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府资产审计——审计转型中新的视点
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的特有范畴,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分配和支出的基本内涵。以税收收入、公共收费、国有资产收入所构成的公共收入体系,为公共财政的分配和支出提供了基础。
在相当一个时期以来,国家审计的主要关注点主要是公共财政所属的一般预算收支活动。在全部政府性资金的审计理念下,使我们对一般预算、基金预算和政府性其他收入有了一种新的更加完整和清晰的认识。对全部政府性资金收入来源的关注,使我们的审计视野从资金形态扩展到了资产形态。
一、对政府资产问题的新认识。
现实的情况是:近几年来,随着各地细化预算编制、推行部门预算、实行政府采购、完善国库集中收付、推进收支两条线等内容的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在公共财政资金的管理层面都实现了比较大的突破,而对于其他政府性资产的家底或资产收益则相对不够清楚,不少单位的资产收益实际上都明显地存在着补充或调节部门单位收支活动的功能,使公共财政资金,特别是预算资金,在实际执行使用中并不能完整地反映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全貌。
资产收益监督方面的这种缺陷,使部门预算功能的发挥受到很大限制。审计的实践提示我们:从全部政府性资金的理念出发,逐步树立公共财政资金到政府公共资产的完整认识,实现公共财政资金与政府公共资产管理的有效对接,应该成为审计监督体系中一个新的值得关注的领域。
浙江省审计厅领导指出:“从长远的观点看,仅仅对全部政府性资金进行审计还是没有全面覆盖审计的职责,还应该进一步探索对全部政府性资产监督机制,主动把政府性资产纳入审计的视野。”这种审计工作战略方面的判断,为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举措的完整性,提供了新的导向。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杭州市下城区审计局近年来对政府性资产的审计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和探索,在审计实务中,丰富了对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实践和认识。
政府资产的属性如何定义?政府资产审计的主要工作对象是什么?这是我们在政府资产审计中首先要明确的问题。
从一般定义而言:政府资产应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和企业国有资产,以及由政府投资或政策性支持所形成的公用性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公共资产。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而企业国有资产则是可以解读为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投资及投资形成的权益,以及依法认定为国家所有的其他权益。从区县一级政府资产的实际情况看,上述定义是切合当前政府资产的归属和辖管现实的。
从以上定义出发,我们认为,审计部门对政府资产审计的工作对象,应区别于一般行政事业单位的清产核资,也区别于企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清查。在审计的工作应兼顾二者,且对象上更宽泛,它既要包含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情况,也包括政府控股或持有的国有资产权益,还应包括近几年来地方政府依托公共政策支持,或在城市建设开发中所形成的新的公共资产和开发性资产,直至其他政府具有管辖权的无形资产。
二、关于政府资产审计的实践和探索。
在上述认识基础上,下城区审计局连续三年对街道资产组织审计调查,2007年,在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又开始对政府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各直属单位的政府资产情况组织全区规模的审计专项调查,历时半年,并取得了积极的审计成效,开展了有益的工作探索。下城区的政府资产审计调查的组织,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确定审计目标,慎密制定审计方案。
下城审计局在研究资产审计方案时,首先确定了四项主要工作目标:
1.通过资产审计调查,进一步摸清本地区街道、部门在统一时点辖管的资产现状,确认本区国有(公有)资产规模,划清资产性质,为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事实依据。
2.通过资产审计调查,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性资产的管理,清理资产管理隐患,掌握政府对外负债的规模和现状,提高本区全部政府性资金和国有资产的管理质量。
3.通过资产审计调查,提出加强本区国有资产管理的审计建议,为区政府调控本区国有资产分配使用、资产收益和预算安排、加强资产授权管理和资产绩效考核提供审计依据。
4.通过资产审计调查,发现和总结我区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办法和经验,进一步提高各单位资产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增强资产管理的透明度,规范政府资产经营的源头防范。
按照上述工作目标,审计组对审计内容进行了具体规范,涉及的主要内容是:
一是对区内各单位的资产账务进行清理,要按照统一时点的要求,对纳入本次审计调查范围的单位账户、凭证及资金往来进行核对,重点做好房产、应收应付账款、对外投资、账外资产的核实和登记。
二是对各单位资产管理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包括资产性质、资产实际使用单位、资产价值、资产收益、资产管理等基本情况,并要求按照经营性和公益性的性质进行分类,对相关系统经营性房产的收益情况进行汇总。
三是重点对区内单位现有房产和土地存量的情况进行审计摸底,对各单位辖管房产、存量土地的建筑面积、产权归属、分布使用情况进行踏勘和核对,对现出租房产包括数量、产权、合同、收益、建立台账等情况进行了核实。
四是对全区的政府负债情况进一步进行调查,掌握区内各单位对外负债的总体情况,摸清全区负债总规模。对各单位经批准和未经批准的对外负债情况进行清理,对各单位房产抵押、资信担保和或有负债等事项记录进行核查。
第二,坚持客观实际,增强审计的有效覆盖。
按照审计调查方案的设定,资产审计调查中,区审计局坚持从城区资产管理的现状出发,组织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增强审计调查的有效覆盖,全局集中了近30人的审计力量,同时发挥相关部门内部审计作用,对涉及27个主管部门及下属单位、8个街道办事处本级及下属单位、21个区直属单位、包括专业街(市场)管委会、承担区政府重大建设项目的指挥部、区属国有企业,以及街道具有资产管辖权的65个社区,共计316家独立核算单位进行审计调查。涉及层面之宽、涉及单位之全,是全区历年资产调查中未曾所有,从而为区政府掌握全区公共资产的基础情况,提供了全面的基础和客观的条件。
在审计中,区审计局通过全面自查、重点抽查、汇总分析三个阶段,对全区总计58.17亿的资产总量,从总资产、货币资产、应收帐款、预付帐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存货、对外投资、对外负债、应付帐款等多方面进行核定。在对316家独立核算单位数据汇总的同时,审计组对其中61家单位,进行重点抽查,抽查单位的总量约占总单位数的19.3%,资产额约占总资产的64%。审计组还对各单位的资产进行审计甄别,核增大量帐外房产,划清资产所有性质和使用性质,按照统一时点,核定了本区的总资产、总负债、净资产的现有规模。
第三,把握审计重点,审慎做好审计组织。
面对浩繁的资产资料和众多的被审计单位,下城审计局在区政府的支持下和部门单位的配合下,牢牢把握审计重点,作好审计力量组织、审计方案实施、审计导向把握等诸多环节的工作。
一是注重调查的全面性把握。针对本次资产调查涉及区各多个层次,涉及面宽泛,超越了常规的行政事业范畴的特点,为了有效实现审计覆盖,在统一审计组的前提下,局将审计组分成三条线三个审计小组,增强对不同系统资产审计的针对性。同时要求各相关部门单位不仅做好本级的审计调查,并调动部门的内审力量,做好下属单位的资产调查。按照统一时点,不留盲点,组织调查的实施,从而为全面掌握现阶段的资产现状,提供了客观条件。
二是注重调查的重点性。本次资产审计调查不同于一般的清产核资,下城审计局根据党委、政府的需求,始终把调查的重点放在政府的存量资产上,看负债、看房产、看各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划分区内经营性房产与非经营性房产的规模;划分确权资产与不确权资产;划分帐内资产与帐外资产,使政府资产的家底通过审计,十分突出十分清晰。同时,在调查中,加强对重点单位的把握,通过直接审计的方式,掌握了大量过去没有进入的政府视野的资产总量,效果十分突出。
三是注重审计组织的严谨性。面对众多的资产单位和长期以来部分不太清楚的资产家底,区审计局认真思考政府资产审计的特性,踏实做好审前调查,认真编制审计方案,合理调配审计力量,加强与财政、国资及相关主管部门的协调,执行好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的指示,通过审计会议,及时调整和部署工作,同时借助计算机技术力量,录入电子数据,对重要的资产数据实行点对点的明细成册,从而有效地建立政府资源的资产数据清单。
