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现状
基于现状·问题,对于“三农”审计的趋势分析和发展思考
以上我们概括描述并探讨了有关“三农”审计的现状和问题,大致了解了“三农”审计作为党和政府护驾“三农”的重要政策手段并经各级审计部门贯彻实施后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上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各种途径的资料查询、信息获取,我们拟作出如下关于“三农”审计工作的分析。
一、关于“三农”审计的趋势分析
1.效益审计日益成为“三农”审计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随着政府对“三农”问题的日益关注和重视,政府对“三农”的投入将会越来越大,资金使用效益将成为我们今后审计的重点。“三农”审计人员,要积极适应从财务收支审计到逐步开展效益审计,实现向效益审计的转变,以促进农民、农村和农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2.规范“三农”审计行为,依法审计,降低风险势在必行。“三农”审计点多面广,业务繁杂多变,这就客观上要求审计人员通过在审计前制定科学、具体的审计计划,在审计各环节更要依法审计,依法定性,从而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的有效性。
3.“三农”审计的独立性将逐步得到加强。独立是审计的生命,也是“三农”审计质量的体制保障。在我国现阶段广泛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浪潮中,“三农”审计体制必将不断完善和规范,其独立性必然随之加强。
4.强化”三农”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规范”三农”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保证审计人员具有胜任”三农”审计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制度,这既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也是一个长期性任务。
5.审计技术将不断革新,计算机审计和网络审计很可能成为未来”三农”审计工作人员的主要审计手段。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已是大势所趋,且日益普及。”三农”审计手段现代化已逐步提上议事日程。
二、关于“三农”审计的发展思考
三农审计作为我国特有的国家审计项目日益发展,的确对三农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但由于起步晚,加上各方面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三农审计工作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农审环境差、审计内容落后、涉农资金审计延伸力度要求高、涉农资金审计涉及领域广、三农审计风险大、审计方法单一等。针对以上了解我们得出如下思考。
1.从改善农审环境着手,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农审行政体制系统,严格依法审计,规范审计,从而优化审计环境,审计程序,保障农审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2.从改变农审思路着手,逐步向效益化审计过度,保障三农政策的实施力度和效果。
3.从审计策略着手,突出重点,着重对三农专项资金入手审计,以点带面,“顺藤摸瓜”。
4.从审计方法方式着手,审计人员深入基层,通过实践调研和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提供充分适当的证据,有效发表审计意见。同时,强化绩效审计,积极采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手段优化审计工作。
5.从审计人员资源管理着手,加大对农审人员的专业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复合型的农业审计人才队伍。同时,建立农业审计专家咨询库,以提供服务,优化农业审计质量。
第二篇:现状
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学科教学语文
王群
20***
一、现状
(一)、对作文教学的要求过松
很多高中生,甚至一些高中语文老师都觉得既然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部分对考生的要求不是那么严格了,题目可以自己拟订,立意可以自己确定,连文体都可以不受限制,那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就没必要去强化训练了。于是有些高中语文老师根本不把作文教学当一回事。表现在不把作文教学安排在正课时间里进行,而是随便布置一篇,让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去完成。随便找篇材料来,或随便弄个话题。也学高考作文的要求,只要不少于800字,除了诗歌以外,随便怎么写都行。甚至有时连材料和话题都不给,因为学校要求一个学期必须写6到8篇作文,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只好叫学生按时交几篇作文过来。因为不够重视作文教学,所以作文是收起来了,但是在作文后面简单地写个“阅”字,或者批个日期,或者干脆借用某位语文特级教师或某某语文教育专家的为了防止千人一面的缺点,干脆把收上来的作文又发给学生,让学生互相批改。