题,其中最有意义的是政策预测问题,主流的政策过程理论从政策问题出发,基本上丧失了预测能力.由于新的过程是从政策需要出发的,而需要天生就是一种向前看的事物,因而如何进行政策预测就成了一个新的政策过程研究课题.从实践来看,新的政策过程也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一是可以有效地面对解决了错误的政策问题的现象.这是在政策实践中经常发生的事.原因在于政策主体处理问题时,目标定位不准.从政策需要出发进行政策决策,就可以直指问题背后的需要,一开始就掌握正确的方向.由于这一价值又带来了第二种价值.即借此提高政策效率,从而缓解政策效率与政策效益之间的冲突.三是给政策主体在承担政治责任时以更多自由.原因是新的政策过程给了政策主体更大的自觉性,也减少了处于问题包围中的可能.总之,通过对“孙志刚事件”的政策过程的研究,发现了一个政策需要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一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