第四,认真提出建议,发挥审计的最大成效。
在全面审计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区情,区审计部门从政府资金和政府资产两个层面,考察政府公共财力的现状,搞清资产家底,对本区单位资产管理的经验进行总结,对倾向性的问题客观反映。按照区领导要求,针对全区政府资产的现状,区审计局就公共财政资金与政府公共资产管理的有机接合、建立全区统一和有效的资产监管体制、探索公共资产的使用绩效、加强单位公共资产的基础管理、重视对开发性政府公共资产的管理和使用、积极稳妥处理历史遗留资产问题、进一步加强政府负债管理、加强对经租房产的使用管理、健全和加强对区内政府性公共资产的考核和监督等十个方面的工作,提出相关的审计建议,作为审计产品,为党委、政府对政府资产的决策管理提供了审计服务。
下城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一直十分关注这次资产审计。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指示,政府常务会议二次听取审计方案汇报,并为此下发文件,进行工作部署。审计情况出来后,区委书记办公会议专题听取汇报,研究工作意见,区委主要领导积极评价审计调查的重大成果,认为这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好事,它对加强全区公共资产的真实性、公开性、技术性和规范性管理,对完善全区资产日常管理,促进廉洁从政是一个良好的工作基础。区委要求相关部门进一步做好管理的文章,要做好资产经营的文章,整合资产资源,加强对政府公共资产工作的考核,并把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008年年初,下城区政府又多次进行专题研究,提出加强本区政府资产的管理的具体举措,形成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资产管理的意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公共房屋出租办法》、《国有资产考核办法》等四个制度性规定文件,集中地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对进一步加强全区政府资产管理工作系统性的工作意见,为全区政府资产的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审计的成果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浙江省审计厅和杭州市审计局也对下城区这次政府资产审计调查工作给予高度的关注,省审计厅和市审计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在资产审计调查前后,三次来下城听取相关工作汇报,指示省厅市局有关处室进行工作调研,总结经验,省审计厅主要领导多次关心这项工作,积极评价下城区对政府资产审计工作的创新,以及它对全省区县政府资产管理工作所带来的示范作用。
下城区审计局对政府资产审计调查的四个阶段的工作,从整体上看,已经圆满地实现了既定的审计目标,无论是政府性资产审计的组织实施、报告归集,还是审计建议的提出和审计成果的利用都取得了显著的审计成效。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地方审计机关在审计转型中,如何加强对政府资产的审计监督?在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理念下,如何加强资金审计和资产审计的结合?都作出了有益的审计探索。
三、启示和思考。
政府资产审计作为一项新的审计类型,伴随着审计转型中对国家审计新的任务思考,伴随着浙江省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发展创新,也伴随着地方政府科学执政、为民理财的现实需要,而进入了审计机关的工作视野。思考、求索、探知、实践,其意义在于,地方审计机关从党委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出发,更好地秉承科学审计的理念,为党委政府提供更加丰富的审计服务。
从我局政府资产审计的组织和成效看,有三点工作体会尤为深刻:
第一,组织政府资产审计切合区县一级党委政府的执政需求。
经过改革开放30年,区县一级作为我们国家政权的基本行政单位,经济和社会事业都有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像浙江省这样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区县一级的经济和社会面貌有了惊人的变化,财政经济实力显著增长,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政府的物化资产,包括可控的土地资源、公有设施、公共房产和国有资产收益等都有了相当的积累。
从一般情况来看,区县一级对财政收入的家底是比较清楚的。法定的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党委政府构勒了本地区财政收入的总的家底。但对资产类的家底,由于涵盖的对象、内容宽泛而不一致,无论是财政部门、国资部门或是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往往难以提供全局性的、综合性的资产清单,而这些公共资源,又往往可以成为区县一级党委政府科学发展、改善民生、调控经济的重要物质手段。
就政府资产审计的适应性和对象而言,对区县一级政府的资产管理工作实际上是具有共性的,党委、政府关注本地区政府资产问题,关注除财政收入以外的政府家底是一个共同地需求。就这点意义讲,下城审计局在这方面的努力对兄弟区县来讲是提供了一种审计实践的先行模式。
第二,政府资产审计是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新的审计实践。
新形势、新任务、新阶段对国家审计正在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审计工作审时度势,推进审计工作的创新和转型。谢力群厅长提出:推进审计创新转型,重点在于把握需求,突出重点,主动地进行调整和转型。要从偏重于微观层面的审计监督向更加关注宏观层面的审计监督转变,重点关注党委政府庆心的突出问题;要从关注一般预算可用财力向关注全部政府性资金或资产转变。省厅领导认为:今后一个时期,审计转型的主要任务是加快构建适应现代审计要求的“五个工作机制”,形成审计转型的基本框架。要着眼于推进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着眼于促进建立“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使政府预算更加透明、更加规范,进而逐步探索对全部政府性资产的审计监督,构建以全部政府性资金(资产)为主线的审计工作机制。这种工作机制的创新,是符合审计发展的趋势,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现阶段的客观需要和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和老百姓对审计机关的迫切要求,也是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型的关键。
下城审计局对政府资产审计的组织,在省厅市局领导关心和指导下,既是为当地党委、政府执政需求服务的一种审计监督,也承载了我们浙江审计机关在新时期对全部政府性资金(资产)审计的一种探索,而这又与省审计厅所构筑的寓有浙江特色的现代审计工作机制所吻合,与党委政府的工作需求所吻合,从这点讲,政府资产审计的实践是很有意义的,它丰富了我们做好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工作理念。
第三,政府资产审计的组织需要从实际出发,坚持“求真务实”的审计精神。
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差异性,表明我们对一项经济目标的追究,必须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各级行政首脑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资源结构和重点的把握,又要求我们对审计项目组织和审计重点有清醒的把握;兄弟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国有资产、公共资产等资源区分的习惯性思维和职能管辖,又容易对一项新的审计项目持有认识差异;既使是在审计机关内部,我们也有同志对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与传统的一般预算审计的理念存在着思想调整。实际上这种矛盾、困难和认识差距的存在都是正常的,它恰恰需要我们在审计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不搞教条主义,不搞形式主义,勇于审计创新才是根本。政府性资产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模式,可以争议,也应该允许实践的检验。让实践来检验这类审计的成效:当地党委政府是否感到满意?地区内部门单位的资产家底是否更加清楚?政府对公共资产的监督管理是否得到加强?党委政府对本地区资产的调控能力是否增强?如果这些答案是肯定的话,那么,作为一项审计创新,我们就应该无畏地前进。始终坚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始终明确既定的审计目标,采取细致的审计工作组织,坚持“求真务实”的审计精神,这是我们组织政府资产审计最深刻的思想体会。
第二篇:政府审计
政府审计
一、政府审计的概念