改完了就写下一篇,也不利用课堂时间评讲。这种情况下,语文老师在学生作文前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学生作文后又不去认真批阅,自然也就谈不上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作用了。有些高中语文老师认为既然高考语文作文对学生没有那么多的限制,学生在作文这一块又不能失分过多,还是要突出老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上的主导性作用,于是便帮助学生走“捷径”,“指导”学生选取诸如《优秀作文选》《高考满分作文》上几篇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范文拿来背诵。然后“教”学生如何通过“合法”的途径将别人的作文变成自己的作文。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肯定有学生活用得好,有些学生活用的能力差些,但等学生走上“正途”了,自己就不用再为学生作文拿不到高分而担忧了。
高中生都会察言观色,都能判断出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什么地方。看到老师不把作文教学当一回事,就是为了完成任务。所以自己也随便在作文书上“借用”一篇,交上去,帮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老师看到自己能拿出“量多,质优”的作文,必定很高兴,又何必再花时间去苦思冥想呢?有那时间还不如多花些时间放在数理化的学习上。鉴于老师教导自己背几篇好文章就可以了,所以平时也不在对其他的优秀文章感兴趣,更不用说花大大量的时间去啃那些大部头著作了。有些认真写作的学生想写出一些自己的东西,又因为缺少老师的指导而导致作文出现偏题,中心不突出,文体不明等问题,或者因为自己的平时积累少,见识面过于狭窄,写作时候感觉内容空洞。导致“散文”“杂文”大量产生。
(二)教师对学生限制过多
与上面情况相反,有些高中语文老师,特别是教龄比较长的一些老师,已经习惯了原来的作文教学模式,感觉指导学生写议论文有套路,能够得心应手,最能够写出一些有深刻思想的文章来。而对记叙文,散文嗤之以鼻,感觉那太肤浅了,是小学生,初中生捣鼓的玩意儿,高中生不能停留在那个初级阶段。指导学生写议论文比指导学生写散文要方便些,实用些。可以指导学生抓住写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帮他们搜集相关可以作为论据的好材料,好诗词,名言警句。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专攻议论文,而对其他文体的训练相对来说少之又少,甚至禁止高中生写其他文体的作文。稍微放松一点也只是要求高中学生写叙议结合的作文,并强调必须把重点放在议论上。写作步骤,写作体裁,甚至连作为论据的材料都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自己提供的来运用。这样一来,老师在学生写作之前就把立意,文体箍死了,就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路,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导致“制造”出大量的大同小异的作文“产品”的结果。
(三)学生缺乏对生活的感悟
很多学生缺乏生活的经验,因而写出来的文章内容肤浅、空洞,于是提出了写作教学的根本出路在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也许是因为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疼爱,一些生活上的事情都是自己承包,没有让他们自己去体验,以至于没有感悟,缺乏对生活的感悟,所以每当写作时就会出现无材料无事情可写。学生无材料和事情可写,还可能是因为他们积累的知识少,阅读量少。往往在学生的作文中不难发现,学生尽管对社会、家庭、学校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但在写作中还是缺乏对事物描写的深刻性。在写作时由于阅读量少,在写议论文的时候缺乏新鲜的材料,总是用哪些陈词滥调的例子,给人一种厌烦的感觉。
二、对策
(一)转变观念
高中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要充分认识到高考模式的改革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意在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不是说要考倒考生,也不是要放任自流。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搬用原来的一套来训练学生专攻一种文体。也不要只重分析,轻写作。对学生限制过多就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感到作文枯燥无味。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每样能力都不可或缺,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能人为地把这四个方面割裂开来,不能偏重哪一项而不顾其他。所谓“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与表现的机会,不是说考生可以随便写,胡乱写,也不是说可以准备几篇范文就可以随便套用,不确定的因素实际上要求学生的基本功更扎实才行,是指学生在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文体,可以确定几种立意的基础上选取其中一种自己最好把握,最能展示自己才华的一种方案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在写作文这一块上做到各种文体都能写,又有写某种文体的特长,做到“一专多能”。