政府审计是指政府审计机关对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进行独立检查,其实质是对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结果进行独立的监督。
西方审计内容除一般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外,正向着重于经济和效率审计、项目效果审计发展,也称为绩效审计(又称“三E”审计)。“三E”是指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政府审计机关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财政、金融与保险、公共投资、政府行政部门、公营企业及公债等进行审计。具体内容主要是财政审计、金融审计、事业审计、企业审计。我国政府审计包括中央、地方以及行政单位预决算审计。
二、政府审计的一般原则
政府审计一般应当遵循政策法规性、客观公正性、效益性、独立性原则
三、政府审计的重要职能
(一)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一直是政府审计的重要职能,政府审计一般被认定为三种类型:权力监督机制、独裁统治工具以及经济监管机制。其共同点是为了完成国家受托责任,保障国家政权和经济安全。
所谓国家经济安全,即一国经济整体处于不受各种因素尤其是外部因素冲击,即使受到冲击也能保持经济利益不受重大损害的状态。
(二)免疫系统理论
中国现代审计制度建立以来,审计对于国家经济安全的维护也一度重点表现在维护财政安全上,通过监管国家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性来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由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已经产生广泛的联动作用,国家经济安全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政府审计也应作出相应的改变以满足时代的需要。仅仅依靠查账与监督国家财政收支难以满足当代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因此,必须寻找一种更先进和更系统的理论来指导当代的政府审计,免疫系统理论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
免疫系统理论的核心观点是预防、揭示、抵御。
1、预防——政府审计应从发现违规与犯罪转向预防违规与犯罪。首先,要变事后查账转向审查安全控制制度。一方面出台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制度指引,另一方面定期检查所审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
其次,政府审计应当坚持日常性审计,充分利用机构内部审计部门的资料,通过常规方法提取审计证据,提出日常性审计意见。
最后,应当对重要机构定期给予安全建议,促使其改善安全经营模式,防范风险于未然。
2、提示——通过密切关注经济生态系统的运行,及时发现该系统的细微变化,传递给相关监管部门,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3、抵御——包含两个方面:(1)机构运行中的抵制,在提示作用下改进薄弱环节,完善管理,改进机制,进行有效抵御。(2)在机构运行期间后的抵御,表现为定期披露与惩戒,重建内部控制制度与管理机制。
四、目前我国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
1、审计目标仍然停留在真实性和合规性上
2、审计时间相对固定,缺乏日常性审计
3、查账式的审计理念需要更新,预警机制亟待建立
五、有关政策建议
1、审计目标转向保障国家安全,侧重于控制金融风险。一方面审计金融监管部门,主要是监督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对金融企业进行直接审计,建立起日常审计监督体系。
2、审计理念从“差错纠弊”转向发挥免疫功能,创新政府审计理念,以免疫系统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政府审计的预防、揭示、抵御功能。
3、审计方式转向采用预警与控制形式。实现预警和控制机制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通过制度变迁使金融企业与机构建立起风险控制制度,政府审计部门在制度建设方面应当给予政策指引。第二步,进行日常性的风险制度执行效果审计。第三步,进行金融事件后的例外性审计。
4、审计技术转变为重点审查经济安全预警数据,收集统计宏观金融数据,建立宏观预警模型。
六、财政审计
政府审计作为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充分滴在其严肃性上体现了审计是财政上的司法监督的特点。审计机关作为承担国家政府审计职能的主体,所履行职责对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具有直接和不可推卸的责任。财政审计的内容:
1、加强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是公共财政科学安排、合理使用的需要,是政府审计对财政资金管理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
2、加强对财务收支的审计监督,是实现财务收支活动合法性、正确性、有效性目标的需要,是政府审计对公共财产不容侵犯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
3、加强对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确保资金专项用途正确使用,是政府职能中对审计机关职能的政治需要,是政府审计对政府决策真正落实的重要保证。
4、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是对法定代表人履行法定职责权限合法、合规的客观需求。
第三篇:政府审计基本理论
政府审计基本理论
案例二:zmb中国国家审计网从制度审计入手查出的账外账
受市政府委托,某局于2007年8月对某市某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实施审计前,审计组调阅该单位以前审计资料发现,该单位以往曾存在过私设“小金库”问题,在上次审计决定下达后进行了整改并上缴了罚款。现在是否还存在此类问题呢?带着疑问,在审计通知书下达三天后,审计组正式进驻该单位实施审计。审计组通过对该单位财务资料的初步审核发现,单位收费项目单纯,账务核算比较规范,近三年的账务仅仅用了几天的时间基本审查完毕,同时也将所有凭证细细的过滤了一遍,未发现重大违规问题。审计人员通过对该单位财务收支结构分析发现:该单位事业支出中发放办案人员报酬费较多,并且均是现金发放。就单位自制原始凭证显示,领款人签字、单位审核等手续真实、完整。通过与该单位相关人员交流以及对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的审阅,“办案报酬费”的提取合理合规。通过盘点现金以及对原始凭证中相同人员签字的对比,也未发现问题。按照审计程序及单位实际情况,该单位财务资料已审核完毕,审计实施阶段基本就可以结束了,但是越是简单审计人员越觉得心里不踏实,也许还有什么遗漏的地方?U3u中国国家审计网
审计组决定再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首先,详细查阅有关政策法规和行业规定,特别是与办案人员报酬费提取有关的各项规定;其次,调阅该单位近几年的工作总结、会议记录、单位发文等进行分析研究。终于在该单位制定的“关于办理案件提取报酬费的规定”的文件中找到了线索。文件结尾处有一条规定:“本单位工作人员办理案件提取的报酬费不发放给本人,用作内部工作人员目标考核。”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凭审计人员经验,这肯定是该单位存放的账外资金。经过对单位财务人员调查核实,“账外账”浮出水面。真实情况是:该单位从账内提取本单位办案人员报酬费,分别由本单位办案人员签字后,将资金套取,转入另一账簿,用于发放本单位全体职工奖金和报销领导电话费。该账簿记载,收入共计158万元,支出126万元,结余32万元。支出全部用于发放本单位全体职工奖金和报销单位领导电话费。两年半时间,人均发放奖金5万元,违背了我市的“阳光福利”政策。U3u中国国家审计网
至此,该单位设置“账外账”以及在该市“阳光福利”政策之外违规发放奖金的事实已经查清。就该单位自行制定政策将办案报酬费提取后用于内部工作人员目标考核奖励的不合规的做法,审计组专门撰写了审计要情上报市政府,并建议市政府,针对部门单位分配至个人的报酬、劳务费及奖励政策等,无论是否有上级规定,均应严格实行单位申报政府审批制度,以便衔接好上级规定和该市的“阳光福利”政策,巩固“阳光福利”政策执行效果。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责令该单位重新拟定办案报酬费的提取发放政策,并报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执行。U3u中国国家审计网
审计不仅具有纠错防弊的查处职能,具有反映经济社会真实状况的评价职能,也具有促进整改、完善制度、改革体制、健全法制的建设性职能。从制度审计入手,不但能从根源上解决一些单位屡查屡犯的“小金库”问题,提高审计现场的工作效率,而且能更好的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促进增强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力。U3u中国国家审计网
分析:
1、审计重点是什么内容?