(二)科学指导 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的训练机会,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尽量不做;学生还不会做或做不好的,老师要指导但尽量少做。作文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命题开始,就要采取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变高中学生写作时无兴趣为有兴趣,变暂时兴趣为长期兴趣,变教师要学生写作文为学生自己要写作文。具体指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阅读中思考、在交流中思考。启发他们下笔前思考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么写,写出初稿后要认真思考如何修改、如何加工等等。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自习时间为学生推荐美文,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找自认为比较好的文章,在同学们之间交流,从而扩充学生的视野,积累素材。
(三)细心批阅 学生作文完成后,就象一个工人生产出一种产品后希望得知自己产品的质量如何一样,很希望知道老师对自己的作文是个什么评价。教师的批阅能够对他们的成功之处加以赞赏,对不足之处委婉地提出建议,那么学生从教师评语里能够得到写作的信心和需要努力和提高的方向。如果教师只布置作文任务,而不仔细批阅,那么学生就感到老师对作文不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不被尊重。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自己该在哪方面努力,作文水平也就得不到提高,自然对往后老师布置的作文不感兴趣。当然,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批阅,可以把全批全改,部分批改,学生相互批改等批阅方法综合运用。总之,要对学生作文认真批阅。(四)适当点评
作文批阅完成之后还要注意利用课堂时间适当对学生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可以就全班此次作文普遍在哪些方面很成功,哪些方面普遍存在问题进行点评。并可选取写的比较好的作文作为范文,指出哪些地方写得很成功,同学们要多加学习。选取中等水平的作文让同学们去分析哪些地方成功,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在师生共同的点评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这样一来全班的作文水平都能够得到提高。
(五)从素质教育出发,树立大作文教学观
大作文教学观的提出是基于河北省邢台八中的语文教师张孝纯的“大语文教育”而提出的。“大语文教育”的指导思想是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大作文教育观也将呈现出这样的作文教学倾向:充分利用现代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使作文课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作文教学要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教育,促进主体发展,把知识、智力、能力统一起来,不断地培育思维,发展智力,提高审美完美人格,最终拥有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坚持把作文教学置于社会教育系统、学校系统之中,协调地活动,作文教学本身也应有完整的结构,重视训练效率,即强调不能只靠技术的指导换取好成绩,而应以充分的读写实践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要对作文教学重视,要抱科学的态度对待不断变化的高考作文发展趋势。在平时的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做到学生写作前的科学指导,写作后的细心批阅和点评,不断提高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和能力。真正让高中生经过三年的科学作文训练,能够在高考考场上在作文这一块上能做到“游刃有余”!
第三篇:山西旅游现状