审计重点是该单位私设小金库、设账外账 基于财政收支两条线,小金库方面应审查应上缴而未上缴的收入以及不该列为支出却列为支出的款项。
2、对审计人员基本要求?
(1)遵守法律法规和本准则;
(2)恪守审计职业道德;
(3)保持应有的审计独立性;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性
具备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3、案例中审计人员采用了那些审计方法?
1、询问。与该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交流获取财物信息
2、检查。审计人员详细查阅有关政策法规和行业规定,特别是与办案人员报酬费提取有关的各项规定,并调阅该单位近几年的工作总结、会议记录、单位发文等进行分析研究。
3、盘点现金。盘点现金并对原始凭证中相同人员签字进行对比
4、函证。经过对单位财务人员调查核实,使“账外账”浮出水面
固定资产的审计
案例二 有答案 背景
审计署在开展国债专项资金审计时,对福建省平潭县东澳渔港防波堤国债项目(该项目资金来源国债转贷资金2600万元,占项目资金总额的90%)进行了审计,发现该项目在招投标、工程管理中一些做法如下:
1998年8月,东澳渔港工程指挥部未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擅自组织2家施工单位对该工程的防波提项目进行邀请招标,标底价格为3588万元,超出工程概算955万元。当月,福建省渔港建设工程公司以3031万元的投标价格中标,中标价格比工程概算高出398万元。
随后,该公司将全部工程转包给下属临时成立的、没有任何施工人员和设备的东澳渔港项目部。据调查,东澳渔港项目部按该工程标的2.5%向中标单位上缴管理费。东澳渔港项目部承包到工程后,全部分包给北京中科力爆炸技术工程公司以及个体户卢圣文等5户临时拼凑的、无任何资质的农民施工队。
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直接确定,共由7人组成,其中招标人代表2人,本系统技术专家2人,经济专家1人,外系统技术专家1人、经济专家1人。开标会由市招投标办的工作人员主持,市公证处有关人员到会,各投标单位均到场。开标前,市公证人员对各投标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查,并对所有投标文件进行审查,确认所有投标文件均有效后,正式开标。
问题:
1、该项目施工招投标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或不当之处,如果你是审计人员,请逐一指出并写出正确的做法。有答案
2、分析标底价格、投标报价、中标价、合同价之间区别与联系。
3、招投标审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在该项目的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审计人员应该如何处理?
国有企业审计
(一)资料
2004年3月,某市审计局派出审计组对某重点国有企业2003财务收支进行审计。有关审计情况和资料如下:
1.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近年来该企业利润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2.审计组调查该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后,认为内部控制较为健全合理,准备依赖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并据此将控制风险评估为低水平。同时按照该企业2003税后利润的10%确定重要性水平为90万元。审计组仅根据确定的控制风险水平和重要性水平编制了审计实施方案,确定了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
3.在现场进行实质性测试中,审计组发现该企业内部控制并不是十分有效,原来评估的控制风险水平偏低,应该定为中等水平,而且审计实施方案也应该进行相应调整。鉴于审计实施方案已经制定,审计组决定不修改书面的审计实施方案,但在现场审计中,每个审计人员调整了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
4.现场审计结束,审计组在起草审计报告时,未对重要性水平进行重新考虑和评估,就以准备阶段确定的90万元为标准,审计发现的90万元以下的所有错弊均不写入审计报告。
(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讨论分析存在的问题:
1.讨论控制风险的与审计风险的关系,分析案例中的审计人员存在什么问题?
2.讨论一下控制风险和重要性水平关系。3.针对案例,讨论一下审计组中制定审计实施方案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 A 审计组在评估控制风险水平之后。还应根据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B初评控制风险时,被审计单位内控差,审计组应当将控制风险直接评估为高水平。
C.在现场进行实质性测试前。审计组除关注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外.还应关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D.审计组在对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进行内部控制测试
4.讨论案例中重要性水平确定与修改有什么需要调整的地方?应如何进行调整?报告阶段运用重要性时除考虑错弊的金额外,还应该考虑错弊的性质
报告阶段应用的重要性水平不一定与准备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一致
应选择利润以外的指标作为基础确定重要性水平,因为利润波动比较大,不易以利润率为基础
5.如果审计组在审计实施阶段仍采用原来估计的较低的控制风险水平,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审计影响?.审计人员没有执行足够的实质性测试
审计结论错误的可能性增大
如果审计组在审计实施阶段仍采用原来估计的较低的控制风险水平,审计人员应执行少的实质性测试,提高审计效率
金融审计
案例二:巴林银行倒闭
案例:
1995年2月26日,一条消息震惊了整个世界金融市场。具有230多年历史,在世界1000家大银行中按核心资本排名第489位的英国巴林银行,因进行巨额金融期货投机交易,造成9.16亿英镑的巨额亏损,在经过国家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先前一个周末的拯救失败之后,被迫宣布破产。后经英格兰银行的斡旋,3月5日,荷兰国际集团(lNG)以1美元的象征价格,宣布完全收购巴林银行。
分析:
一.事件的经过
巴林银行创立于1762年,至今已有233年的历史。最初从事贸易活动,后涉足证券业,19世纪初,成为英国政府证券的首席发行商。此后100多年来,该银行在证券、基金、投资、商业银行业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伦敦金融中心位居前列的集团化证券商,连英国女皇的资产郡委托其管理,素有“女皇的银行”美称。在《亚洲金融》杂志组织的由机构投资者评选亚洲最佳经纪活动中,巴林连续4年名列前茅;该集团1993年的资产59亿英镑,负债56亿英镑,资本金加储备4.5亿英镑,海内外职员雇员4000人,盈利1.05亿英镑;1994年税前利润高达1.5亿英镑。该行目前管理300亿英镑的基金资产,15亿英镑的非银行存款和10亿英镑的银行存款。
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声名显赫的银行,竟因一个28岁的青年进行期货投机失败所累而陷入绝境。28岁的尼克·里森(NICKLEESON)1992年被巴林银行总部任命为新加坡巴林期货(新加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兼首席交易员,负责该行在新加坡的期货交易并实际从事期货交易。
1992年巴林银行有一个账号为“99905”的“错误账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而造成的差错,如将买入误为卖出等。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差错记录均进入这一账号,并发往伦敦总部。1992年夏天,伦敦总部的清算负责人乔丹·鲍塞(Gordon Bowser)要求里森另行开设一个“错误账户”,以记录小额差错,并自行处理,以省却伦敦的麻烦。由于受新加坡华人文化的影响,此“错误账户”以代码“88888”为名设立。数周之后,巴林总部换了一套新的电脑系统,重新决定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所有差错记录仍经由“99905”账户向伦敦报免,“88888”差错账户因此搁置不用,但却成为一个真正的错误账户留存在电脑之中。这个被人疏忽的账户后来就成为里森造假的工具。倘若当时能取消这一账户,则巴林银行的历史就可能改写了。
1992年7月17日,里森手下一名刚加盟巴林的王(Wang)姓交易员手头出了一笔差错:将客户的20份日经指数期货合约买入委托误为卖出。里森在当晚清算时发现了这笔差错。要矫正这笔差错就须买回40份合约,按当日收盘价计算,损失为2万英镑,并应报告巴林总部。但在种种考虑之下,里森决定利用错误账户“8888”承接了40份卖出合约,以使账面平衡。由此,一笔代理业务使衍生出了一笔自营业务,并形成了空头敞口头寸。数天以后,日经指数上升了200点,这笔空头头寸的损失也由2万英镑增加到6万英镑。里森当时的年薪还不足5万英镑,且先前已有瞒上不报的违规之举,因而他更不敢向总部上报了。此后,里森便一发而不可收,频频利用“88888”账户吸收下属的交易差错。仅其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该账户就吸收了30次差错。为了应付每月底巴林总部的账户审查,里森就将自己的佣金收入转入账户,以弥补亏损。由于这些亏损的数额不大,结果倒也相安无事。
1993年1月,里森手下有一名交易员出现了两笔大额差错:一笔是客户的420份合约没有卖出,另一笔是l00份合约的卖出指令误为买入。里森再次作出了错误的决定,用“88888”账户保留了敞口头寸。由于这些敞口兴寸的数额越积越多,随着行情出现不利的波动,亏损数额也日趋增长至600万英镑,以致无法用个人收入予以填平。在这种情况下,里森被迫尝试以自营收入来弥补亏损。幸运的是,到1993年7月,“88888”账户居然由于自营获利而转亏为盈。如果里森就此打住,巴林银行的倒闭厄运也许又一次得以幸免。然而这一次的成功却从反面为他继续利用“8888”账户吸收差错增添了信心。
1993年7月,里森接到了一-笔买入6000份期权的委托业务,但由于价格过低而无法成交。为了做成这笔业务,里森叉按惯例用“88888”账户卖出部分期权。后来,他又用该账户继续吸收其他差错。结果,随着行情不利变化,里森再一次陷入了巨额亏损的境地。到1994年时,亏损额已由2000万、3000万一直增加到7月份的5000万英镑。为了应付查账的需要,里森假造了花旗银行有5000万英镑的存款。其间,巴林总部虽曾派人花了1个月的时间调查里森的账目,但却无人去核实花旗银行是否真有这样一笔存款。
1994年下半年起,尼克·里森在日本东京市场上做了一种十分复杂、期望值很高、风险也极大的衍生金融商品交易--日本日经指数期货。他认为日本经济走出衰退,日元坚挺,日本股市必大有可为。日经指数将会在19000点以上浮动,如果跌破此位,一般说日本政府会出面干预,故想赌一赌日本股市劲升,便逐渐买人日经225指数期货建仓。1995年1月26日里森竟用了270亿美元进行日经指数期货投机。不料,日经指数从1月初起一路下滑,到1995年1月18日又发生了日本神户大地震,股市因此暴跌。里森所持的多头头寸遭受重创。为了反败为胜,他继续从伦敦调人巨资,增加持仓,即大量买进日经股价指数期货,沾空前日本政府债券。到2月10日,里森已在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持有55000份日经股价指数期货合约,创出该所的历史记录。
所有这些交易均进入“88888”账户。为维持数额如此巨大的交易,每天需要3000-4000万英镑。巴林总部竟然接受里森的各种理由,照付不误。2月中旬,巴林总部转至新加坡5亿多英镑,已超过了其47000万英镑的股本金。
1995年2月23日,日经股价指数急剧下挫276.6点,收报17885点,里森持有的多头合约已达6万余份,面对日本政府债券价格的一路上扬,持有的空头合约也多达26000份。由此造成的损失则激增至令人咋舌的86000万英镑;并决定了巴林银行的最终垮台。当天,里森已意识到无法弥补亏损,于是被迫仓皇出逃。26日晚9点30分,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在没拿出其他拯救方案的情况下只好宣布对巴林银行进行倒闭清算,寻找买主,承担债务。同时,伦敦清算所表示,经与有关方面协商,将巴林银行作为无力偿还欠款处理,并根据有关法律赋予的权力,将巴林自营未平仓合约平仓,将其代理客户的末平仓合约转移至其他会员处置。27日(周一),东京股市日经平均指数再急挫664点,又令巴林银行损失增加了2.8亿美元,便全部损失达6亿英镑,约9亿多美元。截止至当日,尼克里森持的末平仓合约总值达270亿美元,包括购入70亿美元日经指数期货,沽出200亿美元日本政府债券与欧洲日元。
在英国央行及有关方面协助下,3月2日(周四),在日经指数期货反弹三百多点情况下,巴林银行所有