〔摘要〕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只有把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旅游产品才更具生命力。山西是旅游资源大省,旅游资源丰富,但山西的旅游业发展滞后,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充分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整体形象设计不佳且未形成品牌。为了真正做好从旅游资源到旅游产品的开发工作,必须深层次地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加强旅游环境建设,加大促销力度;重视历史、社会文化、民族文化的配套利用;搞好自然景观与文化的结合;贯彻旅游文化开发方针,正确处理现存的旅游文化。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逐渐上升,人们在旅游活动中也不再仅仅满足于对景点的走马观花,而是需要更多地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因此,研究和探讨山西省旅游文化的内涵、现状,对于加快山西旅游发展,把山西建设成为旅游强省、大省,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背景(一)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
1985年我国正式把文化艺术列入第三产业行列,确认了文化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经济地位和作用。经济文化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发展旅游业,就是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的必然选择。(二)山西省精神文化需要的急剧增长
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无止境,社会的需求是产业增长的基本动因。随着社会进入上中等发达水平,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会越来越大,从而形成文化产业的最基本推动力。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超过10(0美元,人们的文化需求就会迅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2003年山西省人均GDP2445.6亿元,比2002年增长13.2%。但现阶段文化产品的生产,已经难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的需求。所以,只有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形成多门类、多层次、多类型的文化生产和服务体系,才能从数量、质量、多样化等方面满足群众的文化需要。(三)国内旅游韭的迅速发展
近年来,国内相继成立了多个旅游业集团,在发展旅游业上先行了一步。面对将来必然出现的“大鱼吃小鱼”的竞争局面,发展壮大山西省的旅游业已经迫在眉睫。据统计,1990年至1998年,全国文化系统文化产业的增加值由12.1亿元增加到83.7亿元,增长了6倍;文化产业机构由6.8万个增加到9.2万个,增长了35%;从业人员由49.5万人增长到72.1万人,增长了46%。
二、山西省旅游资源概况
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东部,其间高山峻岭,丘陵纵横,山环水绕,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气候适中,四季分明,大自然神工鬼斧般地造就了一处处绚丽多彩的景色。山西省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文献之邦”的美称,保留有全国70%的地面古代建筑,旅游界因此说:“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北京,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五千年中国看山西”的美誉。自然美景、历史文明、革命史迹和新时期建设成就,共同构成了山西省得天独厚、古今兼备、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
(一)山西省旅游资源分类概况
自然旅游资源概况:复杂多变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造就了山西雄伟壮丽、引人人胜的自然景观。山西名山遍布,除了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国家十佳自然保护区之一的芦芽山、道教名山北武当山和五老峰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外,还有绵山、灵山、历山、仙洞沟等展示着各自的雄姿秀态。山西河流纵横,黄河、汾河穿山越岭,描绘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风光画卷。被称为黄河和中华民族象征的吉县壶口瀑布、龙门三激浪、娘子关瀑布等都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山西现有1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芦芽山、庞泉沟、历山、莽河等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达1000多种,区内栖息着400余种野生动物。其中,褐马鸡为世界珍禽,被定为山西省省鸟。山西复杂的气候幻化出一幅幅独特的自然景观:五台山东台、历山舜王坪观“东海日出”可与泰山媲美,五台山西台观月,黄河孟门山的“孟门月夜”景色迷人,五台山“佛光”更是令人神往。人文旅游资源概况:山西被誉为“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已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4处。其中现存辽、金以前地面木构建筑106处,占全国的70%以上。五台山集唐、宋、元、明、清历代古建文物之大成,珍品荟萃,博大精深。大同华严寺、恒山悬空寺、太原晋祠、平遥、双林寺、交城玄中寺、祁县乔家大院、渠家大院、临汾尧庙、洪洞广胜寺、运城解州关帝庙、芮城永乐宫、永济普救寺、唐开元铁牛群、万荣飞云楼、秋风楼、平遥古城等都是闪烁着古代文明光芒的艺术珍品。山西境内历代古塔多达280余座,其中以应县木塔、五台山白塔、代县阿育王塔、太原永祚寺双塔、洪洞广胜寺飞虹塔和永济普救寺莺莺塔最为著名。山西境内规模较大的石窟近50处,以大同云冈石窟、太原天龙山石窟、龙山石窟、长治羊头山石窟为代表。山西物华天宝,历史上杰出人才若群星璀璨。传说中炎的活动地带在上党地区;黄帝、螺祖、后稷和史前三王尧、舜、禹就活动与建都在晋南一带,在山西留下众多的遗址和动人的传说故事。民俗旅游资源概况:山西还拥有丰河孟门山的“孟门月夜”景色迷人,五台山“佛光”更是令人神往。
民俗旅游资源概况:山西还拥有丰富独特的民俗风情。晋中的民间社火、临汾的威风锣鼓、运城平陆的地窨院、忻州河曲的乡曲民歌等都是古老文化的凝聚与沉积。近年开发的襄汾丁村民俗博物馆、祁县民俗博物馆、定襄民俗馆,集中反映了晋南、晋中、晋北民间传统的岁时风俗、婚丧嫁娶、礼义风习、民间 工艺和文化娱乐,成为中国北方汉民族古老文化的缩影。
(二)山西省旅游资源特征 旅游资源特征主要有:
①多样性。山谣旅游资源构成复杂多样、丰富多彩。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山西除了海洋、沙漠以外,几乎拥有所有的自然景观,如山川、河流、溶洞、清泉、湖泊、瀑布等,而盐池、万年冰洞、火山群却是绝大部分省份所没有的。山西悠久的历史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革命历史纪念物、寺庙宫观、彩塑壁画、城垣关隘、古塔石窟等。
②生态性。山西生物旅游景观极为丰富独特,不少动植物类型观赏价值极高,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较好,褐马鸡、猕猴、娃娃鱼都是罕见的珍奇动物。目前全省已建成12个自然保护区。③广博性。山西具有悠久的历史,因此具有不同的文化,如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晋商文化等。山西可分为3个文化旅游区,即北部大同五台的古建佛教文化,如云冈石窟、五台山、寺庙群;中部晋中的晋商文化,如乔家大院、平遥日升昌;南部临汾、运城的寻根祭祖文化,如洪洞大槐树、尧庙、舜帝陵、禹都等。④古老性。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既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又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史前山西就是中华原始人类聚居的地方,遗留下一系列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开创和推动华夏文明发展的伟大领袖人物的活动中心都在山西,中国历史上第一 个国家夏建立于山西南部。还有象征中华民族力量的黄河,具有浓郁寻根情结的洪洞大槐树等无一不体现出山西旅游资源的古老性。⑤丰厚性。山西旅游资源的丰厚性得益于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华民族先祖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在山西都有丰富的遗址遗存,迄今已发现的仅旧石器地点与遗址达300多处,数量居全国之首。山西宗教文化的发展演变记载了佛教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史,即佛教宗派禅宗、净宗、密宗在中国的继承与变迁,以及儒、道、佛文化的渗透和融合并诞生了大批佛教高僧,给世界留下了丰富的佛教建筑和文物,成为世界著名的佛教文化中心之一。中国古代从北魏到明清各个朝代各 种类型的建筑典范都有遗存,其建筑艺术造诣和在各个历史时期储量上的丰富,成为全国古建筑之冠,被誉为“中国古建艺术的宝库”。
⑥潜力性。山西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绝大多数仍未加以开发利用,可利用和挖掘的潜力很大。全省已知旅游资源总量约1000处,而目前进入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经营利用者大约只有150处,约占山西已知旅游资源总量的15%。初步进入开发状态或实施规划行为者大约近200处,约占20%。目前仍未引起注意,还处于未开发或未实施规划状态的旅游资源区(点)数量大约为650处左右,山西仍有大量的旅游资源需要进一步深度开发,不断补充内涵,赋予新的生命力,挖掘其潜力。
三、山西旅游文化开发现状
旅游业是中国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许多学者把旅游文化视作旅游业发展的推动器,认为旅游是以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招徕游客而获取经济效益的文化经济,只有把旅游文化与旅游经济结合起来,才能使中国旅游业发展得更快、效益更好。因此,从本质上看,对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精细阐释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三要素是:旅游者、旅游业、旅游资源,三者都涉及到旅游文化的因素,而且旅游文化是三者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的成果,三者中又以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为重心。而如何挖掘、培育、开发文化资源,使它为旅游业发展服务,就是山西旅游业目前和未来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文化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旅游资源。