(不只新加坡的)未平仓期货合约(包括日经指数及日本国债期货等)分别在新加坡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东京及大阪交易所几近全部平掉。至此,巴林银行由于金融衍生工具投资失败引致的亏损高达9.16乙英镑,约合14亿多美元。3月6日,荷兰荷兴集团(lntemational Neder Lander Group简称ING)与巴林达成协议,愿出资7.65亿英镑(约12.6亿美元)现金,接管其全部资产与负债,使其恢复运作,将其更名为“巴林银行有限公司”,3月9日,此方案获得英格兰银行及法院批准,ING收购巴林银行的法律程序完成,巴林全部银行业务及部分证券、基金业务恢复运作。至此,巴林倒闭**暂告一段落,令英国人骄傲两个世纪的银行已易新主,可谓百年基业毁于一旦。此案中,使巴林银行遭受灭顶之灾的尼克·里森于1995年2月23日被迫仓皇逃离新加坡,3月2日凌晨在德国法兰克福机场被捕,11月22日,应新加坡司法当局的要求,德国警方将在逃的里森引渡到新加坡受审。12月2日,新加坡法庭以非法投机并致使巴林银行倒闭的财务欺诈罪名判处里森有期徒刑6年6个月,同时令其缴付15万新加坡元的诉讼费。1999年4月5日,新加坡司法当局宣布,因其在狱中表现良好,提前于1999年7 月3日获释出狱,并将其驱逐出境。7月4日,里森回到伦敦。
二.后果
巴林银行的破产,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严重的冲击,影响的范围,直接涉及到新加坡、东京、大扳、伦敦、香港和其他有关的金融市场。分析:
1、分析案例中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业务交易部门与行政财务管理部门职责不明 在巴林新加坡分部,尼克·里森本人就是制度。他分管交易和结算,这种做法给了里森许多自己做决定的机会。作为总经理,他除了负责交易外,还集以下四种权力于一身:监督行政财务管理人员;签发支票;负责把关与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交易活动的对账调节;以及负责把关与银行的对账调节。行政财务管理部门保留各种交易记录并负责付款。2 没有内部签字手续里森既直接从事交易又担任交易负责人,两种职能未能完全分开。而监督巴林银行的英格兰银行却没有发现 松散的内部控制 从巴林破产的整个过程看,无论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或国际金融组织都普遍认为,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是风险控制的核心问题,而巴林的内部控制却是非常松散的。
2、审计人员应当如何进行审计? 进行内部控制测试。1进行询问,询问工作人员了解控制程度
政府绩效审计案例
(二)威海市威海公园项目绩效审计
1.背景。
威海市威海公园建设项目于2001年竣工后,社会各界对其看法不一,有的认为是一项“民心工程”,有的则认为是一项“政绩工程”。公园建设到底花了多少钱,到底取得了多大的效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评价。
在2003年年初,威海市审计局将威海公园投资效益审计列入了审计计划,对参建单位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和2000至2002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对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建成后带来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进行调查。
2.审计目标。(1)对管理部门及参建单位进行项目管理及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调查,借此摸清全市市政建设的管理状况、财务状况和投资控制情况,分析项目本身的管理体制对政府投资效益的影响;
(2)对公园项目建成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审计调查和客观评价;
(3)对三个参建单位市政公司、园林处和路灯处2000至2002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
3.审计过程。
从建设项目的立项人手,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设计、前期准备工作、工程指挥部的成立及运作、设计施工监理采购的招投标、工程资金的落实和使用、工程进度质量的管理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审计调查。
4.审计发现了一些问题:
(1)参建单位财务核算中的弄虚作假、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计2.5亿元;(2)市政建设存在行业垄断现象;
(3)建设项目管理部门不明确,缺乏统一管理和统一核算;
(4)参建单位具有管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双重身份;项目概算编制不实、控制不力;
(5)工程结算不实,部分工程实行招投标制度不严。5.建设项目的效益评价:
(1)有效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和城市品牌价值;
(2)整体上改善了市区的投资环境,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3)拉动了周边房地产业的发展;(4)对旅游业拉动作用明显;(5)改善了市区交通格局;
(6)改善了城市自然生态环境。6.建议:
(1)建立多元化的市政建设的投融资渠道;(2)放开市政设施经营市场;(3)改革市政建设管理体制;
(4)进一步加强市政建设的项目管理;
(5)加强建设项目的财务监督管理。讨论:
1、政府绩效审计的审计目标?
2、针对资料里的问题审计人员可以采用什么样的审计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
案例一:
2005年7月,十堰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举报中心收到了一封匿名举报信。举报信的内容是反映武当山某院原院长刘瑞利用职权贪污挪用公款的情况。举报信反映的内容比较具体,能够反映到涉嫌犯罪的某一时间、某一项目及参与人员。举报信内容更多反映的是假发票列支和工程领域的贪污问题。举报中心工作人员感到此信反映的问题非同寻常。于是他们迅速将此信的内容向市委组织部领导作了汇报。有关领导听完汇报后,遂即要求对刘瑞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查清有关情况,核实举报信的内容。2006年3月,十堰市委组织部正式下达了经济责任审计委托书。4月,十堰市经济责任审计局担纲受命,组成精兵强将的审计组进驻武当山某院,对刘瑞实施经济责任审计。
经过初步了解,该院原来一直处于亏损倒闭状态,刘瑞在任期间以改革者自居,做了一些“开拓性”工作,不少人对其工作赞美有嘉。原有关经办人员对审计颇有微词,不予积极配合。
一个星期过去了,审计组对该院的财务核算和管理状况进行了全面核查,但是没有找到合适的突破口。这个时候,审计组又多次召开分析会议,商讨审计主攻方向。最后他们决定以核实发票的真伪性作为开展这次经济责任审计的突破口。他们了解到该院账册未设置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管理混乱,内控制度不健全且未能认真执行。这一问题引起了审计人员的高度警觉。很快,一个新的疑点又浮出水面。据原会计靳忠新讲,2004年该院服务台的现金日报表保存最完整,审计组对其进行了核对,发现每个月日报表与单位出纳凭证现金收款单存在很大误差。经过仔细核对,发现两者相差21万元。
一笔奇怪的账务处理引起了审计组的注意:2002年该院新开发的水上项目财务报表反映,刘瑞曾私人拿出20000元钱进行该项目费用支出,但在该院所有会计财务反映没有借条,也没有会计凭证。审计组又根据举报的线索,从该院物资采购入手,发现2002年仅买香烟一项就高达28872元,所购买的香烟在入库时没有用发票,而是记入库材料,月底按自制的盘存表记入营业费用,而这些香烟的发票,又在不同的时候进行核销,凭证统计,前后重复报销达231856.70元。座谈又了解到负责该院采购的是和刘瑞有亲戚关系的王某,并且王某每次采购价格要比市场价格高,还多次使用假名字入账,审计核实前后共有18000元直接进入了刘瑞的腰包。经过审计组多方内查外调,审计核查取得了重大突破。以该院原院长刘瑞、原副院长、某宾馆原总经理薛文敏、会计靳忠新等隐藏的一窝“硕鼠”渐渐浮出水面。审计核实多处涉嫌违法违纪线索。
线索一,假发票列支,虚开烟酒发票套取现金。该院财务账反映,刘瑞2003年用北京东大门副食品发票,自己填写副食报礼品4.25万元,用武汉副食小店发票报礼品2万元,2004年 11月司机赵某报瓷器2.31万元,发票是过期版本,并有单位内部人员填写。
线索二,编造假名字,套取工程款。2004年2月,刘瑞在支付个体老板钱某装修该院一楼餐厅工程中,伪造虚假名字,弄虚作假,虚增工程造价,套出工程款8.76万元,其中会计靳忠新用自行填制的物品入库单以彭兵(假名)报柴油等1.14万元,以钱火生(假名)报酒水0.89万元,李义(假名)报烟酒副食0.68万元。2004年2月报销费用3.14万元,凭证多达60余份,其中编造4个虚假名字报销。