资源是旅游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的是文化的竞争。对于山西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更是表现得极为突出和典型。丰富的资源为山西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资源不等于产品,要把资源转变成产品就需要开发。山西旅游业之所以滞后,并不是因为没有资源,而是没有做好从资源到产品的开发工作。我们在抱着金饭碗讨饭吃,还在沿袭过去简单地利用煤炭资源的思路,吃能源、吃资源、吃旅游资源,而且是单纯地、“赤裸裸”地吃啊!开发旅游资源的资金投入量还是太少,开发的层次还不高、深度还不够,没有形成吸引力很强的主导产品。山西旅游资源开发的主体形象不够鲜明,不够突出,更重要的是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欠缺,产品结构还很单一,没有形成真正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山西旅游开发大多局限于旅游资源本身的初级开发,对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商业价值挖掘不够,开发不足;旅游产品单一,大多为依托人文景点的传统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会展旅游、都市旅游、红色旅游等新型旅游品种开发不足;旅游景区中文化娱乐和旅游购物两大消费水平低;许多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项目没有变成产品进入旅游市场;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生产比较落后,旅游商品档次低、品种少、购物环境差。目前,山西省旅游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整体旅游形象设计不好,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
云南的旅游形象是“七彩云南,奇山异水,民族风情”;山东的旅游形象是“走近孔子,扬帆青岛”;大连的旅游形象是“浪漫之都”。山西省和各市、地缺乏这方面的研究定位和策划,各景区也缺乏这种意识,打不出能够代表自己形象、简明扼要、富有吸引力的旗帜和品牌。过去山西曾提出山西省的十大旅游带,大致是以各个地域来划分的,后来又提出三大旅游区概念:晋北佛教文化旅游区、晋中晋商文化旅游区、晋南根祖文化旅游区等等。过去人们常说“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那我们何不提出“古文明,新山西,好风光”或者“表里山河,魅力山西”这样一个宣传口号呢!第二,没有充分理解几种文化之间的关系。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基础,现代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完善。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传承和扬弃。每个地方、每个民族的文化本底,正是这个地方、这个民族最可珍贵的优势所在。发展旅游,必须珍惜自身的文化本底,从而获得和把握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当然,在旅游文化开发中,我们一方面反对阿Q 式的,以“老子先前比你们阔多了”的精神胜利法而“嗜古成性”;另一方面也不赞成数典忘祖妄自菲薄的虚无主义的态度。旅游文化重在建设,贵在创新,而不是简单的复古。我们只有对旅游文化进行理智的而不是浮躁的,深入的而不是肤浅的历史反省和进行科学总结才能在现代化轨道上腾飞。在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中打历史文化牌不是坏事,但要防止盲目模仿、搞一窝风、吃祖宗老本、唯古是从、唯古就好的倾向。时代在发展,人们对旅游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和呈现多元化的态势。除了从历史文化中开掘外,现代的时尚文化也应在旅游产品中占有一席之地。对异域旅游文化的借鉴,也应该进入旅游文化建设的视野。
第三,投入严重不足也是山西旅游文化建设的一个障碍。尽管山西对于旅游文化建设一向比较重视,但是融资渠道单一,旅游文化建设的资金注入方式基本靠自身微薄的收益滚动发展,加上缺乏相应的优惠政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即使有好的创意和策划也只能束之高阁,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当然,一些旅游项目文化挖掘不深,本身就缺乏招商引资的吸引力,资金来源就更加困难,最终陷入投入少—文化内涵发掘不深—回报低—投入更少的怪圈,难以实现山西旅游文化发展的高起点、高品位、高档次、高回报。
第四篇:骨科现状
我国骨科学的发展