线索三,重复报账,用内部收据套取现金。会计凭证显示,从2001年至2004年,刘瑞曾10次将虚开烟酒、柴油发票5.02万元,不同的时间内重复报销,用于个人开支,仅2002买香烟一项达2.89万元。2002年10月该院使用NO.1502481收款收据填写是以培训费名义收到现金7.16万元,同时以现金方式退押金7.16万元,这笔资金即无交款单位,也不知退给谁。
线索四,国有资产损失严重。刘瑞任期内该院开发的水上项目自2002年7月开始经营到2003年10月停业,财务报表显示,营业收入0.62万元,营业费用0.2万元。审计调查,这个项目大部分费用在该院账务上核销,并未实行财务独立核算,还存在从该院账上发放职工工资和项目赔款,实际水上项目损失19.54万元。
线索五,做假账隐瞒收入。凭证显示,刘瑞指示会计人员设置内外两套账。几年来,做假账隐瞒营业性收入合计216.82万元。审计组掌握大量线索后,立即向十堰市审计局办公会作了汇报。市审计局领导深感案情重大,及时向市委组织部汇报了审计结果,并依法及时将审计线索移送市纪委。市纪委迅速会同市审计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重大案件线索进行调查核实,在掌握了刘瑞等人违法违纪的事实后,很快对刘瑞实行控制,并依法移送检察机关。茅箭区检察院10月27日向茅箭区法院起诉。
根据审计提供的无可辩驳的事实依据以及检察机关立案后刘瑞的坦白,经初步认定,刘瑞在任职期间,利用职务和工作之便,采取加大支出,虚开烟酒、柴油发票,先后3次伙同他人采取私分等方式,大肆侵吞公款47699元,刘瑞从中获款17000元。同时,刘瑞先后4次非法收受他人现金65000元„„此外还进一步查实了该院原副院长、某宾馆原总经理薛文敏、会计靳忠新等人涉嫌贪污受贿的违法违纪行为。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庄严的判决。
讨论:
1、经济责任审计目标?
2、针对线索一审计人员应当如何进行详细审计? 针对本线索主要对假发票进行审查。首先审计人员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鉴别假发票
3、如何评价相关经济责任人?
4、经济责任审计范围?
4、(1)外部审计从事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不应超越 财政财务收支的范围;(2)内部审计可以超越财政财务收支,将经营(业务)管理活动纳入审计范围;(3)合理保持“期望差距”,确定审计范围应该
“量力而行”;(4)对经济责任只进行“有限”的评价;
(5)避免对被审人作出结论性的意见,审计报告以反映事实和界定责任为主。
3.(一)评价的基本原则
1、经济和定量原则
(1)以经济责任和经济业绩为评价范围;(2)采用指标测算进行定量评价;
2、划清经济责任界线的原则(四条界限)
3、分清主、客观因素的原则
(1)识别客观因素(检查会计资料);(2)测算客观因素的影响金额(工作底稿);(3)调整经济业绩指标(审计报告);
4、谨慎原则(三个不评价)。责任界定
1、本人行为违纪;
2、下属人员行为违纪,被审人对下属人员有以下情况: 指使、强令、包庇、纵容的;
3、失职和渎职;
4、属于直接责任的其他情况。
第四篇:政府审计独立性
政府审计独立性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对具有经济监督职能的审计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希望和要求。政府审计、注册师审计和内部审计构成了我国审计监视体系的三大主体,三者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各有特点、各司其职,相互不可替换。由于政府审计机关是最早的审计组织形式,也是现代各国审计机构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其对审计的独立性有特殊的要求。目前,我国政府审计独立性问题日益突出,影响政府审计职能的发挥,制约了政府审计的进一步发展。应致力于改变现行的审计领导体制,排除不当的行政干预,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审计模式,以确保政府审计的独立地位。关键词:政府审计独立性对策
一、政府审计概述
政府审计是指政府审计机关对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进行独立检查,其实质是对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结果进行独立的监督。我国政府审计包括中央、地方以及行政单位预决算审计。政府审计的目的,一方面是监督国家财政预算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另一方面是对财政决算情况作出客观 的鉴定与公证,为财政管理提供改进措施,并揭露违法行为。
目前各国根据其审计机构设置的不同,可将审计分为不同类型,不同类型政府审计的独立性也有差异,如下表所示。审计类型 主要国家代表 主要特点
审计范围广,独立性强,权威性高。但需要
立法型 英国、美国 强有力的立法机构体系和完善的立法程序,才能发挥作用。
权威性和独立性较大,但其作用的发挥往往
司法型 法国、西班牙 受到业务量等多方面的限制,较适用于中小
国家。
匈牙利、罗马尼审计机关往往兼负其他行政监督职能,审计行政型
亚、芬兰、俄罗监督具有广泛性和直接性,但其独立性受到
斯、中国 一定的限制。
国家审计机构自称体系,地位独立,虽然同
独立性
日本、德国
立法部门,具有较强的宏观服务职能。
我国政府审计机关是代表政府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行政机关,它具有宪法赋予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经济发展和体制完善过程中,政府审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不可否认,长期以来我国政府机构设置复杂,企事业单位数量众多,审计中也出现很多问题。审计独立性是审计最根本的特征之一,也是审计结果客观公正的前提条件。在我国,政府审计机构隶属于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属于单向独立,时向立法和行政部门提供服务,但更侧重于
仅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区别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双向独立。独立性实质上要求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与被审计人之间不存在任何利益关系,并且在依法履行审计职责时,不受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干涉。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决定了审计监督是较高层次的监督,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严肃性。
二、我国政府审计的独立性
目前,我国政府审计实行行政型管理体制,行政型政府审计的独立性在所有政府审计管理体制中是最弱的。我国政府审计在这种体制的管理下,独立性自然经常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怀疑。我国《宪法》规定,政府审计部受任何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从此规定来看,我国政府审计的独立性是很高的,也有很高的权威性。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审计署隶属于国务院,在国务院总理的领导下,开展审计工作。因此,审计署仅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之一,为加强政府管理服务,其独立性开始遭到削弱。《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九条、十一条又明确规定: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人员调配、办案经费受本级政府管辖。这样看来,审计机关虽然独立于财政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但是并不独立于各级政府。审计有三种重要的关系人:审计主体、被审计单位和授权委托者。审计的主体只有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和授权委托者才能独立的进行监督活动,我国政府审计体制中,各级审计机关接受本级政府的领导,又接受本级政府委托对本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以及其他经济活动进
行监督,整个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反省的机制,完全丧失了审计的独立性。这与《宪法》要求审计机关不受任何其他行政机关干涉的规定相违背,也直接导致了其他一系列损害其独立性的问题。