解放后,中国骨科得到快速、巨大的发展,许多大城市的医学院附属医院、省市医院、解放军总部及各军区总医院,纷纷建立骨科。天津建立以方先之教授领导的骨科医院。1957年孟教授任新建的积水潭医院院长,创建了我国较大的创伤骨科医院。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屠开元教授领导了上海急症外科医院,收治骨科及颅脑创伤病人。各地医院骨科的建立,需要大量骨科医师,为此,1953年方先之教授在天津骨科医院创办骨科进修班,至1968年方先之教授逝世,共举办了15期,培训骨科医师600余人,遍布全国,此后一直坚持办班。北京积水潭医院亦每年举办骨科进修班,为全国培训骨科医师。1979年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在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总医院及中心医院先后建立十余个创伤骨科、矫形等专科中心,各省亦建立了一些骨科中心,纷纷办骨科进修办,培训骨科医师,促进了骨科队伍的发展。现在,我国已是世界上骨科医师最多的国家之一。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骨科学术大会暨第五届COA国际学术大会2010年11月11-14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召开。
本届会议是继北京、郑州、苏州、厦门召开后的第五届COA国际学术大会。会议将集中体现一年来国内外在骨科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反映脊柱、创伤、关节、关节镜及运动医学、骨肿瘤、骨质疏松、足踝外科、护理等方面的最新技术和临床进展。会议将设国际会场、专题讲座、大会报告及展板四种形式。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本次大会主席邱贵兴致欢迎辞,他指出,COA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在国内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专科发展之路,以“骨科医生”为本,塑造“学术骨科、规范骨科、和谐骨科、人文骨科”,更好地为广大民众服务。
第五篇:计算机辅助设计现状
第一章: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指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简称CAD。在工程和产品设计中,计算机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担负计算、信息存储和制图等项工作。在设计工作中通常要用计算机对不同方案进行大量的计算、分析和比较,以决定和选取最优方案;各种设计信息,不论是数字的、文字的或图形的,都能存放在计算机的内存或外存里,并能快速地检索;设计人员通常用草图开始设计,将草图变为工作图的繁重工作可以交给计算机完成;由计算机自动产生的设计结果,可以快速作出图形显示出来,使设计人员及时对设计作出判断和修改;利用计算机可以进行与图形的编辑、放大、缩小、平移和旋转以及及其复杂的操作等有关的图形数据加工工作。
CAD软件的合理引用能够减轻设计人员的劳动,缩短设计周期和提高设计质量。
第二章:CADCAM发展概况
194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他的高运算能力和大容量的信息存储能力,使得很多数值分析方法能在计算机上完成。之后,人们不断将计算机引入设计制造领域。
1952年,世界第一台数控机床在美国MIT试制成功,通过改变数控程序就可实现对不同零件的加工。之后,MIT研制开发了APT自动编程语言,通过描述走刀轨迹的方法来实现计算机辅助数控编程。在次基础上人们联想到,能否不描述走刀轨迹,而通过直接描述零件本身来实现数控编程?这就是CAD的最初概念。人们设想如何通过直接自动运行各个程序来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并能由此解决不同复杂程度的生产计算问题的各个过程。此间CAD处于准备孕育阶段,因整个20世纪50年代电子计算机仍处于电子管时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且使用的是计算机语言编程,图形设计仅具有输出功能。
1963年,美国MIT学者I.E.Sutherland有关人机对话图形通信系统的论文问世,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套实时交互功能的二维SKETCHPAD系统。该系统允许设计者操作光笔和键盘,在荧光屏上显示图形,实现人机交互作业。这项成果标志着CAD技术的诞生,为以后CAD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和理论基础。此后陆续出现了许多商品化的CAD系统与设备:美国IBM公司开发了以大型机为基础的CAD/CAM系统,具有绘图,数控编程和强度分析功能;通用汽车公司为实现各个阶段的汽车设计,研制了CAD-1系统;洛克西德公司出台了CADCAM系统等。1966年又出现了采用通用计算机直接控制多台数控机床的DNC系统。1978年前后,CAD/CAM技术发展趋于成熟。伴随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以小型机,微型机为主机的CAD系统逐渐引入市场。为了适应设计与加工的要求,三维几何处理技术应运而生,出现了面向中小企业的CAD/CAM商品化软件系统。英国莫林公司研制的由计算机集中控制的自动化制造系统,包含6台加工中心和一条自动运输线,可进行连续作业,并可用计算机编制NC程序,作业计划,统计报表等;美国辛辛那提公司成功地研制了一条FMS柔性制造系统。