其次,地方审计机关虽然在具体审计业务上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但是审计人员调配和审计经费来源都受本级政府节制,这对政府审计的独立性又是一项致命伤。审计人员也需要在这个社会生存,审计机关给审计人员劳动报酬,同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负责政府审计机关的经费来源,这样的关系,如何能保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呢?同时,审计机关的主要负责人的任免也必然受着本级政府的影响。显然,从我国地方政府审计机关的经费来源和人员调配上来看,政府审计是缺乏独立性的。
此外,审计是委托代理关系的衍生物,产生于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人民委托政府对国家进行管理。人民政府代表着全体人民的利益,我们有理由相信人民政府不会出现道德风险。但是中央政府将具体的社会资源经营管理权委托给具体的各级部门时,委托代理风险就会出现。中央政策立足于全体人民,儿各个地方部门在实际行动时,就会立足于自身甚至假公济私。政府审计机关的审计范围是受到限制,无权以完全中立者的身份对审计范围做出独立判断。即使审计机关合理推断某个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可能存在侵吞国家财产的行为,本级政府也不一定会将这个部门纳入审计范围。因此,审计机关的独立性是受到了限制的。
最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不完善,这也制约着政府审计的独立性。从审计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国家的法制和社会的民主水平,是决定审计能否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国家法制越健全,民主水平越高,政府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就越强,其监督职能就能更好的发挥。我们目前法律法规还有待发展完善。
总之,我国审计署隶属于国务院,个地方政府审计机构隶属于各级政府部门,是一种典型的行政型体制,这种凭借政府的行政权力,在开展审计工作和执行审计建议方面虽具有较有利的条件,但却严重削弱政府审计的独立性,这不利于深入开展廉政勤政工作,不利于政府在审计体制中的地位,因此强化政府审计的独立性势在必行。
三、强化政府审计独立性的对策
首先,改革现有的政府审计组织机构和审计经费来源安排。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审计机关的关系上,改变双重领导体制,消除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保证中央政府的调控力度。即各级政府审计机关均由国家审计署集中领导,统一管理,在机构、人员编制、经费来源、领导干部职务的任免等方面,一律实行垂直领导,避免当地政府的行政干预、避免经费上的财政牵制,对当地政府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收支情况能够独立、客观的进行审计并做出意见。
其次,借鉴“立法型”审计模式,强化人大预算监督职能。立法型审计体制是一种被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奥地利等50 多个国家采用的政府审计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最高审计机关隶属于立法机关,审计机关依据法律授予的权力独立行使审计权,直接对议会
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总署与地方审计机关相互独立,无业务及行政上的领导关系,最高国家审计机关仅对联邦政府资金或牵涉到使用联邦政府资金的项目及活动进行审计,州政府资金的审计由各州审计机关负责实施。立法型审计体制的制度安排在提升政府审计独立性,增强审计报告的全面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上发挥了明显的制度优势。但由于我国的政治体制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有着本质区别,推行立法型审计模式需要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立法改革,而改革的牵涉面广、难度大,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借鉴立法型审计体制的设计理念,对人大在预算监督的机构、技术和人员等方面进行调整,增加审计方面的力量,逐步向专业化职能化的审计机构过渡。
再次,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从法律法规上明确规定对政府审计人员违规现象处理程度,根据违法行为的轻重给予相应的惩处,而不仅仅停留在行政处罚的层面上。并对审计机关的机构设置、人员选拔、审计范围、审计职权、经费来源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使审计人员实际操作时有法可依,并可以受到法律的保护。
参考文献:
[1]杨海林,张集琼.论我国政府审计的独立性 [ J].会计与审计, 2010.[2]陈淑云,刘艺军.政府审计独立性刍议 [ J].事业财会,2008.[3]吴华.增强政府审计独立性的对策研究 《理论学习》2009年第1 期.
第五篇:政府审计目录
目录
第一章 政府审计概述
第一节 政府审计的起源
第二节 政府审计历史发展回顾
第三节 政府审计的本质与特征
第四节 政府审计的目标、职能和作用
第二章 政府审计主体与审计业务类型
第一节 中外政府审计体制概述
第二节 政府审计机关的职责与权限
第三节 政府审计人员
第四节 政府审计的常见类型
第三章 政府审计规范
第一节 政府审计规范概述
第二节 政府审计法律规范
第三节 政府审计准則规范
第四节 政府审计职业道德规范
第四章 政府审计步骤
第一节 审计准备
第二节 审计实施
第三节 审计报告
第四节 审计整改
第五节 审计记录
第五章 财政审计
第一节 财政审计概述
第二节 本级预算执行审计
第三节 本级财政决算草案审计
第四节 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
第五节 财政专项资金审计
第六节 财政审计案例
第六章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
第一节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概述
第二节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
第三节 行政事业单位决算草案审计
第四节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案例
第七章 金融审计
第一节 金融审计概述
第二节 商业银行资产审计
第三节 商业银行负债审计
第四节 商业银行结算业务审计
第五节 商业银行损益审计
第六节 金融审计案例
第八章 国有企业审计
第一节 国有企业审计概述
第二节 国有企业合规性审计
第三节 国有企业财务报告审计
第四节 管理审计
第五节 国有企业审计案例
第九章 环境审计
第一节 环境审计概述
第二节 政府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审计
第三节 政府环境管理审计
第四节 环境审计案例
第十章 公共工程审计
第一节 公共工程审计概述
第二节 公共工程招标投标审计
第三节 公共工程合同审计
第四节 公共工程造价审计
第五节 公共工程财务竣工决算审计
第六节 公共工程审计案例
第十一章 经济责任审计
第一节 经济责任审计概述
第二节 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第三节 经济责任审计步骤
第四节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与结果运用
第五节 经济责任审计案例
第十二章 绩效审计
第一节 绩效审计概述
第二节 绩效审计的基本环节
第三节 绩效审计方法
第四节 绩效审计中发现的常见问题与原因分析
第五节 绩效审计案例
第十三章 专项审计调查
第一节 专项审计调查概述
第二节 专项审计调查选题
第三节 专项审计调查取证
第四节 专项审计调查报告
第五节 专项审计调查案例
第十四章 政府审计整改
第一节 政府审计整改概述
第二节 政府审计决定实施机制
第三节 政府审计宏观建议实施机制
第四节 政府审计微观建议实施机制
第五节 政府审计整改案例
第十五章 政府审计管理
第一节 审计管理概述
第二节 审计战略管理
第三节 审计计划管理
第四节 审计质量管理
第五节 政府审计绩效管理
第六节 审计管理案例
第十六章 国外政府审计动态
第一节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
第二节 世界典型国家政府审计概况