1980年以后,CAD/CAM技术进入迅速发展期。计算机外围设备已逐渐成为系列产品,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使计算机硬件成本大幅度下降。相应的软件技术(如优化设计,有限元设计,数据库技术等)迅速提升,出现了很多商品化软件,推动了CAD/CAM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并使其他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发展,从大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发展,从军用产品设计向工程产品设计发展,他还使一些与制造过程密切相关的计算机辅助技术得以发
展,如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CAPP),计算机辅助工装与夹具设计,计算机辅助质量控制(CAQ)等。
1990年以后,CAD/CAM技术一改过去的单一功能,单一领域,单一内容的运行模式,转向集成化,智能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系统的继承,是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实现产品生产与组织管理的高度自动化,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加速新产品对市场需求的响应。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及一些工业发达国家都在从事标准接口的开发;同时,面向对象技术,并行工程思想,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快速成型技术,敏捷制造技术的研究,又极大地推进了CAD/CAM技术更高水平的发展。出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联成一体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固化技术、网络技术、多处理机和并行处理技术在CAD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cad系统的性能;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技术引入cad,出现了智能CAD技术,使CAD系统的问题求解能力大为增强,设计过程更趋自动化。现在,cad 已在电子和电气、科学研究、机械设计、软件开发、机器人、服装业、出版业、工厂自动化、土木筑、地质、计算机艺术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AutoCAD是美国Autodesk公司开发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是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工程设计和绘图软件之一。推广AutoCAD软件的应用,在实践中学习软件,是培养中、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实际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
附录:AutoCAD的发展
1.AutoCADV(ersion)1.0:1982.11正式出版,容量为一张360Kb的软盘,无菜单,命令需要背,其执行方式类似DOS命令。
2.AutoCAD V1.2:1983.4出版,具备尺寸标注功能。
3.AutoCADV1.3:1983.8,具备文字对齐及颜色定义功能,图形输出功能。
4.AutoCADV1.4:1983.10,图形编辑功能加强。
5.AutoCADV2.0:1984.10,图形绘制及编辑功能增加,如:MSLIDE VSLIDE DXFIN DXFOUT VIEW SCRIPT等等.至此,在美国许多工厂和学校都有AutoCAD拷贝。
6.AutoCADV2.17-V2.18:1985年出版,出现了Screen Menu,命令不需要背,Autolisp初具雏形,二张360K软盘。
7.AutoCADV2.5:1986.7, Autolisp有了系统化语法,使用者可改进和推广,出现了第三开发商的新兴行业,五张360K软盘。
8.AutoCADV2.6:1986.11,新增3D功能, AutoCAD已成为美国高校的inquired course。
9.AutoCADR(Release)9.0:1988.2,出现了状态行 下拉式菜单.至此, AutoCAD开始在国外加密销售。
10.AutoCADR10.0:1988.10,进一步完善R9.0, Autodesk公司已成为千人企业。
11.AutoCADR11.0:1990.8,增加了AME(Advanced Modeling Extension),但与AutoCAD分开销售。
12.AutoCADR12.0:1992.8,采用DOS与WINDOWS两种操作环境,出现了工具条。
13.AutoCADR13.0:1994.11, AME纳入AutoCAD之中。
14.AutoCADR14.0:1997.4,适应Pentium机型及Windows95/NT操作环境,实现与Internet网络连接,操作更方便,运行更快捷,无所不到的工具条,实现中文操作。
15.AutoCAD2000(AutoCADR15.0):1999,提供了更开放的二次开发环境,出现了Vlisp独立编程环境.同时,3D绘图及编辑更方便。
进一步完善阶段
AutoCAD 2002(R15.6)——2001年6月
AutoCAD 2004(R16.0)——2003年3月
AutoCAD 2005(R16.1)——2004年3月
AutoCAD 2006(R16.2)——2005年3月 AutoCAD 2007(R17.0)——2006年3月 AutoCAD 2008(R17.1)——2007年3月 AutoCAD 2009(R17.2)——2008年3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